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教育关键在高质量(人民时评)出嫁女

研究生教育关键在高质量(人民时评)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培养单位切实将发展重点聚焦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内涵发展上来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来看,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广大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不久前,多所高校陆续清退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超期研究生,引发社会关注。这样的举措,传递出鲜明信号: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变革。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当前,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知识创新速度加快,科技变革加剧,高端人才在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教育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是国家所需,也是时代所需。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今年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培养质量已事关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事关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水平,事关学校与学科的声誉。对于以广大高校为主体的培养单位来说,大力改进培养模式,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迈向新高度,才能切实承担起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对学生个人来说,接受研究生教育意味着在本科教育阶段之后,再投入一段宝贵的时间学习深造,以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与职业能力。这是为未来学术科研与职业发展夯实基础的关键一程。恪守学校人才培养规范、遵守相关制度体系、珍视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研究,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不辜负宝贵的教育资源。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培养单位切实将发展重点聚焦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内涵发展上来。一方面,强化寓教于研、激励创新。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把促进研究生成才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分类改革、积极创新机制。建立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自主调节机制、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要求,分类改革选拔方式和培养模式,激发各培养单位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主动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机制。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吹响了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号角。相关部门应做好指导引导督导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有利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生培养单位惟有用心谋划、加强落实,增强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4日 05 版)

突驾

推动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人民时评)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日前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累计自主培养的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成为一支创新生力军,活跃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格局基本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勇攀科技高峰的“登山队”,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家发展进步的脚步同行,中国内地高校与国际一流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坚强决心,向世界展示了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良好风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放眼国内,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决定性力量。这些都呼唤我们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如何成为培养人才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怎样成为创新创造的策源地、服务发展的新引擎,是摆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100万,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强导师队伍,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培养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道教育“必答题”。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定位,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需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求,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同时,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水平,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只有始终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内涵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尽快由大到强,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31日 05 版)

凤兮凤兮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在高校引发强烈反响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孙竞 熊旭 李依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全国高校引发热烈反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也倍感振奋。他们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发言表示,学校将充分利用好抗击疫情这一最鲜活、最生动、最宝贵的素材,培育研究生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有品德、有品质、有品位”的卓越医学人才。作为高校代表之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也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他提到,学校将继续践行“四个服务”历史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走以红色基因为魂,以服务国家需求为核,以提升质量内涵为主线的特色研究生教育之路,接续培育电子信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谈到,学校将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凝练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实现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中国梦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表示,近年来,学校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努力构建高水平的育人体系。学校今后将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油气领域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层次人才,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振奋人心、高屋建瓴,为我国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吹响了号角。”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治荣认为,发展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校之基。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将实验室建在乡下田间,研究生长期驻守在农村和生产第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研工部部长郭鑫表示,未来学校仍将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长周宗奎谈到,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一流研究生教育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领军人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要准确判断研究生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表示,要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服务国家为导向,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加快培养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指出,学校将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在强化学科内涵发展、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学生评价、严格校风学风等方面共同发力,加大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力度,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快培养服务国家需求、面向科技发展前沿的高层次人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说,学校将奋力开创研究生教育新局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积极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为目标,实行创新型研究生教育,把奉献能源事业情怀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继续为我国能源工业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强大动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翟文豹认为,高校应该深刻理解研究生教育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作为航空类院校,学校将把服务航空、服务国防、助力辽宁振兴作为重要面向,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更多高端科技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科技的最佳结合部,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长安大学副校长赵祥模提到,要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工作,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进招生工作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学术评价标准,建设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事业工作的重点。”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说,高校必须抓住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关键,坚持德才兼备,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与行业重大需求,不断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我校作为全国较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将继续以‘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为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谈到,将狠抓导师队伍建设,激励和引导广大研究生走进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走进重大工程建设中、走进大型领军企业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研究生承担着国家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强表示,学校近年来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与地方企业联合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今后仍将下功夫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黄海军表示,近年来,北航形成了以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大贡献为特色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今后将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总书记的指示,指明了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姜国华谈到,造就大批德才兼备、拔尖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立德树人和创新性培养是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新局面的有效路径,应该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郑承军指出,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要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科教融合、学科交叉、开放协同,围绕国家战略和事业发展,打造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培养特色。中国民航大学是民航行业唯一的本、硕、博各层次人才培养贯通的的高等学府,该校研究生部主任贾宝惠说,学校今后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根本宗旨,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实现民航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泰初有无

