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你的导师属于哪一种?九罭

研究生,你的导师属于哪一种?

各位同学在决定考研后都会面临导师的选择,选择导师不仅决定你未来三年的学习研究重点,更直接决定你毕业后的道路。总体上,高校研究生导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大牛型:包括各种帽子(院士,长江,千人等等)的学术牛人,或者为学院学科带头人或者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教授专家,这种级别大佬很少亲自指导学生,一般交给小老板管理或者一部分半放养状态,很靠自觉性。但大牛的背景和人脉对毕业后的找工作和深造那是很有帮助的。背靠大树好乘凉放养型:没有很大学术追求的老师,或离退休不远,没有很多科研动力。跟放养型导师读研,也许会过的很轻松,但也得不到项目支持和导师指导,虽常说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但至少也会焦头烂额。研三了有点慌年轻拼搏型:一般为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或自己奋斗,或在大牛团队里做小老板。这些导师面拼劲足,手下本来又人手不足,每一个研究生都是宝贵的资源。能给学生频繁交流指导,且无一般牛人的威严和压迫感。跟这类导师会很有收获,但人脉和关系上可能对你的帮助有限。互相见证成长变态型:大多数导师是好的,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个别的变态导师,这些从各种网络上曝光的事件可窥一斑。变态的人不多,但种类确是五花八门,有性骚扰的,有从生活到学习各种压榨,甚至导致研究生不堪重负跳楼。假如是这种导师,千万要学会保护自己,保证好自身心态,尽早毕业脱坑走人。放好心态你的导师是哪一种呢?

秦风

研究生导师选择院长、校长好,还是教授、讲师好?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现在研究生复试很多都已经结束了,很大一部分人要成为研究生了,面对选导师的问题,很多人很迷茫,是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好呢?很多人会问迷途建议,当然了这主要是看大家对哪方面感兴趣了,前几天有一位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选导师是选择行政级别高的校长或者院长好还是选择教授、讲师比较好?下面迷途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二者的不同。1、级别高的老师(院长、校长)为什么这些人级别高呢?在开始的时候这些老师都是从讲师做起的,讲课、带学生还要参加各种会,还要做课题、写论文、评职称,后来他们做的比较好,威望比较大,于是他们级别搞了一些,走上了行政的道路,带的学生少了,做的课题也不多,这样的老师在业内威望比较高,他们手底下一般会有一些年轻的教师帮着带学生帮着做项目,他们只是偶尔指导一下,但是这样的教师在业内能说上话,在社会上人脉也更广泛,对学生管的不是那么严格,毕竟领导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想以后就业好一些,轻松一点,说不定这样的导师能帮忙推荐,还有因为导师管的少,学生一般会有很多的自由时间。2、教授、讲师这样的导师一般都是年轻人,有干劲,有精力,有向上的渴望,他们必须做出成绩才能评职称,这样的导师对学生看的紧,会催促这学生向前,学生一般都是跟着导师做项目的,压力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会指导的更多,毕竟导师也希望学生能出成果,如果你想在研究生期间学很多的东西,以后在这个专业有所发展的话,跟着这样的导师能学到很多东西,并且研究生生活不会没有收获的,而且这样的导师年龄不大,和学生共同语言更多。其实每位导师之所以能成为导师,肯定都是很厉害的,都是值得学习的,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和想要学习的心。

