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报考人数330万创新高,统招名额缩水,4个理由告诉你不用慌徒子徒孙

研究生报考人数330万创新高,统招名额缩水,4个理由告诉你不用慌

过去一年你一定听到过这样一个数字:330万。没错,就是2020年研究生报考的人数。过去一年你也一定听到过这样一种事实表达:研究生统招名额缩水。没错,各种数据似乎也都表明了这样的事实。那么统招的你是否就应该为此担忧,甚至出现慌乱呢?下面我们将用4个理由告诉你,除了极个别情况,我们应该高兴,庆幸自己考研成功的几率变大了。一、研究生报考人数创新高,真正认真备考,走进考场的人多了吗?如果不了解当下的考研,我们很多人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报考人数增多,那么复试分数线就会提高。但是反观最近几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分数线并未有什么多大变化,国家线始终保持在那个水平,只不过部分院校由于招生人数减少、报考人数增多,涨分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事实,想考高分并非易事。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一下考研,考研的备考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是相对提高的,至少单个考生的备考时间是在逐年增多,不再像5年前认真复习3-6个月轻松通过没有多大问题。在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考生接受辅导机构的培训,整体上考研备考的难度在增加,考生投入的时间显著增加。5年前如果一个考生从进入大三就备考,我们一定会觉得这人疯了,但是当下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备考周期拉长1年多。从直观的感受来看,进入名校考研英语的分数线得到了显著提升。用更直白的话来说,更长的备考周期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英语的备考上。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报名人数以及人员构成,大家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职报考人数增多,二战、三战考生增多,他们普遍的面临一个难题,备考时间少或者考研英语成为拦路虎。是的,当前的报考人数增加了太多的重在参与型考生以及备考陷入瓶颈型考生,从历史经验来看,他们考研成功的概率很低。而且我们都知道缺考人数最近几年也在不断攀升。这就是我们给出的第一个理由,真正的竞争对手并没有显著增多。二、统招缩水,推免呢?直博呢?如果大家只是关注统招名额的变化,特别是那些名校的好专业,随着推免人数的增多,统招名额必然减少,如果你去进行统计分析一定会得出统招大面积缩水,难度加大的结论。但是如果你认真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如下事实:最近几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连年增加,新兴专业以及交叉学科招生人数增多,专业学位名额显著增多。那么名额到底去哪里了呢?为啥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时,他不可能缩招,因此如果名额急剧的减少,说明人才已经饱和,就业变差,那么你还愿意报考这样的专业吗?在这样的思考过后,我们可以得出研究生招生名额并未减少,只不过统招的名额减少罢了。可能你会说,看变难了吧?不过请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一下,统招缩水,推免增多?推免的都是什么考生?绝大多数是优秀的学子吧,很多时候如果你与他进行竞争,你是会落选的。而现在,这些优秀的学子不再与你进行竞争,整体上你的竞争对手变弱了。虽然名额减少了,但是你考出前几名成绩的几率增加了,相应的录取几率增加很多。而且,我们还必须关注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直博生的录取名额最近几年得到飞速增多。而他们在过去是要与你一起面对考研竞争的,而且实力非常强,现在他们也不再与你竞争。这就是我们给出的第二个理由,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显著减少。三、扎堆报考成常态,绝大多数院校报考人数并未增加在当下的竞争格局中,大家越来越多的报考名校,其中的一个重要理由为,在职考生、二战考生(报考人数增多的重要来源)的报考院校紧盯着名校,多次拼搏。我们为他们点赞。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大城市的名校的研究生对他们当前的现状改变才有价值,非大城市、非名校的研究生对他们的影响有限。于是乎,我们看到名校的考研难度增大。但是诚如上文所言,他们的备考时间与精力投入是较少的,特别是在考研英语上频频遭遇拦路虎。因此考取名校的应届毕业生也不要被报考人数这个数字吓到。#考研倒计时#而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在当下很多应届毕业生考生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也明白自我的实力,不再去赌只招一个统考生的专业,报考的分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考研成功的几率加大。四、信息不对称现象削弱,专业学位硕士人数增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考研服务市场的开拓,只要考生付出一定的时间与金钱,还是可以得到更优质的备考资源,大家备考所能获取的资源越来越趋于同一化,特别是在初试环节。那么此时大家能够比的就是自己的勤奋努力,考取本校在初试环节不再有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至少得到了极大削弱。从招生人数的分布来看,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人数增多了,而且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在当前基本上处于全国统考的状态,大家的备考资料、备考目标更是趋于同一化。而且由于招生人数相对较多,进入复试的几率增大,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以上是我们给出的4个理由,希望处于考研关键期的你能够一鼓作气再努力拼搏20来天,期待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戴安娜

委员提议:现在硕士招太多,博士招太少,建议提高博士占比!

