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推免研究生面试季,想要进入名校并不容易,先看数据再考虑面试!慎到之道

推免研究生面试季,想要进入名校并不容易,先看数据再考虑面试!

2020年推免硕士研究生季虽然距离2020年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各大高校的2020年推免硕士研究生工作却已经开启,很多学生都接到了推免生面试通知,毕竟通过获得推免资格进入名校是最佳的途径之一,不需要参加全国统考就直接上岸,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名校全日制的推免研究生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大部分都是985名校间学生的互换,武汉大学学子作为最受清华和北大欢迎的推免生,就连武汉大学自己在2020年的全日制推免生比例也达到了50%,因此未来,留给参加统考想要进入名校攻读研究生的机会越来越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分化,一些普通高校以考研率为教学目标,根本不重视专业知识培养和实验技能的培训,造成很多所谓的高分考生动手能力太差,并不是适合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工作。各大高校对推免生都有接收比例的要求相比普通高校的学子,各大名校的学子在本科阶段就可以提前走进教授们的科研实验室,例如中山大学的万蕊雪,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就申请到清华大学施一公课题组,因此也顺利获得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资格,因此在本科毕业后,万蕊雪的三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上发表5篇文章,获得令人吃惊的成就,还有武汉大学毕业的白蕊,虽然在清华大学暑期夏令营中并没有获得入清华的机会,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还是进入了清华大学,仅仅花费4年的时间就顺利完成硕博连读,并且斩获清华大学特奖奖学金,并且发表8篇CNS主刊论文,2019年顺利进入西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生阶段,专业实力比高校品牌更重要在研究生阶段属于专业性质的工作,因此高校的专业实力远比高校的品牌更重要,因此清华和北大才有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的戏称,因为优秀的学子们都会选择专业性实力更强的高校,本科阶段属于培养基础和专业技能,而研究生阶段就是需要看更科研实力,例如就像网友说的一样,华科热门的电器专业,每年招收硕士300人左右,其中推免生比例高达240人,统招人数仅仅60人,而且本校电器毕业生400人,仅有100个推免名额,剩下的300人也希望参加统考争取60个名额,这对于外校考生来说,想要通过笔试和面试PK过本校的学子,那么难度非常大!

白朗峰

保研生和考研生之间,哪一种更让导师青睐?答案很现实

考研报名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研究生统招报名人数超过300万,将有200多万的考生落榜,竞争压力非常大。然而,有一些大学生现在已经是准研究生了,他们获得了保研资格,无需参加统招考试。关于考研,大家讨论最热的话题就是保研生(推免生)和考研生之间,哪类学生更受到导师喜欢呢?通常来说,本校保研>外校保研>本校考研>外校考研。现在很多名牌大学研究生统招名额很少,大部分名额都给了保研生。导师偏爱保研生是有一定原因的,有一些导师对于目前的考研制度存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保研的学生要更加优秀,更符合他们的要求。考研与高考差异不大,都属于应试教育的一种,而硕士研究生更注重科研能力。导师在带学生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某些学生的考研成绩不错,但是科研能力很差,根本达到导师的要求。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各大高校不断加大保研比例和复试比例。目前,各大高校招收研究生总成绩的计算方式都是笔试50%、复试50%。某些考生初试成绩非常高,到了复试时,很多问题回答不上来,这种考生就有可能被刷。考生笔试成绩特别高,复试被刷之后,总会传出一些“歧视”之类的争议,对学校名声不利。保研名额的增多,从一定程度上就会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保研学生参加夏令营后,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保研生基本都是本科时期非常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考研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有很大一部分达不到科研标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把保研生和考研生分别比作是A、B两筐苹果,A筐里面的苹果基本都没有腐烂,好苹果占90%,B筐里面的苹果腐烂的较多,好苹果仅有30%。如果只能挑10个苹果,导师肯定愿意从A筐里挑选。然而,每件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有部分导师一开始不会把保研生和考研生进行区别对待,他们只看重学生的能力,综合能力较强的,肯定会更让导师青睐。有些研究生平日里不听从导师的课题安排,科研成就不显著,不管你是保研生还是考研生,导师都非常讨厌。

性理

推免生比例上涨,统考还缩招,今年考研将是最难的一批?