观光客

在中国,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中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曾有一名硕士研究生说:如果导师是一名个体户老板的话,那么研究生就相当于这位个体户老板请来的员工,二者如同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在这位硕士看来,导师不仅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也是他的“衣食父母”:读研期间,他帮他的导师搞课题项目,他的导师每个月都会给他开几百块钱的生活补助。至于导师是每个月给研究生八九百还是象征性给两三百,这要看研究生在课题项目中具体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要看导师的性格特点。比如一个课题项目的经费是60万,而科研项目结题的时候只花了8万,那么剩下来的52万怎么办?当然是由导师来处理,导师会根据研究生在做科研项目时的具体表现,定期给研究生“开工资”,比较抠门的可能每个月开的“工资”少一些,那么这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地主”和“长工”之间的关系。而比较慷慨的导师,每个月给研究生的“工资”会多一些。所以,有些和导师关系不错的研究生遇到导师之后不叫对方“导师”,而是直接叫“老板”,这就好比我的一些同事遇到校长叫“老板”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当然,很多时候,导师和研究生如同一条绳子上的两只“蚱蜢”。举个例子,比如硕士生的论文在一个非常牛的平台发表,往往这样的论文也会挂上导师的名字,导师遇到这种事笑容自然会非常灿烂;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如果因抄袭而被曝光,那么导师也可能“吃不了兜着走”,毕竟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出大问题了,导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导师手下的研究生如果都不用导师操心,无论是搞科研的态度还是整出“原汁原味”的科研成果都杠杠的,那么导师的心情肯定是豁然开朗的;而导师手下的研究生处处给导师添堵,时不时给导师脸上抹黑,那么作为这种研究生的导师估计也是万分痛苦的。同样的道理,研究生如果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或者遇到一个疯狂压榨研究生剩余价值的导师,那么研究生无论是顺利毕业还是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中梗阻”。所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二者和则双方共赢,不和则往往两败俱伤。你觉得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欢迎朋友们留言探讨。

周敏

中国6大类研究生导师盘点,你的导师是哪一类?