来源 | 中外学术情报编辑 | 学术君据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陈欣然)报道,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告诉记者,他将在会上提出关于优化研究生结构、提高博士生招生比例、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建议。刘昌俊说,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结构中博士生招生占比小、硕士生招生数过多,已经很不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科建设、基础研究的需求。尤其在一些亟需突破的关键学科领域,博生不足已经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而发达国家的高水平院校主要以博士研究生为主。改变我国研究生招生结构、提高博士生占比刻不容缓。同时,目前硕士生培养存在以下问题:培养年限短,很难深入融入科研工作;为达到毕业要求,一些硕士生只能开展易于出成果的研究;很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接受实验技能的培训,客观造成硕士生开展实质研究的时间少。因此,他建议教育部、中科院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总结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以来取得的优异成绩,特别是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加大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国很多学科在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上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建议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尽快协商,重新定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方式,调整我国硕士生、博士生招生比例,尽快提高博士生占比,从根本上优化研究生招生结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不以招收硕士研究生作为解决本科生就业的渠道或方式。刘昌俊说,目前,极个别高校已经采用硕士生名额换博士生名额的方式多招博士生,保证了科研创新水平的快速提升。他建议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点,在研究生招生结构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实施类似的硕士生名额换博士生名额的方式,保证这些院校对博士生的需要。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管,保证培养质量。刘昌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九、十、十二、十三届学科评审组成员。来源: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5/t20200514_326378.html本文来源:中外学术情报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大混乱

明明研究生扩招,但为什么考研竞争更激烈?真像让人出乎意料

今年的考研即将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完成复试工作后基本上结束。对于今年考研的考生来说,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竞争激烈,对于第一次考研的同学来说,感受还不够强烈,而对于二战的考生明显能感觉到今年考研的压力和难度明显升高,有的同学发现虽然自己今年比去年考的分数高,但是今年比自己分高的人明显增多了,是自己倍感压力,难度大家的水平都显著提升了吗?另外,很多考生都注意到,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家对于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不少,因此都会觉得今年录取线会下降很多,可事实是部分考研初试国家线仅仅比去年低了2分,甚至有的专业不降反升,这使得很多考生和家人都非常纳闷:说好的扩招,怎么反而竞争激烈,那么扩招的指标跑哪儿去了呢?其实,很多考生只是看到了国家扩招的信息,并没有对我国这几年研究生招生情况有过全面的认识。这几年我们研究生招生数量一直是在增加的,也就是说每年都在扩招,只是没有向今年提出的这么明确,所以这几年各个院校研究生数量也在增加,很多学校研究生宿舍都非常的紧张,甚至有的学校都明确要求不提供研究生宿舍,新入学研究生自行解决住宿。但是与研究生扩招量相比,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确是猛增,这几年随着各行业技术附加要求的提高,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以前招本科的单位和岗位,现在都要研究生学历,以前要硕士的岗位,现在都提升为招博士。因此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使得很多本科生不得不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样一来不管自己愿不愿意读研究生,都得去参加考研,使得研究生学历几乎成为应届生找工作的起点。人一多自然竞争就激烈,录取门槛自然会升高。可是明明今年扩招力度很大,为什么一点也感觉不到呢?其实,今年国家研究生扩招基本上集中在医学及相关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并不大,同时,虽然扩招数量多,但是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也是非常大的,今年的扩招量顶多保证各位导师人均扩招1个名额,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考生来说,自己报考的导师仅仅增加一个名额的量比起考生数量的增加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就是明明研究生扩招,但为什么考研竞争更激烈的真正原因。今年的考研状态基本上定型了,但这为明年乃至以后的考生提了个醒,以后考研的难度趋势会逐年加大,竞争更加激烈,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着搭上扩招这样的便利,还是老老实实的认真复习备考,相信只要你努力付出,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让你满意的。再有几天就要复试了,衷心祝愿各位考生能一战成名,心想事成!

