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考试都考什么?考几科?鬼谋

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考试都考什么?考几科?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也有在职研究生教育。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也需要参加考试的,那么,考试科目是什么呢?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方式报考。一、教育经济与管理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同等学力申硕入学不用参加考试,但入学后想要获得国家承认学位,必须参加全国统考。统考科目:外国语+公共管理/教育学综合因为同等学力申硕统考只有两科,考试科目比较少,而且采用分数合格制度,相对来说报考难度比较低。想要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不知道自己的条件是否能报名?可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简章。二、教育经济与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政策是相同的,也需要参加全国统考和复试。统考考试科目:外国语、政治、两门专业课复试考试科目:外国语和专业知识

山行

华东师大教育经济与管理流出来的考研复试真题,你看了没有?

考研也许彼此想得的不一样,才会才会挑战自己最大的限度,走一个很多别人并不看好的一条路!要努力,要优秀要不惧将来大家都知道考研复试真题一般流不出来,今天先说说复试,之前准备的时候这个专业复试的真题一直没找到,趁着记忆还算清楚还没完全忘掉,先回忆一下,给学弟学妹造福方便后人。2018华东师大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复试真题:今年面试与往年不同,主要考的管理学内容,教育经济与管理涉及很少,所以在复习时,既要复习管理学,也要复习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复试面试:1.目标管理的原理2.与别人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3怎样看待“管理就是管好别人”4.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面试老师们会根据你本科的专业问问题,如果本科和教育没什么关系,可能就直接跳到教育方面的题了。所以,关于教育经济管理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平时还是要多多注意积累的。考研复试笔试:一 运用相关理论,谈谈教育扶贫二科研能力测试:以高效创新团队的创建为题,写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案,画出技术路线图。这些题考察了大家的写作和逻辑能力,一般文科类的复试都会采取这种形式。其他的一些主要是太基础了,很简单我就不写了,所以大家不用紧张,太紧张了反而不利于发挥。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后来人有用。考研确实是难得的经历,有舍有得。一个认识自己激发自身潜能的过程。一路走来,收获良多!最后,祝学弟学妹2019年考研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来源:fengzhongjincao.cn

骨肉不葬

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一年报名有几次?

教育经济与管理全日制研究生的报名机会每年只有一次机会,但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可免试入学,那么,报名机会也是每年只有一次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方式报考,这两种方式的报名次数各不相同。教育经济与管理同等学力申硕:报名机会有多次。以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报名机会有起码有两次。因为,同等学力申硕报名分两个阶段:春季报名:春季在3月份至6月份秋季报名:秋季是7月份至9月份。而且,其他时间也可以报名插班学习,所以在报名机会上比较灵活。想要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不知道自己的条件是否能报名?可点击在下方“小程序”查看简章。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机会每年只有一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时间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时间是相同的,由教育部统一安排。招生时间:每年的9月中下旬进行预报名,10月份是正式报名的阶段。满足条件的学员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报名,报名官网是“研招网”,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可在该网站进行报名。这个报名机会每年只有一次,错过了无法补报,只能等第二年的同一阶段再报名。

白菜

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严格吗?

在职研究生报考专业非常多,但是,不同的专业报考条件是不同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什么?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可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两种方式报考,每种方式报考条件不同。一、教育经济与管理同等学力申硕报考条件:以该方式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入学条件比较低,但是,申硕条件比较严格。入学条件:专科及以上学历都可以报名。申硕条件:只有本科有学位毕业3年及以上,或者持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学员才有资格申硕。满足以上条件的学员可以参加统考,通过统考毕业可以获得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证书。想要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不知道自己的条件是否能报名?可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简章。二、教育经济与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以该方式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具体条件如下:专科:国家承认专科学历,毕业时间在2年及以上。本科: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含无学位,毕业就可报考,无年限要求。满足这些的条件的学员就可以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顺利毕业就可以获得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煎饼侠

研究生教育改革打出“组合拳”

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1000多万名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目前,这些数字的背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力度不够;一些导师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的存在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任务。9月2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研究拟订了将重点推进的“十大专项行动”,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旨在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推进学科专业调整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国家重大需求是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学科专业建设改革行动被纳入“十大专项行动”中,即构建设置规范、动态调整的学科专业目录管理新机制,开展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提升专业学位培养能力和培养规模;建立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健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介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医学攻关等相关学科专业,将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职称评审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十大专项行动”还包括重点推进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此外,“十大专项行动”还明确提出,将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探索建立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等。蔡长华介绍,下一步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强化基础研究,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基地,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厚植发展基础。破解“导学矛盾”:将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目前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近年来,因此类问题而导致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意见》强调,要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晰职责边界,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拟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包括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严把质量管理: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据悉,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但我国目前的千人注册研究生只有两人,美国大概在9人以上,德国、韩国约5-7人。由此来看,我国的研究生规模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洪大用在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提出,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如何保障培养质量,《意见》强调,要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考核、论文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教育部对学术不端、学位‘注水’问题,一直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我们要坚决确保学位授予的含金量。”洪大用说。本报北京9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来源:中国青年报

