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毕业生采取分级评价,老师:不错,学生:“头疼”刀郎舞

研究生毕业生采取分级评价,老师:不错,学生:“头疼”

硕士学位近日,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表示,当前我国研究生学位认定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较为突出的有:考评方式异化,“唯论文”倾向严重;认定标准“宽严不齐”,培养质量难保一致;缺乏细化的划分标准,毕业生质量“良莠不分”;认定程序不健全,极易导致“法律纠纷”。#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黄爱龙黄爱龙认为:“英国一直使用等级制对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同样的硕士文凭会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同,颁发不同等级的硕士学位。大部分分为通过、优和卓越3个等级。”他建议,参照英国分级评价的方法,尽快出台研究生毕业生等级划分细则及评价办法。对研究生毕业生进行等级评定,明确是几等学位,使国内的研究生毕业评价更加公平全面,为毕业学生以及企业提供更加合理的选择参考。老规矩看看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支持者:双非的硕士天天说自己能力强,有了这个级别,大家再也不用拘泥于学校出身什么的了。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是招聘时HR难道会不看学校吗?反对者:博士学姐:博士学姐这种做法实际上无异于给老师增加权柄,你总不能大家抽签决定谁是A级吧?还不是得老师说了算。现阶段已经出现部分老师嫌贫爱富,欺软怕硬,一个毕业签字就已经快压死部分学生了,你再递几把刀给老师,怕是要逼死部分弱势学生。什么时候出个毕业研究生给导师分级的政策,倒是挺有意思。研一学长:压榨严重的导师某大学一长期受压迫且苦大仇深的硕士民工表示,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人品认定:考评方式缺失,"一手遮天”倾向严重;认定标准“形同虚设”;缺乏细化的划分标准;奖惩机制不健全,极易导致“法律纠纷” (纠纷也没什么人管)。建议对导师进行分级评价,明确是几等导师,使国内的导师评价更加公平全面,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身心健康保障。#同济研究生遭导师压榨跳楼#某大学教授:教授“对研究生毕业进行分级评价”能否有效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不一定的。但是它一定会导致研究生之间内部分化出三六九等。这对于研究生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这反而会导致HR们更多关注可供量化的硬性指标,也就是你是什么等级的研究生毕业生。说句难听的,北大的通过等级的研究生和普通学校卓越等级的研究生,谁更加优秀呢?因此,个人并不认可他的建议。将研究生毕业生划分等级绝对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且,划分等级对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处在哪?难道给每个人贴上标签,教育质量就会提高吗?如果要分级,现在也可以分级,按照3: 3: 4的标准划分不就行了。但是,这样做教育质量真的会提高吗?英国硕士:英国硕士乍一看去,这么分挺好的,有等级分类,区别开了优秀和不优秀的研究生。可我们还必须想到两件事情。1.无论在哪里读硕士,别人都只关心你在哪个学校毕业,圈子小的可能还会问你的导师是谁!就算从英国毕业回来的硕士其学位等级也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你在哪读硕士。简单来说就是:将要模仿的英国硕士学位等级(相对成熟)尚且对硕士本身没什么作用,硬着头皮启动中国硕士学位分级是否欠妥?2.是否有强有力的第三方介入到考核分级中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导师权力过大,不对,我太委婉了,是拥有绝对权力。现在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第三方介入考核,那将是进一步加强导师权力,学生的处境会不会更加水深火热不清楚,没以前好倒是真的!最后,大家基本是反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北大的通过等级的研究生和普通学校卓越等级的研究生,谁更加优秀呢?2、现阶段已经出现部分老师嫌贫爱富,欺软怕硬,一个毕业签字就已经快压死部分学生了,这样划分只会给导师更大的权力。3、国内教师队伍的水平有待提高,现在都跳楼事件频发,要是实行分级会更加严重。4、存在利益交换,寒门再难出贵子。天天都在想着给学校分等级,现在又给学生分等级。敢问谁给为校长和各位导师分等级啊,你们里面有多少是不合格呢?大家怎么看呢?你认为你的导师合格吗?

