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校宝典:五大高校再现联盟 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小雅典

高校宝典:五大高校再现联盟 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还记得之前哪些响当当的大学“封号”吗?国防七校、军工六校、华东五校、C9联盟....每一个名号听起来就好有来头,一听就知道不简单。就在去年,中国高校圈里又萌生了一股新势力——“长安联盟”。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武侠范呢~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盟?都有哪些学校加入了呢?这一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股新势力——长安联盟长安联盟2017年5月17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联合成立陕西高校“长安联盟”。又因西安市内616路公交正好穿过5所大学,又被网友和校友戏称616联盟。“长安联盟”通过深化合作,不断拓展合作内容,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协同解决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使各校资源优势有效放大,加快学科、专业、人才和成果等四个一流建设。今后这5所高校的10万多名大学生可前往任意一所大学,跨校选修学分、攻读辅修专业,同时,5所高校的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均可实现开放共享。联盟各高校将从4个方面加强全面的战略合作。一是联合培养,充分发挥现有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为其他高校学生提供跨校、跨专业学习机会。二是资源开放,联盟高校积极推进图书资料、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在线课程、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三是协同创新,联盟高校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充分聚合优质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推进协同创新。四是师资互聘,联盟高校的师资在人事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在教学、科研领域实行互聘共享。联盟高校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西北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首批入选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全部3个类型的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应用型法学博士人才培养任务。西安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高级专门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是陕西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西北地区唯一承担亚太电信组织和东盟培训任务的高校。

北漂梦

就业不乐观,报考依旧火爆?考上这几所大学,竞争力max!

每年高考都有不少热门专业让考生们“挤破了头”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好是这些专业火热的主要原因而法学专业却是个例外由于报考的考生太多了近几年法学专业的就业率相对来说并不高然而这却没浇灭考生们的报考热情报考的人那么多提高竞争力对未来的就业发展来说就相当重要这一期就来看几所国内法学专业的顶尖高校五院四系“五院四系”,是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堪称法学类院校的“泰山北斗”。对分数要求也是很高的。“五院”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这四所中国著名学府的法律学系。这里主要介绍“五院”。1.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等共18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 西南政法大学1978年,西南政法大学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司法部直属唯一重点政法高校,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界的“黄埔军校”,是新中国最成功的教育典范。学校有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9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点41个、博士点2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专业硕士(JM)、会计专业硕士(MPAcc)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4. 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体,兼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法律史为国家重点学科,经济法学和刑法学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国际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和司法鉴定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国际法律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研究项目,法学、政治学、侦查学、知识产权为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 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首批入选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全部3个类型的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应用型法学博士人才培养任务。学校现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形成了法学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注:此文综合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管理员处理

