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究生,大三开始备考晚不晚?独旦

考研究生,大三开始备考晚不晚?

大三应该如何备考?一、收集考研信息初期备考,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通过百度、论坛、微信等工具,搜索了解考研要考什么,考哪些科目,专硕学硕有什么区别等信息,确定你要考研的专业;去搜集院校的招考信息,选取你有意愿报考的几所院校,看一下学校的招生简章,明确复习科目,找到专业课备考所需的书本……这些准备工作都可以在大二的时候完成,为后面的备考分忧。二、好好积累单词,提高英语能力对于考研来说,英语非常重要!考研英语的单词量是5000以上,每一个单词一定要掌握从词形、词义、词性、词音、词用等所有方面。重点记忆熟词生义和一词多义、以及近义近形的词汇的理解和比较。例如:我们印象中的air是空气的意思。但是现在却要注意还有神情(举止、姿态)、气氛(气派)的意思。而考研英语正是考察后面的这两种意思。每天都要进行记忆,“狂轰乱炸”也不是不可以,还要善于利用日常零碎时间进行记忆词汇。词汇记忆时要注意多义词的确切含义和词的搭配关系。至于背单词,应该准备一个单词本,每天记忆一些。并在阅读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原地打滚,才有可能螺旋式上升。三、养成良好的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最好在大二的时候养成非常稳定的学习习惯。在大三全力备考期间,一定要养成经常去自习室的习惯。坚持读书、做笔记、坚持规律作息、坚持读英语,且努力提高效率,让自己在自习室能够静下心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可以说学习习惯决定考研成败。四、政治与专业课如果还有剩余时间的话,那就多看看政治和专业课吧,把一些基础的知识熟练掌握,多研究一下专业课程!如果你打算跨专业考研,那么在整个大学过程中更要注意你要考的专业的基础课学习。如果你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这些课程,最好去相关的学院去听一下课程,这样可以帮助你学习和理解。这个过程最好在全面开始复习之前完成。考研是一场人生规划,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认真对待,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耶鲁百文考研,伴你漫漫考研路,助你实现考研梦。

鳲鸠

研究生早考还是晚考?我来给你答案

近几年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的上升,2008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直逼900万,毕业生增长得如此之快,在家里自然一年也比一年大,在这种学历贬值的关键时期,考研就成了很多本科生的毕业选择,而选择考研的人则占到了毕业生总数的1/3。这是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基数了,但我们也知道,考研是一个不仅花费钱财,还要花费大量心力的事。有很多的本科生,因为很多的客观的原因,可能会先参加工作,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环境,在后期再慢慢寻找机会考验。那么到底是大学本科毕业以后,直接进行考研比较好呢?还是工作之后再参加考研比较好呢?其实我推荐的是,如果你在本科生毕业的时候,有机会进行考研,家里面还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能考尽量去考。本科生考研的时候,在选择上的机会,都比较广泛,他们可以选择直接可以选择从一名学术型研究生,或者专业型研究生。这两种路线可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如果你要考学硕,学硕一般都是大量的理论知识,就和你原来学的差不多,不过更为的精进。很适合那些,一心求学的人,他们试图在,完成研究生的考试以后,继续向上,提升自己的学历,那么选择学术型研究生,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专硕则是另外一种路线,专硕来源于对于当今社会上的一种情况所作出的调整,这种情况就是,很多高等学历人才,他们走到社会以后,才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和现实所所需要使用的知识不匹配,学了以后完全没有办法用。这就遭到了很多公司的投诉,以及反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回家推出了专硕,专硕研究生,那也就是所谓的,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两手要抓,两手都要硬。他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一些专业的实验,甚至深入工作现场。专业性研究生,更容易就业,因为他的导师本身就在参与这方面的工作,而不是实验,这是研究生,他们的老师往往都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或者工作室,并从事着该专业的经营项目。跟着这样的老师,你往往会了解到更多的行业现状,以及更多的更现实的这个行业的知识,那么你跟着这样的老师一路学习下来,你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同时你也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考试,这个时候往往会面临着一次抉择,那就是如果你的老师邀请你在他的公司进行工作,你是跟着他干呢还是不跟他干呢?这也是一次艰难的选择,不过你如果选择学术型研究生就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一般跟着的老师,负责的都是实验性的工作,比如在一种专项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崔老师一般都是一心沉醉于学术的人,他们会教给你更多更前沿的知识,甚至这种知识甚至有可能在当今世界根本用不到。我要在很久很久以后才会显现出他们的作用,总体来说,就是让你跟着你学学硕,你学到的知识更多。你学专硕,你学到的东西更容易跟工作对口,方便以后工作的开展。本科生,通过在大学阶段的基础学习,不管是在基础上还是专业上,他们都刚刚学过,各种教材什么的都还非常的充分,而且更方便于与一些学长们进行沟通,所以他们只要扎扎实实的复习,考研的成功率一般都非常高,就算第一年落榜了,通过对某些方面的,专项图专项突击,那么成功指数是非常高的。不过一般你如果参与了工作,你将会面对很多来自工作上的事情,或者生活上的事情,那么多的时间去静下静下心来去学习,所以在考研的成功率上,会有非常大的影响。给所以说,对于考研这件事,你如果家庭可以承受得起,考就尽量早考,不要耽误~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理解,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收藏,转发,关注一条龙,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张汤

