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行业研究员都在研究什么?攻之

行业研究员都在研究什么?

有人讲,它是成长最快的职业,是投资梦开始的地方,是绝对智囊团、智慧的化身。当然,它十全九美,唯一美中不足在于难免吃加班的苦。它,就是金融机构的幕后军师,行业研究员!一直以来,金融行业里的行业研究员都是最吸引人的岗位之一。那么小编今天带大家认识这个岗位。一、行业研究员都在哪些些机构?从宏观角度,行业研究员可以划分为两类:一个是买方研究员,另一个是卖方研究员。买方研究主要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等内部研究部门,买方的研究员主要是做投资研究,工作主要是来支持自己的基金经理,与买卖决策更接近。卖方研究主要指在券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卖方研究员就是纯粹地做研究。由于卖方研究需求数量较为庞大,且工作内容全面、工作流程成熟,所以我们以卖方研究为例进行具体讲解,买方研究参考卖方即可。二、行业研究员到底在研究啥?行业研究是证券公司人员最庞大的,也是招收新人最多的部门。头部券商公司会有百人以上的行研团队,为什么券商这么重视行业研究呢?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1)研究此行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行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对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和相关数据的分析,预测行业发展阶段,明确行业发展风险,判断投资价值;(2)研究上市公司股票,研究股票的影响因素,从而判断某只股票是否值得购买,投资回报如何;从而为投资人提供投资建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行业研究其实就是研究热门行业和上市公司,长期跟踪某个行业或者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为投资人做投资推荐。行业研究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从整体到个体的研究,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准确的投资建议,行业研究必须严谨有序,需要学会如何搜集相关资料,如何分析整合信息,如何判断行业壁垒、如何进行企业估值等等。我们以游戏行业的研究为例,说到游戏行业的研究,会涉及到这么几个核心的点:(1)行业概况,了解整个游戏行业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发展趋势,让这个行业在大众眼中透明化;(2)产业政策,国家是否支持发展游戏产业,文创相关领域是否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或等等;(3)研究游戏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上游是开放商,就是我们所说的游戏开发公司,比如上面的那几个,中游是运营商,比如英雄联盟在大陆地区就是腾讯游戏代理运营的,下游是相关配套服务行业,比如游戏销售的渠道商(网吧)、支付服务商、通信服务商等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这个游戏行业的发展,不得不说网络服务商的技术进步,为游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需要研究行业竞争格局,哪些公司出品的哪些游戏广受大众喜欢,在行业中独占鳌头还是三足鼎立?;(5)盈利模式,冲会员、买装备,还是打怪升级?当然我不是很清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探究一下;这些是比较核心的研究内容。除了以上对于整个行业的研究内容之外,研究部还需要长期跟踪此行业内的上市公司情况,以方便给买方提供投资意见,是否建议买方购买这个行业的某个公司的股票,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公司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这里我们来想一下,公司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公司的股价,那么研究部就研究哪些内容 ↓↓↓(1)研究公司的人,即公司的管理层水平。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公司的命运,能否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直接影响公司的股价变动;甚至是管理层的个人形象都会影响,比如京东的股价曾经受到刘强东个人事件的影响。(2)研究公司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商业模式?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是自己可以复制和其他人不可以复制的,在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自己可以复制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别人无法复制,可以使自己保持行业领先地位。(3)研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技术、是人才、是管理模式、还是市场占有率?核心竞争力会使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教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人才-名师,有好的老师资源,才会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4)盈利水平。公司是否盈利,与往期相比盈利是增加还是减少,公司的盈利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企业很可能会因为资金不足导致企业破产,比如乐视就是因为资金出现问题而引发后期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乐视破产。盈利水平降低也会让投资人信心不足。(5)估值水平。企业的估值就是这个企业值多少钱,合理对企业进行估值,才能了解企业的每股价格是否合理,是真正值钱,还是股价虚高,如果股价是被做起来的虚假增长趋势,那么投资者买入之后很可能会出现砸到手里,被骗的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对企业进行估值研究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投资者本人对自己负责。

我孔

互联网时代,市场研究行业还有前途吗?

在机场,偶然翻开微信订阅号,看到了CTR发的一篇稿子,才知道市场研究双年会召开了。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离开这个行业已经十年,但恍惚还在昨天。市场研究行业在之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远远不如培训大师们有名,但一部热播剧【我的前半身】却让这冷门进入到公众视野。不过,影视剧依然只是影视剧,女主从编外访问员成为资深咨询师合伙人的桥段可能只会发生在屏幕上。事实上,在这个以学历和资历衡量价值的行业,没有硕士或者博士这样的学历,没有扎实的跟随做过大项目的经历,是没有任何机会成为“顾问”的。2001年,偶然的机缘巧合进入到了市场研究行业,也由此与通信结缘。娄老师、张老师、李老师等等,众多的师长同事们融洽的相处了很多年,直到2008年走出来,现在想起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个市场研究行业的黄金时期,国内外的机构蓬勃兴起,几个人几台电脑就可以组建一家公司,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可以拿到数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的大单,赚钱好像就如同现在自媒体一样容易。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黄金发展,太多的行业同仁变得浮躁,文人之间的合作很艰难,大量的公司很快就会分崩离析,造成的后果就是,在中国,几乎没有能够形成一家类似麦肯锡罗兰贝格这样的咨询公司巨头,小而精的团队适合短平快的项目,却无法形成稳定的核心竞争力。在那个漫长的七年中,我主要从事的是简单粗暴的数据处理工作,甚至很多时候都在桌子上摆弄堆积如山的回收问卷,拿着打号机心不在焉的为每份问卷打上唯一的号码。不要小看这个号码,一个简单的失误可能都会给后期的处理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百十万价值的项目失败。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一部热播剧让市场研究行业进入到普通公众的视野,而且其“高薪”更是让很多人艳羡,但是,这个时代显然已经不再属于高傲的咨询顾问们。大多数的市场研究公司举步维艰,项目越来越难以获得,工作成就感下降,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都给以“人脑”为价值创造的市场研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当然,行业也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对于大多数市场研究机构来说,以前最具有社会价值的都是数据获得的过程。虽然在市场研究机构中,运作部门(也就是访问执行部门)往往最低位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部门是创造价值的部门,正是因为市场研究机构能够有效的科学的组织落地的访问,收集到很多公司自己没有能力去或者不愿意去收集到了大量统计数据,市场研究机构才能被客户所接受,整个行业才具有市场价值。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获取数据的方式已经被彻底改变。在PC互联网时代,一台电脑还不能对应一个人,实名制的缺乏,这些都让网络调查只能是补充,可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客户端的普及让一机一人成为现实,实名制更是推进了信息真实性有效性,互联网的便利性得到了空前释放。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一个是数据获取的成本大幅降低,市场研究机构很难有高昂的项目报价,利润水平下降,二是很多原来的客户单位因为互联网运营的能力提升而获得了直接获取数据的能力,不再需要市场研究机构做“中介”。此外,互联网和大数据让分析不再是专业人士才可以做的工作,大量的越来越简化的分析工作让企业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此前需要专业市场研究员才能完成的任务,外包越来越少,更有甚者,大量的IT公司开发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的简便工具,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自动完成分析和结果呈现,市场研究机构的价值不得不再次缩水。市场研究是高附加值的脑力劳动,咨询顾问都是拥有各种头衔的分析师,依靠学到的各种模型以及方法论来完成咨询报告,从而指导企业的运营实践。但是,面对信息量巨大的互联网,大量的企业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成本快速降低,专业人士在管理层中的比例上升,出身行伍了解企业实际的企业专业管理人员的分析能力甚至超过了专业但缺乏实践的咨询顾问,市场研究机构不仅不再是引领者布道,还在很多方面变成了跟随者传播者。面对这样的社会变革,市场研究机构别无选择,只能去适应,而且是快速适应,否则就只能被淘汰。1、小的市场研究机构放弃或者弱化咨询能力,专心做好运作执行,在大数据无法实现的地方寻找市场空间,或者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部分的市场依然很大。2、改变客户目标,研究新的市场结构。市场研究此前的主要客户是大型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而未来的主要市场可能是在中小型企业。3、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研究机构必须快速互联网化,建设网络信息获取渠道并推广开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数据库系统,提高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这些都不能是以具体项目为目的的,而是着眼中提高公司整体能力。4、在市场研究行业,人才结构也要跟着变化,市场研究要IT化,招聘程序员,组建IT部门,具体的成果输出不再是简单的PPT,而是基于大数据系统的IT成果,可执行可持续可落地。5、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大型企业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练兵练系统,研发属于自己的模型IP,拥有在行业独特的叫得响的竞争力,单打独斗很难生存下去。6、项目没有高低,只要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不仅能够做到比同行强,还必须做到比大数据人工智能强,一定可以在看似非常低端的项目上发展壮大。7、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宣传方式,拥有发声出头,营造行业领导力氛围,打造明星咨询师团队。整个行业需要明白,蛋糕正在越来越小,行业内的恶斗大家都不会有好日子,现在需要的是合作合作合作。

家长会

这可能是目前最新最全的行业研究报告

最近我又亲手采集了2020年初到2020年9月最新一批行业研究报告,一共挑选汇总了接近1800份行业研究报告,大小为5.5G多一点。这是压缩包大小所有分享的报告,是截止目前日期为止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与数据信息。在整理分类的时候,我已经按获取渠道、行业分类作为子目录名挨个分好类。主要渠道来源30多个、包括阿里研究院、CBNData、百度指数、360营销研究院等、新浪微博数据中心、以及艾媒、艾瑞、CNNIC等专业机构。2020年是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历史更替、行业变革。作为普通人的 我们,迷迷糊糊的看着朦朦胧胧的世界,或迷茫、或浮沉,我们再次来到一个决定命运的交叉口。这时候,知识和数据将为我们指引航向。如此精彩的内容,无私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有此需求的人,这也是我们社群的宗旨。先上几张截图大家感受一下费了我好大功夫现在2020年1月—2020年9月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总量接近1800份的珍贵数据全都分享给您同时我也会每天收集+更新相关数据如果您觉得这份资料对您有帮助希望获取完整的内容参考学习您可以关注+评论+转发然后私信:2020感谢您的支持!

天极

未来十年我最看好的十个行业

2018年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我一直在优化我企业研究主要是发现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太多企业和行业所以2018年和2019年精选出品牌100强最近半年我在精选行业研究的行业从30细分行业精选出10大行业这十大行业和品牌100也是我未来十年的重点研究对象未来十年我看好的十大行业一是银行业看好银行原因是银行是最挣钱的行业也是最安全的投资标的更是国家经济调控的核心支柱二是白酒看好白酒原因是白酒是A股最挣钱的制造业是生活中经次于烟草的暴利行业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大的消费品三是吃看好吃原因是生活大事以吃为本14亿人每天少不了吃不管什么年代什么环境都离不开吃四是调味饮料看好调味饮料原因是吃好喝好是生活趋势调味让吃的更香调味让喝的更健康五是基建看好基建原因是基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脉基建以房地产为主居住才是人最大的需求没有稳定的居住环境很难吃好喝好更别说教育医疗好地产才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核心六是家电看好基建原因是有房才有家有家必有家电现在的高楼大厦家里面离不开家电和家具这已经形成生活的必须品七是非银金融看好非银金融原因是非银金融中的保险和券商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保险大家都买过投资大家都开户这两样是比银行更特殊的金融服务八是汽车看好汽车行业原因是汽车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手机没有汽车一个人出行问题不大但是一家人出行就非常不方便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将会像家电和手机一样普及九是电力看好电力原因是电是生活中的必须现在生活中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电没有电冰箱不可以用电脑不可以用工厂无法开工无处不在的电消耗为生活提供非常大的方便十是医疗保健看好医疗保健原因是人吃五谷杂粮都会生老病死上了60岁后老年人的大部分开支都贡献给医疗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未来潜力是很大的!我只所以精简到10大行业是我可以三天研究一个行业这样收集的数据比较全以前的30细分行业一个月收集一次就行下面是五大研究方向30细分行业是我按照品牌投资系统选股标准根据大格局多角度大视野的原则选出的具体的名单如下一医疗保健研究方向1独家药2器械3医院药店4基础服务信息5大病治疗6养生保健二能源基建研究方向7资源及治理8产品龙头9电力太阳能风电核电10基建11整车12汽车部件三互联网研究方向13手机及网络14云计算大数据15信息化信息安全16影视游戏17集成电路芯片四高端制造研究方向18航天航空19智能制造机器人20新材料21军工五消费服务研究方向22银行23非银金融保险证券24家电25家具26吃27白酒28调味饮料29穿玩30日常用品化妆上面的五大研究方向和30细分行业由成型到现在已经研究7年多了后面重点就是放在十大行业研究上有人疑问这么多行业和这么多企业怎么能研究过来对于非专业人士的确研究不过来一般百万下的投资者研究两三个行业30家企业足够了但是作为管理资金上千万的的我来说不仅仅是研究更要深入研究天下没什么馅饼能掉下来以及等天上掉馅饼还不如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研究就像鱼一样等看见一块肉来的时候那不是馅饼而是陷阱从读书看报到研究行业研究个股经过这十年的公开检验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我可以每天安稳的睡觉即使疫情大跌即使美股熔断按照系统信号这只是一次非常好的布局机会而已!

