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精编:高中有机化学重点+全细节整理!吃透它,高分根本停不下来

精编:高中有机化学重点+全细节整理!吃透它,高分根本停不下来

★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在高考中占化学科考查内容的20%左右,分值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学好有机化学,是高考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差异大,同学普遍感觉理解、记忆困难,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今天的福利来了!学长整理出了《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重点+全细节》,赶紧收藏,最好是打印出来!有机化学的问题迎刃而解~~~文章篇幅有限,学长在这里只能展示一部分哦~~留个关注吧 ~~电子版领取方式:关注我 或 私信发送:“ 1” 即可免费领取完整Word版!来喽~~别忘记点赞、收藏、分享~~ 让更多的童鞋都可以学习到!关注~~关注~~

夫三子者

高考化学丨48条有机化学总结+22条化学之“最”,必须掌握的考点

高考化学真的是很磨人,知识点太容易混淆了,但是我觉得化学有那么该死的迷人,因为化学反应真的很奇妙,一种物质加上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今天学姐带你们感受化学之美!学姐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48条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22条化学之“最”】,全是高考常考察的知识点哦!快跟学姐一起往下看吧!建议收藏哦,方便日常记忆。篇幅有限,只能截取部分内容,私信学姐,发送【化学14】即可获取完整版电子资料哦!大家需要什么资料下方留言哦!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或者心态上的问题,欢迎及时与学姐进行沟通哦!学姐可是很nice的哈哈!我是你们的高五学姐,爱你们哦!

苦体绝甘

2020高中化学:48条有机化学总结+22条化学之最,重点都在这

每天分享学习方法与干货,希望能帮助大家。高中化学真心不难,无非就是几个概念的变换,有机题,先把书本上的反应吃透,这个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慢慢的什么基团由什么反应得来就会融会贯通。当然有机流程是有相当难度的,不要紧张,由题目的提示去尝试,要多做,力争一看到就有数。我个人觉得最难的是无机,先把反应背熟。没有基础谈能力都是耍流氓。工业流程这种题目是考你推理能力,题目不要割裂,上下要联系起来看。有时候条件一看,豁然开朗~计算题一定不要放弃,步骤写写全,即使没有算出答案,分数扣的不多!最最重要的是平时无论化学要花多少时间,千千万万不要抄作业,一天不做自己知道,一周不做大家知道。不会的先放放,慢慢会缓过来的,相信自己,把自己学的挑重点往上写,只要积累足够了,分数不会差!下面是针对高中知识,给大家整理的【化学】48条有机化学总结+22条化学之最,如果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打印。资料获取方法:点击作者头像,私信,发送“化学资料”免 费获取电子版今天要说的基本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没有看懂,或者还想再进一步,可以私信来找我领取更直观的资料,课程,分享给大家的都是免费的,大家放心领取。私信我发送:“高中技巧”,就可以领取你需要的科目资料,我在这里等你。

哭而非哭

高中化学:化学有机推断题实战解题技巧综合整理。(内附解析)

【命题趋向】:综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作为高考化学理综命题不可缺少的有机化学而言,其命题呈现如下趋势:①是以烃及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为内容的传统考查方式仍将继续。②是有机推断中渗透有机实验、有机计算等其它有机综合性问题、开 放性的考查形式。但是很多同学对于这块的知识确实一窍不通,成了很多高中生的“心病”。清北助学团想大家之所想,解大家之所难,将化学有机推断题实战解题技巧进行综合归纳整理,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节省时间,把更多的复习时间用在刀刃上。搞定这些,有机推断这道大题你就能拿下,这样考试的时候,你就能快速解题,冲刺高分!家长、同学,评论或私信“化学有机推断题实战解题技巧综合整理”即可免费领取完整电子版。

