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时联系导师,早一点好还是晚一点好?时机不同效果也不同啊海军

考研时联系导师,早一点好还是晚一点好?时机不同效果也不同

大学毕业季越来越近,新一批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走向新的人生阶段,在毕业之前,不少学生都已经对自己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有些人选择开始投递求职简历或是准备公考,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希望能够继续深造,成为了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如今考研初试已经结束,考生对考试成绩的公布基本上已经有了一定心理准备。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学生们可关注查询网站,及时获知分数考研初试笔试成绩的查询时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不少学校选择在2月26日这一天公布成绩,比如山东师范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其余许多高校则选择在27日公布成绩,如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国科技技术大学等。通常情况下,查询自己初试成绩的网站有三类,分别是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各省教育考试官网和所报考高校的研究生院官网,而最后一种查询方式通常是最常用也最及时的。在网站上根据要求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后,如果成绩已经发布,便会直接显现出来,学生们可密切关注自己所报考的院校,以便在成绩公布之初就能知道自己的考试情况,及时做好后续安排。考研初试结束后,在等待考研成绩出炉以及刚刚查询到成绩后的这段时间里,考生并非只是安静等待即可,有许多关系到之后复试情况的事宜需要及时准备。进行复试之前,与导师及时取得联系,通过概率将大大增加准备复试时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及时与自己报考高校的老师取得联系。在复试之前与老师联系,并不是想要和导师套近乎、走后门,而是给自己争取一个提前和导师建立联系的机会。考生可以提前深入了解导师和报考专业,为复试的到来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让导师更多地了解自己,增加被选中的概率,毕竟导师们都想选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相处融洽的“弟子”。在和老师沟通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度对考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指导,毕竟每个专业、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研究的侧重点,不求导师倾囊相授,只要导师愿意点拨一二,通过复试的概率都会大大增加。联系导师的最佳时机,是选在出初试成绩之前还是之后?三个时间点效果不同众所周知,考生想要联系导师,一定要在复试之前进行,但是联系导师是早一点好,还是晚一点好?应该在初试成绩出来前联系,还是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联系?许多人对此并不清楚,想要给导师留个好印象,联系时机很重要。选择一:初试成绩出来之前许多学生选择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前就与导师取得联系,但是因为导师尚不清楚考生的水平如何,对学生多以鼓励为主,哪怕是指导复试考试方向时,也不会说得太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最早与导师取得联系的学生,通常会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建议那些自我感觉十拿九稳的学生选择这一时间,但在描述自己对成绩的预测时,切记保持谦虚,实事求是。选择二:初试成绩刚出来之后通常情况下,建议考生在得知自己的初试成绩之后,就抓紧和导师取得联系,一方面获得导师指导后,可以留出充足时间为复试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和导师培养感情,有利于后续的教学指导工作的进行。选择三:临近复试之前也有一部分考生会拖延至复试之前才与导师取得联系,虽然获得导师指导只是影响复试成绩所有因素中的一个,但我们还是要给予一定重视。如果联系导师时间太晚,可能导师已经预定好自己心仪学生的名额了。获得复试资格后,考生需要做好充足准备,争取顺利“通关”通常在初试成绩公布之后,在当年3、4月份就会紧接着安排考研复试,除了要抓紧联系导师之外,成功进入复试的考生还要做好更多准备,以便能更加顺利地通过复试。▲ 精心准备专业课笔试、面试,立足教材的同时查阅相关材料留给考生们复习的时间已经不多,但对于复试中的笔试、面试环节仍要认真对待,除了立足教材,复习好其中纯理论知识外,还要查阅相关资料,比如专业相关的期刊杂志等,对专业前沿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应对复试考察。▲ 除了和导师联系之外,还可以向本专业学长、学姐“取经”在复试之前,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或是提前到达复试院校等方式与本专业的学长、学姐取得联系,虚心求教考查知识点的重点方向和思路,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面试过程中考生临场表现同样重要,切记不要出现“冷场”场面在面对老师提问过程中,考生出现紧张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一时“卡壳”是经常出现的情况,但在面试过程中,最忌出现“冷场”,一旦遇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问题,考生可以如实表述今后将加强学习,单纯不说话,很容易影响老师的“印象分”。今日话题:你认为是准备初试辛苦,还是通过复试较难呢?

