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学旅行、实践报告…花式暑假作业,岂能为难家长刘天华

研学旅行、实践报告…花式暑假作业,岂能为难家长

白天上班,晚上和双休日代写“作业”,暑假进度条推进一大半,家长们越来越“焦虑”。要说为啥,“还不是暑假作业闹的。”这边刚刚搞定孩子的培训课程,那边各式各样的暑期实践,又让家长“抓狂”。带孩子来一场研学旅行,旅行感悟要做成数字报;来一场科学、数学的课外实践,也要制作一大堆报告和论文……有家长感叹,“上大学写论文、做报告,也没这么集中地忙过啊。”(8月8日《现代快报》)眼看着全国中小学生的暑假时间已经过去一半多,很多家长却变得越来越焦虑,原因就在于学校布置给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而更加确切地说,这些作业不仅仅是布置给孩子的,也是布置给家长的,没有完成的原因也不是孩子或家长偷懒,而是这些作业花样太多、要求太高,不但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就是有了家长的参与,也未必能够很好地完成。带孩子来一场研学旅行,旅行见闻、感悟还要做成数字报;来一场科学、数学的课外实践,也要制作一大堆报告和论文……面对种种让人无从下手的暑假作业,也难怪有家长感叹自己读大学写论文,也没有这么手忙脚乱。其实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学校和老师布置这种实践性强、需要较高动手能力的暑假作业,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它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但是如果这些作业要求太高,超过了学生的能力,那么就可能过犹不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比如一些作业,孩子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基本上是由家长来帮助完成的,那么也就失去了锻炼孩子各项能力的意义。这样的暑假作业既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同时孩子也没有得到锻炼,完全成了一种“为了作业而作业”。我们肯定这类暑假作业的正面价值,但不能过犹不及。一方面,学校和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布置个性化的暑假作业,比如喜欢发明创造的,就要求孩子发明创造;在某个学科上存在短板的,重点加强这一短板的学习。另一方面,让暑假作业更加接地气,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比如掌握一项家务劳动的技能等等。从现实意义来看,这要比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作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更有价值和意义。(来源:燕赵都市报)

