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延期开学,研究生在家干什么?这有几点建议同异

延期开学,研究生在家干什么?这有几点建议

面对突发的疫情,陆续有高校通知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为了防控疫情蔓延,学校三令五申严禁私自返校。为了禁止学生私自返校,学校定出严厉措施,前不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就因为私自返校受到处分(具体细节看前面的文章)。学生们必须在家等候开学通知,作为研究生,这种学习模式下学习内容和方式与其他学段的学生是有所区别的。这里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1、坚持阅读文献。文现在整个研究生生涯当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研究生生涯(包括选题、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论文撰写等)平时忙于实验,文章阅读数量比较少的同学现在就可以抓紧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平时养成阅读文献的同学,现在肯定也不能放松阅读文献,只有时刻关注自己领域的最新进展才能让你时刻保持敏锐。在看文章的时候,要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把自己灵光一现的ideas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研究方案。2、整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已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结果积累了足够的数据的同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整理作图,对不合理的数据的原因进行分析,查阅文献提出假设的解决方案,待到开学之时,重新进行实验。在进行作图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看发出来的相关文章,别人是怎么做,学习一下别人的方法。3、撰写毕业论文先完成再完善。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撰写毕业论文,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实验结果不理想,还需要进行重新实验重新得到数据,但是现在不能返回实验室,一定要注意,不要等到开学过后,所有实验都完成过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利用现有的数据,先完成论文的框架结构,完成其它板块的内容,等到重新拿到实验数据过后,在把这一小部分的分析、图表填进去就行。还有在假期的时候,也可以和导师沟通自己的毕业论文问题,网络这么发达,随时都可以联系导师,在每完成一个阶段过后也要及时给导师检查,避免一错到底,也避免你最后在给导师,来不及修改等等的诸多不可控制因素,虽然延迟开学了,但也别让自己延迟毕业,大家务必重视。4、加强实验工具的学习求学过程中,很多技能是大家都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如办公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制图软件的使用,还有每个论文撰写规范、要求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点强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假自己的师兄、师姐甚至是导师来为你解答,等到自己使用的时候会加快自己的处理效率。还有的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没事就不出门了,呆在家就是做贡献。凛冬过去,春暖花开!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如果喜欢作者的,可以关注一下哦。

言偃

芝麻寄宿考研之在家备考的难度

对于二一考研人来说,相比于其他往届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家复习时间要长很多。复习状态明显比较差。正常的状态下。现在这个时期考研人应该已经在观看院校跑图书馆进入到了紧张的复习时期。但是今年由于疫情,同学们都在家隔离、看剧、刷视频。虽然比较闲,但是就是学不下习也不想学习。所以说对于21考研人来说,无论是客观的竞争环境还是主观的学习状态,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芝麻寄宿考研为大家提供的就是一个全新的备考环境。一个完全不同于在家的复习环境。在这里有着固定的自习室、单独的背书教室、舒适的宿舍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共同为考研拼搏。弥补在家学习时期落下的一点一滴。

