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引热议!研究生录取后可能还会取消资格?白与黑

引热议!研究生录取后可能还会取消资格?

目前,考研学子们最关心的肯定就是复试情况了,不同高校的复试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高校已经公布的复试方式中预测其他高校复试的趋势,从而做好准备。2020年3月2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布了其2020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工作总体安排。重点有2个,一个是必要时将会采取网络复试的方式,加大初试权重。这一点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如果是要采取网络复试,那么就存在多种不公平的因素,因为初试权重会增大也是合理的。关于网络复试,还不了解的可以查看我的2020考研专栏中这篇文章2020考研复试有哪些变化?视频复试要做好哪些准备?。还有一个重点是,该校表示,不论是线下复试还是线上复试,该校都会增加监督力度,这点编者也是十分认可的。然而,后文还有这样一句话:若是网络复试,硕士新生入学后还要进行一场笔试,面试过程中会录音录像,一旦发现作弊,或者笔试不合格现象,将取消录取资格。此复试方案一出,立马引起了大量热议。按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官方通知,录取后还会进行笔试,若是作弊或者不合格,都是要取消录取资格的。考生纷纷留言表示不理解,其实,有争议的不是作弊会被取消资格,有争议的是不合格会取消资格,录取后还存在取消资格的可能。很多学子认为这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样很可能会耽误他一年,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因为9月份开学被刷的话,该考生没有办法再参与调剂,意味着已经没有书读,另外也错过了参加工作的机会,意味着既没有书读又没有工作,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影响很大的。但是实际上各位考生不用慌,这所高校说的是作弊才会取消资格,而不是其他的,所以只要各位考生认真准备复试了,那么在开学之后自然是不会被刷的。编者能够理解学校想要提高生源的想法,但是这个复试方式确实是有千考虑,如果对网络复试不放心,那么不如就不要举行网络复试了。如同有一位网友留言说,可以落实到奖学金评比机制。如果开学后在笔试中不合格,那么取消他这一年得到奖学金的机会,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害怕不安,还可以起到督促学生暑假也认真学习的效果。编者相信看到大量网友的热议后,该校应当也会做出适当调整的。其他学校看到了这样的争议,应当也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所以大家还是可以放心的。那么当下,各位考研学子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准备复试,或者找寻调剂信息等,让自己做好充分准备。编者在2020考研专栏中已经汇总了很多复试和调剂信息的干货,比如导师最爱问的问题考研面试考什么?这18个考题准备好,高分少不了!,各个专业的调剂信息2020考研:理学专业985、211高校调剂信息,复试二战干货二战985的学长干货:考研复试,这6个技巧务必知道!等等,2020考研专栏好评如潮,值得查看。

血防线

为何频现批量研究生“弃学”,背后原因是什么?

