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学,孩子学习的一种新方式!解放者

研学,孩子学习的一种新方式!

近年来,中国式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 “分数至上”“高分低能”“教育应试”“一考定终生”一直是人们对中国式教育的普遍印象,虽然这样的形容带有一定的主观元素,但是这也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现状,为了改善这种教育方式,我国的教育部门也纷纷寻找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改革方法,2016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研学的文件,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8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9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11月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什么是“研学”?什么是“研学”?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探究式科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教学法等,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最早来源于美国,相比于中国的应试教育,西方国家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强制性地一味将学生关在教室里,让机械性、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给帮助学生的自律、自主规划学习时间的能力。研学的分类目前有以下几种:按研学学习类型分1知识拓展这类研学最主要是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在研学过程中学习到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扩宽孩子的思维和知识面,让孩子具备更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孩子们研学的地点一般都是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或者著名的特色景点。2技能拓展为了改善孩子们高分低能的情况,技能培训也成为了孩子们研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技能拓展是为了提高和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技能,例如一些手工制作等。3视察体验当代的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可以说是非常累的,孩子的生活一般都是被局限在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在童年时期就丢失了孩子的快乐,而视察体验就是为了让孩子多去认识自然,观察生活,体验童年乐趣,还孩子一个快乐有趣的童年。按研学组织机构分1学校、政府机构组织的研学学生研学最主要的目机构还是在学校和政府机构,因为孩子在研学过程中,除了保证孩子有一定的学习成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安全,学校和政府机构组织的研学机构也更受家长的青睐。2研学旅行机构这类研学机构一般都是父母陪同参与的研学机构,目前在研学研学中非常受父母和孩子欢迎的,一般都是以亲子营的形式来参与,相比于学校政府的研学类型,这种研学方式和活动更人性化,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共同学习,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3旅行社研学机构一般现在有条件的家庭一般都是会在寒暑假带孩子去进行一到两次的旅行研学,如果是在近距离旅行研学的话一般都是父母带上孩子去,但是孩子的研学成果可能就不那么理想了,但是如果是到远距离研学的话一般都是通过在旅行研学机构带领孩子去旅行研学。无论是那种研学方式,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以上就是今天小编要带大家认识的研学了,你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给小编留言。

德之光也

成都研学旅行中心浅析当前研学旅行所存在的弊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部等11部委在2016年末的时候发布了《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主流观点上来说,教育部是非常支持这一观点的,因为研学旅行可以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我国的教学制度一直是应试教育,成都夏令营的老师认为,研学旅行是应试教育的改革开端,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操作、富有实效的具体行为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让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研学旅行的推崇确实让众人看到了教育制度改革的希望,但是在社会大背景还是以应试教育为前提的情况下,开展研学旅行依旧存在很多弊端,今天,成都研学旅行中心国洲文化就和大家一同来探讨目前研学旅行所存在的弊端。一、游而不学研学旅行是组织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结合为一体。本质上是希望孩子们能在增加见识的过程中,学习到课本外知识,无论是有利于课本知识脉络的梳理还是新鲜趣闻的吸收,“学”,是研学旅行的重点了。就目前的市场而言,大部分研学课程并不以“学”为目的,反而本末倒置,只注重“游”。比如在进行成都红色拓展培训的红色主题研学的时候,大部分机构都只是让学生们参观纪念馆,简单的了解历史史实,并非根据当地红色文化进行红色文化历史教学,成都拓展公司国洲文化认为,在做这样的研学教育时,要让学生们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有体验式学习的效果,无论是专家座谈还是红色情景剧的参演,都能让青少年更彻底的了解革命历史,理清知识脉络,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本来随着教学方式的发展,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只是满足于课堂,研学旅行改变了我国中小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主学习,由个体的独立学习转变为互助的合作学习,由机械的记忆性学习转变为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在游中有学,才能将研学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研学的主体,让学成为研学的根本目的,这样才能促进青少年的进步与发展。二、形式单一并流于形式研学旅行以旅行为载体,以研学为主旨。虽然这一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但由于专业师资匮乏等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容易出现课程目标不明确,主题选择不清晰,运行形式不规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问题,学生无法主动参与研学的课程,肯定效果不佳。很多研学课程都是参观纪念馆、博物馆、或者风景区等,并未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掌握所见所看所闻所学,虽然确实去了很多地方,开拓了眼界,但是所掌握的知识依旧只是皮毛,反而会因为要去的地方太多,增加研学成本,增加学生家庭负担。成都研学旅行的李老师认为,研学旅行就是要让孩子们学有所长,学有所获。成都拓展培训公司国洲文化在多次的研学课程组织中,一直践行这样的观点,会特意增加青少年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时间,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比如,在参观完了大邑航天一号馆的时候,我们不是让孩子们就结束了学习课程,而是让孩子们有了动手实践的机会,组装月球车、模拟火箭发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有老师的讲解与指导;在参观了蝴蝶园之后,以生动的话剧形式让学生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也充分引导学生在旅行过程中,多方面搜集与当地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展调查、访问、考察、实验、设计、制作、探索、发现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结合起来,为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成长空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但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一方之事,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联动构建“大教育”的格局,从而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生根发芽的土壤。成都野外生存训练的老师认为,只有各地教育、文化、旅游、交通、安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做好课程资源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建立经费筹措机制,才能推动研学旅行工作积极健康发展。成都研学旅行中心国洲文化认为,在多部门相互协作共同配合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能为青少年研学旅行创造一个完善的学习机制,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学校门,在更大的世界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亲近自然、体验社会,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其卒之也

