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听听川渝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用一年做一件受益一生的事半天堂

听听川渝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用一年做一件受益一生的事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荞/文 团市委供图“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以“我的姓名”切入,川渝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带着荣昌英才小学的孩子们一齐吟诵古诗《苔》。近日,2020年川渝研究生支教团交流活动在荣昌举行,由团市委和市西部计划项目办主办,分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和交流分享会两大部分。▲支教团成员开展主题志愿活动自主设计主题活动教室里,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孩子们唱歌、朗诵,悠扬的音乐伴着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传出大山。观胜镇英才小学校长黄成菊看到孩子的笑脸,坦言她的眼睛都“亮”了,“我很高兴见到这群年轻活力有激情的支教老师来到我们学校。他们用简简单单的几堂课,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和追逐梦想的希望。”记者了解到,交流活动之一的主题志愿服务形式多样,防疫宣传、手工课堂、心理辅导齐上阵。通过线上抽签的方式,活动将各研究生支教团代表随机分组,自行设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带领孩子诵读诗歌、服务荣昌的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代表李志跃说出了这样设计的想法,“我希望通过此次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古诗,更要体会这首诗背后的深刻意义。我想用诗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绽放精彩绚烂的人生之花,诠释美好的生命意义。”“这种技能比武的方式,能进一步加强川渝两地研究生支教团的交流合作。”团市委志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方案由志愿者们设计,这对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次很好的提升,也达到了我们‘以赛促训’的初衷。”▲支教团成员开展主题志愿活动分享交流教学故事交流分享会上,服务四川、重庆的15位研究生支教团代表在会上作分享发言,讲述他们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深刻感受。与此同时,各研究生支教团代表还结合自身实际经历分享了他们在基层教育教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一线主动担当作为的青春故事。兰东昊是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也是服务合川的支教团成员之一。创新、首创等词汇是兰东昊口中的高频词,谈起支教经历,他很激动,“在当地,我们创新了‘互联网+造血扶贫’模式,设立‘研支团专项资助经费’,把改善当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到了实处。”兰东昊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到每一位有需要的孩子,他们深入家庭,了解孩子们最真实的情况和需求,而后才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分享交流会上,支教团成员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和他们一起植树护绿、垃圾分类、巡河护河,我们做过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服务垫江的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代表黄鑫动情地讲道:“支教一年,受教一生。这一年很短,短在它不到365个日夜,出发那天到现在犹如一瞬;但这一年也很长,长在它给了陪着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的机会,给了我们看到优秀的、不同的他人时完善自己的机会。”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主要是让研支团志愿者们在技能比武与分享中加强交流,增进情感,促进成长。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多领域培训、交流、轮岗等形式,不断提高西部计划志愿者履职能力,为成渝地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反之于心

特写 | 内大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上)

