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校读研和研究所读研哪一个更好?分手季

高校读研和研究所读研哪一个更好?

高校读研和研究所读研没有哪一个更好,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目前的情形,大多数人读研的第一选择还是首选高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研究所的冷落,但是考生应该了解的是,考研除了选择高校,还有很多科研院所可以选择,而且科研院所还有许多高校没有的优势。关于科研院所比较大的有中科院,社科院以及农科院等,我们就以北京地区的科研院所来举个例子,如下图可以看到,图中几乎一半以上的招生单位都是科研院所。比如中科院下属有12个分院,共计100多家研究所遍布全国各地。中科院的许多研究所实力可比肩清华北大,比如长春应化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沈阳金属研究所等在国内的地位等同于985。一.招生规模国内的高校一个教授一年可以招2到3个研究生,多的可以达到4个,单个学院招生规模动辄可以达到几百人,整个学校更是几千上万人的招。研究所与此不同,研究所的招生规模要小得多,一般一个老师也就招一个学生或者几个老师才能招一个学生。带来的劣势就是因为招生人数少,所以竞争压力大,导致的结果就是好多研究所没人敢报,年年招生靠调剂。二.培养模式在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延续大学的风格,研一的学生要集中上课,相当于升级版的大五。在研究所的办学条件没有高校那么便利,一般而言,研究所都会与当地的高校合作,研究所的学生研一期间在当地的大学上课,还有不少是和高校联合培养。等到研二的时候再回到研究所做实验。三.花费开销研究所最吸引人的一点,应该就是补助比较多了。研究所是介于学校和公司之间的一个定位,在研究所上学是免学费的,除了免学费每个月的补助也会相当的多,大学导师给的补助1月200到300,但是在研究所每月给的补助可以达到2000甚至更多。但是给的钱多,干的活也要多,没有大学那么自由,但在研究所读研究生三年不花家里一分钱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在大学则有一定的难度,除非拿到国家奖学金或者在外有兼职。四.社会认可度中科院的许多研究所实力差距特别大,实力强的比肩清华北大,实力不行的连个二本都不如,因此在社会认可度上不同的研究所口碑差异很大,没有高校那么一致。但是因为研究所是半公司性质,学生毕业之后留在研究所的概率,要比高校学生留在高校的概率大得多。看到这里,有一个细节你应该是要注意的,聪明的学生应该已经发现了,研究所因为招生人数少,所以每年报考的学生少,导致每年需要调剂才能招满学生,因此考生在调剂的时候,如果调剂的高校比较困难,那么也可以换一种思路往研究所调剂。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精灵变

研究所读研有什么优势?

研究所读研有什么优势由于我们对大学了解比较多,对研究所了解比较少,所以,读研挑选研究所的不多,大多仍是挑选在大学里读。之前的文章现已分析过各自的利弊,在哪里读都有优势。前一阵正好与一位研究所的朋友沟通,对研究所读研的优势有了进一步的知道。记载在这里,给大家参阅。第一,在研究所读研,最大的优势在于,假如你将来想进这个研究所工作,特别是好的热门的研究所,要比校招来得简单得多。好的研究所,校招的时分能够说竞争非常大,一般非双985不要,还要经过数轮面试。假如在研究所读研,相对来讲,留下来的时机大得多。同时,在研究所读研,假如自己不喜欢研究所的氛围,也能够出去找工作,不必等到千辛万苦进了研究所,才发现不适合自己,又想出去。第二,研究所的导师许多,在研究所读研,一个导师根本一年带一个学生。研究所的研究生一般直接跟导师的项目组,参加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导师几乎等同于手把手地教你,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假如你的导师在所里很牛,你得到的相关优势会许多。第三,研究所读研,相当于在单位作业,能够尽早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假如你留在研究所工作,研究生毕业后,相当于比同期校招来的学生在单位早作业了2、3年,人际关系、工作水平、在项目中的参加度与重要性,都有很大的优势 。你有所里的前辈导师,有所里项目的工作经验,有更多熟悉的人脉。本所培养的学生,在差不多的条件下,所里多少也会有点偏心吧。研究所大多是团队协作,你在团队里工作时间长,在今后工作中,你的受器重程度,你的工作效果,将来你的前进,显然要优于同期校招毕业生。第四,在研究所读研,经济上比在校园要好,不交学费,每月有补助。第五,有人担心研究所的研究生,到外面找工作怎么样。其实。在好的研究所读研,到社会上找工作,相同没问题,找工作最大的关系是个人的才能,研究所的文凭,相同管用。在研究所,参加过实际应用的课题,工作中很快能上手,是用人单位喜欢的。第六,考研选研究所的优点,还在于理论上一般最低国家线就能够进入复试。但是现在好的研究所报名的学生也不少,分数也不低。有些好的研究所,仍是要看学生的本科校园,关于985校园的潜规则偶然仍是有的。有些研究所,复试时不看初试成果,全凭复试。关于不想收的学生,复试时是很简单被问倒的,除非这个学生真的非常优秀。想报考的话,要搞清楚研究所的研究所招生具体情况。

