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研究生留学:美国高校一直是传媒专业的最高殿堂其可得乎

美国研究生留学:美国高校一直是传媒专业的最高殿堂

作为传媒教育的发源地,“Communication”专业常常在中国被翻译成“传媒”, 但其实它涵盖的内容很广,尤其侧重传媒理论与研究,所以,更妥帖的翻译应该是“传播学”或是“传媒学”。近年来国内兴盛的新媒体环境也见证了无数新兴媒体公司, 从传统媒体的编辑、市场、运营工作,到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社交网络公号的运营,都需要既熟悉中国文化和市场,又有广阔视野、会深度独立思考、拥有国际化运营经验的媒体人。《启德教育2019美国留学报告》指出,美国传媒专业方向划分很细,涉及到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电影等专业。从就业角度分析,传媒专业有五个相关就业方向:1、营销广告类传媒:既可以在政府部门也可以在私人企业从事工作,其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消费者营销、销售、品牌经营、广告设计、广告执行、营销咨询等。2、新闻类传媒:可以进入各大中小型报纸和新闻出版社工作,也可以从事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工作。此外,还可以在广告、公关、出版等领域工作。3、创作表演类:学习专业的创造才能和技能,未来的职业包括创造性导演、艺术导演、导演、脚本写作、摄影、编辑等。4、媒体发布类:学习专业的创造才能和技能,未来的职业包括摄影、编辑、数码编辑、音效处理、互动游戏设计、光盘媒体制作、网络设计等。5、大众传媒类: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的公关人员,在企业、政府、社区、教育机构、酒店、医疗福利机构、文化交流组织等行业找到理想的工作。6、电影学类:艺术类和综合类大学都有开设,包括电影制作,导演、摄影、音频视频、编剧等专业方向。未来职业包括影视制作人、导演、制片、后期剪辑等。申请传媒专业的学生一般有传媒相关的背景,如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广播电视编导等,但总体上是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有些学校反而也倾向于非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学校项目的多样性,因此像英语、社会工作、哲学等专业也可以申请传播学专业,只是在选择学校时需要注意是否有前提课程要求。不管本科是什么专业,申请本专业时都需要表现出学生从事传媒行业的潜力,因此,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申请传媒专业,TOEFL 或IELTS必须要考,建议能考到100分或7以上,因为传媒类专业对学生的语言要求很高。绝大多数学校需要GRE 成绩, 综排前200 中仅有10 所左右不需要提交GRE,此外,该专业对学生的GRE作文分数非常看重,所以建议GRE 能考到310+3.0 以上。部分学校需要提交Writing Sample,如乔治城大学、普渡大学等。部分学校有可能需要面试,如西北大学,但一般面试的难度不大,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美国研究生传媒学院排名1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Columbia University2 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 University__ of Pennsylvania3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4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与传播学院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5 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University of Florida6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7 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8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University of Missouri9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传播学院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10 南加州大学安那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数据来源:2018U.S. News 美国大学专业排名)

尼内特

影视导演留学丨加拿大可以选择哪些院校?

作为北美地区继洛杉矶,纽约之外的第三个电影产业中心,温哥华周围世界级的游戏公司、设计公司、电影制作公司以及音乐工作室云集,温哥华拥有许多世界级的影视工作室,包括Mammoth、Ironwood Studios、Canadian Motion Picture Park和The Crossing Studios。其实不只是大温地区,整个BC省甚至加拿大近年来的电影制作产业都如火如荼,无愧于“北方好莱坞”的称号。《阿凡达》、《返老还童》的后期制作公司Digital Domain公司,还有著名的电影公司皮克斯等都已在温哥华开设工作室。最近Martini Film Studios‘(MFS)宣布,将在温哥华地区新建60万平方英尺的世界级电影工作室。工作室选址在 Langley的Walnut Grove社区,在原有电影工作室的基础上扩建,考虑在216商业园新增25英亩土地开展舞台建设、音效及影棚搭建,建成后将成为加拿大最大,也是北美最大之一的电影工作室。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都是取景于加拿大,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图》、《五十度灰》、《猩球崛起3》均取景于温哥华。以及《X战警》 大名鼎鼎的X战警,取景地就在温哥华岛上的皇家路大学(Royal Rods University)内部的海德里城堡。对于这样一个影视制作宝地,令很多对影视感兴趣的学生心向往之,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开启这扇神秘大门的钥匙。BC省推荐院校一: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可选专业1:电影制作和创意写作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 IN FILM PRODUCTION AND CREATIVE WRITING (MFA)专业介绍:电影制作中的MFA专注于指导,编剧和制作实况叙事或纪录片的领域,这些课程的学员已经具有电影制作的综合背景,并希望在学术环境中追求特定的创造力或智力视野。电影制作和创意写作联合MFA提供相同的电影制作教育,但更多地侧重于编剧。拥有联合学位的学生可以通过“创意写作”程序来从事编剧的其他课程,并要求为其论文电影撰写剧本。申请要求:-B+ 雅思7(6.5)-电影作品集:提交的每部电影的描述(标题,长度,制作公司)以及您在每个项目中的角色。-ps个人陈述信-申请人还必须提交至少50页的原创电影作品集。这篇文章可以来自一个剧本,也可以来自几个不同的剧本。-三封推荐信网申截止时间:1月15日可选专业2:导演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 Directing专业介绍:导演课程的硕士生将深入研究戏剧的知识和实践。在第一年,学生将研究各种准备和排练技巧,以及各种戏剧表演风格的需求。在第二年,MFA学生将指导两部作品,其中一个节目是学生的论文作品。此外,MFA候选人必须记录和分析其导演过程,并扞卫其分析和艺术选择。申请要求:-B+ 雅思7(6.5)-ps个人陈述信(500字)说明:期望的学习领域及其对所处领域的潜在贡献、为MFA计划所做的学术准备、UBC的MFA指导计划如何满足您的需求和兴趣-上载附加材料以支持您的申请,例如制作照片,剧院评论和/或媒体研究-三封推荐信-学术经历以及戏剧培训简历网申截止时间:1月15日推荐院校二:西蒙菲莎大学可选专业:跨学科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 in Interdisciplinary Arts (MFA)舞蹈,电影,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领域申请要求:-个人陈述,指出您的背景和创作实践包括主要兴趣学科和任何跨学科-可以上传视频、音频、图像或PDF文档(每个少于10 MB)对于涉及创作和制作团队的作品,请明确你的角色 (导演,编剧等)-学术写作样本-3封推荐信申请截止时间:2月7日安大略省为了发展加拿大的影视剧行业,联邦政府每年拿出上亿加元投资,以及推出各种优惠措施,以此来吸引外国公司入驻或拍片。所以安省的多伦多等城市遍布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小型和中小型企业,主要为好莱坞提供诸如器材租赁、道具准备、后期特效等服务。因为利好的政策(补贴、退税等),英国的松林制片厂(《007》系列、《蝙蝠侠》、《碟中谍》、《哈利波特》等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是在这里的摄影棚拍成),在2009年来多伦多设立了工作室,为索尼、福斯、环球、派拉蒙、华纳等好莱坞大公司提供服务。历史数据显示,多伦多影视产业每年几乎收入超过十多亿美元,仅次于洛杉矶和纽约,在北美名列第三。这里也是全球第三大英语戏剧最为活跃的阵地和北美第三大文化创意中心。推荐院校一:多伦多大学可选专业:电影研究文学硕士Cinema studies专业介绍:致力于电影的批判性研究综合了历史和理论,文本分析和文化研究,电影的理论与实践电影史发展电影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论文电影研究实习。申请要求:-GPA B+ 雅思7(6.5)-意向书(少于500字)-3封推荐信-不超过3000字的写作样本-网申截止时间:1月11日推荐院校二:女王大学可选专业:银幕研究及策展研究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 in Screen Cultures and Curatorial Studies专业介绍:银幕研究及策展研究文学硕士提供了三个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研究,制作和策展。申请要求:-B+ 雅思7(6.5)-完成3门核心课程SCCS 810/6.0/F/W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reen Cultures and Curatorial StudiesSCCS 812/3.0/W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Screen Cultures and Curatorial StudiesSCCS 814/3.0/F Hist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Screen Cultures and Curatorial Studies-完成2门选修课程SCCS 820/3.0/F Media Proction SeminarSCCS 828/3.0/F Critical Curatorial Studies SeminarSCCS 830/3.0/W Curating in ContextSCCS 840/3.0 Directed Reading推荐院校三:渥太华大学可选专业:科学,社会与政策文学传播专业硕士专业介绍:MA专注于两个研究领域:媒体研究和组织传播。媒体研究领域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法规环境下研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内容和运作方式。申请要求:-具有传播学或相关学科的专业或相关工作经验-平均成绩为70%(B)阿尔伯塔省推荐院校:阿尔伯塔大学可选专业:英语和电影研究MA in English and Film Studies专业介绍:英语与电影研究系(EFS)的教学和研究集中在三个核心领域。我们在广泛的课程中学习英语文学和语言,该课程因其启发性的教学法而闻名。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跨领域的创造性写作,包括诗歌,小说和非小说类小说。此外,我们还教授电影和相关媒体,包括历史背景和理论方法。EFS遵循其使命,致力于丰富我们学生的文化和跨学科理解,并鼓励这些优势领域之间的积极合作。申请要求:-GPA至少为3.3-简历-3个推荐人信息-网申截止时间:1月7日END免责声明本平台“东莞立思辰留学”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内容(视频、文章、广告等)只以信息传播、学习交流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

