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想退学的研究生,悠着点!介绍信

想退学的研究生,悠着点!

有数据统计,全国人口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不足0.6%,可谓非常稀缺。但我们却有不一样的感觉,好像身边的研究生数量并不少,而且不少单位招聘新员工,也不缺研究生取投递简历。另外,有些研究生在求职上还出现了困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恐怕教育专家或职场专家都难以做出全面客观的解释。不管怎么说,对大学生而言,取得研究生学历,在就业或事业发展上总归有些好处,即便没有明显的益处,最起码也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生格局。鉴于这种想法,当下报考研究生的大学本科生越来越越多,2018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相比较2017年增加了超过18%。今年虽然研究生招生规模总体上有一定的增大,但竞争激烈程度不一定比去年小。一大批高校毕业生拼命挤着想进入研究生队伍,而有些已经进入研究生队伍的学生却“开了小差”,产生了退学的想法,甚至已经办了退学手续。如果是经过慎重考虑做出的决定,倒也没什么,倘若是被情绪左右,选择放弃继续读研,则会给人生平添很多麻烦,成功之路将会变得更加坎坷。所以,想退学的研究生,悠着点!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给笔者留言,表达出想退学的打算。今年九月份他才刚刚成为一名研究生,没几个月就开始有些后悔了。首先,他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悲观,他觉得自己就读的是双非院校(“非985”、“非211”高校),就算顺利毕业了,也难有很好的事业发展平台,或许连就业都比较困难;其次,他特别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且感觉自己根本学不会这个专业的知识,基本上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丧失了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哪有学习动力,加上对自己在这个领域学习能力的质疑,做出退学决定是迟早的事。既然不喜欢这个专业,又觉得双非院校研究生读出来没啥前途,退学的确是一个能说得过去的决定。那么,退学之后干什么呢?这位网友表示自己退学后会再去跨专业报考其他院校。而对双非院校“信不过”的他,应该不会再去选择报考双非院校了,211高校应该是他的底线。跨专业报考211高校,没有一定的实力和充分的准备很难做到。这样一来一回,或许就耽误了两三年。倘若运气不好,就不是耽误几年的事,可能会永远的和研究生告别。事实上,研究生退学后没有继续读研的学生并不少。值得玩味的是,想退学的研究生为何当初不去选择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喜欢的学校呢?而非要这样大动干戈的折腾一番呢?做好考研规划,不仅仅是做好考研复习规划,也包括报考什么样的专业和什么样的院校。个人实力、职业发展、时间紧迫度和家人意见都会影响考研规划。有些考研生在考取研究生之前都是“糊涂”的,他们只是好好复习、好好备考,却很少去考虑自己可能就读的院校或许并不适合自己;有一些考研生对自己的实力不看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一般的高校、一般的专业,“先考取再说”;还有一些考生只是跟风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跟宿舍几个同学保持一致,等考取了之后却发现学校和专业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凡此种种,导致部分考研生刚进入研究生队伍没多久,就没了考取时的那般喜悦,还衍生出退学的想法。双非院校也好,985/211高校也罢,都存在有一些想退学的研究生。他们或是对所学专业了无兴致,或是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没半点好感,或是对导师意见颇大,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的结局就是退学。虽说退学不是儿戏,但在自己不喜欢的学校、不喜欢的专业这么耗下去,又是多么的伤人。只是在做出退学决定之前,请慎重思考,并好好规划以后的人生路,然后继续保持以前备考研究生的那般韧劲和冲劲,坚持不懈的奋斗下去。“条条大道通罗马”,成功的方式总是无穷无尽。

