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毕业,HR问我发的核心论文有什么实用?我没答上来……九罭

研究生毕业,HR问我发的核心论文有什么实用?我没答上来……

朋友本硕毕业于北京的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期间也发表了好几篇核心期刊,犹豫着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准备先拿offer保底再考虑。其实有科研项目经历和论文研究成果,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加上学校还可以,拿到了好几个offer。但找工作过程中有一次很尴尬的经历,也让他印象比较深刻,某次在面试的时候HR所问的一个问题:你发的这些论文到底有什么用?是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还是能丰富已有的理论体系。朋友确实没想到面试问题会这么尖锐,自己习惯发表论文,一方面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是毕业要求,至于论文的实用性还真没有考虑过。但也没想从成果层面去高谈阔论跟HR说一些高屋建瓴的理论,想来想去,还是瑟瑟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好意思。”虽然在面试中出个小差池,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那个单位也给了朋友offer,但朋友一直感到不自在。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论文的实用性到底在哪里,我的论文是用来评奖学金?为了达到学校所要求的毕业条件?还是说只是研究课题结项需要书面性总结?说实话,科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每个成果或者论文,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或者理论体系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有的每一项发明都是科研人员日积月累的积淀。发论文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共享科研成果,在已有的研究体系下进行丰富完善和拓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高校的老师为科研指标而去发表论文,带项目发成果确实也比较方便。还有论文只是简单的避免查重而灌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在读研之前,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能够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再为找工作的时候别人问你论文到底有没有用而发愁。你们觉得呢?

魔翡翠

SCI,EI,CSCD,被誉为期刊“三大宝”,研究生必备基础知识

随着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复试拉开帷幕,2020年考研大军即将走进硕士研究生的生活,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为我国在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领军人物。因此,既然是培养高等人才,科研成果作为其核心的评价指标。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发表文章是重中之重的任务。那么,发什么样的文章?在哪里发表文章才能被得到认可呢?今天,小编带大家提前熟悉下文章的等级,提前做好发文章的准备。目前,国内发表文章,其等级主要分为3大类,即SCI,EI以及核心期刊。SCI主要以科睿唯安的数据库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为主,当然,国内也有很多高校创办的英文期刊被SCI所收录。提到SCI期刊,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对这个期刊等级进行评价的主要有两个机构,一个是汤森路透每年定期更新出版的期刊评级,主要分为1,2,3,4区;另外一个是中科院文献情报重心对SCI期刊进行评级,也分为1,2,3和4区。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全球顶级期刊Nature, Science, The lancet等就属于1区。 目前,国内科研机构高校主要以中科院期刊分区为标准。至于分区是如何计算的就非常复杂了,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另外,对于国内所创办的被SCI收录的期刊,全部是以英语为主,即发表SCI是需要以英语写作的。其次,即EI (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 )期刊,也是一个期刊数据库,其收录了全球约3500多种期刊。当然,国内也有许多期刊被EI所收录的,能被EI所收录也衡量了一个期刊的实力。不同于SCI期刊,EI期刊所收录的国内期刊是有中文形式的,即作者可以以中文形式发表EI期刊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分很多种,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还有CSCD核心,对于理工科而言,最为大家所接受的便是CSCD核心,每个研究领域,仅仅有2-3本期刊能被CSCD所收录。而且,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最低毕业要求就是需要发表CSCD核心。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许多,大家是想发表什么级别的期刊呢?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另外,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CSCD核心期刊目录,“关注并私信我,发送文字“CSCD”即可获取CSCD核心期刊目录表”。

舜有膻行

在硕士期间只发表了一篇C刊论文,还有机会读博吗?