天意

中国影视类大学排名引争议 网友:实力比口水更管用

戏剧影视文学是中国全日制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专业科目,这个专业属于中文类和艺术类学科,重点在于培养编剧人才的专业素质发掘他们的才华。最具代表、也最能培养明星的院校就属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四所院校了,在这份排名中,比较受争议的就是北电和中戏了,到底谁应该在榜首的位置?接下来就来看一下有名的几所影视类大学的一些历史介绍。然后再做分析。一、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简称"北电",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辖15个教学实施单位,各教学单位之间互为支撑,文、导、表、摄、录、美、管理、动画以及电影理论和技术等,开办11个本科专业,具有3个博士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本校所出的优秀毕业生也为电影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娱乐圈最最具流量话题的王俊凯去年也是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看,再之前的杨幂、赵薇、刘亦菲、张一山等都出自这多名校,而且未母校挣了光,今年的流明星吴磊和宋祖儿也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被称为培养明星的摇篮,以"少而精"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在影视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是国内的领跑者,学生实践的机会多,学生专业训练有素,含金量高,外界认可度也很高。在影视技术类科目上,北京电影学院在国内是无敌的。二、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央戏剧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1950年4月2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大会召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中央戏剧学院下辖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等10个教学系,开办7个本科专业。这些专业也都是该校较为特色类专业,从中央戏剧学院走出来的校友有章子怡、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徐帆、陶虹、李亚鹏、胡军、刘烨、孙红雷、张静初、汤唯、周迅、邓超、张翰等,在娱乐圈一直以实力著称,很多是影帝和影后的身份。中央戏剧学院为教育部直属艺术院校,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为高学府,也是培养表演艺术家的天然温床。相对于北电来讲,中戏更偏向舞台表演,话剧表演,培养具有戏剧理论知识、掌握表演艺术的创作规律与技能、有较高艺术品格和良好艺术素质的表演艺术专门人才。三、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培养戏剧艺术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人民市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与国内各重要艺术院团和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歌舞团、上海越剧院等共同建设校级学生实践基地,其中,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建立的基地成为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设有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电影电视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创意学院、音乐剧表演艺术中心、公共教学部、研究生部11个二级教学单位。国家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可能最出名的明星就是胡歌了,所演绎的"仙剑"类影视成为我们90后的儿时记忆。四、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共有教职工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这几所高校都是国内知名的戏剧影视类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为我国的影视行业推出了很多优秀演员和导演,为我国的影视行业做出巨大贡献。如果喜欢这类学校千万不要错过,而且这种排名只是供参考而已,每个院校的侧重方向不同,与其打口水战不如用实力说话。确实,在小编看来,北电和中戏其实都差不多的,都是艺术人才发展的摇篮,只不过侧重不同,只是看你的爱好,是喜欢影视还是电影。

冬之死

为什么要去美国读导演和制片专业?

最近几年,国产电影票房一片红火,不少电影轻轻松松就能过亿。虽然今年受疫情强烈冲击,电影市场在上半年按下了暂停键。但自7月份电影院复工复产以来,又很快出现了如《八佰》、《我和我的家乡》和《姜子牙》等爆款电影。在这样一片繁荣中,让人感觉中国电影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当我们放眼世界,看看全球电影票房收入排行前十名,你是否还会这么想呢?这是一份来自Box Office Mojo 的统计数据,我们据此可以看出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全部是美国电影。狂揽56亿的国内票房最高影片《战狼2》是唯一挤进前100的中国电影,目前排在第72位;收割50亿票房,仅次于《战狼2》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排在第114位。由此可见,中美电影行业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当中国电影还停留在本土自嗨时,美国电影早就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文化软实力。《战狼2》电影票房究其原因,是美国电影成熟度高,从电影前期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指导,犹如工厂流水线生产,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质检标准。这样的产业环境下所生产出的电影均在合格水准之上。《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票房虽然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知名导演都是本土电影人,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但他们中有不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读书。比如张艺谋的女儿张末,毕业于纽约大学编剧导演专业。知名编剧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也就读于纽约大学导演专业。所以,立志于未来往电影导演、制片方面发展的同学去美国留学是不二之选。众多一流电影学校 可选择性强美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比较平均,开设电影类专业的大学有很多,学校之间的差距不像中国那样有着天壤之别。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纽约电影学院来说,UCLA是全美三大电影学院之一,拥有美国电影最系统的教育和最顶级的师资力量;而本科可能都算不上的纽约电影学院,却经常聘请知名导演和演员当客座教授来给学生们上课,该校也有大量校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包括墨西哥演员曼努埃尔·加西亚-鲁尔福,他因参演《豪勇七蛟龙》、《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寡妇联盟》等影片而闻名。但在中国,学习电影类专业最好的几所学校无外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动画学院和南京广播艺术学院等高校。而这些学校几乎集中在一线城市,优秀的教师也往往都会去这些地方上课,剩下的学校分配到的老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此外,这些名校纯粹电影类专业招生人数少,可是报考人数却早就超过六位数,竞争非常强大,学子们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软硬件设施更好 教学理念更先进美国电影教学从学科专业划分来说更科学,根据当下电影行业的需要,分为导演、制片,编剧等专业,细致而全面。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全面接触到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此外,美国有完整的分级制度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因此电影教育也更加完善和自由。美国的电影教学原则上不会限制学生创作的主题,题材上创作发挥的自由度相比国内要高一些,即使有学生喜欢敏感的社会题材或者血腥暴力,老师也会基于一个电影人的客观态度去辅导学生,并不会对学生的思想及创作理念横加干预。除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课程之外,美国还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课程,利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里大部分器材都是无偿提供给学生使用,无条件支持学生的创作。所用到的器材都是较为前沿、尖端的新设备。尤其是私立院校,因为其财政收入来自于学生的学费,所以学校贯彻服务学生的宗旨。上课的老师也大多是从影视行业内退休或者从业人员,能够带领学生多锻炼多实践。而中国多数大学老师被各种行政工作缠身,与电影创作实践有一定脱节。实践机会多 能接触大量行业佼佼者在美国大学里,学生在学习期间中会组织拍摄创作团队,几乎所有学校都会配备独立的声音剪辑室,后期剪辑室内,绿幕影棚甚至VR影棚,这些设备供学生拍摄和制作使用。此外能接触剧组的机会非常多,参与性也很强。以南加州大学USC为例子,这所学校提供了非常强大的人脉关系,校友之间互相帮助,在这里能学到的东西和能占到的先机,是其他电影学院望尘莫及的,同时USC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实习机会,地点涵盖大部分好莱坞制作公司。与国内进入影视公司要看教育背景不同,美国大多数电影企业并不是很看重学历,在进入公司面试时,面试官更看重作品集和申请者的硬实力。在这里,你可以遇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精英们。很多在中国已经很有名的前辈,也会到美国进修,学习更先进的电影艺术和技术。比如任重、胡歌这些大牌明星,都在美国学习电影,能跟这样的行业精英接触,自然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贯中西 助推未来电影职业发展在美国学习电影这类艺术专业,不但能在学校获得专业知识,还能深度体验中外文化,丰富知识结构,让自己更具国际视野。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大放光彩的赵婷便是典型的例子。她14岁只身前往英国读书,18岁在美国洛杉矶读高中。后来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成为李安的校友。凭借电影《骑士》在好莱坞崭露头脚,今年的一部讲述现代游牧民穿越美国西部的影片《无依之地》更是让赵婷摘得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一个中国人,融入到西方的文化环境,这段经历对她日后拍电影给予了很大帮助,也使得她的电影作品在人性表达上也更为细腻。还有知名华人导演李安。他于1981年到纽约大学就读电影制作研究生,后来创作了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几部影片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冲突为背景,这让他成功叩响了好莱坞的大门。此后,李安的电影如《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少年Pi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反映了中西不同的文化。李安的电影题材跨度非常大,可以自由在中西方文化间切换。这与他中西结合的教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电影产业覆盖全球,大多数公司倾向于本地招收毕业生,因此电影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机会比起其他国家只多不少。此外,随着国内影视产业飞速发展,日益壮大的电影产业需要更多专业型的电影人才,国内市场的高需求也为海外留学归来的学生提供了大批就业机会,电影专业留学生回国后,大多都能进入国内各大影视公司工作,收入和发展都比较可观。

