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细分市场现状分析Auto-ABS、应收账款ABS表现最亮眼火风暴

2020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细分市场现状分析Auto-ABS、应收账款ABS表现最亮眼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ABS)、证监会监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ABS)和交易商协会下的资产支持票据(ABN)。其中,信贷ABS和企业ABS是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2020年上半年,在信贷ABS的发行规模中,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uto-ABS)的发行规模超越RMBS,达1046亿元;在企业ABS的发行规模中,应收账款ABS的发行规模大幅上升。1、三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均快速增长据美国SEC发布的《最终规则:资产支持证券》中指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资技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进行组合并转换为更加自由、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和出售的融资工具。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ABS)、证监会监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ABS)和交易商协会下的资产支持票据(ABN)。其中,信贷ABS和企业ABS是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基础资产的不同是二者不同点之一,具体解析如下: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和存量规模连创新高。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信贷ABS、企业ABS和ABN的发行规模分别为2077亿元、5609亿元和1677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比重分别为22%、60%和18%。2、“Auto-ABS”发行规模超越“RMBS”在信贷ABS方面,自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参与发行的试点金融机构主体日渐多元化,从2005年试点之初只有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发展到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多种机构类型。2020年上半年,在信贷ABS的发行规模中,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uto-ABS)的发行规模超越RMBS,达1046亿元,占比约50%;其次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发行规模约640亿元,占比31%;而公司信贷类资产支持证券(CLO)的发行规模位居第三,共发行了250亿元,占比12%。3、应收账款ABS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在企业ABS方面,其基础资产相对信贷ABS的种类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租赁租金、信托受益权、企业债券等等。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企业加快资金回流的需求旺盛,应收账款ABS的发行规模大幅上升,共发行了2582亿元;其次是租赁租金ABS、信托受益权ABS和企业债券ABS,发行规模都在500亿元以上。4、仍以高信用等级产品的发行为主2020年上半年,在信贷ABS和企业ABS的发行规模中,仍以高信用等级产品为主。其中,信贷ABS中的AA+级以上产品的发行规模占比达86%;企业ABS中的AA级产品发行规模占比约90%。(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是事之变

2020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细分市场现状分析 Auto-ABS、应收账款ABS表现最亮眼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ABS)、证监会监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ABS)和交易商协会下的资产支持票据(ABN)。其中,信贷ABS和企业ABS是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2020年上半年,在信贷ABS的发行规模中,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uto-ABS)的发行规模超越RMBS,达1046亿元;在企业ABS的发行规模中,应收账款ABS的发行规模大幅上升。1、三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均快速增长据美国SEC发布的《最终规则:资产支持证券》中指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资技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进行组合并转换为更加自由、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和出售的融资工具。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ABS)、证监会监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ABS)和交易商协会下的资产支持票据(ABN)。其中,信贷ABS和企业ABS是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基础资产的不同是二者不同点之一,具体解析如下: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和存量规模连创新高。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信贷ABS、企业ABS和ABN的发行规模分别为2077亿元、5609亿元和1677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比重分别为22%、60%和18%。2、“Auto-ABS”发行规模超越“RMBS”在信贷ABS方面,自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参与发行的试点金融机构主体日渐多元化,从2005年试点之初只有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发展到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多种机构类型。2020年上半年,在信贷ABS的发行规模中,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uto-ABS)的发行规模超越RMBS,达1046亿元,占比约50%;其次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发行规模约640亿元,占比31%;而公司信贷类资产支持证券(CLO)的发行规模位居第三,共发行了250亿元,占比12%。3、应收账款ABS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在企业ABS方面,其基础资产相对信贷ABS的种类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租赁租金、信托受益权、企业债券等等。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企业加快资金回流的需求旺盛,应收账款ABS的发行规模大幅上升,共发行了2582亿元;其次是租赁租金ABS、信托受益权ABS和企业债券ABS,发行规模都在500亿元以上。4、仍以高信用等级产品的发行为主2020年上半年,在信贷ABS和企业ABS的发行规模中,仍以高信用等级产品为主。其中,信贷ABS中的AA+级以上产品的发行规模占比达86%;企业ABS中的AA级产品发行规模占比约90%。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非吾罪也

营收净利大幅下滑流动资金紧张 珈伟新能!交易所问你怎么改善?|公司汇

来源:投资时报珈伟新能上半年营收净利均大降,此外,大股东占款助长了流动性压力,短期解决却几无可能,可以贡献部分收益的业绩承诺补偿也不能如期兑现,珈伟新能将如何应对?《投资时报》研究员 李浥尘继去年进行巨额商誉减值计提、净利润最终巨亏近20亿元后,珈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珈伟新能,300317.SZ)原本今年商誉减值压力不大,或可轻装上阵,然而,现实总是很“骨感”。《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去年年报中审计机构“流动资金的紧张状况可能导致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强调事项段,如今得到了印证,珈伟新能今年上半年三项主业营收均告负增长,净利继续大幅亏损。尴尬的还有,因为大股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迅速恶化且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使得珈伟新能流动资金紧张的主因——大股东占用资金短期内难以看到解决的可能。引人关注的是,遭遇业绩下滑和资金紧张的珈伟新能延续去年的套路,试图通过出售资产来缓解现金流紧张局面,让业绩数据不至于过于难看,但这样的套路,是否能持续?珈伟新能管理层为改善经营状况采取的措施,还有什么?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投资时报》研究员查询相关中报数据了解到,珈伟新能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下降57.16%;净利润亏损2758.41万元,同比下滑250.09%,上年同期为盈利1837.90万元。按产品细分的营收数据显示,上半年珈伟新能的LED照明产品营收为 3.44亿元,同比下降24.63%;建设工程总承包(EPC)营收为131.76万元,同比大降99.80%;光伏发电及运营营收为5083.96万元,下降21.91%。由此可见,上半年珈伟新能3项产品营收无一增长,均呈下滑趋势。对此尴尬的业绩表现,深交所给予了重点关注,在10月10日下发的中报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珈伟新能补充说明各项业务营业收入大幅减少的原因,以及管理层为改善经营状况采取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珈伟新能2018年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该强调事项段显示流动资金的紧张状况可能导致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年报显示,珈伟新能2018年营收为16.9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84%,净利润巨幅亏损19.90亿元,同比陡降732.01%。而中报的数据显示,珈伟新能6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33.44万元,去年底为1.51亿元,大幅减少1.19亿元;上半年期末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3.95亿元、1.61亿元,而去年底这两项数据分别为6.38亿元、2.48亿元。此外,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23.58万元。将上述数据综合对比可以看出,年中短期借款余额较上年末有所减少,原因一是珈伟新能将持有的现金去填补缺口,二是落实部分银行续贷,银行抽贷现象得到缓解。然而,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珈伟新能资金状况难言乐观。对此,市场普遍担忧珈伟新能是否存在重大债务到期未清偿的情形,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投资时报》研究员同时注意到,上半年,遭遇业绩下滑和资金紧张的珈伟新能延续去年的套路,试图通过出售资产来以缓解现金流紧张局面,这也使得该公司业绩数据不至于太难看。4月23日,珈伟新能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苏华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源新能源)拟以1.93亿元价格向陕西新华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转让金湖振合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下称金湖振合)80%股权,产生投资收益2177.86万元。对比上半年亏损2758.41万元的数据,此笔超过2千万元的投资收益对珈伟新能无疑至关重要。公告还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金湖振合净资产规模为3.25亿元,金湖振合二期30MW光伏发电项目在交易日之前产生的应收账款从应付华源新能源款项中暂扣,待其进入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后5个交易日内由金湖振合支付给华源新能源。此外,上半年,珈伟新能确认对金湖振合的应收股利为1.20 亿元。从公告表述看,珈伟新能此项交易的投资收益、股利均不是立见“真金白银”,而是在应收应付中纠缠,对此,一连串合理的质疑在投资者心中油然而生:应收账款金额、已经暂扣的应付账款到底有多少?相关暂扣金额是否存在回收风险?金湖振合分配股利的发生时间、决策程序和会计处理过程都是怎样?珈伟新能过去一年的股价走势数据来源:Wind大股东占款能否按期偿还?《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不仅是此次的中报问询函,在5月的年报问询函以及7月的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中,珈伟新能的应收账款都是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事实上,珈伟新能第一大股东振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振发集团)正是通过与华源新能源之间的频繁、大额应收账款,最终占用珈伟新能的大额经营资金,这也是造成珈伟新能目前流动资金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料显示,2015年,珈伟新能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方式向振发集团(75%)、上海灏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灏轩投资)(25%)收购华源新能源,总交易价格18亿元。交易完成后,华源新能源成为珈伟新能全资子公司,珈伟新能也由深圳珈伟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珈伟股份)变更为现名;振发集团则通过此次重组取得珈伟新能8321.2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2.53%,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华源新能源主要业务为向振发集团提供光伏电站EPC工程项目建设,珈伟新能的EPC电站业务收入、电站运维都来自于华源新能源,近四年来,珈伟新能有大量的关联交易,多为EPC工程收入和电站运维。数据显示,在2015—2017年业绩承诺期间,华源新能源实现的营收合计50.68亿元,为珈伟新能贡献了大量收入和利润,但营收中向关联方销售实现了3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71.03%。在今年7月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中显示,深圳证监局在对珈伟新能现场检查时发现,振发集团在业绩承诺期间,存在通过指使华源新能源向其关联方采购存货时提前支付材料采购款、并延后向华源新能源支付工程款的方式占用珈伟新能资金的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年底以来,振发集团经营状况急转直下,财务状况和现金流迅速恶化,大量债务到期,目前已因多项债务违约事实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珈伟新能公告也显示,因债务纠纷,振发能源所持珈伟新能的全部2.25亿股股份,截止今年5月,先后7次被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华源新能源应收振发集团关联方账款尚有余额6亿元未收回,其中约有2亿元资金已超过合同付款期限,构成了关联方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根据珈伟新能2018年年报问询函回复,振发集团拟定了未来5年还款计划,其中2019年拟偿还金额为3.91亿元。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珈伟新能共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39亿元,包括对期末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提1.56亿元坏账准备,其中除对惠州野兽科技有限公司计提比例为100%,其余包括大股东振发集团及其关联方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均为28.69%。基于振发集团多项债务违约的现状,其计划今年偿还的3.91亿元是否能按期实现?珈伟新能对振发集团的应收账款仍沿用28.69%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否充分、合理?“闹心”的子公司对珈伟新能而言,还有一个“闹心”的事情是向两家全资子公司的原股东追索业绩补偿收益。8月16日珈伟新能公告称,对全资子公司华源新能源、金昌国源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国源电力)2016年、2017年财务数据进行差错更正,并对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及原股东业绩补偿义务进行了调整。其中,华源新能源经调整后2017年未完成业绩承诺,原股东应补偿股份624.53万股,应返还现金分红54.31万元;国源电力2016年至2018年均未完成业绩承诺,2018年应补偿股份1532.83万股,应返还现金分红30.80万元,经调整后2016年、2017年应补充回购股份12.32万股,应返还现金分红0.93万元。半年报显示,华源新能源的原股东同时也是业绩承诺方是振发集团和灏轩投资(现更名为阿拉山口市灏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国源电力的原股东、业绩承诺方为上海储阳光伏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储阳光伏)。值得关注的是,与振发集团早已将持有珈伟新能的全部股份质押一样,灏轩投资、储阳光伏的持股均处于质押状态,也就是说,目前业绩补偿义务都无法兑现。这两家全资子公司的原股东会在什么时间履行业绩补偿承诺?珈伟新能为督促其履行承诺、维护上市公司利益能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业绩调整前,国源电力的业绩就持续不达承诺,2016年至2018年的业绩完成率分别为80.77%、66.11%和57.76%,三年内总共计提商誉减值9016万元。业绩调整前,华源新能源2015年至2017年是精准地实现了当年业绩承诺,为珈伟新能贡献大量收入、利润,但三年业绩承诺期到期后的第一年度——2018年即大幅亏损4.38亿元。由于华源新能源业绩大变脸,珈伟新能在2018年进行了颇有争议的处理,一次性将2015年对华源新能源并购形成的商誉11.55亿元全额计提减值损失。包括此项商誉减值在内,2018年珈伟新能资产减值损失总计高达18.02亿元。由此,2018年珈伟新能营收净利陷入断崖式下降,当年营收实现16.90亿元,下降50.84%,净利润巨亏19.90亿元,下滑732.01%。华源新能源的商誉减值占其当年亏损金额的58.04%,可谓是珈伟新能2018年巨亏的“罪魁祸首”。2019年,华源新能源给珈伟新能依旧带来“麻烦”不断。7月,深圳证监局现场检查时,除了发现华源新能源项目管理、财务核算存在多处不规范之外,还发现其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如预算成本表无审批过程、大部分合同及结算资料等纸质文件资料无签字日期、签字人留痕等。此外,今年上半年,华源新能源确认税收滞纳金2045.19万元,这一金额几乎等同于出售金湖振合80%股权获得的投资收益。深交所对此也表示重点关切:为什么出现高额的逾期未缴纳税金?如何解决?是否存在被税务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风险?从业绩数据看,华源新能源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040.38万元,占珈伟新能全部亏损额的37.72%。并购华源新能源形成的商誉在去年已全额计提,珈伟新能今年的商誉减值压力已不大,对该公司而言,下一步,寻找到从业绩亏损泥潭里的突围之路,已至关重要。