高中的时候梦想是考上一所985高校,大学的时候希望自己考研能够顺利拿到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是当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却并没有很积极、很主动地表示要去读博士,或者说直接便放弃了读博,而这也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毕竟博士是真的没有那么容易读的。但是每年还是会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为此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咨询了很多在读博的师兄师姐,也了解到了很多的消息,一般来说更多的有读博想法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申请博士,而这便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所以,只要你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含金量比较高的论文的话,那么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你更有机会读博了,当然这里所要求的论文一般是指核心期刊的论文,当然最好是C刊论文,但是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想发表一篇C刊论文是真的太难了,或者说几乎没戏。同时,也有很多的在读博士告诉学弟的经验都是在读研期间最好是能够发一篇C刊论文,因为其一篇的价值相当于是三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价值,更有的说只要你发表了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你自己的话,你便可以直接去你理想院校找你认为优秀的博导,就凭借这篇论文,很多的博导会对你感兴趣的。而且,现在不管是985高校还是211高校,虽然说很看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有些学校即使没有发表论文也可以攻读博士,但是需要你自己的综合素养有很优质的表现,也就是说你可以参加统考,也能够获得导师手中的名额。因此虽说只有一篇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自己的话,那么你可以去申请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同时还不要忘记的是申请博士并不是说自己有论文就一定能够万无一失,这其中还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硕士导师的价值,以及在读博士的师兄师姐的价值,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够更有保证的获得攻读博士的机会。总之,想读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一篇C刊论文,在论文发表情况方面已经占有足够多的优势,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人脉和导师的综合作用下促成你顺利拿到博导手中的名额了,或者说看你自己和博导的交流了,毕竟想读博关键字在于博导对你的印象,这也很重要。

其一也一

读研不用担心发论文?除了开心,还有点儿焦虑

作为一名论文码农看到不数论文的好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拍手叫好,随后一想又忧心忡忡一、先说说写论文的那些事儿读研期间,除了课程学习外,就是学术训练,自己的大论文要通过查重、外审和答辩等流程,而要达到毕业要求还必须发一篇小论文,小论文就是在期刊上发的论文,硕士研究生期间还好,并没有要求核心以上期刊,我认识的博士研究生,就没有不为发核心以上期刊论文犯愁的人,那可真是为发论文秃了头。(图源网络,侵删)#研究生#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有位老师说:“读博士,那可不是一般人,得掉多少头发啊!”从侧面就说明研究生写论文的艰辛,而博士毕业论文更是动辄十几万字,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也普遍要在10000万字以上。其实,写论文还在其次,发论文才是最难的。每天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一个月的时间,10000字的论文初稿怎么都能拿出来了,至于论文的创新性、逻辑性等问题,属于更高层面的,先说形成论文思路与初稿的过程。好论文跟好文章一样,三分写,七分改。(图源网络,侵删)发论文如何难?发论文就要达到期刊的发文要求,期刊发文有自己的标准,对于研究生发论文而言,若是不带上自己导师的名字,想发高水平期刊,简直难如登天。论文想投核心期刊,对不起,你连过初审的资格都没有。一则,为了稿件质量,人家要博士以上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怎么够水平?二则,为了期刊层次,人家当然喜欢学术大家的稿子啦,至少学者的层次也在嘛。发论文如此之难,以至于催生了一个学术产业链,从写到发一站式搞定,只不过价格不菲,让研究生望而却步,却又不得不投入其中。二、不数论文,必须拍手叫好在近日召开的清华大学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邱勇表示,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这句话说得太好了,简直说出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声。天啊,终于要解放了吗?终于不用为发论文掉光头发、倾家荡产了吗?真想高歌一曲“咱个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啊、真高兴。”为了发一篇论文,先是抓耳挠腮地写,再是心惊胆战地投,接着战战兢兢地改,最后如履薄冰地发在期刊上,难啊。我说的这种难只是相对的,有很多学长学姐对于写论文,那真的是信手拈来,天生文武骨,自带BGM,研究一个问题真的很简单。不过也有的学长学姐能自己在艰苦奋斗中,熬出一篇论文来。最难的就是一看文献就迷糊、一做实验就头晕的我们,写论文折磨人啊!可是有的学长学姐就不同,只是不会写论文,专利一拿一大把,竞赛奖励也照拿,可是写论文很抓瞎。(图源网络,侵删)再加上神奇的奖学金评比标准,简直就是为经济天才准备的。记得读研时,还没有代表作制度,靠数量就可以取胜,一位学姐刷新了我的观念,一年发了9篇论文,每篇均价在500元左右,以论文数量获得国奖,抛去4500发文成本,就是净赚啊,再说还有学业奖学金。不数论文的话,看一看考试成绩排名?看一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是看一看参加比赛获得的奖励?哎呀,到底哪个才最容易实现、最客观公平呢?值得深思啊……三、不数论文,竟又忧心忡忡用期刊论文作为评价标准,其实就是将矛盾引向第三方,用第三方的评价来确定利益与资源分配。很多高校研究生评奖学金、教师评职称就会用发表的论文、申报的课题来确定,因为自身的评价机制很容易造成矛盾激化,用外在的评价机制,相对客观。可是,当大家的能力、层次、水平都一样的时候,靠什么证明自己的实力呢?毕业的时候,不数论文,怎么知道学术水平到底怎么样呢?有期刊论文要求的时候,还有一个发论文的目标,期刊也会逼着真正写论文的人,提高学术水平,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不过市场经济插了一下手,让这个过程浑浊了一下,但毕竟标准在嘛。无论研究生毕业,还是工作后评职称,论文情况似乎从侧面作了一个客观评价。不数论文的话,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不是也应该明确一下呢?量化考核与质性考核怎样才最合适呢?(图源网络,侵删)忧心的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忧心的是制度改革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忧心这种阵痛会不会也让自己尝到那更严格的果子。学习不易,研究不易,成长更不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碧血剑