下周一中秋节,也是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预报名: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开启的日子,各省市、各报考点网上报名公告及各个招生单位最新招生简章、专业目录陆续公布。据说今年推免生比例上涨,统考缩招,今年考研是最难的一批?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流大学硕士招生数普遍超5000人其中,从部分一流大学招生人数来看,硕士招生人数普遍超过5000人。部分一流大学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分类统计部分高校专业推免生比例超7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部分高校专业推免生比例超70%。虽然教育部有规定,要求招生单位接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的规定,但是从上表有公布推免生招生人数的高校来看,推免生比例普遍较高,基本都接近50%的上限,部分高校的部分院校推免生比例达到70%,有的甚至超过80%。以南京大学为例:哲学系拟招收总人数53人,其中推免生人数34人,推免占比64%;政治经济学专业,拟招总人数16人,推免11人,留给统考5个名额;金融学拟招总人数37人,推免28人,推免占比76%。目前相当一部分推免生录取名单已经公布,推免生报名也在进行中。如果查阅高校公开的2019年硕士招生简章以及推免生招生专业目录,可以发现,除了南大外,其他重点高校基本也都存在部分院系推免生比例非常高的现象。对于推免生比例上涨这一现象,有人认为:高校需要优质生源,通过推免选拔择优没什么不好的,而且推免生需要的是三年的努力,考研参加统考大多数一年就够了,没有什么抱怨不公平的。但是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不见得普通高校就没有优质生源,只是普通院校推免生名额少得可怜,有的几百人就只有几个名额,有的甚至都没有,只能通过参加统考到更高层次的学校深造。而且推免招生的整个过程,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公开透明的,其中的一些暗箱操作,真的很难让人信服。也有高校教师认为,一些重点高校在招录研究生过程中推免比重过高,实质上是剥夺了其他院校、社会人士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客观上造成受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固然有自主招生权利,让招生方式多元化,不再一考定音,也是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但问题是,作为公立学校,在享受自主招生权利的同时,不应该削弱普通高校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大面积缩招是真的吗?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0.5万人,在学研究生263.9万人,毕业生57.8万人。而根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 ,到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这也意味着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对于普通院校考生考名校竞争似乎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难了。在某博上搜索“缩招”,有大批人吐槽今年所报学校专业缩招,甚至突然不招了。比如华政、西政部分专业招生人数减少,复旦金融专硕缩招大半,中大软件专硕,90缩到20···对于面临缩招或者换专业课的同学,给大家几点建议:1、根据自己专业课复习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换学校。毕竟考研一场下来我们都想要一个圆满的结果,那些只招个位数甚至只招一个的,真的要慎重考虑,做好风险把控。如果你专业课刚开始复习,进度程度并不是很深,可以考虑换个学校重新开始复习专业课。如果你已经复习很充分,有足够的信心,那接下来的时间一定要多方位的复习专业课。2、如果要换学校,最好让你的专业课备考内容变动不要太大,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尽量选择跟原专业有相似交叉的地方;3、招生人数减少对于你来说竞争压力大了,但是对于那些跟你报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所以,不要让自己先败下来;现在不管是招生人数减少、还是学校突然换专业课考试科目,大家纠结的地方就在于专业课的复习,但是现在还有时间啊,还有三个月,一切皆有可能!说到招生人数减少,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疑问,这边缩招,那边又喊着扩招,这不矛盾吗?其实不矛盾,有缩招的也有扩招的,那些大多数缩招的专业,要么是推免生人数比例上涨,要么是该专业以往报考人数少,亦或者是像法硕、金融专硕等偏重于实践、应用型专业,更倾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和推免生。而且大家通过对比近两年招生简章会发现,有些专业统考生人数下降,但是非全日制的招生人数没有变化或者小幅上涨。比如,以下几所学校部分专业仅招收非全日制:南京大学教育管理045101(专业学位)仅招非全日制,定向培养;南京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学位)仅招非全日制,定向培养;南京大学工商管理125100(专业学位)仅招非全日制,定向培养;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项目管理085239(专业学位)和工商管理MBA125100(专业学位)仅招非全日制;中南大学125200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仅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注:定向研究生又称定向培养研究生,指由国家按照计划招收,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这样看来,对于统考全日制考生来说,尤其是普通高校想考名校的考生来说,难度无疑在提升,对于今年参考统考的考生来说无疑面临这很大的挑战。看到有研友说着放弃不想考,把二战当做后路,这样想你已经在向自己投降了。“不要想着二战!人生所有开放式的经历,只要你不拼尽全力,这一页就翻不过去!”而且你要知道,考研一年比一年热,一年比一年报考人数多,一年比一年难,今年就是你成功的最好机会!在《垫底辣妹》中印象很深刻的一段对话,是女主在坚持不下去不想学的时候,老师对她说的:因为不想受伤所以就把目标降低么?还是你想要去玩、想要去睡觉呢?现在正是努力的时候啊,你把目标降低一次,就会越来越低的!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考研不难就不叫考研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吃苦,苦到大家都想放弃,只有在这个时候,坚持下去,你已经战胜了自己!加油!