别人眼中的研究生是啥样?父母导师反差大,自我定位“人间真实”

“文/月儿老师教育日记”研究生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导致很多本科生不得不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缓解压力,“考研党”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标签,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创了历史新高——377万人,据专家预测:这个数据未来几年还会攀升。但本科生“一窝蜂”地涌向研究生,除去大部分的陪跑人员,那些通过复试成功入学的研究生们,是真的“上岸”了吗?这个问题,或许要在别人眼中,才能找到答案。别人眼中的研究生是啥样?父母导师反差大,自我定位“人间真实”“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不同人对研究生,也有不同的看法。▼父母眼中的研究生——活跃科研最前端的“人才”父母那一辈人,对于学历的狂热追求,相信每个年轻人都有所感觉,在本科生遍地都是的现在,要是谁家出了个研究生,那可是很长脸的事情。但60、70后的父母,对教育现状知之甚少,想当然地认为自家孩子上了研究生,就是迈入了科学领域,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教授的指导下,和目标一致的同学,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去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导师眼中的研究生——干啥啥不行的“笨蛋”相信很多在读研究生,如果能知道导师内心对自己的真实看法,一定会对人生感到“无望”——研究生思前想后、翻遍文献,才做好的开题报告,在导师眼里就是“儿童表演”;研究生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在导师眼里就像是“无用功”;而到了实验室里,导师更是要心惊胆战地盯着每个研究生操作,生怕一个没留神,就让学生坏了自己的大事儿。对于这样的学生,导师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让他顺利毕业吧!▼研究生的自我定位——我就是个努力搬砖的“打工人”不少研究生都认可这样一个说法:“整个研究生生涯,只有考上的那一刻是快乐的”,如果说备考阶段的迷茫,是对未知的害怕;那就读阶段的无助,则来自对没有提升自我的失望。上岸前憧憬的读研生涯,是做实验出成果、是听讲座参加论坛;而真实生活却是无休止地为导师的课题“做贡献”,是取不完的快递和整理不完的报销凭证,不少研究生都自称“打工仔”,这样的自我定位堪称“人间真实”了。这样的大环境下,是否要读研取决于什么呢?请你结合自身再做决断一个名为《在中国,收入以及前途到底和学历有多挂钩》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并掀起了巨大讨论,其中这样一个说法,更是直戳当代年轻人的学历焦虑——留学生看不上985,211瞧不起普本生,本科生又觉得专科生很low。站在金字塔尖的永远只能是极少数人,但人往高处爬,现在的90后对于互联网大厂的渴望,与60后当年想进事业单位的心情是相仿的。但马太效应决定了,大厂选择人才第一步就是“筛学历”——985、研究生、博士,才能拥有进入面试的入场券。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尽管对科研学术不感兴趣,为了一份好工作也不得不去提升学历,但没有兴趣就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是痛苦的。马上步入大四的学生,这个阶段正是决定要不要考研的关键期,在下最后的结论前,一定要想好自己读研的初心是什么,也不要高估找工作的困难程度,毕竟决定职业人生发展的还是工作能力。留言板话题:你眼中的研究生是什么样子的呢?(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钢琴

