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数据告诉你,现在的考研到底有多热孝悌

大数据告诉你,现在的考研到底有多热

2021年3月22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很多人不知道考研调剂是什么意思,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分数线,但并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对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个过程即称为考研调剂。#研究生#近日,某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线上招聘平台HR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言论被推上热搜,对此该求职者表示非常气愤。确实在如今大学生遍地开花的时代,很多企业招聘时提高了学历门槛,很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于是纷纷选择考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考研大军的现状,但即使知道很难,迫于就业压力、学历低等原因,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考生抱着“试试”的心态前赴后继,甚至不惜一考再考。从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人,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新高。《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为缓解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延续这一扩张趋势。一直以来,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考研上岸等于拥有“好工作”成为了一种默认的社会现象。但是随着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动机比例有所提升。在确定考研的前期,需要确定自己考研的目的,需要平静客观地问问自己,想要读研究生的原因,是为了逃避工作、跨专业读研、提升学历和工作起点,还是走向学术殿堂。在考研性别比例上,女生一直遥遥领先于男生。2020年全国330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毕竟考研还是以记忆为主,自由创新的空间比较少,这种备考方式更加适合女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考研的女生人数会比男生多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有趣的是,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反而是男生。自从2013年起国家取消了考研的年龄限制后,大龄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且绝大部分的考研人都是应届生或者二战三战的往届生,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在工作几年后选择考研,考研内卷越来越严重。如图所示,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那么从备考到考研结束,到底需要花费多少呢?据数据统计,每年考研的学生报专业课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报公共课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二分之一,报高辅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而基本上每个考研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考研相关辅导图书上花费若干。除去学费以外,考生还有住宿费和生活费需要自己打理,一般学校的住宿费在800元到1200元左右,而学费则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了。调查结果显示,一年考研花费在1500-3000元的人数占比为17.1%,考研花费在1500以下的人数比例为25.4%,其次,考研花费为3000-5000元和1万以上的人的人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21%。被调查者当中,花费在5000—1万的人占比15.5%。总之,考研不易,抛开时间成本,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当然,如果如愿以偿考上了,相信投入回报应该还是相当可观的。考研作为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有选择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希望每一个打算考研的人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内心里想要考研,有自身的内核动力去支持考研,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择考研,更不要被某些机构和老师的心灵鸡汤所迷惑,盲目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萚兮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方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首先,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是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在这个大的研究方向下还有很多细分研究方向,研究生要结合自己所处的科研环境(课题组),以及导师的具体要求来制定学习方案。对于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方向的研究生来说,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要结合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如果要从事开发岗位,那么需要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其一是编程语言的学习,当前开发岗可以重点学习一下Java,其二是大数据平台的学习,大数据平台的内容比较多,学习周期也相对比较长,其三是积累行业场景知识,大数据开发与行业场景的结合非常紧密。目前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选择主攻开发岗位会更容易实现就业,而且开发岗位的人才需求类型也比较多元化。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应用,未来产业领域会释放出大量的高端应用型人才需求,所以如果没有继续读博的计划,一定要重视多做一些与产业领域相结合的科研实践。如果未来要从事算法岗,那么也需要重视三方面内容的学习,其一是编程语言的学习,当前编程能力对于算法岗位也是比较重要的,算法工程师也需要完成一些程序设计任务,其二是算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其三是机器学习知识,包括深度学习等内容。近几年算法岗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但是进入到2021年之后,算法岗的需求有所复苏,未来可能呈现出一个温和的上升趋势。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口中有珠

2022年法硕生必看大数据!