为之

研究生学历职称评审:你应该注意这几点!

研究生职称评审高学历人才涉及到最多的不是职称评审,而是职称考核认定,咱们一般所谓的职称考核认定,是指由用人单位和职称评审委员,根据拟聘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要求,会分别对考核认定对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品德、政治表现、水平、业绩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进行考核评议后,按试行条例的规定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不需再进行评审的一种方式,不过职称考核认定只针对国家未开始组织统一考试的系列,比如建筑、机电类专业。01研究生职称评审学历、专业、年限条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当年,即可直接参加初级职称考核认定,不过一般很少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办理初级职称的,一般都是毕业三年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参加本专业的中级职称考核认定,中级职称获取五年后,晋升副高级职称。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何单独说非全日制学历,即便说人才学历相同或者相关,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可以参加毕业三年后的中级职称考核认定,而是和本科学历一样,参加的是中级职称评审,然后是中级职称五年后晋升副高级职称。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历基本与初级职称无缘了,毕业一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直接参加本专业的中级职称考核认定,中级职称后2年以上,可以晋升副高级职称,记得是相同或者相关专业。02研究生职称评审业绩、论文、专利条件:无论是任何学历,只要是参加职称考核认定,均不用提供业绩、论文和专利,但是如果是参加职称评审,中级职称论文是必须项,一般1-2篇,专利可以选择不要或者申请一个,高级职称论文和专利都是必须项,论文一般2-4篇,专利一般1-3个。

三乘

学历高低评职称区别太大!研究生可直接初定中级!

学历的高低对评职称有什么影响?当然是学历越高越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以初定职称为例中专毕业需要先初定技术员级职称然后再参加初级职称的评审!本科满一年,大专满三年可初定助工;硕士满三年,博士当年即可初定中级。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是研究生学历,你就可以直接评定中级职称。但如果你是专科学历的话,你就需要从初级职称一步步参加评审,逐级晋升无法匹配学历的需要进行学历认证现在我们的学历基本上都与社保联网,但是还是不少人的学历因各种问题模糊不清,又或者是丢失了毕业证书等材料,这时候就需要对学历进行学历认证!学历认证是什么?就是为了证明你学历的真实有效性,通过学信网在线信息认证,提供电子学历注册备案表,这样你的学历才是可以参评职称的有效证明。觉得文章有用的话,不妨点赞关注!有职称问题也可以留言咨询小周老师!

今我将出

原来高学历是这么用的!研究生可直接评定中级职称!竟这么简单!

以前讲的都是常规的学历可以评审职称的条件啊!各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一下高学历的研究生是怎么可以跳过一些初级职称可以直接评定中级职称呢?研究生毕业满三年就能直接评定中级职称,不用评初级职称!初定只需提交一些简单的证明材料就可以了,不需要论文、继续教育、业绩材料以及各种各样的评审要求,初定只需提交一些简单的证明材料就可以了,不需要论文、继续教育、业绩材料以及各种各样的评审要求!所以现在的同等学力申硕,甚至是进修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谁不想赶着学历的浪潮去得到更多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一张图对比一下各个层次的学历所要评职称的年限!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越是学历越高的评职称所需条件和年限相对来说会比较快一些,也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成本!难怪以前爸妈总叫我们好好读书,这好处是真的很多!加上职称能直接落户,所以就引起了很多人去评审职称!更多为了节省一定的时间成本,会下金钱血本去考取一定的学历,当然,这必须是真的!不然像之前为在武汉落户却只有小学学历的先生花大价买了假学历被拘留,这就很尴尬啦!有的朋友问,既然研究生能初定中级,那还需要评助工吗?这个还是重点看当地的一个政策哦!不过一般情况都是只能初定一次!也就是说,初定过助理级工程师,你就就无法初定工程师了,机会只有一次。当然,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政策的,具体的你还是先看当地的一个政策行事吧!研究生评定职称以外还需要什么样的一个要求呢?1.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初定中级要求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这个三年时间人社局规定的是必须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年限。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需要这样的,小编认为,只要毕业满三年,并且在学位或学历取得后从事本专业工作须满1年即可。2.初定中级时不需要发表论文,不需要业绩,也不需要继续教育等一系列要求。只需专业对口、学历年限及社保年限满足即可。当然,最基本的每个政策要求都是要看当地的一个基本政策和要求去做!所以,高学历就是这么任性,不仅省时间,还更加容易评审通过!