杜林

凡朴研学报告|2020年的精彩集锦,在2021年继续绽放

凡朴研学用教育复兴乡村,用乡村孕育生命2020年,凡朴研学第7个年头研学之路 - 我们经历了这些……让孩子与自然环境、食物农耕、 乡土文化、生活技艺深入链接。通过探索、创造,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锻炼孩子的动手和生活能力,历练孩子的意志品质。01研学 - 开放日// 元旦开放日在温暖的壁炉前一起跨年,与陌生人在自然里相聚,分享每个人不一样的故事,带着憧憬与希望,在凡朴温暖的冬天里。一起告别2019,与2020 say hi// 踏春开放日美好春日,四季之始,总让人重生新的希望与动力,不负乡野好春光探索春日大地,喂小动物,采野菜做青团,吃蒸笼宴体验格子菜园农耕、永续手作放风筝,开启春日运动会,在春天大自然尽情地里撒欢。// 清明开放日仲春与暮春之交,正是郊游、农耕的大好时光,节气连接四季,串起生活,跟随节气开启田园生活。乡野踏青,麦田寻宝摘豌豆、野炊竹筒饭,应季农耕,种植格子菜园,手工制作植物香包,玩蹴鞠、放风筝。// 五月农耕开放日5月是农忙的好时节,大地一片生机、繁忙。麦田一片金黄、农人翻地灌田插秧、农场的后院也开始挖土豆~劳动节开始,来农场舒展身体,成为小小农夫,脚踩土地,收割麦子、下田插秧、挖土豆,体验田园耕食生活,再来一场疯狂的泥巴足球迎接夏天的来临。// 六月童趣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快乐童年,小时候的游戏像伙伴一样陪伴着我们长大,长大后它们像时光穿梭机,帮我们唤回童心。和孩子一起在农场游园,挑战跳房子、扔沙包、挑小棒、翻花绳、滚铁环、套圈圈等80、90年代的童年乡村游戏,回归最简单美好的童年时光!// 端午节开放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佳节,吃粽子、赛龙舟是儿时的回忆,徜徉在心迹的时光,我们选择一种方式把沉淀久已的情愫传递~在乡村,我们一起雄黄画王,带五彩丝线,杀毒辟邪。// 大地艺术开放日七八月份,正值炎炎夏日,一起走进大自然,探秘蝉鸣的夏日田野,释放天性,过夏日生活。手搓植物冰粉、鲜榨果蔬汁做冰棍,获得味蕾的清凉;开启竹筒水枪、泥巴足球大战,体验水里的欢乐刺激,清凉一夏!// 菜地开fun 开放日夏末秋初,农场菜地的瓜果蔬菜成熟,把各种趣味创意玩法带到菜地中,将菜地变成一个游乐园,以最有趣的方式走进田野。把菜地变成一个开放互动空间,以任务卡的方式去探索菜地,大开脑洞进行食材互动,体验大地伙食厨房,开启沉浸式菜地派对!// 丰收节开放日(收水稻、挖红薯)大地丰收节,我们在最好的时候奔赴收获。戴上草帽,开镰刀下地打谷子;在稻田里扎起稻草人;体验稻米脱壳的神奇过程,收获新米做米食;挖红薯,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与不易。//秋离冬归开放日虽是立冬,但农场绿荫依旧,仿佛还在留恋着春天的时光,就像孩子热爱的大自然一样,四季常青。来一场农场立冬的气氛,包馅大皮薄饺子,做一个艺术落叶相框,挖一个硕大无比的胡萝卜,感知立冬节气充满活力冬季。// 冬藏美食开放日田间地头冬藏美食,乡野之中又见炊烟。通红的小手挖出藏在土壤里过冬的食物,冬藏美食的快乐是亲手做一坛泡菜,一串香肠在冬天里,我们开启一场关于“冬藏”的盛宴。// 圣诞开放日圣诞节到来,酝酿着童话般的圣诞气息,大家都期待着这份舶来的热闹氛围。采用废物利用改造、在地资源创变。这一天,一起用植物制作圣诞树、圣诞花环 ……开启温暖有爱的壁炉音乐会,得到圣诞老人派送礼物~02研学 -营期// 村童看世界,探索春日大自然(3天2夜营期)村童是在山野里漫步,寻找大自然的馈赠;在自给自足,除草耕作、烧柴火饭的日子,是在村子里玩耍,拜访村民探秘川西林盘村落的秘密;是在天地间自由成长,欢乐十足的孩子。 乡村生活是田野里吃草的牛马羊;是麦田里结实摇曳的麦穗;是土地里生长的瓜果蔬菜;是点燃柴火,大锅灶散发的饭香;是在村子院坝里玩耍嬉闹的声音。孩子们来乡下做村童,连接田野,连接村庄,感受生活,田野调查、村童游戏、大地厨房、老街赶集// 亲子回村耕耘营(2天1夜营期)物丰收于秋日,秋物尽收于眼底,秋日带着硕果累累的脚步悄然而至、每一颗米粒都有它的成长故事米粒故事|享用蒸笼美食|米粒脱壳|分享会|米粒戏剧工坊|田野稻间的快乐,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背篓镰刀打谷子|扎稻草人|稻谷脱壳丰收米粒|稻田捉鱼|踢泥巴足球|走进农场瓜田。// 第一期树屋单飞营(7天6夜营期)建一座仲夏树屋,造一个森林奇境梦。独立的课程体系,由创始人陈浩带领的课程研发团队,基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我们组合凡朴五大体系:Life Lab田园课程、生活美学体验、在地食农教育、可持续生活课堂、乡村自然游戏,建立自己的营地教育体系。打磨成凡朴营地课程产品内容,真正在课程里去践行,我们自然、创造、永续、生活的理念。 不一样的教育目标:用课程体系,让孩子与自然环境、食物农耕、乡土文化、生活技艺深入链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锻炼孩子的动手和生活能力。历练孩子的意志品质。 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可持续发展、PBL项目制学习、多元文化交融、基于自然的学习。// 绿野仙踪亲子营丰收主题,一日开放日,两日深度体验营,凡朴工坊体验,食育、创客手工、农耕体验,感知最自然凡朴,餐食更是360°带你体味不一样的凡朴大自然,柴火烧鸭、蒸笼宴、小火锅,国庆到凡朴是你的不二选择,躺在树屋里赏月、去稻田里捉鱼儿、顺手扎个稻草人、挖个红薯烤着吃……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带着孩子体验田园趣味,相比堵在路上、相比排队测体温,在大自然里待着更舒爽~03研学 -项目输出- 草堂小学西区 树屋在没有造型预设情况下,建设一所既坚固又美观的树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浮于表面的浅知识,而是富有创造性、可迁移的认知。用心打造的树屋,可以与孩子们建立感情,可以与大自然产生共鸣。探索兴趣,发散思维,汇聚创意,了解空间测绘、建模了解理念意义,头脑风暴,确定主题设计,了解力学知识,数控切割,小微模型纸模设计制作,确定施工图纸设计,确定实体框架规划设计,细化方案。学习使用工具,完成主题构建,完成外墙装饰,树屋内部装饰,了解电路知识,电路灯光引接,完善树屋生活设施,生活用具制作,完善相关导视标识系统,立纪念牌子分享展示,总结反思。- 新津宝墩国际研学林盘 - 董林盘的考古文化开发、乡村林盘课程研发和内容运营,将依托建成的宝墩文化研学中心,以“共建、共享、共治、共生”为理念,持续开展以“川西林盘董林盘”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开展以“4500年宝墩文化”和董林盘资源为依托的研学。观古城遗址,感知4500年沧桑巨变。寻林盘风光,感受农事生活里的趣味 来一次 仿真考古,认知文物修复中的魅力。-水稻的一生(四季课程)大米,是我们最熟悉的日常食物;水稻,根植在我们文化深处,塑造了我们传统的农耕文明。我们在和土地日复一日的伴随中,诞生了精巧的智慧。二十四节气,用24个美丽的词,准确地描述了四季;一句句农时谚语,包含了令人赞叹的巧思;以水稻为线,与孩子们一起,春插秧苗、夏观昆虫、秋收稻谷、冬藏美味。在四季变换中,完成对土地、季节、农时、村落的认识。带孩子们完整地感知春、夏、秋、冬,田野四时。用一整年时间,深度参与农事耕作,完整地看到大地四季变换。2020凡朴研学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带去更多有趣玩法的同时,也在带来更多美丽乡村的合作供应。宜宾 课程输出宜宾 高桥竹村 树屋邛崃 椒兰山房|一起合作| 因为走过同样的路,所以知晓乡创的痛凡朴项目输出 结合乡村特色,一起研学