研学旅行的过程,到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孩子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主席说的一句话,应该是我们研学旅行服务人员的心声了。自从国家政府发布有关研学旅行的政策之后,研学旅行市场就越来越热闹,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研学市场看似门槛低,但想要制作出符合大众喜爱的研学精品课程也着实不易。很多人对研学旅行的基本概念界定模糊,各自的理解也大不相同,教育部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总结起来的意思也就是说研学是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是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所以研学不是单纯的玩大于学,而是一种和实践活动相似的教学方式,研学旅行的未来想要越来越好,让研学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就需要注意三个重要的问题。研学精品课程和精品路线的设计一个市场的成功,其内容是潜在的灵魂。从一定道理上来说,研学课程也是学校课程的一种,根据对研学主题和孩子的年龄层次以及教育程度的分析,来设计出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来说,因为年纪较小,又考虑到家长的担心程度,并不适合较远距离的研学,所以短距离研学最合适,安全问题考虑到了,而且费用也可以接受。比如去河南大学,围绕河大的历史文化进行介绍,探寻河大周围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又或者设计一些精品路线,沿着某一个文化主题进行系统的学习探究,让孩子从周围生活的环境深刻了解其中的文化和价值,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研学不是少数人的活动研学不是某种单独学科的学习,它的价值是多元综合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书本知识和做人做事结合在一起,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孩子的体验观察力、集体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么一项复杂的活动,单单依靠学校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将多种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充分调动旅游、交通、文化等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并且倡导社会资金对研学旅行进行支持。除了这些机构以外,家长、学生也要参与进来,做好协助配合工作,充分保证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也算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大综合。“研”+“学”+“游”我们之所以创办学校,是为了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学校相当于孩子进入社会前的考验,也有人说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学校老师总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但社会却是复杂多样的,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四方体,那社会就算是一个圆形,如何分辨真善丑恶,需要孩子们回到真正的社会中去学习,比如我们在组织去农场的活动中,通过对蘑菇的生活习性和种植的深入了解,让孩子们感受农作物种植过程的不易。总之研学旅行是一种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地方和不同环境的人文地理、社会科学、思想情感的方式,在旅途中能够有所收获。如果处理好了这三个关键性的问题,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研学旅行的社会影响力,更加深入的挖掘到研学旅行的深度教育资源,相信研学会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试金石。

