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原来的化工龙头的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生出路如何?强力忍垢

原来的化工龙头的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生出路如何?

90年代国内化工行业特别火爆,导致化工类专业特别抢手,化工行业的就业机会很多,尤其是以去宝洁为荣,而后来随着97年亚洲金融风暴,化工行业就逐渐走向萧条,没有了当年的火爆场面,考上化工类专业也就不再难了,如果学化工的话,肯定优选去化工龙头的北京化工大学啦!那这所学校实力如何?毕业生出路又咋样呢?我们一起来捋一捋。北京化工大学,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958年,北京化工学院始建,隶属原化学工业部领导;1960年10 月,中共中央决定把北京化工学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2月,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9月,转为教育部属院校;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 个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三。2017 年我校“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正式列入一流学科建设之列。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575人,研究生6789人(其中博士974人)。我们参考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看看这所学校哪些学科实力较强。A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A-: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B+:0703 化学,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B-:0802 机械工程,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这样看来,北京化工大学是典型的行业类学校,在化工领域内的相关专业比较强,化工领域之外的专业实力比较一般。北京化工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共有 5450 人,整体就业率为 98.51%。其中,本科毕业生 3631 人,就业率为 98.71%;硕士毕业生 1662 人,博士毕业生 157人,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 98.13%。本科生的毕业出路是就业和升学并重,几乎都是50%左右的。而研究生则是就业为主啦!国内升学情况:本科生国内升学的 1390 名毕业生中,考取本校研究生 847 人,考取外校研究生 543 人。毕业生出国情况:2017 届本科毕业生中,我校共有 345 人选择出国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9.50%;其中通过学校联合培养项目进行深造的共计103人,所占比例29.86%;毕业生留学国家主要以英国、美国为主,地域分布上欧洲国家比例为 48.40%。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北京化工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完全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比高达74.2%。居于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比例仅为13.85%。而研究生就业,去民营企业的比例虽然很高,比例是41.53%,远远低于本科生,居于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的33.15%,这个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合理一些。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虽然是化工类大学,但毕业生的就业不仅仅是在纯化工行业,就业率最高的是工程制造行业,达到28.45%;其次是文化金融商贸是25.64%。对于毕业研究生,在工程制造领域内就业比例更高,达到35.85%,其次是高等教育单位的31%。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北京化工大学在北京,北京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本科生有44.24%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达到26.39%。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更喜欢留在北京的,达到54.47%,其次是东部地区的29.72%。毕业生的薪水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7 届本科毕业生已落实单位转正后的年薪转正后年薪 5 万元及以上人数比例为 91.24%,达到 10 万元及以上比例为 31.17%。毕业研究生已落实单位转正后的年薪转正后年薪 5 万元及以上人数占94.80%, 7万元及以上人数占73.50%,达到10万元及以上人数占39.86%。从数据来看,薪水和学历是正相关的,说明学校的教育还是受到社会认可的。我们一般还关注的就是各专业的就业信息,通过看北京化工大学的就业数据,因为是专业类高校,学校各专业的就业率非常高,均在90%以上,有10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仅有一个专业的就业率不足95%。研究生的就业率也非常高,17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仅有3个专业的就业率不到95%。不过还是希望学校能公布具体的签约率,看看有多少学生是灵活就业的形式。总体来看,这所在北京的行业类高校的就业率比较高,但薪资待遇比较一般,这也是这所学校现在录取分数不是很高的原因吧!关于北京化工大学的就业,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而又精

滨城区:打造“首建智谷”助力“双型”城市建设

滨城区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部署,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搭建高端技术创新研发共享平台,致力打造国家级科研技术中心。今年以来,滨城区加快推进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暨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1月7日,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暨首届黄海科创高端研讨会召开,滨城区探索新的模式,整合人才资源和行业优势,面向高端科研机构、“双一流”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双招双引”,吸引优秀人才团队入驻研究院,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入驻园区。研究院采用“理会事+公司制”模式,联合国家发改委、中科院、农科院、沈阳化工大学等50家以上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起设立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理事会。引入院士5人以上、行业领军专家10人以上、博士30人以上、硕士100人以上,打造多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邢萍告诉记者,她觉得这个模式非常好。一个新的项目从科研院所一直到产业化中间过程是很漫长的,尤其是很多环节不是靠某一端来打通,它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平台。比如说科研院所的人他很擅长做科研,当你去让他做产业化的时候,他是两眼一抹黑的。但是作为企业方他又很难去评估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在哪里。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他就了解我前沿的技术是什么,哪些有价值,同时我也懂得产业是如何操作的,它就会把这些环节给打通,这样会对产学研的一个推进,是非常大的助力作用。据了解,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坐落于滨城区白鹭湖畔,总占地面积388亩,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通力合作,实现了校企“相合”。研究院将聚集多功能研发、研究生教学、科技成果展示、专家公寓住宿、商务办公服务等“五大功能”,以绿色化学、智慧化学、高端精细化工、多功能新材料、新型装备与反应器等为主攻方向,聚焦关键性、前沿性技术开展应用研发。冯柏成是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作为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和机械化工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在他看来,研究院设定的发展方向与他在高端经济化工领域的研究方向十分契合。冯柏成告诉记者, 在高端经济化工新材料这一块儿,他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这样一个高端化工、绿色化工的发展,黄海技术研究院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院设定的发展方向是相契合的。研究院的成立真的是对新的技术在和合作落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也会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这边进行合作,在滨州来落地,为滨州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添砖加瓦。滨城区按照“握指成拳、打造生态、科创融合、高端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推进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聚势突破,量身打造了“十个一”产业落地模式。即:打造一个高端研发平台、建设一个产业承接园区、成立一个专业招商公司、设立一支产业发展基金、出台一套优惠扶持政策、建设一处产业展示客厅、打造一个高端峰会论坛、开发一个线上交易平台、建设一处安环集训中心、打造一支专业运营团队。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暨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不断延伸“研发+平台+孵化+产业化”创新创业产业链、价值链,建立新型科技成果研发、转移转化体系,从而把传统的基础工业带动到更高端的一些高附加价值产业。让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滨州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推动“富强滨州”建设贡献滨城力量。