陈虬

山东大学法学院: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本科生570余人

山东大学法学教育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山东高等法律专科学校。在百廿山大历史进程中,法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1980年,山东大学法学学科复办,1983年成立法律系,1994年成立法学院。学院下设法律史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等承担教研任务的研究所。法律史学、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人权法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秘书处现设于山东大学法学院。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法学家徐显明教授担任名誉院长。著名刑事诉讼法专家周长军教授担任院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教授近30人。其中,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3人,齐鲁学者3人,未来学者5人。著名法学家乔伟先生像学院现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4年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2015年中国法学会在学院设立“中日韩法律研究中心”和“中日韩高端法律人才培训基地”,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成立,2020年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另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山东省法学研究基地、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服务基地挂靠单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本科生570余人。法学类即法学专业。该专业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现有法学班、法英双学位班(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知识产权特色班等特色班级。法学专业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和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及法律实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山东大学法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2009年获批教育部、财政部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荣获山东大学首批优秀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班: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1. 法英双学位班(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法英双学位班(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及其对涉外人才培养的需求,由法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联办的"五年制外语与法学双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它特别强调学生法律素养与外语能力的深度融合,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相当外语水平又具备深厚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法学专业(法学与英语双学位班)采用大类招生和培养,专业分流时间为第一学期。该实验班通过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和育人环境,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拔尖涉外法律人才。通过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素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国际视野。培养的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具备出色的英语能力,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毕业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或从事国际性的高端法律工作,服务于国家,献力于国际社会。入学后选拔,学制5年,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和文学学士学位。2.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日语水平,熟悉中日经贸法律的法学人才。该特色班的学生不但要与法学本科班一样学习英语和中国法,还要学习日语专业大部分的课程以及日本法概况、日本民法、中日比较法等日本法课程。该班邀请了多位日本法学专家参与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日语背景法学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和教学水平。学院每年选派在校生赴日本的友好大学法学院交换留学。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毕业生多去日本留学或就职于涉外律所、公检法机关和外资企业。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采用大类招生和培养,专业分流时间为第一学期。入学后选拔,学制4年,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学院目前有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民法总论、债权法学和日本法制概况3门校级精品课程。1.模拟法庭法学院通过模拟法庭比赛塑造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学生多次斩获“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大赛冠军、“普莱斯”传媒法模拟法庭中国赛区冠军、“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赛区一等奖等殊荣,在“贸仲杯”“国际人道主义法”“国际刑事法庭”等高水平模拟法庭比赛中也有不俗表现。2.实践教学法学院与实务部门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平台;依托山东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一系列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和个案法律援助服务;依托山东大学学生法学社开展法艺博览、学术沙龙、法庭旁听、普法宣传、模拟法庭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义、维护社会权益、扶助弱势群体。