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国耗时70年追踪7万个孩子研究:什么影响孩子未来的实力?是御福也

英国耗时70年追踪7万个孩子研究:什么影响孩子未来的实力?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这个案例,在生命规律探究这件事上,也是迄今大规模的儿童成长追踪中,一个全国性出生队列研究——英国出生队列研究团队(British birth cohort)进行的研究。这项研究被称为“英国有史以来保守最好的秘密“。在没有互联网的1946年开始的,当时的英国研究人员通过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记录了在1946年3月3日到3月9日这一阶段出生的英国所有新生儿家庭。最终确定收集了13687名新生儿的样本。这个数量是当时英国那一周出生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一,然后开始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在以后每过12年里,这个团队还会进行同样的走访调查,增加一次全国性的样本,截止到目前已经记录了五代人,超过七万个孩子,而最早记录的那一批孩子现在都已经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研究人员积累了多达100万份生物样本以及成山的问卷调查。而关于这些数据,已经发表过了将近6000多篇论文报告,出版了将近50本学术专辑。指导了英国医疗、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各个相关领域上的政策改革。被誉为”英国科学皇冠上的宝石“。而针对于这个研究,最基础的莫不过孩子的成长,而关于孩子的成长,这项研究团队是这样进行解答的。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实力这个报道一出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毕竟自己的出生家庭地位也不是由自己能定的。从最早的一批数据来看,高社会经济水平家庭出生的孩子(比如律师、资产家等)同比来自地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孩子(例如苦力劳动者)从出生起就会面临的很多人生困境。孩子们的差异是从出生的头几年开始,高阶层家庭的孩子与低阶层家庭的孩子对于人生的认知以及能力差距在不断的增加,而最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如果认知能力高的孩子,出生在了低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时候,到了10多岁的时候,这种孩子会对认知能力有一个显著的下降下滑,最后会跌落到比一些出生在高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生活的低认知能力的孩子还要差的地步。放在今天,这早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一个事情,可这在当时,一个全国性的研究团队发表出这样的一份报告,在英国引发了很大的响动,而同时,研究团队还出过一本光看题目就能让人郁闷死的书《Born to Fail》(生来就注定要失败)所幸当时的发表最后带来的是一系列英国的政治改革,当时的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在宣布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引用的就是这个得出来的研究。(最早的一批被记录的上千名儿童在一起拍照)其实,孩子的关键,都掌握在父母亲的手里,那么父母亲该如何去做,才能给自己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呢?首先,是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进行一个高期待,最早在80年代实现了”跨界“的孩子当中,研究人员发现有百分之五十六的父母亲对孩子有了一个高的期待。而那些没有摆脱贫困的孩子里,只有百分之10的父母有过这样的期待。当然父母亲对于孩子不能仅限于一个高期待,更多的还要关心和参与孩子的培养教育中来。在对第一批孩子的追踪看来,父母亲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和参与,能抵消很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带来的劣势。经常和老师沟通孩子学习情况的家庭,孩子考入重点学校的所占比例更高。所以,其实最后可以总结出来这样的一段话就是:”与其想办法为了进入某所学校从而使出浑身解数去进入到更好的学区相比,启发孩子,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并且带孩子旅行,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加对孩子的陪伴,增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都要有用的多。”

