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就业,怎样才能少入坑?很多人都不知道!果孰是邪

研究生就业,怎样才能少入坑?很多人都不知道!

就业,是一个一直困扰很多研究生的问题!很多研究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会发现自己在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形势更严峻了,就业前景更不乐观了,甚至都没有本科毕业生好找工作!因此,在研究生就业时,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入了坑,有时甚至入坑了还浑然不知,当真正签了合同,入职以后,才发现跟之前想象的天差地别、相差甚远!到那时后悔已晚,已经错过了很多更好的机会了!那么研究生在就业时,怎样才能少入坑,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呢?首先,作为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只是一个门槛,并不是你头顶的光环,你能直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还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认为自己研究生毕业就该月薪过万等等!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找工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少入坑!那么在研究生找工作时都有哪些坑呢?坑一:口头薪资很高,实际到手却缩水严重!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一些规模不大的私企和一些效益不好的国企,那么如何避免入坑?要看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如果人员流动性大说明企业不注重人才,只是把你当成挣钱的工具!这样的企业往往用高薪吸引你,然后再最大程度压榨你,并且与其承诺的实际薪资水平有很大差距!在面试时,如果面试官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问他,那你大可以询问一下他们所说的薪资待遇时税前还是税后,或者时这个岗位为什么出现空缺,从面试官的回答你也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公司和岗位的情况!避免入坑!坑二:研究生与本科生工作内容一样,没有区别对待!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现在很多企业会在本来只需要招本科生的岗位,少量招几个研究生。在真正入职后,研究生除了薪资可能比本科生多几百块钱外,工作内容上与本科生几乎没有区别!或许有些企业会告诉你他们会在将来提拨重用研究生,但是你要知道,很多研究生被这样招进去以后,很多年都看不到升职的希望!坑三:薪资水平很高,但是工作时间很长,加班严重!很多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薪酬水平都很高,但是这不是无条件的!高工资是以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换来的!试问你愿意接受996工作制吗,如果你不愿意接受,那这种高薪的工作你就要慎入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工作强度!坑四:利用户口捆绑你,让你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坑只限在北京,而且是拥有进京指标的单位!这些单位往往每年都有进京指标,为研究生解决北京户口。很多研究生都会选择这样的工作单位,但是这类企业,往往是薪资水平不是很高的央企、国企、事业单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会在你入职的时候跟你签一个5-10年的合同,在这期间你不可以辞职,如果辞职,需要付给单位一大笔违约金!所以研究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慎重,多问多听多留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不论你是选择户口,还是高工资!要知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所以结合自身,慎重考虑,避免入坑才是研究生在找工作时首先要做的!

莫之知载

研究生如何就业,八成毕业生对就业岗位表示满意

  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发布  八成毕业生对就业岗位表示满意  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深了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担忧,甚至被媒体冠以“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名号。毕业一年以后,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收入的真实情况究竟怎么样?这是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近期,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会同市教委学生事务中心,联合发布 《乐业报告》 系列之《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以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进入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9.7万名(升学、出国、去外省市就业的除外)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一、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毕业生处于就业状态的约占95.9%,八成对就业岗位表示满意。  为了量化反映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对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在职率进行了统计,即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且当前仍处于就业状态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与进入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比值。  统计数据显示,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的9.7万名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在职率为95.9%。这意味着,有9.3万人已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且当前仍处于就业状态。  调查数据显示,对当前的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16.5%,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63.2%,两者合计约占79.8%;对当前的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6.1%。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本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在职率近年来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就业环境不断改善,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的根本原因。  二、平均劳动合同期限为29.2个月,七成高校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平均期限为29.2个月; 其中,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及以上的毕业生约占56.7%。与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情况相比,2016届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劳动合同期限增长了0.4个月,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期限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完全对口”或“基本对口”的约占69.9%,专业与岗位“不太对口”或“完全不对口”的约占28.1%。  三、毕业一年平均月薪为6236元,金融业继续领跑。  统计数据显示,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月薪为6236元,与初次就业时的平均月薪相比增长25.0%。从不同学历的情况来看,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645元,本科毕业生为5495元,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为8972元; 学历越高,平均月薪也越高。    从不同行业的平均月薪来看,在金融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当前的平均月薪为8216元,在所有行业中居于首位。教育、卫生行业的高校毕业生紧随其后,平均月薪分别为7908元和7653元。  四、两成高校毕业生已“跳槽”离开初次就业单位,对个人晋升空间不满意是首要离职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在本市就业的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已“跳槽”离开初次就业单位的占21.1%,与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同期数据相比上升了2.6个百分点。  从不同专业的情况来看,艺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跳槽率较高,38.9%的毕业生已经跳槽离开初次就业单位; 经济学、法学毕业生的跳槽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25.9%和25.4%。教育、历史、农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跳槽率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4.0%、15.0%和17.4%。  从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来看,由于对个人晋升空间不满意而选择离职的高校毕业生约占33.8%,成为高校毕业生离职的首要因素。由于薪资收入没有达到期望值而离职的高校毕业生约占26.9%,位居其次。  五、5.1%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登记后最高可获2万元政府补贴。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中,共有4695人选择了灵活就业,即不与任何用人单位建立固定的劳动关系,以自由职业、自主创业或自我雇佣等方式,付出劳动并获得相应收入的就业形式。    从所占比重来看,高校毕业生中灵活就业的人数约占就业总人数的5.1%。其中,专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择灵活就业的比重是8.1%,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则仅有3.4%。  六、处于“就业空窗期”的高校毕业生有所减少,七成在为学习深造做准备。  统计数据显示,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的2016届高校毕业生中,既非就业或积极求职状态,也不是在校读书状态,处于“就业空窗期”的共3924人,约占4.1%。与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同期数据相比,减少近千人,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  从这类高校毕业生近期的打算来看,正在准备国内升学考试的约占62.3%,准备国外留学考试的约占9.1%,两者合计约71.4%的“就业空窗期”毕业生在为继续学习深造做准备。

孰纲维是

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研究生就业也难?有哪些解决办法?