大宝贝

研究生开学不到一个月,有的学生却退学了,得知原因后反而释然了

先生开学季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不管是大一新生你还是研一新生都正式的开始了自己的日常学习,也在逐步的去适应新的环境,去抓住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或者是已经积极的开始参加社团的各种活动,已经慢慢的进入了状态,以主人翁的心态开始享受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或者是大学生活,只是这期间我们也能够看到和自己中西相处一个月的学生突然选择了退学,而当我们得知原因后反而更释然了。这样的学生每年都会出现在很多的高校中,似乎也在慢慢的成为一种常态,虽然我们常说既来之则安之,但是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目标,对于不是很理想的现状,他们hi选择放弃或者是去重头再来,再次报考更好的目标,只是他们的这些原因或许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理解的。其实,对于每年的硕士研究生,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是被迫调剂的,自己的目标高校绝对不是当前所在的高校,而当真正开始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生活时,自己内心的各种不满,各种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样安逸下去,应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选择二战考研,报考自己最理想的目标高校,所以这时候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劝说的,因为已经坚定的要办理退学,要回去准备再战考研。同时,很多的考研学生当初之所以考研是因为大学毕业时没有一个好的工作,所以为了能够更大可能地找到好工作,于是选择了考研,并且还会非常的努力,但是一旦真正的有一份好的工作在等着自己去上岗的胡,很多的研究生还是会毅然选择退学,因为他们的观点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许也就是这样一份工作,那么为何不早点就业呢?而对于每一年选退学的学生,他们的选择不能用对或者是错去衡量,因为都是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选择,至于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或者前景,那或许只能是自己去承担了,但还是希望所有已经开始一个月的研一新生精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总之,对于退学的同学,我们希望他们懂得选择能够得到最好的回报,更希望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于没有退学的学生我想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积极的完成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的各项任务,争取以一个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有可能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自己当初考研的各种目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证明自己当初没有选择退学才是最为正确的。

