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生、青年教师发南大核心论文越来越难,为什么很多研究生能发黄山伐

博士生、青年教师发南大核心论文越来越难,为什么很多研究生能发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发表途径。科研成果水平有高下。最直观的展现就是能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目前,为了便于评价论文的高低,国家相关单位会对刊物进行测评,给刊物制定排名等级。好的刊物就会被纳入北京大学的核心目录或者是南大的核心目录。Cssci期刊目录整体公正,部分名不副实南京大学的核心目录现在是多数学校比较认可的一个评价目录,是受教育部委托制定的一个期刊测评机构制作的目录。核心的力量这个目录中的多数期刊水平非常好,学界都非常认可的。上面发的论文呢,也是水平较高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论文,我们很多人看过之后,也感觉水平平平,并不是一定非常的出众。所以,这就是我们对南大核心目录有意见的一个重要地方。核心意味着是水平高的一个体现。但水平一般的论文也可以发表在上面那我们感觉就对这的排行排名产生了质疑。在学界往往流传着一些刊物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丢失,会到南京大学做公关工作。发文难,发文不公平,导致青年科研人员积极性下降学术往往需要积累。经过多年的积累之后,那些教授和拥有明显的高级科研人员水平较好。而且在交流过程,也掌握了很多的学术资源,发文也会相对的容易些。科研有不公平的现象因为有研究基础,期刊也会对他们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对于他们的科研水平的把握更准确,便会主动地跟他们约稿,这样的情况下期刊优先考虑发那些已经得到水平验证的老教授们、专家学者们的论文。比较之下,那些青年科研人员就会面临很大的发文难度。尤其很多学校和单位都会对青年教师和博士生有科研考核。博士生一般发两篇cssci(也就是南大核心)期刊论文。多半博士生没有办法按时毕业的博士生,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在cssci核心目录期刊上能够发表论文的人。再就是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是高校之中科研单位之中重要的科研力量,是未来的科研主力。但发文难,使得他们科研积极性会被抑制。不公平的期刊发表状况和低效率的期刊审稿等问题也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科研就是生产力更关键的是,他们的生活也因为论文减少,或者论文难以及时发表,没办法提职称,没有办法提待遇。他们会过得非常的清贫。科研往往是科研人员的生产力体现没有生产力,没有产品那样学校。单位可能就会有理由不给予相应的待遇。代写代发论文而且发文难的情况下,很多人还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去谋利很多核心期刊会在市场上出售发文名额,这就是说明市场已经开始对科研这一块儿市场进行商品开发进行合作。代写论文代发论文在社会上已经是一个被人们所熟知的话题,这就说明这样的考核和发文问题很严重。期刊论文数量在减少,原因就是为了排名科研人口在增多,国家扩招研究生,这是大战略。这意味着发文难度越来越大,期刊数量是一定的,而科研人员在增多,那科研产出也就增多,而科研产出没有办法面向市场期刊就是市场没有面向市场那就是废物,那就废品。你看,为什么会控制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科研水平的严谨性宁缺毋滥。当然好东西都是稀缺的,不可能让人人都可唾手可得。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从2010年开始到今年2020年。ccr的论文发文数量直线下降,减少了近50%,这是为什么呢?cssci15年发文数量变化图据行内人士分析,这应该是期刊们却为排名,刷数据,减少篇目数量,拉长论文篇幅。这样以来,一个刊物一年发文的数量就会非常小。如果有人转引有学界认可的话,那么它的分子就会增大而在分子增大的情况下,分母减小,对于他的比率,提升是极为有限的,因为期刊能够掌控的就是他的发生数量,而不是转引量。转引是学界的一个动态的认可。数量越多越好,但这不是期刊说了算的!他们要做好自己能掌控的一个问题就是发文数量,所以我们说,2010年到现在发生数量出现直线下降,或许未来越来越严重。这是我们排名出现之后,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变的可能还有考核机制当然,我们相信cssci目录制定单位的公正公平。但是,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南京大学期刊考评中心应改变考评标准,期刊数量和质量要有比例,不能只看比率,不管数量。为国科研发论文,就应该跟国家发展,文化发展,学术发展大趋势和基本方略一致!

