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生考研:读不读研究生,区别有多大?过来人告诉你符箓

大学生考研:读不读研究生,区别有多大?过来人告诉你

对多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就业都是迷茫和未知的两件事。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经验不足、因此没有信心进入社会、走向职场。还有人觉得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复杂,每天的工作压力太大。大学生本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一群人,有老师和家人的庇佑,平时也没有烦恼,而毕业让他们充满了恐惧,就业让他们想要逃避。于是,考研成为了很多人逃避成长的借口。2019年研究生初试多达290万人,而2019届毕业生人数是823万人,也就是说,2019届大学毕业生里,将近1/3的人选择了考研。那么对考研和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人来说,读不读研究生,区别到底有多大呢?一、学历和能力不一样读不读研,最主要的区别就体现在学历和能力上。现在拥有本科生学历的人几乎“满大街都是”,读研就意味着拿到更高学历的文凭,在今后的就业求职过程中,我们所拥有的学历这块敲门砖的分量更重,很多专属于研究生的工作岗位我们也有了竞争的资格。再者,本科阶段的学习本就只是给专业知识打下了一个基础,可能这个基础还并不牢固。通过读研,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会更上一个台阶。二、工作起薪和起点不一样很多公司和企业对待员工,其实是实行的不同的薪资标准,学历不同,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同等职位下,转正后的员工工资,研究生的工作起薪都会比本科生高一个档次。在有些单位招聘公务员时,明确要求必须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才能报考,而本科生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即使能力再强也是如此。所以读不读研,将来工作的起薪和起点是不一样的。三、人际关系圈层不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国人总是将人脉和圈层看得非常重要。读不读研,在所处的圈层和人际关系上也有非常大的区别。读研究生期间,接触的大多都是比本科阶段更加优秀和努力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自己的平时的习惯,爱偷懒的人可能也会因此变得勤奋起来。研究生的圈子比本科生的圈子对彼此的帮助更大。四、在工作中的受器重程度不一样很多本科生毕业找工作,一般都并不是对口的,而且多是技术性的基本岗位。但研究生受到的教育更专业、学习能力更强,将来在工作中也更容易受到器重。特别是体制内的工作,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更优先提升。但是不管学历为何,只要在工作中勤奋努力,肯吃苦,老板自然也是会看见的。对读不读研的差别,你怎么看呢?

常名

现在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的想象

随着近十几年高校的扩招,现在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于是很多的人的调侃道:一个月3000块钱招不来一个农民工,但却可以招来一个大学本科生。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道出了很多本科生的无奈,同时也更加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尴尬。大学生就业同样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考研作为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并投入到考研的大军。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为238万,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仅仅一年人数就激增了50多人。于是,又有人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研究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现在的研究生学历遍地都是。研究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下,研究生学历的人真的遍地都是吗?研究生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报录比例历年来研究生报录比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就报考人数来说,除了2014年以及2015年考研人数出现小幅的减少,从2010年-2019年,考研人数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近三年,考研人数快速上涨并突破20%增长率大关;就录取人数而言,从2010年-2019年,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呈现稳步扩招趋势,在将来这一趋势也将继续。以1995年全国招生4万人研究生为基数(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开始计算,截止2018年(2018年招生70万左右),1995年-2018年总的研究生数量为817万左右。因为1995年之前招生数量相对较少,所以1995年之前的研究生数量我们暂定在20万,也就是说全国研究生(包括在校生)数量为837万。研究生如果按照中国总人口15亿计算,那么全国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0.54%,你对这个数据是否有概念呢?你是否还在担心研究生学历贬值呢?虽然研究生扩招是大势所趋,但研究生遍地跑还是夸张了点。考研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你认为现在考研的价值大吗?欢迎你的留言。

鸱鸮

考研是因为什么?考研的大学生都知道吗?

