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11大学研究生三年级了导师说不让我毕业论文连送审资格都不给称道数当

211大学研究生三年级了导师说不让我毕业论文连送审资格都不给

本人211研究生一枚,今年马上研三了,昨天给老板(为什么叫老板,你懂的)汇报工作,威胁我不让我毕业,说就目前为止,我的工作是不会让我毕业的,特意提到了不给我签字,论文连送审的资格都不给。于是,我心态彻底崩了,两年了,我所受的委屈和苦恼真的一下就涌上心头。我们实验室每年的新生都要提前来报道干活,我们实验室的规矩是这样的,我的导师是课题组老大,平时也不管我们,都是课题组小老师在管我们,于是,我就在大老师和小老师之间的双重夹击下生活了两年,研一来的时候被定了一个巨坑的课题,应该是那个时候项目没签合同,因此小老师随意安排我的工作,而且每次找他讨论课题,都跟我东扯西扯,最后变成了鸡汤洗脑,我自己那时候很着急,就想着赶紧往前研究,可是大老师就是不让,别人都可以顺利往下研究,就我不行,一到我给大老师汇报工作时就问我提出方法的思想(其他人从来不问),让我一句话总结清楚,我解释了,就说我不对,其实他也不懂,然后就说我不够深入不认真,一直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大半年,于是乎研二开学第一次汇报工作被大老师骂的狗血淋头,说我浮躁,不认真,项目进度特别慢,已经被落下了。我就呵呵了,一直就卡我一个人,我真的没什么办法,每次汇报工作都会被针对性地提问,然后被骂,其他的人也有被骂的,但只有我最惨,算到现在,两年我被骂了一年半,在读研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很难熬,和地狱一样,后来项目签了合同,小老师开始拼命地催我干活,做课题,于是我研究算法,提出方法也做了实验,小老师开始还是会抓着我不放,和大老师一个鼻孔出气,根本不听我的想法,就挑我语言表达的问题,说我语言表达不好,好不好你先看看我的想法怎么样,也不看,持续了半年,后来直接认可我的方案,也写了专利,目前还写完了两篇论文的初稿,本以为这样我就可以顺利毕业了,结果昨天老师的一句无法让我毕业,我就彻底醒悟了,现在有些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我一直以来就不是那种特立独行的人,也没有那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平时对老师恭恭敬敬,到最后换来了这样被动的局面,从小到大都没受过这样的委屈,也从没有和家里讲起过这些事情,不过现在心真的累了,还有好多遭遇,细说一下我这个小老师,人品差的真是可以,自己一大堆事情,根本无暇顾及我,但是他又怕我的老板说他不负责任,因此开始的时候,给我随意安排任务,让我看看这,看看那,然后我汇报工作的时候,大老师就骂我,说我做这些根本不对,这时候小老师也就发话了,说根本没让我做过这些,说我也不找他交流,把所有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大老师一听更生气了,又是一顿骂,起初我也不敢得罪小老师,因此一直忍气吞声,小老师关键时候就把我往外一推,很少给我实质性的建议,提的都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就一直受着两边的委屈,后来想了想即使我和大老师告小老师的状也没有用,因为课题组小老师才是他的得力助手,又怎么会因为我一个学生得罪他呢,后来打听了一下,当年的某个师姐也有着同样的遭遇。现在手里两篇论文压在小老师那,其中一篇我四月多就写完了,到现在改来改去还没有投稿,我觉得他就是没时间管我,瞎指挥,每次返修意见都不一样,我这还没有投稿,在他这就耽误了两个月,昨天和大老师说是我觉得自己进度慢,看着别人发论文着急想赶紧发论文,缺乏创新点,言外之意就是还是我不认真,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了,然后大老师更生气了,直接说让我去找工作,我TM真是无语了,明明是小老师让我写论文,项目上有要求的,天天催我,到最后成了我心急想吃热豆腐了。小老师,之前还经常让我做一些和项目无关的事,这我也不说什么了,毕竟大家都差不多,可是他安排事情,从来不提前通知,都是什么事情到最后期限了才告诉我,让我措手不及,当然我事先是不知道这些事情安排的,项目的事也不和我说。项目中期检查之前一周,让我做一个上位机,妈的,要求那个多啊,既要美观又要功能,我拼了命地赶,终于在dl之前弄完,交了差,本想着以后老师对我能好一点,毕竟我做了好多他应该做的事,结果又是深渊。针对这位同学的遭遇我们来看看大家是咋说的:一、自己想方案,老师不懂,还指手画脚。感觉读研或许真的不适合自己,你有论文,真的想想怎么和老师处,研三了,要不毕业真的难受。讲真的,我不知道你老师到底是什么样人,小论文你改改,问问你大老板意见。平时多和他保持联系。教师节送点礼物吧,当然悄悄地。二、理解你的心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觉得读研那会有和你类似的感受,也也是傻傻的走过来的,突然感觉那个时候应该变得更圆润一些,和导师的相处就是应该用社会人的方式,因为过了22岁,你已经不再年轻。社会更残酷。三、慢慢熬吧,熬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很强大。严师出高徒,你这样想没准是老师偏爱你呢!不过想想看来我这放羊式管理还算幸福的?四、我们经历有的一拼,不过我才刚开始。我被放在别的实验室培养学习,但我自己老师现在目前挺好的,不知道以后会咋样,我自己的导师目前挺好的,因为他不管我什么,啥都不管。但在被放在学习导师那里,被骂成狗,成天提心吊胆,人身辱骂,受不了,我还和我自己老师抱怨了这事,他说算是提前锻炼锻炼自己吧。五、同准研三,小论文没发,压力山大,基本快崩盘,时间都不一定来得及了。六、想到要是真毕不了业,自己还能在寝室研究厨艺,想想都激动。七、我还没选导师,但是我了解到一个很严格,做事认真,也有资历和能力的导师,不知道这种导师能选吗?八、我也是,研究生最后一年各种被导师威胁,压迫。还好最后顺利毕业了,唉,身表理解啊。咬咬牙,坚持一下,最后一年该怂就怂吧。我们导师是哪种学术搞得不行,自己情商又低的那种。研一研二没管过我,我自己发了小论文,专利什么的。结果到研三了疯狂威胁我,我刚过一两次,后来还是得认怂……说好话。九、马上研一我感觉我的悲催生活马上开始给导师打电话,基本是那种突然就挂了,暑期做实验别人都去了,也没叫我,听别人说还挺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虎姑婆