终于,在这个花开的七月,孩子们和支教团的老师迎来了“启明计划”的绽放,五个孩子终于踏进了他们曾经不敢奢望的高中,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一样,他们收获的不只是成绩,更是老师们的爱,和自己的成长。除了初三年级组,支教团的郭琪、安璐、李慕琰三位老师在自己年级组的“启明计划”都取得了成效。启明,就像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们最初的想法一样,希望用自己最大的爱与付出,为这里的孩子带来更多明天的希望。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合影内蒙古大学于2012年首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工作,通过公开招募、材料审核、笔试、面试并报学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等程序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和力所能及的社会扶贫、志愿服务、各类公益活动。2016年九月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选拔完毕,由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郭琪担任团长,带领其余来自五个学院的七名同学(韩黎、宋凡越、李慕琰、张婧鑫、刘桃、韩欣、安璐)组成了新的一批奔赴西部,完成自己使命的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合影八名志愿者分为托克托县五名,察右中旗三名。支教团管理严谨,完成支教本身的教务性工作后,积极配合各级团委完成团日活动,做到每周一次例会,总结本周支教团工作。托克托县分队 察右中旗分队支教支教,最重要的就是教书育人,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支教老师的使命。他们分别承担着:郭琪(八年级物理)、宋凡越(九年级化学)、韩黎(九年级历史)、安璐(四年级英语)、李慕琰(三年级英语)、刘桃(高三语文)、张婧鑫(高二会记)、韩欣(高三化学)。从一名学生转变到老师的身份,势必有迷茫和困惑,八名支教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入职老师培训,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经验、自己课下认真钻研,每天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自己练习大量的习题,终于在新教师汇报课上,八名老师都取得了学校的认可、家长的放心。经过一年的教学工作,八名老师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其中韩黎、宋凡越、郭琪三名支教老师所带学科分别在2018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和期末全县统考中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教学汇报课“七彩雷锋课”“七彩雷锋课”设计取“彩虹七色”基本要义,将共青团中央“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五项服务内容细化为红色生命安全教育、橙色身心健康教育、金色思想道德教育、绿色环境保护教育、青色传统文化教育、蓝色法制教育、紫色科学与艺术教育七个教学模块,共180个课时,力图通过《七彩雷锋课》帮助广大农牧民工子女拥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快乐的成长历程;“雷锋”的寓意,既是让雷锋精神焕发时代的光芒、七彩的光芒,成为一代代少年儿童的行为准则,又是让关爱农牧民子女的青年志愿者秉承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雷锋精神,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关爱农牧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行动中来。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经过多层选拨,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组织能力,我们秉持着七彩雷锋课的意义和作为西部志愿者奉献友爱的信念,在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于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了一节又一节的七彩雷锋课。通过这样生动且充满意义的课堂,孩子们收获满满,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课外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有了自我展示平台,提高了国学教育素养,也增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知识。七彩雷锋课受到了了孩子们的喜欢,家长们的认可,学校的鼓励,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至2017年,已经是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我们在学习前几届研究生支教团优良传统和实践成果外,力求创新,希望把更好的七彩雷锋课带给当地支教学校的孩子。支教老师去留守儿童家访2017年10月8日,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察右中旗分队的三名支教老师,在支教地察哈尔右翼中旗职业高级中学高三139班,开展了一次关于“助力高考,展望大学”的“七彩雷锋课”。向同学介绍高考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对这残酷的高考,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逆流而上。而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是这场战斗的一个终点,也是另一场征程新的开始。那么,对于沉浸在高三学习生活中的同学们来说,现在的生活既珍贵又痛苦,既是黑暗又是黎明。因此,为了鼓励积极奋进的同学们,也为了给还处在迷茫中的同学们加油打气。2018年6月1日,为了让支教地的孩子们过一个斑斓的“六一”儿童节,也为了与孩子们有一份共同的七彩回忆,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分别在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县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和内蒙古察右中旗的高级职业中学两所支教学校开展了“七彩雷锋课”紫色课程“七彩六一·七彩回忆”活动。支教团与学校老师们一起为孩子们精心编排了文艺表演,一个个精彩纷呈舞蹈、武术、唱歌等节目,让全校的孩子们都有了展示自己文艺才能和爱好的平台。“七彩雷锋课”不仅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各级团委的好评,中国青年网也给予了关注,得到全国项目办的认可。在2015年首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评选中获得金奖。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希望通过“七彩雷锋课”可以很好的从各个部分对这群孩子进行立体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弥补了农牧民子女素质教育的空白,为当地老师打开思路,可以将“七彩雷锋课”模版化推广。同时正因为研支团每一年的接力,新鲜血液的补充,为“七彩雷锋课”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活力。使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精益求精,与时共进。在接下来的支教时光中,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将继续为支教学校带来更多的精品课程。在2018年12月16日,自治区团委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内蒙古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7年内蒙古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路演。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参赛项目关爱农牧民工子女健康成长“七彩雷锋课”获得优秀奖。“启明计划” 2018年7月2日晚上,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托克托县分队的两名初三年级组老师,宋凡越和韩黎一直焦急地等待着,因为晚上十二点就是中考成绩出分的时候,五个初三年级参加“启明计划”的孩子的一直在QQ上安慰着两位老师:“老师们,我们这一年已经成长了太多,您对我们的帮助已经太多太多,无论结果怎么样,我们都非常感激。”“启明计划”宋凡越老师辅导中随着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发来的好消息,随着中考有效分数的发布,五个当年几乎放弃了高中的孩子,全部考上高中,全部有机会继续在高中追逐他们的梦想,而这一切来之不易,除了五个孩子的辛苦付出,支教团的老师更是百感交集。2017年的10月,托克托县分队的五名支教老师在“七彩雷锋课-我的大学,我的梦中”向这里的孩子介绍了大学,和自己在大学的收获与心得,勉励这里的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去一流的大学学习知识报效祖国,这堂课仿佛一道光照进了这个县城初中里孩子心中,因为他们很多人对高中都迷茫,这是他们第一次领会到了大学的魅力,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围在五名支教老师周围交流,其中有一个想上前但是又犹豫的男孩。晚上,这个平时上课睡觉,下课打游戏的男孩第一次主动走进老师的办公室,他鼓足勇气向五名支教老师说:“老师,我也想上大学,可是我行么?”,这句话深深的震动了五名支教老师,大家一起商讨,制定了“启明计划”,每天利用休息时间,为这个男孩补课,经过一个月,在月考中,从来没有一科及格的他,令人意外的犹如一匹黑马取得了七门科目,四门及格的成绩。考试后,这个高高大大的男生几乎快哭了,他说这是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了希望,有了清晰的未来。“启明计划”的初见成效,让五位支教老师立志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初三年级组的韩黎和宋凡越选定了五位孩子作为“启明计划”的重点帮扶对象。初三一年中,每一天晚上的放学后,韩黎老师从来没有早早的回过宿舍,她一对一地抓着文综的复习,孩子们的基础较差,韩黎几乎是从初一开始讲。除了学习上的帮助,遇上孩子过生日,韩黎还偷偷准备了生日蛋糕,孩子们看见这个蛋糕,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宋凡越老师则是把孩子们的课间时间都安排好,利用这些细碎的时间一点一点补基础,一点一点夯实知识点,一个孩子一天只来两个课间,可是这一年来宋凡越没有一个课间是空闲的,遇到两节课连上的时候,他辅导完孩子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急匆匆地去上下一节课。终于,在这个花开的七月,孩子们和支教团的老师迎来了“启明计划”的绽放,五个孩子终于踏进了他们曾经不敢奢望的高中,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一样,他们收获的不只是成绩,更是老师们的爱,和自己的成长。除了初三年级组,支教团的郭琪、安璐、李慕琰三位老师在自己年级组的“启明计划”都取得了成效。“启明计划”参与者与支教老师合影启明,就像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们最初的想法一样,希望用自己最大的爱与付出,为这里的孩子带来更多明天的希望。“七彩桥 七彩梦”募捐活动内蒙古大学研究生第五届支教团联合内蒙古大学自强社以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许鑫淼和白宇两位同学将这些充满意义的图片将做成2018年特别台历and特别版明信片。在内蒙古大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义卖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明信片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通过邮寄明信片表达自己心中的爱,可以增进我们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无独有偶,作为时间流逝的一份纪念,台历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这次义卖活动,筹得一笔善款,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快乐的成长,无忧的生活。在2018年3月26日,满载着七彩文具与带给孩子们七彩梦想的老师同学抵达了支教学校,一行人随支教团的老师们来到会议室举行会议座谈会。在湛蓝的天空下,爱心志愿者与支教团的郭琪、韩黎、宋凡越、李慕琰、安璐五位支教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一开始还害羞的孩子,在游戏的不断进行中,慢慢的与这群大哥哥大姐姐熟悉起来,用他们拥抱和欢笑表示着对志愿者到来的欢迎。随后,小朋友们用新领到的七彩画笔,与志愿者们一起完成了心中七彩桥的绘画。并与参加活动的大哥哥大姐姐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一个光荣的组织,我们秉持着研支团的优良传统,发扬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的校风,崇尚真知、追求卓越。所以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开通了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订阅号,记录支教点滴,也顺应“网上共青团”,通过互联网去面向基层、服务青年、联接青年,重点为青年提供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服务和帮助,发展成一种“互联网+共青团”的新模式,研支团借助内蒙古大学官网、旗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发步活动记录,同时积极投稿中国青年网等网站,截至目前为止,在中国青年网,搜狐网发稿11篇,在内蒙古大学官网、内蒙古大学旗帜网站以及微信微博平台上发布稿件50余篇,向更多人介绍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支教历程、支教心得、七彩雷锋课等固定板块的设计,诚意满满的每一次推送,使得这个刚运行的平台单片推送都在300+的阅读量。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还设计了“七彩雷锋课”的专属logo,使其品牌化加强,致力于打造精品的课程,带给同学们更多的收获。除此之外,支教老师还别出心裁的拍摄微视频“支教老师的一天”,向更多人介绍支教老师的一天,也通过视频表达对全天下老师的敬意。为了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内蒙古研究生支教团编辑了第一期支教团工作简报,将自己支教的一个月工作总结跪那,帮助自己不断进步,也向各级团委学校定期汇报自己的工作动态,以求精益求精。微视频 中青网报道未完待续…………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远不止这些敬请关注特写 | 内大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的陪伴,为孩子们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下)我们一起走近8位支教团的成员倾听他们的心声图文编辑:魏亚茹 张济烁责任编辑:张海峰图文来源: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古大学新媒体中心」

妃蕊

特写 | 内大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的陪伴,为孩子们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下)

