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虽然都是大学生,找工作时差距大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虽然都是大学生,找工作时差距大

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都是大学生,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看上去都属于“天之骄子”。可是,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这三种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一下子就“显山露水”。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首先,在找工作时,优势最大的是研究生。当然这里所指的研究生,必须是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是在职研究生,“水分”同样非常大。中国的大学教育,经过连续多年的扩招,现阶段,每年推向就业市场上的大学毕业生有好几百万人。由于大学持续扩张,在大学教育质量管理上跟不上,普通的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含金量相比10年前大打折扣。因此,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都选择考研,2019年考研的本科生多达290多万人。作为研究生,在找工作时,就业机会明显多于本科生和专科生。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工作岗位,都要求研究生才能报考或投简历。其次,在就业市场上,找工作压力最大的是专科生。原因再简单不过,读专科的学生,当年在高考中的成绩通常都很一般。现阶段的专科教育,不管是在经费投入还是在师资配备上,和本科院校都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教学管理上,专科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远远不如本科院校严格。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名校,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成绩不达标被退学。相比之下,专科学校在这方面,却显得更宽松,导致专科毕业生竞争力更弱。因此,近年来选择专升本的专科生越来越多,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再次,本科生的就业待遇,介乎于专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相比于专科生,本科生的就业机会,肯定更多。但是,相比于研究生,本科生的压力也非常大。现阶段的大学本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大学生打基础,真正想要成为专业人才,还得选择考研。考研不仅仅是提升学历,更重要的是提升能力,从而使得大学生以更自信的姿态迎接就业市场的考验。

爱无声

“大学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真的是这样吗?数据说明一切!

以前老一辈总是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一家能出来一个大学生那真是光耀门楣,所以也总是教导孩子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现如今我们听得最多的却是大学生不值钱,大学生已经太多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份统计数据:全国1977-2017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统计,或许可以从中窥见端倪。从统计数据来看,近40年来累计毕业的大学生共有11518.2万,粗略按照本科专科各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看起来确实也不少,可是要知道我国人口目前是14亿(2019年数据),大学生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3%,而本科生只4.11%。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中国人里面有4个是本科生,按照这个比例,本科生绝对算是稀缺资源,可为什么还是给人一种大学生遍地走,而且学历不值钱的感觉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大学扩招每年的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个指标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那就是录取率。录取率从刚恢复高考到现在录取率从5%直线上升到75%左右。也就是说,以前所有参加高考的人100个人里面只有5个人能考上大学,而现在随着教育的普及,每100个人中有75个有机会上大学(包括专科)。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多人都能上到高中,年轻一代中尤其是从1999年开始,高校的录取率超过50%,上了高中就有一半的几率上大学,这样一来感觉自己的同龄人很多都上了大学和自己竞争,竞争压力太大,所以才会产生大学生很多的感觉。二、基数庞大我们所说4%的本科生,基数面向的是全体中国人,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不会说话的婴儿都被我们算进去了。但是谁都不会傻到去问一个9岁小孩读大学没,并且,中老年人因为时代的原因读过大学的也很少,这个比例自然就被庞大的基数冲下来了。我们来重新算另一笔账,1999年高校开始大幅扩招,1999年0-18岁的人数约为41142万人。而这些人基本是在2000年-2017年上的大学,现在是21-39岁,而这18年间录取的大学生总数是10166万,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中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大学生。三、幸存者偏差因为你考上了大学,所以生活在你小圈子里的人,包括同学同事,每个人都是大学生,都拥有本科毕业证。而且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混得很好,有的同学整天打游戏,有的同事工资并不高,有的朋友还在努力找工作。正是这个原因,才让你觉得好像满世界都是大学生,因为人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来打量这个世界。而且城市里面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地方,本身就占据了大多数高等教育资源,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也更愿意留在这里,更重要的是这群人正是网络上最活跃的人群。写在最后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薪资让他们满意,条件又舒适的工作。很多三、四、五线城市,包括县城、乡村、农村以及偏远山区都存在着大学生不足的情况,只是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基层工作。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国本科以上人口为4%,对比俄罗斯的54%、日本41%、美国40%仍然算是少的。不要被“读书无用论”的毒鸡汤洗脑,社会大趋势我们无法改变,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无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