瓶中信

2021-2022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分享

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1)在这里我说一下我当初择校和定专业的情况吧,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还没怎么想过要考研,不过我们专业的考研氛围一直都很浓,考研率也很高,大概是被这种气氛所熏陶,大三上学期我决定了要考研,而开始准备复习是在大三下学期。也许是因为越到后面越会考虑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吧,我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我并不讨厌做科研,所以我考研的理由很简单。专业的话因为我比较喜欢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所以我一开始就决定了考这两门。然而,考研院校的确定却让我苦恼了很久,我觉得这就相当于是给自己的一个定位,定位太低,后面复习会没有动力,定位太高又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到了3、4月份我都还在为着这个问题苦恼。不过虽然还没有确定好报考院校,英语还是要早早做准备的,每天有时间就背背单词、看看长难句还有专业课,我先看的是原来学的有机课本和笔记,物化是暑假才开始看的。开始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细细看,争取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看懂看透,不然效率不高,花了时间还记不住。3、4、5月份我每天复习的时间是3到4小时,因为当时还要上课。6月中旬到下旬在备战期末考,没有复习考研,直到7月初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我才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当中。当时我想了好几天,最后从将来发展的前景以及就业范围的宽广角度考虑,而且我以后很可能会选择当老师,所以我决定了考华中师范大学的有机化学,专业和学校确定下来后,终于如释重负,踏踏实实的准备复习。学校和专业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你未来几个月的努力方向和学习的动力。(2)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报录比:2019年的报录比是197:100,不过这里统计的是280分以上的人数,实际上更多,前两年的报录比也和这差不多,而且每年大概上有10到20个推免生。有机化学录取人数更多一些,推免生也就相对更多一些。华师很注重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专业课会考的比较难一些。不过只要考研期间复习到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巩固知识,同时调整好心态,提前做好规划,在每一个阶段都认真做好该做的事,到后面就会觉得越学越轻松。2、初试经验(1)分配好时间特别重要,在做好每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后,还要规划好每一天该完成的任务,我是上午看有机和政治,下午做阅读看物化,晚上也是看专业课,基本上每天学习到十点半。暑假之前和暑假期间都是单词积累的黄金时期。我当时把朱伟的恋恋有词和何凯文的长难句的课跟了两遍,早上和睡觉前背半小时单词,暑假的时候跟的是唐迟的阅读,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刷英语真题,每天做两篇阅读。政治的话我从8月份一直都是跟着徐涛的课学习,10月份才开始做选择题,每天早上也有跟他的真题消消消,11月份开始做1000题,后面做肖四肖八。说实话跟着老师的进度比自己默默看书效率的确高很多,不懂的地方和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及时巩固。对于专业课,物化都是看傅献彩版的,课后习题一定要多做几遍,还有沈文霞的考研指导很经典很有用。有机我看的是邢其毅的,很全面、有深度,也有人看尹冬冬的,还有李小瑞编的一本也不错,有机还是要多做题,熟悉各种反应机理以及人名反应,还有专业课的真题一定要多刷几遍,只有多做题才能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2)专业课一定要多花时间理解、巩固,要充分利用好以前记的笔记,看书过程中如果碰到重要的知识也要记下来,后面冲刺阶段就不用再翻书直接看笔记节约时间,但是做题时候遇到难题还是要回归书本加以巩固。看懂书和会做题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很多知识点光看书没有多大感觉,唯有做题的时候才能真正的理解,所以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你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到底掌握多少。如果大家对专业课复习感到信心不是很足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很强,帮助很大。(3)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觉得让我坚持到底动力的是我最初的信念和身边朋友的相互鼓励。在复习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不顺心的事,比如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而且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做题会觉得很疲惫,甚至有的时候看书效率特别的低,一般这个时候我都会去操场散步半小时,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管用,因为每次回来都是满血复活的状态。还有就是有一些真题并没有答案,自己做了之后又不知道做的对不对,我会找和我考相同专业的同学一起探讨题目,这对巩固知识也十分有效。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太大对复习毫无帮助,当遇到烦心事时可以和同学或者家人倾诉,有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就好了。3.主要参考书目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农药学:《物理化学》万洪文 詹正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物理化学解题指南》 陈平初、詹正坤、万洪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著(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 尹冬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上下册,高教出版社,北京《有机化学实验》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高教出版社,北京应用化学、工程硕士:《有机化学》(上下册) 五所师大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 尹冬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等三校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普通化学原理》(第三版),华彤文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无机元素化学》(第四版),刘新锦、朱亚先、高飞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学科教学(化学)《化学课程教育学》王后雄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和鼓励学弟学妹们,相信此刻的你们也像我曾经那样为考研的事情焦虑,甚至会感到迷茫,你们不知道现在所付出的努力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既然你们决定了考研,就请相信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考研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相信在你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考研经历一定会是一段深刻烙印在你们脑海中的美好而珍贵的回忆。希望我说的这些对你们有所帮助,最后祝学弟学妹们成功上岸,加油!(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如也