来源: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ID:sciclubs)作者:An 编辑:学妹师生关系盘点,来看看你的导师是哪类?亲爹亲娘型这种类型的导师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在科研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都是事无巨细的关心,完全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闺女亲儿子一样看待。这种导师,在科研上,他会给你制定一个十分靠谱的课题,每天关注着你的科研动态,有问题及时帮你解决,甚至,说不定还会帮你做实验,发文章。生活上,关心你的生活费够不够,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和同学朋友相处的是否融洽-----不过,上面条件全符合的神仙导师,大家还是在梦里想想就行,反正我是没见过,应该是“此导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吧!现实中,能达到三点以上的,我觉得都是亲爹亲娘型的优秀导师了。导师评价 ★★★★优点: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用承担毕业压力缺点:在“过于溺爱”中成长的研究生,缺乏科研独立完成的能力,虽易达到毕业要求,但不能称之为“合格研究生”。亦师亦友型这种类型的导师呢,相处起来应该是最舒服的一种导师了。和这样的导师在一起,你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感觉。在科研上,你们或许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他可以和你一起很正经的讨论学术问题,互相指导,共同进步。抛开科研,他可能会和你一起八卦吐槽,可能和你一起酣畅淋漓的运动,可能和你一起逛街扫荡整个商场,还可能和你一起划拳打牌喝酒畅谈国家大事-----如果正在科研圈中摸爬打滚的你遇上了这样的导师,那么,一定要好好珍惜啊。在这种亦师亦友型的师生关系中,药物学方向的李泽琳教授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人物了。李老师一生培养学生无数,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她曾说过在学校工作的她,因为跟年轻人在一起觉得自己也变得有活力了,学生们也都很亲切的称她为“李奶奶”,她很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教她用微信聊天、上网购物,她经常熬到深夜甚至躺在病床上帮学生修改论文、设计实验方案……前些日子,一位导师发的帖子“假期见不到学生,导师又发妖娆的朋友圈了”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大致内容是这位导师在暑假见不到自己的几位爱徒,百无聊奈,想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下他们的行踪,结果发现除了自己刚入门活泼可爱的小萌新一人在朋友圈尽情的游山玩水,其余几人票圈一片空白。于是,夜半时分,这位导师开始辗转反侧,不惊发出灵魂一问:难道我的爱徒们把我屏蔽了不成?接着,导师开始为他的几位弟子发愁了,一愁大弟子论文未发,毕业岌岌可危!二愁二弟子只会纸上谈兵,理论结合不了实际。三愁三弟子过于手高眼低,心高气傲。四愁四弟子过于心急,结果事急过反。五愁五弟子过于功利,迷失自我。最后,导师终于不愁小弟子了,因为她是个不屏蔽导师的好学生啊----哈哈哈,说实话,你的导师要是也这样对你的科研生活都操心的话,你是不是开心的飞起呢。亦师亦友的导师关系是我觉得最好的师生关系了,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比如以下这位童鞋的导师:可谓是真正的优秀导师的典范楷模人物!导师评价 ★★★★★优点:科研过程愉悦,毕业要求易达到,且可以合格研究生身份毕业。缺点:无客气防备型这种类型的导师和学生吧,见面十分客气,但都心有防备。导师会很认真的指导你。除此之外,绝无他事。导师跟学生说话客客气气,说话做事上对你处于防备状态,绝不会惹你不开心,更别提说一些重的话让你难过或抑郁了。而学生也是如此。这种关系的师生关系,谈不上有多好,也谈不上有多不好。毕竟,他指导了你毕业。只是,你在日常的交流中提不到他,他在日常的交流中也提不到你。你毕业后,不会再想着来看望他,只记得自己有过这样一位导师罢了。对他而言,送走了一个还是“活着”的你,他也是如释重负,只记得你曾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你们,可能以后只是彼此的一份----en en en,不太重要的回忆吧!小编的朋友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毕业后朋友去了某地方科研研究所,该研究所当时刚建成并招了第一届研究生,朋友所在的课题组就来了一位,但就这一位研究生让朋友觉得自己中了“彩票”!朋友在该课题组是助理研究员。这位刚进实验室的新生,刚进课题组,对朋友以及另外三位工作人员可谓是怼天怼地,谁也不放过,并认为他们身上没有一丝一毫值得自己敬佩的地方,天天在群里找自己的导师“投诉”四位工作人员,整的朋友及他的同事们既心累又无语---先说下小编的这位朋友,硕士期间发了两篇SCI,其中一篇Angew,其余三位均是有至少一篇一区文章的人。反过头来看看该生,不对,现在称其为“奇葩”吧,一个名不经传的大学毕业生,刚刚读研啥都不会还指责别人能力不行。朋友及其同事忍了多次之后,终于爆发。于是,他们多次找自己的领导,即“奇葩”的导师沟通,希望其能出面解决这个问题。无奈这位导师担心如果他教育了这朵“奇葩”,万一其受了刺激做出不可挽回之事---于是领导劝几位下属多忍忍,忍够三年“奇葩”走了就解脱了---导师的这种态度更是助长了“奇葩”的嚣张,甚至快变成了四位助研的第二领导,于是不到半年,四位全部辞职---导师怕学生怕到如此地步,真是教育届的悲哀与失败!导师评价 ★★优点:彼此小心做事,该毕业毕业,该升迁升迁。缺点:没有深厚的师生关系在其中,互相隐忍,内心不痛快!路人陌生型这种类型的导师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心平气和的把你招进来,然后半认真的给你制定了一个课题,接着----放养!没错,就是放养!给你个开头,要怎么结尾就各凭本事吧,为师如果不是事务繁忙,就是水平不够,你们还是自力更生吧!怎么说呢,遇上这种类型的导师吧,和上述一样,不能说你不幸,可也不能说你幸运。说你不幸吧,可是你却得到了绝对的自由,想干嘛就干嘛,反正他也不会管你。可说你幸运吧,自己本来就是一张白纸,还得毕业找工作,没有导师指导,只能自己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可能在科研路上不知道会碰到多少的一鼻子灰,还只能有苦往肚子里咽,什么都自己硬扛----最后,自学成才!小编认识的人中就有几位处于这样的一个尴尬境地。