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三学生通宵做实验,写出论文导师不看,过来人给出好办法

研三学生通宵做实验,写出论文导师不看,过来人给出好办法

本科的就读情况是一个班由一名辅导员进行管理,而就读研究生的话,一般在入学之前都会分配好导师,或者是在入学后不久进行选择,也就是每个研究生都会有一名相应的导师进行指导,而一名导师可以同时带多名研究生。之所以研究生采取这样的模式,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国家人才,让他们有人指导,真正地学到知识,成为国家的栋梁。而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就读研三,每天都在实验室做实验,并且经常通宵,可是写出的论文导师不看,也不指出问题所在,应该怎么办?作为一个研究生过来人,我来给出我的看法和建议。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研究生阶段如果遇到一个好的导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除了会在实验、论文方面给予很好的帮助和指导,给研究生提供很好的项目和实验平台,让学生在毕业之际拥有很强的能力,能够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外,有时候还能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教会一些人生的大道理,这是受用一生的东西。 可是如果遇到了一位不负责任的导师,那么就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了,有些导师岁自己的学生就是放任不管的态度,任由他们自由发展,其实我认为这样的导师是不配做研究生导师的,如果不愿意带那么就不要招为自己的学生,这样不是误人子弟吗? 一个孩子考上研究生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并且要花费三年的时间,如果是学生自己不愿意学习那没有什么可说的,怪不得导师,但是如果导师不去指导,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耽误。这位家长的孩子很显然就是遇到了一位很不负责任的导师,如果是没有能力指导,是可以请其他导师帮助自己指导下的,再怎么样也不能误了无辜好学的学生。 面对不负责任的导师,学生应该怎么办?研三正是毕业和找工作的关键时期,是比较忙的。孩子每天在实验室做实验,比较常常熬通宵,相信就是迫于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压力。写成的论文导师不看,也不指出问题,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肯定是不能和导师起冲突的。我读研的时候,寝室就有一位室友,他的导师就是对他放任不管,但是为了毕业,他只能够靠自己去学习,然后有时候会去到其他导师的实验室,经常去的话别的导师也就对他慢慢地熟悉了,并且在论文方面也给予了他一定的意见,最后使得他顺利毕业。所以,对于这位家长孩子的状况,我有两点建议:第一:多去找一下导师导师一次不给建议,就多去几次,然后平时多跟导师联系下,为了要写出论文,就只有厚着脸皮去和导师说了,或许多找几次,导师就愿意给出意见了。第二:多看看相关论文导师不负责,那么自己就上点心,多下载一些相关的论文,学习格式、写作方法、需要的相关数据、图形等,看得多了,自然会知道怎么写了。第三:与同门师兄弟多交流、沟通有些导师是带有好几位学生的,而且也带过好多届,那么就可以多与同门师兄弟进行交流,因为同一个导师研究的方向一般也是大致相同的,还可以找之前毕业了的师兄、师姐,让他们帮忙指导一下,一般师出同门都是很愿意帮忙的,同时也可以到网上下载师兄、师姐的论文进行学习,这都是比较好的方法。第四:去向其他的导师请教有些导师就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只要你是好学的,他们也会愿意帮助,进行指导的,所以这也是一种方式。该如何选择导师?这名研究生遭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那么以后考研的学生该如何选择导师呢?第一:根据自己想研究的方向筛选出相关领域的导师每名研究生都有自己想研究的方向,那么在入学前就去研究生院网站去查看导师信息,看他们的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筛选出自己想研究的方向的导师。第二:从筛选出的导师当中看哪些导师项目较多研究生期间有项目可做才能够提升自己,有一些导师是没有项目的,跟了这样的导师也就很难提升自己了。这就需要去打听了,或者通过同学,或者去到学校打听。第三:找负责任的导师除了找与自己想研究的领域相关、有项目、项目较多的导师外,还要找那种比较负责任的导师,这样在研究生三年才会得到很好的指导。对于家长的孩子在读研三,经常在实验室通宵做实验,而导师不看孩子写的论文,也不指出问题所在,首先这名导师是不负责任的,其次学生要想办法,可以采取多找导师、多看论文、与同门师兄弟交流、请教毕业的师兄、师姐、请教其他导师的方式进行解决,最后研究生选导师也是比较关键的,要找相关研究领域、项目较多且负责任的导师。今日话题:你遇到了过不负责任的导师吗

买衣服

为什么研究生遇到教学科研两不误的导师,越来越难?

