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外校际交流项目“火”了:让“交换生”轻松变身“留学生”杰西卡

海外校际交流项目“火”了:让“交换生”轻松变身“留学生”

每年新学期开始后,各学校新一轮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也开始申请报名。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开始“火”了。许多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本科期间参加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到国外交流学习一段时间。他们希望通过交流学习经历,看看自身是否适应国外学习生活。作为交换生的这段经历,也的确对学生的留学选择产生了影响。参加交流项目可为出国做打算早在大一下学期,康博雅便有了研究生时期出国留学的打算。她热切地期盼自己能够在多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自己的脚步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停留。“本科的时候,我从北方来到南方,感受中文语境下的不同文化;研究生的时候,我希望换一个国家,感受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文化背景,体会不同教育体系的授课方式。”康博雅说道。她曾听学长说过,学校有许多校际交流项目。申请成功后,可以到国外交流学习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于是,今年上半年,也就是在康博雅的大三学年下学期,她申请了美国天普大学的交流项目。随着国内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许多高校与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交流合作。学生可以申请就读高校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到自己选择的国家,在当地大学就读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和康博雅一样,本就有研究生时期出国留学的打算。借着出国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感受国外环境是否符合自己原先的设想。马孝彬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到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交流。在参加交流项目之前,他为选择国内还是国外攻读硕士学位而纠结不已。“烦恼之下,我觉得海外交流项目是一种尝试国外生活的比较低成本的方式。我可以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国外环境。”马孝彬说道。校际交流项目对申请国外研究生有所帮助也是一大原因。在康博雅看来,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对之后的留学申请有利,且不会影响自身的本科课程学习。“因为你在当地已经适应过一段时间了,面试官会认为你再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话,会比其他人更能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在交流学校所修的课程可以转换成国内就读院校的学分,对自己原本的本科学习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一学期的交流学习经历,让学子心中有了对于留学选择的答案。学习环境笃定了学子留学愿望作为学生,对留学的选择更多是取决于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因此,众多学子在参加海外校际交流项目时,格外注意国外学校的学习环境。谢圣山印象最深的是,国外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行方便,这也使他笃定了出国读研究生的想法。2014年,谢圣山申请校际交流项目,到美国天普大学交流一学期。这次交流学习,从教材、教具到教学风格,都让谢圣山感到“全世界都在为我的学习铺路”。“比如,学校有专门配套的习题网站,老师会在网站上布置对应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做的只是跟上进度。只要有电脑,就能登上网站,就可以学习。这比期末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谢圣山补充道。康博雅也提到了教学模式的方便快捷。“在国内,一般是老师上课留作业,课代表发到群里;在国外,老师会将课程的讲义、作业及要求都放在学校网站上。在这个网站上,作业截止日期、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百分比都清清楚楚地写着,提交作业也是通过这个网站,非常方便。”另外,国外教师的社会经验丰富,常常从事过相关行业。康博雅介绍,“我交流的学校在美国并不算特别有名,但是我感觉这里的老师工作经历更丰富,和业界的交流也更深入。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国外老师常常会提到自己之前就职的公司。比如我有一个老师,曾经在10家公司工作过。这样的话,他把实际经验带到课堂来,对学生来讲无疑是更生动、更具说服力的。”在课后学习方面,谢圣山提到美国学校有许多的workshop,类似于课后辅导班。“如果你英文写作不太好、数理科目跟不上,或者有一个期末演讲要做,而你又没有人可求助,就可以选择这个辅导班,他们会有对应的人给你辅导。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也是人力、财力的投入。”正是因为交流学习期间感受到的良好教育模式,原本抱着好奇和冒险心态去交流的谢圣山坚定了留学的心。“在出国交流之前,家里希望给我安排一条安稳的道路。我当时对自己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觉得这样也不错。但是交流后,在陌生的环境中,我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最终决定在2016年本科毕业后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深造。”与国内学习经历相比,国外课程有其特点,往往更注重实际运用。这是康博雅决定出国留学的一大原因。她在美国交流学习时,一门课要求设计一个可销售的游戏产品,需要学生到游戏产品门店调研。图为康博雅调研时的情景。生活环境促使学子多做考虑学子在国外除了关注学习环境外,也十分注意安全、费用、社交等因素。康博雅表示,她交流时的学校在美国费城北部,治安混乱,选择研究生学校时,自己定会着重考虑安全问题。“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有很多枪击案,学校会发短信提醒。基本上每周都会收到三四次短信,写着某某街区发生持枪抢劫案了。我在那里交流期间,就赶上了一次持枪抢劫杀人案。校长还给每个学生发邮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警笛声成天在马路上响,有一种这个世界很不太平的感觉。”在国外,夜间出行尤其危险。康博雅在交流期间,天黑后从来不出门。有时碰上晚课,晚8时多才放学,她一定会选择乘坐校车回家。校车上基本都是亚洲女性,较为安全。“当然学校的人文关怀做得很好,有很多安全桩。但是我选择研究生学校的时候,一定不会把自己放到这么危险的环境中。”马孝彬谈到,治安问题促使自己放弃留学念头,选择留在国内继续深造。“我在荷兰交流时,也会到周边国家游玩。由于中东和北非战乱,欧洲涌进了大量的难民,所以社会治安特别不好。出去玩的话,经常会遭受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这样的事例就在自己身边发生,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给人安全感的生活环境。”社交也影响了马孝彬的选择。“可能是文化背景与欧洲人存在差异,即便平时能交到很多朋友,也很难像在国内那样建立比较亲密的社交关系。在国外,常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我不太喜欢这种状况。”到美国交流的康博雅,最后选择了申请加拿大的学校。一是因为美国学校学费贵。她真正在美国生活后,发现美国的花费很大,一年学费抵得上加拿大学费的3倍。“也就是说,在加拿大读完一整个项目的花费可能和美国一年花的钱差不多”。二是因为移民政策,相较于加拿大,美国更难留下来。“美国的签证是抽签制,留下来的几率不高。加拿大则是申请后等待即可,不需要抽签。而且,在美国生活后,我也想再换个环境,体验不同的文化。”她这样认为。整整一学期的交流学习经历,让谢圣山笃定了出国读研的想法。他希望自己能够“去远方”,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图为2014年谢圣山(中)参加海外交流时,与好友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前的樱花树下合影。链接大学中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海外学生交流按项目来源分为校际交流项目(由学校签署,面向全校各专业)、系际交流项目(由学院或系签署,仅面向本院系)、个人访学(学生自己联系的访学项目)。其中校际交流项目,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到所在学校的院系报名;各学院进行筛选并向学校负责交流项目的国际处提交推荐名单;各学院的候选人有严格的给定名额,不能超出限定推荐名额。参加校际交流项目的学生需满足相应条件1 达到一定的绩点要求;2 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不同的海外高校对学生的雅思或者托福成绩有不同的要求;3 尽早准备材料,提前办好签证、银行证明等材料;4 上交推荐材料及名单,并通过审核后,材料合格者将参加相应的面试;5 参加交流项目后,待交流所在高校将成绩单寄回之后,根据相关要求转换成就读高校学分。(曾宣宣 摘编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官网)原标题:海外校际交流项目让“交换生”轻松变身“留学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01日 第 09 版)

