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近三年研究生招生报名情况及趋势分析(2018-2020)赵信

近三年研究生招生报名情况及趋势分析(2018-2020)

相信有过考研经验或者打算考研的同学都知道,全国考研十年内的报名人数,从140.6万上升至341万,增幅达到了143%。十年期间,2014-2015年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2020年的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了300万大关,直达341万。可见,考研这件事是大势所趋,人数会逐年递增,而考研难度也只会增加。一、全国2010年-2020年考研报名及录取人数统计二、全国各省份2018-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变化趋势2020年的考研招生数据中显示,北京、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地考研报名人数最多,其中北京报名人数为425295人,比去年增加41938人,增幅达10.94%。在京考试最终现场确认考生为135899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402人,增幅4.9%。从考研报名增幅趋势来看,山东、河南、四川、广东均已20%以上的增幅率位列前茅。热门大学依然报名火热,以北京地区为例报考人数逾万人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十七个招生单位。三、全国各地区2018-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变化趋势从各地区的数据汇总来看,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考研增长较快。都说考研前要充分了解考情,它不仅是说考试真题的情况,更多的还是院校专业、报考人数、报录比、推免等等,考研之路道阻且长,扎实走好每一步都很关键,万事开头难,但不要怕麻烦,稳扎稳打,不管路多长,总会看到光亮。

祭父

19考研到底有多难?看最新全国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

19考研到底有多难?看最新全国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一 、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每年都创历史新高,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18考研(238万)较17考研(201万)直增37万考生,增长率达到18.4%,有人预计说19考研有可能达到270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呢?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针对考研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选择考研的原因有: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进入名校、通过考研更换专业、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暂时逃避就业压力、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其中占绝大多数的为以下三个方面:1. 本科就业压力大,考研可提升就业竞争力;2. 名校情结;3. 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你考研的原因是哪一个呢?欢迎留言哦~)二 、多省市研究生考试报名持续增长1、山东:山东作为生源大省,2018年考研人数达213803人,同比增长14.54%,为历年最多。其中,2018全国报考山东大学的考生共23018人,突破两万,创下历史新高。2、四川:2018年,四川省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再度飙升,有效报名人数达到了119523人,较2017年增加了37583人,增幅为45.87%。去年四川报考点一度爆满,导致一部分考生无法在本地报名,最后增加考点才得以解决。小编也在这里提醒大家,到报名时,尽量不要往后拖,每个报考点所能容纳考生数量有限,确定了之后就尽早提交,以防带来不便。3、黑龙江: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计报名79242人,比2017年增加了12053人,增幅为17.9%,这是该省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第三年增长。4、河北:2018年河北省共报考120580人,比2017年增加17525人,增幅为17.0%。报名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除以上地区外,安徽、湖北、江苏、内蒙古、重庆、辽宁、河南、天津等多地,报考人数均创下新高。三 、往届生报名增幅明显根据教育部公布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显示:238万考生中,应届考生131万,比17年增加18万,往届考生107万,比去年增加19万人。以湖北和河北地区为例,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往届生报考人数逐年增长。原因是因为从2016年起,在职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不少在职人员为提升自身竞争力或工作需要,也加入考研大军。湖北河北四、部分省市专业硕士报名人数超过学术硕士随着专硕培养规模壮大及认可度提升,瞄准专硕的考生比例逐年提升。以北京为例,北京2015年为43%,2016年为46.3%,2017则首次超过50%,达到52.2%,到了2018年,这个比例则高达54.7%。其中,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以湖北和河北为例:河 北湖 北2019年考研的人数将继续增加的同时,报考专业硕士的比例也会保持持续增长。在2016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中,专业学位考取概率为0.27,学术学位考取概率为0.35。从这分析来看,同学术硕士相比,专业硕士考取难度更大,且随着专硕越来越火,其考取难度有持续增长的态势。五 、女生读研占比超过半数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六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招生自2016年9月起,在职研究生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统考。这对于在职考研人来说,无疑增加了考试难度。相应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必然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毕业后,将拥有“双证”(学历证书和研究生学位证书),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成为了众多在职考生的首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招生两年以来,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占比逐年增多。以北京、河北为例:七 、MBA、会计、法律硕士等依然是报考的热门专业以北京为例: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报考人数居第四至十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八 、热门高校各专业报录比报录比指的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大说明该专业考研难度越大。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使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竞争度变小 ,录取率提高。但是,一些热门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的报录比相对较高,考研难度依然很大。研招网给出了4所热门高校(人大、复旦、南开、浙大)报录比排名前10的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

深闳而肆

重磅|2020年西财研究生报考录取数据统计分析(完整数据版)