研究生发表论文必须关注的九个要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发表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来说事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有些高校要求研究生在毕业之前至少发表一篇核心期刊或者普刊论文,而具体发表要求根据各自学院、专业而定。这里,结合前辈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过程与注意事项,仅供参考。一、期刊的选择(一)对应专业投稿首先要符合自己文章的专业性,交叉学科的文章要好好考虑投递方向。要是觉得及其的好的文章要投哪些较好的综合性的刊物上去,导师可以给你好的建议。(二)水平相当要发表首先是写,自己想写到什么程度,等写好了看看自己论文的档次适合发表什么样子的刊物。有关刊物知名度你的导师会有相对比较成熟的了解,当然关于刊物的介绍与联系网络上也有有,各个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都应该有。要是发表的刊物太差,毕竟有些刊物不是很好,相对来说影响会不太好,对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同时就是核心期刊中也有知名和不知名的差别,有国际著名刊物、国际一般刊物、国内核心期刊、一般刊物。要是定位的太好,不难想象,命中率会比较低,写了好文章都还是想中好的刊物。此外,切忌不要为了发文章而买文章,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要一个很好的定位,当然发表前要给你的导师看过多遍并修改多遍,并共同来决定投什么档次的期刊。(三)其它因素当下的刊物,尤其是我国的刊物大多数是根据国家的期刊改革实行自负盈亏,可能要收取版面费,一些还要审稿费,还有有些刊物审稿周期比较短,有些比较长。这些因素都是需要你事先考虑好的。一般来说,对于发表少量的或者优秀的文章,导师还是很愿意鼎力相助的,具体要根据情况而定。二、投稿的过程(一)完成稿件反复修改发表在中文刊物上要上网查(或者到图书馆查第一期)投稿指南或者约稿简则,仔细了解针对格式、内容、字数篇幅的具体要求,有要注意一些期刊可能对参考文献的条数也有规定,在投稿寄出前要检查好几次,尽量不要出现低级的错误,确保格式符合刊物的要求,尤其是对参考文献,要求比较多。(二)寄出稿件等待审稿发送的方式很多,在这里推荐Email和邮件同步发送,这样能够确保论文能到编辑手中。Email发送时附件里文件的名称要尽量写的具体一些,并附写一个简短的给主编的信。发送同时最好有一个和这个文章相关的介绍和自己的介绍,主要就是阐述自己的文章重要的突破性、创新性、贡献性。关于一些练习方法可以到网上搜索或者到图书馆里查阅。(三)修改、改进后发表到了投稿一个月左右,要主动和杂志社联系,(很有可能你将面临着被退稿,但不要气馁,一些期刊会给出自己对于你文章的中肯意见,找到自己的不足点加以改进,这本身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要是审稿合格,要求修改稿件要抓紧时间修改,在此送出之前要写好一份修改说明,对修改的每一个地方作详细说明。然后尽早发出或者寄出。三、其它的注意事项(一)不要一稿多投在对自己的自我定位正确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做,而这本身也涉及到学术道德问题。在一些情况下,有的同行业的刊物常会把文章寄给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又是可能是同一个专家,要是一个人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论文结果可想而知。试问,发表论文都没有信用可言,下次如何再发?(二)时间要抓紧有些研究是热点的有一定的时间性,所以要争取时间,不要等别人发出来,你才开始审稿,比如说去年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等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剖析。还有就是进入修改阶段的时候要尽快修改,虽然时间一般都有一个月,但是越早越好。(三)关于作者自己尽量是第一作者,但与导师合作的时候可能会是第二作者,毕竟导师提供的帮助会是比较大的。当然,当导师觉得你的确是做得比较不错的时候,你可能会在与他的合作中成为第一作者。也有人认为,其他有一些贡献或者给论文修改提到重要建议的人最好也写上,毕竟对自己没有影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定。

