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某县养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某县养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X县X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受X县海洋与渔业局委托,X县X行业协会联合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X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和专家,深入县内外X企业、沿海养殖区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产业概况X是X县重要海水养殖品种,“世界X看中国,中国X看福建,福建X看X”这是X业界对X产业的评价。X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X年代,在这之前,全球每年X捕捞产量仅为几千吨。X年前养殖九孔鲍(杂色鲍),随着南方九孔鲍养殖于X年开始遭受冬季爆发性死亡和苗期“脱板症”的严重危害,X养殖陷入低谷。X年后,皱纹盘鲍引入福建X养殖获得成功和皱纹盘鲍杂交种的培育获得突破,皱纹盘鲍杂交种成为X养殖主导品种,少量兼养西盘鲍、绿盘鲍等新品种(新品系),X年全县X养殖面积X公顷、X年全县X养殖面积X公顷。我国X养殖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广东和海南等六省。随着X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世界X产量迅速增长,X年中国X产量达X吨,占世界X%以上。福建地域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X养殖中心,其养殖产量占全国X%以上。其中X产量X万吨,产量占全国X%,占全省X%;占全市X%,X县占福州市X%,福州市占全省X%。X年全国X养殖产量X万吨,福建省X养殖产量X万吨,X产量上升到X万吨,比增X%。X年X县X产量达到X万吨。随着X产量的不断增长,X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发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X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大连等有消费习惯和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过一二十年培育,X销售市场不断磊大,目前已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从世界上看,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是世界主要X消费地区,X消费渠道主要有现代贸易(霸级市场、超市、专卖店)、传统贸易(批发商、经销商)以及食品服务商(普通餐厅、星级饭店)三类。中国内地主要销售渠道为传统贸易,现代贸易则刚刚起步。据了解目前X进入老百姓餐桌不到总量的X%,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X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位于北纬X°X′-X°X′、东经X°X′-X°X′之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基本上无严冬,为中亚热带气候。X县是我国南方最早开展X人工养殖的县份之一。X年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选点苔录镇后湾村开展九孔鲍(杂色鲍)育苗养殖实验获得成功,开启了X县X人工养殖新纪元。X年从北方引进的皱纹盘鲍杂交鲍由于适应X气候及环境条件,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呈暴发式增长,保持了二十多年高速发展期,X年开始X县一跃成为全国X养殖第一大县。主要养殖海域水温年变化范围为X-X℃,黄岐半岛海区盐度变化范围为X-X,罗源湾海区盐度变化范围为X-X,黄岐半岛与罗源湾海区透明度变化范围为X-X米,PH值变化范围为X-X,是X较理想栖息地。史料记载,X历史上有过杂色鲍分布,X沿海一带称X为“鳆鱼”“番人耳”“牛眉”“海耳”,其谐音“鲍者包也,鱼者余也”X代表包余,以示包内有“用之不尽”的余钱。因此,X成了宴请筵席上必备的“吉利菜”之一。早在唐代,以X为主料的“X银耳汤”在X沿海是酒席上品,每逢X收获季节,官家、民家宴请宾客,席上总想方设法摆上一碗“X银耳汤”,以示主人身份。明太祖朱元璋在浙江舟山首次尝到当地名师调制的“X银耳汤”就是借鉴X当地的作法,朱元璋对这道菜赞不绝口,回朝后把“X银耳汤”列为官宴佳珍。二、发展现状㈠养殖方面。近年来加强南北合作,促进养殖链向南北延伸。我县有大小X育苗场X家,最高峰时每年育苗量达六至八亿粒,尚可解决全县一半以上的苗种需求。闽南、广东具有气候温暖特点,育苗时间早于X一两个月,苗种上市早、同比规格要比X苗大X-Xcm,具有早投苗、早收成的明显优势,因此近几年养殖户逐步转向投放闽南或广东苗,X本地苗逐渐被淘汰,育苗场呈关闭状态,目前只有一小部分供自育自养的育苗场还在少量生产。为了企业的生存,有条件的育苗场逐步转向与闽南或广东与当地育苗场以联营或承包方式进行苗种生产经营,在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为X养殖户提供可靠的苗种来源。“南北接力”养殖是近年来的一项重大创新,它的出现为推动X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南北接力”就是选择在每年X-X月份将养殖满一年的一龄鲍移至北方海域继续养殖,X月份再移回当地海域养殖。如此循环接力,可避开南方高温期对X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据调查获悉,采取这种“南北接力”养殖模式,养殖成活率可提高X%左右,且可提前半年达到商品规格,养殖产量也相应增加X%以上,养殖效益凸显。据养殖户和经销商推算,今年我县有超过X%的海上挂养X采取南北接力养殖形式移至北方海域,北移数量约占北方养殖总量的X%以上。据不完全统计,X年全县X投苗量约为X-X亿粒,其中约有X-X亿粒于X年X-X月份移养北方,移养北方部分的X收成时产量可达X万吨左右。X县X养殖产量从X年X万吨,到X年产量X万吨,总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㈡加工方面。X养殖业的发展,带动X加工业发展,我县先后有日兴公司、龙福公司、晨洛公司、捷丰公司等多家水产加工企业介入X加工业,推出了干鲍、罐头、即食、冻品等多个系列产品。X年预计全县加工X产量X—X吨之间,其中有X吨左右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创汇额可达X亿多元。日兴公司是我县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也是全县最大的X加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日兴公司一家X年加工量占全县加工量一半以上,出口量占全县X%。近年来速冻X受到市场青睐,销售量激增,有实力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大力开发速冻X,抢占市场。日兴公司先后引进一条双螺旋低温生产线、一条液氮超低温生产线,扩大速冻X生产规模;晨洛公司也购进一条液氮生产线,投入速冻X的研发生产。目前X速冻X产品供不应求,主要客户为高端酒店和X深加工企业。作为一款去壳、去内脏、烫洗干净、色泽一致、品质基本保持活鲍属性的产品,是二道加工的绝好原料,方便加工企业、酒店及居家加工烹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㈢销售方面。目前全国X销售形成南方和北方两大批发市场,南方以马尾批发市场为主导,形成南方X定价机制,北方以獐子岛以及几个X码头为主导,形成北方定价机制,X批发价格也趋于透明,经销商利润微薄,风险较大,实力弱的遭到了淘汰。X本地X经销商最多时达X多家,目前生存下来的不足X家。迫于传统贸易的激烈竞争和存在的巨大风险,部分经销商正在探索发展现代贸易,如福建省裕海水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福建省中新永丰公司与“永辉超市”合作发展现代贸易取得初步成果,X年全县X现代贸易量预计可达X-X吨。传统贸易市场主要客户为酒店,现代贸易市场主要客户为普通百姓,两者交集不大,形成优势互补。随着现代贸易的兴起,X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X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今年X价格稳中有升与现代贸易的兴起、需求增加有一定的关系。㈣品牌建设方面。X年成立了连县X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在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从X年至今,以协会为主体,先后创建了“中国X之乡”“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保护”“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州市知名商标”等多个“X”公用品牌和荣誉。我县的X加工和销售企业为了提高“X”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在全行业推广使用“X”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X之乡”等品牌,在申请使用品牌过程中落实建立X产品可追溯制度。今年在郑县长的重视下,县政府还拟投入了X多万元,委托中国经济日报社开展“X”品牌全方位推介宣传工作,极大提升了“X”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促进我县X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政策扶持情况X县先后出台《大力拓展X鲍销售网络,加大鲍加工力度,做大做强X鲍产业》等意见,X县政府对X-X年设立淘宝网X水产品专卖店,根据不同销售额级别的专卖店给予资金支持。近年来,鲍销售存在着渠道、销售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广大鲍养殖户处在销售环节的最低层,由于缺乏市场预见性、无组织分散的经营,信息不灵通等原因,中介容易利用养殖户的逐利心理来压低销售价格,削减养殖户的收益。这种较为传统的市场营销,如果一旦发生赤潮等自然灾害,就会使得鲍市场出现局部区域的恐慌性抛售,鲍价格会大大降低,危害养殖户的收益。四、存在问题近年来,X县X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㈠密度过大,规划滞后。X县X养殖业始于上世纪X年代未,那时正值我县渔业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鼓励捕捞业向养殖业转移,由于养殖规划滞后,导致X等养殖业无序发展。目前X主养区密度过大、港道狭窄,水流不畅,X常常处于缺氧状态,因而造成了大量X非正常死亡、养殖户减产减收。㈡品种退化,病害增多。自本世纪初兴起杂交鲍养殖以来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直至目前X养殖品种依然没有得到更新,由于杂交鲍良种选育工作滞后,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品种退化严重,病害增多,严重影响养殖成活率。目前养殖成活率普遍低于X%,而且养殖三龄以上的大规格X难度越来越大,X品质也在逐年下降,严重威胁着X产业。㈢南北接力,局限凸显。“南北接力”是个较好的养殖模式,养殖周期可缩短X个月左右,既节约了成本,又可提前上市,因此很受养殖户欢迎。这几年有条件的养殖户都普遍采用了这一养殖模式。然而,由于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在北方地区经常出现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现象,给我县等南方地区的养殖户造成很大的困扰。㈣加工短腿,拉动乏力。X产业是我县渔业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产业之一,然而,加工业作为产业链中重要一环非常薄弱。目前我县X年产量在X万吨以上,而加工产量不到X吨,加工产量占整个X销售量不足X%,不能很好起到消化产能、拉动价格的作用。㈤销售薄弱,亟待加强。销售是X产业的关键环节,没有足够的销售力量,就会造成“中梗阻”现象,尤其是在赤潮、病害暴发季节和集中收成季节容易出现压等压价现象。目前我县本地长期经营、有实力的经销商仅三四家,仅靠区区几家经销商难以满足生产者需要。五、建议及对策X、实行养殖证制度。因种种原因我县尚未全面实行养殖证制度,无证养殖直接阻碍了X出口所必须办理的出口备案手续和绿色、有机食品申报以及可追溯制度的建立,也加大了海域管理难度。