教育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教育的发展能够跟国家的发展联系到一起,因为教育可以提升国人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水平。教育可以提升我们的知识,能够带来更大的凝聚力。我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发展教育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入重点大学,不管学生的成绩怎么样,只有上了大学之后,才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出路。那大学生目前的现状如何呢?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其实跟高考的学生人数是有直接关系的。202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已经突破了1000万,那么我们按照90%的比例来计算,大概在2023年到2024年左右,全国将会有900万左右的大学生毕业。因此,他们将会面临非常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一部分学生换了一种思路,为了避免竞争而直接参加考研,成为研究生之后就可以避开跟应届毕业生的竞争。但是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这也导致了研究生毕业之后同样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那么如何解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呢?严格把控研究生的入学数量和质量,确保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大学每年可能都会招收一部分学生成为研究生,学生也需要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之后才能成一名研究生。但是有些大学可能在快速发展期间,因此他们需要增强学校的实力或者想要提高研究生的整体数量,因此他们会出现扩招的情况。原本只招收1000名研究生,但是最终却招了1500名研究生,这就必然导致了研究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就业方面也会遇到一定的问题,所以严格把控研究生的入学数量和质量,确保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研究生。强化读研的质量,不以论文发表数量来作为评判标准。研究生到底质量如何?可能很难从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因此一部分学校可能会把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来作为评判研究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太严谨的做法。既然是一名研究生,那么应该将科研的水平和质量作为评判的标准,而不应该将研究生的论文数量作为评判的标准。有些研究生为了够在简历当中凸显出自己的优势,大肆宣扬自己论文的数量,他们在大学期间也不注重科学研究,而是一门心思用在了发表论文上面,其实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得不到好的结果,也很难真正提升自己的科研质量。因此,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我认为,首先是高考人数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了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研究生也应该意识到,应该以科研水平和质量作为自己的拿手好戏,去忽视那些细枝末节,这样才能够找准自己的方向,获得更大的成绩,你觉得呢?

