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中国十大研学旅行主题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遥遥无期

2018年中国十大研学旅行主题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18年中国十大研学旅行主题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塔寺峪,探索大自然研学旅行之二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经过半年努力,网站与格局亲子俱乐部联合在美丽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3A景区塔寺峪景区建成了研学旅行体验基地,网站为景区量身定做制定了研学旅行活动手册,去塔寺峪研学,都玩什么呢?今天我们讲最生动、最活泼的一个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主题位列2018年中国十大研学旅行主题之一,且居全国第三名。活动的理想:关注农事、传承国学,树立热爱自然、热爱经典的意识。在关注自然、关注农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民本意识、农本意识和生存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初步养成热爱劳动,勤奋务实的精神。第一课时百草园里尝百草在老师带领下集合队伍,携带必需品和任务卡准备出发;1.到达研学点,进行分组分工,可以分成百草园组、百花园组、百果园组、百鸟园组,每个组成员分工负责百草、百花、百果、百鸟等标本采集、拍照、制作,2、由导游扮演黄帝和神农氏,学习神农氏尝百草,研习《黄帝内经》、识百草,扮演百花仙子识百花,引领孩子们观察认识园里各种植物、动物。3、观看动物表演,体验百鸟大会和山羊顶架等动物游戏。研学完毕,返回研学点。填写任务拓展资料卡、植物标本,填写研学表格。各小组整理研学资料, 形成研学成果,植物标本、研学报告、研学收获、填制拓展任务卡。找到自己喜欢的植物、动物。第二课时 深入体验,认识自然1.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调查成果展示形式的多样性,指导学生做好分工。(一) 小组合作,展示成果1.表演情景剧,在表演中认识自然。2.儿童绘本涂鸦,在绘画中描绘自然。3.打猪草、喂动物,在农事中改造自然。4.采摘乐、尝百果,在收获中享受自然5.搭鸟窝,建帐篷,在实践中适应自然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收获和体会,开展“美丽的田园”研学交流活动。学会对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课时三味书屋国学馆里听故事同学们,上一节课到百草园体验了传统农耕农活,耕读之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体验过农耕,下面我们到三味书屋国学体验馆体验一下传统礼仪和经典国学的魅力吧!(二)、分组入馆,分享经典。1.学生分小组,进入私塾课堂,听导师讲国学,学礼仪,听故事,做好观察记录、心得体会等。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体验国学的博大精深,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学习国学礼仪,扮演礼仪角色,表演一次国学礼仪,听先生讲一句《四书》《五经》经典章句或一首唐诗宋词。观看一场民俗器乐或歌舞表演。晚上观看《千古一帝,始皇东巡》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体验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听一个精彩的景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例如《摩诃老祖大战青蛇(青蛇前传)》《天龙八部的传说》等。下期研学旅行将在8月15日——16日开班。报名截止到8月10下午5点为止。