格致

如何从零开始研究一个行业?以幼儿园为例分享一点经验!

最近有点不知道要写什么了。老规矩,当不知道要写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总结一下自己写作或研究的经验。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确实可以把以前做事的心得体会总结一下,让自己今后少走一些弯路;二是,通过总结可以让脑子清醒一下;三是,总结分享一些心得体会,说不定可以帮到一些有缘分的人。在《一位中年大叔站在两艘沉船上的思考》一文中,我已经分享过我为什么进入了幼儿园研究行业,实在没有过多的理由,纯属偶然。这么多年新闻专业出身的我,已写了不少稿子,看过不少书,了解过不少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博览群书,最大的缺点也是博览群书,但对每个行业都是浅尝辄止,而幼儿园行业算是已经前前后后关注、研究了三、四年,实在有点不简单。研究的立场虽说是研究,但其实,我对这个行业的未来也没有多少迥异于常人的看法。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有读者问我:刘老师,你怎么看待XX政策,XX现象?一遇到到这个提问,我就一个头两个大。说真的,“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似乎已成了我们这个时代要成为所谓专家的必由之路。几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一上来都会寻求你对这个怎么看,那个怎么看。其实,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观点泛滥的时代,同时也是观点最不值钱的时代。如果你打开今日头条一看,看到的几乎都是观点,一些没出过国门,整天窝在屋子里的国际政治问题专家、自媒体比比皆是,他们的讨论依据就是国内转过来的一个新闻,然后围绕新闻就大发议论!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专家、自媒体和媒体,几乎见一个拉黑一个!有时候,仔细地想一想,自己也有点像他们这个样子,只不过,我采用的数据都是来自公开的政府部门,但由于来自政府部门的数据也经常被掺水,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得出一些奇怪的结论。但总体上,我认为,来自统计局和教育部门的数据还是基本可信的。我对发表观点非常慎重,在写过的很多报告中,基本上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我们的报告不同于面上报告的一个最大不同。这是我一开始做行业研究时给自己定的一个基本立场。也因为这个定位,在市场上,我们做到了真正的差异化,当所有的人都在高声谈论自己的观点却不摆出足够的数据时,不发表观点,只摆数据就是一种鹤立鸡群,就能做到真正的差异化。毫不客气地说,幼儿园行业的地区研究就是我一手开创的,至今还没有看到被谁模仿。当然,没有被模仿也说明,这一块真的没有什么吸引力。前段时间,在跟一群幼儿园行业大佬分享时,我说这几年我做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础,非常辛苦、非常累的事情,环顾四周没有人愿意去做。试问,除了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学院派学者,还有谁会像我一样,整天徘徊在各地统计局、教育局的官方网站上搜集学前教育的数据,并通过对比数据来发现一些问题?这些数据看上去都让人头疼,更不用说把他们整理下来,对比,然后做成精美的图表供大家阅读使用了。2019年9月份,我辞职创业,依然把这个方向作为创业的突破口,如今一年过去了,回头看了一下,发现我这个公司无论从流量,还是从收益,无论从影响力,还是从市场认可度,都比四年前那个花了投资人几百万却几乎一无所有的公司要好!有时候,我跟一些业内人士分享一些公开的数据,我认为这些数据他们应该知道,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连资深的业内人士都是如此,更何况那些局外人?从我的观察来看,行业的数据化、可视化应该是个不错的发展趋势,只可惜这是一个在下沉的行业,趋势不好,行业的从业者已过的很艰辛,给“依托于行业的数据化的生存者”并没有带来多少空间。这也是我近期非常焦虑的一个原因。研究的框架做研究,一开始要把自己关于行业的认识归零。我们学习一门学科,首先接触的就是这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是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其次是学科的发展现状,最后是学科发展还遗留的问题,学完这些以后,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展望学科发展的未来,而学科的未来就潜藏在对遗留问题的解决上。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比如说幼儿园,我们也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展开。1、幼儿园行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包括哪些参与者?参与者的分类标准?幼儿园的种类?按举办人分的种类?按提供课程分的种类?法律上的概念等等;2、幼儿园的历史演变:比如你可以去看各类学前教育史,中国以及国外的古人、今人是如何认识学前教育的?如何进行学前教育的?3、幼儿园采用的课程、教学理念:这就上升到教育学了,而教育学又是哲学的分支,这样理念就更多了;4、幼儿园的规划:幼儿园是一种社区公共设施,那么它的建设配备就要遵守相关部门制定的规划配置标准,这你就需求去看住建部和教育部制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也有多个版本,把每个版本都读一遍,你就领先至少80%以上的从业者了。5、幼儿园的建设标准:幼儿园需要怎么建设?桌椅板凳玩教具怎么配备?装修标准?照明标准?户内外面积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园经营者需要门清的事情。6、幼儿园的软硬件配备标准:幼儿园的生均面积、生均玩教具、生均专任教师和保育员,一个班多少孩子,一个园多少班,需要配备多少个园长、副园长、老师、保教人员和其他人员的配备标准等等;7、师资的要求:除了数量,你要知道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保育员、厨师和园医有什么要求,这些都有相关的标准。8、幼儿园的政策:幼儿园属于社会事业,属于教育部管辖,是个政策密集型行业,而且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省又那么大,分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市,每个地方的政策都不一样;9、幼儿园的招生:幼儿园的招生半径?怎么招生?这些需要你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家长,会让孩子去哪上幼儿园?因此不管招生政策怎么制定,都要围绕并尽可能接近这个原则去实践,不然就会出问题。10、幼儿园的举办:场地怎么找?有什么要求?该怎么申办幼儿园?该如何做账等等,这是一的问题。……我们在上面仅仅罗列了10类问题,其实关于这个行业的问题有非常多,我们还没有谈到行业的上下游,没有谈到资本、服务商、第三方等等,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关注的,比如幼儿园的教职工,他们可能就不关注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也不关心幼儿园的举办等方面的内容。除了上面那些关于行业的硬知识以外,还有就是一些关于幼儿园的资讯新闻:比如幼儿园的小学化、虐童事件、普惠补贴不到位事件等等。资讯、硬知识、数据、政策、新闻等共同构建了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而我们每个人关于行业的主要认识就来自两类:一类是,自己运营幼儿园或者在行业从事获得的经验体会;一类是,通过浏览资讯、学习行业硬知识、数据获得的认识;很多时候,这两类认知方式得出的结论经常相互冲突。我目前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总有人喜欢拿自己身边的个案、经验去否定我统计学意义上的结论。比如,近期发的《辽宁省的启示:公办幼儿园学位已经过剩 毛入园率不升反降,为什么?》一文,就有读者留言说:小编你净瞎说,我们在辽宁同样上不了公办幼儿园,你为啥还说过剩?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其实,我一点也没有安什么心思,仅就数据说话而已。我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喜欢给你扣个帽子,揣度你的立场,你代表了谁的利益,这几乎快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了!当然,这个冲突其实是好的,它提醒我们,做行业观察不能光看宏观的数据,光看轮廓,还要看个案。研究的交流在前面,我提到我们通过观察宏观的数据、资讯、硬知识乃至行业人士的分析会经常跟一些人从实际经验中获得的认识相冲突,这提醒我们做研究不能光关注大数,还要跟行业人士交流。我以前很少跟行业人士交流。这是因为我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一个园长举办人都不认识,一个投资的人都不认识,而通过案头梳理行业的资讯、硬数据、政策并将分析的结果分享出去,是可以让内容找到你想要的人。现在,我跟很多行业人士的认识都是基于这个逻辑。人一旦认识,就可以通过交流彼此掌握的信息获取更多的行业知识,而有了来自一线人员更多的知识,我们再去看整个行业的数据,就会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提高一个段位。因此,我现在写东西,其实很多的见解和看法并非来自我自己闭门造车的思考,很多其实是来自一线行业人士,只不过我通过文字的处理将其间接引述了。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跟行业人士交流。就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再加上对政策、数据以及资讯的分析,在不少人眼里,我俨然成了“行业的专家”,其实,我受不起这个称呼,也真的不是谦虚,而是我真正的觉得,我只是这个行业的记录者和观察者,远远谈不上专家。这段时间,与行业人士的交流,我发现,一些经营几十年幼儿园的园长、举办人其实对这个行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对产业、对政策影响的判断远远在我们这些行业观察者以及其他所谓学者、专家的认识之上。认识到这个真相,其实很残酷。我现在跟我媳妇说,看上去我们这个公众号做的很热闹,粉丝的逼格不是专家就是学者,要么就是身价上亿、几千万、几百万的老板们,但其实,从牛逼的人身上,比如老板们身上赚钱非常难。很多时候,我常常想,为什么要做一个2B的公众号,而不是做一个2C的公众号。做2B的公众号,增粉又慢,赚钱也难,商业化也很痛苦,而2C的公众号就不是这个样子,你只要文章写的好,哪怕写的一般,能Get到读者的G点就不难走出一条可行的商业化道路。我现在看一些2C的公众号,写的像流水帐一样,纯粹的罗列些新闻事件,然后极尽渲染情绪之能事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流量。不说了,又扯远了。结尾我在上面分享的这些其实也适合很多行业,这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法。面对任何一个行业,从概念、历史入手,然后不断地摄入行业信息,通过观察行业数据,纵向横向比较分析行业数据,或者将不同地区行业同一类数据拿过来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然后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再结合行业人士的观点,就可以写报告和文章了。不过,如果你想做一个垂直行业的研究媒体,基本上顺着我这条路就能走的通,当然你也要能耐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这真不是不是一个吸引人的行业,也赚不了什么钱。TIPS:如果你也想写作,请加入我们开设的写作自媒体陪伴营,让自己做个斜杠青年或中年。在营里,我本人将深度指导一个月(反复的改稿以及提出要求),终身友情服务。无论在不在深圳,我本人都提供线上一对一指导。详情请见:如何打造一个高逼格的自媒体?这里有一份攻略!