堪坏得之

硕士毕业,在家闲36个月,总结出一个道理:人生不仅只有一种可能

1.人生其实有很多种选择我一位学长,研究生学习结束后,找了一个某省重点大学的辅导员工作,她爱人也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他跟我分享了一个数据信息,他统计过大学结束后学生的工作去向,发现有好些学生,没有去读研究生,也没参加工作,只是无所事事地闲在家。而且更有甚者,明明有工作就业的机会,欺骗家长父母,说对方门槛高,自己不够格,不出来找工作,一闲就闲了两年,这样的状况,很是让我这位学长担忧。他还跟我分享了大学同学的事情:这人叫Lily,从小成绩非常优异,以第一排名的成绩,考上了某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结束后,老师建议她留在当地,可父母觉得离老家太远,还是回老家比较好,结果Lily回去后,却没找到恰当的工作,她开始加入各种考试的大军,公务员、教师各种考,考了三年,才考上一所不知名的职业学院,她去找学长,特高兴,有一种扬眉吐气的FEEL;但是工作5年后,高铁通了到了家门口,多年后同学会,她突然说:“原来人生不止一种可能。”LILY的专业是他们本院比较厉害的学科,即使没有考上事业单位,去辅导机构,上课成为骨干教师完全没问题,月收入过万完全没问题,而Lily准备开始的3年里,心理压力大的,不知流了多少心酸的泪水。好在她最后考上了,看起来很励志,其实不然,不工作全职备考的人,最后却考不上的非常多。现在,Lily也有孩子了,她和学长讲,不愿意让孩子再走她这样的路,在一棵树上吊死,一定要孩子开阔眼界,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曾经大家觉得,似乎考不上研究生,人生就没有其他选择和可能了。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环境,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做事的方式方法,脚踏实地,努力实干,肯定能有一份不差的工作,但要想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一定不能给自己的人生设天花板,才可以看得更长远。2.要坚定地相信,你的人生不仅仅只有一种可能我认识过很多的人,大部分人对未来,都有过度的焦虑感,甚至对某件事情特别的重视。我听说有部分大学生,为了抢夺一个奖学金的获奖名额,相互去教导员那里举报对方的不是,整个班级的人际关系异常紧张,比宫斗剧的剧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这个奖学金的名额,在你的一生中,它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必不可少,没有必要过度的猜疑,甚至背后乱使手段。大家都不笨,人品一旦确定,丢掉的机会更多。我们要坚信,我们的人生不仅仅只有一种可能。平时,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跟随大众的心理,容易被困惑,以为人生就这么一种可能,所以要拨开云雾,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个世界。我表哥,原来大学期间,一直是学生会的干部,按照一般的职业规划,顺着就考公务员了。可后来他决定去北京做营销,住地下负二层,后来闯荡了几年,开起了培训公司,一年授课180天左右,全世界飞,积极乐观向上,不断冲破自己的舒适区。他曾经跟我讲过:“在这个年代,你不会再有什么所谓的铁饭碗,一切都得靠自己。”在进入真正的竞争社会后,我们无法逃避现实生活,只活在自己的想象的幻境中,更不应该为了寻求的安全感,无视很多机会,这样我们以后的路只会越走越荆棘。因此,当你在抉择工作或者有执念的时候,矛盾的做不了某件事情的时候,感觉以后没希望时,一定要不断告诫自己:人生有更多种可能,放眼看看身边那些活出不一样精彩人生的胜利者。3.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能改变的曾经有个同事Anne,他做事总是会出现不大不小的问题,但她有一点还不错,总是下定决心尽力去做好,一直在慢慢的进步中,虽然让我们有时对他很抓狂,甚至要对他付出很多的辅导精力,但我们依然愿意,因为他对自己很负责而,且一直在通往达到目标的路上。在调整自己的道路上,除了刻意去练习,一定要学会自己能主动积极地去改变,没有任何人,有义务无偿的教导你,需要做的,是你自己主动去抓机会。所以,有运气遇到,让自己成长的机会,一定要自己主动把握。你可能会发觉,真正的竞争道路上,真正的竞争对手非常少,那些看起来像竞争者的,其实游戏还没开始,就已经自我FIRE了。人生不仅一种可能,千万不要自我设置天花板。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尽到十二分的付出,就不要提自己做不到。