法律硕士(Juris Master简称JM)是专业型硕士学位之一,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 ,两者在培养方向上有所区别,各有侧重。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以教学、学术等方面为指向,而法律硕士则是以致用、实务为指向。法律硕士共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其中法律硕士(法学)只能由法学类专业本科生就读,法律硕士(非法学)只能由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就读。法律硕士学位的获得者应具备较坚实和系统的法学基础理论素养,掌握较宽广的法律实务知识,具有宽口径、复合型、外向型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管理、科技、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独立地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有关管理工作。然而法硕考研的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考研的人数又创新高,其中一部分确实是法硕战友贡献的力量,这就意味着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现在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上不断贬值,导致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司考改革为法考,对报名资格做出限制之后,越来越多的本科非法学专业的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法律梦想,选择先报考法硕,再参加法考。还有一些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因为法硕不考数学,而选择了参加法硕考试。虽然开设法律硕士学位的高校越来越多,但是各大法学重点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下跌,法硕重点院校僧多粥少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家可以感觉到法硕考试尤其是考取法学重点院校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而一个法硕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对于求职来说,确实是最好的敲门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全国各院校法律硕士招生人数,大家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法硕各院校的招生人数,也可以对多个院校进行对比分析。2021年全国法律硕士招生人数汇总编辑

高墙内

21考研,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学历是否贬值?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即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同时研究生扩招的脚步依旧在前进,这样的形势下,是否意味着研究生贬值?1、研究生贬值,读研时间成本跟不上社会变化速度。2、研究生贬值是现实,但不是研究生的你也无法真正体验,贬值的真实情况如何。3、研究生教育不是在冲量,更应该冲质量。网民 · 大数据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如下数据:网民中说研究生水的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不到20%,你品,你细品。研究生扩招 · 对就业有些影响研究生的扩招对就业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不能过于夸大。学历不等同于个人价值,不等同于金钱,理性看待人才的定义和选拔,不可唯学历论。不论哪种层次学历、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和薪酬挂钩的,是个人能力,是个人为企业、为所在岗位提供的价值,而不单纯的是学历。研究生虽然会继续扩招,但扩招的比例以及研究生的结构也会随之调整。近年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从2017年起已开始超过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在北京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启动会议上,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东晓曾指出:北大要减少学术型硕士,适度增加学术型博士,以逐步实现以学术性博士和专业硕士为主的研究生培养结构,并明确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卓越,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以服务国家、社会需求为方向。国外研究生 vs我国研究生目前我国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比例关系,达到了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超过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但从人口博士、硕士比看,我国人口博士比是发达国家的近5倍,人口硕士比是发达国家的近3倍,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那些说口口声声说“考研没用”“研究生学历贬值”的人,如果不是已上车正在享受学历红利还不愿意后来者分蛋糕的人,大可能就是自己压根都考不上的人。研究生遍地跑?· 夸张了考研人数年年暴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选择读研的人越来越多,考研已经成为很多人自我发展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考研的你,考上研究生的你,研究生毕业后的你,对于研究生学历本身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多数人都会认为,研究生大量扩招,研究生贬值是不可避免的现状。如果按照中国总人口15亿计算,那么全国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66%,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66人。虽然研究生扩招是大势所趋,但研究生遍地跑还是夸张了点。

潮逐浪

大数据,研究生“当牛做马”,导师“恨铁不成钢”,到底谁更惨?