布雷斯

我的行业研究方法论

本文为年初面向高榕资本研究院(以及部分投资团队)作交流的文字纪要,主题为《我的行业研究方法论》。该交流持续约八小时,文字纪要约八万字,涉及宏观、产业、产品,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我们作一定删减,并根据时间顺序逐步整理出。目录一、关于研究阿丽塔仙子精灵反乌托邦洛丽塔二、什么是研究话语体系行业划分知行合一虚假世界你做不出成果只恨黑夜太漫长观察生活解放天性/当众孤独/时刻准备着游戏规则与市场机制三、核心方法论(基础)驱动力与信号验证核心驱动要素草根调研代理变量假说成长红利/ABH效应四、核心方法论(进阶)影子魔法与水晶球人民币汇率问题毛利杠杆与库存周期晴雨表宏观经济问题社会文化问题金融反身性与产业反身性精确的错误与模糊的正确话语体系的损耗数据挖掘五、核心方法论(艺术)非线性外推PE是什么成长与周期股票价格估值上帝视角数字货币的例子价格决定预期差投资五要素六、小结待续……注:本文为目录中的第一章与第二章,约1.2万字。第一章:关于研究阿丽塔放个视频给大家看,我用抖音自拍的阿丽塔,抖音的美颜算法很强,看完电影后,我就想到“抖音或成最大赢家”,因为看到阿丽塔首先想到的就是抖音的大眼瘦脸。我还有一些,大家也可以拍一些,女生肯定可以拍的,不管是不是因为美颜总之抖音能看到很多美女,抖音会帮你发现自己的美,为什么火是因为这是一个好产品。我穿的这件蓝色毛衣也是一件典型的“软妹服”,我们后面也要讲到。现在我们就开始讲行业研究方法论吧。过去我在很多场合讲过我的研究成果,但这是第一次讲研究方法论。我会结合做产品的一些经验,以及过去在券商的一些经历和案例。首先大家想一个问题:什么是研究?以及什么是好的研究?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天遇到一个关乎生死的重大问题,只有一天的时间解决,他会用95%的时间去研究问题是什么,再用5%的时间去解决问题,我很认同这一点。就是95%的审题和5%的解题。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搞清问题是什么,当问题被界定清楚时,答案便显而易见了,你离问题越近,就离答案越近。我们现在讲研究方法论,我们可以把“研究”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研究以及好的研究其本身到底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问题界定清楚时答案便显而易见。还有一句话是“万解皆可包,唯有题无价”,即所有解决方案都是可以外包的,提出关键性问题才最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们面临一些困扰,你想该怎么解决,你潜意识里有一个问题,但可能并没有仔细界定这个问题,包括现在我们讲的到底什么是研究?我们还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什么是爱情?以及什么是二次元?什么是萝莉?什么是社交?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又是新零售?仙子精灵什么是爱情?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爱情,即便没有经历过也至少向往过,知道爱情“大致”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当问到什么是爱情时,你脑子里会蹦出很多概念,很多感动,那到底什么是爱情?我和朋友做过这个事情,一天他问我什么是爱情,我们几个朋友回答是美好是痛苦,是希望是绝望等等,每个人都在说,最后差点声泪俱下。你发现爱情场景中的点点滴滴太多,是我人生的希望,是我人生的绝望,是我的全世界也毁了我的全世界,是精神交流,是肉体融合,是小鹿乱撞,也是胃痛,失恋的时候胃是会痛的。说到爱情脑海里会出现大量场景,对应的词便会蹦出来,到最后越来越深刻,你就接近崩溃了。所以我这里提到了很多词,是阳光明媚,是乌云密布,是喜笑颜开,是声泪俱下,是轰轰烈烈,是万劫不复,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爱情到底是漫不经心还是掏心掏肺呢?阿丽塔就是掏心掏肺,看到一个帅哥就爱上了,缺乏爱情经验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男人也是如此,看到漂亮妹子就会喜欢,然后不切实际地追求,搞得双方都很尴尬,但这也恰恰是最宝贵最美好的经历,所以爱情是包含很多方面的。然而,在今天掏心掏肺的纯情却被称作舔狗。这是因为,爱情游戏的本质在于你需要“漫不经心”。爱上一个人时,你会变得卑微,因为你把所能想到的所有最美好品质,全都赋予了你最深爱的人。这是矛盾,也是人性无法逃脱的宿命。所以我说爱情是不稳定的存在物。热恋很幸福失恋很痛苦,这和投资很像,投资赚钱和亏钱的感觉与热恋失恋高度一致,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进而有天堂和地狱同时存在的反差。真爱像稀有金属一样难以以单质形式保存,条件苛刻,你需要很好的经营,但大部分人都很着急。所以对于爱情,我说她是森林里的仙子精灵,如果有生之年你曾经遇到过她,曾经看见过她,这是“曾经”这个词在你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次使用场景。因为你可以骄傲地说出,我曾经相信过、看见过爱情。现在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定义本身就是主观的,并不严格存在一个客观世界,正因爱情的这种主观性,最近流行在任何一句话后面都加上“像极了爱情”就立即深刻起来,也是这个道理。投资,像极了爱情。那什么是美女呢?其实类似,金融市场选股就是选美,其实就是你要去关注“主观”是什么而不是“客观”是什么。其实不仅资本市场,互联网以及2C的产品,都是在判断大众主观在如何变化,那什么是美女?我不展开了,我讲一下结论。首先我们讲的是异性眼中的美女,男人眼中的美女首先是长得好看,这没问题,但美女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什么呢?是“社会属性的难以接近性”。比如你的亲妹妹长得再好看你也不会对她有什么想法,因为社会关系太接近,这是结论,原因在于“美”是“感而不应”。具体我不展开了,因此美女界定核心恰恰是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反乌托邦那什么是社交呢?我在《社交产品方法论》中已经阐述,相信大家也都看过了。当我们提及社交时,不同人心中会有不同概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无论是为了避免交流时各说各话,还是更重要的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首先都要界定问题。社交产品有多种界定方式,我从技术逻辑界定成通讯、媒体与交友三大类。通讯是既定社会关系沟通工具,媒体是社会化传播工具,交友是社会关系扩展工具,三者有区别,但正因他们都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关,并通过互联网完成,所以我们都叫它们社交产品,但三件事背后的产品逻辑和技术逻辑都是不一样的。通讯产品出现需要计算平台级技术进步,这是怎么超越中国移动的问题。社交媒体依赖平台内技术进步,从3G到4G再到5G,抖音全称叫抖音短视频,和当年快手GIF一个道理,GIF是3G环境的产物,短视频则是4G环境。接下来抖音一定会把“短视频”三个字去掉,就像快手去掉“GIF”一样。交友产品则是另一逻辑,其实我们可以出一道题,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完全与其他几项不一样的选项:微信、微博、抖音、陌陌。你会怎么选?不同视角不同答案,但有一个“更深刻”的答案。你可以选微信,因为是熟人社交,是即时通讯。你可以选微博,因为是最大的舆情平台,社交媒体。你可以选抖音,因为是短视频。如果我选,我会选陌陌。因为他有着更深刻的差别。陌陌和其他三个产品之间的差别已经上升到了“阶级关系”。我们说这么多年,即时通讯一直被很好的满足,社交媒体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到今天唯一没有被解决的,就是交友问题,包括婚恋。App Store社交排行榜基本上是最浪得虚名的排行榜,因为除了前面的一些产品外都是“垃圾”。这个品类太缺产品,永远是“今夜寂寞”、“同城约”等字眼,因为交友需求从来就没有被正真满足过。这也是为什么交友类产品,永远是一波一波,爆发之后又掉下来,水分蒸发剩下淤泥变成酱缸,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都会短一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在于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交友类产品的创新与酱缸周期,也源于陌生人社交的根本矛盾:社会化大交友与优质的脸和钱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大家都要找最好的脸和钱,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就是“阶级关系”。这是交友类产品和社交媒体以及即时通讯的最大区别,因其涉及社会关系拓展,阶级性是社会规律,永远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喜欢反乌托邦模型,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社会模型。阿丽塔也一样,人们想去一个地方,但不让去,但可以通过参加比赛去,目标明确,反而简单了,只是现实社会比这个复杂,真是像极了爱情。洛丽塔什么是萝莉呢?萝莉(可爱的低龄少女)一词源于洛丽塔(小说)但不等于洛丽塔,更不等于穿着Lolita裙子的人(lo娘)。刚才大家提到最近在调研Lolita用户,在做用户访谈,其实了解圈子的最快方法就是进入这个圈子,调研会因为技术问题失真,事实上大多数调研都难以接近真相。真正的用户调研来自一种“主观感知”能力而非客观统计学调查。因为永远无法通过抽样接近客观真相,只能形成主观感知能力来判断真相,类似金融反身性原理,这是一种社会反身性。我过去买了很多Lolita裙子和Cosplay裙子作收藏,最近我开始尝试。我对漫展很了解,也知道大家为什么要去漫展,但这更多是一种理性认识,或尚不深刻的感性认识,直到穿上裙子那一刻,我才真正获得了感性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穿上裙子那一刻,你开始发自内心期待漫展,因为你开始渴望展示自己,开始思考如何变得更美。哪怕只是通过拍照及后期做出完美的平面效果,而不是在现实中,但这件事情,也已经足够引人入胜。我妹妹玩了十年Cosplay,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她的大多数作品在我看来并不是特别的“完美”,后来发现男女审美并不一致,进而在视觉展示上(包括角色选择)追求的重点就不一样,女性更多追求 “华丽大气”,而非“吸引力”。这也是我开始“穿女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在试验自己心中的审美风格。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完美女子形象,我还不曾遇到你,便只能先把自己变成你。很短的Lolita裙子,运动鞋,上身吊带(JSK无袖),里面T恤,手持宝剑向你跑来,然后启动法拉利带你认识更多萝莉。你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会踏着七彩祥云来娶你。我的意中人则是一个盖世萝莉,我相信有一天她会开着法拉利,身穿短裙丝袜,脚踏AJ,带我认识更多萝莉。所以大家应该去买点裙子,Lolita/JK制服/汉服还是Cosplay用户很多是学生,买裙子还会有经济压力,在座的各位都不会有压力。这恰恰是了解圈子、研究用户的真正捷径。大家也可以多参加漫展,漫展信息可以看喵特APP。五年前我说过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漫展正像当年中国三四线城市电影屏幕一样快速增长,2012年便诞生了10亿票房的电影《泰囧》。去年中国漫展已经办到了3822场,除去一、二线城市外仍有2322场。下一个趋势是电竞中心。第二章:什么是研究话语体系现在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什么是研究?我把研究分成三类:一是大家日常口中所说的“这个问题研究一下”,即工作和生活中都会出现的我们叫它“①求真态度”。后面两种则是专门的研究职能:一是“②学术研究”,另一种是“③商业研究”,券商研究、以及买方(包括一级市场)自己的投资研究都是商业研究。学术研究好理解,今天我们主要讲商业研究。以及更关键的,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差别。这里我会结合一些二级市场的例子。记得刚进申万研究所时,领导就给我们强调要完成学术研究到商业研究的转变。券商招人强调实习经验,一是行业节奏快没人有时间教你,二是学术研究到商业研究之间有一个鸿沟,最好在工作前你就已经跨越了这个鸿沟。但正如申万研究所的优良传统之一,申万(至少在早年)招人最不强调实习经验,甚至你最好不要有任何实习经验,学生就好好完成学术研究,申万的培训体系能在三个月内帮你完成学术到商业的转型。这一点是非常对的,研究能力相通,如果没有接受过规范的学术训练,你很难完成好的商业研究。如果你在学校混日子是很难做好研究的,做商业研究时你会一脸懵逼,你要重新进入一个探索过程,因为研究是有经验的,有习惯的,需要一个持续训练的过程。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区别是什么呢?我的总结是:商业研究需要有①可操作的②经济利益。你不能研究了半天,一点操作性都没有,同时背后要有经济利益,这是和学术研究的最大差别。学术研究就像一个大圆,你在圆的边缘上往外做了一点点贡献。这些东西可能当下没有经济利益,也没有操作性,但把人类知识往前推了一点,这就有学术价值。商业研究则要有可操作利益。金融市场比较直接,可以买卖,产业也是类似,上马什么项目进入什么领域,都要有可操作的经济利益。因此切勿陷入探究本身的快感中。探索求知是很快乐的,但商业研究不能只是快乐。举个例子,二级市场事实上你在哪个行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职业生涯高度,比如航运这个行业,周期是三十年,你如果进入这个行业时恰逢下行周期,下行周期十年,直接超过了你的职业生涯,那你就有点麻烦了,虽然你依然可以研究的很快乐。行业划分二级市场大多券商都会对行业进行全覆盖,因此会有好坏行业之分,秘密就是你要进入好的行业,我入行看的是钢铁行业,在明确知道这个行业“没有前途”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呆在这个行业,因为我想学一下产业链。这也涉及申万的人才分类策略,行业划分整体涉及上游领域(资源品)、中游领域(制造业)和下游领域(消费品)。一般学经济的人去看上游,其更受宏观经济影响,如钢铁、有色、煤炭、建材、石油等。钢铁行业事实上属于中游制造业,但在实务中仍放在上游资源品领域。我的专业是世界经济,因此在实习时就去了钢铁行业。学管理的人看下游,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旅游酒店等,因其更受消费者市场影响。有工科背景的人则去看制造业,这一点好理解,“复合背景”在投资领域一直很吃香。TMT则跨越上述三个品类。但正如申万研究所的另一个优良传统,事实上申万可能是所有券商里招募“工科背景”最少的券商。这涉及券商行业研究的本质。券商行业研究的本质是金融研究。你需要懂行业,但你更需要懂金融,你做的研究实际上也只是金融研究,即你所在行业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如何影响了预期进而影响了股价?这又涉及另一句申万名言:证券研究的直接目标是寻找预期差。行业知识都可以学,金融素养则更加重要(当然也可以学)。申万领导曾说只有三个行业需要有相关背景,一是医药,二是化工,三是电子勉强需要。不是因为这三个行业无法临时学,而是临时学起来太耗时间,事实上只有医药研究员需要相关背景。我正式入职前领导一度问我要不要转去化工行业,我诧异这不是需要相关背景吗?领导答只要你高中是理科生就可以了。我还是选择留在钢铁行业,因为我在钢铁行业实习了很长时间也在宏观部门实习过,有一个自己的宏观与产业链研究体系的搭建过程,钢铁行业受宏观驱动,上游涉及铁矿石和焦炭,下游涉及房地产、基础建设、造船、汽车家电、轻工业等,几乎涵盖所有上中下游产业链。我后续转行互联网行业研究,也受益于钢铁行业的训练。我研究互联网行业的时间很短,但做出了一些成果,很多人问我怎么做的,事实上就是源于钢铁行业的研究基础。行业研究是你要去洞察一些东西,即便你在航运行业,你也可以去搞清楚波罗的海指数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这背后都很有价值。知行合一讲到这里,我们要讲一个东西叫知行合一。前面讲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可操作的经济利益,即正确把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事物=客观+主观+主客观之间的裂痕。如果说谋士在知,主公在行,那么研究是认识世界,产业化是改造世界。知和行本身有一个交集,好的学术研究和商业研究都在这个交集里,学术研究的范围比商业研究大,且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在这个交集里。