美食村

为什么很多人说:大学生不值钱,研究生满地跑,读书无用论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从恢复成人高考到现在几十年了。曾经的劳苦大众很多人都考入了大学,成为了国家有用的人才。生活水平提高了,思维见地改变了。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却变得让人不敢苟同,他们总是觉得上学是没用的,就算是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只有早早步入社会,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才可以,更有甚者说:“大学生不值钱,研究生满地跑”。你是知道的,说这话的人肯定是90年代的那一批下海经商的。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都富裕起来了,他们并没有很高的知识和学历,但是却可以白手起家。这就是成功不需要学历最好的见证。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大环境的影响,那个时期,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是国家的机遇时期,那个时代的人恰好赶上了,那些敢想敢拼的人,都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让自己富裕起来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言论。他们所说的读书无用论,扰乱了太多人的思想。很多人因此也学着下海经商,但是都失败了。因为机会没有了,因为是21世纪了,更需要的是学历和知识水平。如果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最后还是会让自己头破血流。说读书无用论的人都是心虚的表现,他们很多都是自己根本没有知识,但是改变不了自己,只能用读书无用来干扰别人。如果他们手里都拿着大学毕业证书,绝对不会这样说,这就是典型的狐狸思想,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他们只是自己欠缺的太多,不懂得读书带来的好处,才会到处说大学生不值钱,研究生满地跑。为什么会有大学生不值钱的说法呢?可能大学生太多的缘故,太多的太学生找不到工作,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闲言俗语。这些不能怪社会,更不能怪学校,只能怪自己,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为什么别人可以就业,你却不能,说明自己没有学好本领,大学期间除了玩,其他的没做什么。在毕业的时候,面试官问的问题一个都不会,动手做一些事情,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就是为什么别人能找到好工作,自己却毕业失业,面对着这样的尴尬局面,只能怪自己。这些人嘴里喊着读书无用,却让自己的孩子拼命读书。虽然很可恶,但是好像也很有智慧。这就像是兵法里说的,迷惑别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然遍地是大学生,其实和全国市场比起来,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依然不足20%,研究生更是少的可怜,就不要说博士和博士后等等了。所以培养大学生,还是一种趋势,也是必然的趋势,大学生不值钱?如果你是清华大学毕业,同济大学毕业,毕业就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资,可能说读书无用的人,一年赚的钱还不如人家一个月赚的多。难道这也是读书无用导致的结果吗?研究生满地跑?那你给我抓几个让我看看。虽然每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有很多,但是能考进去的并不多,而且从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来看,一千万的研究生实在不是很多。沧海一粟。不管任何时代,我们都不应该夜郎自大,我们要学会客观看待问题,因为在任何时代,一个不懂的学习的人,都将会被社会淘汰。不知道客官你有何看法,可以留言评论。

及屠羊说

“大学生烂大街,研究生满地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时候总听村里面的爷爷奶奶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一家能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那真是光耀门楣啊!”但现如今我们听得最多的却是大学生不值钱,大学生已经太多了,大学生毕业还不如农民工,读大学就是浪费钱!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份统计数据:全国1977-2017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统计,或许可以从中能够发现部分原因。从统计数据来看,前35年的“高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三项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直到2012年才开始趋于稳定。近40年来累计毕业的大学生高达11518.2万,,粗略按照本科专科各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看起来确实也不少,可是要知道我国人口目前是14亿(2019年数据),大学生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3%,而本科生只4.11%。咋一看虽算不上“天之骄子”但也不至于“烂大街”和“遍地走”啊,可为什么还是给人一种大学生供过于求,学历不值钱的感觉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有以下几点。一、大学录取率的高速上升如今大学的录取率,从刚刚恢复高考的5%直线上升到现在的75%左右。也就是说,以前所有参加高考的人100个人里面只有5个人能考上大学,而现在随着教育的全面普及,每100个人中有75个有机会上大学(包括专科)。还有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多人都能顺顺利利读完初中,只要加油努力考一个好点的高中就相当于一只脚跨入的大学的大门(1999年开始,高校的录取率超过50%)。 这样一来感觉自己的同龄人很多都上了大学和自己竞争,竞争压力太大,所以才会产生大学生很多的感觉。二、人口基数庞大我们所说8.23%的大学生,基数面向的是全体中国人,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咿呀学语的婴儿都被我们算进去了。这样这个比例就很自然就被庞大的人口基数冲下来了。但我们换一种算法,从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招开始。1999年0-18岁的人数约为41142万人。而这些人基本是在2000年-2017年上的大学,现在是21-39岁,而这18年间录取的大学生总数是10166万,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中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大学生。三、对大学生的话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薪资让他们满意,条件又舒适的工作。很多乡镇和偏远山区都存在着大学生不足的情况,只是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基层工作。我国的大学生其中并不多8.23%,对比俄罗斯的54%、日本41%、美国40%仍然算是少的。最后千万不要被“读书无用论”的毒鸡汤洗脑,社会大趋势我们无法改变,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无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

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硕士研究生会不会“烂大街”?答案很中肯!