孰为文采

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竟然在家做了啃老族《人间值得》书评

上方关注“涵涵姐的屋子”, 涵涵姐主攻自媒体写作、个人成长、也会谈谈情、说说爱。《人间值得》是日本最年长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老奶奶,用尽一生的智慧结晶。有人说,这是一部心灵鸡汤,涤荡着人们的欲望;有人说,这是一部佛系书籍,可以坐在摇椅上慢慢品味人生;也有人说,这只是老人家用道理堆砌的文字组合,碎碎念的像邻家阿婆。但我却从字里行间中品出了,职场小白踏入职场江湖可以华丽蜕变的箴言。“在思考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先试着挑战一下。不那样的话,人就会止步不前”。伴随着00后逐渐步入职场,愈来愈多的低龄高学历的孩子成为了团队的新生力量。陌生的环境,各色的同事,都与之前的校园生活有所不同,这些职场小白们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刚开始接受工作任务,更是一片茫然。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一名刚毕业的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带着耀眼的光环步入了职场,但没过几天就辞职了。父母问他原因,他淡淡地说,我是学管理的主管让我做一个签到表,这么简单的工作让我做?明显大材小用,所以我不干了。后来,他又找了份工作,同样试用期不到,因为工作内容不适合又辞职了,接连失利后他已经不愿意出去找工作了,干脆在家做了啃老族。是不是感觉熟悉,的确,这不是个例。在职场中,尤其是刚踏入社会的小白,你或许期望值很高,或许对自己的专业很执着,也或许是因为真的不会做,总之,以工作不适合为理由拒绝执行,直至辞职的是大有人在啊!其实,工作内容适合自己“口味”的时候少之又少,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接受现状,不会可以学,简单的可以做的精益求精,不喜欢的可以当作是一项锻炼,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刚进公司就给你一份完美的工作。我的一位朋友,如今是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行政总监,最初她也是从一名前台做起的,前台,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工作,甚至有人认为前台就是一个花瓶,可有可无。但是她却把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全部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久而久之,领导便安排了更多工作,就连同事们瞧不上的活,她也接手了,日复一日,公司里所有的大小事务她都了然于心,无论是员工的电话号码、客户资料,还是公司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她都能准确应答。于是,她通过竞聘上岗,从前台走到了行政主管,又接连升到了行政经理、行政总监。“即使你不喜欢工作,也没有关系,尽可能去做总比瞎想强”。“对未来担心也没用,你有忽略眼前的事吗?我只关心眼前的事”。“事情不会马上有结果,焦虑的时候心里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过去和未来,而是珍惜当下”……工作不像挑衣服,不合适可以不穿,工作是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不要因小而不做,不要因难而不做,把它当作是一项挑战,挑战成功了,你就会进入更高环节。“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美国精神分析医师布列克,曾对同事间的交往打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两只刺猬在寒冷的季节互相接近以便取得温暖,可是过于接近彼此会刺痛对方,离得太远又无法达到取暖的目的,因此它们总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既不会刺痛对方,又可以相互取暖。这种刺猬式交往,形象地指出了同事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于亲密。在办公室异性之间过于密切,容易产生误解;部门内部过于密切,容易产生拉帮结派的误区;与财务、行政之间过于密切,容易产生窥视领导的遐想;与技术、研发部门过于密切,容易产生窃取公司机密的想法。尤其对于刚入职的新人,为了快速融入团队,如果太急于在同事中寻找自己的“密友”,可能会适得其反。“‘没有自信’并非坏事,盲目自信才是最危险的。”没有自信在初入职场时会小心翼翼,会投入百分之一千的工作积极性,会加倍努力。而盲目自信有可能在态度上会不重视,导致原本轻而易举的工作变得一塌糊涂。我们单位之前入职了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估计在大学期间各门功课优良,平时接触的事物也比较多,于是乎,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总是满口答应,套用他的一句口头禅便是“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结果在交作业的时候,总是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领导不敢再给他工作,同事们逐渐对他也失去了信心,最后,这名原本很有前途的孩子只能灰溜溜的辞职了。心理学家认为:越是无知的人,越认为自己非常聪明,看别人都是傻子一样。职场新人有自信是好的,它能让自己有展示的机会,但过分自信,就会变成自负甚而是骄傲,会让前辈们嗤之以鼻,也会让领导对你由希望变成失望,所以,刚走入社会,适当隐藏一些技能,用空杯的心态更容易被接纳。中村恒子是一个终身工作的人,作为一名心理医生,91岁高龄仍然坚持在第一线,这份执着,对工作、生活的积极态度,让我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能够在这里相逢,我是涵涵姐,谢谢你的阅读。(本文来自作者投稿)

龙行天

研究生在家看文献如何取得效果?

