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论文推荐」微生物降解煤产腐植酸及应用研究进展土冲

「论文推荐」微生物降解煤产腐植酸及应用研究进展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微生物溶解法具有清洁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生化活性高等优点。由于微生物法清洁环保、产品效果显著的优势,且符合绿色化发展的新时代政策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利用微生物降解煤成为煤炭清洁利用的研究热点。作者衡曦彤1,程 娟1,何 环1,曹清河2,李成果3作者单位1.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2. 徐州农业科学研究院3. 徐州快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摘要腐植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混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低阶煤矿物如褐煤、风化煤中含有丰富的腐植酸。介绍了我国矿物源腐植酸资源储备、区域分布、种类和性质,将传统的理化加工腐植酸方法与微生物法处理腐植酸进行对比,结合近年来微生物处理低阶煤矿物的现状,总结出可以降解低阶煤生产腐植酸的微生物种类(以放线菌、细菌和真菌为主)以及共培养的菌剂。阐述了矿物源腐植酸广泛的生产应用性,腐植酸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以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和促进降解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物,减少重金属在植物体中的富集和毒害作用,减轻土壤污染状况;腐植酸作为一种有机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并改善耕作土壤结构,利于土壤中水、肥、气和热状况的调节,进而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医药和石油工业领域方面,天然腐植酸具有止血、活血、抗菌、抗病毒、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腐植酸类钻井液产品也因其无环境污染、抗高温、阻垢性能高等特性逐渐受到欢迎。矿物源腐植酸在多种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且效果良好,但腐植酸基础产品种类偏少,不同地区来源和处理工艺对于腐植酸产品品质影响差异比较大,需要加强对矿源腐植酸的加工工艺、产品的理化特征、对土壤作用和生物作用效果等综合分析,因此腐植酸的区域化发展和复合化利用,特别是医疗方面的应用需要大力推进发展。微生物转化低阶煤炭资源生产腐植酸虽然具有工艺简单、低能耗、无污染等传统理化处理技术难以比拟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微生物生长周期长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探究了解微生物作用于煤炭产生腐植酸的机理和调控途径是当前矿源腐植酸研究的重要方向。结语矿源腐植酸应用范围广,作用效果好,因此利用我国丰富的低阶煤资源来进行腐植酸类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不仅符合我国煤炭资源深度开发,洁净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符合当前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但矿源腐植酸的提取、加工以及使用方法等相关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解决,腐植酸的区域化发展和复合化利用,特别是医疗方面的应用也需大力推进发展。煤炭资源的微生物转化虽然具有工艺简单、低能耗、无污染等许多常规处理技术难以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生长周期长及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了解微生物作用于煤炭产生腐植酸的机理是当前矿源腐植酸研究的重要方向。引文格式衡曦彤,程娟,何环,等.微生物降解煤产腐植酸及应用研究进展[J].洁净煤技术,2019,25(6):88-95.HENG Xitong,CHENG Juan,HE Huan,et al.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coal to proce humic acid[J].Clean Coal Technology,2019,25(6):88-95.END本平台刊登的《洁净煤技术》所有稿件均按照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应稿酬,《洁净煤技术》享有稿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电话:010-84262927邮箱:jjmjs@263.net网址:www.jjmjs.com.cn微信客服:xrcz1217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请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阅读当期全部论文↓↓↓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洁净煤技术,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严严实实

科研人员发表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关于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综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该论文基于课题组在纳米操作机器人单细胞单分子探测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纳米机器人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纳米机器人技术是指开发可在纳米尺度执行任务(如感知、驱动、操作、推进、控制、协同等)的机器人设备/系统。纳米机器人技术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进展,一方面,出现了自身尺寸在纳米尺度的纳米机器人(如DNA纳米机器人),可以装载药物分子并随着血流将药物分子输运至特定地点(如癌细胞)以实施在体单细胞精准给药;另一方面,出现了本体是宏观尺寸,但末端执行器可对纳米物体进行机器人化操作的纳米操作机器人。纳米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生物医学领域科学问题的解决及临床疾病诊疗提供了新机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联合国内多家医院,在微纳机器人技术与生物医学交叉融合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理论及实际应用研究工作,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组织的多尺度多参数微纳生物观测与操控方法体系,提升了微纳机器人探测微弱生理信号的能力,探索了微纳机器人技术在临床活检样本检测分析中的具体应用,为癌症个性化诊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Nano Research、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与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沈阳自动化所发表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综述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天尊地卑