吴虞

研学旅行主题班会如何上?三招出彩

研学旅行主题班会如何上?三招出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在研学旅行的理念中古老传统的流传,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这也是一次德育主题班会的机会,近年的教师高级水平能力测试中,也是必考的一道压轴题。第一招,提前布局须知班会绝不仅仅只是一节课45分钟的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德育主阵地并不局限在教室内,而是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班会只是展现阶段效果,并进一步深化的场所。下面根据不同地方特色和文化,以实例来说明主题班会的准备工作:背景:三峡风光、三峡文化研学旅行途中,安排不同的三峡景点,体验不同的三峡文化,根据这个主题,可在班会前一周布置以下准备任务:1、在网上搜索每个景点的介绍及相关的图片资料,根据搜索到的结果,每个学生准备一段解说词,可以现场解说,也可以拍成小视频;2、三峡文化内容众多,准备本次研学途中的体验对象,例如三峡皮影(非遗)、三峡大坝(建筑文化)、古战场、抗战遗址(军事旅游文化)等,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对象的介绍,形式可以是演讲、歌舞、朗诵等文艺表演形式;3、作为老师,在班会中起到主导作用,自己认真准备上述相关资料,并设计班会最后的颁奖仪式,提前准备好奖品或小礼物,想好颁奖词。4、路途安全常识,包括行车安全、食品安全、住宿安全等。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前了解研学旅行内容,从网络获取相应信息,然后这些信息在实际研学途中可以和实景对照,领悟“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得知识,而不是仅仅在网上娱乐,在网上可以相互交流,丰富自己的准备材料;而作为老师,则需要准备更多内容,在学生一旦出现资料不全或有偏差的时候,在主题班会中及时救场,同时也能对学生准备的资料进行合理评价。第二招,技术渲染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大势下,适当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可极大提高主题班会的效率,无论对教师或是学生,都有收获。1、百度地图进行总体旅程规划,在一体机上打开百度地图网页,标注研学旅行途经地名,在模拟旅行的方式展开主题班会。每一处标注,打开实景地图,请准备好的学生进行解说,学生在解说时可将自己准备的图片传至一体机上展示。同时在对应的标注,展示相应的三峡文化介绍,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准备表演;2、班级优化大师点评,每位学生或小组发言完毕,班主任进行实时点评反馈;3、钉钉班级圈讨论,将主题班会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拍照或录像上传至钉钉的班级圈,利用它的评价功能让全体学生或家长也参与进来,进一步完善研学旅行的内容准备,在实际研学过程中,这也是难得的学习材料;4、希沃白板5中的课堂活动,可设置问答题或小游戏竞赛,将研学旅行中的景点介绍或文化表演以上述形式整合,随机抽取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进行比赛,以活跃班会的气氛;5、利用抖音、快手等软件分享学生制作的小视频,无论是提前准备中的,或是班会现场的精彩瞬间,也可以是受到其他同学启发后自己重新剪辑的,都可以分享,符合相关规定即可。设计意图:作为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根主线,最好是显性的主线,而地图的作用就是充当这条线,从出发点,到终点,途中每一处,都对应一个班会的环节,非常直观。班级优化大师作为一款班级管理工具,它实质上是一个学生数据收集器,并非仅在这一次班会中使用,长期用它进行反馈评价,所得到的,正是学生学习大数据的一部分。钉钉班级群中,班级圈和微信朋友圈类似,所有群成员均可参与圈内的讨论,它的作用在于班会内容的拓展,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而希沃白板5这款软件,非常适用于课堂活动,开展各类小比赛。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都依赖网络,也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网络如何用于学习。第三招,评价驱动学生的行为,要有相应的驱动,我们最希望是内驱而不是外驱,而内驱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培养的结果,评价驱动主要的理念是正面管教,不断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坚持正反馈,明确价值导向,才有可能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1、个人激励积分规则,认真准备、大胆表演的学生,每人次加1分,效果良好的学生每人次加2分;2、小组激励积分规则,参与展示的组员每人加2分,效果良好的小组全组加2分;3、对抗激励积分规则,小组对抗赛中,双方组长互抽对方一名组员参加,若该代表获胜,则本组全体加2分。4、颁奖仪式,对整个主题班会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设置若干奖项,奖品可以是文具、奖状等,颁奖词由班主任负责,在整个班会进行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表现,用不同的文字点评。设计意图:任何课堂评价,首先要公平,即人人都有机会,随机点名正是体现这一原则,而由电脑随机则将这一原则体现最为淋漓;其次要公正,以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来避免个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第三要公开,全部操作在一体机上当面进行,分数实时公开,每个人,每个小组都能看到积分的过程;第四要兑现,对于学生来讲,实时反馈可增强教学内容吸引力,而兑现则是为了让这种实时反馈持续吸引,借用某著名小品的一句话“没条件,谁投降啊?”。班会课的思考:传统的班会课,最常见的“套路”就是班主任准备一套PPT,然后对照PPT上的内容进行类似课堂教学的讲解,其间也会安排一些小问题,整个过程和平时上课没什么大的区别,这在学生眼里就产生不了新鲜感,不过又是一节课罢了,所以在形式上,主题班会课需要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在班会设计中,功夫还要下在课堂之外,以上面的设计为例,学生在准备的那一周时间内,进行相关研学旅行的准备工作,几乎已经达到了目的,或者说一部分学生接近完成研学目标了,剩下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展示、交流、升华。当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沿班会主线将准备的内容展示出来,对于展示者本人来说,印象更深刻,对于观看者来说,多了一个角度,相当于全班每个人都多了好几十双眼睛,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研学旅行的内容,通过交流,每个学生都能从对方身上学习自己缺少的部分,这比起由班主任唱独角戏,效果要好得多。而实际效果还远不止这些,当学生在研学旅行实际开展之后,亲眼见识了那些只在屏幕上、书本上看到过的东西,那种认知就升华了,例如在古战场景点,在书上或屏幕上看战争场面,不如亲自站在战场上,想像千军万马之中,你作为一个小兵,是什么样的体验?甚至可以安排一次模拟战争活动,我想学生感受到的,和我们希望他们感受到的,未必是同一类。我自己曾经去过某三国遗迹,在三国演义中看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无比向往,但实际去看,一片山林,何处伏兵?何处扎营?完全是一头雾水,这才从根本上领悟了古代带兵之不易,名将之名非虚,从此不再作键盘侠。研学旅行其实也是类似的经历,学生更多的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这些知识若不经过实践,那便如赵括,只有实地考察,经历并思考了,它们才能内化。对于研学旅行,不过是一次没有教室的学习活动,也正因为没有教室,在组织上会存在诸多困难,所以班主任在研学之前的备课上,更需要多花功夫。