小编将2020年各专业的拟录取、报考、复试、实际录取等数据做了一个汇总,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各专业的详细情况,希望能对宝宝们最终的专业选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也建议大家参与上面小程序的报考专业统计,后期我们会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大家报考专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各项数据的含义在表格后面有说明的呦,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给小编留言,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呢~2020年,报考西财研究生共计25059人,较2019年22785人增加2274人,增幅为10%;西财录取3285人(学硕1215人,专硕全日制1570人,非全日制500人),录取人数较2019年增长8%(2019年共录取3036人)。2020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幅为17%,西财报考人数增幅低于全国增幅,主要原因是报考西财研究生的基数较大,全国研究生考录比大概为4:1左右,而西财在8:1左右,另外,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最近几年财经类专业的热度有所下降。此外,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西财报考人数增加的几乎全部是全日制的专硕,学硕的报考人数较2019年还略有减少,随着近几年来报考人数的大幅增加,西财专硕的性价比逐渐降低,特别是431-436这几个专业考录比和分数线都已处于高位,竞争激烈。2020年学硕报考人数为10235人,录取人数为1215人,其中录取推免生394人,剔除推免生后统考生考录比为12:1,,较2019年13:1有所下降。专硕(全日制)报考人数12370人,录取1570人,其中录取推免生211人,剔除推免生后统考生考录比为9:1,与2019年持平。1、拟招人数:各专业的拟录取人数,是学校发布的2020招生专业目录上的计划招生人数,与之对应的是“实录人数”。很多专业的“实录人数”都会大于 “拟招人数”,原因是2020的招生计划是在2019年9月份发布的,学校给出的数据比较保守,便于后期根据教育部要求以及实际报考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对于“实录人数”大于“拟录人数”,有两种不准确的理解:一种认为是扩招;另外一种认为是没有包含推免生。这两种理解都是不准确的。2、报考人数:各专业统招生的报考人数。3、录取人数:各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包含统招生、专项计划和推免生。从表格里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极个别专业没有招满之外,实录人数都是大于拟录人数的。4、统招人数:各专业统招生的录取人数,不包含“援藏计划”、“退役学兵”、“少民骨干”、“单独考试”考生人数。注:本身专项计划也属于统招生,但这里为了分开列示,将统招和单独计划分成了2个部分。5、专项计划:各专业“援藏计划”、“退役学兵”、“少民骨干”、“单独考试”参考复试的考生人数。6、推免:各专业推免生的录取人数。官方这次公布的各专业推免生人数与去年公布数据略有调整,以这次公布为准:7、复试人数:各专业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该人数包含了专项计划考生人数。推免生的复试是单独进行的,这里的复试没有包含推免生的复试人数。8、复试淘汰比:统招生复试淘汰人数/统招生复试人数。9、考录比:报考人数:统招生,报录比越高表示该专业的竞争越激烈。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点一下“赞”和“在看”

树海

考研:报考的人越来越多,大数据分析原因基本上就这四点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就要来到了。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今年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86万多人。较上年增长20%以上,考研人数的增长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是什么原因使得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呢?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基本上就是这四点。1、本科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增大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基本普及,造成了大学生的“泛滥”。每年有近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加入到就业大军中,然而社会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岗位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造成了大学学历严重贬值,社会提供的工作和大学生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单位在招聘中,要求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只能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来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这部分学生在考研中,占到近40%左右的比例,是考研的主力。2、非全日制研究生地位提升国家教育部从2018年起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改革,把之前的非全日制硕士招考统一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大家一视同仁,在一个起点上竞争,这就是的在职硕士的地位提升起来。从之前的“交钱买学历”一下子变成国家认可的学历,含金量一下子提升了很多。这也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多了一个选择,如果全日制考不上,可以调剂到非全日制读研。这部分人和第一类考研的学生有着相同的原因,都是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部分占到近30%的比例。3、三跨人员这部分同学由于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对于大学中就读的专业、学校、城市都不满意,希望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跨专业、夸学校、跨城市,考到理想的城市、院校、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学习,俗称“三跨人员”。把这个目标看成是自己毕生的追求,立志于这个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这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明确的目标,虽然在报考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占到总数的15%左右。4、名校情结当年高考由于种种原因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但这部分学生都有一颗向往名牌大学的上进心。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到985、211等重点高校是他们的毕生追求,所谓专业可能看得很淡。因为现在企业招聘中很多会注明,优先考虑985、211重点高校的学生。很多普通大学毕业生,甚至连毕业简历都递不上去。这就更加加剧了学生追求名校的情结,想通过考研进入到重点高校继续深造,以便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这部分同学可以占到报考学生的8%左右。综合上述,考研人数的增长,不仅来源于应届毕业生的增多,很多工作后的毕业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毅然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还吸引了很多三跨人员和具有深厚名校情结的同学。这四种人虽然考研的动力来源于不同的方面,但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可以看出学历和名校对今后的工作影响还是很大的。

重写本

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预测,近五年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分析

2021年研究生报名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预报名阶段已经有不少考生迫不及待的报名了。等到10月底,2021研究生报名结束。2021年硕士研究生的报名人数将正式揭晓。在答案揭晓之前,让我们分析一下近五年的研究生报名和录取情况,一起预测下2021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吧。欢迎在文末参与投票。2016-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本文数据来源:报名数据来源于研招网,录取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统计数据(2020年官方数据尚未公布,根据教育部新闻发布内容以及录取扩招情况汇总得出的大概数据)。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341万人,5年时间,报名人数增长近2倍。同时研究生招生也在逐年扩招。2016-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及录取增长率从报名和录取增长率上我们能看到:近五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的数量增长速度远高于研究生录取数的增长速度。因此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增加。2016-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率2016年-2020年研究生录取率是逐年下降的趋势。2020年初,教育部扩招18.9万硕士研究生名额,使得2020年研究生录取率29.33%高于了2019年的研究生录取率27.72%,但是依旧低于2018年的31.73%。说明未来研究生的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是个不可逆的趋势。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你认为会是多少呢?欢迎投票参与。单选|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少于300万300万-320万320万-340万340万-360万360万-380万380-400万超过400万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酷刑室

