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AbMole科研」阻断AMPK-ULK1通路介导的自噬在BC中促进细胞凋亡蓝银

「AbMole科研」阻断AMPK-ULK1通路介导的自噬在BC中促进细胞凋亡

AbMole精研抑制剂十年,最新的科研动态不断与您分享。本期与您分享的是:阻断AMPK-ULK1通路介导的自噬,在BC中促进细胞凋亡以增加阿霉素的敏感性的一项体外研究自噬通量的激活促进乳腺癌细胞对现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严重限制了化疗药物的疗效,导致临床BC细胞的复发。然而,人们对于其详细的机制仍未完全了解。本研究中,证实AMPK-ULK1信号在体外介导了保护性自噬,通过抑制该信号能够提高阿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具体实验中,研究人员采用细胞计数(CCK-8)试验和集落形成试验评价细胞增殖能力。利用台盘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 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电镜观察并拍摄BC细胞自噬体。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分析在蛋白水平上检测基因表达。将亲代阿霉素敏感的BC (DS-BC)细胞暴露于逐步增加浓度的阿霉素环境中,建立耐阿霉素的BC (DR-BC)细胞。与DS-BC细胞相比,DR -BC对大剂量阿霉素刺激的耐受性显著增强(P<0.05)。有趣的是,在DR-BC细胞中,高剂量阿霉素特异性地增加LC3B-II/I比值,促进自噬体的形成,降低p62的表达水平。在DS-BC细胞中,则没有发现类似的自噬促进作用。引入自噬抑制剂3-MA后增加了大剂量阿霉素对DR-BC细胞的杀伤作用(P<0.05)。此外,研究证实了大剂量阿霉素通过激活AMPK-ULK1通路,在DR-BC细胞中触发了保护性自噬。在功能上,大剂量阿霉素可增加DR-BC细胞磷酸化AMPK (P -AMPK)和ULK1 (P -ULK1)的表达水平,激活AMPK-ULK1通路(P<0.05)。引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和ULK1 抑制剂(SBI-0206965)可阻断细胞自噬,促进大剂量阿霉素处理的DR-BC细胞死亡,减缓细胞生长(P<0.05)。结论:体外数据表明,阻断AMPK-ULK1信号级联介导的保护性自噬可能是增加阿霉素对抗BC敏感性的潜在策略。CCK-8试剂盒 (Abmole, M4839) 为MTT 法的替代方法,是一种基于WST(水溶性四唑盐,化学名:2-(2-甲氧基-4-硝苯基)-3-(4-硝苯基)-5-(2,4-二磺基苯)-2H-四唑单钠盐)的广泛应用于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盒。作者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建立了耐药细胞株。通过低剂量阿霉素连续逐级增加浓度,从亲原代DS-BC细胞中诱导出耐阿霉素的DR-BC细胞。在A-D中,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获得了优质的数据结果。其中,CCK-8试剂盒购自Abmol。CCK试剂盒使用方便,省去了洗涤细胞,不需要同位素和有机溶剂;检测灵敏度高,甚至可以测定较低细胞密度;其重复性也优于MTT法。鸣谢:Yu, Libo & Shi, Qingtao & Jin, Yan & Liu, Zhixin & Li, Jiaxin & Sun, Wenzhou. (2020). Blockage of AMPK-ULK1 pathway mediated autophagy promotes cell apoptosis to increase doxorubicin sensitivity in breast cancer (BC) cells: an in vitro study. 10.21203/rs.3.rs-49604/v2.

电影梦

上海药物所等揭示AMPK促进DNA双链损伤修复的新机制

2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佳和臧奕在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MPK-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n 53BP1 Promotes c-NHEJ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深入阐明了AMPK促进DNA双链损伤修复的作用方式及具体机制,发现了AMPK通过对新底物53BP1的磷酸化修饰促进c-NHEJ修复,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和调节器,在调控糖脂代谢、细胞生长、细胞极性、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陆续有报道指出AMPK可能参与DNA损伤修复这一重要的生命过程,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 DNA双链断裂(DSB,DNA double-strand break)是所有DNA损伤类型中最为严重的损伤,能引起细胞凋亡与染色体结构变化。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DSBR,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的调控与肿瘤发展、肿瘤化疗与耐受息息相关。该研究在此修复类型中对AMPK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细致考察。研究发现,在DSB发生时,AMPKα2催化亚基会被迅速招募到损伤位点,且AMPKα1/α2双催化亚基的敲除会引起DSB修复效率下降以及细胞电离辐射敏感性增高,进一步确证了AMPK参与DSBR。深入研究其参与的具体修复方式,科研人员发现AMPKα催化亚基的缺失会导致非同源末端连接(c-NHEJ)修复活性下降,以及在B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依赖于c-NHEJ的抗体类别转换重组(CSR)的缺陷。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中发现,AMPK可通过磷酸化调控DSB损伤修复中的关键蛋白53BP1,促进其在损伤修饰位点H4K20me2的稳定聚集,以及招募下游效应蛋白RIF1启动通路,该磷酸化调控在促进修复完成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揭示了AMPK参与DNA损伤修复调控的新机制,并且丰富了AMPK的下游调控网络和53BP1的上游修饰调控,有助于进一步探索AMPK在能量代谢和DNA损伤修复之间的联系。 上海药物所博士研究生江越菁、董莹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药物所为该研究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孟飞龙,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谭敏佳、黄敏以及浙江大学教授黄俊的帮助。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中科院王宽诚人才奖的资助。 图1.AMPK被招募到DSB位点并促进c-NHEJ修复 图2.AMPK介导的53BP1-Ser1317位点的磷酸化促进DNA损伤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两厘米

北大肖瑞平团队揭示高糖抑制AMPK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感知营养物质,激活下游一系列生物学反应,从而调节机体的物质与能量平衡。其中,AMPK是调节生物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之一,也是治疗代谢疾病的重要靶点。AMPK能感知细胞代谢状况——在营养和能量水平较低的状态下,AMPK被激活,从而抑制合成代谢、促进分解代谢,在促进ATP合成的同时抑制细胞的生长,最终维持细胞内能量稳态。另一方面,对于抑制AMPK活性的负调节机制,我们却知之甚少,也因此缺乏对于AMPK信号通路调控方式的全面认识。研究能量过剩如何抑制AMPK信号通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而且对于探寻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月4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肖瑞平课题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egative Regulation of AMPK Signaling by High Glucose via E3 Ubiquitin Ligase MG53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高糖抑制AMPK活性的调节机制,为能量过剩引起的代谢紊乱,特别是高糖引起的骨骼肌代谢失调提供了新的理论。该研究发现,高糖对于AMPK的催化亚基AMPKα的蛋白水平和激酶活性具有双重的抑制作用。首先,高糖刺激促进了细胞中活性氧(ROS)的生成。升高的ROS激活了AKT,使其磷酸化AMPKa的485/491号位的丝氨酸(在AMPKα1中是S485, 在AMPKα2中是S491)位点,而S485/491位点的磷酸化促进了AMPKα招募骨骼肌中高表达的E3泛素化连接酶MG53。先前的研究表明,MG53在代谢综合征的病人和动物模型中表达水平增高,并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负调控过程。在这项研究中,肖瑞平课题组发现与AMPKα结合的MG53催化了AMPKα的470赖氨酸位点的泛素化,并导致AMPKα的泛素化依赖性降解,使得AMPKα蛋白水平降低。另外,ROS还引起AMPKα与其上游激酶LKB1的解离。LKB1通过磷酸化AMPKα的172苏氨酸位点激活AMPK,减少与LKB1的相互作用使得T172的磷酸化水平下降,AMPKα的活性因此受到抑制。图1.高糖对于AMPK的负调控机制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所博士研究生姜鹏、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研究生任乐姣和支丽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肖瑞平教授及胡新立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0.12.008