初始化

去英国读电影制片专业,哪些学校值得推荐?

跟导演相比,制片人因常居幕后导致存在感略低,常常在电影结束后的滚动字幕中一带而过。但实际上,在整个电影前期开发,拍摄,后期制作和发行等各项环节中,制片人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国内影坛拥有众多知名制片人,如长期和姜文保持密切联系的马珂,于2007年进入电影行业,两人先后合作了《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制片人张伟平,被称为张艺谋的黄金搭档,双方合作长达16年,在张导绝大多数作品背后都有他的身影。制片按具体分工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制片人,即Procer,负责发起、协调、监督、审核影视项目,以及安排影片的发行,此外还向电影公司和其它投资方介绍项目情况,简而言之就是从头到尾参与整个电影制作的主要环节。另一种就是执行制片人,即Executive Procer,不参与电影制作的技术环节,而主要负责资金和创意,确保能够将项目带入拍摄制作环节。一部电影可能有很多执行制片人,分别负责影片的拓展、融资和创意制作。英美两国的制片专业各有优势,英国的制片偏独立电影,美国的偏商业性。虽然英国学制短,研究生大多为一年,大多数学校为公立性质,学费低廉,但不会因此降低教学质量,学校通常会提供大量实践课程,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因此受到海外留学生的青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细数一下英国留学制片专业。约克大学约克大学是一所位于英格兰约克的研究型大学。该校开设的电影制作课程涵盖导演,制片,视觉效果,音效和摄影方向,内容全面,教学质量高。其中,制片专业的课程以理论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实践去提高学生的技能。在第一学期,学生将学习电影制片的核心技能,然后将这些应用于电影短片的创作中。在第二学期将扩展对制片方法的理解,并使用它们来制作一个更复杂的电影,包括视觉效果和声音设计。在第三学期,学生将以制片人的身份完全把控一部电影。具体的课程设置包括电影电视与制片、脚本创作、电影电视商业、小组协同创作和个人设计,以及从创意开发到计划和管理制作流程,特别是各种镜头管理,再到制定分销和市场营销策略等内容。申请条件:研究生申请语言成绩:雅思6.5,每项最低为6.0;托福87学历要求:申请者具有同等本科学历,有相关专业经验申请材料:学术成绩单,个人陈述,个人简历,推荐信和作品集伯恩茅斯大学伯恩茅斯大学的媒体与传播学院是英国最大的传媒专业高等教育中心,这里有全英最为知名的电影制片专业。媒体制作学院提供应有尽有的先进器材供学生使用,主张通过高效率的实践来提高操作技术,有60%课时学习在实践中进行。学校拥有全产业链专业,影视制作硕士课程分为六个方向,分别为导演,制片,摄影,剧本,后期制作和声音设计。英国只有三所学校能把专业设置得如此详细,除了伯恩茅斯大学,还有约克大学和国家电影学院。以上六个影视细分专业全部获得国际电影协会(IMIS)认证,另外伯恩茅斯大学有六个硕士获得英国电影电视学会奖学金(2019),这代表了英国电影电视学会对伯恩茅斯大学的极高认可。这个数量仅次于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全英排名第二。电影制片专业是为那些想要用制作电影和电视节目所需的实际技能来补充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的学生开设的。无论学生是否计划加入摄制组的电影团队,成为一个研究员,副制片人,甚至运行自己独立的制片公司,本课程会给提供实际训练和理论基础,来帮助他们实现进入这个行业的野心。申请条件:研究生申请语言条件:雅思6.5;单项不低于6.0学历要求:英国2:2荣誉学位或者同等资质作品集:无具体要求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NFTS)创建于1967年,是英国唯一一家自有电影摄影棚和电视摄影棚的创意教育机构。截至2020年02月09日,学院校友累计斩获奥斯卡金像奖13次,英国电影学院奖145次。学校只招研究生,学制两年,和约克大学、伯恩茅斯大学一样,NFTS对电影方向的每个环节,如编剧、导演、摄影、声音、道具、合成、调色设置细分专业。学校所有专业的合作实践公司都是像米高梅、时代华纳、富士电台、BBC、英国四频道这样的传媒制片大厂,NFTS的实践并不是让人单向的了解这个行业,而是学生经常参与到合作企业的节目制作中,从中学到知识。电影制片硕士课程除了教会学生从事影视行业所必须的技术技能,还引进了新的设计工具和工作方法,教授3D和2D计算机技术和概念艺术,促进新旧方法的有效融合,还会教授一些相关的商业和管理技能,到工作室参观和实习,让学生熟悉在艺术部门工作的情况,并用实际的电影装配激励他们。除了独有的影视摄像棚,学校的电视演播室配有一个DMX照明系统,超过50个顶级范围的摄像机,视觉和照明设备。后期制作设施媲美许多专业后期制作室,有最先进的数字化后期制作系统,并且设备还在不断更新。申请条件:研究生申请电视娱乐节目建议(1页)对当前娱乐节目或系列(非戏剧)的批判性分析(2页)皇家霍洛威学院皇家霍洛威学院的影视制片专业课程设置偏管理,课程包括开发剧本,商业规划,电影的会计和金融,电影人才的管理,市场和传媒法律等。学生是在伦敦中心校区11区的贝德福德广场授课,学校可以邀请到专业人士参加大师班、行业座谈会和职业辅导活动。授课的老师都是业界名师,如经验丰富的戏剧制作人之乔纳森·鲍威尔教授,此前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C1的主控人和BBC戏剧负责人。该课程的负责人是获奖的制片人兼执行官吉利安·戈登,在好莱坞和英国影视行业拥有三十年的从业经验,他会把这些经验倾囊相授。大师课程为有抱负的准制片人提供了进入这个瞬息万变的电影和电视领域,所需的创造力和领导技能的机会。学生将学习创建脚本构想,如何与作家和导演合作,全面管理作品和跨平台市场,学校还会为未来的制片人补充在财务和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申请条件:研究生申请语言条件:雅思6.5,小分不低于5.5学历要求:2:1学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申请材料:个人陈述,500字的论文和作品集

绝待

外界不了解的影视行业最被误解的工种,不是导演编剧,而是演员!