自给自足

英国研究:变异新冠毒株或不会使病情更严重、死亡率上升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20多岁的男性被确诊为美国首例变异新病毒毒株B.1.1.7(也被称作“VUI-202012/01”)的感染者。这种被认为“更易传播”的变异新冠病毒最早在英国发现,在过去的几周内,已陆续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该变异病毒的感染者。 关于B.1.1.7是否会加速新冠大流行的担忧一直没有定论。近日,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的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这种新变异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死亡率上升。该结论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焦虑,但关于该变异病毒毒株的研究,远未到达终点。 据英国《金融时报》12月29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将1769名感染了B.1.1.7变异毒株的人与另1769名感染了其他变异新冠变异毒株("wild-type" virus)的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和新冠检测时间都互相匹配,仅是感染毒株类型不同。 研究涉及的42名入院接受治疗的感染者中,有16人感染了B.1.1.7变异毒株,另26人感染了其他变异毒株。四周后,两个对照组分别出现了12例和10例死亡病例。 因此研究指出,初步结果显示,B.1.1.7变异毒株和其他变异毒株感染者在住院治疗和28天病死率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这一结论在患者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上亦同。研究者在B.1.1.7组成员初次感染后的90天内仅检测到2例二次感染病例,而对照组只检测到3例。就英国全国性样本而非实验对照组这一小范围来说,据英国卫生部估计,不论是否感染了B.1.1.7变异毒株,二次感染的几率为0.06%。 但研究人员也在该实验中证实了B.1.1.7比其他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他们在对英国国家医疗体系接触者追踪系统(NHS Test and Trace)的数据进行的另一项分析中发现,接触过B.1.1.7变异毒株的人中有15% 感染上了新冠病毒,而接触过其他变异毒株的人中仅有10% 被感染。 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B.1.1.7导致人体上呼吸道的新冠病毒水平升高。这项研究于12月24日在网上发表,但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研究发现,35% 被B.1.1.7毒株感染的患者在测试样本中的新冠病毒水平非常高,相比之下,没有被该变异病毒毒株感染的患者中只有10%的患者新冠病毒水平非常高。 《金融时报》指出,这种较高的“病毒载量”很可能使感染了B.1.1.7变异毒株的人更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在得出该变异不会影响整体住院率或死亡率的结论之后,研究人员正试图探究B.1.1.7如何作用于人体及影响疾病的进程。 据美国《科学》杂志此前报道,B.1.1.7只是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出现的众多变种之一。该变异毒株特别之处在于出现了17个位点的大量突变,其中8个发生在重要的刺突蛋白(S蛋白)中,“病毒进化之快,前所未见”。剑桥大学病毒学家古普塔(Ravindra Gupta)认为,免疫系统脆弱的人群可能会给这种病毒累积变异的机会。 此外,初步数据显示,与英国其他变种病毒相比,该变种传播率提高了50%至70%。但是《科学》杂志同时也指出,当前判断该变异病毒的传播力还为时过早,仍存在很多未知数。

天与地卑

英国一项长达70年、7万人参加的研究:决定孩子一生的并非智商

文/红楼无梦在当代的社会,我们太过于强调智商了,高智商的人确实在很多方面占据独天优势,但是决定孩子成功的因素,却并非智商。在历史的大洪流中,我见过很多高智商的人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最终一事无成,方仲永不就是典型的案例么。我也见过很多不怎么“聪明”的人,一生不卑不亢,最终大器晚成,像大文学家苏洵。从古至今,人们对命运的探究从未停止过,不管是古代的预言家还是现代的科学家,都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人的一生。其实早在1946年,英国科学家就开始了这项“探索人类命运规律”的调查,这项调查跨时70年,一共有7万人参与,可以说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儿童追踪调查了。★英国一项历时70年,7万人参加的研究发现:决定孩子一生的并非智商这项研究名叫“英国出生队列研究(British Birth Cohort)”。从1946年开始,英国研究人员就收集了13687名新生儿样本,并且开始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之后每隔12年,就会增加收集一次全国新生儿样本,到如今已经跨越了5代人,历时70年,参与人数多达70万人!这项研究不仅历时长,样本多,而且是全国性的,并且在追踪调查的也非常详细,甚至连睡衣花了多少钱也会详细记录。英国的这项研究设计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全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父母的饮食习惯、孩子的作息习惯、还有怀孕时夫妻关系等等。因为跨越的时间长,样本多,科学家建立了巨大的数据库,有一百万份生物样本(包括DNA、乳牙,还存放了9000个胎盘),产生了60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40多本学术书籍。最后得出结论:决定孩子一生的并非智商,而是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以及孩子接受教育的水平有关。①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从第一批新生儿的追踪调查数据开始,英国研究人员就明确了一件事: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从上面这幅图可以看出,相比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家庭,低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孩子出生后在认知上就差了一大截,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知能力差距将越来越大。这种认知能力差异会导致低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孩子学习起来更困难,他们更难考入重点学校,将来就业也更加困难。更让人无奈的是,那些出生时认知能力高的孩子,如果出生在低社会经济水平的家庭,那么他们的认知能力将会逐渐下滑。而那些出生时认知能力低的孩子,如果出生在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家庭,那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逐渐上升。那是不是意味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后代就没有出头之日呢?当然不是!这只是一个平均现象,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概有20%左右来自低社会经济水平的孩子,他们摆脱了命运的禁锢,成功实现了“跨阶层”,成为我们所说的成功人士。而这些实现“跨阶层”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拥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在他们内在驱动力的背后,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他们的父母重视教育,即使家境贫穷,也舍得教育投资,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考入高校,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父母手中,是有帮助孩子改变命运的工具的。②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那些从小关心孩子,认真倾听孩子想法以及给予孩子足够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更加开朗,在学校的表现也会更积极,将来也会有更多的机会走向成功。作为父母,我们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老是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当你仔细倾听孩子声音的时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他今后的独立思考也是有帮助的,同时还能递进亲子关系。③孩子接受教育的水平这点就不用我详细说了吧。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都是认可的。中国是一个重视读书的民族,在古代,我们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任何一个社会的阶层都是比较固化的,但还好我们能通过教育这条路来实现“跨阶层”。著名的作家普希金曾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读书虽然不会让你立马解决眼下的困难,但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看问题的角度和对待生活的心态。养育孩子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位父母都是在摸石头过河。在吸取先进育儿经验的同时,也也要结合自身的育儿经验。但你要记住: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关注「妈宝经」,每天学习专业有用的育儿知识,做新时代好妈妈!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记得给我们点赞并分享哦~