报考少走弯路:考研大环境权威分析

近日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从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近年考研报名及招生特点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读,其中涉及很多数据分析,许多基础问题诸如:研究生还值钱吗、现今研究生具体报考热门程度、招生规模、考生组成、弃考率等问题都可以在里边找到权威答案。因为原文篇幅过长,本文则摘取了十个对考研至关重要、不得不了解的十个重点进行解读。重点一:研究生毕业生总体数量即中国研究生值钱吗?值不值钱得看起稀缺性,稀缺就值钱,泛滥就不值钱,且看数据:从1978年到2019年的41年间,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持续增长。尤其是在2002年后,增幅明显上升。2003年,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首次超过10万,到2013年,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50万。从1978年到2019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累计达776万余人。人口和经济水平是决定硕士、博士的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比例关系,达到了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超过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但从人口博士、硕士比看,我国人口博士比是发达国家的近5倍,人口硕士比是发达国家的近3倍,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有质量的中高速发展将是常态,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影响下,我国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研究生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支撑国家“双一流”建设,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提供保障。解读:从近41年硕士毕业生累计人数来看,仅占中国14亿人口的0.05%,即一万个人只有5个硕士;从与发达国家对比看,我国硕士占总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从数据可见,从中国社会整体看,研究生是稀缺的。可能有些同学说我身边研究生很多呀,那只是你恰好处在这个圈子而已,但从整体看是非常稀缺的,这就决定了一段时间内研究生学历是值钱的,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大家可以放心去考,肯定不亏。重点二: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迅速(供给端)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相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加大,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许多毕业生加入了考研队伍。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解读:如今考研人数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多,尤其是今年受到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不易,许多应届生和失业人员都会选择考研,预计2021考研人数很可能会突破400万人。考生供给量巨大,其中不乏高手和学霸,一定程度增加了考研的难度。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如果有考研打算,越早开始备考越好,做好全程高能学习的持久战准备,万万不可临时抱佛脚。重点三: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需求端)1.双一流”院校招生规模继续扩张“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人数较2018年4000人,增加了300人。在2020年,招生人数再次上涨200人,达到4500人。东南大学在2017年至2020年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数量达到5100人,比2017年增加了1100人。2.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幅存在明显差异近十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从各学科招生人数来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历史学虽较10年前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仅为11.6%。教育学增长幅度最大,为294%;其次是农学,增长率达225%。医学、管理学的招生人数较10年前翻了一倍以上。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解读:随着报考人数增长,高校的招生规模也是在增长,供给也是在增加。但高校招生增长比例还是低于报考人数增长比率,同时,某些985、双一流学校的某些专业招生规模有所收缩,对于考名校的同学难度是越来越大,需要付出的努力将会更多。重点四:推免生数量逐年增高,占比下降1.名校接收推免人数逐年攀升 部分高校比例下降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最成功的一种招生模式,受到广大高校与研究生导师的认可,也成为“双一流”学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东南大学2015年到2020年接收的推免硕士生人数持续增加,2015年接收的推免硕士生人数为1281人,2020年上升为1859人,2020年较2015年增长了45.12%。2020年,推免生招生计划人数呈上升趋势,部分“双一流”高校推免生在招生计划中占比却在减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2020年招生计划推免生占比较2019年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在高校内部,不同专业推免生占比不同,部分高校专业招收的研究生大部分来自于推免。2020年,北京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物理、高等教育学、统计学、企业管理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2.“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17年新增的54所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名单,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增至366所,相比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覆盖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在有推免资格的366所高校中,所获得的推免名额差异较大,一般著名高校比例较高,普通高校则较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推免率超过了35%;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推免率也较高,均超过了25%;而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推免率则明显低于这些“双一流”高校。解读:“推免生”通常是统考生“深恶痛绝”的人群,埋怨其占了大量名额,但也没办法,谁让人家从高中甚至大一就开始努力,一直保持成绩优异呢。因此推免生的比例是大家在选择院校和专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某高校某专业推免比例很高,留给统考生只有个位数的名额,难度就可显而知了,需要仔细调查,慎重考虑。值得注意的是,名校的推免比例会高些,其他学校会低些。重点五: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居高不下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解读:虽然考研报考人数看起来很吓人,但其中也有“水分”,还没上考场,直接就淘汰了百分之十几的人,即使是参加考试的人,排除掉“去考一下试试水”、“没认真复习的”、“只复习了一两个月”的等,认认真真全程复习完整并坚持到最后的考生是不多的,所以,过程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每坚持一分钟就淘汰了一个人,真正诠释了:坚持就是胜利。重点六:专硕招生规模赶超学术型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实现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达到近58%,专硕招生规模正逐年增长,已经超过学术型硕士,占到了我国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一半以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湖北省2015年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45819人,在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占比45%,2019年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86934人,占到了报考硕士人数的60%以上。河北省2015年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34151人,占比42%,在2019年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85580人,占硕士报考人数的59%。解读:专硕从五年前的无人问津,到今日的火爆,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社会的认可,目前的形势是专硕的火爆程度已经高于学硕,很多学校专硕的分数是大大高于学硕的,其实,如果有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话,学硕也很好,专硕还是学硕,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考虑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重点七: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以来 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1.非全日制招生“遇冷”,招生规模呈缩减趋势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从2019年北京邮电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录取情况来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研究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学院)等专业均无人上线,公共管理、软件工程专业录取人数远高于上线人数。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从部分高校2019、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在两年里缩减幅度较大,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非全日制计划招生数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担心就业问题,多数考生报考意愿低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从调查来看,对于非全日制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七成以上考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不考虑非全日制,14%的考生认为影响很大,导致不能报考非全日制。也有11%的考生因为是在职定向报考,非全日制改革对其影响不大。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除此之外,超过半数的考生不愿报考非全日制的原因是非全日制学费贵,基本没有奖助学金。解读:自从非全日制纳入统考来,国家频频发生支持非全日制,不仅能拿到“双证”,国家也呼吁用人单位重视非全日制硕士。但是广大考生仍然只把非全日制当作“备胎”,只有进攻全日制不成才考虑非全日制,第一志愿很少考虑非全日制的。这样的场景和五年前的全日制专硕何其相似,但五年后的今天,专硕的地位已经大变样。我们还是期望用人单位能对非全多一些认可,相应国家号召重视非全,相信有朝一日非全日制会崛起的。特别是在调剂的时候,一些名校的非全是不错的选择,至少有了名校的title,以后会好办得多,期待非全的升值!重点八:考研报录比创历史新高近几年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要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考研报名人数增加到290万人,报录比预计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共计 341万,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近三年,各大高校的报录比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上海财经大学从2017年的5.6:1上涨到2019的7.4:1,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报录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解读:报录比是衡量考研难度的重要指标,即报名人数比上录取人数,即报名多少人中将会录取多少人,报录比越大证明竞争越激烈,考研越难。值得注意的是:这个4:1仅仅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包括所有高校和所有专业,如果是热门高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将会达到10:1以上,顶级名校达到20:1也不奇怪,广大考生报考时需要分析目标院校的报录比,从中分析竞争程度。重点九:考生备考的时间大多在六个月以上从考研备考的复习时间来看,45%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至12月之间,约37%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个月以内,也有18%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超过了一年。解读:如今考研难度的增加,考研备考的目标高分化、长线化已成为常态,63%考生备考时间达到六个月以上,这就说明了投入充足的时间是考研的基本要求,如果没办法保障时间或者没办法持续长时间的学习,是很难一次考上的,一定要保障时间!重点十:关于考研辅导班关于考生对考研辅导班的看法,近六成考生对考研辅导班持保守态度,认为是否报考辅导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两成左右的考生则认为,没有必要报考辅导班;超过一成的考生认为,辅导班对备考有很大帮助,自己会参加辅导班。解读:从调查看,只有两成考生绝对不报班,六成考生投看情况,但其中大部分考生最终可能或多或少报一些辅导机构课程学习,给自己复习指明方向,减少压力。很多事情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即可,交给辅导机构自己可以在资料选择、课程选择、规划安排、效果监测、择校择业上减轻很多压力,节约时间,自己只需要专心备考即可。