KDD 2017获奖论文公布: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研究与应用成果

本文由机器之心编辑,“机器之心”专注生产人工智能专业性内容,适合开发者和从业者阅读参考。点击右上角即刻关注。数据挖掘领域的顶会 KDD 2017 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昨日,机器之心报道了滴滴被 KDD 2017 接收的论文。今日,KDD 2017 公布包括最佳论文在内的多个奖项。KDD 的英文全称是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由美国计算机协会 ACM 下的数据挖掘分会举办,是国际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会议。据统计,KDD 2017 共收到 1144 篇论文投递,收录 216 篇。今日,KDD 2017 公布了收录论文中的最佳论文等奖项。获奖情况如下:最佳论文与最佳学生论文论文:Accelerating Innovation Through Analogy Mining作者:Tom Hope、Joel Chan、Aniket Kittur 和 Dafna Shahaf地址:https://arxiv.org/abs/1706.05585Runner up paper:论文:Toeplitz Inverse Covariance-Based Clustering of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Data作者:David Hallac、Sagar Vare、Stephen Boyd 和 Jure Leskovec地址:https://arxiv.org/abs/1706.03161最佳应用论文奖论文:HinDroid: An Intelligent Android Malwar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Structured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作者:Shifu Hou、Yanfang Ye、Yangqiu Song 和 Melih Ablhayoglu地址:http://www.cse.ust.hk/~yqsong/papers/2017-KDD-HINDROID.pdfRunner up Papers:论文:DeepSD: Generating High Resolutio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s through Single Image Super-Resolution作者:Thomas Vandal、Evan Kodra、Sangram Ganguly、Andrew Michaelis、Ramakrishna Nemani 和 Auroop R Ganguly地址:https://arxiv.org/abs/1703.03126博士论文奖论文:Local Modeling of Attributed Graph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作者:Bryan Perozzi地址:https://search.proquest.com/openview/cc84345c4e647328b7c4ea300b1367fd/1?pq-origsite=gscholar&cbl=18750&diss=yRunner up papers:论文:User Behavior Modeling with Large-Scale Graph Analysis作者:Alex Beutel地址:http://alexbeutel.com/papers/CMU-CS-16-105.pdf论文 :Mining Large Multi-Aspect Data: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作者:Evangelos E. Papalexakis地址:http://www.cs.cmu.e/~epapalex/proposal.pdfHonorable Mention Papers:论文:Computational Lens on Big Social and Information Network作者:Yuxiao Dong地址:https://curate.nd.e/show/qj72p556t40以下是机器之心对获奖论文的摘要介绍。此外,我们还介绍了 SIGKDD 2017 创新奖与服务奖的获得者。最佳论文和最佳学生论文奖:Accelerating Innovation Through Analogy Mining摘要:大型知识资源库(如美国专利数据库)的可用性提高可以显著加速人们发明和探索类似问题的进程。然而,想要在这些巨大、复杂的现实资源库(repositories)中寻找有意义的类推方式对人类和自动方法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前,我们使用的方法通常包含手动编写的带有高关联结构的数据集(如谓词演算表征),但这种数据集非常稀疏且昂贵。更简单的机器学习/信息检索相似性度量可以扩展到大型的、基于自然语言的数据集中,但很难应对结构的相似性——而这是类比的核心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探索了学习简单结构表示的可行性和价值,特别是在「问题模式」上,其中规定了产品的目的与达到目的使用的机制。我们的方法整合了众包模式与循环神经网络来提取产品描述中的目的和机制的向量表示。我们证明了,这些学习的向量可以让我们比传统信息检索方式更快、更准确地找到类比。在一个思维实验中,新模型检索的类比显着增加了人们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我们的结果证明了新方法可以让大规模类比的计算适应弱结构表征。最佳应用论文奖:HinDroid: An Intelligent Android Malwar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Structured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 摘要:随着安卓恶意软件的增多、对智能手机用户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对安卓恶意软件的检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而安卓恶意软件日益增长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创造出新的技术对抗新的威胁且难以入侵。在此论文中,为了检测安卓恶意软件,我们不只是调用 API,而是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创造更高级别的语义,从而使得攻击者入侵检测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我们将安卓应用、相关 API、以及它们之间的丰富关系表达为一种结构化的异质信息网络(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HIN)。然后我们使用基于元通道(meta-path)的方法表征 app 与 API 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使用每个元通道在安卓 app 上公式化类似的测量方法,并使用多核学习(Multi-kernel learning)收集不同的类似点(similarities)。然后,每个元通道被学习算法自动赋权,从而作出预测。据我们所知,这是首个使用结构化 HIN 网络进行安卓恶意软件检测的工作。我们在 Comodo 云安全中心收集的真实样本上进行了综合实验,旨在对比不同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有潜力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开发的系统 HinDroid 超越了其他安卓恶意软件检测技术。最佳博士论文奖:Local Modeling of Attributed Graph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摘要:具有关联节点、原始链接信息的现实世界图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社交网络既包含亲友关系,也包含人口统计、兴趣等属性;一个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不仅可以具有相互作用的表示,还可以显示相互作用的级别。这样的信息可以由使用节点表示对象的图来表示,而图的边代表互相之间的关系,节点相关的特征向量代表属性。这种图数据通常被称为属性图(Attributed graph)。本文着重于开发适用于属性图的可扩展算法和模型。在这里,数据可以看作是离散的(一组边),或是连续的(嵌入式节点之间的距离),我从两个角度考虑了这个问题。具体来说,我提出了一种在线学习算法,它利用深度学习中的最新进展来构建多种图嵌入。使用这种新方法编码的多尺度社会关系对于网络中的多标签分类和回归任务都是可用的。我还提出了离散图中异常社区得分的局部算法。这些算法可以发现图属性的子集,最终发现社区(例如社交网络上的共同兴趣)。本论文中所有方法的可扩展性都是通过利用图基元(Graph primitives)的限制集合来保证的,如自我中心网络和截断随机游动,它们可以利用每个顶点周围的局部信息。此外,对于限制图依赖性的范围,我们考虑使用新方法在 MapReuce 和 Spark 上对常见内容进行大数据处理。这项工作在数据挖掘和信息检索等应用领域领域前景广阔,其中包括用户分析/人口统计推理,在线广告和欺诈检测等。2017 SIGKDD Test of time award康奈尔大学 Thorsten Joachims 的《Training Linear SVMs in Linear Time》获得了该奖项。论文地址:https://www.cs.cornell.e/people/tj/publications/joachims_06a.pdf摘要:线性支持向量机(SVM)已经成为了高维稀疏数据空间中最杰出的机器学习技术之一,它通常应用于如文本分类、词义消歧和药物设计等领域。这些应用都涉及到巨量的样本 n 和巨量的特征 N,每一个样本只有 s << N(s 远小于 N)个特征是非零特征。该论文展示了一种训练线性 SVM 的截平面算法(Cutting-Plane Algorithm),该算法经证明分类问题的训练时间只需 O(sn),有序回归问题的训练时间为 O(sn log(n))。该算法基于一种 SVM 优化问题的替代但等价公式化方法。经验上,截平面算法要比如 SVMLight 那样的分解法在大数据集上快几个数量级。2017 SIGKDD Innovation AwardACM SIGKDD 新一任主席、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学院裴健教授裴健(Jian Pei)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IEEE Fellow,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针对新型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高效数据分析技术。裴健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数据仓库、web 搜索、信息检索、医学信息学、商业智能等领域中的应用。2000 年以来,裴健教授发表了 200 多篇论文,也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和组织委员会委员。裴健教授获得了许多研究奖项,包括 2015 ACM SIGKDD Service Award、2014 IEEE ICDM 研究贡献奖、IBM Faculty Award(2006)和 KDD 最佳应用论文奖(2008)、PAKDD 最佳论文奖(2014)、PAKDD 最具影响力论文奖(2009)和 IEEE 杰出论文奖(2007)等等。裴健教授因为「在数据挖掘及应用领域的基础研究,尤其是模式挖掘与空间数据挖掘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还有已经被业界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而获得此项荣誉。2017 SIGKDD Service Award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杨强,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杨强教授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深耕三十年,是国际公认的人工智能全球顶级学者,ACM 杰出科学家,两届「KDD Cup」冠军。现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主任,是首位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I)华人院士,AAAI 执行委员会唯一的华人委员,国际顶级学术会议 KDD、IJCAI 等大会主席,IEEE 大数据期刊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主编。杨强教授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终身机器学习和智能规划等研究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是迁移学习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发表论文 400 余篇,论文被引用超过三万次。杨强是多本国际期刊的编委,是 ACM TIST 的创始主编,是 IEEE 大数据期刊创始主编,还是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IEEE TKDE (2005-2009),AI Magazine 等期刊的编委。此外,他也是很多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相关会议的组织者以及程序联合主席,如 2012 年在北京举办的 ACM 国际数据挖掘大会(KDD) 的会议主席,以及 ACM KDD 2010,ACM RecSys 2013, ACM IUI 2010,ICCBR2001 等会议的主席。他是国际人工智能大会(IJCAI) 的董事会成员和 2015 年在阿根廷举办 IJCAI 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 同时在 2016 年被选为 AAAI 执行委员会委员。据颁奖现场,杨强教授因为「在研究和发展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此项荣誉。