逆也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几大分类,我们必须要知道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在研学旅行的整体实施过程中,研学旅行课程更是能彰显研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课程设计也代表了不同的教育形式,那么研学旅行活动都有哪些分类呢?研学旅行课程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定旅行主题、参与活动计划与组织管理,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亲自体验与感悟,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的体验式课程。随着国家有关研学旅行政策的发布,业界内对于研学旅行的课程如何设计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研学旅行课程在设计上继承学校教育的精髓,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再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做出最契合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设计。按课程内容划分1. 自然资源近几年自然教育在我国火了起来,并呈现出井喷的发展趋势,教育通过和自然环境的互相接触,让孩子到自然界去发展和探索,从而激发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其实关于自然资源的教育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它是通过对特定自然资源环境的分析和利用,遵循合理的课程设计引导人们在自然中探索和学习,建立人与自然间的深度联系,激发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在我国有关自然教育的工作中,研学旅行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它对于生态旅游领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形成一种巨大的产业链条。2. 知识科普近年来,各种以研学为名的旅行项目持续升温,知识科普类研学则是其中一种。去年12月8日,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科普研学论坛”上,来自各个企业、高校、社会团体专家聚焦“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科普研学资源转化”话题,以期实现科普研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科普类研学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展览、动物园、植物园、历史文化遗产、工业项目、科研场所等资源。3. 体验考察体验考察类研学专注探究和实践并存,专注学生思想的多维度发展,主要包括农庄、实践基地、夏令营营地或团队拓展基地等资源。4. 技能拓展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大西洋有很多船只受到攻击而沉没,只有极少数人在艰难的环境下得以生存,而这些生还者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之人。经调查研究专家们发现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他们有面对突发情况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多年的实战经验,后来让年轻海员做技能拓展成为必备的训练项目。技能拓展主要包括水上、海外和场地三种类型,主要包含红色教育基地、大学校园、国防教育基地、军营等资源。按组织机构划分1. 由学校、政府制作的研学课程产品学校、政府属于公共教育体系,也是最靠近学生教育的场所,他们对学生的学校教育驾轻就熟,对研学旅行却一知半解。这类的研学课程设计往往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由学校教师带队参加活动,注重“学”多于“游”。2. 旅行社主导设计的研学课程一些旅行社也加入了研学这块蛋糕,通过对一些旅行线路进行升级,将一些景区景点进行包装,因为是旅游社为主导,所以这些研学产品大多以旅游作为主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3. 研学旅行机构主导的研学课程随着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后,各种各样的研学旅行机构逐渐建立起来,研学旅行机构专注于研学旅行服务,励志打造专业的研学旅行课程,针对不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在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监督上都有明确的标准,偏重个性化定制和用户体验,但盈利性较高。如何设计出符合学校、家长、孩子多方面需求的研学产品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需要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健全研学旅行市场,促进研学旅行课程向精品化发展。

偶而应之

研学旅行的意义?