有机化学第一课,一定要让孩子感兴趣的三件事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高二的孩子们从今天开始就要学习为期一个学期的《有机化学基础》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是两个不同的分支,和生活更为密切。但是学习思路和无机化学又有所不同。我个人感觉有机化学思路要好把握一些。所以无机化学没有学好也不要气馁,有机化学又是截然不同,几乎没有任何交集的一门学科。每门功课的第一节课至关重要,这关系着从今往后孩子爱不爱这门功课,有没有兴趣。在有机化学入门的第一节课,有三件事非常重要,第一件事:贝采里乌斯创立了有机化学。第二件事:维勒人工合成了尿素。第三件事:我国化学家1965年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三件事怎么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牢牢记住。将心比心,如果是我们自己,别人给我们干巴巴的说这么几条,估计过一会也忘了,而且也并不能产生什么兴趣。什么事情我们如果自己都不感兴趣,这还想要孩子感兴趣,怎么可能呢?这三件事在历史上曾经轰轰烈烈,相关的科学家都经历了什么,那些尘封的往事谁让他们重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我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站得高看得远,别人可以遗忘他们,我们却不能。因为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都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千万次的实验得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敬畏科学家,尊重科学。我查阅了一下,网上并没有现成的影视资料,就做了PPT幻灯片。以第二件事儿为例。我用生活化的语气给孩子们简单的讲了讲维勒的一生。一边在屏幕上播放故事相关图片。维勒1800年出生于法兰克福,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 少年时代喜欢诗歌、美术,爱好收藏矿物标本。 中学时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床下堆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岩石,矿石和矿物标本。地上到处可见形形色色的矿物晶体,屋角里摆放着一堆堆的实验仪器,有玻璃瓶、量筒、烧瓶、烧杯,弄的房间烂七八糟,邋里邋遢,为此,父子俩常发生口角。有一次父亲气的把维勒的一本化学书没收了,维勒离家出走到父亲的好朋友布赫医生家。没想到布赫医生早年也曾对化学发生过极大兴趣,维勒和布赫叔叔越聊越投机,成了志同道合的忘年交,在各方面布赫叔叔都给了维勒以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维勒深受布赫叔叔正能量的影响,各门功课也都越来越好。182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了。按照全家人的意见,进入了马堡的医科大学。只要回到宿舍,就专心地搞起化学实验来,天天如此。这好像成了他的一种癖好,不做实验就不能安稳地入睡。晚上,维勒总是埋头于那些烧瓶和烧杯之间,似乎忘记了世上的一切。他的第一项科学研究,正是在那间简陋,正是在那间简陋的大学生宿舍里成功的 。1823年,学校推荐他到瑞典著名学者贝采里乌斯那里去学习与工作。继续研究氰酸。 1824年9月回到家乡法兰克福。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去了老朋友布赫医生家里,同过去一样,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有关化学问题。维勒重新把自己的住所变成了实验室。 在继续研究氰酸的同时,他利用空闲时间,把贝采里乌斯主编的《年度述评》译成了德文。到1828年为止,他证实了他早在四年前在家乡发现过的白色晶状物质正是尿素。 维勒感到无比兴奋,经过自己三四年的艰苦工作,他终于实现了由无机物来人工合成尿素的设想。他把这一成果写成论文,题为“论尿素的人工制成”发表在1828年《物理学和化学年鉴》第12卷上。这篇论文引起了化学界的一次震动。但同时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的老师贝采里乌斯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幽默地讽刺说:“能不能在实验室造出一个孩子来”。1882年9月23日,弗里德里希·维勒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哥廷根。这无疑是化学事业发展中的一大损失。至今,每当人们提到尿素的人工合成时,都会很自然地想起维勒的名字。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音乐中,慢慢回放维勒从年轻到老年,从老年到雕塑,同学们心里百感交集,为科学家的伟大而致敬,为时光流逝而扼腕。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胸中荡涤着高尚的科学情操,同是夜牢牢地记住了我想要他们记住的信息。化学课不再是枯燥的条条框框,我很欣慰能让死去的历史活过来,倒下的文字站起来。虽然自知水平有限,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另外两件事儿也都非常有意义,有意思。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查克拉