近死之心

任泽平:中国金融科技报告2020

来源:新浪财经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任泽平、曹志楠、方思元、黄斯佳、梁珣导读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成为全球趋势,深刻改变金融服务市场格局,对传统商业模式和监管规则提出新挑战。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创新?如何规范发展?摘要1、行业概览: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技术为手段,目标和利源仍在金融。金融科技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经历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三大阶段,截至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达1503亿美元。中国金融科技后来居上,2018年伴随蚂蚁等大型融资,金融科技投融资达到阶段性高点,形成少数大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2、细分市场:应用场景和赛道众多,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各有优势,竞争与合作共存。总体来看,银行和保险科技投入多,在信贷、保险产品设计等应用成熟;证券和资管科技资金投入少,前沿科技渗透较低;互联网平台多以“支付+场景”为入口,向金融机构导流,输出数据和技术优势。1)银行:资金投入充足,发力数字化转型。主要上市银行2019年技术投入高达1079亿元,偏好自建科技子公司或合作开发。应用场景包括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智能柜台、智能投顾等,通过大数据、AI贷前精准营销,贷后动态监控,构建信用评级体系,大幅提高业务质量和效率。主要挑战在于转型时间长、数据处理难度大等。2)保险:应用场景广泛,发展迅速。头部保险凭借数据和资金优势自行研发,互联网保险公司主要切入营销、定损等局部市场,2019年技术投入达319亿元。保险产品在设计、销售、投保核保、理赔等环节均有金融科技渗透,显著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挑战在于保险技术应用“重销售、轻服务”、中小险企数据运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3)证券:零售经纪和机构业务应用较广。2019年证券技术投入约205亿,主要应用于经纪、机构服务等标准化业务上,在投行、合规风控等依赖人力和经验的业务尚未大规模应用。目前,证券科技同质化严重,且涉及全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改革,尚待顶层设计统筹推进。4)资管:主要运用于投研决策、量化交易、智能搜索领域。2019年大资管行业存量规模约82万亿元,涵盖基金、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机构,其中基金行业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较为领先。但轻资产商业模式决定资管行业难以大规模投入技术资金,基金业技术投入不足20亿元、信托业15亿,目前的金融科技水平难以完全取代人力作用,主要起到智能搜索、量化交易、投研辅助作用。5)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大型平台企业主导,渗透支付、借贷、理财、技术输出等细分领域。我们选取10家样本企业观察,企业涵盖电商、社交、本地生活、直播等不同领域,但涉足金融服务路径相同,均以获取支付牌照为敲门砖,导流至高利润的借贷和理财板块,同时利用数据和技术向金融机构输出技术解决方案。但酝酿高杠杆、系统性风险、隐私保护、垄断地位等问题,引起高度关注。3、监管导向:全面升级,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早期国家对金融创新持包容态度,但P2P等风险事件极大挑战监管底线。吸取教训,监管层提前预判互联网金融科技潜在风险。顶层设计上,强调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并重;监管主体上,金融委、央行、监管机构、市场监管总局多管齐下,提前介入,不留监管死角;监管思路上,推出中国版“监管沙盒”试点,打造培育创新与规范发展长效机制。4、展望未来:2020年是金融科技发展分水岭,如果说上半场关键词是巨头崛起、创新商业模式为王,下半场则是重建规则、靠硬实力取胜。金融科技未来发展面临四大趋势。1)步入监管元年,短期内面临强监管,长期仍鼓励创新与风险预防并重。2)金融科技前景依然广阔,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合作大于竞争。3)随着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一阶段。4)商业模式或被重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提高科技硬实力是三大发力方向。风险提示:金融科技严监管,对市场格局和商业模式形成冲击目录1 金融科技行业概览1.1 何为金融科技:以技术为手段,提高金融效率和质量1.2 发展历程:中国金融科技起步较晚,后来居上1.3 投资情况: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达1500亿美元,中国市场有所降温 1.4 核心技术:ABCD四大技术赋能2 金融科技行业应用现状2.1 银行科技2.1.1 行业格局:数字化加速发展,央行、商业银行以及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是主要推动力2.1.2 应用场景:金融科技深入各业务条线,信贷领域应用已较为成熟 2.1.3 问题挑战:技术转型时间长、投入产出比不定、数据处理难度大2.2 保险科技2.2.1 行业格局:头部险企和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迅速,传统互联网公司加速布局2.2.2 应用场景:贯穿保险业务全链条2.2.3 问题挑战:数据化进程缓慢、新技术运用尚不成熟2.3 证券科技2.3.1 行业格局:金融科技投资约200亿,头部券商、互联网券商和软件服务商三分天下2.3.2 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零售经纪和机构业务2.3.3 问题挑战:科技投入和应用深度不足,同质化严重2.4 资管科技2.4.1 行业格局:规模庞大、背景多元,但科技渗透较低2.4.2 应用场景:辅助投资决策,提高金融产品设计能力2.4.3 问题挑战:资管行业大整合,金融科技尚处探索阶段2.5 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2.5.1 行业格局:大型平台企业主导,细分市场众多2.5.2 应用场景:支付和借贷为主,逐步转向技术方案输出2.5.3 问题挑战:高杠杆、系统性、隐私保护、垄断地位3 监管导向:监管升级,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3.1 吸取P2P教训,从包容创新到整治规范3.2 金融科技进入监管元年,创新与规范并重4 展望和建议 正文1 金融科技行业概览1.1 何为金融科技:以技术为手段,提高金融效率和质量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技术为手段,金融为目标。金融科技Fintech一词最早是花旗银行1993年提出,由Finance(金融)+Technology(科技)合成而来。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7年《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也参考了上述定义,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1.2 发展历程:中国金融科技起步较晚,后来居上纵观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可分为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三大阶段。1.0金融信息化:上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催生大量复杂金融服务需求,金融机构设立IT部门,银行卡、ATM、证券交易无纸化等快速普及,金融服务与电子信息技术初步融合,起到提高业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作用。在中国,1993年国务院《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中国金融信息化提上日程。2.0互联网金融:2000-2010年全球信息爆炸、互联网红利快速上升,金融机构围绕互联网拓客营销,金融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极大丰富触及范围和应用场景,减少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和业务模式大变革。在中国,2013-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达到高峰,P2P、移动支付、网上开户遍地开花,互联网银行、证券、保险等纷纷设立。3.0金融科技深度融合:2011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渗透于投资决策、风险定价、资产配置等环节,深刻改变金融服务方式和逻辑,对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发起挑战。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移动通信和物流基建发达,在全球金融科技竞争格局中处于第一梯队。1.3 投资情况: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达1500亿美元,中国市场有所降温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2018年达到顶峰。根据毕马威《金融科技脉搏》,2015-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金额从649亿美元增至150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23.4%,投融资数量从2123宗增至3286宗。2018年伴随蚂蚁等一批大型融资事件落地,金融科技投融资达到阶段性高点,此后市场降温。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导致跨境并购中断,金融科技仅获1221笔交易、256亿美元投资。分投资渠道看,风投表现较为强劲。金融科技主要投资者包括VC、PE和并购,平均所占份额为40%、3%、41%。VC是风险投资机构对初创企业股权投资,是反映金融科技投资市场领先指标。近5年,VC支持的金融科技投资金额从178亿美元增至393亿美元,2020年上半年为200亿美元,超过同期水平。分业态看,支付科技占四成,保险科技次之。金融科技投向业态包括支付、保险、监管科技、数字货币、财富管理、网络安全等领域,2020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38%、9%、7%、5%、1%、3%。支付科技涉及领域广泛,从大众消费到医疗、房地产、跨境交易等细分赛道,均对支付流动性、安全性提出较高要求,投资者热情高涨。分国家和地区看,美国金融科技投资最多,中国投资降温。2020年上半年,美洲、亚洲、其他地区金融科技投融资分别为129、81、46亿美元,占比分别50%、32%、18%。其中,美国金融科技投资额119亿美元,占美洲92%、全球投资额46%。亚太地区,以印尼、印度为代表东南亚金融科技公司成为热点。中国内地金融科技投融资经历2018年高峰,2019年投资额为45亿美元,相比缩减82%,2020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6.1亿美元。分企业看,中国金融科技市场格局寡头化。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科技以中小型公司为主,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结构趋向少数大型企业主导。《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18家金融科技行业独角兽企业估值共计16340亿元。1.4 核心技术:ABCD四大技术赋能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将人的智能延伸到计算机系统,具体包括图像识别、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金融领域涉及人工环节多、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人工智能应用广泛。根据艾瑞咨询,预计2022年金融科技投资中,人工智能投入将达到580亿元。AI+金融典型应用包括:1)基于生物识别的人脸识别,可应用于账户远程开户、业务签约等;2)基于语音识别与处理,实现智能客服、营业网点机器人服务,减少运营成本;3)基于OCR自动化视觉处理,将发票、合同、单据的信息结构化处理,提高效率;4)机器学习应用于智能投顾,提高市场有效性,加快产品创新。5)金融知识图谱,将大量信息汇集到关系网,作用于风险预警、反欺诈方面。2、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a),是以新处理模式对大量多样的数据集合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使之成为具备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生产资料。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8500亿,预计2020年超过1万亿。大数据+金融典型应用包括:1)客户画像:大数据根据客户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能力数据、兴趣数据、风险偏好等,捕捉潜在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与获客。2)大数据征信:基于金融大数据,开发授信评估、信用报告、贷中预警等服务,降低信用评估成本,将审核周期缩短至秒级。3、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将原本在本地服务器进行的计算转移到云端,按需使用,具有计算高效、成本低廉特点。按照服务方式,云计算分为IaaS(将IT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交付),PaaS(将数据库等平台作为服务交付),SaaS(将应用解决方案作为服务交付)。根据IDC《中国金融云市场跟踪》报告,2019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3.4亿美元,其中,以公有云和私有云为代表的IaaS规模达到23.5亿美元,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9.8亿美元。云计算是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典型应用包括:1)云+大数据:云计算以分布式处理架构为核心,高度契合大数据处理,实现海量数据云端存储。2)拓展系统处理能力:传统金融解决方案市场由IOE主导,即以 IBM、Oracle、EMC为代表的小型机、集中式数据库和高端存储的技术架构,难以应对数据量级和计算复杂程度的增长,金融机构自行开发或购买云服务,弥补基础软硬件的不足,满足系统高性能和容灾备份的要求。4、区块链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共享记账机制,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点,与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交易真实、隐私保密等业务需求不谋而合。IDC《全球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估算2018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达1.6亿美元。区块链赋能金融典型场景包括:1)物联网:区块链是物联网底层万物互联的基础,确保底层资产交易真实可靠,提升交易安全性,降低信息不对称。2)支付结算:支付收单机构间基于联盟链和智能合约实时自动对账,避免数据被篡改,全业务流程可追溯可审计。2 金融科技行业应用现状金融科技细分赛道众多,涵盖支付、借贷、投资、财富管理、保险、解决方案输出等业务形态,主要玩家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专业领域金融科技公司等。2.1 银行科技2.1.1 行业格局:数字化加速发展,央行、商业银行以及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是主要推动力近年来,银行业发力金融科技领域,借助技术推动整体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加速发展。根据《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2019年上市银行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基础平台建设、数字化零售金融、数字化公司金融、数字化同业业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其中披露金融科技投入的18家上市银行投资规模合计达1079亿。目前银行业金融科技主要形成以下格局,央行发起设立金融科技公司引领行业发展,商业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作完善业务生态布局,大中型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力转型。