研究生考试,大三备考VS工作后备考,谁会更有优势?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一样爱好教育,每天关注教育新闻的【琳琅的秋友】,跟着我带你们每天看最新资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考研几乎已成为一种“硬性要求”,与以往大学生吃香的局面不同,如今我国大学数量越来越多,各大高校又开始扩招,几乎已达到“全民上大学”的地步。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含金量自然也不如以前那么高了,如果想在就业竞争中靠学历取胜,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再教育,比如研究生,博士等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读博有些遥远,但考研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毕竟没有人愿意因为学历的问题,而被自己心仪的工作淘汰,所以近几年来,有一大半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考研,2021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更是达到377万。由于考研人数的增加,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许多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考研比高考容易”,好像只要考得上好大学,拿到考研就绝对是个问题,真的吗?其实,至少在目前这个考研人数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考研的难度并不亚于高考。大学入学考试中,各大院校仍可积极扩招,但考研扩招的力度很有限,对手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上岸的难度很大,在激烈的考研竞争中,想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考研备考有两种方式:大三备考,和工作后备考。有过就业竞争经历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如今找工作的确很难,即使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很多学生毕业一两年后,又重新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去。有两种类型的人可以考研,一种是大学期间已经在积极备考的人,另一种是工作后决定考研的人,如果大学期间就打算考研究生,那么至少大三的时候就要开始复习了,以便在大四的时候能够顺利参加考试。那大三时备考的研究生,与毕业后复习的研究生,有何不同?哪个方法上岸率较高?大三备考VS工作后备考,哪种选择更有利?分析了复习时间的长短。大一的时候,虽然课业负担不轻,但是课余时间也不少,主要是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可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研复习中去,为准备考研创造理想的复习环境;而毕业后则不同,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除了工作繁忙外,不用分出一部分精力给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等于压缩了复习时间。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高年级备考研究生比较有利,而且由于复习时间比较充足,上岸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分析;大学期间,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对专业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知识上,不太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而工作后备考,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对于专业知识能有更深的认识,可以将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考研过程中,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导师的青睐。就经济能力而言,分析。大学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选择考研,即使有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大部分费用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在考研方面比较被动一些;参加工作后能够积累一定的存款,读研期间的奖学金、助学金所覆盖不到的部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收入来弥补,在考研这件事上更加主动一些。总之,就学习时间而言,大三期间备考比较有利,而就实际操作而言,与经济方面而言,工作后备考比较有利,大三备考VS工作后备考,您认为哪种上岸率更高?以上是(琳琅的秋友)为大家介绍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评论哦~了解更多的教育资讯,请关注(琳琅的秋友)!本文由作者(琳琅的秋友)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其废起也

考研究生有哪些专业

因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的专业都差不多。考研究生大致有以下几类专业供选择。第一、教育类。教育类又可以细分为几类。1、汉语言文学。2、数学与应用数学。3、历史地理专业。4、生物化学专业。5、艺术类。6、外语类专业。第二、工科类。工科类又可以分为几类。1、计算机专业。2、自动化专业。3、电子信息专业。4、信息安全与维护专业。第三、医学类。医学类又可以分为几类。1、口腔医学专业。2、临床医学专业。3、神经医学专业。4、护理专业。第四、文科类。文科类专业有很多分类,例如营销专业,电商专业等等。研究生报考专业主要看自己喜欢哪个专业,喜欢就去报考,如果报考不喜欢的专业,有可能都不能毕业。

天无私覆

2021年377万人考研,有多少人能考上研究生?有30%吗?