数米而炊

你是愿意去科研院所读研,还是去高校读研?答案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继续读研。选择读研的同学中,只有一少部分同学真正对学术感兴趣,大多数同学只是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与竞争力。学历对于我们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很多企业招聘人才的硬性条件之一。达不到门槛,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如今就业形势愈发艰难,因此继续读研也成了不少同学的不二之选。不管是选择保研还是考研的同学,大多数将自己的目标院校定为985或211高校。但其实我国除了高校以外,还有专门的研究所,每年也会培养一部分研究生。虽然两类学校都可以读研,那么同学们究竟该选哪一类呢?大多数同学可能更偏向于985或211高校,有一些人甚至不了解研究所,报考的时候自然就没有将研究所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小编觉得如果我们对学术真的感兴趣的话,选择研究所会更好一些。除此之外,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的。看完差距之后,相信我们对自己该选什,心中便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一、考试方式如果你在大三阶段获得了学校的保研机会的话,不管是研究所还是高校,都需要先到学校进行面试。而如果你选择考研的话,首先需要统一参加全国研究生笔试,初试通过之后,两者在复试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时间上一般高校复试时间比较早,而部分研究所因为招生人数方面的原因一般会稍晚一些。二、竞争程度如果我们今年参加考研分数没有达到理想院校要求的话,小编建议,在调剂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考虑研究所。每年很多研究所存在招生不足的情况,并不是说研究所不好,而是很多同学不敢,或者是没想到要报考这类学校。在录取的时候,研究所的竞争其实要比一些985和211高校低很多。但向中科院这样的研究所竞争程度能够和清北高校媲美,在调剂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多关注一些,有实力,但是比较冷门的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可能因为地域原因并没有那么受大家的欢迎。三、授课方式高校研究生一般在第一学年会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研二的时候才开始正式做研究。这种教学方式是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研究所的学生,也一般会采用这种方式。不过略有差别的是因为研究所每年的招生人数非常少,所内的教师一般都是国家知名学者或研究人员,这些老师很少出现在公共课的课堂上,研究所的学生一般在第一学年会到附近的高校上课。四、待遇方面很多同学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会考虑学校的基础设施以及校园环境,其中宿舍环境就是很多同学比较在意的一个方面。一般高校的研究生宿舍和本科生宿舍差不多,有的学校研究生宿舍甚至要比本科生宿舍还差一些。但是研究所就不一样了,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宿舍是两人间,给予了同学们充分的自由。最主要的是,很多学校并不收学生的住宿费。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的确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除此之外,研究所的研究生每个月会享有高额的补贴。不同学校的补贴数额不同,但多数研究生每个月所拿到的补贴,甚至比一些高校的博士生还要多。如果在研究所读研的话,每个月的开销可能会比高校研究生低很多。除此之外,很多研究所是社会知名企业的合作单位,这类院校的毕业生毕业之后获得工作薪水更高一些。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我国很多研究所并不是985和211院校。一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特别看重学校的名气,把985,211名校已经当作一个招聘门槛。因此,虽然有一些学生在读书期间收获了很多,但因为学校名气方面的原因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想要进入一些知名企业或者跨国公司难上加难。相信各位朋友对于自己究竟该选择哪类学校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蓝霹雳

