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企业管理硕士看起来高大上,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变型记

企业管理硕士看起来高大上,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

冷丝自媒体原创,严禁他人转载文|刘冷丝栏目|教育改革10多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扩招,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的声誉,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某学生积极准备考企业管理研究生本来,企业进一步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研究生在很多工商、企事业单位也少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要求年轻化,出现了愿意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的情况。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上出现一些状况。除去清华、北大、人大和几所传统的财经类大学,大多数高校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核心问题,许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都有很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相反造成泛而不精、不专。培养模式上,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高校的培养还是基本停留于理论课程学习,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只有很细微的差异,理论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现代企业非常需要管理高端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空洞无物,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用人单位的主管也感觉这些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不太好“上手”。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和企业业界呼吁高校,必须有效地改革目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企业管理硕士的课程应当优化和及时更新,导师的整体素质恐怕也需要提高。比如,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要求精而深,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更多的任选课程,允许学生跨系、甚至跨学校选择课程学习,要激发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学生个性同未来的定位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职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大多较为成熟,已经定型,都有各自的个性。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高端的管理人才另外,培养单位还应当适当减少导师的其他工作量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和共处时间。其三,学校应该贴近实际,采用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更宽松的管理,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创业活动和自我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了解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最真实的问题。其四,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很多高校在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但是,这种本来很好的培养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谓的业界导师,他们也只有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有可能出现。企业和财务管理高端论坛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本科直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业界导师的指导,至少可以给他们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对于以后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很多实践真知并不是用语言就能够清楚表达的,而是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所体会。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的人才当然是应用型的人才。整个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都需要强调的知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也要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浮躁

浅谈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要克服恐惧和自负。恐惧是怕人坑自己,没办法真正相信别人;自负总觉得自己很聪明,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不能够容错。 其实应该做得就是建议、创意,而不是指挥,前提是我们只和成年人一起。什么意思?小孩子才会乱发脾气,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成年人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努力,最有创造力和成效的工作一定源于热爱,有内在的自驱力,而不是奖金利益驱动和KPI考核。管理就是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善意,激发责任、成长和荣誉,不是成天想着怎么多完成一点点业绩,多赚一点点钱,应该考虑更大的更有价值的事。脑子里天天想着钱的人,一定是做不出漂亮事的。没有人落地就是成年人,所以公司要做的其实是教育,能不能教会员工成为成年人,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不是这块料,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换愿意好好干的人。最后还要相信复杂性和随机性,能够坦然接受看来是挫折或者是失败的事儿。在我看来这是天意,努力了,无怨无悔。财富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是好的,但是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成为负担,比如一个人立志进山修行,你突然给他一套房子,就会变成负担。心态放松不被羁绊,则会很幸运,并且越努力越幸运。