你的导师能否做好“左手教学,右手科研”?你认为要求导师教学科研两手抓是必要的吗?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收到了近两百位科研人的心声。整体看来,只有五分之一的调查参与者表示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约 35% 的参与者认为导师都不擅长;而在“偏科”的导师中,擅长科研的导师数量大约是更擅长教学者的两倍。导师“偏科”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大家对导师又有怎样的期待?来听听科研人的心声吧。“如果能多一点项目就更好了”一个不擅长科研的导师可能给得了知识,却给不了资源。学生容易感到缺少好的项目,或者在科研上缺乏有效的硬件支持;但如果导师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生也能受益良多。导师给本科上课,口碑很好,本校本科生有很多人因为他人好教课好而选择保他的研究生。但是项目不太多,而且西北地区本来经费就少,所以老师花钱不那么大方,很多想买的设备啊之类的,就会考虑再三。其实感觉老师这样没有不好,如果能多一点项目会更好~~~那样教授可能两三年前就评上啦!更擅长教学,不过没有太多的影响。老师会在大方向上给你把握,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他的让自己自由掌控,不管遇到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想办法帮助自己。导师名气不大,带学生却是十分认真负责。困扰是发文章有困难,但是跟着导师以来我自己提升非常快,学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成长是让人扎实安心的。我的导师是骨科教授出身,同时兼具管理职务,因此总是能带来很多前沿资源和信息,能整合很多平台,我从研究生开始读,在这个团队里开拓了眼界,格局也变大,思维也得到很大启发。但老板是一个摇大旗的人,拿回来的项目和课题只能靠自己摸索做。有前面的师兄带路还好,如果没有就自己抹黑做。有时无法判断,感到迷茫,不知道在这里的空间是什么?导师更擅长教学,科研基本上是瞎指挥。我觉得他把重心放在了教学上,一个本科生比研究生重要,有的硕士投入比博士多。希望他能把短板补上,不然真的这个课题组要散了。做的东西杂乱无章,又出不了啥好文章,数量也少。上课感觉收获很多~但做创新项目的时候就会感觉每一条路都走不下去…读博读了一年,文章自己构思,发给老师老师也没看,通常就是大概说几句,然后让我自己再修改,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要怎么修改,我很茫然,但是又不能“顶”回去,所以写文章的周期很长。我希望他能够更多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这个项目做一点,那个项目做一点,到最后啥都没学到,他还美其名曰我培养出了多少多少学生,是生产出来的吧。“和老师的交流仅限于帮他取快递”更擅长科研的导师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他们的学生常常提到一个词:放养。“学术明星”导师往往时间分配紧张,无法给学生足够的指导。但如果学生比较独立,也有足够的能力,跟着这样的导师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导师平时都很忙,没什么时间管学生……有种自生自灭的感觉,希望导师能多关注一下学生吧。导师真的很忙,经常不在学校,很多例行的见面指导都被冲掉。的确很困扰。希望能分配好时间吧。导师自己在业内还不错,但是更专注于与企业的横向合作。对于学生,我们很无奈,毫不夸张的说,一年以来和老师的交流仅限帮他取快递,没有给过任何学术上的指导。擅长科研,但是教学和临床的弱势导致我们在全国的影响力受到限制。更擅长科研,对我没有困扰,对本科生有。希望导师可以补上短板,把本科生的教学也抓一抓。我在一个大组,所接触的老师,有 80% 在带学生方面都很差,简单说指导不了实验细节,总说一些空话。有师兄师姐带的还好,像我这种新老师第一届学生,没人带,老师也从不指导……另外遇到学生解决不了,或者处理起来十分麻烦的问题,有的时候真的没有办法,但老师通常不会理解你的,反正就一句话,想办法解决。导师名气大,但行政工作超多,基本很少指导学生。不过可以理解老师的难处,在领导岗位,很多行政工作难以避免。其实我导师特别牛逼,他的水平很高。他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无论古今中西,他全都懂。所以就算我做的选题跟他不在一个领域,他也能给我宏观的指导。但他真的很佛系,只做科研不关心学生,我自己迷茫了大半个学期还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干嘛。更擅长科研,但不擅长教学,给我快速掌握科研技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觉得还是把短板补上比较好,毕竟以后有很多学生,擅长教学可以更快的让新同学加入科研队伍,不用在这之外徘徊很久。更擅长科研,导致我有问题的时候久而久之就会倾向于一个人解决吧。除了有的时候会因为些小事来回折腾,没啥太大的困扰,毕竟科研的本质就是自己摸索。自己当了 PI 后不可能指望再有人带你。“我可能上了个假的研究生”约 35% 的参与者表示导师两者都不擅长,其中许多人抱怨导师忙于做生意,或者心思根本不在学校,耽误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些学生感觉毕业都成问题。我导师基本上做行政,近年基本上不是参加会议就是在组织会议(以非科研类会议居多)。教学和科研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能毕业全凭实验室牛人指点和自己摸索。从我的大师姐开始到最小的师妹都深受影响,都感觉上了个假研究生,三年基本一事无成。导师说我没时间管你,但是你必须要发论文。实验失败的时候找老板讨论,发现给她讲了无数次的实验设计她仍然听不懂我在做什么,总是心思不在线,她想的跟做我说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纠正过数次仍然没纠正过来。工科,导师工程项目很多,对科研的指导作用几乎为零。导师年龄大了,不教学也不科研,不是不擅长,是准备安享晚年。感觉读研究生很被动,只能靠自己了,虽然才研一,但是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都不太擅长,影响挺大的,导师会在一开始吹牛说的多好听,有多少课题,这两年有多少文章,到了后来完全不管放养……课题进展也不问,没有任何指导,还好有小老板。之前的老板偏向产业,自己盆满钵满,培养学生可以说是不闻不问。教学和科研一团糟,感觉就像个黑心商人,严重剥削学生劳动力,动不动就说不让你毕业,科研都不懂,只会忽悠学生!教学 PPT 就叫研究生帮他乱做,然后到处吹牛拉项目!不如赶紧去做生意。感觉研究生毕业靠的是自学和外援,连毕业论文都是自己搞定的,她的作用只是签字……希望她多放点时间在学校,不要再说学生是两年的学生,孩子是一辈子的事。可以理解她要照顾孩子,但是请有点职业道德好哦,拿了工资就负责,谁不是父母的孩子呢?上课水平不高,属于偏差的。实验室基也本没有发展,五年来,就出了一个 RSC Advance,做材料的不知道做什么,现在连他擅长的解晶体结构都丢了,毕业都成问题。感觉他做科研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作为学生,我真的不止一次怀疑他的水平。本人入了一个大坑。简而言之,导师拖学生的科研进度,缺乏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学生被迫重复劳动干活,干大量的低技术含量工作。本人是国内某 211 学校研究生。导师是课题组小老板,大老板只接横向项目赚钱。项目技术难度不大,主要是大批量的重复劳动,小老板负责督促学生生产产品。