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版国防生开启,曾经的国防生军龄如何计算?本科时间算不算?方将踌躇

新版国防生开启,曾经的国防生军龄如何计算?本科时间算不算?

这几天有人私信英武,询问“国防生的军龄怎么计算?比如在本科期间的四年,算不算军龄”?英武的回复是:看你属于哪一个阶段的,每个时间段政策不同。实事求是讲,在当前军改军衔制落地关键时期,很多现役的干部,尤其是国防生心里琢磨这个事情,也非常正常。前程,拍摄于北京怀柔水库,英武国防生,在本科四年在地方读书,而管理是实施军事化管理,而且每人每年都有15000元国防奖学金,待遇真的不错。但是,计算军龄这一块,每个阶段的国防生,计算时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国防生涉及军龄计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复旦大学国防生。这里专门将复旦大学摘出来,就是因为1999年复旦大学与当时的武警部队签署协议并开始招收第一批国防生。当时作为试点,“入校即入军籍”,并且学费、书费、住宿费、水电费等所有的均予以免除。(2)大概在2008年开始,复旦大学的“入学自入伍”的制度被废除了。而事实上,其他地方大学的国防生,除了实施每年每人(本科)不少于15000元国防奖学金(研究生18000元),大部分都是实施的“毕业入伍计算军龄”。(3)按照规定,国防生军龄计算方式,法规里面有明确规定:国防生毕业后入伍到部队工作,任命军官职业,军龄自毕业后入伍报到之日起算。军校生就不一样了,在经过复查复审合格后,即取得学籍和军籍,开始计算军龄,并且军校期间实施供给制,统一着制式军装、佩戴学员肩章(之前是红肩章),每月领取津贴费。国防生培养体制在2017年5停止 终究没有超过18岁对于国防生,英武从入伍后听说过,后来慢慢地就知道这个也是一个培养干部的渠道。记得2011年,当时总装有领导下来调研,当时英武在读研。这位领导就是负责管理国防生(“某某单位驻××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当时谈到国防生的优劣势,英武就说:咱们部队不能老是沾人家地方大学的光,依托于地方重点大学来进行培养,然后有一办公室在学校相当于“代办处”,这些国防生自己的定位其实是有问题的——既是大学生,还是准军官,但还没有军龄,还要利用寒暑假到部队见习,穿着军装的“无军籍”军官……当时领导还训斥英武,意思是说的有点儿“难听”。为什么英武这样说,因为在读研之前,我的有一个手下就是国防生,还在部队见习一段时间,结果你用起来你就知道,需要锻炼的很多。国防生是否会涅槃重生?宣布取消国防生的时候,官宣说:(会)进一步拓展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更加广泛地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同时为更多地方优秀人才进入军队提供宽阔平台。从征兵时间从一年一次,调整为一年两次(今年第一年,因为疫情二合一实施),而且按照刚刚发布的新闻,双一流高校、高考在一本分数线以上的大学生士兵,可以面试提干!也就是现在在部队的大学生士兵(前置条件是双一流、高考一本线以上的),面试提干!这个太厉害了!而且这部分本身就有军籍,自然军龄很好计算的!各单位将会鼓励、支持、引导、宣传来自双一流高校和高考成绩在一本分数线以上的大学生士兵提干保送!这样的信息就证明,新版国防生算是开启了!这样的新版国防生,军龄自然没有太多异议了!希望在部队的国防生,都能够有好的前途。加油!

尸解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 备战打仗导向鲜明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黎云、吴旭)记者7日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了解到,2019年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拟招收军人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的招生政策具备4个方面的鲜明特点:突出分类指导,适当下放招生计划权限,首次按照学科门类下达招生计划,各招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所属大单位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拟制学科专业招生分计划,增强各级主动服务部队、服务打仗的意识,提高招生计划针对性有效性;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将军事硕士与指挥军官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进一步拓展到各军种指挥学院,实行招生计划单列,进一步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规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占比达到64%,比2018年提高5%;突出科教联合培养,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比2018年提高55%,大力促进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军事硕士、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相应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不得报考军事学学科专业。记者了解到,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国防生报考研究生,由驻校选培办审查、大单位训练部门审批;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军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核准;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由所在单位教务部门审批。责任编辑: 王萌萌