商鞅

我们在路上,不负好春光,一场研学旅行让他们收获成长!

2018年4月1日上午 ,河南省沈丘县研学旅行团一行200余人,走进郑州科学技术馆,开始了为期一天的以“传承中国好家风,争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研学之旅。此次研学旅行公益活动是由河南省教育网、共青团河南省黄丝带研学旅行研究院、共青团河南省黄丝带传承好家风办公室、研学旅行内参、沈丘县纪委、沈丘县妇女联合会、沈丘县义工联合会、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第一站,郑州科技馆。同学们一下车就迫不及待的来到郑州科技馆门前排队进场。郑州科技馆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涵盖天地自然、声学、数学、光学、生命科学等26个门类的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学科。同学们认真观看,亲身体验,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在参观中启发了科普创新意识,开阔了大家的科技视野。来自沈丘县赵德营董小庄小学的龚硕小朋友说他最感兴趣的就是郑州科技馆里面的声学馆,他在里面了解了很多关于声音的知识,而且还测试了自己声音的分贝值;他接着说,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三楼的生命科学展区,看完了一个生命的诞生过程之后,从一个月的胚胎到十个月的出生,让他心里百感交集,很不是滋味,觉得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到了规定时间集合,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这次参观让同学们开拓了眼界,感受到科技带来了乐趣,激发出同学们科技探索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生命的来之不易。第二站,郑州大学。中午,研学旅行团来到郑州大学食堂就餐。看到郑州大学古老又粗大的树木,宽阔又干净的街道,大学食堂里花花绿绿的餐盘餐碗和丰富的饭菜,很多同学都显得异常兴奋,但是他们依旧排好了队,有秩序的打饭买菜。而且在用餐前,还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餐前感恩仪式,把自己对祖国,对父母,对师长感恩的话都大声的说出来: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大众信任支持,感恩所有付出的人。当他们从师长手里接过餐盘去打饭的时候,每个人都对着师长深深地鞠了一躬,以示感恩。虽然每个同学们只是鞠一次躬,但是师长却要几十上百次。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只有在研学旅行中切身感受到才会觉得震撼,是书本上永远触摸不到的。午饭过后,大家一起穿越有着浓厚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的郑大校园,来到郑州大学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第三站,中原英烈纪念馆。下午两点多,四月份的第一天,天气已经很炎热,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研学旅行团的脚步。他们又来到了河南省青少年励志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英模馆,感怀先烈,培养爱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首先,研学旅行团来到了烈士陵园革命先烈纪念碑前准备进行宣誓活动。宣誓开始之前,河南省黄丝带社会帮教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杨天峰在宣誓会上做了讲话,他表示热烈欢迎沈丘县研学旅行团的到来,并且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为传承中国好家风,支撑社会好风气,做出表率和贡献。随后,河南省研学旅行特级导师、河南省黄丝带社战略合作单位沈丘县工作委会主任、沈丘县义工联合会会长杨依森也上台做了发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传承中国好家风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在沈丘县义工联合会副会长徐浩的带领下,大家齐齐的举起自己的右手,郑重宣誓: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热爱祖国、热爱家庭、振兴中华,再创辉煌!宣誓活动结束后,研学旅行团来到国防教育园,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陈列的国防机械,看到真实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大家异常兴奋。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增长了见识,激励了大家要更加认真学习,热爱祖国。从国防园出来,大家接着随着志愿讲解员的步伐,来到了中原英烈纪念馆,同学们专注的观看抗战图片、英雄塑像和抗战时期所留物品。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吉鸿昌等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更是让同学们受益颇多。来自沈丘县三年级的小女孩王玉欣说,这些英雄都是打敌人的时候牺牲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些英雄的事迹一直在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还有一个男同学表示,长大后也要当兵,保家卫国。下午五点钟,沈丘县研学旅行团即将结束一天短暂又漫长的的研学之旅。研学旅行的最后,沈丘县义工联合会会长杨依森、副会长徐浩为每个同学都颁发了结业证书,同时也为每位支持研学旅行的优秀家长也颁发了优秀家长证书,以及为参加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沈丘骥才学校和赵德营镇董小庄小学颁发了“传承中国好家风暨研学旅行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最后,沈丘县义工联合会会长杨依森向所有的同学都布置了作业。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的出来游玩,要真听真看真感受,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出来,做一个总结,这便是研学旅行的意义和精髓。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同学们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帮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家庭、尊敬长辈、增长见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图丨研学君统筹丨郭新彦