惺惺惜惺

Mol Cell|肖瑞平课题组报道高糖抑制AMPK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责编 | 兮AMPK是调节生物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之一,是治疗代谢疾病的重要靶点。AMPK感知细胞代谢状况,葡萄糖、ATP等缺乏引起AMPK激活【1】,促进细胞中能量的产生,并抑制各种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从而维持细胞的代谢稳态。但是人们对于抑制AMPK活性的负调节机制却知之甚少,缺乏对于AMPK信号通路调控方式的全面认识。研究能量过剩如何抑制AMPK信号通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而且对于探寻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月4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肖瑞平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egative Regulation of AMPK Signaling by High Glucose via E3 Ubiquitin Ligase MG53”的文章,报道了高糖抑制AMPK活性的调节机制,为能量过剩引起的代谢紊乱,特别是骨骼肌的代谢失调提供了新的理论。该研究发现高糖对于AMPK的催化亚基AMPKα的蛋白水平和激酶活性具有双重的抑制作用。首先,高糖刺激没有造成ATP水平的升高,而是AMP/ATP以及ADP/ATP的比值有瞬时的升高,因此ATP不是高糖对AMPK信号产生抑制的原因。但是高糖促进了细胞中活性氧(ROS)的生成。升高的ROS 激活AKT,使得AMPKα的第485/491位点的丝氨酸(在AMPKα1中是S485, 在AMPKα2中是S491)被AKT磷酸化。而S485/491位点的磷酸化促进了AMPKα招募骨骼肌中高表达的E3泛素化连接酶MG53。肖瑞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MG53在代谢综合征的病人和动物模型中表达水平增高,并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2,3】。在本项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与AMPKα结合的MG53催化了AMPKα第470位点赖氨酸的泛素化,并导致AMPKα的泛素化依赖性降解,使得AMPKα蛋白水平降低。另外,ROS还引起AMPKα与其上游激酶LKB1的解离,导致AMPKα第172位点苏氨酸的磷酸化水平下降,造成AMPKα的活性降低。总之,这一工作揭示了高糖引起的ROS抑制AMPK的全新信号通路,以及该新通路对于维持骨骼肌细胞能量代谢稳态的重要作用。图1.高糖对于AMPK的负调控机制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姜鹏、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研究生任乐姣和支丽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肖瑞平教授及胡新立副研究员担任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20)30900-X参考文献1. Lin, S. C. & Hardie, D. G. AMPK: Sensing Glucose as well as Cellular Energy Status. Cell metabolism27, 299-313, doi:10.1016/j.cmet.2017.10.009 (2018).2. Song, R. et al. Central role of E3 ubiquitin ligase MG53 i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Nature 494, 375-379, doi:10.1038/nature11834 (2013).3. Yi, J. S. et al. MG53-inced IRS-1 ubiquitin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skeletal myogenesis and insulin signall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4, 2354, doi:10.1038/ncomms3354 (2013).

若果是也

Cell子刊:北大肖瑞平团队揭示高糖抑制AMPK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感知营养物质,激活下游一系列生物学反应,从而调节机体的物质与能量平衡。其中,AMPK是调节生物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之一,也是治疗代谢疾病的重要靶点。AMPK能感知细胞代谢状况——在营养和能量水平较低的状态下,AMPK被激活,从而抑制合成代谢、促进分解代谢,在促进ATP合成的同时抑制细胞的生长,最终维持细胞内能量稳态。另一方面,对于抑制AMPK活性的负调节机制,我们却知之甚少,也因此缺乏对于AMPK信号通路调控方式的全面认识。研究能量过剩如何抑制AMPK信号通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而且对于探寻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月4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肖瑞平课题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egative Regulation of AMPK Signaling by High Glucose via E3 Ubiquitin Ligase MG53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高糖抑制AMPK活性的调节机制,为能量过剩引起的代谢紊乱,特别是高糖引起的骨骼肌代谢失调提供了新的理论。该研究发现,高糖对于AMPK的催化亚基AMPKα的蛋白水平和激酶活性具有双重的抑制作用。首先,高糖刺激促进了细胞中活性氧(ROS)的生成。升高的ROS激活了AKT,使其磷酸化AMPKa的485/491号位的丝氨酸(在AMPKα1中是S485, 在AMPKα2中是S491)位点,而S485/491位点的磷酸化促进了AMPKα招募骨骼肌中高表达的E3泛素化连接酶MG53。先前的研究表明,MG53在代谢综合征的病人和动物模型中表达水平增高,并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负调控过程。在这项研究中,肖瑞平课题组发现与AMPKα结合的MG53催化了AMPKα的470赖氨酸位点的泛素化,并导致AMPKα的泛素化依赖性降解,使得AMPKα蛋白水平降低。另外,ROS还引起AMPKα与其上游激酶LKB1的解离。LKB1通过磷酸化AMPKα的172苏氨酸位点激活AMPK,减少与LKB1的相互作用使得T172的磷酸化水平下降,AMPKα的活性因此受到抑制。图1.高糖对于AMPK的负调控机制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所博士研究生姜鹏、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研究生任乐姣和支丽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肖瑞平教授及胡新立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0.12.0082019年热文TOP101. 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发文了:2型糖尿病是简单的疾病,减肥或逆转病情!2. 刚刚,Science发布2019十大科学突破!3. Science重磅!西兰花“唤醒”抗肿瘤基因4. 读者泪目!《柳叶刀》全中文发表中国医学博士「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6. 喝酒,尤其还脸红的人,或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7. Nature重磅!第一个完全合成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物诞生了8. 这不是一颗大榛子!Science发表新型口服胰岛素,或将取代传统注射9. Science为防秃顶支招:先从不脱发开始...10. 改变精子速度,可以影响后代性别?