化醇

研究生被“退学”,是谁的问题导致的,听听研究生们怎么说

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的学习氛围是完全不同的,大学过于自由,学不学完全在于你自己。研究生导师类似于你研究生阶段的“参考书”,是你在有疑问时去咨询的人,并不是你初高中阶段天天看着你,主动给你讲东西。导师会在很多阶段,发邮件和打电话告诉你结业答辩和结业论文的截至时间,而且邮件和电话资料需要保存并上交。大多时候都是学生的拖延问题和不重视的问题。之前,广州大学的72名研究生被退学,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来看看这些研究生是怎么看待这一事件的吧!神游的小蚊子:我们导师是那种完全放养,三年研究生生涯,开会次数加起来不超过十次,连方向毕设题目项目都不给,虽说搞研究要靠自己,但怎么搞研究,研究方向如何,最起码的检查督促都没有,真的误人子弟,我同门一个师兄也没毕业直接退学,下一届师弟感觉也比不了业了,选择导师真的很重要!insistencesysywhuer:读研分分钟想退学,熬到现在终于快要毕业,但毕业论文收回来的数据质量太差,感觉要延毕了。导师一个做动物实验的,申请了一个人群的课题,课题组就我一个人,什么都要自己,问导师一问三不知,就让我自己找方法。还要写四篇中文交给他给别人发表,一作和通讯作者都不是我Baymax抱抱你:说明这个老师涉猎广泛,可能存在研究广而不深,你进门后给你一个全新,实验室里无人研究的课题,然后自己琢磨去,特别痛苦。还有可能是三天两头给你改方向,像个陀螺到处乱转。对此,有网友认为,有人说是导师不负责,一般都是:1.网上确实报道过不负责的导师,但是那并不多2.大多数学生都以为导师会找你给你讲东西,其实研究生阶段,是你去找导师,并不是导师找你,你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努力,导师只是在你疑惑的时候给你解答疑惑的人。那些说导师不负责的人怕是没意识到这点。Echo8835:别人不知道,我确实是这样的,我是计算机本科二本,能力差,考研结束以后参加春招,连居民楼里几个人的小公司都不要我,后来去985读研,一入学就好好准备找工作,毕业以后拿到BAT等等的sp offer。我现在回想起来,本科选择读研确实是为了推迟就业时间,但是我不后悔读研。rrabbit111:对的。我就是当时不敢踏入社会所以选择了读研。然而读了研后发现,每天无心科研却还要被逼着写报告看论文简直痛苦,早8晚10,周末不去实验室还要被问候,一个月只有800块。我就在想我脑壳进水了才读研究生,如果不是真的喜欢科研的真的不要读研。美食fo囖:导师问题存在多一些,论能力学生也不差,毕竟是考上去而且还是本校面试通过的耶,而不像高考不用面试,选错人那还不是怪你学校。这数量过于庞大,不是个位数,那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读研真不是儿戏,导师为了钱......以下不说,读过研就知道了,研究生就是为导师干活的。洛神小姐姐biubiubiu:其实现在很多学校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双向的,要多沟通多交流才能顺利毕业,并且学生要主动,另外不是所有研究生都是很难考,广大网友不要误解,还有就是导师让学生做事系列,其实也不是完全不给劳务费,而且从中可以学到东西,所以看待任何事情都要全方位思考,不要片面责怪某方。sophpure:对的,有的学生真不努力,总想投机取巧。虽然我导师特别忙,但是只要我去找他,他都会说,开始是几分钟,后来是十分钟,再后来时间越来越长。我觉得其实也和我们自身有关,导师觉得你看的太少了,他也没法和你交流。我觉得没有谁是容易的,不论是在校继续完成学业也好,还是步入社会也罢,没有一个人是轻松的。选择的路不同,注定社会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所在,并不是参加工作就比在校研读的高贵。没有什么好听不好听一说的。对于读不读研,这只是个人的自由,每个人思想成熟度、家庭背景、经济实力、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会做不同的选择。你去工作了,你也没有必要抨击那些考研的。每个人自身情况不同,就比如我不喜欢本科专业,为了从事别的专业就选择了跨考。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在这个竞争时代,个人努力很重要,做好自己最重要!现在普通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好找满意的工作了,大部分都是有考研意向,只有读研才能和211985大学毕业生在同一层次竞争工作岗位,说句不好听的,谁不想早点赚钱,读研是一个能提高自己找一份更好工作的踏板,并不是逃避工作,因为根本找不着好工作。不过在读研时,有一个靠谱的导师很重要。如果导师不给你方向,什么都不管,明确告诉你他也不知道你的课题是什么,他只管自己的家事,拉项目的事,把你放在实验室里,经常给他跑一些杂事等等等等,那这样的导师是不合格的。研究生是进修,进修也是需要有人指导的。这个上班不一个概念!考上研究生谁不愿意努力啊,可是没有方向去努力更心酸!

聚光灯

985高校的研究生都退学了,2019考研党,你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了么

导读:如今研究生考试笔试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几家欢喜几家愁。其实有很多人考研,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这段时间我经常看到网络报道:《985高校研究生都退学,原因是被坑了!》原因很狗血,到底是谁坑了?是自己?还是学校?还是导师?其实我想问:考研,你真的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了吗?第一: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的专业?985高校研究生都退学了,但我身边还有很多同学为了能够考上一个985高校研究生,准备两年甚至三年。真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去。考研你需要首先想清楚,你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想要去深入研究的?我自始至终认为考研也就是读研究生,是一个很严肃很专业的过程也很辛苦。就像一个工作,只有你感兴趣愿意去学习探索,才会有所成长。读研究生也是,如果你对专业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学位证,我相信读研的时光你会度日如年。在国外硕士研究生只是一个过渡,对某一个专业想去深入研究,一般会攻读博士研究生。所以你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想要深入研究的?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第二:能不能输得起?我希望考研只是一个你职场中提升学历的途径,而并非全部。无论是大学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我们总归会回到职场。在职场中提升自己能力有很多方法,可以直接学习,也可以间接学习。直接学习就是通过工作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间接学习可以通过书本和他人的传授让自己系统性掌握。无论你通过什么方式学习?这些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无论是通过考研提升,还是通过工作提升。我都希望你能输得起,因为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有可能会存在付出很多,但最终结果不是太好的情况。就像我们自己做一个项目,很辛苦没有周六日也没有节假日,对未来的探索还在一步步向前。有可能你付出了很多,坚持了很长时间也没能够得偿所愿。所以在考研之前,一定要问自己能不能输得起?如果能输得起,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节点,期间勇往直前不要徘徊!第三: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冷板凳”这一词是我在一篇文章看到的,做学术研究的人,一定是那种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的人。社会很浮躁,无论是考研还是读研究生,我们避免不了会受到诸多诱惑。是坚持还是放弃?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对于考研的同学,你一定要问自己: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因为考研的过程中,学习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时间也很长,坐得住冷板凳是自己高效学习的前提。今年大学毕业生820万,考研人数280万,创历史新高。高校研究生都退学了,考研,你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了吗?第一: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想要去深入研究?第二:考研你能不能输得起?第三:学术研究很枯燥辛苦,你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想清楚了再行动,祝愿考研的同学都能如愿以偿。