2019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将大幅增加,研究生是否也会如本科生一样“烂大街”?不要说研究生,就是本科生,真的“烂大街”了吗?如果在一二线城市的热门单位,本科生、研究生确实蛮多的,但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在农村地区,会不会走到哪里就真的会随便绊倒一名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吗?在211或者985大学校园的办公室内,当然是清一色的博士生,那是不是说博士已经“烂大街”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农村小学的办公室里,第一学历是本科的老师,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其实,在很多农村家庭,不要说硕士博士,就是连一个本科生都没有!谁敢说研究生是“烂大街”的存在?2019年的考研数据显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有290万人左右,被录取的人数占总报考人数的四分之一,差不多有七十多万左右。在我出生的那一年(1983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167万,而被录取的人数只有39万。从这个数据上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数量也在拾级而上,逐年剧增。研究生数量看起来挺多的,但和整个国家14亿的人口基数相比,历年来总人数不到700万的研究生数量充其量不过千分之五,200个中国人当中最多才只有一个研究生。故此,硕士文凭一直以来,在国内都算得上稀缺资源。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争取考研,其考研的目的和几十年前的硕士比起来,应该有一定的差别:以前的大部分研究生,考研是为了更好地搞科研;而现在的大部分研究生为何而考研?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考研的目标门槛在降低,考研的人数在扩大,释放着一种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强烈信号。考研,可以缓解部分本科生的就业压力,一些本科生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力求在求职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得到更好的薪酬待遇;考研,可以提升一些高校的逼格,像清华北大中科大之类的顶尖985大学,那些学校的本科生有七成左右会选择继续考研深造。听某个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说:“触目所及遍地都是本科生,本科生真的是太多了!”那么用人单位缺本科生吗?当然是缺!缺什么样的本科生?缺那种是真正人才,能够在事业上独当一面的本科生。所以,在高等教育方面,追求高学历没有问题,但比提高高等教育层次更重要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营造“严进严出”的教育生态。不管是哪个年代,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研究生数量绝对不会烂大街。试想,96%的中国人都不是本科生,本科生都是稀缺资源,何谈研究生会“烂大街”呢?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硕士研究生会不会“烂大街”?上面的答案很中肯吧!

不怕死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如今,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不受欢迎了,985、211工程类重点学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学生也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获得了竞争力,但是,考研后,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这是为什么呢?1.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往往只知道读死书,对知识和科学研究却不知灵活应对。很多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读书、努力学习,取得研究生考试的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太依赖教科书知识,当然,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被表现出来,但是,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能灵活运用技术,这也是很多硕士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来这些人是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士,这样看来,多数是书呆子,很多大学研究院的指导者,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都会细心教导,但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心会让指导者失望。2.学习能力很高,但是独立力很弱。研究生院的学生、硕士和博士生们经常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专业上,对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非常弱,社会经验也非常不足,也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学的大亨相比,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博士每年都有几千人,硕士和研究生人数不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一些生活细节,我们再找借口,我们说是尖子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在研究院,博士课程的很多指导者对大学院有着这样的想法,虽说学习了先进技术,但如果连这些基础工作都不想做的话,可以放心为祖国做贡献吗?这是很多研究生的指导者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重没有借口,所以没有时间做细小的事情,这对很多领导来说是个心寒的地方。3.研究生的大学院考试太重视学术,担心信息商的锻炼。大部分研究生直接从小学到大学,还去了大学院、硕士、博士,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受过社会锻炼,挫折也没有经历过,大部分研究生的情商锻炼令人担忧,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领导人说,关于这一点,研究生院的指导者和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交往得比较多,但是彼此成为朋友的机会很少,我们不能追究很多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不知道作为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大学院考试的机关也开始锻炼大学院学生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对于上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大家可以再下方留言区留言哦。

