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趋势研究报告明信片

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趋势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我国医美行业在经历了2013-2017的快速增长后,由2018下半年进入行业洗牌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消费者需求,多数机构在迷茫中倒闭;投资者也逐渐对医美行业产生了疑问。本篇报告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行业与机构,以在混沌中寻求生存。行业现状及未来空间,机构价值链现状,机构经营模式及行业趋势?市场空间:2019年医疗美容市场规模预计1739亿元,增速降至20.1%;原因主要来自供需不匹配,即消费者需求与从业人员在项目、沟通、服务等环节的不匹配。艾瑞认为,医美机构需要2-4年时间调整经营模式,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价值分布:医美行业产生的价值,主要由渠道与搜索平台获取,且是医疗价值的2-3倍。在医美行业重获客营销的经营模式下,机构经营者多通过压缩医疗服务、院内管理等成本,以获得更高利润。发展趋势:短期来看,获客营销成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医美机构为寻求更高效的获客方式,将尝试多种形式与内容。中期来看,受会员管理系统和混合经营模式的成熟,医美机构成本结构将发生变化,价值分布向医疗服务迁移。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概述全球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历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医疗美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鼻再造术,同时我国《晋书》魏泳之传中也描述了类似唇腭裂修补手术。在此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类文献或多或少都有整形手术的痕迹。直至1917年,现代整形手术作为梅毒、种族主义及一战的副产物,治疗修复着民众受伤的身体或心灵。在我国,现代整形手术起始于1929年,以上海首个整形外科门诊为标志。1997年伊美尔成立,预示着民营医疗开始切入整形美容市场。随后华熙生物、华韩整形上市,美莱、伊美尔等医院的扩张,我国医疗美容行业步入发展期。2015年,受颜值经济影响,医疗美容市场异常火热进入爆发性成长期,不仅为从业者带来了巨大商机,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2018年,据传言合规与黑机构共有近5万家,大小机构均面临盈利难等问题,市场正式进入洗牌阶段,医美也成为了了大众消费品。医疗美容行业想象空间全球医美非手术项目占比约5成,因风险低受大众欢迎据统计,2017年全球医美案例数量23.4千万(国家包括美国、巴西、日本、墨西哥、意大利、德国、哥伦比亚、泰国),相比2016年基本维持不变(除以上还包括台湾、韩国。整体来看,全球医美案例数量增速维持在7%左右,非手术案例数量多超过手术类。非手术类项目本身风险相对较低、恢复期短,不具有永久性不可逆转疗效,更适合医美风险规避的消费者和喜欢尝鲜的大众消费者。医疗美容行业想象空间整体增速放缓至20%左右,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艾瑞预测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到1739亿元,增速减缓至20.1%。2013-2017年,医美行业为高速发展阶段,大量机构涌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2015年受社交媒体网红文化影响,消费者数量及需求进一步提升。2018年为行业转折点,大量中小机构面临盈利难等问题。市场呈现供需不匹配状态(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在项目、沟通、服务等环节的不匹配)。一面是新增消费者量下降,且需求旺盛的消费者难以找到合适机构与医生;另一面是大量中小机构因医疗、运营人才缺失导致的新客不足、老客流失等问题;因此市场增速缓慢下滑。艾瑞预计经过2-4年的机构自我调整与改革,以及年轻一代消费需求及能力的提升,市场将逐步回暖。医疗美容行业竞争格局医美市场呈现高分散,大体量机构营收规模占比约10%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竞争格局呈现高度分散状态,且近几年分散度会进一步提升。医美项目具有消费个性化、地域差异化等特征,因此机构很难将运营经验跨省市复制。我国的连锁医美集团也多采用各地区自主经营的形式。此外,伴随成本的提升,医美机构经营者也多选择开设中小型机构,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者。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潜力从需求端看医美潜力30岁左右女性需求与消费力高于其他年龄群医疗美容可以伴随女性一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关注的部位与消费的项目的也略有不同,多与时代审美相关。目前,30+女性在调整面部的同时开始进行身体塑形,且伴随消费能力的提升更加关注手术类项目。此外,女性多在35岁时消费金额达到峰值约到6500元左右。年龄层相对较低的女性群体,多通过注射进行面部轮廓调整,如瘦脸、双眼皮与鼻整形。而40+的女性,多希望通过医美缓解面部衰老,投入到医美项目中的花费逐年稳定。从供给端看医美潜力医生学习长达10年,缺口大且难以快速填补据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我国整形医院与美容医院医生约7419位(包括整形外科、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部分医生),与新氧2018年底记录的31701位差距较大,其差距主要来自医美门诊部、诊所、口腔机构及生活美容等领域。然而,与医美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对比,我国人均整形外科医生数量远远不足。同时,培养一位优秀医美医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住院医生/专科培训后,还需取得各地卫生部批准主诊医师资格证)。因此,在医美需求旺盛的今天,催生了大量无证人员非法上岗,引发行业乱象。医美机构高速增长,合规和评级需快速跟进整体来看,我国到底拥有多少家“合规”医美机构仍然是个迷,且不同平台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整形外科医院和医疗美容医院共451家,增速11.9%;而据天眼查与公开信息核算,2018年全国共有11000+医美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类);第三方医美平台(新氧、更美、悦美等)入驻机构数量约3000多家(除美容外,还包括部分口腔、眼科、体检等)。此外,网上也有传言,我国“黑”诊所数量是合规诊所的4倍。该现象也说明了医美行业高速增长下的乱象。在此背景下,2016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起机构评级,2018年有9个省的约180家机构参与,2019年扩展至12个省。然而,相比全国1万+医美机构,A级机构仅有不到100家,机构审核评级推进缓慢。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价值链分析中国医美行业产业链分析产业变革主要发生在下游渠道,入口增多引发获客复杂化医美产业链由上游院校、药械厂商,中游服务机构以及下游渠道构成。上中下游之间进行着人才、药品器械、信息以及资金的流通。近几年产业变革主要受互联网影响,2013年医美垂直平台进入市场,线上获客形式逐步多样化,由单一搜索竞价增多为电商、转诊、综合O2O等。同时,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加入,将带来更加多元复杂的消费模式。中国医美行业产业图谱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价值链获客营销占比最大,医疗服务次之从医美机构的价值分布(成本结构)来看,获客营销占比最高达30-50%,其次为医疗服务和药品器械采购占比分别为15-25%和10-20%。咨询销售占比在3-7%,行政管理最低且最不受关注占比约2-3%。除去以上成本外,还有房租水电等固定成本,该类成本占比仅次于获客营销,但受地域影响差异较大。通常来说,医美行业平均净利润可在1-10%,然而受其依托的资源不同,部分机构利润可高达50%或以上,或呈现长期亏损。营销获客现状医美机构获客营销方式粗犷单一,多呈现过度营销我国医美机构的营销方式包括传统广告,互联网平台以及机构导流等三大类。其中,医美机构在传统广告形式(户外、搜索引擎等)花费最高约60-90%,然而ROI表现不达预期,预算持续降低。其次为互联网平台导流,花费占比为10-40%。该类平台ROI相对较高,且营销形式多样受年轻人群欢迎,预算在持续上升。最后为美容院及KOL转诊等,该类方式按单次消费计费,佣金比例通常高达30-70%。美容院转诊因溢价较高,且人群年龄偏高,因此正逐渐淡化。药械采购现状及问题医美机构采购品类源于市场定位,且与上游议价能力有限由于医美上游厂商数量有限且进入壁垒较高,药械价格呈现常年稳定状态。因此医美机构采购成本相对固定,且主要受其人群定位和规模大小影响。人群覆盖越广且规模越大的机构可选择的厂商越多,因此议价能力越强。此外,小微“黑”诊所多采用低价策略吸引非理智客户,而低价则需要通过非正常手段压缩成本,容易引发安全等问题。咨询与服务现状及问题供需成长不匹配,消费者走在了咨询与医生前医美机构到店销售流程为:咨询师负责前期沟通销售、医生护士提供医疗服务、咨询或护士提供诊后管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消费者流失与复购率下降,因此人才匹配至关重要。然而大部分医美机构的供求要求并不匹配,其工作人员水平普遍较低,多集中在专科水平,本科只有3-5%。较低的教育水平导致医美机构从业人员学习能力有限,无法跟上消费者的成长速度。此外,医美行业多年诟病,对高端人才吸引力较弱。因此人才的匮乏也使得行业发展受阻。机构管理现状及问题信息化普及度低,且多在基本运营管理层面我国医美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受制于医美行业成长历史(重度营销)和机构决策者认知影响,多数医美机构选择尽量压缩管理成本。然而,随着消费者多元化、复杂化及机构规模扩大;单凭人力接待咨询的传统模式出现了局限性。会员/营销信息化管理作为提升效率、降低客户管理成本的方式被决策者广泛看好。在信息化过程中,基于客户数据是机构的核心价值,大中型机构多选择自主研发。如,联合丽格开发优丽格HIS系统、致远移动协同系统、“丽格管家”智能营销系统。美莱和伊美尔也在或合作或自行研发配套客户系统。未来3年内,艾瑞认为会有更多机构选择自行或采用数字化管理,以提升院内管理效率。价值链变革的推动者:第三方监管第三方监管引导行业合规合理化发展医美行业每个价值环节都伴随乱象存在,侵占着市场有限的资源。由水货/假货、无证行医及黑机构等灰色领域引起定价混乱、隐患操作、虚假营销,均对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以定价混乱为例,某医美平台上显示双眼皮手术从400-40000价格均有,玻尿酸隆鼻从100-60000均有(部分定价为预约费)。第三方监管机构设立可以对整体市场起到调控作用,促进企业合规合理化,以寻求良性可持续化发展。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趋势分析营销方式的变革短期内,线上营销投入稳步上涨,机构试水多种形式受消费者理性、信息渠道多样化以及医美机构间竞争环境的变化,短期内医美机构线下营销费用下滑,线上营销费用基本持平或略有上涨,呈现精准化趋势。其精准化主要体现在投放平台、投放形式的多样化上。平台多样化是指,由单一百度平台,转变为头条、微博、陌陌、网易、新氧、天猫、小红书、抖音等信息流、电商平台、转诊平台的多渠道投放。形式多样化是指,由单一搜索竞价,转变为爆款引流、品牌广告、内容广告或KOL等多样化的信息分流。经营模式的变革医美机构经营模式多维化,中小型诊所快速迭代试错成本结构的变化机构成本优化方式略有区别,营销团队向运营转型从医美上游来看,药品、耗材、器械市场集中度高且进入门槛较高。因此上游药品设备供货价格较为稳定,中短期内医美机构采购成本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从医生供给来看,优质医美医生供给不足,促使医疗服务成本提升。从需求来看,00后医美消费群体与低线城市进入市场,加速推动医美机构在获客等层面的精细化运营以提升进店转化率。综上所述,中短期内部分医美机构会采用共享医生的方式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同时通过合并营销与咨询职能,创立围绕客户管理职能的线上线下运营组织架构将降低运营成本。人员职能的变化咨询师角色淡化,由护士或线上进行高效化运营医美机构的传统运营方式,是由咨询师承接销售工作,引导客户选择医美项目。艾瑞认为,受医美机构精细化运营趋势的影响,单纯依赖咨询师已无法满足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依托于线上平台/客户管理系统等运营工具,同时提升医生与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销售能力将是未来医美机构运营方向。

修女传

2018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颜值时代”的来临,追求美丽和展示美丽的效应使医疗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疗美容行业成为“朝阳行业”。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达1367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2500亿元。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仅在2%左右,与医美成熟国家相比,增长空间较大。