优香

很奇怪,为什么每年都有中途退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姐:习以为常了

又是一年开学季,与学校时隔八个多月的分别后,再一次的回到了我们曾经热爱的校园,开始属于我们的大学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发布开学通知,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返回校园,有的已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了,有的已经进入图书馆看书了,有的已经开始找工作了的。而今年的准硕士研究生,也即将开始迎接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但是随着新生的到来,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有很多中途退学的学生,几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硕士研究生,放弃自己用辛苦换来的名额。可能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秉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思想观念,即使被录取高校有一些方面是自己不能够接受的,我们也会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有很多学生来校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对高校进一步的了解,最终选择中途退学,返回自己的本科院校开始二战考研,例如我的大学同学本已经被录取,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但突然要中途退学,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所高校不适合自己,给不了自己所追求的,于是退学了。当然这些学生中途退学自然有一定的原因,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种原因,对自己的高校失望,对自己的导师失望,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失望,这些是造成这些学生最终放弃的最重要原因。尤其是对自己的高校失望的学生,毕竟每一个考研费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研究生三年期间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为自己之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是当你发现你所在高校的平台、资源、档次、氛围等方面和自己所想象的有很大差距时,你自然会选择中途退学,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考上更好的大学。对此,很多研究生学姐也表示,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很有可能和你朝夕相处了几个月的同学,会在某一个时间点突然退学,原因自然是很充足。我们没有必要如评价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也没有必要去八卦他们的决定,毕竟既然作出这样的选择,那么他们就一定相信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或许也想退学,也因为学校不好,导师不好风原因有了退学的想法,只不过我们缺乏他们那样的勇气罢了。总之,每年都会有一些硕士研究生中途退学,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相信他们的决定。当然没有退学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如何保证自己度过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生生活,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未来。

废一于堂

在校研究生想退学,一般是哪些原因?该怎么看待和处理?

