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刚参加完大型招聘会,给在校大学生、硕士生一些建议,少走弯路天下

刚参加完大型招聘会,给在校大学生、硕士生一些建议,少走弯路

本人曾经小硕一枚,现在是某央企研究院职工,今天参加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这次招聘会规格很高,是河南省政府直接主导的。参会的单位很多都是省属、部属,事业单位,高校,河南省各个地市单位,还有一些优秀民营企业。总之诚意满满,这是我见过逼格最高的招聘会。这些牛逼单位的到场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私企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最大的感想是:找工作的人真多,大学生真多,硕士研究生真多,博士也不少。先说下一些单位要求:1.公办高校教学岗位都要求博士,辅导员岗位有些要求硕士。博士要求第一学历本科,本硕博专业一致。海外求学背景发表文章要求。211-985高校。2.省部级单位像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宣传部等。一般要求本科起步,211,985。博士直招,本科生,硕士生参加统一考试,呵呵。3.事业单位大部分都是博士,硕士就一些艰苦行业。4.民办高校硕士起步,985-211优先。结果投简历的时候排起了长队。5.私营企业一些专科起步,好些的本科。怎么样,心凉不凉。发现问题了没?本科生整个招聘会貌似没有本科生什么事。专科和本科基本是一档。如果是校招肯定会好些,如果是这种社会招聘,本科生优势不在。所以本科生一定要珍惜校招机会,争取签个好企业。万一流落社会,将面临更大挑战。小硕貌似生存空间比本科好些,但竞争压力大。读硕士一定要有规划,想到毕业后自己想要什么工作。想要进好单位,就硕士博士一口气读下来,争取多发文章。当时我导师给我说过,硕士博士一口气读下来是成本是最小。要考211~985高校,名校。博士科研成果,独自承担项目,多发文章。博士的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但目前情况看,博士也会越来越多,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博士毕业找不到理想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我也是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出。

富则多事

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

人才市场、校招,大学生找工作的两大主要地方,对于研究生,哪个地方更好?显然是校招。具体来说,校园招聘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说,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1、校招,研究生具有主场优势校园招聘,一般大一点的,综合性的院校都会有。在自己的学校参加招聘会,心里感觉更加从容自信,这对面试环节很有利。校招就在本校,交通方便,如果是教师招聘,试讲就在自己熟悉的教室进行。而主场优势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自信心上,这会让用人单位对你产生很好的第一印象。如果是人才市场,舟车劳顿,总有一种过于渴望被接纳的感觉,自信心和面对用人单位的从容都无从体现出来。2、学校严把用人单位准入,可靠性增强人才市场是专业的招聘机构,常年进行,它面向的是全社会的人员,构成很复杂,参加招聘的企业也很复杂,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各种各样,而且企业的资质也可能会存在问题。但是校招则不同,每个参加的企业单位,都是学校审核过的,而且是针对性的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这让招聘的专业性大为增强,也让签约的成功率提高。正因如此,研究生们都很看重校招,很多人也成功找到工作。3、校招提供的岗位更适合研究生毕竟有些工作岗位是不太适合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也会只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里还有个双向选择的问题,校招企业,都很了解毕业生的特点,招聘中会考虑大学生的可塑性。这些岗位能让研究生在适应中不断提高,而非一上岗就是高难度的挑战。这一点在一些新兴企业如互联网企业,都做得很好。甚至,一些优秀企业还有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培训计划,能让他们更快成长,这都是校招独具的优势。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对此你怎么看