辩不若默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附政策解读)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备战打仗导向鲜明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记者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了解到,2019年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拟招收军人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政策有4个方面的鲜明特点:突出分类指导,适当下放招生计划权限,首次按照学科门类下达招生计划,各招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所属大单位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拟制学科专业招生分计划,增强各级主动服务部队、服务打仗的意识,提高招生计划针对性有效性;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将军事硕士与指挥军官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进一步拓展到各军种指挥学院,实行招生计划单列,进一步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规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占比达到64%,比2018年提高5%;突出科教联合培养,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比2018年提高55%,大力促进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军事硕士、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相应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不得报考军事学学科专业。记者了解到,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国防生报考研究生,由驻校选培办审查、大单位训练部门审批;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军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核准;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由所在单位教务部门审批。(解放军报记者李龙、特约记者吴旭)刊于2018年10月8日《解放军报》“01”版▼以下是2019年军队研招政策的解读▼转自:军报记者

马纳图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备战打仗导向鲜明

2018-10-07 15:03 | 新华社记者7日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了解到,2019年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拟招收军人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的招生政策具备4个方面的鲜明特点:突出分类指导,适当下放招生计划权限,首次按照学科门类下达招生计划,各招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所属大单位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拟制学科专业招生分计划,增强各级主动服务部队、服务打仗的意识,提高招生计划针对性有效性;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将军事硕士与指挥军官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进一步拓展到各军种指挥学院,实行招生计划单列,进一步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规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占比达到64%,比2018年提高5%;突出科教联合培养,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比2018年提高55%,大力促进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军事硕士、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相应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不得报考军事学学科专业。记者了解到,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国防生报考研究生,由驻校选培办审查、大单位训练部门审批;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军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核准;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由所在单位教务部门审批。(原题为《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备战打仗导向鲜明》,编辑任征斌)

冲绳岛

大学本科毕业入伍,可以在部队考军校研究生吗?可不是这样简单

上军校、当军官,是不少有志青年参军入伍的主要目标之一。于是,在读大学的时候,不少大学生参军入伍,在部队考上军校,毕业后成为军官。于是,按照固定思维发展,认为大学本科毕业入伍,可以在部队考军校研究生。真的可以这样吗?其实这样想大错特错,要读军校研究生可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根据部分军校202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简章,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军校研究生招收有什么特别之处。海军工程大学1.军队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仅限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生和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军队在职干部同等对待)。其中,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2.地方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地方往届人员。火箭军工程大学1.军籍研究生:招生对象为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军队在职干部同等对待)。2、无军籍地方研究生:招生计划拟定30名,均为全日制(暂不区分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具体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军委机关正式下达的文件为准。招生的学科专业为4个(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类别(电子信息、机械)。陆军军医大学1、军队硕士研究生招收对象为军队在职干部(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军队在职干部同等对待)、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学员和地方高校国防生。 面向军队招收理学、工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以及7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研究生。2、地方硕士研究生招收对象为地方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面向地方招收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以及6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研究生。航天工程大学1、军人硕士研究生(1)军队在职干部。应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含本科毕业后任职培训时间,截至2021年9月1日)。报考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仅限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2)委任制文职人员与军队在职干部同等对待。(3)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为非指挥干部的,可以报考非军事学学科。2、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录取后不参军入伍)凡符合2021年国家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和军队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和地方在职人员,均可报考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从以上四所军校招收对象来看,军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为军队计划和教育部计划。军队计划是面向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生和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军队在职干部同等对待);教育部计划是面向地方大学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考上之后,是不需要参军入伍,也没有军籍的,所以毕业之后更不可能成为军官。而地方大学本科毕业入伍,不管你是直招士官,还是义务兵,都是没有军籍的。因此不可能报考军队硕士研究生,只能参加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招收这一类。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也不是。其实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参加本科毕业士兵提干,成为一名军官,然后以军队在职干部的身份参加军校研究生招生考试。这条路相对曲折难走一些,因为部分军校对在职干部有一定的工作年限要求,如果你想报考的话,需要上报逐级审批并做备案。但是,在这之前的你需要成功通过提干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军事科目考核、综合知识与能力考试、心理素质测试。其中,综合知识与能力考试就是一张单项选题试卷,有些类似公务员考试科目中的“行测”,一共145道题,其中政治理论知识15道、军事知识50道、基本常识30道、分析推理50道;综合能力2道。最后,有关大学本科毕业士兵能否考军校研究生这个问题,想必大家已经有了答案:报考军队研究生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参加军校无军籍硕士研究生招收这一类。不过,要注意,并不是每所军校都是面向地方大学招生的,应该以军校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

丰年

现役军人转改文职,比你想象中要热门!