未来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详细分析——现在考研还值得吗?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研究生毕业后(国内的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的就业形势会怎么样?如果不考研而去选择找工作,是否会更有发展?这是一篇长文,中间是详细的分析,如果大家想挑重点看,请直接看文中的加粗部分和文末的结论。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明年这一届的考研的难度一定会只增不减,于是就有一些同学问我:孙老师,既然考研难度这么高,能考上的肯定都是很优秀的,那等硕士毕业了,就业前景肯定好吧?不然谁会去考呢?也有的同学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就业形势以后一年比一年严峻,而且硕士的学历也越来越有“通货膨胀”的感觉,那有没有可能等好不容易又多花了两三年时间读完研毕业,结果发现能找到的工作还不如本科时找到的工作好?这时候最理智的决策是不是先“把坑占上”,后续再慢慢图谋职业上的发展?看到大家这么多疑问,那我在这里就自己这些年来从事考研辅导的经验以及接触到的研究生就业的各种各样的见闻,努力做出一个细致的解读,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发现有什么疏漏,有什么想补充的,欢迎在文末留言指出,我看到后会回复各位。)研究生就业问题牵动人心首先我应当坦率地指出一个残酷的事实——硕士生的就业确实一年比一年难,这种情况类似于十几年前本科生大幅扩招的时候带来的学历贬值现象。我们看一下数据:近20年来,历年硕士生录取人数整体保持了很快的增长速度,1997年录取5.1万人,那时候物以稀为贵,硕士生绝对是香饽饽;2005年录取32.5万人,规模已经是1997年时的六倍多;而2018年录取人数突破60万,2019年录取人数预计在64万左右(由于某种原因,从2017考研起官方不公布具体录取数据),十几年时间又翻了一倍。现在有一句调侃是说,现在大街上扔块砖头下去,砸死十个人有八个是硕士生,虽然有夸张,但是却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作为本科生,如今再来看待硕士生的时候,不要再把其当成精英、天之骄子来仰望,而当成是日趋普及化的一种学历教育,是每个本科生想进一步提升自己都可以去考虑争取的常见途径,甚至是对很多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来说迟早都要拿到的一个门槛级的文凭。你要对自己说,硕士生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有了这样的看法角度,你才能对待考研这件事有一颗平常心(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考试前的心态会不会产生很大起伏),从而客观、理性、长久地考虑自己的未来,自己掌握人生的节奏和主动权。把考上研究生了就当成是鲤鱼跳龙门、麻雀变凤凰,就此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地走上人生巅峰的想法如今已经不切实际,如果你抱有这样的期望,只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读了研也不会感到开心、满意。甚至大家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人读研后心态失控,总是跟人说千万别读研,否则会跟他一样后悔。你可以看到他一会骂学校管理混乱,一会骂导师不负责任,一会骂专业没有前景,一会叹息自己为了读研年龄大了耽误很多事……我相信没有同学希望自己以后会这样吧?读了研迟早也要去应聘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是把每年所有的硕士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就业难易程度的,实际上这个每年60多万人的群体内部,就业上的差距非常之大,实在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随便举几个方面的例子,你就有直观印象了:同一个研究生专业,如果是全国TOP5名校硕士毕业的话每月工资3万元,普通一本院校的硕士毕业工资1万元,而如果是口碑在国内倒数、实力孱弱刚刚才获批设立了这个专业的硕士点的二本院校的硕士毕业工资3000元,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对口工作。同一个院校毕业的硕士,如果是热门的、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毕业的,比如说新能源、大数据、新材料等等,offer那是拿到手软,公司随便挑;如果是冷门的或者属于夕阳产业的专业毕业的,比如说历史学、社会学、采矿、水利水电、造船的硕士,那其中除了一小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找到专业对口且个人心仪的工作以外,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就很艰难。同一个院校且同一个专业毕业但导师非同一人的硕士,由于各自的硕士生导师在这个领域的学术能力、江湖地位、人脉资源、人品性情、行政职务等方面相去甚远,硕士生们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也会相应天差地别。这方面我也是深有体会,篇幅所限,先不详细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单独探讨。招聘硕士的展位前也是人山人海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都对硕士生的就业产生了可见的影响,比如:你是否坚持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愿意去尝试从事不限专业的校招岗位?比如有的硕士生读研只是为了拿一个硕士文凭,而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因为对本专业实在没兴趣或者前景看衰等),而有些大企业校招的时候很多岗位(特别是管理培训生、营销岗、创意策划岗、综合业务岗等)都是只看综合能力不看具体专业的,这时双一流等名校毕业的或者个人能力突出的硕士生转行就比较容易,反之转行就比较艰难也就无法就业。你对工作地点有没有要求?比如你一心想硕士毕业回家乡城市工作,但你所学的专业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提供对口的岗位,你怎么办?或者你想去大城市工作,但专业对口的话你只能深入农村或者在荒郊野岭的施工现场上班,你怎么办?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提前考虑好,没能就业。你所学专业的就业市场是否饱和?比如现在很多同学都读了会计学(学硕)、财务管理、会计(专硕)、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等财会类的硕士,但你知道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有多少吗?据财政部和其他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000万左右的会计从业人员,2000多万的会计持证人员,其中600多万具有初级会计职称证以上证书,就连号称中国最难通过考试的注册会计师的人数截至2017年12月31日也达到了10.5万人!会计这个行当业已饱和,如果你现在准备考财会的研究生,几年后毕业了你就要做好在这个战场厮杀搏命的准备。再比如法学专业的硕士(包括法律硕士),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专业排行榜里名列前茅,但是中国哪里需要这么多的法学人才呢?每年法院或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招考一共才有多少名额?每年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律顾问或法务专员的招聘才需要几个人?何况现在往往只要名校毕业的,如果你是在一个别人都没听说过的二本院校里读了个法律硕士,就业当然就很不乐观了。你是不是跨专业考研?有些用人单位和岗位对于跨专业的硕士抱有不信任的心理,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招聘教师或者行政人员时,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招考时,要求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为相同专业(或属于同一学科大类)。比如下图所示,2018年12月某高校招聘行政人员就是如此要求的——“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专业均应符合该岗位专业要求条件”。某高校招聘行政人员的要求你本科读的学校是什么档次的?随着研究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看重第一学历,毕竟为了高考你学习了三年,考研一般只准备半年多,用人单位觉得本科阶段最有参考性,何况还有很多考研的学生为了能考上对于本科的课程全都敷衍了事甚至直接逃课,等读研的时候除了考研指定的那几门课以外其他专业知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很多人的心态就是为了掩盖读了个很差的本科学校而去刷硕士学历,导致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都是不断往更高档次的院校流动。……以上各种情况都对就业率产生了影响,显然不能泛泛而谈。而我们想考研的同学都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去奋斗的,所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人云亦云,听别人说现在硕士普遍不好就业了,或者看新闻报道说2019的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又如何如何下降了,就觉得自己如果读研了也一样不好找工作了,这种观点绝对是片面的!相信自己,考研加油!结论那此时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你,应该怎么办?要我说,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三个字:想清楚。想清楚,说起来很轻松,可真正做到真的很难。就此来全面分析的话,都够我写一本很厚的新书了。但我还是想在这里尽量多给大家一些提醒,希望你能认真读完,相信肯定会对你有帮助:上面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发现要不要考研这件事情实在是因人而异的,甚至可以说,不是考研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考研这条路适不适合自己。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研究生(近十年来考研录取率整体在1:3左右),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学术,搞研究。如果你本科就是就读名牌大学,对所学专业有兴趣,行业前景又光明,那就放心大胆地去准备考研吧!现在不读研,未来职业发展会处处受限,过些年回过头看往往会后悔的。如果你本科学校很不好,或者专业很尴尬,想考到一个更好的学校提升自己、证明自己,那也努力去考吧!虽然不敢说考上了未来一定前程似锦,大富大贵,但是肯定会比你现在本科毕业直接去找到的工作要强,而且更有发展前景。同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在能保证考上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选择含金量更高的名校,你多去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浪费!当然,跨专业考研需谨慎(不是说不要跨专业,而是要认真考虑是否合适与值得),要通盘考虑好,不能一时冲动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就打算转行,如果你读研后发现新换的专业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或者自己还是感到不满意、不感兴趣,又该怎么办呢?何况跨专业考研的话相比那些和你同场竞技的考本专业的人,无论是在考研的备考中还是后续的读研中,你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被淘汰下去,这个账一定要会算。如果你本科也没怎么好好学习,又不能找到太好的工作,对学术也丝毫提不起兴趣,只是想通过读个研究生逃避巨大的就业压力,或者看见身边好多人都嚷嚷着要考研自己心痒了也想试试,读研期间也没有吃苦的准备,不打算发愤图强、大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希望能继续再浪个几年,就业的事等到硕士快毕业的时候看情况再说,那我建议你还是不要考研了比较好(至少在你还没想清楚之前不要考)。因为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考研,考不上是大概率事件,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很可能要失败的事情上呢?退一步说,如果你运气爆棚,人品爆发,幸运地考上了研究生呢?那恕我直言,以刚才所讲的这种精神状态去考研,你也只能考上很一般的院校的很一般的专业(名校的好专业几乎可以确定考不上),这对你来说又有多大的价值和提升呢?学历的提升因为学校一般而显得很有限,甚至不足以弥补增大了两三岁的年龄带来的求职上的劣势(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年龄快30岁的硕士毕业生,特别是尚未生育、几年内可能要去生孩子的女生)。再考虑到你为了考研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两三年如果工作的话本来能挣到的工资和其他机会成本,确实不太划算。如果决定要考研了,必须要抱着一定成的信念,坚持复习下去直到复试结束。切忌瞻前顾后,摇摆不定,前怕狼后怕虎,今天担忧自己考不上怎么办以致整夜失眠,明天在自习室复习坐不住了突然觉得要是直接去找工作也不错,要是因为考研错过了难得的工作机会怎么办。抱着赌一把、试试看的心态来复习也要不得,不肯踏踏实实吃苦,只想着稍微看看书就去考试,能考上最好,考不上拉倒,无所谓的事儿,大不了老子去找工作。凡此种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什么也得不到,白白蹉跎了大好青春。考上研究生了也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考研成功真的只是一个开始,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平台,努力的人生才刚刚起步,绝不是考上了就万事大吉,坐等开启躺着赚钱模式。如果想取得辉煌的工作成就,接下来面对的各种事情(学术科研、发表论文、考取证书、实习实践、应聘的笔试面试、职场晋升……)都是一道道关卡,都要像考研的时候那样倾尽全力,不可懈怠。如果不考研而去选择找工作,是否会存在反而结果更好的可能性?本科学历更好就业或者未来发展更好的这种可能性还真有。所以上文提到的先“把坑占上”的策略不失为明智之举。随便举两个例子。第一,现在有好多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是“本科及以上”。请看下面这张图,2018年12月某事业单位最新招聘的要求,学历要求一栏非常有代表性。假如你现在是本科,遇到了这样一个要求是“本科及以上”的岗位,而且这个岗位是你所心仪的,你凭自己的努力又能应聘成功,那你为什么还非要去考研呢?等过几年你研究生毕业了,再回来应聘这样的岗位岂不是费时费力还白白丢掉好几年的工作经验,何况几年后如果形势变化你连想应聘的机会都没有了也是可能的。如果你就是想提升自己的学历,等工作步入正轨后完全可以通过读在职研究生来镀金。某事业单位招聘的要求第二,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一些岗位时宁愿选择本科生也不要研究生,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觉得本科生年龄小未定型更有培养潜力,或者同样的工作既然本科生能干没必要花更多的钱雇研究生,或者觉得研究生想法太多不听话、对工作比较挑剔、跳槽的可能性大,或者为了履行社会责任把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本科生。比如下图是2018年公务员考试黑龙江省某单位对某岗位的招聘要求,招收的是经济金融类专业,明确注明“只限本科”。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1如果你本科就是这类专业,读了个硕士也是这类专业,结果毕业了竟然发现反而人家不要你了,连报名资格都被剥夺了,是不是觉得很悲催?(有此要求的岗位并不罕见,笔者还见过多次类似的情况,比如招收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侦查学专业、外语专业、历史学专业、档案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然后要求“只限本科”的公务员岗位等等。下图再随便举一例。)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2看到了吧?研究生的烦恼也真不少呢!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绕开各种各样的“坑”。你提前想到了多少,就会相应少走多少的弯路,所以一定不要偷懒呀!篇幅所限,今天就说这么多,大家如有想说的话,欢迎留言讨论或提问,我看到后会进行回复的,让我们共同探讨。