是其言也

英国调研7万人70年后证实,影响人生的主因有3点,不包括智商

执笔:张大猫编辑:张大猫定稿:欧阳比文人的一生会走向何处,达到怎样的高度,几乎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正因如此,很多人明知道算命、占卜之类的方式并不科学,可还是愿意相信,主要原因就在于对未来命运的渴望。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科学家、心理学家也在积极的从科学角度进行探究,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人的一生。追踪70年,调查7万余孩子,英国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答案为了探究影响人类命运的原因,早在1964年,英国科学家就开始了一项为期70年、考察对象为7万名儿童的追踪调研。这项调研的初衷是为了了解二战后女性生娃的感受,但没想到,这一调查就直接横跨了五代人,而且收集的数据也足以完成多项计划之外的数据总结,得出了许多让人意外的结论。这项调研与其说是研究人类命运,倒不如说是在某种程度上直接研究了整个人类。因为调研的问卷实在太详细了,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连“你睡衣花了多少钱?”“你带孩子时丈夫在干什么?”这种琐碎的细节都没放过。这项最终跨越了5代人、追踪了70年、调查了7万多人的研究,收集了极其庞大的数据样本,为此科学家们建立了超大的数据库,存放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数据。其中包括DNA、牙齿、头发,甚至还有9000个胎盘。在这70年间,因为这项研究而发表的论文都超过6000篇。最后,在“影响命运的原因”这个问题上,科学家们找到了许多答案,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智商因素的影响极其微弱,与其他的主要原因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影响人命运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影响最大的三点原因是“家境、父母素质和教育方式”。在这其中,家境是先天差异,后两种则是可以人为改变的。1)家庭条件这个结论其实很多人都能想到,虽然不想承认,但却是事实。在一篇相关的研究论文中,有一句结论扎心又刺眼“出生在贫穷落后的家庭里,意味着你可能要走上一条更艰难的人生路。”不过,家庭出生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更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出生贫寒家庭,你会遇到更糟糕的生活、更差学习环境、更少的工作机会,经历更残酷的人生。前几年被采访的北京文科状元就曾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状元都至少出身中产家庭,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资源、开拓的眼界远比普通人强,天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起点高的获胜几率自然就更高。当然,也确实存在一些寒门状元,但对比一下比例就会发现,寒门出贵子的几率还是太小了。不过这不代表寒门的娃就不能出人头地了。2)父母自身的素质条件第一项原因确实扎心,不过还好,后面两项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更大。父母自身的素质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成功与否,也能尽量弥补家庭条件带来的差异。比如父母的自身的素质过硬,有责任心、有担当,从小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上心,注意孩子的性格品质培养,这对娃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有很大影响和帮助。之前有一个高考状元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能做到如此自律?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从不偷懒?”结果状元一楞,“我从不知道什么是自律,我只是觉得这是作为一个高三学生该做的,自然每天都会坚持去做。就跟卖小吃的母亲一样,每天固定时间都要出摊,风雨无阻。而我作为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所以你看,父母的自身素质,对孩子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弥补经济基础带来的差距。3)父母合理的教育培养除了自身的素质外,父母的合理教育培养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懂得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自身能力,而不是专注于孩子的成绩,那么显然,他们成功几率会更高。而这些培养,家长要从孩子小时候做起。尤其是孩子3岁前的阶段,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3岁看老”其实是有道理的,等到孩子到了4、5岁再开始培养就已经有些晚了。孩子的性格在3岁时基本定型,智力发育也完成了60%,他们这时候的感知能力、记忆力和思维方式都极其敏感,如果现在开始打好基础,之后的学习生活将会事半功倍。决定孩子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不是智商,而是专注力在父母的教育培养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智力培养,没错,就是专注力。如果孩子专注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子做事有耐心,能很快进入状态。这种能力几乎可以弥补一切天赋上的差距。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成才的几率也会更高。所以说,与其纠结孩子聪明与否,不如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样能让孩子从小就拉开与别人的差距,这种差距光靠补课学习是没法弥补的。而3岁左右开始培养娃的专注力,正是最好的时候。这套《德国经典专注力训练亲子游戏书》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大开本全3册,适合3-10岁娃训练专注力。每本书中都汇聚了十余幅跨页场景,其中有很多细节都存在小错误,这正是为了训练娃的专注力而埋下的知识点。这套书可以快速地让娃进入专注状态,提升娃的观察力、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广受家长好评,深受孩子追捧。这是一套在亚马逊上卖疯了的五星畅销书,之前旅居德国的小姨就给我推荐过,我也是早就给小锦鲤买了。现在小店里也终于有货了,很开心能与大家分享。现在这套书在我的小店上架了,书籍正版,印刷精美,全套只要50多元,算下来一本也就十几块钱,也就一杯奶茶钱。却能让孩子的专注力得到培养,何乐而不为?