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养殖证制度,实行持证生产势在必行。X.加强X海区的整顿规划管理。目前各主养区内X养殖密度普遍偏大,养殖区潮流不畅通易致局部溶氧不足造成X缺氧死亡。因此,要对X养殖区进行重新科学规划和调整,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适当减少单位面积笼的数量和养殖数量,确保区内各部分潮流畅通,避免或减少高温期和赤潮灾害来临时的损失。X.加强X种业工程建设。加强X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力度。近几年厦门大学开展西盘鲍、绿盘鲍杂交研究获得了成功,目前已经在包括X在内的南方地区推广养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两种杂交鲍具有生长快、耐高温特性,十分适合南方地区养殖。因此要大力引进和推广绿盘鲍和西盘鲍养殖,加快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要尽快建成X县X遗传育种中心、X县X良种场和育苗场三级种业体系,并使种鲍培育专业化,促进X养殖良种化。X.加快X养殖转型升级。X月X日,全国首创的X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X号”在X苔菉镇东洛岛海域下水投用。这台福建中新永丰与上海振华重工联合研发的大型农业现代化设备是国内X养殖行业迈入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振鲍X号”养殖平台外形类似一个巨型网箱,长X米、宽X米、深X米,可容纳近X个X养殖箱,预计单台年产X约X吨。平台主要由浮体结构、养殖网箱、上部框架、水下框架、机械提升装置X个部件组成,实现了饵料输送、投放、网箱上下吊装全部机械化。同时,“振鲍X号”让X养殖的范围从离岸X米的近岸区域开始向X公里外的外海区域发展,平均X米以上的水深,清澈、高含氧量的海水又将大幅度提升X的品质和生长速度。除此之外,该设备充分考虑海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入风力发电系统,为X养殖提供了绿色动力,节能又环保。这是X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型的一次大胆尝试,如果获得成功,将有力带动我县X养殖业的升级转型,推动X养殖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们要密切跟踪“振X号”养殖平台项目实施情况,全面收集该平台各项数据,为更好推进“振鲍X号”、“振X号”和全县X养殖现代化服务。要探索发展多元化生态养殖,因地制宜地引进水环境、温度、病害可控的先进的生态养殖系统和养殖模式。X.建立南北对接协调机制。建议设立北方X生产指挥部,加强双方政府及海洋与渔业、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建立双方联动机制,打击不法分子,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保护生产者利益。X.大力培植加工业。对X养殖业而言,X加工业与销售业同等重要,加工业发展了就会增加X销量,从而拉动养殖业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县加工企业太少,规模也相对较小,加工产量有限,对养殖业的拉动作用不大。因此要下大力气培植加工企业,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加工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要探索企业库存质押等贷款模式,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问题。要增加企业新增生产线补贴额度和贷款贴息支持。要鼓励企业大胆引进日本、韩国、台湾等先进食品加工企业,引领和带动本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X.大力开发现代贸易市场。X是全国X养殖第一大县,同时X养殖南北对接中,北方X养殖大户中X人占大多数,在我县建立“中国X批发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当前生鲜水产品现代贸易正在我国兴起,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零售业和永辉等大型商超正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颠覆传统生鲜水产品市场,“盒马鲜生”以现场购买、现场加工、现场食用或购买、加工、配送一条龙服务方式,深受普通老百姓欢迎。近年来,X经销商企业和队伍都在不断壮大中,出现了福建省裕海水产贸易公司和福建省X源丰鲍业有限公司的骨干销售大户,而且阿里的“盒马鲜生”和永辉超市都是我县X销售的重要客户,可以预见,未来现代贸易模式将会超越传统贸易模式成为生鲜水产品销售主流,因此要大力开发现代贸易市场,要重点扶持我县已经进入现代贸易市场的企业做大做强,需实施减税或免税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现代贸易,尽快占领现代贸易市场。X.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工作。这些年在品牌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一步迫切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力度申报X“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众多品牌中影响力最大的品牌,也是我们终极目标。X年,我县委托一家名叫“中珍银华(北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品牌创建代理公司申报,因多种原因,国家商标局批复无法通过申报,经两年多运作后宣告申报失败。下一步要加大投入,夯实申报材料,寻找实力更强的公司代理申报工作,力争在两年内取得突破。二是加快推进“X”公用品牌标志标识的使用。目前我们不仅持有多种X公用品牌,而且还与北京有关知识产权公司共同策划设计多种品牌标志标识供X企业选择,从目前看,标志标识的使用率偏低,这件事还需要政府加强宣传并适当投入加以推动。三是加强品牌管理。在大力鼓励企业使用“X”品牌的同时,严格加强品牌管理,要按照“品牌使用管理规则”严格审核品牌使用者的各项资质和必备条件,做到“宁缺勿滥”。要与工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打击假冒“X”商标行为。四是继续加强品牌宣传。去年,在县委宣传部的牵头下,在中央经济日报社等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参与下,“X”品牌宣传在各种媒体宣传平台展开,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新气象,宣传效果显而易见。未来还需要县政府继续投入更大的经费进行大媒体、多角度、持续性宣传。

玉观音

养鸡场调研报告

养鸡场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围绕“百户十万头生猪、千户百万只土鸡”生产基地建设目标,县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四大项目之-。稳定生猪养殖的同时,按照“抓龙头、建小区、促大户"思路,领导抓、能人带、信息引、项目推、服务促,大力扶持土(肉)鸡养殖,鼓励发展蛋鸡和特色养鸡产业,使养鸡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新型产业,养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推动养鸡页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水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技术的改进等。处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应当很丰富,但依然面临着缺水和供水不足的状况。(图为装鸡蛋时拍摄)(一)生产格局得到调整。养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发展壮大。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走高。呈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态势。因地制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上游地区要合理布局城镇与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图为养鸡场外景)(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生产水平快速提升。随着养鸡规模的逐步扩大。饲养方式得到改进,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养殖户大多使用预混料配制全价饲料,蛋鸡产蛋率维持在90%以上,良种鸡年均产蛋在320枚左右,生产能力大辐提高。(三)生产模式趋于规范。协会、专业合作社) +农户+公司”-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推广。龙头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供苗、供料、技术服务、疫病防治、产品销售,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有效降低了养鸡户的养殖风险。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成品鸡及其副产品的品牌效应成为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五)生产性能更加优化。品种改良成效显著,品种改良成效显著。(图为收鸡蛋时拍摄)二、困难和问题(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目前制约养鸡产业发展的瓶颈。规模养鸡启动资金和周转资金数额较大。银行支持农村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门槛高,靠养殖户个人投资金额有限。受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和一些养殖户诚信度较低影响,部分养鸡户很难得到较大金额的贷款支持,资金周转困难成为制约养鸡业扩大生产的重要因素。(二)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养殖户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从目前的部门职能看。养鸡龙头企业尚未形成。经济实力薄弱,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养鸡企业起步较晚。带动群众的能力不强。受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养殖观念影响,养鸡户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水平不高,使鸡群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成本增高、效益降低。(三)土鸡品牌培育不足。对饲养土鸡信心不足。土鸡无特定的种源场,特色发展尚未形成共识。多数养鸡户热衷于饲养周期短、场地受限小、见效快的良种蛋鸡和肉鸡。种源缺乏、土鸡存量少制约特色发展。未形成土鸡生产龙头企业,鸡苗供应、技术指导、饲料配送、兽药供应、成品鸡回收-条龙服务尚未形成,规模特色效应不明显。(图为部分散养鸡)(四)产品加工增值滞后。鲜蛋用于加工的不到1%淘汰鸡加工销售仅靠几家卤鸡店现卤现卖,经济效益有待提升。鸡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养鸡规模发展相比严重滞后。禽产品销售多限于原材料,没有深加工提升产品利润。(五)饲养环境差、饲养管理水平低。(六)水资源消耗太大,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河洛大地,出峡谷、入平原,连同其支流伊、洛、瀍、涧,织就了密布的河湖水网。这有利的黄河水资源灌溉了周围各个行业。(图为饲喂时拍摄)三、对策与建议(一)强化政策扶持,做大养鸡业的规模。(二)挖掘比较优势,培育养鸡业的龙头。(三)加快标准化建设,做响养鸡业品牌。(四)做好疫病防治,增强养鸡业的御险能力。感悟:处于中原地区的我们,接受着祖国母亲河的孕育,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便利,就像发展养鸡行业,水资源的消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黄河的覆盖使这一问题有了很大的解决。另一方面,养鸡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容小趣,因为这影响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因此我认为不管是哪个行业都应该把结水和环保放在首位。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毋庸置疑,绝非局限于区域生态,更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因此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等理念为导引的产业发展重构势在必行,要从产业绿色升级、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节约资源等多角度入手,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肉牛养殖业研究报告

