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重磅!《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点解读有瞽

重磅!《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点解读

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就曾经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人。关于21考研招生是否还会继续扩招,大家依据往年数据也做了些许推测,但一直没有通过官方消息证实。现在,它迈着郑重其事的步伐,来了……2020年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网站官宣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不仅说明了目前我国研究生在读人数已经达到300万人,还证实了2021年全国高校将稳步扩大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一、教育部会议精神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重点解读①确立了研究生扩招的总体基调从意见中提及的第七点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还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接下来都将会进入新一轮扩招周期。②确定学科调整的步伐,匹配国家战略需求从意见中提及的第九点内容,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未来研究生学科专业内容的培养方向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③确定学硕以科研为导向,专硕重应用的整体布局为什么意见第八点内容中有提到“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呢?首先专硕培养周期短成本低、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能够较快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就业需要。其次,专硕的培养模式不同于学硕,专硕培养方向专注于经济社会发展热门方向,面向社会重点需求,可以规模化批量培养,所以招生名额弹性大,可以容纳一定的扩张需求。而学硕主要偏向于学术研究方向,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名额少,在短期内产出的社会经济效益较低。而且学硕适合“精耕细作化培养”,通常一个导师负责带一两个学硕。所以学硕是不能盲目扩张的,否则国家如何在短期内找到足够多有资历的导师呢?④考研难度将逐年上升,考研复试将更加严格从上述意见内容可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应仅仅着眼于量的扩大,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要充分“严把入口关、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严字当头,提高中国研究生整体的培养质量,才能加快兑现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标。二、推进研究生教育扩招政策的意义和影响①研究生教育发展,专业性行业人才将层出不穷此次研究生教育扩招意见的颁布,足见教育部等三部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这也意味着随着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显著提升,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行业人才将层出不穷。毕竟国家现在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和重点行业,比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大家一听就知道这些专业正是我国人才紧缺的专业,尤其在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华为芯片受制裁被断供等事件之后,增大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职场竞争压力不小该意见中也强调未来研究生选拔条件更加严苛,不存在过去所谓的“宽进严出”,反倒会综合评价考生的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确保数量与质量齐飞,专业共就业一体。所以对于就业市场来说,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才走进市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是真的。而对于在职人士而言,未来会有更多的后浪,追赶着他们。我们都知道企业选拔人才永远是择优录用,优胜劣汰,所以在职人士更不能因此停滞不前,而是应该把握各类深造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实力,保证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红珊瑚

在职研究生:2016年前后,历史变迁引发含金量改变

市场经济条件,知识更新迭代频繁,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落下。很多职场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职读研成为不二选择。可是面对多样的报考方式,该读哪种在职研究生?所获证书和全日制一样吗?在职研究生变迁1关于在职研究生,在2016年以前,在职研究生的教育还没有那么规范,那个时候考试五花八门,所获证书也很混乱,据悉当时还有一些以在职身份入学最后却发放全日制毕业证书的情况,因为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报考方式复杂多样,证书授予各执一词,所以那个时候关于在职研究生社会认可度并没有那么高。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针对在职研究生做出了明确规范。这个时候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就比较清晰了。分为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也就是常说的“单证”在职研究生。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工作岗位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结构及水平,以及学位论文达到研究生毕业的水平,被称为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并不同于原来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国家统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同样的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学位证和学历证书,即“双证”,和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职研究生证书和全日制一样吗?2自从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后,在职研究生终于告别了缺乏依据、鱼龙混杂的阶段,开始进入有法可依,国家认可的时代,含金量大幅提升。无论是同等学力申硕,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两种方式所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均与全日制研究生所获硕士学位证书不存在任何实质性区别,受国家同等承认,并具有法律效力。考公务员、职称评定、升职加薪,都是同样可以用的。