3.国际化战略法学院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与欧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学术交流,每年选派数十名优秀学生到境外知名法学院交流访学或攻读学位。法学院通过建立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等多种国际化战略,逐步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拔尖涉外法律人才,海外交流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冷春,山东大学法学院1984级本科生,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市中公证处党支部书记、主任,一级公证员。冷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山大法学系的创建人乔伟先生。她在山大就读期间,乔老先生已经不在一线授课,但经常还是会为学生们做学术报告。乔伟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学术成就对师姐影响深远。前段时间,法学院在青岛举办了乔伟先生塑像安放仪式,她也受邀参加。她感慨道:三十五年,流逝的是时光,先生的高风亮节将永远伴随山大法学的成长。刘卫华,山东大学法学院1994级本科生,现任浪潮集团副总裁。刘卫华认为法理学的学习让自己真正踏进了法学的殿堂,至今想来仍觉得受用一生。作为徐显明院长最后一届亲自授课的本科生,师兄仍记得一座难求的教室、掌声阵阵的课堂、金句频出的老师、聚精会神的同学……一个学期的学习让他从根本上理解了法学,贯穿了整个学科脉络。“单纯背法律条文的作用和意义并不大”,刘卫华坦言,用法律视角思考问题、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正是大学四年带给他最大的收获,“每当遇到一个案子、一个投资项目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去印证,这归根结底是怀疑的精神、法律的精神”。王见,山东大学法学院1985级本科生,主持人、高级记者,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周末说法》节目主任,济南仲裁委仲裁员。王见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坚定地选择了山大法律系。回忆母校时光,她如数家珍:午后图书馆的阵阵书香,清晨和黄昏小树林的琅琅书声,晚间洪楼电影院的人潮涌动,还有每逢周日去挤唯一一趟1路公交车时的呼朋引伴……30年河东河西,物非人亦非,但“山大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记忆,是此生中最难忘怀的”。“母校给我的影响是终生的”,王见表示,法学院四年培养了一种思维习惯,就是运用法学思维、法律逻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让她终生受益。“我周围都是法律人,用全面的视角、严密的逻辑、客观的立场来看待和评判新闻,也成为我媒体从业生涯的独特优势。”如今师姐不仅作为济南仲裁委首席仲裁员,经常调解、裁决商事纠纷;而且长期主持法律节目,为自己单位、周围同事、亲朋好友和广大听众的法律问题出谋划策。贺冰洁,山东大学法学院1997级本科生,现任中共济南市历下区纪委常委、区监委委员。大学四年时光中的片段,二十年后依旧让贺冰洁记忆犹新。1999年5月的一个普通周六,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传来,贺冰洁他们并在石巍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从学院内部的国际法课堂到万众瞩目的科技馆礼堂,师兄用法律人的方式发出了山大人的声音。2001年6月,山大迎来了合校后的首届毕业生,“新山大有新气象”,身着学士服站在全校毕业典礼的会场,这不仅是贺冰洁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百年山大历史上的第一次。作为全校一百位学生代表之一,在展涛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的那一刻,几多记忆几多感慨涌上心头。山大法学院对我而言,像是一个良师益友,我发展在它的发展中,我成长在它的壮大里。在这将近两年的校园时光里面,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大学,在这里专业课的学习像是稷下学宫的传道,在这里我们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拓宽我们认识的边界,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实践形成自己稳定的价值观,而不是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法律,社会应当被理想化,权利应当被认真对待,法律应当是这个社会正确的、理所当然的打开方式;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品格:每个老师鲜明的个人色彩与强烈的正义感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法律不应当被用来作恶,它要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对于当时来到山东大学法学院的决定,我丝毫不后悔。它用亲身躬行告诉我,大学之道,真的在明明德。——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懋祺不知不觉,我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就读已经将近两年了。第一次从内陆小城来到海滨之边,满心欢喜和期待。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一隅,我走进法学院的门庭,望见的是橙红色的孟莎式屋顶与米白色砖墙,记住的是华岗苑里亲切认真的教职工老师、振声苑里自信踏实的学子、图书馆七层踱步思索的身影以及从不太高的起点出发不断前进的自己……山大法学院是厚重的,青青草畔老校长的石雕催人奋进;山大法学院是笃定的,学风淳朴求实创新;山大法学院是自信的,不畏风雨昂首前行;山大法学院更是可爱的,大家始终都是亲切的一家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我会铭记在法学院生活的点点滴滴,努力养浩然之气,做大写之人,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特诗篇。——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杨睿思就业去向主要为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跨国公司、国有企业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其中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党政机关的领导、国际知名的法律专家或者学术英才。来源: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本科招办 山东大学法学院 照片 / 崔振 编辑 / 牟浩杰 责编 / 宋沁潞 洪润生

