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导师的选拔上都会有相应的规则,通常能够带研究生的导师,往往都需要具备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这主要是为了保障研究生期间的教育质量,所以讲师带研究生的情况并不常见。读研期间,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学习效果会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响研究生学习的因素还包括课题资源、实验室资源、行业资源等等,实际上研究生能否在读研期间获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导师往往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研究生选导师往往是跟着方向走的,当然也有一部分研究生是冲着导师来选择方向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毕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导师会明显提升自己的学习(研究)主动性。实际上,虽然导师之间会存在能力上的差别(资源整合能力上的差别),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这些差别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学习体验,实际上真正能够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在于培养单位能否为研究生营造一个较好的研究氛围。由于重点大学往往有更好的学术氛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重点大学的原因。研究生在选择导师之前应该跟导师做一个有效的沟通,明确自己的读研目的以及读研规划,导师也会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情况向学生做一个整体的介绍,以便于双方作出契合度比较高的选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可能参加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学生,对考研相关的一系列事情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只不过在诸多的事情中一定会设计到选择硕士导师这个问题,毕竟好的硕士导师对于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好的导师决定了你就业时的平台,因此所有考研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找一个完美的硕士导师。记得当时自己选择硕士导师之前,也查阅了很多的导师相关资料,看看导师的科研情况,有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等等,但最终我的选择并不是根据我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而得出来的,因为我的学姐给我推荐了一个她口中非常好的导师,于是我就选择了这位导师,当然在之后的研究生生活中也证明了我学姐的眼光。当然,每一个人选择自己硕士导师的标准不同,可能有的是按照导师的年龄,可能有的是按照导师的性别,可能有的是按照导师的近几年科研情况,但其中有的学生会认为选择导师必须是在那些有教授职称的老师里选择,或者是副教授,这才是最佳的导师。这样的标准没有错误,也不能说完全的正确,因为现在各高校绝大多数的硕士导师都是教授、副教授,因为能够带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最低也是副教授,所以这样的标准其实没有任何的价值,也没有什么参看价值,更不要认为教授就一定是好导师。同时,还有985高校、211高校的一些导师不是副教授,也 不是教授,仅仅只是一个讲师,但是却可以带硕士研究生,像这样的硕士导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收到硕士研究生的喜爱,因为年龄相差不大,有着共同的话题,并且这样的硕导近几年的科研一定非常的强势。但回到实际,硕士研究生选择倒是其实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必须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够可以,因为或许你认为的那个优秀导师没有选择你,也没有什么价值,或许你不想选择的那个导师,他却选择了你,最后或许你就是他的学生了。因此优秀的导师配优秀的学生,你自己所具备的属性必须足够给力,同时还不要忘记在选择导师之前和自己认可多的导师见面沟通,争取自己能够进入其门下学习,这样才会更有保障。总之,选择导师一方面需要运气,另一方面需要方法,最终是哪位导师带你?这或许无人知晓,但是研究生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积极的去争取自己认可导师手中的名额,这样或许才能最终跟着自己理想的导师学习。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现在研究生复试很多都已经结束了,很大一部分人要成为研究生了,面对选导师的问题,很多人很迷茫,是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好呢?很多人会问迷途建议,当然了这主要是看大家对哪方面感兴趣了,前几天有一位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选导师是选择行政级别高的校长或者院长好还是选择教授、讲师比较好?下面迷途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二者的不同。1、级别高的老师(院长、校长)为什么这些人级别高呢?在开始的时候这些老师都是从讲师做起的,讲课、带学生还要参加各种会,还要做课题、写论文、评职称,后来他们做的比较好,威望比较大,于是他们级别搞了一些,走上了行政的道路,带的学生少了,做的课题也不多,这样的老师在业内威望比较高,他们手底下一般会有一些年轻的教师帮着带学生帮着做项目,他们只是偶尔指导一下,但是这样的教师在业内能说上话,在社会上人脉也更广泛,对学生管的不是那么严格,毕竟领导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想以后就业好一些,轻松一点,说不定这样的导师能帮忙推荐,还有因为导师管的少,学生一般会有很多的自由时间。