暗表

又1省份宣布,研究生教育改革,改革已势在必行

#2021考研指南#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之后,不断有高校和省份发布公告,着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国传媒大学提出破除“唯分数论”,安徽省提出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其实,教育大省江苏省也有发布公告,着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个人认为,在这次改革公告中,需要考研同学注意的主要有两点。(1)扩大专硕招生力度在此前,我国两大最高学府之一就提出:增加专业硕士和学术博士招生的模式。江苏省在此次改革中,也呈现出相同的观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和革新上下功夫。目前江苏省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5,改革后的招生计划将变成6:4。简单来说就是,增加将一部分学术硕士的名额转给专业硕士。江苏省的高校非常多,单省会南京市就有多所985、211高校,也是很多21考研考生想去的地方。这一改动,可以说会涉及非常多的备考考生。个人建议:如果想要保证考上的概率,可以选择性放弃学术型硕士转为报考专业型硕士。(2)“双师型”培养模式关于培养模式,这个肯定是入学之后的。但是,既然动了考研的想法,大部分人就会坚持到考上,要不然也不会有二战、三战的考生。所以,关于培养模式的改革,还是非常有必要说明的。有高校在未改革之前,就实行“双师型”培养模式。但是主要是少数,集中在一些实力比较强的高校。普通高校还是以单一导师为主。所谓的“双师型”简单来说就是,你除了要接受校内导师指导之外,你还有再接受一个校外导师指导。校外导师一般是企业或者研究院的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高级人才。变为“双师型”之后,你既需要接受校内导师安排的任务,也要完成校外导师给安排的任务,会比较辛苦一些,但是学到的东西也相对多一些。当然也存在校内导师放养的可能,只需要在本校学完课时,后面就是跟着校外导师学习,临近毕业时候回学校准备。如果运气比较好,校外导师会推荐你工作单位或者升学,省去很多时间。目前,江苏省教育厅与34所任务高校签订40项任务书,细化分解改革任务。在保证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习质量也加强监管。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纳入评优和抽检范围,此前都是优先抽查学术型硕士。以上就是关于改革的信息,如果想增加考上几率就选择专硕吧。此外,培养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可见江苏省此次改革力度之大,涉及之广。赶紧转给身边需要的人吧,不要因为信息落后,导致功亏一篑。

黑龙会

教育部发布消息,“研究生”培养迎来改革?3大变化是关键!要了解

2021年的考研报名在上月底已结束,考研学子们也进入了紧张的备考冲刺期,满打满算也就40天左右的时间了,因为疫情原因,今年考研的学子们可以说真的是在拼自学和自律能力了。从报名统计的数据来看,考研人数依然还在增加,即使研究生扩招,竞争压力也不小。研究生学历相比于本科,确实有其优势,薪资待遇、就业平台、入编机会等等都比本科生要强很多,但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学生毕业论文、导师指导行为、专硕学硕、全日制与非全的不公等等。因此,教育部也开始重点关注研究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最近接连发出了多条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文件。一起来了解:教育部发布消息,研究生教育制度迎来改革!复试上岸几率更大了?教育部发布消息,"研究生"培养迎来改革?4点变化是关键!要了解一、矿大专硕研究生招生比例教育部在不久前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从这一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点,一是研究生确实还会扩招,但扩招的对象并不是所有学位,而是专业学位(专硕)。所以未来5年专硕的上岸率可能会比学硕大很多,如果不是奔着学术研究去的,专硕更注重于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大部分研究生来说其实是更为科学的选择。二是在专业设置上会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需求,也就是说考研学子在选择报考专业时也要好好考虑下,结合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合理报考,而不要仅仅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选择考研。二、明确导师指导行为教育部在近期研究制定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导师在研究生毕业上有一定的决定权。准则对导师指导行为的具体内容包括: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最重要的是对于导师“师德”的规定);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确保复试的公平性,今年考生复试上岸的几率或许能提高不少);精心精力投入指导(避免只挂名不露面、师而不导的行为)、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等等。同时明确了导师指导行“十不得”,划定导师指导行为底线,包括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物;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内容。这份准则的出台对于导师的行为更好地进行了规范,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三、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近几年,国家对于学位论文的质量把关是越来越严,也有不少高校对“学术不端“的研究生进行了清退。教育部最近出台的文件里也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规定导师和校方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违规者将进行处理。因此,不少高校在政策的推动下也逐步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全面排查。不少同学表示本科毕业论文的检查也严格了很多,被论文支配的感觉不好受。没关系,研究生期间你将会被支配的更多,也许多支配几次你就会习惯了,事在人为,既然能通过努力考上,那么只要努力,毕业还是不难的。对于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中的相关规定,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玲音