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最近,教育相关部门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数据如下。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在校生3285.29万人。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我们可以看到,去年也就是2020年总共招生了研究生110.66万人。注意,这里的招生研究生并不仅仅指全国统考的研究生,还有推免生以及统考的博士研究生。那么,我们想知道,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否知道考研录取率?以及预测出来2021年有多少人能考上研究生?2021年,预计有多少人能考上研究生?首先,我们要推算出总招生人数中推免生的大概比例。我们可以通过几所大学的推免比例大概进行预估。比如,2020年兰州大学,推免生有858人,而总共招生研究生人数是4300人,推免生占比为19%。还有中山大学,2020年推免生2038人,招生研究生总人数为7000多人,推免生比例为29%。当然,“985”大学的推免比例比较高,其他普通大学,推免比例会低很多。所以,我们取一个比较保守的推免比例,如果,按照推免生所占比例15%来算,那去年总共有16.5万推免生。如果,再除去博士研究生,保守估计去年招生人数在10万人左右。那么,剩下的考生人数就是统招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到底是多少呢?110.66-16.5-10=84.16(万人)。而2020年的考研人数是341万人,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出大概的录取率是24.68%。这与传说中的考研报录比3:1还是差了不少,何况按照目前在读研究生(包括推免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总共才313万。所以,10个考生中,能考上研究生的可能连3个人都没有。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还是扩招以后的数据。由2020年的数据,我们也可以预测一下2021年的考研招生人数。我们假设2021年的扩招幅度与2020年相当,然后,这样,录取率也就与2020年比较接近。依旧按录取率25%(不会超过30%)来计算。然后,2021年考研人数是377万人,那么,最终能考上研究生的人数应该是94.25万人。当然,这是在继续扩招并且扩招幅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数据。如果,2021年不再扩招,可能最终录取的人数就会跌破90万人。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考研越来越难的主要原因,考生增长人数远大于研究生扩招人数。这一原因又可以归结为本专科生扩招,因为,本专科生自扩招以来,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考研也是他们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之一,继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考研大军。可能很多人会想,既然考研录取率不到30%,那考不上研究生的这些同学去了哪里?他们又如何选择自己的出路?考不上研究生的同学,主要“出路”有哪些?如何选择?相信,大家都能猜到,这些同学无非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考公或者就业。二是选择继续考研,并且每年考研“二战”乃至于“三战”的同学都不少。但是,无论我们做出哪种选择,有一些问题都要提前想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只要你出了大学校门,就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包括考研、工作、考编等等”。因为,不再像在学校,你努力学习一下就能够考高分。所以,如果,有同学想要选择就业,那就做好“海投简历”还屡次被刷的准备,不要面试失败两次就备受打击,一蹶不振。若真的想就业,那就及早准备好简历。如果,有同学想继续考研,首先,为你的勇气鼓掌。但是,你必须要总结考研失败的原因。盲目考研不可取,失败也在所难免,即使考上了,面对新的读研压力,你依旧可能会后悔。所以,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以及考研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重要。找原因时,请多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不要将原因归结为外在因素。比如,前几天看到一位考研失败的同学,满嘴都是抱怨,满眼都是别人的错。别人不让她在楼道里大声背书;宿舍室友都不讲道理,关系很差,导致自己心情很差;……。这一切都是她考研失败的理由,唯独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选择继续考研也不是一个好决定。只有在真真切切认清自己,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确保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以上,考研成功上岸的同学,恭喜你们,没有考上的同学,也不要气馁,考研只是一个选择而已,并且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在考研失败以后,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然后振作起来,重新上路。我们的人生还很长,风雨兼程,你才能成功登顶!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第八个

“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研究生能否考上?