在校研究生想退学,一般是哪些原因?该怎么看待和处理?通常来说,如果在校研究生要退学,要么是因为难以完成学业,要么是因为对读研现状不满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可能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往往更有个人原因。从外在大环境来说,这两年,教育部门和高校对于大学在校学生的约束加强了,对于那些在校不认真学习,天天沉迷游戏的学生,加强了管控。比如,取消本科生“清考”制度,让那些想混毕业的在校生混不下去;比如,清理那些多年无法完成学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总体而言,大学对于已经实施多年的“严进宽出”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正。特别是翟天临博士论文事件出来之后,高校对于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管控,明显增加了力度,这使得当前在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要完成学业,难度确实有所增加,这是好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本来不太认真的研究生,以往还可以“混”毕业,但现在可能就面临延期毕业或难以毕业的窘境,退学会是无奈的选择。从外在小环境来说,有可能是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或者和同一个课题组的人,同一个实验室的人相处不好,导致学业难以进展,经历了挫折之后,产生了退学的打算。从个人因素来说,有三种可能:一是从读研开始,就重视程度不够,学业情况完成得不太好,越到后来,越不想继续下去了,直到想退学,放弃学业;二是在就读期间,完成学业基本无问题,但在就读期间,逐渐觉得读研意义不大,觉得继续就读是浪费时间,不想读了,希望早点出来工作,因此想退学;三是在深圳这样的外来人才很多的城市,有机会接触到各类名校研究生,对于自己作为双非院校的深圳大学的研究生很不甘心,希望读一所更好的大学的研究生,所以想放弃这所学校,而寻求考取更好的大学。最近两年,曾经有多名想退学的在校研究生向我征求意见,在这些人之中,有亲友这样的熟人,也有通过熟人辗转而来的。归纳这些想退学的在校研究生的情况,如果只是刚刚进入研一的新生,多数是对学校不满意,希望退学重考,将来就读更好的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是研二甚至研三的老生,想退学多半是因为学业完成得不太好,或者就读不顺,压力较大,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对于这些征求意见者,我的看法是,如果想退学重考,只要自己能下定决心,目标坚定,基本的条件(比如经济状况及父母不太反对等)具备,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是值得支持的如果是因为学业问题的,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加以补救而不是退学,一般来说,只要能积极补救,研究生要能毕业并不是太困难,实在不行,最多就是延期毕业而已,最终要毕业是没有问题的。

沐丝

考上研究生后,为什么有些人刚入学就想“退学”?

考上研究生,刚刚入学就想退学,这情况还真有,而且还并不少见。在去年九十月那会儿,就有几个亲戚朋友之类的研究生新生,通过辗转,向我咨询这样的问题,他们就是觉得读研并没自己想的那么好,有点想“退学”,问我该怎么办。分析他们想“退学”的原因,其实就跟高考后,有些人刚刚进入大学就想退学是类似的情况。具体说来,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对进入的学校不是很满意。这种情况,在不少考研第一志愿失利,通过调剂而成功读研的学生中比较多见。通过调剂进入的院校,一般来说,要么学校不太好,比起自己心仪的学校有较大差距,要么相应的专业实力不太强,要么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甚至,有可能三者兼而有之。在考研第一志愿失利的情况下,很多人不得已走了调剂的路子,本来也心不甘情不愿的,想读研,但又不想再考,就只能“将就”了。但进入后,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可能较大,特别是与自己考研时候的目标差距可能很大,很容易就产生比较强烈的落差心里,“退学”的念头就会很容易冒出来。另外,可能也有一些人并非调剂生,而是考研第一志愿成功,但是同样会因为入学后,感觉不太满意,心里产生落差而产生“退学”的念头。另一方面,有些人在考研成功后,可能产生了新的迷茫,这特别容易出现在比较缺乏个人规划的学生身上。对于考研读研,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有计划有规划的,有些人之所以考研,往往因为是本科时就业不太好,或者不想马上进入社会,或者因为周围很多人都在考研,他们也就“被迫”考了。通过努力考上后,对于读研要做些什么、完成什么、实现什么,他们可能是不太清楚的。面对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迷茫,进而产生退缩心理,想要“退学”。当然,从实际情况看,产生退学念头的人可能不少,但真正退学的人其实还是很少的。毕竟,考研不容易,每一个考研成功的人,即便是通过调剂而成功的,也都是付出了很多辛勤和汗水的。因为心里有落差,或者因为迷茫,而一时产生退缩心理,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让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不然,将会对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涯非常有害。我的看法是,出现这类状况的研究生新生,应尽快根据新的环境重新规划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环境。如果确实不喜欢那个环境,不喜欢那个院校,想寻求更好,退学重考或者放弃读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尽量想清楚。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忌的是,始终在想努力又做不到,想退学又不甘心的状态中蹉跎岁月。你觉得呢?