庭燎

研究生为了评奖学金,居然花费了近万元,原来全花在了这上面!

当考研的学生顺利的被目标院校录取后,我们可能最关注的的事情就是自己能不能拿到新生学业奖学金,能够哪个档次的新生学业奖学金?毕竟这可是自己最有希望的一次,然而对于已经在读的研究生学姐学长来说,研二和研三的他们也同时在为自己能够顺利获得奖学金而努力中,只不过或许当你真正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会发现居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奖学金。这不近一段时间各高校的研究生院的奖学金评选工作已经开始了,而我的一个小师妹,在这次评选中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即8000元,当我向她祝贺时,她却说虽然是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可是为了获得一等奖学金我自己已经花了差不多一万元了,原来是因为其发表了10篇论文,每发一篇就是1000元,就这样还没有评奖学金时,就已经花费了一万元。而在我国各高校研究生院中类似的学生有很多很多,为了能够顺利的评上奖学金便大量的发论文,而且这些论文一般都是只要给钱就能够发表,这样就导致很多的研究生为了能够拿到奖学金而自愿花钱去发表一些很没有营养的论文,保证自己顺利拿到奖学金的名额。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研究生有这样的做法是因为现在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都会有20%到30%的比例,也就是说所有参评研究生的总成绩中药看学生的学术成绩,如果这一块没有发表论文,没有参加学术论坛,那么成绩只能是零分,结果就是你和奖学金无缘。同时,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的悬殊,也就是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成绩可能相差的分数不到一分,这样即使学习成绩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计算下来可能就没有差距了,因此发表论文成为了获得奖学金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正是因此很多的研究生愿意花很高的费用给杂志社投稿,发表论文。但其实这样做其实并没有实际价值,只能是获得了奖学金的荣誉,而且也不能够保证一定可以获得奖学金的名额,同时你所发表的这些论文很可能其价值仅仅只是评选奖学金,当你找工作填写简历时,你很有可能都不好意思填写这些论文,因为含金量太低了,因为没有HR会因为这些论文而认可你。因此,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应该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学术论文撰写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几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找一些比较好的期刊,这样不仅能够为我们获得奖学金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还能够为我们之后的读博和就业提供更有利的帮助。总之,每一位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奖学金,毕竟其是一项荣誉,同时也能够为我们节省读研的费用,但是一定要注意获得奖学金的方式方法,不要去花更多的钱换取奖学金的名额,这样似乎不是最佳选择。

