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报考在职研究生有年龄限制吗?德格希

报考在职研究生有年龄限制吗?

在职人员想要攻取硕士学位,在报考上有年龄限制吗?根据目前的相关政策来看,国家对于报考在职研究生并没有年龄限制。只要在职人员符合招生院校对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要求,并且能坚持在职学习,都是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当然,没有年龄限制并不等于与年龄无关。1其实,早在2012年前,在职人员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员不得超过40周岁(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年龄不限),自从2013年开始,在职研究生报考才取消了年龄限制。当然,为了避免在职人员年龄过大,无法顺利完成学习、考试,会有部分院校的专业对在职人员的年龄有一些限制,一般在40-45周岁左右。具体还要看院校招生的具体要求。当前在职人员比较常见的攻取硕士学位的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免试入学,只要大专学历就可以报名参加学习(如果申硕需本科且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另外一种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先考试,后入学。大学本科毕业就可以报考(管理类会对工作年限有一定要求)。所以,任何年龄都是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但是为了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学习,提升自己,更早的拿下硕士学位,显然是越早越好!

霾没了

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龄24.5岁:小于硕士生,过半为直博生

北大2020级研究生男女比例为1.29:1。本文图均为 北大供图9月14日是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日子。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北大获悉,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北大本部学习的学生7866人,在医学部学习的学生1435人。北大校本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这些研究生新生来自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就生源地而言,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人、58人和17人。国际学生则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北大本校的学生最多(1572人),占比约20%;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如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北大2020级研究生中约20%本科就读于北大。(来源:澎湃新闻)

琼花

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龄,比硕士还小

9月14日是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日子。澎湃新闻从北大获悉,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北大2020级研究生男女比例为1.29:1。本文图均为 北大供图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北大本部学习的学生7866人,在医学部学习的学生1435人。北大校本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这些研究生新生来自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就生源地而言,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人、58人和17人。国际学生则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北大本校的学生最多(1572人),占比约20%;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如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北大2020级研究生中约20%本科就读于北大。来源:澎湃新闻、北京大学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名高明

今年32岁了,考研晚不晚?还有必要读研吗?硕士导师:有何不可?

一直以来大众的视野更多的将大学生作为考研学生的主体,更多的是在讨论大学生考研的价值以及大学生考研的原因等,然而在每年的考研中还有一部分年龄比较大,已经成家立业的老学和老学姐也在积极的备战考研。他们之所以会在工作几年后再度选择考研,必定有他们的理由。今年32岁了,考研晚不晚?还有必要读研吗?硕士导师:有何不可?这不今天我的导师和我说,他朋友的女儿已经32岁了,但还想考研,想拿一个硕士学历,于是咨询其是否有必要?还有就是年龄算不算有点晚。当然导师最后的建议肯定是鼓励她报考硕士研究生,毕竟读研的学生中有很多是这样的。确实,在读研期间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其中就包括你会看到很多年龄很大的学生和你在同一个教师上课,或者是和你在同一个实验室做实验,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多亿对于即将踏入研究生生活的你,要做好准备。那么32岁决定考研,真的不晚吗?答案当然是不晚了,我们都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年龄绝对不是影响你考研的一个障碍,况且在很多高校中你随处可见一些带着孩子在读研的学生。或许我们可能会觉得,年龄已经不再是读研的年龄了,有的甚至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自己的年龄而在学校里待着,然而事实是在高校的研究生教学中,你完全不会感受到因为年龄的差异而给你带来一些不好的待遇,或者是不同的看法,更多的反而是有很多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会向你讨教很多的生活经验等等。那么这个年龄还有必要读研吗?相信所有会在这个年龄段读研的学长或者是学姐一定会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正是因为这样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我们依然决定考研。尤其是在工作中,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增加,随着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进一步认识,更加的明了读研对于自己未来的质押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导作用时,那么考研已经成为了不得不选的一个选项。因此,只要生活和工作需要读研来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时,那或许读研是你的不二选择。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非全日制和全日制。我想更多的人还是会建议你选择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竟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的适合你当前的状况,既能兼顾学习,又能兼顾工作,两者互不耽误。总之,如果你有读研的想法,或者是工作需要硕士学历获得更大的发展时,那么就可以果断的选择考研,因为这不存在着晚与不晚的问题,同时也不要担心年龄问题会给你带来的各种困扰。

备胎侠

为何研究生导师会排斥年龄大的考生?30岁以后再考研还有用吗?