连续两个七月了,我都在告别。去年此时,我告别了自己的大学挚友,彼此各赴前程。今年,我告别了自己第一届也可能是唯一的一届学生,作为一名老师,目送着,祝福着这群孩子们前途似锦。团队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团学活动等任务外,依然不忘提高自身素质。两个分队保证每周一次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相互点评教学工作,互助进步,并且坚持阅读,商讨书目,每天阅读,月底写读书总结,交流读书心得。托克托县分队的支教老师还坚持每天同学生一起跑步,锻炼身体。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节点,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8日上午九点于北京隆重召开时,正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和察右前旗支教的内蒙古大学第五届支教团也第一时间观看会议直播,学习会议精神,全国西部志愿汇对此也进行了报道。在2018年6月27-28两日开展“青社学堂”大学习活动,包括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内的50余家青年公益组织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经验。支教团团长郭琪做代表发言,介绍自己的支教心得。支教团团长郭琪在呼和浩特“青社课堂”中交流心得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7周年华诞,今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了纪念这段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为了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积极参与到支教地的“七一”建党节的活动,共同庆祝党的生日。支教感悟郭琪连续两个七月了,我都在告别。去年此时,我告别了自己的大学挚友,彼此各赴前程。今年,我告别了自己第一届也可能是唯一的一届学生,作为一名老师,目送着,祝福着这群孩子们前途似锦。时光匆匆,这一年我每天与孩子们的作息完全一致,同吃同住。在最初接触支教老师这一工作时,我曾经天真的以为我会像天使带着光环一般为学生们带来知识与梦想,给他们带来足够的温暖与关怀。但事实上是因为没有很多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刚开始,我需要大量时间去备课,去听课,初中阶段又是孩子们刚接触物理的阶段,所以我一直倍感压力,怕做不到‘师父领进门’这个责任。另外孩子们大量的作业,初中孩子的叛逆期,考试成绩的极大落差等等都让我在刚开始的时候手足无措。当被问到有没有一瞬间觉得的确是很艰苦,工作很艰难想要离开时,我最大的困惑是失望。作为老师,我一直兢兢业业,每一堂课精心准备,每一本作业认真批改,但是孩子们的反馈不好。我以为,我那么认真教,你就应该认真学,只要你好好听,好好做作业,就应该学会。但是现实是他们一次次上课走思,一次次抄袭作业,我很崩溃。我觉得我给你们这么认真出的卷子,每一道题都是我做了几十道题的精选结果,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做,明明很多孩子家庭条件不好,全家指望着你通过学习出人头地,你为什么不努力?而这样的困惑,随着我与孩子们的接触也使我渐渐释然了。在某一天,当我给一群基础较差的孩子们放学辅导中,我讲了十几遍的题他们依旧不明白,我突然意识到,当年我们初中的时候,不是也让我们的老师这么崩溃过吗?我不应该以已经长大懂事了的我的标准,去要求这群还在成长的孩子,就这样,我开始学会去试着理解这群孩子,也明白了应该如何去引导他们。从那天起,我开始给他们“要好好学习”的认同感。每一个人都懂得道理,如果没有强大的认同感是无法坚持做下去的。后来的每一节课,除了教学内容,我都会渗透这些道理,都是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经验。孩子们也愿意下课像一群小鸟围着我叽叽喳喳,我想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唤醒他们,使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走出村子,改变自己现有的环境。这一年我学会了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去“讲道理”。离别时,有一个孩子来送我,她对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们学校可好了,我以后就去呀!”这句话大概是我这一年中感到最欣慰的话。我们八个人带着支教团的使命成为一名老师,就是希望能给孩子们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也许他们有些人会在很久以后想放弃的时候想起来李慕琰轻柔的嗓音,安璐温暖的笑容,刘桃亲切的鼓励,韩欣考场外等候的焦虑,张婧鑫的拥抱,宋凡越写了无数遍的化学方程式,韩黎一遍一遍检查背诵时的神情,和我讲的嘴秃噜的阿基米德原理,就会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也许这些小种子会在孩子们心里发了芽,会真的开出一朵小小的花。韩黎”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是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初心,也是这一年支教生活收获的感动和经历。最后一次的工作总结,不想谈四面漏风房顶漏雨的宿舍对于我而言的艰辛,不想抱怨学生们薄弱的基础知识想要提高教学成绩的艰难。这一次,只想说一说走过一年的支教生活留下的最纯粹的东西。2017年8月底,内蒙古大学团委老师将我们送至位于托克托县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简单的安顿后得知自己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瞬间,我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了教育者。尽管之前一直都在想如何做一位好老师,怎么实现正值青春的理想和抱负,直到那一刻,坦白说,还是觉得自己准备的不够好、不够充分。在支教学校上的第一节课,我告诉孩子们:“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比朋友多一点,比师生少一点,比擦肩而过复杂点,比萍水相逢简单点。”我也告诉自己: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想法,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们相处,无关成绩、无关家庭。我理解的教育,教学为本,育人为先。支教不是一时兴起的参与,而是要坚持把细小的改变和成长带给孩子们,纯粹地为孩子,做出自己平凡而不平庸的贡献,所以选择,所以坚持。夏无凉风起,秋有落叶知。这是一名研支团成员的春华秋实。至此为止,支教生活就告一段落了,想起一段话:“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种源自艰辛与快乐的纯粹,是以后艰苦奋斗日子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宋凡越此时的我已离岗半月有余,走下了讲台,又从老师变成了学生,每日穿着白大褂穿梭于药品与仪器之间,很快便又重新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在这最后的总结,其实也没什么好总结的,因为想说的已经说过,想做得已经做过。确实,这一年收获了很多,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那些事情,让我理解了以前我不理解的、明白了以前我不明白的。而这一年也发现了很多,在批改作业时、在引导学生时、在与同事相处时,让我发现了我并没有我自以为的足够的耐心,也缺乏去做好一件事的恒心。曾经在一年前的毕业之日,我感谢我的大学,感谢她教会我为什么要求真,什么又是务实。今天也要感谢已经结束的支教生活,感谢她教会了我要如何去务实。现在坐在桃李湖畔,伴着柳叶的摆动,小小的蚜虫掉落在胳膊上,而又微风习习,会感觉丝丝痒痒。这一切美好和我此刻打下的文字提示着我,支教生活结束了。好了,还是要谢谢我的学生以及在这一年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舍友和同事。李慕琰最后一个月,忙着上课下课、忙着复习统考、忙着认真道别、忙着小事大事,每天追着时间奔跑,日子转瞬即逝。偶然听到张震岳的《再见》,心里更增离别的惆怅和伤感。这一年的时光像放电影一样一一闪现,每一帧的定格都是浓浓的师生情谊。陪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是我作为老师最开心的事,从而我也更加认同老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和光荣,更加钦佩那些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人师,致敬每一位辛勤耕耘的园丁。感谢自己一年前做的那个决定,庆幸遇见一群可爱的人,想对他们说: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愿前程似锦。安璐我决定参加研究生支教团之前,并没有反问过自己,如果放弃了,会后悔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决定是无足轻重的,而是因为我对它的渴望如此迫切,这种迫切促使我没有任何犹豫。那么,其他的所有困难就不算是困难。大学四年我做过许多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在此过程中我逐渐地加深对所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逐渐内化自我的修养。但与此同时,我也越来越发现自身力量的微弱。于是我开始反思我到底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支教,是我反思后所做出的决定。我希望通过一年的支教,为国家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在磨砺与锤炼中,获得自我认识的升华。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以来,和队友们一起培训,一起欢笑成长。我相信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小伙伴们都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在一次次实践中更加坚定。我们可以为服务地的孩子们带去什么?物质的援助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希望可以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们点燃心中之火,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是重任,也是重担,不过我们一定会负重前行,风雨无阻。支教结束只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加油吧,伙伴们。刘桃转眼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不想说再见,但又不得不说再见。回想着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一张张可爱的面孔,第一次听到学生喊“老师好”,那份激动现在仍旧记忆犹新。可如今就要分别,心中是如此的不舍。这一年的支教生活,将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回忆!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学生到一个侃侃而谈的老师,这其中的变化只有在以后的岁月中才可以见证。还记得第一次站到讲台时的紧张,也记得备课时的谨慎和兴奋,更记得在与孩子们相处时,孩子们对我态度的转变。在这最后的一个月里,我抓住支教生活的尾巴,参加了由地方教育系统举办的“立志跟党走,共筑中国梦”的文化展演,在这个平凡的教育岗位上献上自己对党的生日的祝福。同时,也许是因为不舍和担忧吧,对学生们,似乎脾气更大了,态度也更加严厉了。为了让他们尽快步入高中生活,适应紧张的学习,我不止一次地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为例对他们进行说教,希望他们能明白一个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看着眼前这个生活了一年的学校,面对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离别的脚步越来越近,而思念也愈加深重。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在这宝贵的一年青春岁月里,我选择做一件使自己终身难忘的事,在以后回忆起这段有苦有甘的支教生活时,脸上仍能充盈着一抹浅笑。韩欣一年的支教体验即将画上句号,初来时的迷茫和不安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从容、沉静的自己。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可于我而言却十分充实,听课、备课、讲课;融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玩乐;与老师们一起参加活动,观看纪录片,参与研讨……一年,快得像一场梦,最后这一个月显得越发珍贵。时隔五年,再次亲历高考,不同的是这次是以老师的身份,目送学生走进考场,自己似乎比他们更加紧张。这辈子恐怕都不会忘记一个学生走出考场跟我说的话:老师,我考得不好,我给你丢脸了。那时的感觉,既感动又心疼,我可爱的学生,考的不好又怎样,你的懂事和善良将是你一生的财富。有幸参加我们143班的毕业聚会,十二年寒窗,这一次终于解去盔甲,你们的样子,与课堂上的严肃认真截然不同。听你们回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看着你们谈笑风生、意气风发,不禁感叹年轻真好。多幸运,能参与你们高中生活的三分之一,能为你们的记忆填上一笔,也让143成为我生命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个数字。感恩相遇,愿你们的前程似繁花着锦。感谢143,谢谢老师们的关心和提携,谢谢小可爱们的接纳与帮助;感谢中旗职中,谢谢学校提供的良好条件与珍贵机会,让我在这里有个家;感谢科布尔,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清新的空气,我想我会怀念。再见,察右中旗!张婧鑫这一年中,我们几个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彼此称呼对方为“X老师”,但在当时,这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直到我真正站在讲台上,听到学生们喊我一声“老师”的时候,我才突然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与责任,那是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是一种无论如何都无法拒绝与逃避的情感,从此以后,我真的就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老师。我一直很幸运的想,真好,能够陪伴学生们完完整整地度过这一年的重要时光,参与了孩子们成长过程的滴滴点点,和学生,和支教团的战友之间有着太多太多的回忆,或甜蜜或苦涩,或感动或无奈,但也正是这些构成了我在察右中旗这段影响我一生的美好回忆。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做了令我们一辈子难忘的事。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以百倍的责任和万分的努力去践行了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光荣传统,将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给这里的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完成这一年的支教任务。现在,我们将这光荣的接力棒传递给下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去为更多的孩子带去更多积极的影响与向上向善的改变。相关链接特写 | 内大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上)图文编辑:魏亚茹 张济烁责任编辑:张海峰图文来源: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古大学新媒体中心」