在研究生的圈子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调侃:“选错学校误三年,选错导师毁终身”。调侃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导师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每年到了论文开题的季节,总能在朋友圈看到学生的哀嚎。01今天被导师关爱了吗“已经研二,老师是个只压榨学生劳动力的人,我快受不了了!怎么办?”“导师没钱了,想订试剂拖着不给订咋办,难道跟老师说我先垫着,后面给我报销?”“导师不理我怎么办?微信不回,邮件也不看,但是朋友圈照常发。”在小组“今天被导师关爱了吗”,每天都有类似的帖子出现。9045条贴文里,学生们的怨念已经溢出了屏幕。对9045条贴文进行情感分析后发现,学生对于导师们的怨念颇大,负面情感要比正面情感多出15%。在和导师的交往之中,他们无可避免地会聊到“邮件”、“毕业论文”和“联系(导师)”等具体事件。而描述心理状态时,“担心”、“焦虑”、“纠结”和“尴尬”是学生最为普遍的情况。传道、授业、解惑——在最初进入大学的时候,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导师是这样的传统形象。实际情况可能不尽然:相比起老师,有些学生更愿意称导师为老板。在日常的相处中,学生以“打工”的姿态面对“老板”。联系不上导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如同中学时那般紧密捆绑。在网友的吐槽中,偶尔也会发生学期结束导师记不住学生名字的现象。在各种社会新闻的极端案例之中,最常出现的师生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压榨剥削型的导师。这类导师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给学生安排各种任务甚至私活,但根本不给或者中途克扣劳务费,只是把学生当做劳动力和赚钱工具。在《南风窗》的报道中,曾有学生被要求在一家由导师同学开设的公司上班,每个月仅领取300元的微薄薪资,还因此耽误了毕业和工作。当他向导师提出异议之后,得到的答复却是“必须去,怎么能不去?谁工作不累”的回答。第二类是放任不管型的导师。入学之后导师对学生不闻不问,学生望穿秋水也见不到导师一面。在“今天被导师关爱了吗”的抱怨帖子里,导师玩失踪成为最折磨学生的事情之一。这样的情况,让学生从考研结束就开始寻找门路四处打听导师的信息。毕竟选好导师,可能和他们大学的生活及学习质量紧密相关。02和导师的相爱相杀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单一导师负责制,导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据着强势的地位。从入学到毕业,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各种重要节点,都有导师参与决策的身影:奖学金评定、出国推荐资格、毕业论文拍板、是否延期毕业、能否发表论文等等。对于部分导师来说,这种权力为他们谋取私利提供了便利。在高校里,研究生为导师做私活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为导师的出行订票、去学校财务室帮导师报销,为导师申请的各种科研课题撰写内容却无权署名。极端的事件中,也有过导师要求学生上门为其洗衣服、做家务的情况。相较于文科,理工科学生面临的情况更严重一些。理工科导师往往有更多的课题机会,摊派下来就造成研究生项目多、任务重,学生往往需要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做实验。如果导师在校外开了公司,学生还可能要为其免费打工。这也导致理工科学生对于导师的评价要明显低于文科学生。在师生关系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学生如果遇到极端情况,可能会因为缺少相应的申诉渠道,最终选择打碎牙往肚子里咽。03有苦难言的导师一方面是学生们的吐槽,另一方面,导师们也有苦难言。1999年以来,中国高校经历了多轮扩张,研究生招生人数也一路飙升。1978年,中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只有1万人左右,1999年是9.2万,而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91.65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111.4万。研究生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成为研究型人才,但负有培养责任的导师数量却没有同步跟上。导师们同样有自己的苦衷,每天都有无数的工作和事情在排队等着自己。当科研压力和日常的繁杂事务过载,很难再抽出精力分给学生。根据麦克思的调查显示,有88%的大学教师认为工作带来了中重度压力,其中科研压力排在了首位。教学任务之外,高校研究生导师还有更多的科研任务。除了量的规定外,诸如课题立项的级别、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学术论文引用率等质的规定,常常被纳入到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以及聘期考核的各指标体系中。对于一些高校来说,毕业论文的通过率也是导师考核的硬性指标。但是“通过”本身就是一个极为模糊的词语,一些学生抱有“及格万岁”的想法,导师又何尝不是。在这样既缺少足够的物质激励,又对于职称评定帮助不大的制度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凭靠导师的自觉和责任心。在网友们对神仙导师的夸赞中,不难推测出他们的工作量:“十点半发给老师的二稿,老师给了细化到字句标点的全文批注。”“今天早上七点发给老师,老师凌晨快一点改完发给我……真的辛苦老师了…”但如果负责任的老师偏偏遇上了热衷敷衍和摸鱼的学生,那就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了。有研究生导师吐苦水,如果自己的学生既没有天分、又不愿意努力,那便是“打碎牙齿往肚里咽,也得把自己揽下的学生顺顺利利送出大学的校门。”“媒体和外行人无法想象一个导师收到一篇你怎么也改不出来、唯一办法是自己亲自上阵重写一遍的‘毕业论文’时那种绝望的心情。”在各种各样的新闻之中,我们常常看到作为弱势的学生的抱怨;而在导师们“恨铁不成钢”的视角里,也同样正在被学生折磨。在又一轮的开题-论文-答辩的毕业季里,新一批的导师和学生继续在相爱相杀的路上。

结婚吧

安徽师范大学2020届考研大数据:1297人成功考研上岸!

