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接连发文!研究生教育或将迎来重大变革!法性

教育部接连发文!研究生教育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时光流转7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果: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研究生教育大踏步发展的今天,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文件政策,高校作为政策执行者也是大动作频繁,让人感觉“风雨欲来”。明确导师的权责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此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认为该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决定充分采纳。教育部表示,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学位论文答辩前,严格审核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培养单位要切实保障和规范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增强博士生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但在进一步扩大导师权益的同时,教育部也对导师的权益范围进行了限制。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切实履行选聘程序,建立招生资格定期审核和动态调整制度,确保博士生导师选聘质量。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考评结果将作为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为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教育、引导和激励功能。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得放纵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不得侵犯研究生学术权益,不按实际贡献排序署名。不得讽刺、挖苦、辱骂研究生或有其他侮辱行为,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此外,健全导师变更制度,明确导师变更程序,建立动态灵活的调整办法。因博士生转学、转专业、更换研究方向,或导师健康原因、调离等情况,研究生和导师均可提出变更导师的申请。重点发展专硕事业教育部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优先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亟需领域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向专业学位倾斜。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在申请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时,申请条件可降低20%。已获得学位授权自主审核资格的学位授予单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增列学位授权点,不参加本次新增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实行导师动态调整机制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的各项举动,或许更能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决心。天津大学从2014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面实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审核制”,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打破导师终身制,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转变,并率先提出导师岗位与职称“脱钩”,对师德失范人员实行一票否决,严禁上岗。而华南理工大学自2012年起开始探索导师资格与招生资格的分离,尝试开展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审核,该工作已连续开展9年,在调动研究生导师培养积极性和提升导师培养质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深圳大学自2014年全面实行导师资格遴选(确认)与招生条件审核相分离的制度以来,深圳大学每年博导的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为75%-80%,硕导的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一般为70%-75%,基本达到了以适度竞争激活导师队伍活力的制度效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取得了显著提升。分流机制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对导师提出更严格要求的同时,天津大学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加强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关键环节,以及学术规范、学习年限等方面,明确质量标准,开展考核评价,实施分流选择。这一举措旨在严格培养质量标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及时调整和选择发展方向的空间,避免临近毕业退出导致学生时间成本的损失,以及学校和导师教育资源的低效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期间,共有超过30所高校公布了研究生退学名单,涉及学生数量超过1300人,其中还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是清退的主要原因。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超过全日制博士 (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的学籍管理作出分类处理。江苏大学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4月研究生学籍清退名单的通知》,决定对李**等35名研究生清退学籍并做退学处理。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大学已对该校至少60名硕博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陆续至少有15个学院发布《关于给予部分超期研究生按退学处理的公告》,对所属学院的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这次清理所涉研究生数量规模不小。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这次学籍清理至少涉及93名研究生。被清退显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该举措虽然残酷,却是有效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分流机制。质量始终是研究生培养的唯一落脚点,“严进严出”应是高校管理的常态,这既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严谨治学的应行之义。排查近5年硕博学位论文对研究生质量的严抓,不仅体现在清退分流上,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更能体现我国办好高等教育的决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布《关于开展学位论文规范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该校近五年硕博学位论文正式进行全面排查,并复核近五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扩大推免及非全日制招生比例纵观近年高校发布的招生章程,能明显发现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正在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已有不少大学陆续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如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专硕针对在职人员招生更妥帖,也更合适。有专家表示,“非全日制是专业硕士的未来发展趋势”。数据来自青塔,特此鸣谢!如有侵权

祸福相生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释放了哪些改革信号?