研学旅行的意义《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必须遵循“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对正确认识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义十分重要。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有哪些特点呢?一、 创设主题,引领研学旅行(一)创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题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虽然现今社会大大提倡全民创新,但创新难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研学旅行在研学旅行中开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题,在旅游活动中设计专项主题精神普及,赋予学生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线路设计中推行富有科教意义的文化线路,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思维中植入创新的种子,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从多层面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创设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主题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领域延伸与扩大。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低、实践能力差。因此,研学旅行在研学旅行中设计旅游产品diy、自主设计雕塑、参加乡村旅游田园采摘等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活动,不但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二、 丰富内容,充实研学旅行(一)补充现实所需内容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事物令人目不暇接,课本上的知识更多呈现前人的知识理论经验,无法与现实日新月异的事物有效衔接。因此,旅行便成为弥补这一缺陷有效手段。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设计空间大,可紧跟时代发展加强活动内容设计,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知识,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二)延展未来必备内容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待人接物、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也是必备的素质。旅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处事能力的机会,旅行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处理与其他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挑战,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学生与同学协作配合面对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所不能触及的方面,研学旅行将成为帮助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建立中小学研学旅行体系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情感,增强关爱生命、关心社会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建立中小学研学旅行体系有利于建立规范有序的游学秩序。把乡土乡情纳入研学旅行的范畴,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海外游学市场秩序,扭转舍近求远修学旅行的本末倒置现状,对培养合格的文化交流使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小学研学旅行意义的思考都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走在路上,要么读书,要么旅行。最近教育部联合发改委、交通部、保监会等11部门开展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让我看到了让孩子走出书的世界,走进现实的世界,走进大自然的世界的希望。古话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从物质层面的追求演变为精神层面的追求,但快速的经济发展让我们国民素养有些跟不上,没有契约精神、团队精神,没有责任感、秩序感,不懂得欣赏,文明欠缺等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研学旅行”的开展和实施让学生从从小弥补了这些缺陷。中小学生在集体旅行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同时对“美”的欣赏能力也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中小学一直都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除了“智育”在学校教育发展比较好之外,其他的德育、体育、美育等都有欠缺,尤其是在农村及应试教育重灾区,而“研学旅行”这样一个项目却能直接实现这几方面的发展,一举多得。短期来看,“研学旅行”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实践意义和公益性。长期看,学生能从社会、大自然中汲取自身发展的力量,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和对“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下一代国民素养。好的教育就是无痕迹的教育,“研学旅行”就是这样,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愈演愈烈

2月10日起施行 菏泽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管理办法来了

为切实发挥研学实践对中小学生集体观念、生活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开展,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印发的《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规范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认定管理,菏泽市教育局近日制定了《菏泽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菏泽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发挥研学实践对中小学生集体观念、生活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开展,实现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以下简称“市级研学基地”)运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第二条菏泽市市级研学基地是指经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评议认定的,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情、国防科工和自然生态教育为主要内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具有较好引导示范作用的各类教育基地、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文化场馆、大型公共设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等。第三条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负责市级研学基地的管理,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负责本县区内市级研学基地申报单位的评估、推荐工作,并指导区域内市级研学基地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第二章 申报条件和程序第四条申报市级研学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法人资质;(二)主要范围为:市级及以上相关部门命名的教育基地、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生态保护区、动植物园、文物保护单位等,县级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县级以上设立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知名文化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制作作坊等;(三)上述单位申报市级研学基地需具有鲜明特色,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有一定示范意义,具备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培养目标的研学实践主题,能够开设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完整的适合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研学实践课程;(四)配备研学实践教育专员,负责对接中小学生研学活动;配备专业研学实践导师,能够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的专业讲解和指导服务;(五)接待能力较好,原则上能够同时容纳200人以上中小学生参加活动,能为中小学生集体研学实践活动开辟“绿色通道”;区位条件好,交通、食宿、医疗便利;(六)符合公共场所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内部有安全措施和保障能力,有安全警示标志,有专门的安全应急通道,有24小时、无死角的监控系统,有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有应急预案。整体通过消防验收,近5年来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七)研学实践门票价格要低于同期学生票价和旅游团队票价,研学实践收费项目要定价合理,标准向社会公开;(八)开设有网站或公众微信号,常态化公开开放时间、主要研学内容、适宜对象、联系方式等信息;具备实现信息登记、内容管理、反馈评价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九)近3年来没有受到各级行政管理(执法)机构行政处罚。第五条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申报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第六条市教育局联合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综合考虑各地研学实践现状、生源、教育资源等情况确定各县区申报名额。第七条申报单位按照属地受理原则向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后向市教育局申报。第八条市级部门直属单位申报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可直接向市教育局提交申报材料。第九条申报单位需提供以下材料:(一)基本情况,县级教育、文化和旅游局或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二)基地课程方案;(三)营业执照、资质等相关证书;(四)能够证明满足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第三章 确定与发布第十条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家成立联合评议小组,根据办法确定的条件,通过材料评审、现场评议、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县区推荐申报单位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名单。第十一条评议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拟认定单位有异议的,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教育局提出,市教育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第十二条公示无异议的名单由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认定为市级研学基地。第十三条推荐申报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优先从市级研学基地中推荐。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第十四条市级研学基地应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实施工作,积极承接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第十五条市级研学基地应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研学实践指导教师培训,新开发课程要在所在地县级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十六条市级研学基地应强化财务规范管理,有可靠资金来源,能够保障日常运转。实行收费的项目,应取得物价部门许可。第十七条市级研学基地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当年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材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意见报送市教育局。市级部门所属直属单位被命名为市级研学基地的,应每年年底前直接向市教育局报送相关材料。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对研学基地总结材料进行年度审核。第十八条市级研学基地实行周期管理,管理周期3年。一期届满,基地申请复评。复评合格的,保留其称号,进入下一个管理周期;复评不合格的,撤销期称号。第十九条管理期内,市级研学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黄牌警示,进行1年限期整改。整改合格的,保留其称号;整改不合格的,撤销其称号。(一)运行不规范,1年内学生、家长、学校满意度低于90%的;(二)1年内接收参加研学实践教育中小学生数量少于5000人次的;(三)课程开发数量较少,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研学需要的;(四)不按时提交年度总结材料或年度审核不合格的;(五)其他原因需要给予警示的。第二十条管理期内,市级研学基地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称号。(一)申报材料弄虚作假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基地称号的;(二)已不符合基地准入条件的;(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四)有违法违规行为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五)其他原因必须退出的。第二十一条申报单位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5年内不得重新推荐申报市级研学基地,并相应核减县域推荐名额。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二条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21年2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两年。