非言非默

最新发布《2019国际学生报告》,中国留学生超两成,商科最受欢迎

英国高等教育向来以声誉好,质量高,包容性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子,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也为英国学术领域贡献良多,科研和教学领域的合作也更进一步增强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2019年7月30日,Universities UK,英国大学联盟发布最新一版英国国际教育报告,《2019国际教育事实与数据》,披露英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层面的表现,包括国际学生数量,来自哪些国家,选择的课程,国际研究合作等。报告数据显示,2017-2018学年,英国国际学生总数为458,490人,占英国高等教育学生数量的19.6%,占本科生总数的14%,研究生总数的35.8%。英国大学联盟的研究数据显示,90%的国际学生对英国大学的学习体验表示满意,80%的国际学生对英国留学期间获得的支持表示满意,82%的留学生认为攻读英国学位课程物有所值。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英国是全球第二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但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相比,增长幅度仍有提升空间。2017-18学年,有139,145名欧盟学生在英国大学学习,本科生占67.6%,授课型研究生占21.9%,科研型课程研究生占10.5%。非欧盟国际学生319,340名,本科生占50.6%,研究生占49.3%。向英国输送国际学生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中国香港,印度,美国,马来西亚。中国留学生占英国国际学生总数的23.2%。欧盟国家中,选择留学英国最多的欧盟国家是意大利,其次是法国和德国。2017-2018学年,国际学生选择最多的专业是商业和行政管理,其次是工程技术和社会研究类专业,留学英国的国际学生中37.1%选择商业和行政管理类课程,31.9%选择工程技术类专业。虽然人口仅有全球的0.9%,2015年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有15.2%来自英国高等教育机构。2018年,科研产出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和英国。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研究产出增长了近10%。科研合作领域,与英国合作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德国和中国。2013年以来,与中国的研究合作增长了115.6%。亚洲是英国大学招生重点区域, 在过去两年中,三分之一的非欧盟学生都来自中国。英国大学在亚洲地区的科研继续增长,2015年至2017年间与中国合作发布论文数量增长超过35%。英国部分大学已经开放2020秋季入学申请,计划留学英国的同学尽早开始准备资料和雅思成绩哦。

合家欢

越会“交朋友”的大学生,成绩越好?

“别整天就知道跟别人出去玩,好好学习!”“送你上大学不是为了让你交朋友的!”“跟别人出去学习?我看你是去聊天去玩吧!”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对这句话都一定不陌生。在老一辈父母的心里,似乎社交总是与学术成就相驳,一个尽职的学霸或真正的天才应该是孤独的,因为他们的心中只有学术。然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近期的研究成果却彻底反驳了这个观点。该研究发现,对大学生来说,社交网络对学术成就有正面影响。现如今,学生的学术成就已经被发现蕴含着各种个人和社会经济因素,因此,在学生社区中非正式地出现的社交网络事实上也对他们的成就有着额外的影响。但是,由于社交网络的多维性以及在教育背景下的动态演变,这种社会关系是很难去衡量和量化的。在研究中,Stadtfeld博士与其同事们密切关注226名本科大学生从陌生到发展自己社交网络的过程,并且调查社交网络的形成以及社交网络对于学术成绩的影响。在研究中,他们从三个方面测量了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积极互动(positive interactions)、友谊friendships)和学习关系(studying relations)。研究人员们发现,在一个学年中,学生们的友谊会非正式地发展成为学习友谊(Studying Relatioship)。作者表示,这个发展过程至关重要,因为与其他人一起学习对于学生在考试中的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图中,体现了学生之前的关系形成。A、B、C分别为开学2个月、8个月、以及期末考试的2.5个月之前学生们的社交关系。其中深蓝色为友谊,红色为学习关系。每一个坐标点则代表学生,绿色为通过考试,黄色为考试不及格,白色为因故未参加。通过统计163名本科生在入学11个月后的期末考试成绩,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考试的学生们在其每个社交网络中存在更多的关系纽带,并且更易被其他学生选为共同学习的伙伴(Study Partner)。另外,学生的成绩与其学习关系的数量有直接关系,这也意味着拥有更多学校伙伴的人更倾向于取得学术成功。作者表示,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因社会经济背景不同而产生的个体差异与其他间接测量因素并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学生先前已经取得的学术成就,或是被其他学生认为是聪明的。那么这项研究对于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尽管研究样本是海外大学的学生,但是研究结果体现了理解教育环境中社交网络动态的重要性,而这对于国内的而教育也有所启发。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对于将来要面向世界发展的新一代年轻人,仅仅个人能力强是不够的,合作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共事,学会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合作,才能够在现在的世界中取得成功。那么,既然积极关系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功有着正面的帮助,我们更应该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因此,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发展积极关系,对他们都是有帮助的。而这也应当成为当下教育的核心目标,家长和教师需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积极关系,并且鼓励他们发展积极关系。