前面说的研究三种类别中的“求真态度”即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态度。就像投资经理肯定要做研究,但他需要的是 “求真态度”而不是专职的研究工作,把他分工出来就是商业化研究,但好的“研究”一定是和执行高度相关的,你研究到极致时你已经在做这件事本身,而不再仅仅是“研究”了。某件事做的非常好的人,他一定明白其中的秘密与Knowhow。你做研究也是在逼近这个状态,即不仅“知”,还要“行”。最好的研究就是最好的执行,反之亦然。从这个角度看待,你就会发现研究并不是一个“后台”,而是问题的核心,如果你能做到“知行合一”你就很厉害。人都有舒适区,当你研究的很快乐时你要小心了,你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研究在操作性上的价值,事实上你要明白主观和客观之间存在的裂痕,我们永远只是在逼近真相,但你自己要明白到了什么程度。二级市场的研究都是进行获利交易,股票你买卖就行了,但炒股票实际又很难,因为你只把握了50%的概率。基本面你把握了80%,但股票价格=价值+套利+情绪——申万研究所,它由三部分组成,并且还天天变,这就变得高度复杂了。所以股票研究本质在于研究预期的变化而非基本面的变化,只是后者影响了前者。你可以把一个问题研究清楚,但你必须明白你研究清楚的东西在整个决策系统里占了多少比例,它可能只占了20%。如果你以为你搞清楚了80%,那就是在自娱自乐,在搞行为艺术。但如果你真正搞清楚一个极小的部分,至少你在这一点上你是知行合一的。由于我们当前在探讨“研究”,我便把“研究”和“执行”在逻辑上做了区分,事实上两者没有区别也不该有区别,研究者和执行者都是从两个方向无限逼近价值实现。只是当他太难实现的时候,我们便区分了职能。知行合一并不代表时时刻刻需要“有用”,大部分基础研究在当下是无用的但在某时某刻是无价的。但这涉及另一个话题,即创新是边缘溢出。当“暂时”无用的研究一旦完成“边缘溢出”便实现了价值,基础研究在等待“边缘溢出”,“知行合一”在创造“边缘溢出”。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们还要问一下什么是爱情?因为如果你连什么是爱情都搞清楚了,还有什么东西搞不清楚? 虚假世界这个世界是虚假的。前面我们讲到互联网行业和钢铁行业(以及周期品行业)的差别,一个是研究主观世界,一个是研究客观世界。周期品行业要不断逼近经济运行的平均水平,互联网则要不断逼近大众心理的平均水平,前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互联网是主观世界好理解,事实上经济周期也是主观的,都存在反身性原理。文化流行存在反身性,宏观经济也一样,经济规律、政府调控、主体行为共同构成反身性,包括凯恩斯主义与奥地利学派的差别。巴菲特说,大部分投资人是不看年报的,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不认真和不用心的,投资领域无论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都是如此,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在干一份工作,只有极少数人用心,或者说,大部分人待在虚假里。奥地利学派讲,大家看到经济下行后政府会增加支出或扩大信贷,但经济规律是经济进入衰退后必须通过萧条来完成市场出清,让非理性行为得到清偿,经济自然会快速复苏。经济高涨时大家都觉得自己牛逼,进行了不必要的扩张和资本开支,借了不必要的钱,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这么干,你觉得你不干就落后了,就完蛋了,所以你也去干了。之后一定会带来问题,金融经济互为表里,之后就没钱了,这个过程就是市场出清,让犯错的人付出代价,从而减少总供给。市场萧条后自然就会再起来,但如果去救的话,问题就会更大。想想个人借贷就好理解了。用于消费而非价值创造的贷款,如果继续提供信贷,无异于延缓更大问题。奥地利学派就是说什么都不要管,市场出清后自然会快速复苏。现实中更多是皇帝的新装,这一点非常关键,但这一切又是“合理”的。你做不出成果现在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好的研究?我们来看看一九法则,以及199法则,世界永远是两极分化的。市场上1%的人赚去了99%的钱,0.1%的LP赚去了99.9%的钱,全球化和AI又加速了两极分化。研究也是如此,大部分研究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不用心的,资本市场的“虚假”程度只会远超你的想象。如果给好的研究一个定义,我叫他“建体系,出思想”,这句话也是申万研究所提出来的。申万要求研究必须建体系、出思想。当然即便在申万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也是少数。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知行合一,研究本身是一种艺术,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艺术家(投资也是如此),绝大部分人包括在座的部分人做不好研究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常态。这个世界上90%的研究只是在“提供信息”,也即一份工作。9%的研究给人启发,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建体系”。只有1%的研究令人惊愕,我们叫他“出思想”。这便是研究三层次。任何行业都是如此,所以大家在做研究的时候,并不要默认你能做出什么成果,因为大部分人都做出不成果,包括投资也是如此。你必须明白这一点,你到底是那90%,9%还是那1%,你需要努力,以及判断自己的天赋领域,亦或是满足于只做那90%。高中艺考生越来越多,但大部分成不了艺术家,甚至只是为了逃避文化分数。即便上海戏剧学院这种层次的表演系和导演系学生毕业后不少也只能干着不相关的工作(技术进步会逐渐改变这一点),播音主持专业大部分毕业后也并不在从事主持人工作,央视、卫视的主持人要求很高,大部分人也不愿去基层电视台或相关领域,最后也就从事了其他职业。研究也是如此,研究和做学术一样需要天赋,研究和投资事实上都是高阶工作,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只是中国经济过去的加杠杆使得很多高阶职业变成了一份日常工作进而误导了很多人。大家都知道一级市场大部分人都投不出好项目,但很多人并不明白事实上大部分人也做不出研究成果,因为投资与研究本无区别。VC投资是认知、圈子、阅历的综合结果,而不是一份工作,研究的迷惑性也在于让人误以为只是一种脑力劳动,只要高学历就可以完成。研究恰恰涉及前文说的主观世界与反身性甚至“边缘溢出”,如果把研究一词换成“深刻洞察”就好理解了。研究的基础是获得信息和整理信息,当你对信息和逻辑理解非常深刻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有自己的体系,比如什么是社交、什么是爱情,他一定是一个逻辑体系,你首先需要把它界定清楚,比如我们说社交包含通讯、媒体与交友,通讯依赖计算平台技术进步,媒体依赖平台内技术进步,而交友最后还是一个阶级矛盾的问题,这样就是一个体系。但很多研究也都能形成让人启发的体系,这还不够,最高阶段则是出思想,即你的研究成果成为了一种思想。做研究你必须要求自己建体系出思想,否则你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我们刚才讲的商业研究,不仅指卖方研究,而是指商业价值导向的研究,买方研究(包括VC)本身也是商业研究,必须产出商业价值。只是卖方研究你还必须把它搞得很牛逼的样子,比如一篇报告50页甚至100页,要显得牛逼,但如果只是内部汇报你的逻辑与洞察,一般3-5页足以。卖方研究出于要显得很牛逼,要把一些方方面面展开,把一些基础信息和补充信息附上,这也是有价值的,但核心还是体系与思想。大家可以尝试找一个领域或一个点进行深入洞察,你搞懂它后,他一定是一个高度简单和高度容易理解的结果,这些洞察就是有价值的,作为内部汇报的话你可以在附录里附上补充资料,逻辑和洞察本身则是简单却富有启发的结论。你可以提供信息,但这只是基础工作,你要知道如果没有体系,没有思想,你的研究就真的没什么用。研究是跨越主观和客观的鸿沟,大家想想如何建体系与出思想,强大的洞察力其实是一种性格特点,所以研究要靠天赋,我叫它“只恨黑夜太漫长”,即一种神游的感觉和创造心流的过程。我们前面讲研究要避免陷入快感,是不要让快感成为研究本身,但研究一定是有快感的,对“真理”的追求,朝闻道夕可死矣,你会一晚上不想睡觉,就像小学生想到明天要春游的那种感觉。只恨黑夜太漫长去年5月份朋友圈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大致叫悲催的成年人,什么做PPT到凌晨然后电脑坏了,很多辛苦感人的画面让大家共鸣,我当时也转了,但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正能量,一点都不辛苦。这种只恨黑夜太漫长的感觉真是太好了,也是你人生中最奢侈的一段经历,只有在你最年轻的工作时期你才能体会到,加班到两三点万籁俱静身心合一的专注感觉。这也非常有利于你的职业生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职业习惯都是在工作最初的2-3年内形成的,你如果没有找到只恨黑夜太漫长的感觉,那很遗憾。什么是青春?不计回报的努力还能让你感到快乐便是青春。研究是一种天赋,事实上就是一种快速进入“神游”状态的天赋,本质是一种感知能力。我们前面说无论是互联网泛娱乐产业,还是周期品制造业,到最后都是一种对大众心理和社会反身性的感知能力,研究的天赋即强大的感性感知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强调什么是爱情,当你开始思考什么是爱情,你开始声泪俱下,爱情便深刻地理解清楚了。有中学生问我语文不好怎么办,我说你去失恋一次语文成绩就会上来,失恋后内心会有源源不断想要表达的东西,你文采会变得很好,语文成绩就上来了,本质是感性化能力上来了。人类强大的情感能力在经历痛苦后都会表现出来,所以失恋是很多人的人生转折点。所以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件高度感性化事件,我研究问题时经常听一些很中二的歌曲,非主流三巨头,徐良、许嵩、汪苏泷,即能让你快速进入青春期思维模式的歌曲。青春期是大脑算力即流体脑力的巅峰,我们虽然过了青春期,但可以通过歌曲进行超频。十几年前我用500倍杠杆炒外汇,全是手动高频交易,几秒钟下单,十几秒后平仓,我必须听着马克西姆钢琴曲,大声快节奏的音乐能让人进入一种失去自我的状态,然后下意识建仓平仓,我叫它“用感性祛除感性”。如果说研究靠天赋,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还有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怎么去做点事情呢?我叫他观察生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一词来自表演学,演员需要塑造各种没有经历过的角色,他必须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观察进行积累,比如街头遇到乞丐,和他交流,看看他在干什么,看到建筑工地进去搬搬砖,你要深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前面聊到调研Lolita用户,调研本身是一种观察生活,但要做好一个调研本身,真正的观察生活就是亲自去尝试一下Lolita。你自己穿一次Lolita可能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要穿裙子?为什么要省钱买裙子?是因为虚荣吗?部分是,但更多是因为让你发现了自己的美,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你开始变得自信,开始很热爱这件事情,进而开始热爱生活。你开始找到了生活中的闪光点,你找到了甚至找回了少年心气,找到了疲惫生活中最后的英雄梦想。TFBoy很多粉丝是中年女性,杨超越有很多国企男性粉丝,SNH48有很多富二代粉丝,为什么,因为杨超越给了我们平淡无奇一眼到头的生活中带来了那么一点点英雄梦想,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还会闪光还有盼头的瞬间。明星只是一个法相,那么杨超越就是一个很好的法相,你追的不是一个明星本身,而是提醒你追求心中最后的梦想。明星就像一尊“佛像”,佛像本不是佛,佛像只是提醒你要敬畏心中的佛法,因为每个人都是佛,见性成佛。“偶像”就是“像偶”,一个你想成为的更好的自己,如果你正处青春期,家穷人丑,成绩还不好,如果你还不追星,你的青春期那不是一事无成?当然为什么会这样是家庭教育进而阶级关系问题。但不管怎样,追星已经是一件非常可爱的事情了,因为每天叫醒你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梦想。蔡徐坤也是如此,其实不用质疑现在的男性偶像为什么越来越女性化,这本身是女性消费主义的崛起,把男人打扮成洋娃娃,是因为要给女性消费。所以买裙子也是观察生活,当你观察生活到极致时,你就是一个演员了,你也是一个对产业、产品和用户非常有洞察的一个人。除了观察生活,表演学里还有“解放天性”和“当众孤独”两个要素,以及我加上的“时刻准备着”。解放天性/当众孤独/时刻准备着“解放天性”作为表演第一课,简单说就是让你彻底放开,以便塑造任何与你人格性格不一致的角色,往往通过极端的表演行为来训练。比如先想象出物理上与精神上难以忍受的场景、角色行为和角色特点,然后再演出来,把视觉上和精神上最难以忍受、甚至摧毁价值观的场景自然地表演出来,那么解放天性训练就完成了。“当众孤独”作为表演第二课,简单说就是做到不受大众和旁观者影响严格遵循内心。在舞台上严格按照剧本完成角色,不受台下万千观众的唏嘘、质疑、称赞、吹捧等行为的干扰。最后我再加上了一个“时刻准备着”,这其实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提法,即时刻保持状态。商业上也是如此,成功者往往都在争议中成长,因为他们解放了天性,也完成了争议中的成长,因为他们做到了当众孤独。好的研究者/执行者也是如此,因为一个极致的研究者本身就是一个执行者。这三点本身又是和“观察生活”相关的,你要做好研究,或者说知行合一的话,首先你要做到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更高阶段你则完成了解放天性与当众孤独,你成为了一名演员,你与这个世界已经融为一体。我一直说研究是高度感性化事件,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互联网与新兴产业,其本质都是用你的内心去同步这个世界的频率,感受这个世界(包括大众主观世界)的震动,进入群体共鸣,完成连接,完成你的心灵与这个世界的连接。这个世界天地万物都在相互作用,你要做的只是融入这张大网。所以让你买裙子只是很基础的一件事而已。好的研究者/执行者首先是一个观察者,最优秀的则是一名演员。游戏规则与市场机制讲到感知能力,申万在选择研究员时会有心理测试,横向思维看策略,纵向思维看行业,以及横向思维看包含产业链多的行业等。策略分析师必须相貌英俊,行业分析师则必须练好唱歌,这些都是研究中的Knowhow,某种程度也是一种游戏规则,当然更大的游戏规则在商业本身,尤其是资本市场。证券分析师本质是在做销售工作而不是研究工作,原因一方面在于前文说的大部分人是做不出研究成果的,另一方面在于,这个世界大多时候比我们想想的虚幻,当大家都活在虚幻中的时候,真相便不再那么重要,大家只是在玩一个游戏而已,各方也只是在相互配合完成这个游戏。也正因为此,超额收益永远只属于少数人。这让我想起《寒战》里梁家辉的一句台词:“我服务香港警队30年,认识不少人,也得罪不少人。不过在这30年里,我学会了一件事,就是每一个机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明也好,暗也好,第一步学会它,不过好多人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死了,知道为何?自以为是。第二步,就是在这个游戏里面把线头找出来,学会如何不去犯规,懂得如何在线球里面玩,这样才能勉强保住性命。”但我今天不是在讲职业生涯规划,我是在讲研究,道理一样,任何事情,你都要搞清楚其背后的秘密,包括研究的规则,研究的方法,你都要理出来。但这又涉及到一个驱动力问题,我叫他市场机制。卖方研究有外部客户作为驱动力,这一点很重要,就像任何创业的成败,本质都源于是否存在巨大的外部需求推动,外部需求会推着你走,推着你成长并给你足够容错率,这就是市场机制。一级市场VC研究团队的驱动力来自哪里?来自内部投资经理和合伙人吗?我认为这个驱动力不够,优秀的人才是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但这种驱动需要建立在外部环境的催化下实现,也即大量需求和倒逼机制,这是一个关键话题,即对内服务的研究团队的驱动力来自哪里,相比外部市场的强大驱动,内部需求、领导评价等驱动会显得不足。注意,这并不涉及“自我内心满足”和“外部评价满足”的个体心理学差异,内部需求的评价对个体来说也是一种“外部评价”,该问题本质上涉及的是,对内服务的研究团队其所在机构能否源源不断产生强大需求推动研究团队成长,因此对内研究团队要是未做出什么成绩,原因可能是来自机构本身而非研究团队本身。但最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讲了这么多,事实上还没有真正开始涉及研究方法论,而更多是关于方法论的方法论。下面,我们开始正式探讨“研究方法论”。待续……