追之

医美行业深度报告:万亿市场,制造美丽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中国医美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正规医美机构逐渐回归 1.1、 颜值经济兴起,中国医美市场加速发展1.1.1、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速医疗美容是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 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的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其衍生于临床医学,但区 别于临床医学,医美是以审美而非治疗为目的,消费属性超过诊疗属性。现代医美的需求来源于经济水平提升带来的“颜值精神”追求,与颜值挂钩的事 物都会得到追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叠加近年来 “网红效应”等因素影响, 人们为颜值付费的能力和意愿均不断增强,医美行业需求快速发展。2012-2019 年,中国医美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医美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到 28.97%, 2012-2018 年每年增速均超过 25%。2019 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 1769 亿 元,同比增速仍达到 22.2%。从需求人群看,中国医美需求以 20-25 岁的女性为主力。据新氧大数据统计, 2018 年所统计中国整形人群中,女性占比 89%,男性占比 11%。女性消费者中, 其中以 20-25 岁消费者占比最高,2019 年达 38.57%。95 后成为互联网医美消 费者主力军。从求美动因看,需求者对医美的追求主要是自我欣赏与认可。根据新氧大数据, 2018 年医美需求产生的内部成因包括追求完美外形、希望通过外形改善提升自 信等自我审美认可占比达到 61%,较 2017 年提高 6 个百分点。我们通过对各年龄段与人口比例进行测算,2018 年中国医美消费者总量约 1873 万人,进而估算中国医美实际消费者人均消费金额为 7700 元,医美产品消费力 显示较强水平。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医美消费重要市场。中国医美市场成熟较晚,萌芽始 于受一战时期开启现代整形手术影响的 1929 年,但整体市场的起步期于 1997 年才出现,当年首个民营医疗机构开始布局整形美容市场。2001 年中国加入 WTO,经济社会开始大规模受到国际贸易与国际文化交流影响,医美行业开始 步入快速发展期。 2013-2017 年,受互联网传播与颜值经济影响,中国医疗美 容市场步入高速成长期,大众对美的追求不断多元化和个性化,对医美的接受程 度也不断提升,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医美平台崛起,大量民营医美机构不 断涌现。1.1.2、 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份额较大医美项目类型包括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手术类常见项目包括眼睑整形术、隆鼻、牙齿拔除矫正等;非手术类主要是通过注射、激光及其他基于能量的皮肤治疗, 常见项目包括玻尿酸注射、光子嫩肤及激光脱毛等。手术类整形项目一般具有价 格较高、创伤较大、恢复周期长、风险较高、效果明显且具永久性等特点,适合 需要进行大幅调整的消费者。非手术类项目具备单次价格较低、风险相对较小、 创伤小、恢复期短及可多次进行医美调整需求的特征,但不具备永久性疗效,例 如玻尿酸、肉毒杆菌素注射等维持时间有限,消费者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需再次 消费以维持效果。因此,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具备较高复购率,适合医美风险承受 力较低、追求方便快捷、调整幅度小或需求变化频繁的消费者。近年来非手术类项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市场份额超过手 术类,且规模占比逐渐提升。2018 年,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市场规模达到 500 亿 元,占比 41.08%,且存在进一步提升趋势,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及其美容材料需 求有望持续增长。1.2、 正规医美机构市场份额有待回归医美行业产业链庞大,从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类型看,总体呈现“枣核状”结构。 上游主要包括药品、器械生产供应厂商及代理经销商,中游为医疗美容机构,包 括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大型连锁医院、中小型民营整形医院、小型私人诊所等 多种类型,构成较为庞大且分散,下游终端市场主要为医美消费者,上游及下游 参与者类型相对集中。“黑医美”盛行,合法医美机构严重供不应求。根据艾瑞咨询《2020 年中国医 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 2019 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 1.3 万家, 其中医院类医美机构占比为 29.1%,门诊部类医美机构占比为 32.9%,诊所类 医美机构占比为 38%。2011-2019 年,正规医美机构数量年复合增速为 12.69%, 呈现一定的快速增长,但与医美市场规模 2012-2019 年高达 28.97%的年复合增 长率相比,医美机构增速不及同期医美整体市场需求规模的 1/2,远无法匹配满 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正规机构提供的医美“席位”大额短缺,为“黑医美”留下生存缺口。据艾瑞咨询统计,目前国内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超过 8 万家,合法医美机构 仅占行业机构总数的 14%。新氧大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医美正规市场规模占 比仅约 35%。“黑医美”的存在源于合法医美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主因是庞大 的医美需求与正规机构及医生培养与数量增长的不匹配,合法医美机构对医生、 药品及器械、操作规范等要求程度高且严格,成立与审批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与较 高成本,带来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需求等待时间较长、难以及时满足,部分需求 转向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黑医美”。短期来看,非正规医美机构占据的大部分现有市场份额有待转移至正规医美机构。 长期来看,非正规医美机构将被持续取缔,正规医美机构将突出重围,未来市场 增长空间可期。随着行业监管的不断加严及第三方平台的兴起,医疗美容行业加速出清,正规医 美机构有望加速出圈。自 2016 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卫计委、中国整形美容 行业协会等主管机构相继发布《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7 版)》《中 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明确医疗机构、 医美医师及医美项目实施准入要求管理,引导消费者识别合法正规机构,防范不合规医美机构野蛮生长。北京、上海等医美市场较为发达地区,也相继出台《关 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明确严厉打击医疗美容违法 行为,加强对对药品、器械生产经营以及医疗美容广告的监督,从根本上肃清市 场、引导消费。逐渐兴起的互联网医美平台,也通过平台机构审核、消费者评价 等方式侧面填补监管空白,行业信息透明度增强,助力优质的正规医美机构树立 品牌。1.3、 民营医美机构成为供给主力军医疗美容机构按照医院性质分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包括公立医 院的整形美容科和整形专科医院,民营机构包括大型连锁整容医院、中小型医美 机构及私人诊所。对于技术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而言,目前的整形美容科主要是 以整复为主、美容为辅,服务对象大多数为因先天因素或疾病、外伤、烧烫伤等 外在因素导致身体有明显缺陷或功能障碍的“病人”,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消 费型医美项目仅顺带经营,可选项目较少且基本没有营销推广,品牌效应与服务 质量相对民营医院基础较为薄弱,市场份额占比较低。民营整形医院由于其盈利性质,对品牌力、获客力、服务力的要求均高于非盈利 公立医院,市场化定价模式也催生较高的价格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力”水平。 因此,民营整形医院在市场中发展迅猛,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迅速培育并提升, 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公立医疗机构,中国医美市场已形成以民营机构为主导的行业 格局,其中大型连锁机构以服务质量佳、医疗技术水平高、营销力度大而被消费 者熟知,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机构类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8 年民营机构收入规模占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总 收入规模的 81.5%,近十年医美整形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攀升,平均每年新增 量约 2500 家,其中 2018 年新增企业同比增速高达 29.6%。2、 对比成熟市场:中国医美处于成长初期,机构盈 利空间有望逐渐打开2.1、 对比美韩:中国医美行业供给亟待增长医疗美容与经济发达程度高度相关,美国和韩国医美行业发展成熟。美国是全球 医美市场率先超千亿(人民币)规模的国家,2016 年其医美市场规模已达 1020 亿元(折合人民币)。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开始持续繁荣周期,医美伴随 进入高速成长期,同时期美国整形外科协会 ASAPS 成立,医美市场走向规范 化发展。1992 年,医美级肉毒素诞生,美国进入微整形、轻医美时代,随后激 光脱毛、玻尿酸等两项具划时代意义的微整技术相继问世,美国医美行业进入爆 发阶段。2004-2011 年,美国医美行业也经历了监管不足、“黑医美”频发的行业竞争混 乱期和行业调整期,医美市场规模有大幅下滑。随着以 Realself 为首的美国医 美第三方平台出现,行业信息透明度增加,医美市场增速得以逐渐恢复。目前, 美国已成为全球医美法律最规范、整形项目最丰富、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在韩国,医疗美容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2018 年韩国医美行业 市场规模达到 83.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67 亿元)。韩国医美行业萌芽于朝鲜 战争期间,起步较美国晚,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与居民消 费力快速提升,韩国医美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在“输出型”经济战略定位下, 2000 年前后韩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投入支持医美行业进一步繁荣。 2009 年,韩国医疗观光合法化,2015 年,韩国政府再次重金支持医美行业发展, 计划到 2020 吸引 100 万外国医疗游客来韩国进行医美消费,医美经济输出战略 愈发明显。政策全面支持和政府大力推广,是韩国成为全球医美渗透率最高国家 的核心驱动力。对比美国与韩国,中国医美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成长初期阶段。21 世纪 初期,伴随着美容理念的逐步觉醒、肉毒素及玻尿酸等美韩先进医美技术和微整 形项目开始传入中国,国内医美行业得以起步发展。2013 年开始步入成长期, 距今也仅 7 年左右的时间,国内医美正在逐步成长为朝阳行业。从经济发展进程看,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起进入高速发展的 40 年,改革开放至 2011 年,中国 GDP 年均增速保持在 10%以上,2007 年更是达到 14.23%的历 史高点,多年经济增长积累的居民消费水平有待释放。我国医美行业成长于 2013 年,正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红利带来的居民消费水平积累和提升。我国拥 有高达 14 亿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 4 倍、韩国的 27 倍,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为 中国医美市场提供坚实的消费基础。从供给端看,我国每十万人口拥有的医美机构及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与成熟国家相 差甚远。根据清科研究数据,韩国整形医院共 2500 多所,各类医疗美容机构 10000 多家,测算每十万人口至少拥有 23.9 家医美机构。而中国每十万人口拥 有医美机构数量(包括非正规机构)仅为 6.6 家,拥有国内正规医美机构仅 0.9 家,机构资源供给紧张。从 2017 年的数据看,中国每十万人口仅拥有 0.3 名整 形外科医生,而美国拥有 2.1 名医生,韩国则拥有高达 9.3 名医生。2.2、 对比中国香港:营销费用控制是医美机构盈利的关键(略)3、 中国医美市场万亿空间可期3.1、 中国医美人均消费额及人口渗透率增长空间至少 4 倍以上通过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总额除以中国人口总额估算,2014-2019 年,中国全国人 均医美开支从 35 元增至 126 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29%,其中 2018 年正规医 美市场、全部医美市场全国人均消费额分别为 41 元、104 元,与美国正规医美 市场全国人均消费 166 元、韩国医美全国人均消费 1110 元相比,具备至少 4 倍 正规市场、10 倍整体市场消费提升发展空间。中国医美每千人诊疗次数渗透率相对美韩具备 4 倍以上增长空间。根据新氧 《2019 医美行业白皮书》,2018 年中国的医美疗程消费量已跃居全球第一,超 过美国等医美大国,但从每千人诊疗次数来看,中国的疗程消费量上升空间依然 巨大。2018 年中国每千人诊疗次数为 14.8 次,美国为 51.9 次,韩国为 86.2 次, 渗透率相对美国和韩国分别拥有接近 4 倍和 6 倍的增长空间。其中,在 18-40 岁女性中,中国医美用户渗透率为 7.4%,韩国为 42%,中国适龄女性市场有将 近 6 倍的增长空间。3.2、 预测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未来 3 年超过 3600 亿元, 远期可接近 2 万亿元医疗美容属于可选消费,可支配收入增长是医疗美容市场增长的基础驱动力。中 国经济处于较为平稳上升的阶段,2014-2019 年,中国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均高达 9%,人均消费支出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8.5%、 14.76%。消费升级不断,为国民医美消费能力提供坚实保障。年轻群体以及医美渗透率的提高是医美市场的关键驱动力。随着消费升级进入 4.0 时代,医美消费波及的年龄范围不断扩大,新生代年轻消费者的医美消费需 求不断增长。在新氧医美平台,2019 年 25 岁以下消费群体占比 54.10%,95 后以及 00 后新生代医美消费者受益于随着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渠道的崛起而涌现, 与 80 后消费者共同构成了互联网医美消费的主力军。2018 年中国医美渗透率 居首位的是 20-25 岁年龄层的消费者,其医美渗透率为 7.18%,其次 26-30 岁 年龄层的市场渗透率为 4.45%,经测算年轻群体消费者约占人口总数的 1%。从人口渗透率看,医美在中国的人口渗透率低于2%,数据上看仍属于小众消费, 存在大量潜在消费者。根据新氧大数据,2018 年,中国对医美持正面态度的人 群占比达 66%,其中 37%可接受微整,24%持欣赏态度,近 5%的人接受手术 类项目调整,医美消费的认知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随着非手术类轻医美技术和 互联网医美平台的逐步成熟,安全便捷、价格透明等因素也将有效提高消费者的 医美信心,医美服务有望逐步渗透大众生活和基础消费。从地区渗透率看,经济发达地区医美消费能力较强,消费渗透率更高,医美机构 发展也更为迅速、规模更大。目前,中国医美机构主要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包括北上广深、成都、南京、杭州、重庆等地。2018 年新氧医美用户在一线城 市 18-40 岁的消费者中渗透率为 21.16%,随着合法医美机构的不断整合扩张, 叠加成熟消费观念,一线城市医美消费渗透率存在进一步增长可能。而非一线城 市人口占比约 95%,其渗透率在 18-40 岁群体中均不到 9%,相较一线城市拥有 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国 2.8%的城市占据了 53.7%的医美医生资源,非一线城 市乃至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布局空间巨大。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7 年中国医美疗程消费量为 1629 万次,同比增 长 26.4%。2018 年中国每千人诊疗次数为 14.8 次,以 13.95 亿人口规模估算, 全国诊疗次数共 2065 万次,同比 2017 年增长 26.8%。2019 年以整体市场规模 1769 亿估算,中国医美疗程消费量约为 2450 万次, 2016-2019 年中国医美疗 程总次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87%。我们根据单次医美诊疗疗程价格与中国预估诊疗次数估算未来 3 年中国医美市 场规模,经测算,2018 年单次疗程价格约为 7012 元。基于 2016-2019 年中国 医美总疗程消费次数年复合增长率 23.87%,单次诊疗费用增速以过去五年医疗 保健及服务行业平均 CPI 增速 2.99%为基准,预计 2022 年中国医美行业规模将 超过 3600 亿元。我们按照前述全国整体人均医美消费提升至现有 10 倍水平(即 2019 年 126 元 的 10 倍,1260 元/人,10 倍为按照 2018 年数据为基数测算中韩两国整体人均 医美消费差距),以全国人口(基数 14 亿人)0.2%的年自然增长率测算,远期看中国医美市场经过未来 20 年的远期发展,整体规模有望增长至接近 2 万亿元。……(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国海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修慝

西柚每周情报:美团医美首发《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

1、全国:《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8月2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就《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保障机制,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一是普通门诊开始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比例不低于50%;二是单位缴费全部划入统筹账户,个人账户原则上控制本人参保缴费基数2%以内;三是使用范围拓宽,“可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新浪网)2、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2020年8月28日,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本次《目录》共涉及53项技术条目:与医药制造业相关的禁止出口的技术条目3项;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5项。(蒲公英)3、北京: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方案8月24日,北京卫健委发布《2020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方案》的通知。通知决定,北京卫健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从学校、单位和社区抽取调查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3个方面。同时要求各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按照统一要求组织实施现场调查、质量控制及资料上报等工作。(北京卫健委)4、湖北:着力加强“4大体系、1个平台”建设近日,湖北卫健委完成编制《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指出,今后3年湖北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基层防控体系、重大疫情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已落实项目建设资金542亿元,开工项目322个。省卫健委介绍,要把提升监测预警、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摆在重要位置,重点推进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和可转换病区建设。(湖北日报)5、重庆:发布智慧医疗工作方案,重庆人终生健康信息都将上“云”8月25日,重庆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智慧医疗工作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1年,重庆基本建成“卫生健康云”和全民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到2022年,重庆全面建成智慧医疗基础体系,健康医疗大数据全面汇聚和标准化,采取建立“卫生健康云”,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数据库等措施,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城市和医疗智能产业基地。(重庆人民政府)1、微创植介入器械申淇医疗获数亿元C轮融资8月24日,高值医疗耗材研发企业申淇医疗已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次融资由高瓴创投和济峰资本共同投资,老股东三正健康投资和杏泽资本继续加持,点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动申淇医疗新产品的临床推进以及上市产品的加速市场推广和产业化。(新浪网)2、机器人科技迈步机器人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8月26日,深圳市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珠海科溋投资、联想创投、浙江德宁实业联合投资。迈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功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产品的迭代更新、市场运营投入及人才梯队建设。(36kr)3、肿瘤免疫诊疗裕策生物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8月25日,深圳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C轮战略融资,由元知科技医疗领投,普华资本追加跟资,探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所得主要用于扩大市场覆盖,推动TMB检测大panel产品报证,建立市场化的肿瘤免疫药企临床研究服务平台。(动脉网)4、女性健康服务Hologic以8000万美元收购Acessa Health公司8月26日,女性健康服务公司Hologic已经收购了子宫肌瘤微创治疗创新公司Acessa Health Inc.,收购价格约为8000万美元现金,外加基于未来收入增长的或有付款。Acessa Health销售的Acessa ProVu系统是一种完全集成的腹腔镜系统,它将射频消融与先进的腹腔内超声可视化和引导图谱相结合,使医生能够有效和安全地治疗有症状的良性子宫肌瘤女性。临床研究表明,Acessa ProVu系统是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微创替代方案。(mpo-mag)1、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Ⅲ期)接种人数已超2万8月24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Ⅲ期)入组接种人数已超过2万人,安全性良好,有效性在进一步观察中,入组速度好于预期,非常值得期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在北京和武汉两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别建设了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这两个研究所的生产车间投入使用后,中国生物将能够保证新冠疫苗年产能合计达到2.2亿剂次。此外,8月23日,国内多家企业已经下发通知,组织员工自愿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已开始组织接种人员名单,将分批进行接种。企业内部员工透露,原则上,部分人员将优先考虑,包括计划赴海外工作员工、经常出差人员、市场销售人员等。(赛柏蓝)2、2019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发布8月25日,2020全国药店周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年会开幕。在2019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广药集团、步长制药、华润三九位列前三甲;在2019年度中国CRO(含CDMO)企业TOP20排行榜中,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位列前三甲;在2019年度中国医疗器械(含IVD)企业TOP20排行榜中,迈瑞医疗、威高股份、乐普医疗位列前三甲;在2019年度中国生物医药(含血液制品、疫苗、胰岛素等)企业TOP20排行榜中,百济神州、长春高新、智飞生物位列前三甲。(米内网)3、腾讯医疗健康联合微众银行成立联合实验室8月24日,腾讯医疗健康与微众银行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结合腾讯天衍实验室在医疗影像、医疗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积累,以及微众银行AI团队在联邦学习上的领先技术,双方将共同攻坚医疗联邦学习(Medical Federated Learning),搭建隐私保护数据平台,探索医疗领域的智能化应用。(药智网)4、鱼跃医疗拟与蚂蚁集团等设立蚂蚁消金8月24日,鱼跃医疗公告,拟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千方科技、国泰世华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和中国华融一起设立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高达80亿元,注资规模与捷信消费金融并列行业第一。根据公告,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立以后业务范围主要有: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等。(新浪网)5、飞利浦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5G智慧医疗全流程服务白皮书》8月24日,飞利浦与中国联通在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共同研究编制《5G智慧医疗全流程服务白皮书》。此次发布的白皮书针对患者在就医的全流程进行5G智慧医疗服务解析,院间远程会诊、院后个人健康管理等应用的具体场景、关键技术、配置需求以及典型应用案例,从院前、院内、院后等各环节逐步实现5G+智慧应用创新。(美通社)1、北航团队研发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芯片,可同时检测多种病毒8月2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和生医学院青年千人常凌乾教授团队用两周的时间,成功研制出快速、高灵敏度的多参数新型核酸检测芯片,以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为关键技术,结合多参数检测微孔器件,同时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核酸检测、患者快速筛查模型构建等相关检测技术研究。常凌乾表示,这种低成本(2 元 / 片)的、具有聚合物微孔阵列的芯片,每个孔都可以作为反应的区域,可以在整个芯片上做几十到上百种检测。(小桔灯网)图片来自网络2、小甑科技推出专业医疗级别的控糖智能产品8月28日,小甑科技推出的专业医疗级别的控糖智能产品,在海外市场已经获得60余万用户的认可。小甑科技搭建的这一套控糖产品组合,包括巧釜低糖炊、上置水箱低糖炊、低糖杯等。其中巧釜低糖炊是目前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它可以理解成一个具备专业医疗技术的、智能控糖的电饭锅。小甑科技研发的低糖炊可以去除米饭中促成人体脂肪生长和血糖快速升高的快消淀粉,有效降低米饭的升糖指数(GI值),最高可以滤除米饭中99.73%的快消淀粉。(36kr)3、日本京都市推广手持口罩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日本持续蔓延。为了既有效避免病毒感染,又能痛快享受美食,日本京都一所大学研发了一款“手持口罩”,并计划在京都市内的大学及餐饮店等进行推广。据日本NHK电视台26日报道,25日,20余名餐饮行业代表聚集在京都市上京区一家酒店,使用手持口罩样品吃饭。人们吃饭时放下口罩,拿勺子、叉子把美食送入口中,当有人过来要说话时,举起口罩遮住面部,再进行交谈。(新浪医药)1、中生制药创始人卸任近日,中生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首席执行长谢炳卸任,并获调任为公司董事会资深副主席。谢炳将留任公司执行董事以及执行董事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董事会同时宣布,李一获委任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长。(中生制药公告)2、美敦力董事会任命Kevin Lofton为新董事2020年8月24日,美敦力宣布任命Kevin Lofton为董事会独立董事,自2020年9月15日起生效。Lofton先生是一位资深的医疗保健主管、创新者和战略家。他曾在美国一些最大的医院系统担任了25年的首席执行官。最近,他作为CommonSpirit Health的首席执行官退休,在他的职业生涯中,Lofton先生在整个医疗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iospace)德勤联合美团医美首发《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8月27日,德勤联合美团医美在峰会上首发《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达1975亿元,受疫情影响增速下挫,但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仍将超过15%。20~35岁女性是医美消费主力军,其中30岁以上的‘姐姐’们消费水平更高。上海、北京的医美消费力领跑全国,南方城市医美消费的热度普遍要高于北方城市。《报告》还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增速将逐年提升,到2023年预计可突破3000亿元。(中国经济网)-END-本期情报员|究法 赵云本期编辑|究法外媒观察|赵云—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提出宝贵建议 —