鲁迅

2018,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再居世界榜首!获得更多世界名校青睐!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 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 60.84 万人,同比增长 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2017 年留学归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 11.19%,达到 48.09 万人,其中获得硕 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达到 22.74 万,同比增长了 14.90%。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人数为 6.61 万 人,比上一年增长 15.7%,超过了整体出国留学人员的增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14% 。在主要留学人员派出国家中,中国留学生数量高居榜首。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源国。美国国际教育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在读人数占据了多个主流留学目的国的榜首位置,分别为日本(43.98%)、澳大利亚(34.8%)、美国(32.51%)、加拿大(29.3%)、新西兰(28.56%)、英国(19.53%)、德国(12.83%)、法国(8.88%);共有超过 460 万国际学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其中美国、英国、中国、澳大利亚、法国、 加拿大、俄罗斯和德国的国际留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 77%。在一些国家,如瑞士、瑞典、荷兰等国,虽然中国留学生占比未超过10%,但也是该国最主要的留学生源国。此外,根据2018 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2017至2018 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达到 363,341 人,较去年增长了 3.6%,占美国国际学生总量的 33.2% ,不过年增长率的数值则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但中国留学生仍然占据美国海外留学生人数的榜首位置。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扩大趋势,出国留学的渠道也呈现多样化方向发展。留学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自费留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工薪阶层留学人数的增加。以往都是大学毕业以后才出国深造,现在,更多的人开始从高中甚至是小学就开始就选择出国留学,留学低龄化成为新特点。留学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目的地国家选择多元化、专业选择多元化、留学方式多样化、留学层次多样化等。此外,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也是逐年大幅增长。另一组数据显示,国内知名高校的学生出国深造的比例也是逐年走高,据权威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部属高校中六成以上高校的学生出国深造比例超过 10%,其中 1/5 的院校出国深造比例在 20%以上。 出国深造比例排名前十的高校都是 985 或 211 院校,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赴海外继续学业。2018年,中国海外留学生已分布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新西兰和俄罗斯等世界留学大国。除上述主流留学目的地国家外,像以色列、土耳其、埃及、阿根廷等亚非拉国家以及东盟地区也吸引不少中国留学生,世界各国可见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海外留学生的身影。中国留学生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外院校甚至世界名校的认可与青睐,英国老牌名校伯明翰大学等一批名校宣布2019年录取本科新生时承认中国高考成绩 。像英国基尔大学、邓迪大学、布鲁内尔大学等数十所大学;美国旧金山大学、伊利诺理工大学、杨百翰大学等数十所大学;澳洲悉尼大学、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等24所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诸多海外各国的世界名校都是非常认可与青睐高考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不仅仅是本科留学生受欢迎,中国赴海外读研究生也受到热捧。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出国读研成为本科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有研究数据显示,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约50所大学院校,每5名本科毕业生中有1人出国继续深造。