旦而田猎

河南师范大学:教师摇篮打造科研沃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斌“我校不仅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更是科研的沃土。”8月7日,在跟随省委高校工委第三学习调研组在河师大采访期间,一位老教授这样告诉记者。这样一句话勾起了记者对河南师范大学的莫大兴趣。“目前学校一共有83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有22个。在校生当中,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只占37%,其余都是非师范专业。学校在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的同时,科研方面也成绩不俗。”该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张银付说。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工程学2个学科排名持续进入ESI全球前1%,综合排名保持在全省高校第2位;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项、国家社科基金19项,并获全省唯一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近5年获授权专利944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河南省首届专利一等奖1项……河师大科研出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秘诀?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张贵生介绍,科研离不开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学校于2017年获批的“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就是人才引进的典型案例。该基地是目前高校创新引智工作的国家级最高平台,河师大也是全省第2所进入国家“111”计划的高校。基地依托的“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开展绿色化学研究最早的机构之一,目前有国外顶级专家13人,中方成员49人,其中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等。人才兴,事业旺。由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渠桂荣领衔的核苷药物研发团队是学校的“明星团队”。该团队与新乡拓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出了核苷产品的生产新工艺,目前产品已经远销美、英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日本对国际核苷市场的垄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该校新能源材料研发团队取得一批以电池隔膜材料等为代表的原创性研发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创新药物研发团队开展协同攻关,推广转化了多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水污染处理研发团队在低能耗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生物处理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除了科研成果转化,我校还抓住了2017年学位点授权审核增列的机遇,成功获批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增量居全国高校第4位,河南第2位,学位点布局更为合理,为师大的未来和发展筑起新的平台。”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高书燕语气中透着自豪。“把该做的事情做早、做实、做优,才是真正的出彩。我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应有贡献。”该校党委书记赵国祥说。

萚兮

走出4位院士,毕业生赴名校深造!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实力硬核”

两届毕业生有近90%的学生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化学所等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读研,每届都有学生申请到国外大学读研或者硕博连读,并拿到奖学金资助……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出自于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创新人才实验班(拔尖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化学人才培养基地,迄今为止,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先后设立了国家理科化学基地班、郑州大学—中科院“卢嘉锡化学菁英班”、创新人才实验班(即拔尖班)三个特色班,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一流人才培养之路。从这些特色班的教室内,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高素质化学人才。化学学院始终将本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发挥“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优势,建立“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学院坚持配备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励志导师和专业导师,形成了多重导师体系,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和培育。同为引领学院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三个特色班采取特色教学、差异培养的教育方式,既有共通点,又各有侧重。基地班、菁英班采取分段培养模式,注重本科培养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实验班在此基础上,采用双语授课形式,鼓励学生使用国外原版专业教材,并实施双语考核。作为全校最早提出尝试小班授课的学院之一,化学学院为学生量身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每个特色班均有专属的培养方案。如今,化学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学院选拔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热爱学生工作的教师担任特色班班主任,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学院教授李占先是2001届基地班毕业生,她在中科院和北京大学深造后,又回到郑州大学任教。她直言,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教师,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都让她受益匪浅。李占先教授除小班授课外,特色班还一直实施动态弹性的培养模式。在学生配置上,三个班同步实行进入和退出机制。这样的流动制给了班里的同学们压力,更给了大家动力,同学们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共同进步。虽然班级是流动的,但宿舍是相对固定的,不同班级的学风、文化以宿舍为媒介,不断地融合发展。未来,学院将持续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动态培养机制,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成长成才。科教融合,以研促学对于许多本科生来说,科研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但在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里却并非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大一、大二便可进实验室参与科研训练,培养科研素质,部分同学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这样的经历在学院中并不鲜见。化学学院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平台和科研机会。进实验室这件事,已经成了化学学院里的“历史传承”。高年级的同学会向低年级的新生介绍实验室的情况,新同学们也十分珍惜进实验室的机会。这样的传承,帮助他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学学院率先在特色班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体系,并为项目提供经费支持,构建了“完善制度、重视过程、不唯成果、鼓励先进”的评价机制。特色班的学生除完成基础实验课程之外,还要参与学院、学校、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其他科研项目,完成相应的科研实践任务。从2003年开始,学院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至今已坚持了17年,进实验室已经变成了学生们的自觉行为。学院每年两期的“青年博士讲坛”,也大大激发了同学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化学学院获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金奖进入“双一流”建设序列以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相继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及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绿色催化加氢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增塑剂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和支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合作,科教融合,协调育人。自2013年起,学院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中科院研究所开展暑期访学。化学学院学生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访学此外,学院还与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外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鼓励和资助高年级本科生到国外进行短期访学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坚持特色,开创品牌历经25年辛勤耕耘,化学学院特色班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近年来,基地班学生共参与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0多篇,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等赛事中获奖20余项。优秀毕业生陈楠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并获得“郑州大学十佳大学生标兵”“郑州大学术之星”称号。从特色班走出的学子们有投身科研、勤于求索,入选国家人才计划的科学家;有屯垦戍边、扎根边疆,响应国家号召无私奉献的教师;有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劳动者;有潜心钻研、打破国外垄断,攻克催化技术难题的工程师……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特色班不仅为化学研究领域输送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善于创新的化学人才,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部崛起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支撑。三个特色班先后2次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广泛赞誉,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研究生生源单位之一。化学学院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20年,化学学院本科生参与发表SCI论文58篇,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奖励30项,毕业生读研率达到59.4%,化学专业的本科录取分数线超出一本线91分,在全校基础学科中排名第一,体现了社会各界对郑州大学化学本科教育的高度认可。面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新挑战,化学学院以更广阔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野,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和一流学科特色建设,牢牢抓住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机遇,培养更多更好的一流化学专业人才。拓展阅读: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始建于1956年,为原郑州大学最早建立的三个院系之一。一批著名的化学家徐墨耕、刘椽等组成的先驱者,为化学学科和化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拥有化学、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设有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学院优秀学子赴中科院化学所访学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和国家一流专业(化学)建设序列、教育部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国家级来华留学品牌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本科实验教学、科研训练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化学学院优秀学子赴俄罗斯喀山国立技术大学访学成立65年来,化学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化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中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近40人入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李朝军院士李朝军院士,1983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03担任加拿大绿色化学首席科学家,曾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2006年“科学美国人”杂志将他列为全球绿色化学领域的5位著名科学家之一,2007年,加拿大化学会将其研究成果列为二十世纪20项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2010年获得了加拿大绿色化学与工程奖。2012年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丁奎岭院士丁奎岭院士,1985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87年于郑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主要从事基于有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从1990年在郑州大学从教至今,他一直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在他培养的3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中,已有近20位成为教授或研究员。刘中民院士刘中民院士,1983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应用催化研究,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合作完成了多项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其中包括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性试验及首次工业化,世界首套1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等,让我国在能源低碳催化、新兴煤制大宗化学品和清洁燃料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席振峰院士席振峰院士,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原郑州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兼职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的科研方向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主要致力于碳-氢键、碳-碳键以及碳-杂原子键的选择性切断与重组反应规律研究,探索新一代物质转化的途径。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官微、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大学招生网、郑州大学校友会、中国科学院官网、中国工程院官网、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科协、中国能源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有机合成