持田

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及细分领域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医疗美容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整形美容行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每年有几十万人接受各类医疗整形美容手术。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行业高速发展,大量机构涌现,且受网红文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爆发。2018年为行业放缓的转折点,大量中小机构面临盈利难等问题,市场呈现供需不匹配状态。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长率放缓至22.2%,预计202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可达2274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美容外科诊疗美容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又称整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对提高传统营销渠道以外的在线营销效率的专业意见需求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为中国医疗美容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鼎盛时期,电子商务平台收益实现迅速增长。预计2021年美容外科诊疗市场规模可达104.9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美容非外科诊疗美容非外科是通过非手术的形式,主要包括注射美容,热疗仪器两大方面,对自身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来达到美容整形的效果。其中注射美容领域中,主要注射药物为玻尿酸和肉毒素。近几年玻尿酸和肉毒素在医美行业中使用率不断增高,从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美容非外科诊疗市场规模持续上升,预计在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到79.8亿元。市场占比我国医美行业中按手术类型分主要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种,非手术类医美项目由于风险小、费用少、易操作等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医美市场中占据六成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医美市场的发展,手术类项目市场占比呈现小幅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手术类占比58%,非手术类占比42%。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善哉

行业研究之医美行业发展全解析

医美行业是去年到今年为数不多的市场中长线热点之一,无论市场题材短线如何震荡,医美个股总是不断活跃,整体板块呈现一个震荡上行的趋势。究其原因,行业的大发展、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受众数量的巨增等多重因素共同支撑了相关公司的股价。行业发展前景:自2013年以来,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便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20年更是达到了1975亿元。虽受疫情影响增速下滑,但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仍将超过15%,与此同时2020年用户规模预计达1520万人,人均消费6000元。3月28日,据央视报道,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强劲的市场需求也带动了上游产品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颜值经济的发展、当下Z时代更加追求个性化需求、中年人抗衰老需求等因素都构成了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国际医美占比:2019年,韩国、美国、日本这前三大医美大国的医美渗透率分别为20.5%、16.6%、11.0%,而中国大陆的医美渗透率仅为3.6%,远低于成熟的国际市场,约有3-5倍的增长空间。医美产业链可以拆分为上游供应商,中游医美机构和下游消费者。上游供应商主要负责射频和激光等仪器、玻尿酸和肉毒毒素等药品耗材的供给;通过直销或者经销,将产品卖给中游医美机构。中游企业是医美服务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大型连锁和中小民营医美机构等;主要通过线上广告和线下合作等渠道吸引客户。受益于互联网高速发展,新氧、悦美等网上医美平台成为医美机构获客的重要渠道之一上游公司解析:爱美客1、 拥有五款III类注射用透明质酸钠产品。2、 旗下嗨体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针对颈部皱纹改善的III类医疗器械,可利用组织 液仿生技术提升真皮层胶原蚩白产生能力进而达到除皱目的。3、 宝尼达是国内获批的首款长效透明质酸注射产品。4、紧恋是国家首款面部埋植线。朗姿股份1、 截至3月23日,公司合并范围内医美机构20家,其中医院4家门诊机构16家2、 公司参与设立的两支医美并购基金均已完成设立已对夕谶露。3、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韩国医疗美容服务集团DMG,拥有三个医美品牌,米兰柏羽、高一生医美和晶肤医美。

阿森纳

轻医美行业报告:2020年用户规模将达1520万人,未来或成变美“第一选择”

当前,中国轻医美市场供需迎来双增长,轻医美市场逐渐崛起。在消费意识觉醒和消费需求驱动下,机构、医生在供给端强势助推轻医美行业更快速发展。近日,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年中国轻医美消费趋势研究报告》,对轻医美行业的用户规模、用户行为、供给与需求端的发展现状、企业案例、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轻医美消费意识觉醒,用户规模持续增加轻医美是介于手术整形和生活美容之间的专业医疗美容项目,指用无创或微创医学疗法,用先进的产品、器械、医学手段等满足求美诉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达到740万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1520万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轻医美消费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供给的持续增长和“互联网+轻医美”模式的渗透,未来轻医美行业的用户规模将继续增长。当前中国求美者对轻医美认知度较高,并逐渐愿意接受和尝试轻医美。随着轻医美产品、技术的改进以及互联网医美平台的渗透,中国求美者对轻医美安全、无创、效果显著等特点的认知也会日渐增多。六成消费者理解支持,近八成有体验意向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听说或了解过轻医美,近六成受访者对轻医美消费行为表示出正面的态度。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医美线下机构以及微信等网络内容社区成为消费者获取轻医美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互联网医美平台。在听过或了解过轻医美的受访者中,有将近八成用户明确表示在未来有轻医美消费的意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社会对轻医美的认知了解和接纳包容程度正日益提升,随着机构、互联网医美平台等助力轻医美优势进一步凸显,未来消费者对轻医美接纳度或将更高,这也是医美行业大盘提升整体消费渗透率的关键契机。医美机构、平台发力布局,助推行业迅猛发展随着轻医美的发展与消费需求提升,中国轻医美医生、机构迎来蓬勃发展新机遇,同时在供给端强势助推轻医美行业更快速发展。医美机构纷纷发力布局轻医美领域,大型连锁医美机构开始与美团医美等互联网医美平台合作,提供更多轻医美项目并将服务和产品线上化。此外,有医美机构开始探索以医生为中心,聚焦轻医美业务的“轻医美诊所”形式,为求美者提供丰富、专业、便捷、前沿的轻医美服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美医生规模已超3万人。在供给端,超七成轻医美医生认为当前行业岗位需求有提升,行业整体未来趋势向好。在需求侧,七成轻医美医生认为客户咨询量有提成,近九成反馈月收入有提升。伴随轻医美市场的发展及消费潜力迸发,美团、阿里等综合电商平台相继布局轻医美领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如美团医美依托美团平台用户流量及资源优势,向消费者公开、透明地展示医美机构信息、轻医美项目信息、医美医生信息及其他求美者评价情况,为消费者降低决策门槛,更“轻”更快地选择机构、项目、产品等。市场管理提效,行业规范前景良好在传统护肤品难以满足求美者日益提升的求美需求下,轻医美为求美者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变美”选择。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轻医美或将部分替代传统护肤保养品、家用美容仪等,有望从小众圈层逐渐向皮肤管理、护肤养肤等日常场景渗透,成为消费者求美的“第一选择”。近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显著。在医美领域,政府对医美市场的管理更趋积极,逐步提速对轻医美市场主体的健康培育。与此同时,行业监管也相应加大了力度,如2017年发布《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严肃打击非法活动。医美市场逐渐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正规医美机构、专业医师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另外,未来互联网医美平台有望打通轻医美产业链上中下游,连接上游品牌与消费者、机构与消费者、医生与消费者等全产业链环节,同时依托平台流量、营销能力、品牌增值服务等,助力轻医美服务体系加速数字化升级。来源: 艾媒网

护星者

报告称医美市场高速增长 规模将超3千亿元

中新网12月3日电 “瓶比化妆品贵”“不从消费者身上赚钱”“整容代表女性自由和时尚”……近来,“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董事长兼CEO金星“金句”频出,将人们的视线拉至医美行业。作为消费医疗的典型行业之一,医美行业近年来在中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曾给出预测,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自2014年起维持年复合增长率23.6%的增速,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进一步提高至24.2%。但受疫情影响,沙利文更新预测,2020年预计行业增长规模仅为5.7%,远低于2019年18%的行业的增速。而聚焦新氧透视医美行业,回顾本年,医美整体市场经历高效洗牌,行业呈现“回暖”迹象。不可小觑的强交易能力上周,新氧科技发布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总收入3.5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新氧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870万,同比增长153.7%;平台总促成医美服务交易总额超11亿元。虽然三季度利润不敌去年同期的4050万元,但新氧的营收和月活用户数双双增长。对此,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龚伟解释:医美行业增长最底层的动力是四个字“人要爱美”。只要人性爱美,这个行业就将继续。从化妆品、美发、美容、美体、美甲、美睫,到近十年飞速发展的医美(全称是“医疗美容”:用医疗技术达到变美目的),人们对爱美需求不断提升。今年,消费者的需求在第四季度迅速释放。以新氧双11期间公开数据为例,10月14日-11月11日线上成交总额同比增长213%,其中植发类日均搜索人数同比增长665%;私密整形类加购物车日均人数同比增长449%。产业线上化提速2013年,新氧成立,通过“媒体+社区+电商”战略布局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丰富的内容生态布局、成熟的筛选系统与生态构建机制,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医美平台。这期间,伴随新氧等垂直平台高速发展的是中国医美产业逐渐线上化。医美的医疗属性决定了其固有保守性,时至今日,大量的交易与服务仍发生在线下,交易链条冗长、层次分散。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种平静,医疗美容机构不得不寻求发展尝试线上化,新氧三季度财报显示付费医疗机构数4096家,同比增长26.8%,可见一斑。医美正规军对“黑医美”的打击也加速了产业的线上化。5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与新氧科技联合启动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将线下平台线上化,实时监督产业动态,覆盖医美信息审核、技术监督等。8月,新氧公布自律行动第一期数据成果:平台累计拦截问题机构58家,疑似违规或超范围执业医生14685人次,涉嫌违规、违法医美商品12099例,总处理违规内容29729条。此外,处理违规日记9180篇、处理未打码日记1743篇、违规总封号351个。数据令人咂舌。有报告显示,目前在18-40岁女性中,中国医美用户渗透率为7.4%,韩国为42%,相比于韩国,还有6倍增长空间,这意味着未来会有上亿人消费医美。仅从线上客群数据来看,去年中国新一线城市消费用户占比已首次超过一线城市,正成为市场增长的最大推力。未来10年,中国万亿医美市场将徐徐展开。