独角兽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题目:试析企业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摘要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而壮大起来,各企业单位对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产生了强烈欲望。加强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金管理,而货币资金是单位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国家资产安全,防止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的重点部位,因此,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的货币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的有效手段。本文就企业货币资金监控的意义、目的入手,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引言在日常经营及管理过程中,一些单位财务管理不到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职务侵占等经济违法犯罪问题不断出现,货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的安全与否关系到企业兴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对企业进行货币资金监控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怎样对企业货币资金进行监控?从哪些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监控的又是哪些方面呢?对一个企业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以下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讨论。一、对货币资金进行监控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货币资金监控的意义货币资金是指企业要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要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部分。货币资金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流动性强。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又是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容易招致非法挪用、侵吞的犯罪行为,因此,无论是投资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管理当局都非常关心、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第二个是具有同其他经营业务的广泛联系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业务都与货币资金相联系,都可以通过货币资金的表现出来。第三个是国家宏观管理要求严格。为加强货币资金的宏观管理,国务院颁布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有《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规定。因此,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进行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对于落实国家的宏观管理制度,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核算与监控,保证货币资金安全和正常有效运转,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具人重要意义。(二)货币资金监控建设的特点同其他资产相比,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实施范围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部门都会发生货币资金业务,或与货币发生联系,因此,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2、管理要求严货币资金极强的流动性导致国家的宏观管理与企业的微观管理都十分关注货币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3、信息需求快无论是生产经营物资、设备的采购,还是各种负责的清偿、费用的支付都离不开货币资金的供给,企业管理当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随时掌握货币资金流动的最新信息。4、计量单位单一货币资金计量单位的单一性,为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不过对于外币的货币资金要在年末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所属各企业的外币折算成由统一的记账本位币(人民币)计量。5、检查监督及时货币资金极强的流动性和发生舞弊行为的隐藏性,都要求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能够对货币资金在各流动环节及时进行检查监督,发挥监控作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三)货币资金监控建设的目的根据货币资金监控建设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设计一套可行的货币资金监控制度,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落实货币资金的经管责任;2、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3、真实、完善地提供货币资金的会计信息;4、借助对货币资金的监控强化其他业务的管理;5、促进生产经营业务的正常运行。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设分析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于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经济日益走向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迫使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以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一些成功的国际跨国公司将控制比喻为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将强化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成功的秘诀。它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关的组织在其内部对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具体地说,它是指一个组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正式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它是有效执行组织策略的必要工具,是现代化企业重要的任务及管理方式与手段,是实现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最基本条件。而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内部制度的建设主要通过三方面:(一)货币资金内部制度的原则货币资金又称为广义的现金,货币资金业务主要是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货币资金在其不同项目之间的流动,也可称为现金的流入、流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原则是指对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时具有指导性的法则和标准,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通常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合法、合规性原则合法、合规性原则是指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遵循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经济业务在合法、合规的状态下开展。2、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指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必须依据企业总目标以及有关具体目标来确定,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目标是控制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明确的控制目标有助于实际操作和考核检查。3、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原则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全过程控制,即对企业涉及货币资金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二是全员控制,即对企业中与货币中与货币资金运作有关的所有员工进行控制,企业每一成员既是施控主体,同时又是受控客体。4、相互制约原则相互制约原则指办理具有固定风险的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应该严格加以分离。5、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指制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应当适合具体企业的应用。6、有效性原则其含义有两层:一是企业的货币资金制度手段和方法实施过程中当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二是企业应定期检查货币资金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7、成本收益原则成本收益原则指设置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成本应低于控制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防止货币资金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因为这一制度在货币资金业务尚未发生之前已从客观上将货币资金业务实际发生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或发生舞弊行为的潜在因素予以消除,或者将这些错误或发生舞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管理当局为了有效地控制货币资金业务,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以达到以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1、保证货币资金余额的真实性尽管货币资金要、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此项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任何经营环节如果缺少货币资金铁保证,就难以正常进行。2、确保货币资金的恰当使用货币资金是企业用途最广的流动资产,企业各经营环节都要直接或间接地用到货币资金,其需要量是很大的。货币资金的恰当使用应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3、确保货币资金的可动用性货币资金支出的频繁性,要求企业随时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企业管理当局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货币资金都可以用来购货或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费用。保持相当比例的货币资金,应付某些特定用途。(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一般方式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根据各企业组织结构、规模、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1、授权控制:是指各企业或岗位在处理货币资金收会及保管业务时,必须得到相应授权,经过批准才能进行。授权包括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前者指授权处理货币资金一般性经济业务,如现金的收付、费用的报销等;后者指授权处理特殊业务,如大额资金的支付、应收帐款信用度的制定等,企业在明确了各管理层次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责任、内容标准和限度后,即为货币资金业务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2、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组织规划中,要考虑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不相容职务是指如由某个员工独自担任,则增加其出现错误尤其舞弊可能性的那些职务或岗位。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就是要合理设置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对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会计记录职务、财产保管职务、稽核检查职务不相容职务实行岗位分离,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避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舞弊行为。