图片来自网络专栏 | 数字化商业 行业研报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均土地与人均资源占有率偏低,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2020年,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双疫情”影响,使得牛肉的消费替代功能和营养价值功效逐渐凸显。同时,受收入水平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肉牛行业由“增量”发展向“增效”发展变得尤为迫切。肉牛行业不仅承载着百姓致富的希望,更是产业兴旺的动力、生态治理的关键、小康路上的引擎,推动肉牛行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主要从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发展动力及趋势几个方面对肉牛行业展开分析。一、发展历程中国的肉牛养殖业大概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发展初期;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第三阶段:调整发展期。1. 发展初期(1979-1990年)1979年开始是中国肉牛业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国家开始投资建设肉牛生产基地。为了加速牛改良工作的进展,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144个养牛基地县,逐渐形成了以饲养役用牛(农民耕地)为主,肉用牛为辅的生产格局,如河北省廊坊地区的北三县(大厂、香河,三河)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2. 快速发展期(1991-2006年)1991年起,肉牛业开始快速增长,出现了千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比较完整的肉牛生产环节渐渐形成。国家为了扶持肉牛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使得“秸秆养畜”项目在农村迅速发展,从而肉牛出栏数快速提高。至2006年全国肉牛出栏量达5602.9万头,是1990年的5倍。其中,肉牛产量增加依靠的是品种改良,如草原红牛、新疆褐牛,西杂黄牛等的改良,是现代肉牛业的品种基础。3. 调整发展期(2007年至今)2007年以来,随着中央财政对牛羊产业规模化养殖的资金倾斜,以及牛肉供给量下降,眼前利益驱动和养殖成本上升的影响,很多地区养殖户开始大量出售母牛、散户退出加速、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生产比重快速提升。同时肉牛养殖业也开始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使得后期国内肉牛养殖量呈现恢复性增长。二、产业链分析肉牛行业的上游为饲料及添加剂、遗传育种,疫苗生产企业,中游由各类养殖,屠宰及加工企业组成,下游主要面向消费端。图片来自网络1. 产业链上游饲料及添加剂企业是肉牛行业上游的主体,肉牛养殖饲料主要有:青绿饲料(青饲玉米,高粱),粗饲料(秸秆,干草)和青贮饲料(青玉米秸,各种青草)。不像生猪,蛋鸡饲料(玉米,豆粕)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才可以投喂,肉牛养殖过程中饲料来源相对比较广,而且加工环节也可以不必那么复杂。据统计,2019年,中国万吨规模以上饲料生产厂达3,742家,在全国饲料生产厂总数中的占比约为32.7%,饲料产量在总产量的占比达到94.6%;10万吨规模以上厂家数量为 656家,中国有8家单厂产量超过50万吨。可以看出饲料及添加剂企业竞争激烈,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遗传育种企业技术含量高,进入壁垒大,企业竞争小。疫苗生产方面,中国肉牛行业仅对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疫苗生产企业技术要求严格,进入壁垒大,中国仅有8家企业获批生产,竞争比较小。2. 产业链中游肉牛行业的中游主要包括养殖、屠宰,加工环节。三十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西部、东北、华北、华南、华中,华东都有肉牛产区。其中,西部地区养殖规模优势明显,在2019年的养殖规模达到了36.8%,并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中国目前约有3000家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其中的饲料成本占据了企业养殖的大头。除此之外,犊牛成本对企业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3. 产业链下游肉牛行业的下游渠道主要是超市、餐饮酒店、农贸市场,食品加工厂等,最终的销售对象是广大消费者。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膳食质量和结构改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牛肉因其高蛋白和低脂肪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好地促进了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环节的发展。三、发展现状1.供需分析a.肉牛存栏量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2019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6998万头,较2018年增加379.6万头,同比增长5.7%。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疲软,农户补栏热情不高,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6618.3万头,较2019年减少了379.7万头。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得到缓解,广大肉牛育肥从业群体积极补栏,为全国育肥牛产能恢复奠定了基础。b.肉牛出栏量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2019年,我国肉牛出栏总数为4533.9万头,较2018年增加136.4万头,同比增长3.1%。2020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是2019年存栏总数的增加,保证了2020年肉牛出栏数的增加。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得到缓解,农户的补栏热情高涨保障了肉牛出栏数量的增加。c.牛肉产量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我国牛肉产量为667万吨,相比2018年增加22.9万吨,同比增长3.5%。2020年我国牛肉产量为672万吨,2020年增加的肉牛出栏量,保证了牛肉产量的增加。d.牛肉进出口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0年,牛肉累计进口量211.83万吨,同比增加27.65%,累计进口额101.79亿美元,同比增加23.76%。进口的大幅度增加源于我国肉牛行业产能不足,头均出肉量低,而2020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牛肉的需求增加,牛肉的替代需求凸显出来。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中国进口的牛肉来自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乌拉圭等29个国家。其中,巴西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占比达到40.05%;而后其次是阿根廷,占比达到22.78%。2020年,牛肉累计出口量97.62吨,同比减少55.37%,牛肉出口额77.82万美元,同比减少52.9%。其中的出口量大幅度减少,源于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人们对牛肉的需求增加,而我国的牛肉行业又产能不足。其中我国的牛肉主要出口至澳大利亚、香港等地。e.牛肉总消费量及人均牛肉消费量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膳食结构和收入水平的驱动,使得牛肉消费在2010年开始稳步增长,2020年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中国牛肉消费量达到951.5万吨,位列全球第二,人均牛肉消费量也达到历史新高,为6.8kg。未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自己膳食结构、身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牛肉的高蛋白,低脂肪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牛肉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f.牛肉价格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2018年以来我国牛肉消费需求保持强劲态势,牛肉产量和消费量的供需矛盾以及牛肉替代功能的凸显使得牛肉价格呈现上涨的态势。2020年全国牛肉批发均价全年维持高位运行,且每月均高于历史同期价格。2021年的价格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一方面是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牛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质,使得人们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牛肉供给增加的速度不及人们需求增加的速度。未来,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肉牛养殖技术会不断实现突破,规模化养殖的前提,为我国肉牛的自产自销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打破我国牛肉依赖进口的状态,从而实现牛肉价格的平稳运行,使得牛肉成为餐桌上的家常菜。2.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肉牛养殖行业以农户小规模养殖为主,专业化程度及出肉量水平比较低。2019年,养殖规模在10头以下的散户占比高于50%,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散户占比不及20%,规模化程度比较低。近年来,出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目的,中国各地出台政策,禁止在草原放牧,直接减少了肉牛养殖的饲料来源,从而农户养殖肉牛只能靠投喂饲料,相较于放牧养殖,饲料投喂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户的养殖成本。2020年肉牛育肥户经营效益表图片来自网络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从2020年肉牛育肥户经营绩效表来看,仍然以散户个体养殖为主,育肥周期相对有所缩短(平均育肥周期在10个月以上,主流育肥周期在12-15个月),犊牛(6个月大的牛)的价格明显高于架子牛,饲料成本占据了销售收入的较大部分,农户的收益相对较低。