搏击手

为何推免研究生还有不被录取的,该怎么办?听他导师怎么说

9月的周末比较忙碌,比如不少高校将推免复试安排在7-8日、14-15日。一般来说,推免生选拔包括英语听说能力、综合面试(思想政治、专业综合)两个环节。想要获得推免有2个必备条件:1.拿到在读本科院校的推免资格。2.获得意向推免大学(可是本校)的预录取意向。之前,不少同学问过我,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等政策性加分是否计算入专业排名。在这里面同样有2个细节:一是在读本科学校的认可,是否能有加分保障获得推免资格;二是拟推荐院校是否接受加分后的专业排名。其实,双非院校的一些推免过程可能有些不规范,主要是推免指标非常少。比如,一个专业60人,可能仅有2人有推免资格。同时,由于平台限制,无法推免到自己意向的名校,经常出现舍弃推免资格,自己复习备考的情况。比如,上图就是某985大学2020年推免生选拔的条件(1-4点的条件需满足至少一项),明确提到是“加权平均裸分(不含各类政策性加分)”,且达到专业排名前25%。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拟推荐院校是否接受的问题,会限制部分具有推免资格学生的院校选择。这里面还提及不少同学关注的挂科问题,部分院校是认可挂科后补考、重修合格成绩,但是仅认定为60分计算加权平均裸分。相对来说,激烈的保研资格竞争挂科一次,尤其是4个学分这样的课程,希望基本不大。有心走推免之路的学生,前三年切记不可"松一口气",得持续努力。前文我说了推免的前提:一是有资格,二是有学校接收。推免生未录取的问题肯定出现在"学校接收"环节。常见几类推免生未录取的情况:1.未通过拟推免院校的复试。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参加几所院校的推免复试,甚至是提前参加暑期夏令营选拔拿到拟推免意向。在不少985高校,暑期夏令营推免录取的比例已超过50%。之前,我们专业就有个学生,2个暑期夏令营综合选拔均不合格,推免复试的另外一所上海的高校也被淘汰,经过多次失败后,“被迫”参加本校推免的复试选拔后留下。2.少量大学依然违规存在限制推免校外。之前,有学生给我留言。他们专业具有推免资格的有10人,前6名可保校外,后4名只能留校内。他比较遗憾,因为绩点计算、综合面试等,成绩排名第3的他被算成第7名。可是他之前仅报了校外的推免复试,未参加校内推免选拔。这个时候,学院可能会邀请他留本校读研。若是他选择放弃本校,或者学院未邀请的话,同样会具有推免资格而无法被录取。其实,推免复试之后,不少学校会要求和公示的学生们签订协议,明确要求在推免系统开放后,只能接受该校的拟录取。提这个事情是想说,不少优秀的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参加2-3所高校的推免复试后同样会进行筛选。如今考研不易,有机会走捷径(推免),还是值得珍惜的。获得本校推免资格后,在系统开放之前,还可以争取其他院校的推免拟录取意向。这个"其他院校"一般来说,本校的几率更大,也更具有优势。不过,大部分学校的补录都会按照参加复试人员的成绩递补,比如录取了前10名,第4名放弃后,会递补第11名。因为学院组织一次正规、符合流程的推免复试,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几个大牛导师(面试考官)也比较忙。因此,在系统正式开放后,可以争取和关注一些学校的推免补录信息。但是,更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是否要考研。也许,今年备考的时间不足,可能考不上(真的认识几个复习3个月就考上985大学研究生的学生),同样可以规划2021年的考研,加油!今天是2019年9月17日,你的名字是否已出现在拟推免院校的公示名单上呢?