史墨

研学书“兰亭”

2019-04-24 09:18 | 柯桥日报 | 全媒体记者 沈潇 通讯员 周秀琴 摄打开一把折扇,在扇面上写下“兰亭”两字,拿起蘸有墨汁的拓包,在白色宣纸上轻轻捶打,碑上的文字即刻显现。近日上午,兰亭中心小学110名学生身穿汉服赴兰亭景区参加了书法研学游活动。

解脱

中小学生古都西安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来自河南初三的学生李秋叶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教育部联合发改委、交通部、保监会等11部门开展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让我们走出书的世界,走进现实的世界,走进大自然的世界。张学良公馆古都西安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矗立着大明宫、小雁塔、华清宫,它们见证了千年前的繁华。我们首先走进了交通大学,交通大学以精勤、敦笃、果毅和忠恕的宗旨闻名四海,吸引成百上千的优秀学子竞折腰。多少英才出自这所名校: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蒋正华、周鸿祎、陈冬、陆治原、路一鸣、侯宗濂等。营员走进交通大学下午游览了大唐芙蓉园,晚饭后在城墙上散步。大唐芙蓉园将唐代建筑几乎完美的还原,还有许多精彩表演,是个放松的好地方。在城墙上,我们欣赏到了西安的夜景,历史与现代交融,令人心灵震撼。总之,西安是个美妙的地方。第二天上午我们走进了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栩栩如生,坚挺的脊背,坚定的眼神令人心灵震撼,在破碎的兵马俑碎片中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兵马俑下午我们体验了汉文化,学习汉代历史文化,了解汉代文明。聆听汉学专家讲授汉代故事;穿汉服,做汉礼活动;制作汉代瓦当拓印。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汉文化第三天上午我们走进了西安博物院,它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下午在回民街闲逛,回民街有许多特色小吃,都很美味,吃的很尽兴。回民街上集中了西安各式各样的清真小吃,有在卖烤羊肉串的,有在卖桂花糕的,有在卖肉夹馍的,有在卖裤带面的(又名biangbiang面),有在卖牛羊肉泡馍的......各种食物的香味弥漫在整条街上,香极了!店家的叫卖声、游人的说笑声夹杂在一起,热闹得不得了。秦腔晚上聆听古老秦腔戏剧,“生、旦、净、末、丑”让我们眼前一亮。《面见圣上》及《王小三传闻》的经典戏剧演出,为我们了解秦腔打开了一扇大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临别的那天,我们坐在动车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西安城,我有点念念不舍,但此时的我只能说:“西安,再见!”