一年下来,农民的收入也就几万,其中还不包括人工费、场地费,疫苗费等,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而且技术的进步,可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农户的投资回报率。四、发展动力及趋势1.发展动力a.市场动力肉牛行业牛肉供给长期不足,强劲的需求以及猪瘟,鸡疫使得牛肉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向好,市场潜力巨大。b.育种、繁殖技术动力中国先后引进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牛等世界大型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获得了较好生产能力的杂交肉牛。2018年,《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推进,使得中国肉牛核心育种场建设得到规范化发展,中国肉牛核心育种场增至38家。此外,牛肉产品的加工、保鲜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使得肉牛行业整体效益得到提升。c.政策驱动(1)国家补贴政策①《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在内蒙古,四川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对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肉牛养殖场(小区、户),以及存栏牦牛能繁母牛养殖户进行补助。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县牛羊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②《2017年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支出包括强制免疫补助、强制扑杀补助、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等。各省在完成各项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可在本专项支出范围内统筹使用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2)养殖扶持政策《2020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大力推动粮改饲项目,完成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以上,推动牧区草牧业转型升级,以肉牛为重点对象组织实施牧区畜牧良种补贴项目。首次将肉牛纳入优势农产品保险政策支持范围。(3)饲料工业发展政策《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 20 亿元,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县超过 1000 个。(4)贸易政策①《2020年2月关于解除进口美国牛肉及牛肉产品月龄限制的公告》解除了对美国30月龄及以上牛肉及牛肉产品的禁令,允许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要求的相关产品对华出口。②《2020年1月关于缅甸向中国出口屠宰用肉牛检疫与卫生要求议定书》规范东南亚边境活牛交易市场,推动东南亚牛源入境合法化进程。2.发展趋势a.产品趋势消费升级大背景将驱动中国牛肉消费需求的增加,收入水平及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将使得越来越多人追求高档牛肉产品,而我国肉牛养殖以散户为主,饲养过程难以达到高档牛肉养殖的标准。目前中国高档肉牛养殖加工企业只有大连雪龙、内蒙古科尔沁等少数几家,产能仅占全国产量的0.2%,因此企业应利用自己的资源,培育出高档肉牛品种,缩短育肥周期,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b.养殖模式我国的肉牛养殖以散户为主,规模较小,从而使得中国的牛肉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形成了大部分牛肉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规模化养殖是目前的最优选择,“合作社+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实现农户和企业的双赢,如兴安盟牛产业协会探索“牛联体”新型养殖模式,已经发展合作社143家,并且成功引入山东华阳,亿利源等肉牛产业龙头企业。此外,互联网、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为规模化养殖提供了支撑,为传统肉牛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加速器。“互联网+肉牛”模式将是未来大规模养殖的趋势。c.技术趋势近年来,我国在肉牛杂交、牛肉保鲜,冷冻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为我国肉牛产业链完善奠定了基础,肉牛核心种源自给能力一直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将“切实加快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国家对于肉牛种业振兴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将推动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融合能力的提高,为我国肉牛种业的发展作出贡献。d.竞争格局趋势近年来,政府对肉类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对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强,使得肉牛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形成了大型化的肉牛屠宰及加工企业,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减少了屠宰及加工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肉牛行业的龙头企业越来越多,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在做强自己品牌的同时,还不断在产业链上纵向化发展,集繁殖、育肥、屠宰、加工为一体,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业地位。我国的人口特点和土地特点造就了庞大的消费市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肉牛行业由“增量发展”向“增效发展”变得尤为迫切。“北牧南移”和强农惠农政策为肉牛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牛源超高价”和“饲料涨价”的时代,使得我国的肉牛行业“精细化养殖”成为必然。在市场和国家政策双因素驱动下,我国的肉牛行业潜力巨大,前景一片向好。本文为原创,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胜能

华中地区生猪养殖产业调研总结

笔者于6月中旬参加了由大商所支持,长江期货组织的华中地区饲料养殖产业链的调研活动,主要涉及湖北和河南等地,调研对象包括养殖企业、屠宰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等。根据调研了解到的结果,我们认为河南和湖北两地生猪产能平均去化超过30%,生猪出栏体重没有明显变化,可以推算出生猪饲料用量下降超过30%;在禽类料方面,调研对象普遍反映禽料增长明显,其中蛋鸡料同比增长达20%,蛋鸭料达30%,白羽肉鸡料增长同样明显,平均下来禽料用量增长或达20%;在水产料方面,四大家鱼饲料需求基本稳定,小龙虾等特产料用量增长较多,平均下来水产料用量基本持平。生猪料、禽类料、水产料和反刍动物料约占全部饲料用量的40%、40%、10%和10%,我们假设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料用量维持不变,全部饲料用量将减少4%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全国的生猪产能去化程度可能高于30%,全部饲料用量的减幅可能要稍大于4%,不过禽类料用量的增长仍在较大程度上填补了生猪料减少带来的缺口,全部饲料用量减少不会太多,以下是此次调研的详细结论。1、恐慌情绪有所缓解但恢复产能还需较长时间河南地区非洲猪瘟疫情较重,河南地区生猪产能较非洲猪瘟爆发前去化40%-50%,湖北地区非洲猪瘟疫情较轻,去化20%-30%,因能繁母猪抵御非洲猪瘟的能力更差,普遍反映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幅度较三元猪更多。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认知能力大大提高,目前仍然有生猪存栏的养殖户防范意识较强,生物防治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当前疫情基本稳定,传播范围和速度得到一定控制,养殖户的恐慌情绪减缓了很多。但产能恢复需要信心和资金,在信心方面虽然市场普遍预期后市猪价看涨,但毕竟猪价仍不算高,目前的养殖利润仍不足够吸引养殖户入场,且当前养殖风险仍然较高,养殖户信心仍不足。在资金方面,猪瘟恰好在猪肉价格较低的2018年传入国内,养殖户在非洲猪瘟爆发前资金情况普遍不乐观,非洲猪瘟疫情又造成较大损失,且2019年2季度猪价上涨幅度不及预期,养殖户承受的资金压力较大,对于大部分养殖户和企业来说,没有新的外部资金入场产能很难得到恢复。2、禽类饲料用量填补了生猪料用量减少的缺口因为生猪饲料下滑明显,与生猪产能去化程度基本一致,但禽类饲料用量增长明显,饲料加工企业的蛋鸡饲料用量普遍同比增长20%以上,蛋鸭饲料用量同比增长30%以上。水产方面饲料用料基本稳定,局部地区微增,因此,禽类饲料用量增加在较大程度上填补了生猪饲料用量减少造成的缺口。3、疫情防控成本增加,后期养殖成本还将提高据了解,平均养殖成本大概是在1元/公斤,包括因生物防治升级新增基础设施建设、中转车、消毒和财务成本等显性增加成本,还包括养殖密度降低、高温条件下饲料效果变差等隐形增加成本,因地区和公司间疫情现状、投入程度、资金占用情况等差异较大,不同公司的养殖成本有较大差异,后面生猪出栏量增加的话摊薄下来养殖成本能降低一些。因外购仔猪有感染非洲猪瘟风险,部分养殖企业会用回交仔猪育肥,回交仔猪育肥也会增加养殖成本,主要因msy减少和料肉比增加。三元母猪生产的仔猪较二元母猪生产的仔猪缺少杂种优势,生长性状有所差异,一般体现在抗病能力差和生长速度慢等方面,不过因一些养殖户担心外购仔猪有感染非洲猪瘟疫情风险,且仔猪价格偏高,一部分养殖企业可能会用三元回交仔猪育肥,某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透露三元回交仔猪育肥养殖成本增加约100元/头。4、三季度猪价大概率看涨至20元/公斤以上预计猪价或在8-9月份开始大幅上涨,原因如下:一是6月份出栏的生猪是1-2月份的猪仔育肥的,1-2月份南方非洲猪瘟疫情尚未大规模集中爆发,南方受损失程度较轻,2月份以后南方疫情程度加重,可用于育肥的猪仔减少;二是春节后非洲猪瘟疫情加重,部分地区被动性出栏较多,被动性出栏的生猪价格较低;三是冻肉库存较高,春节前后生猪价格偏低,屠宰场加大收购力度,累计的冻肉库存较多,而上半年猪肉价格上涨不及预期,冻肉没有价格优势,库存去化较少。三季度猪肉价格市场普遍看涨到20元/公斤以上,一部分调研对象认为猪价不会超过25元/公斤,一是因猪肉价格是CPI的重要组成部分,猪价大幅上涨后有关部门会出台稳定猪价的措施,二是因猪价大幅上涨会吸引外部资金进入,产能会得到恢复,另一部分调研对象认为有关部门很难通过具体措施影响猪价,猪价将超过25元/公斤,阶段性甚至会超过30元/公斤。5、豆粕和玉米后市消费格局有何变化?当前因生猪产能去化明显,生猪产能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生猪料用量在未来一年以内都难有起色,但禽类料的增长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生猪料减少带来的缺口,具体来看,玉米是饲料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在生猪、禽类和水产等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基本一致,都在60%左右;豆粕是饲料中主要的蛋白来源,在各类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在16%-24%之间,如果全部饲料用量减少4%,玉米和豆粕饲用消费量也将减少4%左右。而玉米消费中约60%是饲用消费,4%的玉米饲用消费下降折合约2.4%的玉米总消费的下降,而豆粕消费几乎全部是饲用消费,也就是说饲用消费下滑对豆粕的利空影响要大于玉米。按照生猪产能同比减少30%和禽类产能同比增长20%计算,豆粕总消费量同比减少约4%,玉米总消费量同比减少不足3%,豆粕和玉米总消费量的减少不太会从根本上导致供需格局的改变,因此不必对后市豆粕和玉米消费过度悲观。(特约分析师长江期货陈乾)