冰果

英国研究发现新冠可造成脑损伤,轻症患者也难逃

记者 | 田思奇与新冠病毒对抗数月后,越来越多医学研究者开始关注病毒可能对感染者造成的长期影响。一项新研究警告称,病毒有可能带来致命的脑部疾病,即使是轻症患者也无法避免这种风险。周三(7月8日)发表在《脑》(Brain)期刊上的研究观察了英国40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年龄从16岁到85岁不等。他们患上严重的脑部疾病,包括神志不清或精神错乱,中风,以及周围神经病。其中许多患者只有轻微的新冠肺炎表现,例如发烧或气短。在这些患者中,一名没有基础性疾病的55岁女性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入院。她的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和肌肉疼痛等典型表现,并接受了输氧治疗。然而出院后,她的丈夫发现这名女性行为怪异,出现幻觉,声称在房间里看到了狮子和猴子。接受三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这名女性的症状才有所改善。研究中还有9名新冠患者确诊患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这种罕见病患者通常为感染病毒的儿童,而本研究中的患者都是成年人。其中一名47岁的女性出现一周典型的新冠肺炎症状,然后右手麻木伴随头痛,并被诊断为ADEM。医生不得不紧急实施手术,切除她的部分头骨来缓解大脑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大学学院(UCL)主导的这项研究中,患者的脑脊液中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研究人员还需进一步探究这类脑部并发症的确切病因。一种理论认为,并发症是由患者身体的免疫反应间接引发,而不是来自病毒本身。但其他国家的病例却并非如此。日本山梨县一名24岁男性在家昏倒后送医。他的新冠病毒检测是阴性,但其脑脊液中检测出新冠病毒,后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北京地坛医院也透露称,该院今年1月收治的一新冠肺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病毒侵袭,其脑脊液中也检测出新冠病毒。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病毒性脑炎的处理,患者肺病影像学逐渐好转,神经系统症状也消失。该患者已于2月25日治愈出院。令研究者担心的是,新冠病毒造成的脑损伤可能要过好几年才会出现明显症状。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1918大流感后,例如1920年代和30年代集中爆发的嗜睡性脑炎。此前,研究人员还在SARS和MERS患者中发现神经系统损伤,并通过尸检发现患者脑脊液和脑组织中存在相关病毒核酸。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学家雪莉·周正主导监测全球新冠患者神经系统的研究。她强调,虽然病毒对肺部的威胁最为直接,但对神经系统的长期影响会造成更大的损害。并且神经损伤的恢复不够完善,恢复时间要长得多,这有可能导致更多病亡案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神经学家阿德里安·欧文对路透社表示:“我们现在有成百上千万人感染新冠。如果一年后我们有1000万康复患者,而这些人有认知缺陷……这将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截至北京时间7月9日中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204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658万人康复。英国这项研究的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学研究所迈克尔·赞迪指出:“疫情之后可能还会出现隐藏的流行病,我们可能会发现对大脑的延迟影响,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显然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但当如此猛烈的疫情影响到如此大比例的人口时,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警惕。”