迷幻屋

本科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很现实:只能从基本做起,好岗位只招研究生

本科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很现实:只能从基本做起,好岗位只招研究生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很多本科高校开始了招聘会。而2019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860万人,再次创造了历史新高。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了裁员,他们的招聘需求也在下降。这届的招聘,竞争相当激烈。4月1日开始,哈尔滨理工大学的2019届本科应届毕业生参加了学校的招聘双选会。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企业和大学生两方面都对招聘会有些不同的看法。一位女大学生杨姑娘感慨到:好岗位招聘的要求非常高,只招硕士以上的,而且还要有自己的设计作品,或者是国家级的相关奖项的。这对于一般的本科生来说,是难以企及的。自己想给学弟学妹一些建议,在大学的时候,不要虚度了时光,尽量让自己的学识和学历都有比较大的提升,这样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工资范畴。另外一位广东的朱姑娘吐槽到:本科毕业生工资普遍比较低,在广东那边就够房租,都不够养活自己。而如果学历是硕士的话,可能会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一位大学生马先生表示:我们用了4年时间,争取大学毕业,拿到了本科文凭,本来以为会有一个不错的工作,但是经过1天招聘发现,也只能从基层做起。所以用一句最无奈的话说,哪能用咱,咱就去哪里。那企业HR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呢?一位企业的HR表示:公司给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是5000元,这个在北京算是一个平均的薪资,可能同学们对于薪资待遇的要求比较高,毕竟他们会觉得在北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另外一位HR表示:其实学历在社会上是比较重要的,如果你是研究生的话,薪资可能会往上翻一番。对于这件事情,小编的看法是:第一、学生刚毕业初入社会,肯定是要有一段适应时间的,这个适应时间是因人而异的。学生是以学习,以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的。但是到了社会,更多的是以能力来衡量一个人,有能力自然会有更多的收入。衡量标准变了,自然需要适应的时间。如果适应的了,就晋级了。如果适应不了,自己就会陷入混乱,甚至被淘汰。优胜劣汰,谁都无法避免。第二、学历在刚入职的时候,是块敲门砖,也仅仅是块敲门砖(当然顶级学府的学历就另当别论了)。把时间的维度拉长,学历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一个人到了社会上,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抛开这点,妄想通过一纸文凭就能一劳永逸,保你晋升无敌,那只是痴人说梦。(注:素材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为本人原创,侵权必究)

痕之探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毋庸讳言,现在的校园招聘中,很多相对较好的单位确实把研究生学历作为招聘的门槛,特别是在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不但如此,还有些附加条件,比如在校成绩、英语过级情况、职业资格证书等。一方面,现在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是60万左右,数量不小,而相对不错的单位新增岗位数量并不很大,就业市场有供过于求的迹象,学历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好一些的单位要求研究生学历自然而然,加上校招面对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小白,只能通过学历、成绩、证书等情况予以选拔,特别是学历要求会较高。另一方面,在校招这种比较特殊的招聘环境中,面对的是一窝蜂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场面展示的往往是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很多单位招聘几十个人,却能收到成堆的简历,因此这个招聘环境是大大有利于用人单位的,他们会在无形中提高招聘的门槛。所以,校招中对于学历的要求往往高于现实中的实际供求情况,出现很多单位招聘中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最低学历,也是难免的。当然,由于现在每年毕业800万左右的大学生,本科生占了其中一半以上,每年这么大的大学生新增数量,让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确实竞争力不强;加上研究生现在每年毕业人数也是5、60万,而且每年都有扩招,这使得即便是研究生毕业,也未必一定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但一般来说,相对于本科生,无疑是明显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考研,考研大军不断膨胀。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正处在一个“学历大爆炸”的时代。20年前,大专生就属于较高学历了;但到了10年前,大专生已经落伍,本科才算学历不错;而现在,本科已经是很普通的学历了,研究生才算学历不错。这种群体性的学历“升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且,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10年后,研究生学历变得比较普通,也并不出乎意料。虽然现在不可能人人上大学,未来也不可能人人都念研究生,但对于个体而言,念一个研究生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可以把这个作为自己念书的一个“标准”。不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研究生学历无论放在怎样的时代,都属于高学历,都只可能是相对少数人可以拥有的,说“研究生成为以后念书的标准”,仍然是不恰当的。我国目前大约有800万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即便每年增加60~70万,十年后,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的比例仍然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虽然那时候研究生学历比较“普通”,但仍远远谈不上“普遍”。“研究生成为以后念书的标准”之说还是不能成立的。你对此怎么看呢?