2、教授、讲师这样的导师一般都是年轻人,有干劲,有精力,有向上的渴望,他们必须做出成绩才能评职称,这样的导师对学生看的紧,会催促这学生向前,学生一般都是跟着导师做项目的,压力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会指导的更多,毕竟导师也希望学生能出成果,如果你想在研究生期间学很多的东西,以后在这个专业有所发展的话,跟着这样的导师能学到很多东西,并且研究生生活不会没有收获的,而且这样的导师年龄不大,和学生共同语言更多。其实每位导师之所以能成为导师,肯定都是很厉害的,都是值得学习的,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和想要学习的心。
选择导师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是应该选择年轻有为的副教授还是荣誉满身的教授呢?这是很多考研学生都将面临的问题,之所以会这么重视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读研期间导师对于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选择硕士导师时或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并且按照前后顺序进行:首当其冲的是导师的人品。这是基础和前提,是每一个考研学生选择导师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常说人品好师德才好,对于硕士研究生的你来说这尤其重要,因为三年的读研期间如果遇到了一个人品极度无底线的硕士导师,完全可以相信你的研究生生活将是多么的黑暗。拿我所在的学院的一个导师来举例,是我们院出了名的人品差,几乎所有的导师和学生对她没有好感,而她带的一个研究生日常挨骂(划重点:不是责怪,是责骂,无厘头的责骂)已经是家常便饭,即使这样都没有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做课题,只是经常忙于各种学术论坛。不得不看重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和大学生不同,研究生的我们如果没有科研的话,那么或许研究生也就没有价值了,因此在选择导师时衡量导师的科研能力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可以查看硕士导师近5年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高端学术论文、支持或者是参与的项目和课题、参加的学术论坛,以及现在硕士导师手里是否还有项目和课题等。通过衡量,然后选择适合选择科研能力比较强的导师。导师职称重要也不重要。选择导师时有一部分研究生总是喜欢教授级别的导师,将职称放在了第一位,认为只要职称高那么这个导师就非常的圆满。然而有很多不是教师的副教授或者是讲师,依然有着热情的科研态度,依然在主持着国家级的项目或者是课题,再加上一些教授在科研方面已经没有了青年副教授的热情,所以教授并不见得一定非常的好。总之,选择硕士导师有些学生相信眼缘,只要第一感觉是好导师就义无反顾的选择;有些学生是只看职称,只要职称高就义无反顾的选择。而正确的选择导师应该是人品、科研、职称,三者都具备时,那么这或许才是我们最理想的硕士导师。
有考研想法或者已经决定考研的同学们,最好从现在开始就准备考研的各项事宜。那么对于考研报考来说,选择导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每年都会有学生在衡量报个副教授(一般是硕导)还是正教授(一般是硕导和博导),纠结程度不亚于考外校还是考本校。那么到底正教授和副教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这么多人迟迟做不了选择?导师拨穗、资历不同、科研能力不同副教授和教授从名字上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教授的资历更高,对应的科研能力也更强。包括研究的方向较多,可选择性强,科研项目较多,有足够的经费支撑,科研成果多,科研平台更高等。而副教授一般来说,项目较少,研究方向单一,成果较少。小编所在的课题组导师是二级教授,每年的项目经费就有几百万,有的导师真是几千万,但同一学院其他副教授,项目少的可怜,经费也捉襟见肘。这一点来说,教授完胜。培养方式不同教授所建立的课题组,博硕士成员较多,有的还有很多副教授或讲师。因此,对于新入组的硕士而言,很有可能就是小老师甚至博士师兄师姐带你,毕竟博导都太忙了。具体来讲,一开始他们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后面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就需要自己动手自己学习,而导师是在组会上对你进行指导,给你的大方向进行把控,但具体实验遇到什么问题,你就去求助小老师即可。这种培养方式类似于散养。而资历较高的副教授,自己的项目不多,所以会专心带你。从入学后的文献综述,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写论文等,每一步都有自己导师的参与。很多导师还会专门每周抽时间听你汇报,给你解决各种问题等。小编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这种导师,天天上演与导师的相爱相杀。这种培养方式类似于精心培养。我与导师的日常有的刚成为副教授,很有可能是某个大教授麾下的小老师,这个时候基本就是把你送到大教授那边,和大教授的学生一起培养。而自己的导师则像一个大师兄领导着你们。有时可能和你们一起被领导教育。但这种导师一般都比较暖心,毕竟自己也是刚毕业不久,深谙学生疾苦,跟着这种导师基本不会挨饿。这种培养方式类似于联合培养。学生科研成果不同一般来说,教授作为导师,对待学生虽然有时疏于管理,但在论文等其他科研成果上抓得比谁都紧。博导的项目多,因此实验所获得的的数据和思路也往往较多,科研产出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作为博导的学生,就算你不想写论文,也会有导师在后面追着你写论文。那么相应的科研成果也会较多。