题前:本来打算接着写影视行业的另外几个神秘工种的,突然看到吴孟达(达哥)葬礼的消息,想着,先写一下演员这种职业吧。我们外界,对演员这个职业有太多太多的误解了。人呐,身体上的苦,不是最苦,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痛苦的。而演员,要承受的是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越是明星,这种折磨越深。影视这个行业,最辛苦的就是演员。常常听到有人讲,当演员多容易啊,说说台词,扭扭身体,做做表情,就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到手了。殊不知,光鲜的背后,是洗涤精神,淬炼肉体的煎熬。而对于大多数演员来说,即便受尽了这种折磨,也未必能得偿所愿,最终落得黯然转行。先说角色扮演,生活中的演员,是自我,到了戏里面,演员得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甚至不同性格的多个人。换句话讲,这就是一种自我的精神分裂。入戏不易,出戏更不易。早年看报道,说是张国荣扮演《异度空间》后,一直没能走出来。虽然传言并不一定真实,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可能,演着演着就精神病。我见过的许多演员,都有抑郁症。扮演得好,难以走出角色;扮演得不好,就更惨了。剧组几十好几百号工作人员,所有的服务,都是为了演员的最终呈现。倘若扮演得不好,挨骂都是小事,众人的白眼能让演员精神崩溃。等到影视剧杀青上映的时候,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自媒体兴起来,各种KOL群发式攻击,真的是杀人诛心啊。一句“臣妾做不到”,是不可能让观众谅解演员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讲,不要相信演员说的任何一句话,即使你们关系再好。在他们的世界里,关上门才是自己,一旦打开门,就是在演戏了。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这种职业性,才有可能成功。我见过很多年轻演员,他们早已分不清戏里戏外了。再说身体上,作为一个演员,保持身材,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我有一个演员朋友,从我二十多岁入行认识,到现在,二十年了,他的身材从未变过。而他,是易胖型体质,就是稍微多吃一点就胖的那类人。在这背后,是极度的自律。有一年,他出演某大明星主演的一部戏。开机时,是年前,他体重110斤左右。春节时,回老家,没有控制好,体重达到了120多斤,整个胖一圈。再回到剧组,因为要接戏,被导演一通大骂,要求十天内,必须回到年初的身体状态。之后的一个星期,副导演每天盯着他减肥,在减肥的基础上,还得保持身材。他告诉我,一个大老爷们,每天晚上,真的是饿到哭,练到哭。从那以后,他更加控制自己,嘌呤高的一定不吃,水果蔬菜当主食,常年的坚持,每天还必须完成一整套的锻炼。我们有时候在网上看新闻,比如刘德华、帕米尔汗为了一个角色,速胖速瘦,其中的痛苦,经历过的人,自然明白。至于普通老百姓,觉得减肥多难多难,想想演员吧。这个朋友,算是幸运的。还有一个演员朋友,十几年前,《七剑》筹拍期间,他很荣幸得到一个角色的试戏机会,但是,体重不达标,需要一个月内减掉三十斤。在这之前,好几年没有拍戏机会,已经打算退出这行了,身份发福得不行。这个哥们,早年武行出生,也是有毅力,每天跑步锻炼,节食,好几次晕倒。一个月后,体重终于减下来,兴奋的去试戏,结果,被副导演告知,那个角色已经被别人拿走了。能怎么办呢,继续等下一个机会吧。在演员技能上,除了声台行表这种必备能力。头几年仙侠剧风行的时候,作为演员,不看几本武功秘籍,不会个三招两式的,几乎没机会接戏的。没办法,不管年轻的演员,还是年纪大的演员,都得操练起来。对招、套招、吊威亚……一天下来,何止是腰酸背痛,那是坐不得,卧不得,躺不得。我看过赵丽颖的一个访谈,说拍武打戏有多苦,观众们却觉得吊威亚很好玩。其实,是真苦。同时,演员这个职业,也是被误解最多的。首先说说演员的分类和收入。演员从低到高,分为群众演员、特约演员、角色演员、二号三号到主演。大多数演员,终其一生,能做到二号三号,都很不易了。想要成为一部电视剧的主演,要么自身有强大的能力,要么有强大的资源背景,比如上层领导关系、比如背后资金。至于所谓的大明星、小明星、超一线演员、一线演员、二线、三线演员,这些说法,是压根没有根据的,都是一种自我的判断。举个例子,吴孟达,他一入行,就是角色演员了,他没有做过群演这些底层职位的。而王宝强,确实是从群演开始,武行嘛,就是群演的一类。不过,也别太相信做群演,能做成明星,这和中一百个五百万的大奖,是同样几率。而易烊千玺之类,一出来就是明星。演员的收入,真的是差距很大。从负数到上亿。啥是负数呢?比如有一些人,爱好表演或者希望出名,但是没有人脉,怎么办,只能带资进组了。所谓带资进组,就是贿赂剧组负责人或者给剧组赞助,然后剧组给安排个角色;也有自己投资,自己演的。普通演员(抛开有明星光环的),群演,从十几年前的三五十块钱一天,到现在,高的也就二百一天,平均都在一百多左右。然后特约演员,也就是能在剧里说几句台词的,从200到2000不等;角色演员,我指的正规的剧组,电影,一般一部一万到十万不等,电视剧,一集从5000到五万不等。至于明星,不管是实力明星,比如陈道明、陈宝国、斯琴高娃之类的戏骨,还是流量明星,他们都是单独议价的,没有准确价位,浮动很大。具体费用,取决于影片的预算和他们个人的意愿。普遍的,电影费用,从单部两百万,到上亿不等。大概前年吧,我们国家的影视主管部门,为了控制演员片酬过高的问题,出了一个政策,要求演员的费用不能超过总制作费用的40%。哈,这种规定,有聊胜于无吧。其实,没有蛋用。比如沈腾、王宝强、徐峥这类票房明星,张嘉译、闫妮这类电视剧明星,你怎么限制?无非人家是片酬降低,拿利润分成好了。而那些没有票房没有收视率的演员,即使你不限制,也没有哪个傻瓜投资方愿意付出那么多片酬。所以,这是个悖论。说句题外话,国家影视主管部门,从根本上要解决的,不是影视行业的问题,而是主管部门领导自身的问题。最后,说说潜规则这个问题。哈,我一直不认为存在潜规则,都是明规则。哪个行业没有一些规则呢,只不过在影视行业,演员站在荧光灯下,有些问题被放大了而已。什么陪导演睡觉啦,陪投资方睡觉啦,纯粹臆想加杜撰了。稍微捋一捋,逻辑就不通了。比如一个中戏北电或者上戏的学生,他们的家底,比许多导演和许多投资方的家底都强,有可能强得不是一丁半点,还没出校门,都被各大经纪公司签约了,为什么还要陪导演陪资方睡觉呢?而很多大的投资老板和大的导演,他们用得着潜规则吗?睡个小美女睡个小鲜肉,难吗?时代变了,从事影视演员行业的,已经不像是旧社会,或者早年的香港,都是穷苦人出身了。也因为此,许多演员少了沉淀,多了浮躁;少了对社会的认可,多了急于成功的渴望。也许,有一天,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会正常起来,大家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演员这个光鲜而平常的职业。和很多演员聊过天,他们也希望,自己从事的是一份职业,而不是一种伴随着异样眼光的光环。