疫情发生后,开学延迟,很多导师让研究生在家读文献。有些研究生觉得每天读文献很充实,但也有些研究生怀疑这么做是否有效。导师让学生读文献有多种原因。首先,做科研之前从事一些文献调研是必须的。其次,疫情之下,导师让学生读一些文献,这方便导师进行量化的管理(每星期读了多少篇文献)。然而,如果研究生用读文献来麻痹自己、消磨时间,那就不利于学业进展,也收获不了读文献应有的效果。你要认清读文献的目的和方法,而不仅仅是“低头拉车”。1.目的明确,读文献要有针对性从培养“学术大师”的角度来说,你最好能“学富五车”,每天都读文献(包括教科书和发表的论文)。但是这只是非常理想化的情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根本就没法毕业了!这是因为,读文献是“输入”,而你毕业需要的是“输出”。在读研期间,读文献要有明确的目的地,而不是读着玩玩的。目的很明确,要么是找选题、找点子,要么是为了写毕业论文绪论部分服务,要么是寻找峰(实验数据)的归属,要么是找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要么是为了写科研论文服务,偶尔还可以学习一下如何写作。千万不能“自我麻醉”,以为读了文献就是“不教一日闲过”了。当务之急,是确定课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不全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读什么样的文献?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 IF 论了。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内都有几个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怎么知道谁是 “领军人物” 呢?这里提供两个小方法:第一,在 ISI 里检索本领域的文献,利用 refine 功能找出论文数量较多的作者或课题组;另一个方法,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规模较大的国际会议,登陆会议主办方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 invited speaker 的名字,作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就是了。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2. 读综述和读原创科研论文相结合刚接触一个课题,可以先看单篇的实验论文,比如别人的实验论文或者自己课题组师生的实验论文,也可以看综述。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先看综述,再看实验论文。也可以穿插起来,先看综述再看实验论文,再看综述;也可以先看实验论文,再看综述,再看实验论文。原创的文献和综述结合起来看,就能够既看到树木,也看到森林。就是既看到具体的文章,又知道整个领域是怎么一回事,把具体的文章放在一个上下文中。换而言之,你不能只是看具体的文章而不看综述,也不能只看综述而不看具体的文章。3.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看具体的文章也应该是有详有略,关系不大的文章跳着看,甚至只看标题和摘要,就放在一边。一般的文章,了解大致意思和主要观点。好的文章、直接相关的文章就要精读,除了理解具体的意思,还需要搞清楚实验是怎么进行的,如何得到一张张图表,这些图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从图到具体的结论,数据是怎么分析的,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这就是我希望学生在研一上学期最好能够每过10天给我讲解一篇文献的原因。研究生(特别是研一学生)现在在家,最好每周选一篇文章制作成PPT,在线上给导师讲解,和导师讨论,得到导师的指导。这样,能在制作PPT、讲解PPT、阅读文献、批判性思维和掌握专业知识等方面取得进步,这比仅仅浮光掠影地阅读大量文献强多了。而且,你每周给导师汇报一次,就有了学习的规律性和周期感,汇报时也有仪式感,这就会催着你按照计划来学习。这就像上网课,如果老师只是把录屏放在网上,让学生自己去学,这并没有形成“闭环”。所谓形成“闭环”,就是要有师生讨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过程。学生读文献也要形成“闭环”。我问:这篇文章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思路?具体观点都有什么?这篇文章参考的别的文献都有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优点在哪?缺点在哪?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学生:…… ……结论是学生要么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要么就是说自己忘了,读的时间太久了没什么印象了。于是我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谈一谈什么是阅读?你是怎样阅读的?学生回复给我说,就是看文献,偶尔做笔记,我问他怎么做笔记,他也没有成型的笔记拿出来给我看。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是用看小说,看闲书的方式来看专业文献的,用陶渊明的话说——不求甚解。这种阅读是一种广义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生活式的阅读,这种阅读只强调对内容的知晓,不强调提取和输出。而专业文献的阅读需要细致的,求甚解的,甚至是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所以不能浮皮潦草地看,翻开文献马冬梅,合上文献马X梅,甚至合上文献什么都没有,这种阅读方式不适合写论文。余秋雨先生曾经给阅读下了一段定义,我觉得挺好的,拿过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他说,阅读是指读完一段文字能够以逻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所谓阅读,其实就是寻求个心理安慰,大致看一下,到关键的时候根本提取不出来,也不明白作者写作的主旨和要义。这种一看看半天,收效甚微的阅读和学习方式,除了能够欺骗自己没有浪费时间,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效果。4. 输入和输出相结合读文献只是“输入”,光有“输入”而没有“输出”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切入点”,就是找到文献的一个“缝”,一下子钻进去,找到你可以开展的一个课题(或者实验点子),然后把时间投入进去。读文献后,能够用电脑建模的就在家里建模,不能建模的就把做这个课题所需的文献看好,一边看一边把“思想的火花”记录在小本子上,甚至开始写文献综述,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绪论部分,也可以作为开题报告。通过写文献综述(学位论文的绪论部分),你不但能梳理思路,而且能节约你在毕业那年的2个月时间,等于是把毕业那年的2个月提前到现在。5. 文献阅读的一些建议1)先找 5 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看。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2)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把论文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3)看过的文献要温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 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4)做好笔记和标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 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5)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如果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6)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巧言