以杖

在英国学习的你,真的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考吗?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个英国大学在学习和写作中常用的词组,指的是一个学生在本科三年以及研究生一年的学习中最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这个技能不仅能帮你辨别你的所选文献质量高低,也在论文中帮助你提供充足的论据和合理的论点。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我们又应该怎样高效合理的运用这个技能呢?下面就来带你一探究竟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介绍,批判性思维指的是通过谨慎的思考,得到相应的结论,达到一个相应的目标。这个技能通常是海外大学的学习中最看重的一个部分,因为这个技能的使用,会展示学生的以下能力:1. 能否说服你的读者相信你的论点(Argument)2. 能否让你的读者思考的范围是和你表达出来的范围一致3. 你的论文当中表达出的思考符合一定的学术标准。使用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在于:1.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特定科目的兴趣。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在使用技能中,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和试验探究的热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强社会资源的使用程度。。这些就能说明,在英国甚至是别的欧美国家学习时,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如果掌握了这项技能,在海外的职场当中甚至可以比别的同期实习生要更加具有战略性眼光,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如何在学习中正确使用批判性思维在英国的过往学习经历当中,觉得使用批判性思维频率最多就是写论文了。根据小编结合各大名校官网上推荐的批判性思维的使用方法,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各位学渣、学霸的简单容易的方法。以上面这张图片为例,有三大主要技巧帮助你在论文中体现出批判性思维,从而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有充足论据的、有说服力的论点。01描述首先进行描述(description),使用5W(“who”谁,“what”什么, “where”哪里, “when”什么时候, “why”为什么)技巧,描述你所阅读过的文献。这一步会帮助你对你的文献有一个基本认知, 其中包括:1.写这篇学术论文的作者是谁,这篇学术论文的主要专注于哪个区域,以及这篇论文的主要论点是什么。2.帮助你的论文确定基本方向和目标,如果整篇文章只是在描述别人的论点,没有展示出你对于相关领域的批判性思考,这篇论文的分数不会很高。02分析之后围绕你的主题和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析(Analysis),这一步就是体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步骤。1.你需要根据上面回答和描述的内容进行分类,分成几个小部分,每一个部分给出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一部分应该放在这篇文章之中;2.给出原因,说明你为什么同意这个观点,同时比较其他论点或者元素,说明为什么你不同意其他的论点或元素。在分析这一步,你需要的是展现出你对这个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联系的理解。这一步需要展现出你对这个话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合理的分析。如果觉得还是比较难懂,你可以问问自己一下几个问题:1.这些文献的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2.这些文献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这些方法合适他们的课题吗?3.为什么这些文献作者这么想?4.在这些文献中,用于支持任何论点,想法或结论的相关可靠证据是什么?5.数据也支撑了结论吗?03评价与总结最后,你要根据你的分析进行评价总结(Evaluation and Conclusion)。1.你需要根据上面回答和描述的内容进行分类,分成几个小部分,每一个部分给出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一部分应该放在这篇文章之中2.给出原因,说明你为什么同意这个观点,同时比较其他论点或者元素,说明为什么你不同意其他的论点或元素。以下几个问题帮助你有一个强有力的结尾:1.这篇文章与你的目的有多相关?2.你认为你所阅读的文献如何?3.在这个领域当中,你的立场是什么?4.这篇文章时如何联系到别的你听过或者读过的信息?5.这篇文章是否与别的论点产生冲突,或者别的论据也能支持这篇文章的论点,甚至这篇文章的论点是否挑战了别的论点?这些问题不需要一次性全部都回答完,一般选择以上问题的1-2个就足够了。记住,你是在总结文章而不是重新写一遍文章。如果觉得还是不太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怎么使用批判性思维,可以去你所在学校的图书馆网站上查询,一般都会有详细的信息告诉你应该如何准备一篇论文以及在这篇论文中你应该怎样使用批判性思维。结语批判性思维真的是一项有利于一生的个人技能,掌握好了这项技能,你在海内外的生活都会比其他不会这项技能的人要轻松,尤其是在英国高校更是需要极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实现更高的价值。小伙伴们学到了吗?作者:UKuni专业顾问团队优秀顾问 田丽