猩猩王

研究生论文投稿的几点建议

今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结束了,在不久的将来,一批新同学将要走进科学研究的大门,走上科研道路。在科研道路上,成果的总结和展现很多时候是依靠论文发表来实现的,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期刊,有效的投稿呢?过来人想和同学们分享以下几点:1. 不同的期刊对于文章的要求标准不一。期刊在文章研究方向、研究侧重、数据要求、写作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更重视数据的分析,有的偏好结果的应用,因此在选择期刊投稿时,要先分析自己的文章更适合哪个期刊,再有的放矢;期刊的级别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SCI、EI收录的期刊要求必然很高,国内核心期刊的水平和要求往往也不低,一般的国家级、省部级的期刊要求不一,但都有各自的取用标准,投稿时应该做好预估,不要盲目投稿,尽量避免重投浪费时间。2. 期刊发表的费用不一。有的期刊有审稿费、版面费的要求;有的期刊没有任何费用要求,且发表之后有一定的稿酬。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投稿时做好功课,量力而行,并和导师做好沟通。一般来说,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的杂志发表都是需要支付版面费的,要提前和导师沟通好。3. 发表周期不一。不同期刊因投稿量不同、审稿过程不同、录取要求不同,往往会导致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见刊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审稿越严格,录用要求更高,审改次数也更多,发表的周期也更长。如果对于文章发表的时间有要求,建议按照目标期刊往期文章的格式,做好格式的修改,及早投稿,积极与编辑沟通,再对照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修改,争取早日见刊。4. 格式要求不一。不同的期刊由于排版风格和版面限制不同,对投稿文章的格式要求是不一样的。建议投稿前一定按照投稿期刊的格式模板仔细修改,之后再行投递,避免因格式问题引发的退修,浪费时间。5. 寄送渠道不一。文章发表后,编辑部一般会附送当期期刊至少一本给作者,纸质期刊对于文章作者来说十分重要,作者应该提早和编辑部取得联系,确定方便的寄送渠道。大部分期刊默认的是邮政平邮寄送,时效性较差,有时还会丢件,十分不便,建议作者早做准备。

欢乐屋

研究生第一学期,我干了什么?研究生:3年只为发表一篇论文

2019年考研已经结束,考生也在惶恐中等待着成绩的公布,而对于2018级考生来说,研究生的第一学期也已经结束,对于已经经历半年研究生生活的同学来说,这半年他们做了些什么呢?有什么感慨呢?研究生一、学位论文是读书时代最需拼尽全力的事情,只有无数通宵达旦、倾其所能的努力,本科生才能彻底认识到自己不适合读硕士,硕土才能明白自己不适合读博士,博士才能痛心知晓自己本不适合读书。不经过论文的亲身炼狱,只是站在门槛外冥想,无数学子都会自以为自己是天生骨骼清奇,乃上天用来拯救人间学术的先知。研究生二、第一学期感受:作业特别多,几乎每堂课都有作业,我是专硕,这学期14门课...,外加两篇文献综述,头疼!想早点毕业了,不想读博,另外,今天照镜子发现发际线又高了,不知道能不能熬过30岁,我的发际线。研究生三、虽然调剂到这个学校,学校不是很好,但是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的导师,就是那种我们可以尽力麻烦他,他绝不会让我们帮他取快递、带孩子的那种,而且特别为自己的学生着想,完全是穷尽毕生所学想要把我们这些个不争气的学生给培养出来,现在唯一缺的就是男朋友了 。研究生四、上了一学期的课,做了很多ppt,看了很多文献,写了几篇文献综述,最后发现能顺利毕业就好了,不要说博士了,毕业就好。研究生五、白天愁报账,晚上愁毕业。如果报账能毕业,我的工作量够毕业两个博士了。科研为零,每天看到桌子上一堆报账单,恨不得一把火烧了。研究生六、正被导师放养中,刚过去这学期就见了两次面。综上,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经历,可能你在羡慕别人学校研究生生活的同时,你也在被别人羡慕着,不管如何,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艰难也要走完。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与你想象的研究生生活一样吗?你又过着什么样的研究生生活呢?