死魂曲

河南首场研究生招聘会来了!研究生称找工作不如本科生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文 张琮 摄影 核心提示 | 又是一年毕业季。30日,河南省2018年高校研究生就业专场双选会在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举行,31个行业共280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最终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00余人。研究生们排队入场,惹得不少本科生们“羡慕嫉妒恨”。然而,研究生们却一点也不稀罕这份羡慕,直言找起工作还不如本科生,“投了十来份简历,只要能中一份就行”。【现场】有高校校长带队“招兵”,现场签约招聘会现场火热异常,手持简历、背着电脑、拖着行李箱,上千名来自河南、上海、广西、浙江等省内外毕业研究生们前来寻找心仪的岗位。 场馆内,高校、国企遍布,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商丘学院、中建七局、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宇通客车等省内外的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会,共带来教育、卫生、互联网等31个行业的2800多个就业岗位。 商丘学院带着66个教师岗位前来纳才,该院播音教研室主任柴帅告诉记者,两个小时,学校就收到了上百份简历。“为了更好地选到合适人才,来到现场看简历的都是各院系院长、主任,等到下午面试,更是校长直接带队,好人才现场就签约了。” 前来应聘的河南某高校师范专业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周丽丽也投了简历,她告诉记者:“一大早就来了招聘会,投了十来份简历了,只要能中一份我就知足了。” 走访中,不少毕业生都表示,研究生没有前些年吃香了,有时候还没本科好找工作。“我姐姐几年前研究生毕业时,差不多大家都有三四个工作可以挑,现在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毕业生小田说。【声音】来应聘的研究生们书生气不见了一方是求贤若渴的单位,一方是求职无门的毕业生。那么,什么样的毕业生才更受青睐?柴帅表示,相对于其他岗位,高校岗位除了要求专业对口外,还看重专业水准和知识结构。“想要胜任教师岗位,就得把肚子里的墨水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也就是看实践能力,能够直接上岗,适应岗位的要求。”此外,他还表示,今年求职的毕业生们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身上的书生气不见了。“前几年,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常常一脸稚气,今年不一样,他们参加了各种实践和实习,接触了社会,有了动手能力,不再是纸上谈兵了。”而中国建筑集团一位招聘负责人则表示,他们更青睐于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生。“希望他们有新思维新理论去做创新性的工作,也要能够俯下身来到一线去,把真才实学应用到基层工作中去。” 【现象】北上广不再热,就近就业成新选择对此,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调研员吴建中表示,今年,招聘岗位在总数上有所增加,但由于机构改革,研究生求职受到影响。“读研要比本科成本高,研究生毕业生往往就业层次要求也搞。根据往年数据,研究生更愿意选择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岗位。今年机构改革,机关事件单位停招,对于研究生求职很不利。”但他也表示,一些急需人才的单位,会采取变通办法,先招聘人员上岗,等政策放开再解决编制问题。 此外,他还表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市场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毕业生们更多选择就近就业,而非一门心思扎进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吸纳能力的提升,再加上优惠的人才落地政策,以及北上广求职的高成本,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就近就业的吸引力。”他说,在90后毕业生身上,对家和父母的依恋度明显提高,对家乡的归属感也更加强烈,所以,更多的毕业生开始选择留在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就业。最后,他还建议,研究生们应综合考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并根据个人专业和能力素质选择合适的岗位。“除了在校期间,多多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努力。求职时,也要转变择业观念,比如,先就业再择业,或者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也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展示才华。同时,也要善于去适应工作岗位,而不是等待岗位来适应你。”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裴申申