反衍

中国大学已经如此优秀,为何仍有大量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1973年,当时我还在英格兰的诺里奇市读书。平时我会给外国学生补习英语,并以此来赚取学费。如果我的性格那时能再八卦一些、再俗气一些,我一定会我那15名中国学生:“为什么北京的外交部门会把你们送来英国学习英语呢?”在当时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学已经陷入瘫痪。把有着光明前程的年轻外交官们送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怀抱学习英语?“四人帮”对此一定是不赞成的。中国外交部门的一些人把他们送到英国来,应该是冒着很大风险的。香港-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政策集团执行董事戴维·多德韦尔2018年8月26日在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刊发文章:《中国大学已经如此优秀,为何仍有大量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现在看来,那不过是个开始,此后中国的留学大军不断壮大,涌向世界各地。据中国媒体引用中国教育部门的数据,仅去年一年,就有超过60万名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奔赴海外求学。目前,已有超过150万名中国留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有半数都在美国,而且这些中国留学生占到了各国在美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中有九成都是自费生,他们每年需要向美国大学缴纳110亿美元学费。不过,根据许多白宫人士以及参议员的说法,这些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都是间谍,或者将成为间谍:他们已经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我们暂且把这种充满偏执妄想的观点放在一边,仅从中国留学生的人数来看,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为何会有如此大量的中国学生涌向海外?这个事实本身意味着什么?柯伟林(William Kirby)在哈佛大学担任T. M. Chang中国研究讲席教授,他在哈佛大学最近出版的一本精彩的文集《中国之问——对一个崛起中大国的洞见》(The China Questions -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中也提出了上述问题。柯伟林教授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人有留学海外的传统,尤其是赴美留学,中国人对此有着很深的情节。一个世纪前,“为学生考取美国大学做好预备工作曾是清华大学的建校使命之一”。很难想象,如今已是中国令人敬畏的顶尖高校之一的清华大学曾经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11年,当时的伊利诺伊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斯(Edmund James)对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说:“如果哪个国家能够成功培养当下这代中国年轻人,那么这个国家就将在道德、学术和商业影响力方面获得最大的回报”。当时的美国对华态度与今天华盛顿将北京视为外交安全威胁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一片混乱,中国精英阶层把自己的子女送往美国学习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在众多中国大学已经获得卓越国际声誉的今天,在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已经跻身全球最好大学之列的今天,为什么情况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呢?不久前,中国的大学录取名额还十分有限,那时一些人把目光投向国外还可以理解。可是今天,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已经有3600万名学生在中国各所高校就读,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仅为600万。如今,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和印度之和。人们最初给出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柯伟林教授指出:“中国家长普遍认为美国大学的教育质量更高,而且有着很开放的办学理念”。而其他家长则是出于躲避中国地狱般的高考才做出了送子女留学的决定。去年中国有940万名考生参加了这场全国统一考试。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准备并参加高考是一段令人十分焦虑、痛苦的经历。中国人对高考的重视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中国的某些精英高中甚至为此做出了双轨制教学安排: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内容完全以高考为导向,另一部分学生则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柯伟林教授指出:“中国教育制度的优势在国外反而比在中国国内更加受到推崇,他们必修课课时安排得非常多……不过对于突然暴增的毕业生群体来说,找到好工作的确有难度”。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即便柯伟林教授也从未提出过:为何中国政府会允许如此大量的学生远赴海外留学,而且还允许他们学成之后回到中国从事非常重要的工作呢?难道在国外的经历不会使中国留学生们接触到外国“肮脏”的思想并进而使他们对中国的社会制度产生怀疑吗?据统计,在过去40年里,已有520万名中国学生前往国外求学,其中310万名(占总数的60%)已经学成回国。无论上述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令人感到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美国领导层对中国留学生破坏美国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可能性感到十分焦虑。反观中国领导人,他们似乎对那些可能受到外国思想“污染”的归国留学生十分宽容,甚至允许他们在国家的诸多关键领域担当重任。下面是《南华早报》读者在本文后的留言,观察者网选取部分翻译如下,仅供参考:yakhmi:我今年72岁,住在印度,现已从科研岗位上退了下来。我曾多次访问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实验室,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对于在西方接受教育都抱有很高的热情。从1988年到1993年,我访问了加拿大、美国和欧洲,我见到了一些中国留学生,为了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他们学习都非常用功。那些中国学生中的大部分都希望完成学业之后回国,他们比印度留学生更恋家。以1988年的加拿大多伦多之行为例。我发现中国学生们喜欢住在一起,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他们的英文还不太流利,其二是他们大多在当地没有收入来源,只靠中国政府每月500加元的津贴过活。为了过得节省些,他们就三四个人同住一室而且还一起做饭吃。然而,这对他们是不利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的机会,也失去了强制性练习英语的机会。不过,即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还是成功获得了学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回到了中国。他们回国后以再次以高昂的进取心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他们在工作中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yakhmi:现在回过头来一看,中国政府资助中国学生赴西方留学的政策是一笔很好的投资。与之相比,印度学生大多是在获得所申请大学的奖学金之后才动身的,他们的留学生活靠的就是那些奖学金。与中国政府不同,印度政府并没有向被西方大学录取的印度学生授予奖学金。印度留学生们很少住在一起,这也便于他们更加了解西方社会,减轻思乡之苦,他们中的大部分最后都留在了美国、加拿大或英国。这对于印度来说是人才流失,但还构不成经济上的损失,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找到了好工作,并经常给仍在印度的父母寄钱。在过去的25年里,情况已有所变化,我发现有更多的中国专业人士留在了西方国家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们能讲流利的英语,也入乡随俗融入了西方社会。不过那些回到中国的人也干得不错,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他们获得了与留在西方的中国人同样的教学科研条件。不仅是中国人,我发现很多做得不错的韩国、台北、新加坡甚至日本的大学教授都曾在美国受过教育。chat7chat7chat7:我认为,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拥有一段出国留学的经历都是很有必要的。这段经历可以帮助你成长,改掉那些傲慢自大的毛病。人性一般来说都是肮脏的,作为人类的一员,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个特殊的人,不要自命不凡。kkqqioo:大学里教授的东西一般来说都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定义好大学的一项重要标准。中国的大学和教育体制与西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打破思维惯性的教育风格相比过于死板了,这就是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美国的原因。另外,对于中国家长和雇主来说,一个学生如果毕业于一所美国大学,这能给他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都具备不错的英语水平。Clearmind:中国学生赴国外留学的原因不一定在教学质量或费用方面,去别的国家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化,这也是他们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Mount Sandalwood:作者点出的这个问题让人无法反驳却也令人困惑,十分钦佩。此外,作者还说明了100年来引发留学热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中国领导人也能对这个问题给予关注。鸦片战争的结局让中国人开始直面现实,随之也产生了民族自卑感。从1850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西方比中国优秀的心理便牢牢扎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这种心理至今在香港、新加坡等西化的社会仍然十分明显。人们本能地认为,比起去其他地方,去西方国家读书、旅游是更好的选择。当我回到香港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亲友们对我颇为微妙的热情态度,原因仅仅在于我是从美国回来的“华侨”,其实我对充满此类待遇的短期休假并没有什么兴趣。在营造这种不理性的崇洋媚外观念上,媒体是负有责任的,中国大陆的媒体也不例外。人们在潜意识里给西方事物以及在西方举办的活动笼罩上了一层光环。好莱坞电影、NBA篮球比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英式橄榄球、奥运会等等等等……我并不是说配得赞美的西方事物不应受到赞美(好莱坞电影的确比很多亚洲电影拍得好)。不过,对西方文化的那种夸张的宣传的确使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偏见根深蒂固了,这种宣传的负面效果是很明显的,这导致最聪明的中国年轻人都希望去西方,而不是留在自己的祖国。邓小平曾将这种现象称为“历史遗留问题”(historical leftovers)。唉!!!tv@2:这是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一场考验,资金缺乏和裙带主义扯了这套最古老教育体制的后腿。为了获得“上天的授权”(the mandate of heaven),中国教育必须一如既往地保持世界一流水准。教育事业与经济实力和国家意志息息相关。中国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中国的意志又如何呢?贸易战是个好机会,因为它可以迫使中国在教育领域增加投入,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进而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领袖。Whyisthisnews:我想到了好几个原因。记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并没有把爱德蒙·詹姆斯校长关于中国的建议放在心上,罗斯福更喜欢日本人,他希望日本人能帮助美国控制亚洲。关于作者提到的几点,我想相对于中国学生庞大的规模来说,60万人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中国家庭也有这个经济实力,送孩子到国外留学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在过去40年里,60%的留学生已经回到了中国。实际上,如今有80%的中国留学生都会选择回国(这是过去15年里的发展趋势)。这戳破了西方另一个谎言,即“中国人不喜欢自己的国家里存在不同的声音”。正如作者指出的,中国本可以切断这条外国对中国施加影响的管道,可中国并没有那样做,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的人数都在持续增加。我注意到的另一个现象是,很多著名大学都希望在中国开设分校。美国的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以色列理工学院也已经这样做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如今已跻身外国学生最喜欢的留学目的地全球前五名(预计今年可以排到第三位)。到中国留学的最大群体来自亚洲和非洲,他们希望能到比西方费用更低的国家接受大学教育。所以说,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侧面。Fight for China:长期落后已经把中国人变成了一切西方事物的盲目崇拜者,即便中国自己的大学已经跻身世界最优秀大学之列的时候也是如此。Whyisthisnews回复Fight for China: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被殖民过的地方都对曾经的殖民者有这种盲目的崇拜。dolce.w:我个人认为,很多人到美国来不过是浪费了几年时间,目的在于拿到移民身份,这也是为何在美国有这么多只有一间教室、位于小卖部楼上的大学。有些人被外国大学的光环所迷惑,而另一些人之所以出国留学,原因在于他们在本国考不上好大学。不管怎么说,人年轻的时候能到一个不同的国家,接触一种不同的文化,这并不是一件坏事。Dan Chui1:好学生不用教,不用功的学生你也教不好。cnnzwb:作者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想问的,尤其是很多中国学生都抱怨西方城市落后、像个大村庄,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呢?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毕业后回到了中国,我发现如今中国的雇主对海外院校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段时间以来,有海外学习背景已经不能给求职者加分了,可如今海外留学背景甚至还会给求职者减分。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与考取中国大学比起来,中国学生被外国大学录取的难度更低;而且与中国大学里的同学比起来,外国大学里同学的水平也要低一些。

