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毕业,HR问我发的核心论文有什么实用?我没答上来……梦十夜

研究生毕业,HR问我发的核心论文有什么实用?我没答上来……

朋友本硕毕业于北京的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期间也发表了好几篇核心期刊,犹豫着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准备先拿offer保底再考虑。其实有科研项目经历和论文研究成果,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加上学校还可以,拿到了好几个offer。但找工作过程中有一次很尴尬的经历,也让他印象比较深刻,某次在面试的时候HR所问的一个问题:你发的这些论文到底有什么用?是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还是能丰富已有的理论体系。朋友确实没想到面试问题会这么尖锐,自己习惯发表论文,一方面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是毕业要求,至于论文的实用性还真没有考虑过。但也没想从成果层面去高谈阔论跟HR说一些高屋建瓴的理论,想来想去,还是瑟瑟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好意思。”虽然在面试中出个小差池,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那个单位也给了朋友offer,但朋友一直感到不自在。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论文的实用性到底在哪里,我的论文是用来评奖学金?为了达到学校所要求的毕业条件?还是说只是研究课题结项需要书面性总结?说实话,科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每个成果或者论文,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或者理论体系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有的每一项发明都是科研人员日积月累的积淀。发论文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共享科研成果,在已有的研究体系下进行丰富完善和拓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高校的老师为科研指标而去发表论文,带项目发成果确实也比较方便。还有论文只是简单的避免查重而灌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在读研之前,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能够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再为找工作的时候别人问你论文到底有没有用而发愁。你们觉得呢?

木棉

SCI,EI,CSCD,被誉为期刊“三大宝”,研究生必备基础知识

随着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复试拉开帷幕,2020年考研大军即将走进硕士研究生的生活,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为我国在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领军人物。因此,既然是培养高等人才,科研成果作为其核心的评价指标。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发表文章是重中之重的任务。那么,发什么样的文章?在哪里发表文章才能被得到认可呢?今天,小编带大家提前熟悉下文章的等级,提前做好发文章的准备。目前,国内发表文章,其等级主要分为3大类,即SCI,EI以及核心期刊。SCI主要以科睿唯安的数据库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为主,当然,国内也有很多高校创办的英文期刊被SCI所收录。提到SCI期刊,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对这个期刊等级进行评价的主要有两个机构,一个是汤森路透每年定期更新出版的期刊评级,主要分为1,2,3,4区;另外一个是中科院文献情报重心对SCI期刊进行评级,也分为1,2,3和4区。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全球顶级期刊Nature, Science, The lancet等就属于1区。 目前,国内科研机构高校主要以中科院期刊分区为标准。至于分区是如何计算的就非常复杂了,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另外,对于国内所创办的被SCI收录的期刊,全部是以英语为主,即发表SCI是需要以英语写作的。其次,即EI (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 )期刊,也是一个期刊数据库,其收录了全球约3500多种期刊。当然,国内也有许多期刊被EI所收录的,能被EI所收录也衡量了一个期刊的实力。不同于SCI期刊,EI期刊所收录的国内期刊是有中文形式的,即作者可以以中文形式发表EI期刊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分很多种,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还有CSCD核心,对于理工科而言,最为大家所接受的便是CSCD核心,每个研究领域,仅仅有2-3本期刊能被CSCD所收录。而且,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最低毕业要求就是需要发表CSCD核心。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许多,大家是想发表什么级别的期刊呢?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另外,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CSCD核心期刊目录,“关注并私信我,发送文字“CSCD”即可获取CSCD核心期刊目录表”。

卡罗尔

今天儿子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在全国核心报刊发表,我心情太高兴了

我儿子研究生两年了!明年就要毕业了!但毕业论文要写,他是学戏剧文学的,这次论文的主题是《宣和画院》与《老汤》中传统精神表现的比较研究。这两部是河南本土的话剧。我也看不懂就是论述题材。能在这种报刊发表成功,对他以后的毕业和工作应该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不明白,听他说的,反正他给我拿过来我看到刊物上有他的名字我非常高兴,把这种心情分享出来。希望看到这条信息的朋友们,愿我们每个家庭的子女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做父母的也感到骄傲是不是啊?朋友们!