“读到研究生,还不是在家带孩子”宝妈的话,戳中无数妈妈的心声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孩子的出生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喜悦,但同时也给父母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孩子是一个脆弱的群体,所以父母有义务要呵护他们长大,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就必须要重新规划自己的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的生活。"读到研究生,还不是在家带孩子"小玲因为研究生毕业,所以在结婚前之前有一份薪资较好的工作,但结婚不久,家里人一直在"催生",而因为小玲的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备孕,小玲就只能够选择辞职,她想着孩子等孩子出生后再重新工作。然而孩子出生之后,小玲还需要进行母乳喂养,再加上家里没有人手可以帮忙照顾孩子,所以重新工作的计划也只能够不停的推迟,慢慢的小玲也就成为了一个全职妈妈,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孩子。而朋友和小玲聊起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她对着小玲说到:"要是我女儿能像你一样读到研究生就好了。"听到朋友的话,小玲却无奈的说到:"读到研究生,还不是在家带孩子。"而小玲的这句话,也戳中了无数妈妈的心声。大多数中国家庭,牺牲的往往是妈妈在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中,如果需要有一方为家庭做出一定的牺牲,像是放弃掉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孩子和家庭时,这个人往往都会是妈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全职妈妈"一直备受讨论,但却很少听见有关"全职爸爸"的声音。而之所以妈妈习惯性的成为"牺牲"的一方,最主要有两个原因。1、"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在很多传统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所以家庭成员自然而然的认为,男人就需要在外工作赚钱,而女人就需要在家相夫教子。再加上社会普遍认为,在照顾孩子的事情上,妈妈会比爸爸更加得心应手,所以妈妈往往就只能够"挺身而出"。2、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严苛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有58.25%的女性在应聘过程中被问到婚姻生育的问题。所以说,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是相对比较苛刻的,特别是对职场妈妈的要求会更高,很多女性因为"妈妈"这个角色失去了晋升的机会。所以两相对比之下,妈妈的发展可能性更小,也就成为了做出"牺牲"的一方。认可每一个妈妈的价值事实上,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她们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视的,之前有一个日本妈妈晒出了自己生病卧床三天后的"家居照"。在生病之前,她每天都会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但卧床三天后起来却发现,整个家里都"乱糟糟",地板上充满了杂物和垃圾。而职场妈妈则是一手家庭、一手工作,每天辛苦工作后还要回家照顾孩子。马伊琍在采访中就曾经说到,作为职场妈妈,她必须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每天要比自己的孩子晚睡,孩子睡着后,她就需要摸着黑用手机看剧本。所以说,千万不要带有偏见的去看待全职妈妈或者是职场妈妈,每一个妈妈的价值都应该要被认可。而妈妈们也要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一味的"牺牲"是难以提升幸福感的。像是日本74岁的老太太坂田顺子,她44年来都是一个家庭主妇,但她懂得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她会留出时间给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她的生活过得精致无比。"妈妈"这个角色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也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所以她们是值得被尊重和认可的。而妈妈也要认识到,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要找到自我的价值。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大日子

女研究生:选择在家当老师,和家人一起!还是一线城市打拼?