君有忧色

关于新冠病毒研究,中国这所高校又有新发现

记者13日从西安交通大学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袁祖贻教授团队、基础医学院心血管研究中心王胜鹏团队,与美国Salk生物研究所Uri Manor教授等团队开展合作,首次发现SARS-CoV-2的S蛋白可以下调ACE2从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相关研究成果以《SARS-CoV-2刺突蛋白通过下调ACE2表达水平损害内皮功能》为题,近日于国际心血管基础研究领域顶级期刊《循环研究》在线发表。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新近发表在《柳叶刀》及《新英格兰医学》等COVID-19临床报告证实新冠病毒SARS-CoV-2不仅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引起呼吸衰竭,而且会侵害肺及多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而诱发炎症风暴及大量血液凝结,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但迄今为止,人类尚不清楚SARS-CoV-2进入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针对这一问题,西安交大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与美国Salk生物研究所Uri Manor教授等团队广泛开展合作。团队利用新冠模式动物叙利亚金黄地鼠以及ACE2 S680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转基因小鼠ACE2-D和ACE2-L,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S蛋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AMPK活性和降低ACE2的磷酸化,造成ACE2和eNOS活性的下降,这一过程伴随着内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异常和功能的降低、糖代谢重编程,最终引发肺血管舒张功能的下降以及肺血管损伤。S蛋白抑制ACE2会降低病毒的感染性,但ACE2减少又会加剧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内皮炎症。此项研究进一步表明,针对S蛋白的抗体,不仅可以保护宿主免受SARS-CoV-2的感染,而且可以抑制S蛋白引起的内皮损伤,最终降低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由此,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ACE2在COVID-19中的双刃剑理论:ACE2既具有介导SARS-CoV-2入侵内皮的“坏作用”,同时又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好作用”。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高晨晨流程编辑 吴越

手足胼骶

糖尿病患者为何更易患癌症?复旦团队揭示了两种疾病的新通路

糖尿病和癌症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未被科研发现的联系?为何防治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能够在预防癌症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北京时间7月19日凌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施扬/石雨江教授团队的重大科研成果。以《葡萄糖通过AMPK介导的对TET2蛋白的磷酸化调控揭示了糖尿病与癌症内在关联的新通路》(“Glucose-reg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TET2 by AMPK reveals a pathway linking diabetes to cancer”)为题的论文,对上述问题做了解答。该课题由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哈佛布雷根医院合作完成。复旦大学分时特聘教授、哈佛大学副教授石雨江为论文通讯作者。糖尿病患者为何更易患癌症?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比率已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也在降低癌症风险上展现出优良成效。糖尿病和癌症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事实上,导致癌症的原因有许多。除了为众人所熟知的DNA序列突变与基因遗传,还有许多来自于基因密码之外的因素。如水、空气、营养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对人体遗传性状进行调控,使得一部分健康的基因组产生非正常表达,甚至是“失语”。当身体内原本坚固的抗癌防线逐步失去效用,患癌症的风险自然也就增高了。以上正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基础。以此为视角重新审视致癌背后的原因,为石雨江团队最终发现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的新通路,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营养环境是如何影响癌症的产生呢?TET2蛋白催化DNA上5mC向5hmC修饰的转化。在癌细胞里5hmC水平出现广泛的下降,可作为衡量癌症恶性程度的标志(cancer hallmark)。石雨江团队在实验中发现,高血糖水平会显著抑制身体内AMPK蛋白激酶的活性,导致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以减少TET2蛋白催化生成5hmC。当5hmC减少,意味着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简言之,这一新通路就好比一根链条,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水平正是链条的一个端口。在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之下,高糖环境最终会破坏5hmC表观抑癌修饰的生成。表观抑癌修饰变少了,患病风险自然大大提高。石雨江团队的创新成果为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一条不同于以往代谢视角的新通路。研究不仅揭示了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确实存在着传导通路,还指出部分糖尿病治疗药物也能有效地降低部分癌症爆发的风险。该项研究对于理解糖尿病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肿瘤防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可能。糖尿病高血糖和癌症内在关联的表观遗传通路,以及二甲双胍在抑制肿瘤中的表观遗传作用机理。复旦大学供图为预防癌症的药物研发提供新可能既然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确实存在着传导通路,那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药物是否也同样对预防癌症有一定帮助呢?为了验证猜想,石雨江团队以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磷酸化下游的TET2,增强TET2稳定性和其产物5hmC,来对肿瘤生长达到抑制。并且二甲双胍的抑制作用要明显依赖于TET2的存在。虽然二甲双胍多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它的作用机制却一直不明确,该发现是首次报道AMPK与TET2相互作用,将能量调控和表观遗传关键酶直接联系在一起,并且揭示能量调控要依赖于表观遗传调控。以此为例,药物是否能有效预防部分癌症的关键不在于血糖浓度的高低,而在于能否真正激活AMPK蛋白激酶以稳定TET2蛋白增加5hmC水平,以保证人体细胞的后续工作正常运行。通过服用糖尿病相关药物以降低血糖浓度,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同时降低高血糖水平对AMPK蛋白激酶的抑制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蛋白激酶就能由此重新焕发“活力”。但是少摄入糖分,保持体内血糖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减少对AMPK蛋白激酶的抑制频率,提高TET2蛋白的稳定性,升高5hmC水平,对防治部分肿瘤依然有着积极作用。此项研究也将为更多临床研究和预防癌症的药物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缘起一次偶然的尝试谈及研究缘起,石雨江表示其实这整个项目都诞生于一次意外且偶然的尝试。2010年春天,复旦大学2008级博士生胡笛来到石雨江位于哈佛大学的实验室,参与两校联培。2011年夏天她接手了OGT(葡萄糖胺转移酶)和TET2相互调控的课题。起初的猜想是OGT通过糖基化并切割TET2来影响TET2稳定性。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胡笛的实验始终进展不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她不得不从源头来寻找可能性。或许使用葡萄糖作为调控因子,直接检验葡萄糖浓度是否会对TET2产物5hmC产生影响,能为实验带来转机呢?在石雨江和同伴吴镝的建议下,胡笛重新更改了实验方法。令人惊讶的是,在低糖条件下培养的细胞5hmC竟然出现了显著升高。葡萄糖和TET2蛋白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正当实验开始朝着崭新的方向发展时,有关OGT和TET2蛋白调控机制的文章陆续刊登在了各大期刊中。同行学者们的实验结果,一次次导向并验证了OGT对TET2蛋白的稳定性并不造成调控与影响。这恰恰与课题组的猜想背道而驰,实验再次陷入了被“双杀”的境地。既然葡萄糖不是通过OGT来对TET2进行调控从而影响5hmC,那么实验结果又是因何而来呢?带着疑惑,吴镝再次回顾了过往的实验数据,一个看似不相关的结果首次跳入了他的脑海,“或许,葡萄糖是通过磷酸化TET2来实现调控的。”正是这一猜想,将研究成功引向了最终的航道。本是计算生物学背景出身的吴镝当时正在哈佛的另一个实验室工作。作为项目的共同开拓者,在初始的一段时期里,吴镝利用每天晚上下班后,和次日早晨上班前的这段休息时间,泡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半夜离开,凌晨归来,吴镝的付出最终为后续解决关键性问题打下基础。不久后吴镝正式加入了石雨江团队。2012年春天,胡笛在哈佛的联合培养业已结束。带着刚刚步入正轨却前途未卜的课题,胡笛回到了复旦实验室。每日只能通过电话,和仍在美国的吴镝沟通实验进展。与此同时,经过反复查找,石雨江终于在一个叫作“AMPK”的激酶上找到了希望。石雨江的另一位博士生陈浩也为实验添上了重要的一环。所有的元素终于被串联起来: 低糖可以激活AMPK,后者可以磷酸化TET2,从而影响到最下游的5hmC。胡笛马上着手动物学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得好。再次回首整个研究,石雨江表示, “我们做科研就像是许多学者共同绘制一幅画作,一步步点亮科学未知的地图。有人为画作添上鼻子,有人画一双眼睛。我们每个人所做的其实都只是这幅画作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但是当这些微小的拼图一块块连接在一起时,科学的图纸就会变得越来越宽阔。”