弗拉德

研究生刚开学不久就要退学,多半因为这3点,导师:要引以为戒

近几年,研究生考试热度依旧不减,报名人数逐年递增,今年高达377万。高校学生通过考试被录取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果读研期间表现不好,无法修满学分,将会面临延期毕业或者退学,考研竞争大,顺利毕业也不易。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录取人数并不多,在考研大军中,有一大部分人成为陪考者。高校学生应该理性对待考研,盲目报考很难上岸。考研失败意味着一年努力白费,对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其实读研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有一部分研究生刚开学不久就退学了,导师直言:要引以为戒。研究生退学主要因为这三点:第一点、对科研不感兴趣,处处碰壁研究生学习与本科阶段学习有着明显不同。研究生要学的知识更加系统与繁杂,学习压力非常大。本科阶段的学习相对轻松,有的学生还时不时地逃课,这样的行为在研究生阶段是不允许出现的,研究生很难“随心所欲”地逃课。很多学生考研成功之后,满怀信心地想在科研上“有一番作为”,现实中却提不起兴趣。科研工作往往比较枯燥,没有耐心和细心根本很难投入到科研中。某些学生在读研时才发现对科研不感兴趣,在重大压力之下,不得不放弃读研。第二、读研期间找到了好工作考研人群中有一类考生并不想读研,即便考研成功,有了好工作依旧会放弃读研。比如某些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考上了研究生,读研期间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如果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他们会放弃读研。这类考生读研信念不坚定,往往很难坚持下去。对于大多数考生考说,考研一定要坚定信念,否则在读研时很容易打退堂鼓。每年高校都有一些研究生因为工作放弃了读研,这些学生占用了高校研究生名额,退学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损失。第三、学生对院校不满意这一点主要针对调剂生,这些考生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后来到了调剂院校读研,对调剂院校不满意,进而选择放弃读研。调剂生往往更倾向于第一志愿,调剂院校与他们理想中院校存在差距,内心接受,最终放弃。这类考生在调剂时,尽量申请一些比较满意的院校,否则读研时容易放弃。其次这类考生要做好多方面打算,想清楚究竟是读研还是找工作,如果准备读研,一定要坚定信心,如果准备就业就好好找工作。考生在如何才能顺利考上研究生?坚定考研的决心,一心一意备战考研对待考研,一定要坚定信念,信念不坚定的学生很难考上研究生。每年都有一大批考生因为信念不坚定,最终败北。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备考并不容易,毕业时,各种事情随而来,比如实习、写毕业论文等,内心很容易动摇。在研究生备考时,不能让这些事情影响心情。考生应该处理好与学习无关的琐事,一心一意备战考研,坚定考研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复习。对于考研来说,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机会成功。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对目标院校和专业有充分的了解考生不能盲目复习,凭感觉复习注定会失败。考研之前要对目标院校和专业有充分的了解,最好能认识相关专业的学长和学姐。学长和学姐作为过来人,他们知道如何复习才能考上这个专业,要汲取备考经验,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考生可以让学长学姐辅导自己的专业课,让他们画画“重点”,这样在复习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经过学长学姐“指导”之后,复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有重点地复习要比盲目复习好得多。仔细研究目标院校的录取情况,还要知道所报这个专业有多少保研名额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时,主要从这家几点入手,主要包括:院校排名、报录比、专业排名等,考生就可以浏览院校的网页,对目标院校的录取情况有个大致了解。通过这几个因素可以知道该院校竞争大不大,如果竞争过大,不要填报。除此之外,考生还要知道这所院校这个专业有多少人是保研的。在分析院校录取情况时,要把保研的人数剔除出去,剩下的才是真实的录取人数。如果这个专业录取人数比较少,说明竞争比较大,要谨慎填报。合理规划好学习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面临毕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琐事,要规划好学习时间,认真备考。毕业生需要处理很多事情,学习时间有限,如果不好好规划,学习效率会降低,备考效果也差强人意。研究生备考一般在半年左右,一定要规划好这半年的学习生活,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专业课永远是重点,在复习时,要留给专业课更多时间,除此之外,公共课也不能忽视,比如政治以及英语,这两门课也有分数线,不达线不能通过初试。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过于紧张研究生备考时,心态很重要,心态不好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学习。考生不能过于紧张,如果压力比较大,可以适当运动,缓解压力。保持适当的压力对学习有好处,压力过大或者毫无压力都不利于学习。备考的每个阶段,考生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最后冲刺时间,很多考生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在最后一段时间中,考生一定要坚持到底,考研成功的人往往是坚持到最后的人,不能轻言放弃。结语:考研竞争很大,读研也不简单。研究生刚开学时,有一些学生因为上述几种原因而退学,让人感到可惜。考生无论考研还是读研都要坚定信念,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取得成功,半途而废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今日话题:想要成功从研究生毕业,学生应该在校期间应该注意什么?#12月跨年冲刺计划#