话梅糖

广东26条措施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2035年将达国际一流水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通讯员 粤教宣4月7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财政厅联合推出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7个方面、26条措施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图/广东省教育厅官网截图2035年研究生教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省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将更加优化、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富活力、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更为突出,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35年,全省研究生教育资源丰富、优质、高效,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结合更加紧密,研究生教育强省地位稳稳确立,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意见指出,要大力支持支撑原始创新的基础学科发展,加强科技前沿领域学科的前瞻布局,推动更多重大基础性、底层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培养核心竞争力。结合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等重大战略,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同构化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增强学科专业快速响应区域重大需求能力。积极布局交叉学科,把握交叉学科门类设立的契机,围绕新需求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探索组建交叉学科大平台、大团队。结合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大力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建设研究生教育高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符合条件的本科高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授权,持续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适度超前布局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深化扩大省级政府研究生计划管理统筹权改革试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增量招生计划主要用于改革成效奖补。有序扩大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支持高校与高层次创新平台和知名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试点,建立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任务、使用科研经费支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此外,还要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区域重大需求为重点,积极增加一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学位点。在国家和省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优先新增学位点,加大对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的支持,重点支持广东“双十”产业集群亟需发展的相关学位点。研究生培养向前沿领域倾斜意见指出,要增强招生计划调控的精准度,优先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学科领域、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冲补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培养单位倾斜,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向量子科学、脑科学、空天深海等前沿领域相关学科倾斜。意见要求,要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研究探索基础能力素质考试和招生单位自主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相结合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方式。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培养单位积极争取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意见强调,要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建成一批全国基地,打造全国标杆工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加强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贯通,形成厚基础、重交叉、突前沿、强学科的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规范核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管理机制,打造精品示范课程。意见明确,要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拓展研究生层次合作办学,支持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开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扩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交流,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来粤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深入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生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实施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题图 | 视觉中国责编 | 吴瑕审签 | 谢哲实习生 | 黄楚琪

补票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李克强作出批示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胡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江苏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新华网

膏药章

研究生教育改革剑指学位“注水”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胡浩)教育部22日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杜绝学位“注水”。“严把入口关、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坚决确保学位授予的“含金量”。意见提出,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管理,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校际馆际共享机制,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扩大学位论文抽检比例,提升抽检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对无法保证质量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撤销学位授权。对问题严重的培养单位,视情况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洪大用表示,将从教、学、评、管四方面杜绝学位“注水”:导师要以身作则,秉持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将更多时间用在育人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教育部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学生要有学业的投入,要严格执行学业过程规定,认真落实学习的各环节;在毕业审核、论文答辩各环节,相关评审专家要真正硬起来,切实负起责任;要加强管理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加强对各个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同时健全处理学位“注水”、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推动分类评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和不同层级的学位,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来源: 新华网)

挈之百围

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主战场 建设研究生教育高地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张守营报道 在日前举行的教育部第三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转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人民群众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国际上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为迫切。“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蔡长华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坚持内涵式发展,改善办学育人条件。“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将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作为重点支持方向,设立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专项,基本覆盖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高校。2016年以来,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等,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支持方向从“盖房子”向“强内涵”转变,重点加强科研平台、教学设施和创新能力建设,有效提升高校办学育人的保障水平,为补齐科研设施短板、厚植发展基础提供有力支撑。——面向经济转型升级,优化招生规模结构。研究生招生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未来发展动力的需要,科学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结构。一方面,稳步扩大规模,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支撑了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优化结构,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针对研究生培养的薄弱环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强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主动响应产业需求,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相互牵引、环环紧扣。将需求和实践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不断提升行业企业对研究生教育的参与度。在集成电路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深化人才培养类型改革,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高层次人才。国家重大需求,是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主战场,优化高等学校区域布局,大力支持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区等,建设研究生教育高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实施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和一流平台资源,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和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围绕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对生命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批一流的公共卫生学院,扩大高素质人才供给,更好地服务疫情防控、疾病救治和人民健康。