高永

“猪市风云”:饲料养殖市场后市展望

来源:高超商品策略作者: 饲料养殖组   报告要点  近期豆粕、玉米及生猪的价格均呈现震荡格局,这是否表明市场对前期的利多/空因素反映比较充分,如果要打破现在的震荡行情,那会有哪些因素出现呢?  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期“猪市风云”,我是今天会议的主持人刘高超。近期豆粕、玉米及生猪的价格均呈现震荡格局,这可能意味着市场对前期的利多/空因素反映比较充分了,如果要打破现在的震荡行情,又会有哪些因素出现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信期货研究部饲料养殖组研究员李兴彪,青松农牧生猪预警专家徐青松,我的农产品网生猪研究员李明,北合科技谷物研究员王力,双胞胎集团蛋白研发经理罗贤兴,及上海致寰国际贸易副总经理丁行冶,来谈谈对各板块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玉米/生猪/鸡蛋(李兴彪 中信期货研究部饲料养殖研究员)  鸡蛋:预计JD合约高位宽幅震荡,建议逢低做多为主。  1)存栏:天下粮仓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全国蛋鸡存栏量13.07亿只,环比增加2.83%,较去年同期减少9.36%,蛋鸡存栏量处于近几年来低位。  2)补栏:2月补栏环比下降。2020年2月-2021年1月,鸡苗补栏量均低于往年同期水平。2021年1月蛋鸡苗补栏量7831万只,环比增加42.6%,同比减少11.5%;2021年2月蛋鸡苗补栏量7432万只,较去年同期2257万只虽有增加,但补栏环比减少5.1%。  3)淘汰:据天下粮仓统计,2月全国蛋鸡淘汰3831万只,环比-44.6%,同比+65.8%,从季节性看,后期淘汰量仍有增加的可能,带动存栏下降。  4)养殖利润看,当前养殖利润仍偏差,蛋鸡苗补栏或难大量增加。  综上,我们预估蛋鸡存栏难有明显改善,低存栏对蛋价支撑明显。  生猪:猪肉总量供应较为充足,期价或延续震荡  生猪方面,基础产能持续恢复,疫情导致阶段存栏下降。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1、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分别增长1.1%和1.0%,环比增幅均出现下降,同比分别增长35.0%和34.1%。而从涌益资讯样本数据:截至2021年2月底,能繁母猪存栏636734头,月度环比降5.97%,同比增幅0.09%。2021年2月样本企业小猪存栏631374头,环比减少5.39%,同比增加5.14%,较非瘟前-29.40%;中猪存栏1404672头,环比减少7.92%,同比减少4.42%,较非瘟前-33.62%。大猪存栏680641头,环比减少7.81%,同比减少17.33%,较非瘟前-57.93%。仅从数据看,农业部数据显示产能确在恢复,但受疫情影响增速下降,而样本数据生猪存栏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二者数据有分歧,但趋势一致。最后,从生猪出栏重量看,年后出栏均重快速下滑,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疫情导致的抛售。  从出栏节奏上看,4、5、6月看似处于缺猪,市场对猪价存在一定预期,但我们判断,更可能是一个缺猪不缺肉的阶段,猪价难有明显上涨,这个可以从进口冻肉和国内冻品库存来判断。进口方面,去年进口及杂碎约 540 万吨左右,目前国外订单方面,成交一直都较好,预计 2021 全年进口量不会下降太多。同时考虑20年压港的预估超过100万吨的冻肉,总量看。年内冻肉供应仍能够有效补充。冻品库存方面,按照涌益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周冻品快速增加,当然跟现货价格下跌以及抛售有关,截至上周库存率为18.28%,持续增加,而疫情严重区域,山东和河南冻品库存已经超过去年最高水平。此部分冻品库存在后期仍要流入市场,增加猪肉供应。  综上,延续前期观点,若疫情不再扩散,现货价格预计在27~28元/公斤上下波动。对应期货合约9月尘埃落地,生猪出栏量大体确定,除非再次发生猪瘟,预计震荡为主。  玉米:延续前期偏空思路  顺着上述鸡蛋和生猪说,玉米的饲用消费除蛋禽和生猪外,还主要包括肉禽。  肉禽方面:2020年肉禽养殖利润偏差,肉禽产能出现一定下滑,但进入2021年肉鸡养殖利润好转,企业补苗量大增,卓创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全国累计补苗量4.62亿羽,同比增加184%,按当前养殖利润及及生长周期推算,二季度肉鸡增量较为乐观,带动饲料需求增加。  从饲料总产量看,一季度疫情导致生猪存栏受损叠加节前出栏增加,蛋禽存栏偏低,肉禽产能尚未恢复,饲料产量环比下滑,展望二季度,当前疫情仍在干扰产能恢复,生猪产能恢复进度有限,此外,蛋禽低养殖利润难有明显驱动产能扩张,饲料消费增加来自于肉鸡存栏的增加,预计二季度饲料需求小幅增加,预计饲料需求最坏的阶段已经过去。  谈完饲用消费,再看工业消费:目前行业产能处于过剩,阶段加工利润较好,行业景气。3月19日全国玉米淀粉企业加工利润129.5元/吨,环比+9.25元/吨,酒精加工利润也大幅好转, 3月19日吉林玉米酒精企业加工利润-183元/吨,环比+213元/吨。从开机率看,二季度市场开机率处于稳定,加上今年高利润,需求有望好于去年。库存方面,近两周深加工企业总库存快速回升,接近2019年水平了,未来一段时间主动提价补库可能性不大。  供应方面我们延续之前观点即,去年粮源+陈粮结转+小麦替代及进口谷物,市场的能量饲料并不缺口,后期市场关注点就是,后期贸易商售粮压力,但从囤粮成本角度看,2600一带存在较强支撑,因此个人倾向,盘面做空空间不大,且不存在做多的驱动,短期或延续震荡。  二、生猪(徐青松 青松农牧生猪预警专家)  1)从养殖场的定点监测数据来看,从11月份开始到今年的2月份能繁母猪产量四连降,总体上降了10个百分点左右。从仔猪出生数据来看,则从12月份开始出现三连降,尤其在2月份降幅较大,单月环比降幅为12%。  2)从摸底调研数据来看,以今年2月份的数据和去年9月份数据做对标,去年10月份前后是产能高峰期。整体养殖户数下降了20%,母猪存栏下降10%。中部几个省降幅较大,母猪产量数降幅在25%左右,生产不稳定,去产能。  3)从业务数据来看,母猪屠宰量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增加,10月份之后增幅加快。12月份和今年1月母猪屠宰量基本达到了2018年年底和2019年上半年疫情高发期时的母猪屠宰量。母猪的屠宰有两种渠道:1)主动淘汰,即此时三元母猪生产效率低,因此屠宰是走正常的商品猪屠宰渠道,2)正常的母猪屠宰量。因此实际上母猪屠宰量要高于正常渠道的母猪屠宰量。从母猪补栏数据来看,从2020年8月之后都在下降。一方面,二元母猪交易量下滑,另外一个商品代留种下滑。  4)去产能:在淘汰上升和补栏需求下降的影响下,去产能效果较明显。包括母猪、仔猪的去产能,还有一个是生猪的去产能,就是抛售,但抛售不一定会导致生猪断档。此外还有肥猪的去产能。倘若出生的多于抛售,那么存栏仍是增加的。  调研情况:  从6月份之后,南方的疫病一直没有消停,还有零星的发生,没有表现出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南方补栏从2019年11月份开始,即2019年年底和2020年年初南方才开始补栏。2)在整体复产的过程中,北方属于产能恢复,是基于主要矛盾;南方去产能是去次要矛盾。但目前病毒在南方仍是有的,只不过还没有恶化,南方只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像江西福建,去年6月份到9月份的损失还是较大的。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这个病毒发现已经属于晚期,北方相对来说会比较严重。  提问环节:  Q:未来会出现生猪断档的情况吗?  A:生猪的断档肯定会出现的,主要还是看疫情的情况。指标方面,首先要看母猪配种数,其次看仔猪出生数,若没有这两个指标,只看抛售是不行的。  三、生猪(李明 我的农产品网生猪研究员)  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这波疫病来说,整个河南地区受损还是严重的。除了豫西,有地形的优势,传播没有那么迅速,剩下的地方都受损较为严重,像豫北、豫南地区损失较为严重。  河南预计有40%的损失,2020年10月份开始有苗头,本次疫病持续时间较长,1-2月份爆发,3还没有停下的状态,本周的沙尘暴有可能会对企业防控疫病带来压力和挑战,遇到天气不销售不转猪。疫病从深度、广度和持续度来讲,影响散户较多,复产周期更长,难度更大,复产信心打击。现在很多散户不敢复养,现在补栏积极性不大,成本大,风险性大。  现在疫病的复杂性,野毒3-7天发现,变异30天最长检测出来。频次高,7-8次发现变异,是未来影响较难的点,检测手段要和疫病升级的速度相匹配,厂内有存量,但对出栏量不是很理想。2019年6月份集团场复产加速,市场上泛滥的是元月份,周期18个月又重复。大环境和养户数量正相关,疫病一来,密度大,载量大。到相对安全地方去养,安全只是基于历史时刻存量小,都去了就反而会变成问题最大的。疫病传播要有宿主,取决于环境的造就,和温度、湿度、车辆、大环境的密度有关,流动性,厂与厂之间距离近了,传播就快,形成传播链条。散户较难做到,非瘟可怕之处是载量减少,但是还能导致传染。  野毒会随着温度转暖有所好转。点发是从9月下旬开始,持续到10月份,然后开始区域性爆发。豫南豫东地区呈现轮流爆发态势。豫西因为地形的原因,年前情况相比乐观,但是现在也受到波及,洛阳是最后沦陷的,整体存栏损失保守估计30%。经纪多在东北和西北收猪,经纪是随着市场而变化的,疫病高发区就是密集区,地区一旦发生疫病,经纪就会向其聚集,流通频繁扩大污染面积,疫病发生呈现高度复制性。二元卖不出去,集团公司不敢抓,抓了就感染,3月份没装猪,很多公司大批量采购要在4月份,去年12月份也没装多少,有5-7个月的出栏周期。  如果发现早、监控好,拔牙率很高,但是很多企业不具备检测能力,平常监控抗原但不监控抗体,发现时就很晚了,不到快死时、分娩时不排毒,造成死胎等,隔代繁殖后会反强。虽然这次疫病造成的损失大,但是2019和2020年恢复的基数大,损失部分要低于恢复部分。可以通过药品去验证(喘气苗,仔猪7-21天要做两次),散户主要依赖于生石灰。  非瘟带来的影响,现在复养条件很成熟,各个公司都不缺方案,硬件+管理+落地,是执行力问题,要加强防传入意识。2019-2020年上半年,全国厂生产都很平稳,这次爆发主要是思想上麻痹大意。之前标准厂现在是非标厂,部分散户会带毒生产,复养厂可以快速复养,有专业团队在做。成本未来要关注,现在是不计成本的复养,到最后还是管理的问题,各种环节的控制,最后要打成本战。7kg仔猪成本价350-450之间,价差由于新建厂和老厂的差异,满负荷与否的差异,现在较非瘟前(250-280元)增加30%,增加了分摊全成本。  布局第一波爆发之后硬件防控意识到位,现在面对疫病很坦然,有问题做拔牙处理,疫病到一定程度后就清场。对问题认知成熟,实力和心智成熟,即便损失5成也不会影响效率,评估需要2个月时间,现在补充猪源是大后备,100kg以上,可以做到有猪有厂有人。后备和种猪销售之间可以灵活转换,外销就是种猪销售,留下就是后备。  拔牙情况不理想,基本全场清,行业内现在不提倡拔牙,为了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最早是新希望六和提出拔牙,失败告终,开始尝试阶段是成功的,但是2-3个月之后复发,到最后清场,不如清场直接引新种。牧原不拔牙,发病直接清场,温氏也是,新希望正邦喜欢拔牙。本场核心就是发生疫病就是清场,大部分阴性,卖钱之后新引种。清场之后还要进行洗消和建设。  2021年冲击面大,但是还没有导致猪价的变形。价格行情没什么问题,高点在2季度末,6-7月,基于现阶段来说,疫病导致中胎母猪受损较高,从产到出生一个点,看8月的繁殖周期,100kg以下的,尤其是50kg以下的影响,50kg以上的支撑点较高,高在现在有问题发生,异常猪补充窗口,预计疫病在6月份全国会折腾的差不多,这样来说市场上只有好没有赖猪,只能向上跑不可能向下跑,现在相比与小屠宰场来说,大屠宰场有活干,小屠宰场有活干(一部分进库(投放市场的时间不好说,去处有三加工厂、食堂、餐饮),一部分难免流向与农贸,商超,尤其县级以下,大城市消费结构区域多元化,县级相对来说单一化,对品牌不认同,认同价格,导致市场的倒挂。),猪价很难上涨,等大屠宰量(2000-3000头)之后上涨。疫病严重就是价格洼地。  整个河南地区尤其是在豫南。周边二次育肥冲击市场,赌中秋节的高价位,二次育肥会改变阶段性供给,目前有缺猪的趋势。  猪价只是结果,养好猪是目前任务。判断猪价只是在企业经营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比如明年猪价可能要跌,要从节约、效率、成本控制上入手,而不是为了投机,猪价低决定今年母猪少养,这都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行业规则就是有利没利常在行。  防疫手段:  ①非瘟常态化,要降低养殖密度。  ②买卖时,通道覆盖一次性地膜,隔绝生猪与地面的接触。  ③任何进场物资要经过全面消毒,并静置2周,检测呈阳性的严谨进场。  ④定期荧光检测验血2次/月,饲养密度由1.2㎡/头扩大到2-3㎡/头。  ⑤消毒成本增加20%。  大家一开始都在关注受损程度,却没有看到复产进度。