严查科研不端,涉及多所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最新处理决定

1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发布《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二批次)》,将关于自然科学基金领域科研不端行为的通报批评处理决定书共14份予以公布。其中,包括华北理工大学檀亦丽等发表的论文因学术不端被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杂志社撤稿、成都理工大学童东革等发表的5篇论文存在造假、东莞理工学院刘运城等发表的论文因抄袭剽窃他人已发表英文论文被撤稿等问题。具体如下:关于对郑永军发表论文中存在抄袭剽窃、署名不实、操作同行评议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51号中国计量大学郑永军为第一兼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1“Yongjun Zheng*, Yinjie Wei, Weijun Li, Yi Lu. Utilizing a deep learning model to enhance video credibility verification system.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7, 79, 9707.”(标注基金号51775530)和论文2“Yongjun Zheng*, Weiyu Di, Shen Jiang. Flickr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by deeply fusing heterogeneous visual cues.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7, 44, 189.”(标注基金号51775530)因存在学术不端被施普林格(Springer)集团旗下期刊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撤稿。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杂志社发布撤稿声明,称论文1存在操纵作者署名和试图颠覆同行评议过程的问题,论文2存在抄袭他人未发表手稿、抄袭他人已发表论文、操纵作者署名和试图颠覆同行评议过程的问题。经调查,郑永军承认存在撤稿声明中指出的问题。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第二条、第三十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撤销郑永军2017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基于分数阶随机共振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机理研究”(批准号51775530),追回已拨资金,取消郑永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2日),给予郑永军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檀亦丽委托代投论文中存在抄袭剽窃、署名不实、操纵同行评议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55号华北理工大学檀亦丽等发表的论文“Yili Tan, Yongli An, Hong Wang, Jing Liu*. A sharp trudinger type inequality for harmonic fun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 2017, 250.”(标注基金号11401160)因学术不端被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杂志社撤稿。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杂志社发布撤稿声明,称该论文与湖南农业大学杨威、段建南等发表的论文“Wei Yang, Jiannan Duan, Wenmin Hu, Jing Zhang*. New riesz representations of linear map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2017, 165.”明显重复,并存在操纵作者署名和试图颠覆同行评议过程的问题。经调查,该论文为第一作者檀亦丽通过微信联系第三方机构代投,与湖南农业大学杨威、段建南等通过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的论文明显重复,但两篇论文作者互不认识。檀亦丽及其他论文作者也不认识被署为通讯作者的Liu Jing,其姓名系投稿过程中被第三方机构添加上的,该人现已失联,檀亦丽等知情后亦未作任何处理。檀亦丽虽为所标基金项目(批准号11401160)课题组成员,但标注一事未经项目负责人知情同意。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第二条、第三十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取消檀亦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2日),给予檀亦丽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杨威、段建南代写代投论文中存在抄袭剽窃、署名不实、操纵同行评议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56号湖南农业大学杨威(现任职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段建南等发表的论文“Wei Yang, Jiannan Duan, Wenmin Hu, Jing Zhang*. New riesz representations of linear map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2017, 165.”(标注基金号41171176)因学术不端被Boundary Value Problems杂志社撤稿。Boundary Value Problems杂志社发布撤稿声明,称该论文与华北理工大学檀亦丽等发表的论文“Yili Tan, Yongli An, Hong Wang, Jing Liu*. A sharp trudinger type inequality for harmonic fun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 2017, 250.”重复率较高,并存在操纵作者署名和试图颠覆同行评议过程的问题。经调查,该论文为第一作者杨威委托Jing Zhang(现已失联)代写代投,与华北理工大学檀亦丽委托第三方公司代投的论文重复率较高,但两篇论文作者互不认识。段建南作为论文的第二作者及第一作者杨威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和论文所标注基金项目(批准号41171176)的负责人,在研究生培养和基金项目管理方面负有疏于监管的责任。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第二条、第三十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取消杨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2日),给予杨威通报批评;撤销段建南2011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土地利用功能的系统分类研究”(批准号41171176),追回已拨资金,取消段建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2日),给予段建南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童东革发表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58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成都理工大学童东革等发表的5篇论文存在造假的问题,涉事论文如下:论文1:Xue Miao, Mingming Chen, Wei Chu*, Ping Wu, Dongge Tong*. Mesoporous face-centered-cubic In4Ni alloy nanorices: superior catalysts for hydrazine dehydrogen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 25268-25278.(标注基金号21376033)论文2:Mingning Cheng, Da Wei, Wei Chu, Liping Hou, Dongge Tong*. Novel mesoporous amorphous B-N-O-H nanofoam as electrode for capacitive dye removal from water.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 21400-21413.(标注基金号21376033)论文3:Chun Li, Tao Wang, Wei Chu, Ping Wu, Dongge Tong*. Synthesis of octahedral, truncated octahedral, and cubic Rh2Ni nanocrystals an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hydrazine in aqueous solution to hydrogen. Nanoscale, 2016, 8, 7043-7055.(标注基金号21376033)论文4:Chun Li, Xue Miao, Wei Chu, Ping Wu, Dongge Tong*. Hollow amorphous NaFePO4 nanospheres as a high-capacity and high-rate cath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8265-8271.论文5:Fang Luo, Xue Miao, Wei Chu, Ping Wu, Dongge Tong*. Preparation of face-centered-cubic indium nanocubes and their superior dehydrogenation activity towards aqueous hydrazine with the assistance of light.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6, 4, 17665-17672.(标注基金号21376033)其中论文4列入童东革2013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批准号21376033)进展报告,论文1、2、3、5列入该项目结题报告。经调查,童东革等发表论文中的图片/谱图(含电镜图片、XRD谱图)存在抠图、复制粘贴、旋转、缩放、图形拼接及涂抹等造假问题。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撤销童东革2013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水合肼制氢镍基双金属纳米晶催化剂的构效关系”(批准号21376033),追回已拨资金,取消童东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2日),给予童东革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刘运城发表论文中存在抄袭剽窃、署名不实、擅标他人基金项目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59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东莞理工学院刘运城等发表的论文“刘运城, 孙兴春, 陈安. 基于低复杂度最大空闲矩形的非线性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7, 34(012): 3730-3734.”(标注基金号51305084)因抄袭剽窃他人已发表英文论文“Chun Lo*, Jerome P. Lynch*, Mingyan Liu*. Distributed model-based nonlinear sensor fault diagnosi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6, 66-67: 470-484.”被撤稿。经调查,刘运城等发表的论文使用了他人已发表英文论文中的算法和仿真数据,而未在文中予以标注引用,还擅自标注他人基金项目(批准号51305084),存在抄袭剽窃和擅标他人基金号的问题。刘运城等也不认识该论文第三作者,因此还存在署名不实的问题。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取消刘运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4年11月2日),给予刘运城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赵增顺发表论文中存在抄袭剽窃、署名不实、擅标他人基金项目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60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山东科技大学赵增顺等人发表的论文“赵增顺, 孙骞, 杨皓然, 滕升华, 常发亮. 基于指针生成网络的自动摘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9, 40(9): 2692-2696.”(标注基金号61403281)涉嫌抄袭剽窃他人已发表论文“Abigail See, Peter J. Liu, Christopher D. Manning. Get To The Point: Summarization with Pointer-Generator Networks.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17, 1073-1083.”