田何

2020考研:学校招生简章发布后,发现缩招状况严重,只能换学校?

眼下,又要到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名时间了,很多高校都陆续公布了今年的招生简章和招考计划。最近不少同学向我反映,说自己今年考研的目标院校已经发布了招生计划,但是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却出现了大幅度缩招的情况。更有个别同学告诉我,除了推免生以外,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仅剩下一个统考名额,这让他压力非常大。在研究生公告发布后,如果我们发现目标专业的招生人数,出现了大幅减少的现象,真的应该换学校吗?我认为还是应该运用辩证的思维来考虑这件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大家已经复习了小半年的时间了,如果换了学校,我们之前的努力,真的有可能就打了水漂。大家首先应该明确,学校现在公布的招生计划,并不等同于最终招考计划在现在这一阶段,各个高校公布的招生剩余计划,大都是高校预计的,在推免后的剩余招考指标。但是现在考研推免系统还没有开放,那些具备推免资格的同学,还没有正式填报,就不能将其视为最终招生计划。在往年中,有很多具备推免资格的考生,往往会拿到好几个学校的推免资格。但在推免系统里正式填报时,每一名考生只能填报一所高校,这就使得其他高校在招生时“扑了个空”。在推免系统关闭后,一般来说各大高校还会对招考计划进行一次调整,也就是将那些没有被利用的推免指标,再次用于统考计划里,增加招考人数。此外,各个高校还会根据考生的报考情况,来适当的调整招生名额。当上线人数较多时,学院也会向上级部门申报更多的招生计划,因此高校现阶段公布的招考计划,并不是最终的招考计划。即便是目标院校的招生人数,出现了缩招的情况,我也不建议大家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换学校现在距离考研初试已经只剩下3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我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在小半年的复习中,把基础打得相当扎实,也为后期的冲刺形成了牢固的基础。如果这个时候,我们选择换学校的话,就相当于从头开始复习。当然,如果新的目标院校的参考书和之间一样的话,复习起来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我们去学习一些新的专业书,这不仅会耗费大家的时间,还会对大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面对高校目标专业缩招的情况,我们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换学校,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请继续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你的对手正和你面临着同样的状况,甚至比你还要焦虑,我们只要按部就班地复习下去即可。如果目标院校的招生人数,真的只剩下一人的话,那请不要犹豫,抓紧换一所更简单的学校有部分同学的目标院校招生人数,到最后真的只剩下1个人,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别再犹豫了,寻找一个更轻松的目标院校才是正确的选择。我们考研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上岸,是为了在毕业后有学上。现在考研调剂环节难度非常大,比起报考这种招收1人的高校,我们真的不如选择一个更为简单的学校。结语研路不易,我知道此刻的你一定受到过很多的委屈,一定默默承受着压力,但请你坚信,我们的努力终会获得应有的回报。如果我们发现,目标学校的招考公告中,招生计划真的出现了大幅度缩招的情况,不到万不得已时,一定不要轻易换学校。你的对手在面对这一状况时,也会和你一样犹豫、彷徨,甚至比你还要慌张,所以当我们稳住阵脚,继续按部就班复习时,我们就已经成功了!如果你的目标院校出现了大幅缩招的情况,你会选择换学校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高见!