不为社者

研究生课程成绩再好,毕业论文盲评通不过,后果很严重!后悔终身

文/十八木“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用心书写教育。”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读研宝典》系列文章】01 合理吗?曾有毕业生给我留言,问,“老师,我读研期间课程成绩基本都在80分以上,还拿过奖学金,其他方面都表现良好,如果毕业论文盲审通不过,还能正常毕业去工作吗?”遇到这样的学生,其实挺无奈的。因为他们直到研究生毕业都没有搞清楚研究生培养机制。按照现行国家学位相关规定,毕业论文盲评不通过,将无法参加正常的毕业答辩,很多高校都规定需要延期至少半年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继续送双盲评审,如果延期半年盲评依然不通过,将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毕业证、学位证可能都没有了,后果很严重,几乎相当于“一切清零”!有同学说,我整个读研究生期间都没有挂科,成绩都很高,综合表现都符合学校要求,还获过一些优秀荣誉称号,凭什么因为一个盲评不通过就不能毕业,这公平吗?合理吗?02 很合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研究生培养不同于本科阶段,本科阶段三年半的时间都是在进行各种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留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大约三个半月的时间。而且,本科教育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在学生考核方面偏重于课程成绩的考核。而研究生教育基本可以算得上是“精英教育”,其考核更加偏重于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研究生课程学习只需要1年时间,甚至更少,而且课程任课老师基本都会给出比较高的成绩,很少会抓补考,其实也就间接意味着研究生的“重心不在这里”。而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间则至少是1年半时间,从时间安排上就远比本科毕业论文多得多。研究生毕业论文作为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研究生毕业论文要经历大量查阅整理资料、选题、开题报告、开展研究、中期检查、继续开展研究到最后撰写论文等阶段,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能够按照导师要求,认真、踏实、勤勉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平时在做实验过程中注意及时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数据和完善研究过程,及时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而且在平时注意取得一些如专利、论文等科研成果,即便是抽到盲评,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盲评评审人一般是不会故意刁难任何学生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个全方面的考核,评审人通过对论文的评审,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阅读资料、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论文撰写、编辑排版、理论掌握程度、分析总结、创新思维、严谨程度等方面的能力。盲评通常会选择3名评审人,一般情况下只要有1位评审人认为论文不能通过,论文就至少需要修改。有经验的评审人评审意见会不谋而合,打分会比较接近,所以绝大部分是公平的!当然,遇到死对头情况是特例。但凡是评审人给出不予通过的评审意见的,那只能说明,这论文做得有很大的问题。作为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成果,如果毕业论文通不过评审,没有毕业证学位证,自然也就很合理!为什么别人都能通过,偏偏你就不能通过呢?所以也怨不得别人!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得,旁人顶多能帮你拎点行李、给你指个路,但脚还是长在你身上,路得靠你自己的脚一步一步往前走。03 如何应对?眼下又到了研究生毕业季,往年毕业论文可能是通过纸质版寄送到评审人手中,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基本都采用的是线上直接双盲评审,其实比往年的快递更便捷更有效,还不存在丢失的问题。这几年受到类似“翟天临事件”等事件的影响,很多高校都加大了盲评抽取比例,由以往的5%甚至增加到20%,一般都至少有10%左右的盲评率。希望所有正在毕业季的研究生们,都深刻意识到毕业论文盲评的重要性!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大意,千万不能稀里糊涂。在论文定稿前,耐下心来,再仔细检查检查,请导师、师兄师姐们帮忙多看几遍,尽量避免可能的错误或失误,确保论文评审的顺利通过。万一盲评没有通过,在延期的半年里一定要端正态度,仔细认真对论文进行全面修改,争取二次盲评能够通过。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法,学术是严谨的事情,学术没有捷径,最好的办法还是从研一开始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平时做好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学术是严谨的事情,当谨记终身!【用心书写教育,欢迎关注十八木】(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删除)

及时雨

研究生毕业将分级评价:300万学生苦读三年,有多少人跪着毕业?

