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凄然似秋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毋庸讳言,现在的校园招聘中,很多相对较好的单位确实把研究生学历作为招聘的门槛,特别是在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不但如此,还有些附加条件,比如在校成绩、英语过级情况、职业资格证书等。一方面,现在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是60万左右,数量不小,而相对不错的单位新增岗位数量并不很大,就业市场有供过于求的迹象,学历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好一些的单位要求研究生学历自然而然,加上校招面对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小白,只能通过学历、成绩、证书等情况予以选拔,特别是学历要求会较高。另一方面,在校招这种比较特殊的招聘环境中,面对的是一窝蜂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场面展示的往往是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很多单位招聘几十个人,却能收到成堆的简历,因此这个招聘环境是大大有利于用人单位的,他们会在无形中提高招聘的门槛。所以,校招中对于学历的要求往往高于现实中的实际供求情况,出现很多单位招聘中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最低学历,也是难免的。当然,由于现在每年毕业800万左右的大学生,本科生占了其中一半以上,每年这么大的大学生新增数量,让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确实竞争力不强;加上研究生现在每年毕业人数也是5、60万,而且每年都有扩招,这使得即便是研究生毕业,也未必一定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但一般来说,相对于本科生,无疑是明显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考研,考研大军不断膨胀。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正处在一个“学历大爆炸”的时代。20年前,大专生就属于较高学历了;但到了10年前,大专生已经落伍,本科才算学历不错;而现在,本科已经是很普通的学历了,研究生才算学历不错。这种群体性的学历“升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且,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10年后,研究生学历变得比较普通,也并不出乎意料。虽然现在不可能人人上大学,未来也不可能人人都念研究生,但对于个体而言,念一个研究生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可以把这个作为自己念书的一个“标准”。不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研究生学历无论放在怎样的时代,都属于高学历,都只可能是相对少数人可以拥有的,说“研究生成为以后念书的标准”,仍然是不恰当的。我国目前大约有800万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即便每年增加60~70万,十年后,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的比例仍然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虽然那时候研究生学历比较“普通”,但仍远远谈不上“普遍”。“研究生成为以后念书的标准”之说还是不能成立的。你对此怎么看呢?

武林

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

人才市场、校招,大学生找工作的两大主要地方,对于研究生,哪个地方更好?显然是校招。具体来说,校园招聘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说,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1、校招,研究生具有主场优势校园招聘,一般大一点的,综合性的院校都会有。在自己的学校参加招聘会,心里感觉更加从容自信,这对面试环节很有利。校招就在本校,交通方便,如果是教师招聘,试讲就在自己熟悉的教室进行。而主场优势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自信心上,这会让用人单位对你产生很好的第一印象。如果是人才市场,舟车劳顿,总有一种过于渴望被接纳的感觉,自信心和面对用人单位的从容都无从体现出来。2、学校严把用人单位准入,可靠性增强人才市场是专业的招聘机构,常年进行,它面向的是全社会的人员,构成很复杂,参加招聘的企业也很复杂,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各种各样,而且企业的资质也可能会存在问题。但是校招则不同,每个参加的企业单位,都是学校审核过的,而且是针对性的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这让招聘的专业性大为增强,也让签约的成功率提高。正因如此,研究生们都很看重校招,很多人也成功找到工作。3、校招提供的岗位更适合研究生毕竟有些工作岗位是不太适合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也会只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里还有个双向选择的问题,校招企业,都很了解毕业生的特点,招聘中会考虑大学生的可塑性。这些岗位能让研究生在适应中不断提高,而非一上岗就是高难度的挑战。这一点在一些新兴企业如互联网企业,都做得很好。甚至,一些优秀企业还有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培训计划,能让他们更快成长,这都是校招独具的优势。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对此你怎么看