能勿失乎

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修成记,我被拒稿4次后终被录用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橙子花开我是一名“双非”学校的学术型研究生。和大多数研究生的担忧一样,我也一直怀疑自己的论文到底能不能发表到核心期刊,尤其是当论文一次又一次地被意向的期刊拒稿之后,发表论文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然而,坚持就是胜利,在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之后,我终于发表了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回想论文从选题、构思、收集数据到开始写初稿、反复修改、投稿的全过程,我觉得当初的所有努力都值得了。完成一篇核心论文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完成科研锻炼,更重要地是当写完一篇核心论文后,你会发现自己看事情的思维方式、文笔写作等等方面与之前相比都进步了许多。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当论文发表后,自己再回去重新阅读自己的发表成果,并将这篇最终发表的论文与当初第一版的论文的对比时,你会不禁惊讶:原来事情并没有当初担忧的那么难,其实我也可以把论文写得这么精彩!那么,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是如何修成正果的呢?NO.01紧跟导师的步伐,挖掘研究热点在研究生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即是自己研究生阶段的核心领路人。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紧跟导师的研究步伐。当导师分享一些研究论文、期刊征稿信息、学术会议信息等等与研究有关的信息在QQ或者微信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回一句“收到”或者“好的”即可,更重要地是要为自己回复的“收到”或“好的”付出实践,认真阅读导师分享的学术信息,推敲里面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是最新的研究热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有的话要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即使只是当时的突然灵感,可能日后的可实施性很小,也要记录一下。因为,或许这个想法不会直接用于自己的研究,但是有可能日后自己的研究问题的来源处之一就有可能是当初的这个想法。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选题即来源于导师分享的学术信息。而我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则是在总结了研究生期间记录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研究想法后提炼出来的。要知道,导师也是过来人,导师在成为导师之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学术锻炼和理论积累,因此与我们这些学术新手相比,导师无疑会具有更加敏锐的学术热点和新方向的感知,导师分享的学术信息即是这个研究领域的最新、最热的研究方向。所以要紧跟导师的步伐,并及时记录每一个可能的想法(PS:这个想法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而非直接copy别人的)。NO.02耐得住反复修改论文的寂寞认真思考如何完善论文论文初稿完成的时候,并不是走出校门大开吃戒庆祝的时候,而是修成论文的真正开始之时。几乎每个老师都研究生讲“好的论文是改出来的”。由此可以知道,一篇好论文在完成的过程中,反复修改论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并且论文修改的时间很多时候会大于完成论文初稿之前要花的时间。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从想题目、搜集数据到完成初稿花了2个月多,然而初稿之后的论文修改花了6个月左右才开始投到第一个期刊。饭前饭后不停地修改论文,但是仔细想想又开始否定或怀疑自己的研究想法,然后又继续修改,接着多看几眼论文或者相关文献,又发现这里或者那里不对,需要再改改……不停地修改,不停地推敲又否定,不停地打足十二分的信心继续修改,这个过程漫长又难看到成果,深深地考验着论文作者的信心和抗压力。稍微动摇一下“不想再改了”的想法,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论文修改,那这篇论文就会很难达到预期的期望。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论文修改得更好。在这里推荐三个有助于修改论文的方法:(1)把握每一次论文汇报的机会,大声、自信地向参会者汇报自己的研究论文。学术会议或者学术研讨会是一个很好的学术锻炼平台,汇聚了来自同领域或者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同行们,无论他们是否做这个小方向的研究,他们都可以基于已有的学术锻炼成果来为你的论文提出有意义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同时,当你汇报论文之后,你会更加清晰地发现自己论文的逻辑思路存在的问题。因此大声地汇报自己的论文是论文提升的一个重要机会。(2)认真思考导师或者编辑的修改意见。正如前面提到的,导师是研究生的核心领路人,加之作为这个研究领域的长期研究学者,导师可以看到论文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当导师的修改意见返回来时,要静下心认真思考要如何修改这个问题。(3)与现有研究成果对比。现有同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过了时间和学者们反复推敲的检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要以现有研究成果为“标杆”,思考自己的论文怎样修改才能更接近甚至达到这个水平。总而言之,要耐得住反复修改论文的寂寞,争分夺秒地思考如何完善论文。NO.03禁得住论文被拒稿的压力坚信“金子总会发光的”当然,论文投稿一般会从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往低影响因子的期刊投稿,因此我的第一次投稿并没有中。随后,我就一边不停地修改论文,一边投稿期刊,直到论文被录用。期刊论文投稿要讲究技巧。虽然论文修改已完成,导师也同意投稿出去,但是实际论文还是会有很多需要完善地方,这些问题也许需要旁观者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出来。因此,一般论文在前期投稿时,会选择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或者高于自己预期的期刊进行投稿,即使没有中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可以根据期刊编辑返回的修改意见继续完善论文。然后按照影响因子从高到低的方法来投稿论文,当然这个投稿策略因具体的研究而异,需要结合自己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选取期刊投稿的策略。有时,综合导师和自己的意愿,论文可能不止一次会被投稿到高于自己论文现有水平的期刊,因此很大可能性会不断地接收到被拒稿的消息。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从第一次投稿到最终被录用一共被拒稿了4次。这个时候,千万别放弃,要坚信“金子总会发光”,把握每一次被拒稿之后返回来的修改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论文。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修改,不断地鼓励自己,发表核心论文其实也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遥远、那么艰难。至此,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就修成了。