监河侯曰

今年北京地区最大规模招聘会上午开启 1.53万个岗位专供研究生

2017年11月5日讯,今天上午,“2018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举办,这也是本年度北京最大规模的招聘会。4个场馆同时启用,560余家用人单位组织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53万个。最近几年,现场招聘会普遍比较冷清,今天的研究生招聘会则受到广泛关注,会场重现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今天上午,老国展研究生招聘会。 阎彤摄主办方介绍,北京地区2018届毕业研究生可凭会前发放的入场券免费参会,也可凭学生证现场免费领取入场券,预计今天将有3万名毕业研究生现场求职应聘。招聘会还专门设立了“津冀招聘专区”、“三城一区招聘专区”、“创业企业招聘专区”和“外省市招聘专区”。参会的用人单位中,国有企事业单位278家,占用人单位总数的49.6%;民营企业251家,占44.7%;外资企业32家,占5.7%。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通讯电子、计算机、财经、城市规划、生物医学等方面。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的需求看,对博士的需求人数占总需求人数的29.8%,对硕士的需求人数占70.2%。研究生招聘会是一年当中最受关注的现场招聘会,不仅招聘单位多,单位和岗位层次也很高,很多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国企、知名民企都纷纷亮相,如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等等。记者在现场发现,最受青睐的还是北京的国企和事业单位,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北京金隅、首钢、北汽等单位的展位前都排起了长队。很多单位为了吸引应聘者,都给出了优厚待遇,还有不少企业开出了“八险一金”、“七险二金”的诱人待遇。“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起薪最少也要六七千,要不然简直没法生存下去了。”记者采访的几位应届研究生都表示,他们求职时最看重的是还是薪酬待遇。而外省市的招聘团层次也很高,大多是当地的高校、医院、国企,因此也受到关注。一些地区给出的薪酬并不比一线城市逊色,例如沈阳东软集团招聘的算法工程师,底薪达到1.2万至2万元;微波系统工程师底薪更是达到1.6万至2万元。今年的研究生招聘会还应用了不少信息化手段,比如应聘者可通过手机扫码获取电子会刊,并可关注北京人才网微信平台进行注册,通过填写个人简历进行岗位匹配,这样就可以提前筛选出自己合适的企业和岗位,并获知企业的展位号,到了会场可以直奔心仪的企业,不用再满场转圈了。 J205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代丽丽

拉丁区

揽才大战一波胜一波 高校成招聘会香饽饽

5月15日,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对接招聘会在省人才市场举办。高层次人才意味着高学历、高能力、高薪酬,吸引了省内大型国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单位加入,而前来参加招聘会的大多数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等,入场人数超4000人,1326人达成就业意向。那么,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最看中什么呢?省内一家大型品牌企业表示,学历是门槛,工作经验就是“加分项”。高层次人才对接招聘会吸引大量高学历求职者入场。109家企事业单位招人作为“才聚江西 智荟赣鄱”系列活动之一,5月15日,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对接招聘会在二七北路江西省人才市场举办。好单位、高薪酬,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入场。会场内设置了高层次人才招聘洽谈区、省市人才政策展示区,吸引了来自省内重点行业、科研机构、高校、医院、驻赣央企、上市公司等109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会,提供4605个中高级人才岗位。参会单位大部分均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酬、人才津贴、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经费等薪资待遇,最高年薪可达120万元,平均年薪30万元。1326人达成就业意向该场大型招聘会进场洽谈人数4388人次,其中省内4048人次,省外340人次;其中博导1名,博士(博士后)19名,硕士2698名,本科1670名。初步达成意向人数1326名,其中省内1200名,省外126名,初步达成意向率为30.2%;其中博导1名,博士(博士后)4名,硕士692名,本科629名。其中省内高校13家,接洽人数为852人次。国有企业24家,接洽人数为1526人次。民营企业72家,接洽人数为2010人次。接洽人才排列前三的地域分别为:南昌3037人次,赣州238人次,九江174人次。达成意向人数排列前三的分别为:南昌796人,赣州93人,九江61人。学历是门槛 经验是“加分项”15日招聘会现场,求职者络绎不绝,招聘单位的“含金量”十足。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招聘展台前吸引了几十名年轻求职者排队应聘。应聘者绝大多数都是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工作人员一个上午就收到了厚厚一叠简历。“这家公司待遇好,行业发展前途也不错,如果能进这样的大型企业上班,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一所高校大四学子小周说。汇仁药业作为省内知名企业,也吸引了不少前来求职的人员。“我们公司的高层次人才主要是管理层和项目工程师,对于招聘高层次人才,学历是门槛,另外工作经验也很重要,算是‘加分项’!”该企业人力资源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应聘者十分注重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相比薪酬引人,他们认为一家企业的实力才是稳定发展的前提。高校成招聘会上香饽饽在15日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上,江西农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前来“抢人”,应聘者也格外惊喜,希望能进入高校工作。从现场招聘情况来看,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岗基本上要求博士以上学历,而行政岗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针对本科毕业生的岗位比较少。南昌航空大学人事处相关工作人员说,他们急需“抢人”,但需要抢的是高精尖人才。“科研和教学岗位都要求985学校的博士生了。”该人士表示,如果成功引进一位优秀的博士生,还会考虑安排配偶工作。“对于院士,江西的高校更是十分渴望,但要引进十分不易。我们只有靠感情牌,薪酬牌、平台牌来吸引人。”该人士表示。(来源:中国江西网)