爱之谷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不要纠结是否参加校招,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能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考上了大学,到了毕业的时候就能够很好的找工作了,而当年的我们也是这样的想法,只是到了大四即将毕业的我们由于各种不能回避的现实原因,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考研,成为了一名考研人。但这时各高校的校园招聘会却在如荼如火的举行着,所以我们考研的学生必然会想到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即自己要不要参加校园招聘呢?说实话,之所以会有很多的考研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担心自己考研没有成功,这样到最后不仅仅工作没了着落,升学也没有机会了,所以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保底的退路,设想先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再去考研。想法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毕竟考研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可以顺利的拿到目标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只是想在校园招聘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真的没有那么的简单,不可能今天要找工作今天就立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如果你真正的想在校园招聘中找到比较好的工作,那么你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你需要去时刻关注各大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你需要不断地去参加网申,你需要不断的奔跑于各高校的校园招聘会现场,你需要不断地去面试自己所理想的各公司等等,当你完全的处理完这些事情时,或许你已经很难将状态放到考研复习上了。此外,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即考研不易,考研难,而其主要体现在考研复习的时间长、知识点庞大等,因此每一个考研的学生都恨不得将每天的时间都用在考研复习上,能够更大程度上的保障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充裕的复习时间和良好的复习状态。于是你会发现校园招聘和考研其实就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你想获得一份好的工作,那么你就需要放弃考研,你想考研成功,那么你就得放弃校园招聘,不要去相信那些一边考研复习,一边找上好工作的学生,即使有那也绝对是个例,同时很有可能是在找工作上还有外力的援助,而不是自己孤军奋战。所以,建议每一个考研的学生,在考研复习的只一段时间中,能够将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考研这件事情上,只要你认认真真的坚持到考研结束的那一天,那么你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可以拿到一份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如果既找工作又考研,很有可能是全部落空。总之,考研和找工作都是所有即将毕业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自己究竟是更看重考研还是更看重就业?或许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在做出最终的选择时,一定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过度的乐观和幻想,不然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

车魂师

被应届生身份逼疯的海归硕士,究竟该去校招还是去社招?

我有个朋友是海归,正经的哈佛大学硕士毕业,身上布满的光环足让我等小辈无比仰望。今年他回国来,准备在国内大干一场,走向另一个人生巅峰,可是最近他却向我吐槽烦心事说: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拒好多次了。听得我差点惊掉下巴:怎么可能?图1原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前的时候,他大学毕业之所以又申请出国读研,就是想为自己镀层金,本想着以后回国凭着“哈佛大学硕士“的身份,可以易如反掌地找个满意工作。可没曾想他投了几份简历后,被拒理由要么是说他不是应届毕业生,要么说他没有经验。怎么会这样呢?如果我的这位朋友以应届生身份应聘工作的话,那么他参加校招的机会更大些,但是他的学校是在海外,根据教育部留学中心的规定:留学回国人员是否为应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也就是说他算不算应届生,是用人企业说了算。而如果我的朋友参加社招的话,虽然社招里面的企业不要求是否应届生的,但是他和那些个工作几年的老油条竞聘,又显得他没经验,所以这不上不下……确实尴尬。图2我朋友的经历确实值得深思。那有人会问了 ,校招和社招的区别在那里呢,需要这么纠结的吗?是的,他们的区别确实蛮大地。校招和社招的区别,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5点:1)招聘对象不同校招,即校园招聘,是企业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这是企业为学生们单独开辟的招聘渠道。社招,即社会招聘,是企业面向全社会进行人才的招揽和选拔,对于应聘者的毕业学校、毕业年限一般没有什么特殊要求。2)招聘时间不同校招的招聘时间点十分固定,每年的春招和秋招是必须的,而且大部分企业单位都是集中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招聘的。社招的招聘时间,则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人员变动设定的,随时随地进行的招聘。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如果想要应聘的话,我们只有自己多关注相关的招聘网站消息了。3)招聘企业不同国企、事业单位更喜欢“校招”,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生毕业生”,社会招聘则很少,因为国企和大企业都有完善的“新人培训机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培训新人。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想让他们重新认同新的企业文化,较应届生更加困难。而中小型私人企业更喜欢社招,而且招聘时更倾向于有经验的应聘者。因为企业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培养一个新人、应届生,所以他们招聘时考虑较大的因素是“有经验”,来了就直接上岗。图34)招聘流程不同校招基本都是有笔试环节,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并且主观题在招聘中占很大比分。并且大多数的校招都是人力部门统一组织安排招聘的,HR掌管各部门的名额分配,其他部门也只听从HR的安排。社招的时候,面试中则会重点考察求职者的能力和人品,如果是技术岗位,应聘者技能的熟练程度就会占很大比分,其他因素也只是作为参考,所以用人单位更多得是看重你客观题的答题情况。而企业具体招聘多少人,则是HR根据各部门人员需求来制定的。5)岗位定位不同校招更多的是为企业吸纳一些有更高知识储备、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很多企业也对校招生设置了“管培生”的岗位,目的就是先招募进高素质的人才,然后再进行细分。社招大都是以岗定人,如果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娴熟的人才,那么企业大多都是会从社招来选择技术过硬的合适人才。所以,校招的应届生往往社会经验少,但是可塑性强,工作热情、精力充沛,敢拼敢闯却又听话照做。记得我当年通过校招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公司,那感觉简直就像恋爱了一样满怀欣喜和兴奋。后来,我辞职以后,再通过社招跳槽去别的公司,这时候我对职场的各种幻想统统没有了,也看到了社会的一些情况了。面试的时候和HR聊天,我们简直就像《新龙门客栈》里面的周淮安和东厂公公对话一样,相互试探对方底线。和其他应聘者的竞争,又好似比武相亲一样,我既担忧自己赢不了别人,又唯恐入赘后公司说条件会不一致。图4说来说去,应届生的身份好处超多,比方就业、落户、社会福利、考试考证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而且应届生也可以参加社招,但是非应届毕业生参加校招却很难。其实,不管校招还是社招,对于毕业多年的我们来说,能涨薪才是硬道理啊。好了,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评论哦。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收藏吧。谢谢。