期刊论文发表呈现“新”趋势,把握好动向,研究生也可提高发表率

不论是教师还是研究生,要说最期待的事,多半是教育部发布破除“唯论文”通知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字面解读出一些信息。“唯”的意思是“单一”,破除“唯论文”并不是不需要论文,而是不再以论文为单一的考核标准,可能会是“论文+其他成果”作为综合评判标准的情况。100%的占比下降到80%,谁是主导,一目了然。论文的地位仍旧不可撼动。这一点在“双一流”大学表现得更为明显。成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仍旧是困扰各位学者的头等麻烦事。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期刊发表的论文呈现了一种“新”趋势:“捧热点”、“追流行”,即将当下热点事件或流行内容从专业角度进行延展。以不同的科学维度将热点进行深度解析成为核心期刊已发表论文呈现的明显特征。举个例子:从《思想战线》11月的论文标题里,我们可以搜寻到这几个热点词“电商直播”、“文化治理”、“康养旅游”、“数字化运作”和“扶贫攻坚”,同一个热点词甚至出现了2篇不同视角的论文。《社学会研究》11月内容里追赶热点的特征就更明显,2篇关于“外卖骑手”,3篇关于“扶贫”,1篇关于“研发员工”。同一个热点词“人工智能”,有来自食品、计算机、电力、会计、影视、石油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学者进行研究并成功发表论文。我们可以看到,以热点事件为前提,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撰写论文的方式正在学术圈流行起来。换言之,带有热点事件的论文更容易被发表。在一次有多位核心期刊编辑出席的座谈会上,编辑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词“前沿性”。什么是“前沿性”?就是又“新”又“热”的内容。影响期刊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引用率,而热点事件可以增加相关论文的引用率。《思想战线》上最热词“电商直播”的下载次数为525,《社会学研究》最热词“外卖骑手”2篇论文的下载次数合计225次,明显高于其他论文。“热点事件”效果显著。增加热点事件相关的论文,减少非热点论文,不仅可以提高引用率,还可以让期刊成功“出圈”,提高知名度。作为期刊编辑,这是责任所在,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状况。站在学术的角度来讲,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以各学术领域为契合点,做前瞻性研究本就是学术的意义,追寻热点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正式进入“热”时代。热点事件你不写,别人就会写,谁“快”谁发表,手慢机会无。寻找有深度的热点撰写论文成为提高发表率的重要环节。在紧跟潮流,关注热点这件事上,研究生的优势凸显出来。众所周知,容易成为热点的一般是重大方针政策、热议事件、流行趋势和新概念。但是热点天天有,如何才能尽快找到合适的热点事件呢?俗话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如果说学术期刊是追捧热点的新人,那其他期刊杂志则是追捧热点的宗师。不仅如此,在其他期刊杂志上评论的热点事件还是已经经过层层筛选后,具有一定质量和深度的优质热点。甚至部分文章还对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盘点与整合。对于没有太多时间“去糟粕,留精华”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大便利。我要给大家诚心推荐一个小程序“读者超级会员”。该小程序里包含了100多种各个领域TOP级别的期刊杂志电子版,涉及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情感、教育、兴趣、文学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将市面上的主流期刊杂志一网打尽。更棒的事情是读者旗舰店推出了“读者+超级VIP年卡”专属优惠活动,原价198的年费,现在只要168元。相当于每种期刊1年的订阅价平均才1元多,还可以无限畅看。要知道这些期刊杂志随便一种的1年实体书订阅价都是好几百。168元可以畅读100种以上的期刊杂志对于学生党来说,完全就是福音。优惠领取步骤: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旗舰店首页——领取专属30元优惠券——下单——使用优惠券——提交订单。温馨提示:一定要先通过下面的链接进入旗舰店首页并领取优惠券。无优惠券只能原价购买。优惠券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将热点事件学术化是提高论文发表率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成功可以复制。相信你也行!往期精彩:老师要求论文署名,学生不想忍气吞声,如何勇敢拒绝?考研复试时,你会如实告知其他考生你的面试内容吗?3分钟的自我介绍是考研复试面试的重要环节,可别答作“流水账”导师:“考研复试面试的难题都是陷阱,就看谁先抓住本质得分”