其中一位仁兄,起初找导师的时候听说XXX老师学术水平超高,年纪轻轻的就牛逼期刊文章是一堆一堆的发,绝对的学术届小牛啊。慕名过去的他很“幸运”的被小牛所青睐收入门下。直到这位仁兄怀揣着科研的梦想正式进入了实验室,期待学到小牛的独门绝技并直摇而上时,才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小牛事务繁忙,底下学子并非只他一人,且小牛还要经常在外面作报告参加会议,或者回来也是写着一堆东西,根本就无暇顾及自己的徒弟们。于是乎,朋友只能自己一步步来,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毕业的要求,但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朋友硕士毕业后就不想再搞科研了。只记得他说了句“今后,我与他(导师)可能再无任何瓜葛!”另外,小编还有一位学妹,进实验室两年,导师对其不闻不问,学妹虽心有不甘,但也选择自我成才,直到两年后,学妹有事找这位路人导师时。导师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学妹:“----”学妹说,那一刻,她对这个导师不是失望,而是有点忿恨了师生关系走到这步也是令人遗憾,在这种关系当中,导师与学生,两人之间,从未有过互相温暖时刻,却也从未有过翻脸时刻,只是,对导师而言,流水的学生,铁打的导师,他们也许已经对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见怪不怪了,也可能,对他而言,学生们只要“静静的来,静静地走”就好了!导师评价 ★优点:自我提升极大,能力超卓。缺点:按期毕业太难,过程过于艰辛痛苦。上司下属型这种类型的导师是比较可怕的类型,其典型的特点就是:我名义上是你的导师,但是,我给了你实验平台,给了你读研的机会,你要借助我的平台做实验,靠我发文章,靠我毕业拿学历,所以,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我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采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揣着“明学”思想,打着资本家的小主意,这种类型的导师呢,轻则让学生抑郁几年,毕业后只是不再联系而已,重则,想不开自杀的,也不在少数。小编在知乎上,也无意间浏览到这样一个帖子:“复试的时候,老师说他这里补贴多,而且法定节假日都休息,有自己的课题……等进了实验室,一直在剥夺我们的时间,每个房间都装着监控,老师随时看监控,发现谁没在做实验,就会打电话骂骂咧咧,现在是每天打卡,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要一直在实验室,吃完饭就要立即赶过去,什么午休,不可能,每周一天休息,晚上回到宿舍或者周天也要随时待命,过年现在只给放三天,法定节假日几乎不放假,呵呵,补贴高?一个月四百,别的同一个专业的至少八百,还比较轻松,累就累吧,还不给发文章,有史以来,我们实验室老师从来不给发文章的。真心的,很累……想退学,但是,想当初自己那么努力又觉得不值,可是在这个老师的手下,我觉得没有希望,而且真的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夏天的时候40几度,在田里,七八九月,中暑中了好几次,我不过是个女生,老师从来不管这些...难道就任由老师这么压榨么,我该怎么办,何去何从?”“我该怎么办,我该何去何从!”这是多少身处这种境地的学子想解决的问题啊!中国一向崇尚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在现代生活中,大家称自己的导师不再是“XXX导师”,而是“XXX老板”。这种称呼来源于西方欧美国家,在国外,老板给学生发一定的工资以维持生计,因此学生更愿称呼自己“导师”为“老板”,而在中国,当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导师”的思想也逐步变成“老板”思想,于是,在这种导师眼里,师生不再是师生,而是“上司与下属”,这是科研届的悲哀,也是传统文化流失的悲哀----导师评价 ★★★★优点:能力上升。缺点:压力大,得心理疾病,社交恐惧!鱼死网破型如果比压榨还痛苦的师生关系,莫过于让人绝望的“鱼死网破型”了,这种关系总之就是一句话“你让我对这个世界无所眷恋,那就让我带着你一起毁灭吧”!貌似不过几个月,就会报出一则两则“XX博士轻生”的消息,除去被曝光出来的,被学校压下去的更不再少数。看着一条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撒手人寰,留下亲人痛不欲生的活在人间,不禁有人想问,到底是现在的博士心灵太过脆弱,还是现在的导师过于没有人性!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而他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周老师,我还在实验室,下午过去找你。”紧接着,杨宝德与其女导师之间的聊天内容曝光,引起一片哗然!杨宝德平常除了陪导师周教授吃饭、挡酒以外,他的导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甚至,杨宝德周五晚还要去周某家打扫卫生,给她擦车洗车,喝醉后还得陪她打麻将,而且还过分干预他的私生活,明确说杨宝德和其女友不合适-----OMG!说实话,小编对这导师也是活久见了,这导师真的不是把杨宝德当做自己的学生,而是给自己招了一个免费的保姆好吗?不对,保姆也没杨宝德这么惨呀!通过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了解到现在大学里很多导师,都把学生当做长工一样使唤,谁说知识分子就不会压迫和剥削人!真的是不怕流氓没文化,就怕流氓有文化!知识分子手中有权力,比官员还可怕。这样的人,真的是枉为导师!也再次印证,素质与学历真的不一定正相关。而现在,一些学生在被导师压榨绝望之际,选择通过轻生的方式昭告众人其导师的劣行,来个鱼死网破。然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你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还有父母,还有亲人,还有朋友,你是否想过你的离开给他们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又是否想过,把你的经历告诉他们,找他们倾诉,一起找到解决之法呢。大多数的博士轻生案件在自杀前并没有向自己的至亲倾诉过,怕他们担心,可是,以极端方式离开世界的你,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却是担心的N次方啊!导师评价 ★★★★……★优点:无!缺点:残害人命,荼毒社会!希望大家遇到的导师都是“亦师亦友”型!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对待,请不要沉默,也不要逼自己,适时沟通解决,不要自己一个人扛!