哭泣无涕

哪些行业,研究生学历,更有优势?

准备了一年的考研生,明天就要奔赴考场了。2021年考研人数377万!今年的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36万,大家为什么考研究生,是想延迟就业,还是想提升自己?研究生学历更容易就业?哪些行业,研究生学历,更有优势?一、为什么要提升学历1.找工作本科学历,逐年扩招。很多人觉得本科学历已不值钱,很多行业的岗位要求都会写着,硕士及以上学历,自己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因为学历不够,第一步,就被筛掉了。所以更高的学历,自己在找工作时,更加有优势。2.积分落户在积分落户政策,很多一线城市都明确规定,学历越高,积分越多。以2020年《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为例:专科是10.5积分,而博士最高可以拿到37积分。积分越多,就越有机会落户。3.评职称很多单位,会根据单位的一些工资福利上,对更高学历的员工,给予侧重;还有很多单位,在评职称时,不仅仅要看工作成果,还看学历、证书的“硬指标”。二、哪些行业研究生学历更加有优势1.投融资行业影视剧中,出入高档写字楼、投行的白领精英们,想加入他们,不仅需要能力,还需要学历。很多知名投行对学历和学校都有要求。学校要求:清北复交优先、财经类院校,985院校以及海外top院校学历要求:研究生或博士,“理工科本科+金融硕士” 复合背景更受欢迎。2.互联网行业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比一般行业高,今年的华为“天才少年”,更是开出了200万以上的年薪。越是高薪的岗位,越看重学历。比如算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在面试时,更高的学历,更加有优势。3. 法律行业想进入法律行业,想更好的律所,不仅仅要本科学历,通过难如登天的法考,更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如果你有“五院四系”的硕士的学历,你在就业时,是非常有优势的。4.医疗行业医院看重的是学历,大医院更是这样。本科生可以说只是对医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要想深入学习一个专业,了解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真的必须读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硕士生毕业时临床经验可能欠缺些,但是理论知识丰富,只要短时间的临床操作,进步也会非常神速的。有人总会问,学历和能力哪个重要?小编觉得,两者都很重要,学历是你的敲门砖,能力是取决于,为企业能做哪些贡献。考研不仅仅可以提升学历,还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考研倒计时,已不足一天,祝考研的朋友都能成功上岸~

始基

36氪研究 | “智慧银行”行业研究报告

今年4月,建设银行的“无人银行”在上海开业。它采用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头和闸机取代了安保人员,用迎宾机器人取代了原本的大堂经理,用智能柜员机取代了银行柜员,客户在进入银行之后,由机器人引导通过自助或远程的方式完成业务办理。“无人银行”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未来的银行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Bank3.0》作者Brett 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在经历了以物理网点、网络银行为主导的两代后,银行将变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金融。Banking Anywhere,Banking Anytime!将“人”置于银行服务的中心位置,让传统的银行服务彻底摆脱物理网点和机具的限制,实现人们所到之处、所需之时、实时拥有便捷的金融服务。在今天,这样的畅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智慧银行时代,悄然来临。什么是智慧银行?智慧银行有哪些特征?智慧银行是传统银行、网络银行的高级阶段,是银行在当前智能化趋势的背景下,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审视银行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业务模式的再造和升级。智慧银行相对传统银行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智能化的感知和度量。与以往直接的询问或根据历史服务数据做简单分析的方式不同,智慧银行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设备,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知用户需求、情绪、倾向偏好等,从而为进一步的营销和服务提供支持。二是资源和信息的全面互联互通。智能化的感知和度量改变了银行采集信息的方式,将以往无法量化的信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如,通过对银行网点的排队情况、业务类型、业务量的监控分析,可辅助银行完成网点布局的优化;通过对用户位置、需求信息以及网点实时服务情况的获取,可帮助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点等。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与不同渠道的信息互联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有哪些因素驱动了银行的智慧化变革?技术、数据、场景和市场是主要的驱动力。技术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商业应用场景逐渐受到行业的重视,银行业因数据量大,应用场景众多而成为各项技术争相落地的沃土;数据方面,金融业大量的数据沉淀对数据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场景方面,银行业务场景多样且呈精细化运营的趋势,针对各个环节的服务创新有助于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市场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银行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使传统银行在面临同业竞争的同时,还不得不应对新经济形态带来的用户习惯的改变和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审视用户需求,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升银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国智慧银行的发展现状传统线下网点运营的成本压力使得银行一方面大量裁撤网点,另一方面也积极地投入智能化变革。当前,智慧银行呈现出线上线下结合、前后台协同的业态。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用户识别、刷脸支付、智慧网点、智能客服和智能风控等。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布局智慧银行领域的技术公司种类多样,其中,以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等技术公司较为普遍,在应用上,生物识别和智能风控相对成熟。智慧银行的发展趋势回顾过去几年,网络银行、数字银行、虚拟银行、智慧银行等说法不断更新人们对银行的认知。这些被赋予了时代特色的名词,虽然在概念的界定上并不完全清晰,但它足以表明银行业追随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步伐。在当前这个智能、高效、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也呈现智能、高效和便捷的特征,其网点建设则表现出明显的智能化、轻型化、特色化和社区化的趋势。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关于36氪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分析师:杜玉(yu100,yu@36kr.com),关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领域。

鼓宫宫动

一文读懂做「行业研究」的精髓

本文共有 2204 字如果没有时间阅读关注转发点赞在看原创,转载请告知很多人问我,你如何做到博士毕业顺利「转行」的?首先,我想问你:1、你「为什么」要转行?2、你认为你能转去「什么」行业?3、你对那个行业了解「多少」?对于你的第二个行业的选择,你至少需要知道以下的事情:1、行业「前景」好不好2、你的背景技能与该行业的「匹配」程度所以,做「行业研究」是你思考转行的「必不可少」的事情。以上描述的是,你要选择「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你必须做行业研究。那么,这个时候的行业研究其实不需要非常专业和全面,只需要有「大致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写的这篇文章,无疑会比你想象地更为「专业」和「全面」。并且,它会帮助你快速掌握这一套「方法论」,让你终身受益。那肯定是好事啊,「超出」了你学习的「期望值」。还有一些人,从事「行业研究」、「商业分析」、「产品经理」、「咨询顾问」等职业,那么这些职业就要求他们具备非常「专业」和「全面」的行业分析能力。不但要专业,还有有「嗅觉」,「敏感度」,「洞察力」,能够快速地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信息」、「洞见」、并由结论性地「输出」,形成「策略」或者「战略」。那么,这部分是更加「高阶」的玩法了,需要「多年」的行业「积累」和「沉淀」。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先框住在让你了解「方法论」这一层面。做行业研究可以说是「五步走」:第一、明确要分析的「目的」。第二、有基本的「逻辑」线索。第三、行业研究的基本「要素」和「框架」。第四、做好行业研究所需要的「能力」。第五、搜集资料和数据常用的「工具」。01. 明确要分析的目的在做行业研究之前,你得先明确自己分析的「目的」。因为你光是谈理解或者研究,它始终是一个「过程性词汇」,并不是你要达到的目标。你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你对这个行业优先研究什么,并且在哪里结束。比如,你想了解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比如,你想了解区块链技术究竟靠不靠谱,适不适合你个人进行投资?比如,你先了解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现状?这三个问题,都牵涉到区块链技术的,但「目的均不相同」,也会让你后续的「方向」、「深度」和「工作量」各不相同。02. 有基本的逻辑线如何把一个行业研究清楚呢?我认为一定要弄清楚一下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去各个击破,始终不会错。1、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是怎样的?2、需要什么样的输入?供应商是谁?3、客户是谁?客户分布和特征刻画?4、行业规模有多大?5、谁在竞争这块市场?利润水平如何?同质化程度多高?(行业竞争格局)6、行业目前面临怎样的政策环境?影响较大的宏观环境因素有哪些?7、竞品/替代品是什么?8、互补品是什么?可以和哪些行业外产品/服务协同合作?9、行业内部要素特点?如人才、技术、资本运作、融资等。把上面9个问题回答清楚,那么对一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就已经了解了80%了。03. 基本的逻辑框架对于行业分析,整体方向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先了解大的「背景趋势」、再到「行业层面」,再到「市场层面」,再到「企业层面」,再到「产品层面」和「用户层面」。「背景趋势」: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大趋势好不好?「行业层面」:行业的规模和增速怎么样?行业处于生命周期哪一阶段?整个行业发展历程如何?是供给驱动还是需求驱动力?盈利模式如何?上下游供应商有哪些?近期政策是否利好?重点企业有哪些?「市场层面」:市场规模和增速大不大?区域市场表现如何?上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的表现分别如何?哪一细分市场还有机会?「企业层面」:龙头企业的盈利模式如何?有什么新模式,新打法?竞争格局如何?「产品层面」:哪一细分产品走势好?有什么特点?产品是否有技术壁垒?细分功能、尺寸、包装等分析。「用户层面」:消费者的新趋势、新喜好如何?04. 做好行业研究所需要的能力那么做好行业研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1、结构化思维的能力2、模型理解和应用的能力3、信息搜索能力「结构化思维的能力」:将海量的按照「逻辑线」进行分析和「结构化」。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法则叫「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无重复且无遗漏」。这项技能我在后续的文章中会详细写到,也请关注我的GZ号「第三类人浪世界」。也可以看一些类似的书籍,如《金字塔原理》,通过持续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这项能力,「模型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不必死套模型,但是至少需要会用其中的一些。行研相关的理论和模型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包括但不限于: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平衡计分卡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麦肯锡7S模型波士顿矩阵GE矩阵法新7S模型安迪格鲁夫的六力分析模型战略十步骤系统战略钟模型05. 搜集资料和数据常用的工具这一部分,我其实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有了非常详细的回答。「搜索引擎」:Google、百度、Bing等。「分析企业」:企查查、天眼查、巨潮资讯网、Inverstor Overview、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等。「政府公开数据库」:国家统计局、中国信通院、中国政府官网、世界银行、世界数据图册、199IT等。「咨询公司报告」:艾瑞、易观、TalkingData、艾媒网、DataEye、艺恩Endata、七麦数据、行行查、国金证券、App Annie、友盟+、卡思数据、TooBigData、阿拉丁指数、Gartner、Forrester、Nielsen、GfK、麦肯锡、贝恩、波士顿咨询、罗兰贝格、科尔尼、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Flurry、eMarketer、J.P.Morgan、Comscore、Ericsson、Adfonic、Canalys、Juniper Research、Fiksu、世界经济论坛、CADAS、竺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等。「专业数据库」:路透Reuters、彭博Bloomberg等。「企业年报和财报」:Wind、百度财报、百度财报解读、阿里财报、腾讯财报、搜狐财报、拼多多财报等。「互联网公司数据」:腾讯业绩报告、腾讯大数据、百度开发者中心、百度数据智能、百度统计分析平台、阿里研究院、企鹅智库、腾讯CDC、PP指数、360互联网研究报告等。「媒体网站」:Techcrunch、The Verge、纽约时报、彭博商业周报、经济学人、福布斯、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36氪、雷锋网、199IT、极客公园、虎嗅、硅谷探秘、麻省理工商业评论等。希望你能关注我的GZ号「第三类人浪世界」,从一个女博士的视角剖析商业和科技问题。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也请帮忙「转发」,让我们一起传播经过思考和沉淀过的「Know-How」。