远矣

27所高校在川研究生支教团培训 分享支教亮点做法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浩)“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生支教团工作该如何创新展开?全国各高校研究生支教团在四川有哪些优秀的做法?11月22日至24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19届在川服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培训暨支教经验分享会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27所省内外高等院校的176名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参加了培训和经验分享,他们目前正在四川的34个县(市、区)基层中小学校进行支教志愿服务,服务期为1年。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西部计划四川省项目办安排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支教志愿服务经验传授和分享,培训班成员还围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如何开展”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总结各高校研究生支教团在支教地的优秀做法,为今后的研支团工作拓展新思路。“在做好本职工作,扮演好教师的角色的同时,还要做好服务地与外部资源的联络员,并结合服务地需求与实情开展持续性的公益行动。”“还是要自觉地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以教育教学为第一要务。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扶贫公益活动应该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在项目化操作的思维下,做好传承接力与发展创新。”培训交流中,省内外各高校的志愿者们各抒己见,不仅总结分享了好的经验做法,也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希望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通过本次培训,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结合研究生支教团的具体工作贯彻落实。”目前,全国只有西部计划四川省项目办每年都在举行这样的交流培训活动,四川省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说,希望大家通过本次活动充分交流支教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基层教育一线更好地践行志愿精神。部分高校研究生支教团亮点做法点击四川大学:探索教育扶贫特色项目四川大学从1999年至今,已选派了19届,共计201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昭觉县、甘洛县、美姑县3个服务地从事支教工作,探索实践出以“索玛花儿”扶贫助学计划、“彩虹知语堂”留守儿童关爱项目、“一村一幼”援建计划、“雏鹰”成长计划等教育扶贫特色项目。浙江大学:教学与公益同步开展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于1999年开始支教服务于昭觉县,迄今为止共选派19批,123位学生于当地开展支教扶贫工作。面对凉山恶劣的气候环境、贫瘠的土地,来自浙江的他们从未说过放弃。十多年的支教,他们不仅将教学工作做的十分出色,还陆续开展了“求是筑巢工程”,“求是奖教学金”等项目。还为服务地多所村小募集物资,修缮主教学楼,同时捐助重建吊桥,保障了孩子们上学必经之路的安全。成都理工:辐射性开展扶贫工作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作为2016年新加入研支团的团队,在两年不长的时间里,不断探索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教方式,并以服务地为中心点,通过服务地团委和成都理工大学校团委建立链接桥梁,辐射性的对周边地区开展扶贫工作。

聋哑剑

榜样力量丨湖南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编者按:青春,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努力追梦的征途,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探索之旅。第十五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在全国17所高校开展,170个优秀个人和团队脱颖而出,成为当代大学生身边可以追赶的坐标。1月15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榜样力量”系列报道,推介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个优秀个人和团队,深入挖掘他们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挥洒青春色彩,展现向上力量。红网时刻记者 袁思蕾 长沙报道在第十五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中,湖南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湖南大学“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湖南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与当地孩子们合影。2019年8月,由李哲、许栋梁、杨林立、田晨阳、龙芷蔚、张苗、张政、赵俊杰、周英、文杰、吴一凡这11名大学生组成的湖南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走进了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如今,回忆起这一年多以来的点点滴滴,这些风华正茂的学子们说:“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来到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后,11名研支团的成员分别在当地的九年义务制学校、白水洞赫曦小学、草原小学展开支教工作,并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主动承担贫困家庭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慰问、校园文化建设等公益活动。在教学方面,研支团成员坚持进行有温度的教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设虎九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打造虎九啄木鸟提升班,结合学校培优导潜工作展开辅导教学。疫情期间,成员们坚持网络教学不放松,利用网络平台,采取在线辅导、远程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常态化云助学。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们重温旧知识,备战新学期。在公益扶贫方面,研支团坚定做接地气的“当地人”。支教期间,坚持周周家访,深入了解贫困学生家庭状况,并针对其进行生活、学习等全方位帮助。做有温度的“湖大人”,协助举办趣味运动会、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挖掘各方面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助其身心丰沛。做积极有为的“青年人”,积极帮助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长期资助和帮扶;利用微博等新媒体途径,发动社会有爱心人士进行募捐,募集到大量书籍、文具、衣物等等。“获评‘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令我们支教团全团上下备受鼓舞!一方面,我们欣喜于服务工作得到了肯定;另一方面,我们也深知这一项荣誉来之不易。”在接受红网时刻记者采访时,研支团的成员们说,一年的支教虽已结束,但他们和孩子们的故事远没有落幕。说起研支团未来的计划,这群大学生表示:“我们希望能将本次获奖的奖金作为工作经费,用于后续开展系列成长陪伴活动,号召、发动更多湖大学子关注山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和孩子们结对成长,陪孩子们度过春夏秋冬,分享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同时,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次活动的宣传,让更多有爱心、有能力的社会团体或个人通过结对援助的形式,陪伴孩子们成长成才!”