花灯记

李锋亮 王瑜琪|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08.08摘要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基于国别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规模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与本专科教育规模的经济贡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收入较低的国家,本专科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显著,对于收入较高的国家,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显著;硕士教育与博士教育均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短期内硕士教育的贡献更大,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应逐步增大。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风靡,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发展教育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年来,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要任务、反映国家科技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成为了很多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从万人注册研究生数(该指标用于反映一国研究生教育的相对规模,其计算方法为某国当年注册研究生数除以当年人口数[人口单位:万人])来看,美国近年来一直稳定在90人以上,英国高于80人,加拿大2013年达到了69.8人,韩国则围绕着65人小幅波动。而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最近几年扩张迅速,2013年时,在校研究生规模为179万,2018年即达到了273万,万人在校研究生数也由13.2人(2013年)增加到了19.6人(2018年)。从万人注册博士生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见图1)自1998年到2017年,高收入国家该指标增长了32.1%,由9.14人左右增加到了12.07人;中高等收入国家由1.88人增加到了4.06人,增长了116.0%;中等收入国家由1.32增加到了2.67人,增长了102.3%;中低等收入国家由0.85人增加到了1.46人,增长了71.8%;低收入国家由0.18人增加到了0.50人,增长了177.8%。由此可见,各类国家的博士生规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都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扩张。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因为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端人才,且具有智力密集的优势。但是,研究生教育是否真的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如果能够,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体有多大?和本专科教育相比较,哪一层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不同类型的国家是否有不同?具体到研究生教育内部,硕士生与博士生哪一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2013—2016年5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高等教育内本专科、硕士及博士层次的注册生数,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等教育各层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此外,还采用2002—2016年46个国家的博士毕业生数,专门分析了博士教育规模在较长时间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索洛模型(Solow-Swan model)是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常用模型,它考虑了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发展水平对增长的作用,且具有较好的解释效力,因而此后的大多数经济增长研究都是以该模型为基础进行的。罗默(Romer)在考虑知识与技术边际收益递增特性的同时对技术要素进行了内生化处理,从而阐明了高水平人力资本虽然并未被直接用于生产,但可通过激发创新和技术进步而间接影响总产出,因而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可见,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有研究比较了不同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采用的具体指标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毕业率,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推动力较强、初中等教育对发展中国家推动力较强。国际上相关研究使用的教育变量多为各级教育规模或毕业率等指标,对高等教育进行细分——分析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更为深入。部分研究者测算了研究生教育整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增长效应,发现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尽管这种正向作用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据此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其内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生教育内部各层次的效应差异也吸引了研究者们的目光,有研究专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硕士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博士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国际和国内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教育可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也对国家、地区或产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已有实证研究较少关注研究生教育与本专科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遑论硕士与博士层次的独特作用了,仅有少数研究比较了研究生教育程度劳动力与本专科教育程度劳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基于国别数据进行的分析则更不多见。人力资本需反映经济结构才能促进经济增长,且教育各层次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经济增长促进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高等教育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推动力较强,初中等教育对发展中国家推动力较强;具体到国内,硕士与博士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国际层面,有理由推测高等教育内部各层次对各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会存在差异,由此可见,用国别数据分析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验证上述假设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将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使用国别数据分析研究生教育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比较高等教育不同层次(研究生层次与本专科层次;硕士生层次与博士生层次)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此外,还将对国家进行分类分析,以期发现高等教育各层次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经济的影响。二、研究设计(一)模型构建卢卡斯等人对索洛模型进行了改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所示:Y=F(A, K, L, H, t)模型中的Y代表产出;A代表某一时期的技术效率;K代表资本要素;L代表劳动力要素,H为人力资本要素,通常以教育作为替代指标。据此,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分析资本、劳动力与人力资本要素对国家经济影响的实证模型。模型中,Yit为i国t期经济发展水平,Kit为i国t期资本投入,Lit为i国t期劳动力投入,Hit为i国t期人力资本投入,eμ为随机误差项。α、β与γ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力与人力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即资本、劳动力或人力资本要素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产出将分别增长α、β或γ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本研究的时间跨度并不长,所以近似假定技术效率并未发生明显地提升,故将A作为常数处理。因没有证据表明引入教育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仍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故并未假定“α+β+γ=1”。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模型如下所示:(二)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被解释变量(Yit)为各国每年的GDP,资本投入(Kit)为各国每年的资本形成总额,由新增固定资产支出加上库存的净变动值构成,数据来源均为世界银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并根据2010年不变价进行了折算,单位为美元。劳动力要素(Lit)则用年满15周岁、符合国际劳工组织从事经济活动定义的人口规模来衡量,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本研究用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本要素(Hit)。