不知你发现没有,继本科生“录而不读”之外,研究生“录而不读”又频现媒端,而且是批量的,近期尤其显眼,一些高校纷纷宣布处理结果。研究生“录而不读”不是像本科生那样以个案的形式出现,分散于各个高校之中,而是以批量的形式出现,相对比较集中。这意味着什么?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据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关于对2019级68名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决定》,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学校按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据9月20日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19级研究生自动放弃入学资格者名单公示》,对逾期未报到研究生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并公布了25人的名单。据9月9日湖南大学发布的《关于取消郑博阳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该校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决定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的入学资格。一次性取消几十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许多人觉得太可惜了。一是为这些放弃读研机会的人可惜。你想啊,有多少人想考研特别是名牌大学王牌专业研究生而铩羽而归,可是这些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却轻易地放弃在别人看来极为难得的机会,岂能不觉得惋惜。二是为这些高校觉得可惜。经过道道程序,经过层层筛选,耗去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是竹篮打水,浪费几十个指标不说,还少收了一些银子。三是为那些未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可惜。如果“弃学”的这些人在录取之前就放弃,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啊,排在他们后面的报考者就能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了。这些在录取之后放弃读研的人,无形当中也使与其竞争者丧失了读研的机会,可谓方便了自己、障碍了别人。尽管相关高校公开宣布处理“录而不读”者,似乎是严格管理、严肃校纪的宣示,但也有稍许尴尬。有的称之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意思是,不是我不要你,而是你自己不来;有的称之为“逾期未能报到而又未请假”,意思你违反了规章,我得处理你,我是严肃的;有的则是一边定性为“放弃入学资格”,一边宣布“取消入学资格”,多少有点自相矛盾。对于这些逾期未报到者,确实应该认定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但是如果咬文嚼字,学校应该注销其入学资格,而不是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更不是取消其入学资格。无论怎么表述,本质上就是一批研究生报考者拿到学校给的录取通知书之后,一声不吭地不去报到,多数连个招呼都不打。旁人觉得这种行为既难以理解,又不该过于宽容,因为弃学者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而且是对别人不尊重(抢占名额却不上学,影响他人录取),还有损高校利益。对此,高校严格管理,严肃学纪,一次性取消(实为注销)这么多人的入学资格,的确算得上雷霆手段,果断,严厉,应该点赞。那么,这些人为何“弃学”呢?应该说,社会当中存在的事情总是有理由的,放弃入学资格者不可能无缘无故。这个原因才是值得分析的。1、非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弃学”占比最高。在主动“弃学”湖南大学入学资格的69人当中,有5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研究生,非全日制型占比近80%。在主动“弃学”苏州大学入学资格的68人当中,非全日制为38人(含在职博士4人和在职硕士1人),非全日制超过半数。这是什么原因?考研是这样的。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多数选择全日制学术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全日制专业型。对于在职人员来讲,如果真的想上学,一般也是首选全日制学术型;如果只是为了拿个文凭,一般选择非全日制专业型,或是在职硕士。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型尤其是非全日制专业型,多数考生不太愿意选择。为何不愿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呢?原因很是简单,这受多年来形成的轻学术轻实践之风的影响。你到高校看一看,招聘教师肯定是只要学术型,不要专业型。许多高校在招录博士研究生时,如果是专业硕士,即使分数很好,也不愿录取。前些年一些高校办了大量的在职硕士学位班,只有学位没有学历,实际上砸了研究生的牌子。用人单位对此很有想法,一般不给待遇。因为是同一名员工,拿到硕士之前与拿到硕士之后能力并无明显提升,用人单位认为这是在套取待遇,高校也有滥发文凭之嫌。在对比中,用人单位觉得专业型研究生含金量不足,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所以在各个方面是区别对待的。对于这一点,职场中人是心中有数的,当一些人觉得上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一定能够给其带来利益时,自然不会珍惜机会,有一点理由就毫不犹豫的放弃。2、文科专业研究生“弃学”占比较高。从湖南大学“弃学”研究生的专业看,工商管理17人,法学10人,外语5人,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5人,公共管理4人,经济与贸易3人,文科共计45人,占比65%。从苏州大学“弃学”研究生的专业看,工商管理16人,法学、艺术、公共管理等其他文科23人,占比57%。