江苏部署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我省部署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应到尽到,秋季开学有序返校中国江苏网7月14日讯 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暑期及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做好暑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允许有意愿且有学习和科研任务的研究生留校,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生活保障。对因疫情影响春季学期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可安排必要的补课和答疑指导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原则上不安排大型聚集性活动,不集中组织研究生暑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自行联系参加的实践实习及学术活动等,应明确规定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切实加强防护指导,严格实行审批和报告制度。《意见》要求,对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未能如期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暑期可面向其开放文献资源以及必要的实验场所,为他们完成学位论文提供帮助。同时,可视情安排论文盲审/评审、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保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资助立项举办的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及高校自主举办的暑期学校原则上应在线上进行。《意见》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提早制订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按照“应到尽到”的原则,安排研究生秋季开学有序返校,稳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安排与衔接,有序推进全面复学复课,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作出贡献。 (王拓)

忘而复之

中国发布丨教育部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中国网9月22日讯(记者 董小迪)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教育部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洪大用指出,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了近一百万,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挑战,教育部将做到研究生教育的供给精准、硬件配套、软件提质、监管到位,确保质量型扩招方向不变、质量不下降。洪大用介绍,教育部将结合今年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继续向中西部地区、专业学位、关键学科增加授权点,充分保障供给的精准;会同相关部委,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在导师队伍方面,即将下发的研究生教育会议配套文件中,将对导师岗位管理和指导行为,以及导师培训等作出相应政策安排。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教育部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压实培养主体责任,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加强学风建设。

