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大学术之星:攻克癌症,是她选择药学的初心,发表3篇SCI论文!

山大学术之星:攻克癌症,是她选择药学的初心,发表3篇SCI论文!

2019年度山东大学“学术之星”评选结果出炉,该奖项的设立旨在激励学校研究生开展原创性和引领性科学研究,争创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学术兴校”发展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它的评选结果充分体现了目前学校研究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每年不超过十人获此殊荣,可谓“优中选优”。下面,跟随大山和姗姗一起来听听“学术之星”刘晓亭的科研故事吧!刘晓亭,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姜玮教授。获2019年山东大学“学术之星”奖、2019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2019年齐鲁医学院银丰奖学金、2019年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等,研究方向为核酸纳米载体的设计和细胞内生物标志物分析及药物递送,目前已发表SCI论文三篇,累计影响因子21.828。助力抗癌 矢志不渝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发病死亡案例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每年所致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攻克癌症是全人类最宏大的理想,也是我选择药学的初心,当然是我最想实现的愿望。当然,这个命题很难,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实现这个愿景。”谈到专业选择的初衷,刘晓亭平静地说。化疗是癌症治疗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化疗效果通常受限于药物耐受性的出现。刘晓亭在研究生期间设计了几种核酸纳米结构,实现了肿瘤细胞的成像及药物耐受性的逆转。基于这几项成果,她被学院推荐并当选为山东大学“学术之星”。“任何成果和荣誉都是过去式。”刘晓亭面对荣誉很清醒,因为她认为还有更多的事需要去实现, “药学人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我和我们这一代的药学人一样,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孜孜不倦、勇攀高峰,为祖国的医药事业和人民的健康福祉努力奋斗。”刘晓亭说,药学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既涵盖了生物医学,又包括化学物理;药学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巨大价值的应用学科,新药的发现,药品的生产,药理作用的阐释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药学发展迅猛,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药学研究也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我国的医药行业产业以仿制药为主,药学科研方面也缺乏开创性和主导权。在药物发现方面,我们既缺乏前端药物靶点的发现,又存在后端临床研究的薄弱,形成了两头窄、中间粗的现状。对于刘晓亭来说,成为这一代药学人既是一种机遇,更是选择了一条面临无数挑战的学术之路。科研之乐 韦编三绝2015年,获得推免资格的刘晓亭选择留在山大药学院,进入王磊教授、姜玮教授课题组,开始了研究生学业。“一开始,我课题思路理不清,英文文献看不懂,实验进展也不顺利,心想怎么会有人喜欢做学术呢?”刘晓亭回忆往事时笑称。作为刚刚接触科研的研一新生,刘晓亭的学术起步并不顺利。2018年,刘晓亭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了题为“Endogenous Stimuli-Responsive Nucleus-Targeted Nanocarrier for Intracellular mRNA Imaging and Drug Delivery”的论文,主要内容是构建了一个内源性刺激响应核靶向的纳米载体,用于细胞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及肿瘤的治疗。这篇文章是刘晓亭已发表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因为这篇文章给她带来了最纯粹的学术快乐,也是这篇文章的发表,让她知道在学术上自己可以做到。“我现在感到做科研很快乐,现在我的时间也大都放在实验室里。”也是从那时候,刘晓亭开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充实。在外人看来是乏味的实验室生活,却是她眼中最丰富多彩的“细胞世界”。刘晓亭总结,一个课题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提出想法,开展实验,撰写文章。万事开头难,提出一个想法后首先要考虑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要考虑创新性、可行性。“最开始没有想法的时候,就每天看文献、记录文献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关键点,没有进展的时候就要积累,厚积薄发。”刘晓亭说。顺利的时候,提出一个想法就可以开始实验了,不顺利的时候就要反复琢磨,“有一次刚放假,到家不久又被召唤回学校改想法。”刘晓亭认为最难的也是在这一阶段,会让人丧失信心,但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前期遇到的困难越大,解决困难后收获的快乐越多。“做实验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要怕麻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刘晓亭喜欢做实验,也喜欢作总结。“在实验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结果并仔细分析。遇到问题要先考虑大方向有没有问题,确定大方向没有问题后再逐步分析小问题,并加以实验验证。”在研究工作中,刘晓亭十分认真有条理,她不想放过任何一个灵机一动,因为这可能就是一个新的想法或是一个好的论证思路。“比较让我头疼的是文章写作。刚开始写科技论文时容易要么写大写空,要么观点太小太局限,有时候改了两三个月都没有思路。但是不管多么失望,都要抱有希望。”一点一滴,自称原本性格比较急躁的刘晓亭现在已经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写作框架,也已经学会“稳中求胜”。师门传承 勇攀高峰有人说,学术之路是孤独的探索,但对于刘晓亭而言,学术之路更像是一场众志成城的接力赛。最初,根据老师的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都要阅读高水平文献并总结,通过长期积累,初入学术之路的刘晓亭开始了解研究方向的热点,学会总结研究工作的创新点;此外,每周的工作周报中,除了工作总结外,也需要写下本周体会,这也让刘晓亭不再单纯地为了实验而实验,更仔细体会了科研的意义。在课题设计和实验方面,课题组的师姐们给她提供了莫大帮助,即使她们已经毕业工作,但当刘晓亭遇到问题时,她们总会及时分析她的疑惑并给出由衷的建议。“我们课题组是一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大家关系都很好,我很幸运能加入这个课题组。”刘晓亭说起课题组,言语间流露出深厚的情谊。采访的间隙,她还记挂着实验室里的小“细胞”们,嘱咐师妹实验事项。“感谢导师们对我进行耐心的点拨,循循善诱,教会了我科研的逻辑思维,使我逐步开悟,我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老师,我会心怀感激并永远铭记。”刘晓亭对导师充满感恩与敬佩之情,他们不仅是刘晓亭的学术引路人,更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导师。“今年,我也接过了师门的接力棒,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获评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感谢王老师、姜老师为师门带来的勤学好思、精益求精的学风。”刘晓亭相信课题组的“精气神”也将通过他们一直传承。“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脚步就无法到达。”刘晓亭的座右铭和她秉持的人生态度相契合,不骄不躁,踏实做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刘晓亭和所有山大人一样奋力追逐梦想。在学术路上,她的梦想之花已经悄然绽放……来源:山东大学 文/杨小雪 图片/资料 封面/张祎然 编辑/金敏 林明铭 责任编辑/苗立群