合则成体

分析 | 考研报名人数或达238万,研究生还值钱吗?

我在高联考研论坛上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在2017年考研前10天左右回答的,题目叫做“2018年考研人数或大幅超200万,研究生头衔究竟还值钱吗?”2018届考研如今已经顺利结束,就目前得到的数据而言,这个题目前提是完全正确的:2018届考研人数据传达到了238万,相对于2017届的200万左右上升了30余万,相对于2015年的164万人几乎增加了50%。但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呢?我认为依然有广泛的分析价值。文章之首,摆明我自己的观点,这个问题犯了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在整个用人市场上,一个头衔、一张证件、一个身份值不值钱,不是由有多少人有这个东西决定的,而应当是得到这个东西难不难决定的,是整个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盲目的用一个群体人数的多少衡量这个群体的含金量,其实是有很大的问题的。首先,请大家看一张图:2004年-2015年考研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和考录比例表我们在这张图立刻明显的看到,从2004年到2015年,考研人数几乎翻了一倍,当然,相对于这两年的人数增长速度而言是慢了不少,但整体而言,是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的,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个趋势,从2004年到2015年,即使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一直在上升,但报录比一直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3:1,甚至于在某些年份,比如2004-2005年,报名人数大幅增加,录取比例反而大幅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明确一个结论:报名人数增加、录取人数增加≠考试难度下降,整体而言,从2004年至今,考研的录取比例变化不大,考研依旧是社会考试中难度最大的考试之一。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于保送研究生比例的增加,有一些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变得极为难考,上海交通大学的某专业学术硕士,今年的计划录取人数居然是史无前例的一人。大量CS专业的人群涌入浙江大学,导致浙江大学今年的计算机学术硕士录取比例甚至可能达到10:1。更不要说五道口、人大、厦大、上财、中财这些学校的会计硕士、金融硕士这种热门已久的专业,基本录取比例都在8:1以上,难度之高,令人咋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一个考试得到的身份值不值钱,在笔者看来,是这个考试的考录比决定的,就比如说,最近几年,各个学校法学专业的录取人数日渐走高,导致司法考试的报名人数、通过人数都有所增加,但是没有人说司法考试合格、法律资格不值钱,这是由于这个考试本身的难度和录取比例决定的。其次,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不想就业的原因,更深层次而言,是整个社会人才市场倒逼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985、211等重点院校的扩招,很多的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中都提高了自己的学历要求,尤其是科研岗位和管理岗位,中国拥有一个理工科发展底蕴较高的教育环境,理科生、工科生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走入社会,随着毕业本科生人数的增加,企业为了高效率地选择优秀人才,只能提高录用水准,这就导致很多专业的学生,只能借助研究生的跳板去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这也是很多专业本科沦为低就业率、低薪的“红牌专业”的原因之一。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因此,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是整个社会就业环境导致的,社会就业环境需要高学历就业者,研究生更加满足用人者的需要,如今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的增多,而博士生人数波动不明显,只能认为是这个需求还没有达到饱和,研究生现在依然是整个就业市场的紧俏人才,如何来“不值钱”一说呢。最后而言,小编认为研究生已经是人才学历要求的底线了,或者说硕士已经是大量进入用人市场的最后一批人才了。为什么呢?后面不是还有博士吗?在我报送之前,我的学长曾经跟我说:学弟,你要想好,硕士还能算作一块跳板的话,博士就是一种人生选择了。这句话我认为讲的是相当有道理的,博士培养,需要最少3年,大部分为4到5年的培养时间(除医学博士等培养时间比较固定的学位),如果是直博生的话,需要5年到6年的时间,毕业生已经有了合格的学术地位,这样的培养成本和入行时间,应当说很难成为需要大量入行者的用人单位的需求目标,毕竟,一个单位要大量招录年龄28岁以上,以学术知识和能力为知识体系主体的人,我是不信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博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提高自己的用人要求,硕士已经是底线了,如果有朝一日硕士也变得“不值钱”了,那么整个用人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估计谁都很难想到。做一个结论:如今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生在人才市场都将是“值钱”的,如果这些研究生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好看的简历,他们将更受亲睐,也希望研究生同仁们与我共勉。