大老板自己说过,课题组我们几个老师啊,已经退出科研一线很久了,我们不追求"多大的成就",只求能活着。所以,课题组从来不开组会,课题组没有各种科研基金项目(当然是接不到了),导师从不自己发文章。课题组老师给学生安排一个课题,而后几个星期,一个月问学生一次进展,其余时间安排学生干生产的活随叫随到,如果学生在干活期间和导师讨论,导师就开始打太极了。教学和科研都不太擅长,困扰就是不带我,放任我自生自灭,也不按培养计划课表上课(压根没有和我上过课),教材自己选,微信群里约好师兄师姐们下周汇报论文,却频频取消。一年半从来没给我上过课,也不让我和师兄师姐一起汇报论文,理由是我基础还不够。研二了也不让看论文。老师做横向课题很多,但发不出论文。学长有被拖半年到两年半的,一篇论文。“科研与教学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要求导师们“教学科研两手抓”的规定是必要的吗?支持者认为,导师首先是教师,要尽到教学责任;而且,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擅长科研的导师能将最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一定是必要的,我现在也是一名大学教师,我们现在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都是国内大咖写的,教材内容很少有再版更新的!这些需要教师讲课来更新,而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就要看这个教师这些年对前沿与现状的了解情况,这一切都取决于这名教师是否还在做科研。一个两三年不做科研的教师或许在一个领域中信息更新影响不到太多授课质量,但对于自己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与与时俱进的培养上一定是有误差的。大学老师本身就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职业。科研与教学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虽然我是本科生,现在的导师教学科研都擅长,但这种导师偏科的情况我确实遇到过,有些老师虽然科研能力很强,但教不好课本上的最基本的知识,这会影响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让导师两手抓有必要,既然是老师,应该教育第一,科研第二。必要,但是带博士的导师应该更侧重科研。讲师、副教授可以侧重教学。有必要,只顾自己科研,不指导学生,那还做研究生导师干嘛,既然没有精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干嘛还要做老师。是,全面发展,导师可以将最新的科研进展通过教学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能锻炼老师的演讲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必要!教学科研其实有相互辅助的作用。还是最喜欢请不同大牛上课的那种综合课程。懂行的人可以教得更好。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临床偏弱,科研,教学,临床三把抓才重要。是的,科研是需要后人来接棒的,所以自己一个人科研做好不行,要带领后人一起进步。教学科研两手抓没有问题,而是体系的问题,繁复不清的办事流程,数不清的各种表格等等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才是问题所在。“学校也应该对老师‘因材施教’”反对这一规定的参与者认为,人的精力有限,要求兼顾太苛刻了,导师能做好一件事就行。许多人提出,应当改进评价体系,或者让导师内部进行分工,让导师能做自己擅长的事,学生也能得到所需的指导。另外,由于专业不同、定位不同,导师需要的能力也会略有不同。学术型研究生显然更需要擅长科研的导师,而医学专业的导师不仅要兼顾教学和科研,还得负责临床工作。不必要,同时抓可能对于专注做一件事的老师来说不太公平,最后可能两者都兼顾不了,两手抓有个前提是先把一件事做好,去做另外一件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不必要。科研的老师通过科研评级,教学的老师通过教学评级,两手抓的老师两边加总评级,公平。没必要,人的精力有限。而且报账,走程序占用老师大部分的时间。不如让老师做好擅长的事情吧,毕竟人无完人,高校的评价体系也有问题。教学科研不一定要两手抓,可以只专注于科研,但是要注重研究生的培训。学生不可能不通过正规培训,成为年轻 PI 想要的人,甚至超过年轻 PI 的人。不培训只能生产科研民工。这个描述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很多刚做 PI 的导师。很多年轻 PI 根本不想培训学生,觉得浪费时间,不给学生任何培训,只希望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点都不符合成长规律。这种实验室也估计是长久不了。不必要。我们学术型研究生的硕士阶段对科研要求或许要更多,如果导师们有好的科研项目,有时间去指导学生做科研,可能学生收获会更多。我觉得学校也应该对老师“因材施教”,不要拿硬性指标克扣,可以两条路选。一条是专心科研,然后给个指标;一条是重点教学,科研给个低一些的指标之类的。可以要求,但是强制规定有些强人所难。毕竟有的人不擅长某些方面,可以考虑用一方面的相当成果抵作另一方面,有所取舍,才能更好的做导师适合的事情。认为很难,但一定有个平衡点,或者可以分一名教学导师和一名科研导师一起带学生。可以制定一定的范围区间以示敦促,不能强求。希望学校能提高那些教学型老师的待遇,有的老师课真的上得很好,却因为不带硕士生万年讲师地位。心疼。不必要。正是这样,高校老师压力才大,SCI灌水专利等唯论文论才越来越盛行,已经严重影响老师的发展和整个科研圈的正确方向。“我只希望导师注意休息”五分之一的参与者幸运地遇到了能够科研教学两手抓的“中国好导师”。不过他们并不是没有烦恼。我的导师知识面很广,讲课风趣,科研指导细致。如果对导师提一个建议,我还是希望注意休息。我的导师性格算是点短板 ,但是科研能力很强,对学生很好,会带学生。希望导师做好自己擅长的事业,毕竟像我老师这种科研人才不多了。导师不偏科,堪称完美。教学、科研、为人、待人都无可挑剔,一口纯正英腔,中英文造诣皆高!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侯国金教授!为您打call!刚跟导师不久,但是相处了几天发现老师虽然在科研院所工作,却是一个很会教学的老师,跟老师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他能在自己工作时,边工作边教学,把学生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希望老师继续保持,让自己的科研更上一层楼,硕果累累,同时也兼顾教学。硕博都在日本,先后跟了两名导师。第一位是大气研究领域的大咖,科研做得好课讲的也好,的确很多同学包括日本人听不懂,但其实是老师在给研究生讲课的时候没办法像给本科生一样面面俱到,而未达到他那个高度的也很难跟得上他的思维。相反博士的老师课讲的倒是通俗易懂,但是本身的科研水平在领域内也不算很高。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不过我们是生物信息学偏生物的一类研究,老板本身也是出身于计算机,他现在做的研究十分偏向生物,但是招的学生基本都不是生物背景。所以我们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补生物知识。我希望能稍微把重心从生物挪开。教学和科研都擅长,学识渊博,就是喜欢拖文章不发。完全不会考虑我们找工作需要文章的事实,很烦。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专业能力很强,但数学功底不够深厚,我担心做不了顶尖的工作。来源:科研圈