德不形者

医美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绘医美产品图谱,鉴他山之石功过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刘文正、杜一帆)1. 本文框架根据此前发布的报告,我们认为医美产品端为整个医美产业链中具有相对优势的环节,本报 告我们拟聚焦医美产品端,建立分析图谱框架,借鉴境外医美龙头他山之石,梳理产业发展 趋势。医美产品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目前缺乏统一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可基于产品功能进行分 类,类似功能的产品可通过作用方式及效果进行优劣对比;从需求端可估算市场规模,从技 术革新、优劣对比可推断行业趋势。根据功能区分,医美产品可概括为两大核心功能:塑形, 美肤;其中,塑形可分为填充、除皱、瘦脸三个核心诉求;美肤则可分为补水美白、祛斑祛 痘两个方向。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轻医美呈现三大趋势:日常化、品牌化、合规化。此外,我们简要梳理了全球医美龙头发展历程:艾尔建(Allergan Aesthetics)坚守肉毒素和玻 尿酸两大阵地,成就全球医美龙头地位;LG 化学为韩国化工龙头,医美板块以伊婉品牌著 称;菲洛嘉(FILLMED)水光针享誉全球,但在华资质申请遭遇困难;高德美(Galderma)经销 肉毒、收购玻尿酸,以护肤品名企进军医美;东国制药(Dongkook Pharmaceutical)从护肤药 膏起家,自研玻尿酸针剂切入医美;Huons(Humedix):近年来先后发力玻尿酸和肉毒素实 现突破性进展。我们发现,医美行业的商业模式介于医药行业和化妆品行业之间,有一定的 产品技术和牌照门槛,但又较依赖于营销和渠道,从医美龙头发展历程可得,其成功共性在 于兼顾产品和经营,但出身不同打法各有侧重。2. 从功能出发,绘医美产品图谱2.1. 填充塑形:填出“嘭嘭肌”,打造少女感2.1.1. 内源+外源填充,打造轮廓线填充是最常见的医美塑形项目之一,按填充物来源可分为自体填充和非自体填充。医美填充 是指利用填充剂进行人体局部组织填充的塑形方式,可起到修饰五官、填充组织轮廓凹陷和 打造轮廓线的作用,令目标部位实现饱满立体的状态。自体填充通常使用人体自身组织作为 填充剂(比如用来填充面部脂肪缺乏处的脂肪);而非自体填充则来源于非人体组织成分(如 玻尿酸、胶原蛋白等)。按填充方式划分,医美填充又可进一步分为手术方式和注射方式。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对自 身脂肪、软骨等组织进行面部、胸部、臀部等塑形(自体填充)及硅胶填充(非自体填充)。 早在 1890 年,法国医生就开始尝试皮肤脂肪切除等减肥方式;1963 年,德国整形外科医 师 Schrudde 采用子宫刮匙为一位年轻女性进行踝部脂肪刮除术,该方法手术切口小,是微 创吸脂手术的雏形;1987 年,法国医生 Klein 首次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局部肿胀麻醉 吸脂法,极大地提高了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当下大多微创吸脂手术的方式均基于局部肿胀麻 醉法,如超声辅助吸脂术、水动力辅助吸脂术等。注射方式主要包括注射玻尿酸、胶原蛋白等非自体填充方式,以及童颜针、少女针、婴儿针 等刺激自身组织生成的自体填充方式。注射类针剂最早起源于美塑疗法(Mesotherapy),美 塑疗法实际就是真皮层皮内注射,因为真皮是由人体胚胎的中胚层发育而来,所以又叫中胚 层疗法。其采用超微渗透技术,定位、定层、定量的把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直接透过表皮输送 到皮下深层组织,从根本上解决色斑,肤色暗哑,痤疮,发黄,晦暗,细纹,皮肤松弛,下 垂等问题。2.1.2. 市场需求:脂肪填充占头面部医美手术 30%,需求最为旺盛自体脂肪和玻尿酸填充:分别为手术和非手术医美主流,受各年龄段消费者青睐。填充塑形 类医美里较有代表性的是面部填充,又可大致分为玻尿酸填充(非手术)和自体脂肪填充(手 术)两类。据新氧,脂肪填充在国内头面部医美手术中比例最大,2019 年例数占全部头面 部手术的 30%,较 2018 年增加 4.3%;而玻尿酸则是非手术注射类医美中占比最高的,2019 年占 66.6%,同比增长 53%。据新氧估计,2019 年线上头面部医美手术将近 73.88 万例, 以平均每例 1.5 万元估算,脂肪填充交易额约为 30 亿元。随着非手术类医美因其简便安全 日渐兴起,其对脂肪填充手术也将有一定替代潜力。 根据悦美 2019 年一项调查,面部脂肪填充在 80 后、90 后消费者中分别是治疗量第 2 和第 1 高的医美项目,而玻尿酸填充更是在 70 后、80 后消费者中均位列治疗量第 1,在 90 后、 00后中列第2。而据艾瑞咨询,90后医美用户年均消费1000-2000 元,80后则消费5000-6000 元。综上可见,面部填充有相当稳定、可持续的需求基础和盈利空间。玻尿酸市场的扩张也可佐证填充需求的旺盛:医美用玻尿酸市场已超 40 亿。医美是 2015 年来中国医用级玻尿酸最主要的用途,2019 年相关终端产品市场规模达 42.5 亿元,占全部 医用级玻尿酸 54.5%,且 2014-19 年均复合增速达 28.6%、大幅领先骨科和眼科。据艾瑞咨 询预计,未来 4 年医美类玻尿酸规模将以 16.8%复合增速继续增长,2024 年将达 76 亿元。2.1.3. 填充塑形类核心产品:玻尿酸针剂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以玻尿酸为核心成分的针剂占据填充塑形类产品的主导地位,由于其使用时间长、效果稳定 已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填充方式之一。但是目前主流产品同质性强,竞争激烈;嗨体创新解 决颈部填充问题,另辟蹊径,境内暂无合规竞品。目前我国批准的透明质酸填充产品共 39 款(不含水光产品及同一产品对应不同批文),其中 36 个批文对应产品已上市,21 个为国产批文。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截至 2021 年 2 月 17 日,剔除掉水光产品(如瑞蓝唯瑅)和同一产品到期后更换批文(如伊婉 volume plus) 等情况后,目前获批的玻尿酸填充产品共 39 款。其中,36 个批文有对应上市产品,华熙生 物旗下 2020 年获得的两个批文(国械注准 20203130568 和国械注准 20203130569)、以及 北京瑞莱思 2020 年 8 月获批的批文(国械注准 20203130700)目前尚未在市面上找到对应 上市产品。国产透明质酸填充剂市场中:主要有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物、蒙博润、科 妍生物、杭州协合等生产商,共约 21 个批文,前三家拥有 3 个及以上批文,剩下几家有 1-2 个批文。进口市场中:Q-Med、艾尔建和 LG 所获批文最多。伊婉对应产品有伊婉 C、伊婉 V、伊婉 C plus 和伊婉 V plus 四款;艾尔建也有极致、雅致、缇颜和丰颜四款;瑞蓝拥有 2 号、3 号及对应的含麻版本批文。此外,Humedix(旗下艾莉薇品牌)有两个批文,CROMA (旗下 Princess 品牌)、大熊制药(旗下婕尔品牌)、菲洛嘉(旗下 Art Filler)和吉诺斯株式 会社(旗下 Vmonalisa 莫娜丽莎)各有一个批文。2.1.4. 填充塑形类创新产品:依靠创新成分实现填充效果,技术迭代持续进行中市场上不断出现依靠创新成分实现填充塑形的新型产品,经过较长周期(一般 20 年左右) 的市场检验后,效果稳定则实现大范围推广,而出现安全问题则面临淘汰。目前市场上热度 较高的成分为以聚左旋乳酸为核心成分的填充剂,多称为“童颜针”;少女针、婴儿针等关 注度日渐提升;而以 PMMA 微球及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的爱贝芙已面临淘汰。2.2. 除皱塑形:抗老除皱,永恒的主题2.2.1. 手术、注射、声光电齐上阵除皱塑型医美项目是当下热门且市场规模增速较高的医美项目之一,按操作方式划分,可分 为手术类、注射类以及光电类。除皱塑形项目能使局部的除皱抗衰从而能与面部整体的形态 相结合,起到恢复肌肤紧致平滑、轮廓立体精致,达到面部整体年轻化的和谐变美效果。不 同类别的除皱方法对细小皱纹,皮肤纹理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大多数除皱项目恢复周期短, 平均 1 周即可恢复,且均能维持几年之久。手术类项目主要包括线雕、拉皮等。1901 年,Hollander 医生实施第一例面部除皱术,挪威 对皮下组织做任何处理,直接进行皮肤切除改善皱纹,被认为第一代面部除皱术;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于面部皮下发现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后进入第二代除皱术时代;20 世纪 90 年代,Hamra 医生提出深部平面除皱术和复合除皱术合,二者合称为第三代除皱术。 当下面部大拉皮、小切口祛皱等项目的创口较大成为消费者的顾虑,而线雕项目由于手术创 口小受到热捧。注射类项目主要为肉毒素注射。肉毒毒素是种神经麻醉剂,能使肌肉暂时麻痹,起初,医生 将肉毒毒素用于治疗面部痉挛和其他肌肉运动紊乱症,医学界 1979 年首次将其作为一种治 疗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斜视。后来,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肉毒毒素具有消除皱纹的功效, 注射肉毒杆菌素除皱的美容手术应运而生,并迅速风靡全球。光电类项目主要包括光子嫩肤、热玛吉、热提拉等。用于面部除皱抗衰的光电类项目按设备 的特性,主要分为激光类、射频类和超声刀类。激光类项目作用在皮肤的表皮以及真皮的上 层,主要针对浅层的皮肤问题。射频类项目可以作用到更深层,其利用特定频率的电波对皮 肤组织整体加热促进皮下血瘀的循环以及皮肤的胶原新生,具有无创和恢复期短的优势。超 声刀主要是以点状加热的方式作用至皮下脂肪层中浅筋膜层,以达深层次提拉的效果。2.2.2. 市场规模:抗衰市场高速成长,抗皱产品已成为刚需中国抗衰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消费者抗衰意识增强。“除皱”本身是项较为具体的功能需求, 而范围更广的“抗衰”市场与除皱联系较密切,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其市场需求。根据 Euromonitor,2018 年,中国抗衰市场规模达到 472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17.0%,且从 2016 年 起,呈现持续加速趋势。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五分之二(39%)20 岁到 24 岁的都市女性 都使用抗衰老产品,尤其是抗皱产品已成为刚需。近几年抗衰老人群的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 并以 8%-10%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使用抗衰老产品,超过一半的 25~29 岁消费者曾使用过抗衰老产品,而有接近三成的 20~24 岁消费者也使用过抗衰老产品。 不论是年轻群体关注抗初老,还是各大品牌纷纷抢滩布局“抗衰老”,抗衰呈现出不可估量 的市场潜力。根据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目前女性最关心、最热门的保 养服务项目就是抗衰老保养,其在所有项目中的提及率高达 72.2%。根据 CBNData 消费大 数据,除护肤最基本的诉求“保湿”外,“抗衰老”已经超过“美白”成为当代消费者最关注的主 要功能,抗衰老的护肤品近三年表现了强劲的增长力。肉毒毒素市场规模本身也在高速增长: 据立木信息咨询,国内正规渠道销售的肉毒毒素市场规模从 2015 年起加速扩张,2018 年达 39.2 亿元,同比增加 32%。2.2.3. 除皱塑形类核心针剂产品——肉毒素针剂:除皱+联合,具广阔应用空间肉毒素针剂是除皱塑形类的核心针剂产品,除可满足除皱需求外,肉毒素适用于广阔的医美 项目联合应用场景。我国肉毒毒素审批严格,正式认证仅四家;目前仍有 7 款肉毒素产品在 申请资质进程中。放眼全球,美国保妥适一家独大,韩国 5 大肉毒素生产商均有中国布局、 另有多个厂商肉毒产品在研,英德俄印均有产品布局。肉毒素又称肉毒杆菌内毒素,营销名称为瘦脸针、除皱针,注射方式为单点注射,注射部位 为眼周、脸颊等,注射深度为真皮层。肉毒素作用于胆碱能运动神经的末梢,干扰乙酰胆碱 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以达到舒展皱纹的目的。肉 毒素作用于胆碱能运动神经的末梢,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离子的作用,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 经末梢的释放,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肉毒素能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致使肌 肉松弛,暂时性释放对褶皱处皮下细胞长期施加的压力,以达到舒展皱纹的目的。肉毒素自 注射后 48 到 72 小时开始起效,28 天左右神经开始逐渐发芽,但此时肌肉还没有恢复,三 个月左右肌肉开始逐渐恢复。注射肉毒素除皱的效果一般可维持 3-6 个月,皱纹复发后可再次注射,间隔时间在 6 个月左右为宜,如果经常注射的话,会导致神经麻木,严重的话会损 伤面部神经。可与其他医美项目联合使用,应用范围广。肉毒素不仅针对的适应症多,可在多部位治疗, 且可与其他医美项目联合使用。肉毒素注射部位为肌肉层,玻尿酸注射部位为真皮层,根据 相关学术论文(如《A 型肉毒素咬肌定点定位注射联合玻尿酸颏部填充注射微整形术重塑女 性颌面部轮廓的美容效果分析》),二者联合注射美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线雕项目具备 提升面部功能,但是对咬肌不起作用,线雕+肉毒素控制咬肌,可以全方位提升紧致面部。肉毒毒素审批严格,正式认证仅四家:2008 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将其列入毒性药品。作为 处方及毒麻类药品,肉毒毒素从流通到使用均受到严格管控。同时因相关产品技术壁垒较高, 认证牌照审批严格,在前期申报工作完成后,还需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其中Ⅲ期临 床试验规模大,时间长,整体申报周期通常为 8-10 年。目前 CFDA 仅批准四种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分别为国产的“衡力”、美国进口的“保妥适BOTOX”、英国益普生公司生产的“丽舒妥 Dysport”以及韩国 Hugel 公司研发的“乐提葆 Letybo”。