近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主席、总理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释放哪些考研改革信号?一起来看看吧~12021年研究生继续扩招之前,“2021考研会缩招”的消息不断引发焦虑,现在,终于有了明确答案:2021年研究生继续扩招!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今年的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是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已经公布扩招的学校已有8所清华大学: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深圳大学:扩大教育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金融硕士等的招生规模。陕西理工大学:扩招180人。天水师范大学:2021年有扩招的趋势。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年新闻学、传播学拟招生人数均在2020年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各增加了2个名额,新闻与传播专业从2020年的35人增加到2021年的50个拟招生名额。三峡大学:扩招744人。合肥师范学院:扩招77人,新增学科教学(美术、体育)两个专业。暨南大学:扩招842人。2超8类专业为国家重视专业大大指示: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哪些是国家重视的关键领域?官方文件《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中,已经明确指出关键领域,即:“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分析:围绕高端芯片可以考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围绕软件可以考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围绕智能科技可以考虑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3专硕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总理指示: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分析学术型硕士偏重理论和研究,而专业型硕士(专硕),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占比仅15.9%,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根据李克强总理指示以及历年大数据,专硕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以下为详细解读:这两天,一则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新闻刷屏了!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于7月29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规格之高、意义之重要将直接决定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次日,7月30日,教育部召开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之后,相信《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及其配套改革文件将陆续下发,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高潮将到来。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及教育部召开的会议,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呢?将会有哪些重要的改革?对于考研人来说,需要关注的有哪些呢?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100万,其中重点倾斜的领域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7月30日教育部会议副部长翁铁慧强调“要适应国家需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目录,建立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这些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依然会持续扩招,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涵盖理工农医教育等服务民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根据部分高校最新公布2021年硕士招生信息来看,有学校已明确扩招:1,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且专硕培养模式有待完善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研究生招生数由2012年的不到5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余万人。近年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从2017年起已开始超过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总招生人数811334人,其中学硕337061人,专硕474273人,占比超过58%。关于专硕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也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对于考研人说,选择专硕还是学硕,不要只盯着“扩招”,具体还是要以自己读研目的、院校招生情况及报考情况综合考虑。但是目前有些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甚至还在套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比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训基地”和“双师型”导师资源不足,有不少专硕根本没有校外导师,也没有参加过基地实践。相信新一轮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会更加完善,教育部副部长也表示:要抓好招生和培养环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分类抓好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学科专业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石,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一级学科调整周期过长,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部分高校自设二级学科存在不规范、小而散等问题,亟待优化调整。”今年有不少学校的招生专业已做调整,学硕已有一级学科的按一级学科进行招生;专硕招生专业原则上不再区分研究方向。初试科目设置上也作出调整,关于已公布初试科目调整的院校通知持续更新!3,研究生“混文凭”将难上加难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改革,打算靠读研“混文凭”的路子恐怕行不通了。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日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建立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转变“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成为过去,从年初以来,多所高校着手清退了过了最长年限仍未能毕业的研究生,如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江苏大学等。最后,读研不仅仅是学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也有一部分考研er上岸后在读研时后悔,自己不喜欢学术、学业压力大到喘不过气,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很迷茫,甚至说读研是一种煎熬。对于打算考研以及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来说,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选择走考研这条路,以及你要选择的专业、院校,必须要经过深思,这不仅仅是你考研时的精神支撑,更是你未来的方向。切不可盲目从众跟风考研。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动。对于考研人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这也将是一个考上研究生的机遇,抓住读研的新好时代!大家一定要响应号召,努力奋斗,拼尽全力,加油!冲!上岸!