时代

导师选不对,读研也“痛苦”,学长给你3点建议!

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读研期间,所有与你读研相关的事情,可能都需要经过你的导师同意。比如,你的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更换课题、要去实习、发表论文、毕业答辩等等,都需要导师的参与以及导师的签字确认。这还只是在学术研究上对你的影响,除此之外,导师可能还会在你的生活、心理等方面带来影响。有一位已经退学的研究生同学说:“短短两年的读研生活,让他从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人变成了一个严重怀疑自己,内心极度不自信的人,对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说,选择导师真的很重要,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要太过于随意,你如果很随意,那估计导师对你也就会很随意。下面,就针对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注意事项,给大家3点建议,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快乐读研,快乐生活。1、选导师前,先想清楚两个问题在选择导师之前,建议大家先想清楚以下这两个问题。①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动还是主动的人?喜欢被Push才能行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束缚?在行动上,你是一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你的自制力怎么样?能不能主动管理好自己的事情。② 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将来会不会考虑读博?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有什么规划,最重要的是将来要不要读博?针对以上这两种情况,我们选择的导师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你选择什么样的导师。2、选择的导师与自己的预期最好符合根据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跟自己预期一样的导师。比如,你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人,需要有人Push你才能行动,那么,最好选择一个年轻又科研动力十足的导师。这些导师,多半还是硕导,只是个副教授,有升职称需要,同时,在学术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这些导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生比较严格,要求也比较高,我们的时间可能会被发论文、做科研给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所以说,如果有同学对科研满怀热情,并且,抗压能力也不错,喜欢被Push,那么,选择这种类型的导师就挺好的。至少能学点东西。而有些同学,喜欢自由自在,对于学术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想“混”毕业拿证走人。那么,就不要选择以上这种类型的导师,你可以选择“佛系”一些的导师,俗称“放羊型”导师。什么优青、万人领军、长江学者、千人、杰青、院士、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导师已经属于“大牛”,在所研究的领域也是佼佼者,他们可能会很忙,谈项目、谈合作、经常出差见不到人,并且,带的学生又多。可能压根都顾不上指导学生,基本上都是靠学生自己在“野蛮生长”。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很强的自制力,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所有时间。不过,这类导师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影响力很大,项目、资源可能也会比较多,手下的学生不缺项目,这一点也是小导师无法比的。而如果有同学想读博,那么,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一个“博士生导师”,这样可以直接转博,免去很多麻烦,导师也更愿意带。3、选择导师,人品好要排在第一位关于导师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再或多强调了。看看最近两年不断传出的一些研究生“悲剧”事件就知道了。一个人品有问题的导师,不光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可能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轻则让学生抑郁,重则让学生严重怀疑自己,然后给心理造成创伤乃至于走向极端。所以说,在选择导师时,我觉得应该将人品放在第一位,人品可能要比学术能力、行政级别重要得多。但是,人品又不容易被看出来,不像学术能力(看导师是一作的论文和科研经历),行政级别(看头衔,比如院长、系主任等等)那么容易看出来。所以,想要知道导师的人品,你可能需要动一些脑筋。下面教大家一些方法。① 向同课题组师兄师姐打听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大家可以向他们问两个问题。导师会不会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以前的学生,都能不能顺利毕业?当然,这个方法可能不一定能够听到真话,所以还得需要自己判断。毕竟,在他们没有毕业之前,是与导师存在利益关系的,所以,也怕“得罪”导师。然后,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话,你就得聪明点,学会从话里听话。比如,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导师还行,就是要求比较严格了点”,那你最好别选。相反的是,如果能够从其他课题组的学生口中去了解你的导师,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同学们私下讨论都会说真话。比如,之前帮同学打听过一个导师,得到的反馈如下。② 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判断在决定选导师前,最好与导师接触一下,可以见面,也可以通一次电话。然后,根据自己的交流情况进行判断,看看导师是不是一个比较纯粹,有啥说啥的人,比如,对你的要求,你所面临的压力等等,都能提前讲出来。如果,导师说话有点不着调,一直都在给你“画大饼”,还超级热情,那你可能就需要留个心眼了。有些人,真的很善变,前后完全就是两副面孔。比如,某邮电大学宣称“快乐科研”的那位姓张的女导师。所以,大家不要被“骗了”,选择导师还是要擦亮眼睛。最后,在大家选择导师时,一定要尽早,不要等着学校分配,否则就会被动。以上,关于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快乐读研,快乐生活。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百姓淫乱