两个我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趋势,到底差在哪里?

分析2016年的考研报考人数我们可以看出,在2014,2015两年的报考人数持续下降的基础上大幅度反弹,据中韩人力网统计,2016年考研学生已经达到了177万人。但是同时,因为各大高校普遍增加了额推免生在录取总人数中的比例,因此考研学生面临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了。但就是在这样严峻的考研形势下,“考研热”依旧在持续升温,那么各位备战2017考研的小伙伴们,优势因为什么而选择考研这条路呢?2004-2016年考研报录比缓解就业压力众所周知,2016年的本科迎接而生人数预计将达到770万,加上留学归国的雪儿生和去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生,预计今年将有1000万的大学生要同事竞争工作岗位。2015年的大学生失业率高达3.1%,虽然今年的大学生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却不能盲目乐观。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2016届的小伙伴不得不选择考研来环节就业压力,同时希望能用更高的学历武装自己,让自己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充实自己现如今,本科二学历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对入职员工的基本要求,拥有硕博学历德尔学生也越来越多,一个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力相较于十年前已经低了很多。而现在,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三高”精英已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很多小伙伴们对自己有很清楚的判断和要求,对于自己目前的本科学历并不满足,因此决定继续深造充实自己。女生考研近年来考研学生中女生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曾经戴着有色眼睛看待女博士、女硕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越来越多看的是是美丽、知性、独立、自信的高学历女性们,他们是新时代女性的标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为女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这也激励更多的女生想要成为有思想的独立女性,而选择报考研究生。排名前30的热门专业就业率当然,考研作为一条出路,是很多本科学生的必然选择,也是非常可行的选择,可是,能否考前思量一下,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上了研究生是否能助自己更进一步?有利,则前进!无利,不如就此打住,积攒一些工作经验,三年之后的你未必输给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们,因为在单位,你的经验就是你的实力。与此同时,当辛苦付出考上研究生后,这些考研者最终的就业结果如何呢?据相关统计,近年来由于研究生人数大量增加,从现在研究生毕业的就业现状来看,研究生就业其实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这其中就与考研者们缺乏目标随大流有关,目的不明确,朝秦暮楚、变幻不定,没有计划,方法不当,当自己都在学习上不停徘徊时,相信三年后的你的能力也会让企业有所徘徊。还有就是盲目跟风,明明有优势可以找到工作,却跟风考研,到头来得到的结果就是白白浪费了3年的时间。还有一些人,在报考了研究生之后,找到了工作,而这工作恰好是本人对口的工作,那么就放弃考研,从事工作。有了一份适合你,又是需要你的工作,难道你还部满足吗?2015年不同层次高校公布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学校比例及其平均值所以,考研还是不考研,需要自己的权衡,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要轻易放弃,把机会握在自己手中。而现在再为2018年考研准备的小伙伴们加油吧!!!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既然选择了考研,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去努力,去争取。在考研这条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向着自己的梦想走下去。加油2018考研热呢,胜利在不远处向你挥手!!