于汐化学 | 2019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题专题突破及规律总结

有机推断题和有机合成题属于高中有机化学里考试中常见的很重要的问题,通常在全国II卷中作为大题、压轴题等方式出现。一、 考查方式考查方式多为以新药物、新材料等制备为背景,通过对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综合考查有机物的命名、官能团的性质和名称、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书写、等效氢原子种类的判断、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数目判断、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二、 突破技巧1.基本思路审题干信息→分析框图关系→正推、逆推、推知中间体→联想官能团的性质→解答相关问题。2.破题关键以反应类型为突破口,以物质类别判断为核心破题。(1)看原料:明确合成所需原料。(2)看目的:观察最终合成产品,分析官能团,寻求合理反应。(3)找中间产物:根据组成、结构特点、转化关系确定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4)看条件:把握特征反应条件与物质类别和反应类型的关系。(5)研究信息:分析新信息对物质的描述、新反应的条件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结构(官能团)的变化。(6)明确题目限定条件。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方法1.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1)“光照”为烷烃的卤代反应。(2)“NaOH水溶液、加热”为R—X的水解反应,或酯( )的水解反应。(3)“NaOH醇溶液、加热”为R—X的消去反应。(4)“HNO3(H2SO4)”为苯环上的硝化反应。(5)“浓H2SO4、加热”为R—OH的消去或酯化反应。(6)“浓H2SO4、170 ℃”是乙醇消去反应的条件。2.根据有机反应的特殊现象推断有机物的官能团(1)使溴水褪色,则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苯的同系物(与苯环相连的碳上有氢原子)。(3)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4)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5)加入金属钠,有H2产生,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可能有—OH 或—COOH。(6)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OOH。3.以特征的产物为突破口来推断碳架结构和官能团的位置(1)醇的氧化产物与结构的关系。(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3)由取代产物的种类或氢原子环境可确定碳架结构。有机物取代产物越少或相同环境的氢原子数越多,说明该有机物结构的对称性越高,因此可由取代产物的种类或氢原子环境联想到该有机物碳架结构的对称性而快速进行解题。(4)由加氢后的碳架结构可确定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5)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高聚酯,可确定该有机物是含羟基的羧酸;根据酯的结构,可确定—OH与—COOH的相对位置。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摘录于化学点心优课(ID:dianxinyouke),由于汐老师进行二次整理,编排。我是于汐老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1998级化学化工学院;2002年未来教育家一等奖获得者;2002年至2014年于湖南省排名前二高中任教,2014年起任中学化学教研组长。未来将经常分享化学相关策略及复习总结,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困惑吗?欢迎加关注后,在评论区留言。

麋鹿王

学霸总结:高中有机化学九十六种反应机理,2020高考生不要错过!

【距离2020年高考还有83天!】同学们、家长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社长。今天我们来说一说高中化学。连续几年高考中都涉及到了描述有机反应类型,在描述有机反应类型时,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我们知道,有机反应不同于无机反应,概念间交叉,也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有的反应类型比较难判断。但是掌握了有机反应机理,那么反应类型的判断和官能团的性质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今天社长给大家分享的是清华史家昕同学总结的高中有机化学九十六种反应机理,同学们可以打印出来,反复记忆,高考一定会有帮助的。接下来进入正题。(因篇幅有限,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关注社长,每天分享学习技巧,解读高考出题规律,免费领取电子版资料,帮助同学们快速提分!)获取电子版:1.关注社长+留言2.关注社长+私信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社长每日偷来的语录