。经调查,赵增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肖某某在其毕业论文中采用他人论文中的方法、图和公式而未标注引用,存在抄袭剽窃的问题;而赵增顺自认为肖某某的论文系原创,在未经肖某某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要求其另一名硕士研究生孙某将肖某某的毕业论文按照期刊格式修改后用于发表。另外,赵增顺未将肖某某署为论文作者,而是将未作任何贡献的杨某某、滕某某、常某某(对论文发表均不知情)署为论文作者,存在署名不实的问题;赵增顺还擅自标注他人基金项目(批准号61403281)。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取消赵增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2日),给予赵增顺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对来风兵抄袭剽窃他人基金项目申请书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61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新疆师范大学来风兵2016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批准号41661002)申请书涉嫌抄袭剽窃他人基金项目(批准号40761004)申请书内容。经调查,来风兵2016年度获资助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塔克拉玛干西部别里库姆沙漠胡杨沙堆发育模式及其在荒漠监测中的作用”(批准号41661002)申请书在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特色创新等方面均抄袭剽窃了他人获资助基金项目(批准号40761004)申请书内容。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撤销来风兵2016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塔克拉玛干西部别里库姆沙漠胡杨沙堆发育模式及其在荒漠监测中的作用”(批准号41661002),追回已拨资金,取消来风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4年11月2日),给予来风兵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张雷在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虚假信息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64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北京建筑大学张雷列入其2014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批准号61473027)申请书中的2项专利及5篇论文存在捏造、作者身份标注不实和一稿多投等问题。具体专利及论文如下:专利1:张雷、蒋志坚、严诗恬. 摄像机承载机器人末端姿态稳定性控制方法,2012.5,中国,ZL201210045362.0(发明专利)。专利2:张雷、严诗恬、蒋志坚、廖春成. 仿人型机器人双臂协调捧取作业控制方法,2013.5,中国,ZL201310075101.1(发明专利)。论文1:Lei Zhang, Yan Shitian, Wang Su. Pushing Manipulation of Humanoid Robot Based on Force Sensor. The 4th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iami USA, 2011, 7: 227-231.论文2:Zhijian Jiang, Lei Zhang, Xueshan Gao, A Teleoperation System for Mobile Robot BCAR-01 with Multiple Viewpoints Virtual Scene.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2009.02.21-26, 621-626, Bangkok Thailand, 2009(EI).论文3:Zhixin Chen, Lei Zhang, Peihua Zhang, Yuepin Lu, A Networked Teleoperation System for a Mobile Robot with Multiple Viewpoints Virtual Scene.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and Logistics, 2008.09, 2380-2385, Qing China, 2008(EI).论文4:Yuepin Lu, Qiang Huang, Lei Zhang, Shusheng Lv, Jiapeng Yang, Muhammasman Keerio. 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a Humanoid Robot Teleoperation Based on RT-Linux/Linux/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2006.06.25-28, 324-328, Luoyang China, 2006(EI).论文5:Lei Zhang*, Zhixin Chen, Jia Wang, Shitian Yan. A Networked Teleoperation System for Mobile Robot with Wireless Serial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Guilin China, 2009, 12(19-23): 2227-2231.经调查,张雷列入其2014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的2项专利未获授权,但均标注为已获授权。论文1系张雷捏造,张雷还将自己篡改为论文2、3、4的第一作者,存在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但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实论文5存在一稿多投问题。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撤销张雷2014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批准号61473027),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张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3年11月2日),给予张雷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武四新干扰基金项目评审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67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河南大学武四新与云南某某大学杨某某就项目评审进行不正当沟通。经调查,武四新在申报2017年度NSFC-河南联合基金项目过程中,通过电话联系可能的函评专家云南某某大学杨某某,随后又通过邮件向杨某某发送其自己拟定的对申请项目的评语。武四新违反相关基金申请要求与管理规定,存在干扰评审的行为。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五项和第九条的规定,撤销武四新2017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基于高开路电压的银梯度分布的铜锌锡硫硒电池材料的设计”(批准号U1704151),追回已拨资金,取消武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3年11月2日),给予武四新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杨华伟发表论文中存在论文买卖、数据造假、抄袭剽窃、署名不实、擅标他人基金项目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68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同济大学杨华伟等发表的论文涉嫌图片重复使用、中英文重复发表和抄袭剽窃他人学位论文,并用于基金项目申报,涉及论文如下:论文1:Tian Zhou, Hua-Wei Yang, Zhuo-Wei Tian, Yang Wang, Xiao-Shan Tang and Jing-Zhou Hu*. Effect of Choukroun Platelet-Rich Fibri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Micro-Morselized Bone on the Repair of Mandibular Defects in Rabbits. Journal of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8, 76(1): 221-228.(标注基金号31140007、81472516)论文2:Hua-Wei Yang, Xiao-Shan Tang, Zhuo-Wei Tian, Yang Wang, Wen-Yi Yang, Jing-Zhou Hu*. Effects of Nano-Hydroxyapatite/Polyetheretherketone-Coated, Sandblasted, Large-Grit, and Acid-Etched Implants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Osseointegration in a Peri-Implantitis Model in Beagle Dogs.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2017, 23: 4601-4611.(标注基金号31140007、81472516)论文3:杨华伟, 陈凯, 尚光伟, 林茂翰, 徐远志, 汪饶饶*. 粗糙钛表面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同济大学学报, 2015, 36(1): 13-17.论文4:Hua-Wei Yang, Mao-Han Lin, Yuan-Zhi Xu*, Guang-Wei Shang, Rao-Rao Wang, Kai Chen. Osteogenesi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strontium-substituted nano-hydroxyapatite coated roughened titanium surfa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 8(1): 257-264.论文5:Huawei Yang, Hui Pan, Fang Yu*, Kai Chen, Guangwei Shang, Yuan Xu. A novel model of 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in ra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2015, 8(5): 5161-5167.经调查,论文1和论文2系杨华伟将实验部分工作外包公司所得,并擅自标注他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140007、81472516),两篇论文使用相同图片表达不同实验内容,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且论文2已被撤稿;论文3系杨华伟接到推销电话后购买所得,在所有其他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署名投稿;论文4是其在论文3投稿后,将论文翻译成英文、在所有其他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署名投稿,杨华伟还将这两篇论文用于其2017年度和2018年度基金项目(申请号5177010013、5187010008)申请;此外,论文3和论文4还存在抄袭剽窃2012年浙江大学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问题;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实论文5存在抄袭剽窃行为。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生命医学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第二条、第三十三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并参照第十七条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撤销杨华伟2017年度基金项目“仿生聚多巴胺多功能涂层改性镁合金颌骨内固定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适配机制研究”(申请号5177010013)申请和2018年度基金项目“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镁合金/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的构建与生物适配机制研究”(申请号5187010008)申请,取消杨华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2日),给予杨华伟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王志伟论文数据造假和在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虚假信息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69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王志伟(先后任职于蚌埠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等发表的27篇论文涉嫌学术不端,杂志社已发布撤稿声明。