迷情记

中国各主要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今天我们研究下最近三年,中国对各个产业的研发投入的情况,也就是2015-2017年。我制作了下图,注意单位都是人民币和三年累计的名义增速。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我们可以注意到,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居然排在了第二位,超过了汽车制造业!这个产业究竟包括什么呢,简单的说,这是和电力的产生,输送,使用等相关的产业。比如发电设备机组,各种变压器,整流器,配电开关,太阳能面板,光纤,电缆,还有我们手机和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家里的空调,洗衣机,以及电灯,电磁炉,家用电气厨具炊具等等。当然,从这个产业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知名的公司在从事这个行业。比如国外的ABB,西门子,施耐德,松下,三菱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个领域,国内总体已经比较强了,比如和电网建设相关的各种发电机组,各种输配电设备,太阳能面板,光纤,电缆等等,国产化进度都非常快,而且实现了大量出口。像光纤光缆领域,2017年中国已经形成了多家百亿人民币级别的大企业。从2017年企业总体营业收入为例,中天科技达到271.01亿元;亨通光电营收254亿元,烽火通信总体营收211亿元。长飞光纤营业收入103.66亿元。当然了,如果单看光纤光缆的收入的话,长飞在2017年排名中国第一,亨通中国第二,烽火通信中国第三。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企业还达不到最强的地步。2017年的全球十大光纤光缆公司,虽然中国占了五家,但是全球老大仍然是美国康宁公司,另外日本的古河电工也排在世界第四,住友电工世界第八,藤仓世界第十,另外还有意大利普睿司曼世界第七,而且技术含量很高的海底光缆,我国企业的份额就不高。另外在技术上,根据中国发布的《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中国光纤光缆的发展方向是“超低衰减”,同时要实现超低衰减光纤光缆的全产业链条,但是目前几个主要产品:硅锗料,光纤预制棒,光纤涂料,光纤光缆。除了光纤光缆,以及难度很高的光纤预制棒技术被中国公司陆续攻克并且实现较高份额以外,高纯度的硅锗料,高性能的帮助实现超低衰减的光纤涂料等,我国还同样大量依赖进口。不过这也是中国公司的发展方向。其他很多方面都是类似的,比如电力的发电,输电,配电设备等,中国也形成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公司,例如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西电集团,特变电工,许继电气,正泰,德力西,大全等等。对应于国外的通用电气,施耐德,西门子,ABB等等。但是明显技术水平上总是还是差了一截。其他例如发电设备(火力,水力,核电),早在2013年中国就占据了全球60%的产量,尤其是火力发电设备和水力发电设备,到现在已经不只是市场份额全球领先,在技术上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在核电领域也在奋力追赶。多说一句,中国“系统强,部件弱”的态势目前几乎是贯穿于各个产业,但是实际上,随着这些年的技术和管理进步,虽然慢于系统的发展,但是国产元器件也在逐渐赶上来,只是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也还有疑虑,究竟国产器件行不行?我之前做项目的时候,就能发现,即使国外客户认同中国的系统,但是在部件领域,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还比较低,我已经不止一次遇到客户要求指定某个部件用欧洲品牌。不过当客户没有指定的时候,我们就一律使用中国品牌器件出货,产品在客户的使用环境中逐渐经受了数年的检验之后,客户对中国品牌电气器件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每当客户质疑中国产元器件不行的时候,我就把在欧洲其他客户使用的例子搬出来,说你看都已经用了好几年了,总会有客户被说服。很多人在做项目的时候,一遇到国外客户指定某个元器件品牌,一般就服从了,因为不想丢了项目,但是我是尽量说服客户用国产元器件,至少我认为国产元器件在很多领域已经堪用,跟随中国的各种系统设备在不知不觉中大量出口。这里面有一个信任和机会的问题。实际上按照我的经验,只要你能真的讲出用中国产元器件有什么好处,国外客户一般是持有开放的态度,毕竟在商言商。当然总体而言,在技术上和国外知名品牌仍然有差距。除了“系统强,部件弱”之外,还存在“份额高,技术一般”的情况,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几乎所有的子行业都是类似的情形,比如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2017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到全球前三了,宁德时代出货量还是世界第一,比亚迪世界第三。全球前十有七家是中国公司,但是在技术上,仍然和日本的松下,韩国的三星SDI和LG化学存在差距。空调,洗衣机等等都是类似,中国公司在份额上已经很高,但是在高端化,品牌化方面还有欠缺。也就是说,中国公司的份额高,是因为占据了最大头的中端领域,高端的份额还是很小。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一些以前曾经很高端的产业,现在因为中国的进入,已经被完全白菜化,最为典型的就是太阳能产业,从上游的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电池面板全部国产化,各个环节全球份额都超过了50%,并且在技术上和国外的差距已经抹平,发达国家的光伏产业公司纷纷倒闭,例如可以看成是中国晶硅光伏技术来源的澳大利亚,尚德的创始人就是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老师是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马丁格林教授。施正荣2000年在中国创立尚德太阳能,一度还成为了中国首富,可见当年光伏产业带给中国的冲击力。2010年全球光伏产业红火的时候,中国各个光伏大厂全部供不应求,欧洲客户抢着到中国拿产能,中国的光伏企业销售员们可以说无比的幸福,躺着拿订单。一个本科毕业两三年的销售,一个月销售提成很容易一两万人民币,年入20万人民币以上非常正常。不过后来补贴逐渐退坡,另外产能暴增,好日子就逐渐过去了。而到现在,可以说向中国输出了太阳能技术的澳大利亚,本土的太阳能厂家都已经破产了,欧洲尤其是德国的主流光伏厂家也基本倒闭。总体而言,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我认为不需要太担心,因为中国在该领域已经实现了普遍性的技术突破,同时大量出口世界,全球份额已经很高,例如家用空调格力就是全球老大。有的技术上也已经全球领先,比如全球最高发电效率的火力发电厂,还有我们的特高压电网,全球标准都是我们主导的。但是总体而言欠缺的是高端化,品牌化。这个领域技术盲点有,但是并不太多,国外也没有办法在该领域卡中国脖子,因为中国基本上都有可用的国产产品可以替代。另外为什么说不用太担心,该领域从2015-2017年,三年的研发投入累计增长达到了22.68%,保持了很高的增速。在前十大研发投入产业中,增速排名到了第四位。这个产业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稳定器之一。2/ 再看汽车产业,研发投入排在中国各行业第三位我一直觉得,汽车产业是我国可以说最大的产业失误了,没有之一。目前我国搞产业升级,各个主要领域都进展顺利,唯独汽车这个主战场进展缓慢。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45.6%,下滑到2017年的43.9%,总体居然还处于下滑的状态,这还是SUV市场爆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情况。今年第二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更是下降到了38.2%。原因呢,主要还是我们搞自主品牌的时间太晚了,人为的自我压制自主的发展。汽车产业非常有意思,和电子产业的明显区别是:全球电子产业的消费电子品牌,总体非常年轻。现如今的全球消费电子三强:苹果,三星,华为;年纪最大的三星电子1969年1月成立,苹果1976年成立,华为1987年成立。其他更年轻的如OPPO, VIVO, 小米等就更不用说了,小米更是2010后。电子品牌实现后来居上,没有汽车产业那么难。VIVO品牌是2009年才创立的,到今年才9年。小米2010年成立,到现在成立才8年,OPPO品牌是2004年创立的,华为虽然1987年就成立了,但是真正的下决心开始做消费电子市场,抛弃B2B给运营商定制手机,真正的开始做华为手机品牌是2012年。汽车产业就不一样了,由于属于价格更昂贵技术更复杂的商品,要被认可需要更长的时间积淀,韩系被认为是全球发达国家汽车品牌的底层了,但是实际上现代汽车距今已经有51年的历史了(成立于1967年),属于“年轻”汽车品牌。而处于全球汽车顶端的汽车品牌,宝马(1916年),奔驰(1885年),奥迪(1909年),丰田(1938年),本田(1946年),日产(1933年),福特(1903年),通用(1908年)等,基本都是80-100年以上的历史。比较公认高端的宝马,奔驰,奥迪,历史都在100年以上。因此作为昂贵的大型的复杂机械,要做出品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的,品牌建设走在我们前面的韩国人,用了50年的时间,虽然其销量已经进入了全球前五位,但是其汽车品牌形象依然处于最底层,可见时间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特斯拉,2003年成立,仅仅15年现在已经被视为高端品牌,但是特斯拉是在电动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上,虽然也是汽车,但是带有强烈的电子产品属性,维度完全不同了,并且特斯拉也是站在美国汽车和电子工业的肩膀上发展。时间是自主品牌最需要的东西,而长期自我压制自主品牌,是中国最大的产业战略失误之一,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自主品牌的“年轻化”,我国现在的龙头自主车企的吉利,就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前一天才拿到汽车“准生证”,也可以见到世贸对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推动作用。我们说中国加入世贸对中国带来的好处的时候,最喜欢说的是这以后中国出口大发展,2001年之后,中国出口金额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但是我们忽略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最好的“衍生产品”是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被彻底松绑了,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这也是“对外开放能带来什么好处”的最好案例。2001年加入世贸后,自主品牌可以说政策上就松绑了,奇瑞,吉利等想自己搞汽车的公司都可以公开上场了,要知道加入世贸的时候,奇瑞即使有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也还要挂一个上汽奇瑞的牌子。后面的自主品牌主要玩家的比亚迪,2005年也进入了汽车领域,如果没有加入世贸带来的大松绑,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就不是2005年,而是要大大延后。中国自主品牌启动的这一天来的太晚了点,如果早十年,二十年,不是2001年,而是1991年,1981年就大力鼓励发展,自主品牌就可以多赢得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时间,那么今天中国的汽车产业,恐怕又不一样了。不做自主品牌,就会直接压制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对本土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我们从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到了2017年,中国全国对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是多少呢?1164.6亿元,仅仅排在第三位。我们和排在第一位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起来,该产业2017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2002.8亿元,几乎是汽车产业的两倍。我们再横向比较一下,2017年12月,欧盟委员会(EU)公布2017年工业研发投入(R&D)排行榜,大众汽车公司研发投入为136.72亿欧元,按照现在6.9的汇率,就是1080亿元,和中国全国的汽车研发投入差不多了。我们再看看世界其他主流汽车公司的研发投入,美国通用汽车76.84亿欧元。德国戴姆勒75.36亿欧元,日本丰田汽车75.00亿欧元,美国福特汽车69.25亿欧元。这里面较低的福特汽车研发投入也达到了中国全国的47%,这里面丰田,通用,戴姆勒的研发投入都超过了中国全国汽车产业的50%。不过多少让人欣慰的是,有两个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在这方面在逐渐的扭转局面,一,在电动汽车新赛道上,中国和西方公司的投入差距大大缩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电动汽车发生了两个价值份额变化,一个是价值向电池转移,电池的成本占到了电动汽车的四分之一甚至更高,而电池的研发投入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大,并不弱。一个是价值向电子产品转移,电动汽车的“电子化”非常明显,各种电子设备,车载软件的价值占比增大,而中国在电子设备方面的价值份额和研发投入都是高于汽车产业的,而且我们要注意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我国研发投入最高的产业。也就是说,电动汽车的出现,让汽车产业发生了赛道偏移,汽车产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重合了起来,直接导致中国合并计算的研发投入大大增加。二、最近三年中国对汽车产业的投入增速很高。实际上,2015-2017年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三年累计增长了28.8%,是研发投入排名前15名的产业中增速最高的。除了自主品牌头部企业上汽,吉利,广汽等这几年的快速增长,以及各大车企越来越重视自主品牌之外,各种造车新势力的涌入也是一个原因。当然,隐忧是我国汽车产业在2018年遭受了市场的寒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我们就看乘用车:7月乘用车销售158.95万辆,同比下降5.30%;8月乘用车销售178.99万辆,同比下降4.55%;9月,乘用车销售206.05万辆,同比下降12.04%。10月,乘用车销售204.68万辆,同比下降12.99%。最近的几个月,乘用车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小的跌幅,已经影响到了我国自主品牌头部企业的营收增幅,也一定会影响到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的的增速。这几年的房地产贷款增速过高,挤压了作为大宗消费的汽车的空间,最终也传导到了汽车的研发投入增速上面,10月份开始的个税减税,看能不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接下来,我国目前研发投入最高的产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个产业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已经写过很多次了,我国在系统集成方面,已经跻身世界水平,中国设计出来的智能旗舰手机,创新力越来越强,和苹果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中国和全球市场销量对比变化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来。华为和中兴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已经占据了主要份额,西方公司节节败退。我国在各种外围结构件和元器件上面,都已经不断取得突破,摄像头模组,镜头,金属壳,屏幕,PCB板,FPC柔性印刷线路板,振动马达,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触摸屏,天线等等都在不断获取份额,呈现全线推进的态势。