由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统计劳动力中具有相应学历的人口规模,并用其进行分析是较为合理的,国内已有的一些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也是用这一指标进行分析的。然而,高等教育各层次学历劳动力的统计数据较难获得,而学位授予数可视作各层次学历劳动力的增量,所以多数研究者通常以学位授予数作为替代指标,也有研究结合劳动力工资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情况估算得到了相应学历的就业人员数量。具体到本研究,因国别数据中没有关于劳动力各层次学历拥有者规模的客观统计指标,故采用毕业生数或注册生数进行分析。本研究的自变量为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数据来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由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 2011)可知,ISCED5、ISCED6、ISCED7和ISCED8分别对应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对高等教育各层次的注册生及毕业生规模进行了统计。由于很多国家较长时间内的本专科与硕士生规模数据缺失严重,因此,本研究分析高等教育各层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为2013—2016年。为保证有足够多的样本量,本研究在比较不同高等教育层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采用注册生数(毕业生数据缺失较多)进行分析,国家数量为58个,又考虑到滞后处理会大幅度减少样本量,故只进行了当期分析。而博士生层次较长时间内的数据相对完整,可对其进行专门分析,年份为2002—2016年,国家数量为46个,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所以对博士毕业生数做了滞后1~3期的处理。在分析博士教育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本研究使用的是毕业生数,因为在样本量理想的情况下,相较于注册生数,毕业生数更能反映人力资本的投入。表1为各变量的简单描述统计。在比较各层次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专门分析博士教育的影响时,本研究参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对国家进行了分类处理,以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国家高等教育的各层次规模与其经济增长关系的异同。世界银行将国家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分为4类:高收入国家、中高等收入国家、中低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因中低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数据缺失较多,为使分组回归国家样本数量相对均衡,本研究在比较高等教育各层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将中低等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合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包含高收入国家22个、中高等收入国家19个、低收入国家17个的数据;在专门分析博士教育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时,将中高等收入国家、中低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合并,最终得到包含高收入国家26个、非高收入国家20个的数据。中国属于中高等收入国家。三、研究结果通过初步分析发现,2013—2016年与2002—2016年的两组面板数据均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使用Driscoll-Kraay标准误进行矫正,又因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最终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一)不同高等教育层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了比较各层次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4个模型:模型(1)仅引入了基本的控制变量,即资本与劳动力要素;模型(2)中引入了本专科注册生规模;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分别引入了硕士和博士注册生规模,以探讨硕士与博士层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4)在模型(2)的基础上引入了总体的研究生规模,以分析研究生教育整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考虑到本专科、硕士与博士注册生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行引入三个学历层次的规模可能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故需要对其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最终的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均小于10,判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表2的列1-列4分别对应4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列5-列7则是模型(3)对高收入国家、中高等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分组回归的结果。从表2可以得到如下发现。首先,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增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二者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上述发现不仅适用于全样本国家,而且还适用于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仅在中高等收入国家这个组别不成立。另外,除了中高等收入国家这个组别外,劳动力要素的系数都明显大于资本要素,说明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资本要素,这与吴东姣等分析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影响时所得结论是一致的,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在世界范围内,因科技进步等原因,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超过了传统的资本投入。其次,各层次高等教育均能显著推动GDP增长。列3和列4显示,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系数都是显著为正的,从列4可以看到,本专科注册生规模每增长1%,将促进GDP增长约0.059%,研究生注册规模每增长1%,将促进GDP增长约0.035%;从列3可以看到,硕士注册生规模每增长1%,可带来GDP约0.037%的显著增长,显著性水平为p 最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本专科教育对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专科注册生规模每增长1%,可显著促进低收入国家GDP增长约0.108%;然而,本专科教育对高收入国家与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作用却不显著。这说明,对于低收入国家而言,本专科教育规模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更大。硕士教育对高收入国家与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硕士注册生规模增长1%,将分别显著促进这两类国家的GDP增长约0.053%和0.051%,但硕士教育对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博士教育对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博士注册生规模每增长1%,将带来高收入国家GDP约0.053%的增长。然而,在中高等收入国家,博士教育的影响不显著,在低收入国家,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又变得显著起来,博士注册生规模每增长1%,低收入国家的GDP将显著增长约0.013%。可见,总体而言,在收入较低的国家,本专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收入较高的国家,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在中低等收入国家,农业仍占有相当比重,而工业发展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专科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可以满足传统制造业部门的需求,因而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中高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第三产业或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或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新兴服务业、制造业等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活动为主,对劳动力的素质与能力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本专科教育难以支撑高科技、新型产业的发展;而研究生教育形成的高端优质人力资本,一方面可以匹配高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促进中高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不断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从而建立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二)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前述分析中发现,博士教育对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对中高等收入国家的作用却并不显著。本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如下两个原因导致的。其一,博士教育处于教育系统的最顶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时期滞后的分析,博士教育对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能就会显现出来。