利维坦

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赵环宇在国际顶级期刊TKDE上发表论文

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赵环宇高级工程师担任第一作者的论文《An Optimal Online Semi-connected PLA Algorithm with Maximum Error Bound》(具有最大误差界的最优在线半连续PLA算法)被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TKDE)》录用并在线发表。TKDE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期刊,主要刊登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等领域在知识与数据工程方向的学术论文。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制定发布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是计算机学界认可的标准,其推荐目录分为A、B、C三档。A类指国际上极少数的顶级刊物和会议,鼓励我国学者去突破。针对1991年Guibas等人提出的“如何在时域空间下寻找最优化的PLA解”问题,文章首次引入了“半连接”的概念实现了在最大误差条件下最优化的PLA算法,解决了该问题。该算法比发表于ICDE 2015(CCF A类,计算机数据库/数据挖掘/内容检索领域顶级会议)的基于转换空间的算法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执行效率,是目前针对该问题的唯一的基于时域空间的最优算法,得到了TKDE主编和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该论文由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麦考瑞大学等学者共同完成。我院赵环宇高级工程师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并且通信作者单位亦为我院,是我院近年来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我院开展国际合作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附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039677(院科技处、数学所供稿)【来源:河北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弟子读书

「重点论文推荐」基于5G技术的智能矿山研究及应用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基于5G技术的智能矿山研究及应用论文概要矿山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5G技术的出现,强化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速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矿山智能化现状,系统阐述了当前矿山智能化亟需突破的瓶颈及5G技术在矿山应用的必要性,并从性能指标与关键技术角度探讨了5G技术;提出了矿山5G+高质量网络矿山“一张网”网络架构,从本地矿用5G核心网、5G IPRAN环网、5G无线接入网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5G传输网络,阐述了搭建全面感知、远程控制及智能调度3个典型应用场景所需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并在在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庞庞塔煤矿的取得了良好的实践验证。最后,展望了智能矿山的应用前景,为我国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一种有益探索。作者简介李艺(1964-),男,山西省汾西县人,高级工程师,本科学历,现任职于联通(山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党建等领域系统集成及管理工作。E-mail:liyi69@chinaunicom.cn。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已经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分别在薄煤层、中厚煤层、大采高及特厚煤层综放智能化开采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然而由于受通信技术和井下复杂环境的约束,传输速率、设备互联和带宽一直以来都无法得到质的突破,进而制约着矿山智能化的发展。首先,传统的信息化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难以满足煤炭企业进行智能化建设。目前传统网络技术存在井下工业环网能力不足、有线网络难以满足大规模接入的要求、有线通信技术难以实现移动生产设备的控制、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海量的信息需要强大的数据中心等问题。其次,5G技术的出现,以其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特性,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瓶颈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带动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发展,为煤炭行业核心技术应用的发展突破提供了可能。认为,随着5G技术生态圈逐渐成熟,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传输能力不足问题,实现数据融通共享,避免数据孤岛。结合AI和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能矿山生态应用,能够助力煤炭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迈进,实现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决策、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目前5G+智能矿山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对煤炭生产信息进行智能感知、AI分析与数字孪生、建模和映射,并将其高度融合应用于矿山5G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和公共服务平台安全生产管控,是当前和未来煤矿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庞庞塔煤矿运用5G技术进行智能矿山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应用,庞塔煤矿通过构建企业办公万兆+工业环网万兆+无线(4G、5G、NB)+专线网络的“一张网”网络架构体系,可以满足煤矿、选煤厂等内部相关部门及下属单位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保证了各种智能化设备数据传输的需求。主要图表表1 5G与4G关键技术指标对比图2 庞庞塔煤矿井下5G通信组网图3 本地矿用5G核心网架构图5 智能感知系统感知内容图7 基于5G网络的智能综采系统架构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杂志,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是皇