央行主导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涉及数字货币、区块链等。央行为完善数据共享、数字货币清结算、征信数据库建设等工作,正稳步推进计划中的金融科技工作,目前已成立五家金融科技公司,包括数字货币研究所、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中汇金融科技等,涉及数字货币、区块链金融、密码学等多个方向。银行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合作。银行拥有牌照、研发实力、资金和客户,科技公司具有科技能力和金融创新的敏感度,二者优势互补,在客户资源、科技开发与应用、风险控制等领域深度合作,银行通过合作开发、协作引入等方式接受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案,同时推动组织转型和架构升级。例如,赣州银行与中兴通讯、大连同方和天阳宏业等科技公司共同发起金融科技国产化实验室,晋商银行与山西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金融业务、通信及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共建金融科技生态。大中型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各大银行在深化与外部科技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注重加强自身科技实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整合技术、业务、资源及经验优势,对内对外输出技术能力,提升整体数字化水平。截止2020年11月,国有五大行及七家股份制银行已成立独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2.1.2 应用场景:金融科技深入各业务条线,信贷领域应用已较为成熟当前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快速发展,深入各业务条线与产品,手机银行、智能柜台、交易银行、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增值服务全面推出,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各业务协同形成正向循环。其中,金融科技在信贷业务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较为成熟,主要包括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及供应链金融。(一)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具有小额、分散、高频的特点,内嵌于日常生活,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1)贷前:触达客户、挖掘需求、精准营销消费金融场景化构建,增加流量、获取数据。银行通过和较强科技实力的头部机构合作为消费金融业务提供精准导流,掌握客户大数据,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与金融科技信息平台合作,拓展技术应用和场景服务能力,如五大行分别与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苏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金融产品、渠道建设、智能金融服务领域深度合作,其中重点布局校园生态、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零售商超等线下流量大的场景,如各大银行接入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线上发卡等。二是与生活社交、餐饮娱乐、旅游出行等平台合作,互联网在前端提供客户和流量,商业银行开放客户端接入的API接口,同时吸引线上线下客户,形成一站式服务。如在美团点评、永乐票务等平台上提供支付、消费信贷等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联合爱奇艺等视频平台提供会员服务等,形成消费金融生态圈。根据大数据挖掘客户信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依据外部平台、内部个人信贷等数据,借助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准确分析客户属性、行为偏好、需求倾向等,形成信用卡、财富管理、信贷等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实现对目标客户的精准触达、智能营销,并匹配最优产品组合,提升差异化定价能力。如恒丰银行利用自主研发的企业级大数据技术平台,提供客户360视图、产品货架与优化组合方案、客户风险预警等,实现团队协作和精准营销技术支撑,系统中的产品推荐和智能获客功能有效增加了新客户增长和产品持有,从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使用前后数据看,客户增长率、价值客户增加率、重点产品持有率分别上涨2.2%、3.6%、3.5%。精准识别客户资质,实现恰当准入。在授信环节,通过大数据征信、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验证借款人的真实身份和偿付意愿,准确判断用户信用等级、项目风险、成本效益。数据来自与外部聚合的生态平台、征信机构、社保、财税、工商等公用事业系统、个人信用管理平台等多维度,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减少人工干预。如平安金融壹账通利用微表情面审辅助系统,整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判断并提示欺诈风险,可实现与人工判断80%的吻合率,实现了面审流程智能化、规范化、减少40%以上人工干预。2)贷中及贷后:动态监控、用户复贷、逾期催收贷款发放后,1)信用风险动态监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跟踪交易行为、关联交易动态,关注信用风险变化,基于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警和调整;2)用户复贷、逾期催收,对于有良好的记录的优质客户,继续使用精准营销推动复贷,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收预警,与公安司法部门连通,联合执行催收。如恒丰银行的全面风险预警系统,其依托于星环大数据平台,可适用于贷款全流程风险监控,自上线以来,客户识别效率、准确率、成本控制显著提升,某平台贷自增授信业务逾欠率控制在1%以内,且呈逐步降低趋势。(二)中小企业贷款及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抵质押物较少、价值较低,银行难以触达和有效服务中小微客户。近年随着金融科技和业务的逐步融合,在中小企业贷款以及供应链金融方面,银行可以通过金融科技提升数据收集能力、构建信用评级体系,极大提高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效率。1)贷前:数据采集、信贷审核流程整合在普通中小企业贷款中,银行通过金融科技技术采集电商交易、物流、企业结算、流水等数据,结合工商、税务、法院等外部信息,一并进入数据湖,经数据挖掘、特征提取、机器学习等方式刻画企业形象,进而构建信用模型、判断信用风险、核定信用额度,完成企业到企业主的全面分析,实现线上审批、自动放款。金融科技中数据的获取、加工、分析等是并行操作,将七大原有信贷审核流程整合为一体,提升审批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银行贷前风控从授信主体转向整体链条。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良好,根据上下游企业与其交易关系的大数据形成关系图谱,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将碎片化数据有机组织,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信用穿透,同时使用交往圈分析模型,持续观察企业间交往数据变化,动态监控供应链健康程度,实现信贷全流程管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区块链技术实现的信用共享,具体来看,数据方面,通过将业务流程中的四流(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与融资信息上链,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性,提升数据可信度;业务方面,将核心企业的票据、授信额度、应收应付等转化为数字凭证,利用区块链可溯源性,实现信用有效传导,同时通过智能合约可实现数字凭证的多级拆分和流转,有效提升金融机构风控效率,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目前已有较多区块链结合供应链实践,如工银e信、农行e链贷等,主要用于应收款项、库存融资等方面。以工银e信为例,其是一种可流转、可融资、可拆分的电子付款承诺函,可在平台上自由转让、融资、质押等,实现银行资金的全产业链支持。2)贷中及贷后:全流程管理与消费信贷类似,用数据监控客户经营周期,关注用户的欺诈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动态改变,设置一系列预警指标,包括银行流水、杠杆比例、税务信息等传统金融数据,以及交易对手方经营变化、市场数据等经营数据。2.1.3 问题挑战:技术转型时间长、投入产出比不定、数据处理难度大信贷业务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小企业、农户的贷款服务。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银行等机构的智能风控减少授信过程中对抵押物的依赖,提升融资的可得性,甚至可精准帮助贫困户发展适宜产业。截至2020年9月,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038亿元,支持贫困户1204万户次,截至10月,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客户已达到2700万,普惠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同比增速超过30%,农户贷款同比增速达14.3%。但当前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中也存在部分问题:一是传统对内的技术系统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系统尚需时日。传统IT系统通过内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化,提升工作流程效率、降低操作风险,核心系统的重点在于安全和稳定。而数字化改革的重点是以客户为核心,需要快速响应和灵活拓展能力,以定制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传统IT系统与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系统衔接与整合需要一定时日。二是转型所需投入成本较高,需权衡投入产出比。战略转型、软硬件改革等需要较大的金融科技投入和人才吸纳成本,短期内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影响。2019年,上市银行平均金融科技投入分别占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2.3%和7.0%。持续高额投入能否成功转型,未来创造更高额利润、有良好的投入产出比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银行在考虑进行改革时会不断权衡转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三是数据处理和分析难度大。传统银行数据库的信息具有碎片化、非结构化的特征,各项业务和项目运行是单独的数据集,使得数据的整合、处理和分析存在较大困难。目前主要以“数据湖”的形式将所有数据集中,再依据所需进行提取加工,但实际操作中,入湖数据的筛选、海量原始数据的输入、高效低成本的提取和分析数据等均存在难点。2.2 保险科技2.2.1 行业格局:头部险企和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迅速,传统互联网公司加速布局近几年,我国保险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根据《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0》,2019 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 319 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科技布局不断加速,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传统大型保险机构,均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当前我国保险科技市场主要参与方有三类,分别为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1)传统保险公司是当前推动保险科技运用的主力。在互联网转型的压力下,传统保险公司基于其自身稳定成熟的保险业务模式、产品设计、营销渠道,积极扩大金融科技的运用范围,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或自研,提升金融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以中国平安为例,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打造领先的科技能力。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4,625项,累计达26,008项 ;在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排名榜中,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2)互联网保险公司是保险科技生态的重要力量。互联网保险公司自创立起就致力于在各方面业务发展创新,与传统保险公司错位竞争,主要围绕产品设计、销售、理赔、售后等多方面,实现线上化、场景化和去中介化目标。以众安保险为例,由“保险+科技”双引擎驱动,围绕健康、消费金融、汽车、生活消费、航旅五大生态,以科技服务新生代,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新保险,开发了众享e家·意外险、骑行保共享单车意外险、尊享e生、童安保等特色互联网保险产品。3)互联网公司是保险科技生态的新新力量。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实力较强,并且具有丰富的流量入口,在将流量与金融科技结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互联网公司在布局大金融生态的同时,与保险公司深度合作,在保险领域的布局逐步深入,逐步成为保险科技的新新力量。以微民保险为例,作为腾讯旗下保险代理平台,微民与保险公司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腾讯的互联网能力和“连接器”优势,为用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以及微保特色的优惠与增值服务。微民保险着重打造“互联网+保险”生态模式、“流量+场景+保险”生态模式、“保险+服务+用户教育”闭环模式,通过结合微保的用户触达、风险识别、网上支付,跟保险公司的精算、承保、核赔和线下服务能力,实现全行业的生态共享共赢,最终让用户受惠。2.2.2 应用场景:贯穿保险业务全链条保险业务的核心链条包括产品设计、销售、投保核保、理赔等四个环节。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代表的保险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保险业务模式,重塑保险业务的核心价值链。1)产品设计端:提供全面深入数据支持,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保险的产品设计是保险业务核心能力,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为保险产品设计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数据支持。如利用区块链结合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通过场景获得的数据上链储存,保证数据安全性、真实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建立客户数据库,辅助精算师进行产品开发,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保险科技在产品设计端的运用,一方面有助于保险业务效益提升,实现保险产品精准定价,另一方面提升客户的产品体验,将保费与个人实际情况更精准结合。当前在车险行业较为热门的保险科技运用是UBI车险,即“Usage Based Insurance”(基于实际使用的车险),根据《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0)》,UBI车险采用前装设备、OBD(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诊断系统)设备以及智能手机,实时收集实际驾驶时间、地点、里程、加速、减速、转弯、车灯状态等驾驶信息,加以分析建模,精准地计算风险保费、设计保险产品。