有个笑话是这样,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九个都是本科生,还有一个研究生。现实当然没有这么夸张,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尤其研究生,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预计2020年将突破300万人。俗话说林子一大,就什么鸟都会出来。随着研究生群体逐步走入社会,他们的素质良莠不齐往往会让招聘单位很头疼。日前,全国政协委员黄爱龙表示,建议对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明确是几等学位,让国内的研究生毕业评价更加公平全面,为毕业学生以及企业提供更加合理的选择参考。看起来这个建议不错,但这话一被发到网上,不管是研究生,还是准备考研的本科生都炸了:给点活路行不行?!这个提案的合理之处在于,参考英国的研究生分级制度,同样的硕士文凭要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同,颁发不同等级的硕士学位,分为普通、良和优。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落到实际操作上,稍微对国内研究生群体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不对劲。近些年,全国各地研究生自杀事件频发。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有20%左右的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自杀的抑郁症占了很大都比重。从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到同济大学陆经纬,不同的悲剧,有着相同的原因——来自导师的压力。在英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契约式"的关系,师生可以双向选择,很多学校在制度上也允许学生中途更换导师。而在国内,师生之间更像是一种"父子"关系,考上研究生的时候是啥样,研究生毕业就是啥样。研究生群体里有个说法,能不能毕业,全看运气好不好,碰不碰得到一位好导师。优秀的导师当然是大多数,但仍有很多导师借职务之便,让学生从擦车到做饭,从陪聊到应酬,全部包干。更有甚者,连找对象的任务都让学生帮忙承包了。2017年便有一位硕士研究生是因陪导师饭局饮酒应酬而死。也难怪很多研究生私下把导师叫做"老板"。你可能会奇怪,学生为什么不反抗?如前所言,我国研究生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一个学生一个导师,导师对你负责,能够决定你能否毕业,有一票否决权,不仅如此,学生的生活补贴、课题基金、有没有课余时间去做兼职,都得看导师的脸色。手握学生的命脉,自然可以为所欲为。在陆经纬父亲的声明中可以看到,陆经纬被导师威胁如不帮她完成论文则不能顺利毕业。权力下游无自愿,学生要想逃脱导师的掌控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不是每一个寒窗苦读十多年的普通学生都能承受得起的。正如西安交大因被导师压榨自杀的杨德宝的同学曾对杨德宝说的那句话"你这么好用,导师怎么会舍得放你走呢"。在师生关系变异、导师权力过大的当下,学生所能改变的,实在是微乎甚微。当权力不对等时,弱势方受到的限制越多,强势方就有越多的机会施加控制。一个决定研究生是否能毕业的权利已经催生出如此多的问题,一旦加上毕业分级的权力,又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天然弱势的学生面对导师刁难,岂不是压力更大。试想一下,当研究生分级制度落到实处之后,会不会有下一个陶崇园、陆经纬,在导师"不帮我做事就不给你优等级"的威胁下忍气吞声,为导师卖命,直至悲剧酿成呢?所以相比研究生分级,当下更要紧的事或许是重新定义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对导师的权力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制定惩治措施。如有必要,还应设立独立于学生和导师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以保障学生的维权和申诉权利。如果导师能给学生分级,谁又来给导师分级呢?