名闻不争

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后,越来越“不值钱”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重庆地区不少高校陆续发布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招生规模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计划招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共1500名,比2018年增加了100名;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计划招录各类研究生1309名,与2018年招录的858名研究生相比,增幅超过50%;重庆工商大学2019年计划招录各类研究生约1000人(含推免生),该校2018年拟招录各类研究生670人左右,增幅约50%。实际上在不久前举行的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该校只有525名硕士研究生参加。这样看重庆工商大学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不仅是重庆,研究生扩招是全国高校的普遍做法。公开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仅九万左右。2017年,各类研究生录取人数突破八十万。十几年时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近十倍。未来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会继续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两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规模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满足需求、立足国内、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建成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在学研究生数量达到290万人,意味着每年招录研究生数量接近百万。而且这个目标在近两年就要实现。所以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在所难免。有人说2019年各类研究生招生规模(含博士研究生以及各类推免生)将会达到90万,笔者认为90万的数据还算保守的。与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相对应的是,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增幅也在“一路狂飙”。200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不足四十万,2018年已经接近二百四十万。数量众多的研究生涌入社会,让很多招聘单位了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一些原来本科生都不太愿意从事的岗位,现在却可以用研究生来替代。部分招聘单位提高了招录标准:新录员工最低学历从本科提升到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他们的能力水平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人们一般认为研究生是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高学历人才,不过由于部分招生单位科研基础薄弱或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导致部分研究生经过三年学习,并未达到预期学习效果。也有一些大学生本身就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态去考研,或是为了逃避就业去考研,对科研没有太大兴趣,自然不会刻苦钻研学识。鉴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人们有一种感觉:研究生整体水平并没有随规模的增加而提高。甚至有人认为,研究生大量扩招后,越来越“不值钱”了。果真如此?首先,相比较而言,研究生规模真的不算大。每年的各类研究生招生总量不足高校招生人数的十分之一,而全国范围内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研究生都属于“稀缺群体”。其次,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在稳步提升,且明显优于本科生。数据显示,硕士研究生平均起薪为六千元左右,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约为四千三百元。事业发展上,研究生成长的机会比本科生更多,更容易被重用。可以看出,大规模扩招后的研究生并没有“掉价”,他们依然是这个社会“最值钱”的群体。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学历人才进入到各行各业,对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如果读研真的只是为了“混个文凭”,为将来就业添一份“光彩”,确实是拉低了研究生的层次。为更好的生活去读研本无可厚非,但不应把格局降到只为了生活。经过研究生几年的认真学习,眼界会开阔、分析问题会更理性,也会有广泛的朋友圈。这时候,好工作、高收入,以及别人的尊重和敬佩,会更容易得到。踏入研究生大门,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在读研期间,是学有所成,还是荒废,全看个人的毅力、决心和信念。若几年研究生读下来,只有一张漂亮的毕业证,却“肚中无物”,真的就成为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徒有虚名”,掉价是必然。总之一句话“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活着。”

夫子有乎

2020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出炉,首破百万,但超200万考生将遗憾落榜

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曾被认为是最难的一届,因为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再次打破了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了17.59%。但是参加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却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最幸运的一届考生。因为今年2月底的时候,研究生招生进行了一次大范围扩招,扩招名额至少有18.9万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却发现2020年考研的考生,依旧是近几年来最惨的一届,因为他们又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不能进行现场复试。所以很多考生就不得不面对一种新型复试—远程网络复试了。而在此之前,远程网络复试还未大规模在考研中应用。因此,在面对网络远程复试的时候,很多2020年考研的考生都有些不知所措了。但是好在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各种应变方式都是相通的,所以2020年考研的考生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参考。比如说企业远程招聘面试,就是他们可以参考的一种远程网络面试形式。再加上考研学校的引导,以及一些网友们的提醒,他们还是顺利完成了复试。但是远程网络复试效果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总归,他们能够如愿完成研究生招生考试,就已经是非常难得得了。复试参加完了,接下来就是等待录取了。那么,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到底有多少人会被录取,又有多少人会因为被淘汰而无缘研究生呢?5月30日,一份《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到了有关2020研究生考试的招生人数,招生人数为114.1万人。这也意味着,2020年研究生考试招生录取人数将首度超过百万人,同时也将有227万的考生遗憾落榜!考研招生人数超过100万人,这应该算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吧!因为这在研究生招生史上还尚属首次。那么2020年研究生考试招生人数突破100万人,是否意味着2020年考研难度有所降低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近2年的考研招录比对比,另一方面则是考研考生落榜人数。从近2年考研招录比来看,2019年的考研招录比约为27.8%;而2020年的考研招录比则达到了32.7%。所以单从考研招录比数据上来说,2020年的考研难度明显是要更低一点的。从考研考生落榜人数来看,2019年考研落榜人数大约有210万人,而2020年考研落榜人数则将达到227万人。所以从落榜人数上来看,2020年的考研难度要更高一点。那么,2019年考研和2020年考研哪一年更难呢?对此,有网友表示:应该是2020年考研更难一点吧!因为2020年的考研考生们经历的事情太多了。首先,他们经历了考研报名人数大幅增加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其次,他们又遭遇了大学不能开学的情况,缺失了良好的复习环境;最后,他们还遇到了不能参加现场复试的焦虑,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心理。所以综合来看,虽然2020年的考研报录比更高一些,但应该是2020年考研更难一些的。对此,你如何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抱抱熊