在研究所读研不如在高校读研好?中大学姐告诉你

作为刚从中山毕业的学姐,知道现在这个时间段正是考研学子择校的黄金时段对于考研学子来说,学校选择得好意味着考研成功了一半。许多同学在选填学校的时候发现,自己能选择的范围不仅是各个省市的高校,还包括像中国科学院这样的研究所。研究所相比于高校来说,数量少且很容易被考生们忽略,实则有很多研究所的综合实力并不亚于双一流高校。选择在高校读研还是在研究所读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那么,在高校读研和在研究所读研,哪一种更好呢?高校大而全,研究院小而精对比各大高校的课题组和研究领域可以发现,高校所研究的内容领域跨度大,较为全面。例如,同一专业的学生,既有研究金属材料的研究组,也有研究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组。相比起来 ,研究所研究的领域跨度小,倾向于专注某一固定的领域。例如,航空材料研究院只专注于研究航空材料,纳米中心只研究纳米材料。因此,从研究所毕业的毕业生,很少有转行的情况,大多都继续从事科研工作、高校教学工作等;但从高校读研毕业的人,转行相对容易,尤其是在知名度高的院校读研,可以凭借学校的名声转去其它行业。高校偏应用,研究所偏基础研究由于很多企业会选择与高校对接合作,很多高校课题组的资金是企业提供,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很少砸重金去研究某一原理的形成过程,更多的是实用型研究、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的研究。而研究所大多是国家为了能提升某一具体领域的发展而创立的,多为国家补助或者国企资助,研究的领域便偏向于基础研究。研究所课余活动少,工资补贴高研究所相比于普通的高校,基础设施不完备,有些甚至没有体育场等让学生休闲娱乐的地方,也很少有学生社团,很少组织课余活动。但是研究所对研究生的补助和课题组的工资都普遍要比高校在读研究生要更高,因此在研究所读研的学生更像是一只脚踏入了社会,而高校在读研究生更像还在象牙塔的庇护下成长。因此,到底应该选择研究所还是高校呢?首先,择校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学校,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和自己的兴趣相同,关注该导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因为在研究生阶段,主要还是跟着导师做项目,有些时候选择导师要比选择学校更重要。其次,要根据自己未来毕业后想要发展的方向来选择。如果不是一心想要从事科研工作,或是未来想继续读博、在高校继续任职,就要谨慎选择研究所。高校的就业选择要比研究所的更广,但研究所要比高校更专业。最后,虽然研究所在读研究生要比高校研究生的薪资待遇更好,但在读时间不应该把重心放在待遇上,应该放在科研成果上。因此选择研究所还是选择高校,要具体看那个学校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总体而言,高校和研究所各具特点,非要比较的话一定要比较具体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来谨慎选择。

麦德龙

考取研究生是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你怎么看?

我们在考研的时候,除了可以考大学的研究生,还可以考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研究生。中科院下面一共有一百多个研究所,其中有60多个在北京,其余则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研究所每年都招收研究生。在国科大成立以前,各个研究所的研究生毕业后,都会颁发该研究所的毕业证;而国科大成立以后,中科院将不同研究所的研究生学籍统一进行归口。绝大部分归口到国科大,颁发国科大的毕业证;另外有少部分研究所归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颁发中科大的毕业证。也就是说,当你毕业以后,要么就领国科大的毕业证,要么就领中科大的毕业证。研究生第一年(有的是上半学期),一般在国科大或中科大上基础课,之后再回到自己的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相比于大学的研究生,在研究所念研究生,确实要枯燥一些。因为一个研究所的体量是没法和大学相比的,甚至比不上一个大学的学院。研究所念研究生,更像是在上班,不少所实行打卡上班制。当然,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同时,科学院不少研究所为了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每月给的补助比大学更高一些。研究所的优势在于重视科研,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比大多数985强,大概在C9水平,很适合有志在学术圈发展的同学报考。不过,由于研究所体量较小,一般招聘会也比较少,而大学的话,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也更受企业企业的青睐,如果研究生毕业要去企业工作,最好还是去大学念研究生。总之,科学院的研究所的研究生适合那种对学术比较感兴趣,有志在学术界发展的同学。如果不是很确定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或者有去企业工作的打算,最好还是报考大学的研究生。