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胡坚柱,《企业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才》,2007.8第71页]为:授权批准职务与业务经办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稽核检查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例如:企业必须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对相关职务实行这样的分离: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支票审核职务和支票签发职务分离,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人员不得兼任;银行印鉴保管职务、企业财务章保管职务、人名章保管职务分离,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合同业务的全过程,对相关职务实行这样的分离:合同签署(或委托签署)职务与条款订立职务分离;条款订立职务与法律顾问职务分离;合同谈判职务与合同定价职务分离;合同履行职务与收付款职务分离;合同审计职务与上述职务分离。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的全过程,对相关务实职行这样的分离:批准采购职务与采购经办职务分离;询价定价职务与确定供应商职务分离;采购职务与验收职务分离;付款审批职务与付款执行职务分离;采购职务、入库登记、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投资业务的全过程,对相关职务实行这样的分离:投资计划的编制职务与投资的审批职务分离;投资业务的操作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有价证券的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投资股利、利息的经办职务与会计核算职务分离。此外,还有直系亲属关系需要“回避”的有关规定,这也是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职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企业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职务;纪委委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或下属企业的主要领导人职务等。3.文件记录控制:文件记录控制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授权控制和和职务分离控制有效性的保证,会计记录就是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系统方法。健全,完整的会计记录有助于正确反映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状况和结果。4.资产与记录保护控制:是指通过对有关货币资金和相关记录实施特定保护措施以保证其安全和完整的一种控制方式。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接触控制:针对货币资金和记录,明确其可以接触或接近的人员,以及接触或接近人员的职责范围,限制其它人员接触或接近,以保护货币资金和记录的安全与完整。如对现金的管理和接触仅限于某些特定的出纳人员,对会计记录档案的管理也需要指定相应的会计人员。(2)盘点控制:是通过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施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式。例如:企业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同时,定期与银行对账,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及时发现并处理双方在记录中存在的问题。5.内部稽核:是指由有关部门人员验证与复核另一人或部门执行工作正确性的一种控制活动或方式。如由会计部门专人验证与复核发票,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的记录等。通过内部稽核,可以及时发现已发生但尚未造成影响或损失的错误和舞弊,发挥内部控制的预警作用。6.定期轮岗控制:即对涉及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业务人员定期轮换岗位。企业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在配备了合格的人员后,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以便于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贪污、舞弊行为,减少货币资金管理中产生上述行为的可能性[熊筱燕,罗建玉主编,《会计控制论》,新华出版社,2002年]。三、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内部控制建设分析在货币资金监控建设过程中,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内部控制建设是致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货币资金的减少与增加,最有可能出现舞弊行为,所以要对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一)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企业的货币资金收入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对这些营业收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组织形式和经营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资金收入控制程序,以便于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遵守。一般企业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如图表1-1所示。表1-1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对于营业收入以外的货币资金收入,也同样应建立严格的控制程序,保证收入的货币资金安全、完整。(二)货币资金收入的其他控制企业除了制定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外,还必须对与货币资金收入相关的方面进行控制。主要有:1、严格控制收款日期和收款金额,保证应得的收入及时收取不缺不漏并及时送存银行。2、所有收款收据和发票都必须连续编号,并建立一套严格详细的领用和回收制度。3、建立现金、支票、汇票等货币资金收入的防伪检验制度。(三)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企业的货币资金支出主要有现金支出和银行转账支出两种方式,其业务性质不外乎对外支付进货货款、有关费用和对内支付工资等有关劳务费用。无论是现金支出还是通过银行转账支出,都必须根据企业支付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资金支出控制程序,以便于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遵守。一般企业的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如图1-2所示。图表1-2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张以宽主编,《会计制度设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231]以上程序既适用于对外支付的货款、费用,也同样适用于对内支付的工资、奖金和职工报销费用。(四)货币资金支出的其他控制企业除了制定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外,还必须对与货币资金支出相关的方面进行控制。主要有:1、严格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尽可能多地使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款项。2、对现金支付量较多的部门建立备用金制度,实行备用金管理。3、企业所有的付款业务都要有合格的原始凭证,并经业务人员签字证明、主管领导批准,经会计部门审核后出纳部门才能据以付款。4、企业应指定专人签发支票等支付工具,并妥善保管,严格按票据顺序号签发。5、遵守银行的结算纪律,不得签发空头支票、空白支票、远期支票,不得出借支票,也不得将支票交收款人代签。6、款项付讫后,出纳必须及时在付款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或“银行付讫”图章,以防止重付或漏付。7、对存出的保证金、押金和企业各部门的备用金等应定期进行清查核对.8、建立外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四、货币资金清查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分析(一)库存现金的清查应该采用实地盘点法。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结果与现金日记账余额相对,查明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库存现金的盘点制度包括出纳人员自身随时进行的日常盘点和专门财产清查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两个方面。1、出纳人员的日常盘点2、专门财产清查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库存现金清查盘点报告”的一般格式如图1-3所示(二)企业与银行对账制度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的.为了保证银行存款核算的真实、准确,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企业必须与银行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核对。这是因为:第一,银行存款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它由银行负责保管。第二,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账项往来频繁,双方都可能出现差错。 第三,银行存款的收付有多种转账结算方式,而在有些方式下是收银行完成收付后才通知企业的,如汇兑结算方式下的企业收款,银行贷款利息的支付,企业水电费、电话费等公用设施费用的支付,往往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企业财会部门迟收或没有收到这些银行收付款项后的回单通知,出现未达账项而不能及时入账或没有入账。由于银行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导致企业与银行的入账时间不同,使企业无法准确掌握银行存款的实际数额。银行存款的清查核对是根据银行发出的“银行存款对账单”进行的。企业出纳员应随时根据银行的对账单及时与银行对账。如果企业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较少,银行提供对账单较迟的,企业至少应每月与银行对一次账。为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监控,除了由出纳人员随时与银行进行对账外,还必须建立由专门清查人员负责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银行存款复核、检查性核对制度。五、备用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分析备用金是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为了保证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有效实施,使业务职能管理和财务报销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本着既方便业务部门工作又有利于堵塞管理漏洞的原则,企业可以对有关业务或职能管理部门实施定额备用金管理制度。其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设置批准制度。对哪些业务实施备用金管理,应建立一个规范的申请、批准制度。(二)定额管理制度。对批准使用备用金的部门,必须根据需要事先核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备用金定额。由使用部门按核定的金额填制借款单,一次从账会部门领出现金,实际使用后凭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向财会部门报销,再由账会部门用现金补足其定额。(三)日常管理责任制度。备用金实质上也是现金,因此,使用部门必须对备用金指定专人管理,并明确管理人员必须执行的现金管理制度、按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权限使用、接受财会部门的管理及定期报账等各项责任制度。(四)清查盘点制度。财会部门必须对备用金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清查盘点,防止挪用和滥用,保证备用金的安全完整。(五)审查入账制度。对备用金使用部门报销的所有票据,财会部门都要象对其他原始凭证一样,进行严格的审核后方能付款记账。致谢词本文从拟定题目到定稿,经历了两个多月。在此,首先我要向我的指导老师王春元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在写作过程中,王老师给了我许多的指点和帮助,和小组其他同学一样,我们很尊重王老师,因为他对工作积极热情、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中,我不但学到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在写作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我谨向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很感谢我的组员们,在我的论文写作中,他们与我的探讨交流,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我受益非浅!我在次深表谢意!参考文献[1]盛丽红,MBA论文范文:aa.sbvv.cn/mbalw,2007.7下半月刊,53页.[2]徐月英,《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规范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5期,第185至186页.[3]胡坚柱,《企业不相容职务岗们分离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才》,2007.8,第71至72页[4]李岩,《现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北方经贸》,2007年06期,第69至70页[5]肖闻捷,《加强货币资金控制防范资金安全风险》,《云南消防》,2003.12,第49至50页[6]张竞辉,《加强货币资金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管理》,《天津经济》,2006.9,第68至70页[7]易爱莲,《浅析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及其内部控制方法》,《财经论坛》,2007年5月,第65至66页[8]于晓宁、杨印山,《加强企业贷币资金内部控制》,《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4期下,第162至163页[9]范若联、邱菊,《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7年6月(中旬刊)第362至363页