为何研究生导师会排斥年龄大的考生?30岁以后再考研还有用吗?如今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往届生考研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不乏一些大龄考生。很多往届考生在考研复试的时候因为年龄的缘故被不少导师责难,甚至在同等水平的条件下,导师会优先考虑应届生。那么,为何研究生导师会排斥年龄大的考生呢?年龄超过30岁的人考研还有用吗?为何不建议超过30岁再考研?不仅仅是研究生导师会排斥大龄考生!有人会问:30岁有资格考研吗?现在研究生报名已经取消了年龄限制,即使你符合报考条件,即使年过花甲也可以考研。只不过不建议30岁以上的人考研,却不仅仅是研究生导师会排斥大龄考生!有网友咨询小水,自己已经30岁了,打算考研,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又担心自己读研出来无用。年龄超过三十岁,适不适合考研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不适合考研,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录取和做学术研究这块。而读研却很有用,无论你年龄大小,最起码高学历就比别人多了很多竞争力!30岁是而立之年,无论是男女,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不小。成家与否?经济基础是否无忧?考研的初衷?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在职研究生?在研究生导师层面来讲,他们更愿意录取那些年轻人。年龄小的,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可塑性强,专业基础牢固,有精力和体力做学术研究。而30岁,年龄有点大,人的体力和精力跟不上,工作年限多了,基础知识早已忘却。再加上往届生基本上接触社会较多,也不便于管理,很多人功利性考研的又多,所以研究生导师更偏向于要年龄小的,特别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在生活层面,30岁的时候考研,你就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还得挤出来时间复习,确定自己的读研目标,这都是很难的事情。如果有家庭,还得承担家庭的责任。如果有工作,还得想清楚是在职考研还是辞职考研。辞职考研又该如何处理,在职考研又得如何努力?所以说理想虽好,但是现实很骨感。不过,也有一些大毅力的人选择辞职考研,考上了985名校,改变了命运。但这毕竟是少数人,而更多的人在30岁以后,并不适合再读研了,他们更多的是为生活所累,对学术研究早已没了热情,也很难做出成绩来。46岁也可以成功读研?考研路上的成功只给那些有梦想和愿意努力的人!世事无绝对,虽然不建议年龄超过30岁的人考研,毕竟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已经不适合读研了。但是也有不少超过30岁的人成功读研的!今年一位福州的姐姐以46岁的年龄成功读研,这其中不仅来源于她家庭的支持,还有她朋友的鼓励和帮助。这位姐姐报考的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古典文献学专业,而且今年只有她一个人上线,其他的缺额考生都是从其他专业和学校调剂过来的。因为她工作过,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读研为了什么,所以目标明确,知道如何努力和坚持,也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导师们虽然会介意往届生的年龄,但是并不绝对,因为往届生有其优点,即使年龄很大,只要不断探索专业的方向和深入研究,也一样会被导师看重的!你觉得往届生考研和应届生考研哪个更有优势呢?如果你年龄超过30岁,但是学历很低,你会考虑读研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金丝雀

为什么研究生导师会排斥大龄考生?30岁以后真的不该考研了吗?