海盗

考研:考研究所和考高校研究生院,差别有多大?过来人最清楚

在考研的时候,选择报考相关的研究所,或者是报考高校研究生院,考上之后,差别有多大?很多考研新手,对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很多过来人,对此就心知肚明。下面就让小编给你讲一讲,过来人考研时,对这两个不同的读研机构的认识。生源质量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考上研究所和考上高校研究生学院,在生源质量方面,有什么差别?很多人认为,科研院所的生源,相对而言质量要低一点。但是,也会区分是什么样级别的科研院所。比如,中科院的各个科研院所,生源质量,很多时候都不比名牌大学的生源质量差。但是,一部分地方的科研院所,所招收的研究生的质量,有可能就不如当地的重点大学的生源质量高。因此,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竞争激烈程度谈到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通常情况下,知名大学研究生的竞争激烈程度,要高于科研院所。这是因为大学的知名度,普遍高于科研院所。其实,一部分研究所,在业内的名气比较大,但是,名气并没有“出圈”,导致很多考研的考生,不一定特别了解。因此,如果有时候,自己的实力考知名大学研究生可能不太稳,其实,也可以把注意力转向研究所,兴许还能够考上好的研究生。实验条件如果我们比较考研的实验条件,高校和研究所之间,到底谁强谁弱呢?知名大学的研究条件,可能和研究所不相伯仲。但是,一流的研究所,尤其是中科院下属的众多重点研究所,在科研条件上,可能比多数高校都要高出一筹。当然。如果你要比较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等,可能高校更占优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资源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其实在降低。收入待遇从收入待遇方面来讲,研究所研究生的收入待遇,相比高校研究生的收入待遇。要好得多。据有关情况显示,一部分研究所的硕士,就能够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但是,高校的研究生工资补贴,很多时候只有1000多甚至更低。尤其是如果你遇到很抠门的研究生导师,可能都不给你发什么科研补贴,只有依靠国家助学金生活。工作待遇到底是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还是在高校读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前景更好呢?在研究所读研究生,如果你的研究能力突出、表现比较好,也有可能毕业就留在研究所,或者说,被研究所推荐到相关的机构去工作。在就业方面,研究所可能更具优势。相比之下,高校的研究生众多,基本上很难兼顾每一个同学的就业需求,工作多数情况下靠自己找,高校研究生学院也没有办法为每位同学提供1对1的就业帮助。对此,你怎么看?#加油考研人#

媒人帮

为什么有人宁愿去科研院所读研,也不去高校读研?答案很现实

读研成为了当今大学生毕业后的潮流选择,除了有机会保研的那些同学,大部分同学走上了考研的道路。但在考研路上,很多人的眼里只有高校,只有985和211,而忽略了另一支神秘军团,就是科研院所。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敢选择,进而错失了考研上岸的机会。今天董师兄就在这里给大家讲讲,科研院所和高校究竟有什么不同。统一报名,统一考试如何进入科研院所读研呢,其实和进入高校一样,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保研和考研。考研报考的时候,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报名没有任何区别,而且也都是统一考试,即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相应的复试。那么通常来说,科研院所的复试时间要比高校晚一些,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报名人数通常报不满,需要等待那些被调剂的学生。所以这也成了考科研院所的一个优势所在,就是竞争压力相对没有那么大。毕竟985和211就那么多,天天看,天天听,以至于人尽皆知,自然报考的人数众多。在录取分数线上,非中科院体系下的科研院所,通常分数线就是国家线,要比同专业的985高校低好几十分,初试难度大大降低,对考生来说,这就是性价比。旅行学习,遇见大师在高校,第一年都是专业课的学习,主要以上课和考试为主,研二才正式进入科研阶段。科研院所其实节奏也是这样,只不过不同的是科研院所学生少,老师忙,没必要单独开设课程,所以这个时候,科研院所通常会选择将研究生委托到附近的高校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我班本科支书,就是在长春的科研院所读研,然后在北京进行第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其实这一点,有好有坏吧,因为给科研院所上课的老师,和底下的学生,通常都是一面之缘,不会有后续的故事,因为第二年就不在这里了。而在高校,这些老师就在你的身边,可以经常交流,而且和导师也有三年的接触时间,有更多提升的机会。不过科研院所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读一次研进两个学校,而且集中给上课的老师,都乃大师级别,真正的学术大拿。一流设备,超前氛围在高校,你可能有很多亲手实验的机会,并以此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但在科研院所,因为承担的课题通常比较重,也比较商业,所以器械的精密度和价值量更大,通常不会轻易让研究生随便尝试,都会有专门的实验员去统一管理和操作,这可能是科研院所的一个劣势,但你见到的设备却绝对是高精尖的一流设备。在高校,通常都是以实验室为一个群体,师兄弟齐聚一堂,其乐融融,气氛也比较轻松,更多的是透露着学生气。而在科研院所,研究生通常是跟着项目走,也就是你身边通常会是一群专业的工程师团队,而你们聊的也就不再是学校里的事,更多的是家庭、工作、生活等等属于“社会人”的话题,也让你提前体验进入社会的感觉和氛围。小资生活,“高薪”待遇如果说看了前面,都没有什么太大感觉的话,到了这个话题,你应该要来感觉了。如果你在高校读研,通常都是住四人间,一年国家给你六千补助,相当于一月五百。而到了科研院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首先是住宿,通常都是双人间,从此你失去了打麻将的可能,只能培养下棋这种爱好,因为一个屋子真的只有两个人住。其次是每个月的补助,通常来说,我了解到的最低的,也是将近2000元每个月,而高的,能达到3500-4500,博士一个甚至可以拿到6000-10000,由此可见一斑。当你在高校读研的同学还在通过做兼职挣生活费的时候,你已经在实验室静享科研的乐趣。而且一般的科研院所,住宿费也是不收的,甚至还有免费午餐,所以不得不说,真的很诱人。以上就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一些不同,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差别,比如科研院所的毕业工作去向相比高校,多了一些稳定的因素,因为很多科研院所都有定向合作的单位,毕业生可以选择躲避残酷的校招季,选择这种“内定”的摇篮,而且待遇也并不差。所以当你了解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区别后,你的未来从此多了一个选择。报名考试都一样,科研院所样样强。三年两地任翱翔,遇见大师再起航。一流设备高精强,社会氛围提前享。小资生活真像样,高薪待遇真的爽。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感兴