导师无意中抱怨,又没有招到男生,揭露男生考研的困境

随着时代发展,本科学历含金量在逐渐变低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在更新,教育事业也是迅速发展,在十年前本科生相当少见,在社会上相当吃香。但是今天的现状是本科毕业生成年递增,本科学历水平的含金量大大降低。所以说大多数人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会去追寻更高的学历,所以导致了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有了更高一层的学历,在与你同等水平的人竞争时,这就是你的硬性优势。在2020年三百五十万人参加研究生考试,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400万。但是再这样大大规模的考研大军中,女生往往超过男生,可以说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女生。因为女生往往在实操方面比男生较弱,而对于实践能力强的男生一部分在毕业后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所以这造成了考研的男女比例失衡。导师往往想招到一些男生,其中有什么原因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要强于女生的,所以男生对于老师课题组的科研会比较好。再一个就是男生比女生体力好很多,可以帮老师干好多粗活重活,男生比较方便,例如需要工作到很晚,往往就要考虑女生的安全问题。但是一个老师招生的话,五个学生老师往往会选择三个男生两个女生,以来协调组内男女比例。考研复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届考生一般从大三开始,甚至从大二下半年,就需要明确考研的决心与目的,协调好自身学习生活的时间与接下来一年多的规划,并开始为考研择校与择专业做好前期的信息准备工作,这时候到考研初试差不多是一年多的时间。考研英语的备考,从开始决定考研的那时起就可以开始了。很多考生经常说自己的英语不好,实际上大多是因为「词汇量不足」,所以在备考中,单词的学习背诵贯穿整个考研英语的备考过程。考研政治可算是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科目,只要付出足够的时间掌握住学习政治的方法是很容易得分的,当然它也是耗费时间相对比较多的科目,考研政治复习不需要开始太早,一般情况下,建议从每年的五六月份开始即可,或是从暑期开始就好。考研数学在考研复习各个科目中,是需要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科目,任何初试考数学的专业,在决定考研之后,务必要立即安排考研数学的复习,并且考研数学非常重视基础学习,若是没有好的扎实基础,要拿高分非常困难。

阿贝尔

考研初试第一名因跨考被婉拒,如此导师真的是为了学生好吗

2021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公布,各校的分数排名也陆续公布,在复试之前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联系导师!只要过了导师这一关,那么在复试之中便能取得先机。一位报考广东某知名院校的学生在给导师发送邮件之后,本以为能因426分初试第一名得到导师的青睐或者说另眼相看,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导师在回信中这样写到:XX同学,初试成绩426比第二名多三十多分,这成绩很好,但是介于你是跨考生,本科没有太突出的成绩,复试不会有太大机会,希望你尽快联系到别的导师。从答复之中可以看到这位导师已经拒绝了这位初试第一名的学生,虽说复试还未进行,但是已经能料到在复试之中(尤其是面试)这位考生不会取得太高的成绩。考研的录取方式跟高考的最大不同便是复试,这个复试门道多了去了,想要你不想要你都可以通过复试来实现。碰到科研经历丰富的“意中人”随便问几个问题可能都会给高分,而遇到像文前所说的这种跨考又没有科研经历的“应试者”想难道你实在太简单了。这种事情皮豆是最有体会了,我当初考研初试成绩挺高,由于学的是偏基础学科,所以也没有什么科研经历,但是专业对口况且是照顾性学科,所以在复试之中老师都没有怎么为难,问的都是专业课的基本概念,没有什么难度。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没有几年的本科学习,即使突击考试成绩上去了,但是遇到真正的专业问题还是很难解决,这种隔行如隔山的差距一般人想补齐没那么容易。像文中这位考生其实遇上这种一口回绝的虽说很遗憾,但是还是暴露了研究生招生之中的诸多缺陷。导师权力过大,说不要你,如果你视死如归就非报你不可了,导师就能让你在复试之中很难拿高分,这纯属一种校方市场。不过也有一些良心高校复试题目和复试面试官全部随机,凭本事说话,老师甚至连下一个面试学生是谁都不知道,从来不搞什么出身歧视,可惜这种学校数量不少太多。研究生招生是目前国内仅次于高考的大型考试,各大高校虽然试卷不尽相同,但是都有着自己的章程。初试第一名是否在复试中依然能取得好成绩暂且不说,这种因跨考就拒绝考生,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之内选择性录取考生,实在是有失公允。这也是为什么考研复试一直被吐槽不已的原因所在,因为复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如何保证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本校生的主场优势,宁要名校调剂生不要一志愿高分,种种怪相层出不穷,如今愈演愈烈,还没复试就基本上决定你的成败,但是学校还不在招生简章说(不敢说),坑了一波又一波考生。强烈建议某部,对于像去年压分,导致数百一志愿者无一被录取的高校,纳入黑名单缩减招生指标,免得有不知情考生入坑。像这种第一名都被告诉录取没戏的学校,实在是有失名校身份,看似是为了考生好,实际上是破坏考试规则。

春花开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历史课

考研考得好不如导师选得好,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三点建议!