UBI 车险结合驾驶人、车辆、路面状况等多个维度模型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风险等级,从而确定不同的保费级别,最终实现保费与风险的对价平衡。2)产品营销端:通过精准定位、定向投放提高转化率人寿集团公司副总裁盛和泰在撰文中表示,通过金融科技运用,“保险公司将保险服务融入客户所处的网络应用场景之中,通过适时风险提示来激发客户投保意愿,推动保险销售从‘干扰型的介入式推销’向‘场景型的融入式营销’转变,实现客户保险消费从‘要我买’向‘我要买’的转变,将保险消费主导权归还给消费者,客户的保险消费体验得到显著提升。”一是精准营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主要技术,对客户进行360度精准画像,实现客户群精准定位,同时提高保险营销渠道的精细化管理,在匹配客群及渠道的基础上进行定向投放,提高转化率。二是辅助代理人业务,通过强大的数据化平台,将各类保险产品主要数据导入,为代理人业务提供手机端可移动、实时、可修改各类参保参数的线上保单生成系统,便于代理人实时制定个性化方案、跟进参保进度等。三是智能客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潜在客户深度交流,获取客户需求以及客户信息,并提供定制化保险方案。3)投保与核保端:流程智能化,降本增效在投保与核保环节,保险科技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提升风控能力,实现流程智能化,电子保单与自动核保的应用帮助降本增效。在投保环节,通过区块链技术,将过去分散的保单管理转为统一链上管理,实现全流程数据化,便利数据分享。在核保环节,通过区块链及渠道溯源,以链上数据简化投保评估流程,依据参保人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对参保人员进行智能综合分析,实现智能核保以及流程自动化,降低成本;依据风险程度做出是否承保及确认承保条件,量化风险。4)理赔与售后:提高理赔效率,识别骗保风险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保险公司可以显著提高理赔效率、实现骗保识别、提升客户体验。在智能客服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理赔决策自动化,提高理赔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如一些保险科技公司已推出“智能闪赔”产品,实现机构数据打通,能够通过线上操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半天内赔款到位,90%以上的案件10分钟内就能完成查勘,自助理赔率达到60%,提升效率,降低赔付成本。在理赔反欺诈方面,利用大数据,可以建设智能风控系统识别欺诈风险,改善传统理赔环节存在的数据割裂问题。保险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保险公司的利益,为识别可疑保险欺诈行为,需要开展多方面专项调查,耗时耗力。而借助大数据手段,通过建立保险欺诈识别模型,完善智能风控系统,通过筛选从数万条赔付信息中挑出疑似诈骗索赔,再根据疑似诈骗索赔展开调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保险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结合内部、第三方和社交媒体数据进行早期异常值检测,包括了客户的健康状况、财产状况、理赔记录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先期赔付。2.2.3 问题挑战:数据化进程缓慢、新技术运用尚不成熟保险科技的运营显著扩大了保险覆盖范围,实现保险业务降本增效。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科技节演讲中提出,“数字保险显著拓宽了保险覆盖范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近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并已实现跨省结算。保险机构运用视频连线和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实现业务关键环节线上化。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2%,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4.2%。”当前保险金融科技应用不断向纵深化发展,然而仍面临一定问题:一是部分保险金融科技应用重销售、轻服务。当前保险科技运用主要集中于销售以及产品设计端,侧重于获取客户信息、塑造场景化保险购买体验,提升产品设计能力以及客户购买意向,但对于售后、理赔便利性等环节的技术运用仍有待提升,切实提高保险服务品质。二是数据化进程存在挑战,数据储存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当前保险行业在推进科技运用过程中,部分中小险企数据管理规范有待建立,在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开放等全流程数据化进程建设仍存在问题。部分保险公司积累大量客户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但数据管理水平仍不足,存在数据孤岛化、分割化问题,数据安全性程度难以保障。三是新技术在保险行业的运用尚不成熟,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受限于科技成熟度,以及理论向实践转换的问题,新技术应用速度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保险科技在行业内的应用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2.3 证券科技2.3.1 行业格局:金融科技投资约200亿,头部券商、互联网券商和软件服务商三分天下证券行业金融科技投入2019年超200亿。根据中证协,2017-2019年证券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从2017年112元增长至2019年205亿元,年均增速35%;信息技术投入占上一年度营收比重从2.80%提高至8.07%。2019年证券行业信息技术人才有13241人,占3.75%。证券领域金融科技参与者主要包括大型综合类券商、互联网券商和软件服务商。1)大型综合类券商通过自建团队、合作开发等方式,注重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国泰君安成立数字金融部、华泰证券成立数字化运营部、中金与腾讯成立合资技术公司,2019年,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信息技术投入位列前三,投入规模分别为12.4亿元、12.0亿元和11.4亿元。2)互联网券商主打流量运营。东方财富从互联网转型券商,注重科技赋能,研发人员占比近40%。根据中证协,2019年东方财富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重25%,遥遥领先于其他券商,旗下“东方财富网”PC端和APP分别贡献日活6252万人和月活4141万人。3)软件服务商专注产品开发。同花顺将人工智能导入传统的理财顾问服务,提供投资建议,2019年研发投入占营收25%,研发人员占65%。恒生电子为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IT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40%。2.3.2 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零售经纪和机构业务金融科技广泛应用于证券行业经纪交易等标准化业务上,在投行、合规风控等依赖人力和经验的业务尚未大规模应用。具体体现:以互联网、大数据升级移动终端、精准获客,以智能投顾增加客户粘性和服务附加值,以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和数据仓库提高PB机构服务。1)零售经纪:人工智能、大数据助力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升级。券商零售业务服务于C端客户,包括经纪、投资咨询、财富管理等业务。金融科技作用,一是互联网大数据营销,升级一站式终端平台,通过身份信息、交易数据,挖掘客户在理财、基金、融资、财富管理等深层需求,精准营销;二是智能投顾,运用金融科技、量化模型、智能算法等技术打造智能投顾平台,客户输入条件,即可筛选标的、生成资产配置方案,不但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投顾效率,而且扩大对长尾用户的覆盖范围。2)机构业务:RPA、数据仓库打开PB发展空间。券商机构业务包括做市、托管等,存在海量交易数据和标准化流程。其中PB业务涉及为私募基金等专业投资者提供交易、估值、清算、风控等一揽子服务,对信息系统稳定性、时效性要求高。RPA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基于人工智能完成重复工作,应用于量化交易平台,是券商和软件供应商发力方向。大数据和云计算集合,支持PB级数据和秒级处理,数据仓库存储容量将得到大幅拓展,满足日常监控、交易分析等需求。3)投行业务: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潜力大。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可溯源、可验证的特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证券化产品底层穿透,会计、评估、律师等中介机构上链尽调,显著推动新经济资产证券化业务。2017年,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场内ABS,基础资产为汽车消费信贷。4)合规风控:构建智能风控体系。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多维度数据综合评估,加强线上业务合规审查,达到欺诈行为、异常交易、反洗钱识别监控效果,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保障投资及资产安全。2.3.3 问题挑战:科技投入和应用深度不足,同质化严重证券行业在金融科技投入不足、业务复杂,金融科技应用多停留在系统建设表层,难以实现前沿金融科技融合创新,依靠金融科技实现差异化发展仍任重道远。一是整体投入方面,证券业金融科技整体投入不足。证券行业为轻资产模式,整体资金实力较弱,2019年中国券业技术投入205亿元,头部券商投入规模在10-14亿元。相比之下,不但落后于银行业1079亿、保险业330亿元的信息投入水平,而且与国际投行相差甚远,摩根士丹利、高盛信息技术投入超过10亿美元,通过自研和大手笔收购布局金融前沿技术。二是应用深度方面,金融科技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同质化严重。目前券业处于数字化探索转型期,线上化、智能化已经渗透到各个业务链条,但大部分停留在信息系统建设、移动终端平台等层面,对前沿金融科技投入和应用不足。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证券公司投入在云计算大数据、AI、RPA、区块链金额分别为3.3、2、0.6、0.5亿元,合计在信息技术投入占比2.9%,金融与科技如何深度融合发展尚未形成共识。三是外部环境方面,证券科技创新复杂性高,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证券业前中后台种类较多,业务之间数据共享、系统串联和防火墙要求严格,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牵一发而动全身,证券行业技术创新受到严格监管。能否突破系统壁垒、打通数据孤岛,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予以统一明确。2.4 资管科技2.4.1 行业格局:规模庞大、背景多元,但科技渗透较低资管行业参与者包括以基金、银行理财、信托等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截至2019年,大资管行业存量规模约82万亿元,银行、信托、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及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期货资管分别占28.5%、26.3%、18.0%、10.4%、13.2%、3.4%、0.2%。此外,还有私募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等众多非持牌参与者。基金行业以二级市场标准化产品投资为特色,金融科技辅助投研决策。主动型投资对基金经理个人经验依赖度高,目前的金融科技水平难以完全取代人力作用,主要起到智能搜索、投研辅助作用。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基金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为19.8亿元。基金业协会2020年《资产管理行业金融科技应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22家公募基金对金融科技年投入额在千万级别,受访公募基金对金融科技投入占收入比重低于5%、介于5%-10%、超过10%,分别占54%、39%、7%。以信托为代表的非标投资机构,金融科技水平较低,仍处于探索期。根据信托业协会,2019年信托公司投入信息科技建设的金额约15亿元,主要应用场景是提升信息化系统、消费金融智能风控等方面。2.4.2 应用场景:辅助投资决策,提高金融产品设计能力金融科技在资管行业的应用场景,除了系统改造降低成本、大数据获客等常规应用,在投研管理、被动产品开发、客户资产配置方面表现突出。主动投资方面,机器学习在信息筛选、模型搭建方面表现突出,辅助主动管理型投研决策。基于人工智能的投研系统,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算法优化方面远高于人力,落地场景包括,1)信息筛选:大数据、机器学习、爬虫技术可以实现多渠道抓取信息,不但全面网罗公告、研报、新闻等传统渠道,而且更好捕捉微博、论坛等市场情绪因子,提高信息有效性,辅助生成投资观点。2)模型构建:利用机器算法构建智能信评、智能风控、量化模型,用于历史回测、情景模拟、未来预测,投资决策模型经过不断训练迭代,更加精确地识别潜在风险和超额收益机会。被动投资方面,算法和量化模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开发指数产品。国际经验表明,以指数基金、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发展空间广阔,2019年全球指数型基金规模达到11.8万亿美元,近10年年均增长约15%。金融科技在被动投资应用关键是量化模型开发和大数据处理,为ETF等创新产品设计提供低成本、最优化解决方案。博时基金2019年初曾表示,近两年基于大数据的指数增强基金取得了超越基准指数 10% 以上的超额收益。2.4.3 问题挑战:资管行业大整合,金融科技尚处探索阶段一是整体投入方面,资管行业技术投入明显不足。无论是以二级市场投资为代表的公募基金,还是以非标为代表的信托,金融科技投入量级仅数十亿,远远低于银行千亿级别和保险、证券百亿级别的科技投入。这是由行业和业务特性共同决定:一方面,资管行业普遍以代客理财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资金体量小,另一方面传统资管业务高度依赖人才、经验、人际关系等定性因素,难以被科技完全取代。但从长远看,重视金融科技投入是资管行业差异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仍需长期科技投入,培育科技创新文化。二是渗透深度方面,前沿技术尚未普及。资管行业普遍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互联网获客方面获得长足进展,例如通过自有APP打造运营、互联网平台线上引流,基金公司突破了传统销售渠道束缚,直达用户需求,大幅提高营销效率。但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在投研、风控等核心领域尚未形成普及。相比贝莱德2019年技术投入费用为2.89亿美元,占比近16.4%,自主研发 Aladdin 系统,利用大数据构建的风险管理平台,2019年已获得9.74亿美元技术服务收入。三是外部环境方面,市场与监管处于磨合探索期,金融科技具体展业方式存在不确定。市场端,近年来面对资管新规、金融开放等挑战,资管行业处于整合和转型阶段,既要压降不符合规定的旧业务,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创新业务模式,转型任务重、竞争激烈。政策端,监管规则也处在变化和完善过程中,如何规范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如何在确保独立合规前提下实现金融集团与旗下资管子公司业务协同、如何引导财富管理机构健康发展、如何建立信息安全与投资者保护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尚无确定规范,使部分中小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应用处于观察阶段。2.5 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2.5.1 行业格局:大型平台企业主导,细分市场众多互联网巨头通过丰富场景、海量用户、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到支付、借贷、投资、保险等各个金融服务,形成金融科技头部平台。根据毕马威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榜单(Fintech100),中国共7家公司列入前50强,其中蚂蚁集团、京东数科、度小满金融等分别列第1、3、6位,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类企业的代表。