衡力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993 年在中国获批用作新药,2012 年才被批 准用于整形美容,其在全国 29 个省份指定了 77 家经销商;保妥适由美国艾尔建公司生产, 2009 年被 CFDA 批准用于美容,国药控股分销中心有限公司是其总经销,目前在全国 30 个 省份指定了 56 家二级经销商;丽舒妥由英国益普生公司生产,Dysport 于 2009 年在美国上 市,最初用于治疗成年颈椎张力障碍(CD)和痉挛患者,2020 年被 CFDA 批准用于整形美 容;韩国生物制药公司 Hugel, Inc.生产的「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Letybo 100U,商品名: 乐提葆)」与 2020 年成功取得 CFDA 上市批准,是首个及唯一一个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 准的韩国肉毒毒素产品,在中国境内由四环医药独家代理的。多家肉毒素公司布局中国市场。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在我国有布局的肉毒素 产品中,审批进度最快的是 Medytox 和华熙合作的粉毒,以及 Merz 和精鼎医药合作的西马 肉毒,二者均已完成用时最长的Ⅲ期临床试验。其次是韩国大熊制药的绿毒,已经进入三期 临床试验,Hunos 和爱美客合作的橙毒、Revance 和复星医药合作的肉毒素均已经获批临床, 但尚未有临床备案信息;2020 年 11 月,华东医药公告称和韩国 Jetema(蓝毒)签署战略 合作协议,未来有望共同拓展中国肉毒素市场。此外,保妥适用于改善咬肌突出的适应症的 审批也已经进入Ⅲ期临床阶段。放眼全球,肉毒生产商蓬勃涌现,进军中国市场潜在空间大。目前保妥适是全球市场份额最 高的产品,全球份额曾经高达 86%,现在仍有 65%以上;此外,全球市场份额较高的还有英 国的 Dysport(英国 Ipsen 生产, 欧洲称 Azzalure,德国的 Xeomin(欧洲称 Bocouture), 和韩国的 Neuronox(Medytox 生产,其他地区称 Meditoxin、Cunox、Botulift 等)。2.2.4. 除皱塑形类手术产品传统历史悠久,线雕除皱快速崛起可以实现除皱功能的手术方法有多种。“除皱术”(rhytidectomy),即通常所谓“拉皮”手 术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这类手术通常是将面部皮肤切开后进行人为提紧,切除多余组织后 缝合。除皱术按处理深度可分为皮肤层、面部浅筋膜(SMAS)层、骨膜层等类型,按治疗部 位可分为额部、颞部、全面部、颈部等类型,按手术方式可分为传统、小切口和内窥镜等术 式。这些类型组合出种类非常繁多的除皱术术式。不过上述基于“提紧+切除+缝合”的开放 式除皱术并非手术除皱的唯一方式,近年来有所盛行的“线雕/埋线”也是一种可以用于除皱 的手术。线雕(埋线)则是 90 年代后新兴的一种除皱手术。线雕疗法无需切开并去除患者的松弛皮 肤,而是将特制的缝合线穿入皮肤之下,经过缝合将皮肤从内部拉紧。缝合线的侵入也可一 定程度上激发修复反映,加快胶原蛋白再造,进一步强化塑形效果。线雕相比开放式的除皱术有三大优势:○1 恢复时间大为缩短:开放式除皱术有时需要全麻,术后 3 天左右才能出院, 而线雕仅需简单局麻,门诊手术即可完成;2 术后风险低:面部神经和血管密布,开放式手术可能造成血肿、神经损伤甚至脱发、脱皮等并发症,并会留下明显疤痕;线雕的这类风险 则很低,最坏情况下也可以抽出缝线恢复原状;3 更经济:相对简洁的流程意味着线雕手术成本通常较低。不过,线雕的效果不如开放式手术明显,持续时间也更短(1-3 年,开放式 除皱术可达 10 年以上),更适合皱纹不太严重、讲究经济性、对容貌需求可能有变化的年轻 人士。爱美客的聚对二氧环己酮面埋植线(紧恋)为国内首款取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面部埋植线产 品。根据公司公告,爱美客的聚对二氧环己酮线 2017 年 7 月仍处于在研阶段,2019 年 5 月 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批准上市。在面部埋植 III 类器械未获得 NMPA 审核通过之前,市 场上缝合线易出现切割组织和异物反应现象。爱美客的线材能实现埋植入皮下浅层脂肪,进 入皮肤后埋线平行成线状或交织成网状,并与周边结缔组织连接,产生张力,产生对皮肤软 组织的紧致效果,能够一定程度纠正皮肤皱纹、改善皮肤状态,达到支撑充盈、溶脂收紧的 效果。“紧恋”旗下 3 款产品包括平滑线、螺旋线、短锯齿线三种线型,分别满足用户皮肤 紧致、表情区紧致、精细部位凹陷填充和皮肤提升的用户需求,对面部提拉需求进行细致区 分。该产品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作为原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 可吸收性和生物降解性,体内降解试验表明其在 180-220 天可被完全吸收,排异性低。该埋 线产品未来有望搭配其它非手术注射项目综合性解决肌肤衰老问题,从而完善肌肤从抗皱补 水到紧致的全方位需求。华东医药子公司埋线产品“塑立爱立提”已通过备案。线雕用可吸收埋线的典型产品有Sinclair (华东医药子公司)的“塑立爱(Silhouette )”和 Sutura Medical Technologies 的 NovaThreads 等。塑立爱系列产品的特色是埋线上布有细小锥形凸起,能更有效地牵拉更多 面部组织,效果也更持久。2020 年 2 月华东医药宣布塑立爱系列的立提(Instalift)通过 科技部遗传办备案(备案号 2021BAL0067),正式进入注册临床研究。据称 Instalift于 2015 年获得美国 FDA 认证,是目前美国 FDA 批准的唯一一款用于中面部组织提拉的可吸收埋线。 Instalift材质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相容性好,可被吸收、降解、排出体外,且 具备蛋白线不具备的刺激胶原再生的作用。2.2.5. 除皱塑形类光电产品迭代较快,作用于浅层细纹用电磁波作为主要干预介质的医美项目都可视作光电类医美,按照波的性质可具体分为脉冲 光、激光和射频三种,其中(强)脉冲光和射频在除皱上功效更大。由于光电除皱主要通过 刺激胶原蛋白增生而实现,相对注射而言较为间接,其所适用的皱纹也多为干纹、细小皱纹 等,而非深度皱纹。强脉冲光(光子嫩肤):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 Light,IPL)是一种连续、多波长的非相干性普通光。该类疗法用强力弧光灯发射强脉冲光线并滤出长波光(500nm~1200nm)作用于皮肤, 通过不同靶组织对不同波长光波的选择性吸收和光热解原理分解色斑且刺激皮下胶原蛋白 增生,从而治疗不同皮肤光损伤、光老化病变,达到皮肤年轻化的效果。由于波长范围较宽, 强脉冲光适应证广,大致可分为皮肤血管疾病、皮肤色素疾病、多毛、皮肤老化与光老化四 大类;最主要的应用是改善光老化导致的皮肤改变。研究表明强脉冲光技术在去除面部色素 斑、毛细血管扩张和面部红斑、细小皱纹和粗大毛孔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强脉冲光仪器厂商多迭代快,向多用途、精细化发展。通常所谓“光子嫩肤”即为强脉冲光 在医美上的应用,其优点是不易损伤表皮、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缺点则是因波长较广导致 的光波作用层次浅、效果精准度欠佳。生产光子嫩肤仪器的公司主要有美国的科医人 (Lumenis)和 Sciton、以色列的飞顿(Alma Lasers)等。这些公司在发光波段、发光方法 等技术方面持续创新,提出“精致脉冲光(DPL)”、“最优脉冲技术(OPT)”等概念并陆续 推陈出新。例如飞顿 2003 年发布首款光子嫩肤仪 Lovely I 后相继于 2005 年和 2007 年推出 Aria 和 Lovely II 等改进版,如今其最新型号辉煌 Harmony 已作出多项技术改进;科医人也 于 2020 年推出了经典产品 M22 的最新改型 Stellar M22。为了实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当 今主流光子嫩肤仪通常会配备模块化的各类滤镜,便于根据具体治疗要求灵活组合。射频医美:射频医美器械利用射频波穿透皮肤并利用热效应使皮肤结构变化,从而达到改善 皱纹、紧致肌肤等效果。射频波达到真皮层时,皮肤底层温度瞬间升高,一方面引发胶原收 缩、融合重塑,使真皮增厚、皮肤紧致有弹性;另一方面组织的热损伤会触发愈合应答反应, 刺激胶原蛋白再生,从而增加容积使皮肤皱纹变浅、表面光滑。由于射频疗法对皮肤辐射出 电磁波引发热效应,因此其舒适性不及强脉冲光。射频仪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 Solta 生产的“热玛吉(Thermage)”和以色列飞顿生产的 “热拉提(Thermolift)”。热拉提采用移相器实现聚焦射频,可做到精准分层,对不同层次 的皮肤施加不同大小的能量。其最深可达真皮层与脂肪之间的浅筋膜层,能促进组织拉紧提 升并消融部分脂肪、减少软组织重力负荷,加深提拉效果。热玛吉的优势则是远期效果较好, 且可以用于眼周。射频医美器械更新迭代快,精确度、舒适性逐渐提高。热玛吉自 2002 年上市第一款 ThermaCool TC以来已历经3次重要更新迭代,相继推出2007年提高治疗速度的Thermage NXT,2009 年用舒适脉冲减缓疼痛的 Thermage CPT 和 2019 年精细化控制每发射频能量 的 Thermage FLX 等款式,不断提高疗效、舒适性和效率。热拉提 2014 年左右上市,2019 年推出升级版 Thermolift Plus,加强了分层次聚焦射频的功能并提高了舒适性。2.3. 瘦脸/瘦身塑形:主流审美观,一“瘦”遮百丑2.3.1. 瘦身塑形项目各色各样瘦身塑形项目通常分为手术类、声光电类和注射类三种类型。瘦身塑形类手术项目主要分为负压吸脂和光纤溶脂两类,负压吸脂根据剥脱脂肪的方式, 再细分为共振吸脂、水动力吸脂和超声吸脂几种。负压吸脂利用超声波、高频电场等物 理手段将脂肪击碎,再通过皮肤小切口利用负压的吸力将脂肪吸出;光纤溶脂利用光热 溶解理论的脂肪溶解技术,安全准确使脂肪细胞破裂液化,然后通过皮肤上的针眼将其挤 出或等待液化脂肪自行吸收、代谢。声光电类项目无需创口,脂肪通过肝脏代谢方式排出体外,主要有冷冻溶脂、射频溶脂 等。该类项目不侵入,无创口,但维持时间较手术类项目较为有限,且只能作用于局部。注射类项目主要有肉毒素和溶脂针。肉毒素主要通过阻碍肌肉与神经间的信息传递、肌 肉得不到运动指令萎缩变小,而起到瘦肌肉的作用;溶脂针则通过注射进入人体皮下脂 肪,刺激局部脂肪细胞内的脂肪酶数目增加,使脂肪分解成细小状态,随着身体的新陈 代谢由淋巴系统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瘦身的目的。2.3.2. 市场规模:已近百亿,非侵入式技术发展带动潜在需求进一步扩大美体塑形市场规模 2019 年为 91 亿元,已成为医美行业新的增长点。根据《2019 年医美行 业白皮书》,2020 年中国医美用户在购买美体塑形项目上占比 43.90%,近两年表现了强劲 的增长力。据德勤,中国美体塑形市场规模 2019 年已达 91 亿元,预计 2020 年将达 105 亿 元,到 2030 年或将突破千亿。塑形需求不限性别且日趋精细化,为市场带来巨大成长动力。消费者的医美消费需求在发生 转变,对于身体美的关注度愈加提升;而瘦身塑形的潜在需求在两性人群中都不容小觑,这 使其有别于填充、除皱等主要面对女性的医美类别,具有更广的想象空间。据德勤引述,中 国成人肥胖率已从 2002 年的 3%增长至 2018 年的 7%,2016 年成为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因此塑形市场在国内具有较高成长潜力;此外,消费者对于身体通常不会如对头面部一般顾 虑美观、恢复期和细小瑕疵的风险,更容易作出消费决策。庞大的潜在需求也促使塑形理念 趋向精细和丰富,从单纯的减重逐渐聚焦到身体体态的雕塑上;而身体上腰腹、胸、背、腿、 臂等各部位需要开发不同的塑形方法,这进一步拓展了市场潜在空间。技术进步促使非侵入式成为塑形新趋势,消费者从业者均能得益。伴随技术的进步完善,美 体塑形已经愈加安全高效。在轻医美日趋流行的背景下,塑形领域也掀起“非侵入式”的潮 流。非侵入式塑形形式多样,例如减脂包括冷冻、超声、射频、激光、磁波等多种手段,为 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随着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升,非侵入性设备能越来越好地实现精准塑 形,其相对更低的风险也有助消费者更快作出决策,因此非侵入式塑形正吸引更多消费者、 尤其是对侵入式(手术)塑形安全性和后遗症有担忧的求美者。据德勤引述美团数据,冷冻 和超声减脂订单量 2018-20 年化增长分别达到 318%和 216%,高于侵入式的吸脂手术。对 医美机构而言,非侵入式塑形更多依赖高科技仪器,对医师技能要求低于侵入式,有利于机 构节约人力成本并加速拓展运营规模、迭代技术和设备,从而建立高端的品牌形象、开发潜 在需求并获取新客。2.3.3. 溶脂针:直接作用于皮下脂肪溶脂针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排油效率。溶脂针核心成分为加速新陈代谢的物质,如磷脂酰 胆碱、肾上腺素等,注射部位为全脸脂肪较多的地方,注射深度为皮下脂肪层。将其注射进皮下脂肪层,可以破坏脂肪细胞的细胞膜,将脂肪细胞里的脂滴释放出来,再将其分解成细 小的状态脂肪酸,并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由淋巴系统排出体外。此外,有些溶脂针的成分还 包含 L-肉毒碱,这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一种类似维生素的营养物质,能促进脂肪酸的 氧化。成分原理各异,正式批准较少。国际上很多溶脂针剂品牌为韩国生产,例如 BR Pharm 的 V Line-A 溶液精华和 Only Medicel 的 CF Line。这两种产品已分别于 2017 年和 2018 年通过 中国内地监管部门审批在内地上市。溶脂针类型较杂,各厂商产品主要成分和作用原理不尽 相同,且这些针剂的安全性和效果目前仍缺乏充分实验证据支持。因此,美韩等国监管部门 对(内销的)溶脂针产品鲜有正式批准,导致关于各色溶脂针作用及风险的公开信息较少。目前国内市场上尚无合规的溶脂针产品。目前医美市场上较多的溶脂针品牌如韩国的 V-Line, 韩国红溶脂,韩国 6D 溶脂针,西班牙的 BCN 溶脂针,英国的 aqualyx 土豪溶脂针。目前国 内尚无正规渠道的溶脂针产品,市场上皆为水货假货,个别产品有妆字号证书(如韩国 V-Line 在国内有化妆品备案,进口名称为“碧妍 塑颜紧致精华液”)。其中,韩国红溶脂价格较为 低廉,作用单一,注射过多会造一定肾脏负担;韩国 6D 溶脂针价格相对红溶脂较贵,但在 溶脂的基础上还能够对轮廓起到紧致作用。2.3.4. 利拉鲁肽:糖尿病药的减肥新用十年历史的糖尿病药,减肥功能已渐被认可。利拉鲁肽由丹麦的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研发,先后于 2009 年 6 月与 2010 年 1 月获得 EMA 与 FDA 批准,用于治疗 II 型糖尿病,商 品名 Victoza;2011 年开始在中国销售,商品名为诺和力。利拉鲁肽是一种名为 GLP-1 的肽的受体激动剂,能扮演 GLP-1 的角色和其受体结合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GLP-1又兼具一定的减缓胃排空和增加饱腹感作用,利拉鲁肽的减肥功用由此而来。2014 年美国 FDA 将肥胖纳入其适应症,批准其用以治疗肥胖或超重且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疾病(高血压、II 型糖尿病等)的成年患者,2020 年中国和英国相关部门也对这一适应症予以接纳。