从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弃学”尤为突出。为何是这样?原因也很是明显。相对于理科而言,文科研究生供过于求更多,再加上社会容纳文科研究生的能力远远低于容纳理科研究生的能力,因此攻读者也觉得性价比不高。也就是说,即使研究生毕业,找到的工作岗位也不一定比本科生好,工资收入也不一定更高,多少有点鸡肋的意思。如果工作单位不错,许多人都舍不得工作,因为上学之后岗位就是别人的了,毕业之后回到原岗已经没有可能,如果届时找到的新工作更好则没有什么说的,如果更差或是相当,也就得不偿失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上还不如不上。3、在就业压力山大的情况下,读研只是一个预备选项。“弃学”在三本高校校校有、年年有,报到期间有,报到之后也有,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虽然研究生“弃学”与本科“弃学”有所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对于许多高考学子及其家庭来说,都不太愿意读三本,可是高考分数摆在那里,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好三手准备,一手准备复读,一手准备出国,一手准备报到上学。对于一些人来说,准备报到是在前两手没有着落的情况下的预备选项,一旦前两手有了着落,也就果断弃学。所以在三本高校,时不时的有学生办理退学手续,如果私下问一问原因,一般是出国留学。同样道理,读研也只是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预备选项。他们的基本做法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究生,如果工作有了着落就不读研,如果工作无着落就去读研。许多学生在报名考研、复习考研、面试录取之前,工作岗位一直没有着落,可是在录取为研究生之后却是柳暗花明,理想的工作突然而至,自然果断弃学,毕竟研究生毕业之后也不一定还有目前的机会。至于在职人员,就更觉得工作岗位的宝贵了,除非对工作岗位极不满意,否则是不会轻易辞职读研的。这几年一些年轻人跳槽频率有所下降,原因也在于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辞职容易觅岗难,是一种客观存在。4、研究生供过于求,导致许多人不敢辞职读研。本科生供过于求、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研究生同样如此。前些年,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扩招比本科生更加厉害,泡沫更多,研究生学历大为贬值。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单位的用人原则是,能用本科不用研究生,除非确实是技术研究岗位,这又加剧了就业难度。对于一些在职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用人单位另有想法,一般与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对待。对专业没有要求的一般岗位或是行政岗位、后勤岗位、服务岗位,用人单位宁愿用本科生也不用研究生,因为同样的工作职责、同样的工作要求,研究生的工资福利待遇要高于本科生,增加了人力成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研究生在求职当中自动降格以求,只要本科生的工作待遇,有的甚至隐瞒研究生学历,只拿本科学历求职。本号就曾遇到过一位研究生,自愿选择应聘只招收高职高专学历的岗位,最终与高职高专同岗同酬。研究生主动“弃学”,供过于求了是一个重要原因。5、研究生招生乱象产生了负面影响,非王牌专业吸引力减弱。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滥,而且乱。就研究生类型而言,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有学术型,也有专业型;有统招型,也有定向型;有独立培养型,也有中外合作培养型;有统考统招型,也有自考自招型。总之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你天天上网,时常看一下手机,总是有研究生招生方面的广告突然跳出来,让人烦不胜烦。这些研究生招生广告多数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那种,也有在职研究生的那种,当然更不少了MBA、EMBA等。这些广告都有“不用考就可以上学”这样的说辞。研究生招生“满网叫卖”,确实有些掉价,让全日制研究生连带尴尬。少数高校的这种招生方式,确实给高校研究生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也证明研究生教育确实太滥了。如果你再分析一下还会发现,“弃学”涉及的专业多是非王牌专业。以湖南大学为例,“弃学”涉及工商管理、法学、外语、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公共管理、经济与贸易以及机械与运载工具、金融与统计等学院,应该说其中的多数不是湖南大学的王牌专业。苏州大学也存在类似情况。你想,这些专业本来就业形势不好,年年被列为黄牌专业甚至红牌专业,再加上又不是王牌学院的王牌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就业预期怎样,也是比较明朗的,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弃学”也是可以理解的。研究生供过于求,考生有了挑选机会,不再是有学就上。这也告诉所有高校,研究生所设专业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质量不高,将面临无人报考和“录而不读”等种种尴尬,还是少而精比较好。高校内涵式发展,不仅包括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也包括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弃学”其实早已出现,只是最近一些高校批量处理“录而不读”者而有些格外显眼,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其本质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对此,不知你是什么看法?(本文为原创,可以转发;文中图片源于相关高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所重