法度

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刻不容缓,教育部出台多项改革内容

作为一个民主的国家,政府是不会忽略民众的声音的,有关研究生导师的各项改革内容即将全面展开。近几年研究生和导师的矛盾频发,有些是导师对学生进行了骚扰,有些是导师对学生进行了压榨,有些是导师对学生进行了报复,有些是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比如2018年1月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罗茜茜同学就对其博士生导师陈小武进行了举报,原因是性骚扰,后经调查,举报属实,学校取消了陈小武的导师资格和教师资格。再比如2017年12月份,29岁的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杨宝德不堪导师周筠奴役而自杀身亡,据学校调查,周筠教授经常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购物、洗车等,后学校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究其本质,在于研究生和导师的需求和目标不同,就事实而言,很多导师招研究生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而是招来帮忙收集数据、处理实验、分析数据、论文写作、科研申报的,在教师考核指标节节攀升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师为了自己的前途将学生视为方便又经济的劳动力,而学生的目标是学到知识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在这样的利益不对等下,如果学生和导师没能搞好关系,就很容易产生分歧。有专家说研究生和导师最理想的状态是:三年下来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科研任务,推动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上升一个档次,同时研究生从中学到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培养了深厚的科研素养,最后毕业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不是毕业后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应当承认的是,很多研究生选择继续学习并不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或是对知识的渴求,而是 把读研作为一种逃避就业的手段,他们的真正想法可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或是毕业后考公和事业编制,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积极性不高,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公务员考试或其他的职业技能考试。对专业学习自然也就采取敷衍的消极态度,只要能满足最低毕业要求就行,这种情况下导师自然也会对学生产生不满,双方矛盾会越积越多。为了解决以上各种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国今年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针对导师队伍水平建设探索如何改革,目前会议已闭幕,教育部根据会议内容正在研究制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规范》,其中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1、规范导师招生自主权众所周知导师在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中其实权利是很大的,而目前对这种权力的约束力度却不够,自然很容易产生腐败,征求意见稿提出导师的招生数量应根据其指导能力、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合理限定,导师不能以权谋私,不得参加任何有可能影响到研究生招生公平的活动,也不得违规委托他人填写学生培养环节的鉴定意见和评审意见。2、强化“一票否决”制这里的“一票否决”的意思是如果导师在师德师风方面有问题将会被一票否决,在人才引进、职务职称晋升上直接失去评选资格。意见稿指出导师不得挖苦、辱骂和讽刺学生,也不能有其他的侮辱行为,也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还规定导师不得安排学生做与科研和教学不相关的工作,不能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研究生导师改革的下一步是建立进退有序的研究生导师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导师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学术活跃度高和学生培养质量高的导师会有更多的招生名额,德才兼备的年轻教师也可以有博士生招生资格,而且导师和研究生均可提出变更导师的申请,未来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学生不再是由一名导师带,而是由一个团队培养。在不久之后一场全国规模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即将展开,对研究生导师进行高级研修,相信未来的导师研究生关系会更加融洽……

还善款

2017改革后第一批统考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后续

2020届秋招已经开始了,让我们来看一下改革后的非全找工作……这是成都关于非全就业的问题这是目前山东省出台的文件,看起来还不同样一个做为即将毕业的非全小仙女的感又一个心态崩了的非全小哥哥下面是湖北的中建三局战役总的来说,一些大的企业,比如中字头和国字头,还有银行,有些地方的公务员和选调生等,都要求全日制研究生。目前只有山东省的几个市出台了对应国家改革的政策,其他的地区还没有出台。但是也不要急,大家可以像文章最后一张图那样去举报,另外一些私企还是比较认同统招的非全的。作为国家改革的第一批小白鼠,有些地区相应的政策还没来得及跟上,这是正常的。我们要自己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相信国家,相信党,会出台相关的政策,保护统招非全就业的权利。同时祝2020届,即将毕业的应届生们,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迪赫奇

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 研究生教育改革打出“组合拳”

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1000多万名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目前,这些数字的背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力度不够;一些导师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的存在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任务。9月2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研究拟订了将重点推进的“十大专项行动”,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旨在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推进学科专业调整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国家重大需求是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学科专业建设改革行动被纳入“十大专项行动”中,即构建设置规范、动态调整的学科专业目录管理新机制,开展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提升专业学位培养能力和培养规模;建立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健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介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医学攻关等相关学科专业,将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职称评审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十大专项行动”还包括重点推进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此外,“十大专项行动”还明确提出,将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探索建立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等。蔡长华介绍,下一步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强化基础研究,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基地,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厚植发展基础。破解“导学矛盾”:将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目前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近年来,因此类问题而导致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意见》强调,要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晰职责边界,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拟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包括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严把质量管理: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据悉,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但我国目前的千人注册研究生只有两人,美国大概在9人以上,德国、韩国约5-7人。由此来看,我国的研究生规模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洪大用在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提出,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如何保障培养质量,《意见》强调,要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考核、论文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教育部对学术不端、学位‘注水’问题,一直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我们要坚决确保学位授予的含金量。”洪大用说。版权申明【来源:中国青年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苟免于咎

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将迎来变革!专硕、学硕的考试将差别更大?