三科

浙江大学报考分析|新传考研报考分析32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浙江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实力位居B+,全国第9名。浙大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具有很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培养方案中,学校也非常注重跨学科的交流。浙江大学的“强势学科+地理优势”,学院还有不少学术大牛坐镇,杭州不少知名互联网企业:阿里、网易和华为等,这些优势让不少同学对浙江大学心向往之。下文给大家展示出关于报考浙大新传的详细数据,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研读哦!No.1 关于浙大你想知道的那些事01 学校简介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02 学院简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成立于2006年,其中,新闻学科于1958年创办,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教育的单位之一。学院遵循“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传媒创新创业的人才摇篮、科技引擎和智库基地。作为国内传媒教育的重镇之一,近年来,学院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影响不断提升。在2017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浙江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排名全球前150名,中国大陆名列第四,在学术成果和学者影响力等硬指标方面更是位居国内榜首。03 老师介绍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3个博士点:传播学、美学、政治学。5个硕士点:传播学、新闻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政治学。6个研究所:传播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广播影视研究所、国际文化与社会思想研究所。04 学费情况1、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学制为2年。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学制为2年。05 奖助学金学校设置学业奖学金,硕士生8000元/学年,奖励对象为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学校设置岗位助学金(含国家助学金等),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生学校资助部分为700元/月,导师资助部分按照学校及院系制定的标准发放。每学年发放12个月。No.2 浙大新传真的难考吗根据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数据,专硕每年报考人数逐渐增加,统招人数保持在10几人,浙大的学术硕士招生,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统招人数极少,报录比也在逐年增加,下文给出了详细的近三年分数线及报录比。2020年更是神仙打架,官网给出的最新新传专业复试分数线专硕学硕均为370,就此来看,报考浙大的压力还是不小的!01 报考信息新闻学(学硕):传播学(学硕):新闻与传播(专硕):同学们注意哦,专硕和学硕一样,都是要考英语一!!!千万不要掉以轻心!02 浙江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基本要求由下表可见浙江大学学术硕士以及专业硕士的复试分数线总分是370分(政治60、英语60、业务1及业务2为100分,总分370)(一)学术学位各学科基本要求(二)专业学位各类别基本要求03 历年分数线及报录比新闻学:2017年 报考人数13人 统招人数3人 复试线384 报录比1:42018年 报考人数15人 统招人数2人 复试线361 报录比1:82019年 报考人数28人 统招人数3人 复试线377 报录比1:9传播学学硕近三年报录比:2017年 报考人数42人 统招人数5人 复试线416 报录比1:82018年 报考人数60人 统招人数4人 复试线371 报录比1:152019年 报考人数109人 统招人数5人 复试线386 报录比1:22专硕近三年报录比:2017年 报考人数166人 统招人数13人 复试线380 报录比1:132018年 报考人数280人 统招人数13人 复试线374 报录比1:222019年 报考人数400人 统招人数14人 复试线382 报录比1:2904 复试办法(参考2019年复试办法)(一)成绩计算录取综合分数中,考生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占60%,复试成绩占40%。各复试小组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考生综合分数:综合分=(入学统一考试总分/5)×60%+复试成绩×40%。录取方式:按综合分名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如有拟录取考生放弃录取资格,则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进行等额增补。同时有本专业考生和调剂考生进行复试的专业,复试成绩排序需分开进行,复试成绩均合格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本专业考生。(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复试方案复试内容:笔试成绩(专业知识)占30%;面试成绩占70%(其中外语听力和口语10%、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60%)。在上文的报考信息中给大家详细地列出了考试内容,这里小编再强调一点,浙大的专硕和学硕一样也是需要考英语一的,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英语的学习。同时在完成给出的参考书目的学习后,一定要加强热点的积累和论文期刊的阅读。