目前就硬件来说,我国最大的短板就是集成电路和被动元件(电容,电阻,电感)。集成电路在制造方面,中芯国际在今年取得的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2018年8月,中芯发布第二季度的业绩公告:“我们欣喜地告诉大家,在14nmFinFET技术开发上获得重大进展。第一代FinFET技术研发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除了28nm PolySiON和HKC,我们28nm HKC+技术开发也已完成。28nmHKC持续上量,良率达到业界水平。我们将继续扩展和提升我们的成熟和先进技术平台,提供客户全面有竞争力的服务。”这里面的信息其实很明确,那就是28nm的新工艺良率已经成熟,同时中芯国际表示其14nmFinFET工艺将在明年上半年量产,客户是来自于手机芯片行业,逐渐追上手机行业的脚步,这对中芯国际来说也是个重大突破。总体来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不仅在我国是研发投入最高的产业,2017年达到了2002.8亿元,而且三年总计也增长了24.27%,在研发投入前十位的产业中,这个增速仅次于汽车产业,排在第二位。这里面的增长动力,主要是来自于集成电路产业,因此该行业研发投入将会在未来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对集成电路行业研发投入和其他投入的提高,也带动了从业人员薪资的增长。今年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的2018年校招研发岗位,待遇相比去年明显提高。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大量投入,各种资本涌入进行投资,最为典型的就是2018年4月阿里全资收购了杭州中天微,现在变成了平头哥半导体,以国内2015年初才成立的芯片设计初创公司忆芯科技为例,该公司主要开发超大规模企业级SSD主控芯片,其研发人员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贵阳等城市,团队成员90%以上硕士学历,主要来自国内名校,或来自国际国内知名芯片和存储公司。2018年校招的硕士生薪资范围,成都为18.2万-21万,北京上海为19.6万-22.5万元,均为12%的公积金。另外一个原因是华为拉高了校招薪资水平,华为旗下的海思今年大量招聘芯片设计人才,同时校招待遇大幅提高,还发了不少SP。华为海思今年给集成电路专业毕业生发了不少年薪25万以上的offer,直接拉高了行业的薪资水平。业界从华为出来的人,似乎都有给高薪的传统,例如董事长是华为工程师出身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艾为电子,2018年校招开出的硕士应届生薪资就在1.8w以上,高的能到2.2万。即使只按照2个月年终奖计算,年薪也在25万-30万了。说句实话,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会出现薪资倒挂的现象,也就是应届生的薪资比入职了两三年的员工薪资还高,集成电路设计今年的校招就是这样,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企业的入职的往届毕业生薪资被今年的校招倒挂,这很正常,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我国对IT产业的研发投入,本来就是各行业第一位,并且还在保持平均三年增长20%以上的速度,中国的芯片产业,现在需要的只是时间,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哪怕是再过三年,情况都会跟现在大不一样。4/ 第四个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医药制造业今年的《我不是药神》热映,国内网络和自媒体掀起了一波感谢跨国公司的浪潮,说电影里说的不对啊,电影在黑跨国药企啊,国外药企在中国卖药就应该卖得贵啊,不然人家收不回成本就不会搞研发了啊。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科学家是如何攻克各种疑难疾病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意无意的,把全球科学家们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付出,都算在了几家跨国药企头上,我看了好多文章里面提到的科学家,其实根本就没有在这些跨国药企工作,并且有的科学家,是反对药企在自己的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的药物拿来申请专利的。同时通过说明医药研发是高额投入,来渲染跨国公司在我国卖高价药的合理性。我很想知道那些渲染卖高价药合理的人,如何看待我国开展的国家谈判,利用中国市场的力量要求药企降价。2017年4月份,人社部公布了44个谈判药品的名单。人社部介绍,经过与相关企业的谈判,其中36个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达到81.8%,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按照这些人的说法,跨国药企保持高药价是合理的,那么我只能庆幸,幸好不是这帮人在台上,因为开展医药国家谈判的前提,即使认为当前的药价是“不合理的”,所以才需要谈判,谈判降价后的药价才是合理的,而不是降价前。那些认为跨国药企卖高价药合理的,建议可以继续以谈判前的高价格买药,以避免出现他们担心的,“你不花高价买药,跨国药企就没有动力搞研发”的情况出现。事实上,跨国药企在中国卖高价药,背后的原因和其他行业的西方跨国公司没有区别:那就是高技术门槛带来的市场垄断,缺乏竞争。你如果不相信的话,一旦有同样效果的国产药上市,他们立即就会降价。2018年12月的央视,就报道了这样一个事情,国内工程机械的徐工集团,在2016年之前是一直不能生产起重机控制系统的,包括软件+控制器硬件,而国外供应商一直拒绝将最新的控制系统卖给徐工,导致徐工需要做性能升级匹配的时候,受制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同时如果徐工要为某个客户调整参数,供应商排期要一个月,然后才能派工程师过来,徐工还需要付费。下图就是起重机的控制器,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是7万元,当在2012年听说徐工要开始自研控制系统的时候,立即威胁将价格提高到10万元,希望中方停止研发。徐工的团队在2016年成功的做出了自研的控制系统,一个控制器才3万元,而国外的供应商也立即降价到4万元。全球制药公司,尤其是跨国药企的利润率普遍性很高,我们上财富中文网站的2018年世界五百强看看,苹果营业收入2292.34亿美元,利润483.51亿美元,利润率21.09%。我们再看一下美国辉瑞制药,作为美国最大的制药企业,营收525.46亿美元,利润218.08亿美元,利润率为41.5%。这是电子行业标杆企业对制药行业标杆企业,可见制药业的利润之高。当然你说了,并不是每家药企的利润率都像辉瑞这么高,然而这对手机电子品牌行业更是这样,苹果一家就攫取了大部分利润,除了苹果三星华为OV等少数几家,一大堆公司都是亏损。研发投入高不是卖高价的原因,缺乏竞争的垄断才是。华为的研发投入高不高,每年研发投入马上要突破1000亿人民币了,秒杀全球所有的药企,没有任何一家药企比得过华为。然而华为的净利润率却只有7%左右,在很多国家,华为不惜全网赠送通信设备给客户。是华为心地善良,不想卖高价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有三星,诺西,爱立信,中兴这些竞争对手在啊。实际上,在华为等中国公司进入这个市场之前,西方公司就是卖高价的,我们应该还记得20年前家里装一部固定电话就要几百元人民币初装费的时代。我们要记住一个真理:价格,从来都是市场竞争决定,而不是投入成本决定的,否则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亏损的企业了,竞争是获取合理价格的最有力武器,所以医药制造国产化对我们如此重要。我国的医药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很落后的阶段,2017年的全行业研发投入,仅仅只有543.2亿元,排在所有行业的第八位,甚至低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等传统的重工业制造部分。当然值得欣喜的是,医药制造业三年研发投入增速达到了23.04%,在研发投入超过400亿人民币的十个行业里面,增速排在第四位。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年营收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几家药企,2018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累计投入研发资金9.9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6%。复星医药2018年1至9月,研发费用共计人民币11.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13%;其中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4.05亿元,同比增长69.65%。上海医药2018年1-9月研发费用投入7.56亿元,同比增长50.31%。其他正大天晴(中国生物制药),海正药业,科伦药业,豪森药业等药企,其研发增速都很快,并且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见中国制药业在逐渐的走向集中化。可以看出,复兴医药和恒瑞医药这样的领头羊企业,尽管研发增速很快,但是基数还处于赶不上跨国公司零头的水平,也就是说,差距不只是10倍的差距,而是更多。全球几大医药巨头,强生,诺华,辉瑞,罗氏,拜耳,营收都在3000亿人民币以上,研发投入普遍性的达到四五百亿人民币。制药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而且是一个高薪资高技术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能够给化工,生物,药学等各大类的毕业生带来更多的高薪机会。中国目前的高薪机会,高度的集中在互联网产业,以及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电子制造业,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半导体产业,汽车产业,制药业等等,都能够带来不少高薪就业机会。中国对制药业的研发投入,目前是位于所有行业的第八位,但是其增速显著的快于第4-7名,因此其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仅次于电子,电气,汽车的第四大研发投入产业。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工制造业,我国其实到现在还很落后,和前面是电子,汽车,制药,电气四个蓬勃发展,高薪岗位不断增加的产业相比,化工制造业规模非常大,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传统的成熟产业。该产业倒是发展比较稳定,2017年全行业研发投入为912.5亿元,非常的接近汽车产业的水平,排在所有行业第四位,三年总共增长了14.85%,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7月30日,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C&EN)公布最新的“全球化工50强”揭榜,德国巴斯夫今年依然世界第一。当然,今年中国有3家入围,中国石化世界第3 ,已经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的先正达排在第34位,万华化学位列第43位。相比于去年全球50强只有中石化孤零零一家,今年多了2家,不过还是比较惨淡。当然,我们可以把全球第六位的台塑算进来。这样中国就有4家了。当然,和其他各种排名一样,该排名也是因为有的中国企业并没有申报和提供数据,不让中国企业数量还会增加。总体而言,相对于中国的整体速度,该行业的总体发展还是相对乏力的。但是因为这个产业规模非常庞大,所以在里面很多领域,中国公司有极大的产业升级机会,也能给个人带来机遇。以生产MDI,目前国内化工届炙手可热的万华化学为例,该公司这几年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全球份额不断提升,2017年拥有员工9165人,2017年人均薪酬26.43万元。而在3年前的2014年,该公司的员工总数为7250人,人均薪酬为13.05万元。尽管人均薪酬不代表公司员工普遍水平和中位线,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产业升级带来的公司薪酬能力的巨大变化,三年实现人均薪酬翻番。2017年底,万华化学雇佣了97名博士,1066名硕士,2137名本科生,4442名大专生和1423名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他们可以说都是这几年万华化学发展的受益者。我们日常接触的化工产品,最常见的日用化工品包括化妆品,这个领域其实差距非常大,而中国公司的增长也是不愠不火,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替代的现象。以国产化妆品龙头上海家化为例,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9.29%;上半年的研发支出仅为0.67亿,只占收入1.83%。当然了,总体而言,国产的份额还是在不断上升的,2012-2017年间,本土品牌化妆品在中国市场前20位的品牌的合计市场份额中的比例,从2012年的10.8%增长到 2017年的20.9%。我们再以基础的化工产品乙烯为例,这是石油化工工业的核心产品,或者说是标志性产品,然而全球乙烯产量最高的国家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中国是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仍然需要进口乙烯,另外如果加上使用乙烯制作的下游化工产品,实际的需求量更高。2017年,我国对乙烯的需求量,加上由乙烯制作的主要产品聚乙烯、苯乙烯、乙二醇进口量折算,我国的总需求在大约4000万吨左右,然而我国2017年乙烯总产量只有1800万吨左右。聚乙烯(PE)是由乙烯制作的主要产品,约占我国乙烯总需求的64%。广泛的用于塑料薄膜,城市市政工程的塑料管道。你平时用的塑料袋,保鲜膜,你买的零食的包装袋都包含有聚乙烯材料。然而2017年我国聚乙烯产量1398.6万吨,净进口1155.1万吨,总计消费2553.7万吨,对进口的依赖很高,当然这跟原料也有关系,化工产品的原来无非是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项,其中主要来自油和气,美国油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这也是其化工工业强大的原因之一,另外我国也从沙特,阿联酋,伊朗,新加坡等国大量进口聚乙烯。其他还有著名的PX(对二甲苯),这个我相信我国老百姓对这个已经很熟悉了,我国也大量依赖进口,同时国内的抵制运动,也影响了我国的PX项目开展和产能提升,不得不从国外例如日韩大量进口。化工产业和电子,汽车,制药这些火热性的产业不同,总体而言化工产业很多都是大量生产的常见产品,技术也相对成熟,属于传统重工业领域,化工装置的资本投入金额非常高,同时化工产品的价格受资源价格影响大,因此总体相对其他产业来说薪资不高,利润率不高,但是里面在很多具体领域,我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领域,比如化妆品,轮胎等等,是可以有较好的利润空间的。这个行业由于资本密集型和高投资的特征,更多的会依赖国家的布局,会跟随国家整体实力的进步而进步。6/ 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所谓通用设备就是能够给一个以上行业使用的设备,最为典型的就是螺钉,螺母,密封件,弹簧,紧固件,风扇,机床,锅炉,铸造机器,轴承,齿轮,叉车,工业机器人等等。当然大家也看出来了,这个行业除了少数领域以外,大部分领域肯定是赚不了大钱的,2017年对该行业的研发投入为696.8亿元,排在所有行业的第五位,但是三年增速仅为10.15%。我们从该行业的代表公司也可以看出来,规模最大的就是做汽轮机+燃气轮机的企业,例如上海电气,2017年净利润也就是26.6亿元。另外就是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目前也在蓬勃发展,这也是该行业的一个很大增长点,代表企业就是库卡,埃夫特,汇川技术等等,应该说机器人产业会诞生一批高薪岗位,工业机器人是通用设备制造业领域最为耀眼的一个产业,以后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写过,目前国内的知名国产机器人厂家,已经能给应届硕士开出年薪20万人民币左右的薪资,可见这个产业的发展潜力。其他还有激光器,代表企业就是大族激光,激光的用途很广,可以用来打标,也可以用来不同行业的产品加工等等。