乐广

英国首创“全人工合成DNA”生物 人工生命体也能存活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新媒体专电 港媒称,英国剑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创造出全球第一种体内DNA全为人工合成的生物,证明即使DNA编码遭大幅改动,生物仍能生存。该研究为未来利用人工合成生物生产药物或其他有用物料铺路,并有助破解DNA编码运作机制的谜团。据香港《明报》5月17日报道,DNA是由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鸟嘌呤(G)4种碱基组成,作为指示身体制造蛋白质的编码。解读编码时,以3个碱基为一组的密码子代表20种不同的氨基酸,例如TCG便代表“丝氨酸”(serine),串联而制成完整的蛋白质。几乎所有生物都会运用64组密码子译码,但不少密码子功能重叠,背后原因未明。剑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贾森带领团队以常见于土壤与人类肠道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借由改写不同的密码子探究背后机制。研究人员先列出大肠杆菌的完整DNA编码文字版,然后将3种密码子替换成已知有相同功能的另一密码子,例如将编码中的所有TCG组合替换成AGC等,经过逾1.8万次修订后得出一份全新的基因编码。研究人员之后人工合成出构成编码的化学物质,并逐段植入大肠杆菌中。报道称,经过两年时间,专家终以人工合成DNA完全取代原有的DNA,得出新生物“大肠杆菌Syn61”。Syn61生长速度较一般大肠杆菌慢得多,形状亦较长,但仍能存活。报道称,这次实验相信是迄今最大规模的DNA编码替换研究。贾森称,研究结果令人惊喜,证明要创造此类经由人工设计的生命体可能相当轻易,可望借由植入不同的编码以生产特定的药物或物料,而且由于新的DNA编码与原有形态不同,可能令病毒或其后微生物无法侵害,有助提升生产效能。团队未来继续研究观察DNA编码可简化至何种程度而仍能支持生命。研究报告刊于《自然》期刊。