我们选取蚂蚁、腾讯、京东、百度、新浪、苏宁、美团、网易、字节跳动、陆金所共10家互联网平台作为研究样本。2.5.2 应用场景:支付和借贷为主,逐步转向技术方案输出1)第三方支付支付业务是互联网巨头参与金融服务的敲门砖,10家样本企业均完成支付业务布局,通过数以亿计的用户构建金融生态。截至2020年6月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59.8万亿,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凭借强大的电商和社交属性,占据55%和39%的市场份额,其他竞争者仅壹钱包和京东支付份额超过1%。虽然剩余市场空间有限但支付业务起到重要的流量端口作用,互联网巨头们仍激烈竞争存量牌照,如2020年1月拼多多收购付费通,8月字节跳动入手合众支付,11月快手收购易联支付等。2)互联网借贷互联网信贷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丰厚,10家样本企业均有布局。截至2018年底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达到9.15万亿。电商巨头旗下消费金融平台凭借流量和场景占据市场优势,2018年市场份额最高达到37.2%;其中,蚂蚁集团互联网平台促成信贷余额最高,截至2020年6月达到21356亿元,其次为陆金所5194亿元。互联网平台普遍通过助贷、联合贷、赊销等模式开展借贷业务。1)蚂蚁集团、陆金所、京东金条等产品以助贷和联合贷的方式为主,该模式下互联网平台负责获客、信用评估、风控等,金融机构负责提供大部分贷款。截至2020年6月,蚂蚁促成信贷余额2.15万亿,其中表内贷款仅362亿元,占比1.68%,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新增零售信贷284亿元,其中自有资金放款比例仅为0.7%,其余60.6%的资金来自49家银行银行、38.7%的资金来自信托计划融资。2)京东白条以赊销模式为主,该模式下,京东数科与电商合作,提供数据支持和风控等服务,针对用户使用京东白条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资产证券化。3)互联网投资理财和保险互联网平台集合银行存款、公募基金、股票、保险等各类资产,试图打造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导流。截至2018年,我国互联网理财市场规模达到5.67万亿元,同比17.1%。截至2020年6月蚂蚁集团与约170家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促成资产管理规模约4万亿元,根据澳纬咨询的统计其市场份额约为48%-51%,其次腾讯金融管理规模超过8000亿元,陆金所合作机构达429家,AUM为3742亿元。4)科技输出头部互联网平台去金融化,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投入方面,2020年上半年,蚂蚁研发投入57.2亿元,占收入比重7.9%;京东数科研发投入16.19亿元,占收入比重15.7%。产出方面,蚂蚁集团在数据库和区块链领域的布局成果卓著,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支付宝申请公开的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1505项、1457项,全球位列第一;2019年蚂蚁自研的OceanBase数据库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世界杯”的TPC-C基准测试中,成为首个登顶该榜单的中国数据库产品。而京东数科重点在发展智能城市业务,例如京东以自研“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为指挥中心,打通南通市9个委办局、12个系统联动,打造危化品全流程监管创新应用;2019年10月京东与中储发展公司合资成立“中储京科”共同研发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区块链+物联网”的应用技术。2.5.3 问题挑战:高杠杆、系统性、隐私保护、垄断地位1)高杠杆放贷转移风险。蚂蚁等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信贷业务放杠杆过大,引发监管担忧。拆解蚂蚁发现,大部分以ABS、信托计划、联合贷款等形式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避免了自身承担违约风险,坏账风险将转嫁至出资的金融机构;虽然有技术和数据保驾护航,但如此大体量信贷存量一旦出现极端环境、风控模型失灵,社会隐性成本难以估量。2)数据确权与隐私保护问题亟待改善。大型科技公司实际上拥有数据的控制权,数据资产成为科技公司产品开发、精准营销、业务拓展等基石。但是,一些科技公司利用市场优势,过度采集、使用企业和个人数据,甚至盗卖数据,这些行为没有得到用户充分授权,严重侵犯企业利益和个人隐私,因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数据采集、使用、交易机制亟待解决。3)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市场。无论传统行业或新兴行业均可能形成垄断,新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规模资本的支持下,形成自然垄断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用户粘性更强,由平台垄断造成的危害消费者权益、榨取剩余价值、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等负外部性可能更大,诱导过度消费、会员之上再收费、“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屡见不鲜。3 监管导向:监管升级,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我国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拓展,早期以包容创新为导向,但随着风险积累与暴露,金融监管全面升级,2020年进入监管元年,规范与发展并重。3.1 吸取P2P教训,从包容创新到整治规范2018年前,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包容性政策为主。2017年5月,央行成立专门“金融科技委员会”,定位于“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与统筹协调”,标志着金融科技行业迎来监管层面的重要支持与规范。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专门提出了“智能金融”的发展要求,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金融”列为智能产品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业务模式日益复杂、交易规模迅速增加,挑战监管能力。随着P2P网贷大面积暴雷、非法代币融资等风险事件频发,动摇金融稳定,负面影响深远,暴露出分业监管漏洞。2018年多部委联合开启整治风险行动,清退P2P平台、地方交易所、加密货币等,整肃市场秩序。3.2 金融科技进入监管元年,创新与规范并重2020年以来,金融科技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缺失,系统性风险累积,引起监管高度重视。吸取P2P事后监管教训,监管层提前预判风险,出台政策整治互联网贷款、网络小贷等,约谈金融科技巨头,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上,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上升至重要地位,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并重。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从国家层面对金融科技发展做出全局规划,制定《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等明确金融科技技术标准、业务规范、风险管控等政策,出台针对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等监管强化文件。12月16-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完善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未来新金融必然匹配新监管,既要保持创新活力,又要防止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割韭菜,防止金融业务“无照驾驶”导致监管失效。二是监管主体上,跨市场跨行业监管提前介入,不留监管死角。金融委统筹协调,10月31日刘鹤副总理主持金融委会议时强调,“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明确持牌经营监管方向。央行正式实施《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金控必须持牌经营。银保监会、证监会在细分领域出台监管办法,如互联网贷款新规、网络小贷新规、互联网保险新规。同时非金融监管机构迅速介入,最高法规定民间借贷最高利率不超4倍LPR,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监管机构涵盖金融业务、数据安全、互联网等度方面,体现全方位、跨行业监管思路。三是监管思路上,中国版“监管沙盒”试点推出,有望打造培育创新与规范发展长效机制。2016年FSB提出金融科技监管评估框架,一是判断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是不是创新,二是评估创新动力是提高效率还是监管套利,三是评估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监管共识。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2015年提出“监管沙盒”(Sandbox),针对难以判断影响的金融科技创新,先选择进行小范围试行,监管部门与企业共同设定范围、参数等,若创新确实提高效率并风险可控,则允许在更大范围应用。截至2020年5月,FCA已开展5批测试,参与企业累计118家。中国央行2019年12月启动“监管沙盒”,截至2020年8月已有北京、上海、成渝、粤港澳、苏杭等地区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出60个试点项目,有望打造培育创新与规范发展长效机制。4 展望和建议2020年是金融科技发展分水岭,如果说上半场关键词是巨头崛起、创新商业模式为王,下半场则是重建规则、靠硬实力取胜。金融科技未来发展面临四大趋势。趋势一:步入监管元年,短期内面临强监管,长期仍鼓励创新与风险预防并重。金融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迅猛,不可否认依托大数据优势让金融惠及更多长尾客户,移动支付方便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主体多元化、跨行业、去中心化,部分互联网金融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实质进行监管套利、甚至触犯法律,传统的机构监管、事后监管难以全面管控金融风险,对金融监管带来一定挑战。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框架下进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社会和市场效率的支持,同时树立监管底线,才能保证金融科技发展行稳致远。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剑指平台型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乱象。展望未来,针对金融科技相关监管将大幅提速,引导行业稳健发展。趋势二:金融科技前景依然广阔,市场主体多元化,合作大于竞争。在供给端,中国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发达的互联网5G等基础设施,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数据基础;在需求端,普惠金融程度尚存短板,金融科技空间仍然巨大。互联网巨头具有场景和流量优势,但在金融严监管、持牌经营背景下,纷纷“去金融化”;传统金融机构具有牌照和资金优势,明确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或与互联网公司加深合作。未来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以及细分赛道中小型服务商仍将在竞争中长期共存。趋势三:随着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一阶段。根据《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19》,从各项技术的运用领域来看,大数据是基础资源、云计算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依托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为金融业务基础架构和交易机制变革提供条件,但是离不开数据资源和计算分析能力的支持。当前各个技术发展程度各有不同,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成熟度较高,但在应用方面,系统云集中面临的传统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压力较大,大数据平台构建在系统稳定性和实际使用效益方面面临挑战,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处于技术演进发展阶段。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5G、芯片等基础技术发展,四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将会更加趋向深度融合,技术边界削弱,技术创新将会集中产生于技术交叉和融合领域。趋势四:商业模式或被重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提高科技硬实力是三大发力方向。随着金融科技发展逐步进入深水区,社会舆论对互联网金融利用监管规则漏洞加杠杆、“普而不惠”、进军“社区团购”提出质疑,政策引导互联网巨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意识。展望未来,在持续的政策引导下,大型互联网企业有望进一步利用数据和技术优势,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排头兵的责任,着眼攻克更长远的前沿技术难题,力争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服务实体经济,在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发挥成效,与国家战略相契合。中国金融科技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金融为民、科技向善,加强监管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培育新经济,提高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实力。我们建议:1)落实金融科技监管,树立监管底线。金融科技是把“双刃剑”,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框架下进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社会和市场效率的支持,同时树立监管底线,才能保证金融科技发展行稳致远。在监管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将良性金融创新与“伪创新”区分开来,更好地保护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为主要形式的“伪创新”,坚决予以整治和取缔。2)完善金融科技行业标准和监管规则,明确市场预期。金融科技产业同时具备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在金融属性下,业务存在复杂性、专业性,业务数据存在较高的保密要求,在科技属性下,业务技术迭代速度较快、灵活性较高。未来在金融科技持续推进的大趋势下,亟待统一金融科技产业规范、技术标准。3)健全数据规则,完善数据确权、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通过立法明确数据资源具有公共属性,敦促平台对数据的使用、筛选、处理等过程进行全流程管控,对用于共享或交易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脱敏处理;对于过度采集、使用企业和个人数据,甚至盗卖数据等严重侵犯企业利益和个人隐私的行为予以处罚。4)落实反垄断法律法规,关注和防范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当前部分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信贷业务放杠杆过大,引发监管担忧,平台大部分以ABS、信托计划、联合贷款等形式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避免了自身承担违约风险,坏账风险将转嫁至出资的金融机构;虽然有技术和数据保驾护航,但如此大体量信贷存量一旦出现极端环境、风控模型失灵,社会隐性成本难以估量。要将大型互联网平台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大力度整治市场乱象,防止平台风险跨行业跨领域传导。