2021年各院校考研拟录取名单陆续发布,拼搏良久的你是否被录取到理想的院校?准备考研的你是否有了心仪的院校和专业?考研在提高学历的同时也能够为自己谋取更好的发展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踏入研途,那么,师大的本科生考研情况如何呢?今天,小新梅就带领大家一起分析2020届学生的考研情况吧!01、基本情况如图表所示,2020届师大学子中,选择考取研究生并成功上岸的有1297人,通过推免成为免试研究生的有329人,除此之外,还有148人选择出国出境,其中考研是大多数同学的升学选择,不论是哪种选择,小新梅都祝愿大家前程似锦,收获梦想!在1297名20届考研生中,男生425人,女生872人,男女比例约为1:2,当然,这还是因为师范类大学女生居多的缘故,小新梅也再一次看到了小姐姐们的强大阵容~02、民族和政治面貌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考研的学长学姐都来自哪些民族呢?2020届考研生中也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同学,除了1280名汉族的兄弟姐妹们,还有一些来自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和土家族的同胞。大家在政治面貌上存在不同,其中共青团员占了很大的比例,有1077人,预备党员共有157人,党员有59人。03、师范与非师范看完学长学姐们的基本情况,同学们再一起了解一下考研生的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人数比较吧,我们看到,非师范生竟然超过了900人,远远高于师范生的363人。那么,到底哪些学院和专业会有更多的考研生呢,接下来跟着小新梅一起去看看吧。04、学院与专业分布从学院分布数据图来看,生命科学学院考研的人数最多,共201人;排名第二的学院是仅与生科院相差10人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第三是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你发现了吗?考研人数最多的三个学院都是理工科,看来理工科的同学们较多选择读研哦,当然这也与这几个学院的总体人数较多相关。看完了学院分布情况,再跟着小新梅看看哪些专业最爱考研吧~从数据图可以看出,本科专业是材料化学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共有56人,其次是应用化学专业(共48人),第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46人)。这几个专业的学长学姐们都十分优秀哦,化学类专业是师大的王牌专业之一,思政专业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总体来说,在考研生人数前20的专业里,以理工科专业为主,并分布着几个文科学院的重点专业。05、考研生录取院校分布2020年,师大的学子都考取了哪些院校的研究生呢?和小新梅一起来看一看吧!从图中可以看到出,有310名学子继续留在了师大这个大家庭中,将继续见证师大的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分别有84人和44人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大学的研究生。此外还有不少同学去了江苏、上海等地的高校。总的来说,师大的学子都偏爱长三角地区的院校,师范类院校出现频率也较高。在TOP20名单中,有你心仪的考研院校吗?06、双一流类型看过了考研生录取院校前20,再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考研生录取院校的双一流类型吧~从图中可以看出,有238名学子考取了双一流A类院校的研究生,33名学子考取了双一流B类院校,500名学子在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继续深造,526名学生则分布在大江南北的其他高校中。莘莘多士,济兹上庠。大家也要向这些学长学姐看齐呀!07、地区分布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录取院校分布城市中芜湖市的人数为310人,位居第一,当然这也是因为留在师大的同学较多~去往合肥市与南京市的学子分别以169,135的人数排名第二、第三,看起来大家更偏向于选择安徽省内或周围的城市呢。快来和小新梅一起看看你心仪的城市是否上榜吧!在录取院校地区分布中,长三角地区受到考研学子的偏爱,人数以865名遥遥领先位居榜首。长三角经济发展迅速且高校众多,这可能是长三角更受师大人青睐的重要原因吧。京津冀有83人位列第二,珠三角紧随其后以45名位列第三。AHNUers将去向全国各地深造,相信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会在不同的地方继续绽放光芒,并拥有光明的前途!08、各学院最爱的考研院校最后我们来看各学院去向最多的考研院校,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徽师范大学受到众多学院的青睐,可见师大学子对母校的热爱,此外化材学院和生科学院去向最多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科学院最爱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最爱的是安徽大学。师大优秀如斯,师大学子亦然。本期2020届考研生大数据放送就到这里啦~现在,考研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提升自己的学历,这段旅程虽然艰难却也值得,不仅考知识更考验信念,会让我们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小新梅想,无论你的未来选择是什么,都要坚定信念,勇敢地一往无前!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策划/指导:马星宇文案/排版:叶宁宁 娄潇 胡宁萍 魏文君 谭怡 费雅婷 王路婷数据整理:叶宁宁 陈治鹏 姜杉 费雅婷 谭怡制图:袁娅雯 姚雅岚 魏笑 柳旭 莫雯瑞数据来源支持:招生就业处