风云岛

北化的这件事,被教育部点赞!

12月21日,教育部官网以“北京化工大学坚持 ‘五育并举’ 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题,报道我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工作。全文如下:北京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制定《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不断完善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的育人机制,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德育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大德育、大教育”育人格局。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教学案例、“最美课堂”等评选,构建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课堂”,努力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不断完善主旋律教育体系和发展性指导服务体系,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采取浸润式、融入式、体验式教育,大力实施“德耀北化工程”“新生引航工程”“实践基地育人工程”等,着力培养“三种精神、五种意识、六种能力”。 坚持以智启人,构建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以“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一流学科群建设为引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施“专业提升”工程建设“化工+”“人工智能+”等新型特色专业。规范核心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着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完善“三中心”“三层次”“三融合”的全周期多环境实践教学平台,将真实的工程体验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坚持以体育人,构建服务师生身心健康的体育工作体系。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体育课程创优计划”,探索将体育纳入本科生全过程培养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完善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测评机制。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创新运动会举办形式,建立班级、院系、学校三级竞赛体系,推动全员参与;实施课外体育达标计划,建立课外体育运动健康记录卡并纳入第二课堂综合素质考评体系;通过公共体育课、校园定向、社团活动、自由运动等形式,强调学生每天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完善定向帮扶机制,对体测不达标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和强化,跟踪体测指标变化,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坚持以美化人,构建具有特色的美育工作体系。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优势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资资源,打造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特色课程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丰富美育实践活动体系,建设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文化传承基地,以学生为主体创排《侯德榜》《归期》等话剧、舞蹈;在品牌活动“院周”中,融入中华诗词、经典话剧、经典歌舞、优秀传统戏曲等美育教育内容。建立学生美育实践活动档案,认定美育实践学分。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学校美育活动场地建设,在体育馆、教学楼、实验楼等公共空间设立艺术展览展示空间、布置美育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利用宣传栏、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校园全媒体平台,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美育环境。 坚持以劳塑人,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课程建设,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第一课堂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开展浸入式劳动教育。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形成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育人合力。以“学年劳动周”为载体,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开展劳动模范面对面、大国工匠进校园等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挖掘师生身边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打造劳动教育文化阵地。