泊车殿

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何冰芳课题组《ACS Nano》发表新成果

近期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何冰芳教授课题组两项创新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第一作者分别为课题组教师姜天玥副教授和高兵兵副教授。其中,《ACS Nano》(影响因子13.7)上发表的皮肤涂布水凝胶用于透皮治疗黑色素瘤。皮肤是抵御来自体外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大部分药物难以通过角质层屏障到达活性表皮和真皮处的病灶。研究团队开发出包载抗癌药物的可涂布传质体水凝胶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该制剂可以长时间在皮肤表面滞留并有效渗入皮肤黑色素瘤。通过直接涂在皮肤上治疗黑色素瘤,直接靶向肿瘤部位,从而提高疗效避免毒副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抗癌效果。该论文被美国化学会新闻周刊亮点报道。第一作者是姜天玥副教授,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肽类生物功能材料及其构建的智能化药物输送系统。已在Adv. Mater.、ACS Nano、Nano Lett.、Adv. Funct. Mater.、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国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Enhance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by Transfersome-Embedded Oligopeptide Hydrogel for Topical Chemotherapy of Melanoma除此之外《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5.6)上发表的微流体纸芯片研究进展,通过将弹性核壳结构共聚物纳米颗粒在微图案化PDMS模板上进行自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微纳米结构的柔性、自支撑超结构纸。该纸备自发的液体驱动和荧光增强性能。通过在纸上制作微流体通路和电路,可以同时制作复杂的、高度集成的微流体通道和微电子电路。团队研究人员用这种方式制作出用于人体生化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同时监测传感的可穿戴的皮肤芯片和以及用来制作,用于研究细胞培养和药物治疗下的代谢物分析的器官芯片。该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第一作者为高兵兵副教授,其长期从事高分子柔性膜材料及纸微流控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了35篇研究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15篇,包括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Lab on a Chip,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等。申请专利7项,授权5项。Biomimetic MetaStructured ElectroMicrofluidics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工业大学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等基金的资助和支持。何冰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长期从事原核表达元件设计与蛋白生物合成等领域研究,发表ACS Nano, Nano Lett, Nanoscale, Green Chem等100篇论文(引用>700次),授权国家专利30多件,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件,中国石油化学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学基金多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骨干。论文链接:1.ACSnano: 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6745.2.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8b03800.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近期热文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1、补牙或将成为历史?2、科学你慢慢学,中医我先治病去了3、科学告诉你应该多久洗一次澡4、新证据:喝咖啡能延长寿命! 5、据说,这是生物医学硕士博士生的真实的生活写照6、一顿早餐到底有多重要?7、情商也是把双刃剑!高情商或让你更脆弱8、施一公: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鼓励科学家创业!9、“科学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风险10、睡眠科学家揭示出8种睡好觉的秘诀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转12、每周两半小时,任何形式的锻炼都可以使你更长寿13、喝醉以后,你以为睡一觉就没事儿了?!14、仰卧起坐等或将成为延寿运动? 15、冥想、瑜伽、太极等不仅能够改善身心健康...