三月不庭

本科生没发过论文,考研会被排斥吗?听听导师怎么说

眼下距离2020年考研初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很多小伙伴近期都陷入了一种慌张,甚至是自我怀疑的状态。考研已经进入冲刺期,同学们一定要尽快调整心态,争取进入最佳备考状态。昨天一位考生朋友在私信里咨询我,他说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信息,说的是如果本科期间没有发表过论文的话,考研会被导师排斥,对此他感到非常忧虑。对于这位读者朋友的疑问,我想说的是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大家千万不要被这种消息误导,甚至影响自己的复习状态。对此,我也咨询了一位研究生导师朋友,对于这件事他的看法和我一致,考研的过程非常公平,不会因为本科生没有发表过论文,而去排挤大家。在考研初试的时候,根本不会统计大家是否发过论文,阅卷都是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非常公平在考研报名的时候,根本不会统计大家,在本科阶段是否发表过相关论文,这一点大家完全可以放心。而且考研初试属于国家统一考试,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流程,不论是考试环节,还是阅卷环节,都会处于无死角监控下。在考研阅卷的时候,老师们会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整个过程都实行匿名化阅卷。换句话说,阅卷的老师,压根不知道你是谁,也不会因为你本科阶段是否发表过论文,来主观性的打分。每一道题目都有明确的得分点,不会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到了考研复试阶段,本科期间发表的论文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初试的成绩和个人的专业能力很多同学担心到了考研复试阶段时,会因为本科时没有发表过论文,而受到导师的排挤。事实上这件事是完全不存在的,作为研究生导师,大家都清楚同学们的真实水平,只要大家正常发挥基本上不会存在问题。决定大家能否最终被录取的关键性因素有两个,第一初试的成绩,第二个人的专业素养。如果你的初试分数足够高,在复试中又能对老师的问题做到对答如流,展现出过硬的专业能力,录取这件事肯定是板上钉钉的。当然,论文也是个人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如果本科生同学能够拿出一篇高水平的文章,也会让诸位导师眼前一亮,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不过从这些年的面试经历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达不到这种水平。此外,如果同学们带来的论文质量低,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还会被老师认为没有学术潜力。到了考研最好的冲刺阶段,大家不要有太多顾虑,安心备考初试才是最重要的每年到了这时候,很多同学都开始陷入深深的焦虑中,甚至怀疑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根本考不上研究生。有的时候鼓励太多,真的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既然已经到了冲刺阶段,我们就应该学会放下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把主要精力用在复习上。那些考研轻松上岸的同学,向来都是心态好的同学,这一点非常值得各位考生朋友学习。总而言之,本科阶段没有发表过论文,不会在考研中受到导师的排挤。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也不要再去想太多复习外的事情,不仅没有用,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如果你想要上岸,那就要学会放下心中的一切鼓励,大胆向前冲吧!关于考研,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吗?

王有所成

研究生写论文,要不要蹭蹭热点?

昨天和一名研究生同学聊天。她有个同学在西南大学读书,围绕着建国七十年以来的某个教育问题写了一篇论文。三月份写出来,交给导师审阅。导师8月份左右反馈修改稿,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修改的相对满意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从投稿到文章被录用的周期一般两三个月,再到杂志把文章刊印出来,那就是明年的事情了。即使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刊印出来文章,还有意义吗?时效都已经过去了啊!于是,该同学满心郁闷!研究生写论文,蹭不蹭热点这位研究生的经历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研究生写论文,要不要紧跟热点?有同学第一反应可能是肯定要跟热点呀,不跟热点,去研究别人都已经研究过的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的确,科研论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生。某些问题都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就不需要你再从历史的兜兜里翻出来讨论了。热点问题确实是我们写论文时的一个重要选题来源。社会大众在关注什么,学术研究者们在关注什么,这些关注的热点都可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话题和对象。一、具有很强时效性的话题,跟不跟要看你的实力。写论文,很考验人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个话题,2019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你看到很多杂志从一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地刊登了一系列基于这个时间节点而展开的多个领域的研究。可是,我们在跟这种热点的时候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由于当前审稿和用稿周期较长,当你今年一月份想到写这个话题的时候已经晚了。我们倒推可知,那些今年发表的这类话题的文章,可能作者已经在2018年着手思考和写作了。也就是说,你想写这种时效性很强的话题,最好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第二,时效性很强的话题,也是非常新颖的选题,这是好事。但是,越新的话题,可能越需要你前期大量的积累。因为新的话题,就意味着期刊杂志上刊登的这类文章很少,你可以搜集到的已有文献很少,如果没有足够的科研实力,你很难在这个话题中生成有深度的观点。我们常说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你可能会留意到很多自媒体平台上的作者,他们遇到一个事件,极短的时间里就能写出具有大量素材,阅读性和深度兼有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就是前期的积累和储备。比如说,前面一段时间,英国集装箱39冰尸案发生之后,据报道里面可能有越南女子,因为越南一个家庭曾收到女儿的短信:妈妈对不起,我快冻死了。根据这个事件,有自媒体作者迅速写出一篇关于越南女性生存状况的文章。前期的积累和储备是隐藏于深层的冰山,这座冰山遇到外界热点事件就会快速从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成果。写论文也是一样的。没有前期的理论功底和思维训练,你的论文写作很难成功蹭到热点。二、时事政治类的话题,谨慎蹭热点。之前,我们也曾经写过一篇紧跟时事政治类的论文,选题的时候,很高兴,这是热点啊!但写作过程,确实非常痛苦。一是论文是研究和思考的成果,但是写作这类文章,如果实力不够的话,可能就会把它写成新闻汇编,写出来自己都觉得不想去看,更不用说发表了。第二,这类话题更新速度太快。当我们论文修改已接近尾声时, 这类话题的相关内容更新速度极快,需要把最新的会议精神等内容融合进论文当中,但是在没有深入学习之前,你能恰到好处地加进新的内容吗?更何况,有些话题你可能限于自身阅读所限,你不一定能够知道最近更新的内容。你写作、修改、投稿等系列流程的速度赶得上话题更新的速度吗?你天天追,很累!第三,时事政治类的话题,需要恰当的表述方式。你如果留意会发现,很多这种类型的文章都是那些大咖们写的,他们的理论功底深厚,语言表述方式会很恰当,但是,一般的研究生可能很难把语言表述的尺寸拿捏好,所以,即使你成功地把论文写出来了,可能期刊社也不一定会用。(END)你写论文时有没有遇到蹭热点的尴尬事呢?你是如何把握热点问题的?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我是赵赵的教育沉思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大四喜