芒乎忽乎

美国文化源流何处?从美国文化中的英国基因探究其成功之道

美国是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阿尔比恩的种子》一书梳理了美国文化的源流,即美国文化中的英国基因。作者:张弘《阿尔比恩的种子》 作者:[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阿尔比恩(Albion)是最早有记录的不列颠名字。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一个“自愿社会”的基石是如何奠定的:在两百多年中,这个社会维持着民主政治,经济上保持资本主义,法律上奉行自由主义,社会里流行个人主义,而文化上则是多元主义。何为民俗?该书做出了自己的定义:文化所包含的价值、习惯和意义的规范性结构。它是社会的、智识性的,虽然人们经常不假思索地做很多社会性行为,但民俗在象征意义上也并不源自下意识。在现代,民俗主要被认为是文化的产物,是实现人们愿望和目的的工具,通常也被认为是文化精英的精巧发明,尤其是在今天。书中强调,民俗通常很坚韧,但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即使成了一种传统,它们也不必然是陈旧的。民俗仍然在持续地变化创造,即使是在今天的时代。在任何一个文化中,民俗都包含着如下五种要素:语言方式、建筑方式、家庭形式、权力方式、自由方式。由民俗为切入口,书中揭示,不列颠的四种民俗很早就传入了北美,本书即考察了在当今美国,这些民俗发挥有效作用的过程。这四种民俗在北美大陆形成的四个文化地域:以马萨诸塞为核心、清教文化占主导的新英格兰;以弗吉尼亚为中心、 保王党为统治精英的切萨皮克地区;以宾夕法尼亚东部(费城)为核心、贵格会主导的特拉华山谷地区,以及分布广泛、涵盖阿巴拉契亚山区和美国南部广大区域的边区。来自英国四个地区的移民,对这四个区域的文化产生了主导作用,它分别对应着英格兰东部(东盎格鲁地区)、 英格兰西南部(包括伦敦等港口城市)、英格兰中北部(包含奔宁 山脉)和英格兰北部边境地区(包含苏格兰和爱尔兰边境地区)。这四个群体有很多共同的特质:都说英语,几乎都是英国新教徒,大多数人遵循英国法律,并崇尚英式的自由。与此同时,他们也有很多差别,如宗教派别、社会等级、世代顺序,当然还有他们来自的地区。他们横穿大西洋,带来了四种不同的不列颠民俗,并奠定了新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到1775年,这四种文化在英属北美已经扎下根基。他们说着迥异的英语口音,房屋的建筑方式不同,日常生活事务的处理方式也很不同。对于美国政治史而言,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四种关于秩序、权力和自由的不同概念,这些最终成为英属北美自愿社会的基石。在亨廷顿著作《我们是谁?》中,作者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家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亨廷顿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受到广泛的争议与批评。《阿尔比恩的种子》强调,现今美国人口只有不到20%有英国祖先,但从文化意义上讲,大多数美国人都是“阿尔比恩的种子”,无论他们的祖先是谁。今天我们仍然能听到这四种不列颠民俗的强烈回响,或在美国人的主要方言中,或在美国不同区域的日常生活中,或在美国政治的复杂变迁中,或在美国四种自由观念的持续性冲突中。这四种“自由方式”相互激荡,让多元主义四处扩展,表现出比任何单一的文化体都更具自由的特征。作者由此得出结论:早期美国的四种不列颠民俗传统是当今美国的自愿社会最有力的决定因素,自由方式的多元化是美国最经久不息的传统。尽管《阿尔比恩的种子》是一部文化史研究著作,但作者所定义的“民俗”涵盖范围中,权力方式和自由方式实际上涉及了政治思想的基础。与《我们是谁?》一样,《阿尔比恩的种子》曾经在美国引发广泛争论。同样,《美国秩序的基础》(拉塞尔·柯克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会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和个人活力的发挥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阿尔比恩的种子》也说到,清教徒有序自由传到马萨诸塞以后,很快变成残酷镇压的工具;绅士的支配自由观念传到弗吉尼亚后,为种族奴隶制大开绿灯,并从中获得支持。《悲剧遭遇:美国原住民史》(佩吉·史密斯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也揭示了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阴暗面,作者佩吉·史密斯在开篇中说,这是“世界历史上算得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场不同文明的遭遇”。很不幸,这两种文明的遭遇,最后演变成了刀兵相见,除了枪炮与利箭的仇恨,还有美国原住民被迫离开世代居住之地的背影。(原标题:美国文化源流何处?)来源:北京晚报编辑:TF2018