宋志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

来源:工商管理学者之家1-THE FIRST-管理研究是要解决企业的问题管理研究为何而来?应是从应对企业问题中来,为着发现企业的问题,为着解决企业问题而产生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这个问题就是最初管理的起因。随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投资研究、组织研究、创新研究等这些都应运而生,所以管理研究始终是为着解决企业问题的。我国的企业管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管理总体上比较粗放,生产水平也很落后。在整个八十年代,我们的企业处于管理的学习阶段,我们开始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日本的管理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现场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到九十年代,我们开始引入MBA教育,我国企业管理研究有了一定发展;伴随着国企的改革、民企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壮大,这一段的管理研究更多转向对企业制度的探讨。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面对的主要是互联网、新技术革命、企业“走出去”、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由此,这一段的管理研究紧紧围绕着企业创新、国际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展开。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和全球爆发后,对企业产生了巨大压力和影响,管理学界又围绕如何应对疫情为企业献计献策。所以我想,企业的管理研究是个实践产物,它来源于企业,是为着解决企业面对的问题而开展的。对于企业管理研究者来讲,我们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变化和企业的问题,针对企业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升华为管理的理论,进一步指导企业的工作。我在企业工作了40年,其实大多是做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管理理论和知识给了我很大帮助,同时我自己也从一个管理的实践者变成了管理的研究者。我觉得随着企业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需要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从实践中得出结论,管理研究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管理研究确实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的发展。2-THE SECOND-管理研究服务于企业管理者管理研究着眼于解决企业的问题,指导企业经营发展,它的成果应该应用于企业,它的服务对象应是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因而,无论是写论文还是著书立说,为什么、为了谁这个目标不能缺失。如果我们写的东西让做企业的人看不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肯定是管理研究的失败。过去这些年,一些知名企业家批评现在的管理教育不解决问题,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我认为这些批评并不是对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批评,而是对脱离企业实际和对象、束之高阁的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批评。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界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需要高水平、有针对性的管理指导,应该说这对做管理研究的学者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研究企业这些新问题和新变化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的难度越来越高。过去我们研究出一项成果或许能用好多年,但现在可能很快就不适用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管理研究的学者要贴近企业、贴近企业家,要与时俱进。我们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反馈企业、指导企业,征得企业家的认同。企业管理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企业服务的,因此判定管理研究成果的好坏也只有放回企业,在实践中加以验证。管理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性,我想这是研究的特征。但这些理论要让有学习能力的企业家看得懂,也就是说研究成果要达到能让大家茅塞顿开和喜闻乐见的效果。东方人和西方人在研究上的思维重点有所不同,东方人比较喜欢定性,而西方人比较喜欢定量;东方人比较重视结论,而西方人喜欢过程求证。这可能是深层次的文化偏好,大家各有所长,所以东西方研究方法也应互相借鉴和融合。企业管理研究要借助数学进行逻辑验证和概括,但又要直白地把原理和结论写清楚,这样会更方便让企业人士看清楚。现在企业里的管理层大多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应该说普通的数学原理大家是看得懂的,但如果过度使用数学会让大家望而生畏失去读者,那再好的理论也没有用。2009年,我在水泥行业大规模推进联合重组,引起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重视。资深教授鲍沃先生带了几个学生,深入到我正在整合的南方水泥调研几个月时间,写出了一个案例。他们把案例拿给我看,我看后大吃一惊。整个案例写得极其简单直白,写了整合水泥的起因、整合的方法和效果,让人一目了然,通篇没有一个数学公式,也没有数字曲线和表格。去年,也就是十年之后,我还专程去哈佛商学院就这个案例进行了演讲。这几年,我带领中国建材做的水泥重组和三精管理,也两次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成果的写法也比较简单,就是把起因、目的、措施、效果、案例、结论这些说清楚,让大家能看明白、看进去。3-THE THIRD-知行合一的管理研究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主张企业管理应知行合一,并且认为首先是行不是知,他这句话表明了企业管理研究的实践性特点。纵观德鲁克的管理书籍,里边布满了他对企业案例的研究;其实我了解美国一些大企业管理特点大部分来源于读德鲁克的书,德鲁克的书籍中也鲜有数学公式和曲线。和德鲁克先生一样,陈春花老师也注重实践,投身于华为、新希望、云南白药等进行实战性研究,所以陈春花老师写的书有广泛的企业读者。这次抗“疫”过程中,不少企业研究学者为企业出招应对困难,获得了企业界的一致好评。企业管理研究和一些纯理论研究不同,它必须以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必须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经常拿医学院和商学院进行比较。在医学院大部分教授都去临床,因为只有具备临床经验才能真正更好地进行教学。医学的研究建立在解剖等办法上,就是那种追根溯源的做法。医疗上还有个办法很值得企业学习,就是会诊制度,大家针对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方案共同研究,以减少失误。医学界的临床和会诊模式很值得我们企业管理界学习,医学最终是为了治病救人,而管理说到底是为了做好企业。当然讲这些,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位做管理研究的学者人人都去搞一家企业,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而是希望我们做管理研究的人员要深入企业,更多获得企业一手资料,为企业提供服务,这应是我们做管理研究的思想基础。我对商学院的教学也赞成在录取和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毕竟商学院的教育是实践性和继续性教育。我也赞成在商学院里增加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作为实践教授,形成“教授+教练”的教师结构,企业家的进入也会促进管理研究的实践化。虽然我讲了很多管理实践的意义,但我还是十分赞成加强管理理论的研究。而且,在从事管理的过程中,我也十分受益于管理理论的学习。同时我也主张更多的企业家来学习管理理论,我认为只凭经验不学习管理做不好企业,反之亦然。关于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这是我们目前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企业管理毕竟是以研究企业为对象的,工业革命后管理热潮产生于英国,20世纪上半叶美国独领风骚,而后日本跟上,现在应是讲中国企业故事的时代了。事实证明,企业管理理论是和经济发展与企业成长分不开的。现在我国经济整体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而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一。尤其随着互联网、5G、AI等一批新经济企业的快速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了。以前袁宝华老先生提出我国企业管理理论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身一家”的这一主张,今天具备实现的条件了。作者简介宋志平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双料会长”。在40年传奇企业历程中,他从技术员到央企掌门人,数次将身陷绝境的困难企业改造成全球领军者,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整合上千家民营企业,成功带出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他常年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国企改革创新,出版十多部专著,为业界贡献大量成功企业思想和经验,被誉为中国“企业思想家”。 本文亦在今日头条、大鱼号、搜狐号、一点号、趣头条、百家号、微博、企鹅号、快传等平台同步更新。END编辑|思洋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使用须知:文章已获得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漫画家