甚善

国内为数不多的几所立足于香水和化妆品研发高校就业不错

一所大学专业的开设,基本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和时代背景,我国高校专业开设虽然五花八门,但多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而设,比如香水专业,化妆品专业,得益近年人们对美的需求,发现很快,值得关注。今天我们就针对这样几所大学,作以盘点。第一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由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日用化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上海市属二本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最出色的莫过于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拥有国家特色的专业香料专业以及全国唯一具有系统性培养调香人才的教育模式,全国唯一一所香料研究所,国家香化法规秘书处、国家级香化质量检测中心设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近20年来培养的大批优秀调香人才,在国内香料行业占比80%以上,被美誉为“中国调香师的摇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另设有全国唯一一所国际化妆品学院,全力打造世界东方美丽健康产业之都,化妆品研发能力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第二所、江南大学江南大学,位于江苏无锡,原轻工业部无锡轻工大学改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大学,在食品与轻化工领域具有独特的造诣。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妆品与美容专业,作为我国化妆品学术界、行业界中坚代表,被行业界尊称为我国表面活性剂、化妆品人才培养的摇篮,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化妆品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科技精英,江南大学的化妆品专业还是非常被化妆品行业所认可的,工作也很容易找,毕业生基本供不应求。第3所、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由国内第一所轻工院校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商业部著名北京商学院,机械部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化妆品方向具有也算独树一帜,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化妆品专业的高校之一,拥有化妆品硕士研究生培养权,把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列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化妆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百余家知名化妆品企业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已形成化妆品生物技术、化妆品植物功效原料开发、化妆品工艺技术、化妆品安全评估和功效评价等特色方向,在行业内享有盛誉。第4所、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由原重点研究轻化工的华东化工学院改建,部属211重点高校,其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也就是精细化工,偏向于化妆品和日用品以及药品的研发等方面(化妆品方向),属于华东理工大学的王牌专业,拥有硕士招生方向,在就业领域就有不错的口碑。第5所、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由国务院侨办直属唯一重点211工程高校,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暨南大学生物医学系(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从事生物材料研究的硏究所,也是暨南大学从事生物材料与医学物理的综合性研究平台,是广东省211建设的重点单位。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攀峰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东省高校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广东省药物载体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长江学者”及“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单位,教育部双一流“药学”学科群的组成单位之一,具有自主研发化妆品国家资质和广州生物医学化妆品研发公司,211部属院校背景,一大批优秀化妆品研发教师,专业实力强劲。第5所、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广州,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博士授予单位,广东重点高校。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等国家特色王牌。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精细化工成为我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方向主要偏向于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的研发,建有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功能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化妆品研发领域很有地位,特别背靠广州改革开放的前沿,专业发展迅速。第7所、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位于山东济南,由原山东轻工业学院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改建,现有轻化工程,生物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业设计,自动化,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国家级特色专业。齐鲁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化妆品与洗涤专业方向),是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专业及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也是山东省唯一以化妆品和洗涤剂为研究方向的专业,在省内外日化领域已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以化学、化工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突出生物学与化妆品学交叉科学研究,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借助高精尖的日用化学品制备及功效评价设备,充分挖掘国内外特色资源,开展化妆品和洗涤用品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管理策划等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日化产品的原料特性、制备工艺和功效性能,为国内外日化行业研发、生产及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及人才储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7%以上,工作条件好,待遇较高。第7所、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改建,现河南省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河南省重点建设骨干高校,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拥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朝鲜语,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源与动力工程,市场营销等优势专业。郑州轻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专业作为全国最早开设三所本科院校之一,已成为河南省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唯一研发化妆品方向的在豫高校,建有多家化妆品研发基地,属于行业发展不错的院校。第8所、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理工学院,位于湖南岳阳,由原岳阳大学、岳阳教育学院和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南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湖南理工学院应用化工专业(化妆品研发方向),属于中韩合作办学项目二本招生,虽起步较晚,但前景不错, 建有中韩国际化妆品研究中心、100余家化妆品实习基地,在韩建有3个化妆品实习基地。未来不可限量。