为何研究生都怕导师?学生:你知道导师权力有多大吗

为何研究生都怕导师?学生:你知道导师权力有多大吗?近几年考研人数不断的攀升,很多人都以为读研就进入了金字塔,其实读研究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每个顺利读研的学子都必须要和导师朝夕相处,然而导师并不是那么容易和学生相处的。不好相处的原因是因为导师自身有太多的权利让学生所忌惮,在导师的任何施压下,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默默的承受。那么导师究竟有哪些权利是让我们所忌惮的那?导师能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按时毕业。众所周知,研究生的毕业都需要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然而,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相当的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导师的参与。从题目的选定,开题报告,开题答辩,格式审查,查重,内审,外审,预答辩,答辩。首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导师签字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导师的签字那么你就没有资格进入下一个环节,更不用说毕业了。另外,如果从一开始的选题导师就没有想要让你毕业的意思,那么可能你的所选择的课题就是不符合毕业要求的,那毕业就更是无从谈起了。导师能决定你的休息时间。对于研究生很多人认为还是学生,其实并不然,很多研究生更像是导师的员工。如果遇到一位好一点的导师,那么你可能相对的自由一点。如果遇到一个注重个人利益的导师,那么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你会就像公司元一样,一天24小时待命,一条微信、一个电话,要求你几分钟内到达实验室,等你去到实验室才发现做的原来是贴发票,帮忙盖章的一些事情。别人放寒暑假,你却在实验室做项目。做项目当然是好事,但是有些导师会让你永远做项目里不用动脑子的免费劳动力,这种劳动力既不能学到知识,也没有劳动报酬。导师能决定你的项目补助。研究生导师会经常的申请项目和研究生一起做,不可否认的是核心内容通常是导师来牵头做,但是学生依然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但是做完项目之后的项目补贴给多少,完全取决于导师的心情。导师可以给多一点,也可以一份不给。导师决定你的学术成果是否顺利发表。研究生想要发表论文首先必须经过导师这一关,只有导师同意送审后才能往下推行进展。常常会有一些导师会在发表论文上难为学生,以各种理由否定学生的学术成果,因此有很多学生的论文学术期刊上过关了,但是却卡在导师这里,进退两难。导师能决定你的就业质量。导师已经在业内摸爬滚打很多年了,一定会有一些自己的人脉资源。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如果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错,通常会进行工作的推荐。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更注重的是人才的质量而不是关系,但是现在依旧有很多的企业还是关系更重要。综上所述为导师所拥有的各项权利,正式因为导师的每一项权力都和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在导师的打压下很多时候都是在压抑,认为忍一下能毕业就好了。但是又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忍耐力都那么强,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像南邮纵火自焚的学生。我认为,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唯利是图。

惚漠无形

研究生期间导师是什么身份?联系导师重要吗?为什么重要?