席也

考题的“指挥棒”功能

马建红(法学博士)再过两个多月,备战2020年考研的学生就要上“战场”了。近年来,乘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志于法律的学习,在庞大的考研大军中,如何从中选拔出适合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全国法硕联考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完备的模式,不仅所考的科目已经固定,就连题型也已逐步格式化、定型化。笔者对法硕联考的考题有过关注,并注意到其中一些“不变”中的“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悄然发生的,但却可能是一项考试在人才选拔标准设定方面的转折信号,那就是作为一名法硕的考生,不仅要会背书,还要具备相应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未来的法律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在去年的法硕联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进呈刑律分则草案折》载:‘是编修订大旨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清末修律处理外来法与本国固有法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移植有哪些启示?”这是一道“压轴题”,以中国法制史的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落脚于对法理学中法律移植的考查,既有考核中国法制史相关制度之表,亦有考查法理学中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考点之实,既有利于学科之间的关联与互通,也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可以说是一道“含金量”比较高的考题。学法学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清末修律”是传统法律文化终结与转型的一个重要拐点,自此以后,在立法与司法中以伦理纲常为本位、以“礼法结合”为特点的中华法系逐步走向解体,而西方近现代的法律概念、制度与学说则大量引进,并得到了广泛传播。身处这个变革时代的法律人,曾经面临着平衡本国固有法与西方外来法的两难困境,还因此而发生了影响持久且深远的“礼法之争”。这种中西方法文化的冲突,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子孙违犯教令”罪是一条弹性很大的条款,只要子孙违背了尊长的命令,就可以构成这一罪名,从隋唐以后,各代法律都规定了这一罪条,对于违反父母、尊长意志的子孙要进行惩罚,发展到清代,清律除了规定子孙违反教令处以杖刑外,还赋予尊长以“送惩权”,即对于多次触犯父母尊长者,尊长可以直接将其呈送官府,要求将其“发遣”(清代的一种刑罚,即指将罪犯发配给驻防士兵为奴)。针对这一很有“历史感”和“民族特色”的法条,礼教派自然认为不应该废弃,因为“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而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则不以为然,认为“违反教令出乎家庭,此全是教育上事,应别设感化院之类,以宏教育之方。此无关于刑事,不必规定于刑律中也。”在法律与道德有明确分野、父母子女尊卑长幼处平等地位的今天,“子孙违犯教令”是否为罪当然已无需讨论,而在清末大背景下就另当别论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锐意改革的法理派也不能不有所妥协,因为这种“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的“软法”,其威力实在不可小觑!退一步说,即便真如法理派所愿,“子孙违犯教令”不再入罪,那么现实生活中此种情况的改变依然还会举步维艰。在法律的演进中,我们既不能一味求新,也不能图快,而是必须采取慎重对待固有法与外来法的态度,在法律继承与法律移植中求得恰当的平衡。而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也正是法理学中的“学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该考题立足法史的材料,引出法理学的原理,要求考生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分析,考生的“综合能力”高下立判。这个题目的“好”,不仅仅在于它有机地融合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其所涉的问题,启发我们去思考当下法治发展中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先民们曾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立法经验,创造了与华夏民族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司法智慧,如明德慎罚的法律观、完善的选官、任官制度、重视民命的慎刑观、“和为贵”的调处息讼理念等,这些被称为具有东方特色的“良法美制”,汇集成了“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是我们民族之根的一部分,作为法科学生理应对其有深切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却以“无用”为由,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和学习法史。联考中这类题目的设置,正可以发挥其积极的“指挥棒”的作用,督促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上的法制是怎样的,还要发掘其所蕴含的在“古今之变”背后那些恒定不变的学理,并为学理的成立提供法史证据,在用“法言法语”的思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培养研究生所应具备的研究资质,满足社会对法硕这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一道题目的设置,或许不应该赋予其过高过多的意义,不过其风向标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考试后也许会很快忘记这道题,但其引领的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思考的风尚,却有可能带来学生学风的改变。这种变化才刚刚开始,结果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漫画/陈彬