疾走不休

西北工业大学强基计划发布,专业为数学类、应用物理学、化学类

西北工业大学发布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类。4月10日至4月30日登录西北工业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上报名。6月10日至6月18日在报名平台确认是否参加校考。7月2日前举行考核(含面试和体质测试)。【具体简章】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文件要求,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西北工业大学2021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育人成效显著。在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我校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纪念表彰了10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6位西工大校友获此殊荣,从2005年至今的14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者中,有23位在西工大学习、工作过;在航天领域,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中的两位,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等,一大批西工大杰出校友担任集团公司、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航海领域同样有大批的杰出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重要管理岗位与核心技术岗位上,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成绩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综合素质全面且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简称:第一类考生)。第二类:基础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简称:第二类考生),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任一科目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http://gs.cyscc.org/)公示为准。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结合我校相关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类,招生计划详见报名平台。各招生专业、招生科类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如下:根据各省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以及我校历年招生情况,在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招生,具体招生省份和分省招生计划以强基计划报名平台公布为准。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4月10日至4月30日考生可登录西北工业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699)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三)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四)每位考生可填报三个专业志愿。(五)报名考生确认考试报名考生须于6月10日至6月18日在报名平台确认是否参加我校考核,并签署诚信承诺书。逾期未确认或未签署诚信承诺书者视为放弃参加考核以及后续录取资格。我校将在确认参加考核的考生中根据入围校考办法确定入围名单。(六)入围校考办法6月26日前,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末位同分同入围。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我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即可入围考核环节。入围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及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按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对于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还须达到生源所在省高考满分的75%。(七)考核安排我校于7月2日前举行考核(含面试和体质测试),具体事项请考生关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公告。1.面试考核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采取专家组与考生一对一面试模式,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科研潜质、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洞察力、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在考虑专业等因素的基础上随机分组面试专家,每组包含理科、工科、文科、艺术等各类别专家不少于5名;考生按生源地随机分组;第二类考生面试时间每人不少于60分钟。2.考生综合素质考核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面试的观测点之一,并在面试中考核使用。3.体质测试进入考核的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体质测试,学生在六项测试项目中限选三项(选定后不得更改),其中测试成绩有两项及以上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测试办法详见附件1),合格标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高三毕业生体质测试评价指标执行。测试项目:体重指数(BMI)、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八)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第一类、第二类考生的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分别占综合成绩的85%和15%,面试成绩满分100分,其综合成绩计算办法: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85+面试成绩×15%综合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按综合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同分情况下依次按高考成绩、面试成绩、数学、语文、外语单科成绩排序。2.确定录取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和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预录取名单,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确定专业。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录取名单将于7月5日左右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公示。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四、培养方案强基计划录取学生,根据录取专业对应进入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进行专门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参照我校拔尖人才培养高地、教育教学改革前沿阵地——教育实验学院(荣誉学院)的培养模式,为强基计划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优势资源和平台,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探究式教学,加强通识教育、夯实数理化基础、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培养有志于长期从事国家亟需关键领域和重大基础学科,具有优秀综合素质、扎实理工基础的领军人才。数学类专业结合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专业优势资源,聚焦数据科学、智能科技、先进制造和航空宇航等国防安全领域对于分析、代数、几何、统计等基础数学的强烈需求,面向科学计算理论与方法、网络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统计与复杂性科学、计算几何与图像信息处理等国际科技前沿,致力于为数学和国防科技领域培养“数理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思维宽广、综合素养深厚”的高层次创新型数学拔尖领军人才。应用物理学专业结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优势,面向未来空间技术与工程中的物理与技术问题,如空间站材料物理、凝聚态物理、微纳光子与信息光学等国际前沿问题及国防技术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坚实物理基础、独立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能在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国家重大需求领域从事物理学和相关国防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为科学家、总师等各类领军人才。化学类专业结合化学与化工学院长期以来服务国防军工的专业优势,面向国家发展中关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重大卡脖子难题和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围绕智能与高性能材料、能源与催化、绿色化学过程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及国防技术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培养具有坚实化学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独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未来能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防科技领域从事化学基础研究和重要功能材料研发的“理工复合型”领军人才。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实行“3+1+N”的“本硕”或“本博”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选择“本博”模式。“3+1”为本科强基学习和本科阶段本博或本硕衔接学习年限;“N”为所在学科的博士或硕士学习年限。本科强基学习阶段实施动态分流和补入机制。每学年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分流出强基计划,转至录取强基计划专业对应的普通类专业进行后续培养。由学生转出后留置的空缺名额,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在普通类专业遴选优秀学生进行补充,转入学生需补修相关课程。成绩考核符合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以学科交叉培养。五、奖励激励(一)设立强基计划创新专项奖助金,用以支持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实训、高挑战度实践、参与重大科研任务等方面的工作。(二)设立强基计划学业专项奖助金,对强基计划学生全覆盖。同时,在我校奖助学金评选中,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倾斜。(三)设立强基计划国际交流专项奖助金,资助学生赴海外知名高校和机构开展交流学习、实习实践、科研训练等。(四)符合条件的学生,均享有免试攻读相关领域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的激励政策。六、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我校。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平台。(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五)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我校考核工作方案视疫情防控情况将可能作出相应调整,若有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七、监督保障机制(一)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录取标准公示,确保选拔方法公平。(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和投诉电话:029-88493708。八、咨询方式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邮编:710072招生咨询电话:029-88460206传真:029-88492310电子邮箱:ao@nwpu.e.cn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zsb.nwpu.e.cn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九、本简章由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2021年4月8日