是信情乎

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教育为切入点让孩子成为移风易俗好帮手

11月22日,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20年志愿服务东莞交流会,在广东省东莞市拉开序幕,四川有44个项目参与角逐。其中一个名叫“彝新风——助力彝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的项目吸引了不少人注意,这个项目由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策划实施。“力求‘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村庄’。”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聚焦当地学生群体,以彝区贫困学生教育为切入点,将纠正不良习俗、强化道德教育、繁荣乡村文化等作为重点领域,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志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小手拉大手,让孩子们成为当地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好帮手、小卫士、宣传员,最后成长为主力军。”项目主打“转观念、正行为、树新风”的服务模式。“转观念”突出价值引领,通过“移动团课”“主题班队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彝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生态保护”“学雷锋”等活动转变彝区学生观念。“正行为”,通过开展“卫生健康”系列活动、“悦读人生”读书活动等,纠正学生不良生活、学习习惯等,建设校园广播、第一和第二课堂持续深化推广普通话。“树新风”,在学校开展“禁毒防艾”“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文艺下乡”“文化建设”等文明实践活动。该项目从2007年开始实施,其间,四川大学研支团开展了“卫生大讲堂”“禁毒防艾”等宣传活动800余次,推广普通话覆盖彝族学生近2万人,持续开展“卫生健康”系列活动60余次,开展爱国主义、移风易俗教育学习,下乡走访调研300余次。【来源:四川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侵人自用