“啊?又有改革?难道是不想我们今年上岸吗?”这是大批21考研人的心声。接下来学姐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改革,看看它到底变在哪里?是好是坏?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影响考研的招生、初试、复试等各个环节,自2017年起,教育部就提出“推进分类考试,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近日,一个省份明确将采取“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的研究生招录方式,这是否意味着其他省份也将迎来变革?专硕、学硕的考试是否将区别更大?一、目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哪些弊端?(一)大四一年几乎都在备考“与高考改革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相比,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而且现行制度对本科教学秩序客观上形成强大的冲击。”由于硕士研究生持重考试的初试安排在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应届本科考生不得不在大四第一学期(甚至大三期间)就把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花在复习备考上,严重影响本科阶段专业课学习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二)考试恶劣事件引争议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期间,发生了多起出错试题、错装试卷、试题泄露等考试时间,影响了考生正常考试,造成了恶劣影响。类似事件发生后,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二、研究生招生考试将怎么改?(一)多元选拔、分类考试教育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完善多元化招生选拔机制。进一步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推进分类考试,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加强能力考查,注重综合评价,建立健全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核选拔体系。(二)构建“国考+校考”的考试模式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在去年两会上,提到如下建议:进一步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构建“国考+校试”的两段考试模式。在国考方面,参加对象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以及符合相关条件社会考生,科目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科技写作(考生根据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章程选择相应的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为一年一次,成绩有效期为2~3年,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合格证书。在校试方面,参加对象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及符合相关条件的社会考生。考核方式为笔试、面试联考。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能力。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三)采取“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的招录方式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计划通过多项改革提高全省研究生培养质量。这其中,最大亮点就在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推进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意见》中提出,安徽省将探索建立基础能力素质考试和招生单位自主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相结合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新方式。这也意味着,今后,安徽省的研究生考试或将采取“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的招录方式。同时,还将提高硕博连读生在博士生中的比例和本硕连读生在硕士生中的比例,加大接受校内外推免生力度。并支持研究生培养高校优化复试考核,加强能力考察,注重综合评价。三、专硕和学硕考试将更有所区分事实上,专硕和学硕分类考试,有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实行了。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世杰说,现在有一些学校招收专硕也采取类似工商管理硕士的联考形式,即单独的一套出题体系,学硕和专硕明显分开的不同考核方式。“MBA、法律硕士的考试已经比较成熟了,其他如国际商务、金融硕士也在探索中。像MBA那样的专硕单独考试,可能是未来专硕招生考试的一个改革方向。”李世杰说。从现实操作性来看,灵活性更强的复试或许是分类考试的突破口,但大多数学校的专硕和学硕都采取相同的复试形式。比如在面试上都是抽题和随机提问,面对的可能是同一组老师。只不过面试和笔试的题目有所区别,专硕题目相对而言更容易些。对此,有观点认为,专硕的教育目标与学硕有着显著区别,应更加注重其“职业背景”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面对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你是高兴还是难过呢?你曾经想报考的是学硕还是专硕呢?在这学姐想对大家说:选择大于努力!只要你真心付出,一切皆有可能!加油,考研人们!#考研#

阮元

两省官宣今年研究生招生改革措施,这类硕士招生比例仅剩30%!

今年研究生招生改革之势很猛!前有中国传媒大学,随后深圳大学也推行大改。除了高校的采取措施,各省份也着力深化改革,涉及到的院校会更多。接下来一起看看↓↓一、江苏省:着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1、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着力优化结构布局,通过集中新增、动态调整,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目前全省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5,2020年将达到6:4。2、优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学科结构方面,在一流学科、省优势学科建设中,优先布局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创业和公共管理人才。3、专硕论文纳入评优、抽检范围着力强化质量监管,将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纳入评优和抽检范围,并委托开展第三方评价,每年发布《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专硕要求更严了)分享君总结:江苏省的名校不少,扩大专硕招生比例这一措施,估计涉及面挺广。随手列举,985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211有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如有你的目标院校,很可能今年考学硕的更加困难,考专硕的机会更大些。另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相关的学科很可能会更有优势,比如扩招之类的。二、安徽省: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1、专硕比例逐步提高到70%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中提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逐步提高到70%。这也就意味着,学硕的招生名额将再度压缩,考学硕的难度将更大。2、加大接收校内外推免生力度除了学硕招生的比例大幅下降,安徽省改革措施中也计划加大接收校内外推免生力度。统考生可太难了,如果还是考学硕的,基本是要以一敌百。分享君总结:江苏省还是60%,安徽省已经直接提到70%了。同时还要扩大推免生力度,感觉基本上不想统考招收学硕研究生了。 安徽省的985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1院校有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普通类有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如果你的考研目标是安徽的院校,考专硕的性价比和上岸率相对会更高些!