经核,与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的3篇撤稿论文如下:论文1:Jia Ma#, Qing Zhang#, Sulian Chen, Binbin Fang, Qingling Yang, Changjie Chen, Lucio Miele, Fazlul H. Sarkar, Jun Xia*, Zhiwei Wang*.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promotes breast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through HIF1α accumulation via increased pro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Los One, 2013, 29;8(7): e69485.(标注基金号81172087)论文2:Zhiwei Wang#, Shadan Ali#, Sanjeev Banerjee#, Bin Bao, Yiwei Li, Asfar S. Azmi, Murray Korc, Fazlul H. Sarkar*. Activated K-Ras and INK4a/Arf deficiency promote aggressiveness of pancreatic cancer by inction of EMT consistent with cancer stem cell phenotype.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013, 228(3): 556-562.(标注基金号81172087)论文3:Zhiwei Wang#, Sanjeev Banerjee#, Aamir Ahmad, Yiwei Li, Asfar S. Azmi, Jason R. Gunn, Dejuan Kong, Bin Bao, Shadan Ali, Jiankun Gao, Ramzi M. Mohammad, Lucio Miele, Murray Korc, Fazlul H. Sarkar*. Activated K-ras and INK4a/Arf deficiency cooperate 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by activation of Notch an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s. PLos One, 2011, 6(6): e20537.经调查,论文1、论文2和论文3均因存在数据造假而被撤稿。论文1和论文2标注王志伟2011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大豆异黄酮调控miRNA治疗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机制研究”(批准号81172087)。论文3列入王志伟2015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调控Set8表达增加胰腺癌化疗药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批准号81572936)和2017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SPOP参与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耐药的机制研究”(批准号81773186)申请书中。论文1中,通讯作者王志伟负主要责任。论文2和论文3中,通讯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为外籍人士,第一作者王志伟负次要责任。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生命医学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和第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撤销王志伟获资助基金项目“大豆异黄酮调控miRNA治疗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机制研究”(批准号81172087)、“调控Set8表达增加胰腺癌化疗药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批准号81572936)、“SPOP参与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耐药的机制研究”(批准号81773186),追回上述3个项目已拨资金,取消王志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3年11月2日),给予王志伟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高慧发表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和署名不实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71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青岛大学高慧等发表的3篇论文存在数据造假问题,涉及论文如下:论文1:Kaili Liu#, Hui Gao#, Qiaoyun Wang , Longyuan Wang, Bin Zhang, Zhiwu Han*, Xuehong Chen, Mei Han, Mingquan Gao. Hispilin suppresses cell growth and metastasis by targeting PIM1 through JAK2/STAT3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Science, 2018, 109(5): 1369-1381.(标注基金号81603337、81274126)论文2:Mingquan Gao#, Hui Gao#, Mei Han, Kaili Liu, Jianjun Peng*, Yantao Han*. Hispilin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molating ceramide-sphingosine 1-phosphate rheostat.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7, 7(7): 1501-1514.(标注基金号31470570)论文3:Hui Gao#, Mingquan Gao#, Jianjun Peng*, Mei Han, Kaili Liu, Yantao Han*. Hispilin mediates apoptosis in human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incing ceramide accumulation.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7, 38(12): 1618-1631.(标注基金号31470570、81603337)经调查,3篇论文均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论文1已被撤稿。在论文1中,第一作者系通讯作者的硕士研究生,高慧是其合作导师,论文完全由高慧指导完成,发表时高慧擅自标注了通讯作者获资助基金项目(批准号81274126);在论文2和论文3中,第一/共同第一作者高慧负责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审核、论文的修改和投稿,并擅自将他人署名为通讯作者,还擅自标注他人基金项目(批准号31470570)。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生命医学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撤销高慧2016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荔枝草中活性黄酮成分高车前素抑制肾癌舒尼替尼耐药性的机制研究”(批准号81603337),追回已拨资金,取消高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3年11月2日),给予高慧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鲍永华、杨万才发表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问题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75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鲍永华(先后任职于新乡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发表的论文1“Yongchen Bao, Yongchen Guo, Yiqiong Yang, Xiaonan Wei, Shanshan Zhang, Yongmeng Zhang, Kai Li, Ming Yuan, Dongli Guo, Virgilia Macias, Xiangdong Zhu, Wei Zhang, Wancai Yang*. PRSS8 suppresses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and metastasis. Oncogene, 2019, 38(4): 497-517.”(标注基金号81672750、91229115、81502105)和论文2“Yonghua Bao, Kai Li, Yongchen Guo, Qian Wang, Zexin Li, Yiqiong Yang, Zhiguo Chen, Jianguo Wang, Weixing Zhao, Huijuan Zhang, Jiwang Chen, Huali Dong, Kui Shen, Alan M Diamond, Wancai Yang*. Tumor suppressor PRSS8 targets Sphk1/S1P/Stat3/Akt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cancer. Oncotarget, 2016, 7(18): 26780-26792”(标注基金号91229115、81272251、81502105)涉嫌实验数据造假。经调查,论文1和论文2存在数据造假问题,通讯作者杨万才和第一作者鲍永华负主要责任。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生命医学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撤销杨万才获资助基金项目“动态地研究慢性结肠炎介导的结肠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批准号91229115)、“含硒蛋白SBP1和GPx1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批准号81272251)、“PRSS8通过调控肠粘膜屏障相关蛋白而抑制结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批准号81672750),追回上述3个项目已拨资金,取消杨万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3年11月2日),给予杨万才通报批评;撤销鲍永华2015年度获资助基金项目“ZHX2在结肠炎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批准号81502105),追回已拨资金,取消鲍永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3年11月2日),给予鲍永华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关于对王晶敏抄袭剽窃他人基金项目申请书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79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经核查发现,东南大学王晶敏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Sirt6经LKB1/AMPK/PGC1α/NRF1,NRF2通路上调线粒体生物合成与抗氧化基因抵御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申请号8207032988)与某某医学院宋某基金项目(申请号U20069)申请书内容高度相似。经调查,宋某基于其前期研究撰写了2018年度基金项目申请书,后经合作者南京某某大学盛某团队进行指导和修改后,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申请了联合基金项目,但均未获资助。王晶敏为盛某团队的意向临床研究合作者,从盛某团队成员处获得了宋某2019年度基金项目申请书。王晶敏在未获得宋某及盛某等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宋某申请书中大量内容用于其2020年度基金项目申报,存在抄袭剽窃他人申请书内容的行为。经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生命医学专业委员会)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二十二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撤销王晶敏2020年度基金项目“Sirt6经LKB1/AMPK/PGC1α/NRF1,NRF2通路上调线粒体生物合成与抗氧化基因抵御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申请号8207032988)申请,取消王晶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年(2020年11月3日至2023年11月2日),给予王晶敏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11月30日