身边很多考上国家公务员拥有正式编制的人总是感叹“编制也像一座围城,进去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在中国传统思想里,编制几乎和“稳定”挂钩,有了编制才有稳定的工作和终身保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国家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师范类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在求职起点和竞争机会上有很大差别。本科生不仅在待遇上会低于研究生,而且选择的环境也会和研究生有较大差距。但是对于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而言,以后的发展去向也是非常纠结的问题,到底是呆在三四线城市的老家做一个“高待遇”的高中教师,还是去一线城市当一个小学老师呢?三四线城市生活更加安逸,但是缺乏激情年轻人的幸福感指数偏低我身边有一位研究生学历的姐姐,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还未毕业的时候就已经签下老家最好的一所中学,而她毕业以后也顺利入职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在外人看来实在是令人羡慕的工作,稳定、有固定收入,社会地位高、没有太大压力,但是这位姐姐却在工作了三年以后毅然放弃那个外人眼里弥足珍贵的编制,放弃了那份被人倾羡的教师工作,辞职去了北京。每次和她交谈听她说着工作的辛苦和压力时,我安慰她的话语中也透露着可惜。直到有一次这位姐姐向我说明了她辞职的理由。看似安逸的生活抹杀了她的激情。在那个三四线城市,她的研究生身份让她在单位里多少有些优势,毕竟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教师群体研究生学历人数并不多。所以刚开始她也享受着外人羡慕的眼光,享受着这份安逸的生活。但是慢慢地她发现自己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斗志,就像一个步态蹒跚的老人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每天的工作。她才二十六岁,正是为了理想奋斗、为了梦想拼搏流汗的年纪,但是安逸的生活让抹杀了她的斗志,所以她害怕了。害怕自己成为一个井底之蛙看不见外面更精彩的世界,于是她选择辞职前往北京。虽然在这里她的学历并不能成为她的优势;虽然她拿着只有以前工资二分之一的薪水;虽然她每天加班,还要面临着每个月的业绩压力,但是她觉得自己活过来了。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她虽然看不到未来但是她感肯定自己的未来一定明亮且幸福。稳定的编制内工作其实也充满着“斗争”越是编制内的工作斗争越激烈,从单位晋升的评选制度上我们可以发现,在编制内的工作单位里,晋升的标准和工作能力相关不大,更多的是工作资历。所以有人说,在这样的单位里工作想要出人头地得先学会忍耐,熬资历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一线城市里那些非体制的“不稳定”工作更加重视个人能力,增加了拼搏激情。上面提到我那个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姐姐去了北京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工作压力很大每个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经常加班到凌晨。但是她却甘之如饴,而且因她工作表现出色且能力突出仅仅一年就被提升为教学主管,这无疑是最大的肯定,同时也激发了她的工作斗志和激情。其实不论是在三四线的小城从事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在一线城市选择薪资待遇更高压力更大的职业,工作的心情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活的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