乃凝于神

研究生毕业,HR问我发的核心论文有什么实用?我没答上来……

朋友本硕毕业于北京的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期间也发表了好几篇核心期刊,犹豫着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准备先拿offer保底再考虑。其实有科研项目经历和论文研究成果,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加上学校还可以,拿到了好几个offer。但找工作过程中有一次很尴尬的经历,也让他印象比较深刻,某次在面试的时候HR所问的一个问题:你发的这些论文到底有什么用?是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还是能丰富已有的理论体系。朋友确实没想到面试问题会这么尖锐,自己习惯发表论文,一方面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是毕业要求,至于论文的实用性还真没有考虑过。但也没想从成果层面去高谈阔论跟HR说一些高屋建瓴的理论,想来想去,还是瑟瑟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好意思。”虽然在面试中出个小差池,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那个单位也给了朋友offer,但朋友一直感到不自在。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论文的实用性到底在哪里,我的论文是用来评奖学金?为了达到学校所要求的毕业条件?还是说只是研究课题结项需要书面性总结?说实话,科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每个成果或者论文,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或者理论体系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有的每一项发明都是科研人员日积月累的积淀。发论文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共享科研成果,在已有的研究体系下进行丰富完善和拓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高校的老师为科研指标而去发表论文,带项目发成果确实也比较方便。还有论文只是简单的避免查重而灌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在读研之前,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能够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再为找工作的时候别人问你论文到底有没有用而发愁。你们觉得呢?

不离于宗

“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上热搜!网友炸锅:那跟本科生有何区别?

10月24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时,委员蔡昉建议,“立即纠正大学发展中的一个错误导向,取消对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发表论文的规定,这是一个不恰当的规定”。“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上热搜!网友炸锅:那跟本科生有何区别?我国早在1981年颁布实施的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就统一规定了只有当高校本科生的论文成绩达到标准,通过了论文答辩才能被赋予学士学位,硕、博研究生更是要达到一定的论文量才能结业。关于取消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规定的建议一经报道,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现在学生大四的时候正好是最忙的时候,考研、校招、实习等等这些事情都等着学生们去做,这时候的学生也不可能会静下心来好好去思考问题,在论文上面花费的时间精力不会那么多。这样的必然结果就是论文质量不过关,周而复始的重写。很多学生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的结业,不惜花重金去一些灰暗市场购买论文。写论文更多的成为了应付毕业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方式,水分很多。我们的教育部近些年也是先后发布了多项通知,严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的假论文。这样的举措之下,学生们对于论文的积极性更消极了,俨然就是一篇篇低质量的“水文”,研究的价值极低。这是赞成取消此规的人的观点。而其反方则认为,论文是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文化素养、能力考核的综合评定方式之一,论文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加上自己的文化素养将其润色,专业和文笔,两种能力的培养。如果取消了的话要怎么在学生中体现“高下”,又靠什么在进入社会工作的时候加分呢?也有一些中立的小伙伴,就表示不要将论文作为评定是否有资格毕业的考核方式,然后有想法的人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做研究写论文,不想写的话也由学生自由选择。其实除了蔡昉先生,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颖、人民大学副院长周光礼等国内多位权威教授也曾公开表态赞成取消本科论文,周光礼教授表示:鼓励学生写论文是完全OK的,但是没有必要作为硬标准。一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一定要发表论文,这样不仅是学生写的累,导师改的也累,把论文作为能否毕业的硬性评判方式现如今俨然更不利于学术界发展。有句话说的好,存在即合理,事物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让学生发表论文的初衷是加深对某个领域的研究,但是现在完全演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实践出真知,真正的研究成果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去试,而不是仅靠几篇论文就能表明自己的科研价值。有朝一日,学生不是为了加分、毕业、找工作等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发论文,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这项研究,让论文回归到它的初心上,这才是最好的态度。“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上热搜!网友炸锅:那跟本科生有何区别?