其二,博士教育的规模是最小的,部分国家的博士注册生规模仅为个位数,且高等教育分层次比较所用数据的样本量较小,根据统计学的一般规律,样本量越少,其统计规律较难显现出来,样本量越大,其统计规律就更容易显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在更长时间段、更大样本量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博士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虑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滞后性,且各国博士生规模数据较为完备,统计时间也相对较长,可以专门分析博士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兼顾年份及国家数量的情况下,本研究选取了2002—2016年的博士毕业生数作为衡量博士教育的指标,并对其做滞后1~3期的处理。在博士毕业生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中,本研究建立了4个模型,分别以当期博士毕业生数及对其滞后1~3期处理所得变量为解释变量。表3的列1-列4是这4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列5-列8是对高收入国家与非高收入国家分组回归及滞后3期的结果。从表3可以得到如下发现。首先,博士教育能够显著促进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不管是当期还是滞后1~3期,不管是高收入国家还是非高收入国家,博士毕业生的系数都显著为正;其次,高收入国家博士毕业生的系数更大,这说明博士教育对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更大,这是因为在高收入国家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往往较高,而先进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高度依赖以博士毕业生为主力的科研人员;再次,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明显,从当期到滞后1期、滞后2期、滞后3期,博士毕业生的系数不断增加,由0.020增至0.027,即博士毕业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大,对高收入国家与非高收入国家做滞后3期处理得到的结论亦是如此,相较于当期,两类国家滞后3期的博士毕业生系数均有所增加,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博士教育虽然可以促进先进技术的诞生与新产品的研发,但越是高端的产品或技术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再到真正在经济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就越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最后,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贡献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由0.336减为0.320,而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逐渐增大,由0.180增至0.253。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主导产业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换,人力资本要素尤其是高端人力资本要素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逐步增强的;另一方面,新增博士学历劳动者会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从而使得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大。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其一,对世界各国而言,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正在超过传统物质资本;其二,总体而言,本专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对国家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三,对于收入较低的国家,本专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显著,对于收入较高的国家,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显著,也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作用将逐步凸显;其四,研究生教育内部,硕士教育与博士教育均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短期内硕士教育的贡献更大;其五,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逐步增大。(二)政策建议当下,我国仍是中高等收入国家,上述实证发现对于帮助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破美国科技封锁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1. 应继续稳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这是因为,当一个国家处在收入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时,本专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当其处在高收入的发展水平时,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尽管国内已有针对经济发达省份的实证研究发现学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式微,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生教育对高收入与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仍有相当可观的贡献,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还有很大的空间。考虑到研究生教育规模可能存在上限,即随着规模的扩张,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加,但是到达某个临界点后,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并不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为检验这一问题,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二次项加入分析模型,实证结果并不符合二次曲线,也就是在当前阶段,世界范围内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是单调的,规模越大越有助于经济增长。这说明继续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目前来说还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2. 加强硕士教育与当前产业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在较短时间内,相比于博士教育,硕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效应也更大,是较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应增强我国硕士教育对当前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避免将专业硕士视作二等学位、将学术硕士视作学术博士附庸等错误观点及办学倾向,真正培养满足产业结构优化需求、具有相应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以使硕士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3. 博士教育的布局要有基础性、前瞻性与战略性。本研究发现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效应逐渐变大。为更好地发挥博士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性促进作用,应充分认识到博士教育是基础科学的关键,注重加强基础学科的博士教育;对于应用学科的博士教育,要强调其面向未来的战略属性;只有这样我国的科技发展才有后劲,我国的经济增长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GDP增速变缓,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在国际本专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小或者变得不显著,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相对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为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与可持续性,确保产业结构顺利升级,务须继续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逐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以便做好高质量、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储备,从而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提供助力。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除教育规模外,教育质量及相关的制度性因素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尽管发展规模和提高质量并不矛盾,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大的国家与地区,其质量往往也举世瞩目,如美国、英国等;但我国在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也一定不能放松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要求。由于在国际范围内对教育质量进行客观统一的评价较为困难,本研究在分析时并未将相关因素纳入模型,所得结论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后续研究将会在相关数据可获得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及相关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关于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作者李锋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北京100084王瑜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8期第43-49页栏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网址:http://www.hie.e.cn/【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