腐女子

《陪读妈妈》总编剧亮眉侠:我不建议低龄孩子去留学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裘晟佳暑假到了,孩子们与家长相处的时间也多了。当然,也有不少工作忙碌的家长,正因无暇照顾“熊孩子”而苦恼。然而,在中国,还有那么一群家长,他们有的无法陪伴孩子成长,有的则为了陪伴在孩子身边,放弃了工作,远离了整个家庭。而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留学生。7月1日,国内首部海外陪读题材电视剧《陪读妈妈》,在浙江卫视与爱奇艺同步播出。该剧由蒋译霆担任总制片人、亮眉侠担任总编剧、陈畅执导,梅婷、许亚军、邬君梅、胡先煦、曾黎、张兆辉、郝洋等实力派演员共同出演。“全员演技在线”、“母子斗智斗勇很精彩”、“看到女主李娜受委屈莫名想哭”、“丁一一这熊孩子太不懂事了”……自开播以来,这部讲述生活在温哥华的四位“陪读妈妈”与孩子们以及各自家庭故事的全新题材电视剧,引发了网友、观众的关注与讨论。精彩的故事走向、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以及老中青三代演员可圈可点的演技,都让大家愈发好奇——故事的灵感从何而来?而如此靠谱的演员阵容又是如何集结而成?带着这些问题,钱江晚报记者电话专访了《陪读妈妈》的总编剧,同时也是该剧投资人之一——亮眉侠,让她亲自为追剧的大家“答疑解惑”。【她是建筑学学霸,也是兼职陪读妈妈】如果你已经在追看《陪读妈妈》,前十一集看下来,多半会觉得这部剧的编剧应该是个老手,而且应该挺擅长写关于家庭、父母和孩子相处的现实题材作品。但其实,这是本名王霞的总编剧亮眉侠第一次写剧本。更令人意外的是,她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职工作是教书。同时,她也是当下流行的“跨界王”:从管理学教授、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董事,再跨界做影视编剧……再把镜头往前倒一倒,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从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一直念到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建筑学博士不仅写起了剧本,内容还是跟自己学习、工作毫不相关的海外陪读题材,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她的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注重培养她的文学素养。她爱读书,喜欢写作,后因考虑到就业问题,选择了介于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建筑学专业。儿子刚上初一时,她发现因为在小学期间没有进行额外的补习,孩子的学习压力一下子变得很大,“别人都是小学时就提前补课学了,而他是第一次学,短短两年不到近视度数一下子升了几百度。”作为家长,她考虑到儿子的性格特点与学习现状,就把他送到了温哥华的寄宿学校上学。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和丈夫会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时间轮流飞到温哥华陪伴儿子。而她也成了兼职陪读妈妈,认识并加入了“陪读妈妈团”。几年前,她的儿子已去美国继续深造,大学读的是与父母一样的建筑学专业。此时,当了十多年的“空中飞人”的她,花了一年的业余时间,将多年来的所见所闻——关于中国留学生和陪读家庭的真实故事,写成了一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作为对过往生活的总结。一次机缘巧合,她与海润影视董事长刘燕铭相遇,同样有着海外陪读家庭背景的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并共同投资拍摄成电视剧。【第一次写剧本,写的都是接地气的真人真事】亮眉侠平时最爱看讲述老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的影视剧,真实、接地气,主人公都是有血有肉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并非专业编剧出身的她,在创作剧本时,和普通观众一样,更在意的是故事的真实和人性。所以,在主创团队接连请来两位编剧创作,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她决定亲自上阵担任总编剧,并在之后组建了专业团队进行集体创作,耗时两年创作了最终的原创剧本。从小说到剧本,亮眉侠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她十多年来结识的几十个家庭;一是去年主创团队在温哥华海选小演员时,做过调研的上百个当地陪读家庭,他们中有90%以上都是父亲缺位,只有母亲在陪孩子读书。可以说,亮眉侠是把最真实也是最常见的,发生在温哥华当地的中国陪读家庭的人与事,融合到她的创作当中。这种真实的反映,小到一个细节的呈现,比如剧中梅婷饰演的女主角李娜,是个事业型女性,不会烧菜做饭。到了温哥华给儿子做菜,就只会番茄炒蛋,看得儿子直嚷嚷要出去下馆子,“我当时也只会这道菜,顶多再下个面,加一起就是打卤面。我儿子看了正在播出的电视剧这个桥段还笑我,说老妈你写的不就是你自己的嘛!(笑)”而“更大”的方面,是几位主角的人设设定。女主角李娜不用说,身上多少带着亮眉侠本人的影子,而剧中其他几位陪读妈妈的角色轮廓,也出自她身边的朋友,“都是有原型的,所以会让人觉得特别真实接地气。不过在细节上呢,是经过戏剧化处理的,比如会把很多人的真实经历,集中表现在一个人物身上。”《陪读妈妈》播到现在,亮眉侠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李娜要砸儿子电脑的情节,“剧里没有真砸,但这个细节来自我的朋友,她的儿子特别叛逆,整日沉湎于游戏耽误学习,她也很伤心,曾经一连砸坏了五台电脑。”而正是因为自己亲身经历以及接触了那么多的陪读家庭,见证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也坚定了亮眉侠创作剧本的决心,“外国人可能不理解家长为什么会为了孩子教育背井离乡去异国陪读,但中国父母自古都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例子,家长为了子女愿意付出一切。”“而正是因为我看到过这么多真人真事,知道他们的辛酸与不易。所以我不主张要付出不必要代价的留学。尤其是低龄的孩子,需要完整的家庭环境,他们也要有亲朋好友去倾诉,我不建议低龄孩子去留学,不建议妈妈们为了孩子漂洋过海去陪读。”亮眉侠希望观众能够真实地了解到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同时也能引发已经或正在考虑要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的一些理性思考。【首当投资人事事操心,为“黄金演员阵容”点赞】与其他的专职编剧不同,亮眉侠的另一个身份,是《陪读妈妈》的投资人。所以小到拍摄场景安排,大到主演选定,第一次当投资人的她,都会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参与其中。因此,她也是对全剧自始至终最了解的一个人。而无论是以编剧还是投资人的身份,她都对剧中一众主演的表现赞不绝口。“梅婷一看到剧本就很喜欢,而且她和胡先煦之前在其他剧中也演过母子,两人非常有默契!”亮眉侠因为看过电视剧《父母爱情》,被其梅婷感情自然流露的演技所吸引、打动。而在拍摄现场,她还发现了梅婷另一个值得点赞的地方,“她能够根据现场的情节,自己加上一些台词来丰富角色。”她举了个例子,有一场戏,内容是丁一一打架被学校退学,李娜从上海飞到温哥华“救火”,找到被打的同学的母亲送钱,希望可以息事宁人。当时梅婷的眼睛刚好有些发红充血,她指着自己的眼睛看着对方,现场加了一句词,“我都气得不行,你看的我的眼睛,都上火了。”“这样灵活的演法,很真实。”亮眉侠补充道。而说到胡先煦呢,亮眉侠毫不犹豫地断言:“他那种机灵劲,又不娘,很真实,以后肯定会火!”胡先煦与剧中一众戏骨演对手戏时毫不怯场的表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剧选演员的标准,就得是真正会演戏的好演员。像许亚军演戏也特别投入,有一场戏他演得太投入,脚趾撞到墙上都受伤了,他还坚持在拍戏。而邬君梅表现非常出色,主创一致决定给她加戏。这么好的演员,能够增加戏的份量、为剧锦上添花。郝洋把陈莉莉的角色也演得活灵活现……”▲邬君梅(左)与亮眉侠合影(右)亲力亲为的剧本创作、一众优秀演员的加持,再加上整个创作团队在制作上的用心付出,亮眉侠历时三年多的创作的作品,终于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我觉得你很认真地去做一件事,就会有成功的希望。你得去试,你去try一下(笑)。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后面的事情交给观众去评判,我想大家都可以看到最后的呈现。”据了解,电视剧同名小说电子版已在各大网络阅读平台上线,东方出版社纸质版本预计于8月正式出版问世。而亮眉侠目前正在进行下一部影视作品的剧本创作,同样是现实主义题材,讲述的是中国和意大利创意产业的职场故事,从建筑师的视角,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倡议。