穷达

研究生和本科生大不一样,不注意这些后果很严重,直接影响毕业!

九月火热开学季,不少学校都已经迎来了新一批新生。前段时间网友们更是被清华北大等众多早早开学的一流名校占据了眼球,近两天又关于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引起热烈的讨论和极高的关注度。而除去大一新生、中小学生相继开学,考研成功上岸的研究生们也即将迎来自己学业研究的一个新阶段。但是,虽说已经步入了研究生阶段,但是对于很多研一新生来说,所习惯的依然是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观念。因此,开学之际,一定要深刻认识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以下几点,因为这些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变化很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生的毕业以及未来就业!【研究生一入学就是搞科研研究?错!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样重要!】很多学生对于研究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就是研究生生活中每天都需要沉迷科研和各类论文,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大不相同。毕竟“研究生论文”、“科研成果”等听起来极具难度的关键词一直以来都让很多研究生感到头疼,也误导了不少还没接触研究生生活的大学生。实际上研一入学还只处于一个衔接的深入阶段,选择了自己的研究生方向后,研一只是作为一个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更深入了解、更细致规划研究方向的过程,并没有学生想象的那样“可怕”。并且在研一期间,打好知识基础非常关键,作为今后展开各项科研和论文写作的最基础部分,一定要潜下心来踏实把握研一的时间。【处理好和导师的师生关系、经常保持良好联系非常重要】研究生阶段,除了与同学、学长学姐之间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导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从研一入学就要抱有这样一个意识。不同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研究成果、学习程度和科研水平能够发展和提升到什么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导师息息相关。可以说,每一个硕士和自己的导师相处时间最长,导师对于你的学习状况也最为了解、帮助最多,甚至影响到你未来的读博和就业道路。相反,如果不能够和导师保持良好关系,那么相当于靠自己自学,就会走很多弯路,也少了很多机会。最不可取的就是在研一入学直到快要毕业都没怎么和导师有学术交流,在最后几天把自己的毕业论文“扔”给导师指点,基本上是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结果的,甚至直接影响毕业。【一开始就要下意识朝着“毕业论文”研究方向靠近】说到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可谓是贯穿了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除了平时多做科研、发表论文,毕业论文是必须完成的一项毕业任务。在研一入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慢慢了解和确立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只有早早准备、不断完善、日积月累才有可能产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否则就不能顺利通过学校的审核,直接结果是影响自己的毕业。不仅拿不到研究生毕业生书,学位证也跟着泡汤。所以,越早开始选定自己的课题越好,并且在此期间保持和导师的交流联系,尽可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论文,得到高质量成品。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相比还是存在较多不同的,也因此,研一学生一定要在一开始就确立自己的目标方向,注意做到以上各个方面,早做准备、努力钻研,不能因为考研成功就变得松懈,你们说对吗?