导师吐槽:研究生们,论文写完能不能自己先看看?

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作者:晨星高校仍未开学,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下去。科研狗或毕业族不能闲着,把这段时间闲下来,后面的日子就难熬了。这天刚在电脑前坐好,几个同事就开始吐槽。“有没四点多起来给学生改论文的?”“害怕学生盲审通不过丢人,你真用心。”“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修改学生论文。”“握手啊,我前几天熬夜到凌晨两点给研究生改大论文,真不容易。”我听着他们的聊天,也禁不住苦笑。我想起了当年我做学生的时候,估计当时没少让自己的导师操心着急上火。我当年的导师是我眼里的“别人家的导师”。我的导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又脾气温和的老好人,对学生体惜呵护有加。他一直遵循“响鼓不用重锤”的原则,几乎轻易不对自己的学生发火,或者说很重的话。不过,曾有一次我把他惹恼了,他有次把我叫到办公室(原话是“有空吗?能不能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到了导师的办公室,他让我坐到他的对面,接着给我倒了一杯茶,对我说:“你的论文我已经改好了,发到你邮箱里了,你按照修改意见回去好好地改一下。”然后他顿了顿:“再写好论文后,你能不能自己先看看,然后再发给我。你这篇论文有一些拼写错误,我已经帮你订正了。”导师真诚地看着我,我感觉我的脸有些发烫。等我离开老师的办公室,回到实验室下载完我的论文修订版,仔细地看了一下,感觉我的脸更烫了。我知道,其实有些是本不应该发生的低级误错,我没有仔细检查,就慌忙火急地提交给了导师,看似在抢时间,其实也耽误了不少功夫。其实无论对包括SCI小论文,还是毕业的学位大论文,论文初稿完成顶多算万里长征走完了八千里,还需要仔细在重新阅读,斟酌、润色、修改…这就是论文的修订工作。修订意味着论文需要再看多遍,修改若干处,需要每次从文字表达、布局结构、前后一致性、论文实质内容等等不同侧重进行一遍遍地梳理,检查修改。修订是一篇论文初稿完成后必须的事情,写完草稿后的论文只是个毛坯产品,一篇看得过去的论文(无论大小)肯定是经过多次修订工作。下面我就谈谈对于SCI小论文实际内容修订的那些事情,其中有些对中文期刊论文或大论文也适用。(1)把初稿完成的论文放在一边,不要立即修订,需要一定的时间距离,这样可以用更加客观的状态去修改论文。以个人体验,如果我立即重读自己撰写的论文,我会发现我实际上不是在读自己写的,而是我认为就是这样写的,因为我还没有从延续的写作思维中走出来。(2)在修订原文前,最好先准备一个论文草稿的提纲,用参考文献的工具把论文的参考文献也都提前准备好。(3)开始通读全文,仔细论文中检查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回答以下问题:论文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是否有一个主题恰当固定在有限的领域问题中?有没有说清楚这是论文主题?论文主题的观点有什么贡献,即创新性?有没有指出观点和其他论文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改进的地方确实改进了吗?在论文的前面,有很清晰让人明白的“introction”吗?论文是前后一致、系统化的吗?是否组织有序,各章节匀称?“introction”写得能不能吸引读者,是不是有点“虚”?“discussion”真的构成了论文的主体吗?“conclusion”是否准确地说明了论文应该取得的成果?“conclusion”是简明扼要?论文连贯吗?每个句子是否符合段落和每个段落符合论文的陈述的逻辑性?论文简明无冗余吗?论文中介绍了一些不相关的材料吗?有使用任何不必要的词语?描述清晰吗?我有没有避免任何含糊不清和误解的定义和术语?论文中的文字信息表达得准确有效?论文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是否适合专业论文写作的标准?标点符号正确?论文中的数据、公式、图表是否正确?这篇论文的正文大部分段落有多长,特别是那些核心内容比如方法、实验过程、结果、评价、讨论和结论是否表达足够简明明白。科技论文最重要的风格是言简意赅。摘要、前言、主体部分、结论前后是否存在逻辑错误(给审稿人抓住攻击的尾巴)。论文研究的不足、缺点及未来的预期是否存在瑕疵。论文符合提纲?确信摘要是准确的吗?脚注是否足够和准确?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是否足够和准确?脚注和参考书目是否正确?参考文献是否与正文中引用对应一致?(4)选择期刊再回头客观想想这篇论文的水准是否能被发表?如果是的话,是基于什么理由?定位的目标刊物是什么档次,在这个档次里挑选具体的投稿期刊。需要注意的是,坚决杜绝一稿多投,因为有些期刊同属一个出版集团,公用一个投稿系统,投稿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选择目标期刊的秘诀是,先投最好的期刊,即使不能中也是使论文得到优良的审稿意见,可以使自己的论文水平提高不少。即使后面被拒绝了,也可以通过顶尖级专家的审稿意见修改完论文,投个其他普通SCI期刊也是很容易中的。论文所述的主题是否是投稿的目标期刊感兴趣的?或者对研究结果感兴趣?这本目标期刊是为什么样的读者准备的?他们在哪些领域,拥有多少什么样背景知识?(5)调整风格如前所述,撰写研究论文的目的是它可以发表在某一学术期刊上。作为刚刚投稿的论文,就第一读者来说,是为了向相关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展示作者长期积累的研究成果。因此作者常常不应该提笔就写文章,连目标期刊的稿件样式也不看看。相反,论文作者应该考虑一下什么者期刊可能对他们的研究结果感兴趣,以及他们的研究领域和主题范围,找出哪家期刊适合出版改论文。在准备论文时,就要根据期刊的需要构思如何撰写论文,调整写作思路。为此,作为作者应该不厌麻烦,考虑所有涉及论文撰写的技术性问题。如果想要能够发表学术论文,乃至取得真正的成功(成功毕业、顺利评奖、及时晋级),都要花费心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因此,至少我们必须考虑关于以下几个建议:期刊的样例论文就什么样的?根据样例论文调整自己论文的布局、字体、体例等…目标期刊刊出论文的字数,其中图表数量是否超限?论文如果超过期刊字数或图表超限了,那么肯定需要缩减篇幅。论文应分为几部分,使其内容、风格、字数和篇幅对应与期刊的论文相配,让论文习惯于期刊,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直接就投稿了(这有可能让编辑愤怒)。最后,无论大小论文,初稿完成后的第一要务当然是给自己的导师看看,但发给Ta之前,最好自己先看一遍。如果没有思路,可以收藏本文,到时再读一次…