鬼电车

研究生满街走?全国在学研究生286万,100个大学生中仅6人是硕士

全国在学研究生286.37万,硕士生招生81.13万人,100个大学生中仅6人是硕士!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总结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的各项数据,结合《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今天来为大家进行考研领域相关数据的一些分析,仅供参考,也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本科教育在校生2831.03万人,在学硕士生234.17万人,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002万人,较前一年增长4.4%,本科教育在校生3031.53万人,较前一年增加8.3%,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较前一年9.78%,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较前一年增长8.9%。而在学硕士生在高等教育在学共规模中仅占比6%,在学博士生在高等教育在学共规模中仅占比1%。所以一些人会说“现在满大街都是研究生”,“随便抓一个大学生都是硕士”觉得研究生贬值的说法是绝对不成立的。研究生在我们国家仍然是“稀有物种”,含金量依旧很高。研究生招生规模2018年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9.55万人,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2019年研究生招生91.65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1.9%,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0.1%,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较上一年增长6.4%。从数据对比来看,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上年仅仅增加4.93万。研究生报名规模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历年研究生报考人数2019年:341万;2018年:290万;2017年:201万;2016年:177万。2019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41万,较前一年增长17.5%。对比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率为11.9%也能说明今年研究生竞争异常激烈,虽说今年扩招了18.9万人,不过报考人数却更多,真的可以说今年是考研最难的一年。推测按照数据以及今年经济及社会情况推测:明年考研报名规模可能会突破400万,且推免比例会增加,而招生规模增率不及报名规模,明年或许成为新的考研最难年!通过这几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有: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依旧很高,考研成果提升自己的不二选择。研究生招生规模虽然历年增加,但报考人数比例超过招生规模增长比例,今年考研竞争堪称最难上岸的一年!

得车数乘

研究生和公务员有何区别?大学毕业之后,是考研还是当公务员呢?

在大学校园内一般流传着这样两种说法,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历,让自己未来就业的时候更有竞争力,那么需要参加大学考研。如果想要谋求一份稳定并且高薪的工作,那么可以选择报考公务员。在我们看来,考研和考公务员都是大学生们比较倾向的两种选择。但是研究生和公务员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我们大学毕业之后,是选择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考研其实是大学生们获得更高学历的一个升学途径。毕业之后考研,如果顺利的话成为研究生,那么就跟大学本科学历拉开了比较大的区别。毕竟硕士文凭和本科文凭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学有些特殊的专业和领域,只有通过大学考研后,研究生毕业之后才有可能找到高薪的工作。例如医生和教师这两个职业,如果直接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去参加工作,基本上难找到工作的。因此,这些专业只有通过大学考研之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阅历以及文化水平,才有可能进入社会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同时,研究生毕业之后,薪资待遇普遍也比本科生更高,因此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大学考研。但是也有另外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也更倾向于报考公务员。其实在大学生的心目当中,考研之后,未来也需要进入社会找工作,如果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能够找到一个高薪并且稳定的工作,那么考研就显得有些“鸡肋”。研究生找工作虽然比较吃香,但是大学本科生可以报考公务员,进入公务员编制之后,福利待遇同样不错,甚至可以比研究生的福利待遇更好。因此基于这个原因,大学生往往会更加倾向于报考公务员。经过了大学几年的教育之后,临近毕业头脑里面还装着许多的理论知识,因此报考公务员的时候,能快速提取这些记忆,进一步保障公务员考试取得成功。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相对比较好,如果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公务员编制,那么自己20多岁的时候就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也是大学生们所希望看到的。毕竟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更加符合大学生们的心理想法。因此,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参加研究生考试,其实都是对于他们自身的一种考虑和打算。考研的同学更多为未来考虑,而报考公务员的同学更多为现在考虑,只是他们所站的角度不一样。但不管如何,考研成功之后成为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找到高薪的工作,而大学报考公务员,如果成功之后,同样可以获得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不知道大家是更倾向于报考公务员,还是更倾向于考研呢?请将你的想法通过留言告诉我们吧。关注大学,关注大学教育,谢谢!

荆棘花

考研对大学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考研以后工作会不会很难找?