及至圣人

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研究

为找寻和验证哪些中药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钟南山院士团队对四十余种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进行筛选,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试验)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者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减少病毒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此研究发表在药理学界主流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基于这一发现,钟南山院士联合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启动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在全国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20余家医院展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紧迫性,无法进行双盲;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客观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研究方案,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试验数据经过专业第三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更是达到了91.5%。发热、乏力、咳嗽单项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连花清瘟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肺部CT影像学异常的改善率,提高总体临床治愈率。从降低转重型患者的比例方面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连花清瘟治疗组:2.1%,对照组:4.2%)。然而在本临床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在提高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率和缩短转阴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比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述系列发现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这项研究结果被植物医学界的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在疫情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全国多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严格设计的中医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并组织启动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际植物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发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对中国中药防控新冠的认可和肯定,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驺忌

钟南山院士团队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发表在Phytomedicine杂志

为找寻和验证哪些中药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钟南山院士团队对四十余种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进行筛选,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试验)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者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减少病毒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此研究发表在药理学界主流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基于这一发现,钟南山院士联合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启动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在全国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20余家医院展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紧迫性,无法进行双盲;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客观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研究方案,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试验数据经过专业第三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更是达到了91.5%。发热、乏力、咳嗽单项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连花清瘟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肺部CT影像学异常的改善率,提高总体临床治愈率。从降低转重型患者的比例方面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连花清瘟治疗组:2.1%,对照组:4.2%)。然而在本临床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在提高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率和缩短转阴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比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述系列发现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这项研究结果被植物医学界的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在疫情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全国多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严格设计的中医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并组织启动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际植物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发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对中国中药防控新冠的认可和肯定,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来源:央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不公平

钟南山院士团队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发表Phytomedicine杂志

为找寻和验证哪些中药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钟南山院士团队对四十余种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进行筛选,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试验)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者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减少病毒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此研究发表在药理学界主流杂志Pharmacologicalresearch上。基于这一发现,钟南山院士联合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启动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在全国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20余家医院展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紧迫性,无法进行双盲;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客观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研究方案,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试验数据经过专业第三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更是达到了91.5%。发热、乏力、咳嗽单项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连花清瘟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肺部CT影像学异常的改善率,提高总体临床治愈率。从降低转重型患者的比例方面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连花清瘟治疗组:2.1%,对照组:4.2%)。然而在本临床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在提高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率和缩短转阴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比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述系列发现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这项研究结果被植物医学界的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在疫情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全国多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严格设计的中医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并组织启动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际植物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发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对中国中药防控新冠的认可和肯定,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泛而若辞