心心念念

考研:研究生3年到底在做什么?过来人吐露辛酸:研二最累!

考研一年比一年热,但大家在报名前都知道读研这3年究竟在做什么吗?是不是真的都在做研究?3年里哪一年最累最辛苦?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过来人读研3年期间是怎么过的,都在做些什么。01研一研一期间就是学习课程,精力主要就是放在上课、考试和考证上面,因为研二研三阶段基本上是没有课程,都是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另外,研一除了上课这些之外,还要阅读文献,研一时有些学校就会让学生加入课题组,参与相关项目。研一开学后不久就会开始选择课程,把一年的课程都选好。选课要注意几点:一是最好和自己的导师商量下,看哪些课程是对将来研究有用的,二是选课前可以向师哥师姐请教,毕竟课程学完后是要参加期末考试的,难易程度也是要考虑在内的;三是选完课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尽量拿高分,成绩是会和评奖评优相挂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研究生的在校奖学金还是很给力的。该考的证也最好在读研期间考了,英语六级没过的、要刷分的、驾驶证、专业类证书要考的都赶紧考,到了研二研三事情会比研一多很多,别像大学一样大一迷迷茫茫地就过去了,研究生阶段从研一就要做好规划。读研3年,都在做些什么?真的在做研究吗?考研党看过来!02研二理论课在研一已经学完,研二最主要的就是需搞定实践课程、学术课程、文献综述、开题报考、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等考察项,这些都会纳入学分,但不需要进行考试。别以为不考试就轻松,恰恰相反,这部分其实是最难最累的,要写好一篇论文真的需要下很大功夫,采集各种数据,费很多心神,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个数据在实验室一泡就是好几天,甚至有一部分人在研二阶段就会开始出现掉头发、失眠等现象,研二真的是最累一年。要想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书,第一关就是必须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另外,还可能要帮老师辅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整理相关资料、一起出差开会等等,这些都是你可能要面对的一些比较繁琐的事情。考研:研究生3年到底在做什么?过来人吐露辛酸:研二最累!03研三研三最主要的就是找工作、写毕业论文,说不忙也忙,说忙比研二会好点,但最让人想哭的是论文真的是改得想死,一遍又一遍,研究生的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压根就不是一个等级,对复杂度和严谨度的要求更高,每修改一次都很复杂,修改论文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是天天耗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忙完论文后也就差不多要实习了,找工作的话就看自己要求了,只要你不是在混日子,工作机会还是有的,但要想高薪有前景,那就得看你的论文水平、实践成果等等了。研三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毕业和找工作,毕业要准备的材料很多,找工作就是得到处跑,一忙起来发现时间会过得很快,研究生三年,转眼就过去了。04和大学阶段的不同之处一是更加充实,每天都有事做,不再像大学那么迷茫;二是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大学可能更得的是为了拿学分,研究生阶段学习则更加明确,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对什么感兴趣,要解决什么问题;三是学习更有方向,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东西更加细致,有确定的方向,也更具研究性和创新性。读研3年,都在做些什么?真的在做研究吗?考研党看过来!考研不易,读研更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且行且努力,且行且坚持!以上整理分享给大家,欢迎评论区探讨和补充!如果觉得小编的文章值得一读或者对你有所帮助,记得关注、点赞、收藏和分享喔,比心~~

老剃刀

研究生和本科生大不一样,不注意这些后果很严重,直接影响毕业!