中居

青蛙研学:研学的目标

研学的目标在于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探究能力和引领生涯规划。提升核心素养通过调查、实习、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刻认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生活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重要的辅助与整合功能。2.培养学习兴趣在研学过程中,通过对书本知识进行具体的、情境化的呈现,使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内容的实际价值,认识到内容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问题解决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的融入学习活动中。3.发展探究能力在实际的研学情境中,学生通过教师主导的小组合作方式,对科技与人文课题进行持续性的关注与研究,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技前沿、人文热点进行有层次、有目标、有方法的探究活动,结合当前重要课题培养探究能力,使探究式教学更具获得感。4.引领生涯规划研学活动涉及自然、社会、心理、艺术等各个领域,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特长,选择性的学习、探究,博采众家之长,将研学内容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将来的专业选择、生涯规划提供丰富的体验机会和重要的参考标准。

回初理

研学旅行渐热 教育专家:第二课堂应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5月24日,全国研学旅行西部高峰论坛在都江堰市举行。据封面新闻记者了解,自2016 年 11 月教育部等 11 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全国掀起了研学旅行的热潮。在此背景下,中小学怎样开展研学旅行?怎样设计研学旅的课程?研学课程与学校文化课怎样互补互促?在西部教育研究院和远川教育阅读研究院共同组织的此次论坛上,教育专家围绕师生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各抒己见。研学旅行应将重点落在课程开发“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瓶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大伟谈到,研学旅行的提出便是希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获得更加立体生动的学习体验。在国外,研学旅行早已流行已久,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常组织“校外参观”访问活动、俄罗斯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非常普遍,而中国的研学旅行才刚刚开始。陈大伟说道,现阶段已经有不少学校陆续将研学课程纳入必修课体系中,并开始开发研学课程。这都可以证明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但在看到转变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不少学校、机构对于研学旅行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之处。“研学旅行不仅仅是旅行,更应该将重点落在课程。”陈大伟说:“一些学校单纯的认为研学旅行等同于带学生去景区、文化馆等地参观即可,忽略了研学旅行其实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应让孩子的眼、耳、鼻、手、脑都动起来,从中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也认为,研学旅行不仅有书本知识,还应该有社会实践,重在体验。应该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这对动手能力、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很有价值和意义。研学旅行应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那么,对于中小学校而言,该怎样开展研学旅行?怎样设计研学旅行的课程呢?郑增仪提到,不同的城市对于研学旅行的需求不尽相同。一线城市会更重视游学项目的综合教育意义、关注游学组织的细节、流程、文化和生活体验。二、三线城市则更关注游学项目的功能性,比如去几个地方、多少景点、探访几所名校等。不同城市的学校、教育机构在研学课程开发、研学旅行路线、内容安排上也应结合实际需求而定。另外,郑增仪也建议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首先应该从开发优质的研学课程入手,并逐步落实下去。另一方面,营地建设是研学旅行得以实施的重要支撑,需要市、县等地加强基地建设。“研学旅行是一个合作的项目,需要营地、基地、机构与学校合作协调完成。”郑增仪认为,研学旅行之路该怎么走,考验着学校和老师们,学校和老师们要带领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路线,有目的性、带着任务地去领略一个地方,感受一种文化,并非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应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周丽梅