藏宝图

研究生教育自主培养高端人才

上海工程大学二〇一九届研究生毕业留影。同济大学二〇一九届研究生毕业留影。201万元、156万元,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两位同窗博士毕业生张霁、姚婷以高年薪赢得广泛关注,前者的名字更是一度冲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作为世界信息科技特别是5G技术领军企业华为公司的“天才少年”计划入选者,是从全球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其中,张霁不仅入选而且拿到该计划的最高档年薪。张霁和姚婷的突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取得的进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研究生教育造就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就和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相关重要指示中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这为中国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发展擘划了方向,吹响了奋进的号角。创新是核心和灵魂研究生教育是指大学生在读完4年学制的本科学校顺利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具体可以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世界教育史上,通常把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作为研究生教育发端的标志。对于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用“两高”“两重要”来概括,即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重要源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生力军”。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指出,研究生教育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其发展的高度和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的高度和水平,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整个教育体系建设、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在洪大用看来,研究生教育对社会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是通过推进创新来具体实现的。他认为,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既包括知识的创新,也包括实践的创新;可以说,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持续推进知识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使命,同时也只有研究生教育能够承担这样的使命。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如何?其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怎样的支撑作用呢?对此,我们既可以通过近日张霁、姚婷这样个案的热点新闻去感受,可以通过“北斗工程”“嫦娥工程”“载人深潜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参与团队人员大比例研究生教育背景来观察,也可以从近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的相关信息找到答案。据统计,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科研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SCI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到2020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超过64%,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四个阶段提质增量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据洪大用研究,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提出了设立“大学院”的设想,旨在培养专事高深学问的人才。1908年,上海圣约翰大学颁授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1917年,苏州东吴大学颁授了第一个化学硕士学位。1935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学位授予法》,对学位层级结构、学位授予的程序等作出了规定,由此到新中国成立前,共颁发了230多个硕士学位。洪大用认为,由于不成体系,发展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教育才真正开展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发展与新中国成长同步。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培养研究生。第二年,研究生统招启动。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累计培养了2万多名研究生。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迎来科教发展的春天,邓小平亲自倡导推动作出包括恢复研究生教育在内的“科教三大战略决策”,研究生教育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之后的40多年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王战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研究生教育大体上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1988年为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月,《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安排意见》出台,标志着研究生招收正式恢复。当年,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1万多人,7年后增至7.5万多人。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为中国研究生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保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获准试办研究生院,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独立化和专业化,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运行机制。从1988年到1998年为稳步发展阶段。根据“稳步发展,保证质量”方针,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稳步增长的同时,适应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位类型由单一的学术型发展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举,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应运而生。从1999年到200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世纪之交高等教育扩招开始实施,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加,10年间增加近120万人。与此同时,专业学位拓展至19个,以简政放权为特征的学位授权机制改革和硕博连读、导师负责制等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2010年至今为内涵式发展阶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的要求,相关部门接连出台了关于质量保证、学位授权点评估、论文抽查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中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质量时代”。中国经验贡献世界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中国研究生教育成绩斐然。一方面,发展完善中国教育体系,推动成为教育大国并大步向教育强国挺进;另一方面,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支持。王战军认为,从中国教育领域自身来说,研究生教育成就主要包括建立了完善了中央政府主导、省级统筹、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学位制度体系、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等,为国际社会奉献了“中国经验”。从教育服务社会角度来说,研究生教育成就突出体现在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据统计,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很大部分人已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王战军拿2017年新增的两院院士相关数据举例说,在中科院新增院士中,中国自主培养的博士为37人,占当年度中科院新增院士中拥有博士学位总人数的约64%。在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为48人,占当年度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拥有博士学位总人数的近九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纵观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不难发现其鲜明的特点。根据洪大用的研究来概括就是,在政府主导下,高校与科研机构两类主体齐发力,研究生教育以学术为导向,在实践中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其中“快速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洪大用解释说,虽然从世界范围看,最近几十年研究生教育普遍发展较快,但是中国在此领域的速度更引人瞩目。从1978年招生1万多名研究生,到1998年的7万多名,到2009年达50万名,再到2020年预计将约110万名。改革完善没有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研究生教育改革也是如此。继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传出“新增交叉学科作为第14个学科门类”的信息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据报道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批准后正式公布。国务院于7月27日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如此重磅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折射出研究生教育适应新时代国家战略性需求而变革的紧迫任务。洪大用指出,我们要精准识别社会需求,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改革研究生教育的供给,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就要求对保障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对此,教育部发布信息表示,近年来,修订工作持续推进中,立法的主要条件已基本成熟,教育部已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参会者就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再次提出相关建议。人们期待这部事关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计的重要法律早日完成立法程序出台,更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对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曾撰文指出,要在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基础理论方面取得更大成果,探索建立科学的招生规模调节机制的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模式方面探索出更广阔的路径。他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培养单位和有关社会机构能够探索构建适合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与成果的展示、评价平台。链接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来划分,研究生可分为普通研究生和特殊种类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后者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其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分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君火

研究生教育关键在高质量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来看,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广大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不久前,多所高校陆续清退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超期研究生,引发社会关注。这样的举措,传递出鲜明信号: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变革。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当前,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知识创新速度加快,科技变革加剧,高端人才在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教育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是国家所需,也是时代所需。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今年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培养质量已事关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事关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水平,事关学校与学科的声誉。对于以广大高校为主体的培养单位来说,大力改进培养模式,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迈向新高度,才能切实承担起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对学生个人来说,接受研究生教育意味着在本科教育阶段之后,再投入一段宝贵的时间学习深造,以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与职业能力。这是为未来学术科研与职业发展夯实基础的关键一程。恪守学校人才培养规范、遵守相关制度体系、珍视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研究,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不辜负宝贵的教育资源。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培养单位切实将发展重点聚焦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内涵发展上来。一方面,强化寓教于研、激励创新。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把促进研究生成才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分类改革、积极创新机制。建立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自主调节机制、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要求,分类改革选拔方式和培养模式,激发各培养单位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主动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机制。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吹响了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号角。相关部门应做好指导引导督导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有利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生培养单位惟有用心谋划、加强落实,增强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赵婀娜)