研究生录取后被取消,失调剂机会,这高校的“误操作”惹争议

研究生被待录取却取消,错失调剂机会?哈尔滨一高校的操作引热议。会被虐哭:研究生录取后被取消,失调剂机会,哈尔滨某高校的操作惹争议。2021年研究生陆陆续续趋于尾声,很多本科大学生的辛苦没白费,他们已收到好消息,成为准研究生,目前正高高兴兴地在家等通知书,或正计划将来的读研。一家人正高兴着呢……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有人的学业即将开始一个飞跃,实现自己、乃到家族的梦想,也从此提升自身实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如果自己原先读的是本科是二本或三本,甚至是“非全”的,这下就能如愿通过“跳龙门”开启自己的双一流大学梦,心里那个高兴劲,甭提有多大。但是,也有一种人哭了,不是因为分数没上线可能,而是得到消息“拟被录取”后才过一天,又被通知说取消录取。那感受不是一般的难受?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在复查时因不符合条件被退学,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情况貌似有点“欺负人”:前一天有通知说你录取了,你很高兴地辞了手头的工作准备安心读书;过一两天又来通知说,录取有误,你被取消录取资格了。大起大落,会直接被虐哭,这一般人谁受得了?如同坐过山车,前一天晴空万里,心情舒畅;后一天降温太快,冰天雪地,跌落谷底——从惊喜到失望,再怎么样仍得接受“取消待录取”这一事实。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还不得……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就出了几起这样的奇葩事。有高分面试时被刷的、有面试成绩为0分的、还有一些被录取的考生突然被取消录取资格……许多人或许会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对考生的打击会有多大?没经历过,根本体会不出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而且最后还必须无奈接受。下面就是一件这样的事,冰火两重天,没一定承受能力的人可能真会气到怀疑人生,心生很多不满与质疑——先是来信息祝贺:你被“荣幸”地待录取了。来不及高兴,才过一天,次日该校又无情地通知考生“取消录取”,伤心地被“取消了待录取”。本以为是好消息,没成想这比“坏消息”还坏的消息。又气又恼,还不好发作,学校的做法也没大错——始于误判,终于面试没合格。这换谁心里也不会好受吧?给考生发个通知很容易,可才高兴了一天的考生咋办?有些学生还把“好消息”自豪地放出去了,发朋友圈了……这可咋整?误判应该不是考生的错,要心平气和地跟考生解释,并寻求妥当的解决办法。除了位置偏点,哈商大也算是一所不错的大学,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尤其是某些专业很受欢迎。根据哈商大学的回复(情况说明)称:第一志愿是“待录取”的考生中,有几个的复试成绩没达到60分,却被工作人员“误操作”而“待录取”了,一天后又出来纠正错误,取消录取。有网友觉得,是不是有人在“投石问路”,看看这4名考生会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再“见机而作”并正式录取?说句实在话,我个人私下也曾这么想过,但有同事批评我说:现在许多做法很公平的,别总往“那方面”想,他们不敢徇 si舞弊的。真的是这样吗?估计我们大家都很希望如此。据悉,该校4月8日的考生录取名单中,确有4名复试成绩未过60,其中有一人的成绩还是59分。他们的面试分数分别为56.75分、58.5分、59分、56分,但考生被通知说一志愿待录取了。然而,次日却接到“被取消”这一意外消息,这4名考生差点直接被虐哭了。尤其当2021年研究生调剂都接近尾声了,以为自己已经被录取了,有的人也根本没考虑再去别的调剂,而现在闹出这么一出,想再去调剂别的学校比较麻烦,几乎不可能。如果复试成绩不合格,确实不能被录取,这是大前提,除非某生有特长,能达到破格录取的标准。但问题是,明明是学校工作人员自己的工作失误,明确已将录取资格给了这4位同学,后又取消其录取资格——面对质疑本也是很正常的,学生(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相关学校导师貌似态度不是很好,这就会有点伤人家的心了。要知道,每一位考生只能接受一所大学的待录取,这就意味着如果收到了某校的待录取通知,那么,他接受以后就不能再参加其他学校复试以及录取了。不仅是白高兴了一场,还会错过其他院校的调剂机会——空欢喜了一趟不说,还可能因此让人家学生没学上,可能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换谁也会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味道!无独有偶,这样事貌似年年有,也不是只出现在一所大学里。据悉该四川也有一考生4月13日通过了调剂,收到成都体育学院的研究生待录取通知后,当天就把喜滋滋地把工作辞了,一心一意准备去读研,结果14日收到该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工作人员电话,称系统出现了信息误读,15日考生被取消待录取。这一波操作真也让人欲哭无泪,气愤难平。如果人家还因此把工作也丢了,真是太让人心寒了,这种骚操作可会害苦人呀。作为考生而言,这或许是一辈子的事,对吧?看来只有等到了真金白银,手里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才算数,考生基本可以放心地去报到。想起自己有个亲戚也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但他最终很幸运:他去年考的研,刚上北航自动化专业的线,面试无情被刷,倒也无可奈何。事后另一类似专业的导师发信息过来,叫他准备他的面试。室友都觉得这个专业应该妥了,也准备了好多天的面试。可就在面试的前一天晚上九点多,导师委托助理打电话来说:你被取消面试资格。原因是调剂通道开放后,调剂进来的人特多,且多人分数超过原定面试线……我家这位亲戚开始听到导师这么说,也是因为一门心思准备接下来的北航另一专业的面试,其它调剂也没考虑没,差一点就误了大事,至少会耽误一年。好在当时这位亲戚人就在北京,消息灵通,立即采取行动,从一位北理工的朋友那里得到可靠消息……好事多磨,最终他及时调剂进了国科大读研。内行的人就知道,“待录取”跟“正式录取”可能是天壤之别,是这样的吧?