骨肉不葬

临考才发现考研改革了?2021年考研党注意:这些都是在做无用功!

临考才发现院校考研改革?2021年考研党注意:这些都是在做无用功!有位考生咨询小水考研更换学校的问题,由于她没有及时了解目标院校的信息,她选择的学校更改了考研内容,之前的复习都是在做无用功,所以在纠结要不要换一所学校考研。这位考生当初选择福建师范大学备考,当时就是觉得该校不考大综合,选择的古代文学专业虽然复试线较高,但只考文学史和作品选,相比于那些考大综合的院校来说,简单不少。正常情况下,只要考生英语和政治的分数不低于60分,进入复试,并被录取还是可以的。特别是该校的古典文献学专业,报考人数较少,考研内容和古代文学一样,以去年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过了国家线就可以被录取。但是她了解的考研信息是去年年初的时候,到现在她才发现该校考研内容做了大的调整,文学系的所有专业已经改考大综合。这也是为何她开始发慌的原因。至于备考的建议:如果她不打算更换学校的话,可以在她之前复习的基础上,再另外加需要准备的参考书,专业可以更换选择古典文献学专业,今年该专业复试线就是国家线,上线人数不多。而如果她打算换学校的话,她可以考虑一下同等难度的学校,也可以降档换一所理工类大学,也是尽量不要选择大综合的院校,如浙江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或湖南科技大学等。但更换学校以后,也要注意本年的招生简章,是不是还会有其他的变化。所以,对于2021年考研党来说,不要只顾着盲目复习迎考,很多时候你自己做了无用功还不知道。一般来说,考生要避开以下坑,以免做了无用功!01、没有了解考研院校的考研内容考研院校的通知和专业考试内容的变化,考生要特别留心。就像上文提到的考生类似,有的考生直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学校改革了考研内容,这样的话考生最后只能沦为炮灰。02、不关注考研资讯和信息考研时间每年都有细微的变化,特别是考研报名时间确认时间以及条件略有区别,考生不注意考研资讯,很容易错过正式报名或确认时间,这样的话考生就白白错过了今年的考研机会。也存在不少异地考研的同学,在现场确认的时候,考生需要提供一些证明或者材料,每个地区每年都不太一样,所以考生要格外注意。03、购买大量无用的考研参考书,事无巨细的看考生或许存在一些误区,总以为别人,特别是研究生推荐的参考书目非常重要,所以就买了大量的参考书目,一本本地看过去,或许到了考研时还看不完,这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每个学校考研的内容和侧重点都不同,就算是同一个专业的同一个方向,考题出的范围和侧重点都不同,初试和复试考察的方向也迥异。考生只需要把握目标院校的考研真题以及侧重点就行,其他的没时间不需要过多了解。再者,研究生推荐的书目,适合做深入研究,不见得就适合初试,初试内容一般考的都比较基础和宽泛,没有必要专门进行深入研究。当然,也有一些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只熬时间,却不看复习效率,这都是小水不建议考生做的事。现在距离考研还有一段距离,考生要及时做调整,以免复习进度落下。最好做一个小计划,并按时完成,这样才能确保考研顺利成功!考研择校时,非211和985名校不选?双非院校的研究生不值得读?给2021年考研同学一个忠告:想一战成功,一定不要在家中复习!