九月火热开学季,不少学校都已经迎来了新一批新生。前段时间网友们更是被清华北大等众多早早开学的一流名校占据了眼球,近两天又关于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引起热烈的讨论和极高的关注度。而除去大一新生、中小学生相继开学,考研成功上岸的研究生们也即将迎来自己学业研究的一个新阶段。但是,虽说已经步入了研究生阶段,但是对于很多研一新生来说,所习惯的依然是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观念。因此,开学之际,一定要深刻认识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以下几点,因为这些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变化很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生的毕业以及未来就业!【研究生一入学就是搞科研研究?错!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样重要!】很多学生对于研究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就是研究生生活中每天都需要沉迷科研和各类论文,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大不相同。毕竟“研究生论文”、“科研成果”等听起来极具难度的关键词一直以来都让很多研究生感到头疼,也误导了不少还没接触研究生生活的大学生。实际上研一入学还只处于一个衔接的深入阶段,选择了自己的研究生方向后,研一只是作为一个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更深入了解、更细致规划研究方向的过程,并没有学生想象的那样“可怕”。并且在研一期间,打好知识基础非常关键,作为今后展开各项科研和论文写作的最基础部分,一定要潜下心来踏实把握研一的时间。【处理好和导师的师生关系、经常保持良好联系非常重要】研究生阶段,除了与同学、学长学姐之间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导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从研一入学就要抱有这样一个意识。不同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研究成果、学习程度和科研水平能够发展和提升到什么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导师息息相关。可以说,每一个硕士和自己的导师相处时间最长,导师对于你的学习状况也最为了解、帮助最多,甚至影响到你未来的读博和就业道路。相反,如果不能够和导师保持良好关系,那么相当于靠自己自学,就会走很多弯路,也少了很多机会。最不可取的就是在研一入学直到快要毕业都没怎么和导师有学术交流,在最后几天把自己的毕业论文“扔”给导师指点,基本上是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结果的,甚至直接影响毕业。【一开始就要下意识朝着“毕业论文”研究方向靠近】说到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可谓是贯穿了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除了平时多做科研、发表论文,毕业论文是必须完成的一项毕业任务。在研一入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慢慢了解和确立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只有早早准备、不断完善、日积月累才有可能产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否则就不能顺利通过学校的审核,直接结果是影响自己的毕业。不仅拿不到研究生毕业生书,学位证也跟着泡汤。所以,越早开始选定自己的课题越好,并且在此期间保持和导师的交流联系,尽可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论文,得到高质量成品。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相比还是存在较多不同的,也因此,研一学生一定要在一开始就确立自己的目标方向,注意做到以上各个方面,早做准备、努力钻研,不能因为考研成功就变得松懈,你们说对吗?

萱草

读研期间的小论文和大论文是什么区别以及是什么流程

很多准研究生不明白小论文,大论文是什么东西。小编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小论文是投给期刊的论文,一般学校或者学院有要求要投什么样的期刊才能毕业,通常是SCI、核心、C刊这些类别。只有被这样的期刊接收了小论文才能毕业,当然每个学校不一样。大论文就是毕业论文,每个学校不一样。关于SCI、核心、C刊这是一个类别,其他的我不了解,我说说SCI、这是一个英文期刊集合,只有上了一定档次的才能称为SCI,并且SCI期刊不一样的期刊质量不同,他们的评价标准是分区。一二三四区,然后就是影响因子。很多学校要求发SCI才能毕业,就是只这个。关于小论文怎么产生然后到接收呢?我还是以SCI为例,因为我只投了SCI。首先论文都需要有创新点,也就是idea,然后根据这个idea设计实验,设计实验不能有bug得严谨。然后就是把实验完成,完成了实验就需要整理数据,撰写论文。idea到完成实验,我写就几十个字,但是不一定idea能做出来。或者很难重复出来,完成了才需要写论文。小论文大概分这样的几个部分,SCI是全英文的,题目、摘要、关键字、introce、experience、讨论、结论部分。经过无数次修改终于写好了,开始投稿。寻找自己合适的期刊,按要求投稿,然后有编辑看论文怎么样,决定需不需要送给同行审议。如果觉得有必要送就会送给同行审议,这是完全免费的工作,同行也可以拒绝审稿。审稿人有权利提出意见接收,拒稿、大修小修这些意见。一般有两个审稿人。如果两个人审稿意见差不多就编辑决定什么状态,大修小修,拒稿,一般这个过程两个月左右,当然有更长的。如果多拒稿几次,小论文一年在外游荡了。很多人是不是觉得我可以同时多投几个期刊,看谁先接收,这是学术不端,学术界严厉抵制的,不怕都拒稿,就怕都接收,你就凉凉了。大论文就是学位论文,硕士一般五部分,博士一般七部分。大论文是需要一个研究体系的,不是东一下西一下就行的,也不是几篇小论文堆起来的,需要联系。准研究生们,你了解了吗,想毕业不是本科那样一两个月就能完成实验的。