若愚若昏

派瑞股份去年营收净利双降 营收2.5亿应收账款2.1亿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证监会网站发布第十八届发审委2019年第193次工作会议公告,将于12月5日审议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瑞股份”)的首发申请。派瑞股份主营业务为电力半导体器件和装置的研发、生产、实验调试和销售服务。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派瑞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2.37亿元、2.54亿元、3.17亿元和2.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21.43万元、3092.80万元、6029.97万元和5779.10万元。2018年,派瑞股份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1.77%,净利润同比下滑4.16%。过去四年,派瑞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72.63万元、3640.23万元、1.07亿元和1.23亿元。报告期内,派瑞股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25亿元、2.01亿元、2.96亿元和2.57亿元。除2018年外,2015年-2017年3年,该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均跟不上营收。报告期内,派瑞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3.21%、50.04%、46.27%及47.78%,其中收入占比75%以上的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毛利率为48.42%、60.72%、52.56%及57.98%。招股书显示,派瑞股份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于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主要产品为6英寸电控晶闸管、5英寸电控晶闸管和5英寸光控晶闸管。过去四年,派瑞股份6英寸电控晶闸管平均价格分别为2.58万元/片、2.40万元/片、2.05万元/片和1.97万元/片,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单价变动率分别为-7.25%、-14.31%和-4.21%;5 英寸电控晶闸管平均价格分别为1.05万元/片、1.17万元/片、8150.24元/片和5788.80元/片,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单价变动率分别为10.84%、-30.06%、-28.97%;5英寸光控晶闸管平均价格分别为1.72万元/片、0万元/片、1.50万元/片和1.66万元/片。报告期内各期末,派瑞股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87亿元、1.62亿元、1.99亿元和2.08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85%、63.78%、62.95%和84.09%。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发送邮件至派瑞股份董秘办,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拟募集资金5.7亿元2010年12月1日,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西电所”)出资设立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有限公司,随后,西电所通过资产注入和人员转移将功率半导体器件业务转移到派瑞有限。同时,派瑞有限继承了西电所的技术。2015年12月29日,陕西省财政厅作出《关于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控股的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有限公司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函》(陕财办采资[2015]144号),同意派瑞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派瑞股份主营业务为电力半导体器件和装置的研发、生产、实验调试和销售服务,主要产品为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2018年12月18日,证监会网站公布了派瑞股份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机构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派瑞股份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8000万股,不低于本次发行完成后股份总数的25.0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3.2亿股。派瑞股份拟募集资金5.70亿元,全部用于建设实施大功率电力半导体器件及新型功率器件产业化项目。西电所持有派瑞股份1.2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2.7392%,为派瑞股份的控股股东。西电所原名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西安整流器研究所,为机械工业部下属的部局直属研究单位,系 1966 年依据机械工业部(66)机科字8036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关于成立整流器研究所的通知》成立。1988年5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西安整流器研究所更名为“机械工业部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1999年7月,国家级科研院所转制,西电所属地化管理于陕西省科技厅。科控集团目前直接持有派瑞股份894.17万股股份,占派瑞股份股份总数的3.7257%;同时,科控集团为对西电所履行唯一出资人职责的机构,通过西电所间接持有该公司1.27亿股股份,占派瑞股份股份总数的52.7392%。陕西省国资委持有科控集团100%股权。陕西省国资委作为科控集团的唯一股东,实际持有和控制派瑞股份56.4649%股权,超过51%,能够通过科控集团、西电所对派瑞股份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能够通过影响股东大会决议对董事会成员任免产生重大影响,陕西省国资委对派瑞股份享有控制权,为派瑞股份的实际控制人。2018年营收、净利同比下滑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派瑞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2.37亿元、2.54亿元、3.17亿元和2.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21.43万元、3092.80万元、6029.97万元和5779.10万元。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派瑞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17%、24.80%、-21.77%;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3.00%、94.97%、-4.16%。过去四年,派瑞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72.63万元、3640.23万元、1.07亿元和1.23亿元。报告期内,派瑞股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25亿元、2.01亿元、2.96亿元和2.57亿元。也就是说,除2018年外,2015年-2017年3年,该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均跟不上营收。主营业务毛利率报告期内波动报告期内,派瑞股份实现营业毛利分别为1.02亿元、1.27亿元、1.47亿元及1.18亿元,2017年、2018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7.42%、24.61%和-21.86%,营业毛利增长率分别为24.45%、15.20%和-19.25%。派瑞股份解释称,2016年度公司营业毛利增长比率大于营业收入增长比率,主要原因系当期销售的毛利率较高的大直径产品比例较高(其中6寸电控产品收入占比达到99.84%,而上年度该型号收入占比为31.21%);2017年度公司营业毛利增长比率小于营业收入增长比率,主要原因系当年度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业务产品销售结构较上年度有所变动,2016年度6英寸电控产品收入占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业务收入比例为99.84%,而2017年度该型号收入占比为67.75%;2018年公司毛利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当年度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业务产品销售规模有所下降所致。报告期内,派瑞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99%。报告期内,派瑞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3.21%、50.04%、46.27%及47.78%,其中收入占比75%以上的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毛利率为48.42%、60.72%、52.56%及57.98%。派瑞股份称,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在2017年度出现小幅下降,2018年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业务相对普通元器件毛利率较高,毛利占比均在90%以上,是公司综合毛利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报告期内,2017年度,公司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毛利率较上年度略有下降,主要系当期三种类型产品的规模结构变动所致。在自产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毛利占比较上年度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当期6英寸电控产品合计占毛利的比例为74.58%,远低于上年度的99.88%,因此毛利率较上年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当期6英寸电控产品主要用于晋北至南京特高压直流工程、锡盟至泰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营业收入被指有虚增嫌疑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招股书披露,派瑞股份2018年1-6月的营业总收入为14363.94万元(其中仅有11.74万元为境外收入,该收入过小暂且忽略不计),因2018年5月起,增值税税率有所下调,若对这个期间收入的六分之四按原税率17%而其余六分之二按新税率16%计算销项税额,则2018年上半年的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16757.94万元。依据一般财务勾稽原理,与这个规模含税收入相匹配的必然有相同规模的现金流量流入,或者是新增相同规模的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债权,而大多数情况下是两者兼有。财务报表显示,2018年1-6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10534.77万元,再考虑到预收款项减少的185.11万元影响,则与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入金额达到了10719.87万元。与含税营收勾稽,则有6038.06万元的含税收入因未收到现金流入需要形成新增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中,派瑞股份2018年6月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金额为27305.66万元,与期初的23613.07万元相比仅新增了3692.59万元,很显然,这一结果并没有依据财务勾稽原理测算出的数据那么多,两者之间相差了2345.47万元。与此同时,因招股书中没有说明公司有票据背书等其他支持性数据,因此,这一结果说明公司在2018年是存在2345.47万元含税营业收入虚增嫌疑的。同样,若对2017年和2016年营业收入数据进行财务勾稽核算,也可发现这两年的营收也存在类似虚增现象。2017年1派瑞股份营业总收入为31690.20万元之中,在不考虑15.46万元境外收入影响下,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37077.53万元,以之与同期29588.15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预收款项减少463.75万元合计结果勾稽,有7025.62万元含税营收未收到现金流入,需要在形成新增负债。然而在资产负债表中,2017年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23613.07万元,和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的金额24520.60万元相比,不但没有新增,反而还减少了907.53万元。在一增一减中,可以发现2017年有7933.15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没有获得现金流入或新增负债支持,就这样莫名增加了,显然这也是很可疑的。进一步分析2016年的营业收入数据,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这一年中有5529.46万元含税营业收入是存在虚增嫌疑的。主要产品平均价格报告期内呈下降趋势报告期内,派瑞股份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于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主要产品为6英寸电控晶闸管、5英寸电控晶闸管和5英寸光控晶闸管。过去四年,派瑞股份6英寸电控晶闸管平均价格分别为2.58万元/片、2.40万元/片、2.05万元/片和1.97万元/片,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单价变动率分别为-7.25%、-14.31%和-4.21%。派瑞股份5 英寸电控晶闸管平均价格分别为1.05万元/片、1.17万元/片、8150.24元/片和5788.80元/片,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单价变动率分别为10.84%、-30.06%、-28.97%。派瑞股份5英寸光控晶闸管平均价格分别为1.72万元/片、0万元/片、1.50万元/片和1.66万元/片。报告期内,派瑞股份的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呈现下降的趋势。该公司解释称,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定制类产品,下游客户通常会对新产品给予更高的利润空间,以补偿供应商的研发和其他技术投入,随着产品逐渐成型、质量趋于稳定,产品价格趋于下降;此外,产品原材料的价格在报告期内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产品价格下降。2018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超80%报告期内各期末,派瑞股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87亿元、1.62亿元、1.99亿元和2.08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85%、63.78%、62.95%和84.09%。据了解,派瑞股份销售回款受终端用户对许继电气、西安西电等货款支付时间,以及许继电气、西安西电等对公司付款时间安排的影响。派瑞股份表示,公司2018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有所增加,主要原因为个别客户如ABB四方的货款支付未能如期到账。报告期内各期末,派瑞股份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03亿元、2.45亿元、2.36亿元和2.1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33.05%、32.25%、40.71%和48.92%被指“啃老”西电所西电所是我国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发源地,我国第一只整流管、晶闸管、快速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可关断晶闸管(GTO)、光控晶闸管等电力半导体器件均由西电所研发。由西电所设立的派瑞股份,继承了西电所的技术和主营业务。报告期内,派瑞股份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合计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54%、84.63%、85.64%及83.28%,客户集中度较高。派瑞股份称,其原因系公司下游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装备制造行业,该类工程均为国家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其中主要客户许继集团、西安西电和ABB四方占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84.88%、64.47%、74.67%及77.82%。2016年-2018年,派瑞股份前十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30亿元、2.81亿元、2.1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90.55%、88.68%、88.24%。招股书显示,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ABB四方是派瑞股份报告期内的主要客户。其中,许继电气与西电所及派瑞股份有超过10年的合作历史,主要向发行人采购晶闸管、整流二极管等电力半导体器件,用于直流输电工程项目、SVC项目等半导体应用项目;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17日,控股股东为中国西电,中国西电全资持有西安西电的股权。西安西电与西电所及派瑞股份有超过30年的合作历史;北京ABB四方电力系统有限公司与派瑞股份自2014年开始合作,主要向公司采购晶闸管,用于直流输电工程项目;成都维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营电力电子及电工产品的民营企业,为派瑞股份普通元器件经销商,与公司/西电所有超过10年的合作历史;天津天传电气传动有限公司,晶闸管整流管是其产品的主要零部件,是派瑞股份报告期内普通元器件业务的主要客户,与西电所及派瑞股份有超过40年的合作历史。对此,IPO日报发文称,派瑞股份仅成立不到9年时间,也就是说,上述客户大多数应是“结交”西电所在前。派瑞股份与西电所关系密切还体现在“迟付”和“代付”上,综合来看,西电所一定程度上对派瑞股份“输血”。派瑞股份自设立至今进行过一次重大资产重组,即派瑞股份收购西电所存货、机器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西电所分两步将与派瑞有限相关的业务和资产整体注入派瑞有限。截至2015年末,派瑞股份还剩下29.16亿元未向西电所支付,且必须要在2017年6月30日支付完毕。2017年11月27日,西电所与派瑞股份签署相关延迟支付协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2018年,派瑞股份分别向西电所支付了1.32亿元、1.43亿元的资金用于偿还向西电所购买土地、房屋、固定资产款项和货款等资金。此外,报告期内,西电所还曾为派瑞股份代缴纳过水电费,把运输设备、房屋租赁给派瑞股份。小规模如何竞争大对手?同时,派瑞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其规模较小是自身的竞争劣势。“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现状看,半导体行业集中度较高,国际上的半导体企业均为大型化综合性集团,不但有利于技术创新,也能够提升企业在经济周期中的抗风险能力。尽管派瑞股份在我国电力半导体行业特别是大功率电力半导体器件领域技术领先,盈利能力较强,但公司规模仍然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偏低。”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派瑞股份生产的高压直流阀用晶闸管在国内超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主要竞争对手为中车时代电气。在普通元器件方面,派瑞股份称,凭借技术优势在大功率半导体市场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主要竞争对手是中车时代电气和台基股份,中车时代电气以铁路市场为基础向电力设备等领域外拓,而台基股份在中小功率电力半导体器件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台基股份是中国电力半导体器件主要制造商之一,主要从事TECHSEM牌晶闸管及其模块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台基股份依托中频感应加热市场的优势,近几年在中小功率电力半导体器件市场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2010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2月27日,台基股份发布业绩快报称,2018年1-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50.05%,半导体及元件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75.69万元,同比增长60.63%。上述经营指标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半导体业务销售收入和影视业务收入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8年度,台基股份着力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保持了功率半导体业务和泛文化业务的稳健发展。报告期内三次被罚报告期内,派瑞股份因违法违规行为累计被监管部门处罚3次。2016年12月15日,西安市环境保护局现场勘察派瑞股份,发现派瑞股份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但存在未更换有机废气处理装置中活性炭过滤筒的现象,于2017年2月10日向派瑞股份作出《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市环监罚字[2017]003号),处以罚款10万元。2017年10月26日,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出具《行政处罚的说明》,指出派瑞股份在收到处罚决定书后随即对活性炭进行更换,完成整改,环保违法状态已消除。2016年1月25日,派瑞股份向咸阳机场海关申报的一票进口产品“多晶硅舟”的申报税号出现错误。2018年5月28日,咸阳机场海关向派瑞股份作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安咸阳机场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书》(西机关简罚字[2018]0016号),对派瑞股份处以罚款0.65万元。西安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于2017年7月26日起对派瑞股份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的涉税情况进行了检查,认为派瑞股份在2017年2月、5月部分销售未在发出商品时计算销项税金,导致延迟申报销项税金301.76万元,遂责令派瑞股份补缴税款,并从滞纳税款之日起加收滞纳金。派瑞股份于2018年5月收到税务处理决定书,在规定限期内补缴了增值税款和滞纳金。西安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对此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上述增值税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派瑞股份因上述查补税款加收的滞纳金57.81万元。与4家公司存在纠纷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报告期内,派瑞股份还存在民事纠纷。2016年7月1日,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公布的民事裁定书((2016)豫0311民初1953号)显示,该院受理的原告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诉被告洛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一案,原告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20日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书,申请撤回起诉。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准许原告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撤回起诉。2018年7月15日,江苏省阜宁县人民法院公布民事判决书((2017)苏0923民初5054号),原告派瑞股份与被告江苏三得普华智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三得普华公司)存在买卖合同纠纷。原告派瑞股份与被告江苏三得普华公司自2012年12月以来有业务关系,签订了22份电子采购订单,总货款977935元。22份电子采购订单均约定付款方式:月结(款到发货)、月结90天、收到供方开具增值税发票等。原告按约供货并开具全部发票。被告江苏三得普华公司以滚动付款方式支付货款646606.97元。2016年11月10日,双方签订《付款协议》,双方确认截止2016年11月10日开票未付款金额为331328.03元。被告承诺于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5月30日每月付款6860元;于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5月30日每月付款13700元;于2018年6月30日至2018年10月30日每月付款21000元;于2018年11月30日付款20768.03元。该协议订立后,被告于2016年12月30日付款6860元,剩余货款未有支付。江苏省阜宁县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江苏三得普华智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支付原告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货款324468.03元及逾期付款损失(计算方法:以货款324468.03元为基数,从2016年12月31日起至实际履行之日止,按照年利率4.35%计算),限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履行完毕。2018年11月7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公布民事裁定书((2018)陕0113民初16602号),该院在审理原告西安市至诚冶金机械厂与被告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原告西安市至诚冶金机械厂于2018年9月21日向其提出撤诉申请。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准许原告西安市至诚冶金机械厂撤回起诉。此外,天眼查显示,派瑞股份与宁夏天元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存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该案受理法院为中宁县人民法院,该案于2019年9月17日开庭审理。报告期内两次分红根据招股书,派瑞股份在过去三年存在两次分红。其中,派瑞股份在2016年度将未分配利润中的1042.03万元按公司当时股东持股比例进行了现金分配。派瑞股份在2018年度将未分配利润中的52.93万元按公司当时股东持股比例进行了现金分配。该公司表示,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发[2012]37号)和《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证监会公告[2013]43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同时为建立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回报规划与机制,对利润分配做出制度性安排,保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公司已建立了《西安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未来分红回报规划(适用于上市当年及上市后两年)》,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了公司章程。在符合利润分配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将积极推动对股东的利润分配,有效维护和增加对股东的回报。来源:中国经济网