文丨在职研老师现在正是研究生正式报名的时间,相信很多打算今年考研的人都已经成功报名了。2020年,被称考研最难的一年,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的报名人数多引起的,据预测,今年考研人数或将达350万之多。而在这些考研人群中,除了应届生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往届生、在职人员。尽管那些二战、三战的人参加考研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他们也存在这样的困惑,那就是由于年龄过大而遭遇导师的嫌弃。年轻研究生更有精力做研究在研究生阶段,要想真正做出成果,就需要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且很多时候由于导师比较忙而把项目交给学生。因此,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否则是很难如期完成课题的。而对于大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在时间安排上要明显比年轻学生更紧张,很可能当他们忙一个研究的时候,家里一个电话打来,立马就要往家里跑,这很可能就会耽误研究进度。而年轻学生如果有研究项目,基本都能够待在实验室,这便大大有利于研究课题的进行和完成。另外,在体力上和干劲上,年轻学生也会更足,所以导师选择年轻学生也就更加合乎情理。年轻研究生可塑性更强除了在时间和精力上更有优势以外,导师更喜欢选择应届毕业生的原因还跟他们具有更强的可塑性有关。尽管在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事方面,大龄考生更有优势,但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他们的劣势也逐渐凸显出来, 比如思维可能更没有那么活跃、记忆力没有那么强,有时候还可能会因为家庭琐事而无法集中精力做研究。而年轻研究生尽管可能缺乏经验,但是在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更有优势,只要愿意潜心研究,那么其可塑性往往要大于大龄研究生,而且很多理工类的科研成就大多是年轻的科研人才做出来的。在职人员该如何选择?那么,大龄考生该何去何从呢?如果你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读研只是为了镀镀金,那么不建议就这样贸然辞职去读研,要知道三年研究生生涯结束后,你再进入职场很可能会很难适应。如果你实在想读研,那么可以攻读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样既可以不用辞职,又可以兼顾学习。只要你能够有毅力坚持下来,相信这段在职读研的经历会让你受益匪浅。而且,随着国家研究生培养政策的改变,未来的研究生类型将会更加具有实用性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当然,如果你真的非要辞职去读研,那也未尝不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接受这种选择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比如从职场走进学校的时候感觉不能适应,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等,当这些问题你都必须考虑清楚。如果这些结果你都能够接受,那么就义无反顾地去读研吧。毕竟,人生就是不断地折腾嘛,或许你的未来就因这个决定而改变。更多精彩点击“了解更多”。微信公众号:125在职研究生

车攻

北京大学博士新生平均年龄仅24.5岁,竟然小于研究生,为什么?

9月14日,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据统计,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对于该数据,实际上是一个很令人诧异的数据。我们都知道,一般本科生毕业大约在22岁到23岁左右,也就是说硕士生的平均年龄应该在23岁左右,而博士生的年龄肯定是要比硕士生要大的。但是今年北大的数据却恰恰相反。根据分析,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很多都是在职的研究生,或者说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这部分人的比例过大,显著拉高了北大硕士生的年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上也就是23岁左右,和硕士毕业来读博士的人年龄一平均,也就在24岁左右啦。此外,直博生人数占比超过一半,进一步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大家对北大硕士新生入学年龄超过博士生年龄怎么看?往期文章:如何顺利毕业?合适的研究课题将让你事半功倍中国高校分三档:清北,985,非985,这家央企闹哪样?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为什么读研?这六点你必须了解,知识、眼界、能力全方位提升

何哉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收入有多少?

目前普遍就读研究生的年龄在22到25岁之间,在本科的时候还能很理直气壮的向家里要钱买这买那,但是到了大学毕业,小伙伴们工作的工作,结婚的结婚,过上了经济独立的生活,研究生们却还在学校里苦苦搬砖,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这时候再伸手向家里要钱,谁都要老脸一红,所以我们来看看在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研究生们在读期间,可以拿到多少收入?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方向不同,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相同的,就是钱不够花。目前,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享受的国家资助有很多类型,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奖学金,奖学金在制度改革以前是对学术硕士全覆盖,金额刚好用来冲抵学费,改革后分为几个档次,一等金额为10000元,二等6000,三等3000,这三个等级的奖学金一共覆盖了60%的研究生人数,也就是说,有40%的人是享受不到奖学金的待遇的。而目前研究生学费大部分学校为8000元每学年,在拿到一等奖学金后还有2000元剩余。助学金,每个全日制研究生,国家每个月会发放600元的补助,直接发到每个学生的卡里,一年按照10个月发放,这样,一年下来,这部分有6000元的收入。实验室工资,对,是工资,研究生已经是计算工龄的,实验室发的当然是工资了,但是工资有多有少,少的就是一分钱没有,多的我有见到的是每月600,也许还有更大方的实验室我不知道。综上,如果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找到了一个好实验室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的话,你的年收入就应该是10000+6000+6000=22000而你的基础支出主要是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学费按大多数学校是8000,住宿费1300,伙食费早餐5元,午餐10元,晚餐10元(这个标准在学校食堂已经可以吃得挺好了)月伙食费就是750,10个月也就是7500,那么一年的支出就是16800。这么看来,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在校期间的收入不仅能让自己免除学杂费,还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甚至还略有盈余,怪不得小时候妈妈让我好好学习。