现在却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深造,不惜放弃自己的美好青春,去考研。现在考研对大学生的的作用很大,特别是现代社会,互联网大数据5g的到来,这样一个知识分享时代,没学历没知识肯定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我之前在知乎等问答平台回答过很多关于考研的问题,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在考研与就业之间挣扎,要不就是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考上。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和大家说,如果你还能学进去,并且对某个领域很痴迷,那么请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考上研究生,可能你现在不太理解,但是研究生毕业后的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明白有多对得起当年那么努力的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我给大家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研究生不如社会的优势有两点:第一点你的人脉圈子会高一个档次。第二点你的职位抬头会高一个档次,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专科毕业的,技术牛现在照样总监级别,我只能说你自己付出多少你自己清楚。但是,考研如果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那就不一定了!在咱大中国,别说研究生了就算是博士生那也是多的很,跟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了!高学历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薪,企业看中的是你为企业赚钱的能力!高学历能否快速的转变成挣钱的能力就看个人了。很多人考研都只看未来,去忽略了考验也是要花钱的呀!何况考研究生出来,还有比你好的博士生,难道又要考博士吗?这是一个富人或者富裕家庭的游戏罢了,普通农民砸锅卖铁也供不起博士啊?即使供得起也是拼了老命啊?我们大学毕业都已经是成年人了,父母为我们的付出也足够了,最好不要再去加大家里的经济负担。考研并不适合每个毕业生,因为家庭不一样,所以我建议不要人人都去考研,社会大学更能锻炼人,如果你的家庭父母是农民,没有任何关系背景,我建议不要考了,抓紧找个稳定工作是核心。如果你读完了研究生再出来找工作,却发现还是没有什么进步,才是最扎心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考研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有些人真的适合搞科研的可以考虑,出于其他任何非科研目的的原因去考研的,我真的奉劝一句,千万不要害人又害己!考研需要毅力,时间,金钱以及体力等各个方面的配合才有可能成功,如果目的不端正,做出这等付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也就明知道没有结果的付诸东流!何苦呢?最后总结一下,考研肯定比较好,但是得看自己实际情况,或你怎么想法。首先要看自己家庭经济,因为考研要多读二年或三年以上,所以经济可以的家庭考研好,这样提升自己学历。如果家庭经济不好,一般不要考研,因为对家庭负担重。再者,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强的可以考虑一下考研,因为你可能不用花费很多力气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

孔子适楚

研究生最多的3所大学,第一所研究生比本科生还多,实力远超清北

有的大学的研究生数量可以看出学校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大学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所以研究型大学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国内研究型大学全部是985重点大学和一部分211重点大学。现在的研究生考试被称为是我国难度最大的三大考试之一,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失去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了考研的行列,这几年,考研究生的人数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增加,今后一段时间里,考研究生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高考的遗憾,满足自己进入重点大学的梦想,很多学生选择了名牌学校和重点城市的大学院,结果一部分重点大学的大学院数量远远超过了本科生的数量。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以研究生教育为中心的具有教育融合特色的高级学校,被评为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中,学校创立于1978年,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在学校有23000多人,其中研究生院的学生达到了16000人以上,几年来,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分布在我国各战线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毕业生中108名学生被选为两院院士,这所学校一直是理学研究领域的至高者,在这所学校进入本科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结果只占了30个数量,所以对于这所大学学习的本科生来说,一定要努力。清华大学现在是以国内顶尖的理工科为中心的重点大学,学校的位置不可动摇,学校的大学院比例虽然没有达到第一位,但是现在学校整体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在国际重点大学排名中排名上升,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现在在学校的学生有47000人以上,其中大学院的人数在32000人以上,比例在68人以上,这个数字虽然可以超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但在理工领域却不可动摇,再加上每年在全国各地招募的学生,这所学校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好。上海交通大学是九校联合中的985重点大学,学校实力雄厚,现在以理工科为中心,形成了人文科学、医学等全方位发展的重点大学,学校位于我国最大的经济发展城市上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报名,现在在学校上学的学生有46000人以上,研究生在30000人以上,其比例在65人以上。另外,大学院占最大的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从这些学校来看,受大学院欢迎的学校集中在综合类高中和理工系大学的重点大学,这些大学也是研究生院设备质量非常好的大学,随着大学院人数的增加,这些大学也开始受到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高校近年来已明显加大了对研究生的招生力度,随着未来对教育的重视度的提高,将来考研究生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但是,研究生的品质问题也需要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对此你是怎么想的?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