一唱一和

《Nature》深度盘点:最具前景的抗衰老物质都有哪些?

文|时光派研究院编者按:作为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期刊,《Nature》定期发布的综述文章可以看做是特定领域科研发展的风向标。在本篇的综述中,科研人员首次对目前所有抗衰老物质进行了系统的评级。让时光派感到意外的是,此次深度综述中所包含的几乎所有物质,以及论证引用的近乎全部实验,都与我们此前的发布的文章内容基本无异。因此,这篇来自《Nature》的全新综述的内容,可能会让很多时光派老读者感到无比亲切熟悉。2020年5月28日,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rian Kennedy教授等在期刊《Nature Reviews·Drug Discovery》上发表了名为《The Quest to Slow Ageing Through Drug Discovery》的深度综述,旨在评选出目前研究最深入,最接近临床应用的抗衰老物质。本文是对这篇深度综述的编译。目前,人类健康期(healthspan,指寿命中不受重大疾病困扰的时间)的提升速度明显滞后于最大寿命的增长,致使导致大量中老年人口身被慢性疾病缠身,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现状使得研发能够延长健康期的抗衰老策略成为了社会和科学界的当务之急。此前,延缓衰老的主要方式多基于对饮食和生活状态的调节,然而,仅靠这些方式并不足以预防老年疾病。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和可行性,大量科研人员开始对直接干预衰老背后的生理过程进做出尝试。目前这些尝试中较为成功的有:抑制营养探知网络、清除衰老细胞、逆转干细胞衰老、微生物组抑制、引导自噬,和减少炎症。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以有数百种物质被报道具备上述抗衰老功效,本文将会盘点并从中评选出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衰老物质,评级的依据标准如下:如果该物质能满足下述所有主要需求,和绝大多数次要需求,则被列入第一梯队主要需求:在动物模型中具有延寿效果能够改善人类的衰老生物标识治疗剂量下的副作用较小延寿效果在多个物种上具有可重现性可接受的毒性次要需求:具有靶向特定衰老通路的实验证据 提升压力抗性 能够预防多种衰老相关疾病如果该物质不能满足上述部分需求、或缺乏充足的实验数据、或存在矛盾性结果,但依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则被列入第二梯队。图1.前景较为优秀的抗衰老物质以及它们对特定衰老标识的作用第一梯队1、雷帕霉素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的名字源于它被发现的地方,雷帕努伊岛(也就是现在的复活节岛)。这种药物由于带有明显的抑制免疫和抗增生特性,目前主要被用于改善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化疗、预防术后心血管再狭窄。雷帕霉素的抗衰老功效主要源自于他对mTORC1的抑制能力,这一点也得到了诸多动物实验的支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抗衰老要趁早”这种传统认识,即使是20个月大的小鼠(等同于人类65岁)在长期摄入雷帕霉素后,寿命依然能被延长近60%。大量动物实验上的成功,使雷帕霉素成为了目前最具前景抗衰老药物,但是它在临床上的进展并不顺利。首先是毒性副作用问题,治疗剂量的雷帕霉素可能会在人体中引发高血糖、高血脂、肾毒性、伤口愈合障碍和免疫抑制等症状。此外,目前已经有两款用于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雷帕霉素衍生物,在临床三期检测中被判定为无效。图2.mTORC1的输入与输出2、Senolytics当细胞面临如DNA损伤等巨大压力时,有可能会永久性的停止自身的细胞周期,这种状态被称为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这些衰老细胞对凋亡具有极高的抗性,并且会大量分泌一系列具有亲炎症特性的分子和蛋白酶,这些分泌物被统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衰老细胞和SASP在诸多衰老相关症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能够靶向清除衰老细胞的senolytics和能够扰乱SASP的senostatics,都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了优秀的抗衰老效果。目前在临床中表现较好的三款senolytics为:达沙替尼+槲皮素、漆黄素和UBX0101。Senolytics也同样具有潜在问题,其一是对衰老细胞的靶向清除能力依然不够精确,目前多数Senolytics依然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其二,由于过早使用Senolytics会引发干细胞枯竭,而过晚使用则会影响效果,因此探明Senolytics的最佳使用时机是当务之急;其三,衰老细胞被大量杀死后,留下的产物通常无法得到及时的清除,这也会成为危害健康的潜在风险。图3.部分Senolytics的运作模式3、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在动物实验中的延寿抗衰功效,最早被认为是源自它对AMPK的激活能力。但是近期的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的对肠道菌群和染色质的调节能力或许也是其延长动物寿命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针对二甲双胍延寿能力的临床数据,都不能证明这种药物能够延长非糖尿病患者的寿命。要确认二甲双胍是否够帮助人类抵抗衰老,还需要等待TAME(二甲双胍靶向治疗衰老临床研究)计划的最终结果,这项耗资五百万美金的大型临床项目,将会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4、阿卡波糖在ITP(一项大型抗衰老药物筛选研究)中,阿卡波糖对雄性小鼠的延寿功效要明显优于雌性。这种药物能够良好的降低小鼠的体重,血糖和IGF1水平,在雄性小鼠体内,阿卡波糖还具有降低饥饿胰岛素水平和下丘脑炎症等重要功效。有趣的是,如果雄性小鼠遭到阉割,阿卡波糖的这些“雄性限定”功效也会一并消失,暗示它的功效或许与雄激素存在一定关联。5、亚精胺根据目前的动物实验数据,亚精胺的抗衰老功效可能依赖于它对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控能力。提升自噬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在抗衰老策略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因此对自噬的下游机制探索和研发更有效的引发自噬策略或许也将会成为今后抗衰老研究的关键。6、NAD+补充剂NAD+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辅酶,是诸多重要生理过程的必要“燃料”,这种物质在衰老过程中的减少,被认为是诸多衰老相关症状的起因。由于NAD+无法直接进入细胞,因此目前的NAD+补充方式多以摄入其前体为主,这之中又以烟酰胺核苷(NR)和烟酰胺单核苷酸(NMN)两种物质的实验数据最为充足。目前围绕两者的临床试验,多以检测安全性和是否确实能够提升体内NAD水平为主要目的。鉴于NMN和NR都不归于药品范畴,可在市场中便利的获取,明确的探明这两种NAD+前体对衰老和相关疾病的干预能力应当成为今后临床试验的重点。7、锂锂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躁郁症,不过近年来,它在诸多动物模型中都展示出了优秀的延寿效果,并且在对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症和中风等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潜力。锂在动物体内的作用靶点还没有被清晰的探明,但是现有数据暗示,其抗衰老功效可能同样源自于对自噬的调控。如果确实如此,那么锂将能够与mTORC1抑制剂等抗衰老药物进行联用,以此降低两者的使用剂量,从而起到减轻副作用的效果。第二梯队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中最具代表性的两款药物是阿司匹林和布洛芬。阿司匹林的延寿证据主要源自线虫,果蝇和小鼠实验。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只能显著延长雄性小鼠的寿命,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雄性小鼠体内的阿司匹林代谢物,水杨酸水平较高有关。有大量流行病研究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对多种慢性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然而,这些数据都没能在现有的相关临床试验中得到重现,因此阿司匹林的实际抗衰老功效依然存在争议。阿司匹林还存在增加消化道大出血风险这样的严重副作用,这些都使得它无法达到第一梯队抗衰物质的标准。2、逆转录酶抑制剂人类基因组存在大量长散在重复序列(LINEs),它们中的一部分作为“自私基因”,会在逆转录酶的帮助下,对周边的基因组产生影响,最终造成整个基因组的不稳定。目前已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显示,这些“自私基因”的激活,与诸多衰老相关疾病存在着明显的关联。逆转录酶抑制剂对这些“自私基因”有优秀的抑制能力。在几项近期的研究中,拉米夫定和司他夫定(两种主流逆转录酶抑制剂)能够显著减少小鼠体内的DNA损伤,并且降低小鼠的DNA甲基化年龄。3、系统循环因子动物体内的循环系统环境会随着衰老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导致慢性炎症水平上升和细胞间交流的失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替换或是补充血液中的特定代谢物,能够有效地修复这种变化,并缓解多种衰老相关疾病。这类实验的起源之一是异时异种共生。通过将两只不同年龄小鼠的循环系统链接在一起,研究人员发现年轻小鼠的健康会发生恶化,而老年小鼠的体征则会变的年轻。在这之后,相关研究一直聚焦于鉴别出循环系统中能够改善衰老状态的分子,和它们的作用机制。目前这种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数项小型临床实验的验证,应用前景十分可观。4、微生物组微生物组,尤其是肠道菌群,与衰老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支持。包含饮食限制和二甲双胍摄入在内的多抗衰老策略,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而且粪菌移植实验也在动物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衰老能力。然而,目前对微生物组与衰老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解十分有限,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组的下游机理,应当成为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5、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是糖蛋白、蛋白多糖和糖胺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的一些文献暗示氨基葡糖糖能够改善一系列的慢性疾病症状。在动物实验中,这种物质可以提升线虫和老年小鼠的寿命。目前的理论认为氨基葡糖糖的抗衰老原理类似于低碳水饮食法。6、甘氨酸多项营养学研究指出,减少氨基酸的摄入与长寿存在一定关联,但甘氨酸似乎是一个例外。在包含ITP在内的多项研究中,甘氨酸能够提升线虫、大鼠和小鼠的寿命中位数和最大寿命。甘氨酸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对甲硫氨酸的清除作用。甲硫氨酸限制已经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延寿功效,但是由于直接限制甲硫氨酸存在技术性难点,补充甘氨酸就成为了一种更具可行性的替代方式。不过,近期又有数项研究提出,甘氨酸可能还存在其他抗衰老机制,考虑到这种物质及其优秀的抗衰应用前景,科研界值得对谷氨酸的实际抗衰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7、17α-雌二醇17α-雌二醇是一种非女性化雌激素,它能够提升动物肝脏中的mTORC2水平和AKT信号活性,进而对新陈代谢做出调控。与阿卡波糖一样,17α-雌二醇的延寿效果只在雄性动物上较为显著,并且所有的抗衰功效都会被阉割阻断。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17α-雌二醇的抗衰老原理可能与它的神经保护特性有关,对下丘脑的保护作用或许才是17α-雌二醇调控新陈代谢能力的根源。8、衰老干预之路动物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选的抗衰老策略,但是这些策略的功效在多大程度上能在人体中得到重现依然是一个继续探明的问题。人类(相对于动物模型)极长的寿命,使得我们难以对某一种策略的延寿效果进行直接测量。当前,间接评估抗衰物质和策略功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也是目前的主流方式,是测量特定物质对特定衰老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然而,这种方式是否能够准确反应该物质在健康人群中的功效,依然存在争议。第二种,则是通过观察某种药物同时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和衰老相关症状的能力,以此判断它延缓衰老的功效,这种评估方式的代表是TAME,但是由于成本过于昂贵,对参与者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偏高,这一方式很难得到大规模的使用。第三种则是近年开始出现的新兴方式,直接对能够反映年龄的生理指标进行测量,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变化来判断特定干预的手段的有效性。目前这些生理指标中最被科学界看好的是DNA甲基化时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还有一种衰老干预思路是放弃药物,转而研发类似NAD+等天然物质的食品补充剂。由于它们不受到药品等级的监管,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的人群获取,这是一种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监管松散,就存在质量隐患,保证市场上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成分比例依然需要严格的科学实验来进行检测。总体来讲,虽然抗衰老策略和物质研发还存在诸多限制,但是近年来人类在这个领域的进步值得肯定,或许在近未来,我们就能找到真正有效可行延寿策略。本文涉及到的抗衰物质在时光派公号均有相关文章详细介绍,关注时光派公号,打开号内搜索,输入物质名称,即可查阅关注时光派了解更多抗衰知识,来时光派同名公号,还有超多独家惊喜福利免费放送哦!时光派原创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神农隐几