易智编译分析:中医药学论文如何成功发表

易智编译提出几点关于中医药学论文发表的建议,供中医药科研人员、相关职能部门参考,希望对其投稿有所帮助和借鉴。易智编译的医学专家团队由具有十年以上SCI论文编辑经验的欧美教授、副教授组成。经易智编译编辑后的论文,文章的创新性、严谨性及可读性得到有效的改善,大幅提高了SCI期刊的投稿命中率。中医药科研人员选择投稿期刊时,除了可以选择“结合与补充医学”类的期刊,还可以选择植物学、药用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与药剂学等学科期刊进行投稿。近年来,中医药学不断开拓创新,扩大影响力,但是在国际上与其他学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充分了解SCI期刊信息为准确、有效地投稿,科研人员应该主动了解相关杂志的全方位信息,并作出最适当的选择。JCR中虽有期刊的相关信息但还不够详尽,要详细了解期刊的基本信息可以利用PubMed检索平台。PubMed收录的期刊基本覆盖了SCI收录的生物医学期刊,而且收录的广度超过了SCI。在PubMed首页上选择Journal in NCBI Databases,输入刊名、刊名缩写或ISSN号进行期刊信息查询,可以获取该期刊的出版情况、网站信息等,并且PubMed的部分文献可直接免费获取全文,方便研究其所载论文的研究方向、深度、投稿要求、写作格式、关注热点和栏目等信息,为投稿提供参考,使中医药领域的科研人员能够顺利的投稿。二.发表高质量的中医药论文各中医药院校的科研人员在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热情日益高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投稿的期刊中,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并不多,在发表中医药论文数量排名靠前的大多数期刊5年的影响因子均在1~2之间,说明中医药论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中医药的科研人员应努力提高论文质量,在选择投稿期刊时除要尽量选择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还应结合考虑所投期刊所在学科的分区,尽可能地选择影响因子不是太高但分区在Q1、Q2区的期刊,以扩大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三.提高规范意识,进行机构名称规范机构名称进行机构规范后在WoS中检索可以识别出名称不同拼写形式的机构发表的论文,避免了因机构名称拼写不同而造成的漏检和误检。做了机构规范后,就可以从机构扩展索引表中找到规范的机构名称,省略了检索者在检索时要考虑作者在论文发表时机构名称不同拼写方式的麻烦,可直接用规范的机构名称进行检索。机构名称规范勿需购买SCI,只需提出申请即可完成。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具有相关的规范意识,以提高学校及相关学科在国际上的科研竞争力。综上所述,中医药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PubMed了解SCI来源期刊信息,关注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努力发表高质量论文,机构要有规范意识,在WoS中进行机构规范,提高学校及相关学科在国际上的科研竞争力。

审稿贼快的药学SCI期刊,初审13天,疫情期间平均一个月接收!