胞有重阆

读研一定有优势?4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如何?

文|冷丝栏目|大学专业和就业已经进入“考研季”,如今的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如何?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冷丝今天依据4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数据为例,谈谈研究生就业趋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毕业研究生主要来自于哪些高校?这些高校有什么不同吗?仅仅就42所直属教育部高校来看,如果按照研究生人数多少,从低到高可分为5个等级或者区间——ABCDE。A区间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类型主要为艺术类、语言类院校。这一区间几所院校培养规模相对较小,平均在450人左右,属小型培养单位。B区间主要包含中西部综合类高校、东部财经类、工科类院校,如中国矿业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这一范围硕士生培养规模年均在1700人之间,为中型的培养单位。C区间包含西部综合工科类、东部综合类、工业类高校,培养力度年均为2500人左右,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为大规模硕士生单位点。D区间代表性大学有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 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均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些高校的硕士生年均规模平均达到3500人,为超大型硕士生单位点。而E区间所在的高校则最少,为吉林大学(年均5340人)、武汉大学(4992人)、华中科技大学(5217人)等高校。很显然,D区间和E区间高校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机构,可见,毕业生人数的大比重多集中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几年研究生就业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弊端?冷丝带着你先看看这42所高校2017届研究生深造率和签约就业率:下载放大查看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顶尖级高校,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就业。选择就业最多的高校是西南财经大学,几乎所有毕业生选择就业。也有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选择深造,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深造率为44.87%,几乎是一半的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那么,这些2017届硕士研究生都去哪儿就业了呢?再看看下面这张表格:下载放大查看绝大部分毕业研究生在企业就业,其次是教育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就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就业去向单一化。党政机关、高校、企业的比重遥遥领先,而对于富含创新色彩的科研设计以及自主创业等则比重较低。而根据各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来看,实现硕士培养模式多样化均被提及。而在这次统计中,可以发现企业依旧是硕士毕业生最多的选择,再就是高校,这可能是因为人才市场的挤压效应而导致的。二是就业地域不平衡。 除了较为明显的学校所属地的吸引力之外,东部发达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对其毕业生的吸引能力是明显的。2017年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硕士研究生在北京、上海、广东就业者约占43.99%。而对于我们常说的溢出现象,不光表现在西部高校人才纷纷涌入东部发达地区,东部高校人才也存在部分进入中西部地区工作,所以溢出效应是相互的。但总的来看,流向东部地区人才的比重更多。由此可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研究生自身又存在哪些问题?一是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不再停留在精英教育,而是转变为大众教育,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未改变,忽视市场整体的就业环境,没有正确、客观地直视自身的就业能力,导致面临就业时无所适从。二是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硕士生数量急剧增长,导致硕士生导师“一导多带”现象屡见不鲜,很多硕士研究生处于一种放养状态。三是硕士研究生缺乏足够的社会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很多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去企业实践锻炼,更不用说去基层了。他们把研究生期间的时光看成了完完全全的过渡阶段,导致最后能力不足而不能成功实现就业,或者是如愿去到想去的岗位。冷丝一直有一个观点:适合攻读研究生的学子毕竟是少数,选择读研也并非是最佳选择,考研学子不要把未来想象得太过美好,还是要现实一点为好。

木石同坛

研究生就业核心是什么?