祖孙情

13年前硕士论文被挖高度雷同,优秀毕业生:毕论3步走攻略送给你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2007届毕业生贾桂林于2007年11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和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7届毕业生付胜波2007年4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高度雷同。这两篇文章标题目录等等都完全一样,真的不得不说抄得也太随意了。前有翟天临不知道知网,后有陈年论文高度雷同。我一方面感慨当事人想法过于简单,另一方面更是感慨网友们的强大。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硕士论文都基本上是要发表到网站或者是外刊上的,目的一方面是尊重3年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尊重辛苦耕耘了3年的自己。而只要发表了,总有一天是要被引用,被查看。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我国现在读研读博的人数与日俱增,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这篇论文是高度雷同。论文雷同,有3点我比较感兴趣。13年前的陈年论文2007年的论文,而现在已经2020年了,前后隔了13年,为什么陈年论文被重新翻出来?我只想说,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读研读博的人数加大,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现在国家非常注重查重。在大街一抓一大把的“大学生普及”社会,不得不说,越来越多人选择读研究生。考研人数逐年递增,从2015年的165万,到2019年的290万,4年就递增了100多万,人数增多,写毕业论文的人就增多。毕竟,像翟天临一样不用知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研究生还是很勤快的,查找资料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没有30篇论文为基础,是写不出自己的杰作。而高频率地查找资料,就会找到相仿类似的文章。其次,现在网友们都有比较高的专利保护意识,只要不正当行为,理性的网民基本上都会举报,那么这就让所有的漏洞展现在众人的面前。现在论文都需查重,难过系统法眼论文的审查,除了难逃14亿人口的法眼,还难逃系统的法眼。相信,上过大学的都知道,本科论文要查重。上过研究生的也知道,硕士论文要查重。上过博士的也知道,博士论文要查重。查重是毕业的必经之地,系统里面有千千万万份论文,里面一和你的文章做匹配,立刻无所遁形。不过,当时,2007年系统没那么完善,现在系统完善了,各位小伙伴可千万不要走捷径哦。论文书写靠自己论文书写一定要靠自己,下面我说一下我本科和研究生写毕业论文的经验。1. 找资料。查找各种和你论文相关的资料,整理成一个文档,并把有用的地方标注出来,这里不得不说中国知网很好用,国外的网站,需要有校园支持。2. 写大纲并且开始书写开题报告。这里,我根据以前导师的建议就是,开题报告写得越仔细越好,因为开题报告以后再写正文的时候还是可以用的。3. 写论文的时候,分部分写,并且要注意格式。以前,我就吃过格式的亏,你的论文格式是MLA还是APA,一定要看清楚并注意。我是MissAngela,往期回顾奔跑吧沙溢显父爱,沙氏育儿告诉你:耐心是孩子的成长加速剂非宜居学区房和宜居非学区房,你选哪个?跑男给了这个答案,你呢部分学生暑假仅6天,看清楚,这个“部分”不一定包括你!云浮独臂少年获库里回复,身残志坚,我们更需要的是梦想和坚持

儒墨皆起

不发论文就能毕业?会产生“注水博士”吗?

据悉,自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后,各地高校严格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众所周知,3月份10余所高校相继展开“研究生大清退”,500多名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近日,深圳大学317名研究生被退学,论文不过关占多数,为何有这么多研究生毕不了业?不少研究生表示科研压力山大,大环境越来越严格,论文发表的要求变高,科研门槛水涨船高。究其根本,还是论文发表没达到要求,所以才会延期,才会被清退!而今清华大学表示,不再将论文发表情况作为博士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此举是否会导致博士水平会掺水,与之前各高校实行研究生分流淘汰、“严进严出”的举措相矛盾?为什么我国读研的人那么多,却没多少人读博?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博士难毕业,造成博士研究生难毕业毕业的根本原因就是论文硬性要求,博士必须是发表核心论文,并且通过率很低!这也有效保证了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不以论文为硬性要求,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博士压力,避免学术不端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但是仅仅如此,难免会导致博士学位“注水”。有人说,学术研究不唯论文论英雄,可以让博士更好的投入到科研中去。可是论文不正是科研成果的文本体现吗?只要有科研成果写论文不难,无米之炊才难。博士论文才是衡量博士科研能力的试金石,才能检验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尽管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引发了大众对学术界“学术不端”的质疑,但这只是个别而已,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没有造假的实力、资本以及关系,只能靠自己天天扎进实验室,起早贪黑搞科研,竭尽全力发论文!如今放宽论文硬性标准,难免不会让一些“人情世故”、“歪门邪道”钻空子,进一步污染了学术圈。有人说,这不意味博士水平会掺水,因为博士能否毕业除了参考论文以外,还有导师的把关,外审和答辩委员会的把关。但这也意味着导师的话语权变得更大!“寒门博士杨宝德之死”曾经引起轩然大波,把高校导师和研究生放在了媒体的风口浪尖上,充分暴露了高校导师权力泛滥、缺乏监管的问题。目前高校导师利用职务之便让其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其做事很普通,更有甚者剽窃自己学生的科研文章,要求学生所发论文把自己署名为第一作者,这本身就非常危险且不正常!如果进一步扩大导师的话语权,是否会导致博士生才脱离了论文发表的深渊,又陷入唯导师论的深渊?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中,靠导师把关靠谱吗?关系、人情世故的市场会不会进一步扩大?选好导师,是不是就好毕业呢?