“读到研究生,最后还是在家带孩子”,全职妈妈槽点面面观

虽然我国现在在教育方面做到了男女平等,可是很多女生却感觉自己依然不如男生。因为教育的平等给学生们带来的是高考平等,分数平等,因为无论男生女生想要考生好大学都得需要同样的分数,不会因为你是女生就给你降低几分。然而到了硕士阶段甚至是博士阶段,很多导师是不愿意要女生的,所以女生能够读到研究生毕业已经是万幸了。很多女生即使读到了研究生,在毕业结婚后马上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生孩子,因为很多单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招聘的是不愿意要女生,而是更愿意要男生。所以很多女生经历和男生一样的选拔和努力后,甚至要比男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考上的硕士或者博士,在毕业后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被直接过掉,每年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所以,很多女生也是非常的郁闷,自己辛苦上学这么多年,到头来还是没有工作,或者有了小孩之后只能在家带小孩。因为很多女生当时在读研的时候都是被视为天之骄子的,今后肯定会有大出息,但是做了家庭主妇之后,每当见到亲戚时就会被问到:“现在在做什么工作,一个月能挣多少”?所以,一些全职妈妈就非常无法忍受这样的事情,自己辛辛苦苦读到研究生毕业,最后和一些没有上过学的女生一样,都是在家带孩子。而且不仅要看公婆的脸色,甚至还得看老公的脸色,因为老公总是以为自己在家带孩子很轻松,其实他们并不只是带一个孩子究竟是有多难,如果可以的话,相信每位女生都愿意自己出去挣钱,让别人去带孩子。可是,当很多女生在面临家庭和事业的选择上,她们往往会选择家庭,这或许是我国传统女性的思想,亦或者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作为一名女生真的很难。从小和男生一样的要求,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还要会很多特长,高考、考研和男生一样的要求,甚至比男生要求还要高,到头来自己依然是比不过男生。所以,作为一名女生真的很难去权衡这样一件事,结婚后不生孩子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生完孩子后,自己的工作可能已经丢了,即使不丢自己的生活也会被孩子牵绊,导致自己整天魂不守舍,最主要自己辛苦拿到了的学历貌似没有用处了。所以现在很多女生想要考公务员或者教师,因为这样既可以照顾家庭,也可以兼顾事业,可是现在的公务员或者教师真的非常难考,而且也有不少男生和女生竞争,我认为是不是这样的工作是不是给女生适当的加一些分数比较合适呢?大家觉得现在女生是不是很难呢?

徽之以天

研究生在家失踪,2天后在衣柜中发现,沉默的背后是心灵的崩溃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栽培,从小就给孩子良好充足的教育资源,可见父母教育意识的崛起。可是在给孩子灌输努力的意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现在的孩子普遍"压力山大"。在平时面对孩子的抱怨和牢骚时,家长通常就是一句"你这么小哪有啥压力"给打发了。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精神压力和负担很重,肩上背负的父母的期许,和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束缚牢笼。更多的孩子则是用沉默来告诉父母,自己担子太重,太累。研究生莫名失踪,最后在一个衣柜里被发现?最近网上受到网友关注的"研究生在家失联"的热搜已经有了结果。8月3日,赵某的家人接到孩子公司打来的电话,公司方称赵某没有去上班,现在联系不上,处于失联状态。家人听到消息后心里自然是在打鼓,赶忙从湘潭赶到了赵某工作的所在地长沙。到了赵某屋内,家人什么都没发现。随后查看了小区物业的监控,赵某自从2号返回了住处后就再也没人影儿了。这两天家人也是心急如焚,在想办法找到赵某的踪迹。一直到4号,失联了两天的赵某突然在出租屋家中的衣柜里被发现。被人发现的时候他蓬头垢面,一言不发,精神状态看起来特别不好。此事一经报道,网友们一致表示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作出这样的举动可能是为了逃避。@随遇老广:这孩子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并且是到专业的医院。@平安:小孩从小除了文化教育,心理教育更重要!@怡福养生馆: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凡事顺其自然,只要他们健康就好。或许是旁观者清吧,能够看出现在孩子心里的压力和脆弱。不过不论事实到底是怎样的,从网友留言分享的偏重可以看出,现在孩子的压力负担确实很重,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重,给自己太大期望和目标,最后不堪重负和失败选择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今的孩子压力大,来源到底是什么?很多孩子的压力可能来源于学习,比如没有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从而给自己施压,或者成绩差了害怕父母责怪,从而变得焦虑。不过究其本质,不是学习本身有多辛苦,而是来源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日常的很多压力都是来源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父母的施压、家庭的不和睦等。1、 父母的施压哪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希望孩子变得更优秀是每一个父母的期望,不过如果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的话,可能会让孩子内心承受更大的压力,万一哪天绷不住了,孩子就一时冲动,作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前段时间,17岁男童高架下车跳江的事情就足以给家长们警醒:小孩的压力阈值也是有限的,父母们不要逼孩子逼得太深,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2、 家庭的因素现在的孩子精神压力大,不仅仅是学习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家庭带来的影响。比如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氛围压抑导致自己精神压抑,或者父母对自己严格说教,长期的喋喋不休,又或者是父母不懂得理解自己。有时候孩子想给父母诉苦,可是父母却用几句"小孩子有啥压力"、"都是玩手机玩的"就把孩子的心里话给堵回去了。所以说很多时候,压力并不一定是来源于学习,而是来源于父母。孩子压力过大,家长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1、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孩子的心声,这道理放出来谁都明白,可是该怎么做不是父母随便就能做到的。如果孩子遇见了什么事,表现很反常,家长应该先根据孩子的表现,试探性地了解孩子遇到了什么事,知道起因之后再对症下药,注意主要是以安慰为主,就算孩子犯了错也不要过多责怪,这种时候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依靠。2、要"疏"也要"堵"面对压力,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帮助孩子排解,更重要的是要减少孩子压力的来源,比如来自父母自己的很多压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父母之间如果平时相处和睦些,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点责怪,这样孩子完全可以避免这些不必要的责怪,心情自然会更好。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压力特别大的环境下,那么长此以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养成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保证让自己不会给孩子不必要的施压,让他们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余眛