其自视也

正在读研的你,想过退学吗?

高三时我们对于大学充满美好的憧憬,等步入大学后发现很多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四年下来有人收获丰盛有人碌碌无为。实际上,研究生阶段也是如此,很多东西跟我们想象的有很大差异。研究生难以毕业,甚至部分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什么有些研一研二的学生坚持不下来,想要退学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难以接受现实与实际的落差,很多导师只埋头教书,不重育人,不到“引导”的作用。事实上,既然能够考上研,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然而很多导师只注重论文成果。这就相当于徒弟想入门厨艺,不懂切菜,不会摆盘,不懂火候,师父的作用就是带领徒弟找到感兴趣的菜系。对于研究生而言这个菜系就是课题或一项新的问题,导师要引导学生把基本功打扎实,从书本理论走向实际。然后,学生花时间不停的实践,循环往复地进行试验,找出自己独有的创新点,为自己的论文增色。以多数理工科为例,师父提供给徒弟做某一道菜的基本材料(导师接受项目并提供给学生项目,给学生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这个时候看似简单,因为学生只需不停动手就能把菜做好(把论文写出来)。事实是很多学生抓耳挠腮不知从哪下手,一直拖,意志被消磨殆尽最后想退学。原因在于导师给的项目学生不一定感兴趣,好比一个不吃辣的徒弟,师父让他做一道特辣菜并吃掉,这菜什么时候放辣椒,该放哪种辣椒,放多少合适呢,做不出菜都得饿死。同样道理,有限的时间写不出论文毕业也将遥遥无期。有的导师还很凶,只看重结果,事实上很多专硕就是为就业培养学生,迫于压力,学生东拼西凑,写了一大堆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论文,毕业找工作时能力并没有锻炼出来。发生以上情况,很多人会坚持不下来,想到退学。那么,正在读研的你有没有想过退学呢

包强

深度|作为硕博研究生,你敢退学吗?