天保

英实验室创造出superhero-可分解塑料的酶

在英国实验室里生长的一种可食用塑料的酶将彻底改变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防止成千上万吨的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垃圾堆满垃圾填埋场和海洋。这种酶是由朴茨茅斯大学(Portsmout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偶然发现的,它是已知的第一个能够消化聚乙烯的蛋白质。聚乙烯是最常用的塑料消费品之一。这项突破是在对日本一个回收中心发现的一种天然细菌进行测试时无意中取得的,这种细菌使用一种叫做PETase的天然酶来消化分解瓶子。在探究细菌的分子结构时,x射线使其发生基因变异产生了成一种更强大的酶。对,就像super hero一样,强大的力量可以通过变异或一些意外获得。试验表明,实验室创造的突变体具有分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超能力,这是食品和饮料行业普遍使用的一种塑料。据英国塑料协会称,市面上销售的70%的瓶装软饮料、矿泉水和果汁使用的包装瓶都是PET。尽管PET是可回收利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瓶子都被回收再利用了,被废弃的瓶子可以在自然界中存在几百年。来自朴茨茅斯大学的首席科学家约翰·麦戈恩教授说:“在科学研究中,意外发现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这次的发现也不例外。”这个意外的发现表明,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这些酶,使它们能分解各种类型的废弃塑料,解决不断增长的废弃塑料山。这项技术是可行的,而且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将会看到工厂把PET和其他塑料分解为原始的构成原料,这样就可以完全可持续地循环利用。资料来源:telegraph.UK翻译编辑:瑰丽地球

芦苇地

值得探究的医学奇迹!英国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竟意外治好了癌症

从去年开始,全球陷入新冠疫情的风暴,至今仍有许多国家没有摆脱新冠疫情,甚至有些国家已经创下感染人数新高,并且还在不断地发现变异新冠病毒。最新数据显示,国外新冠病例确诊已经超过9千万例,英国、美国、意大利、南非、印度、日本都发现变异新冠病毒。令人关注的是,在所有人谈新冠病毒色变时,英国居然发现新冠病毒能够治愈癌症,这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医学奇迹。据《环球时报》1月10日报道,一名61岁英国男子患有严重肾病,在之前做肾脏移植手术失败后,被发现患晚期霍奇金淋巴瘤。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他感染新冠病毒后,该男子癌症离奇痊愈。在CT复查中,医生发现该男子体内大部分的肿瘤消失,但是在此期间他没有进行任何免疫化疗和其他治愈手段。也就是说,这名男子因祸得福,新冠病毒帮他治愈了癌症。这或许就是武侠小说中的以毒攻毒,医学专家都称此事为医学奇迹。要知道,在人体患癌症晚期并且肿瘤扩散时,一般而言,医生都会告诉患者已经药石无医,只能依靠化疗手段减少病人痛苦、延续最后的生命。另外,确诊新冠病毒也会让患者呼吸困难、发热、四肢乏力,严重者会因此死亡。从美国已经有38万人因疫情而亡,就能够明白新冠病毒极其容易夺走患者的生命。没想到当新冠病毒遇上癌症,居然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专家认为,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后,激活了对抗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激发的免疫细胞在体内清除癌症细胞,因此病人能够神奇地自愈。当然,以上都只是专家的猜测,并不能证明真实情况。在医学领域,还是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人类探索。但这次事例,也给人类治疗癌症手段增加一条新思路。在之前,也有出现过类似地奇迹,但这还是不常见的。这种治疗方法还需要医学研究者去试验,该方法是否真的可以有效,并且能否大范围地适用于人群。其实观察发现,这种方法还是有非常大的风险,感染病毒的致死率非常高,弄不好癌症没治愈,先搭上自己的小命。并且病毒也在不断地变异,无法预测病毒的变异结果。就目前情况而言,全球有这么3种变异病毒,第一种就是率先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已经证实,该变异病毒相比原病毒具有更强的感染力。第二种变异病毒是在南非发现不同于英国的变异病毒,该病毒的感染能力是否增强还未证实,但是南非医学专家测试后发现,现有的新冠疫苗对于南非变异新冠病毒无效。第三种就是在本月10日,日本发现的变异病毒与南非和英国种类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他方面还在分析。如此看来,在新冠病毒不仅给人类带来灾难,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要说治愈癌症毕竟只是个例,而且还不清楚是否真有新冠的“功劳”。但这也是一个新的领域,值得人类去进行探究,在未来说不定能够利用新冠病毒造福人类。目前,全球的主要任务当然还是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毕竟,它已经夺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