孔子推琴

教育部:鼓励高校、研究所招收这类研究生

12月24日,教育部召开第七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有关情况,会上提到,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招收教材建设方向的研究生,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在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中予以安排。健全激励措施,将教材编审作为工作量计算、业绩考核、职务评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将优秀教材作为参评国家重大人才项目的重要成果,彰显把优秀教材作为重要成果、把参与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优先事项的评价导向。教材保障体系方面还有哪些具体内容?一起来看: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表示,教材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有效扭转了教材建设经费不足、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的局面。一是教材建设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建立国家、地方、学校、出版单位等多方投入的教材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设立教材建设专项,持续增加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统编教材、紧缺教材建设和教材基础研究。地方和学校按规定将教材建设经费纳入本级预算,予以专门保障。积极引导各类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加大教材研发、编写、使用培训、跟踪监测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二是教材队伍建设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培养和培训并举,加强教材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研究项目、重点研究基地、高水平学科专业等,培养造就高水平教材编审研团队和骨干力量。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招收教材建设方向的研究生,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在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中予以安排。健全激励措施,将教材编审作为工作量计算、业绩考核、职务评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将优秀教材作为参评国家重大人才项目的重要成果,彰显把优秀教材作为重要成果、把参与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优先事项的评价导向。三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支撑持续加强。分学科专业建立国家课程教材编审专家库,已入库编写专家5000多名、审核专家3000多名,为国家重点教材建设提供了稳定人才支撑。建设教材理论研究、文献资料、编写资源、统计分析等数据库,为教材建设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和科学依据。推进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陆续建成教材网络审核系统、教材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教材质量监测平台、教材信息服务平台,教材管理信息化向全域化、全过程迈进。

黄真一

校园招聘中,拿到offer的关键是什么?

2021校园招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校园招聘中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人看似随随便便就拿到了心仪的offer,有的人折腾了很久还是没有理想的结果,所以这需要大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校招#男生一般拿offer比女生快。在应届生就业市场上,一直有一个就业“歧视链”,按照就业难易程度排序:研究生男生>本科男生>本科女生>研究生女生,研究生女生就业更为困难。一方面,一些招聘单位因为工作性质(比如建筑公司的项目)更偏爱男生;另一方面,招聘单位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对招聘女生较为谨慎,因为女生面临着生育和花更多精力在家庭上的问题。尤其是研究生女生,因为差不多都到了适婚适育年龄,可能刚参加工作就会结婚生小孩。优秀的人很多。在参加校园招聘的过程中,大家会突然发现一个情况:优秀的人很多。可能在面试一个不起眼的公司时,都会出现各个名校生的身影,此时,要勇于承认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但这也不影响找到心仪的工作,因为招聘有一个核心原则:人岗匹配。有些公司并不会选择名校毕业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太过优秀。沉住气。可能身边的人都纷纷拿到offer,但是自己还没有任何进展,这一定要沉住气,找工作就跟找对象一样,实力是一部分,也得看缘分,按照自己的步调继续坚持,最后一般结果都不会太差。