逛山

这七所四非文科大学,主打学科实力和就业不输双一流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1964年6月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迄今为止,学校已经为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0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其中很多校友已经成为学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原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卡塞姆托卡耶夫,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沃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卡里姆马西莫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德国汉学家顾彬,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康奈尔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北语学习过。此外,北语还为中国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大批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接受过专门外语培训的公派留学人员,现在他们多已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栋梁。国家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对外汉语、汉语言、英语、汉语言文学、日语、阿拉伯语、法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入选“2011计划”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英语、法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领域)、东亚语群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坚持学科引领战略,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 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韩国政府资助留学就业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的接受院校之一。学校有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应用经济学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2%-5%行列;工商管理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统计学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B+,进入全国10%-20%行列。学校有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和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布局全面、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律史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侦查学南京审计大学——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南京审计大学是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为我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因审而立、为审而存、依审而兴、靠审而强。学校始建于1983年,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2002年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经过35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特色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6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为京港大学联盟成员。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黄埔西南政法大学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在全国政法院校中率先开办法学及哲学、国际共运史3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全国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及全国首批刑事侦查专业本科生。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全国首批试点单位。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同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共有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3种类型;同年10月,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西南政法大学协议。国家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法学专业、侦查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新闻学专业

虽善不善

选法学,谋高校,求发展,在山东,看这几所“一流”学校

年后,有一些机构发布了一些排名。笔者综合各类排名,研究省内高校办学水平、法学院实力(本科、研究生)、法学特色、高考分数、选科要求、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综合分析出省内排名靠前的几所高校,供学子们报考法学专业参考。01省内老大: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下简称山大),作为山东高校的一哥,省内选高校,自然放在第一位。山大法学院目前拥有法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硕学位点,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双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型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专业虽然不是山大最好的专业,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得B+,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法学学科排名全国十九,金平果2019-2020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学科门类排行榜(法学),全国第13,以上排名均为山东第一。通过排名可以看出,山东省的法学教育在全国已经不是很有优势,最好的排名才排到全国十几名,但在山东,法学首选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法学类2019年省内录取分数理工类最高638分,最低分631分;文史类最高分624,最低分613。法学院2017年迁入青岛校区,报考山大的考生要注意。虽然山大这些年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报考山大还是需要一定实力的,好好学习,愿考生们都能上山大。02法学老二:中国海洋大学法说起中国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海大),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海大以海洋和水产特色显著,学科门类也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985”和“211”、双一流高校。海大法学院和法学也具备鲜明的海洋特色,它以造就国家海洋法治事业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想在这方面成为人才的,到海大来。海大法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法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B,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法学学科排名全国三十九,金平果2019-2020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学科门类排行榜(法学),全国第35。海大2019年录取省内录取分数线:文史类最高613分,最低605分;理工类最626分,最低620分。03实力法学:烟台大学烟台大学(以下简称烟大)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984年。烟大法学院始创建于1984年,前身是由北京大学法律系直接援建的烟台大学法律系,名门出身,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专业是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山东省名校工程试点专业。目前烟大法学还没有博士,但烟大法学,整体水平省内领先、部分学科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已然是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的一方重镇。如生源地在烟台及附近,志于法学事业,考个特色专业,可以报考烟大法学。而且烟大靠海,如果对大海感兴趣,想经常去海逛逛的有福了!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得B,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法学学科排名全国三十九,金平果2019-2020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学科门类排行榜(法学),全国第76。在校友会排名能与海大并列,足见烟台大学的法学的实力。烟大2019年录取分数线,文史类最高596分,最低556分;理工类最高588分,最低524分。由于法学是烟大特色专业,所以报考时按照高分估算。考取烟大,不下苦功,也不好拿下。山大、海大,无论从办学层次,还是法学院的实力,明显居于第一集团。由于不是985,也不是211,但烟台大学法学在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上颇具特色,在山东数第三。04综合实力尚可: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山师)于2011年3月在原政法学院法律系的基础上设立法学院,山师的法学院有政法的背景。学院有法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诉讼法学5个二级专业硕士点,2014年获得法律硕士授权点。学院已经成为山东省和华东地区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山师注意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法学专业本科分为律师方向和智慧财产方向。有一些海外合作项目。山师校友会排名全国第86名,金平果2019-2020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学科门类排行榜(法学)全国第64,山师2019年录取分录线:文史类最高586分,最低575分;理工类最高598分,最低568分。下图为上述四所学校所列数据的汇总表:其他高校,如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高校的的法学学科实力也比较厉害,也入了校友会2019年法学学科排名百强。因高校的院系及专业(类)调整等原因,实际招生情况可能会有变化,以实际变动、国家政策、学院招生相关政策、招生章程为准。文中若有不足,请批评指正。

橙路

高校宝典:五大高校再现联盟 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还记得之前哪些响当当的大学“封号”吗?国防七校、军工六校、华东五校、C9联盟....每一个名号听起来就好有来头,一听就知道不简单。就在去年,中国高校圈里又萌生了一股新势力——“长安联盟”。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武侠范呢~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盟?都有哪些学校加入了呢?这一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股新势力——长安联盟长安联盟2017年5月17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联合成立陕西高校“长安联盟”。又因西安市内616路公交正好穿过5所大学,又被网友和校友戏称616联盟。“长安联盟”通过深化合作,不断拓展合作内容,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协同解决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使各校资源优势有效放大,加快学科、专业、人才和成果等四个一流建设。今后这5所高校的10万多名大学生可前往任意一所大学,跨校选修学分、攻读辅修专业,同时,5所高校的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均可实现开放共享。联盟各高校将从4个方面加强全面的战略合作。一是联合培养,充分发挥现有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为其他高校学生提供跨校、跨专业学习机会。二是资源开放,联盟高校积极推进图书资料、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在线课程、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三是协同创新,联盟高校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充分聚合优质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推进协同创新。四是师资互聘,联盟高校的师资在人事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在教学、科研领域实行互聘共享。联盟高校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西北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首批入选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全部3个类型的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应用型法学博士人才培养任务。西安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高级专门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是陕西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西北地区唯一承担亚太电信组织和东盟培训任务的高校。

拜访者

就业不乐观,报考依旧火爆?考上这几所大学,竞争力max!