而庶几乎

研究生论文如何快速发表,研究生三年经验助你少走弯路

在现阶段,无论哪所高校都有论文的要求,本文基于研究生三年论文经验,总结了五点对于科研论文有帮助的学习习惯,希望能够对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1.对于文献进行定期分类整理以学科为基础的文献阅读可以获得基础知识,并可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阅读大量文献是快速发表论文的最好途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情况下阅读中文文献是为了培养写作基础,而想要对思维方式进行培养仍然需要阅读更多的外文期刊。当我们写论文时,最后都需要引用文献。坚持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对以后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研究生没有使用笔记表达的习惯。当他们阅读和积累时,他们总是把下载的文档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这样如果过了一段时间真正要用的时候,很可能找不到当初的文档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整理文档,将同一主题的文档放在同一文件夹或目录中,可以帮助自己快速高效地找到所需的文档。例如在研究建筑节能材料的时候,我可以将有关建筑节能材料的中文文献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将有关建筑节能材料的外文文献放在另一个文件夹中。在这里建议使用NoteExpress之类的软件,它可以对主题进行分类,方便做笔记,并可以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2.阅读时对文献进行注释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及时标记文献中的重要概念、需要引用的句子、重要的研究思想、技术术语等,供以后需要时及时审查和参考。对于英语文献和摘要,有必要把重点放在注释和记忆重要的技术术语上。必要时,还可以组织文字资料,总结相关的重要知识和想法。如果你遇到了你无法理解的技术术语,这里有一个方法。在知网上高级检索关键词,输入你想要的专业中文词汇,然后搜索,随便看一篇有英文文摘的论文,看关键词就可以得到。3.围绕论文框架这个核心读完一定数量的文献后,论文的总体思路也清晰了,此时就有必要进行写作构思。在明确论文方向之后,最重要的是写论文框架,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这篇论文展开。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摘要、引言、方法、实例或实验数据分析、结论。不必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写论文。一篇优秀的论文需要不断修订。如果你总是拖延,可能会面临最后几天赶论文的情况。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写一个论文框架?因为在未来,所有的科研内容都需要围绕论文的框架展开,论文框架具有指导作用。今后,所有与论文内容相关的都应集中在笔记上,或直接插入到论文初稿当中。4.坚持分类整理文件夹和写文件备忘研究生有三年的时间,我们可能会做很多的测试,建立很多的模型。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忘了测试的目的和结论。这就需要坚持分类整理文件夹,每一个文件夹的名称要有清晰的易懂的含义,有必要在文件夹里面写一个.txt文件作备忘,备忘文件写清楚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概要,包含内容,目的等方面必要性的注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记性不如多写一个文件!现阶段的研究生一般需要读三年。在写论文的时候,可能会做很多实验并构建很多模型。一段时间过去后,很可能会忘记一开始的实验目的和结论。这就要求分类整理文件夹,每个文件夹的名称应具有清晰易懂的含义。最好需要在文件夹中写一个.txt文件作为备忘录。备忘录文件应明确概述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内容必要性、目的等说明。好的记忆不如多写一份文件!5.科研论文的严谨性永远是第一位平时编写文档时,节点或关键性文档应注意格式。在做实验绘图时,要注意简洁准确性。同时,在写文章时,要注意逻辑思维,每一句话都要深入研究,每一句话都必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一篇好的论文中没有多余的话。