采薇

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必有的经历,你做到了吗?

或许现在的你还在拼命的奋斗在考研路上,希望自己能够顺利的考生自己的理想院校,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够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但是通常的硕士研究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不知道你做到了吗?首先,在读研期间参加过多次学术论坛。我想对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多多参加自己所学专业的学术论坛是你导师都会要求的,因为这是所有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必备的经历。当然并不是说,参加学术论坛你能够获得多么丰富的知识或者能够帮助你找到工作等等这些,因为之所以参加这些学术论坛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你你可以人数到你同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可以认识同专业的厉害的导师,在参加学术论坛的过程中,必然是一个增长见识的一次重要机会,也是丰富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因此,在读研期间必须要积极的参加学术论坛,同时这也是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必备的经历。其次,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和多篇学术论文。在读研期间最为关键的就是写论文和论文,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能够在读研这几年的时间里发表论文是你作为研究生的必备经历。尤其是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在当下的硕士研究生貌似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大多数的学生仅仅是做到了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不是在读研期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都要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况且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足以证明你读研期间的学术研究。所以,这也是一名合格硕士研究生必备的在哪读研期间必备的经历!最后,有一次锻炼自己的实习机会。研究生期间,所有的课程在研一全部结束,所以研究生便会有两年的空档期,在这一阶段只有少部分硕士研究生会去去找实习企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实习,因此在研二的时候研究生出去找一份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也是诸多硕士研究生必备的一项经历,况且实习可以帮助自己对这个专业有更多的认识,还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你必须具备以上三种经历!!!