关于企业管理,你学会了多少?

一个小公司能发展成大企业,这背后肯定是有一套成熟的企业管理体系在支撑的。任正非说:“管理就是洞察人性,是激发人的欲望。一家企业的成与败、好与坏,背后展示的逻辑都是人性的逻辑、欲望的逻辑。”海底捞的张勇说:“光给吃喝不给爱是养牲口,给了吃喝还给爱是养宠物,给了吃喝,给了爱还给希望才是养员工。”你认为的企业管理是什么?是领导者?上司?或者是老板?是地位与层级的区别?是上级人员对下层人员的控制与领导?实际上,为了保障人才活力,激活组织,企业管理就不能光靠“人治”,要对员工进行差异化管理:1、干部公司的干部任职都必须有成功的实践经验;2、专家必须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在垂直循环的工作过程中,能滚动选拔,把最优秀的人提上来,经历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自我成长。3、职员能保持公司的稳定高效运行,按确定性程序运行。现如今,管理的差异化、精细化是一个大趋势。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你不能把做技术的员工跟管理人员和后勤、财务等人员一个管理模式。在总的管理制度下,应该还有更精细化的管理。毕竟,“精耕细作”才能增产增收,这是生产力提升的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应该要有不同的考核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种类型员工的能力。关于管理01、管理理论必须有充实的实践经验支持;02、管理必须是有效的,是用对错去判断,而不是从取得的结果去判断;03、管理要有创新精神,这是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来源;04、管理要围绕着人与权力、责任、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05、最优秀的领导并不要求别人为他服务,而是为共同的目标服务;06、管理者,要把散乱的群体转化为一个有序的组织;07、管理者需要两方面的知识:一是对事,二是对人;08、培养人不如招聘人,招聘人不如留住人,留住人不如激励人,激励人不如培养人。“管理”,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无论是大国企还是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管理的方法各有千秋,管理的幅度大相径庭,管理者的风格五花八门,管理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但对于管理,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而不是机械、盲目、片面地去学,这样会难见成效,甚至事与愿违。最后我想说,事业道路要落在行动上,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迎接更高阶的挑战!