来源:中国研究生、中国研究生杂志写在前面的话近年来,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研究生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学历高反而就业率低,这未免有些讽刺意味。然而,研究生就业难到底根源何在?笔者认为,除了当前的某些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当前的某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等客观因素外, “自身定位不准,好高骛远”也是造成研究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但是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只要抓住了重点,把握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和岗位要求什么这三大就业核心要素,就能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研究生必须围绕这些核心要素来进行分析,尽早定位、及早准备、提早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才能在就业中争取主动,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我想干什么?对于研究生而言,不仅系统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还接受了专业技能训练,对未来自己可能从事的工作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找工作前,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家庭等因素来进行基本的定位,即确定自己想干什么。也许有的同学觉得找到什么工作算什么,事先没必要想那么细,其实你也可以这么做试一下,但是在找工作过程中你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问题。比如有两个单位让你面试的时间相同,这时如何取舍就又回到了要想清楚我想干什么的问题上来了。所以,在找工作前同学们还是要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以便找工作时更有针对性地投简历,提高效率。我院有一位M同学,他专业知识扎实,学习科研认真踏实,为人比较单纯。我院每年在应届毕业生离院前会邀请毕业的研究生为下一届学生介绍找工作经验,当时研二的M同学与毕业生交流时说出自己的定位,他想做管理方面工作。M同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而且我个人觉得M同学在管理方面的特长和能力并不突出,管理工作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所以就业辅导时我建议他同时也找一下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设计等工作。虽然在找工作时M同学也听取了我的建议,但是他找工作的重点一直在管理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届的同学逐渐找到了工作,M同学还没有得到OFFER。我很为他担心,忽然有一天M同学说他接到了北京市公务员的面试通知,虽然有些进展但我并不看好,果然他面试没有通过,但是M同学又申请了调剂,经过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他被录用了。作为中国石化下属的研究院 ,我院毕业的研究生一开始就直接走上管理岗位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我很佩服M同学坚持不懈坚持自己定位的信心和耐力,并最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定位很重要,其实在你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就应该想清楚自己未来究竟想干什么,这样在你读研期间就可以有所准备,充实自己的能力,机会来了绝不放过。M同学至少是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就想好了这个问题,并且为此而努力。如果我们读研期间一直带着这个问题,那对我们的学习和科研也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无论是即将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同学还是正在读研期间的同学都应该认真想一下这个问题:毕业了我想干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尽快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我能干什么?这个问题通常会被大家有意无意地忽略,而真正能够认真思考的时候恐怕也是找工作碰壁的时候。想干什么这个问题大家很容易想到,毕竟这是找工作的第一步。其实能干什么这件事如果是在入学时就多想想并一直陪伴你整个研究生生活,那你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一定很多。同学们在简历上习惯于写明专业、主修课程、实习经历以及论文课题等,这些在用人单位初步筛选时很有用,但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你面试时所体现出来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干什么指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你的专业。我院毕业生N同学,找工作时不积极主动,找他谈话时,他说想留院工作,他的理想工作就是留院,当时报考我院时就有这个想法,他的导师是一个部门主任,我问他你和导师交流了吗?他说没有。我与他导师交流了这个情况,导师说N同学课题做得一般,与周围同事没有交流沟通,有点闷,没有留的理由啊!这里就是能干什么的重要性,N同学虽然从入学起就想好了干什么,但是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干什么,并为此而努力,课题做得不突出,与导师课题组同事没有交流,自己不能干,怎么留下来?相反我院毕业留院的研究生通常都是部门主任主动说某某同学很好、很能干,一定要留下来。同样是N同学的导师,有一年专门找人力资源部说他指导的毕业生实验做得太好了,比职工干得都好,而且课题还要继续做,这个学生一定要留下来。H同学是一位能力很强的理工男,除论文课题做得好以外,他还在业余时间帮助一家公司老板建模炒股,他还对模拟计算软件非常熟悉,所以在就业时他可选择的范围很大,因为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首先他选择了我们石化系统内的工程设计公司应聘,因为竞争太激烈应聘没能成功,于是他又以模拟计算软件能力非常强的优势得到了一家外资公司上海总部的OFFER。事实上,他在这家公司也没干多久,因为,一年后,他又成为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合伙人。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你想明白想干什么后,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你想干的事业而努力,只有你能力具备了,才能达到你想干的目标,当然,如果你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强,那么你就业选择的范围就会很大,创业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岗位要求什么?同学们投简历时一定会看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只有我们想干的事业、我们具备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吻合时,我们的就业目标才能达成。我院毕业的Z同学在毕业前介绍找工作经历时,特别分享了她找工作的体会。Z同学多才多艺,学习成绩好,爱好广泛,擅长交流沟通,大方漂亮,英语优秀。开始找工作时,她主要找一些相关的外资公司的销售岗位,发挥她爱交往的特长,但她发现这些岗位要求的英语水平非常高,而且对市场营销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她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上有欠缺,所以及时调整定位,开始寻找化工设计方面的工作,这是她的课题研究方向,由于她的研究方向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一致,很快她得到一家设计单位的OFFER。作为一家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我每年都参加本单位的面试招聘工作,所以对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这一点深有体会。我单位是参加中石化统一校园招聘的,每年我院都会根据用人需求列出岗位要求,而且在对毕业生进行面试时,岗位匹配度是主要考核要素之一。每年的面试中总会有同学因为不符合岗位要求而被淘汰,也有的同学在面试时没有展示出自己的能力,而且对应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这些都是最先被淘汰的因素。而且我院部门领导在挑选毕业生时也是首先考虑岗位要求,因为每一个部门的名额有限,所以肯定优先考虑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通过网站招聘公告、用人单位网站介绍以及老师、同学、学长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把握岗位要求的详细内容,提高应聘的针对性,提升就业目标达成效率。总之,准确定位、制定规划、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才是研究生实现就业的“王道”。三大就业核心要素中能干什么是最重要的,能力是你实现就业目标的决定因素,事实上,只要你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那么你一定是职场上那个最抢手的毕业生。作者:刘荣梅(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编辑:马亚男责编:雅琨

天下服矣

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干嘛?就业前景如何?