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一本审稿贼快的药学SCI期刊——Pharmaceutics。1 期刊介绍Pharmaceutics 是一本有关药学和生物制药科学与技术的开放获取期刊,由MDPI每月在线出版。涵盖的主题包括药物制剂,工艺开发,药物输送,药代动力学,生物药物学,药物遗传学和跨学科研究,涉及但不限于工程,生物医学和细胞生物学。2 学科领域药物制剂药品,疫苗和生物制药的递送和控释系统制药工艺,工程,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与药物和药物输送有关的设备,细胞,分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生物制药纳米医学药物靶向药物设计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身体对药物的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代动力学分析药效学药物对人体的生理生化作用药物-受体相互作用3 刊文量Pharmaceutics年发文量去年扩刊三倍。今年截止目前已经发表了1056篇。国人发文情况:分析了2017-2019年文献的地区分布和机构分布。中国发文量位列第4,占比9%。4 影响因子和分区Pharmaceutics影响因子其实还是比较稳定的,不过因为去年扩刊3倍,影响因子有所下降,但目前实时影响因子为5050/975=5.179,2020年的影响因子超过5分基本上是没问题了!分区情况:药理学JCR一区,中科院医学二区。5 自引率根据iJournal期刊平台的数据显示,Pharmaceutics去年的自引率为11%,还算安全。6 审稿周期 官方数据:稿件经过同行评审,并在投稿后约13.3天向作者提供第一次决定;接受出版物的时间为2.7天(2020年上半年在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中位数)。我们一起来看看过去几个月的几篇文献吧。(1)从投稿到接受不到1个月——收到:2020年11月12日/修订版:2020年12月3日/接受:2020年12月11日/发布:2020年12月15日。(2)从投稿到接受不到1个月——收到:2020年11月18日/修订:2020年12月4日/接受:2020年12月10日/发布:2020年12月14日。(3)从投稿到接受不到2个月——收到:2020年10月28日/修订:2020年12月5日/接受:2020年12月9日/发布:2020年12月11日。7 版面费 Pharmaceutics目前是OA期刊:1800瑞士法郎的瑞士法郎( APC)手续费。请注意,对于2020年12月31日之后提交的论文,APC为2200瑞士法郎。8 相关期刊与Pharmaceutics互引较多的期刊包括:MOLECU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s 等期刊,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了解下这些期刊哦!Cited journalsCiting journals9 投稿心得网友1评价:组内老板是小分区的编辑,但是感觉也没发现太大用处,主编直接给2个审稿人意见,一个态度一般,一个比较积极,总体一审意见给的非常快,1个月左右收到一审意见,修回后同意接受,oa做的非常透明,所有审稿人的表格类意见最终也能看到,印象不错。也看到有中国人发,速度也都差不多。总体确实还是在欧洲的学校感觉没有在国内发文章困难,希望以后中国的杂志也能越来越好。网友2评价:还没有被国人占领的期刊,审稿速度很快,审稿人意见很中肯,审稿流程很透明,比较正规的开源期刊,中科院二区性价比高。10 小编点评Pharmaceutics期刊比较年轻,目前发文量不稳定,呈倍数扩刊中,需要加以留意。好处就是,初审平均时间为13天,从接收到发表只需2.7天,整体下来平均1个月左右接收,快的话两个星期左右就见刊了,审稿速度贼快。以上分析,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指出。仅供参考~