妈咪侠

「原创」韩翀:关于理财子公非标业务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

非标业务的定义及发展现状非标业务定义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前,根据银监会2013年8号文的规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型融资等。”此处对非标业务定义采取的是正面列举法。而资管新规则是先定义了标准化债权资产,指出标准化债权资产应该满足可等量划分、可交易、信息充分披露、流动性机制完善等五个条件,不同时满足这五个条件的便是非标债权资产。 资管新规同时表示,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具体认定标准由央行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另行制定,2020年7月,央行出台《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规则》,一是沿用了资管新规关于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的五条标准,二是举例明确理财直融工具、银登中心资产流转、北金所债权融资计划等之前被归为“非非标”的资产是非标资产,三是不再将附回购条款的股权融资纳入非标债权(即归为股权),体现了监管层从严管控传统非标业务的决心定力。本文将讨论的非标业务,不仅是非标债权资产,也包括实物资产、非标股权等更广义的非标资产,即另类投资的范畴。 理财非标业务的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非标业务最早是作为银行表内信贷额度不足时的一种补充,于2009年的金融加杠杆周期时快速发展,后由于用途灵活,交易结构多样而得到进一步发展,2013年监管对券商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的制度松绑更为银行非标业务提供了更多的通道选择,传统非标业务形式上多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明股实债等方式开展债权投资。 根据wind统计,2013~2017年,在社融统计中,委托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9.7%、29.2%、17.2%、19.8%和5.89%,信托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1.1%、10.7%、0.8%、15.8%和35.94%。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严禁非标业务期限错配、多层嵌套,非标在社融中的占比显著下降,在2018年至2019年的新增社融中,委托贷款同比分别下降11.52%和7.62%,信托贷款同比分别下降7.99%和4.45%。 非标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监管当局对于资管新规发布前投放的长期限非标资产提出,要通过新产品承接、回表等方式妥善处置,但也允许理财子公司新增投放合规的非标资产。因此,各理财子公司仍在合规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非标业务,目前非标资产总规模占比在10%~20%之间(不包括同业借款),业务期限多在3年以内,客户以基建类企业、地方城投为主,除满足常规债权性需求外,还通过结构化设计,满足客户降资负率、应收账款出表等差异化需求。但目前非标业务在期限、投放模式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约束,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期限匹配要求使得长期限非标业务大幅下降。资管新规发布前,非标资产期限多为5~10年,而理财产品期限多在1年以内,非标业务以期限错配方式运作,理财资金不同于银行表内业务,属于受托投资,期限错配将使得后续理财投资者来承担前期投资者的风险,因此,资管新规要求非标业务期限匹配,也是理财投资风险自担的应有之意。从实际情况看,子公司已逐步发行1~3年期的理财产品,因此目前非标业务期限多在3年以内,超过3年的理财产品募集则存在较大难度,传统长期限的非标业务难以再大规模开展。 非标债权投资通道受限。一是根据2018年出台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理财资金作为受托资金不得开展委托贷款业务,委托贷款模式基本关闭。二是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要求各信托公司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信托贷款额度急剧收缩。上述两大主要投放渠道受限,使得债权类非标业务必须寻找新的投放方式。 明股实债类业务受到约束。资管新规实施前,理财资金通过附回购股权投资的方式大量投资于地方基建等项目。为了控制过度杠杆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2018年以来,一是财政部发文要求国有金融机构不得以明股实债方式为地方建设项目、PPP项目提供资本金;二是根据《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规则》等规定,附回购的股权也被认定为未上市股权投资,需要私募资金对接,而私募资金存在募集成本高、规模小的特点,附回购的股权投资一般约定固定收益率,投资收益率难以满足私募客户需求;三是不得多层嵌套的要求,使得原来的产业基金业务模式停滞,而子公司股权直投模式尚未开展,因此子公司成立之后,附回购的股权投资乃至真实股权投资基本未能大规模开展。 非标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及未来定位 监管政策允许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一方面,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理财子公司可在不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35%的规模内开展非标债权业务,私募产品可以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另一方面,根据央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募理财产品可以投资非标债权资产,这也是理财子公司相对于公募基金的制度优势。因此,监管当局从未禁止开展非标债权及非标股权投资,而是希望引导业务模式回归本源,股权即股权,债权即债权,去除投放模式的多层嵌套,防止非标业务异化为影子银行,推动非标投资业务更加市场化、阳光化、规范化。 理财产品组合需要配备非标资产。非标资产种类灵活多样、投资收益较高、一直为理财产品提供超额收益,且非标资产与标准化资产的波动相关性较小,配置非标资产可以平滑理财组合的净值波动,分散市场风险。因此,非标资产是组合大类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在传统非标业务受限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业务转型发展持续为理财组合提供高收益、低波动的资产配给。 结合非标业务的外部监管环境和内在需求,可以总结出转型后的非标业务应该立足于两大特性:一是收益率高,可为组合提供超额收益;二是和股票、债券市场波动相关性小,估值稳定,可降低组合的净值波动。理财子公司可以根据这一定位,探索未来非标业务的转型发展方向。 理财子公司非标业务的转型方向 考虑到非标业务对理财组合的独特作用,建议未来非标业务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向更广义的另类投资转型,实际转型中,目前可逐步拓展至非标债权、实物类资产、非标准化股权(未上市公司股权)等,持续为理财组合提供高收益、估值稳定、波动性小的资产,从“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 短期债权类非标业务 资管新规实施后,客户短期债权类融资需求仍然存在,而表内贷款在用途、担保物等方面要求较为严格,信托业、保险业对投资收益的较高要求也难以满足所有非标债权类需求,因此在未来的金融生态下,理财资金投资债权类非标业务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受期限匹配的约束,未来债权类非标业务期限将趋于短期化(3年以内),并需进一步突出非标业务审批快速、用途灵活,可满足客户降杠杆、资产出表等多样化需求的特点,通过满足差异化需求获得较高收益。 同时,考虑到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渠道均受限,债权类非标业务转型更多的是在投放方式上的创新。建议拓展非标债权投放方式,通过北金所债权融资计划、理财直融工具等更偏直融、偏公开的方式投放,推动非标业务投放去通道化、市场化、阳光化;在充分论证并获得监管许可后,可进一步尝试开展理财非标直投业务。 实物类资产 实物资产的范围较为广泛,考虑到原油等大宗产品的波动性较大,理财子公司可以先从投资基础现金流稳定的实物资产及受(收)益权入手,此类资产是区别于信用、权益和利率的投资品种,自身现金流可作为还款来源,与债权类资产的主体信用风险关联度较低,未来理财子公司可优选基础资产种类,分散主体信用风险,并获取超过债权类资产的风险溢价。目前投资于基础资产为应收账款的非标业务开展较多,未来则建议理财子公司稳健拓展至基础设施及地产类资产投资,此类资产抗通胀、长期回报稳定、与其他投资品相关性较小,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基础设施类投资 一是过往近四十年形成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给地方政府带来了较大的债务压力,存量基建资产已超100万亿元,巨大的存量资产有盘活的需要。二是对于基础设施领域,目前融资需求仍比较旺盛,但是产业基金、PPP等原有模式均偏向债权投资,对基建投资的拉动效果有限,需要通过新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来参与基建项目的长期限股权投资。上述因素都使得公募REITs呼之欲出。2020年4月,《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发布,体现了监管层面对REITs市场的厚望,而先从基础设施领域起步,也反映了公募REITs稳步推进的原则。 房地产类投资 对于房地产领域,“房住不炒”“租售并举”是近年来监管对房地产行业的重点要求,理财资金如何合规投向房地产行业是理财子公司需破题的领域,从促进供给、加快周转的监管导向及理财资金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角度出发,地产类REITs将是一个较好的投资标的。前期国内私募类地产REITs已有发行,预计后续房地产类公募REITs也会逐渐放开。 理财配置的必要性 一是理财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及地产类REITs,其底层资产为长期持有的基础设施或商业地产物业,利润来源于公共事业收费权(污水处理收入、电费收入、公园门票收入等)、地产租金、物业费收入及再投资,可获取稳定的分红收益及股权增值。二是理财资金投资REITs,可以分散组合的投资风险,抵御通胀及公开市场波动,兼顾债权及股权投资的收益,是一项较好的资产配置。根据海外市场的经验,近二十年来,欧洲和美国REITs的年化收益都达到了8%左右,且和股票、债券的相关系数均低于50%。 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大类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理财子公司应加强对此类资产的研究关注,从传统的基建地产非标债权投资,转化为以基建及地产类REITs为载体的股权投资,将REITs作为未来非标转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未上市公司股权直投业务 传统附回购的股权投资 资管新规实施前银行理财多投资于附回购条款的未上市公司股权,主要是因为未上市公司股权不同于股票可自由公开交易,退出时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约定由第三方到期受让标的股权,可明确退出时间和期间收益,使得此类业务具有固定收益的特征,即“明股实债”。此类业务的主要风险是回购主体的信用风险,其评估审查要点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契合,所以银行理财开展此类业务的内部调查及审批障碍较少,且此类业务解决了部分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此类业务也放大了资金杠杆,以至于财政部等部委发文禁止以明股实债的方式为PPP、地方建设项目提供融资。资管新规要求股权投资回归本源,所以如何开展真实股权投资将是非标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理财子公司投资未上市股权的优势和难点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难度在于信息不对称。未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不多,需要投资者去挖掘优质企业,并对公司所处行业有深入的了解,这加大了投资者前期尽调的难度。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其优势在于:一是大量国企、央企都与银行开展合作,这些企业往往都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银行可以从核心企业出发,挖掘产业链上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二是大量未上市公司也在银行申请融资,使得商业银行积累了客户资源,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公司的日常经营并可向子公司推荐,这就为理财子公司挑选股权投资对象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初筛。 但是,理财子公司在从事股权投资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是理财子公司脱胎于银行体系,以债权投资为主,缺乏股权投资经验。债权投资更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和经营稳定性,但股权投资需更多考虑公司的成长性,要综合考虑公司商业模式、行业前景、竞争格局、投资估值、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团队能力等因素,更多地是从公司战略发展角度考量拟投资企业,与债权投资分析存在较大差异。二是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天然具有高风险性,与银行较低的风险容忍文化存在差异。目前市场主流的PE、VC开展股权投资也无法保证所投项目能够100%盈利退出,而是通过某些成功项目的超额收益来弥补亏损项目,以组合投资的方式平滑收益和风险。这和商业银行奉行的低不良率要求有所区别。 稳健开展真实股权投资转型根据资管新规回归本源的监管精神,之前银行理财主要参与的附回购股权投资将逐步萎缩,真实股权投资将成为主流模式,理财子公司必须要搭建真实的股权投资投研体系,培养专业化人才。具体来说,一是在业务开展初期优选中长期发展前景较好、且银行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优选在相关行业和产业链上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控制力的大型国企或与银行有长期信贷业务合作的企业开展股权投资。二是循序渐进开展真实股权投资,过渡性、阶段性运用符合市场规律的增信措施保障理财资金的退出,再逐步过渡到完全市场化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三是稳步开拓与市场排名靠前、能力突出的私募股权管理机构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合作,逐步培养投前、投中和投后全流程管理体系,锻炼投研队伍。 结语 资管新规实施后,传统非标业务必然面临收缩,但非标资产的特性决定了其大类资产的配置价值,理财子公司的非标业务可逐步向多元化另类投资转型,并打造相匹配的投研体系和另类投资文化,加强专业人才储备,提高风险容忍度,以组合整体收益考核来助推转型。非标业务转型必然是漫长且痛苦的,但长远来看符合监管导向,也有利于理财子公司的资产配置和转型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分享、在看与点赞,全都想要拥有!