时间已经来到了3月上旬,高校的学生陆续开学,985的自主划线高校很快就会公布各自的考研复试基本分数线。从往年的复试分数线就能基本判断自己的分数能不能进入复试。初试成绩出来以后相信很多考生都已经联系了导师,有的收到了回复,有的没有任何音信。今天,学习考研帮要和大家聊聊选择导师的事情,笔者认为考研考得好固然重要,但是考得好不如导师选得好,很多考研的学生都没有重视这一点。1、导师能决定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两个人报考的都是同一个专业,但是选择了不同的导师,恰好两位导师所做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区别。那么,两个考生在读研期间所做的工作可能截然不同,将来面临的选择也会不一样。也就是选择的导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方向,并由此可能直接影响你未来的职业选择。2、选择导师需要关注哪些因素?选择导师的时候建议要综合考虑。第一点,专业实力!上面讲了,你所做的工作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是直接相关的,所以这一点必须重点关注。第二点,为人处事。很多学校在匹配导师和学生的时候,坚持的原则是双向选择,只有气场相合的老师和学生相处起来才能比较舒服,也能有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3、获取信息的途径既然选择导师如此重要,就不能只是依靠自己的感觉,仅仅通过官网的导师简历去判断,笔者给出的建议是要多途径获取信息。发邮件取得联系,争取在复试结果出来之前能和老师见个面聊聊;通过学术成果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通过其他认识的朋友打听了解导师带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要等到开学了才发现自己不能适应所选的导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声,建议各位考生认真思考以上三点问题和建议,切忌不要凭空去想。一个好的导师,能给你指引方向, 必要时候给予传道授业解惑,教你方法,这样你才能更快地成长。以上,加油!

魔术男

如果你是工科生,请不要以为考上研究生,就能跟导师学很多东西

现在考研为什么这么火热,我就说说工科的吧,大部分本科生对研究生充满向往,觉得本科我也没学到什么东西,也没做过什么项目,心有不甘,觉得研究生生活天天导师带你做项目啊,一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啊。我只想说醒醒吧,大学里面大部分导师都是没有工业届的项目,都是所谓的科研项目,甚至有很多导师科研项目都没有,注意这里我说的,是很多导师。 科研项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做的是纯理论的工作,纯理论的工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找不到工作,就是这么现实,你理论行,那也是在理想状况下,实际应用不一定行,我发现这种现象比不存在普通高校,我也认识985高校的同学,他给我讲现在的985研究生都在做软件测试,java或者c++后台开发,如果你是个本科生,你认真想想吧,这些工作其实甚至本科专科都能做,为什么科研好的人却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原因很现实,现在需要科研型人才只有像华为这种级别的公司才养的起,给科研人的工资还不能太低,而且科研这玩意你可能投入两年一点产出都没有,只有有钱公司才能耗的起。这也是国内大部分科技公司的创新性很低的原因,都是一个软件改了图标就叫创新。 所以总得来说,不要以为上个研究生就能跟着导师做很多东西,学到很多东西,我就这么说吧,我身边大部分学生都是在B站读了三年的研究生,大学老师讲课质量我不说大家都懂,普遍没有实战经验,就论文在行。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工科的本科生,看了这些希望你再思考一下再做决定。