研究生招生,推免生太多,没有给普通学生机会?错了

研究生招生,没有给普通学生留机会了吗?这个观点错的离谱!非常有意思的是,几乎同一时间,两个非常重要的媒体平台报道了同一件事情,并大概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推免生越来越多,基本上没有给太多人考的机会了。但是,在笔者经过调查后的结果与这个结论并不完全一致。1、和研究生招生总量增长相比,推免生总的占比其实是有在下降的,而不是一直在增加。目前,推免生的占比只有招生总量,还不到14%,这说明其实绝大部分人,还是走招考路径。2,名校有很多专业推免比例高,但是,在全校总量上,还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超过50%,换句话说,最大限度至少一半是招考,不是推免。3,清华北大等名校,推免名额比较多,而且这些名校的推免生中,大多来自双一流高校,这其实也是正常的,难道我们应该给非双一流或者三本二本院校更多才对吗?1000多所本科高校中,有65%历史不足20年,基本都是大扩招之后的产物,其中,有366所高校有推免资格。考研只要考四门了,推免需要985学校三年所有课均分达到专业前20%,211更低,一本双非更更低。考研苦一年,保研苦三年。实话说,推免生能力普遍确实强过招考生。也别总是碰瓷人家推免生,推免资格是三年如一日的自律换来的,招考生平时考不过人家,就想着一次考试撞大运来个超常发挥压人家一头?虽然也是考进去的,但是跟推免生相处过才能正视和别人的差距。既然推免生个个都是学霸,考一考又怕什么呢?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级考试,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但事实证明,推免过程屡屡出现舞弊问题,漏洞多多,况且推免本身损害教育公平。研究生考试要改革改进考试方式,而不是撕开一个口子目的只是让一部分人所谓优秀者免考。多年前考研,系里突然保送了一个平时各方面极其一般的女生,我气不过去找系里,被告知:你每年都是最优生,凭实力肯定考得上本系,女孩子找工作压力大,你们就让一让吧。结果,考了当年武大本专业第一。事后想想,真保送了,也没这个百年一遇的第一了。推免对高考大省绝对是不公平,同样的分数人家可读985但对高考大省只能读读一般的二本,推免一搞使他们这些优秀学生失去了二次机会、天理何在。再次推免腐败成风送钱送礼风气难改,导师要学生要干活的,看看导师更愿意要推免生还是考研生就知道了,就是考研生,我们学校的推免生水平是真比我们考研的高。在中国,真正的好学生即使推免也应该参加考试证明自己,既然水平高,还怕考试不成,怕是一些假冒伪劣混在其中。曝光的一些案例,很容易知道,有些推免生背后有特权和内幕操作。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信息有误,或侵犯到您的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道通为一

考研生少了45万?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此前,曾有消息称今年报考人数为422万。现在看,实际报名人数比预期少了45万人!不少网友表示,坚持到最后必上岸!防疫不松懈!作弊将严惩……教育部也提醒广大考生:一要按规定做好考前防疫准备。要详细了解考点相关防疫要求,如体温监测、核酸证明、健康码等,提前按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会活动。二要提前做好考试准备。要按照考务要求,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充分考虑体温检测等因素,合理安排考试期间出行时间和路线,预留足够赴考时间。三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知法、遵纪守法,诚信参加考试,不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及其他违禁物品进入考场,不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不参与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四要不信谣、不传谣,安心备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积极备考、沉着应考。不要听信一些不良社会培训机构宣扬的“考试包过”“有内部资料”“提供试题答案”“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等虚假信息,以及非官方网络媒体发布的招生考试信息,如有疑问请直接向当地教育考试部门咨询。同时,教育部公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省(区、市)信息发布、考生咨询与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等渠道。学校“宠”…这些考研学子超幸福!距考研还有不到3天,不少学子抓紧最后时刻冲刺。准时上线的,还有别人家的学校!12月19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电光微院2017级考研学子收到了来自辅导员王宸文姬老师用时近四个月准备的暖心礼物——260只亲手编制的毛线粽子,寓意高“粽”!同学们纷纷表示,收到了老师亲手制作的“小粽子”和鼓励的拥抱非常感动,倍感温暖,一定全力拼搏,不留遗憾!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备战考研的学生做了3个书本造型的“记忆”蛋糕,“写”满老师们准备的英语、数学、政治科目知识点。“希望考生把考点都‘吃’到肚子里考出一个好成绩。”该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主任陈杰介绍“就像拥有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一样大家吃完都不会忘。”12月18日,郑州工商学院为鼓励考研学生好好备考,每天送热豆浆给学生免费喝。学校每天安排固定的工作人员,早上8点将豆浆送到自习室门口。考研学生称,喝了豆浆很温暖,更有动力去学习了。加油!你们学校准备了什么?