马蹄第九

最新!菏泽市教育局发布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程建华为切实发挥研学实践对中小学生集体观念、生活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开展,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印发的《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规范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认定管理,菏泽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近日制定了《菏泽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共五章,二十三条,对研学实践基地申报条件和程序、确定与发布、运行与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和明确。面向社会,扩大教育资源。明确了申报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的主要范围,全面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国家或省、市级相关部门命名的教育基地,县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县级及以上设立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符合条件的均可申报,有效发挥其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育人价值。教育为本,突出课程地位。坚持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基地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开设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完整的适合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课程;要配备专业研学实践教育导师并加强培训等,突出课程在研学实践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有效避免“游而不学”的现象发生。周期评定,加强动态管理。明确对基地实行年度考核和周期管理,实行3年一个周期,管理期满以复评的方式确定通过名单;管理期内存在“运行不规范、学生满意率低”等5种情形之一的,给予黄牌警示,进行1年整改;存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等5项行为之一的,直接撤销其称号。附:菏泽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菏泽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发挥研学实践对中小学生集体观念、生活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开展,实现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以下简称“市级研学基地”)运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第二条菏泽市市级研学基地是指经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评议认定的,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情、国防科工和自然生态教育为主要内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具有较好引导示范作用的各类教育基地、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文化场馆、大型公共设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等。第三条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负责市级研学基地的管理,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负责本县区内市级研学基地申报单位的评估、推荐工作,并指导区域内市级研学基地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第二章申报条件和程序第四条申报市级研学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法人资质;(二)主要范围为:市级及以上相关部门命名的教育基地、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生态保护区、动植物园、文物保护单位等,县级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县级以上设立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知名文化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制作作坊等;(三)上述单位申报市级研学基地需具有鲜明特色,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有一定示范意义,具备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培养目标的研学实践主题,能够开设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完整的适合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研学实践课程;(四)配备研学实践教育专员,负责对接中小学生研学活动;配备专业研学实践导师,能够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的专业讲解和指导服务;(五)接待能力较好,原则上能够同时容纳200人以上中小学生参加活动,能为中小学生集体研学实践活动开辟“绿色通道”;区位条件好,交通、食宿、医疗便利;(六)符合公共场所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内部有安全措施和保障能力,有安全警示标志,有专门的安全应急通道,有24小时、无死角的监控系统,有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有应急预案。整体通过消防验收,近5年来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七)研学实践门票价格要低于同期学生票价和旅游团队票价,研学实践收费项目要定价合理,标准向社会公开;(八)开设有网站或公众微信号,常态化公开开放时间、主要研学内容、适宜对象、联系方式等信息;具备实现信息登记、内容管理、反馈评价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九)近3年来没有受到各级行政管理(执法)机构行政处罚。第五条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申报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第六条市教育局联合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综合考虑各地研学实践现状、生源、教育资源等情况确定各县区申报名额。第七条申报单位按照属地受理原则向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后向市教育局申报。第八条市级部门直属单位申报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可直接向市教育局提交申报材料。第九条申报单位需提供以下材料:(一)基本情况,县级教育、文化和旅游局或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二)基地课程方案;(三)营业执照、资质等相关证书;(四)能够证明满足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第三章确定与发布第十条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家成立联合评议小组,根据办法确定的条件,通过材料评审、现场评议、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县区推荐申报单位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名单。第十一条评议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拟认定单位有异议的,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教育局提出,市教育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第十二条公示无异议的名单由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认定为市级研学基地。第十三条推荐申报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优先从市级研学基地中推荐。第四章运行与管理第十四条市级研学基地应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实施工作,积极承接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第十五条市级研学基地应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研学实践指导教师培训,新开发课程要在所在地县级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十六条市级研学基地应强化财务规范管理,有可靠资金来源,能够保障日常运转。实行收费的项目,应取得物价部门许可。第十七条市级研学基地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当年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材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意见报送市教育局。市级部门所属直属单位被命名为市级研学基地的,应每年年底前直接向市教育局报送相关材料。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对研学基地总结材料进行年度审核。第十八条市级研学基地实行周期管理,管理周期3年。一期届满,基地申请复评。复评合格的,保留其称号,进入下一个管理周期;复评不合格的,撤销期称号。第十九条管理期内,市级研学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黄牌警示,进行1年限期整改。整改合格的,保留其称号;整改不合格的,撤销其称号。(一)运行不规范,1年内学生、家长、学校满意度低于90%的;(二)1年内接收参加研学实践教育中小学生数量少于5000人次的;(三)课程开发数量较少,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研学需要的;(四)不按时提交年度总结材料或年度审核不合格的;(五)其他原因需要给予警示的。第二十条管理期内,市级研学基地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称号。(一)申报材料弄虚作假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基地称号的;(二)已不符合基地准入条件的;(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四)有违法违规行为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五)其他原因必须退出的。第二十一条申报单位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5年内不得重新推荐申报市级研学基地,并相应核减县域推荐名额。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二条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21年2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两年。