良知

同样是研究生,保研生和考研生在导师眼里有什么区别?事实很残酷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 今年的“考研大军”人数突破了341万,比18年的290万多了51万,考研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考研的两天时间里,考研相关的话题一直有着相当高的热度。考研的人数每一年都在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很多考生都期望能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更好地完善自己,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更好地表现自己。那么同样是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对保研进来的学生和考研进来的学生更倾向哪一种呢?一般来说,导师更偏爱保研进来的学生,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导师更喜欢推免生的原因很好理解。考研分为两部分,初试和复试。很多考生初试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结果入学之后导师发现有一小部分人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研究能力都达不到导师们的标准。而保研的考察手段就比考研的要丰富得多。一般只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保研资格,至少他们的绩点是名列前茅的。那么多次考试的成绩占优和一次考试的成绩,肯定是保研进来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来说强一点。很多学校还开展了科研夏令营,除了查看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力外,在科研夏令营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进行考察。所以保研进来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能力不弱与考研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保障。因此导师更喜欢带保研进来的学生,至少他们在实际的科研能力上会比考研进来的学生更有保障一些。所以导师偏爱保研进来的学生也就理所应当了,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保研就比考研要好呢?保研虽然更容易获得导师的青睐,但是如果考研生复试的时候给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日后的相处中表现出不错的实力的话,导师自然也会重视考研生。保研虽然不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什么太大的复习压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保研的机会,而且要保研也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保研的前提是要努力三年。一般来说只有绩点分非常高的学生,并且有着很多不错的“硬件”——比如:四六级高分、有竞赛加分、有科研经历及文章,等等,这些学生才有学校珍惜的保研名额。而这些东西都需要本科前三年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因此才有保研需要努力三年的说法。保研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一定要努力提高绩点,绩点不达标,保研基本没戏!虽然每个学校在选择推免保研学子时计算绩点的方法可能有点差别,有些是按专业课绩点来排名,有些是按大学四年的综合绩点来排名,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提高绩点都是要准备保研学生所需要做的事情。不过保研的学生相比考研考进来的学生也有自己薄弱的地方,最直观的地方就表现在理论基础上。由于保研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考研的阶段,不会像考研的学生一样,为了备考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因此他们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能力可能相对来说会薄弱一些。而且考研的名额有限,竞争力也比较大,因此考研对于期待一个更高平台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考研相比保研来说还有许多其他的优势。考研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和能力程度来选择和报考自己心仪的院校,也让自己在大学中有一个目标,不至于因为迷茫而蹉跎岁月。考研不只是一个结果,还是一个过程,它能让我们拼搏,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能让我们不甘平凡的心更加进取。虽然说导师对考研进来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画一个问号,但是这种“疑问”是可以因为努力而被消除的。导师偏爱保研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比考研生更有保障,因为保研生往往在本科期间就已经跟着一些老师做了一些事情了。所以我们要消除导师的这种疑问就要从根源找到问题,对考完研的同学来说,如何在复试的时候给导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很重要。在成功考上研究生之后,也要努力做好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让导师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感官,让导师看到自己的综合能力并不比其他任何人要差。其实不论是保研还是考研,导师爱的都是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只是一般来说保研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考研生更有保障一些。所以要消除导师的疑虑,得到导师的重视和喜爱,还是要把自身的能力提上去,这也是我们要读研的人对自己的更高要求。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读者朋友们对保研和考研这二者有什么看法呢?