功之怒

孟涓涓:那个瞬间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已有那么多的学生在海外求学

问:学生时代,有哪些光华老师令您印象深刻?孟涓涓:学生时代对光华老师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诗形容:“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位老师在自己的领域都有非常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章铮老师,他给我们上《经济学原理》,我至今还记得他用花园的例子来阐述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汉生老师也给我们上过课,当时也为他所讲授的统计学的一些非常前沿理论和研究所折服,同时他可以将这些理论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来。问:光华老师对您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孟涓涓:在大四的时候,我已经决定要出国继续攻读博士了。当时去听蔡洪滨老师的一个讲座,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去国外读博士的人都这么聪明,如果他们去业界的话能挣很多钱,为什么他们不去呢?当时蔡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这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蔡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再次坚定了去国外读书不是待价而沽、提高自己身价的行为,而是真正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的方式。问:想象中大学老师状态和实际上的有什么区别?孟涓涓:想象中的大学老师生活特别纯粹,每天就在办公室做做研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但实际上感觉时间永远不够用,你的时间要在研究、教学、行政和各种各样其他的事情中进行分配。所以每到暑假,我们老师都特别爱开玩笑说一句话:终于到暑假了,可以全心全意去做研究了。这也是我们特别期待的时刻。问:从学生到研究者,您对学术的认识和看法有什么改变?孟涓涓:在学生阶段时思考研究话题,特别容易不成体系,漫无边际。这样的好处是你可能容易产生创新性的想法,但坏处是你99%的研究想法要么别人做过,要么其实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者以后,对文献的把握会更精准,对理论和现实的关系也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刻,所以很容易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研究话题,值得为其付出时间和精力。另外一点,认知阶段的研究更容易迷信权威;成为一个学者以后,你就知道不管多大的权威多厉害的学者,他的研究都需要你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吸收,去批判性地看待他的所有结论。问:分享一下目前为止,从业生涯最开心/高兴的一刻孟涓涓:前几年我去参加美国经济学年会,光华在里面有一个reception,期间突然有很多熟悉的学生过来跟我打招呼,也有一些不熟悉的学生过来说:“涓涓老师,当时特别喜欢你的课”。在那一个瞬间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来光华那么多年,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学生在海外求学,而且他们在很多年以后还很愿意和你一起聊一聊,一起约个时间吃饭,谈谈他们最新的一些进展。我觉得那一刻是我从业生涯中感觉到特别满足、特别有成就感的一刻。在光华,“教”与“学”的代代传承从未停止。当90后的新生力量走上教学研究岗位时,他们在想什么?刚刚告别学生时代,他们如何评价这种“学生”与“老师”身份的转换?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大主教