按摩师

考研初试成绩出来后,需提前联系导师?掌握这些复试通过率更高

考研是人生中的大事,每个准备考研的人都需要认真,不然距离考研成功总是差了一点。今年考研的人更多了,主要是到国外留学或工作的机会变少了,导致考研队伍人数再次增加。一直以来考研的话题,都是大家永恒不变的谈论对象,考研和高考不一样,除了要准备考试外,还要收集信息联系导师,找到考试学校等,如果能遇到个好的导师,考研成功几率会高很多。当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之后,需要提前和导师联系吗?一说到联系导师,大家会想到是不是电话去联系导师呢?这样老师不会对你留下深刻印象,联系老师是根据自己真实情况,自己所选择的科目,报考导师团队进行研究,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复试环节时老师才会对你有好印象。如果联系上了自己心仪的导师,他对你特别满意,复试成功几率便会大很多,一定要亲自到导师那里进行沟通,和导师聊一下研究的方向,要和导师好好相处,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联系导师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如何更好联系导师,不妨从这些方向出发联系导师时,一定要抓住机遇再行动联系导师时一定要抓住机遇再行动,最好的时间是考研初试成绩刚公布的时候,接着联系研究导师。这个时候导师不会有其他想法。研究生考试有三个阶段,公布考研初试成绩时,主要是让你去联系导师,也是联系导师最好的时机。考研初试结束后联系导师,要对自己成绩有更清楚地认识,成绩好联系导师更好,成绩比较差建议不要联系导师,因为根本没有复试的机会。有的人可能要问了我们到底是打电话,还是发信息,建议大家选择发邮件的方式。和导师约好时间,进行面谈聊聊自己研究的方向录取分数线公布后我们联系导师,这次联系特别重要,如果靠发邮件完全不够,我们要先和老师去打个电话约定进行面谈,聊一下自己研究的方向,这一次面谈决定了导师会复试时会不会录取你。联系导师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上的问题?不要做作,在导师面前表现最真实的一面要在导师面前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导师希望看到的学生是真诚的,而不是在他面前装模作样的。一旦在导师面前不太真实,导师会对你留下比较差的印象,面试时不会给你好的印象分。作为学生一定要在导师面前真诚不做作,把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让导师看到自己身上的才华,如果足够优秀,老师会对你特别看重。要有自己的目标,不要频繁联系导师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不要频繁联系导师,太过频繁联系导师,会让老师对你有不太好的印象。联系导师时,先发电子邮件给老师,回复了再电话联系,时间长老师没有回复,可以电话联系但不要太频繁。和老师见面时,说话上有何注意的?注意礼貌用语,不要有不文明的语言和老师在见面时,要注意礼貌用语,不要有一些不文明语言,如果你说的话不文明,会导致导师对你没有好印象。任何人在老师面前都应该说话得体大方,用尊称,让老师看到你的素质,你的文明,老师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后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而不是差印象。说话诚恳,不要话语中含有夸张每个学生和老师说话时态度要诚恳,不要有夸张的成分存在,当研究生本来是要研究某个话题,和老师说话时要诚恳,把自己想要研究的话题和老师沟通,不要感觉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成为研究生,如果导师感觉你身上太自负,他不会选择留下你。摆正自己的姿态,和老师交心聊天作为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姿态和老师去交心聊天,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和导师沟通时要知道自己是学生的身份,要有礼貌和真诚。学生和导师聊天要有积极的态度,哪怕是初试成绩不太好,也不要沮丧,有的时候复试可以帮助你改变命运,复试时一定要注意留心,好的状态能让我们发挥更加顺畅。结语:不管我们面试结果如何,一定要有个好的心态,和导师联系时,要用真诚打动导师,给导师留下个好的印象分。当然见导师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导师认为可自己的能力。今日话题:大家觉得初试结束后要不要联系导师?

博弈论

研究生有没有科研潜力,导师是如何判断的呢?

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读研期间无论哪一门专业学科,少不了要和科研打交道。同学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都想选择一个科研能力不错的导师,而导师也是一样的想法,也是想选择一位科研潜力不错的学生,毕竟谁不想和能力强的人一起合作共赢呢?那么在如此众多的研究生报考的人员当中,研究生的导师们是如何判定报考研究生是否具备科研潜力呢?导师一般根据以下几点判断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果你对科研生活和工作方式感兴趣,对科研议题充满好奇,那你多数会主动钻研,久而久之科研能力也会慢慢积累提高,潜力也会不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刚接触科研的同学来说,导师一般只是提供项目并起到引领辅导的作用,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在这期间,科研潜力较好的同学一般会自主学习,然后去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整理、分析数据,借鉴别人的科研成果,并从中分析结论和不足,结合自己的项目,反复对比,研究。自控力自控力就是常说的“自律”,自律的人说明他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往往自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基本功扎实基础好的人在科研中会更好的完成一个项目,更能做到与导师同频,你想一个基本功扎实的和基础薄弱的,在遇到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即使都不懂,老师稍微点拨一下,基本扎实的可能一点就通,而基础薄弱的则可能要好久才能理解,久而久之,老师或许更愿意培养基本功扎实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决定很多东西,如果喜欢下象棋的人可能就知道,有的走一步就已经想到了十步以后,还有的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想到各种解决办法,这不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反对,而不是“填鸭式”,只会说什么做什么执行力经验是在项目中积累出来的,接触到的越多慢慢积累的经验也就越充足。遇到问题想到的是立马解决而不是明日复明日,否则只会欠债愈来愈多,得不到成长#考试##研究生#今日话题:你觉得导师是如何判断研究生有没有科研潜力的呢?