推免生和保研生其实是一个意思?考研生好还是保研生好?

推免生和保研生其实是一个意思?考研生好还是保研生好?推免生和保研生其实是一个意思,这个问题的正确问法应该是考研生好还是保研生好,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的话也不容易判定谁好谁坏。一、考生个人角度.从考生个人角度来说,一般人考研的话一般都希望考一所比自己本科院校更好的高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学生通过考研的方式,说不定能够考一所更好的高校。所以从考生角度来看的话,是考研比保研好。二、同一导师名下.如果是同一个导师名下的研究生,一个是考研的一个是保研做比较的话,一般考研的学生都是从本校层次更低的学校考的,这些学校保送研究生的一般是本学院的学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同一个导师名下的研究生保研的学生要比考研的学生好。三、保研类型.其实保送研究生也是分不同的类型的,主要是保本学院研究生、本校研究生、外校研究生。一般一个学院里面最顶尖的学生会被保送到外校更好的院校研究生,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会被保送到本校其他学院的研究生,其他的学习较好的同学可能会被保送到本学院的研究生。但是往往一个学校能够保送外校和保送本校其他学院的研究生名额一般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会被保送到本学院的研究生。具体该如何的选择,就要看学生的具体需求。

此剑一用

每年大约有多少人考研?考上的大概有多少人?

26年前,中专的文凭都是非常稀罕的学历,有个中专生来某个单位上班,单位负责人都会乐不可支;如今,大学生供大于求,大学本科生数量似乎出现“饱和”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很多本科生都想通过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来加强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有多少?大概有多少人能够顺利考上?我们先来看一看2009到2018这10年来关于考研人数方面的数据:2009年的报名人数是124.6万人,招生人数有44万,差不多十个人当中有3个人能考上;2010年报考人数马上增加了15.4万,达到了140万,考研报录比2.8:1,稍微有点回暖,录取人数47万;2011年考研人数151.1万,比上一年的报考人数又增加了11.1万,但录取人数只比上一年增加2万;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4.5万,录取人数增加3万;2013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6万,录取人数只有54万,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万人……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录取人数只有68万人,考研报录比是3.5:1,三到四个“考研党”当中,才有一个人能够通过考验。到了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85万人,报考人数比上一年整整增加了47万,而考试通过的人数却只增加了4万人。从上面这些数据不难得出,近年来参加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近五年来报考人数更是拾级而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双非学校或者普通的211大学的竞争可能要小一些,但39所985大学的保研率都高得惊人,在推免生占据一大片名额的情况下,其他外校生想挤进去,没有差不多的实力,难如登天。不仅985如此,一些顶尖的211大学同样在保研率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北邮本科生的保研率高达5成左右,这样一来,外校的“考研党”的名额和机会就更少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很激烈,大学生考研的竞争更是不容小觑。就拿前几天刚结束的2019年考研初试来说,285万人报名,居然淘汰了213万人左右,淘汰率为75%左右,“主角”只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高考那是有老师盯着,有家长陪着。而考研的残酷性又何尝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考研的路上,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家长的跟踪,完全靠“考研党”发自肺腑的自觉。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研,你会成为“考研党”中的一份子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存想

对于普通院校大学生来说,考取名校研究生将越来越难?