心理学研究生学历有什么用?和我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什么关系?目前心理学行业的薪资情况如何?选择心理学考研能让我更好的就业吗?……由于大家考研的目的多多少少与就业相关,心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一直是考生们所关注的一个话题。所以,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方向之前,建议同学们先了解一下理想中的工作类型和它的大致内容。本文对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后常见的就业去向进行总结,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下方不涉及薪酬问题,有这方面疑惑的同学可以另外百度一下具体城市相关行业的薪酬情况。心理学专业是否如大家说的那么难就业?看完下面的分析,你会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一、教师篇1、高校教师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教学、科研及行政三个部分。如果你热爱教书育人,同时又有科研理想,希望以后能在校园这样比较简单的环境里,面向年轻的学生群体工作,并且有意愿追求更高的高学历,那么高校教师就很适合你。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学术科研在高校老师的工作中占到非常重要的比重,关系到晋升和评职称等问题。需要考博。这个职业有以下特点:(1)工作时间弹性大,有课需要备课到很晚,没课则相对空闲(还是要用于完成学术任务)(2) 对学历要求高,现在大多数高校都要求博士学历(3) 有寒暑假这样的带薪长假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设计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相信大家在大学里都选修过类似的课)、开展相关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解决高校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学业和就业问题等方面的困惑(需要你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时候还涉及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想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学可以选择考心理学研究生(选择面更大),也可以直接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最对口)。3、中小学心理老师日常工作主要是给中小学生上心理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向全校教师们及学生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另外就是在心理咨询室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面向的学生群体年龄较小,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做中小学心理老师对性格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要有耐心,脾气好。4、区别上面三种类型的教师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都是公立学校的教师,工作比较稳定,除主要工作外,往往还承担了一定的行政工作。三种都有教学任务:第一种(高校教师)就是我们熟悉的各种心理学院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了,主要教授心理学专业课程,对学历要求很高。第二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是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教学工作主要是开展一些选修课。第三种的教学任务最少,目前中小学很少有单独的心理健康课,老师主要是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往如果你对他们的差别不是特别了解,现在就可以从具体的工作内容中看出不同啦。二、企业篇1、用户体验挺起来很高大上的职业,其日常工作主要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用户需求,基于人的行为思维习惯,分析总结出用户需要的产品特点,然后设计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并进行后续的优化改进。这项工作要求你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有敏锐的观察力。用户体验是一个新兴行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但现在也越来越往传统行业扩散了,以后这方面的机会会越来越多,适合小伙伴们现在入坑。工作地点多集中于发达一线城市。2、人力资源(HR)人力小姐姐小哥哥们平时主要负责面试公司的新员工;统计员工的出勤、绩效;负责员工技能培训的安排、社保办理等工作。工作繁多且零碎,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负责,有亲和力。会涉及到心理测量和数据分析等技能,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们对此都不陌生。企业中心理学相关的就业机会非常多,除了这里提到的两个,另外还有市场调研、咨询、猎头和管理等工作可以选择。三、心理咨询篇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专业最对口的一个就业方向了,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其具体工作内容还是比较陌生的。同样是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你可能是一个公立医院的心理医生,也有可能是上面提到的中小学心理老师。但是,我们更多的是指在私营咨询机构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 接待来访者,倾听并记录他们的个人情况,帮助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和困惑。咨询周期有长有短。2. 参加各种培训进行不断的自我更新和学习,前期投入较大(即使到了后期也一样),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口碑后才能开始有一定的收入。现在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已经取消了,有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学需要一个心理学研究生学历,然后在各大院校的咨询室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实习,才算入行。有同学担心市场需求的问题,其实国内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一级的心理咨询市场,但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随着社会压力日益增加,消费能力的增强,以后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同时对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想入这一行,千万不要凭一时的热情,毕竟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来一发