没好死

山东大学在“抗病毒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刘新泳教授团队依托山东省中比抗病毒创新药物合作研究中心、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针对抗病毒药物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以及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持续资助下,一方面针对新靶标,发现新结构和新机制抗病毒先导化合物,为药物开发提供战略储备;另一方面通过对上市药物的结构优化,发现新一代高效抗耐药性候选药物。3篇研究成果连续在药物化学顶尖期刊《药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另外,刘新泳教授团队还针对16种致病性病毒的药物研究现状撰写了19篇文章,在《药学学报》以专刊形式发表。系列成果基于靶标结构发现新型HIV-1衣壳蛋白抑制剂。发现新靶标新机制抑制剂可从根本上克服现有临床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问题。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A)在HIV-1复制周期的早期和晚期中多个环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成熟的CA还可以保护内部的病毒基因免受外界破坏,因此CA成为抗HIV-1药物研究的新靶点。近日,刘新泳教授团队以HIV-1衣壳蛋白六聚体相邻亚基蛋白界面为靶标,构建基于苯丙氨酸优势片段的化合物库,经体外细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筛选(HIV-1NL4-3/TZM-bl细胞;HIV-1IIIB、HIV-2ROD/MT-4细胞)及机制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颖的苯丙氨酸类衣壳蛋白抑制剂。其中,化合物11l抗HIV-1活性最佳(EC50NL4-3= 90 nM;EC50IIIB= 0.21 μM)。此外,化合物11l具有显著的抗HIV-2ROD活性(EC50= 31 nM),安全性也大幅提高(SI:5768)。SPR实验表明,11l与CA六聚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进一步的机制实验表明,在病毒复制晚期,11l通过干扰HIV-1 CA组装产生传染性较小的病毒颗粒来发挥作用(IC50=8.96 nM);而在复制早期,11l通过选择性结合到HIV-1 CA起作用(IC50=0.24μM),加速病毒脱壳,使其与逆转录过程不相容。此外,11l具有良好的人血浆和肝微粒体稳定性、大鼠药代性质(口服生物利用度F=23%)和安全性。以上结果显示了以HIV-1 CA为靶点的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的前景。上述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药物化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J Med Chem. 2020 Apr 16.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0015.),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药学院在读博士生孙林,刘新泳教授、展鹏副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Kuo-Hsiung Lee教授及德雷克塞尔大学Simon Cocklin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目前,该成果已申请多项中国发明专利。以HIV逆转录酶为靶标的抗艾滋病候选药物的发现。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具有高效、低毒等优点,是cART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该类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研发新一代非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刻不容缓。HIV-1逆转录酶柔性强、存在诱导契合效应,给抗耐药性药物的合理设计带来很大挑战。为此,刘新泳教授团队根据逆转录酶结构生物学特征指导结构优化,得到化合物24b和9a,对HIV-1野生株和临床常见突变株均具有纳摩尔水平的抑制活性(EC50分别为:3.60 - 21.5 nM;2.05-7.59 nM),优于上市药物依曲韦林。此外,化合物24b的细胞毒性很低(CC50> 155 μM),对HIV-1野生株和突变株均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指数。在hERG钾通道抑制试验中,24b对hERG抑制活性大幅降低(IC50> 30 μM),远远优于同类上市药物利匹韦林(IC50< 1 μM),心脏安全性大幅提升。表型交叉耐药性实验发现,9a不会导致不同机制抑制剂的交叉抗耐药性;9a具有良好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F= 37.06%)与安全性(LD50> 2000 mg/kg)。24b和9a是值得开发的优质候选药物,有望作为cART疗法的组分与NRTIs联手用于艾滋病的治疗。上述研究成果已连续在Journal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2篇文章(J Med Chem.2020,63, 1298-1312;J Med Chem.2020 Apr 15.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0117.),第一作者均为山东大学特别资助类博士后康东伟;山东大学药学院刘新泳教授、展鹏副教授均为两篇文章的共通讯作者;罗格斯大学Eddy Arnold教授及比利时鲁汶大学Christophe Pannecouque教授分别为两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药学学报》发表抗病毒药物化学研究进展专刊。在抗病毒药物先导化合物及候选药物的研究过程中,刘新泳教授团队发展了一系列抗病毒药物研究共性方法与技术。疫情当下,本团队在应急药物研发的同时,根据国内外抗病毒药物研究领域的新动向,针对各种不同病毒药物研究新进展,从药物化学的视角,分析抗病毒药物研究的成功经验,探求药物研发的内在规律,共撰写19篇文章,涵盖冠状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西尼罗病毒、登革病毒、腺病毒、寨卡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诺如病毒。以《抗病毒药物化学研究进展专刊》为题发表在2020年第4期的《药学学报》。专刊发表后,部分被推荐为优秀论文,将由中国知网进行全文翻译,以中英双语对照网络版的方式在海外宣传推广。来源:山东大学 文/展鹏 图/资料 素材/融媒体中心 编辑/郑浩哲 责任编辑/苗立群 彭林

狂屈似之

贝达药业“盐酸恩沙替尼”药品注册进展:需递交药学研究补充资料

来源:中国网财经中国网财经12月30日讯 昨日,贝达药业(SZ300558)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CDE”)签发的关于“盐酸恩沙替尼”原料药和制剂的《补充资料通知书》,公司需向CDE递交药学研究补充资料。据悉,申请注册药品的产品名称为“盐酸恩沙替尼”,用于此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截止目前,“盐酸恩沙替尼”临床核查工作已经完成。