无咎无誉

冤不冤,只因说学生傻子笨蛋,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

近期,有网友举报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刘姓学生在支教期间发布了一系列不当言论,称支教地区落后,多次直言学生“傻子”“笨蛋”,被质疑侮辱学生、地域歧视,引起热议。3月11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出通报:“终止2020届学生刘同学享有的‘保留1年研究生入学资格’等权利,取消其研究生入学资格。”刘某走的是研究生支教团的研究生资格,具体支教团的待遇有1.研支团成员服务期满,填写《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鉴定表》,服务地县(市)级项目办考核并盖章,由高校项目办负责协调记入学生档案。全国项目办同时印发研生支团志愿服务《证书》,作为志愿者享受相关政策的依据。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关规定享受服务期为1年的有关鼓励政策。2.研支团成员服务期间,生活补贴、交通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综合保障险执行西部计划志愿者有关规定。体检费用由高校项目办预支,在2015年研支团成员到岗后按照各校实际到岗人数拨付至各高校。3.各高校项目办负责指导志愿者按照教育部有关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服务期间,应届本科毕业生保留1年研究生入学资格,在读研究生保留1年学籍。刘某已经承认错误,学校也希望给他一个机会。本身这个不是个问题,现在的小学老师怕这怕那,几乎不敢管孩子,老年景的戒尺去哪了,小孩子上学就要服从管理,不管就会疯。河北衡水中学军事化管理,成就了高考深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刘某作为涉世不深的孩子,取得了为国家做贡献的资格,同时也取得了上研究生的资格就要珍惜这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放过他吧。孩子为什么说这些孩子从心里是不是看不起孩子,还是有些人对他的不满,抓住就要放大,没必要,刚出学校的孩子,怎能指导社会的复杂。还是给孩子一个机会,网上的谴责声音小点吧。#骂学生笨支教老师被取消研究生资#

不亦远乎

69名研究生取消入学资格,不具备基本的诚信原则,学历再高也无用

作为知名的985大学湖南大学,日前放出大招,取消了69名研究生新生入学资格。原因是这些学生未能来学校报到,也没有请假。此消息一出,网上议论纷纷。基本上以两个观点为主。部分朋友调侃湖南大学作为末流的985大学,实力下降严重,已经没落了。这也是这些考上湖南大学研究生的学生放弃报到的理由,如果考上的是清华北大的研究生,想必就不会有人放弃了。另外一个观点是谴责这些不来报到的研究生新生,这些人占用了其他学生的宝贵名额,考上了又不去报到,明显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尽管有人说69名研究生新生有很多都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但不管如何,放弃报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人没有契约精神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一些朋友试图为这些未能前往大学报到的研究生新生找各种理由。比如考上了研究生单位没有放人,又或者是找到新的工作走不开,甚至也有部分全日制学生申请到了国外的学校从而放弃了湖南大学的入学资格等等。这些理由貌似有道理,但全部理由都完全站不住脚。报考研究生不是一时冲动的网上购物。这个过程是非常理性的,也是相当漫长。从每年6月的网上报名开始,然后准备考试,一直到每年年底的初试,再到第二年的复试,这么长的时间跨度行为不可能是一时冲动就可以做出的决定。无论是单位请不出假,找到新的工作,或者是申请到国外的研究生资格,完全可以不去参加复试,这样就不会造成占用名额,也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最起码,退一万步说,知道自己无法去报到,给学校一个正式的答复,说明下情况,放弃自己报考的机会,这要求怎么都不算过分吧?然而在这69人里面,无一人有过任何类似的举动。在他们眼里,只要自己不去报到就行,反正自己没什么损失,至于占用了学校的名额,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个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连基本的契约精神都不具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违约违得如此坦然,如何的心安理得,也算是一件怪事。复试后,被学校录取。这等同于一份合同,签约双方分别是学校和考生。这份合约的规定非常清楚,学校提供入学机会,给考生学习的条件。而考生则要支付相应分费用,然后按照学校的规定开始自己的学习。试想下,如果学校违约,录取了学生后又反悔,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些考生会不会就此默默地离开呢?大概率是不会的,一定会找学校要一个说法!今年北大拒绝河南考生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学校不能违约,但考生可以,这是什么道理?这份契约是单向的?只能约束学校而不能约束学生?这又是什么道理?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契约都不遵守,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违约违得心安理得。这样信用的人在这个社会上如何立足?人无信而不立!这样的人即使受过再好的教育,又有何用?

奢曰

因为骂学生笨,支教老师就被取消研究生资格合理吗?