「扶贫故事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做春风化雨之教师 扬梦想起航之风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学校自2012起对口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八年来,学校情系都安,助力瑶山,帮助都安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2020年6月9日,第13个国际档案日,我校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为主题,开展云端扶贫故事展,让我们共同回顾学校扶贫路,凝心聚力,助力都安如期脱贫。人物感言: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怀揣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第四届支教团成员们接过薪火相传的火炬,在美丽瑶山留下了矿大学子的扶贫故事。支教团全体成员勤勉不殆。课堂上,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课堂外,指导学生会和各类社团,助力团学发展,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矿大学子热情敬业、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各方好评。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支教团的成员们也在一年的基层时光里,更明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年,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1周年。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正奋斗在教育扶贫一线,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用青春的接力,为美丽瑶山脱贫贡献力量,不辜负总书记嘱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人物档案: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在教育、科技、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县乡村三级联动扶贫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研究生支教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经过严格的审查与考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由我校2017届6名毕业生组成,团长是来自管理学院的刘博秒,成员分别是来自理学院的杨华、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的张帆、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吕飞勇、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于躍和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的李瑞雪。在南宁经过2017年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培训班的培训后,怀揣着学校的嘱托,2017年8月26日,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抵达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始了他们的支教时光。 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支教团成员深知,支教、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支教期间,刘博秒任学校团委副书记,高一年级生物老师;李瑞雪负责高一年级2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兼任学校舞蹈社团指导教师;吕飞勇负责高一年级3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兼任学校国旗班指导老师;杨华负责高二年级3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兼任学校广播站指导教师;于躍负责高一年级2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兼任学校礼仪社指导教师;张帆负责高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兼任学校国旗班指导老师。每人每周平均承担12-18课时的教学任务,学年累计教学近2800课时,同时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刘博秒为学生授课李瑞雪为学生授课吕飞勇为学生授课对于刚刚本科毕业的支教团成员来说,在陌生的环境中,岗位身兼数职,压力可想而知,成员们一丝也不敢松懈。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乐学、好学、求学,支教团成员认真备课,细致教学,钻研教法,努力让每一堂课生动有趣、氛围融洽,充分利用硬件设施,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引入视频教学、模拟测试等形式,用真心和耐心收获孩子们的改变。正是基于支教团成员作为教师的高度认真与负责,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一点点拉进,从陌生到熟悉,从师生到朋友,支教团成员用自己的真心与努力换取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支教老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也比较优异,尤其是吕飞勇和杨华所带的班级,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杨华为学生授课于躍为学生授课张帆为学生授课在课外活动中,支教团老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协助学校团委工作,指导学校社团组织活动,推动各类校园活动有序开展。2017年12月,河池市教育局开展了河池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市级竞赛活动”,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单位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本届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市“优秀组织奖”。报送作品中,由支教团成员吕飞勇和张帆任指导教师的两份作品(学生罗巧、蓝瑞),荣获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类一等奖。在舞蹈教室里,在学校广播站,在运动场上,在元旦晚会上,处处都可以看到支教团的身影。作为一名山外来客,支教老师对孩子们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课本,他们更像是大哥哥大姐姐,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他们所经历的生活,让孩子们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期待,这也恰恰就是春风化雨的意义所在。刘博秒在礼仪课堂讲解化妆基础知识李瑞雪在舞蹈基训课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张帆、吕飞勇在运动会担任计时裁判李瑞雪在运动会记录跳远数据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支教期间,支教团成员们积极参与自治县团县委开展的各项活动,统一思想,发挥志愿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高度,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刘博秒带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在特殊教育学校参加自治县助残日活动李瑞雪在助残日表演节目支教期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支教团成员认真学习大会精神,支教教师杨华指导的学生参加都安瑶族自治县“五四”系列活动之“研读十九大报告都安青年话使命”主题演讲比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4月3日,广西项目办举办全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学习十九大·奉献新时代”主题演讲比赛,第四届支教团团长刘博秒代表都安瑶族自治县参加比赛,荣获二等奖。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支教也让成员们有机会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关爱留守儿童,图书角走进山里的小学。自2017年8月开始,第四届支教团承接了2017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在光华科技基金会以及广西炭火助学行动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和指导下,利用周末时间支教团成员在龙湾乡琴棋村的琴棋小学开展了“悦读·未来”项目,从零开始一点点建起了一个图书角。琴棋小学在大山深处,物流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支教团成员都是先准备好要运送的物资,坐班车到龙湾乡,再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派出的扶贫挂职干部谢均岩老师开车,载支教团成员和各种物资盘上山路,每次都要耗时近两小时才到琴棋小学。从最初书架搭建,教室布置,到图书筛选,小小的图书角从无到有,耗用启动资金1300元、运营经费2000元、筛选陈列图书400余本,为小学仅有的八个孩子打开了一扇多彩的窗,成为了孩子们课后补充知识的小天地,也成为了支教团带孩子们进行课外活动的场地。寓教于乐的同时,支教团也为孩子们带去牛奶、水杯、牙具等生活用品,从物质和精神上极大地丰富了留守儿童们的生活。这个小小的角落,承载了支教团成员们对孩子们的期待与关爱。张帆说,“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感谢悦读未来项目,让我成为了一个被需要的人,成为了一个朝着幸福出发的人。那一天,我们背上大包小包来到琴棋小学见到了群可爱的孩子;那一天,我们挥动双手为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图书角;那一天,我们承载希望为他们添置了一批又一批合适的书籍;那一天,我们怀揣热情陪伴在他们身边,或读书,或朗诵,或绘画,或游戏,想把自己能够给予他们的爱都给他们。也许我们能够做的不多,但我们能够做的都愿去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被需要的人。杨华说:我们都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在大山里的孩子,上学就已经很难了,更别说读万卷书了。我们在承接了“悦读·未来”这个项目之后,都十分高兴,因为我们有途径能够让孩子们读到很多有益的书籍,让他们有更多彩的童话梦。经过努力,图书角成功地搭建了起来,孩子们看到漂亮的图书角,崭新的书籍,都迫不及待去阅读,我们会常常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画画、搭建模型等等。每次走的时候孩子们都会问我们:“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每次听到这句话,看到孩子们的笑容,都会很感动,觉得做任何事都是值得的。李瑞雪说:在这个众山绵延的小县城深处,红水河蜿蜒处的山坳里,一个叫琴棋村琴棋小学的地方,我遇见了八个不一样的、可爱的孩子;我也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一座小学,两间教室,两位老师,八个孩子,就是这样的画面构成了留守在这个小村庄的孩子们的现状。六七岁的光景,本应该在父母的身旁绕膝玩耍,而他们却过分地懂事。早上六点,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起床了,洗漱完毕便拿出自己的水桶洗衣服,一天就在这清晨的忙碌中开始了。我们的到来,更像是一场奇遇,像山外来客,给他们带来了期待与新奇。借着炭火行动的契机,给我们一个机会走进他们的生活,陪伴他们成长。每次车一进校门,赶上课间,他们便笑闹着在车旁候着;若是正当上着课,一个个机灵的小眼神总会往门外瞄。和孩子们的情谊就这样随着我们一起搭建图书角,一起画画、做游戏打军体拳中慢慢建立,我才知道原来山里这些小朋友们的快乐这么简单,而自己的每一丝关心和在意都可以被感受到。我不知道短短一年的相处会给彼此留下多少回忆,我只希望孩子们会记得,曾经有一群热情的哥哥姐姐关心着他们的快乐与喜悲。孩子们在图书角看书建成后的图书角支教团成员为孩子们发奖状第四届支教团与琴棋小学师生合影三、一年支教行、一生都安情正是基于支教团成员在工作与生活中的认真与努力,在支教过程中,成员们获得了来自都安瑶族自治县团委、教育局及职业教育中心等各级单位的高度认可,在支教的过程中,母校始终是支教团坚强的后盾。2017年10月24日,副校长王家臣一行到都安开展定点扶贫调研工作并与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进行座谈。会上,王家臣详细询问了支教团同学们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并希望支教团成员充分认识到支教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展现我校研究生支教团风采。2018年4月9日至12日,时任校长杨仁树、副校长王家臣一行到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2018年扶贫调研工作,并到职业教育中心看望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详细了解支教团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鼓励支教团成员积极发挥自身所长,不忘教育初心,实现青春梦和志愿梦,为教育扶贫贡献力量。2018年10月17日是第5个国家扶贫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扶贫专题报道,我校报送的定点扶贫工作稿件《岁岁坚守,薪火相传——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功入选并被推送报道。这是对我校扶贫工作的极大肯定,也是对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成果的极大认可。支教一年,自教一生。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支教团成员们更加明白责任与担当,在这大瑶山里发生的最普通的故事也成为了每个人青春里最特别的回忆。每天从六点四十分的早操开始,到夜晚十点检查完学生宿舍结束,充实而有意义。山坳里的秋风曾吹透胸背,烈日下走在村屯里也曾挥汗如雨,三尺讲台,田连阡陌,盘曲山路都留下了矿大学子的扶贫故事。春去秋来,支教生活也悄然改变着支教团的成员们,更加理解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更加懂得教育扶贫的意义所在。从北到南2300多公里,300多个日夜,支教团成员们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支教团成员合影一年支教行,一生都安情。坚守与接力中,支教团成员感受到的是青春力量的蓬勃朝气,是敢作为的初心,是不怕苦和累的勇气。第四届支教团成员从学长学姐手中接过薪火相传的火炬,在八桂大地、在基层一线,砥砺品格,传播志愿精神,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文字整理/郝雨辰 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内容来源/档案馆