其与光也

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修成记,我被拒稿4次后终被录用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橙子花开我是一名“双非”学校的学术型研究生。和大多数研究生的担忧一样,我也一直怀疑自己的论文到底能不能发表到核心期刊,尤其是当论文一次又一次地被意向的期刊拒稿之后,发表论文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然而,坚持就是胜利,在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之后,我终于发表了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回想论文从选题、构思、收集数据到开始写初稿、反复修改、投稿的全过程,我觉得当初的所有努力都值得了。完成一篇核心论文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完成科研锻炼,更重要地是当写完一篇核心论文后,你会发现自己看事情的思维方式、文笔写作等等方面与之前相比都进步了许多。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当论文发表后,自己再回去重新阅读自己的发表成果,并将这篇最终发表的论文与当初第一版的论文的对比时,你会不禁惊讶:原来事情并没有当初担忧的那么难,其实我也可以把论文写得这么精彩!那么,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是如何修成正果的呢?NO.01紧跟导师的步伐,挖掘研究热点在研究生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即是自己研究生阶段的核心领路人。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紧跟导师的研究步伐。当导师分享一些研究论文、期刊征稿信息、学术会议信息等等与研究有关的信息在QQ或者微信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回一句“收到”或者“好的”即可,更重要地是要为自己回复的“收到”或“好的”付出实践,认真阅读导师分享的学术信息,推敲里面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是最新的研究热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有的话要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即使只是当时的突然灵感,可能日后的可实施性很小,也要记录一下。因为,或许这个想法不会直接用于自己的研究,但是有可能日后自己的研究问题的来源处之一就有可能是当初的这个想法。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选题即来源于导师分享的学术信息。而我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则是在总结了研究生期间记录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研究想法后提炼出来的。要知道,导师也是过来人,导师在成为导师之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学术锻炼和理论积累,因此与我们这些学术新手相比,导师无疑会具有更加敏锐的学术热点和新方向的感知,导师分享的学术信息即是这个研究领域的最新、最热的研究方向。所以要紧跟导师的步伐,并及时记录每一个可能的想法(PS:这个想法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而非直接copy别人的)。NO.02耐得住反复修改论文的寂寞认真思考如何完善论文论文初稿完成的时候,并不是走出校门大开吃戒庆祝的时候,而是修成论文的真正开始之时。几乎每个老师都研究生讲“好的论文是改出来的”。由此可以知道,一篇好论文在完成的过程中,反复修改论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并且论文修改的时间很多时候会大于完成论文初稿之前要花的时间。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从想题目、搜集数据到完成初稿花了2个月多,然而初稿之后的论文修改花了6个月左右才开始投到第一个期刊。饭前饭后不停地修改论文,但是仔细想想又开始否定或怀疑自己的研究想法,然后又继续修改,接着多看几眼论文或者相关文献,又发现这里或者那里不对,需要再改改……不停地修改,不停地推敲又否定,不停地打足十二分的信心继续修改,这个过程漫长又难看到成果,深深地考验着论文作者的信心和抗压力。稍微动摇一下“不想再改了”的想法,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论文修改,那这篇论文就会很难达到预期的期望。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论文修改得更好。在这里推荐三个有助于修改论文的方法:(1)把握每一次论文汇报的机会,大声、自信地向参会者汇报自己的研究论文。学术会议或者学术研讨会是一个很好的学术锻炼平台,汇聚了来自同领域或者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同行们,无论他们是否做这个小方向的研究,他们都可以基于已有的学术锻炼成果来为你的论文提出有意义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同时,当你汇报论文之后,你会更加清晰地发现自己论文的逻辑思路存在的问题。因此大声地汇报自己的论文是论文提升的一个重要机会。(2)认真思考导师或者编辑的修改意见。正如前面提到的,导师是研究生的核心领路人,加之作为这个研究领域的长期研究学者,导师可以看到论文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当导师的修改意见返回来时,要静下心认真思考要如何修改这个问题。(3)与现有研究成果对比。现有同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过了时间和学者们反复推敲的检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要以现有研究成果为“标杆”,思考自己的论文怎样修改才能更接近甚至达到这个水平。总而言之,要耐得住反复修改论文的寂寞,争分夺秒地思考如何完善论文。NO.03禁得住论文被拒稿的压力坚信“金子总会发光的”当然,论文投稿一般会从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往低影响因子的期刊投稿,因此我的第一次投稿并没有中。随后,我就一边不停地修改论文,一边投稿期刊,直到论文被录用。期刊论文投稿要讲究技巧。虽然论文修改已完成,导师也同意投稿出去,但是实际论文还是会有很多需要完善地方,这些问题也许需要旁观者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出来。因此,一般论文在前期投稿时,会选择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或者高于自己预期的期刊进行投稿,即使没有中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可以根据期刊编辑返回的修改意见继续完善论文。然后按照影响因子从高到低的方法来投稿论文,当然这个投稿策略因具体的研究而异,需要结合自己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选取期刊投稿的策略。有时,综合导师和自己的意愿,论文可能不止一次会被投稿到高于自己论文现有水平的期刊,因此很大可能性会不断地接收到被拒稿的消息。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从第一次投稿到最终被录用一共被拒稿了4次。这个时候,千万别放弃,要坚信“金子总会发光”,把握每一次被拒稿之后返回来的修改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论文。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修改,不断地鼓励自己,发表核心论文其实也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遥远、那么艰难。至此,我的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就修成了。

蜀山传

不用“垃圾论文”换学位,“要求硕士发表论文”何时休?