范进中举的场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范进苦读了一辈子,须发花白了,却还只是一个穷酸秀才。但在接到中举消息后,邻里乡亲、乡绅富豪都去巴结讨好、送银送屋。而范进本人则是大喜过望,喜极而疯,一下子疯掉了。可见中举的冲击力有多大!范进和乡邻为何会有如此举动?因为举人录取率太低了,无异于中了个彩票。中举还意味着“学而优则仕”,可以进入仕途,拿国家俸禄了。那么,举人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研究生能否考上?古代的科举考试古代的教育体系与今天的教育制度差别很大,选拔内容和机制也天差地别。如果要将举人与研究生相比拟,确实有些难度,本人只能尽一家之言抛砖引玉,请敬指正。在中国古代,举人可是很不简单。这首先得提到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有说是唐朝),兴盛于唐宋,废除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历经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分级取士的一种方式,既扩展了人才引进的社会层面,又可让中下层平民百姓通过读书获得入仕的机会。科考最完备的是在明朝,一共分为4级:院士(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只有先参加童生试,考试合格后,才取得正式科考的资格。中国古代的传统,对教育还是很重视的。村塾比较普遍,我爷上几辈读的都是私塾,小时候我爷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时,无论教学设施还是教师要求都很低,学校借用村里祠堂,教师大多是未考中秀才的老童生,老童生相当于现在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至于学费,其实也不贵,大点富裕点的村庄支付,小点村庄不能办学的,也无非用几斗粮食当作学费,读三年村塾花不了几个钱。有钱的官宦人家,一般都在家里办家塾,让子女学习,这样对塾师要求就比较高,如《知否》里的家教庄学究,就是德高望重的大儒。而只有一部分出类拔萃的学生娃,才可能进入更好的私塾继续学习四书五经。而这里的塾师级别会高些,一般是秀才出身,学费自然也贵,穷人难以负担。学子们学习完四书五经,就可以去参加科考了,第一关就是考秀才。这个年龄段一般在15岁左右,有时也会更早,也有在15岁前就中了秀才,这个比较罕见。考秀才这一关,叫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叫童生。童生试是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考,童生试合格后,才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秀才。考上秀才,意味着成为士大夫中的基层,享有一些特权,见县令不用下跪,犯事不能随便用刑,在一般乡镇里秀才还是数得上的、受人尊敬的人物。秀才还有一些政治权利,可以免除徭役,不用交公粮,可以用奴婢等。古代的科举取士虽然大多是功名,但考中秀才,还是不能出仕做官。《知否》里孙秀才,12岁考上秀才,自认很牛逼,孙秀才因秀才身份而蛮横无礼,孙秀才之母更是动不动就认为自己儿子将来会当大官。《左忠毅公逸事》记载:“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就是说,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秀才,当时史可法20岁。《促织》说:“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就是正在准备童生试。史可法20岁才被录取为秀才,明朝万历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早年是远近闻名的神童,12岁考中秀才;而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21岁才考取秀才。这让人想起现在的高考,大多认为古代的童生试相当于现在高考,秀才相当于普通本科生,有的认为是重本生,更有的认为是博士生,我倾向于普通本科生。乡试,考举人考秀才还不算最难,考举人可就难了,秀才除了考,还可以花钱买,或通过祖上恩德等别的手段,但考举人则是实打实考出来的,不允许用别的手段。乡试不是说在乡里考试,而是在各省的省会城市考试。乡试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乡试,就被称为举人,乡试第1名叫解元,第2名到第10名叫亚元。乡试不是每一年都举行,明清每3年举行一次,全国每次录取举人也就1000多人,每个省还根据指标分配名额。如平均分配每3年每省也才45人左右。而实际上,人文发达地区录取约100人;人文落后地区则录取约50人。也就是说每3年考举人时,至少要在本省前100名或前50名,才有中举可能。我们来算下通过率。一些人文发达地区,参加乡试人数5000人左右,但只录取100人左右,通过率才2%。可想而知,考举难度有多大,举人含金量有多高。《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考秀才拿了3个第一,名声大震。但考举人时就一直落榜,一直考了50多年,到了71岁才被选为岁贡生,即举人副榜,相当于保送生,而不是自己正儿八经考上的。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102岁高龄的黄章在广州参加乡试,曾孙提着他写的“百岁观场”4字灯笼在前带路。黄老琮感慨说,这次不中,下次105岁也不中,那么108岁一定会得皇上恩典。这段史料见自《清稗类钞》,但我们不知黄老先生是否坚持到了108岁,是否得到皇上恩赏的举人功名。考举真的非常难,一些人甚至耗费了毕生精力。范进中举,儿时经典的记忆场景。范进苦读一辈子,都须发花白了,却还只是一个穷酸秀才。但在接到中举消息后,邻里乡亲、乡绅富豪都去巴结讨好、送银送屋等,而范进则是大喜过望,一下子疯掉了。范进中举,人们巴结奉承,自己喜极而疯,更说明考中举人后的诸多好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对举人较为形象的概括。正因举人难考,考中后自然光宗耀祖,前途光明。明清举人有一个不同于前代的地方,就是可以由此进入仕途,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举人,一般可以做七品县令之类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而现在好些离退休干部也才是处级,可见古代举人地位还是较高的。整个近300年的清朝举人一共15万,一个县都难出1个举人,中举后省里会派人到你家通知。在那个时代,全族人都会跟着沾光。举人一般任职于地方,在县里当个县丞、主薄之类的官职,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时运好一些,还能升到县令,与现在的县委书记差不多。所以,中举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老爷”,雅称孝廉。中了举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做学官、当知县的机会。吴敬梓《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因为一直贫穷,被人瞧不起,但一旦中举,邻里乡亲都去巴结,连张乡绅也去送银送屋,就因为举人有赴会试的资格,也有做官的“正途出身”。所以,综上来看,秀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普通本科生,举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只是举人是一种功名,而研究生只是一种学历。这当然是个人的一己之见,毕竟社会属性不同,很难比拟。写在最后古代科考还包括会试、殿试。在古代1300年科考中,涌现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秀才不计其数。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考有着极深的渊源。纵观中国历史,治世安邦的名臣名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看来“学而优而仕”这个古训,非常有道理。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局中局