凤兮凤兮

研究生期间不发论文可以毕业吗?这个问题很多人一开始就理解错了

对于很多刚刚步入研究生生活的同学来说,他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生期间如果不发sci或者期刊之类的论文,可以毕业吗?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很多研究生“比较”关心的呢?因为大部分的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所以他们研究生期间基本都可以发出来论文,所以他们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只有一些混学历的研究生才会关心这个问题。虽然这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关心的问题,但是小编我依然愿意为这部分人解答一下。首先,大部分高校没有sci或者是期刊是可以毕业的,有一种东西叫做研究生毕业论文,只要你把这个课题做出来,写出来毕业论文,就可以毕业的。所以,如果你是混学历,就对毕业论文上上心,不要连毕业论文都毫无头绪,那就没有办法毕业了。研究生都是有修业年限的,如果五年毕不了业,那就拿不到毕业证了。其实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是绝对不应该混学历的。我们既然不用面临社会上那么大的压力,既要在学校好好做科研,不要混天撩日。研究生期间,我们人的年龄都在23-26之间,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奋斗的好时候。很多早早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开始创业,开始奋斗。有的可能会为了生活,为了房子,在努力工作。不管怎么说,上学也好,不上学也罢,这个青春时期,我们真的不能浪费!我们读了研究生,就应该去汲取更高深的知识,去探索更深奥的科学领域,去增强我们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为研究生,不能够以毕业为目的,我们要发sci的顶会论文,努力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另外,学校对发论文的影响大不大呢?只能说,985、211、一本、二本研究生院有区别,但主要还是看个人。好一点的学校的科研氛围相对要好很多,但也不乏读研期间在宿舍天天打游戏的人;差一点的学校,科研氛围相对来说要没那么浓厚,但是也不乏优秀的研究生。本人在读的学校是一所211高校,但是却有很多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的研究生;而我的一个师哥,才研二,已经发表了三篇sci的顶会,一篇期刊,他也只是在一个一本研究生院。他的优秀程度,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学校比他们学校差,只是说明,科研能力,看个人!看个人!看个人!学校影响因素不大!所以,学校不决定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期间,只要你肯科研,老师给你提供你一切想要的科研环境。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混学历,真的没有太大的意思,我们应该好好科研,不辜负国家的投入和期望,家人望子成龙的心切,努力,奋进!祝大家早日发出顶级论文!

金画眉

上研究生的人都在干什么,写论文搞研究吗?

简单的说说硕士研究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多大学生所想的那样,每天都忙碌中写论文、学术研究中,不可能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由于我是人文社科类的硕士研究生,所以详细说说我们这些文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主要是干什么?或许你会发现和你上大学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从研一开始,说说研究生的那些事儿。研一其实非常的简单,几乎是和大学一个模式,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的、按时的上课,包括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这是研一主要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顺利的通过各科的考试,有的科目是闭卷考试,有的是开卷考试,有的是写一篇课程论文,考试的方式多众多样,难度也各有高低。但是其中的英语课是所有研一学生最为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最容易挂科的。同时,研一的我们还会积极的参加研究生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学生还需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要认为硕士研究生英语四六级都通过了,因为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都忙于四六级考试。此外,在研一这一段时间也是和自己的硕士导师相互磨合的一个时间段,不管是学生对导师还是导师对学生都需要注意一个时期,互相的了解,时不时的探讨一下学术动态,聊聊未来的规划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就基本结课了,也就是你研究生的全部理论课程已经结束。所以在暑假之前,我们有一个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事情需要开始积极地准备了。再来看看研二的我们,在忙些什么?研二最重要的事情是:硕士学位论文定题目、开题报考、中期考核。研二一开学也就是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相关工作,这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只有开题顺利,才能够更大概率的写出一篇比较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在正式的开题之前需要和自己的硕士导师详细的演剧自己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文献等等,只有前期将这些内容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够保障我们顺利的开题,并且帮助我们顺利的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只是开题之前,你需要看很多篇文献、需要看很多本专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需要经受硕士导师无数次的责怪,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能够写出一个令所有硕士导师满意的开题报告,所以说真心不容易。之后更多的研究生会选择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有的开始每天按时定点的到图书馆看自己硕士学位论文需要的各种资料,有的开始积极的向一些核心期刊投稿,开始不断的接收被拒绝的消息,然后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被杂志社的编辑压迫,直到顺利的发表。因为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有一条是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几篇的专业领域内的小论文,所以写论文几乎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还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获得比较高额的奖学金会发大量的小论文,这些都是在研二期间完成的事情。到了研二下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期考核,因为这距离研究生开题报告已经有一段的时间里了,所以为了检查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情况会举行中期考核,主要是查看每一个硕士研究的学位论文的进度,一般要求要完成整篇论文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要在这次考核中集中解答,例如是否还能继续写下去?是否需要重新开题?以及硕士导师就学生论文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读博,研二的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明确大答案。如果决定了要读博,那么便需要做很多相关的准备。例如选择目标院校、联系博士导师、是统考还是申请-考核?以及目标院校对于申请-考核的学生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争取在研二这一年全部做到,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研三的时候获得博导的名额,在硕士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除此之外,这一年也是很多学生频繁参加各种学术论坛的时间,会有大量的研究生参加985高校举办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坛,这样也是为了能够丰富自己的学术经历,在以后的读博和就业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于是很多研究生在不断的创造,因为只有你写的论文被主办方认可了,才能够获得参加学术论坛的机会。最后再看看研三的我们,或许你就真的知道研究生的不容易了。研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找工作、预答辩、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季。这时候各高校的春招陆续开始,所以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然是穿梭在各大校园招聘会现场,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每天频繁的参加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不断的投递自己的建立,争取拿到一家比较好的公司的offer。同时在寒假一结束,也就是3月或者是4月份的时候,各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比较重视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预答辩没有通过学院答辩委员会的审核,那么导师也就不能给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签字,随之便是不能送外审,最终的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研三的研究生非诚重视预答辩,尽管会在预答辩的过程中被很多的硕士导师怼的怀疑人生,可能自己都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难道真的非常的垃圾吗?然而,这其实是硕士导师为了你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而及其认真的给你修改建议,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预答辩结束之后,还需要根据各位导师给的建议不断的修改。预答辩结束后,在5月份的时候研究生院会把所有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送往外审,从此研究生便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期待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一般20天左右的时候会出外审的结果,如果你外审的成绩不到60分,那么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如果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外审成绩是60分到70分之间,那么还会进行二次送往外审。因此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最中成绩只要70分以上就可以。接下来便是各学院组织的正式答辩了,一般来说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很多高校只要学生的外审通过率,那么在正式答辩时一般都不会为难学生的,当然也会给一些修改的建议,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学位论文,所以研究生对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在意,甚至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已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不过有一个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比较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向学院报销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费用,当然额度有限,一般来说是2000元到3000元,这笔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可以报销读研期间的路费、资料费、发表论文的费用,所以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来说不要忘记将自己的火车票扔掉,因为是可以报销的哦。在最后的最后就是毕业季了,一般来说都是那些老套路,拍毕业照、毕业晚会、谢师宴等等,然后在7月份左右正式的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是开启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以上便是研究生三年期间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将时间都放在了学术上,但是看完这些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研二和研三才是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