放在最前面的话:把研究生当成一份有期限的工作,一万步后的最坏情况就是离职,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前两天我的一篇文章下的评论:“哪个说的考研要先联系导师的啊”说实话,把我都弄得无语了研究生期间,导师是什么身份?研究生阶段就像是导师为权力中心(领导、老板),师兄师姐们作为你的牵引者(上司),“我”从一个科研小白,实验室的零经验者,跟着师兄师姐们学习仪器的操作,协作他们项目的进行,一边学习处理数据,一边学习仪器的使用(机缘来的时候,可能由项目获得新灵感,开展另外的横向课题),导师作为你的引路人,指导大方向的问题,而导师中标的项目多,课题组忙,是学习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是压力的来源,最后“我”通过做过无数个实验,学习n多个软件才可以处理的实验数据,温柔对待实验仪器,在实验室里渡过漫长的时光,经过无数个日与夜的奋斗,终于可以参与毕业答辩,接受行业大佬的头脑风暴洗礼,手持双证毕业,然后回归社会。导师 ——“我”的指路人基本来说,很少导师亲自带学生学技能,都是由实验室师兄师姐们一代一代传下来,老人带新人;因为,导师们都是很忙的,他们可能有实验项目在身,而项目都是由时间期限的;有行政职责在身,有开不完的会议,例如学院院长,研究生学院院长等;有参与本科或者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忙着评职称;构思下一个项目标书;所以一般下,导师负责大方向的指导,疑惑的提问,讨论,具体实施、解决方案还是靠自己;除非你是老师的第一位学生,则可能导师与你共同进退。考研前,非考回本校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必要联系导师若是想考研回本校的学生,最好提前跟导师表达一下意愿,运气好的话,本科期间内你就可以提前感受一下课题组内的氛围,提前感受研究生生活了;实力足够下,初试成绩过院校的专业线,联系导师,恭喜你,除去不可抗力因素,90%你就是那一年的研究生新生了。其次,你要知道,大多数院校的都是导师学生双选的1.学生表达意愿2.导师分析,考虑3.双方联系,提前沟通你对这个老师有意愿,提前邮件联系,老师觉得你能力可以,继而达到双向联系。文章里描述的联系导师,都是基于要做实验的理工科类学生,虽然人文社科类的导师没有像理工科的一样,带着学生在在实验室搞科研,但任何专业科目在自己的领域内也会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赛项目等等,而且我认识的文科类研究生还没听说过她们从来没联系过导师。即使这两年研究生扩招,研究生还是小班教育,一个实验室总人数在8~12人不等。(注意啦,不是指大牛导师的那些20多人的大课题组,况且大课题组内还有小导师呢!)以我们导师而言,每年最多招生3个(是导师亲自带的,不是挂名的)我们的实验室里,研一研二研三的学生加起来最多也是9人。所以,说了这么多,联不联系导师,还是自己决定吧!我只是单纯分享自己的经验。

得焉者失

导师选研究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相信不少同学都有一个疑问,导师选研究生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才能获得导师的青睐,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导师选择研究生的标准是什么?人品问题首先人品问题很重要,选择学生除了看重他的综合能力,还要看重他的人品问题。毕竟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于自己和社会负责,知识越多,就代表责任越大,诚实正直必须的人品,需要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对待科研一丝不苟。研究生不要抱着和本科一样,你是为自己学习,做科研是为了自己做,自己找科研题目,找到解决方法,肯研究,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都会喜欢。研究生一定要有进取心,对自己负责,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让自己成长。当然还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毕竟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这样的学生谁也不喜欢。能力问题现在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不仅动手能力差,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比较差,导师不是学生的老妈子。基本上很多导师对学生都是散养的方式,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想尽方法提高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缘分问题最后一点就比较重要了,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缘分,包括导师选学生也是。