No.3 如何着手备考浙大新传01 考试大纲新闻传播学学硕【719新闻与传播理论参考书目】《传播学》(修订本)邵培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传播与文化》李岩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闻专业主义研究》吴飞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学概论》邵志择著,浙江大学出版社【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参考书目】《广播电视新闻学》李岩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消息写作学》沈爱国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广告学》胡晓云、张健康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著,刘海龙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参考书目】《新闻编辑学教程》吴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消息写作学》沈爱国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广播学导论》李岩,浙江大学出版社《电视新闻学》朱菁,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广告学》胡晓云、张健康著,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外公关经典案例解析》何春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传播学》(修订本)邵培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学概论》邵志择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媒体融合与融合新闻》蔡雯等著,人民出版社02 历年真题呈现【719新闻与传播理论】(一)名词解释(5*6’)1. 媒介事件 2.卡尔·霍夫兰 3. 使用与满足理论 4. 抽样概率 5. 中介化(二)简答题(50’)1. 沉默的螺旋理论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变化。(15’)2. 请谈谈数字劳工的内涵、研究侧重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15’)3. 据诶和邻避运动,谈谈新媒体对协商民主的作用。(20’)(三)论述题(35’)作为“框架”理论的补充概念,“形象框架”以隐喻、夸张、反讽等比喻手法(然后和“公共认知”结合一下),什么是形象框架里的隐喻、夸张、反讽?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其作用?并以框架理论基本概念,论述“形象框架”建构的可能性和措施。(四)研究设计题(35’)以网络视频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设计,包括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理论框架、研究方法,角度任选。【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一)名词解释(5*6’)1. 国际传播能力 2. 数据新闻 3. 传媒市场 4. 编码/解码 5. 舆论圈(二)简答题(5*12’)1. 国际传播理论转向全球传播理论范式的现实维度和理论侧重的分析。2. 什么是传媒市场的结构?结合案例阐述特征。3. 简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4.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报道和表现环保运动的表现和评价,请举例分析。5. 框架理论的发展,说明形象框架中的隐喻、夸张、反讽的内涵与联系,举例分析形象。框架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公共生活?(三)论述题(2*30’)1. 请谈谈,长尾理论在传媒市场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介组织如何利用长尾理论管理和经营。2. 一股逆全球化潮流出现,局部争端与冲突不断。新闻业被寄予厚望,能够缓和种族争端鸿沟和跨文化交流鸿沟。你认为新闻界可否或如何达成该作用?【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一)简答题(5*8’)1. 简述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品牌形象论。2. 美国福来灵克咨询公司危机传播公式(3W+4R)*8F=V1/V2。3. 简述电视新闻传播符号的综合性。4. 简述广播文本结构应该如何安排。5. 新媒体标题和的导语有什么作用?(二)论述题(2*20’)1. 谈谈你对“USP理论在当下已经过时了”的理解。2. 材料为两会中VLOG报道的文章。(1)简述VLOG以及VLOG的传播原因。(2)VLOG被应用于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有何变化?(三)公关题(20’)材料:举办亚运会,要求招聘三个公关人员,一个公关总监。(1)招聘公关总监的职责范围以及他应该具备的条件。(2)对这次亚运会公关关系核心诉求的基本理解。(四)消息写作1.根据原材料,起一个消息标题,需要双行标题,引题加主题(5’)2.根据原材料,改写一则消息,800字(20’)3.根据原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500 字(20’)【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简答题(5*10’)1. 从知识鸿沟到数字鸿沟,再到今天的数字代沟,谈谈基本定义和你的理解。2. 以豆瓣小组为例(或其他例子),说明斯坦利·费什的“诠释共同体”。3. 简述沉默的螺旋及其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适用性。4. 简述新闻事业的社会一体化功能。5. 具备哪些条件公众舆论才具有真正的公共性?(二)论述题(4*25’)题一:第一段材料:特朗普对媒体批判,导致媒体的公信力降低,损害记者的可信性,导致民众对媒体的不信任。第二段材料: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客观受到损害。第三段材料:新闻媒体的媒体公信力下降,人们不信任媒体,媒体不是人民的公敌。结合以下角度谈谈当前复杂语境下新闻传播业的变化。(除上述角度外还可以从受众、技术的角度出发),我们应有何反思,在这个融合时代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使命和责任?1. 这个时代的受众和过去相比有何变化?2. 新闻媒体的功能是否变化,是否还是“看门狗”“人民的公仆”?3. 新闻客观性是否消失?什么是“5G”以及5G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题二:网络直播与网络主持人,网络直播陪网友打游戏和互动。1.谈谈你对网络直播这一新型传播模式的认识,它反映了互联网参与式文化的哪些特点?2.与传统主持人相比,网络主持人的互联网特点?除流量思维,主持人还应该具备哪些媒介素养?3. 从传统主持人—受众到网络主持人—用户,如何认识以用户为中心的新传播格局?题三:材料:反转新闻的例子,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江歌案等。1. 反转新闻和反转舆论的异同。2. 在反转事件多发的背景下,将新闻真实作为新闻第一要素的看法。题四:结合新媒体背景,谈谈大众媒介与时尚的关系。关于浙大的报考分析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同学们提供帮助!祝所有考研的同学们都能成功上岸!