在美漂泊近10年,北大数学天才婉拒回国,直言:更喜欢在国外研究

恢复高考这一消息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在那个年代里,如果能考上清华、北大就意味着有机会能出国深造,成为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很多人也是牟足劲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这所有人都在羡慕的学校。在1978年的高考中,一名来自浙江平湖的张益唐,他努力复习,并且成功的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第一批学生。张益唐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对数学和物理类的书籍尤为感兴趣,他总是喜欢和数字相关的书籍,他能从数字中发现无限的宝藏。由于小时候积累的扎实基础,在高考中他也是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数学系,到了大学期间,他同样非常的优秀,也成为了同学们口中的“大神”,大学毕业后他顺利拿到了保研的资格。读研期间,张益唐也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数学功底越来越深厚,越往高走他越发国内对数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到达了顶峰,所以他想要出国深造。在北京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后,他成功进入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是这个博士一读就耽误了他近6年的时间。本来张益唐的毕业论文写得很快也很好,但是在读博的第三年,他在引用自己导师的论点时,发现导师的论点竟然存在问题,本来与自己导师关系不是很好的他,彻底的与导师闹僵了,毕业论文完成了,但是导师就是不放人,就这样拖了6年,张益唐才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但是导师不给写介绍信,他没办法找工作。博士毕业的张益唐只能在一些饭店打工,挣些钱来供自己生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没有介绍信的张益唐根本找不到工作。一次张益唐和自己的校友相见,在校友的推荐下他来到新罕布什尔大学做一名讲师,就这样他开始重回大学,并且继续着自己的数学研究,一次他发表了一篇关于素数的论文吸引了众多数学领域专家的关注,他们发现这个数学讲师似乎非常厉害,就这样他一边上课一边继续着自己的数学研究生活。一次清华大学给张益唐发出了邀请,但是他拒绝了,而且拒绝的理由并不委婉,他说:“我喜欢数学,但是更习惯于自己研究,不想被每年定量的论文所束缚,如果这样的话,每个人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根本发不出质量很好的论文,自己更愿意过一些比较“任性”的生活,而国外的研究环境和研究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虽然过得有些清苦,但是不那么累”。大家认为张益唐拒绝回国的选择是否正确呢?

方小姐

超1000名中国研究人员撤离!美国对海外人才设限,留学生已减43%

来源:金十数据据外国媒体12月3日报道,美国司法部内部人员约翰·德默斯表示,在美国所谓的“打击技术盗窃”的行动之下,已有超过1000名中国研究人员离开该国。报道指出,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以及学者是美国近年来“发力”的重点。官方数据显示,今年4-9月,美国共计向中国内地学生签发了808张F-1学生签证,与去年的90410张相比暴跌了99%。基于此,美国国防部创新实验小组主任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指出了他的担忧,他表示在美国学习理工科的毕业生中有25%都是来自中国的学生,这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助涨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若美国想要继续保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还需吸引全球更多的顶级人才。实际上,受疫情影响,今年国际留学生赴美深造的意愿已经大大下降。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ation)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进入秋季以来,该国国际留学生新生人数暴跌了43%,而外国学生的注册率总体下降16%。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国际学生入学人数的下降,已让美国经济损失了18亿美元。分析认为,如果国际留学生持续下降,美国的经济、科技创新和文化软实力都会受到不用程度的损害。相比之下,作为最先有力控制疫情的国家,我国正“敞开大门”,积极从海外吸引优秀科研人员。以日本为例,日本外务省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底旅居中国的日本研究人员约达到8000人;2018年有18460名日本研究人员短期(1个月)逗留在华,这一数字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约25%。有分析认为,在中国教育迅猛发展、科技领域的开拓创新的情况下,中国“追赶”美国的步伐将会加快。文|林妙琼 题| 徐晓冰 图|饶建宁 审|刘苏林

摸错骨

81%的清华留学生选择定居国外,施一公:我们的学生都很“聪明”