考完研你年纪多大了,如果不满足这几个条件,劝你别浪费时间

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到底是哪些人再和你竞争我国每届应届毕业本科生虽然逐渐上升,但是考研人数增长趋势远超于本科人数。因为并不是只有应届生可以考研,许多在职考研和考试失利后坚持二战、三战的同学。选择考研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在大三幡然醒悟,找到了自己想要什么想花几年的时间去实现它;或者想在这个领域继续深造。已经就业的人,或是对目前工作方向不感兴趣,想考研去转行,或者想有更高的学历去赢得更多晋升空间。无论是什么原因,结果就是去参加研究生,这些人就会与你成为竞争对手。考研中让你焦虑的点在哪你选择考研之前,是不是也有很多让自己犹豫且无法下定决心去坚持的点。比如:年龄,是很多考研人在决定考研之前都会纠结的问题。经常听到身边有些人说:“考上研毕业你都多大了呀,还是找工作吧!”,“女孩子家家读完研都快30了,都不好找对象了”,“读完研都30+了,还有必要考研吗?”每每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考生总是会质疑自己这个年龄,考研真的合适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内心的压力也是“蹭蹭蹭”的往上涨。你真的适合考研吗,考虑以下几点在职考研是否可取?对于经济状况一般的二战考生,最好边工作边备考。脱产备考心理压力大容易患得患失;与此同时,看着那些熟悉的题目公式什么的又觉得自己都会,很容易心不在焉荒废时间。边工作边备考的另一个好处是:随时可以调整方向。有的人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或者工作压力很大但自己很珍惜这个职位,那就先锻炼自己工作能力,备考可以缓一两年甚至不考了。有的人对工作不是那么满意,那你备考的动力就更足了。对于往届二战考生来说,那你上岸的几率更大了。选择二战轻车熟路,二战生对于考研已经实战演练过一遍了,对于考研的每个环节都有经验,学习起来基础更好,稳住心态甚至可以直接从强化阶段入手复习。积累的优势,往届生准备的时间更长,即使学习效率或者方法不如应届生中的学霸,但至少背过一遍单词、背过一遍政治、背过很多公式,所以复习的起点就比应届生高。等到最后,可能会惊艳了试卷。选择工作,很多人考研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即便不以提升工作为目标考研的同学,也终将走进职场。所以反向思考一下,找好工作的途径有很多,考研并不是唯一的路。这就看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些人建议你考研1、如果你处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比如数据分析、法律等,那么硕士学历对你的职业发展会有比较大的增益。2、如果身处互联网运营、市场等技术性不强但竞争人数众多的热门行业,硕士学历也可能是突出重围、向上进阶的敲门砖。