每年高考都有不少热门专业让考生们“挤破了头”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好是这些专业火热的主要原因而法学专业却是个例外由于报考的考生太多了近几年法学专业的就业率相对来说并不高然而这却没浇灭考生们的报考热情报考的人那么多提高竞争力对未来的就业发展来说就相当重要这一期就来看几所国内法学专业的顶尖高校五院四系“五院四系”,是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堪称法学类院校的“泰山北斗”。对分数要求也是很高的。“五院”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这四所中国著名学府的法律学系。这里主要介绍“五院”。1.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等共18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 西南政法大学1978年,西南政法大学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司法部直属唯一重点政法高校,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界的“黄埔军校”,是新中国最成功的教育典范。学校有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9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点41个、博士点2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专业硕士(JM)、会计专业硕士(MPAcc)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4. 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体,兼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法律史为国家重点学科,经济法学和刑法学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国际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和司法鉴定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国际法律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研究项目,法学、政治学、侦查学、知识产权为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 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首批入选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全部3个类型的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应用型法学博士人才培养任务。学校现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形成了法学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注:此文综合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管理员处理

孰能脱焉

山东大学法学院: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本科生570余人

山东大学法学教育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山东高等法律专科学校。在百廿山大历史进程中,法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1980年,山东大学法学学科复办,1983年成立法律系,1994年成立法学院。学院下设法律史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等承担教研任务的研究所。法律史学、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人权法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秘书处现设于山东大学法学院。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法学家徐显明教授担任名誉院长。著名刑事诉讼法专家周长军教授担任院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教授近30人。其中,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3人,齐鲁学者3人,未来学者5人。著名法学家乔伟先生像学院现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4年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2015年中国法学会在学院设立“中日韩法律研究中心”和“中日韩高端法律人才培训基地”,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成立,2020年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另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山东省法学研究基地、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服务基地挂靠单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本科生570余人。法学类即法学专业。该专业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现有法学班、法英双学位班(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知识产权特色班等特色班级。法学专业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和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及法律实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山东大学法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2009年获批教育部、财政部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荣获山东大学首批优秀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班: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1. 法英双学位班(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法英双学位班(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及其对涉外人才培养的需求,由法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联办的"五年制外语与法学双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它特别强调学生法律素养与外语能力的深度融合,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相当外语水平又具备深厚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法学专业(法学与英语双学位班)采用大类招生和培养,专业分流时间为第一学期。该实验班通过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和育人环境,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拔尖涉外法律人才。通过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素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国际视野。培养的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具备出色的英语能力,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毕业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或从事国际性的高端法律工作,服务于国家,献力于国际社会。入学后选拔,学制5年,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和文学学士学位。2.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日语水平,熟悉中日经贸法律的法学人才。该特色班的学生不但要与法学本科班一样学习英语和中国法,还要学习日语专业大部分的课程以及日本法概况、日本民法、中日比较法等日本法课程。