研究生教育改革打出“组合拳”

来源:中国青年报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研究生教育改革打出“组合拳”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1000多万名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目前,这些数字的背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力度不够;一些导师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的存在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任务。9月2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研究拟订了将重点推进的“十大专项行动”,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旨在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推进学科专业调整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国家重大需求是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学科专业建设改革行动被纳入“十大专项行动”中,即构建设置规范、动态调整的学科专业目录管理新机制,开展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提升专业学位培养能力和培养规模;建立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健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介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医学攻关等相关学科专业,将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职称评审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十大专项行动”还包括重点推进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此外,“十大专项行动”还明确提出,将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探索建立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等。蔡长华介绍,下一步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强化基础研究,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基地,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厚植发展基础。破解“导学矛盾”:将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目前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近年来,因此类问题而导致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意见》强调,要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晰职责边界,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拟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包括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严把质量管理: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据悉,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但我国目前的千人注册研究生只有两人,美国大概在9人以上,德国、韩国约5-7人。由此来看,我国的研究生规模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洪大用在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提出,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如何保障培养质量,《意见》强调,要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考核、论文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教育部对学术不端、学位‘注水’问题,一直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我们要坚决确保学位授予的含金量。”洪大用说。(记者 孙庆玲)

电影梦

朋友圈炸了!研究生改革招生重大改革!过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

目前距考研还有130来天的时间,大家应该都在紧锣密鼓地复习着。在努力的同时,肯定也希望目标院校可别出什么幺蛾子。像动不动就改专业课、参考书目、甚至变更科目等操作,对复习的节奏是十分不利的。一般几乎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就算是有,也多半是加了一本书,增加几个知识点而已。但是,今年报考中传的同学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专业课大改,复试形式改变,该校这波突如其来的改革,令不少考生叫苦不迭。有的同学被这次改革硬生生整成了跨考生,表示非常心塞。这对很多今年准备报考中传的同学来说,真的是太猝不及防了。传传,真的是爱不动了!到底是什么研究生改革措施,让朋友圈里哀鸿遍野?我们先一起来看下中传刚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举措文件:这个文件透露了什么信息呢?一、过国家线即可进复试这是今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招生最值得关注的变化。虽然中传并不属于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但因为学校专业强、人气高、口碑好,历年最终进入复试的分数都远高于国家线的标准。而今年的招生政策则是大大降低了进入复试的门槛——只要过国家线,都可以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听起来是天大的好消息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复试分数门槛的降低,必将导致进入复试环节的人数大大增加。在招生人数不发生大改变的前提下,复试考察将变得更为严苛。打个比方,过去50位同学进入复试,最终筛选出10人,淘汰掉40名同学;那么今年则有可能是100位同学进入复试,最终淘汰掉90名同学。其次,进入复试面试前,还增加了一轮材料评议环节,需要考生提交本科专业成绩材料。来来来,划重点了啊——本科成绩不好的同学在这一轮有可能会被刷掉!而且,不仅要看本科成绩,学校还将综合考察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简单点说,学校放宽了对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的要求——只要你们达到了国家线即可;但同时加强了对过往成绩、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考察——要求你们专业足够优秀。二、本科成绩好的同学复试将占优势复试的门槛放低了,淘汰率却提升了。但究竟怎么个淘汰法呢,哪些学生容易在复试环节被刷呢?就像小研刚才说的,复试将淘汰一大批本科成绩一般的考生!之前经常说本科成绩低不会影响考研的录取,但现在情况变了,本科成绩过低你很可能在复试环节就会被刷掉。因此,建议基础较弱的同学,今年想报考中传的话需要谨慎了。所以呀,平时好好学习才是不变的真理。至于其他学校会跟进吗?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所以大家接下来要重点留意自己目标院校的最新消息了!因为这个是决定你能否考上很关键的因素!还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探讨下,这些改革什么时候施行呢?21年考生是否拿来当改革试验品呢?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标心者