毕业设计论文《水性涂料的应用及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作者: 刘敏 系别: 建工系 专业: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学号: *********指导教师: 姬君 目录内容摘要 11. 引言 22. 水性涂料 23. 水性涂料的分类 23.1 水溶性涂料 23.2 水稀释性涂料 23.3 乳胶涂料 24. 水性涂料的优缺点 24.1 优点: 24.2 缺点: 35. 水性涂料的应用 35.1 水性建筑涂料 35.2 水性汽车涂料 45.3 水性金属防腐涂料 45.4 水性木器涂料 46. 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46.1 应用技术研究的关注点 46.2 推行相关标准健康有序发展 46.3 涂料组分绿色化 57. 水性涂料的发展 57.1 水性有机建筑涂料的特性及其发展 5参考文献 7内容摘要水性涂料是指用水作溶剂或者作分散介质的涂料,其以环保、安全、简便、节能四大特征吸引了不少涂料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眼球。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涂料企业开始关注水性涂料市场,在水性技术开发过程中投入很多人力和财力,争取完全替代油性涂料在市场上的地位,让更多消费者能早日享受到低碳绿色的健康生活。本文介绍了水性涂料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的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并分析了水性涂料的发展趋势。根据不同的方法对水性建筑涂料进行分类,并依次介绍各类水性建筑涂料的特性、应用与发展状况,展望水性建筑涂料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水性涂料的定义、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水性涂料进行了分类,依次论述了各类水性建筑涂料的特性与应用状况。指出了开展水性涂料应用技术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展望了水性建筑涂料的发展。关键词:水性涂料;应用;发展。水性涂料的应用及发展1、引言由于近年来石化资源的价格上涨和人类生存环境状况的恶化,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减少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大力开发环保涂料和高性能涂料已成为当今世界涂料行业的迫在眉睫的发展方向。溶剂型氟碳涂料虽然有着很好的性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容易浮色发花、常温不易固化、在固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从而限制了其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水性涂料是一种以水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环境友好型涂料,这种涂料具有污染少使用安全的优点,随着聚合技术的发展,水性涂料的性能可以和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媲美,因此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在关注水性涂料。2、水性涂料水性(waterborne)涂料被定义为“配方中的挥发性物质绝大部分是水的涂料”。换言之,凡是用水作溶剂或者作分散介质的涂料,都可称为水性涂料。水性涂料包括水溶性涂料、水稀释性涂料、水分散性涂料(乳胶涂料)3种。水溶性涂料是以水溶性树脂为成膜物,以聚乙烯醇及其各种改性物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水溶醇酸树脂、水溶环氧树脂及无机高分子水性树脂等。在水性涂料中,水的独特物理特性和其普遍存在性决定了水性涂料的使用方法以及科技开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水性涂料将成为21世纪世界涂料市场的主角,目前在我国也拥有巨大的市场。3、水性涂料的分类根据成膜物质在水中状态的不同可分为:3.1、水溶性涂料这类的水性涂料含有水溶性树脂等其它类型的树脂原料,在涂刷到墙面后那些树脂可以形成膜层保护墙壁。水性漆的出现被业界称为“第三次涂料革命”就是因为它无敌的环保性能。3.2、水稀释性涂料主要含有乳化乳液,以此来溶解树脂,在施工时就直接加水来稀释以达到施工的效果。从全球涂料行业的变革现状来看,欧美各国已经开始强制使用水性油漆了,我国迈向水性油漆的步伐也将加快,未来油漆发展方向将是水性油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3.3、乳胶涂料水分散性涂料主要的原理是以合成的树脂为主形成乳液,也就是乳胶涂料。这三种水性树脂,粒子大小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因而在涂膜质量、施工性能等方面有明显差别。4、水性涂料的优缺点水性涂料是涂料市场上一种比较新型的涂料,很多人对于水性涂料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水性涂料相对于溶剂性油漆涂料,具有以下特点:4.1、优点:水性涂料以水作溶剂,节省大量资源。水性涂料消除了施工时火灾危险性,降低了对大气污染。水性涂料仅采用少量低毒性醇醚类有机溶剂,改善了作业环境条件。一般的水性涂料有机溶剂(占涂料)在10%-15%之间,而阴极电泳涂料已降至1.2%以下,对降低污染节省资源效果显著。水性涂料在湿表面和潮湿环境中可以直接涂覆施工;水性涂料对材质表面适应性好,涂层附着力强。