利拉鲁 肽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等肠胃症状,并可能与甲状腺癌和胰腺炎相关,但因果性未被 充分确认。除利拉鲁肽外,市场上还存在数种其他 GLP-1 激动剂,如贝那鲁肽(仁会生物)、利司那肽 (赛诺菲)、度拉糖肽(礼来),以及诺和诺德自身研发的索马鲁肽(已进入 III 期临床试验, 有证据支持减重效果)等。目前在中国纳入医保的 GLP-1 激动剂有包括利拉鲁肽和度拉糖肽 在内的 6 种,其中利拉鲁肽于 2017 年最早纳入医保。原厂专利到期促使国内药企踊跃开发。随着 2017 年 8 月诺和诺德对贝拉鲁肽的专利到期, 国内生物制药企业逐一开始进行利拉鲁肽研发。2018 年 3 月,华东医药子公司中美华东出 资 2500 万元受让九源基因研发的利拉鲁肽减肥适应症技术;公司 2020 半年报表示该技术 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中美华东早前已受让并试验利拉鲁肽的糖尿病适应症)。通化东宝2018 年 10 月获批进行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试验,2019 年 6 月已入组首例受试者,预计 2020 年 3 季度完成全部病例入组。翰宇药业申请的利拉鲁肽(糖尿病适应症)的生产注册已于 2019 年获受理,目前正进行最后的临床试验。爱美客子公司诺博特已于 2020 年 11 月获批开展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临床试验,适应症为慢性体重管理。2020 年 9 月双鹭药业的利拉鲁肽也获 得临床试验批准。2.3.5. 手术吸脂通常需要声光电仪器辅助,永久作用于脂肪手术类项目中,根据消除脂肪方式不同,可分为负压吸脂和光纤溶脂两大类,负压吸脂是目 前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传统负压吸脂是在配合肿胀麻醉的情况下,利用专业金属吸管通过皮肤小切口插入皮下,通 过负压吸脂仪器,把脂肪抽吸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剥脱”脂肪方式不同,发展出水动 力吸脂、共振吸脂和超声吸脂 水动力吸脂全名为水动力辅助负压吸脂,在传统负压吸脂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压水流分 离脂肪细胞的功效,采用螺旋式水刀,通过加压水流精确作用于目标组织,利用冲洗液 温和分解脂肪和组织,在不损伤组织结构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分离脂肪细胞,脂肪随 着水流回压一起被排出体外。共振吸脂采用共振原理,利用高压气泵使吸管头部产生每分钟 600 次的往复运动,往复 幅度为 5mm。产生和脂肪细胞固有频率相同的共振波,这种共振波选择性地破碎肿胀 麻醉后的脂肪细胞,使其呈液态,但是不与皮肤、血管及神经组织发生共振,因此不损 伤这些组织。与其他吸脂术相比,共振吸脂在有效保护神经及血管的同时,利用负压吸 除皮下已经液化的脂肪细胞,以改善体型。超声吸脂利用高能低频的超声波破坏皮下脂肪组织。在液体或生物组织内均存在着内聚 力,然而密度不同的组织,其分子间粘合力是不一样的。在密度低的脂肪组织,分子粘 合力较弱,超声波产生的较低负压即可产生组织空隙,在物理上称为“空穴现象”。然 后再使用高能的负压吸引器将已液化的脂肪液抽出。光纤溶脂是一种给使用激光辅助进行溶脂的治疗方法,运用激光放射的高能量分解脂肪细胞 膜,有选择性的将集体多余的脂肪组织破坏。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热量来改变结缔 组织和脂肪的结构,是脂肪溶解并正常分离,之后通过低压抽吸更容易被吸走。经由激光光 纤的热作用还会由内激发真皮层胶原蛋白再生,因此术后不仅消除脂肪,皮肤也变得紧实有 弹性,肥胖纹也能获得改善。光纤溶脂的插管直径为 1mm,是普通插管的 1/3,溶脂后没有创 伤表面,皮肤无痕,温和溶解脂肪,无创无痛,皮肤无痕。声光电类项目无需创口,主要有冷冻溶脂和射频溶脂。射频溶脂是利用射频令机体中的分子 和离子剧烈振动,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从而达到给胶原组织加热,促进脂肪细胞凋亡的目 的。射频溶脂除了能溶解脂肪,还能带动皮下胶原蛋白增生,使溶脂部位的皮肤收紧。冷冻 溶脂通过在特定的低温条件(0-10°的低温条件下)选择性的让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失去活性, 然后失去活性的脂肪细胞会慢慢代谢掉,适用于小部位的局部肥胖。2.4. 美肤类项目:健康水润光泽,无止境的追求2.4.1. 美肤类项目层出不穷花样迭出,使用效果差异较大目前市场上美肤类项目可分为基础护理、仪器美肤和注射美肤三种:基础护理:包括清洁、去角质、面部按摩、面膜、爽肤水、面霜等步骤,有的还包括头 部按摩,肩颈按摩或背部按摩等,无需恢复时间,维持时间短;仪器美肤:包括清洁净化皮肤的小气泡清洁(仪器是通过真空负压形成真空回路,将超微 小气泡和营养液充分结合,通过特殊设计的小螺旋形吸头直接作用于皮肤)、光子嫩肤(利 用强光脉冲消除/减淡皮肤各种色素斑、增强皮肤弹性等)、皮秒(激光照射进表皮,激 光的高能高热瞬间瓦解气化色素细胞,达到祛除皮肤深层色陈的目的)等项目;一般两 周内可恢复,维持几个月到 1 年不等;注射美肤:主要指水光针。利用负压的多头针(也有无针水光或手针注射),在皮肤的 真皮层注入透明质酸等产品,使皮肤容光焕发,保湿光滑;1 周内可恢复,维持时间 1 个月。2.4.2. 市场规模:对皮肤健康水润光泽的追求,永无止境超 9 成女性被皮肤问题困扰,干燥缺水及毛孔粗大排前列。面部长时间直接接触外界空气中 污染物,肌肤趋于敏感。随着环境的恶化和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因素加剧,人群中被皮肤问题 困扰人群逐步增多,且需求较为复杂。根据美图发布的《2017 中国女性皮肤问题研究报告》, 超过 90%的女性被皮肤问题困扰,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为干燥缺少、毛孔粗大。根据中国医师 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的调查,真正拥有健康皮肤的人群只占 14.2%;丁香医生联合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发布的《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皮肤状态不好位列困扰国民健康问 题 TOP1,40%的人被其困扰。水光针补水美肤更明显直接,对面膜、小气泡均有替代潜力。研究认为位于表皮层与真皮层 之间的“中胚层”是皮肤吸收外用营养成分和储存胶原及弹性蛋白的关键,营养吸收率远高 于皮肤表面涂抹。面膜大部分营养物质无法被皮肤吸收,水光针直接将透明质酸及营养物质 注射于真皮层,且在打通皮肤通道时造成的细微损伤能激发胶原蛋白新生,效果比非破皮类 项目作用更有效直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加深和在美妆方面消费升级,水光针有望对面 膜市场形成一定替代。此外,也与同样具有嫩肤作用但主要作用于皮肤表层小气泡清洁等项 目起到一定竞争作用。根据 Euromonitor,2019 年我国面膜渗透率约 51%,潜在替代空间巨 大。随消费者接受程度提升市场空间有望扩大。水光针近年来已吸引大量关注。据德勤,2020 年中国水光针订单量已达 2018 年的 5.6 倍,在面部注射中仅次于肉毒素;更美 APP 的报告 也显示,水光针在 2019 和 2020 年分别是线上订单量第 4 和第 5 高的医美项目,且名列 90 后医美用户消费项目前 5。艾瑞咨询一份调查显示,2020 年中国注射针剂的医美用户中 34% 接受过水光针注射,且有 58.8%男性医美用户曾接种水光针。水光针通常需要以 2-3 次间隔 1-3 个月的注射为一个疗程,频率较高,单次注射费用在数百到一万元不等。随着水光针的 安全性和精准性被更多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消费者认知,其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成长。2.4.3. 水光针:微交联或不交联,锁水保湿为核心,可添加多种营养成分水光针来源于“中胚层疗法”(Mesotheraphy)。中胚层是胚胎中位于内胚层、外胚层中间 的胚层,相应的,中胚层经过分化,在成年人皮肤位于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是皮肤吸收外 用营养成分的关键位臵。水光针主要成分为非交联透明质酸或微交联透明质酸,其成分是显 著区别于填充玻尿酸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于填充玻尿酸的交联技术,水光针的功效维持时 间更短,可以短时间内改善皮肤状态。水光针的效果通常可以维持 3-6 个月,需要 1-3 个月 注射一次,一个疗程持续 3 次。其基本成分除了小分子的未交联透明质酸和功能性动能素, 通常还会添加肉毒毒素、维生素 C、还原型谷胱甘肽、胶原蛋白、PRP 自体血清等。 通过水光注射仪器,将水光针营养成分注射到皮肤的中胚层和真皮层中,与细胞发生水合作 用来促进血液微循环和吸收营养成分。严格来讲,水光针是透明质酸填充剂的一种,但是通常意义上(即本文提到的“透明质酸填 充剂”)我们所说的透明质酸填充剂为手针注射至真皮层深层以下、经过交联可用于填充塑 形的单相或双相玻尿酸。水光针和透明质酸填充剂在注射部位和成分的不同,前者多用于补水保湿,后者可用作填充, 但二者并无明确的概念区分。大致来看:1)从适用注射部位看,水光针产品适用于真皮组织浅层到中层,而透明质酸填充剂注射部位较深,通常在真皮层以下(国家食药监局适用范 围表述为“面部真皮组织中层至深层”);2)从成分看,水光针主要成分为微交联或者不交 联的小分子透明质酸,且可在透明质酸基础上添加多种营养成分;而透明质酸填充剂为交联 程度较高的透明质酸,分子覆盖小、中、大几种,通常不会添加多种营养成分。在上述区分 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国家食药监局公布的适用范围,结合草根调研中实际使用情况来区分传 统意义上的透明质酸填充剂和水光针。娃娃针、动能素等加入多种营养成分,联合保湿除皱。娃娃针核心成分为微交联的玻尿酸+ 氨基酸、维生素、矿物等 30 多种成分,动能素为玻尿酸+丙酮酸钠、核苷酸、多元防护因子 等多种成分。可利用水光针专用仪器进行多点注射或微针注射,把玻尿酸、维生素等通过中 胚层疗法输送到真皮层,刺激弹性蛋白和胶原再生,使皮肤充满水分,改善皱纹。此外,部 分无针水光可采用喷射技术导入(可能未达到真皮层),利用低压放大皮肤毛孔,以喷射技 术让营养液渗透入皮肤基底层。在我国市场中存在的水光针产品中,国产产品品牌多于进口 产品。水光针产品的价格跨度较大,从 248/ml 至 7000 元/ml 不等,市场高、中、低端均有 产品分布,其中国产产品价格明显低于进口产品。目前我国市场上可合规破皮注射的水光针产品仅润致娃娃针和瑞蓝唯瑅两种,且分别被限于 注射额部和手部。根据国家食药总局官网及新氧,目前市场上获得Ⅲ类医疗器械且适应症包 含真皮层注射的水光针类产品仅华熙生物旗下润致超水光(娃娃针)产品和瑞蓝唯瑅。2 张 牌照均在 2020 年 3 月获批,润致超水光(娃娃针)产品适应症为面部真皮组织浅层到中层 注射以纠正额部皱纹,瑞蓝唯瑅产品适用于手背部真皮层,最佳为真皮深层的注射,以改善 手部皮肤外观。市场上存在非合规注射的水光产品,对应牌照类别为 1)无牌照;2)妆字号;3)Ⅰ类医疗 器械;4)Ⅱ类医疗器械;5)Ⅲ类医疗器械但适应症不包含破皮注射。目前水光针市场上鱼 龙混杂,存在着非合规破皮注射的产品,其对应牌照主要包含以下几类:1)无牌照,如瑞蓝 5 号,菲洛嘉 135ha(红盒),乔雅登沃拉易特等。此类产品在国内无妆 字或械字牌照,不允许在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通常为进口产品;2)妆字号,如菲洛嘉 135ha(银盒,但截至 2021 年 1 月备案已经过期),瑞士达美伽,德 美颜动能素,润月雅蜂巢玻尿酸水光液等。只允许用作化妆品使用,不允许用于破皮注 射。该类产品通常包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3)Ⅰ类医疗器械,如东国,菁芙透明质酸皮肤保护膜,德美颜皮肤保护膜,润百颜医用皮 肤保护剂等。该类产品对应医用名称为医用皮肤保护剂(用于阻碍外部刺激对皮肤的伤 害)、或者液体敷料(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微生物、有害微粒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 伤口),不需注册只需备案。破皮注射属于超适应症使用。4)Ⅱ类医疗器械,如蔓白薇。其对应医学名称为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由 0.65%的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0.9%的氯化钠、0.0694%的磷酸盐及 99.35%的注射用水组成,适用 于鼻内镜手术后创面治疗,及皮肤与粘膜的创伤防护。5)Ⅲ类医疗器械但适应症不包含破皮注射,如术唯可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海月兰医用透 明质酸钠凝胶,益术康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该类产品适应症为辅助用于预防或减少 腹(盆)腔手术的术后粘连。破皮注射属于超适应症使用。2.4.4. 婴儿针:PDRN 促使胶原蛋白合成婴儿针利用核心成分 PDRN 促使胶原蛋白合成,改善皮肤状态。婴儿针(又称婴儿针微针, 或三文鱼婴儿针)核心成分为 PDRN-聚脱氧核糖核苷酸,提取自三文鱼精巢,其 DNA 片段 与人体 DNA 有着 95%的相似度,当通过微针注射入人体时,该物质选择作用腺苷 A2 受体, 从而促使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增生,拥有修复屏障、改善皱纹的效果。婴儿针的注射周期为 3-6 次,每次间隔 1-2 个月左右。注射后效果可以维持 1 年左右。Placentex 是婴儿针的“鼻祖”。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婴儿针产品有 Placentex、X-AND (mesoestetic 药厂研发)、X-DNA 凝胶(西班牙 BCN 实验室研发)和美国 BENEV 贝妮芙 (BENEVCOINC 集团生产)。Placentex由意大利 MASTELLI药厂生产,通过欧洲 CE 认证, 是婴儿针的鼻祖。婴儿针适用于全脸使用,特别是对眼周细纹也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于 皮肤有炎症、受损伤或者需要修复的敏感肌肤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婴儿针的副作用包括针 口感染、激发人体排异保护导致的水肿、起疹红斑、淤青,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损坏皮肤正 常代谢,造成假性皮肤敏感,严重的情况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局部僵硬结块等。