在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中,明确教师要关爱学生,不能对学生随意辱骂。而在我国支教风浪的到来下,许多青年教师都纷纷来到偏远地区,成为那里的支教老师,帮助他们能够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公平的收到最基础的教育。这本应该是光荣且神圣的工作,但就在一则微博的宣泄下让故事变了色彩,一个微博名为“小刘非常爱学习”的账号,将自己的支教经历和感受发表在个人动态上,但这里出现的,可不是什么跟学生的友好相处,自己的一方感动一方经验。而是对学生带有侮辱性的,骂学生笨,甚至是更加严重的名词称呼。微博并非私人空间,没过几天,就有网友举报了这一位刘姓学生,并经过后续资料公开发觉她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且因为支教具有保研资格。而在她的个人简历上,照片看上去也十分温柔,身后的奖励以及成就,也布满了“优秀”二字。本来,她可以在支教结束之后,获得保研资格,拥有更高的学历资格,可现在就是那么几句话的事情,这位同学不仅失去了进修的资格,同时还被通报批评,这一点就将会成为她简历上的无法抹去的污点。光以表面来看,不过就是骂了几句,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而且还有人说,“她讲的也不过是事实而已。”在偏远的西部地区,学生基础差、师资力量不够、经济条件不好,这些确实是毋庸赘言,前往支教的老师略有一两句抱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谁能像她这样做呢?身为老师,公然将抱怨宣泄于网上,公然将学生图片曝光于网上,公然辱骂学生,甚至沾沾自喜,从师德而言,这已经和情理之中的“抱怨”相差甚远,已经和作为教师应有的素质相差甚远。她没有做到的不仅是一个老师应有的执教风范,为什么有控制好个人的思想态度。刘同学发表的图片有些人会因为知道这里的条件不好,所以来到此地,所以悉心教学,所以贡献青春,这样的出发点才是支教设立的原因,可这位同学的出发点且不说是不是为了保研,就她的言语而论,既然知道这里的艰苦,自己无法做到担当和承受,那么为什么还要过来?既然知道这里的学生基础不好,那么为什么不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是对学生破口大骂?这难道不彰显着在骂学生笨的同时,也在无言中讽刺自己的差劲吗?况且,学生听老师的话谦卑接受,可老师却自以为将学生玩弄于鼓掌之中,做出丑恶的姿态沾沾自喜。这样的支教老师,这样的“高学历”学生,不凉难道就合理吗?

六识

非全日制研究生通过面试后被取消资格?官方:前期审核失误

在今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急需紧缺人才的招考中,来自河南某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倪强(化名)顺利通过了资格初审、复审,并以面试排名前列的成绩进入下一环节。但在此后,组织方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条件,倪强被取消了资格。倪强表示不解,并以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为依据质疑道,“为何地方性文件精神要违背国家文件精神?”对此,天水市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9月4日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书面答复称,这次招聘是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不是普通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所以不存在违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通知精神的情况。回应称,在前期的资格审查过程中,由于报名人数较多,我们的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导致其通过了审核。我们在体检前的审核中,发现倪强不符合条件,即取消了其资格。因此,麦积区对不符合条件的倪强取消其引进资格是合理合规的。同时,我们正在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但这不影响我们公平公正引进人才。突然被取消的资格倪强稍早前向澎湃新闻介绍,自己是甘肃籍2018级统招统分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河南的一所大学,今年应届毕业。他所在院系的证明资料显示,“在读期间,该生跟读全日制学生学习,与全日制学生一样完全脱产在校,学习成绩优异;目前国家关于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在入学、培养和毕业等环节完全一样,特此证明!”今年6月,倪强报考了天水市麦积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相关岗位。根据《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公告》,各岗位均要求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全日制研究生并取得相应学位。公告显示,招聘程序共六个环节:网上报名、资格确认(包含初审、现场确认、复审)、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及聘用。就此倪强介绍,自己已在报名登记邮件备注,“本人为2017年以后统招统分的研究生,学习方式学历证上显示为非全日制,但本人是应届跟读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完全脱产在校全日制学习,培养方式和全日制完全一样,有国家承认的双证,非在职研究生,也非自考研究生。”随后,他通过了初审和复审。这一点,麦积区委组织部也予以确认。“我以为这就没啥问题了,现在这个面试通过了,就已经录取了,因为只录两个人,我就(面试)第二名嘛。”倪强对此提供了面试通知书以及面试成绩以证明。但是,在即将体检时,工作人员发现他毕业证上“非全日制”,体检书当即被扣下,“市里面的领导审了几天”。之后的8月6日,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倪强时表示,因为他是非全日制而不是全日制研究生,所以录用资格取消了。“为了他们的这考试,我来来去去都五六次,每次都要住店,而且知道已经被录用,就放弃了其它几个考试机会,这件事对我的心理打击确实挺大。”倪强事后回忆。9月2日,倪强还提到一件蹊跷的事:大约两天前,面试他的相关单位领导曾打来电话让他下午上岗,于是他打电话询问组织部,组织部工作人员则称倪强的录取资格已被取消,其报考单位收到的并非最终名单。他也被移出了微信“麦积区人才引进录用群”。官方:存在失误但不违背教育部通知精神就倪强上述遭遇,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9月3日告诉记者,倪强不符合录用条件是在体检前发现的,当时他并没有被正式录用。这名工作人员后于9月4日下午发来了官方书面答复。答复称,“倪强明知自己不符合应聘职位资格条件,却在签订《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考生承诺书》时,向我们承诺‘本人认真阅读了《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公告》和相关政策,理解其内容,符合应聘职位的条件要求’,其承诺与应聘职位资格条件不符。”为何倪强已在邮件里介绍自己的培养方式为非全日制,却依然通过了初审、复审?官方称,在资格审查过程中,由于报名人数较多,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导致其通过了审核。根据《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公告》,资格审核贯穿本次招聘工作全过程,应聘人员如在任一阶段提供虚假资料或隐瞒实情,一经查实,即取消资格,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本人承担。麦积区委组织部还在新近回复中补充,“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报考人员学历与人才引进公告规定的资格条件不相符的,都要取消引进资格。”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给予的书面回复写道:“我们在体检前的审核中,发现倪强不符合条件,即取消了其资格。因此,麦积区对不符合条件的倪强取消其引进资格是合理合规的。同时,我们正在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但这不影响我们公平公正引进人才。”上述书面回复还指出,本次招聘工作没有违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通知精神。“这次招聘是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不是普通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的要求,并未对急需紧缺岗位人才引进提出要求。所以,不存在违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通知精神的情况。”对此,倪强称,“我报名条件是按照五部委发的文件走的。当时承诺书我签了字。这情况我也和律师沟通过,他说法律不保护不合法的承诺。”针对近日网络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疑,倪强感到委屈。他称,要是非全日制更“水”,自己面试排名也不会排第二了,“说这话的人一棍子打死人,哪里都有水的,包括全日制研究生,我面试竞争对手都是全日制的。”他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标准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模一样,同样的论文和盲审,卡得很严格,何况导师都不在意你是‘全’还是‘非全’,不管谁答辩不合格,说不让毕业就不让毕业。”公开资料显示,为了进一步加强天水市麦积区人才队伍建设、缓解部分单位人才紧缺现状,麦积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于6月12日发布了人才引进公告,启动实施了麦积区2020年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不是不要非全硕士,按照教育部文件,他们完全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没有任何问题。”澎湃新闻记者钟煜豪 实习生孙嘉璐【来源:大洋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别宥