苞裹六极

研学旅行 生命的广度决定你人生的优秀度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有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生命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她在演讲中说,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对她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每到一个不同的地方,孩子们总会充满好奇和期待。他们会说,这个与我们那里不一样,那个原来是这样的,跟书里说的不一样,等等。在这种比较中,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扩展了自己的胸怀。了解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所通过书籍、报纸、广播和影像资料来学习和了解的这个世界,都远远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为重要。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知识,许多知识他们必须有所体验,才能有所成长。他们通过旅行来学习,来锻炼自己,来与他人交流和协作。旅行,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去其他地方旅行。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气息;去欣赏不同的风景和建筑;去体验与他人、与团队之间的相处或协作;去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去自己动手、通过劳动获得东西……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我们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会变化,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宽容。只有自己真正走出去经历了,体验了,那才能收获对自然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才能做到知行合一。随着2019高考的结束,高考作文题目也一如既往被我们所关注着。今年的作文有让考生对劳动思想和现状进行论述的,以期激发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尚;有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体会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有让考生感悟师生情的,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可见要想写出优秀的高考作文,考生必须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熟悉历史,熟悉生活与社会。但是当前,我们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校教育,但是课堂的知识是平面的,不够生动和具体。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研学旅行,给中小学生打开了重新认识世界的大门,引导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立足社会。生命的广度决定你人生的优秀度,而研学旅行,便是孩子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扩宽生命广度最重要的途径。暑假生活即将来临,来一场有意义的研学之旅吧!

草上飞

北京非遗文化主题研学旅行课程内容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北京非遗说”栏目旨在传播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领读者了解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北京非遗主题研学课程内容:一、北京非遗研学之毛猴制作:毛猴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猴子作为自然界的小精灵,它的机敏、活泼,透着一种天然情趣。这里讲的可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品,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毛猴毛猴造型夸张拟人,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写实性地再现中国风土市井文化。毛猴艺术品题材多样,注重叙事,寓意丰富。多表现传统吉祥语或日常生活片段。二、北京非遗研学之皮影戏:皮影艺术是现代影视和动漫的起源,是一项集绘画、雕刻、表演、口技、音乐、魔术、传说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民间俗称"驴皮影",被誉为“百戏之母”。传说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非遗!皮影戏皮影是一项综合艺术,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能锻炼学生动手、动嘴、动心、动脑、动眼,五官连动。通过表演,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编创能力和团队意识!愿皮影的趣味性,让学生们从小爱上民间艺术。三、北京非遗研学之宫灯制作:北京宫灯是皇家宫廷御用的装饰照明灯具,于清末后传入民间。北京宫灯制作精美,选料细致,是宫廷文化和艺术的结晶,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制作水平。清朝末期,北京宫灯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如今的北京宫灯如同其他许多民间传统工艺一样,面临着老工艺者年龄越来越大而又缺乏传承人的问题。北京宫灯进入了第二批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研学营员跟随老艺人,体验宫灯的组装、描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四、北京非遗研学之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所以称为“脸谱”。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京剧脸谱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型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地区古老且活态的文化基因。它从来不是城市的附庸,更非累赘,而是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依然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技艺传承的审美寄托,是城市的无形“招牌”。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北京、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金名片”。历史留给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样也赋予了保护历史、传承文化之责。如何让古老的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保护非遗无疑大有可为。