研究生就业形势分析:有点难,所以步子要迈好

最近几日和朋友闲聊,一直关注着他们学校的就业情况:同学小康就读的是排名60内的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很多硕士毕业到中学当老师,年薪大概在15万左右,补贴不算,各地区标准可能会有些不一样。而其它专业比较一般,他的一个师姐,挤破脑袋进了一家公司,月薪只在5k左右。受教育的目标都是促进更好工作这一目的的(不是为工作)。当然,道德、良知等肯定包括在里面。现如今,研究生的就业真的很难,所以步子要迈好。就业很难,把姿态放低一个博士朋友小梅读博已经很痛苦,按她的话说是“扒掉半层皮”,而就业恐怕是“扒掉另外半层皮”:当初她在国企和高校之间徘徊,国企工资高,但高校稳定而且社会地位更好,用她父母的话说是更适宜女生,最后她选择了高校。即便这样,她进入高校前几年还是需要“拼命的”,因为现在高校都是预聘任制:预聘任就是进去前几年给你设定个目标,达到了目标就转长期聘任,相当于拿到了编制。博士的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好的了,硕士生留校,除了几乎不能从事教学岗,只能从事行政助理,包括辅导员岗(党员)等外,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转人事代理了,没有职称什么的。博士扩招之后,这种情况会更甚。听过一个高校教师招聘部门的老师说:“现在的硕士一抓大把,有我们挑的,不要着急选。”何其恐怖!最近参加面试的小华,给我讲了他懊悔的事情。在面试高校的试讲环节,在场的面试老师对他提了一些意见,无论谁提意见,他都一遍遍的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和安排……。他说:“当时我也知道自己有些冒失了,但是就是有想解释的冲动。”听着小华的描述,我能想象出那个试讲环节的热闹与尴尬。年轻人最怕别人不理解自己,总是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做学生的最怕自己冲动和不虚心求教。一个学姐答辩时,她的指导老师,也是答辩主席多次嘱咐她:老师指出什么问题,听着、记着就行,如果觉得老师错了,可以在记完之后,在用类似“您说的很对,我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的礼貌性话语去解释,绝对不能强行打断和争论。你觉得老师不理解你,但我们在反复解释的时候,同样并不会理解台下提出这个问题的老师的感受。有时候这份偏执会让自己跌入深渊。总而言之,你去面试,是要对面试官施加影响,让他认可你,所以你的姿态应该尽可能低。职业与爱好“一切为着金钱的目的的选择都是耍流氓”,话可能有些极端,但真正适合自己的永远都不会错,关于婚姻和爱情,关于职业和创业,甚至关于未来的一切。所以,如果有一种职业是你的爱好,选择它。一个朋友小唐跟我说:他2011年上理硕士毕业。刚开始一直在招行的应用研发岗,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爆,转而开始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发展,如今已经提拔为正处级研发总经理。当年刚毕业的时候,微软、摩托罗拉、希捷等外资企业相当火爆,在业内是制度完善和工资绝对数高的典范。但是他却选择了招行,主要还是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他说:“选择职业还是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被短期利益蒙蔽,更不能看一时的行业兴起,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才是王道。”第一份工作这个梗也是与同学的争论中思考的。她说第一份工作先干着,以后慢慢找合适的;我强调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和未来的规划等,因为这份工作会跟着以后的你一辈子。假如你选择第二份工作,HR绕不开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初选择这份工作?如果你跨行了,还有至少“你为什么选择跨行?”等等一系列附加问题,而且转换有各种成本,在从头开始新工作可能很难。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种标签,比如选择高校,往往意味着你有一种追求安稳的需求和性格,你在里面做的更多的也是事务性工作。如果在之后去选择市场类、管理类相关的岗位,基本很难成功。因为别人很难相信你还有那种洞察力、紧迫感和野心,你在关键时期也没有培养一种市场的敏锐性。之前,认识一个同学小吴因为毕业来临,草率的选择了留在高校,两年后想出来闯闯,但在很多企业的招聘面试中败北。毕业季的选择可能比较匆忙和紧张,同学签约的消息必定会对自己形成压力。一位女教授说:“认准青山不放松,即使要换工作也不要换工种”,所以刚开始还要选好,要高瞻远瞩。求职看薪资要看整体薪酬,选择企业也要更多的考察自己的兴趣爱好、地域选择和家庭因素,以及考虑一家公司的福利制度、奖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等情况。生活中虽有至暗时刻,哪怕这样,也不能降低标准,匆匆给人生设限。如果真是走到了这一步,女教授也说了:“如果你真的选错了,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壮士断腕,不然就廉颇老矣了!”坚持和改变创造未来30年前,任正非对着一道城墙门洞猛攻,30年后,依然如此,这个门洞是什么?信息通信领域;马云是个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和创新突破力的人,他做电商平台、支付工具,也做无人超市和盒马生鲜,甚至操作系统,所以他的“商业帝国”非常庞大;马化腾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他牢牢的占据了即时通讯这个领域,四两拨千斤,“版图”越来越广;百度应对扩张的方式是:继续专注在搜索引擎领域,剥离附属产业,所以他的子公司也很强。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并且坚持很重要。罗大佑注册了微博、知乎等宣传新专辑,了解年轻人的评价;刘若英化身导演,首次参与综艺节目宣传自己的新电影。要知道,作为音乐教父的罗大佑一向桀骜和高冷;作为“奶茶”的刘若英给人“超凡脱俗”之感。可见,这个时代变化之快让人不可捉摸。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罗振宇曾提出一个概念叫“U盘化生存”。意思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自带信息”,你只有“自带信息”才有“插拔”和“协作”的可能和需要。什么是“自带信息”?罗振宇解释说:“在这样一个时代,往往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说到底,就是“内在有料”,俗称有干货的人,最重要的是你的知识和能力,你的认知和气质,这些东西既可以让你“糊口”,也让你可以面对潜在的困难。就像罗振宇本人,他不属于任何组织,他被称为“知识商人”。如何让自己“自带信息”?读书、行走、实践和思考,今天,你读研所做的,都是在努力“自带信息”:你努力学好的JAVA可能在公司里解决一个程序问题时正好派上用场;你读过的书可能让你更加深入的理解项目提案;你做PPT的技巧可能让领导注意到你的能力……。最后说一句,就业很难,请你好好把握。文:募格科聘

卜筮

为什么现在的研究生就业也不是十分的乐观,怎么办?

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看见考研后薪资越来越高。许多人觉得考研之后,自身的能力提升,学历提升,各个方面觉得应该有高的薪资,但是出学校的门之后会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会发现考研之后好多还是要从底层做起,薪资也不是特别理想。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研究生的就业出现的问题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其实终归到底研究生工作没有那么理想的原因这三个原因:1. 研究生人数过多,需要的管理人员不多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都是为了进入管理级别,不在在生产一线进行工作,想要自己起步薪资不是特别低。而一个公司进行管理时,总是一个金字塔式,越往顶层走,所需要的人数越来越少,所以对于管理层本身就需要的人少。但有大多数人又选择了考研进入管理层面,所以研究生找工作也不是特别理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 学历贬值,能力越来越重要。现在,现在无论是博士、硕士、本科生遍地都是,已经错过了那个需要学历人才的时代。这个时代更重要的是看重自己本身的能力,一个企业需要一个人,进门的时候有些岗位就需要他能够有一定的能力能够把这个岗位给胜任到。但是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的思想,觉得学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紧仅的看中学历已经脱离了时代的需求,所以现在研究生找工作不是特别理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3. 学生本身眼高手低,高不上低不就。对于研究生出去找工作时,不少研究生不希望从低层干起,希望跳过基层工作再比基层高的级别干起,但是没有基层的积累很难胜任比他高的工作。所以学生本身工作积累经验少,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所学的想结合不能够十分紧密,凭借着自己所学的知识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不能够达到,找一份基层的工作自己又不乐意。所以现在的研究生找到了工作不是特别理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目前是研究生就业形式的主要几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