指南针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差距原来这么大!

现在准备考研的同学都在紧张的学习,距离考研时间只有4个月了,这四个月也是很快就会过去,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考研是大家的自主选择,谁能赢得胜利就看大家付出了多少了,相信大家现在心里都有想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了。等到报名的时候直接填就可以了,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填报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非全日制的很少,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在考试的时候非全日制也是要经过统考的,在考试的难度上并不会有多大的差距。但是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在待遇上,全日制研究生自己出学费,但是学校会有奖学金和生活补贴,如果能出论文、做项目、参加比赛之后的还会有补贴和奖金的,补贴的钱如果只是吃食堂的话,是完全够吃饭的,其他的钱可以用做其他开销,这样算下来,其实读研是不花钱的,只是自己出了生活费而已。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是要靠自己出钱的,这是不小的压力。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在学校上课,还要和导师做项目、发表论文,需要时间,所以研究生都是要住校的,学校会为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很不错的宿舍,但是大家都知道学校的宿舍资源非常的紧张,有的学校全日制专硕都是不提供宿舍的,何况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都是周末来学校上课,有的学校也会组织在寒暑假集中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和考试,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没有宿舍住的,交通支出对很多人也是压力。全日制研究生也比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要高一些,很多企业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比较少,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也就导致了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优势不够。其实,报考非全日制的人一般是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学校上课,不能报考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又不得不有一个研究生学历,因为这是职位晋升的需要或者是某个专业的工作需要,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很重要的。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大家要多了解,每个学校的实施方式也不同,多看看自己的目标院校的要求,考虑好了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捕蝇人

考研之后,才明白的事情!你中了几个?

高考刚刚结束,前些天热搜里不少于高考相关的事情,有的是忘记带准考证了,有的是忘记带监考证了,还有的同学是穿着泳衣去考场的,更不要说天坛的地砖以及河南平顶山了,每年高考的时候,类似的热搜都很多,因为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把握住高考,有可能命运都会被改变。当然如果你意外错失高考这个机会,还有一个考试可以帮助你弥补学历学位上的遗憾,那就是考研。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考研成功,兴高采烈地去读研了,可是开始读研了,发现现实可没那么美好。为什么我的住宿环境没有那么好本科期间,六人寝或是四人寝,固然热闹,但是有的时候也挺吵闹的,尤其是是大四为毕业之后奔忙的那个阶段,心里头焦虑,然后每个人的作息又不尽相同,偶尔还会因此产生矛盾。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向往读研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很多人说读研期间,基本都是两人寝了,可是等我去读研院校报道时,才发现我们的住宿条件并没有那么好,我们居然是五人寝和四人寝,硕士就根本没有两人寝,感觉很失望。导师很忙在读本科时,老师是给一百多人或是几十人讲课的,因此老师讲课很难因材施教,但是读研就不一样了,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导师,一个专业里导师只带几个学生,可真正去读研之后,才发现还是自己原来想得太简单了!导师们不仅要带硕士研究生,还要带博士研究生,还要给本科生讲课,而且有些老师还有行政职位,还需要开各种会议等。总之,读研之后,我才知道老师们有多忙了,导师们也挺辛苦的。人特别容易懈怠读本科的时候,总想着等自己读研了,自己心智也更加成熟了,学习方面应该会更加主动一些,可等到自己读研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自制力了。好不容易能读研了,其实会想着放松一下,犒劳自己;去一个新的城市读研,会想着多出门逛逛等,就是读研后,发现人依然很容易懒惰,加上导师们又很忙,所以很容易忽视学业上的努力,所以要想在读研期间,有个好成绩,就不能太懈怠,得对学习专心一些。学习要靠自己上面也说了,读研期间,我才发现导师很忙,我们有的时候又很懈怠,所以学习这是事儿,就需要我们靠自己了!因为你有没有记录好实验内容,有没有发表论文,有没有认真阅读老师布置的书籍等,老师有时候太忙,可能不会注意到,所以是需要我们要够自律,才能有好成绩的。因此,我也是在读研的时候,才明白学习这件事儿,自己的努力,不能看别的同学放轻松,自己就懈怠了,否则到毕业的时候,专业能力不行,找工作也是很麻烦。读研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读研期间,能保证一个平常的心态,才能没有那么大的落差感,当然也要及时调整状态,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好读研这个宝贵的机会。

尧曰

考上研究生是第一步,而导师却是至关重要的,他为何厌恶了读研?