水性涂料涂装工具可用水清洗,大大减少清洗溶剂的消耗。水性涂料电泳涂膜均匀、平整。展平性好;内腔、焊缝、棱角、棱边部位都能涂上一定厚度的涂膜,有很好的防护性;电泳涂膜有最好的耐腐蚀性,厚膜阴极电泳涂层的耐盐雾性最高可达1200h。4.2、缺点:水性涂料对施工过程中及材质表面清洁度要求高,因水的表面张力大,污物易使涂膜产生缩孔。水性涂料对抗强机械作用力的分散稳定性差,输送管道内的流速急剧变化时,分散微粒被压缩成固态微粒,使涂膜产生麻点。要求输送管道形状良好,管壁无缺陷。水性涂料对涂装设备腐蚀性大,需采用防腐蚀衬里或不锈钢材料,设备造价高。水性涂料对输送管道的腐蚀,金属溶解,使分散微粒析出,涂膜产生麻点,也需采用不锈钢管。烘烤型水性涂料对施工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要求较严格,增加了调温调湿设备的投入,同时也增大了能耗。水性涂料水的蒸发潜热大,烘烤能量消耗大。阴极电泳涂料需在180℃烘烤,而乳胶涂料完全干透的时间则很长。水性涂料沸点高的有机助溶剂等在烘烤时产生很多油烟,凝结后滴于涂膜表面影响外观。水性涂料存在耐水性差的问题,使涂料和槽液的稳定性差,涂膜的耐水性差。水性涂料的介质一般都在微碱性(ph7.5-ph8.5),树脂中的酯键易水解而使分子链降解,影响涂料和槽液稳定性,及涂膜的性能。水性涂料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配方及涂装工艺和设备等几方面技术的不断提高,有些问题在工艺上得到防止,有些通过配方本身得到改善和提高。5、水性涂料的应用水性涂料的应用范围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下面对几种主要水性涂料的应用做一简单介绍。5.1、水性建筑涂料目前普遍使用的建筑外墙涂料以苯丙乳液为主。还有丙烯酸改性环氧、丙烯酸硅溶胶复合涂料,硅酸盐溶胶无机涂料。日本大量使用丙烯酸系弹性涂料,由橡胶状弹性丙烯酸乳液配剂,涂膜延伸率300%-700%,通常采用丙烯酸聚氨酷涂料作罩面层。法国生产一种丙烯酸外墙抗裂紫外光固化弹性涂料,其伸长率在低温-40℃仍达到300%,也适用于旧墙维修,20年不裂开。在建筑防水涂料方面,现大力开发丙烯酸系和聚氨酷防水涂料。建筑内墙涂料以聚醋酸乙烯系乳胶漆为主。有机乳胶涂料耐候性不甚理想。为此,出现了有机无机复合涂料,试图用无机涂料改善乳胶漆的耐候性。日本采用了既能与有机粒子反应又能与无机聚合物交联的交联剂,使有机无机复合涂料取得了优异性能。多彩涂料在内墙装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5.2、水性汽车涂料汽车涂料是发展最快的涂料品种,用量仅次于建筑涂料。汽车涂料是性能要求最高的涂料品种。有三个重要指标,漆膜外观,耐火性和漆膜缺陷。国内汽车防锈底涂层绝大部分使用水性电泳漆。中间涂层利用水性漆,重点发展水性聚氨醋。水性面漆仍以溶剂为主。汽车闪光涂料具有光泽高,色彩艳丽和闪光效应等特点。闪光涂料的发展方向也是水性化。1985年BASF公司开发了“二涂二烘”的水性金属闪光涂料已用于大型车辆的涂装。1989年底,加拿大的卡车装配厂开始使用水性闪光涂料,已涂装了一百多万辆。美国、加拿大、日本、南韩其它国家水性汽车涂料树脂主要包括水性丙烯酸、水性聚醋、水性醇酸和水性环氧树脂,正大力发展水性聚氨酷。日本专刊报导了一种能耐寒、耐石击的接枝聚丙烯酸乳液用作汽车涂料。5.3、水性金属防腐涂料目前,溶剂型金属防腐涂料仍占重要地位。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水性金属防腐涂料发展非常迅速。金属防腐涂料重点在于解决提高面层涂料的耐火和超厚型涂装。防腐涂料对成膜物有较高的要求,包括化学稳定性,漆膜结构,柔韧的机械性能等。要求树脂对金属腐蚀的相对指数尽可能高。美国防腐涂料用树脂的比例最高是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最重要的防腐涂料基料,防腐效果最理想。环氧树脂在防腐涂料中的用量约占40%。其它树脂占60%,包括聚氨醋、无机硅和乙烯树脂等。环氧树脂的主要缺点是低温不固化,不利于低温施工。聚氨醋树脂可以低温固化,性能比较全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防腐涂料树脂基料。5.4、水性木器涂料木器漆从桐油开始,具有长久历史。后来发展了树脂漆。包括聚氨酷漆、硝基漆、酚醛漆和不饱和聚醋漆等。国外水性木器漆研究较早,品种较多。美国威特克公司研制成功一种高固体分水性聚氨醋分散体,用于木质地板,高耐磨,含固40%。德国专利报导一种用于木器的含季铵基团的水溶性聚丙烯酸漆,氨基树脂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木器用水性涂料。欧洲专利报导了作清漆的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水性分散体。广州市坚红化工厂和广州市涂料研究所开展了木器水性涂料的研制工作,研究了常温交联的,耐候的,防污染的,强附着力的,装饰性优良的各种性能配方。并推出单组分门窗漆,双组分交链型木器清漆和色漆以及地板漆等产品,其光泽,耐高温、耐水及干燥速度等各项指标均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6、开展应用技术研究6.1、应用技术研究的关注点抓住涂料组分的复杂性与性能需求的多样性,探寻涂料基元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性能规律,解决水性涂料应用技术难点;贴近应用现场,索取准确信息,认真分析研究,解决推广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科学选用涂料基元组分,重视制造工艺,创新配漆技术,改进涂装技术及调整施工工艺等核心应用技术措施,是提升水性涂料质量的保障要素;提升水性涂料固含量、贮存稳定性及适应性,改善涂膜的力学及物理性能,开发新的交联(固化)剂及助剂品种,是水性涂料开发应用的重点内容。