楚留香

学者企业家探讨“在企业管理中践行德鲁克精神”

中国日报网11月18日电(记者 刁云娇) 2019年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诞辰110周年,这位“大师中的大师”在60多年的工作时间里写下了39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而今天,德鲁克思想仍然像一座“流动的灯塔”,持续指引着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11月17日,2019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与近1000名热爱德鲁克思想的“德友”们齐聚一堂,一起探讨德鲁克经典管理思想、面对新挑战的应对方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路径以及面向未来的组织发展与价值重构。德鲁克思想过时了吗?德鲁克博雅管理研究者陈驯在论坛中指出,德鲁克给我们提供了管理的有效方法,是一种良性竞争的智慧、理性的分析判断,是对人的正直要求、对人性的尊重,更是一种敬业的态度、社会责任的培养以及训练有素的专业精神。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提到,德鲁克的所有著作中都透着思想的光芒和人格的魅力,学习德鲁克要从其思想与人格两个方面深入理解、学习。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肖知兴指出,德鲁克管理思想从未过时,因为德鲁克总是在用简单的语言探讨最重要的问题,阐释最本质的思考;而怎样进行人文主义管理、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是管理者和企业家始终需要思考的话题。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吕丹凤指出,在质疑德鲁克思想是否接地气或过于实在之前,企业家、管理者首先应该不停自问,是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真正将德鲁克思想践行于企业实践。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原董事长宋志平指出,对于德鲁克思想的学习,不应把理论当成是教条,而应该把它当成管理的指南,结合德鲁克管理理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解决我们中国自己的问题。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践行德鲁克精神?彼得德鲁克曾说,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文化。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赵曙明指出,中国的学者要结合中国本土特色来学习德鲁克思想,企业家要敢于创新,坚守底线,并不断培育中国自己的人才,才是真正学到了德鲁克思想的精髓。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详细分享了海尔的用户员工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他指出,海尔认为用户是创新的火种、员工是点燃的火把,而人单合一则是海尔对管理的永恒追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张志学认为对于知识工作者应该用自我驱动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而不是驾驭和限制。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李达三首席教授李平在分享中谈到,德鲁克管理思想实际是在提倡知行合一,学术研究一定要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广州尚品宅配副总裁胡翊认为,通过为设计师构建虚拟组织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善意,正是全屋定制家装行业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实践。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环节,首届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的获奖企业同时揭晓,由A.O.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方太集团、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海尔集团、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得。(编辑:李海鹏)来源:中国日报网

伪造案

企业管理十大常见效应

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大到在图书馆一个书架都放不下关于它的书籍。但概念虽复杂,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规律,从十个常见的效应中可窥见一斑。鲶鱼效应 (Catfish Effect)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离开海水后很容易死掉。为了延长沙丁鱼活命期,当地渔民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为了躲避鲶鱼的吞食,沙丁鱼在有限的空间里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鲶鱼效应。就好像在黄鳝盆里放泥鳅一样,利用泥鳅的活性使黄鳝运动而保持活命期。启示: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其余的领导要充分利用好组织中的“鲶鱼”,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在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鱼效应,使活动容易开展,使业务开展更为顺利。牛鞭效应 (Bullwhip Effect)是指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比如在供应链上,一种需求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在牛鞭的根部(下游,客户端)的一端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抖动,传递到牛鞭的末梢端(上游,供应商)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启示:越往上游,变化就越大,距终端客户越远,影响就越大。这种信息扭曲如果和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鸟笼效应 (Birdcage Effect)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启示: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一向过着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实际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因此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续保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准。即消费“指标”一旦上去了,便很难再降下来,就像棘轮一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启示:在计划体制下,企业的年度生产指标根据上年的实际生产不断调整,好的表现反而由此受到惩罚——今后的指标加码。因此许多生产单位的领导用隐瞒生产能力来对付计划当局。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这是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的一块窗户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扩大。也就是说环境会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的影响。启示: 在管理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圣经》中“马太福音”一章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这种现象被命名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启示:要对员工一视同仁,要克服明星效应和名人效应。给一般人的同等成绩给与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鼓励新鲜血液的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待效应”、 “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指的是: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启示: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古人说“用人不疑”,也就是这个道理。习得性无助效应 (Learned helplessness.)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启示: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层递效应 (Layer Effect Delivery)也叫“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是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样依层次地逐步提高要求,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启示:层递效应是一种颇为有效的心理引导技巧。在员工管理中,如运用得当,有助于达到预期的引导目的。蘑菇效应(Mushrooms Effect)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没有能够受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启示:从某种观念上讲,这种 “ 蘑菇经历 ” 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田鸠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提炼企业管理模式