圣贤

中小学生曲阜研学旅行心得体会收获

期盼已久的曲阜研学2月19日如约而至,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旅途!上午穿越孔庙,它位于区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成三孔。曲阜研学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大成殿,一起祭拜先师孔子,行礼并认真诵读了《论语》。吃过午饭下午来孔府,孔府位于区府城东孔庙东侧,是孔子的子孙居住的地方。孔府1377年建成,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参观完孔子居住的地方,终于可以到了我们动手,动脑的时候了!在颜翰博府进行射艺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手拿弓,另一手十指和中指夹住箭放到弓弦上使劲往后拉,然后松手箭就射出去了,我的成绩非常好,在红心中间!我好开心!动手第二个环节,自己动手线装一本书,也称古线书!一本散装书,用粗针和线穿钉在一起,最后把两头的线打一个死结!第二天早上,先来到尼山圣境,尼山原名尼丘山,一代圣人孔子诞生的地方!仰望72米高的孔子像,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尼山之所以称为圣地,是因为它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孔子是大家心中的一个圣贤,生贤,圣人!最后一站来到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本称至圣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一次简单的研学,我们的收获非常的大,山东乃礼仪之邦,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边游玩,一边学习,第一次在外面住宿,我和同学之间学会了相互照顾,相互帮助,以后我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大毁灭

高一作文:军训研学心得体会

年级:高一作者:林燮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为期五天的军训研学之旅已经圆满收官,同学们都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安乐窝——家,但在这短暂而漫长的时间里,总有些事令我们难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们踏上归途,车子就要离开训练基地的时候,我们向带班教官挥手告别,我发现,他用留连且艰毅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并且还向我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师生情深,令人难忘。感谢您,我们可爱的教官!  说说基地里的事吧。第一天刚来时,我还带着些怨气,但随着活动陆续开展,这种不安、不满便消失了。刚到集体宿舍,我就被眼前的干净、整齐震憾着,十四张床开心地迎接我们。我本以为床铺上是方块枕头,走近却发现是床单,可就是这不起眼的床单,折腾着我们够受的,训练过程中,教官认为我们床单叠得不够完美,就一天换一种方法教我们叠,让我们叠,直至我们会叠为止。  队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动作做不好,这个人就得出来军姿定型至少5分钟。但是如果队列训练让教官满意,教官就会让我们去参加户外拓展项目。由于团队合作默契,我也有机会体验了一回攀岩(没爬完)、飞夺泸定桥(样子像而已)、能量传输(在乒乓球不掉落的情况下送至杯子里)等项目。团队合作,不仅体现在拓展项目上,还体现在集体用膳(人不齐不开饭)、集体拉歌联欢等方面。  晚上打军体拳,也是令人头疼的“节目”。动作慢做不好的就得说:“我是团队里的老鼠屎”,噫,听起来就很恶心。。。  最难的是长途拉练项目,从基地到夹漈草堂来回大约16公里,考验的是同学们的毅志和耐力,谁都不愿意上队伍后面的安全保障车辆,大家都咬紧牙关,汗流浃背,坚持到最后。  军训期间的纪律是非常严格的,一个人犯错,往往全班都要接受惩罚——蹲着,尤其是中午宿舍讲话太大声、午休起床后没叠好床单、晚上洗澡前本舍人员未到齐这3种情况,而且一蹲就是至少10分钟。  这次军训,给我们上了一堂初高中衔接的宝贵一课,我们深刻接受了集体观念、团队合作、自理自力、遵规守纪和迎难而上顽强坚持的锤炼。虽然我们离开了训练基地,但在基地里学到的东西,我们要铭记于心。