6.2、推行相关标准健康有序发展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颁布执行有利于规范水性涂料市场,确保水性涂料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全民增加环保意识及识毒能力,清除“身在毒中不知毒、不防毒、不怕毒”的错误理念与行为,不允许含毒害物的涂料产品继续捣乱市场、污染环境、损伤人身健康,迫使其退出市场。要求涂料产品的VOC含量和HAP限值都需达标,才会达到环保规范标准,同时涂膜服役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物。推行水性涂料规范标准,对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美化生活做出贡献。6.3、涂料组分绿色化不合格的溶剂型涂料中的甲醛、超量的游离异氰酸酯和胺类化合物等有害残余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常规溶剂型涂料挥发到大气中的有机溶剂,在日光下产生化学烟雾,它们在氧化物和紫外光作用下生成危及生物生存的臭氧。为避免溶剂型涂料带来公害及资源浪费,必须在涂料中使用绿色组分并减少有机溶剂用量。设计水性涂料配方时,限定采用无污染、无毒害的成膜物、颜填料及助剂等基元组分,是保护生态环境及营造美好生活愿景的明智决策。开发应用绿色涂料用基元组分是涂料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涂料产品无污染化的必由之路。7、水性涂料的发展水性建筑涂料最主要的特征是环保,即作为涂料的分散介质本身无毒、无味,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与之相比绝大部分有机溶剂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水的易得性和价廉性。而涂料性能则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7.1、水性有机建筑涂料的特性及其发展(1)特性水性有机建筑涂料的特性主要是与溶剂型有机涂料相比较而言。众所熟知,这类涂料存在着环保、卫生与健康安全、生产和储运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而在施工性能和涂膜性能方面存在不足。(2)发展高性能涂料的研制和应用。高性能建筑涂料主要集中于外墙涂料和内墙涂料的个别品种。近年来,我国对高性能外墙涂料的生产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重点是高耐候性氟碳外墙涂料和有机硅-丙烯酸酯外墙涂料。功能型建筑涂料发展迅速。随着建筑涂料的迅速发展,水性功能型建筑涂料得到相应发展、用途拓宽与性能提高。除了防水涂料、防火涂料、防腐涂料等功能型涂料外,近年来新发展的弹性外墙涂料得到大量应用,有普通型、自交联型等品种,并能够涂装成平面或具有立体感的涂膜。其它功能型涂料,例如水性环氧耐磨地坪涂料、释放负离子的功能涂料、新型无毒防霉涂料、能够调节环境湿度的乳胶漆、防氡抗菌复合涂料、太阳热反射弹性涂料等很多新型水性功能型涂料得到研制与应用。7.2无机建筑涂料的特性及其发展(1)特性无机建筑涂料的特性是无机建筑涂料具有资源优势和环保优势。此外,无机建筑涂料贮存温度范围宽,施工时干燥快;无机涂膜的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不会出现回黏现象,耐冲击性一般,而柔韧性较差,与硅酸盐水泥基层的附着力则因能够产生化学结合而十分牢固。无机涂膜的保色性较好(无机建筑涂料一般不能制成有光的涂膜,因而不存在保光性),长期置于大气环境中几乎不黄变;耐化学及耐腐蚀性能好,涂膜的理化性能不会因常见各种化学腐蚀性介质的侵蚀而有明显降低,不过经过这些介质的侵蚀后,往往会受到这些介质的沾污。无机外墙涂料耐久性良好。无机建筑涂料涂膜的脆性大,柔韧性差;对有机底材和塑料类底材的附着力差,应用受到限制;流平性不良,装饰效果不如有机涂料;品种少,在很多方面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无机建筑涂料因其自身性能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用尚受到很大的限制。(2)发展无机建筑涂料的发展,一是采用新技术,提高无机建筑涂料的性能。例如,过去研制硅溶胶类外墙涂料,普遍使用物理混拼法,而近年来对化学法制备这类涂料已经得到大量研究,有些研究已经得到实用性很强的结果;二是开发新型无机建筑涂料,扩大无机建筑涂的应用范围。例如,台湾开发了一种商品名称为CK-401的无机陶瓷塑料面漆和CK-501木器用透明水性无机陶瓷涂料等。再例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在以“弹性水泥”的商品名称下得到广泛应用,并且绝大多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外墙外保温涂料,由于建筑节能政策的强力实施,在以“保温砂浆”或“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名义下在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得到普遍应用。此外,无机防火涂料、无机防腐涂料也得到相应发展。参考文献王立华,段毅凡.环保调湿乳胶漆的研制[J].新型建筑材料,2006(11):2-4.朱桂平,徐光亮,邓跃全,等.防氡抗菌复合涂料的研制[J].新型建筑材料,2004(3):2-4.刘会元,牛广轶.乳胶漆生产工艺的控制及助剂的应用[J].涂料工业,2003,33(8):2-3.缪亚平,葛建中.瓜尔胶在外墙乳胶漆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04(12):3-4.武梦笔.健康环保型建筑内墙涂料的发展趋势简介[J].新型建筑材料,2002(12):6-7.徐峰,朱晓波.灰钙粉内墙乳胶漆吸收CO2的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5(9):3-6.