叶月

南京大学报考分析|新传考研报考分析35

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实力位居B+,全国第9名,南大新传有不少大牛坐镇,再加上南京大学综合实力强且地处江苏,报考生源的质量也都很高,南大新传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后面为大家做详细分析!No.1关于南大你想了解的那些事01 学校简介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余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02 学院简介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发端于1936年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孙明经先生创立的“电影与播音专修科”,是中国最早的电影广播教育单位,也是中国影音传播高等教育的起源。学院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下设广播电影电视、应用传播、新闻与新媒体三个系,以及网络传播、传播与社会、新闻与政治、媒介经济与管理、计算传播研究中心、新闻创新实验室、中德数字营销实验室等八个研究机构。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跻身全国十强,并入选“十三五”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江苏省第三批优势学科建设名单。截至2018年,学院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居全国第三。近十年来,CSSCI论文发表量居全国第四,引文量居全国前五。03 老师介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全职正教授22人,副教授16人,博士后及专职科研岗12人,并聘有外籍特任研究员。04 学费标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缴纳标准为8000/学年学制为3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费缴纳标准为10000/学年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为20000/学年学制为2年05 奖助学金南京大学向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硕士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提 供助学金(0.6 万元/年)以及学业奖学金(0.6-1.2 万元/年);优秀硕士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2 万元/人)、学校及社会捐赠各种冠名奖学金。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此外,学校设有校内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和多种创新项目资助。全日制研究生还可申请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国银行校园地信用助学贷款) 。No.2南大新传到底难不难考?南大的自身优势加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无数优秀学子前来报考,竞争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大。学硕方向,无论是新闻学还是传播学,统招人数被极度压缩,19年报录比高达1:31,竞争者的优秀程度堪比神仙打架;专硕方向,由于2018年南京大学正式启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近两年扩招趋势明显,虽报录比有下降趋势,但是相比起其他普通院校的新传考研,难度系数还是高一些的。01 报考信息02 历年分数线南京大学官网新发布的2020分数线专硕学硕都为360分,分别为政治60、英语60、专业一90、专业二90。03 历年报录比新闻学学硕近三年报录比 2017年 报考人数58人 统招人数4人 复试线340 报录比1:152018年 报考人数69人 统招人数5人 复试线345 报录比1:142019年 报考人数2人 统招人数61人 复试线368 报录比1:31传播学学硕近三年报录比 2017年 报考人数203人 统招人数7人 复试线340 报录比1:292018年 报考人数178人 统招人数10人 复试线345 报录比1:182019年 报考人数204人 统招人数6人 复试线365 报录比1:31新闻与传播专硕(全日制)近三年报录比 2017年 报考人数451人 统招人数19人 复试线345 报录比1:242018年 报考人数476人 统招人数58人 复试线345 报录比1:82019年 报考人数702人 统招人数53人 复试线350 报录比1:1304 复试信息在复试阶段,我校将加强对考生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考核,一般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并对考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进行测试。同等学力的考生还需另外加试所报考专 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此外,复试中,还应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复试采取差额形式,比例一般不低于120%。(2020的具体复试信息同学们一定要及时关注官网发布哦!)No.3考南大前我要做哪些准备?南大的考题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新闻学学硕一般都会考得偏向学术化一点,考察大量新闻相关理论以及大量中新史内容,中新史的考察还涉及到了深层次的考察,对史论的反思与当下的发展相结合;学硕考到了传播学理论,基础的传播学经典理论占比不多。会考到关于学派、研究方法等内容;专硕的考察内容比较追逐新传热点理论,比如区块链传播、短视频、非虚构写作等等,并且有大量灵活的实务题。同学们在完成给出的参考书目的学习后,一定要加强热点的积累和论文期刊的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量才能在众多优秀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01 参考书目【学硕参考书】《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张宸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埃德温-埃默里等著,人大版《广告策划与创意》(第2版),蒋旭峰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阿兰.B.阿尔瓦兰 主编 崔保国 杭敏 徐佳等译,清华版《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专硕参考书】《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媒介管理学》,郑丽勇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张宸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埃德温-埃默里等著,人大版《广告策划与创意》(第2版),蒋旭峰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阿兰.B.阿尔瓦兰 主编 崔保国 杭敏 徐佳等译,清华版02 历年真题(以下为2020年真题回忆版)【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一)名词解释(20分)1.区块链2.vlog3.场景营销4.全息媒体(二)简答题(30分)1.简述新闻工作者“四力”及其内涵。2.在品牌传播中,技术重要还是创意重要,为什么?(三)策划题(60分)1.《小欢喜》电视剧中乔英子一心想上南大天文系的梗在网络引热议,设计一份采访策划。需要涉及以下问题:(1)报道主题是什么?(2)采访哪些人?(3)采访哪些问题?2.为“南京大屠杀国际公祭日”策划一份融媒体报道。(四)写作题(40分)请就NBA莫雷推特对于香港发布不当言论事件,以及nba联盟和肖华支持莫雷言论,写1000字评论。【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20分)1.Fake News2.网红经济3.四不4.媒介事件(二)简答题(70分)1、五四前后中国的新闻思想变化。2、Communication意义的变迁。3、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影响。4、舆论和舆情的区别联系。5、知识沟和数字沟的由来和区别。6、新闻生产主体的变化。7、短视频和微视频为什么成为越来越广泛的信息传播形式。(三)论述(60分)1、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的区别联系。2、任选一名作家的作品,分析非虚构写作的特点,以及与当代先新闻业变迁的关系3、任选一个平台或角度阐述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613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1. 圣约翰大学报学系2. 阿歇特报团3. 《图片报》4. 反转新闻5. 监督权(二)简答题1. 评述民国民营广播电台费“商业本质”2. 简述狄楚青主持《时报》业务改革的主要成果及意义3. 简述《论自由》的主要观点4. 简述李普曼对新闻传播学的贡献(三)论述题1. 试分析舆论宣传舆论引导舆论导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试评述张季鸾得出“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证的机关而不是实业机关”的主要依据及主要目的,试分析该论断是否符合史实。(四)综合题(共40分)关于四力的一句话。1.中国新闻史上有不少新闻提出了记者素养的论述试谈谈这些论述与“四力”的联系2、请谈谈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传播学专业课一】(一)名词解释1. 清议报2. 万国公报3. 数字鸿沟4. 帕洛阿尔托学派5. 被遗忘权6. 传播的物质性(二)简答1. 简述芝加哥学派理论成就和代表人物2. 简述咖啡馆和沙龙在西方传播历史上的功能和地位3. 媒介伦理论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4. 社交媒体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界限的变化对公众参与和公共舆论的影响5.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和代表人物(三)论述1. 潘祥辉老师关于《盲媒》的一篇论文题目是论文里的一段古文材料要求解释材料涵义以及包含的传播学智慧和思想。2. 针对“微信朋友圈和自我展现”议题写一份研究方案包括理论框架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三个主要部分【传播学专业课二】(一)名词解释1. 李普曼2. 根据事实描写事实3. 时务报4. 客观主义5. 范长江(二)简答题1. 宋代小报的特点2. 使用匿名性的具体条件与原则3.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4. 梁启超报刊思想5. 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三)论述题1. 社会责任理论背景与特点2. 新闻价值强调xxx观点你怎么看3. 有机的报刊运动的具体内涵与实践指导价值(四)新闻业务1. 写评论:评论材料是11月5号一个9岁男孩罗某被一个疑似精神病的冯某华殴打致死2. 一个是研究方案设计3. 一个是关于传统媒体转型的案例分析4. 一个内容分析法以上就是南京大学的新传考研报考分析啦,有什么对于南大的疑问,同学们可以留言讨论哦,还有哪所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的报考分析是你想知道的快留言告诉小编,小编为你安排!