今天一条新闻闯进大家的手机新闻头条:月入过万的大学生“承包”厕所复习考研。据成都晚报报道,赖豪,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为了考研,他把在女生厕所和男生厕所之间的闲置厕所作为自己的“战场”,每天花上至少半天的时间在这里看书背书。这位赖同学,杆伞的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怎么好,就怀里揣着1000块钱,跑去广州,然后路费就花了500元,兜着剩下的500块钱去找厂家谈合作,最后终于谈成了……到现在他已经是一个月收入轻松破万的大学生了,但是他却要“承包”厕所来复习考研,这就让很多网友奇怪了:说到这里就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了,大四考研,只是因为工资的原因吗?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直接毕业找工作很难找到满意的高工资工作,更别说月收入破万了……确实这是实情,但是如果你只是因为这个去考研,那么只能说你在做一场赌博,一场用三年青春作为代价的豪赌,现在考研风大刮,几乎大部分本科生都曾经想过甚至付诸实际过考研,对于这种情况,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以后同样作为研究生毕业的你,依旧面临着就业人数多,就业不满意的情况,因为你当初是因为嫌弃工资少去考研,当然和你一样想法的人还不少,所以,你们研究生三年后还是会遇到一样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为什么要考研呢,我觉得今天那个头条的主人公说的比较在理:在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赖豪表示“在后期创业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才是带来财富的动力,正好我对自己自己的专业还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大三的时候就准备考研。”赖豪对记者表示,读研时间也不长,还能多学一点知识,也是不给自己多年的专业学习留下遗憾。“因为现在重心放在了考研,生意主要让客服在管理,就看一下每天的收支情况。”赖豪说,希望能顺利考上研究生,从事相关专业,或者是继续从事自己的服装行业,又或者将这些年的经验投入到其他的领域去来发展自己。是啊,知识是带来财富的动力,带来财富的不是学历,所以为了工资不满意选择去考研的大学生们,是不是该好好考虑一下了?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普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想找一个高工资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刚毕业的我们,家里父母亲还有劳动力,不需要我们过多操心,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又有何不可……当然很多过来人都说,考研的时光是最难忘的,会铭记余生……这位在厕所复习考研的同学,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先祝他在两周后能考个好成绩,他的这段厕所复习经历也一定会让他铭记余生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其室虚矣

“大学生烂大街,研究生满地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时候总听村里面的爷爷奶奶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一家能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那真是光耀门楣啊!”但现如今我们听得最多的却是大学生不值钱,大学生已经太多了,大学生毕业还不如农民工,读大学就是浪费钱!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份统计数据:全国1977-2017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统计,或许可以从中能够发现部分原因。从统计数据来看,前35年的“高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三项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直到2012年才开始趋于稳定。近40年来累计毕业的大学生高达11518.2万,,粗略按照本科专科各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看起来确实也不少,可是要知道我国人口目前是14亿(2019年数据),大学生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3%,而本科生只4.11%。咋一看虽算不上“天之骄子”但也不至于“烂大街”和“遍地走”啊,可为什么还是给人一种大学生供过于求,学历不值钱的感觉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有以下几点。一、大学录取率的高速上升如今大学的录取率,从刚刚恢复高考的5%直线上升到现在的75%左右。也就是说,以前所有参加高考的人100个人里面只有5个人能考上大学,而现在随着教育的全面普及,每100个人中有75个有机会上大学(包括专科)。还有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多人都能顺顺利利读完初中,只要加油努力考一个好点的高中就相当于一只脚跨入的大学的大门(1999年开始,高校的录取率超过50%)。 这样一来感觉自己的同龄人很多都上了大学和自己竞争,竞争压力太大,所以才会产生大学生很多的感觉。二、人口基数庞大我们所说8.23%的大学生,基数面向的是全体中国人,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咿呀学语的婴儿都被我们算进去了。这样这个比例就很自然就被庞大的人口基数冲下来了。但我们换一种算法,从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招开始。1999年0-18岁的人数约为41142万人。而这些人基本是在2000年-2017年上的大学,现在是21-39岁,而这18年间录取的大学生总数是10166万,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中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大学生。三、对大学生的话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薪资让他们满意,条件又舒适的工作。很多乡镇和偏远山区都存在着大学生不足的情况,只是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基层工作。我国的大学生其中并不多8.23%,对比俄罗斯的54%、日本41%、美国40%仍然算是少的。最后千万不要被“读书无用论”的毒鸡汤洗脑,社会大趋势我们无法改变,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无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

避席反走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如今,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不受欢迎了,985、211工程类重点学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学生也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获得了竞争力,但是,考研后,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这是为什么呢?1.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往往只知道读死书,对知识和科学研究却不知灵活应对。很多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读书、努力学习,取得研究生考试的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太依赖教科书知识,当然,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被表现出来,但是,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能灵活运用技术,这也是很多硕士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来这些人是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士,这样看来,多数是书呆子,很多大学研究院的指导者,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都会细心教导,但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心会让指导者失望。2.学习能力很高,但是独立力很弱。研究生院的学生、硕士和博士生们经常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专业上,对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非常弱,社会经验也非常不足,也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学的大亨相比,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博士每年都有几千人,硕士和研究生人数不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一些生活细节,我们再找借口,我们说是尖子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在研究院,博士课程的很多指导者对大学院有着这样的想法,虽说学习了先进技术,但如果连这些基础工作都不想做的话,可以放心为祖国做贡献吗?这是很多研究生的指导者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重没有借口,所以没有时间做细小的事情,这对很多领导来说是个心寒的地方。3.研究生的大学院考试太重视学术,担心信息商的锻炼。大部分研究生直接从小学到大学,还去了大学院、硕士、博士,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受过社会锻炼,挫折也没有经历过,大部分研究生的情商锻炼令人担忧,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领导人说,关于这一点,研究生院的指导者和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交往得比较多,但是彼此成为朋友的机会很少,我们不能追究很多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不知道作为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大学院考试的机关也开始锻炼大学院学生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对于上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大家可以再下方留言区留言哦。

大搬家

考研对大学生的意义着什么?如果不考研以后工作会不会很难找?