文/洪进 copyright三剑客 公众号2019年算是小李的幸运之年,他作为转改文职人员回母校上班将近半年了。1跟苦逼的基层部队相比,老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教员的工作比较单一,就是教书育人。院校的作息时间也非常规律,早晨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剩余时间都是陪伴在家人身边,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而他的硕士同学、已经博士毕业的学员小刘,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去年底申请转改文职,竟然因为名额有限报名人数太多没有通过,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最后不得已还是下了部队。前些年还不太被看好的现役转改文职,去年开始,在有些地方,已经悄然走热。跟小李差不多时间报到的文职人员里面,还有几十名社会招聘来的“小年青”。一看简历都是985、211大学的研究生,真是人不可貌相。小李刚来教研室,边参加新教员培训边在系办帮忙,恰逢院校报文职需求。对着机关发来的现役转文人员信息,博士、硕士、国防生争相吸引眼球,系、教研室领导眼花缭乱都不知咋选。解铃还需寄铃人。最后还是机关定调,教员岗位上首选博士,再对照专业是否符合。最后大家精挑细选终于把这个工作完成了。联系到自己,小李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晚一点转改,怕是要没戏了!2从去年的现役转文职工作来看,出现了几个新动向:一是基层部队转改到国动、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报名比较火热。由于基层部队战备、训练任务十分繁重,又长期面临两地分居,不少同志还遇到了职业的“天花板”困局。在反复权衡之下,与其痛苦犹豫不如大胆取舍勇敢尝试。二是院校硕士、博士毕业学员转改热情高涨。由于下部队以后平台有限,院校培养的硕士、博士学员又在教学、科研领域有巨大的优势,他们主观愿望上也愿意留在院校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三是国防生毕业学员转改火爆。虽然国防生2017年已经停招,但在各大高校中还有存量。由于他们的自身特点,很多人更愿意留在城市,加之到基层部队发展空间受限、本身的转改成本也小,他们在新一波转改中不断释放新活力。四是士兵转文蓄势待发。很多士兵盼星星盼月亮盼士兵转文早日掀起红盖头。今年2月份,军委批准印发第2批7项紧前出台的政策制度中,《现役士兵转改文职人员暂行办法》赫然在列。相信等政策靴子落地,必然掀起一波转改的燃爆行情!3据有关消息,改革期间现役军人转改文职是继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推出的军队干部退役安置的一种新方式。我们简单回顾下军队干部退役职安置制度的历史演变。1983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走向常态,明确了干部退役制度化经常化的原则。2007年,国家对军队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2017年,国家推出现役军人转改文职人员制度。自主择业现在已经普遍为大家所接受,它帮助很多人实现了对人身自由与财务自由的追求。但其实,这项制度在刚推出时,也经历了从担忧到接受的过程。我们把现役军人转改文职这种新的安置方式,与刚推出时的自主择业方式放在一起比较,很有意思。从政策出发点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解除军队干部的后顾之忧,既有利于军人个体的思想稳定,也有利于部队整体的长远建设。在福利待遇方面,由于与现役干部对标而不是挂钩,文职人员制度设计实际上做得更好。在身份地位上,自主择业与现役转改文职面临同样的隐忧。但是自主择业干部是回归社会,对比不会太明显,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心理落差。而现役转改文职人员生活在部队,从现役干部转换为文职人员,身份错位与失落的心理刺激更强烈一些。在发展空间上,自主择业有优有劣。优势是在某一方面怀有专长、出类拔萃的退役军人的职业前景比较广阔,劣势是适合人群其实比较“小众”,主体是科技干部。现役转改文职人员的发展空间较大,适合人群的范围也非常广。经过多年的发展,自主择业制度日趋完善,早已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同。随着改革的推进,军队现役转改文职作为一种新的干部安置方式经过不断完善,必将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追捧!4现役军人转改文职人员制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得到包容。转改明确要坚持工作需要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让军队干部在原有的选项之外,还多了第三条道路,本质上是一件好事,我们大可不必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它。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政策制度的都有它的受益基本面,决定了总存在一些天然适合人群,现役军人转改文职也是如此。对于有需求的这些同志,现役转改文职制度可以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比如很多干部原本希望在部队干一辈子,但受制于军衔职务的最高年龄限制不得不转身;很多干部与家人常年分居两地、聚少离多,与家人团聚、照顾好家庭的愿望十分迫切;很多干部由于年龄较大,在同一个岗位上干得得心应手,不愿再到地方从头开始。其他转改愿望不是很强烈的人,本身对这项制度并无不好的看法,更多的是在犹豫和观望。跟社会招聘来的文职人员只是希望到军队里来工作,寻找到一个发挥自己热情和能力的岗位相比,军队干部从现役到文职人员心里的“那道坎”,才是最难跨越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越来越多的现役转改文职人员在军队不断涌现,大家对现役转改文职制度了解和接受也在加快。随着大多数犹豫和观望的人员不断“觉醒”,相信现役转改文职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