“千年宋都,传承经典”主题研学旅行活动于开封成功举办

缘起教育部于2016年正式提出“研学旅行”概念,要求全国中小学必须开设研学旅行课程,并计入学生学分中。而研学旅行是教育专家公认的有效提高孩子学习兴趣、能力和质量的最好方式。河南大学与河南省青少年研学旅行服务中心联合研发了面向青少年励志和传统文化的研学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河南大学的百年历史和文化,感受一流高校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以后考取一个好的中学、好的大学做一个铺垫。2018年12月15日由河南省青少年研学旅行服务中心策划的“千年宋都,传承经典”主题研学活动如期举行。第一站河南大学实地了解河南大学历史遗迹,了解中原教育的沧桑变化,了解河大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了解百年河大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第二站刘青霞故居研学刘青霞故居,了解先进人物的历史事迹,了解革命的历史发展,感悟伟大的奉献精神。第三站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研学灯笼张艺术博物馆,了解民间艺术历史文化和传统彩灯和与制灯相关的器物,感受传统工匠精神。第四站启封故园研学启封故园,了解开封文明之始,了解木板年画历史文化,领略非遗魅力,学习木板年画制作流程,动手体验制作木板年画。观看精彩表演“岳飞回京”。快乐出发开启快乐之旅孩子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已经排好队,等待着出发了!感受百年河大之魅,领略古典建筑之美在充满古典气息的河大校园里,导师们给孩子讲解着关于河大的历史和一下小故事,他们每一个都听得很认真,既了解了中原教育的沧桑变化,又知道了河大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百年河大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享受河大校园的美食,真的好好吃哦!参观刘青霞故居,学习奉献担当精神在清末与民国风云变幻的政治大舞台上,中州大地涌现出一位侠肝义胆的传奇人物,她就是刘青霞。刘青霞以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兴办教育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系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其声望与辛亥革命女士秋瑾齐名,史称“南秋北刘”。孩子们在刘青霞的故居里学习奉献和担当的精神。在灯笼博物馆里,了解中国民间艺术坐落于顺河回族区理事厅街38号院的是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技艺而建立的一家民办博物馆。该博物馆布展中原传统彩灯200多盏,陈列与制灯相关的器物100多件,展示相关民间手工艺品100余件。每一个孩子都在认真制作属于自己的那个灯笼,亲手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想。认真制作属于自己的灯笼拿着自己做的灯笼好开心哦!启封故园,开启开封历史文化之旅启封故园,是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为河南省、开封市重点项目和省、市重点旅游项目。每个孩子在车上心心念念的地方终于来到了。在启封故园里举行开笔礼仪式,老师为每一个孩子点朱砂,正衣冠;孩子们学习书法,并亲自写下一个“人”字。开笔礼认真写字的时候最可爱“我是今天的状元!”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两天一夜的研学旅行中,每一个孩子都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他们很开心,活动结束的时候,这些孩子拉着导师的手说:“老师,老师,我们下次研学旅行什么时候开始啊!”

蕃息畜藏

首批十条!2020年四川省研学旅行主题线路来啦

7月15日,四川省文旅厅召开恢复跨省团队旅游暨夏季文旅产品发布新闻通气会,正式官宣——即日起恢复跨省游!会上,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发布“伟人将帅故里研学之旅”等“十条”研学旅行主题线路。记者了解到,四川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分布点多面广,类型多样。有大熊猫文化、古蜀文明等为主要特征的环成都文化旅游,有长江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南文化旅游,有巴文化、蜀道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东北文化旅游,有彝文化、“三线”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攀西文化旅游,有藏羌民族文化、长征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西北文化旅游。由此可见,四川有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具有发展研学旅行的突出优势。截至目前,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715家,旅游度假区52家,生态旅游示范区64家。2019年旅游景区实现经营总收入942.06亿元。(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