旧货店

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的4个基本要点

来源:学术志 作者:浴火凤凰学术论文,是作者的科研成果以书面创作形式的一种展示方式,借此希望能够尽快刊登发表并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那些若正常毕业必须发表指定级别、数量论文的研究生们来说,尽早熟悉和熟练掌握学术期刊论文投稿的相关技巧,将有助于学术论文在理想的学术刊物上得以发表,进而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学术地位。当然,更重要且更现实的目的是,满足正常毕业、评职称的条件。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应着重掌握以下4个基本要点。01、熟悉学术期刊的类型区别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发表,并得到同行专家、学术界以及全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学术论文能否在指定的学术期刊得以发表,主要在于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但也取决于论文作者对期刊性质的了解程度。首先,要了解学术期刊的类别划分。投稿之前,必须先要搞明白“学术期刊”的定义,通常有两种解释:(1)收录学术文章的就属于学术期刊;(2)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的才是学术期刊。根据目前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1)执行,而要求更高的院校和单位则按照(2)执行。所以,研究生在发表论文之前,第一步就要清楚学术期刊具体包括哪些,最好是到各自学校社科处的网站上,查找学校官方认可的“期刊目录”,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按期刊的性质,学术期刊可粗略分为理论、技术、综合类期刊;按学科的类别,学术期刊可细分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有的在封面印有中国XX学(类)或学会(核心)期刊(会刊)字样;按出版的类型,学术期刊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又有核心(重点)和普通、公开和内部发行期刊的区别。目前,国内受到普遍认可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其中又分为来源刊和拓展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此外,还有一些统计源核心(也称科技核心,如医学或工科类期刊在对应领域中的影响力还可以)或者武大核心之类,但没有前几种有影响力。研究生在投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将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刊发目标与期刊的性质类别、地位层次保持相对一致。其次,要了解期刊的发文取向。即便是相同类别或者同一期刊,由于办刊宗旨特色、发行对象层次和报道阶段重点的不同,其栏目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文取向也会随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研究生在投稿前,不仅要知悉专业期刊的征稿启示和栏目设置,还要着重关注其年度发稿重点和专栏征稿主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跟进期刊的发文取向,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02、贴近学术期刊的个性要求作者投寄的论文格式最好与发文的排版格式相一致。此外,不同期刊在投稿方式上有打印文稿邮寄、光盘刻录邮寄、电子邮件投稿、官网在线投稿等不同传递要求,在录用取舍上有是否回复的不同时限约定,在字数限制上有依据论文性质区分的不同上限规定,在版面幅度上有是否收费的不同等次标准。例如:在是否录用结果回复的时限上,自投往往比较慢,而采取代投方式的话,普刊基本上当天回复,学报需1~2周,北大核心需1~3个月,南大核心则需6个月左右;在版面费上的收取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期刊存有差异,少的在1000~2000元,多的在5000~6000元。所以,研究生可通过期刊的征稿规定或与编辑部直接联系了解,以避免技术性失误。03、符合国外索引的收录标准根据许多教授们的多年投稿经验来看:一篇学术论文如果要想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EI、SCI和ISTP收录,其基本要求是:学术水平是核心、编排规范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由此可见,即使你的论文学术水平再高,如果出现格式编排不规范、投稿途径有偏差的情况,同样也很难被收录。在编排规范方面,主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英文摘要、项目来源、参考文献等内容。论文的英文题名要能够高度概括主题内容,通常不超出10个实词,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公式和缩略词等。作者姓名按照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姓在前全部都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中加半字线,多人姓名中间用逗号,如 ZHAO Feng,WANG Hong-sheng。工作单位采用规范稳定译文,后缀China,如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 200433, China。英文摘要的编写是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篇幅长度一般在100~150个单词之内,不出现非文字性的图表、表达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文字表述常用第三人称方式,用过去时态描述论文涉及的工作过程,用现在时态阐述论文的结论;注意开篇首句不与题名重复,首字不用阿拉伯数字。项目来源在首页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63”高技术等项目名称,并用括号标出批准号。参考文献遵循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编写并译成英文,剔除著录的教科书文献,主要原因在于,EI、SCI对参考文献中教科书比重较大的论文将不予收录。在投稿途径方面,作者应积极向国内已经被EI、SCI等被列为来源期刊,特别是向已经发表过论文、并被其收录过的期刊投稿。因为,据统计,国外英文和非英文科技期刊被EI、SCI收录的比例为85:15,加之,目前中国学术期刊进入EI、SCI来源期刊的数量有限,其发表难度相对较大。研究生可以将论文(英文稿)直接投寄被EI、SCI列为来源期刊的国外英文期刊,其部分期刊在学术水准、录用标准方面,相对来说低于国内的EI、SCI来源期刊。因此,研究生要了解被EI、SCI等收录的源期刊学科分类目录、刊名目录、出版和机构地址、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名录,这方面的信息可查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最新SCI源期刊要目总览》或到图书馆咨询。另外,由于EI、SCI等还收录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研究生可以主动向在国内或境外举行的国际会议投稿,也可增大被EI、SCI和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04、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学术界“学术腐败”问题呈现愈演愈烈之趋,成为各家学术类公众号的重要新闻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硕士研究生刘某2008年7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颜某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论文。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某被举报抄袭,涉及硕博士论文、专著等。中国65篇论文涉嫌批量造假,分别来自44所高校,3名院长级人物牵涉其中。……对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很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出台了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用以规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防止失范现象的发生。随着各种学术期刊的线上推送,要想通过“下载+粘贴”方式来剪裁拼装一篇学术论文已经变成易如反掌的事。然而,学术论文的网上链接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又使得发现、核实和举报违规论文成为轻而易举的事。为此,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一定要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尊重他人既有的学术科研成果,杜绝剽窃抄袭 “无商量”、嫁接引用“不标注”,杜撰结论“厚脸皮”等一系列违规操作。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投稿时,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原创论点,遵守相关学术期刊的约定,防止没有参与“搭便车”、未经允许“挂虚名”,一稿多投“撒大网”、多稿一投“狂注水”等失范行为。单从技术角度来讲,对于“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果论文的质量上乘,容易造成多种期刊重复发表,不仅给刊物和读者带来损失,也给作者带来声誉危机,发文期刊还将给予作者终止一段时间在该刊发稿的制约。对于“多稿一投”的现象,如果论文内容相同或相近,编辑部必定会择优刊发,绝对不会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一般来说,除非论文质量特别高或编辑部特约系列论文,否则的话,期刊不会连续发表某位作者相似内容的论文。因此,多稿在手的研究生可以考虑将论文分别投寄不同的学术期刊,这样上稿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圣人已死