舜流母弟

市教育局周六举行研究生专场招聘会 拟招聘132名教师

福州新闻网12月1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谢薇)记者10日获悉,市教育局将于本周六在金山中学举办研究生专场招聘会,市属学校及各区教育局拟招聘132名教师。招考岗位共132个,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中职校、高中等,面向专业对口的2020届(含2019年8月16日至12月31日毕业尚未就业)具有全日制普通院校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招聘师资人才,符合条件者可登录福州市教育局官方网站查看具体招聘岗位计划及条件要求等。

标错参

揭招聘“潜规则”:名校研究生求职缘何受青睐?

HR经理揭开招聘“潜规则”名校研究生求职缘何受青睐12月14日19时,距离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仅剩一周,北京一所高校的教学楼内,李芳站在二楼走廊,轻声朗读着手里的复习资料,进行考研的最后冲刺。这名2014级化工专业的本科生,今年要报考一所以化学专业见长的院校的研究生。“我们班考研的同学挺多的,大概占80%,许多人有名校情结,想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善。”资料图:江苏省百校联动南艺2018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举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今年7月毕业于大连一所高校的李辉,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了。作为非应届毕业生,李辉在找过几轮工作后,“无奈地”选择继续加入考研大军。“谁不想多赚点钱?谁不想有更好的生活?但不是名校硕士,竞争力太弱,能选择的机会太少了。”他每天都学习到很晚,希望通过考上名校研究生找到好工作。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今年共有165个招生单位招收研究生,全国范围内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则为322897人(不含推免考生)。从报考志愿来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2个招生单位的报考人数均超过1万人。也就是说,这12所“名校”吸引了报考北京院校的约1/3考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考生之所以扎堆儿报考名校,“继续深造”和“为了更好的就业”是普遍诉求。HR经理揭开招聘“潜规则”:名校,研究生,必须的!在安徽卫视一档访谈节目里,一位前HR经理曾抛出“会对非985高校的大学生区别对待”的话题,引起网络热议。这位前HR经理表示,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名义上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对应聘者预先设置各种隐性约束。比如,参加招聘会时,他们会把985和非985的大学生简历分开放,离开时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只能“被清理”。对于这个招聘环节的“潜规则”,很多非名校本科毕业生已心知肚明,许多人甚至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在他们看来,真相虽然残酷,但命运并非不可改变。他们期待通过考研进入心仪的名校,既提升学历,又能在未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砝码。曲琳琳已经在某中央媒体工作了一段时间,一个“有情怀的理由”促使她在今年8月辞职,专心投入考研大军。“工作中认识了许多专业精进的前辈,他们让我从单纯对文学的热爱进一步发展到对新闻的热爱,要在这个领域立足,深造是必须的。”曲琳琳表示,她此次报考的是国内最知名的传媒院校之一,希望毕业后继续回归媒体领域。她坦言,名校硕士毕业生才有可能在任职单位解决编制、户口等。而这些对于非名校、又仅仅是本科毕业生的她来说,“不敢奢望”。“名校+研究生等于更好的就业”,似乎正在成为找工作的“黄金定律”。“班主任告诉我们,学医的话,不考研没出路!”一名医学生在网帖中坦陈他坚定考研的原因,他回顾说,大一新生报到那天早上,有着消化科博士学历的班主任告诫道,准备将来做医生的一定要考研,而且一定要考上。因为本科毕业基本进不了大医院,在医院里会让人瞧不起。医学既需要经验,也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不读研就意味着不懂研究和创新,无法最大化实现医生的价值。HR经理心中的名校生标签:更聪明、更勤奋、能充当公司门面在职场,许多人认同“学历不代表能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但可惜的是,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学历低的往往连“出来遛遛”的资格都没有。“目前虽然是应试教育,存在死记硬背的因素,但名校研究生仍意味着更勤奋、更聪明、反应速度快、做事更容易上道。”就职于一家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王亦宣说。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HR经理范雪柯则表示,名校生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很多企业在宣传时经常会提及员工的学历情况、生源地,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时,企业可能招收普通学校的学生,但当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时,谁都想招聘到名校的毕业生。”某国企HR经理邓明表示,录用名校研究生更能壮大公司门面,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学校的毕业生,也能不断优化员工整体素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由于名校学生自带聪明、勤奋、适合充当公司门面的标签,因此被企业聘用的几率更高。广开才路、筛选非名校优秀人才?HR经理:成本太高一些知名企业的HR经理表示,一次招聘往往会收到数十万份简历,确实存在“简单粗暴地”对待非名校毕业生简历的情况。比如,在进行电脑筛选简历的第一步时,就直接设置学校条件,非名校学生无论能力多强,简历也会被筛掉。但依据学校区分毕业生,企业是否担心会漏掉非名校的优秀人才?“我个人认为,根据每年的人才市场行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范雪柯表示,“如果重点学校的学生能够满足招聘需求,就不会担心漏掉优秀人才。如果不能满足招聘需求,会适当放宽对学校的要求,非名校的求职者也不是全无机会。”邓明告诉记者,在大量简历投递而来的情况下,因为筛选成本太高,一定会设置相应标准删除一些简历,非名校的优秀人才往往被漏掉。王亦宣则表示已经习惯了招聘季时“优秀名校毕业生蜂拥而至”,不担心漏掉非名校的优秀人才。“名校的优秀研究生数量已经很庞大了,很难有精力再去甄别一名非名校的研究生是否优秀。”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名校学生确实更有优势,但非名校学生也会以考取名校研究生的方式,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王亦、记者何欣对本文亦有贡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齐琪 郭艳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5日 04 版)