草木怒生

「扶贫故事④」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学校自2012起对口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八年来,学校情系都安,助力瑶山,帮助都安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2020年6月9日,第13个国际档案日,我校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为主题,开展云端扶贫故事展,让我们共同回顾学校扶贫路,凝心聚力,助力都安如期脱贫。人物感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誓要为西部山区教育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来到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支教扶贫工作。研究生支教团以实际行动支援西部教育扶贫,投身“精准扶贫”行列,在祖国西部广阔的舞台上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一年短暂的支教生活,让支教团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责任”、“奉献”、“关爱”和“感恩”的涵义,使六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肩负希望、兢兢业业的支教老师,我们的肩头是沉甸甸的责任,心中却留下了最美好的青春记忆。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广大青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吧!——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人物档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据团中央项目办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更紧密的纳入西部计划现有管理体系的工作要求,层层选拔组建而成的团队。经过一系列的筛选考核,机电学院赵加正、资源学院周香妤、力建学院王义鑫、文法学院高晓霞、管理学院袁权炜、管理学院廖敏伶6名同学组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团怀着满腔支援西部教育的热情理想,带着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与希望,接过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手里的火炬,于2015年9月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总结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经验基础上,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不断思考进步,完善支教团队建设、加强教学工作学习,扩大影响力传播正能量,以切身行动支援西部教育扶贫,投身“精准扶贫”行列,成为矿大以及各界爱心人士了解支持贫困地区的一座桥梁。他们始终牢记“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支教座右铭,在祖国西部广阔的舞台上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一、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在都安县教育局的安排下,被派遣到都安职业教育中心支教扶贫。都安职教中心是一所全河池市乃至全广西闻名的中职学校,在这里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支教团成员作为数学、英语、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科任老师,每周要上15-20节课,累计课时量达3000余课时,承担着支教学校高一年级大量的教学任务,大大缓解了当地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的压力。周香妤在进行课堂教学作为科任老师,面对学习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支教团成员却有初生牛犊的勇气,他们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学校的硬件资源,使用一体机教学,用数学趣味故事、英语经典电影、地理纪录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课上与学生积极互动,课下给同学耐心讲解,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为同学们一点点补上课业的差距,教学效果显著,支教团所教学科成绩均名列年级前列。在班主任岗位上,支教团成员肩负起班级管理工作的责任,成为学生全方位的“老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督促学生习惯养成,照顾学生起居,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家人朋友。日常工作繁重琐碎,每天六点二十起床,查早操,下早操后检查学生宿舍卫生,看早读,检查午休、晚休情况,召开班会等,通常忙完一天的工作就将近十一点。但每当看着学生在学习、生活、校园活动中取得成绩获得进步时,支教团成员都由衷的感到高兴。支教团成员在教学之余积极担任行政工作,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各行政部门的助理,协助管理学生工作,积极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通过校园运动会风采“微摄影”、《我的梦想》征文活动、“学雷锋”、“艾滋病宣传日”、励志电影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自我。作为这所中职学校的“新人”,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将“创新”带进工作,将“新颖”赋予课堂,将“新奇”带给学生,帮助学生打破自身局限,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阔新的视野。二、志愿公益、精准扶贫我校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参与了琴棋村精准扶贫第一阶段的工作,于2016年1月11日跟随孙铭晗老师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建档立卡工作。此项工作主要是对贫困户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实事求是地获取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因为位于大山深处自然条件差,贫困农户都住的很分散,道路也多是坑坑洼洼狭窄陡峭,很多村子车子开不进去,支教团成员主要靠步行到各农户家里进行信息采集。步行前往龙湾乡琴棋村尽管交通不便利,但是一切困难在帮扶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此次精准扶贫,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共走访33个村民小组,计393户农户,实地考察了当地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在所有信息采集结束之后,支教团成员又参与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信息录入工作,将前期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此外,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还致力志愿公益活动,整合高校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为山区留守儿童募集衣物、图书、助学资金。联合湘潭大学,对接北京团市委“温暖衣冬”活动,为山区儿童募集1000余件冬衣和100多本图书,把这些冬衣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再次焕发生命,予人温暖。利用捐赠的图书举办图书室,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温暖衣冬捐赠活动现场支教团多次考察永吉小学,认真了解其办学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将所见所闻反映到北京,在京的同学自发捐款,为永吉小学筹集了2500元,购买40床新被褥用于解决学生睡光床板的问题。 与我校挂职干部马宁到永吉小学调研思政学院(现马克思主义学院)爱心教师在都安考察调研后,始终把都安贫困学子放在心中,在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支教团的不懈努力下,北京101中学的学生筹得3000元用于资助永吉小学贫困学生求学,北京学生与都安学生通过书信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一种交流互动机制。支教团在最普遍最广泛的学生层面搭建起一座爱心桥梁,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学生的爱心播撒到贫困地区,都安的学生也能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支教团不仅在物质方面为贫困学生解决困难,同时支教团与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帮扶对象,关注贫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看望留守儿童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整合高校可利用资源,通过多种爱心渠道,募集衣物1200余件,图书300多本,筹款6000多元,受益学生近千人,建立图书角一处,资助7名贫困学生求学。2015年,参加微心愿公益活动三、关怀永驻、情满都安孙铭晗、马宁两位老师在学校是师长,在都安是战友,是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知心大哥,是“都安矿大小分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当闲暇时,两位便会来到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驻地,共进一餐。廖敏伶掌勺,高晓霞、周香妤配合,男生负责饭后刷碗。虽在远离家乡、远离母校的广西,却也感到了家的温暖。远在北京的学校领导关心关怀第二届支教团。2015年12月14日,时任校长杨仁树,在时任党政办公室主任赵亮的陪同下,来到都安县参加都安瑶族自治县成立六十周年县庆,并于14日晚召开座谈会,县长蓝启章,副县长刘春雨,县委常委邓启荣,县长助理马宁,琴棋村驻村第一书记孙铭晗及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上,时任校长杨仁树对支教团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任务,要求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落实扶贫任务,务必认真踏实完成。第二是责任,嘱托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将任务转化成责任,身为教师,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把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时刻挂在心上。第三是情感,希望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将责任升华为感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应当用真心真情关心学生,学生也自然对老师报以真情。支教期间,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与学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支教生活艰辛,但字里行间更多反映出的是支教团对于教学任务逐渐得心应手的自信,对都安扶贫的信心,对都安职教中心学生的深深不舍。在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王义鑫寄给时任副校长范迅的信里,他这样写道,“一年的支教生活好像再次回到那易逝的韶华。如今的我们就像护卫祖国边疆的哨兵,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学生们上好最后几节课,期盼着学生,也期盼着自己交出满意的答卷。”四、收获成长、爱心传递回首一年支教路,再回到2015年的9月2日,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带着学校领导和老师嘱托与祝福,带着父母的期盼与希望,同学们的鼓励与加油,与桑婷婷老师一同踏上驶往都安的列车,历经2495公里来到八桂大地,邕江之滨。亲临南宁迎接支教团的都安职教中心副校长李海胜早已等候多时,之后又驱车两小时,才终于来到支教团将为之奋斗一年的都安职业教育中心。初到的每个夜晚,支教团成员总伴随着“南方衣服能不能晾干”,“宿舍里有没有老鼠蟑螂蜘蛛”,“与学生沟通有没有语言障碍”诸多问题沉沉睡去。对于多在北方长大的支教团成员来说,首要任务便是适应广西的水土,接受都安的饮食习惯,克服闷热潮湿的气候,战胜诸多的动物蚊虫。昨日的学生,必须转变为一名被学生信赖的老师;昨日的孩子,要学会克服困难,为学生做出表率。调整心态,做好走上讲台的准备。在短短一年的支教时间里,支教团成员与学生们一同军训拉练、为他们答疑解惑、在运动会上为他们加油喝彩、与他们欢度中秋元旦,与他们一起欢笑拼搏,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与都安职教中心学生“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不会忘记这片曾播撒汗水和爱心的土地,他们将会带着支教一年的锻炼和积累,继续未完成的理想和事业。在都安所学到的知识、悟出的道理以及前所未有的锻炼,将使团员们终生受益。一年的志愿支教工作已经结束,而真正的志愿服务才刚刚开始。相信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将会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一直发扬下去,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大磨坊