苍蝇王

地理教学中承转技能的运用探究论文

 一、地理教学承转的作用1.地理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巧妙恰当的教学承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并增强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太阳系时,笔者承转时运用问题提出: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很准确的描述你家的地址,那假如你在宇宙中遇到一个外星人,他问你地球的位置,你如何描述?这种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去学习的太阳系充满期待。2.地理学习能力的“助推器”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顺利进行地理学习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地理认知能力;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理论的推理能力;绘制地图、图表等的地理应用能力;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地理创新能力等。恰到好处的教学承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推理,动口、动脑、动手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笔者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之后提问同学:你们从刚才的转动中看出了哪些信息?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讲转动的方向的,有讲转动的速度快慢的,也有讲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的,还有同学讲演示同学拿地球仪的姿势等等,热烈的氛围正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考验。3.地理教学节奏的“调节器”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人的思维具有间断性和跳跃性,而不是连续不断的;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若能停顿3~5秒,就会出现另一个思维高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有张而无驰,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使人产生疲惫感,学生的思维就会像拉过了劲的弓箭一样,思维出现断裂的状态;反之,有驰没有张,又会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张”“驰”应当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律感。而教学承转的巧妙设置,能有效调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张与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教学过程的韵律美。4.地理知识组块的“粘合剂”一堂地理课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由几个组块构成,逐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教学承转的设计,仅仅通过“接下来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第一点是…,第二点是…,”来实现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推进,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生硬、呆板。因为学生在对知识的前后联系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会导致认知逻辑的混乱,影响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这些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需要衔接,需要粘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承转来完成。二、地理教学承转的方法1.语言承转法语言承转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承转方式,教师通过合理的语言描述,或提问、或转折、或引用将前后两部分知识紧密连接。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承转法有以下几种。(1)关联词承转。关联词承转是指地理教师借助表示转折、并列、因果、递进等关联词语,来衔接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干旱的气候”与“绿洲农业”之间的承转,教师可以用“新疆地区非常干旱,但却被誉为瓜果之乡”引领承转。仅用一个“但”字,不仅直接点明前后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也把教学过程自然地转入“绿洲农业”的学习。(2)比喻承转。比喻承转是指教师将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比喻手法,用比较形象的事物来代替所学知识,从而使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更形象生动。例如:在学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时,笔者是这样来进行承转的: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积蓄力量的过程很长,但一旦发作起来就会很迅速且比较剧烈,好比“胃痛”,常年累月的坏习惯不断地伤害你的胃,一旦疼起来就受不了;而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发作起来看似很温柔,但由于作用时间很长,所以最后也会对地表产生很明显的影响,好比“挠痒痒”,短期内很舒服,但是挠上一天非破相不可了。所以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刚才的描述,我们来概括一下两者的关系。通过比喻很形象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内外力关系的知识学习。(3)问题承转。问题承转是指教师利用刚刚学习过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发问,产生认知冲突,将教学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质灾害”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疑问方式承转:刚才我们认识了地震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其实地震灾害对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影响,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我国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4)诗句承转。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许多诗词名句也与地理密切联系。在教学承转中,选择运用诗词名句进行承转,能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锋面天气系统时,由冷锋过境转到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时可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进行承转;讲“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时,由“月球概况”过渡到“月相及变化”,可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进行承转。2.教学案例承转法设计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承转是地理教学承转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强,教学承转的效果往往很好。例如,笔者在讲“工业区位的选择”,由“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过渡到“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讲述了印度博尔帕农药厂,它的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本原因是由于该药厂建于城市的人口密集区,选址不当所致;而美国一家农药厂,虽也发生毒气泄露,由于建在荒原上,人口稀少,损失小得多的案例。这里讲的就是环境因素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特殊作用,引发了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3.教学活动承转法教学活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组织教学活动承转,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活动承转关键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在“水资源保护”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承转:教师将准备好的几块抽屉状木板上分别均匀铺50厘米厚黄土、带草皮的黄土、沙土、黏土,用喷水壶喷水,要求学生观察在同等降水量的情况下,土质相同,或植被覆盖率不同,地形坡度不同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观察土质、植被、地形不同的情况下,降水量不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资源,然后转入“水资源保护”内容的学习。三、地理教学承转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针对性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总是按一定程序和步骤展开的,各教学内容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关系。教学承转作为引导学生由一个教学内容学习转入到另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的方法,要求教学承转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承转设计时,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所要承转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选择适合于这类逻辑关系的恰当的承转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将新知识的学习自然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进行新的认知学习。2.增加趣味性无法引发学生兴趣的承转,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承转效果。事实上地理科学以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对象,蕴含着丰富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地理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密切联系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公民必备的地理,巧妙地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承转设计中提供出人意料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认知兴趣,实现教学承转。3.体现创造性每个地理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也会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因此,在承转的设计和实践中应体现创造性。一方面,面对有变化的、有差异的教学对象,承转的设计和实践是不同的,承转设计和实践中应体现创造性;实践表明,在一个班级适用的承转方式,在另一些班级或许就需要改变;另一方面,地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时代性,也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创新承转的设计和实践,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还要依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去创造更为有效的承转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承转不断更新,使地理课堂教学保持活力。承转是一堂课中各知识间紧密有机联系的有效环节,如果一名地理教师能在每节课的备课环节充分考虑承转和过渡,不仅能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理解得更加系统性,也能使教师对教材的结构和各知识体系理解的更深入。