鼓之

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样吗?

导语:近日,有不少学生反映,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一时间,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满。也有媒体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少招人公司把本科阶段的全日制与研究生阶段全日制搞混淆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不仅有全日制还有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截止2018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长1.22%。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比上年增加2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77所,比上年减少5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80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9]10605人,其中,本科院校14896人,高职(专科)院校6837人。图5 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其中,全日制73.93万人。招收博士生9.55万人,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3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在学硕士生234.17万人。毕业研究生60.44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07万人,毕业硕士生54.36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29.50万人,增长3.87%;在校生2831.03万人,比上年增加77.45万人,增长2.81%;毕业生753.31万人,比上年增加17.48万人,增长2.38%。表5 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成人本专科招生273.31万人,比上年增加55.78万人,增长25.64%;在校生5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46.84万人,增长8.61%;毕业生217.74万人,比上年减少29.30万人,下降11.86%。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44.69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72万人。研究生阶段非全日制和本科有差别吗?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硕士是一种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就称之为研究生。研究生在通常情况下象征掌握并专精于某一学术领域或职场专业。并且比学士更能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拥有更加独立和缜密的思考能力。研究生的类型有很多,可以用学位、专业用途、学习方式、学校地区四种方式来进行划分。一、以学位分类,博士也是研究生研究生按照学位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学位最高的研究生,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研究生,其实默认的是“硕士研究生”,所说的博士,其实也就是博士研究生。二、以专业用途,学硕VS专硕研究生按照专业用途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学硕(学术型研究生)和专硕(专业型研究生)。学硕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比较侧重于学术研究,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专硕则比较侧重于应用,是克服学硕的弱点,是新增的培养方式。学术型研究生可以直升博士,而专业型研究生不行,得通过考试才可继续读博士。所以在进行选择时,如果想要读博、留校、进科研单位,一般选择学术型研究生。要想毕业后进企业工作,一般选择专业型研究生。三、以学习方式划分可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也叫做脱产研究生)是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叫做在职研究生)是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位跟学历不等同。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首先要获得本科的学历证书;已经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不一定就能获得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很多人经常会把学位和学历相混淆,例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但是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最后取得了博士学位,在这个时候,他的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法律上是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效力的。中国的学历认可度,看的是入口,如果入口是一样的,认可度就是一样的,反之,如果入口是不一样的,认可度就是不一样的。例如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相同,录取分数相同,认可度则相同。专科、本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考试不同,认可度则不同。从专硕改革的方向来看,2019年专硕占比54%,很可能以后全日制只招收推免生,公开招考的名额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很可能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名额越来越多——这是大势所趋。正如同十年前的专硕没人认可而现在异常火爆一样。虽然说目前有的单位的HR管理制度上,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区别对待,但是这可能是两个原因:其一,2017级是制度改革后第一年招生,目前还没有毕业生出来,各用人单位还未遇到这个问题。其二,距离刚改革没多久,社会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很多人还不明白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用以前研究生或者专科本科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观念来理解。四、以学校地区划分可分为一区生和二区生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红跑道

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龄24.5岁:小于硕士生,过半为直博生

北大2020级研究生男女比例为1.29:1。本文图均为 北大供图9月14日是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日子。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北大获悉,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北大本部学习的学生7866人,在医学部学习的学生1435人。北大校本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这些研究生新生来自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就生源地而言,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人、58人和17人。国际学生则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北大本校的学生最多(1572人),占比约20%;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如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北大2020级研究生中约20%本科就读于北大。(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