爱之梦

高中有机化学每次都考80分以上的秘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颤抖吧化学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方法总结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的产物为C→CO2,H→H2O,Cl→HCl,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为C、H或C、H、O。欲判断该有机物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C、H的质量之和与原来有机物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原有机物中不含氧;否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含氧。2、确定分子式的方法①实验式法:实验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中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整数比的式子,实验式又叫最简式。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实验式)然后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分子式。②物质的量关系法:由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1 mo1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③化学方程式法(代数法):利用化学方程式→题干要求→列方程组→求解未知数值→求分子式。3、解分子式的几条经验规律。①当条件不足时,可利用已知条件列方程,进而解不定方程,结合烃CxHy中的x、y为正整数,烃的三态与碳原子数相关的规律(特别是气态烃时,x≤4)及烃的通式或性质,运用化学——数学分析法,即讨论法,可简捷地确定气态烃的分子式。②当烃为混合物时,一般是设平均分子式,结合反应式和体积求出平均组成,利用平均值的含义确定各种可能混合烃的分子式。有时也利用平均式量来确定可能的组成,此时用十字交叉法计算较为简捷。③两混合烃,若其平均式量小于或等于26,则该混合烃中必含CH4。④两混合气态烃,充分燃烧后,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小于2倍原混合烃的体积,则原混合烃中必含CH4,若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小于2倍原混合烃的物质的量,则必含C2H2。⑤气态混合烃与足量的氧气充分燃烧后,若总体积保持不变,则原混合烃中的氢原子平均数为4;若体积扩大,氢原子平均数大于4;若体积缩小,氢原子平均数小于4,即必含C2H2(温度在100℃以上)。核磁共振想了解更多化学知识,或者化学学习方法的请,点击关注Darren老师!谢谢!