浅谈研究生自焚、马屁论文上核心等乱象

【本文为作者鹿野向察网的独家投稿】一近日来,继北大、上财发生的教师性骚扰事件后,高教领域连续又发生了两起震惊全国的事件。第1件事是南京邮电大学一名研究生不堪导师长期压榨,自焚身亡:【2019年12月26日,南京邮电大学发现材料学院2017级一硕士研究生意外死亡。2020年1月5日晚,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该同学导师张某的相关问题。1月1日,校方已依据相关规定,取消张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并根据学生意愿将张某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全部转由其他导师指导,后续调查处理正在进行中。据新京报微博报道,起因是研三学生不堪导师张某三年长期以来的谩骂压榨,不让看六级,不给改文章,逼迫学生在承诺书签字延期毕业,甚至要求学生赔偿3200元的氮气实验费用,帮自己打工等,导致重度抑郁三年,最终不堪重负,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纵火自焚!导师逼死研究生!】第2件事是一篇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神论文”上了其导师主编的《冰川冻土》核心期刊:【这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洋洋洒洒数万字,占据了当期核心期刊30多页的版面。光看题目,你可能不知道它写了啥?摘要里的最后几句话点出了主旨,主要是论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人如其名,我的导师程国栋,上海人,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我的师娘张幼芬,宁波人,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不过,最惊人的应该是徐中民论文中提到的导师程国栋,就是《冰川冻土》杂志的主编,也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院士、研究员。1月12日中午,“冰川冻土”正式发表《冰川冻土》编辑部的撤稿声明称:日前,相关网友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表信息,质疑我刊2013年第5期刊发文章《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性不足。我刊获悉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经报编委会审核,决定对该文撤稿。我刊在该文刊发前审核不严,在此郑重致歉!衷心感谢相关网友的关心和批评,我们将严肃对待发表文章质量问题,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出现。吹捧导师和师娘的神论文上核心期刊!网友炸了,作者回应:其实非常深刻】目前这两起事件当中,有关方面已经对曝光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且还表示将进一步调查,笔者对此举双手赞成。不过另一方面,个人感觉恐怕不能把这两起事件当作个人品质败坏造成的孤立事件,而应该看到这两起事件以及不久前的北大、上财“禽兽教师”事件,都只是近年来高教系统一系列严重问题的集中表现而已。如果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查处个别已曝光个案,恐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那么,为什么高教系统会有这些严重的问题呢?笔者个人认为,这恐怕和某个时期对于高校的定位不清晰有关。马克思曾经在《剩余价值论》里指出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学费的本质是劳动能力的生产费用,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把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获取剩余价值的关系,虽然教师是卖主,学生是买主,但是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仍然是平等的:【如果我自己购买,或者别人为我购买一个教师的服务,其目的不是发展我的才智,而是让我学会赚钱的本领,而我又真的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件事就它本身来说,完全同对于教师的服务支付报酬无关),那末,这笔学费同我的生活费完全一样,应归入我的劳动能力的生产费用。但是,这种服务的特殊效用丝毫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关系;在这里,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换句话说,我对这个提供服务的人即教师来说,并没有成为资本家,没有成为他的主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实现了高等教育公有化和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大学的基础上,提倡教师应该具有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精神,高校应该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机构,从而进一步发扬了教育的“服务性”这一本质属性。然而在某个时期,不少人盲目模仿西方资本控制下的教育模式,鼓吹所谓的“教育产业化”,不再把高校当作社会公益服务机构,而把高校当作了私营企业来经营,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相反,很多高校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教师变成了学生的“老板”,学生变成了学校和高校教师的雇佣工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今天高校与部分承担教学任务的科研院所在内的整个高教系统是一个极端的卖方市场,承担着不少人的企图实现阶层跃迁的梦想。