能使

考研初试成绩已出,考生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听听过来人的意见

很多应届毕业生都选择考研增加自己的学历,一方面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时也为了缓解暂时找工作困难的情况。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通过笔试之后的复试就变得更为重要。笔试成绩相对公平,而后面的复试就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给考官留下的印象好也会为自己“加分”,反正则容易被淘汰,考生也更加关注,考研初试成绩已出,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吗?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出来了,考生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听听过来人的意见笔试成绩合格后当然需要联系导师,对后面的复试通过有很大帮助。一些过来人表示,通过简单的电话沟通或者邮件沟通,给导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等到面试的时候导师在考官中的意见占有很大比重。如果导师想要留下你,那么基本就可以顺利通过面试了。除了导师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自己在面试时候的表现。针对考官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对答如流、对自己报考的专业是否足够了解等等。笔试通过后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抓住最后的时间复习,在面试的时候用自己的实力征服导师。如何联系导师,考生要注意这些细节考生的态度是基础与导师联系要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表明,特别是在专业方面的内容更要实事求是。导师有着多年的学术经验、带研究生的经验,所以不要想着在导师面前耍小聪明,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对导师尊重、专一,认定了哪位导师就只与他联系,而不是把所有导师都联系一遍。导师之间是有沟通的,如果大家知道真相后,对学生的人品会产生不好的印象,复试成绩很难通过。联系频率有讲究联系一次的情况,很容易被导师忘记。毕竟联系导师的人比较多,还是要有感情的沟通。经常联系导师也不行,会让导师产生厌烦,对学生了解太多没有了神秘感,对印象也容易受影响。不要打扰到导师导师的工作很繁忙,与导师沟通之前先确定是否方便。联系的过程中也要简明扼要的把问题阐述出来,不说废话不兜圈子。不但可以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也不会因为打扰到导师而被讨厌。提高复试成功率,考生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面对考试时的心态面对复试的情况,所有学生都会紧张这是正常现象。复试之前可以对着镜子联系,在阐述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把握自己的表情。不让自己的紧张的情绪太过明显,开始复试前深呼吸,让自己放松。越是放松的心情越容易有好的表现。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复试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程度,在笔试通过后不要着急的放下书本,趁热打铁把知识再复习一遍,等到复试的时候老师提问能很好的回答。无论考研的专业是什么,对于英语的要求都是有的。可以提前准备一段英语的自我介绍,如果专业涉及到英语的也需要提前联系。言行举止、礼仪方面面对复试的导师表现的礼貌、尊重、举止大方,不要因为与导师感情沟通的顺利就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更不要因为紧张而让自己畏首畏脚。展示出自信的笑容回答老师的提问,好的举止也会给复试加分。考上研究生后,考生会有哪些优势?个人学历上的提升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让大学生的数量逐步上上,本科和大专的普及率也会越来越广。在过去很难得的本科学历现在已经很普遍,所以考研是提升自己学历的最佳方式。就业可选择性更广招聘单位对岗位的学历要求都有明确要求,大部分是大专、本科学历,但是好的岗位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考研之后找到的工作无论是收入还是发展都会更好。即便是相同岗位,不同学历的同学得到的工资也会有差异。人脉的积累与增加读研的过程中会认识不同层次的人,比如同专业的学长学姐、自己的导师、复试时候留下好印象的别的专业导师等等。在未来发展或者就业选择的时候,很多机会都是他们的一句话。比如导师可以推荐学生给长期合作的企业,到了企业也会得到重视。今日话题:想要提高考研上岸率,你有哪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