贵人迷

数学专业本想考研计算机专业,但是发现大数据更适合,该怎么办

首先,计算机专业一直是大数据方向研究生的主要培养专业之一,所以如果读研期间想主攻大数据方向,考研时完全可以选择计算机专业,而且在计算机专业读研还会有机会接触到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与大数据关系紧密的技术,学习和科研体验也能够得到保障。在没有成立大数据专业之前,计算机专业就已经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培养大数据方向的学生了,而且很多高校的大数据专业目前还没有研究生培养能力,研究生的培养依然设立在计算机专业,这就导致很多大数据专业的本科生在考研时也会选择考研计算机专业。大数据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目前诸多专业都可以培养大数据专业的研究生,除了大数据专业之外,计科、软件工程、数学、统计、经济、金融等专业也都有能力培养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随着诸多传统学科开始与大数据相结合,会有更多的专业具备培养大数据方向研究生的能力。在选择专业时,除了要考虑大数据技术本身之外,还需要考虑就业场景,如果未来希望在IT互联网行业发展,那么在计算机专业读研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计算机专业往往会更注重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开发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就业的影响还是比较积极的。目前虽然整体上来说,大数据领域的人才缺口比较大,但是开发岗的就业渠道更多,算法岗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轻用民死

最小硕士19岁、博士21岁 东北大学发布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

最小硕士 19 岁、博士 21 岁;硕士生男女比例为 1.38:1,博士生男女比例为 2.33:1。2020 级研究生新生已经步入东北大学学习。日前,东北大学发布 2020 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东大 2020 级共有 5700 余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约有 14% 为博士生,86% 为硕士生。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占比 95%。研究生新生年龄分布来看,入学新生年龄跨度很大,大多数同学年龄集中在 20 至 30 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 19 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 21 岁。研究生新生整体男女比例为 1.5: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为 1.38:1,博士生男女比例为 2.33:1。从院系研究生男女比例来看,外国语学院以 25:1,夺得女生比例最高的桂冠。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 12.33:1,位居男生榜第一名。从录取专业人数分布上看,研究生新生硕士录取人数前十的专业为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动力和化学;研究生新生博士录取人数前十的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机械、化学、计算机、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应用经济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新生录取生源遍布 31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 同学较多的省份为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和四川。研究生新生姓氏分布方面,人数最多的五大姓氏依次是:王、张、李、刘和陈。从出生日期来看,研究生新生中,有 16 人在校庆日 4 月 26 日,与东北大学一起过生日。辽沈晚报 · ZAKER 沈阳 记者 朱柏玲【来源:辽沈晚报·ZAKER沈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说说笑笑