孙绰

改革开放40年,玩转影视编剧且影响力最大的十三位作家之1:李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学的巨大产出与质量上的同步递增,给各种文艺形式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原动力。影视作品,受惠于文学作品,可以说是40年来一个非常醒目的现象。很多作家,在写作出成功的小说之余,也参与了影视剧本的创作。他们的丰厚的文学功力、浓厚的人文思考、深厚的生活体验,使他们在影视创作中如鱼得水,要比那些专业的没有小说创作的编剧更多一点为影视作品注入不凡的精神力量,有一度时期,这些作家的影视作品可以说执年度影视之牛耳,最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往往就出自这些作家之手。下面我们不妨罗列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那些在编剧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十三位作家。1、李准一度时期,李准编剧的电影作品,是质量的保证。《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让当时的最有影响的影片都请他来操刀。在文革前他就创作了《李双双》等剧本,他几乎成了电影编剧里的万金油,本质原因还是他有着熟稔的对民俗语言的掌握,能够适应到不同的题材当中。因为电影靠的就是对话,一个能写出符合此时此境对话的作家,就是一个好编剧。——当代作家中,唯一能够与李准媲美的当数刘恒。下面我们会专论。编剧生涯也改变着李准的人生命运与情感曲线。文革期间,在其他作家失去了创作机会的时候,他能有幸去创作表现治黄题材的电影剧本《大河奔流》,可以说决定了他的后半生的文学地位。电影剧本不算成功,因为电影拍成的时候,已经是1976年之后,电影里的概念化的故事情节与硬性的表现方式,已经难以触及到观众的心理柔软点,但是,电影里大部分情节,都被移用到《黄河东流去》中去,包括那些看上去政治味依然浓郁的伏击日本人雇用的运粮船队的情节,但很快李准识时务地抛开了这种大主题的影片结构,转而去表现逃亡难民在城市里的七情六欲。而这里正是这部小说接地气的出彩之处。《黄河东流去》的脱敏并不彻底,前面交待的八路军的伏击,后面就缺乏跟进式交待,前面是高旋律的,后面是低音部。这只能说七、八十年代之交的那个时代,思潮迅如钱塘潮,早上还当弄潮儿,下晚时分已成了过时浪。《黄河东流去》里隐藏着的对偷情、私奔等两性关系的成熟描写,正是李准自身对情感的亲历感知。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李准已经五十多岁,在中国这样年龄的作家大多数已经创造力衰竭,但李准在这时候却有了一个给他的生命带来巨大影响的女性。此女原来也是演艺出身,分配到边远地区,她没有服从分配,留在北京,寻找机会,李准当时在北京编剧《大河奔流》,与她相识,情投意合,终于双宿双飞,此女俨然成了李准的“准夫人”,每次到李准的北京住处,就在李准夫人内容复杂的目光之下,公然与李准闭门共享两人时光,使得李准夫人妒气丛生,就像《妻妾成群》中的大太太那样,告诫老爷要爱情身体,不要淘尽身子。但李准由此却对女人的认识深化了许多。他与妻子本是媒妁之言,李双双就是以他妻子为原型创作的,但李双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已经不适应时代了,她提供了女性自强自立的东西,但如果让她提供出女性的那种充溢着情感的复杂心思,那么,可想而知是不可能的。李准如果只了解李双双这样的一种单一的女性,那么,很难想象《黄河东流去》里还会不会有那么缜密的对女人欲望的深刻描写。李准要跟上改革开放的文学大潮,就必须超越李双双这一单一类型的女人,去感知女性还有风情万钟的另一面。而那位在他年近五十岁之后结识的女性,无疑给了李准认识另一种女性的机会。那位女性也不算太漂亮,但显然李准被她迷住了。李准说:“她不仅开发了我的情感世界,而且培育了我对异性、对情爱的敏锐感觉,乃至强化了我在这方面的激情和能力。我看她一眼就会怦然心动、热血澎湃,这是我前半生从来没有过的生命感觉。”常言道,男人在背后最大的乐趣就是谈论女性,尤其是男性作家,有的作家,公然就能在他面对百人的讲座上大言不惭地谈论女性,甚至向他心仪的女性暗送秋波。李准在改革开放的初始之年,经常向别人大谈他对女人的隐秘感受,特别是他声称弄懂了杨贵妃为什么讨得唐玄宗的喜欢,就是因为杨贵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让日中而昃的唐玄宗欲罢不能,其实,李准说的是唐玄宗,联系的却是自己的感受。其实李准家对李准的这一种明显是出轨、招小三的行为已经见惯不惊了,因为李准夫人其实思想上还是有一点……怎么说呢,叫封建意识吧,就是认为李准这一棵顶起全家屋顶的大梁,娶一个小妾,也是能够在心理上默认的。李双双生活中发生这样的蜕变,可能是当初塑造这一形象时是想不到的。时代的主流意识的代表李双双,日后还要遭遇到一个新时代的狙击,这似乎就是一个绝妙的隐喻与象征,只是李准似乎对李双双的后来命运视而不见,而我们作为旁观者,显然会有更多的发现。这也是我们在这里谈的是李准的情事,却觉得并非没有意义的原因。就像张艺谋,找了一个与她女儿年龄相仿的小姑娘,为他生儿育女,说是张艺谋父亲的遗嘱,这背后,其实都事关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那些拿起投枪批判封建意识最起劲的文化激进分子,其实他们自己并没有能够超越他们所要批判的那种意识。张艺谋走上影坛的时候,是痛恨老爷的,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不给老爷一个正面镜头,却对老爷身边的女人痴迷不悟,在《红高粱》《菊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张艺谋让青春的男性去攫取老爷身边的禁脔,觊觎老爷的心爱,但是,到了后期,张艺谋自己也成了老爷,在《长城》里开始守城了,守住城里的女人,那都是他的后宫六院了。艺术家在年轻的时候与老年的时候,攻略是不一样的,站位也是不一样的。李准当时在中国文学界虽然称不上泰斗,但能量是不容小觑的。那位愿意跟着他的女性,其实也有自己的动机,就是希望李准帮她一把,在李准编剧的电影剧组里,找一个能够让她扮演的角色。李准不能说没有作出这种努力,《大河奔流》中李秀明扮演的那个角色,李准就是专门为他的这个心爱的女人所写的,但是,你想想《大河奔流》这样的大制作重点投入影片,会为李准的个人私情开绿灯吗?当然要选择那些最著名的演员了。而显然,李准的这位心中的恋人,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为此,李准食言了。但是李准是不可能就此罢手的,在他编剧的《牧马人》中,他终于利用他与谢晋的关系,给他的这位女性安排了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就是朱时茂回到母校的时候,有一个女老师在台上讲课的不超过五个镜头的一个场景。如果感兴趣,你可以把《牧马人》的视频倒过去看一下,在演员表上,还有这位女演员的姓名。然而,不幸的是,这位李准的心爱女人,却在一次出差途中,车祸而亡,李准听闻,痛不欲生。而此女死后,更有奇葩事,此女名义上的丈夫,认为此女早已是李准的人了,她的丧事应该由李家操办,对此不闻不问,后来还是李准为此女操办了后事。从此之后,李准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创造力严重衰退,1984年,李准写完《黄河东流去》,1985年就第一次得了脑血栓, 我们联系一下前因后果,此女的突然离世,有没有导致李准的精神损伤,你可以合理地去想象一下。这位女性可以说也是半生坎坷,属于一个悲剧性的女性。为了追求她的艺术,追求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辉煌,不得不到处寻找门路,只要有机会,就不会放手。而今天,这样的女性,依然在影视圈里大量的存在。她们悲剧吗?而李准把她们的悲剧提炼出来,融入了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里面的一个叫雪梅的姑娘,爱上了有着艺术秉赋的唢呐爱好者,不惜涉险犯禁,一次次地与他偷偷地幽会,最终命丧黄泉,牺牲在她的为欲望而奔波的人生青春之途。这些女性,如果李准没有亲身经历机会,他能不能够写出来?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看看《黄河东流去》里如何生花妙笔地描写雪梅的爱情的:“对雪梅来说,蓝五既是她的朋友,又像她的父亲,是她的兄长,又是她的孩子。总之所有男性的爱,她在他身上都能感觉到、享受到。而雪梅对蓝五来说,她像一支精巧的唢呐。蓝五把它拿在手里,很快就能找到它的音阶,他对它的音色、音量是如此熟悉,他能够把他的喜怒哀乐,全部通过这支唢呐表现出来,他能够用这支唢呐来倾诉他的喜悦、悲哀、思念和希望……”女人如器,男人对她的发现,就是把她的全部激活。小说里的看起来并不性感的描写,在这后面,却是以性感为铺垫的。这种体验与比喻,李双双能提供吗?在小说里,雪梅的一段对话,可以想象,李准肯定是听过这话的原声的:“我一来到这个小茅屋里,心里就像一朵花,扑拉拉地全开开了。我觉得自由!我觉得痛快!我可以和你交心谈话,和你什么都谈。我就想着,恐怕真正的夫妻也没有咱们这么亲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离不开你。不是为了别的,我要有一个说知心话的人,要有一个朋友。可是……我找不到。”《黄河东流去》里一半是李双双,一半是李准的心爱的女性,她们合成就起来,构成了李准的情感的天空,而李准又把他所经历过的女性,还原与回报到文学里来,这也使得看起来已经陈旧的《黄河东流去》里,仍然涌动着激情与热血,使这个小说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深度至今尚不失其应有的意义。小说对人欲横流的潜层关注与淋漓交待,对女性涉身激情之海的警世之言,不是至今尚在影视圈与人生圈里的各个层面上大幅上演吗?李准于2000年去世,时年72岁。一部《黄河东流去》,装满了他的个人情感秘密。