芙蓉屏

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但有些院校却少有人问津,导师“求着读”

今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结束并没有多长时间。通过我们从数据上面的了解,今年考研的人数又增加了不少。虽然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是人数却没有出现下跌,创造了新的记录377万。其实也不难发现,从四年前2017年开始,研究生考试的招生数目就在逐年增加,此后,研究生考试似乎成了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的一条出路。由此考研的人数一再创下新高。在2018年的时候,考研人数比2017年增长了将近20%,此后在2019年又再次创下新高,超过了2018年,甚至增长人数比2018年还要多,这次高达21%。通过四年的时间下来,我国人数由200万突破了300万由此可见,考研成为了大学生心目中十分不错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这条出路。考研人数逐年增加通过近些年来的数据显示,前几年考研人数从100万突破到200万,时间相对还是比较长的,用了将近12年的时间,但是从2017年开始的200万突破到如今的300万以上,却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发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知识方面的工作。通过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就业困难。求职门槛太高的问题,只有凭借高学历才能选择一个更好的职业。而如今就业压力真的是普遍存在的,除了学历高以外,大家还需要具备高职能,高超的工作技术才能支撑自己在这个行业走下去。据我们所了解,2021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上的新高909万。如此多的高校毕业生也无疑将经历更加严峻的就业环境。其实我们不难发现,2020届的毕业生在这里也将会和这些学生争夺就职的名额,因为很多人还似乎没有找到工作。由此,应届的毕业生也将会获得更加大的就业压力。各高校开始研究生扩招但是因为这些年来研究生的招生数据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不断地扩招,这也就意味着高校研究生招生的人数将会逐渐增多,这对于考取研究生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也算是一大好消息。因为各大高校的招生名额扩大了,因此考研的压力也相比之下会减轻不少。其实高校的研究生扩招也是为了应对如今社会上造成的就业难的问题。高校研究生的扩招也将会为我国注入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从而让许多的企业出现活力。研究生所接受的教育也为中高层人才提供了保障。通过一定程度上的扩招,也能够吸引很多的人员进行深造,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研究生扩招该保持怎样的水平但是研究生的扩招只要保持什么样的水平,这还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有人认为应该保持在相对比较适当的位置,这样才会避免出现学历膨胀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如果学历膨胀的话,研究生的质量将会下降。因此认为这也对提高整体素质没有太大帮助。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考研人数的扩招,水平高的话也确实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因此对于研究生教育究竟该怎样扩展规模,在社会各界很难形成共识。除了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二本院校以及普通高校的学生。想要改变这样普通本科出生的命运,因此他们想要考取名校的研究生。大家对于高校研究生考试的扩张有什么看法呢?

白华

最新: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公布了!

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是一种特殊的招生方式,目的是为培养乐于奉献、具有较高科学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少数民族骨干人才。报考前需与省高教厅少数民族工作办公室咨询,符合标准的考生享受政策照顾。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少干计划,属于一种照顾政策,专项计划,分数线比其他考生低,统一划线,目的是加大民族地区急需紧缺人才、特别是理工农医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下图为历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少干计划分数线)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三类考生网上报名时,需要校验码,没有校验码将不能选择相应类别。不同类别校验码不能混合使用。强军计划的验证码由有接收资格的招生单位负责发放;援藏计划的验证码由西藏考试院发放;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要与所选报考点所在省级管理部门联系,提供省级管理部门要求的相关材料后获取校验码。马上要报名了,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同学们赶快看看今年的新通知,下面附上了各高校的计划分配表。欢迎关注51考研,每天更新考研干货资料、资讯、学习方法、备考经验、报名全流程等等,想考研,关注51考研,助你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