目前国内医美市场上尚无合法婴儿针产品。婴儿针在国外是被允许注射的,但一些宣称经过 CFDA 认证的婴儿针产品实际上是打“擦边球”的产品,例如氐殊婴儿针,实际上仅具备妆 字号牌照,而国内注射至面部真皮层的产品,需要符合适用范围的Ⅲ类医疗器械证书,因此 婴儿针在境内都严禁销售和使用。2.5. 其他:大眼诱惑,“未老先秃”,同为当前市场热点除了填充,除皱,抽脂塑形,美肤类项目之外,还有眼部整形和植发等医美项目。眼部整形 项目和植发项目可分为手术和注射 2 种方式进行。手术一般采用去眼袋术,双眼皮术,开眼 角术,头发种植术等项目进行眼部和发囊的调整。眼部整形通过造成上睑提肌、睑膜之间造 成创伤使眼睛比例更加完美,植发项目将毛囊单位移植到需要移植的部位的方式解决脱发问 题,永久维持,迅速恢复。2.5.1. 眼部整形术实现眼部美的蜕变去眼袋手术,双眼皮手术,上睑下垂矫正术,开眼角手术等眼部整形术可以让眼睛达到美丽的蜕变。去眼袋手术是在离下眼睑睫毛缘的切除手术。2-3 毫米的地方切口,作用原理是去 除多余的眶膈脂肪、眼轮匝肌和松弛的下眼睑皮肤。去眼袋手术能减轻下睑缘膨出,使人看 起来更有活气。在眼皮的深部有一块小而薄的肌肉,医学上称上睑提肌,其收缩的时候眼睛 睁开,其有一部分肌纤维止于上睑皮肤,睁眼时肌纤维拉力使眼皮产生一条皱褶,就形成了 双眼皮。双眼皮手术也称重睑成形术,其原理也是一样,即在上睑皮肤和睑板,或在上睑提 肌、睑膜之间造成创伤,形成瘢痕粘连,进而形成双眼皮。重睑术术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完 全切开法、小切口切开法和埋线法。上睑下垂矫正的原理与重睑法大致相同。主要是切除过 多的脂肪和松弛的皮肤,收紧因衰老而逐渐失去弹性的眼睑肌肉。手术结束后,眼睑下垂的 效果得到改善,眼睛恢复了精神和活力。切除内/外眦赘皮也叫开眼角手术,利用开内眦术 的方法,一般使用于眼裂小,有内眦赘皮的眼睛。普遍的开内眼角的多,也叫眼角内眦整形 术,即开内眦术,可将此赘生的上眼皮组织,经由精细的美容手术切缝消除,开眼角手术不 会留下明显的手术疤痕。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市场潜力巨大。眼整形外科包括眼部美容、眼部整形和眼眶外科三部分。 眼睑、眼眶和眼球是面部中心,对人的容貌和美观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眼 部整形美容手术的需求量增大,眼部整形占 2019 年各医美项目市场 21%,仅次于鼻部整形。2.5.2. 植发术高效改善脱发问题头发种植,发际线调整,眉毛种植,睫毛种植,美人尖种植,胡须种植,鬓角种植等植发手 术能从根本上解决秃顶、脱发、发际线不美观等问题。 头发种植 :头发种植以后枕部毛发为发源,将其移植到头发稀少或没有头发的部位,促使其 在新的位臵继续生长。头发种植依据脱发面积大小确定需移植的毛囊单位数量,可为消费者 解决脱发、掉发等问题。 发际线调整 :发际线是发根与面部的界限,其线条形态影响面部美观,发际线过高或过低时、 均可通过植发手术进行调整。植发医生依据消费者意愿、发际线状态、五官特征设计新的发 际线,对毛发缺失的地方进行毛发种植、毛发多余的部位进行毛囊破坏,以达到发际线美化 的效果。眉毛种植 :眉毛种植是根据消费者意愿设计出眉毛形态,包括眉毛长度、密度,将消费者后 枕部毛发取出并种植于眉毛处的一种外科手术。眉毛种植需移植 200~300 个毛囊单位,可为 消费者解决眉毛缺失、稀少等问题。睫毛种植 :睫毛种植原理与眉毛种植一致,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提取后枕部毛囊单位,将毛囊移植至睫毛生长部位,实现睫毛加密、加长的效果。美人尖种植 :美人尖又称美人髻,表现为额头正中间的毛发生长线为尖状,使左右两鬓对称 且成弧形。美人尖种植通过额头毛发生长线的重塑,满足消费者对美人尖的需求。 胡须种植 :胡须种植对象为男性,以人体后枕部毛发为发源,根据消费者意愿、胡须生长现 状,设计新的胡须造型,为消费者解决胡须稀少、胡须形状不满意等问题。 鬓角种植 :鬓角种植对象为男性,同样以人体后枕部毛发为发源,适用于无鬓角、鬓角有缺 陷、鬓角形状不美观的消费者。伴随脱发年轻化,植发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植发技术创新促进植发行业不断发展。根据头豹 研究院,近七年来,中国植发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 2014 年的 5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 的 22 亿元。由于社会压力不断加大,中国脱发人群数量逐渐攀升。课业压力、电子产品普 及等因素的存在,导致青少年群体开始出现脱发症状,中国脱发群体呈年轻化发展趋势。伴 随“颜值经济”兴起、植发技术革新等因素驱动,未来三年,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将获得进 一步增长。预计 2023 年,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实现 4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26.4%。3. 他山之石,各执所恃(详见原报告)艾尔建(Allergan Aesthetics):坚守肉毒素和玻尿酸两大阵地,成就全球医 美龙头地位。LG 化学:韩国化工龙头,医美板块以伊婉品牌著称。菲洛嘉(FILLMED):水光针享誉全球,在华资质申请遭遇困难。高德美(Galderma):经销肉毒、收购玻尿酸,护肤品名企进军医美。东国制药(Dongkook Pharmaceutical):从护肤药膏起家,自研玻尿酸针剂 切入医美。Huons(Humedix):近年来先后发力玻尿酸和肉毒素实现突破性进展。大熊制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成立数十年研发多类成品药,近年来力推肉毒素。Revance:主打医美创新的年轻生技公司,致力于开发新型肉毒素。4. 轻医美日常化、品牌化、合规化,具医药+化妆品双重属性4.1. 日常化:对手术医美及日常护理具有双向替代潜力兼采日护之轻便与手术之精准,对二者均有替代性。轻医美项目一般需要以数月为周期反复 多次实施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例如玻尿酸注射剂使用一次的效用可持续半年到一年多,若须 巩固则要再次注射),频率高于一步到位、通常数年才会接受一次的医美手术,低于日常使 用的大众护肤。功效上,轻医美项目往往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如玻尿酸注射可分为除皱/塑形 /丰唇等),与手术类医美一样有具体的作用部位和经过科学验证的效果。综合来看,轻医美 既能以远低于日常护肤的接受频次产生更精准有效的作用,又能以更轻便且渐进的方式实现 与手术相当的具体效果,对日护和医美手术都形成一定替代性。国内轻医美市场发展势头好,认知度和消费意愿已具相当基础。据艾媒咨询估计,2020 年 中国轻医美用户将达 1520 万人,相当于 2018 年 740 万人的 2.05 倍,2016 年 280 万人的 5.43 倍,增长率相当可观。在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2018 年非手术类项目已占医美总案 例 60%以上,日本更已超过 80%,由此可以推断轻医美市场在国内也有广阔成长空间。艾媒 2019 年 10 月的一项调查也显示,44%受访者了解轻医美,23%则已听闻过此概念;对轻 医美持正面态度的受访者则占 58%。消费历史方面,41%受访者已经消费过轻医美产品,33% 则表态想要尝试;未来消费意愿上,则有多达 79%受访者表示“一定”或“很可能”接受轻 医美项目。随着消费认知提升、轻医美产品技术质量提高和互联网平台发展,国内轻医美消 费渗透率将有可期的提升,市场规模会进一步充分扩大。4.2. 品牌化:产品和机构品牌日益受重视与轻医美逐渐盛行相呼应的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机构品牌的重视程度提高。轻医美产品/标准化 程度较高,很多为注射剂形式,对医师操作技艺的要求低于手术类医美,因此产品本身的功 效和可靠性就成为消费者考量的重点。不过由于前些年国内医美市场管理不严,非法或违规 营业的机构和医师采用假货滥竽充数、对操作标准执行懈怠,造成一些恶劣影响,消费者现 今也同样重视医美机构的品牌信誉。艾瑞咨询 2020 年 3 月一份调查显示,67.7%受访医美 消费者选择机构时会考虑其资质,67.3%会考虑其知名度或口碑,50.6%会考虑选用的产品。 艾媒咨询 2020 年 10 月一项统计也显示 41%受访消费者选择机构时考虑品牌。自媒体发展驱动消费者对行业理解逐步加深。医美相较于日化等快消品,产品属性更强,需 要进行一定的消费者教育,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社媒用户群体和医美消费人群存在 较大重叠,其快速发展驱动消费者对行业的认知逐步加深。截至 2021 年 2 月,小红书上与 “医疗美容”话题相关笔记 9 万+,“医美”话题相关的笔记有 79 万+,“你尝试过医美吗” 话题下相关笔记 108 万+。行业乱象危害大,消费者寄望品牌信誉良好的机构和产品改善局面。消费者对产品和机构品 牌的重视反映了先前国内医美市场的混乱秩序造成的危害。据艾瑞咨询《2020 年中国医疗 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 年全国有近 2000 家医美机构超范围经营,占全体合法机构高 达 15%,更有 8 万多家已知的违法经营机构;实际从业的医美医师中也有 10 万以上为非法 执业,(艾瑞引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有些更会混杂于合法机构中。产品情况也不容乐观: 以注射针剂为例,据上述白皮书,国内市场上流通的产品中仅约 1/3 为允许销售的正品,其 余则为假货或水货,更有以水货外包装搭配假货实物的情况,令一般消费者难辨真伪。这些 非法违规的机构、从业人员和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很大危害并严重影响医美行业的公众形象: 例如,2019 年黑医美医疗事故致残致死约 10 万人,致残致死率相当于正规机构的 10 倍, 其中麻醉不当造成的事故尤为多发和严重。有鉴于此,在医美规范化整肃的过程中,鉴别能 力相对更低的消费者将寄望于品牌口碑好的医美机构为自己甄选出货真价实、品质优良的产 品并提供可靠、安全的服务。4.3. 合规化:监管趋严下,合规产品对非合规产品具替代空间行业水货假货市场是正规市场数倍。根据新氧大数据,2018 年,国内医美服务机构正规市 场规模 878 亿元,黑市规模达 1367 亿元。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提供的数据,国内市场上销 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 70%由假货和水货构成,实际年消耗量是正规产品的 5 倍左右; 根据 Analyst research reports,2014 年玻尿酸市场正品、水货和假货市场销量占比分别约 25%、25%和 50%。国家监管趋严,利于水货假货市场萎缩。2017 年大规模开展打击非法专项行动,进入严厉 整顿阶段。2015 年起,国家对民营医疗美容的许可政策放松,大量资本涌入行业,医疗机 构数量迅速增长,也加剧了行业乱象。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4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 网信办、公安部等 7 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根据 国家卫生健康委披露,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涉医刑事案件、涉药品安全案件1219 件,抓获 犯罪嫌疑人 1899 名,捣毁制售假药黑窝点 728 个,总涉案金额近 7 亿元。黑诊所端,卫生健康部门检查医疗机构 40878 家,责令 31 家停业整顿,查处违法违规 案件 843 件,吊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8 家;检查生活美容 等其他机构 75675 家,查处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案件 2772 件,移送司法机关涉嫌犯罪案 件 139 件。共计罚没款 3809 万元。黑药械端,药监部门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 103362 家,查处违法案件 1769 件,责令停产整顿 184 户,吊销行政许可 7 家,罚没款 1130 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涉 嫌犯罪案件 139 件。全国海关立案侦查、调查各类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肉毒素等走 私违法犯罪案件 912 起,案值共计 8832 万元,偷逃税款 981 万元。黑培训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检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5143 家,责令 47 家机构改 正,2 家停业整顿,查处违规开展医疗美容培训案件 25 件,罚没款 8.7 万元。正规市场增速逐步超非正规市场,替代空间逐步显现。根据新氧大数据,2018 年,国内医 美服务机构正规市场规模878亿元,同比增速46.4%,黑市规模达1367亿元,同比增速24.3%, 正规市场增速超过医美黑市。随着医美渗透率提升下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更多合规产品进入 市场,以及医美行业监管逐步趋严,预计更多合规产品将对非合规产品市场空间产生替代。4.4. 具医药+化妆品属性,企业面临双重考验医美行业的商业模式介于医药行业和化妆品行业之间。我们将不同行业竞争要素分为产品层 面和经营层面两个维度。产品维度的要素包括产品技术和产品牌照,经营层面的要素包括产 品营销和渠道铺设。相比于经营层面的要素,产品层面更容易形成壁垒。对于化妆品行业而 言,产品技术和牌照门槛都较低,主要依靠营销和渠道驱动;对医药行业而言,产品本身牌 照和技术壁垒都较高,竞争主线在于产品层面。医美行业商业模式介于化妆品和药品之间, 有一定的产品技术和牌照门槛,但又较依赖于营销和渠道。从医美龙头发展历程可得,其成功共性在于兼顾产品和经营,但出身不同打法各有侧重。艾尔建的核心产品保妥适、乔雅登等产品均具备世界领先技术(乔雅登系列采用世界独有的 HYLACROSS专利技术,保妥适弥散度比国产衡力更小),同时公司也具备卓越的全球营销能力, 自 1950 年成立以来,其产品已在 100 多个国家上市;LG 化学旗下的伊婉产品拥有 HESE 专利技术,在中国境内的销售委托华东医药进行推广和销售;菲洛嘉不仅拥有 40 年 玻尿酸针剂研发应用史,每年都有 5、6 项最新科研成果投入产品升级,将每年销售收入的 20%投入研发,并且进入中国伊始就通过掌握渠道实现价格管控,并在线上线下均有扎实的 发展。其中,艾尔建、东国制药、Huons、LG 化学几家公司均是医药领域起家,在涉足医 美产品时更注重产品,偏向医药行业打法;高德美和菲洛嘉拥有较为丰富的日化洗护行业经 验,更注重渠道和营销。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痛定思痛