火风暴

开启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时代

研究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特别是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释放出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期盼和要求,将研究生教育上升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改革举措,是党和国家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发展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指导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当前形势下,系统布局、统筹应对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大变局,具有历史性、标志性、划时代的意义。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要精准识变,明确发展新方位,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人,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精英人才,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美之间贸易战演变为科技战、人才战,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世界格局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高层次人才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国内环境看,我国进入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研究生教育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转变,经济社会、人民群众对优质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意见》的发布开启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新篇章,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紧迫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紧跟时代发展,以大视野、大胸怀、大智慧,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要主动应变,奋进新目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第一,迎接新挑战,落实新任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意见》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着眼全局,聚焦质量提升,从思政教育、导师职责、招生制度、培养模式、教材建设、质量保障、监测评价等各个方面,部署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和“十大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意见》确定的具体任务,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梳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质量管理,促进措施落地。第二,聚力改革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各省级部门、各高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凝聚多方合力,站在国家发展、社会需求、民族复兴、人类进步的高度,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需求、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提升核心竞争力,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多学科的理论、多元视角与方法深入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和规律,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聚力打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站在新时代,立足新起点,开启新篇章,谋划新发展。今天的国家和民族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优质的研究生教育,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意见》,坚持把民族复兴大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时代任务,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和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作者唐景莉:《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原载2020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作者:唐景莉

上德

2018-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高校排名!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都选择了考研,20考研很大可能报考人数会突破300万。其中有很多人都会有名校情结,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能上岸名校,但是有个憧憬也是好的。当然,对于求稳的同学来说还是要结合自己的能力来匹配高校,考不了985,211也是好的,考不了211,一些比较强的双非也是很不错的。重点是能上岸。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2018-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排名,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支持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耻也

云南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2021年1月14日,云南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部署安排,总结“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副校长赵琦华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人才选拔制度机制、人才培养体系、质量管理、培养条件资源保障、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云南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教育工作和“十三五”期间云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作总结报告,并从招生培养联动、提高生源质量、强化课程建设、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控、推动改革等方面对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思路进行了汇报。新闻学院孙信茹老师作研究生培养工作发言,分享了她在培养工作中强化“可沟通关系”、打造“全天候课堂”、建构“跨学科模式”、优化“教学软环境”,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互动有机体、学科建设融合体、人才培养生命体的理念和做法。校长方精云院士讲话,就做好“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意见:一要善于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研究生教育顶层设计,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统筹管理,全面推进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做好特色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规划;二要大力推进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严把入口关、推进本-硕-博贯通招生培养,提升研究生科研训练和培养质量;三要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质量建设,抓好课程教材建设质量提升,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发展,注意教学方法的革新;四要以“四个育人”统筹分类培养,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建设好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推进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五要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严把过程关、出口关,积极回应“破五唯”,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和教师评价机制;六要建设好导师队伍、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研究生辅导员队伍这三支队伍。方精云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同思考、共同研究、共同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校党委书记林文勋作总结讲话,就做好“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在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中切实发挥好大学研究生科研主力军的作用,牢固树立学术意识,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根基,切实把培养工作重点转到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上;二要推动云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全面面向学术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要坚持前沿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科交叉、坚持融合教育,并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三要打造师生共同体,构建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切实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把准选题,做到师生相互尊重;四要大力培养和弘扬科学精神,敬畏学术、尊重学术,主动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林文勋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开局之年,承前启后,展望未来,开拓创新学校研究生教育新局面,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常务副校长李晨阳主持会议。他要求全校师生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领会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目标以及此次会议精神,主动谋划,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校党委副书记李建宇、陈华仙,校纪委书记朱宏,副校长杨泽宇、张力、丁中涛、刘波,相关职能部门、院、培养单位主要负责人、师生代表出席会议。来源:云南大学 新闻中心 编辑:李哲 终审: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