苦身疾作

研究生最多的几所院校,考研的时候值得细细参考

在选择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目标院校时,应多维度考虑。除了综合实力、招生比例和分数线,我们还可以从侧面看研究生总数,来确定竞争压力。以下是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前几所大学的资料汇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1541人,在校学研究生4.9万人,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居全国第一,博士生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留学人员1757人,来自100个国家,包括1050名外国博士生。外国博士生数量居全国高校首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之所以这么多,主要是因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研究机构集合。当然,由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下属科研院所众多,科研院所和研究生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好的研究机构比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强,但许多差的研究机构不如一般的重点大学。2。据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统计,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研究生2.2万余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03万人。研究生总数达到32300人。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价中,我校44个学科参加了评价,全部列入名单,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学科进入a、14A和33B及以上学科。评选出8个一级建设专业。3。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现有研究生31500人。目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实现了从少量培养向大规模培养的转变。在校研究生超过本科生,各类研究生年招生超过8000人。很多学校的研究生总数都比清华大学少,这是差距!4。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截至2018年12月,全校有30个直属学院、系,31个研究所,13个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6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16129人,研究生30217人,国际学位生2982人。其中,国际研究生169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4人,优秀青年人才24人,28名长江青年,8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1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组,2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3名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获得者。

聂许

两所211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比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研究生,差距大吗

有网友提问:两所211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与一般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研究生相比,差距大吗?对此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个读了两所211大学的研究生,与读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研究生相比,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学习能力差距大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普通高校数量为2740所,其中本科院校为1258所。千余所本科院校中位列“985工程”大学有39所,能就读这类大学的学生,那绝对是真正的学霸,是“别人家的孩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层次的高校,那就是位列“211工程”大学,有一百余所,数量比“985工程”大学多了好几十所,当然也包括“985工程”大学在内。相对于1258所本科院校,即使考不上“985工程”大学,能考上其他“211工程”大学,那也得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才可以实现的目标。每年高考能考上本科的学生,不到当年高考总人数的一半。以2019年为例,全国高考总人数为1031万人,当年录取的本科生只有431万余人。全国百余所“211工程”大学,按照每校招收本科生平均4000人,每年招生共计四十多万人。换而言之,只有学习成绩位列前5%的考生,才可能考上“211工程”大学。不仅是本科招生竞争激烈,“211工程”大学的研究生同样不好考。初试的竞争自不用说,2021年考研总人数已达377万人。就算是进了复试,想到考研“211工程”大学成功,那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尤其是本科为“双非”(非211、非985)院校的考生。所以,能考上“211工程”大学研究生的考生,学习能力一定是比较强的;一个人本科和研究生都考上211大学并且顺利毕业,更加证明其的学习能力不一般。他们较之于普通高校研究生,学习能力明显高出一个档次。2、学习劲头差距大将“211工程”大学作为考研目标,考生既要有相当的自信,又要有极强的学习劲头,毕竟竞争不是一般的大。当年一起考研的朋友,他们中很多人都想报考“211工程”大学,毕竟那是名校,可到报名时真正敢于报考得几乎没有,因为他们自我估量的结果就是“考不上”,缺少“偏向虎山行”的劲头。“211工程”大学的研究生不好考,这只是一个方面,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也更加严格,要求更高。那些抱着混张毕业证、学位证的研究生,几乎不太可能顺利毕业。最近几年来,那么多的“211工程”大学相继批量退学研究生,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估摸自己的学习劲头,认为考所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就心满意足了。而那些考上了“211工程”大学的本科生,对相关知识领域还有更高的追求,又继续考研到“211工程”大学,其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劲头非同一般。敢想、敢干、敢于取得成功,这些都是他们最令人钦佩的地方。在一次招聘会现场,曾经遇到一位前来投递简历的求者,是两所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当时的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哪怕他只拿出一个博士学位来,那也是“大神”般的存在,更何况是两所名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呢?当时也非常开心地收下了他的求职简历,不过“大神”最终还是去了另一所医院。像这样毕业于两所“211工程”大学的“大神”研究生,他们的学习劲头又岂是一般普通高校研究生所能企及的?以自己为例,拿个一般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已感身心俱疲,又哪还有劲头去考、去读“211”大学的研究生呢?3、社会认可差距大不得不承认,现实社会中学历歧视持续存在。不管是普通群众,还是用人单位的招聘者,大家早已约定成俗,那就是大学学历优于大专学历、一本学历优于二本学历、研究生学历优于本科学历、“211工程”大学毕业生优于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生,“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又优于“211”大学毕业生。以会计学专业为例,同样是毕业于成都的高校,大家普遍认为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比从西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更加优秀,毕业的研究生同样是如此。原因就在于西南财经大学是“211工程”大学,而西华大学是“双非”高校,大家更看好出生于名校的毕业生。哪怕只是一所“211工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在公众的眼里也比从其他一般普通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更优秀、更认可,更别说本科也是“211工程”大学。有些时候,社会上更看重大学生的本科学历,大家往往认为本科教就读于名校的,学习能力更强。就像那些从外校考入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不及清华、北大本科毕业吃香一样。4、市场就业差距大较之于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的研究生,“211工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在市场就业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同等条件下后者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有的招聘单位对学历的起点就有比于“211工程”大学的特别要求,一般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连投递简历的机会都没有。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方面,“211工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也比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要好一些。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211工程”大学,这样的研究生在用人单位的眼里那就是学习能力强、学习劲头足的代表。这样的求职者招进来,可塑性极强,成长性很好,对用人单位潜在的贡献也会越大。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招聘,给予其更好的薪酬待遇、发展机会,也就理所当然了。两所“211工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跟一般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研究生相比,差距着实有些大。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即删)