教育部通知,研究生喜迎“改革”,学生:幸福来得太突然

文/献坎高校教育(欢迎评论转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考这个事情是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特别是有些学生想通过这个改变自己的命运,好就业。但是院校毕业的学生数量非常庞大,而相关的岗位就只有那么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就业困难,还有无法就业。看到这个情况,有部分学生就会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就业。但是这个事情看似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一些大学生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就会选择其它的方法去就业。选择考研的实力都不简单。有些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有些这是非常厉害的尖子生。想要在这些人当中出人头地,难如登天。研究生招收的方式和高考不一样,比后者多了一个复试。假如你在复试当中表现十分出色,哪怕笔试成绩不是很好,也会有机会被院校招收。反过来也是,假如表现不好,那么就无力回天。就在最近的一段时间,教育部下发通知,当中说到对研究生进行改革,从多个方面维护学生权益,打击一些不正当手段。第一点就是对非全日制的规模进行扩大, 相比较全日制,非全比较方便,尤其适合在职人员,用考研让自己的能力与实力得到提升,在以后的道路上有一个强大的助力。假如想提高自己的实力,非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次对招收规模进行扩大,也就说学生当中的竞争力相对减少,支持在职人员考研。第二点是在每个院校录取时候,必须公正与公平,不可以使用一些小手段,不可欺上瞒下。有些院校在录取时候,为了获得一些学生,明知故犯,用一些不见光的手段进行录取,这是不可以的,要维护好学生的权益,一旦发现,严肃处理。最后一点就是“论文”,在审查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进行,防止造假。能考研成功的学生都不简单,但难说当中没有强者与弱者。但是为了避免对论文进行造假,或者一些不好的手段等等,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一旦发现,后果十分严重。在此之后考研的难度不断增加,现如今考研学生数量逐渐增加,竞争也十分激烈。假如想考研成功,在平时的时候需要努力学习与复习。现在对研究生认可度还是很高的。祝愿学生们考研成功。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往期精彩这几个热门专业,市场已出现供过于求状态,就业难度不小大学3大热门专业,录取分“水涨船高”,毕业就成“香饽饽”大学工科热门专业,每年供不应求,第二个年薪最高大学“扎堆”严重的几个专业,毕业就业压力大,供过于求考生注意

莲舫

还在傻傻分不清楚?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改革后是这样的!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看了很多人在笔者之前文章下的评论,首先笔者要感谢大家的关注,但是通过读者的评论发现,很多人对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后的政策了解的并不清楚,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好几年前的认知中,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专门来进行一下介绍。先来看一下政策改革的情况很多人之所以对政策不了解,其主要原因是经过2016年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改革,取消了之前的十月联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并与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意思也就是说:改革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的一样,都需要参加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两者之间,除了上课方式不同的之外,其他的考试政策、流程等几乎都是一致的。只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证书上会标明“非”字。改革后的社会认可度怎么样?1、目前,改革后的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员还没有毕业,所以社会反应还有待考察,但是从教育部的政策上来讲,其与全日制研究生是处于同等地位的,两者的法律效力是一样的。所以相信随着第一批学员的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2、由于改革至今,年限还较短,社会上部分企业或者个人对此并未有了解,甚至很多人也没有兴趣去了解,因此,短时间内,社会上对此有些许的不认可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相信很快会被社会各界所熟知。那么,还有没有必要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呢?1、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大家在报考之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要考虑到需要花费的精力和自身的需求,很多在职人员报考,主要是为了获取优秀的人脉资源,有的就是为了学习,所以要搞清楚自身的目的。2、要清楚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要知道现在非全需要与全日制的一起参加考试,相对来说,对于在职人员的压力要大一些,因为要和全日制的进行竞争,一定程度上会处于劣势,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除了非全,还有其他选择吗?笔者有以下建议如果大家觉得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觉得比较难,那么笔者建议在职人员选择同等学力和中外合办的方式报考,具体如下:1、同等学力相对来说,选择同等学力更为简单,考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只需要将资料送至院校,通过审核即可,如果想要获得硕士学位证书,需要在课程结束,并在满足申硕条件的基础上,参加每年的5月申硕考试,通过之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无法获得硕士学历证书。2、中外合办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外合办比同等学力更为简单一点,除了不需要参加全国考试外,部分院校在毕业的时候也不需要参加考试,即使参加考试,也是院校自行组织的。但是缺点是,不同的院校办法的证书可能有多不同,所以报考的时候,要问清楚。另外就是学费相对要贵一些。读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改革后的政策有了详细的了解,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够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还请关注本百家号其他相关内容。