医美行业研究报告:医美机构是好的投资赛道吗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诸海滨)报告综述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增长仍具潜力。2018 年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占全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约 13.5% 的市场份额。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 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了 1769 亿元,同比增长 22%,预计 2023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拓展至 3115 亿元。但同时,中国的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仍然很低,每千人中接受医疗美容诊疗的人数仅为 14.5 人,对比美国 52.2 人、韩国 89.2 人,未来发展仍具备想象空间。市场持续增长动力来自于:(1)庞大 的用户基数。2020 年中国医美用户将达到 1520 万人,女性用户占比约 90%,男性用户比例在逐步提升。用户年龄层下移,90 后、00 后成为消费主力。一二线城市市场培育成熟,超 50%用户收入超过万元。(2) 高复购率。平台消费者的二次复购率在 90%以上(新氧、更美平台), 艾瑞统计 2020 年购买面部整形的用户平均购买过 3.14 个项目。(3)客单价提升。2015 年至 2019 年,中国医疗美容服务人均开支从人民币 46 元增至人民币 103 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1.9%,预计 2024 年达到人 民币 223 元。需求捕捉:“轻医美”份额将持续提升,新赛道涌现新机会。在医美 项目中,当前手术类诊疗目前仍占主导地位,2019 年份额 58.2%。但 美容非外科诊疗因其恢复期短,市场规模从市场从 2015 年的 249 亿元 增至 2019 年的 600 亿元,CAGR 为 24.6%,预计 2024 年规模将达到 1,443 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至 45.3%。就需求而言,头面部变美依旧是 当前医美用户主要诉求,占比接近 50%,与此同时,2019 年“抗初老” 相关消费同比增长 92.64%,热拉提、超声刀、埋线提升等消费提升明 显,“抗衰”走向大众市场。此外,根据更美 APP 数据,2019-2020 年 “植发”订单同比增长了 79%、141%,90 后成为植发市场消费主力, 占比 57%,植发价格高昂普遍在 1-4 万元之间。大众对于口腔健康和 美观的需求也在快速提升,2019 年牙齿矫正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 75%, 2020 年洗牙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214%。从 2020 年一级市场来看, 口腔健康、治脱生发也是投资的热门赛道。医美机构:大量资本前赴后继盈利仍是普遍难题,是竞争激烈 or 壁垒低?。整形、美容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当前合法医疗机构数量约在 1.3 万家,私营为主,市场份额在 80%以上。中国医疗美容机构可以分 为大体量、中小型、小微型三类。其中,大体量机构占据的份额在 6-12% 之间,代表机构有美莱、艺星、伊美尔、华韩整形等;中小型机构目前为市场主体,占据了 70-75%的市场份额。医美机构毛利率普遍较高, 均值为 58.72%,然净利率普遍较低,相比之下小体量的医美机构盈利更加困难,主要系获客营销、药品耗材、医疗服务(包括医生培训、 机构认证等)合计成本/营业收入的比重大致在 50%-90%之间。医生资源紧缺且作用关键,价格高昂:2018 年我国每十万人口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仅 0.3 人,当前仍有 6 万人左右的缺口,然培养一 位优秀医美医生需要 8-10 年左右的时间。医美机构医技人员+护 理人员合计占比在 40%-50%之间。以瑞丽医美为例,执业医师的月薪水平在 2.1-2.3 万元之间,员工成本/营业成本比重余额 40%。竞争激烈医美机构投入大量营销,销售费用占比在 20-30%左右, 分摊了本来可以用于医生培训、高效管理的投入。 综合来看在监管重拳出击、行业合法合规化趋势下,建议关注具备已 有品牌优势、丰富医师资源、高效管理模式的中大型医美连锁机构。1. 医美行业: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需求与时俱进1.1. 市场概况:市场规模迅速向 2000 亿逼近,未来仍具想象空间1.1.1. 发展历程:技术升级,服务优化,审美多样,医美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现代整形手术起源于 1929 年。1997 年,民营医疗开始介入整形美容市场,我国医美行业开始进入发展期。2015 年,受颜值经济的影响,医美行业发展加速,随着中国整形外科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玻尿酸、肉毒素等原材料价格逐步降低,光电类设备不断升级,求美者可以享受到的服务业更加高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加入了医美的大军。医美人群消费动机“轻松化”,超 6 成民众对医美持积极态度。对比来看 2015 年、2017 年针对医美人群所做调查,2015 年医美的动机主要在于“工作需要”,占比约 49%,其次是“取悦另一半”,占比 23%;而到了 2017 年,医美出于“取悦自己”这一动机占比提升至 51%, 出于“工作需要”占比降至 26%。医美消费动机显得更加“纯粹”,仅是出于对于美的追求。 这也与大众对于医美态度的转变。整形美容曾经备受争议,而随着医美市场的发展以及教育, 2018 年 37%的人愿意微调,24%的人持欣赏态度,5%的人愿意尝试手术类项目。大众对于医美的改观是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1.1.2. 发展现状: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2019 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1769 亿元中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及医疗美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开始利用医疗美容技术保持年轻美丽,对医疗美容服务产生巨大需求。另一方面,私人资金进入市场设立更多的医疗美容机构。因此中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 年,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占全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约 13.5%的市场份额。此外,预计 2018 年至 2023 年中国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将以 2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成为全球前十大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市场。2019 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 1769 亿元,同比增长 22%。2012 年以来,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 2013-2017 年,大量结构涌现,且受到互联网“网红文化”的影响,整形美容需求大幅增加,驱动行业规模从 2013 年的 378 亿元迅速扩张至 2017 年的 112.4 亿元, 复合增速超过了 30%。2018 年开始,“野蛮生长”时代告一段落,由于竞争激烈,大量的中小型医美机构盈利困难,行业发展放缓。2019 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 1769 亿元, 同比增长 22%。预计 2023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拓展至 3115 亿元。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的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仍然很低,具备增长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仍然很低,2018 年每千人中接受医疗美容诊疗的人数仅为 14.5 人,而美国则为 52.2 人,韩国为 89.2 人,因而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低级别城市(主要指北上广深及其他主要省会城市以外的城市)的渗透率预计将快速上升,进一步提高中国市场的整体渗透率。1.2. 用户分析:消费人群基数庞大,高复购率+单客支出提升,需求后劲十足1.2.1. 用户画像:用户规模即将突破 1500 万人,群体呈现年轻化、高收入等特征中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预计将突破 1500万人,潜在用户基数庞大。根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达到 740 万人,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520 万人。2020 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行业到店服务客户明显减少。但随着疫情逐步好转恢复,行业有望在 2020 下半年迎来反弹,医美行业将持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预计 2020 年中国医美用户规模将达到 1520 万人。女性用户占比在 90%左右,男性用户比例在逐步提升。综合新氧和更美 APP 两大平台数据, 2019 年 1 月更美 APP 注册用户中男性占比约 6.6%,这一比例在 2020 年提升至 13.5%。对比新氧平台,2019 年年末男性的注册用户数量占比约为 10%。对比全球来看,根据 ISAPS 数据,2016-2017 年,全球男性医美用户占比分别为 13.8%、14.4%。整体来看,在医美市场中,女性用户占绝对的优势,然男性用户的医美消费需求依旧有被挖掘的空间。医美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90 后、00 后成为消费主力。新氧大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医美消费者平均年龄 24.45 岁。根据极光大数据,2018-2020 年,16-25 岁医美用户占比从 48% 提升至 61%,26-35 岁用户占比从 45%降至 30%。20-30 岁的人群正处于追求精致外表并且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阶段,因此成为医美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此外,随着对医美态度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父母支持自己的小孩接受医美项目,因此中国医美消费市场有进一步年龄下沉的趋势。一、二线城市仍是医美消费的主要市场,市场培育成熟。根据新氧数据显示,2018 年超过 65%的医美消费用户来自一线、新一线城市,2019 年这一比例提升至 70%以上。当前中国医美市场正处于从高线到低线城市慢渗透的过程。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加成熟,对医美知识了解也较多,消费转化率高,三四线城市目前仍处于市场教育阶段,消费转化率较低。2019 年新氧平台使用私信的用户量是消费用户量的 4.31 倍。超过 80%的医美消费者学历在本科及以上,且具备可观的收入水平。根据更美 APP 数据, 40%的消费者月收入在 10,000-20,000 元之间,14%的消费者收入在 20,000 元以上,具备可观的消费能力。但同时,也有 36%的消费者月收入在 5000-10000 元之间,由于医美服务类型的持续丰富,且随着医美机构持续涌现,部分医美产品价格更加亲民,可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1.2.2. 消费习惯:超过 90%的医美消费者选择“二次复购”,单客支出逐年提升医美消费具备一定的“成瘾性”,二次复购率超过 90%。根据更美平台数据,平台消费者的二次复购率达到了 93%,而根据另一医美平台新氧公布的数据,该平台的二次复购率为 92%, 且购买 6 次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了 27%。 对于普遍“不可逆”的面部整形而言,根据艾瑞统计,2020 年购买面部整形的用户平均购买过 3.14 个项目,购买过 2 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了 67%。人均医疗美容服务开支逐年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医疗美容服务市场总额除以中国总人口计算,2015 年至 2019 年,中国医疗美容服务人均开支从人民币 46 元增至人民币 103 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1.9%。未来 5 年,考虑到美容服务需求及购买力不断增长,中国医疗美容服务人均开支预计将于 2024 年达到人民币 223 元,2019 年至 202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6.8%。从重点城市来看,杭州市人均医疗美容服务开支从 2015 年的人民币 169 元增至 2019 年的 人民币 340 元,预计于 2024 年达到人民币 662 元;上海市人均医疗美容服务开支从 2015 年的人民币 154 元增至 2019 年的人民币 338 元,预计于 2024 年达到人民币 804 元。1.3. 需求捕捉:“轻医美”份额将持续提升,新需求创造新机会1.3.1. “轻医美”趋势:手术类诊疗规模仍占主导,但非手术类占比将持续提升医美项目类型包括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手术类主要包括隆鼻、双眼皮、垫高下巴及面颊部、 隆胸、提升或缩小乳房、拉皮及抽脂等;而非手术类可主要分为注射类和能量类,常见项目 主要包括玻尿酸注射、肉毒素注射、光子嫩肤、热玛吉、超声刀等等。手术类医美项目一般 来说疗程价格较高,风险较大,恢复周期较长,效果明显且永久,具备一定的不可逆性。而 非手术项目单疗程价格一般较低,创伤较小,部分属于无创性,因此风险较小。但效果一般 持续时间在 6 个月-2 年之间,之后需要再次消费以维持效果,因此,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具备 较高复购率。鼻部和眼部是手术类整形的重点。从整个医美市场细分赛道规模来看,鼻部整形、眼部整形、 轮廓骨骼整形合计份额超过 50%。手术类诊疗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但因美容非外科诊疗恢复期短,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根据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 年中国医疗外科诊疗市场占整个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的,达到人 民币 836 亿元,而 2015 年为人民币 388 亿元,2015 年至201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1%。 近年来,美容非外科诊疗因其恢复期短,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美容非外科诊疗市场从 2015 年的人民币 249 亿元增至 2019 年的人民币 60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4.6%,占 2019 年 总市场约 41.8%,增幅较同期的美容外科诊疗更大。截至 2024 年,中国美容非外科诊疗市 场预计将达到人民币 1,443 亿元,占市场总额约 45.3%。注射美容诊疗及能量美容诊疗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客户趋向安全无痛 的医疗美容服务。由于客户普遍关注与整形诊疗有关的风险,注射美容诊疗及能量美容诊疗 的恢复时间较短及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医疗美容服务的需求,如光 子嫩肤。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客户将倾向于选择注射美容诊疗及能量美容诊疗以改善其外 观,这将促进该等医疗美容诊疗的快速发展。1.3.2. “痛点”剖析:面部整形撑起市场“半边天”,“抗衰”未来或成大众消费头面部变美依旧是当前医美主要诉求,“抗衰”走向大众市场。根据新氧大数据披露,在当前医美消费的诉求中,头面部变美仍占据主导地位,占比接近 50%。与此同时,2019 年“抗 初老”相关消费同比增长 92.64%。“抗初老”的诉求主要来自于“90 后”,根据更美 app 数 据,“90 后”在 2019 年最喜欢的项目前五分别是热拉提、超声刀、埋线提升、瘦脸针、吸 脂,排名前三的项目皆与“抗初老”息息相关。且未来十年,“90 后”将全部迈过 30 岁,“抗 老”诉求将逐步提升,或成大众消费。“面部”是手术类医美的重点,面部手术的比例超过日美。根据新氧数据,2019 年中国线上头面部手术消费量预计超过 73.88 万例,在所有疗程中占比约 20.55%,这一比例高于日 本、美国。就数量而言,面部手术主要集中在面部脂肪填充、隆鼻、眼睑手术这三类,从增 速来看,隆鼻、眼睑手术、吸脂、面部提升增速明显,综合来看,隆鼻、眼睑手术现在以及 未来仍将是面部整形的重点。根据 ISAPS 数据,就非手术之面部年轻化占比,中、美、日三国的份额分别为 5%、14%、10%, 还具备提升的潜力。就平台订单量而言,热玛吉、嗨体、热拉提、线雕订单量领先,最受到消费 者欢迎。1.3.3. 医美边界持续拓宽,植发、齿科等细分赛道迎来新的机会植发订单连续两年维持高增,大众对于口腔健康和美观的需求旺盛。根据更美 APP 数据, 综合 2019 年、2020 年平台订单同比增长最快的项目 TOP5,植发在两年内分别同比增长了 79%、141%,需求增长强劲。同时,大众对于口腔健康和美观的需求也在快速提升,2019 年牙齿矫正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 75%,2020 年洗牙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214%。90 后成为植发市场消费主力,女性的植发需求迅速增长。根据艾媒数据,目前中国医疗美容产品的男性消费群体越来越多,其中植发项目的消费最为突出,而 90 后男性是植发医疗服务的消费中的主力军:从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植发消费市场年龄分布来看,90后占比57%, 80 后占比 29%。根据新氧数据,2020 年平台女性消费者的植发需求也增长迅速,比例从 2019 年的 5%大幅提升至 2020 年的 40%。植发价格高昂。植发是一项需要人工操作的医疗美容技术,费用计算一般是移植毛囊数量与不同的植发技术单价相乘得出,价格通常在 1-4 万左右。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植发人群预算在 0.5-1.5 万元之间的人群占比约 44%,预算在 1.5-2.5 万元之间的消费者占比 28%,仅有 5%的消费者预算在 3.5 万元以上。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于植发项目的价格接受程 度整体仍有待提升。1.4. 一级市场:医美行业热度有所降低,投资重点逐渐转移根据动脉橙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底,2020 年医美行业融资事件数为 16 起,与 2019 年的 19起、2018 年的 23 起相比,融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融资总额来看, 医美行业从 2016 年的约 16 亿元融资总额的高峰后一直下降到今年的约 8 亿元左右。 2020 年医美行业获得最大一笔融资的项目为“爆发生物”,公司主要提供治疗脱发生发解决方案,获得 AD-VC 公司 3 亿元的 A 轮融资。除此之外,Menxlab 漫仕作为一家主要针对 20-45 岁男性人群的防脱生发、皮肤护理等问题的男性健康管理平台,也获得了 SIG、高榕资本合计数千万元的 Pre-A 轮的融资。口腔健康领域同时也是一级市场投资的重点。2020 年,隐形正畸品牌“微适美”获得 1000 万元天使轮融资,专业从事口腔正畸生物材料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的“瑞通生物”获得数 千万元的 B+轮融资,口腔医疗器械研发商“朗呈医疗”获得数千万元的 B+轮融资。对比 2019 年及历年医美行业融资情况,医美机构是投资的重点,但投资的重心在逐步转移。根据 IT 桔子和医美深见数据,2018 年以前,在一级市场的投资中,医美机构是最受青睐的 赛道,融资额占整个行业融资额的 48%,互联网平台次之占比 43%。2019 年格局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医美机构融资额占比缩减至 33%,机构运营/服务占比 41%位居第一。2020 年, 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下医美机构经营遇到一定困难,医美机构的融资额占比进一步缩小。2. 医美机构:大量资本前赴后继,盈利仍是普遍难题2.1. 行业格局:数量不断增长,市场格局分散,大型机构份额在 10%左右医美行业的上游是器械及药品的制造商。中游主要系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可分为公立机构与 民营机构。当前全国公立机构中,。公 立机构提供多样化的医美服务,相较于私立机构,公立医院更侧重于治疗型美容术,例如烧 伤后整形外科诊疗。私立机构较为著名的有广州曙光医院、华韩整形、美莱整形、伊美尔等等,许多私营机构意图发展为连锁医疗美容集团,以便实现连锁运营及业务扩张。2.1.1. 整形机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整形、美容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合法医疗机构数量约在 1.3 万家。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0-2019 年中国的整形医院数量增长缓慢,从 38 家增至 53 家,期间 数量略有波动。与之相对的,美容医院数量不断增长,从 2010 年的 82 家快速增至 2019 年 的 477 家。根据企查查等数据统计,2019 年我国拥有医疗美容合法资质的机构大致在 13000 家左右,其中医院类(包括公立医院整外科室、整形外科医院、医疗美容医院)占比约 29%, 合计数量在 3800 家左右,门诊部类(含整形外科、皮肤美容)占比约 33%,诊所类占比 38%。医疗美容机构竞争格局分散,中小型机构占据主要份额。根据艾瑞数据,按照体量来分,中 国医疗美容机构可以分为大体量、中小型、小微型三类。其中,大体量机构占据的份额在 6-12% 之间,代表机构有美莱、艺星、伊美尔、朗姿、丽都整形、华韩整形等。这些机构基本以连 锁方式开展运营和扩张,同时拥有大中型医院、门诊、诊所等多种形态,客流量在 50-200 之间,配合 10-15 位主治医生数量。中小型机构目前是市场上的主体,占据了 70-75%的市 场份额,主要有医院和门诊部两种形式,在经营面积、主治医生数量、客流量等方面皆与大 体量机构有明显差距,代表机构有北京长虹、四川华美紫馨、上海薇琳、成都西婵、杭州时 光等,分布较为分散,地域性明显。小微型机构占据了 16-22%之间的份额,数量在 8000 家以上,由于规模较小,进入门槛较低,是目前“黑”诊所最容易出现的地方。2.1.2. 医疗美容机构以私营为主,市场份额在 80%以上中国的大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均为私营机构,因此私营机构在收益方面占据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相当大比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 年,私营机构收益占市场总收益的 83.1%左 右,达人民币 1,193 亿元,而 2015 年为人民币 496 亿元,2015 年至 2019 年的复合年增长 率为 24.5%。受不断增长的医疗美容需求以及公共机构服务不胜负荷的推动,私营机构医疗 美容服务市场收益到 2024 年预计将达到人民币 2,815 亿元。另一方面,近年来公共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增长相对缓慢。自 2015 年至 2019 年,公共机构 的医疗美容服务市场规模从人民币 142 亿元增至人民币 243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4.4%。 截至 2024 年,预计公共医疗美容服务市场收益将达到人民币 370 亿元。2.2. 盈利能力:毛利率高,运营成本同样高昂,小机构难以为继医美机构毛利率普遍较高,均值接近 60%。目前资本上主要的医美机构有新三板的华韩整形、利美康,港股的香港医思医疗集团、瑞丽医美, 以及美股的医美国际。从以上公司 2019 年的毛利率来看,毛利率最高的是香港医 思医疗集团 89%,最低的是利美康 33%,均值为 58.72%。与高毛利率相对应的,是医美机构的净利率普遍较低。从以上公司来看,香港医思医疗集团、 医美国际、华韩整形三家公司作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大型医美机构,净利率大致在 10%~16% 左右。相比之下,利美康、瑞丽医美 2019 年营收规模不及 2 亿元,利美康在 2019 年出现 了大幅的亏损,瑞丽医美净利率仅 5%。由此可见,小体量的医美机构盈利更加困难。 医美机构之所以净利率低,主要系获客营销、药品耗材、医疗服务(包括医生培训、机构认证等)合计成本/营业收入的比重大致在 50%-90%之间,压缩了盈利空间。2.2.1. 医生资源紧缺且作用关键,价格高昂,成为医美机构的主要成本之一机构的资质、知名度以及任职医生的情况成为医美用户选择机构的重要因素。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 年中国医美用户选择机构的考虑因素中,68%、67%的用户看重“机构资质”、 “知名度”,51%的用户看重任职医生、和机构使用的药品、产品、仪器等。而在选择医生时,用户会重点考察医生的口碑与评价、执业资质、经手成功案例等,从而选择合适自己的 机构。医生作为医美行业的重要资源,数量不断增长,但仍有较大的缺口。2018 年我国整形医院与美容医院医生约 7419 位(包括整形外科、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部分医生),与新氧 2018 年底记录的 31701 位差距较大,其差距主要来自医美门诊部、诊所、口腔机构及生活 美容等领域。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整形医生数量位居全球第三,但与排名第一位、 第二位的美国、巴西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考虑到我国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人均整形外科医生数量远远不足。我国人均整形外科医生数量远远不足。2017 年我国每十万人口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仅 0.3 人, 对比韩国在 2016 年就有 9.3 人,巴西、意大利、日本、美国每十万人口整形外科医生数量都在 2 人以上。根据艾瑞统计,按照行业标准需求,我国的医生数量(非多点执业情况下)应达到 10.6 万人,然而目前实际从业医生数量(且在多点执业情况下)仅 3.9 万人,医师缺口庞大,资源紧 缺。同时,培养一位优秀医美医生需要 8-10 年左右的时间(5 年本科,3 年硕士/3 年博士, 3 年住院医生/专科培训后,还需各地卫生部批准主诊医师资格证)。因此,在医美需求旺盛 的今天,催生了大量无证人员非法上岗,引发行业乱象。医师资源的紧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医生的难度,共同决定了医生资源的昂贵。根据瑞丽医美的招股书显示,2017-2019 年,执业医师的月薪水平在 2.1-2.3 万元之间,医务人员月薪水平较低,在 4000-8000 元之间,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整个公司角度来看,员工成本是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2019 年员工成本从 1490 万元增至 3579 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大致在 39-40%之间。医技人员、护理人员是公司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华韩整形 2019 年年报数据,2019 年公司拥有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分别是 227 名、225 名,合计占比约 36%。根据利美康年报数据,2019 年公司拥有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分别是 120 名、130 名,合计占比 54%。2.2.2. 竞争激烈医美机构投入大量营销,销售费用占比在 20-30%左右我国医美机构当前的主要营销方式包括传统广告、互联网平台、机构导流三大类。其中,医美机构在传统广告形式上花费最高,份额基本在 60-90%之间,但是 ROI表现不是特别理想, 目前预算在持续降低。互联网平台导流份额在 10-40%之间,该类平台的 ROI 相对较高,因为受到医美主要客户群体年轻人的欢迎,医美机构对其投入在不断提升。医美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参与者众多,监管跟进较为缓慢,对于新参与者而言,需要建立品牌声誉、搭建客户网络、组织经验丰富的服务团队,而对于既有参与者而言,需要提升服务质量维系既有客户,同时需要开拓新的用户以扩大规模。因此,机构之间的营销竞争非常激烈,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营销层面,分摊了本来可以用于医生培训、高效管理的投入。以华韩整形为例,2019 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 1.71 亿元,销售费用率自 2016 年以来持续降低,从 27%降至 21%。销售费用主要由广告及宣传费用、职工薪酬两部分组成,其中,2019 年华韩在广告及宣传费用上支出了 1.08 亿元,占比 63%,职工薪酬 4277 万元,占比 25%。瑞丽医美情况整体与华韩相似。2017-2019 年销售费用从 3702 万元增至 5017 万元,销售费用率从 33%降至 26%。拆分来看,2019 年推广及营销费用共计 2326 万元,占比 46%, 员工成本 2017 万元,占比 40.2%。细看瑞丽的推广及营销费用,2017-2019 年,线上广告支出占比从 23%提升至 33%,相应地户外广告占比从 18%降至 15%,由此可见当前部分医美机构的营销重点在从线下往线上转移。2.3. 政策支持:“黑作坊”、“黑医师”危害行业,监管重拳出击改善行业生态根据艾瑞统计,当前中国的医美机构中,超范围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违规)超过 2000 家, 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店铺数量(违法)超过 80000 万家,这些机构规模较小,藏身生活美容 和住宅区中,隐蔽性强,较难打击。而合法机构数量(具备医美资质)在 1.3 万家左右,按 此计算合法机构占比约 14%,而合法且合规机构占比仅 12%。国家监管机构对于医美行业的规范及监管由来已久。2002 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机构标准、分级管理目录等,2014-2015 年陆续出台了医美机构评价标准及细则。2015 年以来,监管机构针对医美行业乱象进行了涉及原材料、服务机构、广告营销等多方面的全面打击:2015 年 NMPA 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卫健委、工商局等开展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酸钠行为专项行动;2016 年成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针对服务机构的合规化正式开始;2017 年,我国在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发起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动;2019 年,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广告监督处、卫健委监督所联合举办医疗广告培训会上明确了医美平台的广告规范等等。第三方监管逐步引导行业合规合理化,以寻求良性可持续化发展。 在第三方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同时,需要持续推进医美机构合规和评级的进行。 2016 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起机构评级,截至 2018 年底,协会对 9 个省共计 180 家医疗机构进行评级,评定了 5A 级医院 27 家、4A 级医院和门诊部共计 20 家,3A 级医院、门诊部、 诊所共计 30 家,2A级13 家以上,2019 年这一评级扩展至全国 12 个省。但相比于全国超 过 10000 家的医美机构,A 及机构数量仅不到 100 家,机构审核评级有待持续推进。3. 重点企业分析(详见报告原文)华韩整形:大型整形美容医疗服务提供商,旗下两家医院取得 5A 级资质。医美国际:打造“鹏爱”品牌,旗下拥有超过 20 个医美机构。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医疗安全风险,客户投诉,行业竞争激烈。(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