该班邀请了多位日本法学专家参与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日语背景法学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和教学水平。学院每年选派在校生赴日本的友好大学法学院交换留学。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毕业生多去日本留学或就职于涉外律所、公检法机关和外资企业。中日经贸法律特色班采用大类招生和培养,专业分流时间为第一学期。入学后选拔,学制4年,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学院目前有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民法总论、债权法学和日本法制概况3门校级精品课程。1.模拟法庭法学院通过模拟法庭比赛塑造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学生多次斩获“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大赛冠军、“普莱斯”传媒法模拟法庭中国赛区冠军、“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赛区一等奖等殊荣,在“贸仲杯”“国际人道主义法”“国际刑事法庭”等高水平模拟法庭比赛中也有不俗表现。2.实践教学法学院与实务部门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平台;依托山东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一系列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和个案法律援助服务;依托山东大学学生法学社开展法艺博览、学术沙龙、法庭旁听、普法宣传、模拟法庭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义、维护社会权益、扶助弱势群体。3.国际化战略法学院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与欧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学术交流,每年选派数十名优秀学生到境外知名法学院交流访学或攻读学位。法学院通过建立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等多种国际化战略,逐步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拔尖涉外法律人才,海外交流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冷春,山东大学法学院1984级本科生,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市中公证处党支部书记、主任,一级公证员。冷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山大法学系的创建人乔伟先生。她在山大就读期间,乔老先生已经不在一线授课,但经常还是会为学生们做学术报告。乔伟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学术成就对师姐影响深远。前段时间,法学院在青岛举办了乔伟先生塑像安放仪式,她也受邀参加。她感慨道:三十五年,流逝的是时光,先生的高风亮节将永远伴随山大法学的成长。刘卫华,山东大学法学院1994级本科生,现任浪潮集团副总裁。刘卫华认为法理学的学习让自己真正踏进了法学的殿堂,至今想来仍觉得受用一生。作为徐显明院长最后一届亲自授课的本科生,师兄仍记得一座难求的教室、掌声阵阵的课堂、金句频出的老师、聚精会神的同学……一个学期的学习让他从根本上理解了法学,贯穿了整个学科脉络。“单纯背法律条文的作用和意义并不大”,刘卫华坦言,用法律视角思考问题、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正是大学四年带给他最大的收获,“每当遇到一个案子、一个投资项目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去印证,这归根结底是怀疑的精神、法律的精神”。王见,山东大学法学院1985级本科生,主持人、高级记者,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周末说法》节目主任,济南仲裁委仲裁员。王见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坚定地选择了山大法律系。回忆母校时光,她如数家珍:午后图书馆的阵阵书香,清晨和黄昏小树林的琅琅书声,晚间洪楼电影院的人潮涌动,还有每逢周日去挤唯一一趟1路公交车时的呼朋引伴……30年河东河西,物非人亦非,但“山大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记忆,是此生中最难忘怀的”。“母校给我的影响是终生的”,王见表示,法学院四年培养了一种思维习惯,就是运用法学思维、法律逻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让她终生受益。“我周围都是法律人,用全面的视角、严密的逻辑、客观的立场来看待和评判新闻,也成为我媒体从业生涯的独特优势。”如今师姐不仅作为济南仲裁委首席仲裁员,经常调解、裁决商事纠纷;而且长期主持法律节目,为自己单位、周围同事、亲朋好友和广大听众的法律问题出谋划策。贺冰洁,山东大学法学院1997级本科生,现任中共济南市历下区纪委常委、区监委委员。大学四年时光中的片段,二十年后依旧让贺冰洁记忆犹新。1999年5月的一个普通周六,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传来,贺冰洁他们并在石巍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从学院内部的国际法课堂到万众瞩目的科技馆礼堂,师兄用法律人的方式发出了山大人的声音。2001年6月,山大迎来了合校后的首届毕业生,“新山大有新气象”,身着学士服站在全校毕业典礼的会场,这不仅是贺冰洁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百年山大历史上的第一次。作为全校一百位学生代表之一,在展涛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的那一刻,几多记忆几多感慨涌上心头。山大法学院对我而言,像是一个良师益友,我发展在它的发展中,我成长在它的壮大里。在这将近两年的校园时光里面,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大学,在这里专业课的学习像是稷下学宫的传道,在这里我们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拓宽我们认识的边界,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实践形成自己稳定的价值观,而不是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法律,社会应当被理想化,权利应当被认真对待,法律应当是这个社会正确的、理所当然的打开方式;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品格:每个老师鲜明的个人色彩与强烈的正义感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法律不应当被用来作恶,它要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对于当时来到山东大学法学院的决定,我丝毫不后悔。它用亲身躬行告诉我,大学之道,真的在明明德。——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懋祺不知不觉,我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就读已经将近两年了。第一次从内陆小城来到海滨之边,满心欢喜和期待。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一隅,我走进法学院的门庭,望见的是橙红色的孟莎式屋顶与米白色砖墙,记住的是华岗苑里亲切认真的教职工老师、振声苑里自信踏实的学子、图书馆七层踱步思索的身影以及从不太高的起点出发不断前进的自己……山大法学院是厚重的,青青草畔老校长的石雕催人奋进;山大法学院是笃定的,学风淳朴求实创新;山大法学院是自信的,不畏风雨昂首前行;山大法学院更是可爱的,大家始终都是亲切的一家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我会铭记在法学院生活的点点滴滴,努力养浩然之气,做大写之人,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特诗篇。——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杨睿思就业去向主要为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跨国公司、国有企业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其中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党政机关的领导、国际知名的法律专家或者学术英才。来源: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本科招办 山东大学法学院 照片 / 崔振 编辑 / 牟浩杰 责编 / 宋沁潞 洪润生