丘甚善之

一名优秀研究生导师是什么模样?学术水平高,还是道德品质高?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2019年考研基本要落下帷幕,很多考研学子很关心的一个话题:一名优秀研究生导师到底是一副什么模样?是研究能力高还是为人处世品格高?换句话说,研究生导师的个人学术研究水平重要,还是个人道德品质更重要?“冷丝说人文教育”从研究生这个角度探讨一下:好的研究生导师首要的是个人人格力量和魅力,其次是学术品格。毕业生在大师塑像前的留影年轻的研究生,更需要年长导师的切身指导。从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导师的论文发表数量、科研项目经费多少以及级别高低、学术交流活动的参与机会等,代表了导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要素。但是,就很多毕业研究生的经验来看,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实际上是低于导师指导教学是否认真负责及导师人格魅力要素的。道理很简单,对于刚刚踏入科研领域的在读研究生而言,大量科研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研究方向的选择和确定、学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导师的切身指导,否则纵使导师水平再高,也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能和学术人才。因此,你应该认识到:第一,一名优秀导师只有切身指导,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科研人才;第二,导师的责任是科学知识与科研精神的传承,而导师的人格魅力,则是研究生“德育”的关键所在;第三,科研项目及经费仅仅是导师与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保障,而不是决定性因素。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其实是远超传统师生关系的“师徒”关系。在我国高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之所以拥有超过一般教师的崇高地位,除了学术水平高和科研能力强以外,还因为导师是一个国家科研开拓创新精神传承的主要承担者。如果导师自身不具备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精神,在言传身教下,必定是培养不出优秀的科研工作接班人的。比如,一个导师总是摆着高姿态,不能真切地与研究生进行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师生间的隔阂必然拉大,在难以取得相互理解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导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我国,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既是师承关系、长晚辈关系,又带有平等关系的某些特质。所以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远超传统师生关系的“师徒”关系,导师就是研究生在校园内的长辈、朋友乃至亲人,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还必须提升自己的人格亲和力,回应研究生的心理诉求。河北科技大学的“导师有约”可以这么看问题,导师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等代表导师学术和科研水平的要素仅是评价导师的前提和基础,而指导研究生的认真负责程度是评价研究生导师的关键所在,人格亲和力是导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应当具备人格亲和力和人格魅力。站在研究生的立场上来看,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导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坚守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操守,不为世俗功利所影响,潜心科研,唯其如此,才能让研究生从心里尊重和敬佩。二是导师更应当具备极高的人文素养,博览群书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专业领域,既能成为研究生学术上的导师,又成为其人生的引路人。导师正在走访研究生三是研究生导师自己要注重师德培养和教育,导师的道德水准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导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成才,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是新时期培养优秀研究生的关键因素。既然如此,那么,提升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程度、改善研究生与导师交流状况,是合作开展科研活动的关键。导师在学术科研方面,是研究生的指导者,对于研究生的创新创造,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中是导师的学生和助手,能够帮助导师在科研活动收集资料、开展实验。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应当是人格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导师对学生思想、心理的帮助和指导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应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自身品德引导影响学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当然,研究生也应当尊重教师,虚心接受导师的批评指导。导师和研究生合力构建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信任,共同取得学习进步和科研工作业绩。“冷丝说人文教育”认为,对于研究生而言,遇上一位学术品格和个人品格都非常优秀的导师,那是一生中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万事万物没有两全,假如要二选一,优秀导师首要的是个人道德品格,其次才是学术品格。

明日

研究生导师和学生是怎样的关系?和大家想象中差距在哪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规范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的规定,对研究生导师要加强管理,对有师德师风问题及学术问题的导师要实行一刀切,规范管理。而对于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不容乐观,在一些高校中经常出现一些研究生因为与导师关系不协调最后选择轻生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本来应该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培养,在一周或者一段时间内进行学术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术层次和理想追求。在学生的学术培养中,申请一些学术课题,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学术的前沿的研究,最终使得学生学术研究能力提高,自己能够独立进行研究。研究生导师压榨学生但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如大家想象中的那样,那差距在哪里呢?在目前的各地高校中,一些研究生导师忽于对学生的培养,但是每天在学校外面走穴挣钱,不管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生的科研计划,还有一些研究生导师评上教授职称以后,就不再进行学术的研究,走向了管理岗位,对学生的学术研究每天瞎指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不负责任,还开会的时候毫无理由的批评学生,让师生关系不和。研究生和导师再往深层次的讲,由于过去缺乏对研究生导师的监督和管理,再加上高校的扩招使得研究生导师数量不够,于是研究生导师含金量也逐年下滑,对研究生导师也没有考核机制,比如中部某省财经大学某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居然连续四年了五个导师一篇论文都没有,像这种水平的导师怎么去带学生,怎么去为人师表。还有当前研究生毕业需要导师对论文把关,进行签字,但是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导师因为和学生关系不和,或者想让学生继续做免费苦力,于是不给学生签字,影响了学生的毕业和继续深造,于是就有了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研究生等等负面新闻,这就是实际上的研究生和学生的真实关系。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综上所述,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并非如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和谐,而是充满波折与矛盾,里面也夹杂着学生的个人利益与导师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还高校学术一片净土,还学生一份真诚,我想有过研究生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