凤求凰

我辛苦写的论文,却被导师拿了一作,这合理吗?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浴火凤凰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安全环境,我的一些在美国和欧洲留学的同学,纷纷选择返回国内躲避疫情。当然,他们还要利用互联网经常与国外导师保持联系,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由于多年未见,我们几个同学利用国庆节假期一起聚了聚,闲谈以前的大学生活,现在的学习工作情况,以及未来的憧憬与打算。当聊到“论文属名排序”这一敏感而又热点的话题时,大家都来了兴致。我们都知道,从理论上来讲,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但论文的主要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因为通讯作者往往是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论文的撰写、把关和修改。最为重要的是,他担负着论文可靠性的主要责任。但是,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如果实验的实施者和论文的执笔者不是同一个人,该如何署名?论文的执笔者署第一是否合理?还是谁做的实验谁署第一?或者是谁的想法谁署第一?这些都是现实而又令人头痛的问题。与论文署名排序相关联的是“名”和“利”,谁又能只埋头科研而不重“名利”二字?即使一些学术大咖也不能免俗,比如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与杨振宁先生(注:此处按姓氏排序),就是因为合作中署名先后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从而导致两人放弃合作,并决裂了半个多世纪,时至今日也没有重新交好。而对于广大的研究生而言,经常还会遇到导师“抢一作”的现象。于是,我们几个博士结合自己的见闻与体会,对“论文属名排序”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01、关于导师“抢”学生一作的事,我首先谈了自己的看法,因为我曾经有过切身的心痛体会,一篇呕心沥血、加班加点完成的论文,交给导师帮忙修改。对于这种情况,我也只有选择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谁让导师手中攥着咱能否毕业的“生杀大权”,与他闹僵就等于提前被宣判死刑。经过这件事,我利用一段时间,仔细对高校导师为何喜欢“抢一作”进行了初步研究,算是有点收获吧!当前,我国高校需要论文的地方主要有三处:绩效奖励、职称评定、人才计划申报。在绩效奖励上,学校每年会根据论文发表情况发放一定数额的绩效补助,一篇顶级论文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甚至更多。而这些绩效补助必须由学校在职员工认领(有趣的是,认领人不限制作者,甚至不出现在作者列表也行)。认领人拿到补助之后,可以分配给除学生以外的任何作者,其中原因大概是为避免逃税或套取劳务费吧。而我们团队相对仁慈一些,会私底下发给研究生一些论文奖励金。但要命的是,学校还明文规定,非一作的通讯作者科研奖励减半!这就意味着,同一篇文章得到的奖励可能相差几万块甚至更多,面对如此悬殊的资金数额,有的导师禁不住诱惑,极不情愿做通讯作者,不自觉地就去“抢”学生的一作了。在职称评定上,按照学校规定,副教授三年内需要有1篇SCI(不限分区),教授则需要有2篇。由于前些年挂名通讯作者的乱象丛生,目前,我们学校老师评副高、正高职称只看一作,但听说有的院校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还是同等对待。尤其是那些面临评职称压力的小老板们,往往更容易出现“抢一作”的情况。在人才计划申报上,当前,作者顺序在国内外的认可度大不相同,国外看重通讯作者,而国内往往第一作者认可度是最高的,有时候甚至比通讯作者认可度还要高。同时,学校现在的人才计划申报明确标注是要求“第一作者”,这自然加剧了很多导师“抢”学生第一作者的趋势。除此之外,无论大老板或者小老板,“抢一作”还有另外一个更简单、更重要、更现实的原因:增大产出量。这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目:第一作者是老师,通信作者也是老师,那么上述业绩全部翻倍。所以,几个老师互相商量,反正都要申请项目,那干脆就组成个小团队,每个人都“抢”学生的第一作者,再找小团队中的其他人当通信作者,这样一番神操作,不出几年,每人有几十篇SCI论文在手了。我还见过更奇葩的,直接双第一作者、双通信作者,产出直接翻4倍,而学校认定通信作者的方法极其原始,有信箱就算通信作者。其实,很多导师表示也很无奈,但是,你要想在国内科研圈混下去,就要抱大腿、进团队,只有团队嗓门大,才能争取现实利益。而团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论文产出,这也是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抢第一作者现象的最现实原因。另外,别的团队都在这么做,如果你要保持高风亮节,那等待你的只有淘汰的噩运。可是无论如何,最终受苦的还是那些辛辛苦苦做实验、加班加点写论文的研究生们!02、王哥是三年前去德国留学,目前在一家大型科研机构读博。他说,以前在德国,很多科研机构论文署名顺序的习惯是:大老板永远挂第一,实际干活的学生第二,直接指导的小老板最后。这种署名顺序是由德国科研机构的特定结构所决定的。因为,德国一个研究所的规模往往都比较巨大,大老板们一般只负责拉经费,而不管具体的科研事宜。即使你给大老板通讯作者的位置,对他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可又不能不给,所以,发论文时他们干脆就把大老板的名字就放前面了。王哥说,他所在的研究所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他们所有一个科研项目是与美国合作的。关于最后的论文署名,德国老板署第一作者,美国老板署最后当通讯作者,两边皆大欢喜、笑逐颜开,表示以后还要多多合作。但是,对于这种论文署名排序,德国一位名叫Wolfgang Ketterle的诺贝尔奖得主提出过批评意见,他说这种庞大的科研团队结构不利于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论文署名排序对中青年很不公平。于是,德国的论文署名现在也在慢慢转型中,逐渐与国际习惯接轨。另外,王哥还提到他另一位做数据库同学的“悲惨遭遇”。他那位同学所在实验室的论文署名排序很特别:按照论文作者的“姓氏字母”排序!可那位同学姓“朱”,由此一来,这位“Z”字母开头的同学按照规矩,多年来总是排在倒数第一位。用他自嘲的话说:“真不是我导师想跟我抢一作,谁让人家姓Gottlob哪!不过,这么多年我也已经习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能正常毕业最重要!”我们都开玩笑道:“遇到这种情况,男生没有办法了,可作女生有优势,毕业前可以嫁个姓Alexander的老公啊,不不不,找个姓Abington 或者 Aaron 更保险一些!”03、张哥是前年去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读博士。他说,上学期参加了一门叫做《科研伦理道德》的课程,其中,专门有一节课来讨论“Authorship”的问题。这门课程中提到,在美国,不同学科的作者排序意义相差迥异,即使同一学科内不同期刊的要求也很不一样。比如,一篇交叉学科的Paper可投多个领域,如果投A领域,最大贡献者就是第一作者,而最后一位作者默认是通讯作者,即大老板;而如果投B领域,就根本没有单独的通讯作者概念,纯粹按贡献顺序,第一作者即通讯作者;而如果你投C领域,可能就是按last name字母排序的缺德期刊,情况和德国那位同学一样。很多期刊有相关规定,越来越重视将每个作者的具体贡献(如撰写文章、设计实验/模型、数理分析等等)进行标注,一方面可以避免那些脱离学术本意的无谓争端,一方面若要询问文章细节时知道具体该找谁。张哥说,他感觉国内“抢一作”的问题主要出在职称、奖励等评估机制的不合理上,一方面会促成学术不端,另一方面会导致恶性竞争以及学术资源封闭,甚至同一实验室内都存在对彼此的项目闭口不谈,这非常不利于学术发展。除此之外,在学术道德的教育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国内,研究生从来没有上过甚至听说过关于“Authorship”的课程,所有的认知与操作都是来自老板、前辈的言传身教。所以,研究生基本上并不清楚论文署名有什么具体的规定,以至于很多学生不知道,如果导师对文章没有核心贡献而成为一作,这到底是应该的,还是他“抢”来的。(或许导师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当年也是这么被“抢”过来的也说不定……)在美国学校都设有专门的Research integrity office来负责处理相关事宜,主要针对各种学术不端:比如实验室里有人造假被你发现了,比如你发过文章的数据老板改改凑凑又想再发篇别的了,比如你的文章authorship被抢了……另外,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种监督举报很难做到对学生的严密保护,虽说是匿名举报,但同处一个实验室,谁会不知道究竟是谁举报的?而举报的后果可想而知。我们不由好奇地问道:“那你们美国老师有没有讲,当老板抢本来属于你的东西,而你还得靠他毕业的时候,你到底是忍还是不忍啊?”张哥笑笑说:“我们课上讨论到最后,形成的一致结论就是:这纯粹是个人决定了,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就连老美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看来,导师抢学生一作的现象,果然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啊!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而笑声中的心酸,只有过来人和正在经历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