决绝之行

教育部“十大专项行动”:研究生教育将改革

■在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研究生们做实验。 资料图片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2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内地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教育部将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至于有哪些超常规方式?有专家表示,预计教育部会推出相应的特殊招生计划及导师制度,以提升学生质量,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最终目标。在发布会上,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洪大用表示,为确保《意见》取得实效,教育部研拟了“十大专项行动”。其中有三项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两项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两项着眼于夯实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叁项着眼于固本培元,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专家:料推特殊招生计划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的相关行动分别是:一是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已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进入并保持在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发挥引领示範作用;二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对于教育部提及的超常规方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所谓“超常规”肯定是与以往不同,预计教育部后续将推动相关细则落地,例如设立类似本科招生中的“强基计划”那样的特殊计划,以及相应的导师制度。“相关部门今次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本质是提升质量,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政策是否真正落地,收到好的效果。”将建重点支持学科专业清单那么哪些是国家重视的关键领域?今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关键领域即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製造、国家安全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等。至于未来将如何支持重点急需领域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表示,国家发改委将针对经济社会需求和未来学科发展方向,建立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健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医学攻关等相关学科专业纳入清单,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职称评审等方面优先支持。建产教融合平台对接社会需求此外,国家发改委还将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按“国家搭平台、企业提需求、学校出成果、协同育人才”模式,把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有机衔接,推动研究生教育和经济社会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

漫才帮

又一高校官宣招生改革方案,考研改革已成为趋势

#2021考研指南#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召开后,各大高校及省份官宣研究生招生改革。从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研究生教育改革到中国传媒大学官宣破除“唯分数论”再到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研究生教育改革,可见研究生招生改革已成为趋势。近日,深圳大学也公布了考研招生改革方案,改革力度也是非常大。1 专业设置调整此前,个人多次推断专业硕士会扩招。在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专硕招生比例中得到验证,这次在深圳大学的招生方案中再次得到证明。在21招生中,新增机械(核工程)、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但应用化学专业不再招生。部分原非全日制专业转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如法律(非法学)、学科教学(体育)、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扩招:积极争取教育硕士、法律硕士、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不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2 初试调整(1)专业课2021年,深圳大学将全面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除教育部有相关特殊规定以外,所有相同专业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自命题考试科目一致,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差异于复试阶段再行体现。(2)公共课考英语的全日制考生全部由英语二转为英语一。全日制理工医专业由统考数学二变为数学一,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这两个专业依旧选用数学二。3 复试调整关于复试的调整需要注意的主要包括2点。个人认为:有往申请考核制方式转变。(1)学校将从复试环节,进一步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研究特长、创新思辨、道德品行、综合能力等进行考查;(2)扩大各招生学院(部)的自主权,各招生专业可在招生专业目录的备注栏对考生提出专业背景和能力要求,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为选拔专业化复合型优秀人才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该校还公布:初试只提供考试大纲,不提供参考书目;复试只提供参考书目,不提供考试大纲。这使得考生的专业课备考难度在一定程度增加,而公共课的英语和数学也是大幅度提升难度。再加上复试可以对考生提出专业和能力要求。较往年,难度大概提升3个等级。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改革,招生优质考生的决心和力度。以上就是关于深圳大学研究招生改革的信息。可以预见改革已成为趋势,但是如何改革,目前还不明确,但是改革的目的是招收优质考生。相信在接下来院校公布招生简章的高峰期,各大高校或多或少都会有改革。赶紧转给身边需要的人吧,让他们提前有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