小编所在的课题组有师兄5年来发表30余篇论文,这和自身的努力还有导师的指导密不可分。专利证书而副教授带的学生,在实验条件等方面可能会不如博导的学生。例如测一项指标,我们师门可以花钱买仪器,自动监测,而有的经费紧张的师门,则需要学生自己手动测定。这样一来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太多,自然论文的水平和数量也受到影响。不过虽然论文数量少,但有的导师对学生的论文负责,会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改,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发表质量比较高的论文了。不管博导还是硕导,自身努力最重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管是博导还是硕导,导师仅是给你读研提供一个平台和指导,真正需要的还是自身的努力。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身处院士团队,但还是没什么成果的研究生也是存在的。即使是副教授但指导学生获得校长奖学金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内在努力和外在条件一样重要。当然,小编上述提到的教授和副教授的区别,是大部分情况,有的博导可能也没什么项目和经费,有的副教授可能经费充足,条件优越。具体的每个导师的情况不同,这还需要考研的学生们自己下功夫去了解和学习,只有充分了解了导师的情况,才可以做好选择。再次总结一下,教授带学生,财大气粗,科研水平高,对学生的指导往往一针见血,科研产出多,但管理松散,多数情况还要自身努力。副教授带学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对学生精心指导,相处融洽,管理较严,更需要自身努力才能有好出路!
最近很多考研学子已经被拟录取,辛苦复习终于有了收获。选择导师一直是很多考研人的难题,不少学生考虑选择年轻老师还是老教授,哪一位多个人的学习成长最有利呢?一、研究方向学生第一个考虑的应该是研究方向,找到自己感兴趣愿意学的方向,这关系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或者深造计划。研究生对某一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看看哪位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相符,还要看看导师侧重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方向。如果导师经验丰富,人品端正,对学生认真负责,就可以选择这位导师。即使是年轻导师,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深造需求。如果你有两三个钟意的研究方向,就可以在比较导师之间的差异了。二、人品第一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考虑人品,可以向学长学姐打听,如果名声不好,那就不要选择了。确实有一小部分研究生导师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教导研究生的时间少,给学生安排过量的工作任务,不为学生着想。不过一般导师的人品都比较好,对学生认真负责,所以这一点也不用过分担心。三、未来发展规划如果你还要攻读博士,推荐你选择老教授。老教授获得了不少荣誉称号,科研团队完整,在研究领域经验丰富,有一定学术影响力,人脉资源丰富,对读博发表期刊论文都有好处。而且老教授一般还会带博士,你可以继续考在导师的名下,继续做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如果你要直接工作,老教授和年轻导师都可以,不过跟着年轻导师,沟通比较顺畅,思维方式更加一致,办事比较容易,而且年轻导师时间比较多,可以更好地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四、看性格研究生还要考虑导师与自己性格是否合适。年轻导师比较热情开朗,刚做导师也会比较认真负责任,把大量时间精力放在带研究生上。年轻老师和学生年龄差距小,有共同话题,交流沟通比较顺畅。老教授更加沉稳,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年龄差距大,一些思维方式可能会不同,不过也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最重要的是不要选择性格不和的导师,不要发生什么纠纷。五、导师工作情况很多研究生导师不只是需要带研究生,还可能要教本科生,带博士生。还有部分导师出差,参加学术会议,甚至出国。如果导师太忙,就没有太多时间带研究生,不能提供及时的指导。一般老教授可能需要带博士,还会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和学术会议,所以考生要注意留意导师的情况。选择导师的时候还是尽量多打听导师的情况,不仅要看研究方向以及个人未来规划,还要考虑导师的性格、人品、工作情况,争取选择一位最适合自己的导师。当然想要获得学术科研成就,个人的努力奋斗才是关键,在专业方向深耕细作,一定可以取得进步。
在一场激烈的考场竞争后,终于在“血泪交加”中有一批勇士坚强的迈入了研究生院校的大门,或许在以前的学习中很苦很累,但是,在录取的那一刻这些都化为尘埃了。首先要恭喜已经被录取的研友们啦,金榜题名,前景一片美好,其次,在被录取之后还有很多问题要考虑,比如: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到底要选择一位年轻的导师,还是年长的老教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行下面五点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啦。考研挑选导师,年轻导师和老教授,谁更适合自己?从5个角度把握一、个人品德人品是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的最基础的标准,也是我们选导师要注意到的最基础的一点。千万不要觉得所有研究生导师的个人品德都是非常高尚的,还是有很多特殊的例子的,无论年轻或者年长的研究生导师,我们都先要立足于人品,通过和导师带的往届学长学姐咨询一般就可以得到答案啦,如果真的不幸遇上品德不过关的导师,读研这几年真的就很有的受了,所以这个问题十分关键。