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直观反映问题的工具,那就是价格。  2018-2019年集团存栏翻倍,复产基础好,光看集团公司情况下,减去非瘟影响,提高60%-70%很正常,但是计算整个行业的话是负增长,同期比可以持平水平,但不会是增长数据。  2021年1-2月释放了4-5个月的猪量,我们都认为需求会影响价格,但也有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在消费最高的时候,往往是价格最低的时候,因为价格低影响消费,消费去带动价格也只是在某一个阶段会存在,比如节日因素。在养殖行业,猪肉价格低了消费开始增加,最怕的是,消费好的时候就是价格最低的时候,在高猪价的情况下,家庭对猪肉开始减少,但是开支是增加的;如果开支是固定的,吃肉增加,预示着供需关系出现问题了。  盘面价格能反映比较合理的价格区间。28000能顶住1600仔猪价格。2020年11-12月份价格看不懂,现在产子数,仔猪肥猪增量还是很高,11-01合约价格有点高,09出栏产量基本落地,除非再来再来一场大的非瘟。现在往下空间不大,现货价格可能下行。上半年现货价格走去年夏天非瘟严重的逻辑,今年上半年的整体运行好于去年,类推的话,下半年悲观左右。明年这个时候恢复,也很有难度,即使有钱有场地。不能像2017年一样堆着养。  推算来看,复养积极性很高,但是现在并没有没觉得猪多,通过观察疫病和猪价的关系,2018年疫病开始时猪价一塌糊涂,现在疫病严峻,猪价也没有在20以下,原因是存量小,现在不开心比例高,加上被动销售高,再加上正常销售的猪,数据叠加,好几个月的猪集中在一个月来宰,对市场形成可怕冲击,但是市场承接住了,通过数据比较,出问题后一塌糊涂的猪价到有猪无价再到现在有价有猪,这已经建立在异常供需关系的状态下,消费淡季+屠宰下降+疫病影响,猪价还没到20以下,可以看出市场到底却不缺猪。从屠宰来看,缺猪与否是看市场接受程度,市场价格走低,现阶段是需求淡季,再加上市场需求量少,反应市场上并不缺猪,说的细一点来说是不缺猪肉。按照往年惯例,宰量会进一步回缩,猪源相对宽松。  四、玉米(王力 北合科技谷物研究员)  收入水平上升之后,消费水平的提升还需要时日。高粱、大豆、杂豆等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的多样化,固定会强于传统区域。玉米的波动区域在未来可见的区域内不可能回到2015和2016年的水平。现在产地有黄豆库存的贸易商长期就看到3元以上,下游的蛋白厂和酱油厂没有大量库存。蛋白厂的产品一部分出口国外,另一部分是当国内的肉价过高时制作一些大豆蛋白作为替代品。加工厂目前在往寡头的方向发展,品牌的溢价要远大于成本提升带来的效益,这部分的影响是刚性的。下游的客户则是酿酒的酒厂,酒厂也是刚性的,利润非常高。深加工部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看国家政策,国家会不会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而控制玉米进入深加工的量,或是学习国外对生物燃料的支持,这两个部分都是无法预测的,而可以预测的都是较小的技术方向,例如淀粉方面的聚乳酸赤藓糖醇,都是营养面较小的,市场也不大。  中国采购的叠加上全球农产品的减产,全球的粮价在20-21季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东北的贸易商和农民在玉米的贸易和生产商获益颇丰,另外全球市场也从减面积弃耕向扩大面积的方向转变。在这种新的格局下,国内北粮南运的玉米贸易会越来越难做,未来几年内谁能在产地把握粮源,谁能在南方把替代品卖给饲料厂,谁才能活得更长久。一味地锁住港口、转个单子和赌个涨价都会面临经营上的风险。  后面的行情怎么看?作物进入后半段对于研究基本面的人是个检验库存的时间,对于现货的贸易商来说看基差强弱和后面的走势就好,我们提供不了太多的支持。  五、豆粕(罗贤兴 双胞胎集团蛋白研发经理)  我们先回顾一下过去的情况,然后再看一下未来的交易主线。前一段时间美豆、马棕高位震荡,油粕比不断上升,主要是内部矛盾为主。未来的交易主线是新作美豆和东南亚批美豆的产量恢复,以及国内或全球的油粕矛盾。  首先,目前南美市场的美豆已经交投结束,未来的交易主线转为美豆新作。市场对大豆新作的种植面积预期是8950到9100,预计面积的变数不会太大,对平衡表也不会有很大影响。在新作的需求预期较好的背景下,对应的中国进口大约是1亿到1.05亿吨,当库存不变的情况下,单产最少要维持在50.7-51.3,因此必须要保持丰产情况。同时2020年冬天到2021年春天,美国处于一个寒冬的状况,春季多雨和夏季干旱的概率大约在60% 左右。因此不论是面积兑现还是关键期天气炒作,可操作空间都非常大。  第二条交易的主线是油脂。国际来看,马来西亚1-20号产量环比30%,出口量在5%-6%左右,预期马来西亚油脂库存持平,伴有季节性的库存变化,但未来的增产预期会越来越强。预计库存增加较为明显的月份为5、6月份。国际的美豆和油脂单边调整为主,趋势性行情和时间节点还没有到达。此外从昨天晚上美豆油封停的情况来看,油粕比还没有到转向的时候,油粕比的峰值可能主要由市场情绪决定,不是基本面为主动力的。  第三,国内面临的情况主要是豆粕豆油的库存较低以及5月船期没有采购完,榨利亏损严重。3月豆粕库存持平略增的状态,豆油库存向下。主要矛盾是豆粕的需求没有回升,终端饲料厂都在消化库存,3月中旬终端饲料厂才开始补货,目前北方饲料厂的库存已经降到了正常偏低的水平,而南方饲料厂的豆粕库存都还偏高。另外一个原因是小麦对豆粕在饲料方面的替代效应,北方市场在春季前后的替代比例达到了峰值,南方市场目前在陆续增加,预计在4、5月份左右达到峰值。国内在6月份补库,豆粕的库存整体成增加的趋势,豆油的库存可能还是偏低。  结论是美豆短期继续高位震荡,油粕比暂时不会转向,贴水与去年同期持平,甚至会有20-30美分的下跌空间。国内6月前豆粕的库存呈增加趋势,豆油的库存整体维持低位,短期看油粕比没有转向的机会。我认为全球单边库存紧张,买的方向不变,豆粕可以逢低买入,在3300左右建仓安全边际较高,但对豆油应持观望态度。5月油粕比可以低位操作,但不建议追高,因为价格波动较大。  六、生猪(进口冻肉)(丁行冶 上海致寰国际贸易副总经理)  2021年生猪进口量根本支撑要素分为两点,第一是进口猪杂碎类,这类成本较低,不受到国内猪价的影响。第二是进口的肉类产品,这类更多受到国内外价差的影响,目前来看不构成进口的阻力。从这两部分来看,今年国外会不遗余力的向中国出口。  真正会对进口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非洲猪瘟病毒和新冠病毒。由于国外工人感染新冠病毒,许多工厂停止向中国出口猪肉,加拿大由此而产生的出口损失达到了80%。此外国外的疫情缓解后,猪肉消费可能会回升,进而影响国外对中国的出口,但这种情况不好评估。只有西班牙和巴西由于批准工厂的数量和产能在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也可能略有增长。  从库存来看,去年11月以来的库存还没有完全消化。港口库存从19年开始相对萎缩,由于港口的拢库数量较低,铺货范围较大,不能准确估计港口累库库存。因此从港口到市场这一部分叠加来看,这一次的累库库存基本开始于2020年11月份,由于天津港工人感染星官病毒,港口措施严格,90%的产品停止流动。进入12月以后,市场也加码管控措施。因此直到春节前夕,近120万吨货物累库到港。节后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市场情绪反转,开始出现一波备货行为。近三分之一的库存累积到了市场,但是还没有被终端消费人群所消化。从价格上来看,2020年远期的价格低于现货价格,然而在今年三月份价格趋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逆转,是2019年10月以来较为明显的市场情绪的变化。由于疫情的影响,目前主要是涨价去库存的模式,市场对后市的预期较好。  从消费来看,主要是政策限制了进口冻肉的消费。目前杂碎类产品涨价幅度较高,主要是由于餐饮产业的客户量较大,节前受制于各类政策库存较少,节后补库导致产品价格暴涨。今年由于后疫情时代的因素,家庭消费较去年减少而餐饮消费抬头。进口肉产品大部分进入终端渠道和加工厂渠道,由于加工厂在春节之前采购了大批期货,目前货品靠港,但是受制于政策和非洲猪瘟的影响,无法完全消化。在消费层面,主要关注各地级市和县级市对进口冻肉的政策.如果放开政策,可能会重演2020年3、4月份的行情,但冻肉和鲜肉目前还无法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曼荼罗

生猪养殖行业深度报告:生猪龙头,强者恒强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鲁家瑞)报告综述生猪行业:大行业小公司,规模养殖加速生猪行业规模庞大,约有 1.5 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行业竞争结构分散, 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仅 12%,龙头企业市占率仅 3%;生猪行业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具备孵化伟大公司的土壤,未来极有可能出现 5000-10000 亿的大市值公司。我们认为未来 2-3 年,生猪养殖行业就会提前完成养殖规模化,在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中,优质企业有望 迎来史诗级的成长行情。我们对于行业规模化提前完成集中的依据如下:1)非洲猪瘟:随着产能的恢复,养殖密度提升后,非洲猪瘟存在抬头的可能;此外,根据新希望披露,行业已经出现非洲猪瘟变异病毒,防控 难度提升。规模养殖企业防控非瘟优势明显,市占率快速提升。2)生猪期货:散养户不具备操作金融工具的能力和经济实力,而规模企业可以 通过期货工具降低非洲猪瘟带来的养殖不确定性,提升市占率。头部崛起:硬软优势兼具,共筑低成本与快扩张护城河规模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两方面。受土地难拿、投资金额大等因素影响,生猪行业门槛提高,头部企业在土地储备 及融资能力等方面的硬实力突出,具备做大做强的硬实力基础。另外, 养猪是一个精细活,要养好猪,对员工的责任心及操作标准要求极高, 头部企业在管理及精细化改善等方面的软实力优势显著,因而能持续拓 宽低成本护城河,产能加速扩张,市占率快速提升。生猪行业:大行业小公司,规模养殖加速集中行业规模庞大,生猪大有可为生猪行业需求稳定且规模庞大。我国生猪消费量及生产量在全球均位列第一。 猪肉需求在我国较为刚性,国人的饮食消费习惯青睐猪肉,在我国肉类生产结 构中,猪肉占比保持在 62%左右,位列动物性蛋白消费品种之首。我国生猪市 场规模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猪肉产量基本稳定在 5000-6000 万吨,2018 年生猪总出栏 6.94 亿头,2019 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因素影响出栏 5.44 亿头。正常情况下,我国生猪出栏量在 7 亿头左右,按出栏的标准体重 115kg, 销售均价 17 元/kg 测算,我国生猪市场规模约为 1.37 万亿元。生猪行业空间大,具备孵化伟大公司的土壤。对照白酒、调味品、汽车、空调 和水泥等成熟行业,我们发现市场空间大的行业均容易产生几千亿市值的龙头 企业。其中,消费行业的潜力更大,调味品行业的海天味业表现尤为突出。我 们认为背后核心的原因在于行业的赚钱效应和现金流优质程度。我们认为生猪 行业有孵化大市值伟大公司的行业土壤,原因如下:生猪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整个行业接近两万亿的消费空间。如此 规模的大市场,却没有一家大市值上市企业。内循环开启城市反哺农村之路,农业现金流与赚钱效应即将好转。建国以 来,农业一方面消化高价格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粮食价格被管控以低 价向城市居民销售。但随着工业的成熟,以及国内内循环大政策的推进, 城市反哺农业成为可能,未来行业的现金流与赚钱效应或将好转,加快优 质公司快速成长。行业结构分散,头部蓄势待发生猪行业集中度低,散养户产能加快退出。据中国畜牧业年鉴统计,2007 年 -2018 年我国年出栏在 100 头以下的散养户数量缩减了约一半,预计未来散养 户仍将加速退出行业,具体原因如下: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加快老龄化,散 养户以 60 后农民为主,考虑到新一代农民更倾向外出打工,随 60 后农民的年 龄提升,将面临养殖事业后继无人的困境,因此这部分散养户产能退出市场是 必然结果;另一方面,非瘟疫情防控、环保政策要求拉升了生猪行业门槛,会 有较多的散养户由于缺乏技术与资金,而被迫退出市场。头部企业市占率还有很大成长空间。2020 年我国生猪养殖企业 CR10 仅 12%,其中,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实现出栏 1811.5 万头,市占率仅 3%左右。参照美国,头部猪企 Smithfield 市占率已达 15%,规模排名第二的猪企 Triumph foods 市占率也达到了 6%,相比之下,我国规模养殖企业的市占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行业发展:非瘟与期货共振,规模养殖加速非瘟:防控或成为常态,头部优势明显随着养殖密度的提升,疫情可能呈现起伏波动。