故曰无言

集结号丨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附报考通道)

聚焦备战打仗需求 提高人才培养效益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解放军报北京10月9日电(杨学鹏、特约记者吴旭)记者今天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20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标志着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主要有3个方面特点:一是加大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力度,为解决营团级单位主官和军级以上机关参谋人员工学矛盾,依托国防大学和军种指挥学院开展非全日制军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并执行相应加分政策;二是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着眼军事智能化发展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需求,在部分院校启动实施有关专项培养计划;三是增加体能考核要求,报考研究生的现役军人,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旅)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体能考核达标证明,招生单位可在复试阶段增加体能考核环节,按照考生来源类别执行考核标准。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博士研究生。▼以下是2020年军队研招政策的解读▼报名通道: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9年10月10日至31日,考生可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https://yz.chsi.com.cn或https://yz.chsi.cn)进行正式报名,报名时间为每天9:00—22:00。注:点击本文末左下角蓝色字体“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报名网站。来源:学习军团可能还喜欢1、圆满完成国庆安保任务,这批老兵昨日光荣退伍2、武警湖南总队完成赴科威特执教任务 中国功夫获盛赞3、参加国庆大阅兵的武警将军,都在这里4、壮美广西 他们的歌声诉说心中的自豪5、“妈妈”队员王海燕:展现中国女兵风采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监制:刘凤桥执行监制:张金岭主编:张宇、王文值班编辑:别特、支云鹏、王宝元邮箱:wjxinmeiti@163.com

祸亦不至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 首次按照学科门类下达招生计划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据国防部网站消息,2019年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于日前下达,拟招收军人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今年招生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占比达到64%,比2018年提高5%。据介绍,今年军人研究生招生首次按照学科门类下达招生计划,各招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所属大单位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拟制学科专业招生分计划。同时突出科教联合培养,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比2018年提高55%,大力促进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军事硕士、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研究生。此外,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相应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不得报考军事学学科专业。据介绍,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国防生报考研究生,由驻校选培办审查、大单位训练部门审批。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军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核准。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由所在单位教务部门审批。

被控者

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今天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20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标志着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主要有3个方面特点:一是加大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力度,为解决营团级单位主官和军级以上机关参谋人员工学矛盾,依托国防大学和军种指挥学院开展非全日制军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并执行相应加分政策;二是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着眼军事智能化发展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需求,在部分院校启动实施有关专项培养计划;三是增加体能考核要求,报考研究生的现役军人,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旅)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体能考核达标证明,招生单位可在复试阶段增加体能考核环节,按照考生来源类别执行考核标准。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杨学鹏、特约记者吴旭)(有关招生服务信息详见中国军网等网络平台)

未发

2021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

记者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21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近日下达,标志着2021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据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着眼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以“需求主导、拓展新质、聚焦打仗”为基本思路,主要有3个方面特点:一是加强新质急需人才培养,针对天、电、网等新兴领域和联合作战保障领域,增设相关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二是压减军地通用学科专业,重点压缩军地通用学科招生数量,压减率58%,把相应指标调整到与联合作战相关学科专业;三是重点满足一线部队官兵成长需求,提高在职干部招生数量,鼓励在职干部提升学历学位层次。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研究生;医学类专业国防生可以报考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可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管理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按照教育部规定,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31日,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