男生985研究生毕业,装大爷,一年换四次工作,最终在家“啃老”?

现在的社会,学历贬值的太快,之前大学本科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个个都是社会精英,自从大学扩招后,本科生遍地走,仅仅是工作的一个最低要求。而考研,提升学历,提升自身工作砝码,成了不少大学生的首选,可是,研究生毕业后就好找工作吗?不一定!某985高校毕业的小陈,是硕士研究生学历,16年毕业后,工作一年左右换了四份工作,五个月前,他终于不在找工作了,整天在家抱着手机玩游戏,下定决心要啃老!说起这个小陈,还真的不是别人,就是小杨老师的远房亲戚,他的妈妈是我的阿姨,从小成绩就优秀,每一次听到关于他的消息,都是这孩子考了全校前几,这孩子拿了多少的奖学金,他简直就是我们亲戚中晚辈的典范,高考时,他考上了全国排名前十的985高校,对于一个河南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毕竟竞争压力那么大,他的升学酒我还去随礼了,看着孩子斯斯文文的,像是一个文化人,就是不太爱说话。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保送本校研究生。他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含辛茹苦的把他养大,培养出来一个硕士研究生,可以说是父母一生最骄傲的作品。研究生毕业后,他凭借着自己的高学历和优秀的研究生成绩,进入了我们当地的一家大企业,过上了白领的生活,月薪八千以上,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可是,仅仅干了两个月,他就辞职了,理由是不顺心。之后走换了两份工作,最后一份工作,是他都在教务系统的父母帮忙找的,某中学老师岗位。可是,干了三个月后,他又辞职了,今年过年去他家拜年,他已经在家啃老五个月了,整天就是晚睡晚起,抱着手机和电脑消遣,可急坏了我的阿姨!我们都纳闷,一个研究生,怎么会连着四份工作都做不好?原因在哪?我的阿姨托人找了最后一份工作单位的教务主任,据说:小陈在中学上班期间,工作态度马虎,上课不提前备课,领导交给他的任务,他从来不给反馈,单位里面装大爷,跟同事频繁发生矛盾,在他上班的三个月,他的班级平均分下滑了十分,最后,领导再也不敢用他了,只能让他走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陈自私,自大,不懂得和人交往,工作态度不端正等等,那么,这么多坏毛病的孩子,他当老师的父母就没看出来吗?看出来了,只是,这一切都被他的好成绩遮盖住了,本来想培养出一个大人物,却培养出了一个“大爷”!这事告诉我们,不学会做人,你再高的学历,也只不过是一个废品,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