研究生期间是出去实习还是老老实实做科研?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需要培养和学习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养,基本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尤其是博士生。但是,在很多不想读博的硕士生眼中,学生期间做科研对于以后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他们宁愿背着导师出去实习,也不愿跟着师兄师姐搞研究。那么,研究生期间到底是应该实习还是科研?我的同学小宁,是统计专业,自从上了研究生,就一直准备着出去实习。前前后后去了四五家企业,每家单位都呆了差不多三个月左右,可以称得上是实习达人了。当然她没做什么科研,毕业论文也是东拼拼西凑凑搞出来的。不过她很幸运研究生前两年导师在美国访学,也没时间理她。我以为她实习了这么久,应该会有很多很好的选择吧,但最后没想到的是,毕业了她去考了公务员。我问她既然考公务员,为什么当时要去这么多单位实习?就没有想过留在某一家单位吗?她说,正是因为我去了这么多单位实习了,才知道里面的内情,才不想去企业。因为没做过公务员,所以想试试考公务员。这个回答可以了。我们读研究生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我们要找工作。小宁是研究生期间实习的最好的例子,她去了这么多单位,肯定有很多收获,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别的。因为她通过实习,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做出了选择,对最后找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参考。那么,研究生期间不实习,老老实实做科研的又会怎么样呢?我们师门有个师姐,研二一年一直在做实验,研三写了毕业论文毕业了,实验的数据留给了同届读博士的人,自己也选择了考公务员。当然,公务员期间也用不到她做实验的那些数据和方法。当然,也有去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的,这些在面试的时候也并没有根据科研成果或者实习经历来决定是否录用。因此,这么看来,其实研究生期间实习或者做科研对以后找工作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研究生期间导师要你做科研,你却偏要实习,后果还是挺严重的,至少在读书期间。我有个师兄,当年硕士期间跑到一个事业单位去实习,在那里干的风生水起,实验室经常看不到人,我们导师发现他不在后就怒了,呵斥他立刻马上回到实验室的座位上,从此立下规矩,我们师门的人不管硕士博士都不许出去实习。导师的活都不干,还要给别人干活去?当然,师兄回来后,导师对其态度也是有所不同。其实,不管是研究生期间实习或者做科研,最重要的还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业务能力,基本的专业素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职场江湖的人际关系很微妙;随机应变能力,往往很多时候都在一瞬之间做决定,等。这些能力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有所接触和锻炼,把握住好机会,做科研的同时也能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实习真的没这么重要,科研也真的没这么难做,顶多就是很枯燥,但研究生嘛,还是听导师的话,多发几篇论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才是对找工作最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