见过不更

研学旅行,让教育充满诗意

生态体验已成为德育现代化的新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千年大计的新高度。习近平深刻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教育也是如此,要从原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圆融互摄的哲学观,自觉反思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德育新体系。研学旅行是典型的体验教育方式,是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兴起的新兴活动,研学旅行传承了中国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也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相契合。研学旅行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馆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义的地方,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为他们未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将研学旅行市场开发与生态体验教育结合,应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推陈致新,教育需要生态体验日本儿童文学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在世界上引起无数人的共鸣。作者因此于1984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7位、也是亚洲第一位亲善大使。联合国官员评价说“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窗边的小豆豆》中提到的巴学园是一个理想的校园,小豆豆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正是这样一个如梦似幻般的地方,使小豆豆的童年充满了美好韵律,也使她从曾经的“淘气包”,成长为一个可爱、懂事、善良、快乐的好孩子。小豆豆的故事和情境中所流淌的教育思想,暗合了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生态体验教育理论和模式。二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天然的生态血缘关系,需要做一番实践的透视和理论的反思。有两个事实颇值得关注:一是在“巴学园”里的师生和校长,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二是在生态体验现场,时时处处人人全息沉浸、感动生命,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教师享受职场幸福。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次课程与教育改革,每次都在探索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的厌倦情绪,如何消除教师职场倦怠感。但令人困惑的是,迄今仍不同程度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教育不在于哲学上的穷究,而在于生命中的体验。随着人们生命意识的凸显和生态意识的觉醒,教育观必将完成从机械论到生命论的转化。基于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新认识,可以尝试冲破固化德育的樊篱,对学生进行生态体验式教育,即: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德育的生命成长出发,以活动为载体,用智慧与行动引导,促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生长、发展、提升自己的生态道德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态体验理论的教育价值理念,倡导生命成长的生态多样性,强调体验是教育的本体,通过三重生态因子的圆融互摄,优化师生生命样态。强调生命有多精致教育就应多精致,好的教育应像原始森林而非人工林,每个学生都应享受到适性、适切的教育。犹如生态农业中,只有充分关注土壤、水分、温度等是否适宜,才能让庄稼茂盛、成长、丰收。生态体验教育实践倡导顺应学生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生命成长意念。若想求得学生智能的健全发展,必须关注学生其他相关身心素养的结构性培养,如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刺激,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质的培养等。体验,我们非常熟悉,但又时感陌生,似乎只可意会,正如文化。德国现代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也许我们知道文化和自己息息相关,然而倾自己所知也不见得足以讲出文化是什么。”伽达默尔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既然和自己息息相关,那么它(文化及体验)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我国古代早就有关于体验的解释。《淮南子·范论训》中说:“圣人以身体之。”《荀子修身》中说:“笃志而体,君子也。”其中的体都是指实行和体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体验的解释为:“①亲身经历,实地领会。②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体验是指一种亲历及亲历中获得的经验。显然体验不仅以身体之,而且以心悟之。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也给体验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体验就是人们以一种从本质上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体验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王阳明等古圣先贤的思想源流之中,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西方思想家卢梭、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与观点之中。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识到教育领域中生命所固有的价值,在个体的生命面前,教育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的,教育必须听听生命的发言,甚至是借助于生命力量的显现。他指出宗教蒙昧主义和神学思想对人理性的窒息,使人愚昧无知,并从其“自然神论”的哲学观出发,提出他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充分体现出教育人性化的本质特性。以行求知,体验中学,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点。体验为王,创建生态德育模式从生态体验哲学的视界审视教育,小豆豆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天性,并以科学的理念、模式和生态圈呵护其健康成长,谨防以教育之名行损害孩子天性之实,压抑或消磨其生命潜能。黑柳彻子说:“怎样才能使孩子与生俱来的素质不被周围的大人们损害,而让这些难得的素质得以发扬光大。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那么就“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显而易见,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有着重要的新时代教育与生命成长价值。因为与体验相对应的是知识、理性。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是知识教育,强调知识,强调理性,走进了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丢弃了学习的主体,远离了生活和实践,冷漠了情感,闭锁了心智。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方式单一,途径狭窄,甚至不会学习,不会主动获取知识。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习过程和途径,丰富情感和经验,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其价值不可低估。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非常注重实践教育。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到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知行合一”,再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体验教育的重要性。近两年,我们也在组织一些体验教育。以我们曾经组织的周秦汉唐文化研学旅行为例,学生们“检阅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军队——兵马俑;漫步在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古城墙上,追忆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英雄。让一件件历史的遗存,来讲述前世的辉煌。有学生在日记里写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兵马俑让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折服,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爱我的祖国!”羊肉泡馍、饺子宴,特色浓郁的地方饮食也引起学生们极大兴趣,通过饮食文化,学生们可以了解当地的气候物产、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在我国德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德育现代化并非一帆风顺。其深层阻力来自片面知识灌输及学科化的路径依赖。根据国际德育大数据显示,回归生态、关注生命、凸显体验、基于网络,是德育现代化的时代基因。生态体验教育模式是全息体验、互动滋养、群集共生。这是一种回归生态,回归生命,回归生活世界,凸显愉悦体验的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体验教育已经不断完善和成熟,不断深化和拓展,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实践教育模式,正朝着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研精致思,体验生命温暖的旅程我们生活在体验中,生活中处处有体验,但不是有生活就有体验,有经历就有体验。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有深度的体验。那么体验教育如何进行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加强中小学实践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必须看到,社会观念在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念在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教育环境条件在变化,无论从教育系统,还是社会系统看,支撑和保障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日益成熟。国内外30多年的大样本科学实验、现场扎根性研究反复证明,通过生态哲学观、德育哲学和实践模式创新,实施兼具体验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生态体验模式,能够切实有效地破解立德树人的实效难题。分析发现,在生态体验过程中,体验者和导引者一起渐次实现了性命合一的生命状态,自觉融通三重生态关系,享受德育过程,并日渐臻于每天诗意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体验一路赏风景、一路欢歌笑语的生命成长境界。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生态体验包含有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是体验者在自然之境中的生态体验,它侧重于对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领悟。类生态体验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概括来说就是“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内生态体验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和领悟,如何把领悟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完善自我,是三重生态体验的最高境界。“生态体验教育”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实践环节:聚焦真问题+营造体验场+全息沉浸+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和理论提升。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比如营造一个体验场,创设好体验氛围,是使体验者顺利进入体验之境的关键。没有体验场的营造,开放式对话缺乏氛围,体验者没有诉说真实感受的情绪。比如,给学生营造的场景是正海洋上航行的轮船“泰坦尼克”号,船不幸触礁,还有15分钟就要沉没了,但救生艇有限,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获救,谁应该获救?通过这些体验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集体建立需要的要素,如得力的领导、统一的规则、成员间团结协作、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并学会关爱集体,关爱他人。生态体验教育凸显生态在教育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凸显体验在教育过程和实践效能中的作用,因此设计、组织好体验活动是生态体验教育成败的前提。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体验式教育活动,它是现代教育智慧的结晶,践行教育理想,追求教育品质,用先进的文化、发展的理念、宽阔的视野和多彩的活动去拓展生态德育空间,让教育充满诗意。