有数据统计,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0%;拥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数不超过5%;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数不到1%。数据或有偏差,但总体上表现出学历高低与人数多少呈反比例关系,且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极为稀缺。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受“学术造假”、“性别歧视”、“辱骂门”、“道歉门”等事件的影响,似乎人们对研究生教育颇有看法,一些想通过读研改变人生的人们,变得有些犹豫不决。不管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却都不得不承认,如今考研是越来越难,特别是考名校研究生,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考研难度的增强,主观上与“名校情怀”有很大关系。如今报考“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已经成为标配。而“双一流”高校数量少,招生规模一定,没有相当的实力和运气很难进入这些高校读研。考研生蜂拥报考“双一流”及“热门”专业,使得报考学校呈现“冷热不均”的事态,部分院校部分专业招不满,部分院校部分专业热过头。有些考生,“非双一流不读”,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战。因此考研生中出现了大量二战、三战,甚至四战的考生。从客观上看,则是因为考研人数的暴增。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破200万;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238万,较2017年增长了18.4%;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约290万人,在2018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1.8%。近些年硕士研究生总体招生规模确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不过与报名人数的增长幅度相比,还是远远跟不上。根据高校发布的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并非所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都有增加,一些高校,尤其是名气比较大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还略有收缩。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2018年少了三百名;北京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与2018年相比,也少了三百名;浙江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2018年少了四百名。更让考研生揪心的是,推免生人数占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比例持续增加,2010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录取,推免生占比不到40%,2016年达到顶峰,推免生占比超过50%,此后维持在50%左右;2010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录取,推免生占比不到10%,2018年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30%。如果没有相关部门要求“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推免生占比或许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如果仅考虑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推免生占比超过50%的情况并不少见。武汉大学2019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4920名,其中推免生为2600名;浙江大学2019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5000名,其中推免生为2700名;山东大学2019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5000名,其中推免生为2640名……推免生占比越来越高,意味着留给考研生的机会越来越少,未来考研难度越来越大毫无悬念,考研或将开启“地狱模式”!名校大学生在推免录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北京大学为例,其2019年硕士研究生推免录取学生几乎全来自“双一流”高校,只有极少学生来自于非“双一流”高校。这种现象在其他知名高校中也普遍存在。很多普通院校大学生在推免的第一关就被卡住了,因为不少名校开展的“保研夏令营”都会对申请者的学历背景提出一定要求,985/211/“双一流”高校大学生更容易拿到入场券。所以,对于普通院校大学生来说,考取名校研究生将越来越难!考研人数的持续增加,说明大学生读研需求广泛存在,但大家又不太看好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有些考生连专业型硕士也看不上。为了实现读名校的愿望,大家卯足了劲,以至于多次拼杀在“考研战场”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考研难度。如果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找份好工作,实现事业上的逆袭,考研这条路应该是越来越难走了。甚至可以说,大学本科毕业,考个好学校研究生比找份好工作更难。

假有

“考研太难,名额都被保研生给占了”