2020年初,清华大学公布了一则数据:在清华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毕业选择回国的人只有19%,也就是说有81%的清华留学生选择了在国外定居,不再回国。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例,据2019年清华公布的出国留学比例来看,2019年清华大学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占比8.4%,本科生占比24.6%。这也就是说,清华每培养5个学生,就有一个学生选择了“逃离”中国。面对这一现象,清华大学的学院院长、国内著名教授施一公曾坦言:我们的学生很聪明,但是也很现实。施一公解释道:“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中国留学生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在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之后,开始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奋斗下去了。尤其在以名校学生的身份去到了国外留学之后,还会得到不错的就业条件。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就更加没有必要回国了,毕竟在国外就能够生活得很好。”说正经的,国外的发达国家给我们清华留学生的待遇确实是比国内给的高出一大截,读书奋斗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功成名就吗?与其回国内碌碌无为,钻研人际关系,还不如在国外安心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不管怎么说,留学还是不留学,回国发展还是定居国外,都是个人的选择。选择留在国外的留学生,也不能说他做错了,只能说成年人都比较现实,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偏向个人利益罢了。施一公还说了,当下社会的清北包括其他大学生,都是通过数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成果,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又越来越不值钱了,和以往的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差别,在和平安逸的社会背景之下,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大学生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安逸不奋斗的好逸心态,面对国外开出的丰厚待遇和优越的条件,他们大多数都会选择留下,我们的学生们还是很现实的。不得不说,施一公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一边是唾手可得的优越待遇,一边是不确定的未来,大部分人都很难抛下优越的条件去搏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就比如说: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稳扎稳打,即使冒险也不会砸锅卖铁下注,即使赢的可能极大。反正换做是我,在国内和国外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我是会选择回国发展的,即使国内条件差一点也可以。但是不能相差太大了,如果国外给我年薪500万,国内才给5000月薪,除非我脑子瓦特了才会回国,真当人家数十年读书没有成本啊,不要求待遇有多高,但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几十年的努力吧。言归正传,之前网上有很多网民大喊大叫,情绪激烈地要求教育局关停清华大学,毕竟用自己的税金免费帮外国培养人才,换谁谁也不乐意。说句大实话,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帮外国培养人才的现象,北大和清华几乎差不多,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清华81%的留学生选择定居国外,听起来挺吓人的,这其实还是正常现象,几乎所有的大学留学生定居国外的比例都不低,当然,没钱没才华的人想定居也定居不了。清华闹得这么大,不过是因为名校光环罢了,如果把清华换成哈尔滨佛学院,“哈尔滨佛学院81%的留学生选择定居国外”,这样的标题你还觉得震惊吗?人才是流通的,闭门造车只能培养出没什么创造力的书呆子,清华有毕业生出国留学,国外自然也有人才流入中国。据一些比较靠谱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有56万留学生海外留学,同时在中国境内有44万的来华留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居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来华留学生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的。2020年,在忽略留学生质量的情况下,仅从人数上看,来华留学生和出国留学生的人数其实是差不多的。不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来中国大学留学的难度远远低于我们出国留学的难度。从目前来看,清华的排名和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差不多,不过嘛,歪果仁来清华留学的难度和我们去耶鲁大学留学的难度相比……其实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除了可惜一下清华北大这些985大学的留学生之外,其他定居国外的留学生可有可无。从2015年起,大学生就开始泛滥了,杭州的街道办主任都要985博士才能胜任,再过几年,说不准扫大街都要本科生学历了,默默心疼一下自己:原来我小丑竟然是我自己。我个人是不反对别人定居国外的,毕竟是个人对自己未来的选择,如果留在国内,也不是一定会得到重视,更大的可能是会泯然众人,读书二三十年,谁不想有一个好前程呢?只要他们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不要像许可馨、杨舒平那样伤害我们的爱国感情,其实也没什么所谓,堂堂15亿的大国,难道还差那么两三个歪瓜裂枣?最后说一个好消息,这几年海外留学生归国的比例越来越高了,出国留学的人数也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国外还有很多不错的人才千方百计地想来中国留学,目前的来华留学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最后死皮赖脸求一下关注~如果您对本文有什么感想或者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道一