快餐车

考题的“指挥棒”功能

马建红(法学博士)再过两个多月,备战2020年考研的学生就要上“战场”了。近年来,乘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志于法律的学习,在庞大的考研大军中,如何从中选拔出适合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全国法硕联考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完备的模式,不仅所考的科目已经固定,就连题型也已逐步格式化、定型化。笔者对法硕联考的考题有过关注,并注意到其中一些“不变”中的“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悄然发生的,但却可能是一项考试在人才选拔标准设定方面的转折信号,那就是作为一名法硕的考生,不仅要会背书,还要具备相应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未来的法律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在去年的法硕联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进呈刑律分则草案折》载:‘是编修订大旨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清末修律处理外来法与本国固有法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移植有哪些启示?”这是一道“压轴题”,以中国法制史的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落脚于对法理学中法律移植的考查,既有考核中国法制史相关制度之表,亦有考查法理学中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考点之实,既有利于学科之间的关联与互通,也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可以说是一道“含金量”比较高的考题。学法学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清末修律”是传统法律文化终结与转型的一个重要拐点,自此以后,在立法与司法中以伦理纲常为本位、以“礼法结合”为特点的中华法系逐步走向解体,而西方近现代的法律概念、制度与学说则大量引进,并得到了广泛传播。身处这个变革时代的法律人,曾经面临着平衡本国固有法与西方外来法的两难困境,还因此而发生了影响持久且深远的“礼法之争”。这种中西方法文化的冲突,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子孙违犯教令”罪是一条弹性很大的条款,只要子孙违背了尊长的命令,就可以构成这一罪名,从隋唐以后,各代法律都规定了这一罪条,对于违反父母、尊长意志的子孙要进行惩罚,发展到清代,清律除了规定子孙违反教令处以杖刑外,还赋予尊长以“送惩权”,即对于多次触犯父母尊长者,尊长可以直接将其呈送官府,要求将其“发遣”(清代的一种刑罚,即指将罪犯发配给驻防士兵为奴)。针对这一很有“历史感”和“民族特色”的法条,礼教派自然认为不应该废弃,因为“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而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则不以为然,认为“违反教令出乎家庭,此全是教育上事,应别设感化院之类,以宏教育之方。此无关于刑事,不必规定于刑律中也。”在法律与道德有明确分野、父母子女尊卑长幼处平等地位的今天,“子孙违犯教令”是否为罪当然已无需讨论,而在清末大背景下就另当别论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锐意改革的法理派也不能不有所妥协,因为这种“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的“软法”,其威力实在不可小觑!退一步说,即便真如法理派所愿,“子孙违犯教令”不再入罪,那么现实生活中此种情况的改变依然还会举步维艰。在法律的演进中,我们既不能一味求新,也不能图快,而是必须采取慎重对待固有法与外来法的态度,在法律继承与法律移植中求得恰当的平衡。而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也正是法理学中的“学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该考题立足法史的材料,引出法理学的原理,要求考生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分析,考生的“综合能力”高下立判。这个题目的“好”,不仅仅在于它有机地融合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其所涉的问题,启发我们去思考当下法治发展中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先民们曾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立法经验,创造了与华夏民族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司法智慧,如明德慎罚的法律观、完善的选官、任官制度、重视民命的慎刑观、“和为贵”的调处息讼理念等,这些被称为具有东方特色的“良法美制”,汇集成了“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是我们民族之根的一部分,作为法科学生理应对其有深切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却以“无用”为由,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和学习法史。联考中这类题目的设置,正可以发挥其积极的“指挥棒”的作用,督促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上的法制是怎样的,还要发掘其所蕴含的在“古今之变”背后那些恒定不变的学理,并为学理的成立提供法史证据,在用“法言法语”的思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培养研究生所应具备的研究资质,满足社会对法硕这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一道题目的设置,或许不应该赋予其过高过多的意义,不过其风向标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考试后也许会很快忘记这道题,但其引领的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思考的风尚,却有可能带来学生学风的改变。这种变化才刚刚开始,结果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漫画/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