考研是研究生的招生考试,通过考研既可以提升学历,也可以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不过对于广大考研生来说,现在考研却越来越难,一方面是因为考研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竞争已经不亚于高考,另一方面是各类大学推免生、直博生的比重逐年增加,统招名额变少,普通大学本科生想要通过考研统招进入名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华大学。2020年清华大学共计划招收研究生6000多名,这其中包括了3420名推免生和3270名统招生,在考研统招招生计划中,包括了1984名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全日制研究生统招计划只有1284人,在全日制计划的1284人中,学硕名额只有298人,剩下的均为专硕。也就是说,想要通过考研进入清华,需要从一万多人中,竞争几百个名额,难度着实不小。而除了清华大学外,北大、中科大、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校留给统招生的机会也不多,这些大学保研生(推免生)的比重大多在50%左右(注:教育部规定,学校推免生比重不能超过50%,但一些学校个别专业保研生的比重可能超过80%,甚至100%)。很多考研党不禁感叹:考研真的越来越太难了,名额都被保研生给占了。实际上,保研生(推免生)比例越来越高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高考失利的同学,为了弥补高考的遗憾,从大一开始的整个本科阶段都在准备考研,不顾学习、实践,最后虽然以高分进入研究生阶段,却存在综合素质跟不上的现象,而保研生本身就是因为在本科阶段学习优秀,社会实践充实,进入研究生阶段能够很快更上导师的步伐。另一方面,科研都具有延续性,研究生导师当然希望能够招到研究方向相似,而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保研生可能在本科阶段就参与了本校老师的课题,进入研究生阶段就马上着手导师科研任务,而考研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的学习,等到出科研结果又需要一两年,科研成果从审稿到见刊又是至少一年,考入研究生的同学时间耗不起,不更加的努力延迟毕业是很正常的事。因此,保研生比例增加也是各大名校保护生源的举措。如今,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考研信息具有对称性,大家都知道某所学校的某个专业还剩多少个统招名额,不像原来考研,明明努力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却因为招生名额被保研生占了而考研失败。至少现在,我们知道了考研努力的方向。

本原

与统考生相比,推免生有多大优势?研究生导师青睐推免生吗?

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一般而言,与统考生相比较,由推免制度选拔上来的研究生有这么几个优势:专业成绩不错,综合能力较强。不过,冷丝也有话说,研究生导师并不一定青睐推免生,他们所青睐的还是那种综合素质强、科研能力好的研究生。其实也不用质疑,我国研究生推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选拔优秀本科生的目标,绝大部分的推免生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研究生导师的肯定,但也不必讳言:在人才选拔上,推免制度还有待商榷和改进,与统考生相比,推免生的创新能力优势不明显。比如,在选拔标准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养的考察不够全面与具体;选拔的过程倾向于大学本科期间专业成绩优秀、排名靠前,且综合能力较佳的学生,对学生的科研兴趣、知识结构与方法、认知能力、研究能力、专业表达能力、科研管理与合作个性品质等创新素质与能力缺少关注和考量。概括来说,通过推免制度选拔出来的推免生与统考生相比,有一些优势,但是,创新素质与能力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具体而言,与统考生相比,推免生也有自己的一些问题:推免生不如统考生的学习投入主动,推免生没有统考生学科研兴趣浓厚。推免生的学习动机多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主,对科研事业缺乏一定的热情与规划。推免生与统考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在知识结构与方法、认知能力、研究能力、专业表达能力、个性品质等创新素质与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冷丝认为,研究生推免制度确实很好,但是,恐怕也至少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其一,关于科研兴趣方面,在选拔推免生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在科研有浓厚的兴趣,比如是否立志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有很强的动力从事科研工作、对科学研究有多大的兴趣,加强对责任感、使命感的考察。其二,在知识结构与方法方面,在选拔推免生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基础、是否具有熟练掌握并运用研究方法。比如,对专业知识与理论的理解、专业知识面程度、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的掌握、对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程度、对研究方法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的掌握程度等相关能力进行考察。其三,在认知能力方面,在选拔推免生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对自身是否具有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进行考察。比如:能否进行批判性阅读期刊文献、能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能否较快地学会新的知识或技术等相关能力进行考察。其四,关于研究能力,在选拔推免生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研究价值观;是否具有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否熟练使用实验仪器、专业软件;是否具有很强的数据收集、分析的能力;是否具有优秀的英语能力;是否具有具有好的学术规范;是否具有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与意识等等方面进行考察。比如:推免生能否提出合理的研究假设,能否制定合理的研究设计,能否熟练操作常用的专业软件,是否具有一定的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是否可以熟练地开展专业英语阅读、写作,是否对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定很熟悉等相关能力进行考察。总之,研究生推荐免试入学是我国研究生入学的重要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是推免制度改革的关键,唯有这样,专业成绩优秀且综合能力较佳的学生在推免生选拔中更易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