青空

2020年不良资产市场研究系列

来源:东方金诚评级来源:东方金诚信用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现状分析及预测作者|数据中心 王鸿 赵岩 黄艺旻摘要:近年来,在经济下行,供给侧改革和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下,很多企业出现现金流短缺或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非金融机构面临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风险,以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例,截至2019年12月末,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达17.40万亿元,同比增长21.34个百分点,平均回收期为71.3天,比去年增加23.9天。除国有工业企业外,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股份制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明显高于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为12.27万亿元,同比增长5.3%。从应收帐款平均回收期来看,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平均回收期明显高于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存在行业集中化的特征。制造业是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积累的主要门类,截至2019年12月末,达到15.98万亿元。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排名前十的大类行业有9个属于制造业,再次表明制造业是需要重点关注行业。从地域看,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部地区,截至2019年12月末,规模占比分别为28.93%、18.60%和17.60%。这三个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非金融类不良资产的主要市场区域。本文利用SARIMA(1,1,1)(1,1,1,11)模型,对2020年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仍呈持续上升趋势,到2020年底,规模将达到19.97万亿元。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大量实体企业面临停产停工的局面,增加了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因此,预计其规模可能更偏向置信区间的上限值,即22.71万亿元。一、引言近年来,在经济下行,供给侧改革和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下,很多企业出现现金流短缺或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偿债能力堪忧,使得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回收难度上升,不良规模日益扩大。根据中国华融和中国信达2019年业绩公告显示,这两家国有上市AMC收购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总计5720.81亿元,其他两家未上市AMC中,中国长城资产的存量非金不良为1206.71亿元,中国东方资产也达到了1100亿左右,表明我国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体量巨大。数据来源:2019业绩公告,东方金诚信用调研整理2015年6月,财政部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了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既包括传统的非金融机构所有的不良资产,常见的如非金融机构(主要指一般的法人/企业)所有的各类应收账款等,还包括金融机构作为中间人受托管理其他法人或自然人财产所形成的不良资产,如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由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产生最终源于实体企业经营困难与不良资产的积累,而这些实体企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会逐步沉淀形成坏账,成为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本文以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例,从其现状、分布、潜在规模和发展趋势展开研究。二、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现状和分布(一)现状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截至2019年12月末,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17.40万亿元,同比上升21.34%。从同比增长率来看,2018年(6.41%)到2019年增长尤为明显。从平均回收期看,2015年至2019年期间,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持续上升,从35天上升到53.7天,尤其近两年的增长更为明显,这说明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日益加剧,逐步沉淀形成坏账继续增厚不良资产储备的可能性变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二)分布1、经济类型分布限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仅对国有、国有及国有控股、股份制、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等主要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进行分析。从图4可以看到,近年来,股份制、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国有及国有控股四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呈下降趋势的国有工业企业,而这四种经济类型中又以股份制工业企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最为显著。截至2019年12月末,股份制、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国有五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分别为12.27万亿元、5.03万亿元、4.89万亿元、3.88万亿元和1225.1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3%、8.1%、2.4%、3.6%和13.1%。从平均回收期看,近5年来,外商及港澳台商、股份制、私营三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均呈上升趋势。与整体工业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做比较,不难发现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远高于整体工业企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2、行业分布从行业角度来看,工业企业涉及三个门类41个大类,其中三个门类分别是制造业、采矿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图7可以看到,近年来,制造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持续攀升,且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门类,截至2019年12月末,达到15.98万亿元,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制造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也呈上升趋势,近3年来,不仅高于其他两个门类,还高于整体水平。由此可见,制造业是工业企业不良资产积累的主要门类,为重点关注对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2019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排名前十的大类行业从高到低依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为29594.7亿元、18395.3亿元、18036.4亿元、10951.5亿元、10486.4亿元、9278.2亿元、8821.8亿元、7202.7亿元、6115.0亿元、5629.3亿元。这十个大类行业中有9个属于制造业,1个属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它们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总和占全部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71.55%。在同比增长率方面,截至2019年12月末,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同比增长率均在20%以上,超过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同比增长率。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的应收帐款及应收票据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3、地域分布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近年来,各省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呈上升趋势,且规模占比基本维持不变。截至2019年12月末,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五个沿海城市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位居全国前五位,分别为2.69万亿元、2.55万亿元、1.62万亿元、1.29万亿元和8638.9亿元。内陆地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相对比较高的省份从高到底依次是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和河北,分别是6827.7亿元、6183.8亿元、6018.6亿元、5970.4亿元和5895.5亿元。从地域来看,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和中部地区,规模占比分别为28.93%、18.60%和17.60%。毫无疑问,这三个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非金融类不良资产的主要区域市场。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其江苏分公司的不良资产业务在整个集团的占比远高于其他地区分公司。在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同比增长率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在应收票据和应收帐款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其同比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三、2020年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预测及展望根据2011-2019全国工业企业每月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历史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模型对其2020年总体规模进行了预测。从图14可以看出,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历史数据走势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成分,总体呈上升趋势,ADF检验和自相关图都表明该时间序列不具有平稳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为得到平稳性的时间序列,先后对该时间序列进行对数变换、11阶差分和1阶差分;ADF检验结果表明统计量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处理后的时间序列满足平稳性要求。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一)模型选择目前,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有自回归模型 AR(p)、移动平均模型 MA(q)、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ARMA(p,q)、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 ARIMA(p,d,q)、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p,d,q)(P,D,Q,s)。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具有年周期成分,因此考虑用SARIMA(p,d,q)(P,D,Q,s)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二)样本筛选我们将原始数据分成训练集(2011.2-2019.7)和测试集(2019.8-2019.12)。(三)参数选择根据上面分析,不难确定d=1,D=1,s=11。通过计算AIC进行调参,可以得到最优参数值分别是p=1,q=1,P=1,Q=1。(四)模型检验和评估在图17中,蓝线是原始数据,红线是利用SARIMA(1,1,1)(1,1,1,11)模型得到的预测值,阴影部分是测试区间,可以看出SARIMA(1,1,1)(1,1,1,11)模型的拟合效果不错。事实上,通过残差检验,发现残差序列基本为平稳的白噪声序列,并且服从正态分布。测试集的R2=0.93,RMSE=866.47,相对于原始数据的量级,还是可以的,可以用该模型对2020年的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进行预测。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五)模型预测利用SARIMA(1,1,1)(1,1,1,11)模型对2020年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进行预测,得下面图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东方金诚信用整理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2020 年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仍呈上升趋势,到2020年底将达到19.97万亿元。2020年春节前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和波及范围远超过“非典”时期,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经济活跃和发达的省市。如果能像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间进度进行,一季度对抗疫情,二季度开始逐步取消管控政策,实体企业陆续开始复工,三、四季度实体企业运行转为正常,那么到2020年底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可能会偏向置信区间的上限值,即22.71万亿元。如果到四季度11月时我国疫情出现反复,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会超过置信区间上界。因此,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产业生态、保护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护中小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度过这个二十年一遇的难关。权利及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及相关的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东方金诚书面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储存、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传播。本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资料提供方/ 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对该等资料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任何形式的保证。由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东方金诚对于评级预测以及基于评级预测的结论并不保证与实际情况一致,并保留随时予以修正或更新的权利。本研究报告仅用于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并非是对某种决策的结论或建议;投资者应审慎使用本研究报告,自行对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负责,东方金诚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的使用者使用,且该等使用者必须按照授权确定的方式使用,相关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且不得篡改、歪曲或有任何类似性质的修改行为。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不应获取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研究报告,东方金诚对本研究报告的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和非法使用等不当使用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参两

中国最大钛产品企业应收账款激增,机构股东持仓操作迥异

记者 张艺钛材行业高景气周期之下,中国最大钛产品企业宝钛股份(600456.SH)10月16日晚披露了三季报。宝钛股份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05亿元,同比增长24.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75.67%。业绩的增长与公司主营的钛产品产销量及价格齐增有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钛产品生产量为1.75万吨,同比增长69.72%;销售量为1.74万吨,同比增长72.91%。钛材价格也有上升。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近日全国海绵钛价格维持在7.8万元/吨,较年初的价格6.65万元/吨上涨17.3%。宝钛股份前三季度主营产销量情况虽然前三季度业绩表现良好,不过还有多处数据需要注意,尤其是第三季度的表现有不尽人意之处。首先,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环比均在下滑。宝钛股份这一季度营业收入超12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然而单季盈利5957.36万元,却同比下滑5.16%,环比更是下滑26.52%。其二,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润环比下滑明显。宝钛股份第三季度单季销售毛利率和净利润分别为15.16%和5.45%,而第二季度的销售毛利率高达28.93%,销售净利润也有11.73%。其三,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合计-1.6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正数,8252.28万元。其四,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截到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高达16.38亿元,较期初的10.09亿元增加超过6亿元,增幅62.26%。其原因是客户销售欠款增加。不过,机构认为,第三季度低于预期的业绩波动是有原因的,且第四季度将有所补偿。东兴证券认为,三季度单季下滑是短期扰动,公司海绵钛销售四季度或出现显著改观。“过往宝钛股份子公司华神海绵钛外销数额较大,直接可以确认收入,而现状是海绵钛必须加工成材,卖出后才能确认收入。”东兴证券表示,由于华神海绵钛大多数销售给了宝钛,而公司部分钛材还没有卖出,不能计算收入,由此导致三季度单季度盈利有所下滑。其并预计四季度公司将存在大量的补偿性钛材销售。目前的钛材行业已经进入到“军用+民用”双轮驱动的高景气周期,由于供需情况改善,海绵钛和钛材的利润增厚都比较明显。同时,东兴证券还基于此,维持全年净利润2.5亿元左右判断,同比近翻番增长。对应当前估值41倍。东莞证券有类似观点,其指出,随着国内大飞机和军用飞机陆续进入量产进程,这将激活国内高端航空钛材长期需求。预计宝钛股份2019年、202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6元、0.74元,目前股价对应PE为41倍、31倍,维持公司“推荐”投资评级。行业景气度上升,机构也纷纷参与抢筹。宝钛股份三季报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三季度末,公司增加了多位机构股东,包括第六、七、九、十大流通股东,分别为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建信基金-招商银行-建信乾元安享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法国兴业银行、建信基金公司-建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二大股东新华人寿也大幅加仓769.23万元,升至第二大流通股东,自然人股杨一斌、王义鹏也有增持行为。不过,国内外机构的持仓操作迥异,被替换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多为外资机构。其中,包括知名外资UBS AG(瑞银集团)结束其七个季度的投资,在连续两季的减仓下已退出前十席位。此外,还有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和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委员会。同时,还有国家第一养老金信托公司。截至三季度末,宝钛股份股东户数3.04万户,降至近两年低位,说明公司筹码正趋于集中。行业周期上升,宝钛股份亦加大投入力度。在三季报披露的同时,宝钛股份还发布了一则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不超21亿元,用于钛加工产品现有产能扩充、升级项目以及相匹配的检验、检测、研究试验能力升级项目等。此次定增募资,宝钛股份一来意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钛及钛合金产品的产量;二来意在抢占高端调,若项目完成,公司宇航级板材、箔材及航空级型材等高端钛合金产品的生产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不死族

2020年全球与中国保理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商业保险有望破3万亿「组图」

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商业保理近年来市场认知度显著提高。随着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和民法典合同编设立专章规定保理合同,我国商业保理的政策法规环境获得了重要改善,整个行业正处于变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全球保理业务集中在欧洲地区据FCI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保理业务总量为2.78万亿欧元,较2017年增长5%。从全球保理业务的增长趋势来看,保理行业未来的发展会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趋势。与上一年的全球保理业务量27670亿欧元相比,2019年估值为29230亿欧元,增长超过5%。在全球保理业务中,欧洲贡献最大,占全球业务量的68%,达19840亿欧元,增幅超过8%。亚太地区占全球总量的23%,为6830亿欧元,同比2018年的6950亿欧元降幅不足2%,其中大中华区(含港澳台)贡献最大业务量总计超过4940亿欧元。整个美洲地区占全球总量的8%,总计2210亿欧元,稳居各大洲第三位,增幅不足5%。北美地区业务量合计不足870亿欧元,降幅近4%,可归因于对华贸易量的下降。非洲地区——预计保理业务将快速起飞的“明日之子”,各国业务量总计超过240亿欧元,增幅10%,主要得益于南非(增幅11%)和埃及(增幅13%)等老玩家们的贡献。产业出清 企业数量首次下降根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2020年6月底发布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存量共计10724家,相较2018年年底的11541家减少了7.08%。这是自2012年成立商业保理行业试点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9年,随着行业监管体制和规则逐步明确,各地普遍收紧了商业保理企业注册政策,并加快现有企业的清理规范工作,在2019年下半年,行业已出现一定规模的企业集中清退,商业保理企业存量较2019年中净减少1357家。商业保险有望破3万亿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商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汽车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位居前列。据测算,2019年全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达到1.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了15%,占我国保理市场的比例上升至44.2%。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今年1月至3月间调研了65家样本企业2019年经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2019年保理业务量总额和余额同比均实现上涨。业内人士判断,虽然较行业增长高峰期的增速有所放缓,但经过前几年的发展积累,国内保理市场基础深厚,总体仍处于高速成长期。中国商业保理业务规模有望大幅增长,预计2025年业务量将比2020年增长一倍,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理行业发展趋势与细分市场开拓策略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河润九里

2020年全球与中国保理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商业保险有望破3万亿「组图」

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商业保理近年来市场认知度显著提高。随着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和民法典合同编设立专章规定保理合同,我国商业保理的政策法规环境获得了重要改善,整个行业正处于变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全球保理业务集中在欧洲地区据FCI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保理业务总量为2.78万亿欧元,较2017年增长5%。从全球保理业务的增长趋势来看,保理行业未来的发展会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趋势。与上一年的全球保理业务量27670亿欧元相比,2019年估值为29230亿欧元,增长超过5%。在全球保理业务中,欧洲贡献最大,占全球业务量的68%,达19840亿欧元,增幅超过8%。亚太地区占全球总量的23%,为6830亿欧元,同比2018年的6950亿欧元降幅不足2%,其中大中华区(含港澳台)贡献最大业务量总计超过4940亿欧元。整个美洲地区占全球总量的8%,总计2210亿欧元,稳居各大洲第三位,增幅不足5%。北美地区业务量合计不足870亿欧元,降幅近4%,可归因于对华贸易量的下降。非洲地区——预计保理业务将快速起飞的“明日之子”,各国业务量总计超过240亿欧元,增幅10%,主要得益于南非(增幅11%)和埃及(增幅13%)等老玩家们的贡献。产业出清 企业数量首次下降根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2020年6月底发布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存量共计10724家,相较2018年年底的11541家减少了7.08%。这是自2012年成立商业保理行业试点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9年,随着行业监管体制和规则逐步明确,各地普遍收紧了商业保理企业注册政策,并加快现有企业的清理规范工作,在2019年下半年,行业已出现一定规模的企业集中清退,商业保理企业存量较2019年中净减少1357家。商业保险有望破3万亿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商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汽车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位居前列。据测算,2019年全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达到1.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了15%,占我国保理市场的比例上升至44.2%。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今年1月至3月间调研了65家样本企业2019年经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2019年保理业务量总额和余额同比均实现上涨。业内人士判断,虽然较行业增长高峰期的增速有所放缓,但经过前几年的发展积累,国内保理市场基础深厚,总体仍处于高速成长期。中国商业保理业务规模有望大幅增长,预计2025年业务量将比2020年增长一倍,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理行业发展趋势与细分市场开拓策略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