聂豹

刚参加完大型招聘会,给在校大学生、硕士生一些建议,少走弯路

本人曾经小硕一枚,现在是某央企研究院职工,今天参加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这次招聘会规格很高,是河南省政府直接主导的。参会的单位很多都是省属、部属,事业单位,高校,河南省各个地市单位,还有一些优秀民营企业。总之诚意满满,这是我见过逼格最高的招聘会。这些牛逼单位的到场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私企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最大的感想是:找工作的人真多,大学生真多,硕士研究生真多,博士也不少。先说下一些单位要求:1.公办高校教学岗位都要求博士,辅导员岗位有些要求硕士。博士要求第一学历本科,本硕博专业一致。海外求学背景发表文章要求。211-985高校。2.省部级单位像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宣传部等。一般要求本科起步,211,985。博士直招,本科生,硕士生参加统一考试,呵呵。3.事业单位大部分都是博士,硕士就一些艰苦行业。4.民办高校硕士起步,985-211优先。结果投简历的时候排起了长队。5.私营企业一些专科起步,好些的本科。怎么样,心凉不凉。发现问题了没?本科生整个招聘会貌似没有本科生什么事。专科和本科基本是一档。如果是校招肯定会好些,如果是这种社会招聘,本科生优势不在。所以本科生一定要珍惜校招机会,争取签个好企业。万一流落社会,将面临更大挑战。小硕貌似生存空间比本科好些,但竞争压力大。读硕士一定要有规划,想到毕业后自己想要什么工作。想要进好单位,就硕士博士一口气读下来,争取多发文章。当时我导师给我说过,硕士博士一口气读下来是成本是最小。要考211~985高校,名校。博士科研成果,独自承担项目,多发文章。博士的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但目前情况看,博士也会越来越多,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博士毕业找不到理想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我也是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出。

空有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毋庸讳言,现在的校园招聘中,很多相对较好的单位确实把研究生学历作为招聘的门槛,特别是在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不但如此,还有些附加条件,比如在校成绩、英语过级情况、职业资格证书等。一方面,现在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是60万左右,数量不小,而相对不错的单位新增岗位数量并不很大,就业市场有供过于求的迹象,学历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好一些的单位要求研究生学历自然而然,加上校招面对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小白,只能通过学历、成绩、证书等情况予以选拔,特别是学历要求会较高。另一方面,在校招这种比较特殊的招聘环境中,面对的是一窝蜂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场面展示的往往是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很多单位招聘几十个人,却能收到成堆的简历,因此这个招聘环境是大大有利于用人单位的,他们会在无形中提高招聘的门槛。所以,校招中对于学历的要求往往高于现实中的实际供求情况,出现很多单位招聘中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最低学历,也是难免的。当然,由于现在每年毕业800万左右的大学生,本科生占了其中一半以上,每年这么大的大学生新增数量,让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确实竞争力不强;加上研究生现在每年毕业人数也是5、60万,而且每年都有扩招,这使得即便是研究生毕业,也未必一定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但一般来说,相对于本科生,无疑是明显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考研,考研大军不断膨胀。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正处在一个“学历大爆炸”的时代。20年前,大专生就属于较高学历了;但到了10年前,大专生已经落伍,本科才算学历不错;而现在,本科已经是很普通的学历了,研究生才算学历不错。这种群体性的学历“升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且,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10年后,研究生学历变得比较普通,也并不出乎意料。虽然现在不可能人人上大学,未来也不可能人人都念研究生,但对于个体而言,念一个研究生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可以把这个作为自己念书的一个“标准”。不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研究生学历无论放在怎样的时代,都属于高学历,都只可能是相对少数人可以拥有的,说“研究生成为以后念书的标准”,仍然是不恰当的。我国目前大约有800万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即便每年增加60~70万,十年后,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的比例仍然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虽然那时候研究生学历比较“普通”,但仍远远谈不上“普遍”。“研究生成为以后念书的标准”之说还是不能成立的。你对此怎么看呢?