研究生已经是很多人本科毕业后的首选,高考顶多是给你进入大学的机会,从大环境看,大学生是比以前更多了,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程度就很高,大学生的增多增加了社会竞争的剧烈程度,但是中国高等教育并非就大众化了,大学生也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但学历仍然是找工作的敲门砖。正因为大环境影响,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找不到想要的人才,感觉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是大学生难就业的本质原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能否提升自己的能力问题,学历固然重要,但能力也不能缺,研究生教育跟本科生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读研的人应该都很清楚。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基本处于放养式,也就是严进宽出,尽管很多人学了一门专业,但是并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这是很多大学生迷茫的地方,到毕业时都不知道自己大学学了什么,工作难找,于是考研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研究生基本是有导师带着干,这也是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教育模式上的区别之一,至少研究生不会感到自己虚度光阴。但是考上研究生只是你的第一步,而能否有个好的导师就很难说了,关于研究生因为导师而出问题,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新闻了,当然这些都只是少数情况,研究生期间还得靠自己多学东西,当然导师的项目也要完成,研究生很忙并不意外,因为你本科阶段没忙起来,你只有在研究生阶段充实提升自己,才能在毕业后走向更高的平台。但是如果遇到这样的导师,研究生不读也罢,我曾经的高中同学,由于本科高校不好,于是他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重点大学研究生,是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211”毕竟是国家重点大学,但并非所有的“211”重点大学都在同一个档次,我同学考的是西北部某所“211”重点大学,其实也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但是后来读研的时候他后悔了,他经常跟我吐槽说:“读研究生等于浪费时间”,我也感到很奇怪,研究生是很多人提升学历与能力的一个机会,为啥他会有这样的想法,研究生不如不读呢?一般的来说,研究生不是做项目就是搞实验,基本上闲不住,可以说在实践方面远高于本科阶段,这也是研究生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而我的这位同学,读研阶段基本上都是处于空闲状态,导师压根就不管任何事,也没有什么项目实验可做,整天除了看书没有别的事情,作为理工科的研究生,理论知识只是其中一部分,缺少实践经验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意义,整个学期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感觉是在混吃等死,但到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还要出论文。这也让我的这位同学很郁闷,理论撑不过实践,论文不是写小说,更不是编故事,而是以你的实际项目作为支撑,研究生提升学历只是一方面,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还像本科阶段那样,那你毕业时候跟本科有啥区别,除了多了个研究生学历,你什么也没有,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考上研究生是第一步,但导师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会去告诉你为什么,高考只是你进入大学的门槛,后面更多的事情还要你自己去努力争取,学历的背后隐藏的是学习能力,但不代表所有高学历的人都有很强的能力,至少人家的敲门砖比你高,你想要超越别人,就应该更好的充实自己,不是吗?

豆家族

几个小故事告诉你:那些考研人最后都怎样了

考研成绩出来那天,我的朋友阿水发了一条没配图的朋友圈“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大四的他今年第一次考研,相比那些二战、三战仍旧考研失败的人来说,压力相对要小一些。看这这句话,我就知道他已经决定再来一年,所以语气中也相对轻松一些,但是他告诉我,发完那条朋友圈,就陷入了失眠。那天凌晨三点多,他突然对我说:“一想到过去的一年和接一下来的一年,竟然有些胆怯了起来,大脑也在不断怀疑和不断肯定中轮换。”我相信大部分的考研人都有相似的经历,因为考研本就是一场多数人都会失败的考试,有些人在起点处就已经否定了自己;有些人是在半途中颓然离场;还有些人是在临门一脚时发挥失常;在考研这场看似很多人“成功”的考试中,其实只有少数人可以实现目标。其实对于大多数的考研人来说,考研,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的励志故事;相反,有些故事反而有点悲伤。01江湖不会等你把刀配好考研那会和多数人一样,一心只想考上研究生以后可以接着读博,然后留校当老师。剧情被我设计的非常完美,可到了真正读研的时候,才发现想要学术要想有所成就,一天静坐8小时以上这是最低要求,你需要不停的看论文,不停的被退稿、改稿。现在各高校在践行“宽进严出”,一篇硕士论文就可能折腾掉你半条小命,那么博士一言不合就3篇SCI,真的不是靠折腾就能出来的。现在这个社会对博士有一些误解,“考博士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得事情,为何大家认为考如此简单,是因为相对博士毕业来讲,是相对的一种简单”。如果对学术没有极大的热情,那读博对你来说,就只会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折磨。当你回到社会继续找工作时,会发现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所面临的处境是差不了太多的,一边赶论文,一边校招,一遍一遍竞争、失落、被拒绝、情绪崩溃。早三年、晚三年都是一样的,江湖永远不会等你把刀配好的。——小小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02继续还是停止需要极大勇气我来说说三战吧,在考研圈大家对于三战的态度是异常极端的。有些人会说,三战几乎等于执拗,会让人生变得狭隘;也有些人会说,贵在坚持,三战成功仍然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件事情。在考研圈:“风险和收益并存是再恰当不过的一句话”,总有一群人几战名校,也总有一群人想完成三跨的壮举,也总有一群人高分考上双非最后竟是有些不甘心。这其中的成功和失败很难去说清楚。我是三战才考上的北大,那我就说说三战的事情。如果你一战没考上,周边的人可能不会放在心上,因为毕竟北大的难度就在那里摆着,但是第二年还没考上的话,自己的处境就会有些尴尬,因为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简历上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实习,考研还是就业这两座大山会压的你喘不过气,继续坚持追求梦想还是放弃梦想去过平静的生活?这句话会反复萦绕在你脑子里。这种时候你是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向前的。幸运的是,我第三年考上了,如果还没考上,很难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再继续,或者停止。那么不幸运的人儿呢?那些三战都没上岸的不那么幸运的人儿,你以后的人生未必就会缺少色彩。相反,我一直认为人生短短,经历有时候比成功更重要。考研,当真是个高风险的事情,能选择考研的大家,都很勇敢。——小兰 就读于北京大学03考研,让我赢得了北京的机会每个人的考研动机是不同的,有些人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有些人是为了提升学历。但对我来说,是想让自己换一个城市,赢得一个来北京发展的机会。因为本科在一个小城读的,毕业想去北京发展,但现实问题是仅凭一腔热血是很难在北京立足的。所以想到了用考研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难题。在北京读研,在学校有一个住宿的地方,还可以有非常多的机会找实习,这样等我毕业的时候,总不会那么狼狈的。事实也确实就是如此,我不敢说这个研究生学历给我带来了什么了不得的加分,但至少它让我有更多时间去慢慢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机会。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吖琳 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04看得越多,越难接受自己的平庸读研后发现自己周边的同学都是保研、推荐过来的,心中难免失落,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只有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才会感到压力。就像我们平时在手机中看到那些比较牛的人,虽然也会心生羡慕,但还不至于会感到压力;但当你和那些牛人真正接触时,就会是另外一种感受“考研风险太大了,战线要持续将近一年时间,你可能会因此错过了秋招、春招,然后最后还可能考不上。”上研究生期间,同窗给我说过一段话,我现在仍记忆犹新,他说“考研风险太高,还会错过春招、秋招等机会,只有没有成功保研而且又没有找到好工作,他们才会选择考研。”我才发现原来对我们来说是救命稻草的事情,对别人来说却是一个下下之选。如果没来北京,如果没有读研,我可能从我那个小城市的大学毕业,回家找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现在过着晚饭后一家人牵着狗散步的生活。可当你越是看过更多厉害的人、更广阔的世界之后,你就越是难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小唐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05考研很苦,但认输更苦考研于我而言,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命运;高考超一本线60多分,但因为报考志愿失误,导致录取滑档,最终很不甘心的上了一所二本。当时就决定要考研,但其实如果回到过去,自己能狠下心复读一年,或许结果会更好。别的不说,这张学历确实让我有了更多选择,虽然我最后去了德勤,让老师有些不满意。但像我这种完全没背景的人,所有都得靠自己,考研很苦,但认输更苦。——阿军 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其实说到底,考研、读研都只是你向前进的一个方式而已,但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方式。能考上的,人生就有了这一段经历,没能考上的,也有其他风景等着你去看。人人都说这是个阶级固化的年代,我却始终不这么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当下,很多职业在消亡,也有很多新的通道在出现,不管抓住了哪一个,都能拥有一个翻身的机会,考研,只是其中一个而已。毕竟,从来没有一个成功的故事,是从“我考上了研究生”或者“我没考上研究生”讲起的。点击关注,获取最新考研资讯!也欢迎大家讨论,发表你们的观点!写文不易,您的分享!是小二不断更新的最大动力,感谢各位支持!方格考研——考研信息一站式发布平台,全心助力考研,做一个有温度的小方格!