时代

专访李灿院士:建议设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记者 张雷 陈锐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然而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却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和选拔“以论文为导向的一刀切”的现象。昨天(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下去,尽管我国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章数量继续攀升,但仍不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创新性成果,不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李灿委员建议,将目前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90年代初成立以来,激励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极大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一些不足也暴露出来。李灿委员认为,目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以论文为导向的一刀切”。“比如很多做应用基础研究的学者,为了完成评价体系的论文数量要求,也会拿一些文章出来。”李灿委员表示。“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另一些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学者,不能静下心来坐冷板凳,针对重大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做研究,长线的去坚持。”“不可否认,论文是需要的,但完全依靠这一个指标,就会在实践中略显偏颇。”李灿委员指出:“其实除了论文之外,应用基础研究学者的优秀专利,或者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成效,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李灿委员认为:“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具有导向作用,以论文为核心就会导致一些年轻工作者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没有去攻克基础课学里的难题,又没有解决应用科学中的核心问题。如此下去,尽管我国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章数量继续攀升,但仍不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创新性成果,不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建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我国学术界往往混淆了基础研究的内涵,将基础科学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和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放在一起评审。对于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研究均‘一刀切’,以论文和论文影响因子为主要判据,这就使一些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工作和人才队伍受到严重影响。评审工作简单化,缺乏对研究工作本身的判断,弱化了对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最近中办、国办也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因此李灿委员建议,将目前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两项基金各有侧重,使得人才和成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友谅

怎么写论文快又容易通过论文检测?

其实,想要写论文快的话,首先咱们同学们需要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可以参考其他资料和相关文献,把自己的想法总结成毕业论文,适当引用其他权威文献,这样起到二次创作的作用,比抄袭其他人的论文能降低风险。大家都知道吧!网上也有很多写论文的相关文章片段。这个时候最有可能出现查重率高的情况,可以把这些片段总结一下,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将出现重复率高的段落进行修改或者字义的替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查重才行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网站的论文查重系统进行论文查重,通过论文检测的结果,在进行修改,从而可以帮助同学们尽量减少重复率。修改好的论文可以提交给导师,一般都是很容易通过的,从而这样毕业论文才能顺利通过!现在网上有很多查重软件可以用来测试毕业生。但是如果查重软件不权威,这个查重的结果根本就不正确,所以需要测试论文的重复率。一般建议同学们使用专业的检查网站进行查重, 因为这样论文查重结果准确,可以通过结果在进行修改。对于论文引用专业术语不在模仿范围之内。教科书中的专业陈述本身是存在的,这些部分应用到论文的学术研究中也应该存在,不必刻意的引用,有一些话术是不可避免的,但同学们只要保证总体论文查重率达到学校的标准以后就行。

老友纪

运用Google Scholar进行ResearchGate近十年(2008-2017)研究

ResearchGate是一个广受研究人员欢迎的网络社交平台,科学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上传和展示他们发表的作品。ResearchGate平台自2008年推出后很快成为全球学术及科学家广泛使用的在线学术社交网站,在2018年5月已经拥有超过1500万的会员,超过1亿的出版物,今天介绍的研究分析是European Science Editing一项长达十年的调查研究:研究文章出版在2008-2017年间的数量与学术社交网站ResearchGate之关联,使用Google Scholar检索出版物标题包含ResearchGate并处于2008-2017之间出版的情况。(A scoping review using Google Scholar)在去除重复及更正错误后共有386篇由159份(41.2%)出版物及227篇(58.8%)引文组成;出版物159篇中有73篇(46%)为期刊论文、会议论文31篇(19.5%)、博客文章29篇(18.2%)、研讨会10篇(6.3%)、工作底稿9篇(5.6%)、书4份(2.5%)、论文2篇(2.5%)、影音资料1份(0.6%)。此159份出版物共有1465次引用,75%的文献引用数在16以下,有20篇文章完全没有引用数,有5篇引用数超过50。对此研究一系列的分析发现:1.学术界偏好学术期刊论文与会议论文。2.有超过75%发表的论文由两位以上作者合著,75%的作者为男性。3.由73份的期刊文章整理出243个关键字,最常使用的关键字为ResearchGate(33),其次为Altmetrics(14),第三为Bibliometrics与Social Media(8)。4.超过84%的文献出版在2015-2017之间,在2008-2011这四年间的引文趋近于0,数量从2012年开始上升,到2015年达到巅峰;然而,自2015年来,ResearchGate迅速崛起,本研究收集的所有期刊文献资料之中的90%以及80%的引文也是从2015年之后出版的,数据集中的引用日期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的。这些文献主要来自图书馆和信息科学。5.英文是主要使用语言,75%的作者以英文发表著作,非英语母语国家作者也使用英文发表著作;推测是为了能增进国际影响力和能见度,引文数量可做此能见度的测量标准。关于ResearchGateResearchGate 作为国际科研工作者的聚集地,这里可以查阅各种文献,更好地联系到文章的多个作者,并了解他们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你还可以在这里查阅并索取 / 下载需要的文献资料等。遇到下载不了的文献时,可以在上面求助作者本人,作者看到后会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