志愿者骂学生又笨又傻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通报不该惜字如金

“聪明的笨蛋们”、“大自习抓个傻子”、“笨蛋坐第一排吃辣条,被我抓正着”、“怎么能这么笨”、“致笨蛋学生”’我又给笨蛋们考试了,写个字也那么慢”……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在云南龙陵县支教的志愿者通过个人微博歧视并侮辱当地学生,涉事人系大连理工大学在龙陵一中支教的志愿者。”3月11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出通报:“终止2020届学生刘同学享有的‘保留1年研究生入学资格’等权利,取消其研究生入学资格。”先是网友爆料,紧接着有高校发布取消刘同学的研究生入学资格通报,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但该高校发布的通报惜字如金,只是单纯表明态度,并没有对取消刘同学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原因进行说明和交代。很显然,暂不能认定刘同学就是网友爆料“支教志愿者歧视学生”事件中的主角。因此,大连理工大学很有必要进行解释和交代。作为支教志愿者的大学生,连续用笨蛋、傻子,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公开侮辱当地学生,不仅是看不起、不尊重,严重歧视支教对象的体现,还让人不到丝毫志愿者应有的奉献精神。甚至可以说,与志愿服务精神背道而驰,简直太辣眼睛了,不能不说,性质极为恶劣,影响太坏,确实很有必要彻底调查,弄清楚其究竟是何许人也,还应将具体处理情况公之于众。不否认,如果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刘同学,就是歧视学生的支教志愿者,其个人形象因自身道德败坏,修养低下大打折扣之外,所在高校的形象也因此或受到牵连,甚至连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大连理工大学为维护形象和声誉,故意不说明取消其研究生入学资格理由也有可能。再从其他方面看,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上显示,刘同学曾表示,“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也会全心付出、竭力奉献,让青春之花在西部绽放,将个人理想努力融入国家命运。”而其支教所在学校的老师也确认了此事,并表示该志愿者已返回学校,目前不在云南支教。事实上,只要支教所在学校老师说的志愿者与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刘同学为同一人,就说明刘同学就是因歧视支教学生被大连理工大学处分的。实际上,综合判断,确有可能就是同一人。只不过,大连理工大学为维护形象和声誉太“惜字如金”。殊不知,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表面看,这样做有利于维护涉事高校形象和声誉;实质上,越是藏着掖在越有损形象和声誉。一方面,这样的支教志愿者根本不配当志愿者,本就不该包容;另一方面,高校推荐或者选派这样的支教志愿者,本身就存在把关不严,给别有用心的学生钻了漏洞,自身也应该反思和检讨。更重要的是,支教志愿者歧视学生,不是涉事高校的内部事,尤其是经媒体曝光后,俨然成为热点事件,理应对学校有个合情合理的交代,更何况,学校官网不仅仅只是给学生看的,同时是对外开放的,兼有政务公开作用,想当然不能按“内部事”处理。老实说,如果一开始就交代清楚,不用民众猜猜猜,加之,表面不护短的态度,必会赢得更多支持和点赞,而不至于聪明反被聪明误。说到底,支教志愿者歧视学生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一点儿也不冤枉。但涉事高校发布处理通报,应交代清楚,而不该“惜字如金”。