儿女债

2020年高考:化学学类专业全息解读

什么是化学?“化学”若单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学问”。化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希望借助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制造出新材料、新能源,从而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吃、穿、住、行方面的需求。学者对化学的解释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说:“化学是不断发明和制造对人类更有用的新物质的科学。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说:“化学的最迷人之处,是它在长期的实践中开阔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提供了资源开发的依据,赋予人类以非凡的创造和合成化合物的能力。依靠化学,不仅能够改造原有的化学物质,而且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化学物质。人类日益美好的衣、食、住、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的贡献;当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依赖者化学的发展。没有化学,便没有现代人类文明。”化学类包含四大专业化学专业主干学科:化学基本信息专业名称:化学 | 专业代码:070301 | 门类:理学 | 学科:化学类 | 学历层次:本科 |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部分高校的专业方向培养:分析与检测、精细化学工业、科学、药物、化学制药。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学科的最新知识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具有向不同领域发展的潜力和素质,特别是在交叉学科的进一步深造方面具有优势;旨在培养富有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挑战精神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能在大中型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精细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到相关行业从事化学品的应用研发、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应用化学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应用化学 | 专业代码:070302 | 门类:理学 | 学科:化学类 | 学历层次:本科 |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制药、藏汉双语、功能材料、精细化工、药物合成 质量检测、分析与检测、药用化妆品、产品检测技术 化学材料与技术。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应用化学理论基础和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及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适应从事精细化工、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生物化工、药物合成及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的产品研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并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宽口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现代仪器分析,材料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化工设计,化工企业管理。就业方向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 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该专业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 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化学生物学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化学生物学 | 专业代码:070303 | 门类:理学 | 学科:化学类 | 学历层次:本科 |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化学生物学是化学与生物、医学全面交叉结合的新兴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较广泛的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知识,熟练掌握化学与相关生物学实验技能,具备从事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人才。毕业后的学生应能胜任化学、生物学及生物制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及管理工作,也可在化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制药技术等领域继续深造。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导论、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等。化学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就业方向该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当广泛,学生毕业后适宜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适宜到化学、药学、医疗、生化制药、生物工程、无机新材料、化工、轻工、能源等行业,以及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分子科学与工程 | 专业代码:070304 | 门类:理学 | 学科:化学类 | 学历层次:本科 |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本专业优化化学与化工教学内容,增添新的交叉学科知识,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拥有宽广深厚的化学、化工基础,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宽广深厚的化学、化工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该专业既不同于传统的化学、化工类专业,更非化学与化工专业的简单加和,它注重用分子层次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化学以及相关的环境、材料和生命科学的问题,同 时立足于国家亟待发展的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需求,优化化学与化工教学内容,增添新的交叉学科知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主要课程:材料物理性能、药物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物理性能、化工安全与环保、环境化工、化工分离工程、生物化工、化工设计、绿色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 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无机材料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技术、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 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到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开发、设计、管理等工作。同时,本专业学生将以较高比例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工作。易混淆的三个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专业是传统的基础专业之一,在教育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属理学中的化学类。化学大类中,化学和应用化学是两个基础专业,工学中有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三个专业往往容易混淆。简单来说,化学偏重于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性;化学工程注重如何将实验放大得到产品;应用化学介于两者之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同样发现了一种化学新物质,化学专业更关心这种物质是怎样合成的,而化学工程则更关心这种物质有怎样的用途,以及如何大规模的生产。应用化学虽说是理科,但与纯理科不同,也比较强调“应用”,是介于化学和化学工程之间的应用理科专业。对于高中生,想报考化学专业需要往哪方面去培养自己?首先,你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其次要动手去验证你的想法,可以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些小实验,也可以用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化学这门学科和数学、物理类似,也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进行推演。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可以报考化学,但是色弱或者色盲考生不宜填报化学专业,在2017年实行新高考方案的上海市和浙江省的考生,对于选考科目也有要求,有兴趣的家长请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招生章程》和高考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北京化工大学的陈咏梅教授介绍:“我校不建议色弱或者色盲考生填报化学专业,身体专业受限不仅会影响在学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也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就业。对于2017年实行新高考方案的上海和浙江省的考生,我校对化学专业制定的选考科目要求为必测物理或者化学。”什么人适合报考化学专业呢?以下几点网友建议供参考:1.对化学专业拥有超乎寻常的热爱,可以持续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不轻易退缩;2.如果理想是专心搞研究,本科远远不够,考研、读博、出国,都需要有超级好的成绩或经济实力,搞科研不是一两个实验就能出成绩,也要有足够的意志力;3.化学需要反复做实验,即使有了对化学的热情也不够,还要执着、执着、再执着。就业前景化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化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可以在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到相关行业从事化学品的应用研发、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就业方向化学专业的就业面相当宽泛,毕业生主要到高校、科研机构、轻工、医药卫生、环保、建材、食品等与化学相关的政府部门工作。化学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一定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大专院校、中学、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从事教学与教育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化工、医药、环境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现代教育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学教学论等。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大专院校、中学、教育行政等部门从事化学教学与教育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化工、医药、环境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产品检验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本科人才。最多就业行业:教育行业应用化学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受到基础化学研究和应用化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化学电源、电化学表面处理、冶金及化学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开发和产品生产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分离化学、电化学测试技术、电化学原理、电解工程、化学电源、电镀工艺学、电化学设备与工程设计、电化学合成、金属腐蚀与防腐蚀、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化学电源、电化学表面处理与精饰、冶金、化工、能源、材料、军工、环保以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生产规划、工艺设计、运行管理、工程实施,产品的检验及教学工作。最多就业行业:制药和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扎实的环境污染控制基本理论与技术知识、熟悉环保政策法规,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与规划、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环保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土壤修复原理及技术、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环境工程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专业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与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从事科研,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最多就业行业:环保化学工程与工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能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冶金、信息、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分离工程、精细化学品化学、催化技术、化工设计基础、化工制图、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学工艺学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冶金、信息、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和军工等部门工作或到有关部门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生产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关的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最多就业行业:半导体和电子技术制药工程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化学药物与天然药物制备、工程设计与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分离工程、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制药工程与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药物设计基础、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基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GMP)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农药和其他精细化学品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医药、农药和其他精细化学品生产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工程实施,以及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验等工作。最多就业行业:制药和生物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清洁能源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工程设计与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较扎实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能源化工部门或相关行业从事能源化工产品开发与研制、分析与测试、工程设计和工艺研究、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煤化学、洁净煤技术、煤化工工艺学、催化技术、化工设计基础、化工制图、碳一化学及工艺学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化工、炼油、医药、能源、冶金、轻工、材料等部门工作或从事能源化工产品开发与研制、分析与测试、工程设计和工艺研究,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等工作。最多就业行业:新能源化学专业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另一个则是化学的实际应用。由于化学是一个基础性学科,也可以说是一个与工科沾边的专业,所以各个高校对化学都非常的重视。笔者根据软科提供的数据,为大家整理出2019年化学专业高校的排名情况。不怕辛苦的同学,有志于往化学方向发展的,则可以考虑这些大学。化学评估结果具体是什么情况?一起来看看!在中国的高校当中,化学专业最好的可能是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术大学,这两所大学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是走在国内前面。因为化学是一个有理论。才有实践应用的学科,所以化学界对于有强大理论基础的高校都是十分的推崇,而北大和中科大则是理论基础最好的两所大学。在排名前十位的高校当中,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的化学专业在实际应用中当中都是非常强,只是侧重的方向不同。虽然在排名上没有北大和中科大的高,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薪酬待遇不会比这两所大学差。在这份榜单当中,前50名几乎都是被名校包揽。只有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以及浙江工业大学是非211工程大学。其中,南京工业大学是排名第31位,超过很多的211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也是被评为A类,而且该校还拥有多位化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也说明南京工业大学在化学领域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化学类专业在大学期间是比较难学的,而且课程比较无聊,需要比较强的耐心。化学类专业就业率比较好的是应用化学,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前往化工企业、食品企业、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相对来说,工作比较辛苦,薪酬待遇一般。化学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都是比较辛苦的,而且化学物品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考生们在报考化学类专业的时候,是需要明白的。有人说化学专业就是一个“坑”,工作累,而且还伤身体。也有人说,这是就业非常稳定的专业,即使就业形势不好,化学类专业还是能够找到工作,如果自己最后优秀,那么进入研究所也是非常不错的。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中的的“麻省理工大学”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天津大学化工学科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当时的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并组成,1997年,在原化工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长期以来,化工学院秉承“坚持一流标准,培养一流人才,争创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的发展目标,“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获得学科评估“四连冠”,“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中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产品工程系、石油加工系、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石油加工研究所,现有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绿色能源化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多相结构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以及化学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要远远强于北大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始建于1946年。