经权

考研报考重灾区,报名这些院校需谨慎!(附20研究生调查报告)

准备上岸2021考研的小伙伴们,你知道吗?2020考研全国总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创下341万的新高,相比2019年增幅17.59%。而且考研报考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其中,有些院校的报考人数已达一万以上,准备报考这些院校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谨慎报考哦~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2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1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20考研报考人数接近1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院校虽目前未查到20考研的报考人数,但也都是报考人数非常多的院校,基本都在2万以上.这类学校基本要么是国内一批最热门院校,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知名度,大都是一流的。要么地理位置优越,专业实力强,因此,人满为患也不足为怪。附上:2020考研报名人数/院校/专业分析报告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数据来源:教育部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从2016年到2020年,辽宁省考研人数中往届生比例从34.5%上升到41.8%。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考试院从2016年到2019年,湖北省考研人数中往届生比例逐渐上升,从34.45%增加到39.43%。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020年各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近年来,全国各省研究生报名人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较去年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据统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数据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20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约为11.9万人,较2019年增幅超过8.7%。同时,全国报考辽宁省域内45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总数为13.1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19926人,增幅为17.9%。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数据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数据来源: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双一流”院校招生规模继续扩张“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人数较2018年4000人,增加了300人。在2020年,招生人数再次上涨200人,达到4500人。数据来源: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东南大学在2017年至2020年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数量达到5100人,比2017年增加了1100人。数据来源: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幅存在明显差异。近十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从各学科招生人数来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历史学虽较10年前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仅为11.6%。教育学增长幅度最大,为294%;其次是农学,增长率达225%。医学、管理学的招生人数较10年前翻了一倍以上。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高校专业报考热度差异明显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前列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湖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数据来源:湖南大学暨南大学2019年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数据来源:暨南大学苏州大学2019年报考的热门专业中,报名人数最多的前两个专业是法学类专业。十个专业中有两个是理工科类专业,即化学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其他为社科类专业。数据来源:苏州大学南开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金融学院报录比14.1:1,法学院报录比为12.7:1,经济学院报录比10:1,而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报录比6: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4.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3.5:1。数据来源: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的学校,社科类专业相对薄弱,但仍然出现了类似现象。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建设工程学部3.3:1,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报录比2.8:1,能源与动力学院报录比2.6:1,相比之下社科类学院报录比更高,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1,外国语学院6.2:1,管理与经济学部5.3:1。数据来源: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安全工程学院报录比2.9: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7:1,矿业工程学院2.1:1,而管理学院报录比达到了5.5:1,公共管理学院4.5:1,马克思主义学院4.2:1。数据来源:中国矿业大学云南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社科类院系的报录比明显高于工科类院系。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1.2:1,建筑与规划学院报录比3.6:1,软件学院报录比4:1,社科类院系中的法学院报录比8.1:1,公共管理学院报录比7.5:1,经济学院报录比更是达到10.6:1。数据来源:云南大学社科类专业分数线上涨幅度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而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从2015年至2019年,社科类专业分数线全部上涨了5分至25分不等,其中历史学上涨了25分。工学分数线从2015年起逐年下降,2019年虽然相较有所增长,但整体看近五年间下降了10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是密不可分的。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200年研究生调查报告——2020考研报名人数/院校/专业分析报告》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内容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