科学家发现新型抗衰老酶:或可延长人类寿命

8月3日,据外媒报道,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一项新研究为人类抗衰老和长寿带来了新的方向。韩国科学技术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秀丽隐杆线虫(一种常用的寿命研究模型),发现一种名为VRK-1的酶通过与AMPK协同工作来调节细胞能量过程。AMPK即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是生物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分子,是研究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相关疾病的核心。它表达于各种代谢相关的器官中,能被机体各种刺激激活,包括细胞压力、运动和很多激素及能影响细胞代谢的物质。AMPK从改善心血管健康到延长寿命,对健康十分有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动物模型中激活AMPK可以显著延长寿命。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对AMPK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提高秀丽隐杆线虫体内VRK-1的活性可以刺激AMPK活性来延长机体的寿命,而抑制这种酶则会缩短其寿命。在实验室的细胞测试中,研究人员进一步验证了VRK-1与AMPK的这种机制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细胞,这意味着通过该方法或同样能够大幅提高人类寿命。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为延长人类寿命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即VRK-1可能是作为控制人类寿命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能够改变VRK-1活性的药物或将成为一种“灵丹妙药”。目前,该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在人类细胞中的试验表明,也许其他复杂的生物体也适合这一机制。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在更多的动物模型(如啮齿动物)中分析调节VRK-1活性带来的相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