色空

小作家天地|唐一乐:徽州文化研学心得体会

三日的安徽宏村研学活动已拉下帷幕,通过自己的双脚去寻找,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加上双手的体验,我收获满满。研学活动主要体验了微雕、参观了南湖书院,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陶行知纪念馆等,亲眼目睹了微州建筑具有代表性的“宏村”,并亲自试做了微州传统名小吃“黄山烧饼”,可谓是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一场隆重的“文化大餐”,让我甘之如怡,回味悠长!在这次研学中,体验的活动不少,但让我上瘾的却是黄山烧饼的制作。平时在家中,厨房是一日三餐的“开垦重地”,父母从不让我参与,研学有幸体验,我内心欢呼雀跃。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皇印烧饼”、“救驾烧饼”,是安徽徽州传统名小吃,至于里面的典故我就不细说了。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菜、芝麻、精盐、菜油是制作黄山烧饼的材料,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制作而成。而我上手操作时,前面几道工序都已成,摆在我面前是现成的面团,我从容用手捏了八个面团,欲做八个烧饼,制作过程中既兴奋又紧张,第一次做,难免有些粗糙,有些烧饼在放馅时有点多,在最后制作出来,梅干菜在烧饼外围中“露点”,但却心满意足,虽形不算上品,但不影响口感。等烧饼出炉后,香味四溢,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甜、酥、脆、真是人间美味。脑海中瞬间想起那句形容黄山烧饼的美句: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本想一扫而光,但我想到自己的父母,我想爸爸妈妈也能尝尝我的手艺,这是我亲手做的,代表我这个儿子对他们满满的爱意!读万卷书,行万里书,这次行走的课堂,我懂得了这次学校研学的目的和意义!也是我成长的路上的一段美丽风景,藏好风景,我将继续出发,带着梦想去扬起未来的风帆!个人简介 : 就读于扬州市育才西区校半岛公社,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文社,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坚持草根生长,原创首发,聚焦人生,包容并蓄,关注文学、教育、历史、艺术、美学及心理等的一切人文话题讨论。欢迎文学爱好者、文艺青年、作协成员、学者等各界人士投稿。投稿邮箱为:bangongshe@126.com。

余祭

书涯研学|行在路上,收获智慧,探寻千年鱼桑文化

哇,这是什么?”,“这是蚕丝纸啊”,“我也想试一下,一会你试完了,换我来,行么?”,“行,马上啊”。参加湖州桑基鱼塘研学体验活动的同学们兴奋地交流着。研学体验者在桑基鱼塘研学基地制作蚕丝值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授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周年之际,4月20日,杭州书涯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受邀组织杭州湖州两地的研学体验者,走进桑基鱼塘系统,感受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研学基地的魅力。这次“对话传承保护者,体验千年鱼桑文化”研学活动旨在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的了解家乡的农耕文化以及桑基鱼塘基地建设发展的情况,亲身感受当地农耕文化。让他们学会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研学体验者对话和孚镇人大主席杨建中与其他活动不同的是,这次的研学体验,同学们是带着“作业”的。一大早,工作人员便向同学们发放了笔记本和“试题”。在简单的了解湖州蚕桑历史后,同学们便带着笔记本和“试题”开始了找答案之旅。根据活动要求,题目的答案藏在整个博物馆中,由导游带领同学们并进行讲解,同学们需要聚精会神的听,希望从导游的口中听出试题中的答案。并且眼睛不放过博物馆的任何一处细节。遇到了答案,同学们会立即停下脚步,认真思考,并在试卷上写下答案。同学们在探讨研学课程中的鱼桑文化知识研学旅行是个新的概念。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在体验活动结束后发声,随行家长可以观察孩子们在实践中的表现,从而能够判断这个活动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这个活动还真的很特别,本来我以为只是简单的春游,就想着权当带孩子出来转转,没想到主办方很会想办法。既让他们看到了风景,又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我孩子第一次参观博物馆参观的这么认真,参观到一半,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了。”一位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这样说。除了了解水乡的生态文化,孩子们对蚕丝纸也格外感兴趣。在看到老师制作了一次之后,他们纷纷撸起袖子,跃跃欲试。从纸浆的研磨,到后期的晾干。同学们从头到尾体验了造纸的不易。这次体验的地点选在了湖州的桑基鱼塘。它作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魅力。孩子们在这里研学,能够切身了解到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这种研学活动,除了可以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内涵,也能够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让孩子们对于家乡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研学活动的体验者有来自杭州萧山第一实验小学,也有来自湖州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南浔锦绣实验学校、上外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等多个学校。这些同学们在一起,不仅聊文化、聊传统,也会说出他们对文化遗产和继承的独特见解。他们在交流中不断擦出思想的火花。传统的文化需要不断的翻动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文化的传承不仅要靠理解去支撑,更重要的是行动。“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桑基鱼塘,更加了解我们的文化遗产。孩子是代表未来的,未来的世界是需要他们践行的。”活动的组织方书涯研学负责人李凌娟这样说。