但是也不要因此而担心,因为大多数的导师都是很认真负责的,对学生态度都很好,只要积极配合导师,应该做的事情努力做好,他一般是不会为难你的。考研挑选导师,年轻导师和老教授,谁更胜一筹?从5个角度考虑二、性格特点挑选导师的时候尽量选择和自己有一定共同兴趣爱好的导师,这样在一起探讨的时候才会更顺畅的进行。在探讨的时候,年轻的导师往往因为刚刚毕业年数不多,所以激情比较澎湃,对研究也会更加有精力。相对来说老教授因为资历比较深厚,并且有一定的年龄差,所以在沟通的时候应该下一点功夫,但是老教授腹中经纶更多一些也是必然。三、导师工作日常很多导师在带研究生的时候还有很多额外的工作,还要参加各种交流会,或者到处出差做讲座等等一系列活动,所以就把带研究生的时间逐渐压缩了,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导师应该是导师中的比较杰出的老师才有资格参与这些活动。相对于老教授,年轻导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四、个人规划如果在读研究生前你决定读完研会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那最好就是选择一位老教授啦,因为老教授一般在带一届新生的同时还会带一批博士生,所以相对而言老教授更有经验,可想而知以后攻读博士学位就更加容易了,门路更广阔了。五、所选研究方向考生们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都有考虑过自己将来的研究角度或者说研究方向,如果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那就根据这个方向去挑选导师,某一个方向的研究生导师可能会不止一个,那就再看是偏实际应用还是偏理论,以这个为区分点。一般情况下,年轻的导师可能在实践上会更多一些,但年长的导师则资源会更丰富些。不管是年轻的导师,还是年长的导师,只要是能对学生负责的,经验丰富的就都是好导师。无论最终你是选择了哪种导师或者被哪种导师所选择,都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导师只能为你的研究给予指点,而不是一味帮助。
如果说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的话?相信很多的硕士研究生会表示,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大学生时高校负责制,也就说读研的你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硕士导师,这对于自己之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每一个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一个非常好的硕士导师带。只是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在选择硕士导师的时候,各种标准层出不穷,每一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立足点,而且也有一定的说服力,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核心点进行考虑的,只是这其中哟这样一个标准即硕士导师的选择要根据年龄去衡量,并且认为年龄大的硕士导师最好,年龄小的硕士导师却被嫌弃。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老学长,看到这样选择硕士导师的标准真的是捧腹大笑,如果你按照这样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硕士导师,那么很有可能并没有你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的美好,甚至还会极度的后悔,因为你选择硕士导师的基础都已经错了。因为衡量一个硕士导师是好还是坏,绝对不是通过年龄来进行的,这是最没有价值的衡量标准,而且年龄的大小和硕士导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完全没有关系,所以选择导师还是应该这样去做: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想找一个什么类型的硕士导师,一般是科研类导师和行政类导师,两种不同风格的导师会有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如果你希望读研期间能够更加的忙碌,能够更加的深入接触科研,不断的撰写论文,那么你一定要选科研类导师,因为他的时间绝大多数都在搞科研,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你交谈科研和论文写作。但如果你想读研轻松一点,那么行政类的硕士导师是你的首选,因为这写导师一般都会忙于各种行政会与和各种外事活动,几乎没有时间去过问自己的时间,也没有事情吩咐自己的学生去完成,所以我们便有了很多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相对来说的自由。此外,不要仅仅只是盯着那些教授和副教授的硕士导师,因为现在很多的211高校、985高校很多的讲师也可以带硕士研究生,而且他们的科研水平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不好,也不见得和教授这些导师相差很远,更不要拿着自己的传统观念去审视这些仅仅是讲师的硕士导师,要学会变通,因为他们的科研能力也是非常的高。而且更加有可能会和硕士研究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这样更加有利于之后的学习和工作。总之,当你考研成功要选择导师时,千万不要将年龄作为选择的标准,这真的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甚至还会误导你,因此你只需要从科研、个人意愿、导师支撑和学生评价等几个维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硕士导师。