大盗不止

今年近400万考研大军!初试多少分能“上岸”?国家线或将上涨?

考研历程,苦,此生拥有过,足!考研成绩悄然而至,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今年的报考人数是377万,将近400万的考研大军,这几天相信同学们也已经平复了心情,毕竟初试成绩已经成为定局,已经是过去式,所以不论是好的坏的都让它过去吧,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查询到成绩之后,相信同学们最关心的也是到底多少分才能进入复试呢?而这个首先要等到国家线出来,国家线也预计会在3月中下旬发布,所以同学们要做的也只是静静地等待了。今年在网上出现了很多高分。01考生们最担心的也是今年初试成绩多少分才可能“上岸”?1.首先要等国家线的公布初试成绩出来并不能代表什么,所以考生们在这个时候要做的是静静地等待国家线的发布,因为只有等国家线公布之后,你才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而考研能够“上岸”也必须是初试和复试都合格。2.加入群聊,了解初试排名对于一些考生查询到成绩之后都迫切地想知道能否进入复试,这种迫切的心情相信每个小伙伴也都遇到过。并且迫切想知道我这个分数到底是在一个什么层次,这个时候可以加入不同群聊,了解学生们的动向,毕竟不是所有考生都会加入群聊,所以这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3.结合今年的形势去考量因为每年的报考人数,招考人数,试题的难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年也必须根据当年的情况而定。可能有的考生会参照去年的分数线,比如去年的分数线是350分,那么今年360话一定是十拿九稳吗?过来人告诉你:未必。02 今年的高分不计其数,那么国家线会上涨吗?1.高分同学多,可能只是错觉近年来,各种考试成绩公布后,高分同学都会选择“晒分”,这并不是一种炫耀,只是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因为只有成绩才能说明你努力过。另外,之所以看到有很多高分同学,也跟今年考研人数增多有关系,毕竟整整增加了36万这么多人口,在这36万人当中想想又能出现多少尖子生呢。所以通过网上的几个高分,并不能代表今年的国家线会出现上涨的情况。2.国家线与试题难度,招考人数密切相关据考生们反映,今年的试题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难度与往年适中,而对于考生们来说最大的喜讯是今年的招生人数比往年要多,所以不少人也预计今年的国家线不会有大幅度的上调或者下降,基本上与往年的波动不大。不出意外的话,初试成绩在350分以上的是有必要冲一下复试的,如果成绩刚好在350分,又非常的青睐某学校,但是专业没有十足把握的话,可以适当考虑专业调剂。今日话题:今年将近400万考研大军!初试多少分能“上岸”?国家线或将上涨?通过我的介绍,你认为今年的国家线会有什么变动呢?不过小编最后还是友情提示一下,在国家线没有正式公布的时候,可以提早准备复试。如果有今年参加考研的小伙伴,你们的成绩怎么样呢?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