平淡,才是教育话题的特点。比如,不用“垃圾论文”换学位,“要求硕士发表论文”何时休?教育不是军事或娱乐,没有多少“爆点”新闻,因此,想在上追求所谓“教育”爆文,这种想法本身有问题。一旦选择了教育这个垂直点,最好还是实实在在写。除了那些搞教育推广的,做教育自媒体,还是要平淡。比如,今天的教育新闻热点之一是新华社(银川)所发的学校规定“硕士毕业要求发表论文为哪般?”,宁夏某大学研三学生刘倩对此颇为无奈。硕士学位证书新闻内容是老生常谈的那种,无非是一些硕士生即将毕业了,不按照学校要求在正规期刊上发表论文,学校就不准许毕业。于是,记者进行一番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学校要求硕士毕业前在专业学术期刊乃至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进一采访发现,一些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硕士毕业有专门规定,比如,学生修满课程学分,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即获得被授予硕士学位的资格。然而,不少学校为了完成学校发表论文的指标、追求学术排名、完成学术考核任务,要求学校再读硕士生(包括在职硕士生)毕业前必须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否则不准予毕业。有的学校明确量化标准,规定发表论文的数量。记得2007年的时候,某大学一个硕士班36人,学校要求发表论文才有资格进入答辩阶段。于是,这个班集体掏钱买版面费,集体在某学术期刊发表“学位论文”。有人质疑,导师却说,“这很正常,国外也存在买版面现象”。少一份垃圾论文,多一份学术清新空气因为某个规定而认同版面买卖关系,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君不见,很多所谓的论文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已经变得一文不值,发表这样的论文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大学拿“发表论文与否”标准决定硕士生能否毕业,这样的规定没有合理性可言。文理科不同,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不同,论述性质和设计性质不同,凭啥让所有的硕士生发表论文于期刊或核心期刊才准其毕业?正因为这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大学,从2007年起就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复旦大学从2011年起才取消了硕士生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规定,目的并非不让学生写论文,而是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而不要去写交版面费就可以发表的垃圾论文,即不要用垃圾论文换取学位。追求学术品质才是正道“不用垃圾论文换学位”,这才是大实话:搞学问需要实实在在的态度,需要静下心来深钻细研,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和探索,能做到这一点,确实要比掏钱发表垃圾文论强百倍。再说,即使是专家,一辈子又能发表多少真正有价值的论文呢?我们培养人才,应该细分他们的发展方向,即使让他们写论文,也应该坚持“水到渠成”“花开自然”的原则,而不应该做出时间上的硬性规定。希望大家讨论此话题。