马后炮

破“五唯”之后,研究生评价当如何

【来源:中国科学报】同行评价须重视细节创新成果究竟谁说了算?其实,很多人心中已有答案——同行评审。然而,就过往的经历来看,即便是同行评审,也存在大量放水的现象。导师之间相互打招呼,学生论文多交于关系网中的熟人评审,所谓同行评审形同“走过场”。“重视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同行评审须在细节上做到位。”周光礼说。评审专家为什么放水,有时候与各高校下发的评审标准太过笼统有关。周光礼也曾参加论文评审,拿到手的评审标准一般是一张表格上罗列5条,第一问这篇论文有没有研究价值,第二问作者阅读的文献充不充分,第三问文章是否有学术性……“评审标准本身缺乏区分度,导致评审出来的结果也缺少区分度。”即便严格执行匿名评审,也有新的问题。喻海良指出,如今的匿名评审多是这样操作——把论文发到另一所大学研究生办公室,委托对方进行匿名评审。“有时候为了维护绝对公平,一旦匿名评审,论文反而到了非同行手中。”对此,他建议,成立全国层面的专业委员会,把国内外与该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纳入统一的数据库。评审专家从专业委员会中随机抽取,从而避免“外行评价内行”的现象。退一步说,最后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取消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那么,假如论文尚在投稿状态,是否就意味着学生不符合毕业要求?必须等论文发表了,才允许博士毕业?在喻海良看来,真正的同行评审,应允许把投稿状态的论文一同交给评审专家。只要是评审专家认为有创新性、质量能过关的论文,就应当视作创新成果,而不一定非得要求见刊发表。“一些论文本可以发在很好的期刊上,但因为这类期刊投稿周期长、退稿率高,学生为了毕业前发表,就随便找期刊发表。这样的做法并不利于学科的正常发展。”预印本,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科研成果讲究先发表为王。考虑到期刊的发表周期,一些作者出于同行交流的目的,会在正式出版物发表之前,将成果公布在预印本上,再陆续寻找合适的期刊发表。然而,预印本只是公开了成果,尚未进入同行评审环节。“学生可将预印本寄给评委,进行同行评审。论文若有意义,评委认为值得发表,就可以视作‘等同发表’;论文若水平较差,评委认为缺少发表的价值,该文便不算数。”喻海良建议。这样的评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委的诚信与学术眼光。如果评委被公关,是否这套机制就失效了?喻海良认为,实际上并不容易操作。“将来,高校要建立专业诚信库。评委认定为有发表价值的论文,最后没有期刊愿意刊登,评委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会被列入失信评价库中。”同理,专利的授权、转化周期比论文更长。也有教育人士在网上建言,当下,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鼓励高校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未来,通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评估的学生专利,是否也可以认定其为创新成果?如最后没有实现转化或被同行认定为没有价值,也应该追究相关的评估责任。类似的新探索,或许是一条更艰难的路。

第六章

研究生“过期”被退学 评:别指望在大学“躲清闲”

研究生“过期”被退学,别指望在大学“躲清闲”春风化雨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导师,都应承担起各自的学习和教育责任,别等到“清退”时,才追悔莫及。近日,一些高校对部分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引发关注。据报道,广州大学决定对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内未完成学业的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也发布了类似通知,退学对象也多为“超期未毕业”的研究生。这一做法无疑让在读研究生有了更大的求学压力,至少不能在考上研究生后,就做“挂名学生”混日子。我国用求学期限作为主要标准清退超期研究生,与传统的学制观念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对研究生、博士生的生均经费拨款,是按学制进行的;后勤服务也由大学提供,如果有大量学生延期很长时间毕业,大学的服务压力会很大。但也应该看到,从“终端”着手清退超期研究生是最后、最无奈的解决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未免遗憾。这也意味着学生和高校双方时间、精力、经费成本上的沉没。因而,要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还应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比如,超过学校规定期限不注册的学生,很可能本来就不想读了。另外,对个别超期研究生,学校和导师也有部分责任,如果平时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评价,也就不用等到集中清退的时候了。在发达国家,博士教育并不强调“按期毕业”,而是实行弹性学制,用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是十分正常的。而且,毕业时间也和选择的博士学位论文难度有关。但这种“超期”,应有其研究成果、过程评价作支撑,而不仅仅是“混日子”。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培养单位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教育部提出的“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切中了研究生培养的要害,也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导师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指导、培养学生上。如今,一些研究生有的因导师太忙而被“放养”,一年见不到几次导师;有的则被导师作为“打工仔”,给教师的课题、项目“打杂”“跑腿”,耽误了自己的研究,并引发各种纠纷、矛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双重使命,两者应相互促进,不可偏颇——培养人才甚至是更核心的使命。健全的导师制,是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研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学生学术水平的提升也将对导师的学术研究带来帮助。总之,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导师,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别等到“清退”时,才追悔莫及。熊丙奇(学者)

金屋泪

如果大学生、研究生进行分级毕业评价,明确几等学位,可行吗?