过位

研学旅行的现实教育意义在哪里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一时间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我国历史上游学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孔子、明代的顾炎武、清朝的梁绍壬、现代的陶行知等。可以说游学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珍贵部分。而今天研学旅行再次焕发荣光,彰显着其不可替代的现实教育意义。其一,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夯实知识的纹理。学生所学的大多是书本知识,即使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知识、技能,也是在学校为背景的实验室条件下,以间接经验和理性知识为主,接地气的感性知识始终欠缺,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依然如此。因此,如何破解将知识生活化的命题,即由理性知识获得为主转变为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获得兼顾,由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转变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辅相成,就成了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而研学旅行也许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秘钥。因为它可以使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相对密闭的校园,去拥抱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在与学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弥合习得的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的缝隙,实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握手言欢,夯实知识的纹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第二次飞跃。其二,研学旅行能增强和坚定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德树人。而研学旅行恰恰另辟蹊径,以开门办学姿态让学生在游历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种游历活动正是让中小学生增强和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的绝佳契机。从研学旅行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剖析,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这一点恰恰暗合了顾炎武提倡的“合学与行”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 研学旅行对增强和坚定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的路径主要是通过以身體变化影响心理变化,以心理不断趋于成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三,研学旅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习竞争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互相切磋、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使学生共同进步。在“应试教育”之下,学校教育无法逃避“分数”竞争。这导致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数”,师生因“分数”而焦虑、敏感、不适、疲惫、煎熬,从而互相保密、互相歧视、互相嫉妒、互相隔阂、互相防范。而借助研学旅行的契机,大家一同走出校门,奔赴自然,畅游文化历史,深入乡土民俗,感怀经济社会发展,以愉快的心境,通过以游兼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开阔视野、增智启慧、涵养德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因追逐“分数”而产生的“学习竞争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语)游学思想由来已久,研学旅行政策也是一以贯之。为此,我们要重视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走出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不断地拓展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