无心

《陪读妈妈》开播引发讨论 总编剧曾陪读10年:不建议低龄孩子留学

在国内电视剧中,有关教育的题材往往都能成为爆款。7月1日,亮眉侠(本名王霞)担任总编剧、陈畅执导,梅婷、许亚军、邬君梅等实力派演员共同出演的电视剧《陪读妈妈》在爱奇艺和浙江卫视播出。这部打着国内首部讲述海外陪读家庭故事的电视剧一经开播,就引发了网友、观众对陪读妈妈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该剧总编剧王霞本身就是一名有着10年陪读经历的陪读妈妈,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是她以及这一群体在国外的真实写照。在接受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独家专访时,王霞说,她并不建议低龄的孩子出国留学,家长选择陪读前更是要三思而后行,“要不要为了孩子把三口之家生生地掰成两地,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一定要慎重!”在王霞看来,陪伴最好的是精神的陪伴,而不是24小时生活上的陪伴。开播引发讨论 到底要陪读吗?在提倡现实题材的当下,正在浙江卫视、爱奇艺播出的电视剧《陪读妈妈》中对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解读无疑能引发观众共鸣,对“陪读”这一特殊教育方式的反思也能引发家长的思考。梅婷、许亚军、曾黎、邬君梅、奚美娟等演技派也让该剧值得期待,一经播出就夺得了黄金档收视前三的位置,有了成为爆款的潜力。作为国内首部关注陪读妈妈海外生活现状的情感剧,《陪读妈妈》的切入点很有新意。梅婷饰演的李娜,是公司高管,丈夫丁致远(许亚军 饰演)是教授,为给孩子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于是选择送儿子丁一一去加拿大留学。然而,孩子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陪伴,于是就设计了一个被学校开除学籍的恶作剧。剧中,另一组家庭则是另一种环境。陈莉莉(郝洋饰)和罗松(徐永革饰)夫妇,他们靠卖包子供儿子出国留学。一个留守爸爸,在国内省吃俭用。一个陪读妈妈,为了留在国外,打黑工,给人端盘子、做保姆。望子成龙的父母却并不知道,儿子罗盼却因为家境不如别人,产生了自卑感,缺少自信。电视剧播出后,豆瓣上有网友感叹,在异国他乡的陪读生活需要各方面的考虑,《陪读妈妈》呈现的故事,值得想要陪孩子读书的家长好好反思,到底需不需要让孩子出国留学,家长真正做好了陪读的准备吗?半路出家 学霸教授自学做编剧事实上,《陪读妈妈》的总编剧亮眉侠(本名王霞)并不是专业编剧,她本人是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霞回忆,儿子早在中学时就被她送到加拿大留学,“我对他是放养式教育,上中学后就跟不上国内的学习进度,孩子一下变得很郁闷,我们就觉得他可能更适合国外的教育理念。”孩子最开始被送到温哥华的寄宿学校,还有一个监护人,就像剧中杰瑞这一角色,“但毕竟小,我和我先生、还有我的妈妈经常来回飞,成了空中飞人。因为我是大学教师,假期比较多,这一来二去每年见面时间也还不少,成了兼职陪读妈妈。”2014年,即将结束陪读生涯的王霞萌生了把这段生活和她所看到的陪读家庭的故事写出来的想法。虽然不是专业编剧,但因为从小喜爱读书,前后花费了近两年时间,王霞写了40多万字的小说,取名《红枫树下的女人》,“温哥华很多红枫树,书里写了四个家庭,都是我身边最熟悉的陪读家庭,夏天、李娜等都有点儿我自己的影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霞遇见了海润影视董事长刘燕铭,两人聊到了这本书,“他也是陪读家庭。他夫人在国外陪孩子读书,他也经常到温哥华,对这方面比较熟悉。我们两人就很默契,一拍即合说拍电视剧,比小说传播力大多了,将这种生活分享给更多的人。”因为此前从未接触过剧本创作,海润影视为王霞安排了一名编剧,但因为对方没有类似经历,写出来的剧本找不到感觉。在更换了另一名编剧后,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一筹莫展之间,王霞决定自己来创作剧本,并开始系统学习剧本创作,从人物小传、梗概、大纲、分集等。在打磨剧本的两年中,王霞还自己带着编剧去加拿大采访了100个陪读家庭的故事,前后写了8稿。真实 十年亲历和所见从小说到剧本,王霞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她十多年来结识的几十个家庭;二是做剧本时的100个陪读家庭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王霞的调研中,有90%以上都是父亲缺位,只有母亲在国外陪孩子读书。也是这种最真实的经历,让电视剧有了更真实的反映。比如剧中的女主角李娜,是个事业型女性,不会烧菜做饭。到了温哥华给儿子做菜,就只会番茄炒蛋,看得儿子直嚷嚷要出去下馆子,“我在国内也是事业型女性,不会照顾人。我儿子看了正在播出的电视剧这个桥段还笑我,说老妈你写的不就是你自己的嘛!”回顾这10年所看到的陪读家庭,王霞感叹生活比故事还要精彩,有些人的经历比电视剧中的故事更为凄凉。“本来是好好的家庭,一家三口在国内其乐融融。结果为了孩子去陪读,孩子正好是青春逆反期,和同学喝酒跳舞、夜不归宿,她们又不敢告诉国内的老公,说了也没用,所以她们就报喜不报忧,自己克服困难。”遇到了问题,又没有人倾诉,导致她们很郁闷,甚至有人患上了忧郁症啊,而长期两地分居,也出现了丈夫出轨的问题,“有一些特别不好的事情,包括孩子的自杀、忧郁症……后来都被我删掉了。”不建议低龄孩子留学随着《陪读妈妈》的播出,关于是否送孩子留学,是否陪读的争议在网上成为焦点,引发了不少观众讨论。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一名有10年陪读经历的妈妈,王霞在接受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始终强调,不管是陪读还是留学,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不建议低龄孩子如十二三岁的孩子出国留学,因为他们还没正确树立世界观,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家庭窘迫,为了孩子砸锅卖铁出去就更不应该了。”至于陪读,王霞也并不建议,“这是一种个人的牺牲。要不要为了孩子把三口之家生生地掰成两地,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还是要慎重。”王霞口中的麻烦包括多方面,如剧中李娜,出去陪孩子,不仅把事业耽误,还影响了夫妻感情。“像我周围的朋友原来在国内都是职业女性,但在温哥华她们都不上班,以后即使回国也无法回到职场。”在王霞看来,在事业上失落后,所有焦点就在孩子身上,但越是关注,孩子会很反感。另外,母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你都没工作了,反而会被孩子低看一眼,“陪伴最好的是正确的引导,是精神的陪伴,而不是24小时生活上的陪伴。你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给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保姆式的陪伴要好得多。”既是编剧又是投资人值得一提的是,王霞除了是总编剧,同时也是《陪读妈妈》的投资人。所以小到拍摄场景安排,大到主演选定,第一次当投资人的她,都会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参与其中。对于一众主演,王霞赞不绝口,“他们都特别棒,并不计较片酬,主动加了很多戏,做了增量、加法。”王霞特别提到主演梅婷,“当时问了很多演员,但都不愿意演妈妈,觉得演老了。但梅婷一看剧本就觉得可以。我觉得梅婷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特别优秀的演员,不做作,特别真情流露。“王霞回忆,梅婷特别善于锦上添花,如有一场戏,内容是丁一一打架被学校退学,李娜从上海飞到温哥华“救火”。当时梅婷的眼睛刚好有些发红充血,她指着自己的眼睛看着对方,现场加了一句词,“我都气得不行,你看我的眼睛,都上火了。”和市面上一些剧用配音不同,《陪读妈妈》中90%都是用的原声,“我们的主演都是自己说的话,不像一些神剧,都是数字明星,根本不是自己。”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邱峻峰 实习生 齐宇勤编辑 潘莉