凤梨

为什么很多硕士研究生抱怨考博很难呢?不是很简单吗?

博士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存在,或许我们都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会有读博这个选项?但是如果你一旦考研成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时,那么在你即将毕业时,你一定会就是否读博考虑颇多。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必定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想考博这个问题,但是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为什么很多硕士研究生抱怨考博很难呢?不是很简单吗?相信大多数大学生都一定通说过:博士是宽进严出,也就是说想读博很容易,但是想毕业却非常的难,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很自然的认为读博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对于已经是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最清楚的是,想读博没有那么的简单。尽管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是申请—考核制,只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时,我们便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似乎听起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似乎也更加的公平了,但是当你看到这些基本条件时你一定会感叹没有当初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来说,如果你想报考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那么最核心的条件便是你在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即你的论文发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论文绝对不是我们硕士研究生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那些没有含金量的论文,因为对于申请读博的学生一般都需要你发表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这些期刊的论文,这才有机会,同时各大高校要求申请读博的学生必须发表两篇这样的论文。但是这样的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对于普通高校的硕士导师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这些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是固定的、有限的,大多数都已经被那些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所占用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在写论文方面水平真的优先,即使认真写了也不一定能够在这些期刊发表。此外,对于博士导师来说,他们每年手中的名额非常的有限,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很早便和博士导师你取得了联系,基本已经确定,所以当你拿着自己读研期间申请某高校的博士时或许博士导师已经没有名额了。所以,建议所有的有读博想法的硕士研究生一定要早做打算,一方面是争取在硕士毕业的时候发表几篇比较有价值的论文,这是基础;另一方面,积极的和自己理想的博士导师取得联系,关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为自己以后的攻读博士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博士真的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很容易的便被录取了,每所高校都有自己严格的门槛,不仅仅是在论文方面,同时还包括你的专业背景、英语水平以及本硕出身,这都是考核学生的条件,因此不要主观的一位博士很容易。

方死方生

最容易“发论文”的4大专业,人手一篇“SCI”?硕士能发40篇!