气运

某985学生,支教中辱骂学生被取消研究生资格,你怎么看?

最近,辽宁某知名985高校一名大学生,在云南支教期间,发布大量辱骂学生的信息,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对此,多数人持否定态度,有的认为取消研究生资格是轻的,必须开除;也有的认为,该学生思想境界不高,书白读了。当然,也有些人,觉得还是应该给该名学生一次机会,是人都会犯错,不能一棒子打死。对此,你怎么看呢?小编有话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已的观点。不喜勿喷!首先,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支教,想出了申请攻读研究免试,直接申请。我觉得这个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问题出在,现在很多学生没有当老师的资历,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上讲台的经历,没有实习的经历,有的并不喜欢孩子们,仅仅是为了免试攻读研究生。所以,鉴于这样的情况,小编以为,我们在派出学生去支教的时候,一定要严把教师关,比如:1.组织试讲;2.必须得有教师资格证;3.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或实习经历;4.学校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并且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直接中途撤销其教师身份等等。把硬性考核条件和学校表现相结合起来,制定严格选取计划,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其次,对于那些不适应的学生,中途允许他们放弃,但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取消其资格;或者取消其评优等等。有很多学生其实在去的时候,想像得非常好,可是去了以后发现,事与愿违,最后骑虎难下,没办法,只能应付,最后导致害人又害学生!再者,有必要让学生提前两个月去接受当地培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生活环境,了解学情考情,这些岗前培训工作还是要加强的。我们要想把免费的教育做得更好,必须得狠抓质量,不能光走形式,这样下去更是害人害已。最后,小编以为,作为一个新教师,骂学生也是正常的,就算打也再是正常的。也许没当过教师,无法理解。但是当过教师,可以深刻理解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虽然说方式有点极端,但是请键盘侠放过这位学生,导致目前的原因很多,不能把矛头彻底指向这名学生,没当过教师,又如何能理解教师当时说话的心境。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蓼萧

支教老师因辱骂行为被取消研究生资格,这是你怎么看?

支教,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让一些优秀人才到欠发达地区传授知识,原本是件挺好的事情,可是总会有些人对这些地区的孩子们存在不合理的行为!最近,一位网民透露,在云南龙陵县教授的志愿者通过个人微博歧视侮辱当地学生,相关人员是大连理工大学在龙陵一中教授的志愿者。3月12日,大连理工大学宣布中止2020届学生刘同学享有的保留一年研究生入学资格等权利,取消了研究生入学资格。看到这条消息后,我是感觉浑身不自在,也产生了许多疑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们定位是什么?曾经,我在大二暑假的时候,由于没什么事情做,就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三下乡活动,而我就是入了支教的哪一环节,也当了一把支教老师,但比较可惜,当时的我们体验感不是很好!毕竟那时候是在疫情阶段,没办法取道当地。但是通过网络课堂,我深刻体会到想要做好一名支教老师,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想清楚自己的角色,表情自己的地位,我们去到那里,其实是作为一名传授者,也是一名学习者,尽管我们受过较为高等的教育,尽管我们接触过更加先进的东西,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是高高在上的,因为在那些地区,有着更加深奥的知识。在孩子身上也有着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所以在传授的过程中,或者说在执教的过程中,我们是需要学习的,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观察他们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等!其次,作为一名支教老师,要清楚,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们不理解你,而是老师没有用对的方法教学生。因材施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正因没有能力做到这个,所以我们是不能够给孩子们贴标签的!另外,我们还必须知道,在这个社会上,言论自由是有条件的,有时候,我们开开玩笑是没问题的,但是侮辱性的语言,那就是绝对不可取的,毕竟,在那些地区的孩子们是很天真的,他们可能不会知道这么多,但是你这么一说,可能就会使得学生们认为自己很笨,自己很菜,从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做一件事,就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来,这可能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尽管我们作为一名传授者,但我们也应当保持一个低调的态度,面对支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