提炼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就是通过不断的总结、实践、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表格、作业指导书、岗位说明书等管理规定,形成的一系列管理体系。1确认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的使命,使全员具有使命感。2完成了企业使命的结果是---企业的愿景,使全员充满希望。3确认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使全员客户供应商充满梦想。4确认价值观后组织战略研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产品战略,价格战略等。5制定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企业战略发展规划。6制定企业中期战略目标----企业年度经营目标。明确目标,明确完成目标后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方案。起到强大的激励和震慑作用7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出部门的年度经营目标。明确目标,明确完成目标后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方案。起到强大的激励和震慑作用8部门的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出个人年度经营目标。明确目标,明确完成目标后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方案。起到强大的激励和震慑作用9把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分解成季度、月度经营指标。形成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通过月度总结会,季度烧烤会奖励先进处理末位。通过周清工作,日清工作控制过程,落实结果。10把部门的年度经营目标分解成季度、月度经营指标。形成部门的年度经营计划。通过月度总结会,季度烧烤会奖励先进处理末位。通过周清工作,日清工作控制过程,落实结果。11把个人的年度经营目标分解成季度、月度经营指标。形成个人的年度经营计划。通过月度总结会,季度烧烤会奖励先进、惩罚末位。通过周清工作,日清工作控制过程,落实结果。6、7、8是目标导向和激励机制。明确完成目标值和对应的激励值,这个激励值是提成和可分配利润。9、10、11是过程控制和惩罚机制。必须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责、权、利,这个利是绩效工资。激励我建议使用年终可分配利润的方法。可分配利润顾名思义有利润才有可分配,没有利润就没有分配。这样才能使全员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保证企业与全员凝聚力更强,经营意识更强。可分配利润可以根据公司年末实际情况采取利润的10%至30%之间选择,头一年可以少一点,以后逐年增加,效果会更好。

实知

企业管理︱简单管理

如果我们能从复杂、精密等于优秀、卓越的迷思中走出来,把繁杂的事物过滤掉,关键要素就会自然显现出来。从泰罗提出科学管理开始,传统的管理学就在有意无意地倡导我们创造复杂精妙的管理方式与组织架构,似乎越精妙复杂,才越没有漏洞、越完善有效。在营销活动中,人们也以为精密的手段可以更加吸引消费者及避免被对手复制。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时也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觉得产品越复杂精密或多功能,消费者才会觉得物超所值。其实,这些都是受周围环境和习惯思维影响所形成的一种错觉。(泰罗)复杂的背后应该是简单的一个复杂事物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简单的本质,之所以复杂,多是我们自己主观地把简单本质包裹起来,使清晰而简单的本质变得复杂难解。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我只会做两件事,一件是简单的事,一件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能够制造与解决复杂事物的人只能叫聪明人,能够制造简单并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的人才是拥有智慧的人。(笛卡尔)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和中国一家化工厂分别引进了一套同样的肥皂包装生产线,但是投入使用后却发现这套设备自动把香皂放入香皂盒的环节存在设计缺陷,每100支香皂盒中就有1—2个是空的。这样的产品投入市场肯定不行,而人工分拣的难度与成本又很高,于是,这家跨国大公司就组织技术研发队伍,耗时1个月,设计出了一套重力感应装置——当流水线上有空香皂盒经过这套感应装置时,计算机检测到香皂盒重量过轻以后,设备上的自动机械手就会把空香皂盒取走。这家公司对于为这台设备打的“补丁”深感得意。而我国那家工厂根本没有研发资金与实力去开发这样的补丁设备,老板只甩给采购设备的员工一句话:“这个问题你解决不了就给我走人!”结果这位员工到旧货市场花30元买了个二手电风扇放在流水线旁,当有空香皂盒经过开启的风扇时就会因为很轻而被吹落。问题同样解决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很明显——有时是我们自己把问题搞复杂了,或是没有看清乱象背后的简单。看一看通用电气、沃尔玛、微软、英特尔等世界级的公司,他们的经营战略都非常简单,他们成功的原因并非因为多么精妙复杂的战略,而是因为简单的正确与有效的执行。当我们注意到这点并进行反向思考时,就会发现,往往简单才是我们成功经营的有力注脚。我们在企业管理中无法全部完成管理工作或做出错误的决策多是因为被繁杂的事物所累。这就像我们很难在沙堆中准确地发现珍珠一样,我们被太多繁杂无用的沙子蒙蔽了双眼。如果我们能从复杂、精密等于优秀、卓越的迷思中走出来,把繁杂的事物过滤掉,关键要素就会自然显现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集中精力去抓管理中的核心部分,效率提高,正确率也会随之提高。简化工作流程,简化不必要的规定,减掉不必要的会议,减掉多余或是不特别重要的层级。在营销工作中试着去掉一些花哨的环节,广告简单、渠道简单、商品简单、销售简单,当真正做到这样简单时,其实就是非常的不简单。当一切变得简单后,我们会感受到轻盈、清晰带来的好处,也会感受到简单的力量。在这个平的世界里,企业经营时的困局不是选择的机会太少,恰恰是选择的机会太多,才使我们迷失。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只有具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拨开繁杂的迷雾,才能清晰地看清市场的本质与经营的真谛。简单的背后应该是复杂的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却很复杂。追求简单,指的是首先不要自己制造麻烦,而后懂得筛检掉各种无用繁杂的表象,使简单变得有力。但是,不论在营销工作还是管理工作上,能够做到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简单的背后需要极其复杂的系统作为支持。Google就是一个表面极其简单的网站,最初谷歌的网站界面上线后招来了业界的嘲笑,认为Google浪费了宝贵的首页资源,因为,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都是把主要心力投注在首页上的。他们认为,Google这样简陋的页面注定会失败。但是,被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站包围的浏览者们却都喜欢上了这个视觉风格简约,操作简单的网站。其网站越是简单,使用者越是觉得Google的力量强大,因为,那种在0.2秒就能搜索几亿个网站的能力,其表面却是那样的简单、平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网站,背后却有着惊人的数据库与技术支持,其独创的运算搜索技术国际领先,数据库中拥有上百亿的网页数据,承载这些的是上千台高性能、最新服务器的支持。为了提高搜索速度,Google将数据信息分成许多被称为“碎片”的小块,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中,以便进行并行搜索。每一台服务器都搜索出一部分结果,然后再整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答案。为了解决不可抗力带来的影响,Google搭建了Google文件系统,该系统与Google的搜索运算系统紧密结合,对服务器故障有很高的承受能力,使我们即使在Google后台出现重大问题,或遭受黑客攻击时,也能顺畅准确地进行搜索,丝毫不受影响,也不会有任何感觉。Google类似这样复杂的系统支持还有很多,其背后越复杂,给使用者的就是越简单,这种简单让使用者喜欢,这种复杂又让竞争对手难以超越。反观飞利浦公司,曾经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研发出一个“万能”的电子产品,兼具了十几种功能,本以为会引起一场科技革命性的抢购风潮,可结果却因为操作太复杂,一个本来要使生活变得更简单、便捷的产品反倒成了专业性很高的产品,没几个消费者能搞懂,学习使用的成本太高,导致没几个月该产品就退出了市场。飞利浦公司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成立了旨在使产品变得简单的部门,之后推出的每一个产品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简单。追求卓越的简单简单就是力量,简单是复杂的终极形态,当我们能从简单走向复杂,再从复杂走向简单的时候,也是企业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看到这里,问一问自己:我的战略够简单吗?我的管理够简单吗?我的营销够简单吗?