千秋

《慢山里研学心得》四平市迎宾街小学五年二班苗朕

慢山里研学心得迎宾街小学五年二班苗朕指导教师:沙琳琳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跟随老师来到慢山里研学基地,这里环境优雅,风景秀美。到了基地,工作人员组织我们走进教室进行组队,我们小队叫“曙光小队”,我们队员一起画完队徽,并且进行了约定,通过团队建设让我知道团结的重要性。然后,我们到达了宿舍,短暂休整后便是午餐时间,在校长的教导下,我懂得了食物的来之不易,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下午两点,我们进行了划皮艇活动,这是我最喜欢的。皮划艇上真是不一样的体验,不仅锻炼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考验两人默契性。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悠悠加油划!之后,我们再次回到教室,学习打高尔夫球的相关知识,学完后,便开始体验水上高尔夫,球场上,教练教的详细,同学练的认真,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练习才行!到了晚饭时间,用罢晚饭,开始游园,途中看到了兔子、梅花鹿、野猫、驼鸟等各种动物,以及各种化石和石头,使我们增长了见识,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真好啊!晚上,在欢快的乐曲中,篝火晚会开始了,我们对着冉冉的火苗许下了美好的愿望……文艺晚会上,节目精彩纷呈,我们真的好嗨呦,仿佛童年到达了高潮,好像人生达到了巅峰!我和同学讲演了“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加油吧,少年!第二天,早上7:20在门口集合,一起到教室学习化石的知识,然后去山上挖化石,再返回教室修复化石,通过这一课,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耐心,而且还学到了知识。午饭后,我们又学习了光和自然的知识,并且制作了彩虹瓶。让我深知自然之大,有太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下午三点,研学结束,我们也在依依不舍中踏上归程。通过这次研学,使我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好习惯从这里养成!慢山里研学之行,让我收获快乐,收获成长,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感谢校长,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会终生难忘!

鲜矣

师大附中研学之行:让知识走出书本,让能力走进生活!

青海新闻网讯 在列车上向乘务员学习文明礼仪和铁路发展史,在沿途了解人文地理,在光伏基地探究光伏发电的原理及其利用前景,在万亩林掌握沙漠绿化技术、辨识植物种类,在察尔汗盐湖温习化学知识,在将军楼公园展开爱国主义教育……7月15日至18日,由青海师大附中举办行走课程“走进柴达木,遇见更好的自己”,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一路行走,一路收获!在K9805次旅客列车上,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客运段格尔木车队的乘务员扮演了老师的角色,向大家讲述了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等知识点以及我国铁路飞速发展的现状;在格尔木职业中学,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拆装并清洗发动机,掌握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组成及主要机件作用、构造与装配关系;在光伏电站,同学们观看太阳能通过多晶硅电池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进一步了解了新能源的价值和意义,并书写新能源发展的未来构想;在察尔汗生态钾镁锂园,大家又一次熟悉了各类元素的分子式和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就钾肥的生产方式是物理反应与化学反应展开热烈讨论;在万亩林,同学们认识了许多过去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并为林业工人在戈壁滩上建成万亩生态林而感慨不已。每到一处,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好奇发问,细心听讲,做好笔记。此次行走课程的设置是为了通过集体行走、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人文传统、历史文化、社会变迁。通过在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在此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公德意识、安全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环保意识。青海师大附中校长张建国说,通过行走课程这样本土课程设计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助推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更是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未来,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