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学科布局合理、师资队伍和研究实力雄厚的工程科学系。设有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1998年首批获“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率先入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招收“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化工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学”等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老牌综合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成果惊人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简称化工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是1927年由化工教育先驱李寿恒教授创立的我国第一个化工系。成立90余年以来,化工学院人才辈出,久负盛名。化工学院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化工学科和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建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的研究平台,1个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化工中的“黄埔军校”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核心学院之一,其前身涵盖基本有机合成和无机化工等专业,始建于1958年,与学校同步创建。1978年院系调整后成立化学工程系,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由化学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工研究所组建成立了化学工程学院。200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化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5。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学院是我国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已位居于全国著名大学同类院系一流水平行列。大连理工大学:看看该校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师就知道他有多厉害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成立于2010年11月,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科为辽宁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建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化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所开设的包括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和普通化学及实验在内的五门核心课程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东南部化工人才“沃土”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08年1月成立,由原化工与能源学院与化学科学学院合并组建。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几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化工系。1960年创办化学系,20世纪80年代初,化学系更名为应用化学系。1994年由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环境研究所合并成立化工学院。2002年,应用化学系并入理学院,2004年独立建制为化学科学学院。2004年化工学院调整学科规划和布局,扩展为化工与能源学院。2008年,学校学科调整,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专业业界驰名,教风学风一流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于1958年成立化工系,开始招收化工专业本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化工学科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招收材料化学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60年来,学院是安徽省最大的化工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输送化学、化工和材料等领域各类人才1.2万余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青9人等大批杰出学者专家和企业家,为国家化工产业发展、化工教育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大学:西南一块实力响当当的牌子,化工专业人才辈出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创建于1952年,时名“四川化学工业学院”,由中国化工教育先驱张洪沅先生、张铨先生和徐僖先生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整合当时的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川南工专、重华学院、西南农学院、乐山技专、川北大学、西南工专、西昌技专等十所高校的化工系科所组建而成,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两所化工高等院校之一。学院先后经历了四川化学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时期、成都科技大学时期、四川联合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化工高等教育基地,为我国化工科技人才培养、化工科技进步和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流化工学院。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齐名,化工专业多项研究成果领先国外,学子备受青睐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逾百年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8年岳麓书院改制设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所开设的分析化学课程,是湖南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定名即成立化学系,1946年成立化学工程系,1961年成立化学化工系,1996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目前学院共设有4个系和1个中心:即化学系、化工系、应化系、化学生物学系、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学院在3个专业招收本科学生:即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院化学专业获评为国家优势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1、北京大学:顶级研究型北京大学化学系肇始于1910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是国立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化学系,1994年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在历次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化学学院始终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使命;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同时注重与生命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2、南开大学:老牌名校化学学院起源于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伊始的化学门,正式成立于1995年4月,是由原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的实体化专业学院。其主体——化学系创建于1921年,是我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3、中国科学院大学:新起之秀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系,始建于1978年,是国科大主要基础学院之一。按照中国科学院的总体部署,现在的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牵头承办,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京内外二十多个研究所以及校本部共同建设。下设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含化学生物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化学实验与综合等6个教学研究室。4、四川大学:中西领头羊,名誉全国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的办学可上溯至1907 年四川高等学堂化学门与应用化学门的开办,逾百年来的办学历史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布局西部的重要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化学学院是国家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99 年获得化学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2000 年获准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院的博、硕士点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等二级学科;有机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学院获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成为“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单位,2009 年学院获准“绿色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 年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放射化学专业”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放射化学特殊学科点。2017年化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武汉大学:与美丽的樱花一样齐名,芬芳美丽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1896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王星拱教授担任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6、厦门大学:美丽、驰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1991年在化学系的基础上建立。学院现设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共3个系。学院现有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平台;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纳米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电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电镀及表面处理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精细化工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厦门市分子纳米技术与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合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分委会、中国化学会《电化学》编辑部、中国空间学会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化学会挂靠于学院。7、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26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与复旦大学七校的化学系合并,成为今日的复旦大学化学系。历经九十余年,化学系已成为我国培养一流化学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所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一大批已成为学术造诣深厚、蜚声于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其中在化学系工作或学习、进修过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有二十余位。近年来通过“211”和“985”工程的建设,进一步为构建研究型大学化学学科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由原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学化学系,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工系。学院化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03、2009、2012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分列第二、第三、第二名。9、中国科技大学:誉满全球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由化学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六个单位组成。1958年学校创立初时,共设有十三个系,其中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系包括化学物理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以及公共基础课的化学教研室。九十年代学校开始建立学院体制,1996年学校将化学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并组建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建院过程中,将化学物理系的有机化学教研室和应用化学系的无机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合并起来新设立成化学系;将化学物理系的感光化学教研室、计算化学教研室和普通化学教研室与应用化学系的辐射化学教研室、工化教研室合起来成为新的应用化学系;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和高分子物理教研室划出来,设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这样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有五个系,即化学物理系、应用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10、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化学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几经演变,求是书院1912年发展为浙江高等学校,并于1915年创建化学系,1928年发展为浙江大学化学系;育英书院1897年创建化学科,1914年育英书院发展为之江大学,化学科于1920年发展为化学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化学系与之江大学化学系合并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化学系,1958年发展成为杭州大学化学系;1958年浙江大学恢复化学系。1998年四校合并后,由浙江大学化学系与杭州大学化学系、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新的浙江大学化学系。中科院四大王牌院所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六十九年来,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坚持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项,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60多项,院省(部)级成果奖400余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2100多项、授权19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6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5位;培育了以中科院系统第一家境内上市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英华”),构建了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浙江(杭州)材料与化工研究院、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青岛中科应化研究院等创新基地;建成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科院工程化研发平台;成批成建制地向30余个新兴科研机构和新兴企业输送专业人才1200多人,有28位在本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种荣誉称号,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创新贡献。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主要学科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2、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创建于1950年6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从开展抗生素和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起步,经过近60多年几代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以有机化学研究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和“物理有机化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自由基化学中取代基离域参数和有机分子簇集概念”等一批攀登科技高峰的重要成果中做出重要贡献。有机所在以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导,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新材料三大领域,重点突出健康和生命、环境和生态系统、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材料、能源开发应用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相关的基本有机化学课题等六大研究方向,带动化学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化学信息学、有机材料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等八大学科发展。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开展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化学所坚持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化学所不断加强高技术创新和集成,高度重视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学、能源与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建所以来,化学所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300余项,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发表SCI论文数、论文被引用篇数等方面,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列,特别是高水平论文数不断增长,显示了化学所基础研究的实力和创新能力。化学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中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4、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公因