使物自喜

在美留学生学编剧的那些事:在百老汇剧场上演毕业作品

编者按:纽约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都,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纽约追寻自己的戏剧梦、艺术梦。在纽约学编剧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美国名校的编剧课是怎样上的?在百老汇上演毕业作品是种怎样的体验?本期“我的留学故事”将由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编剧专业2016届毕业生田弘毅讲述他在纽约学编剧的那些事儿。作者(中)毕业时与同学合影。慌乱中的决定2011年10月底,美国俄亥俄州丹尼森大学里树上的叶子红得像火,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发愁,心里也快急出一团火。当时,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两年,接下来两年怎么过,我毫无头绪。我分析了自己当时的求学情况:对主修的传播学已基本没有任何兴趣;两年多来没有任何校外实习,别人用来做暑期研究的时间,我用来回国探亲。想来想去,我陷入了巨大的恐慌。深秋的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照得我浑身哆嗦。我的近视像是突然加深了几百度,未来一片模糊。我目光呆滞地望着墙上的一张海报,那是学校的一次话剧演出,其中一个演员生病,我被临时叫去帮忙,演莎士比亚《暴风雨》里的小怪物卡利班。10分钟后,我做出一个决定——准备申请戏剧编剧的艺术硕士(MFA)。上一次类似的情景发生在我高一数学考试得了29分之后,那时我和我的家人决定不参加国内高考,到美国读书。同学背景各异,还有科学家2013年8月底,我从小镇格兰维尔来到大都市纽约,正式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编剧专业2016届的一员。戏剧系分为6个专业:编剧、导演、表演、舞台监督、戏剧制作/剧院管理、戏剧构作。全系每年招生总数在55至60人之间,编剧专业每年招收8至10个学生。我这一届的10名编剧里男女比例很均衡,一半一半,而上一届则是一男九女的极端情况。我是全系为数不多大学毕业后没有任何工作经历就开始研究生课程的人,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学导演、表演,还是舞台监督,都或多或少有点相关的训练背景和实践经验。我这个半路出家、只写过一部长篇剧本(也就是我申请哥大用的剧本)的传播学学生感到压力巨大。后来得知,也有人跟我一样,表演专业有个当了15年程序员的学生,和我同班的编剧里也有个同学大学时主修神经科学,此前一直在实验室工作。哥大戏剧编剧专业为期3年,前两年需修满60学分(每门主课3学分,每节课2小时50分钟,每周一次),第三年交给学生自由安排,可以完成学校规定的两次实习,如果之前已经完成实习要求,就可以专心准备毕业演出。作者戏剧作品《雾托邦》的彩排现场。老师鼓励我们“犯傻、发疯”像大多数美国戏剧研究生专业一样,哥大戏剧系各专业的课程相对独立,但每个学期也会提供一两门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比如编剧可以选修导演基础课,也可以选修表演基础课。我第一学期的两门编剧课分别由查克·密和凯利·斯图尔特主讲。两位老师分别有不同的写作练习。查克的作业偏向艺术,甚至有点“玄”,比如看一段现代舞表演,写一个8页的小片段,或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挑选一件雕塑,写一段对话。凯利的练习则更注重实际,比如分析莎士比亚《理查三世》的剧作结构,或研究某一部剧作里的语言节奏等。查克和凯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提倡学生之间对彼此作品过多地进行评论。在一开始的几周里,查克甚至禁止任何的反馈和点评,大家分配角色读完所有人的练习就下课。这样做是为了尽量避免学生一开始就因外界过多评论而“被定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犯傻、发疯,并在犯傻和发疯之间找到自己的声音”(凯利的原话)。这也和哥大编剧专业所秉承的“没有所谓正确的剧本写作方法”之理念相契合。与美国知名编剧直接交流第一年第二学期的合作课是哥大戏剧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除戏剧制作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这堂课把学生按专业分成小组,一学期轮换三次。作为编剧,我要和三组不同的导演、演员、舞监合作,编写并排演出三部短剧。零碎的排练时间,有限的空间以及不想在其他组面前丢脸的虚荣心,让所有学生都处于紧张状态,小组内剑拔弩张的情况时有发生。合作课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戏剧是“合作的艺术”。从第二年开始,编剧专业的学生会接触到更多其他类型的写作,如歌词写作、电影剧本写作与电视写作等。我得以了解不同门类写作的大致特点。很多戏剧编剧在创作时不习惯列提纲,觉得会对自己有所束缚,但是电视写作,至少是美国的电视写作中,每一集的大纲至关重要,编剧组会花很大工夫讨论每集的剧情、人物发展。有了丰满的大纲后,剧中对话反倒是最好写的部分。第三年没有主课,但系主任黄哲伦每周会邀请一名业内人士来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戏剧历程。我们和《天使在美国》的作者托尼·库什纳探讨过写作中的种种挑战和障碍,与百老汇戏剧导演格雷格·莫什讨论过编剧与导演的合作关系,还向崭露头角的青年编剧玛德琳·乔治请教过如何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每名编剧学生都要为自己的毕业剧本找一名导师,在导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剧本创作。我有幸通过黄哲伦老师联系到了赖声川导演作为我的毕业作品导师。在我剧本的写作过程中,赖老师为我提出很多宝贵意见,直到我第四稿写完,他还在用邮件和微信向我提出建议,让我的剧本更加完善。在纽约学戏剧的优势2016年5月12日,在四周半的紧密排练之后,我的毕业戏《行心》(Planet Heart)在纽约百老汇署名剧院(Signature Theatre)的小剧场上演。对一个刚拿到MFA学位的编剧来说,自己的毕业作品能在百老汇剧院上演,并有众多业内人士受邀观看,当然是一份殊荣。在纽约学习戏剧还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能在大大小小的场所看到各种千奇百怪的演出。这对一个编剧的成长极有好处。长时间浸润在如此多元的艺术生态中,见识过各种故事的各种讲法,才能在内心不断萌生出新的创意。此外,哥大戏剧系还会经常给学生提供各种演出的免费票或折扣票,让我们能尽量利用纽约作为戏剧与艺术之都的天然优势。学戏剧不是一件容易事,在纽约这样一个地方学戏剧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更多的诱惑和更冷酷的现实。但如果你对这件事感兴趣,喜欢它,一切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至少,在困难中会多了欣慰和愉快。从哥大毕业后,我回到上海,在赖声川老师的上剧场担任助理编导。但就好比没有所谓“正确的剧本写作方法”,我也不相信一个人的未来有所谓“正确的走法”。人们热衷于讨论一件事的前景如何,却没有想过,前景在远方,而你身处此地,等你到达所谓的远方,风景早已改变,你又会看到一个新的远方。还不如多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剩下的,也许只是一两个慌乱中的选择。(作者田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