非洲猪瘟病毒毒性强,但传播 能力较弱,只能通过亲密短距离传播。从病毒特性来看,我们认为非洲猪瘟的 发病率与地区养殖密度和生猪流通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与国内外的疫情表现也 是相吻合的。随着养殖密度的提升,2021 年疫情可能有反复,但对于散养户和 规模养殖企业来讲,可能出现更大的防控分化。一方面,随着生产的快速恢复, 养殖密度和流通量在逐步增加,这意味着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病率也在提升,这 是散养户最大的潜在风险;但另一方面,国内养殖群体对非瘟有深刻认识,整体重视度提升。因此我们判断后续疫情虽然存在再次较大面积发病的可能,但 破坏力不会像 2018 年底至 2019 年初那样严重,相对应的猪价表现应该延缓下 行速度,40+元/公斤的生猪高点将成为历史。行业已经出现非洲猪瘟变异病毒,防控难度提升。根据新希望披露,公司下属 种猪场中有超过 1000 头母猪感染了两种新毒株的非洲猪瘟病毒,受感染的还 有该公司的一些合同养户的育肥猪。专家认为该变异病毒是由猪场应用违法疫 苗造成,新毒株相比非洲猪瘟野毒缺失 1 或 2 个基因,会导致慢性症状,减少 产键仔数。目前非法疫苗的来源、以及具体注射非法疫苗的猪只数量尚不可知, 考虑到变异病毒在感染初期的检测难度很大,且病毒潜伏期很长,非洲猪瘟防 控的难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规模养殖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市占率加速提升,保持乐观积极态度。非洲 猪瘟虽然破坏力大,但该病毒并不是没有办法防控,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规模 化下的生物安全隔离防控是最佳方式。而国内集团企业有了第一次的受伤,在 硬件投入上已经有了本质上的提升,相对散养户优势明显。这就意味着,如果 非洲猪瘟再次发病,优质的集团企业相对类散养户群体损失要减少很多。如果再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行业大概的演绎如下:A:疫情发生后,产能恢复受阻,猪价在高位持续时间拉长。B:集团企业凭借竞争优势,行业市占率快速提升。根据上市公司出栏规 划与我们预判,到 2025 年前,国内生猪养殖基本完成规模化进程。未来 5 年生猪养殖仍然会加速向头部集中。在 2015-2025 的这十年内,国内生 猪养殖发生结构性的巨变,散养户因为老龄化和养殖门槛的提升逐步退出行业, 规模养殖快速集中,非洲猪瘟疫情又将会加速这一趋势的完成,因此把这十年称为生猪规模化的黄金十年。从上市养殖企业 2019-2020 年出栏以及 2021-2022 年出栏预测数据来看,三年时间头部 10 家的市占率可能会从 2020 年的 12%短期提升到 30%,到 2025 年有望提升到 40-50%,行业完成规模化 进程。以养猪龙头牧原股份为例,公司 2020 年出栏约 1812 万头,未来出栏量 可以接近 1 亿头,成长性仍然十足。此外,对于优秀的团队,生猪养殖完成规 模化后又可以向下游鲜肉深加工等延伸,开启新的成长空间。所以我们认为, 对于生猪板块,我们中期不悲观,对头部优秀企业更保持乐观。生猪期货:降低养殖风险,利好规模企业生猪期货助力养殖企业打通生产与销售风险管理的全环节。养殖企业在成本端 面临饲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国内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便通过开展玉米、豆粕 等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业务,规避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养殖企业 收入端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猪价波动风险,生猪期货上市后,养殖企业可以通过 做空养殖利润,即采取卖出生猪期货叠加买入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期货的组 合方案,获得猪价下行与饲料价格上行带来的双重收益,实现生产销售全过程 套期保值。考虑到我国生猪期货交易有养殖场规模门槛设置,且交易保证金门 槛较高,养殖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可能最为受益。规模化企业与散养户进一步拉大成本差距,规模养殖加速集中。规模企业实现 生产端及销售端的价格风险的有效管理后,将具备充足精力加强猪场的精细化 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同时也获得充足收益,以布局未来的产能扩张。伴随企业的规模扩大,规模效应也将体现,头均养殖成本将进一步下降。精细化管理 优势及规模优势将逐步拉大规模企业及散养户间的成本差距,倒逼散养户退出 养殖业,预期我国规模养殖将加速集中,头部企业市占率迎来高增长。参考美国经验,生猪期货上市后猪价波动依然明显,猪周期时间跨度拉长。根 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1996 年瘦肉猪期货合约推出后,美国的猪肉价格波动幅 度依然较为剧烈。从猪周期的角度来看,单个周期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由瘦 肉猪期货上市前的 3-4 年延长至最近一轮的 7 年 3 个月;但猪周期波幅加大的 趋势明显,2009-2016 年的这轮周期中,猪价最大波幅达 176%。由此可见, 生猪期货不能有效降低猪价波动幅度,考虑到生猪供需受季节、疫病、饲料价 格等多因素影响,猪周期仍将长期存在。生猪期货加速了美国生猪养殖规模的集中化进程,头部养殖企业优势明显。大 型养殖企业通过生猪期货可以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提前锁定盈利,较散 养户获得明显的利润优势,从而倒逼中小散户退出行业。且头部养殖场的资金 实力雄厚,在猪周期下行阶段,能通过兼并重组实力弱的企业快速实现产能扩 张。在瘦肉猪期货推出后的 20 余年间,头部养殖场存栏量占比持续提升。特大 型生猪养殖场(5000 头以上)存栏量占比由 1992 年的 20%快速上升至 1997 年的 43%,2017 年已达到 74%;大型养殖场(2001-5000 头)存栏量占比也 由 1992 年的 18%上升至 1997 年的 22%,但其相对特大型养殖场仍处于劣势, 2012 年以后存栏量占比下滑,2017 年仅占 21%,存栏占比下降的趋势仍在持 续。我国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类似于美国 70-80 年代水平,参考美国的经 验,生猪期货也将加速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下游延伸空间广阔: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打开新成长空间生猪行业天花板高,猪企可延伸空间广阔。生猪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迈入成熟 期,但其天花板仍难见顶,除了养殖业务外,生猪养殖企业可继续向下游的屠宰加工、肉制品等业务延伸。养殖行业的利润空间有限,从美国情况来看,养殖环节在猪肉产业链的收入占比稳定在 23%左右,养殖场净出货价近年的增长 幅度很小;养殖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后,单纯从事生猪养殖的企业市占率的增 长空间面临天花板,面临业务发展瓶颈。因此,猪肉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是养殖 规模化步入成熟期后的必然结果。随冷鲜肉消费比例提升,深加工需求增大, 中国肉制品加工产量及对应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明显,预计 2020 年中国肉制 品市场规模达 2 万亿元。参考双汇发展旗下的肉制加工产品,肉制品的种类繁 多、差异化大,多元化业务的开拓有望为猪企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头部崛起:硬软优势兼具,共筑低成本快扩张护城河行业门槛提高,规模企业优势明显规模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两方面。硬实力包括土地 储备和资金实力,是生猪企业实现产能持续扩张的基本要素。软实力包括企业 管理和精细化改善等优势,头部企业凭借精细化的员工激励及生产流程监控管 理,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责任心与学习能力,推进养殖环节降本增效,持续拓 宽低成本护城河。硬件优势:头部土地和资金储备充足,持续做大做强申请到养殖用地及储备足够的资金是生猪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门槛。养殖用地 申请的难度一直较高,首先,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大,合适的大 面积养殖用地较为稀缺;其次,环保政策趋严,畜禽养殖污染的监管加强,大 部分小型养猪场无法实现粪尿污水等排放的净化处理,被强制关停;此外,考 虑到国家规定从事牲畜、家禽饲养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地方政府对通 过养殖用地申请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另一方面,养猪是一门重资产的生意, 猪企做大的资金门槛高,对牧原生猪产业化项目进行测算,单头生猪出栏的投 资金额约为 1085 元,此外,从行业平均自繁自养的成本来看,头均出栏总成 本约为 1500 元,综上可以得出,一头肥猪出栏的投资金额约在 1000-1500 元。 因此如果想实现 10 万头生猪出栏,至少需要投资 1 亿元,这为不少企业的扩张 设置了较高的资金阻碍。头部企业土地要素储备充足,融资渠道多元化优势显著。土地方面,前瞻性的 企业从十年前就开始储备合适的养殖土地,比如牧原股份,据其招股书披露, 2014 年上市时便已储备土地 5.6 万亩,对应约 1100 万头生猪产能,而 2014 年公司仅出栏 186 万头;拿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同精力,头部猪企提前招揽并 培养相关人才,专门负责拿地事宜,通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拿地效率更 高;截止 2020 年 9 月 30 日,牧原股份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为 545.5 亿元, 已流转土地能支撑 8000 万头产能(包含已建成和在建部分),2020 年底产能可 能达到 4000-5000 万头,考虑到楼房养猪的推行,未来养殖体量有望进一步提 升。资金方面,头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多样,可通过定增、发 行债券等手段,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得充裕现金流,为实现产能扩张奠定了良 好的资金基础。软件优势:头部管理与激励到位,精细化改善显著养猪是一个精细活,养好猪、降低成本的难度大。养猪的成本包含饲料、人力、 母猪、疫苗、猪场建设及折旧等多方面,散养户缺乏技术储备与优势,成本下 降空间有限。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高,达 50%-60%,饲料价格受原材料价格波 动的影响较大,如何有效控制饲料成本、提升料肉比是猪企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次,人力成本及折旧成本占比次高,这部分固定成本的费用对于传统养殖方 式而言较为确定,规模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动化的猪场设备、标准化的管理体 系,采用楼房养猪、聚落式养猪等新兴模式,不断提升人工效率及土地利用效 率,实现降本增效。同时,生猪存活率也会影响整体的养殖成本,养殖主体需 要配备专业的兽医队伍以提高生猪存活率,且在非瘟干扰的大背景下,生物安 全防控体系的建立对保证存活率也至关重要,从而拉升了养殖成本。头部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优势显著,成本得以持续改善。一方面,企业通过设立 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与核心员工绑定利益,并辅以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更 能激发员工的责任心与进取心,保证养猪人操作执行保持高标准水平。另一方 面,头部企业能实现养殖流程的精细化监控,并与精细化的考核指标相配合, 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推进降本增效,比如牧原股份能计算清楚每个员工负 责的生产线上消耗了多少饲料、生猪的发病率等生产指标,通过对一线养殖具 体情形的知情与把控,公司能更有针对性地改善生产环节,也能对养殖效益优 异的员工给予奖励,对公司整体起到公平激励作用。