西蒙妮

陶礼光:做研学旅行需要匠人精神

9月20日,由国内研学专业机构世纪明德举办的2018未来教育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实践教育主题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记者对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综合室主任陶礼光进行了专访。陶礼光:“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它是和风细雨的,每一处细节都能诞生伟大的教育。因此,做研学旅行最需要的是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匠人精神,急功近利是做不好研学的。”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小荷露角,逐步上升为教育界热词,现已正式纳入国家必修课程体系。陶礼光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研学旅行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全面型人才培养需求,符合教育的四个规律。规律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礼光说这是教育最根本的规律。对学生而言,研学旅行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是充满爱的。规律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把研学的载体设定为旅行,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了兴趣。规律三,“成功的教育一定来自细节之处。”在旅行途中处处都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行为交互、思维碰撞,伟大的教育正是在这些细节里诞生的。规律四,“学生的成长一定是在其自身的活动中完成的。”旅行中的研学少了一些生硬说教,多了亲身体验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利好的。在研学事业飞速成长的过程中,把握其成长点至关重要。对此,周礼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设置有逻辑关联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活动项目。” 与国际接轨的跨学科联合的主题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融合式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研学的路上,让学生做一个创客。”在国家“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指导下,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产生更丰富的设想和规划。最后,“要在研学中嵌入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教师的智慧。”真正有效地实现在实践中育人、树人。高热度事业在没有严谨规划的初期必然存在乱象。以研学为幌、盈利为核的办学机构比比皆是。如何把研学旅行项目真正做到国际化、规范化,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全方位发展型人才,是教育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周礼光说:“研学旅行并不仅仅是玩乐,其重点在这个‘研’字上。教育者应该做的是潜心、专心起来,认真、严谨、科学、规范地设计好研学旅行的每一个环节。”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基本目标。这为研学旅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指导。模具作象形,规矩成方圆。如今的研学旅行产业需要规范,要认真做真正的“研”,摒弃形式主义。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教育应当基于项目研究展开,让学生知道整个研学过程都是严谨、规范的。关于研学旅行中的规范设定周礼光也提出了建议。其一,“在研学旅行的开始阶段设定神圣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遵守的原则,例如:安全第一、树立价值体认、明确责任担当等。其二,“在课程开始之前,把时间序列、待完成事项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时间聚焦到他需要做的事情上。”其三,“要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对自我和他人进行评价。”为什么要强调研学旅行的规模化、逻辑化、系统化呢。陶礼光说:“做一个单一的活动并不难,难的是做一系列有规划、有体系的活动。而系列的、有规划和目的的活动所产生的力量是单一活动无法比拟的。因此,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应该是非常严谨、有科学性、有深度、有广度、有规划的。”成体系的研学旅行模式会给学生以循序渐进且源源不断的教育供给。最好的学习在路上。陶礼光说:“在研学中,学生的身份不再是单一性的听讲者,而是变成了小科学家、小工程师、小设计师。他们更像是社会实践者,或者说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研学旅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这是其他课程做不到的。”提及研学旅行的前景,陶礼光满怀希望。相较于以前的游学旅行,陶礼光认为研学旅行是一种质的飞跃。以前的游学旅行只属于校外课余活动,而研学旅行则被正式纳入了必修课程。“这种改变是振奋人心的,表明我们的教育模式正在与国际接轨,正在发生着拥有未来化眼光的改革。”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路线。”2017年末,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大环境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为研学旅行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陶礼光认为,研学旅行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对于低龄学生,在研学旅行的最初,校园周边、社区周边这样的小范围区域都可以作为目的地。“只要有目标、有规划、有体系,这种由近及远、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开展模式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陶礼光如是说,“但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在研学旅行的发展之路上,匠人之心是所有参与者永远不可丢弃的。”