往也

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

人才市场、校招,大学生找工作的两大主要地方,对于研究生,哪个地方更好?显然是校招。具体来说,校园招聘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说,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1、校招,研究生具有主场优势校园招聘,一般大一点的,综合性的院校都会有。在自己的学校参加招聘会,心里感觉更加从容自信,这对面试环节很有利。校招就在本校,交通方便,如果是教师招聘,试讲就在自己熟悉的教室进行。而主场优势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自信心上,这会让用人单位对你产生很好的第一印象。如果是人才市场,舟车劳顿,总有一种过于渴望被接纳的感觉,自信心和面对用人单位的从容都无从体现出来。2、学校严把用人单位准入,可靠性增强人才市场是专业的招聘机构,常年进行,它面向的是全社会的人员,构成很复杂,参加招聘的企业也很复杂,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各种各样,而且企业的资质也可能会存在问题。但是校招则不同,每个参加的企业单位,都是学校审核过的,而且是针对性的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这让招聘的专业性大为增强,也让签约的成功率提高。正因如此,研究生们都很看重校招,很多人也成功找到工作。3、校招提供的岗位更适合研究生毕竟有些工作岗位是不太适合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也会只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里还有个双向选择的问题,校招企业,都很了解毕业生的特点,招聘中会考虑大学生的可塑性。这些岗位能让研究生在适应中不断提高,而非一上岗就是高难度的挑战。这一点在一些新兴企业如互联网企业,都做得很好。甚至,一些优秀企业还有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培训计划,能让他们更快成长,这都是校招独具的优势。重要提醒:研究生找工作,校招比人才市场具有三个优势,对此你怎么看

瑛士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不要纠结是否参加校招,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能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考上了大学,到了毕业的时候就能够很好的找工作了,而当年的我们也是这样的想法,只是到了大四即将毕业的我们由于各种不能回避的现实原因,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考研,成为了一名考研人。但这时各高校的校园招聘会却在如荼如火的举行着,所以我们考研的学生必然会想到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即自己要不要参加校园招聘呢?说实话,之所以会有很多的考研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担心自己考研没有成功,这样到最后不仅仅工作没了着落,升学也没有机会了,所以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保底的退路,设想先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再去考研。想法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毕竟考研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可以顺利的拿到目标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只是想在校园招聘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真的没有那么的简单,不可能今天要找工作今天就立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如果你真正的想在校园招聘中找到比较好的工作,那么你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你需要去时刻关注各大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你需要不断地去参加网申,你需要不断的奔跑于各高校的校园招聘会现场,你需要不断地去面试自己所理想的各公司等等,当你完全的处理完这些事情时,或许你已经很难将状态放到考研复习上了。此外,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即考研不易,考研难,而其主要体现在考研复习的时间长、知识点庞大等,因此每一个考研的学生都恨不得将每天的时间都用在考研复习上,能够更大程度上的保障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充裕的复习时间和良好的复习状态。于是你会发现校园招聘和考研其实就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你想获得一份好的工作,那么你就需要放弃考研,你想考研成功,那么你就得放弃校园招聘,不要去相信那些一边考研复习,一边找上好工作的学生,即使有那也绝对是个例,同时很有可能是在找工作上还有外力的援助,而不是自己孤军奋战。所以,建议每一个考研的学生,在考研复习的只一段时间中,能够将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考研这件事情上,只要你认认真真的坚持到考研结束的那一天,那么你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可以拿到一份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如果既找工作又考研,很有可能是全部落空。总之,考研和找工作都是所有即将毕业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自己究竟是更看重考研还是更看重就业?或许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在做出最终的选择时,一定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过度的乐观和幻想,不然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