大校军衔!26岁解决3个世界级难题,他的研究价值堪比2个诺贝尔奖

在湖南与江西相接壤的地方,有一个灵秀壮美、诗意栖居的城市——咸宁。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这个“千桥之乡”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墨宝锦句。而我国著名国防科技专家——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的胡文祥,也在此地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胡文祥,1961年生于湖北省咸宁市,大校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军事医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首都师范大学物化研究所所长,武汉工程大学有机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曾受两任主席接见。磨砺锻锋剑 天才出少年1978年,从公社出发的队伍敲着一通喧天锣鼓,把一份喜气洋洋、来自湖北化工石油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胡家。在那个教育资源极为匮乏的年代,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少之又少,胡文祥作为当年高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背后所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家庭环境极为困顿,低矮昏暗的房子全凭几盏煤油灯照亮。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胡文祥一遍遍地翻着书本,眼睛熬得像两只小灯笼,一旁的母亲既心疼又自豪。怀抱梦想来到武汉工程大学的胡文祥,却在大学初期极为受挫:到了大学后,他发现自己的高考成绩比城里的孩子差了100多分。而且当大家扎堆谈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时候,自己似乎什么都不知道,他感到莫大的压力。胡文祥心里明白,自己在班里属于“笨鸟”,只有先飞,才能高飞。于是,在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无论课上还是课余,到处都能看到胡文祥如饥似渴学习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胡文祥凭借着出色的学业表现成为班里的“尖子生”。1979年,刚刚上大二的胡文祥,通过在学校《无机化学》一门课程的学习,解决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他推算出宇宙中最多只有138个元素。当时,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发现对于科技界来说,具有多么大的价值。然而,这个18岁少年的勤奋与早慧却早已被镌刻在人类科学史上。1982年,胡文祥顺利考取了解放军北京药物化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他是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在那一年唯一一个跨入研究生行列的应届毕业生。三年后,在解放军北京药物化学研究所号称“黄埔一期”的10名军人研究生中,他又是唯一一个于毕业当年就考取博士研究生的人,他总是这样以唯一的方式进步,这次他走进了有机化学的殿堂——地处黄浦江畔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大门。师从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臣袁承业先生。在导师的支持下,26岁的胡文祥又解决了两个世界级的化学难题。一是在归纳磷-31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变化五条经验规律基础上,创立了重核核外电子云球对称性屏蔽效应新原理,并依此建立了各类有机磷酸酯P-31 NMR化学位移统一计算方程;二是在建立双环磷酸酯模型基础上,成功分离了有机磷化合物取代基的极性与空间效应,解决了这一物理有机化学领域难题,建立了有机磷酸酯萃取分离金属离子线性自由能关系。在后来的日子里,胡文祥无论是科研的深度和广度,都深深地受到导师的影响。此后,自小就立志献身科学的他,始终瞄准科技前沿,刻苦钻研、忘我工作,在载人航天、军事医学、分子科学与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一连串骄人成就。他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除了已撰著出版了10部影响广泛深远、颇受读者喜爱的著作之外,还先后应邀到各大部队单位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做学术报告。此外,胡文祥还先后担任九个学会职务,兼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兼职教授以及武汉工程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潜心研究 比肩诺奖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美国哈佛、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的三位计算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亚利耶·瓦谢尔,他们发展多尺度模型,运用经典与量子联合计算方法模拟复杂化学分子反应等系列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胡文祥就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开始较大分子的分子力学与量子化学联算课题的攻关。他开创了全新的计算过程,从经典的分子力学计算分子的低能构型构象等几何参量入手,再输入给量子化学程序计算分子的轨道能量和电荷密度等电子参数,或者使用分子力学计算整个分子骨架几何参量,用量子化学计算活性中心的电子参数,如此一来计算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其中的一个课题“胆碱能药物的分子力学研究”获得了1996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关于分子力学与量子化学联算程序的学术论文简报于1992年发表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上。这充分表明了,胡文祥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离诺贝尔奖的距离真的很近!2017年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殊和迈克尔·杨,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控制睡眠的分子机制。而早在二十多年前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30多岁的胡文祥教授为了解决航天员的太空睡眠问题,就成功研发了航天牌眠尔康,用内源性分子松果体素等巧妙组方来调节生物钟,解决太空睡眠和地球不同时区时差不适问题,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航天牌医药保健品,产生了显著的军事社会经济效益。这毫无异议表明:胡教授的此项研究成果接近诺贝尔奖水准!痴心报国 淡漠名利如今,他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航天军事医学和有机药物化学为主轴、以哲学和宇宙学为两翼,进行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的创新探索, 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所创建的比较化学”“经济力学”“心理力学”等一系列交叉边缘新学科荣获国家和军队一系列成果奖励,所获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北京市政府奖励现价值数额已超过两个诺贝尔奖,在全国凤毛麟角。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多次报道他和他率领的国防科研团队的先进事迹,被誉为"科技英雄"和“托起宇宙飞船的人”!从化学到物理学,从生物学到哲学,从航天军事医学到社会科学,都有胡文祥跨界研究的忙碌身影。他特别重视比较学、组合学和统一论方法的灵活运用,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甚至哲学的交叉与融合,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上寻找和阐明复杂社会现象的原因,他的许多新思想,在岁月的打磨中,历久弥新,日渐臻醇。三十余年如一日,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交给了工作。总是挑灯钻研、通宵达旦、物我两忘。辛勤付出让胡文祥在海内外科技学术界名声显赫,名利诱惑接踵而来,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对赚钱不感兴趣,安贫乐道、痴心报国的信念让他一心扑在国防科研事业上。他常说:都去捞大钱,国防建设谁来搞?不少人说我犯傻,我感到傻地值得。更难能可贵是,他荣获的各类科技成果奖人民币奖金共200多万元,全部分给了参与攻关的同志们,自己分文未取;他讲学和当特聘教授等按规定获得的合理报酬约50万元和夫人公司生产的价值50万元的科学仪器,全部捐给了母校武汉工程大学四十华诞,表达他的拳拳赤子心。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而如今,胡文祥也带领团队,正大踏步地走在通往诺贝尔奖的大道上,孜孜不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幼时的立志高远到如今的淡泊明志,胡文祥用他的话语和行动向我们阐释了一位国防科技专家的赤诚心声!欢迎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武汉工程大学招办”头条号并积极留言互动,我们将会全程陪伴考生的备考和报考过程,为考生服务!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