高校和其教师不但对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好坏,受教育的学生的成绩是否能够毕业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在学生毕业后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地位,如在科研院所和核心期刊的主导地位继续控制学生的命运。在研究生教育领域,这一问题尤其突出。这样一来,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便被扭曲了:高校和其教师一方面不断向学生收取学费,另一方面却又可以利用卖方市场的优势地位要挟学生。学生则一方面需要向高校交学费,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接受的教育服务的质量能够合格,还经常要忍受学校和高校教师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北大、上财“禽兽教师”事件;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不堪导师长期压榨自焚身亡;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神论文”上了其导师主编核心期刊等等一系列恶劣的事件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简单地说,上大学本来应该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接受公益性的教育服务,现在却在教育产业化、学校企业化流行的环境下被搞成了类似旧社会作坊当中的帮工和学徒,甚至是“交钱去打工”。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下,出问题是正常的,不出问题才怪呢!三由此观之,如何在根本上解决当下中国高校系统一系列严重问题,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必须改变教育产业化、学校企业化的错误思路,让高等教育回归公益性服务的本位,让高校教师同学生的关系从“老板”和雇佣工人这种扭曲的关系重新回归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具体说来,个人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教育质量的考核权力从高教机构及其教师手里重新收归国家,并且要求高校和教师对教育的质量承担责任。现在的高校除了英语四六级等极个别科目国家统一考核以外,基本上就是由高校和教师自我制定标准,自我进行考核。学生如果通不过考核,教师和学校几乎不承担责任,完全是学生个人承担责任。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未来,应该让和毕业相关的骨干科目考核标准统一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进行统一考核。对通过考核的学生成绩良好的高校及其教师要提供适当的奖励,像“双一流”等工程便可以按学生的成绩来定。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样做成本太高了。其实完全可以把相关制度建立在现在的考研考博制度的基础上,只不过把相关考试改为类似高考的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由国家统一命题并要求全体的学生都参加,然后国家划一个毕业的最低分数线,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硕士博士的录取分数线。这样,用不了多少成本,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另一方面,要把高等教育和企业化的科研剥离开来,对于和科研有关的实践性科目的教育应该以国家考核标准为基础。可以选择科研方面擅长的人员专门组建科研中心,并不得招收在读的学生为自己的科研项目做工。剩下的高校教师则专门从事教学任务,只要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达到国家的考核标准就可以了,不得擅自强制学生参加国家考核标准以外的工作。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招聘,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等也应该建立起回避制度,严禁近亲繁殖。对于冰川冻土之类比较小众的科研领域,相关的国家核心期刊应该实行编辑专任,与导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等利益相关者脱钩。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高校的教师不再当指挥学生干活的“老板”,而变成真正教书育人,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教师,还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解决在读学生占用劳动力岗位的问题,从而让在读学生和毕业生都满意。而且现实当中大量令人诟病的学术腐败问题。也大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笔者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摆正了“高校及其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被服务者”的关系,让高校从“企业”变成真正的学校,教师从“老板”变成真正的教师,绝大多数高教系统当中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更不会有研究生自焚、马屁论文上核心等恶性问题了。【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爱魔方