青听 | 研究生支教团!这101人20年前的选择,让人泪目……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日青·听今日配乐《怒放的生命》欢迎到网易云音乐,关注@共青团中央收听更多团团推荐的歌儿00:09视频供稿: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他们,是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贵州财经大学的周晶就是其中的一员。正值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立20周年之际,他来到《等着我》节目现场,寻找101位中尚未找到的15位同伴,也是寻找20年前义无反顾的初心。当101位“志友”终于重新聚首,“支教”一词再次将他们紧紧串联。选择支教,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998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开始组建。1999年,来自北大、清华等22所全国高校的101名应届毕业生作为首届研究生支教团,主动奔赴青海、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5省区7个县的贫困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从陌生到亲近,从有隔阂感到打成一片,周晶和孩子们真正融为了一体。在马坡中学待了一百多天之后,周晶突然接到通知要临时调走。那一天,当地老师给他们收拾行李,窗外走廊上响起“啪啦啪啦”的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走廊上站满了学生,头低着,然后突然开始唱歌。“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我的好老师……”那一瞬间,他的眼泪夺眶而出。车子渐行渐远,那些可爱而又熟悉的面孔逐渐模糊。周晶一直往后看,孩子们依然站在那里,低着头,感觉到他们在抽泣。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真的离开了他们,但他也知道,自己的人生将开始转折。当初的101位志愿者为孩子们带去了一份光明和希望,同时也让他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价值。很多志愿者最终返回西部投身教育事业,周晶就是其中的一个。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孩子打开一扇窗另外一位来到《等着我》的沈红梅,在吉林大学上学期间就参加过不少志愿者活动。101位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中,女生很少。从没离开过家的沈红梅,这一次出远门反而一点儿都不害怕。就这样,她离开了长春,和另外15个同伴又离开了北京,沿着京九线,踏上了去河南新县的旅程。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新县高中,是新县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在那里,她开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水平,她还专门做了英语广播站。寒假回长春的时候,她也不忘在外文书店购买一整套的书虫系列读物,然后背到新县,给班级建个英语角。当三位学生在节目现场的观众席上举手时,这一刻,仿佛又重回20年前的课堂。其中一名正是当年听过沈老师英语课的学生,考上了沈老师所在的吉林大学,“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沈老师,这个改变我一生的人,我想沈老师在哪里,我就要考到哪里”。一头扎进陌生与贫瘠,让希望绽放在天地间今年45岁的张俊虎,当年负责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管理工作,是首届支教团志愿者当年口中的“张老师”,现在的“虎哥”。他在1997年就曾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到山西静乐支教了一年。曾经去过偏远地区的他,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因为山西很干旱,蔬菜很少,食堂里每天除了土豆,几乎没有出现其他蔬菜。大人面对艰苦条件还能忍受,可是想到还在长身体的孩子,张俊虎和四个同伴萌生了要亲自种菜的想法。他们去农民家询问、翻看相关书籍,学习种植的基本技能。3月开学后,他们成功搭建了一个不到一亩的大棚。每天除了教课,他们还亲自挑粪去给蔬菜施肥,等到收获时,他们就把蔬菜都送到了当地居民、老师以及学校食堂那边。虽然大棚很小,但是用自己的力量让学生们吃得更好、学得更好,再多辛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值得的。当初他在康家会中学教过的一名学生,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志愿者,在甘肃服务了2年。这是首届支教团的青春故事,20年来,101名志愿者带动18331名青年参与到研究生支教团。一代又一代人用青春接力诠释“支教”的意义。如今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发在即,让我们听听他们有什么想对全国青年说的?北京交通大学 夏天: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与丹凤中学开展古镇“微笑”讲解员志愿服务很快我将在陕西省丹凤县展开支教志愿服务工作。从小学到大学,经历过无数老师的养育之恩,作为一名毕业生唯有将大学中所知所学通过支教回馈给社会。很幸运,我可以成为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18331分之一,未来的一年我将和孩子们一起为梦想展开努力!山西大学 任超: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及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出征仪式曾经听到支教团的学长学姐,讲述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就更加期待自己在广西西林的一年支教。一年不长的时间,大山里回响的朗朗读书声中将有我们的声音,家访途中崎岖的路上将有我们匆匆走过,未来也定会为支教地做出属于我们二十届支教团的贡献!哈尔滨工程大学 刘宇:黑龙江研究生支教团代表队参加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培训班即将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开展支教生活。我相信在课堂上,我们会是每一位学生看待世界的眼睛,当想到我们讲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甚至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用好支教的一年时光,做出对孩子,对我们终生难忘的事。河南师范大学 曹雅静: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小时光”公益课堂活动将赴新疆哈密进行支教服务。22岁的我,在人生的黄金时代里,我有很多规划、很多理想,但绝不是在霓虹灯下推杯换盏,也不是在象牙塔里皓首穷经,我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我最初的梦想——“东南飞”的孔雀们停留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西口”吧!广西师范大学 小陈: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石桥一对一”筑梦游学活动即将奔赴到教育的第一线,心中怀揣着的是梦想更是一份对教育传承的执念。课堂上,我们是传道授业的教师;课堂下,我们做知心陪伴的朋友。希望通过一年不长的时间,在支教地留下长长久久的情谊,与并肩战斗的伙伴,为西部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扇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陈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今年是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实施20周年,在踏上支教扶贫征程前夕,我感到非常自豪,同时责任重大。支教工作不仅是教学扶贫,也是实践育人,未来我们有决心做好支教工作,通过专业知识解决孩子们课堂和生活中的困难,为精准扶贫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听了大家的故事你是否也会选择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致敬·中国青年志愿者 7月2日 星期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供 稿 | 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陪你青听|赵 晨(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团委)编  辑|曹雅静(河南师范大学团委)主  播|张 静(山西大学)、夏 天(北京交通大学)、任 超(山西大学)、刘 宇(哈尔滨工程大学)、曹雅静(河南师范大学)、小陈(广西师范大学)、陈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制 图|王广祥(昆明理工大学团委)剪 辑|张 静(山西大学团委)投稿邮箱|tuantuanFM@163.com来  源|微信公众号“CCTV1等着我”(ID:cctvdzw)图片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支教团

救火员

湖北一高校研究生支教团20年接力:贡献青春的力量

人民网武汉12月6日电 “以青春之名,与祖国同行”。12月5日,正值国际志愿者日,华中师范大学举办了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0周年纪念活动。20年来,该校共向中西部的十余个贫困县派出281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累计服务时间超过5万小时,为中西部扶贫接力工作贡献青春力量。首届支教团成员陈曦现场讲述支教故事“用一年时间 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到西部去支教。”1998年,华中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陈曦响应号召,踏上了去青海支教的路。陈曦回忆,开学了,学生却都没来,当地老师告诉她,学费虽全免,但孩子需缴纳烤火费,他们没钱上学,老师需要到每家每户去动员。“我从学生们好奇的大眼睛里,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贫穷带来的落后,也深知还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一届届接力,二十年薪火相传,支教团在学生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有一群可爱的学生和我有一个‘五年之约”’,他们说要努力学习考上华师,成为我的学妹。”支教团第十九届成员徐佳晨2017年7月抵达新疆,开始支教。“学生都说,老师你来了,让这一年,变得太美好了。”徐佳晨动情地说,“于我而言,遇到她们,才是最美好的,在这些学生身上,我深切体会到了‘做先生,先做学生’这句话的涵义。”“我们支教要做什么,不就是把外面的世界送进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来。”支教团第十六届成员高玉茜2015年7月在贵州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她说,“我看到了学生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与不安,我们要带他们走出大山。”“支教生活虽然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支教团成员纷纷表示。20年爱心接力 奉献拼搏青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奏响一曲雄浑壮丽的时代之歌。该校自1998年起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组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连续完成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工作,服务省份包括青海、新疆、云南、广西、宁夏、河南、贵州、湖北等地,目前共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贵州余庆、湖北恩施、云南牟定四个支教地。截至2019年8月,该校已派遣了281名志愿者参与支教工作,累计服务时间超过5万小时。《再启航,朝那些我一直信仰的》,活动现场,该校新组建的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一首诗朗诵,表达了对支教生活的向往。今年九月,华中师范大学面向全体学生招募了22名支教团新成员,覆盖18个学院,他们即将在明年夏天奔赴新疆、贵州、云南和恩施等四个支教服务地,投身到新一棒的青春接力中去。(责编:关喜艳、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