怪尸记

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的4个基本要点

来源:学术志 作者:浴火凤凰学术论文,是作者的科研成果以书面创作形式的一种展示方式,借此希望能够尽快刊登发表并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那些若正常毕业必须发表指定级别、数量论文的研究生们来说,尽早熟悉和熟练掌握学术期刊论文投稿的相关技巧,将有助于学术论文在理想的学术刊物上得以发表,进而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学术地位。当然,更重要且更现实的目的是,满足正常毕业、评职称的条件。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应着重掌握以下4个基本要点。01、熟悉学术期刊的类型区别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发表,并得到同行专家、学术界以及全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学术论文能否在指定的学术期刊得以发表,主要在于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但也取决于论文作者对期刊性质的了解程度。首先,要了解学术期刊的类别划分。投稿之前,必须先要搞明白“学术期刊”的定义,通常有两种解释:(1)收录学术文章的就属于学术期刊;(2)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的才是学术期刊。根据目前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1)执行,而要求更高的院校和单位则按照(2)执行。所以,研究生在发表论文之前,第一步就要清楚学术期刊具体包括哪些,最好是到各自学校社科处的网站上,查找学校官方认可的“期刊目录”,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按期刊的性质,学术期刊可粗略分为理论、技术、综合类期刊;按学科的类别,学术期刊可细分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有的在封面印有中国XX学(类)或学会(核心)期刊(会刊)字样;按出版的类型,学术期刊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又有核心(重点)和普通、公开和内部发行期刊的区别。目前,国内受到普遍认可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其中又分为来源刊和拓展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此外,还有一些统计源核心(也称科技核心,如医学或工科类期刊在对应领域中的影响力还可以)或者武大核心之类,但没有前几种有影响力。研究生在投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将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刊发目标与期刊的性质类别、地位层次保持相对一致。其次,要了解期刊的发文取向。即便是相同类别或者同一期刊,由于办刊宗旨特色、发行对象层次和报道阶段重点的不同,其栏目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文取向也会随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研究生在投稿前,不仅要知悉专业期刊的征稿启示和栏目设置,还要着重关注其年度发稿重点和专栏征稿主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跟进期刊的发文取向,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02、贴近学术期刊的个性要求作者投寄的论文格式最好与发文的排版格式相一致。此外,不同期刊在投稿方式上有打印文稿邮寄、光盘刻录邮寄、电子邮件投稿、官网在线投稿等不同传递要求,在录用取舍上有是否回复的不同时限约定,在字数限制上有依据论文性质区分的不同上限规定,在版面幅度上有是否收费的不同等次标准。例如:在是否录用结果回复的时限上,自投往往比较慢,而采取代投方式的话,普刊基本上当天回复,学报需1~2周,北大核心需1~3个月,南大核心则需6个月左右;在版面费上的收取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期刊存有差异,少的在1000~2000元,多的在5000~6000元。所以,研究生可通过期刊的征稿规定或与编辑部直接联系了解,以避免技术性失误。03、符合国外索引的收录标准根据许多教授们的多年投稿经验来看:一篇学术论文如果要想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EI、SCI和ISTP收录,其基本要求是:学术水平是核心、编排规范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由此可见,即使你的论文学术水平再高,如果出现格式编排不规范、投稿途径有偏差的情况,同样也很难被收录。在编排规范方面,主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英文摘要、项目来源、参考文献等内容。论文的英文题名要能够高度概括主题内容,通常不超出10个实词,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公式和缩略词等。作者姓名按照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姓在前全部都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中加半字线,多人姓名中间用逗号,如 ZHAO Feng,WANG Hong-sheng。工作单位采用规范稳定译文,后缀China,如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 200433, China。英文摘要的编写是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篇幅长度一般在100~150个单词之内,不出现非文字性的图表、表达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文字表述常用第三人称方式,用过去时态描述论文涉及的工作过程,用现在时态阐述论文的结论;注意开篇首句不与题名重复,首字不用阿拉伯数字。项目来源在首页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63”高技术等项目名称,并用括号标出批准号。参考文献遵循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编写并译成英文,剔除著录的教科书文献,主要原因在于,EI、SCI对参考文献中教科书比重较大的论文将不予收录。在投稿途径方面,作者应积极向国内已经被EI、SCI等被列为来源期刊,特别是向已经发表过论文、并被其收录过的期刊投稿。因为,据统计,国外英文和非英文科技期刊被EI、SCI收录的比例为85:15,加之,目前中国学术期刊进入EI、SCI来源期刊的数量有限,其发表难度相对较大。研究生可以将论文(英文稿)直接投寄被EI、SCI列为来源期刊的国外英文期刊,其部分期刊在学术水准、录用标准方面,相对来说低于国内的EI、SCI来源期刊。因此,研究生要了解被EI、SCI等收录的源期刊学科分类目录、刊名目录、出版和机构地址、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名录,这方面的信息可查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最新SCI源期刊要目总览》或到图书馆咨询。另外,由于EI、SCI等还收录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研究生可以主动向在国内或境外举行的国际会议投稿,也可增大被EI、SCI和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04、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学术界“学术腐败”问题呈现愈演愈烈之趋,成为各家学术类公众号的重要新闻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硕士研究生刘某2008年7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颜某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论文。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某被举报抄袭,涉及硕博士论文、专著等。中国65篇论文涉嫌批量造假,分别来自44所高校,3名院长级人物牵涉其中。……对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很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出台了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用以规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防止失范现象的发生。随着各种学术期刊的线上推送,要想通过“下载+粘贴”方式来剪裁拼装一篇学术论文已经变成易如反掌的事。然而,学术论文的网上链接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又使得发现、核实和举报违规论文成为轻而易举的事。为此,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一定要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尊重他人既有的学术科研成果,杜绝剽窃抄袭 “无商量”、嫁接引用“不标注”,杜撰结论“厚脸皮”等一系列违规操作。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投稿时,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原创论点,遵守相关学术期刊的约定,防止没有参与“搭便车”、未经允许“挂虚名”,一稿多投“撒大网”、多稿一投“狂注水”等失范行为。单从技术角度来讲,对于“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果论文的质量上乘,容易造成多种期刊重复发表,不仅给刊物和读者带来损失,也给作者带来声誉危机,发文期刊还将给予作者终止一段时间在该刊发稿的制约。对于“多稿一投”的现象,如果论文内容相同或相近,编辑部必定会择优刊发,绝对不会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一般来说,除非论文质量特别高或编辑部特约系列论文,否则的话,期刊不会连续发表某位作者相似内容的论文。因此,多稿在手的研究生可以考虑将论文分别投寄不同的学术期刊,这样上稿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龙江行