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

图源:图虫创意*来源: 益普索Ipsos(ID:ipsos_research),作者:时悦Shadow Shi,谷鹤 Karen Gu,陆建新 Jianxin Lu中国父母重视子女教育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知识改变命运」被中国家长奉为圭臬。不可否认,中国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接近「疯魔化」,天价学区房、高频补习班、超级中学等这些热点事件出现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家长无法掩饰的焦虑。高考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市场门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家长将目光投向海外高校。根据中国教育部官方数据,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2018年已达66.2万人,自费率高于90%。汇丰银行在2017年发布的《教育的价值:登高望远》全球调查报告中提到:尽管留学费用不菲,仍有41%的家长考虑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且超过八成的中国家长表示愿意资助子女留学。中国家长愿意为孩子留学投入重金,意味着他们期待看到留学带来的高收益。留学成本连年增加,归国就业满意度不达预期,留学目的地政策、安全、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等诸多因素复杂交错;选择学校又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考虑就业前景,专业排名,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等等。留学择校已经成为一项长期投资,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复杂决策行为。在此背景下,益普索Ipsos推出《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聚焦主要英语留学目的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现状,留学地政策及变化趋势,海外高校口碑分析,以及留学后市场洞察;通过线上对4500多名留学生或有留学意向的被访者调研及用人单位、招聘机构、意向留学人群的深度访谈,整合有留学意愿、留学中、已归国的留学生群体和用人单位及猎头公司数据,深入分析海外留学态势发展。在海外口碑分析,益普索Ipsos根据受访者对治安环境、专业、学校知名度、就业率等13项评价指标关注程度的不同,设定了指标权重,综合分析了五个英语国家在不同指标上的表现,及海外高校口碑排名。1、Where:海外留学趋势追踪1.1 留学目的地:美国最受青睐,加、澳分流英国根据益普索Ipsos《海外留学趋势报告》数据,综合分析4518名受访者的计划留学目的地、正在留学目的地以及曾经留学目的地,美国和英国是受访中国留学生首选的英语国家留学目的地。虽然近期美国声称将对中国留学生实施签证禁令,但涉及到的主要是与军校有关的中国留学生。英国由于PSW工作签证取消及不友好的移民和就业问题,高昂的学费,其吸引力下降,学生被加拿大和澳洲此类移民国家分流。伴随着英国PSW工作签证的恢复,未来留学生或许会“回流”英国。1.2 留学驱动因素:增强竞争力是中国留学生的最大诉求面对国内竞争激烈的用人市场,提升自我,增强竞争力是中国留学生海外留学的最大诉求;丰富个人阅历次之;海外高校整体水平优秀,其优秀的师资和专业也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随着学历的进阶,留学生受父母和周围人的影响越来越低,对丰富个人阅历的诉求提升。成年之前(高中及以下),留学生受到父母的影响较大而选择出国读书,对师资、阅历和提升自我的诉求不如其他阶段强烈;本科之后,中国留学生对于提升自我和优秀师资更为看重;博士及博士后阶段,留学生更加关注的是专业能力和科研实力的提升,对于丰富个人阅历的诉求有所下降。1.3 疫情下的留学趋势变化:疫情推迟了出国的时间,但并未影响留学计划疫情期间,原定的雅思、托福、A-level等考试被取消,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入学时间被迫推迟。特殊时期,线上教育呈常态化发展,激发学生线上学习需求。益普索Ipsos《2020中国K12在线教育洞察报告》调研显示,各类课程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意愿均有所加强,新冠疫情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在海外疫情刚爆发时,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中国,并在新冠疫情前面冠上中国。正因如此,在出国留学选择方面,受访者表示会优先考虑留学目的地的安全问题,及留学国际及地区对中国人的友好程度。在益普索Ipsos对计划2020年内出国的同学访谈来看,尽管疫情推迟了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时间,但出国需求并未减少,他们依旧会继续出国求学,深造自己。2、What : 各地留学政策与环境分析各地留学政策与环境,如签证难度、申请难度、移民政策等信息均不同程度影响学生对留学目的地的选择。整体而言。从签证方面来看,除英国外,另外四个国家移民政策相对开放,但在入学时也会考察移民倾向;从录取标准来看,各个国家对于本科入学的标准要普遍高于硕士,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硕士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不难理解在这两个国家留学就读硕士的中国学生比例高于其他国家;从花费来看,英国年留学成本最高,但大部分留学生在英国读的授课型硕士以一年为主,从总体留学成本来看,英国硕士仍有较强吸引力。3、How:2020海外高校口碑分析3.1 留学满意度:出国留学整体满意度非常高根据益普索Ipsos《海外留学趋势报告》,97%的留学生对留学满意或者非常满意,博士及博士后满意度最高,硕士相对较低。无论是总体满意度,或是工作和薪酬满意度,加拿大全面领先。一方面,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加拿大是全球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加拿大政府每年教育投资占国民GDP的7%,是全球投入比最高的国家;另一方面加拿大留学费用相对较少,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2018-2019学年加拿大研究生阶段,平均每年总费用可低至13.8万元人民币,与英美国家相比,留学生及家庭资金投入较低;而且加拿大为移民国家,毕业后在加工作或者移民相对更容易。因此不难理解加拿大为何独占鳌头,独得留学生们青睐。近六成(58%)的加拿大毕业生归国后对就业比较满意或者非常满意,满意度评分4.55(5分制)排名最高;其次是美国(46%),满意度4.38;英国归国就业满意度最低,仅4.08分。在归国薪资满意度方面,76%的加拿大毕业生对归国薪资非常或比较满意;美国(51%)次之;英国毕业生对薪资的满意度最低,仅24%的人表示对归国薪资满意,55%的人对薪资不太满意或一点也不满意。如果从学历角度看,海归博士对薪资满意度最高(4.4/5),硕士(3.99/5)对薪资满意度最低。3.2 留学口碑:美国留学口碑最高,英国垫底益普索Ipsos根据受访者对治安环境、专业、学校知名度、就业率等13项评价指标关注程度的不同,设定了指标权重,综合分析了五个英语国家在不同指标上的表现,及海外高校口碑排名。调研结果显示,「治安环境安全」、「专业」是留学生及家庭普遍关注的因素,故在整体评价标签中权重最大;其次受关注的因素是「学校知名度高」、「就业率高」、「对国际学生友好」;而「移民政策好」、「当地有亲友同学」等因素受关注程度不高。综合分析各个指标中,五个国家的表现,美国高校口碑最高(4.26),英国口碑垫底(4.12)。4、Then:留学后市场观察4.1 就业观察:一线城市就业吸引力强,超四成留学生认为归国薪资不及预期通过对留学生和准留学生户籍所在地的调研,目前出国留学的主力人群来自于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有出国留学意愿的新一线人数占比提升。从工作、薪酬和前景满意度来看,获得国外博士学位的学生对归国后工作(4.5)、薪酬(4.4)和前景(4.5)的满意度最高。硕士对工作(4.2)、薪酬(3.99)的满意度均较低。出国求学的花销远高于国内就读同等学历的花销,在激烈的用人市场搏得更多优势,但理想总是与现实有点差距,六成留学生认为归国薪酬不及预期。4.2 用人市场视角:国际化视野是求职优势,但需注意所学与国内现状脱轨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时,一方面是看重国外优质的师资,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增强自己在用人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用人方/市场的对留学生的看法也至关重要。在益普索Ipsos对用人方/市场(如企业HR,招聘网站,猎头等)的访谈来看,国际化视野、语言和专业优势是留学生的求职优势。基于多年的国外学习经历,大部分留学生比较独立,跨文化沟通能力强,也容易与海外企业/消费者建立信任;另外由于学习生活完全沉浸在英文环境中,留学生都更具英语语言优势;同时也能接触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式。但由于在国外获得毕业证书的时间与国内并不完全相同,且人在国外,很容易错过招聘季,所学与国内现状脱轨也是海外留学生求职时面临的主要挑战。小结美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地,英国虽紧跟其后,但其吸引力正在被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流。英国硕士入学标准较非英联邦国家低,学费和生活成本高居不下,回国工作和薪酬满意度低,口碑垫底,且作为非移民国家工作签证和移民困难等因素正在让英国逐渐丧失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但英国PSW签证即将回归,以及美国近期留学政策的朝令夕改,也为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增加了更多变数。学成归国后就业问题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根据我们的数据,就业率也是留学生出国留学关注的重要因素。而加拿大留学生满意度全面领先,吸引力增强或可归功于此。47%留学加拿大的中国毕业生对归国薪资非常满意,在五个国家中比例最高。面对国内竞争激烈的用人市场,加之疫情对就业的进一步影响,我们不难理解“提升自我,增强竞争力”这一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最大诉求。归国就业满意度已然成为留学试金石,未来留学市场的格局走向也必然受到归国就业率,满意度以及薪资等各方面的影响。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益普索Ipsos”,作者时悦Shadow Shi,谷鹤 Karen Gu,陆建新 Jianxin Lu。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