叟何为此

「改革开放40周年」快速读懂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变迁的40年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4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取得了诸多成就。从1978年到2018年,这条40年的时间轴,镌刻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壮大的40年历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变迁1978年研究生教育恢复招生,当年共录取研究生10708人。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教育领域法律。1981年国务院批准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其中,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5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58个。国务院批准了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155人。1983年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198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2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1986年第二批10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1900年设立我国首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1993年全国在学研究生国模突破10万。199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成立,这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前身。1995年正式启动“985工程”建设。最终确定了39所高校为“985工程”建设高校。开始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次评选出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全国在学研究生规模突破100万。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5万个,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发布,研究生教育走上内涵发展之路。2014年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公费研究生推出舞台。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两种类型研究生招生工作并轨。公布“双一流”建设名单,确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其中A类36所,B类6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当前,我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78个,科研机构237个。在学研究生规模达263.96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6.2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12个“第一”01第一次研究生招生197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七八年研究招生工作安排意见》,我国研究生教育恢复招生,当年录取研究生10708人。02第一家研究生院1978年10月,受中国科学院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研究生院。03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首批博士生导师1155人,通过率45%。04第一次学位授权审核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和博士指导教师名单,从申报到批准公布历时9个月。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246个,批准15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558个,批准358个。博士点申报1151个,批准318个,通过率27.6%硕士点申报4294个,批准3185个,通过率74.2%。05第一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1982年2月6日,中国学位史上首页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答辩人:马中骐。答辩委员会由数理学部常委、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担任主席,朱洪元、胡宁、谷超豪、李华钟、戴元本、侯伯宇等担任委员。06第一批博士学位获得者1983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获得博士学位。07第一位女博士徐工巧,1942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酶室研究生。1982年通过论文答辩,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这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个女博士。08第一批试办研究生院1984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有22所高校陆续试办研究生院。09第一份研究生教育专业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是我国首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专业期刊,1984年9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司主办,杂志设设在北京理工大学。10第一个专业学位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原则同意在我国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从此我国有了专业学位,即MBA。1986年12月16日中美政府合作的第一期MBA学员毕业留影11第一份学位专业目录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家进行学位授予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赵恒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我国迄今为止先后施行过四份学科专业目录。最新版于2018年颁布13个门类111个一级学科。12第一轮学科评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此项工作自2002年首次在全国展开,至今进行了四轮学科评估。本文内容整理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黑桃Q。本号文章欢迎分享,转载注明来源MBA网(mbachinaV)近期热文清华总裁班同学开餐厅破产,清华回应:这个锅,不背!值得一看!同济MBA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备考攻略《职场人转折点报告》:平均27岁升任经理,40岁升任CxO一夜裁员4.4万人:“稳定”是最不稳定的风险

掌门人

多所院校开学时间确定!这所院校研究生招生改革!初复试大改!

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同学上半年一直在家上网课。不过目前多所高校已经明确了返校时间,大部分院校将实行分批返多所高校返校时间1.中国石油大学在校生8月23日开始返校报到,秋季学期9月7日开始上课;2020级本科生报到时间另行通知,9月14日开始上课;2020级研究生报到、上课时间另行通知。2.武汉大学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于9月6日返校注册,9月7日正式上课。2020级普通本科生新生于9月11日报到注册,此外,新生在9月12日至13日要接受入学教育并进行体检。2020级研究生新生则是在9月5日报到注册。3.中国政法大学8月29日,该校2017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2018级和2019级本科生、研究生返校;2020级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报到,8月31日正式上课。8月30至31日,该校2020级研究生报到,9月7日正式上课。9月7日,2017级本科生(新闻学专业除外)返校。9月12—13日,2020级本科生报到。疫情出现反弹的地区开学安排也相继延后了: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相继发布通知,延迟开学,何时明确开学及返校时间将根据疫情情况而定。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今年的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是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这也确定了一个消息:2021年研究生继续扩招!8月3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实施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会议指出,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调整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举措1.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结合我校特点,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确保录取的硕士生有良好的培养潜质和发展后劲。2.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3.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4.改革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充分体现艺术硕士人才选拔的独特性。通过强化初试、材料评议、复试的考核重点,即初试考查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材料评议考查综合素质,复试考查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独立的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确保录取的艺术硕士既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又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从招生源头解决艺术硕士培养中的痛点问题。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举措1.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明确数量与种类。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2.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制度,明确考试时长、内容和要求。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时间为1天,其中笔试时间为半天。重点考查研究生对本领域内基本文献、基础理论、前沿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均为3次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3.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术发表。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学科专业方向设置调整围绕全媒体人才培养,全面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一级学科设置原则,用一级学科统领布局学科建设,突出传媒优势和特色。通过改革,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体现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新专业方向。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只是一个开始,这是一个信号,相信其他院校很快也有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