考研的那点事:研究所VS高校,选择哪个好

最近有人问我一些关于考研的问题,作为过来人也给他做了一点解答。就把问道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一下整理,希望能对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们一点帮助。对于报考的院校还是要有一定的了解的,有人倾向于报考研究所,有人倾向于高校。这两者孰优孰劣,其实很难评价,根据考生的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就好。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个导师每年都带学生,只有个别导师会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是由研究所外聘的老师教授的。高校的导师基本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每个老师基本每年都能招收1-2人,有些领域的领军人物可能有更多的名额。与之而来的就是,每年都有新生加入,如果再遇到因为试验或论文指标没有完成而延期的话,那么这个导师所带学生数量就相当巨大,花费在每个人的时间就相当有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师对你就没有印象。文献资源量研究所会根据自己实际的研究内容或研究进度,购买相关的资源。所以说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而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库,除了能了解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外,还可以通过类似研究找寻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认知特点研究所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专一,就是在某个领域内深度挖掘,不断深化研究。针对性比较强。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是对茶树资源育种改良,茶树栽培种植技术,茶树生长期病虫害研究,茶叶加工工程,茶叶质量认证,茶叶经济等与茶叶领域内相关的各项分支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研究的。不同的研究所侧重点不同,所关心的信息千差万别,是没有办法比较的。而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会划分不同的院系,不同院系下再细分为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很多时间一些公共基础会将不同学院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授课,专业基础课会按照院系安排。在此期间,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从中汲取有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遇到实验室仪器无法满足的情况,还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解决途径。研究所和高校各有利弊,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就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讲,如果有比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并且以后决心在这个领域内发展,那么选择研究所可能会更有利;而没有明确目标,只是为了提升学历的话,选择高校,获取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领域,最后找寻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就好。关于考研,你有什么话想说,欢迎留言告诉我。关注我,将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内容。

守灵夜

考研进入中科院研究所是什么水平?

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科院研究所是一个总称,实际上中科院一共有12个分院,下面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不同,中科院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但不同研究所的科研实力相差巨大,最好的和最差的比二本和清华之间的差距还要大。所以考上中科院研究所是不是很厉害要看的是考上哪一个研究所,下图是中科院物理所2020年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我们可以看出好多学生都是985大学的。如果有考生考上中科院物理所、自动化所等这些科研院所,实力自然是没得说!那么这些顶级的科研院所的竞争究竟多大呢?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就能看出,看到图中的英国牛津大学了吗?没错,世界排名前几的牛津大学的学生都来考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足以见得其实力。同样的还有北京大学的来考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遗憾的是最后没有被录取,这足以见竞争有多激烈了!同样的下图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初试成绩,第一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同学考研总分436分,而在排名前20的同学中几乎清一色的985,所以第8名石家庄铁道大学的那位同学显得非常不容易,而是从最终录取结果来看,石家庄铁道大学的那位同学最终也是被成功的录取了,说明真的很强!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中科院的研究所都这么热门,有一些中科院的研究所不但地理位置偏僻而且专业比较冷门,在考研的时候甚至没有人报考,经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或者需要考研调剂才能招满。类似这种研究所考生考上之后,真的不能说明实力有多强,之所以能考研成功是因为没有人去。各个高校等级分得很清楚,985、211、双一流、因此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可以参考各个学校的头衔。但是中科院并没有分得那么清楚,因为下属的研究所特别多,如果不是参加考研的学生是不了解每个所的情况的。但是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所比起高校有一个优势就是每月发的补助非常多。一般而言,高校每个月国家发的补助是500元到700元,而中科院的研究所每个月能发到2000元甚至5000元的补助,这一点对于一个还没有工作的学生来说诱惑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