煤气灯

喜欢做学术研究,博士毕业进入企业,做管理岗才有前途?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从1998年开始的大学扩招,距今已经走过21年。这21年时间里,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数量激增。尤其是本科生,二十年前还被奉为天之骄子,如今满大街到处乱窜,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即失业。博士还好点,虽然扩招,但毕竟基数小,再加上博士毕业很有难度,博士仍是学霸级的存在。其实,能读到博士的学生,大部分能够沉下心来做事,很多人博士毕业后也希望从事一些学术研究性的工作。可是,毕竟学术机构招聘名额有限,现在很多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企业,包括很多大型国企。随之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做研究,基本上在最底层,前途和钱途都不大;做管理,丢弃自己的专业,感觉可惜。实在难以抉择。这是很多博士刚毕业后都会遇到的问题,毕竟辛辛苦苦博士几年做了一些研究,甚至有些从硕士开始做的课题和方向。如果毕业后做管理,实在是有些不甘心;如果做学术研究,除非著名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很多企业在研发上投入的钱少得可怜。无论企业对外宣传多么重视科研,可宣传跟实际是有出入的,而且出入相当地大。所以,在这些单位做研究,基本上就是在一线一直做,收入还不如一个小小的部门负责人,不会有太大的涨薪;而能够做出成果最好,但能够作出很好成果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导致很多人毕业后,甚至毕业前就开始筹划工作后转管理岗。并不是说管理岗不好,毕竟人各有志、每个岗位都需要人。但是,想说的是,做管理并不需要博士学历。从学术方面来说。博士做管理确实有点可惜。可是,实际中,对于竞争管理岗位,博士学位反而是一种加分项。智商、情商均在线,优势相当明显。所以,有些人就放弃原来的专业,转而做起管理,不少人还做的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只能说,这些人确实适合做管理,即便他没有博士学位,同样可以做得很好。只不过博士学位可以让他们有一个更高的平台。但是,对于很多博士来说,还是希望能够安安心心、沉下心来做一些研究,也有很多人不屑于做管理,挤破头竞争领导岗位,正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沧浪之水》中的池大为,对于仕途名利毫不关心。但是,现实中,对于这些人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不然贾宝玉家族最后也不会一败涂地,池大为也不会变了心志。做学术研究,如果争取不到学术资源的支持,很多研究根本没办法开展下去。而争取学术资源,就要遵守其中的规律,基本上还是要紧靠掌握资源的领导。所以,无论如何,最终都是要走向领导这条路,无论愿意与否。多以,对于那些抱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的博士,还是尽早放弃吧,毕竟社会有社会的生存法则。但是,如果哪天,那些不屑于仕途经济的学者,有了很好的上升通道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国家科技真正发达的时候。小伙伴们,你们同意吗?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