中国青年报报道,重庆医科大校长黄爱龙提议:研究生毕业评价有问题,“唯论文”倾向严重;认定标准“宽严不齐”,培养质量难保一致;缺乏细化的划分标准,毕业生质量“良莠不分”等。因此,他建议建议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理由是,分级评价可以缓解以上问题,对于不同学科制定合理的毕业考核方式和标准,不至于“唯论文”评价;并出台分级划分的细则,对研究生毕业生进行等级评价,也就是将研究生学位分为几个等级,明确是几等学位。黄校长说,“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在英国很普遍,会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同,颁发不同等级的硕士学位。大部分分为通过、优和卓越3个等级。”我们的高校已经分了985、211、一本、二本、高职,这些等级还比较简单,那么我们的学位如果再划分三五个等级,整个学位的类别一下子就多出了三五倍,变得比较复杂了。大家觉得要不要划分研究生毕业生、甚至大学生毕业生的学位等级?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如果对毕业生划分了A、B、C等级,在选人的时候会更有参考性。那么,如果能够获得A等,是不是这个人就一定是用人单位想要的人呢?用人单位用人主要看什么?首先来分析一下研究生。用人单位用研究生,肯定先看专业、学校,然后看你简历。不同的用人单位看的侧重点不同,科研院所和高校,肯定看得是科研能力(论文发表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企事业单位,不同专业的不同企业可能看重的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在进行分级评价的时候,要以哪些指标作为分级标准呢?或者有很多指标,那么权重应该是多少?这个标准应该是全国统一的、专业统一的标准,还是各个学校自己制定的标准?要全国分专业统一标准,恐怕有所不公平,因为不同高校的研究条件本来差距就大,要是各个学校自己制定有哪些指标来确定标准,会不会太随意,会不会因为这样的等级划分,反而让学生们为了等级名额而勾心斗角、争相奉迎老师领导等,会不会因此又出现各种乱象。因为学校划分等级使用不少的精力、时间、内耗等,最终会不会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些都会是新的问题。如果是大学生毕业生。在学校毕业之际也根据在校表现、成绩等等,划分一个三六九等的学位等级,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用人单位会不会认可?会不会更好一些呢?这个评价其实很难得,因为人很复杂。整个大学的毕业评价,看得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要分三六九等比较难。我们往往只能说成绩优良差,论文优良差,平时学校表现优良差,专业技能优良差,乐于助人优良差,但要对一个人整个学历学位做一个优良差的评价,真不容易。还不如把该有的证书、资料放在简历里,用人单位根据自己需求来权衡。面对研究生扩招,能够做到宽进严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不知又有多少学校,不愿意浪费名额,会想尽办法让学生过关。当然,研究生确实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是,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这个等级还真不好评价,如果只是评价科研能力,真的论文还是最直接的办法。如果要评价全面人才,可以加入德智体美劳等在校表现。但有时候评价越细,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本来就是培养科研人才的。一个真正投入科研的人,若是总是在意各种评价得分,或者考虑过多方面的评价得分,反而不会是潜心做科研的人。真正的研究人员科学家,都是能够潜心投入科研工作的人,若是过分追求各种评价的,往往不会是科学家,而是企业家、政治家等。所以,这个提议很好,能够解决“唯论文”倾向、毕业生质量“良莠难分”等问题,但是,也要考虑,如果实行了多指标、多标准分级评价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我认为,能够真正做到“宽进严出”、抓好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育和市场、社会紧密结合就很不错了。培养出真正有科研实力、或者有用的人才才是主要的。所以希望学校把精力也放在提升自身的质量培养、社会联培、企业合作上。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要考虑学校自身该如何来培养学生?如何培养出真正的科研人才和深层次专业应用人才?科研鼓励创新,而且,好的科研,短期内也是很难出成果的。总之,研究生培养的重点,首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校的培养方向、模式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可以培养出真正的科研人才,或者培养出来的就业是不是好?同时再关注学生的多方面评价,但对整个学历、学位进行优良差评价,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