考研对大学生的意义着什么?如果不考研以后工作会不会很难找?考研对大学生的意义,我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非考不可,有的人觉得没有必要,有的人会随波逐流,有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有的人无论考几年都必须要考上。实际上,我觉得如果非说意义的话,我觉得考研这件事情可以在一方面体现出个人对未来生活以及职业的规划。先说明一点,考研并不是大学生唯一的出路,考上了研究生并不代表今后的工作生活一马平川、平步青云,不考研或者考不上的人也不是就只能默默的过一生,真正能不能在今后的日子当中过得更好一些,取决于很多方面。至于说不考研好不好找工作,在这里只能这么说,如果你能力强,本科学校不错,专业也比较实用的话,你也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再加上工作之后的不断努力和为人处世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你照样可以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你考上研究生了之后,你可以选择的机会会更多,平台相对会更高,薪金待遇一般也会更高些。所以,有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句话: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相对来说最轻松的一条路。最后说下,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考研,也不用过于沮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也有自己的活法,只要自己高兴,自己幸福就好;但是如果想要自己升的更高,想以后求职加薪更加顺利,想让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高的话,不妨考个研究生,相信对于你来说,一定不是件坏事。最终的选择都要依靠大家的内心去判定!大家觉得考研对自己重要吗?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老聃新沐

研究生天天都在干什么?这样计划才不至于荒废,跟大学生天壤之别

我们知道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革新能力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研究生往往是小组进行研究开发,另外,研究生还配置了专门的导师,进行对象性的指导及相关的研究任务的安排,下面来看看研究生的三年都在干什么吧。研究期间的学习计划要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同时要考虑学校在不同时间安排的检查,例如,开题、中期、科学研究成果的验收、论文答辩等,通常,研究生的计划应该考虑以下三点,一起看看吧。第一:研一注重丰富知识,研究期间通常需要学习一些理论课,往往要继续本科阶段的课程,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在研究期间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研究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研二专攻某个方向,研二进入课题组后,必须将主要力量放在自己的攻击方向上,再完成一系列的研究任务,研二差不多要开始准备论文了,应该一边研究一边写论文。第三,研究三开始准备课题的验收和毕业论文的制作,研究三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课题的验收和毕业论文的制作,如果顺利的话,我打算还剩下一定的时间找工作,读博。总的来说,研究生时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紧张,如果还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可以取得资格证和完成论文,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的留言,小编会第一时间回复的!

鸷曼

研究生导师:这四种大学生千万别考研,快去公司挣大钱

研究生导师:这四种大学生千万别考研,快去公司挣大钱,很多学生对于报考研究生的原因考虑不够,好像读完了本科考研究生是理所当然的,本科学习的知识系统过于庞大,如果再去考研压力会很大。考上研究生后,继续在学校学习,度过校园生活,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考研究生的话,面临的就是就业,直接进入社会,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个人企业,都必须为了生活而奔走。小编发现这样的四类人不适合考研究生,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学生随着研究生考试,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考研究生。你可能只是听了研究生考试的讲座,这种莫名其妙的研究生考试派支撑起了研究生考试大军的一半天,但是,当失去热情的时候,如果没有目标和理想的研究生考试的话,无聊的话就会很累,所以选择考研究生,我们需要理智,盲目的投入只会有无奈的退出。很多人说考研究生的这条路其实一点也不好走,其实报考研究生的难度在于考试知识的范围很广,哪个科目都很重要,如果说基础知识很弱的话,英语没过4级,数学也不合格,实际上非常重要,但是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考取什么专业,所以选择了很多专业,跨专业考研究生很难,我对这个专业也没有兴趣,最后复习的结果也不好。再决定了研究生考试之后,努力向那个方向努力,汗水和劳动都会有回报,但是,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复习的时间太长,内容太无聊,容易半途而废,每天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生考试不仅有知识测验,也有心理素质测试,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太好,很在意最后的结果,如果研究生考试失败的话,很难受到很大的打击,比如说,考试问题的范围超过了纲领,自己的考试状态不好,没能好好发挥,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会的问题,看到别人拼命努力,压力就会变大,心理素质不好的话,也会影响学生准备考试的状态,这四种大学生并不是很适合考研究生,容易失败,但是,要及时纠正自己的问题,调整心态,坚定目标,付出足够的努力,即使花更多的时间,也能有机地考上研究生。欢迎大家留言。