很多大学生到了硕士阶段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会发现一部分教授的知识水平其实还不如硕士,给人感觉很多老师评上教授职称之后反而不继续做科研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硕士首先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在很多普通高校里面,一些研究生导师虽然是专业导师的身份,但是其实很多已经不继续做科研很多年了,到了管理岗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经对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已经不太了解,因此在给硕士上课过程中,或者在给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啼笑皆非的局面发生。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硕士生和导师的讨论会,研究生导师居然不知道实证研究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产量的关系,那个导师还把自己学生骂了一顿,场面非常尴尬。其次,在985大学里面这种现象会比较少。在双一流大学或者在985大学里面,教授还是很有水平的,很多教授每年都有申请国家社科或者自然科学基金,而且从知网都可以看到他们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即使很多教授到了行政岗位上,但是依然每年都会有一些论文发表,可见985大学的教授和普通高校的教授还是很有水平的。学术交流而造成教授知识水平不如硕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授只是评职称,发一定的论文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学科知识发展越来越快,过去被认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在现在也许普通硕士就可以写出来。比如经济学方面,在2010年以前很多教授发表论文还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而且实证研究范式还不规范。但是到现在很多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已经升级到了依据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二是很多教授评职称以后,就不再发表论文了,只是从事简单的教学工作。曾经见过一个博导,但是发现他已经近十年没有发表论文了,也不知道他带的博士和硕士水平如何。教授学术成果漫画所以考研就要尽量报考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这样就可以跟着贴心的硕导学习,制定自己的科研计划,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能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这样自己如果想考博的话就容易多了。
随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陆续寄到,相信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即将踏入梦寐以求的科研学府。而导师的选择对于研究生生活来说更加重要。现阶段实施的是双选制度,那么在导师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是导师重要还是研究方向重要?现在让我和大家谈谈。导师的职称自然最重要一般来说,研究生导师都是教授或副教授级,因为这些职称的导师都会在外接项目,有了这样的导师,就可以跟着导师做项目,才能真正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如果是一般讲师的话,就算研究方向很对你胃口,建议也不要选择他们,因为他们只是在学校教书,不会与某些公司合作,我们只能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实际经验是不可借鉴的,这对于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工作选择不利。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选择担任重要职位的导师,如学院院长或书记,他们一般都忙于管理,需要靠学生自觉。但由于他们的职位较大,毕业相对容易,而且在毕业工作的选择上也有一定优势。要明确导师愿意带自己大家可能不知道,有的同学选了自己认为好的老师,可是等到分老师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老师忙,三年可能都见不到老师,而老师会让自己的学生或者是徒弟来帮助自己带学生,这样的话就有一个不好的地方。一是,他自己本身就带学生又帮别人带学生,所以带的学生就很多,很难照顾的过来,有什么好处不知道怎么分给学生,想教教学生无奈学生太多教不过来,这样是害了学生啊。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打听清楚是不是自己选的那个老师带自己。现在流行的是通过邮件的形式来联系导师,学生通过研究生院校的信息来选择导师,但并不知道老师的其他信息,有些学生等到分老师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老师忙,亦或者是导师太受欢迎,选择的人很多。这时候导师很可能会让自己工作室的其他老师来帮助自己带学生,这样的话在资源分配上就会很吃亏,在三年研究生生涯当中所获得的成果也会大大减少。选好自己喜欢的方向其实研究方向和导师之间并不矛盾,很多导师都没有强迫学生去研究他的方向,你可以自己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研究,当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这时候就需要综合做一个取舍,但是在这里还是建议选择好的导师,毕业后的资源是其他年轻导师不可比拟的。我相信如果能把握这三点,你就可以在研究生期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找准自己的位置,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更加充实,也能够为未来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