去年,刚研一的师弟坚持退学。作为大农类栽培生理学的研一新生,师弟带着保研的光环,加入了我们实验室。但是研一下学期刚过完,他就打算退学了。当时作为师兄师姐,我们轮番上阵,劝他三思。最终,我们导师帮他办了休学(累计休学达到一年,仍未能复学的,作退学处理),就是以防他万一哪天后悔了还有复学的机会。师弟想退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作为一名双非院校天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平台不够好,就算毕业了,就业薪资低,毫无诱惑力;二是发现本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状态也不对,如果继续读下去,完全就是在混一个证书,文章也是随随便便糊弄。作为师哥,我专程去车站送了师弟一程。看着朝夕相处的师弟细长的身影,背着硕大的行囊,挤进高铁站,消失在我的视野中……当晚,我彻夜难眠。毫无疑问,师弟的决定很有勇气,能义无反顾选择退学的人,也是少数的。我陷入沉思:再三劝师弟慎重的我,又何尝不是在“死撑”着,我难道就从没有冒出过“退学”的想法吗?其实,关于“退学”,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7年,就有人创办了“中国退学网”论坛,而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人被动清退和主动退学。被动清退的研究生主要是因为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比如近两年,报道的上海交大清退21名研究生,北京交通大学清退59名博士生,武汉大学清退92名国际学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等,均引发了网友一波一波的热烈讨论。主动退学的研究生,也在逐年激增。我暂且没有找到相关的数据支撑,不过有这样的一组数据:“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主动退学率已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相信也能说明问题。为什么研究生想退学?谈谈我的看法。内部因素1. 身体吃不消、心理承受不住研究生需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充沛的体力。就拿我们课题组来说,我们90%的实验要去大田,而基地离我们学校要十几公里,每天要坐校车往返于大田和实验室,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实验一旦做起来,就不能轻易终止,如果没有好的体力,根本吃不消。而在心理层面,就更不用说了。硕博生作为科研的主力军,是焦虑和抑郁高发的人群。实验上面遇到一个挫折,一年半载就蹉跎掉了。曾经有个反应,卡了我八个月……那时我整宿整宿睡不着,失眠焦虑,精神状态极差……再加上导师的“不屑”,朋辈的对比,毕业的压力……稍有不慎,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 能力不足本科期间,一堂课有上百人,大家坐在大教室里,考着差不多的分数,拿着差不多的奖学金,我们很难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而研究生期间,更加突出个人能力,从开题报告开始,个人的科研能力将每个人一步一步拉开距离。评价体系再也不是看几门课的分数而已,而是谁设计的实验好,谁发的SCI论文水平高,谁发的SCI论文数量多。3. 厌学情绪本科阶段,考前突击很奏效,往往复习很短的时间,就能得到不错的成绩。而在研究生阶段,科研难度陡然增大,实验数据反馈往往不够“即时”,拉锯战会让人疲惫不堪,自我怀疑,最终消耗科研兴趣。外部因素1. 导师只怒不“导”,权威至上这个因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2. 就业前景惨淡专业很重要,导师很重要,平台很重要。但是大家都是俗人,总要有工作的那一天,大家找工作的时候难免要考虑到薪资水平。对于硕士毕业生,就拿我的专业(天坑专业之一)来说,去报考事业单位,薪资水平4k-5k;去职高当老师,薪资水平4k;去试验基地,3.4k-5k;去做研发,3.5k-6k。总之,一旦入坑,确实想让人“知难而退”。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敢怒而不敢言,想退而不敢退?1. 来自父母辈的期望尽管现在研究生大军已经越来越壮大,但在家长那一辈眼里,研究生还是顶着光环的。父母的期许,对我们退学这一决定还是起到很大的阻挠作用的。因为我们尚不能经济独立,便得不到家人的支持。2. 浪费文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做到努力,研究生还是能够毕业的。如果突然要抛弃掉,肯定心有不甘。一纸文凭,如同到手的鸭子——飞了。3.能力不足成也能力,败也能力。想退学是因为能力不足,不敢退学也是因为能力不足。这里的能力不足,是因为退学工作后,比同辈内行人少了那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知识储备。怕,怕能力不足,怕赶不上,怕到头来抵不过那一句:还不如继续读书。4. 周围人的议论旁人的议论和“好言相劝”,确实会干扰到你的决定。说了这么多,回归开头提到的师弟。你问我,师弟到底怎么样了?我想说,一年了,他没有回来。无论他是否后悔,他都坚持了自己的决定。所以我觉得,你敢不敢退学,最终只有你能做决定,只有你来承担。没有100%稳当的人生,因为人这一辈子,想要100%做好风险控制是很难的。我只想说四句话:1. 成年人要学会权衡利弊2. 你还年轻,转行误不了终身3. 打有准备的仗,努力抓住机会4. 不要怕,输了又怎样懂的人,自然就懂了。你问我现在呢?答: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