俟命

研究生、博士发表sci论文

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能否发一篇sci?当然能。多数研究生、博士发表sci论文,找专业人指导,并不意味着研究生、博士全称不能靠自己发,只是相对来说,自己操作会因经验不足、专业不够,麻烦多一些、成功率低一些。发sci的每个作者,都是从基层走过来的,没有谁一开始就能顺顺利利的。只有在不断的投稿、拒稿、修改、学习、思考中进步、成长,才更懂得如何正确的发sci论文,更了解sci期刊要的是什么。有了从未知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专业的蜕变的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发sci,就变得很容易实现。一般来说,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发sci的话,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1、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sci论文的内容要体现比较高的学术价值,这也是sci论文被录用的基本衡量标准。而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离不开做课题研究或者实验。所以,研究生、博士想要发一篇sci,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比如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多看、多学、多问、多思考。同时也能了解到2、会写sci论文对于写,每个人都很熟悉,但想要写好一篇高质量可读性高的sci论文并不容易。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作者,因为错字连篇、语句不通、语言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迟迟发不出去。研究生、博士想要靠自己发sci,就必须解决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1)要先了解sci论文常见的格式要求,日常多阅读深度有创新的相关领域的文献。学习已发表的sci论文,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一些好的语言结构,作为自己写作的参考。比如要围绕“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变量”来展开,比较泛滥的研究范围或对象或内容坚决不用,比较普遍的方法坚决不用,侧重比较新颖或者很少有的研究内容,用的很少却很高级的方法,等等。(2)sci论文初稿写完后,是要一遍一遍地读,发现不恰当、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的修改,直至自己发现不了错误,没有可修改的地方。3、要提高英文写作水平研究生、博士发sci论文,大多数期刊还是要求英文的。若自己的英文写作水平不够,把一篇高质量的中文稿件翻译成英文,就会非常差劲,成为sci论文发表被拒稿的直接原因。4、了解发表sci论文的规范和要求sci论文发表什么过程,投稿有什么要求,论文达到什么样的排版,提交什么资料等,都要根据目标期刊具体要求后,做全、做好、做到位。简单的说,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发一篇sci,得会选题、会研究、会写作、会翻译、会润色、会选刊、会投稿、会修改……。这也是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发sci比较少见的原因。一些专业上的问题,委托给专业人操作,起点会更高,投稿成功发表率更高。建议大家等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后,再去想“全程只靠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