鬼天师

瑞德西韦在中国临床试验结果发表:未达到预期疗效

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备受关注。4月29日晚,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瑞德西韦用于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4月29日,主导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就整个实验过程及结果做了详细解读,他表示,王辰院士全程指导参与了这项试验设计与进行,试验设计非常完善、在研究过程中执行了最严格的标准、实验结果可信度也是最高的。今天,主导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王业明在中国呼吸学科垂直新媒体平台《呼吸界》上发表署名文章,七问七答详细解读了瑞德西韦临床试验过程及结果。文中透露,“因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3月12日后再未筛选到合格的受试者。3月29日在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DSMB)建议下,研究者根据试验方案设计的「试验终止标准」停止了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预期疗效。”同时也表示,该试验的结果不意味瑞德西韦失去了研究价值,且“在早期治疗和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中仍可能有其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该署名文章称,2020年1月初,中国快速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疫情的病原,为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基于当时已有的临床数据,研究者发现该病毒的致病能力较强。患者的临床救治、降低危重症率和挽救患者生命,是最为迫切的任务。由于当时尚无针对新冠肺炎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课题组通过系统检索文献发现吉利德公司开发的瑞德西韦(一种小分子核苷酸类似物)在SARS-CoV-1、MERS-CoV和人感染冠状病毒的体外实验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动物实验亦证实瑞德西韦可以明显减轻感染小鼠肺损伤和肺部前述病毒滴度。当时,该药物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具有埃博拉治疗的II/III期临床试验数据,安全性良好。后来,国内外陆续开展的动物实验亦证实瑞德西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鉴于我国当时疫情较为严重,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极为迫切的需求。经过严格的方案设计和充分的论证,经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课题组启动瑞德西韦新冠肺炎适应症的药物临床试验。课题组由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小组,联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10家医疗机构研究团队组成。研究题目是一项评价瑞德西韦联合标准疗法治疗成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II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研究计划入组453例,实际入组237例,纳入分析236例(其中1例入组后撤回知情同意书),其中瑞德西韦组158例,安慰剂对照组78例。后因疫情快速控制,无符合入组标准新病例纳入,依据临床试验方案试验终止标准和独立数据和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建议,3月29日研究者终止了本项临床试验,与研究团队一起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组织国内知名临床、药学和统计专家对分析结果进行论证。结论如下:按照研究设计的给药方式,与安慰剂相比,瑞德西韦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此外,另一项关于瑞德西韦在轻—中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试验,待商讨后决定下一步计划。课题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第一位,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评价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药,严格按照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要求对新药瑞德西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验证。文中就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做出回应:问题1:瑞德西韦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试验的概况如何?答:1月31日临床试验方案通过伦理审查。自2月6日开始,在湖北省武汉市共计10家医院启动瑞德西韦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这是针对瑞德西韦的全球第一项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进行并完成分析的临床试验。研究后期,因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3月12日后再未筛选到合格的受试者。3月29日在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DSMB)建议下,研究者根据试验方案设计的「试验终止标准」停止了临床试验。最终,该项试验共入组237例受试者。3月31日揭盲,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试验总结。问题2:该临床试验主要的结果是什么?答:按照研究设计的给药方式,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德西韦组在临床改善时间方面平均缩短2天;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平均缩短4天,但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8天死亡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核酸载量和病毒转阴率也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来说,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预期疗效,同时因为本临床试验没有完成方案预设的样本量,无法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结论。在安全性方面,瑞德西韦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该药物安全性良好。需要澄清的是,论文客观披露了重症患者中有更多的不良事件,也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可能主要与疾病进程本身相关,并不一定与试验药物有关。另外,不良事件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有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才能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3:如何看待该试验结果?答:1.虽然本试验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意味瑞德西韦失去了研究价值,只能说明该药物在我们设定的条件下在目标人群中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临床效果。一个新药有效性的确定需要在不同阶段开展多个临床试验,也就是说不同的研究团队在相似或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并得到相似或相同的结果,才能确认瑞德西韦是有效还是无效。