两个有趣的大学生一名高考学霸在无意识间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材料专业。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个专业是四大“论文发表最猛“的专业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后来他不喜欢科研,且非常讨厌敲键盘、总结科研数据,却爱上了工程问题,于是换了专业,进入了机械设计行业。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学子选择了机械专业,却因为喜欢研究科学中的机理过程,于是他换专业到了化学,最终在本科阶段发了2篇“一作”SCI论文。上述两种学生分别走出和走进了这四大专业中的一个,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们就详细来看一下这4个专业的特色。生物领域生物领域学生物为啥容易发文章?其一是前沿性高,很多问题都是新的,而且有些是很欠缺研究的小方向!再加上生物的表征设备丰富,要凑出一篇SCI文章,只需要5组图就足够了。生物领域的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难度较大,因为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撑起一个行业就业。不过搞生物的做科研的就业机会很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物领域最近出了一个研究生,他是川大华西的“优毕”,因为3年发了40多篇SCI而走红了,这也足以说明该领域发论文的潜力! 化学化学领域早期做化学的发文章厉害是因为很多研究者都搞“元素添加”,以至于很多人把整张元素表能添加的单质或者化合物都用上了!物理化学里还涉及各类相变以及化学反应,研究化学的人往往会从“热、动”两个力学方面出发去研究海量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化学是生物、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材料领域材料的研究者能够发表大量文章是因为有一个“大功臣”叫纳米材料!纳米类的材料可以说是变化万千,其中以管材、颗粒、线材和石墨烯的研究最为火热!前几年,我看到有人在ACS等顶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各种石墨烯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材料类期刊成为论文灌水的重灾区,是因为材料的测试手段实在是太丰富,仅仅是围绕“复合”和“渗杂”两个思路出来的所谓的新材料就数以万计!再加上测试方法与应用领域的不同,材料类的文章自然会漫天飞舞!材料领域最近今年出的青年人才都能排成长队了!手里没几篇10分论文或者子刊,估计都没勇气写本子投上去!没办法,做材料的人太能写论文了!很多985高校的硕士生都是人手一篇SCI吧?不然你都没法毕业!因为发一篇是毕业要求! 环境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的论文主要围绕一些新鲜话题,比如能源、水处理、CO2处理等问题。环境和能源结合的“神刊EES”的影响因子已经飙升到了30多分。如果研究者再给它点动力,估计都要赶上“Science”了!当然,这仅仅是影响因子而已。能发“科学”的人脑袋再怎么发热也不会投“EES”吧? 交叉学科四大学科的交叉(论文机器)最能发论文的团队一般不是单独做一方面研究的,复合型的研究者通常会把材料、生物等领域互相结合起来,以达到论文总量无穷大的目的,因此这几年最火的一个科研词汇就是“交叉学科”!而不再是“各据一方,互领风骚”的单学科发展了!

好儿子

硕士论文前拿不到老师签字,研究生毕业这么难么?

马上就要研三答辩找工作了,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拿着写好的论文取找导师,看也没看就直接告诉不会签字,让直接等着延期吧。王强也算是勤勤恳恳帮老师做项目两年多了,虽说在北京高校中算很不起眼,但什么项目编书也都尽心尽力,生怕惹到老师。就在九月份一个校级项目中期答辩,老师有事不能去,让研三学生帮忙去答辩,结果没有通过。与会的九个项目老师就王强老师一个人没去,所有老师都狂怼那个可怜的学生,项目直接毙掉。可这能怪谁呢,项目申请过程中不闻不问,答辩也不去,挂掉还抱怨学生。真的现在研究生的地位这么可怜了么其实相信大多数老师还是很好的,作为导师,可能会存在因为严格要求导致学生较为苦难的日子。可既然做出选择投身科研,艰苦生活还是要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能做到研究生导师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某专业的突出人参与才,手里会有一些研究的项目,这些项目能使导师名利双收,却又是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需要集体运作,所带的研究生就是最好的帮手,不必付出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学生又可以实践,积累经验,按理说,也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部分老师出现辱骂学生,刻薄对待的毕竟是少数,近年来常有研究生迫于重负不堪压力,让人可惜。究其原因也是当下硕士导师权力过大,对学生论文拥有一票否决制。学生如果得罪老师,毕业确实是难上加难。当然有也学生在读期间不努力,毫无研究成果,也是让老师很无语。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具体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七个方面。相信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关系发展会愈加明朗,不仅仅是作为个人毕业,也是对科研事业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