管仲有病

为什么很多人说:大学生不值钱,研究生满地跑,读书无用论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从恢复成人高考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过去的劳动人民有很多人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国家有用的人才,生活水平提高了,想法也变了,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变得不能认同别人,他们总是认为去学校是徒劳的,即使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只有尽早进入社会,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完成。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上世纪90年代的海做生意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们变得富裕了,他们没有很高的知识和学历,这是成功不需要学历的最好证明,但是,他们无视了大环境的影响,那个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是国家机遇的时期,那个时代的人正好赶上了。他们所说的读书无用论扰乱了很多人的思想,很多人为此去海边做生意,但是失败了,因为没有机会了,21世纪,需要更多的是学历和知识水平,如果只依靠热血的话,最后还是会让自己头破血流。说读书浪费的人是内心软弱的表现,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的知识,但是因为不能改变自己,所以不能用读书来打扰别人,如果他们拿到了大学的毕业证书,绝对不会说,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叫酸,不知道读书带来的好处,才到处说大学生不值得钱,研究生跑得满满的。为什么有大学生的说法?大学生太闲了,找不到工作,这些不能责怪社会,更不能责怪学校,只能责怪自己,为什么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老师,为什么别人能就业,你不会,说明自己没有掌握本领大学的时候玩,其他的没做什么,毕业的时候,面试官一个问题都不会,即使开始工作,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这些人说看书没用,但是让自己的孩子拼命学习,虽然可恶,但似乎有智慧,这和兵法里说的一样,迷惑别人,虽然都是大学生,但实际上和全国市场相比,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仍然不到20,研究生院的学生更少,所以培养大学生也是一种倾向,也是必然的倾向。大学生的不值钱吗?如果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于同济大学,毕业后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资,一年挣的钱比一年赚的好,这也是读书无用的结果吗?研究生在拼命跑吗?虽然每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有很多,但是能考进去的并不多,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应该学习客观地看问题,在任何时代,不懂的学习者都会被社会淘汰,你觉得呢?

相火

大三放弃考研的大学生,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不知不觉之间大三已经快过完了,考研这件事情也要提上日头了,无论要怎么选择,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了。之前我们班统计过考研的人数,最后的结果是80%有考研的欲望,当时我上报的结果是不考研。其实不考研这个想法,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扎根心底,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知道我考研是为了什么。很多人考研是为了学历能够更高一点,毕竟研究生出来比本科毕业出来在社会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个人的眼界和见识会更上一个台阶,新认识的朋友的质量也是越来越高,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就仅仅是学历能够更上一个层次就值得去用几年的青春去闯去试,但是经过深思熟虑,我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了考研?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并且都有选择某种生活的原因,在大三的下学期是人生真正意义上第二次选择人生方向的时候,第一次是报志愿。每个大学生在毕业前都要面临考研、考公和就业这三个大方向的选择,当然无论选择那一条路,只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就好,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我问了很多朋友、同学,问他们为什么考研,很多人给我的答复是:“家里人让我考的,那就试试呗!”其实我的家人也支持我考研,毕竟研究生更加珍贵,未来待遇也更好,但是我没有顺从,并不是说我多么叛逆,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也拥有正常的是非判断,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只是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考研?我知道自己既没有刻苦钻研劲头,又没有做深入研究的兴趣,这样即便是考上了研究生,也很大可能是浑浑噩噩的再过上几年。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大学四年已经过够了这样的日子了。其实说实话这样的生活真的非常舒服,可是舒服过头了!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察觉不到处境的危险,一味的享受温水带来的舒适感,而错过了逃生的机会!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想进入社会,无论是工作创业或者是其他,这都是人生必经的道路,一味的逃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那么提前进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本科的学历在社会上当做敲门砖已经够用了,之后重要的不再是学历了,而是个人的实力。毕竟不管做任何事,个人的能力是别人尊重你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去考研精进专业水平,还是进入社会锤炼生存技能,都是平等的。还有就是专业的原因,我学的是机械专业,我没有那种对机械的痴迷和热爱,甚至于并不喜欢。继续去考研精进,并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说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源于内心的害怕!害怕努力之后的落榜,更害怕日后研究生毕业后不一定会拥有更好的人生。更何况社会上频频爆出的研究生毕业受到导师压迫的新闻,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受到的压迫更多。只因为他们不敢用放弃学历为代价而与导师撕破脸,那样的代价太大太大!既然这一切都是赌,那我选择了另一种赌法,放弃安逸,用生存的压力来压迫自己的潜能!能混到什么程度就看自己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了。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给你们指导方向,毕竟大家年龄相仿,根本没有资格给彼此指导人生方向。无论大家在这条人生的岔路口上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不过是基于自身的情况,做出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生活哪有一层不变的啊!唯一不变的就是生活一直在改变!只要选择之后绝不后悔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