深入学习调研 聚力中原出彩|教师摇篮打造科研沃土

□河南日报记者王斌“我校不仅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更是科研的沃土。”8月7日,在跟随省委高校工委第三学习调研组在河师大采访期间,一位老教授这样告诉记者。这样一句话勾起了记者对河南师范大学的莫大兴趣。“目前学校一共有83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有22个。在校生当中,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只占37%,其余都是非师范专业。学校在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的同时,科研方面也成绩不俗。”该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张银付说。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工程学2个学科排名持续进入ESI全球前1%,综合排名保持在全省高校第2位;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项、国家社科基金19项,并获全省唯一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近5年获授权专利944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河南省首届专利一等奖1项……河师大科研出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秘诀?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张贵生介绍,科研离不开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学校于2017年获批的“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就是人才引进的典型案例。该基地是目前高校创新引智工作的国家级最高平台,河师大也是全省第2所进入国家“111”计划的高校。基地依托的“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开展绿色化学研究最早的机构之一,目前有国外顶级专家13人,中方成员49人,其中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等。人才兴,事业旺。由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渠桂荣领衔的核苷药物研发团队是学校的“明星团队”。该团队与新乡拓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出了核苷产品的生产新工艺,目前产品已经远销美、英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日本对国际核苷市场的垄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该校新能源材料研发团队取得一批以电池隔膜材料等为代表的原创性研发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创新药物研发团队开展协同攻关,推广转化了多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水污染处理研发团队在低能耗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生物处理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除了科研成果转化,我校还抓住了2017年学位点授权审核增列的机遇,成功获批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增量居全国高校第4位,河南第2位,学位点布局更为合理,为师大的未来和发展筑起新的平台。”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高书燕语气中透着自豪。“把该做的事情做早、做实、做优,才是真正的出彩。我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应有贡献。”该校党委书记赵国祥说。③9

请问至仁

让绿色化学造福人类社会,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新出路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在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背景下,化学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倒逼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重大变革。”近日在江苏省溧阳市召开的“绿色催化专家智库理事工作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云东说。目前,如何从化学反应环节有效解决污染难题,推动绿色催化技术的发展,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装备技术和材料支撑,已成为化学工业领域的重中之重。传统催化工艺技术污染严重催化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但传统催化过程带来的污染非常严重。因此,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催化技术的发展与新型催化剂的研制,加速发展环境友好型催化过程,推动化学工业走向绿色化学。“绿色催化是发展的方向,它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路径;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教授说。在何鸣元眼中,面对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化学化工的责任和担当是要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给人类提供燃料和化学品。因此,在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绿色化工首当其冲,化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有了直接的责任与担当。智库专家作用“四两拨千斤”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高度重视发展绿色催化,重点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专业化智库,为全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与服务。目前,我国在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点突破,有的产品已进入推广应用。2016年2月,在何鸣元、吴云东、程津培等多位院士的倡导下,由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及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绿色催化专家智库,目前共由48位两院院士以及多位高层次特聘教授汇集智库,组成了国内绿色催化领域最强大的科学家团队。“我们这个团队围绕‘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找准了科研与服务的位置,并将智库的定位、理念、目标、宗旨完全融入了‘五大发展理念’,重点开展绿色催化、清洁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环境保护、稀土利用、盐湖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正在让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优势。”何鸣元说。“下一步,我们将以自身的科技优势,集中力量为西部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破难题,使西部有绿水青山,更有金山银山。”何鸣元表示。来源:科技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