科研小白怎么发艺术类核心期刊?经验帖来了!(附核心期刊目录)

不论是在哪个求学阶段,「论文」可以说是对自己科研成功做一个展示。尤其是在读研期间,毕竟“研究生”与“本科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研究生是以研究实验、得出成果为主。除此之外,高质量的「论文」也可以作为以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一个敲门砖,身边有不少同学因为这个原因没有申请到自己中意的院校。这...听起来就很心疼~一篇论文从选题,定框架,写作,不断修改,再到发表,不仅考验一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样也在不断对其叙述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要求。无论现代社会的发展怎么影响研究生的定位,但这些基础的能力一定不会被忽视。我是一名艺术生,走美术艺考上的大学,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以应届的身份考研到一所理工科211院校。本科和研究生都是艺术设计专业,在此之前没有在任何级别期刊发表论文的经验,有的只是多份实习经历。研一到研二期间,一共在3家公司实习过,有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和广告公司。所以,我算是一名特别合格的科研小白了~研二上半学期,为了能抽出大把时间打磨毕业论文,我辞掉了在广告公司的实习工作,每天泡在图书馆完善论文框架,深入研究总结。我不喜欢待在宿舍,这地方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导师的工作室我也仅仅是每周去1-2次,有针对性的和导师沟通上周进度及本周计划。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选择在图书馆,挑一张靠窗大桌子,看着窗外热情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我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感觉。毕业论文是自己定的选题,导师也表示赞同,毕竟是结合了在校、实习期间的个人工作内容,积累了大量的创作案例。当论文大框架基本确认后,为了能尽快将论文核心点提炼出,导师建议可以针对性地写一篇6000-8000字的小论文,尝试在核心期刊发表。听到这个消息我是很受鼓舞的,这一方面说明个人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作为科研小白的我,特别希望自己的产出有个更好的展示平台。综合对比后,我选择了T5级别(学校内部的期刊分级)的一家中文核心期刊,并查阅期刊官网认真了解稿件要求。接着,在导师的引导下,我调整论文结构,充实实践案例,在三星期左右的时间内赶出了初稿,期间保持和导师每周1-2次的碰面频率。反复修整提纲、改稿的过程是枯燥的,很多时候就是强迫自己能有产出。终于,4月底我完成了小论文的第一个完整版本,并尝试了第一次投稿,导师一作,我二作。需要注意的是,我没有找代发,导师也建议我自己登陆期刊网站进行投稿。官网注册、编辑个人信息、按要求上传稿件,接着就是耐心等待了。大概过了3周我收到了初审反馈,感觉还不错,没有拒稿的意思。我按照编辑老师的审稿意见做了针对性修改,加强了部分章节的理论深度,并于2周后再次投递修改稿。又过了3周,收到了二审通知,编辑老师建议充实案例部分,并提到“修改后可以发表”,这一刻我是特别开心的。鼓足干劲,再次上传修改稿,最终在4周左右的时间,拿到了三审通知,审稿意见一栏只有两个字:“采用”学业生涯的第一篇核心期刊终于有结果了!接下来就是按照要求进行汇款了,当时拿到编辑部稿件录用通知看到版面费的价格,坦白讲我是有点慌张,6000元。当时个人的生活费应该每月不超2000元,算上各种补助,要一次性拿这么多还是有点困难...没想到,导师主动提出承担所有费用,而我要做的就是请她吃一碗羊肉泡馍~ 当时特别意外,并十分感激。现在想起来,我都依然很感谢我的导师给我的所有教导,三年以来,像母亲一样体贴学生~至此,我从科研小白到发表第一篇中文核心的路程就告一段落了,为自己作出的努力感到开心,也为导师的辛勤辅导心怀感激。我想有了这次经历,自己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将会走的更有目标性。自己的这些经历不算出彩,但也会给大家一些启发,选对期刊、做好选题、充实内容,就一定能写出自己最满意的文章!最后,福利时间来了在校期间我通过多渠道了解整理了以下艺术类核心期刊目录按影响力进行排列仅供参考~「第一层次」文艺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第二层次」艺术百家美术研究装饰美术观察「第三层次」电影艺术民族艺术当代电影世界电影中国电视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工程设计学报包装工程戏剧戏剧艺术新美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当代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