敢问至道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几大分类,我们必须要知道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在研学旅行的整体实施过程中,研学旅行课程更是能彰显研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课程设计也代表了不同的教育形式,那么研学旅行活动都有哪些分类呢?研学旅行课程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定旅行主题、参与活动计划与组织管理,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亲自体验与感悟,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的体验式课程。随着国家有关研学旅行政策的发布,业界内对于研学旅行的课程如何设计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研学旅行课程在设计上继承学校教育的精髓,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再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做出最契合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设计。按课程内容划分1. 自然资源近几年自然教育在我国火了起来,并呈现出井喷的发展趋势,教育通过和自然环境的互相接触,让孩子到自然界去发展和探索,从而激发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其实关于自然资源的教育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它是通过对特定自然资源环境的分析和利用,遵循合理的课程设计引导人们在自然中探索和学习,建立人与自然间的深度联系,激发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在我国有关自然教育的工作中,研学旅行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它对于生态旅游领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形成一种巨大的产业链条。2. 知识科普近年来,各种以研学为名的旅行项目持续升温,知识科普类研学则是其中一种。去年12月8日,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科普研学论坛”上,来自各个企业、高校、社会团体专家聚焦“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科普研学资源转化”话题,以期实现科普研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科普类研学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展览、动物园、植物园、历史文化遗产、工业项目、科研场所等资源。3. 体验考察体验考察类研学专注探究和实践并存,专注学生思想的多维度发展,主要包括农庄、实践基地、夏令营营地或团队拓展基地等资源。4. 技能拓展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大西洋有很多船只受到攻击而沉没,只有极少数人在艰难的环境下得以生存,而这些生还者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之人。经调查研究专家们发现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他们有面对突发情况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多年的实战经验,后来让年轻海员做技能拓展成为必备的训练项目。技能拓展主要包括水上、海外和场地三种类型,主要包含红色教育基地、大学校园、国防教育基地、军营等资源。按组织机构划分1. 由学校、政府制作的研学课程产品学校、政府属于公共教育体系,也是最靠近学生教育的场所,他们对学生的学校教育驾轻就熟,对研学旅行却一知半解。这类的研学课程设计往往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由学校教师带队参加活动,注重“学”多于“游”。2. 旅行社主导设计的研学课程一些旅行社也加入了研学这块蛋糕,通过对一些旅行线路进行升级,将一些景区景点进行包装,因为是旅游社为主导,所以这些研学产品大多以旅游作为主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3. 研学旅行机构主导的研学课程随着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后,各种各样的研学旅行机构逐渐建立起来,研学旅行机构专注于研学旅行服务,励志打造专业的研学旅行课程,针对不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在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监督上都有明确的标准,偏重个性化定制和用户体验,但盈利性较高。如何设计出符合学校、家长、孩子多方面需求的研学产品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需要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健全研学旅行市场,促进研学旅行课程向精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