另外就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比如食品加工机械,矿山开采机械之类,比较受关注的行业就是半导体生产设备,比如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还有工程机械公司,例如徐工集团,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等。还有就是油气资源开采专用设备,这一块是非常大的市场,一部陆地石油钻机加上服务一起,一套就是过亿人民币的合同价值,这方面中石油是全国的老大企业,2018年1-10月,中石油装备制造旗下的五家直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2.亿元人民币。还有就是医疗器械,这也是我国目前比较弱的方向,国内器械领域的三巨头,迈瑞,鱼跃,联影增速都还不错。迈瑞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80亿元,同比增长23.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97亿元,同比增长45.27%;鱼跃医疗前三季度营收31.8亿元,增长18.12%,净利润6.28亿元,增长19.06%。另外就是例如农业机械制造,目前我国农机方面也比较弱势,需要进口的金额较高。专用设备制造业2017年的研发投入为636.9亿元,三年增长了12.31%,总体来说增长也不快,慢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面的一些细分领域,也会诞生一些高薪的岗位,比如技术和利润都较高的医疗器械行业,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等等。7/ 唯一研发投入出现下降的产业除了六个比较重要而且关注度高的产业:电子(半导体),电气,汽车,制药,化工,专用设备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之外,我们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研发投入达到和超过100亿人民币的22个产业中,居然有一个产业出现了研发投入的下降,而且是22个产业中唯一出现下降的产业,那就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当然这个运输设备行业,出现研发投入下降,一个是铁路本来已经是传统市场,曾经是增长点的高铁,技术和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和饱和,已经没有大幅增长的空间。中国中车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419.13亿元,同比增长8.98%;而到2017年,中车全年营业收入2110亿元,同比下滑8.14%,也就是收入还不及2015年多,研发投入当然没有太大增长的空间。一个是船舶现在中日韩竞争激烈,整个行业增长乏力,经营惨淡,这个大家都知道,研发投入也没有太多增长的空间。实际上我国船舶产业的增长主要靠军事工业来拉动,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号称每年下水一个舰队,大量的军舰在建中,其实船舶工业的一个亮点。运输设备最大的增长机会还是来自于航空航天产业,中国商飞目前在日益壮大,根据央广网2018年11月16日的消息,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推进C919飞机型号合格审查工作,中国商飞公司综合考虑研制进度和取证工作量,希望于2020年底取得C919飞机型号合格证。8/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仪器仪表制造业我们进口的第三大工业品就是仪器仪表,2017年总共进口454.6亿美元,我国尤其是科研领域,非常依赖从国外进口高端科研设备,虽然国产仪器仪表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总体来说差距仍然非常大,例如基本上实验室的高端科研仪器还是依赖进口。仪器仪表行业究竟包括什么呢?试验仪器、光学仪器、医疗仪器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等。而我国在仪器仪表领域的研发投入目前也非常少,2017年仅仅210.2亿元,三年总共才增长了16.2%,这个速度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早。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还将面临从实验室,科研院所,日常监测,工厂等依旧依赖进口的情况。2017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4622 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23 亿元,同比增长 10.71%,我们和进口的454.6亿美元一对比,2017年出口为278.1亿美元,逆差达到176.5亿美元,比起2016年还增加了16.8亿美元。所以说中国的制造业并不是只有芯片产业逆差在持续扩大,仪器仪表产业也是一样。虽然我国也能制造一些高附加值的仪器仪表,例如包括显微镜,压力测量仪表、测距仪、水平仪等商品出口金额较大。总体而言,我国仪器仪表企业规模都还很小,虽然也在不断整合,但是比较知名的企业,其营收规模也就是十几亿人民币,全行业只有2个公司营收超过了100亿人民币。随着工业自动化在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对各种仪器仪表的需求还会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电力,燃气和水务三大领域,由于政府有不断实现自动化的诉求,对智能电表,智能气表(煤改气),智能水表的需求也在迅速上升,因此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多少可以让仪器仪表产业受益,像做气表和水表的金卡智能和新天科技,企业营收和利润增幅均达到 40%以上。另外就是我国非常弱势的科学仪器仪表领域,和机床行业类似,由于外资品牌在市场上非常强势,我国目前也在依靠军工产业发展推进科研仪器仪表的国产化。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2017年中国开始了“环保风暴”,尤其是随着国家对水、气、土污染整治不断力度加强,导致国内对环境监测专用仪器的需求增加。不只是政府机构的需求增加,国内企业为了应对环保的压力,也产生了采购仪器仪表的诉求,同时环保对减少和降低各类废弃水,气,固废等排放的压力是不可逆的,国内的龙头企业,例如先河环保、雪迪龙、聚光科技等,增幅都较快,2017年都大于 20%。最后一个是传感器了,这方面我国也很落后,但是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对于传感器的要求增加,因此也会出现电子产业的资本,进入传感器领域,或者和传感器领域的国产厂家合作,共同推动国产发展的情况。9/ 好了,本文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其他行业,本文先不关注了,或许还可以看下我国钢铁产业去产能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我国在这几年(2015年底开始)实现大裁员的钢铁产业,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从业人员在2015年底还有362.7万人,到2018年5月,从业人员数只有226.8万人,两年半的时间减少了135.9万人。另一方面,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研发投入,也跟随去产能出现了变化,2016年全行业研发投入为537.7亿元,下降了4.2%,而到了2017年,则出现了大幅的增长18.8%,去年我国钢铁产业也出现了业绩大幅回升。 好了,本文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从研发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第一个趋势是,从研发投入来看,以后的高薪岗位集中在电子(半导体),汽车,制药三大产业里面,尤其是电子(IT)相关产业。我们都知道程序员是一个普遍的高薪群体,这是过去十几年中国的一个很显著的变化,至少几百万中国家庭成为了高收入家庭,哪怕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程序员们都是高薪群体。但是其实我国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业也是一个高薪产业,虽然无法和互联网相比。本科毕业生在华为,OPPO, VIVO,小米这样的公司工作五年以上,拿年薪50万以上并不困难。早在五六年前,深圳有的中小型手机方案公司,就能够做到十几个人的销售团队年终奖三百万人民币。华强北也是一个大量造富的地方,在华强北很多创业的老板,可以说学历和能力并不高,但是因为敢闯敢拼,造就了不少高收入者,当老板的80后,90后,手下雇佣了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各种小公司在华强北比比皆是。电子产业在系统之后,核心零部件将是下一个高薪岗位方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半导体器件,另外还有显示面板,摄像头(镜头)等等。以显示面板为例,全国目前在不停的建厂,对工艺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虽然总体而言,显示面板产业离高薪还有距离,但是由于产业的广阔性,也会产生大量高薪岗位。我国各大面板企业,从京东方到华星光电,由于本土技术人才的缺失,大量雇佣韩国和台湾的工程师和主管,雇佣人数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台大教授甚至说“华星光电就是台湾人培养起来的”,支付的薪酬也非常给力,实际上你如果不能给出几十万甚至百万人民币的年薪,根本没有办法吸引来自韩国和台湾的显示面板行业的人才。而本土的人才却相对工资较低,这种现象是技术能力缺失的结果。制药产业虽然目前的研发投入仅仅排在所有行业第8位,但是以起增速来看,逐渐进入前四位是可以预期的。制药产业也是美国的核心产业之一。在电子,汽车,制药三大产业之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锂电池,输配电设备,光纤光缆等),化工产业(高端化学品和原料制造,新材料),通用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激光器,注塑机),专用设备制造(医疗器械,半导体生产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民用客机研发制造)这五个产业,也会有一些子领域产生较多的高薪岗位,但是总体而言,高薪岗位的数量或者比例是没有办法和以上三个产业比较的。当然,电气行业可能以后是个例外,因为电气行业是以上五个行业中唯一一个整体全行业研发投入三年增加了20%以上的,大大的超过了其他四个,说明该行业中大部分产业的研发投入增长较快,未来也可以期待成为一个次高薪的行业。比如锂电池制造,在深圳有五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到ATL,欣旺达,惠州德赛电池等公司,拿20万人民币以上的年薪并不困难。电子,汽车和制药业,三年研发投入增速都在20%以上,必然会带动行业薪资增长;汽车产业的薪资,现在其实也还不行,这是因为自主品牌发展不力的结果,但是随着该行业研发投入逐渐增加,国产逐渐高端化,未来是可以预期的。二、中国比较大的落后产业。我们现在需要大量进口的工业品,除了半导体产业之外,还有汽车和零部件,化工产品,仪器仪表,民用航空飞机,制药和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六大项,这些都是我国进口前十位的工业品。我们从研发投入来看,六大项里面,民用航空飞机,制药业,电子元器件,汽车制造四项增速较快;化工产业研发投入金额还可以,排在各大产业第四位,但是增速不快;仪器仪表产业研发投入较少,2017年才210亿人民币,基数太小,而且增速虽然还可以,三年的累计增速为16.2%,低于三年增长20%这个高速平台,而我国一年还要进口450多亿美元的仪器仪表。另外再强调一次我国军工产业对落后产业的拉动作用,我国目前比较惨淡处于亏损状态的机床产业,船舶产业,军工牵引的需求成为行业的一个强心剂,华中数控参与的换脑工程,就是以沈飞,航天科技等军工企业为主,保证国防工业自主可控。中国海军疯狂的订购军舰,也为我国船舶企业在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提供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同样的还有民用航空工业,由于在军用飞机和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系列技术突破,也为以中国商飞为首的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实际上如果看中国商飞的供应商,会发现各个军工航空系统企业赫然在列。另外还有科研使用的仪器仪表工业等等,在商用市场追求科研成果而购买外资品牌,国产科研仪器仪表缺乏足够市场空间的情况下,军用需求的拉动也提升了国产科研仪器仪表的技术水平。三、以IT电子产业为核心,各个行业正在逐渐交叉,方向在逐渐重合。最为典型的是仪器仪表行业,尽管这是我国的落后产业,你会发现仪器仪表在和电子行业的物联网迅速的交融在一起,而电子行业是目前我国研发投入的优势方向,因此尽管仪器仪表行业研发投入惨淡,但是却可以因为方向逐渐交叉,从而接受到电子产业高研发投入的外溢。以智能城市概念为例子,国内例如华为,中兴,小米,海康,阿里,乃至于腾讯等都在搞。同样的还有汽车产业,汽车在逐渐从机械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化,而我国在智能电子产品方向,不管是全球市场份额,还是研发投入,都明显比汽车产业方向更有优势。因此我国在电动汽车时代,一定会比在燃油汽车时代占据更高的全球份额。而且我们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交叉,其实都是电子产业和某个产业交叉,也就是发现每个产业都在逐渐的“电子化”,并且融入到物联网当中,互相连接在一起,这个连接让原本两个不相关的产业产生了交叉。比如仪器仪表行业的电表,水表,气表,原来都是人工抄表,现在智能化之后,成为了物联网的一部分,电表,水表和气表也实现了电子产品化;汽车在电动化和电子化之后,也通过车联网融入到了网络之中,理论上,你也可以在汽车里面读取家里电表,水表,气表的数据。你的汽车,和你家里的水表,原本是两个不相关的东西,他们分属于汽车产业和仪器仪表业,因为都实现了电子产品化,而连接在了一起,这就是电子产业向所有产业渗透的例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5G和半导体(芯片)如此的关键,为什么全球的大公司都在竞相投入,为什么美国对中国的5G技术和集成电路发展如此忌惮,因为负责连接的5G和负责产品电子化的芯片,是两个实现各个产业走向交叉融合的核心技术。不同的产业交叉融合有什么好处?最简单的,可以实现优势产业带动弱势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智能手机产业就是个例子,华为是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老大,但是我国却在手机领域非常弱小,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但是其实手机本质上也是个通信设备,因此在华为在转向做手机之后,技术上能够迅速的实现进步并且占领市场,尤其是极容易遭到专利侵权诉讼的国际市场,这跟其在通信技术方面的积累是不无关系的,相比之下,其他国产手机厂家走向国际市场,都需要大量的购买专利,以避免出现被诉讼。再举个例子,我们一提起大疆,都知道是搞无人机的,可是谁知道大疆已经进入了农业专用设备的领域呢,大疆开发的植保无人机和播撒系统,都瞄准了农业市场。再比如国内的舜宇光学,我们都知道是国内消费电子品牌的供应商,但是舜宇光学把自己在电子产业获得的利润,同时也开辟了显微镜这个产业,而显微镜是属于仪器仪表制造业。总的来说,电子产业正在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向所有产业渗透。尽管现在汽车产业仍然是中流砥柱行业,但是随着各行各业的电子化,或者说智能化,从长期来看,各个国家之间还是IT电子技术(软件+硬件)的竞争是核心(注意不是说其他产业不重要),其产值将会越来越大,实现在所有产业中的产值最大化,目前炙手可热的5G,半导体,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都属于IT电子产业。我们看看美国人的市场估值里面,特斯拉甚至高于福特、通用这样的美国老牌汽车厂家,显然特斯拉的强项并不在于机械技术,而是IT电子技术,这也充分的说明了美国人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一句话说,简单的说,作为普通员工,要想收入还不错,学IT是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