水之乡

研究生、本科生来了不少,这场招聘会的“学历”更高了

12月7日,2019年台州市残疾人专场公益性招聘会在市人才市场举行,在各级残联的组织和推广下,共有约300名残疾人朋友到达现场应聘。“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接触到了许多大学生,应聘者的学历更高了。”现场一位应聘者陈灵君说。当天,共有52家企业提供了1102个就业岗位。据统计,共有16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有4人,本科有6人,大专有64人,中专及以上有86人,当场签约9人。台州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吕杭斌说:“就今年达成就业意向的数据来看,残疾人就业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升。”浙江广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电线、电缆和插头线等产品的企业,当天共与30名应聘者达成初步意向,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有2人,本科有2人,大专有3人,主要从事办公室行政管理、研究员、下单员等职务。公司总经理赵国志说:“我们主要通过现场面对面交谈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和与岗位的匹配度,只要能达到人尽其用的效果,就算他们有身体缺陷也不影响其在岗位上专业能力的发挥。”为进一步帮助残疾人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招聘会现场还邀请了2名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服务。来自路桥的车先生因高中时期视力损伤而导致视力残疾,突然的变故令他一直无法克服心理压力。当天,在台州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菲的建议下,他走进就业创业导师工作室,接受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张俊亮的指导。经过一场专业的书面测试以后,张俊亮根据测试结果给车先生提供了科学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方向参考。车先生目前已拿到高级推拿师资格证书,经过5年的学习还于今年初取得了湖北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的本科学历。在导师的疏导下,车先生及其家人提振了信心,表示要发挥其专业技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医学岗位,实现自立自强。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台州市残联在提升残疾人学历上也做了不少努力。近年来,台州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按照特殊教育由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的要求,以多模式融合为切入点,提高融合教育覆盖面。2018年8月21日,台州市召开了残疾人职业教育学历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会上,台州市残联与台州电大签订了联合办学框架协议,建立学历教育与就业职业培训并重、校政合作、工学结合的继续教育新模式,提升残疾人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从而帮助残疾人实现幸福生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