20考研:研究生毕业论文究竟有多难?

经过某某临实践之后,有小伙伴问说研究生论文也会比较难吗?还没读研你们就开始担心啦?其实,研究生期间要写的论文有两种:一种是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一种是毕业论文。在期刊发表论文要看你选择什么层级的期刊,核心期刊发表难度大,一般期刊难度相对较小,毕业论文是必须要写的,否则没有学位证。有的学校要求考生在读研期间必须在期刊发表1-2篇文章,否则没有毕业证。其实写论文难度大不大要看个人,也看你采取什么方法。1.论文要有创新点写相应领域的论文,首先要对当前的研究成果有深入了解,然后从中找到可以创新的点,围绕这个点来进行论文的编写,对学术功底要求比较高。2.论文发表难度大期刊分不同的层次,一般期刊和核心期刊,后者难度大于前者,后者对论文质量要求也更高。对于在读的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来说,很难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其实可以采取与导师合写的方式来发表文章,导师作为第一作者,自己作为第二作者,这样发表的概率会大一些。如果在一般期刊发表文章,难度相对较小。如果是理工科专业,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获得数据,难度比社科类论文要小一些,但也有实验失败获取不到有效数据的风险。3.毕业论文耗时耗力如果写毕业论文,难度也不小,毕业论文字数要求比较高,所写的研究方向比较窄,千万不能抄袭剽窃,有了知名演员翟天临的前车之鉴,各大高校已经加大了对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所以不管是写毕业论文还是在期刊发表文章,都要认真对待,切不可抄袭剽窃,后果很严重。

斗鸡

博士生、青年教师发南大核心论文越来越难,为什么很多研究生能发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发表途径。科研成果水平有高下。最直观的展现就是能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目前,为了便于评价论文的高低,国家相关单位会对刊物进行测评,给刊物制定排名等级。好的刊物就会被纳入北京大学的核心目录或者是南大的核心目录。Cssci期刊目录整体公正,部分名不副实南京大学的核心目录现在是多数学校比较认可的一个评价目录,是受教育部委托制定的一个期刊测评机构制作的目录。核心的力量这个目录中的多数期刊水平非常好,学界都非常认可的。上面发的论文呢,也是水平较高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论文,我们很多人看过之后,也感觉水平平平,并不是一定非常的出众。所以,这就是我们对南大核心目录有意见的一个重要地方。核心意味着是水平高的一个体现。但水平一般的论文也可以发表在上面那我们感觉就对这的排行排名产生了质疑。在学界往往流传着一些刊物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丢失,会到南京大学做公关工作。发文难,发文不公平,导致青年科研人员积极性下降学术往往需要积累。经过多年的积累之后,那些教授和拥有明显的高级科研人员水平较好。而且在交流过程,也掌握了很多的学术资源,发文也会相对的容易些。科研有不公平的现象因为有研究基础,期刊也会对他们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对于他们的科研水平的把握更准确,便会主动地跟他们约稿,这样的情况下期刊优先考虑发那些已经得到水平验证的老教授们、专家学者们的论文。比较之下,那些青年科研人员就会面临很大的发文难度。尤其很多学校和单位都会对青年教师和博士生有科研考核。博士生一般发两篇cssci(也就是南大核心)期刊论文。多半博士生没有办法按时毕业的博士生,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在cssci核心目录期刊上能够发表论文的人。再就是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是高校之中科研单位之中重要的科研力量,是未来的科研主力。但发文难,使得他们科研积极性会被抑制。不公平的期刊发表状况和低效率的期刊审稿等问题也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科研就是生产力更关键的是,他们的生活也因为论文减少,或者论文难以及时发表,没办法提职称,没有办法提待遇。他们会过得非常的清贫。科研往往是科研人员的生产力体现没有生产力,没有产品那样学校。单位可能就会有理由不给予相应的待遇。代写代发论文而且发文难的情况下,很多人还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去谋利很多核心期刊会在市场上出售发文名额,这就是说明市场已经开始对科研这一块儿市场进行商品开发进行合作。代写论文代发论文在社会上已经是一个被人们所熟知的话题,这就说明这样的考核和发文问题很严重。期刊论文数量在减少,原因就是为了排名科研人口在增多,国家扩招研究生,这是大战略。这意味着发文难度越来越大,期刊数量是一定的,而科研人员在增多,那科研产出也就增多,而科研产出没有办法面向市场期刊就是市场没有面向市场那就是废物,那就废品。你看,为什么会控制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科研水平的严谨性宁缺毋滥。当然好东西都是稀缺的,不可能让人人都可唾手可得。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从2010年开始到今年2020年。ccr的论文发文数量直线下降,减少了近50%,这是为什么呢?cssci15年发文数量变化图据行内人士分析,这应该是期刊们却为排名,刷数据,减少篇目数量,拉长论文篇幅。这样以来,一个刊物一年发文的数量就会非常小。如果有人转引有学界认可的话,那么它的分子就会增大而在分子增大的情况下,分母减小,对于他的比率,提升是极为有限的,因为期刊能够掌控的就是他的发生数量,而不是转引量。转引是学界的一个动态的认可。数量越多越好,但这不是期刊说了算的!他们要做好自己能掌控的一个问题就是发文数量,所以我们说,2010年到现在发生数量出现直线下降,或许未来越来越严重。这是我们排名出现之后,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变的可能还有考核机制当然,我们相信cssci目录制定单位的公正公平。但是,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南京大学期刊考评中心应改变考评标准,期刊数量和质量要有比例,不能只看比率,不管数量。为国科研发论文,就应该跟国家发展,文化发展,学术发展大趋势和基本方略一致!