统计学的女硕士转行大数据,她要求一个月是15000

今天有一个(统计学)的女(硕士)来我公司面试大数据,她要求一个月是15000,听她说高考数学考148分,面试的过程中,她几乎能回答上来,能力跟我公司3年开发经验的程序员差不多。她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她说:学历(硕士),(统计学)专业,目前年龄27岁,大学毕业两年,由于本专业(统计学)就业工资低,待遇差,就在去年到现在自己自学了一年半(大数据)的知识点,目前熟练JAVA集合,多线程,IO流,反射.....等基础,还说自己熟悉Hadoop生态系统,具备HDFS/Spark/HBase/HIVE等组件搭建和开发能力。面试我问她:本专业(统计学)待遇不好还是就业困难?我问她,非要转行来做互联网程序员吗?她说: ( 统计学)非常容易就业,目前上份工作就是数据分析师,月薪8500,工资连个大专生的程序员都不如,她还说传统行业工资真的低,选择永远大于努力,所以才选择互联网程序员。面试我问她:你为啥转行大数据岗位,转行JAVA不行吗?她说:自己当年高考数学考了148分,恰好大数据需要数学理论的基础,所以才转行大数据,至于JAVA真的太简单了,都是调用API的水平,压根就没有挑战性(她刚说完,我心里想,说JAVA简单都不是一般人呀,毕竟人家是985毕业的,但是培训机构出来的JAVA程序员一大推找不到工作)面试我问她:你没有开发经验,你如何说服我,你可以胜任工作?她说:虽然我没有工作经验,单凭985这个学历,跟高考数学考了148分,可以证明我的学习能力挺不错的,她还说自己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入职后应该很快上手项目的(我点我信任她,毕竟对方是985毕业的)面试我问她:大数据是基于JAVA开发的吧,你对JAVA了解多少?她说:看过hashmap源码,懂得并发编程,目前懂得同步锁它的原理,还有NIO/IO流(她刚说完,我心里想,自学一年,有这个水平,当时我有点怀疑她在吹牛逼)我就接着问了一点技术性的问题,确认一下她对JAVA掌握的情况:来说说:HashMap的实现原理? 来说说:为何HashMap的数组长度一定是2的次幂?来说说:HashMap重写equals方法需同时重写hashCode方法 ?来说说:JDK1.8中HashMap的性能优化 ?来说说:线程同步锁它的原理?来说说:JAVA 多态它的原理?我就问了这些,毕竟我有10年JAVA开发经验,不过这个985高材生真的厉害,上面的面试全会,我想科班毕业的未必回答得上来,一面我就这样给她过了,二面我叫我公司的老张面试他,我公司的老张有8年大数据开发经验,能力在我公司非常的优秀。我在房间旁听,他们在交流关于大数据Spark相关的知识点,他们大概交流了2个多小时,我看到老张笑着跟她握手,欢迎加入我公司,看来老张认可她的能力,老张还特意跟我说,这妞可以胜任3年大数据开发的岗位,待会谈薪资的时候就按3年工作经验给她。面试我问她:你期望的薪资待遇是多少?她说:月薪15k就满足(我本来想给她开月薪18k的,给她15k算了,毕竟对方没有开发相关的工作经验)于是我就满足了她的薪资待遇,给她开了月薪15k,不过对方挺开心的,她说,明天来公司报到。整个面试过程就这样结束了,这个高材生985毕业,转行互联网行业是正确的选择,最起码工资翻了一倍多。我对她的看法如下:选择真的大于努力,她的读的专业是统计学,毕业从事数据分析师,工资月薪8500这么低,工资连个大专程序员都不如,果断转行程序员是正确的选择,毕竟互联网程序员工资高。你们对这个985高材生转行程序员有什么看法,欢迎吐槽一下。

曾琦

本科大数据考研考什么专业?能选择专业的太多了!

大数据是目前互联网很火的一个词,在高考时,很多考生都选择了其对应的专业“大数据”,有些在本科所学知识涉及到大数据的很少,多和计算机相关的。那么本科大数据考研考什么专业?大数据专业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种,考研可以选择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专业。考研时可以选择考学硕或者专硕,专硕报考人数相对多。学硕偏向学术理论,专硕偏向实践应用。学硕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专硕计算机所有相关的专业在报考时基本上不区分专业,统一为电子信息硕士,不同学校,电子信息研究方向不同,甚至同一个学校不同学院电子信息方向也不同。计算机科学技术下分专业有:保密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高可靠嵌入式系统、海洋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金融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与工程、网络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与技术、物联网技术、新药物与新材料、信息安全、医疗信息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诊疗。如: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开设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院校最多,如:(以下仅展示部分)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电子信息(专硕)为例,一共有9个方向,分别是(01)软件工程(02)网络安全(03)智能科技(04)软件 程实验班(05)集成电路(06)电子通信(07)集成电路实验班(08)金融科技(09)计算机技术。再以浙江大学为例,多个学院均招收电子信息专硕,而且每个学院的电子信息方向都不同,和本学院有一定的相关性,像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的电子信息专硕研究方向有生物医学工程、仪器仪表工程。那么学大数据的同学了解后,可以选择考学硕也可以选择考电子信息专硕,具体再看高校的研究方向是否感兴趣,再进行选择。可以直接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硕士目录进行查询。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51考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