我们的研究结果对后续或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目前,其他国家也正在开展多项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此外,阴性结果并不等于研究失败,研究者的主要责任就是客观评价一个药物。2.本试验的阴性结果可能有多个原因:一个是研究未达到预设的样本量,导致统计把握度不足。目前,中国疫情已经得到良好控制,当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无论是重症患者临床试验还是轻度和中度患者的临床试验,都因此不得不终止。另一个原因是,本项研究除瑞德西韦和安慰剂外,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标准治疗。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疾病诊疗方案不断完善,救治水平也明显提高,这也可能掩盖了瑞德西韦发挥的作用。3.瑞德西韦最佳的起效时间尚未明确。首先,抗病毒药物需要越早使用越好,近来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动物模型也证实早期使用瑞德西韦具有一定的获益。因此,瑞德西韦在病程更早期应用时的临床疗效还有待探索。其次,出于安全性考虑,该临床试验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试验药物剂量(第一天200mg静脉点滴,第2-10天每天100mg静脉点滴),而患者罹患重症新冠肺炎的情况下,对瑞德西韦的药代动力学可能发生变化,并导致药物浓度不达标。是否可以尝试更大剂量的治疗(例如200mg/天),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多种安全性良好的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总而言之,本试验结果虽未显示瑞德西韦在新冠肺炎治疗中预期的疗效,但在早期治疗和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中仍可能有其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中,我国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高效地完成了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为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这也是中国对全球新冠肺炎防疫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问题4:该临床试验的试验设计有哪些特点?答:这是全球第一项严格遵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科学,试验过程规范,方案依从性高,质量监查严格。研究针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对病例入组时的发病时间有严格要求(第一次用药在起病之后12天内)。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患者临床改善时间,次要指标包括28天病死率、随机后的第7、14、21和28天6等级分布、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等。另外,针对抗病毒药物还着重观察了两组病毒载量的变化,首次报道了下呼吸道病毒滴度变化。这些终点评价指标的选择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了瑞德西韦的作用。问题5:该临床试验如何确保受试者的权益?答:首先,该临床试验项目在启动前获得了中日友好医院等各参与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委员会按《赫尔辛基宣言》和GCP要求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其次,受试者充分知情同意,试验过程中参加本试验的受试者随时有退出试验的权利。第三,该项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按2:1随机分配到瑞德西韦组和安慰剂组,为的是让更多患者用到瑞德西韦这一潜在可能有效药物。第四,除临床试验用药外,两组受试者均由临床医生根据最新版诊疗方案依据受试者病情选择充分、有效的标准治疗措施,也包括可及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等),抗菌药物,呼吸支持治疗等。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始终将受试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第五,临床试验开始后,研究者组建了由多学科中外专家组成的5人独立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定期对累计收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进行独立评判,确保试验受试者的安全及临床试验的完整性。问题6:是不是因为临床试验设计过于严苛,导致患者招募困难?答:首先,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快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导致治疗性研究终止的最重要原因,不论是MERS,Ebola,还是Lassa fever。我们开展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研究方案中就规定了若疫情得到控制可以终止本试验。其次,在设计之初,就严格考虑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12天是经过对患者病情规律了解后确定的。我们最早第一篇发表在《柳叶刀》新冠肺炎的论文以及后续的研究均显示患者从发病到加重为重症或危重症大概在10-12天左右,因此设置12天是合理的,是希望让患者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第三,3月12日后本试验无法招募到合适受试者,曾有建议我们放开发病时间的限制。本着坚持科学性优先,兼具可行性的原则,研究者对当时参加研究医疗机构的患者进行了排查分析。发现当时较多患者已经处于恢复期,即使放开时间限制,也难以扩大入组,还将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造成困难。针对排除其他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在这里想澄清一下,我们只是排除参加其它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并不排除接受标准治疗但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项目的受试者。也就是说,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同一个患者不能同时参加两个临床试验,这是基于GCP和伦理学考虑。问题7:对今后的临床试验有什么启示?答:1.在疫情的应急情况下,社会各界和研究者对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意愿十分迫切,而且探索有效治疗措施的时间窗极为狭窄,面对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快速确定有效治疗药物十分困难。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充满挑战,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却是评价潜在价值药物的金标准。2.瑞德西韦作为可能有效的抗病毒新药,获得了全球各界的期望。为有效避免来自研究者和受试者因对瑞德西韦期望所产生的各种偏倚,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控制临床试验期间其它治疗措施的影响,本项临床试验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保障了试验结果科学性和可靠性。3.设置发病到抗病毒用药时间作为入选标准是很有必要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佳抗病毒时间尚不明确,根据我们长期以来在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积累的经验,抗病毒药物需要越早用越好。如果研究的目标人群是轻中症患者,需要限定更早的发病时间。4.通过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我们发现基于疾病严重程度等级定义的临床改善或临床恶化是比较可靠的研究终点,因为该终点能够评价患者是否能真正从该药物中达到临床获益。除体现临床意义外,该终点评价相对客观,研究者的主观评价影响较小,可有效减少研究者的测量偏倚。(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