戴蕾

研究生国奖、连续2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发表核心论文,申请专利

陈泽远,男,汉族,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得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和“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发表两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华为杯”第15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19机甲大师中部赛区三等奖、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湖北赛区嵌入式设计与开发组省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1、竞赛之路源起力创团队 the first of all在大一寒假时,学校安排了社会实践,我选择跟着班导王选择老师学习单片机。老师看我很感兴趣而且学的不错,就把我推荐去了由一群学生自我管理的竞赛团队——力创团队,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热爱技术、积极向上的伙伴,开启了我们竞赛之路。刚开始实验室条件并不好,一个小房子里没有空调,冬冷夏热,但我们在这里仍然激情满满,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赛车梦。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不断取得佳绩,团队也逐渐发展壮大,我也取得了“恩智浦”智能车竞赛华南赛区一等奖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虽说因自己的一个失误导致智能车竞赛没能进入国赛,遗憾满满,但让我更明确了自己的目标。2、更有规划的研究生之旅 i wanna make more sence升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我选择了继续跟着王选择教授学习,从入学开始我就对自己有着明确的规划,我知道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实践,为此我跟着导师做项目、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竞赛并提前准备、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关注行业发展并明确工作方向等。有了本科时的经验,研究生期间能够更从容地准备。但仍然离不开大量时间的投入,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多一直呆在实验室,周末无休,想方案、做试验、写代码、处理数据、写论文,多项工作之间来回切换。数学建模时每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还闪现着竞赛题目;挑战杯参赛前写申报书、做视频、做展板、准备现场布展、制作PPT、准备演讲稿等等,虽说大部分时间自己都处于一个高压状态,但我仍不断坚持。因为,我相信时间终将会犒赏那些永不服输、一往无前的人。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学会了很多新技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持续不断的自我提升也终于有了回报,找工作时早早就拿到了联发科技、海康威视等多家大企业的Offer。3、寄语学弟学妹 best wishes在竞赛的路上异常艰辛,你需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前行。出发前,认真规划,这将使你前行的路上更有目标。遇到困难时,不妨做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大汗淋漓之后你的头脑也许会更加清晰,身体更有活力。剩下的一切就交给时间吧,它终将会犒赏你的辛勤付出。来源: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 本期编辑:齐紫荆 文字来源:陈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