猪价下行拐点确立,行业分化加速随着产能的恢复,猪价向下拐点显现。从农业部、饲料协会和我们自己的草根 调研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上结论,依据如下:A:农业部:官方能繁母猪存栏从 2019 年 10 月份开始环比回升,2020 年 6 开始月同比转正,增速为 1.2%,2020 年 9 月同比增长 40%,2020 年 11 月同比增长 31.2%,2020 年末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恢复到 2017 年的 91%。B:饲料协会:从官方猪饲料的产量数据来看,饲料数据全面向好,2020 年月 度数据均大幅超过 2018-2019 年数据,其中 2020 年 6 月份开始母猪料和仔猪 料环比转正,一直到 2020 年 11 月整体生产恢复都较好。饲料数据虽受多因素 影响,数据可能有所放大,但生猪产能在快速恢复却是确定的。C:草根调研:调研小样本的结论基本与官方数据吻合,而且从 2019 年三季度 到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基本稳定,产能恢复速度较快。2020 年底以来,北方虽 有非洲猪瘟疫情抬头趋势,但整体稳定;而且从我们预测来看,即便 2021 年 疫情有抬头,也不会出现 2018-2019 年的行业灾难。整体来看,产能整体处于 上行通道,只是速度的快与慢的问题。猪价下行后,行业将加速分化。猪价下行后,养殖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 且在非瘟常态化的情形下,企业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上的刚性投入成本增加, 行业将加速分化,头部企业凭借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在防疫效果、 成本控制、扩张速度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产能扩张,规模优势有 望进一步显现。猪价下行后,对公司自身的阿尔法要求更高,未来板块难有趋势性的行情,个 股分化是主要的走势。我们认为有独立行情的标的要同时满足两个标准:A:低成本:养殖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成本优势,低于行业平均成本意味 着可以获得超额收益;此外,非瘟防控常态化后,防疫成本的增加明显拉 升了养殖成本,能有效防控住非瘟并且将防疫成本降到最低,对保证企业 盈利也至关重要。B:快速扩张:在养殖规模化发展阶段里,融资能力与产能的投放速度可 以作为低成本或者降低成本的附加能力。 具体分析如下:防疫:非瘟防控增加盈利难度,头部企业优势显著非瘟不仅威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且明显增大养殖成本,如何实现有效防控、 控制防疫成本是未来盈利的核心难点。非瘟致死率高且有可能复发,考虑到生 物安全防控体系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非瘟的手段,因此投入建设洗消中心、隔 离装置、购入烘干设备对于养殖场必不可少,是企业保持生猪出栏稳定性的前 提。因此,非瘟后,猪企的养殖成本因为防疫投入加大,在人工、折旧等成本 上明显拉升。非瘟防控在于细节,头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更强。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性 极强,且传染媒介多样,养殖户需要在人员流动、车辆管理、隔离外界生物侵入等多方面都做好防控措施,一旦任何一个环节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都有可 能让猪场覆灭于非洲猪瘟。相比散养户,头部企业在非瘟防控的优势显著,其 拥有专业人才储备,并且在标准化企业管理体系下,团队的责任心及执行力更 强,能制定更周全有效的防控计划,且确保落实到位。头部猪企相比散养户的抗非瘟风险能力更强。一方面,头部猪企产能分散,拥 有多个猪场且分散在不同地区,单场占全部产能的比例极小,即使有一家猪场 出现非瘟,蒙受损失,对全部产能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规模化 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更强,购买非瘟相关保险的比例相比散养户更高,未来即 使受到非瘟干扰,也能得到损失补偿。头部企业具备规模化优势,防疫成本有望随产能扩张而下降。随产能恢复性扩 张,单厂出栏生猪头数增加后,分摊到每头猪上的防疫硬件设备的投入费用有 望下降,头部企业将进一步拉开与散养户的成本差距。低成本:享有超额利润,平稳穿越猪周期目前我国猪价波动取决于散户养猪积极性浮动。生猪供需关系波动形成猪周期 轮动,养殖户的盈利波动是驱动猪周期形成的深层原因,当供给过剩,猪价跌 到养殖成本以下,散养户经历长时间资金亏损后,不得不退出养殖行业,而大 型养殖企业的资金实力较为雄厚,且生产具有惯性,因猪价下跌而减产的意愿 较低,考虑到我国当前散户养殖占比约 50%,因此猪价波动主要受散户补栏积 极性影响较大。当供给减少,猪价开始回升,散养户复养积极性升高,供给又 开始增加,由此循环往复。行业平均成本提升,支撑猪价底部中枢。受非瘟干扰,生猪养殖的行业平均成 本明显提升,一方面,由于非瘟防控常态化,防疫硬件设施的投入及人力成本 的加大,使得养殖刚性成本显著增长,另一方面,非瘟导致二元母猪存栏锐减, 猪企面临二元母猪资源稀缺且价格高涨的困境,能繁母猪中三元母猪的比例在 非瘟后由 10%逐步增大至 45%左右且仍居高不下,行业整体 PSY 下滑,断奶 仔猪成本升高,从而拉升行业整体成本。同时,2020 年 7 月 1 日开始,国家禁 止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养殖正式进入无抗时代。在饲料无抗推行下, 预计行业平均成本会在原有基础上抬升 10%。预计未来几年这两方面因素都将长期拉升行业成本,行业成本很难下降回原先13.5 元/kg 的水平。考虑到猪价底部中枢和养殖行业平均成本挂钩,行业成本 的提升有望带动猪价底部中枢上移,因此猪价均值回归到原先 15 元/kg 的概率 也较小,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低成本优势铸就头部企业核心护城河,助力企业穿越猪价周期。假设未来行业成本在 16 元/kg,猪价均值保持在 17 元/kg 左右,而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头部优质企业能将成本降到行业最低,保守预计大概 12 元/kg。低成本优势铸就企业的核心护城河,即使猪价在下行期跌至 15 元/kg,到行业成本以下,导致大部分成本高的养殖户遭受资金亏损,此时,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企业仍能享有 3元/kg 的超额收益。因此,低成本企业有望穿越猪价周期,获得单位超额利润,同时,企业积累充足利润后,可以在散养户因资金耗尽退出生产后,顺势补足产能空缺,不断做大做强。因此,低成本企业得以顺利度过周期,并且在一轮轮周期中持续扩张考虑到非瘟或成为行业常态,预期头部企业的 ROE 水平明显提升。对 ROE 进行拆分,销售净利率方面,由于未来几年行业平均成本提升带动了猪价中枢上移,因此头部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销售净利率有望实现明显提升;资产周转率方面,产能扩张及猪价下行会导致头部猪企的资产周转率略有下滑,但预计对整体 ROE 水平的影响仍小于销售净利率的提升作用;杠杆比率预计保持稳定。整体上看,头部猪企的 ROE 水平相比从前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快扩张:行业迎来规模化机遇,头部有望获得高 CAGR扩张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把握行业规模化加速的黄金机遇。在猪价下行拐点确立的情形下,扩张能力强、产能投放迅速的成长标的有望通过市占率的提升以量补价,实现业绩持续增长。在市占率提升的基础上,未来猪价上涨后,这部分企业又可以凭借增长的产能,充分受益猪价上涨的市场红利。头部企业的土地储备、融资能力优势突出,有望迎来高 CAGR 的黄金发展期。土地储备方面,头部企业的环保措施到位,面临清退的风险较小,且大型企业的话语权较强,可通过产业扶贫等途径和当地政府达成合作,顺利获得土地申请的批复。融资能力方面,相比散养户,头部上市猪企的融资手段更多元化,可通过定增、可转债等手段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较高的流动性获得大额项目投资资金与支持,具备产能快速扩张的资金基础。近几年,头部猪企如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等跑马圈地,固定资产及生物性资产实现迅速增长,未来头部企业产能有望迅速放量,业绩迎来高 CAGR 的黄金发展期。重点企业分析(详见报告原文)牧原股份:生猪龙头,强者恒强。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的风险。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较大,如果原材料 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将拉低公司的盈利水平。2、不可控的动物疫情引发的潜在风险。农业畜禽养殖企业主要以规模养殖为主, 如果发生不可控的动物疫情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的畜禽高死亡率,造成公司严重损失。(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解心释神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市农牧局组成农牧业产业发展调研组赴各旗区就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全市农牧业龙头企业统计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当前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围绕基地建设及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狠抓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品牌建设、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关键环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707万亩,其中现代农业节水基地338万亩、设施农业园区6万亩,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254万头只,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肉、乳、绒、毛、禽蛋、瓜果蔬菜产量分别达到16万吨、20万吨、0.2万吨、1.2万吨、0.8万吨、120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我市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二)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过近年来我市对各类经营主体的不断扶持,到2019年,全市共培育公司化养殖园区525处、家庭农牧场1210户、专业大户1285户、登记注册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436家。全市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42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2家、市级277家。从现有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150家,占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的43.9%。从150个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来看,占全市一产增加值120亿元的23.7%,直接带动了全市74%、39万农牧民增收致富,成为推动传统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农牧业迈进的领头羊和强劲动力源。(三)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生产加工链条逐步延伸拓宽。从产业角度来看,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150个加工企业中,绒毛类产业49家,数量占比32.7%,从业人员达1.1万人,总资产198.2亿元。林沙等特色产业32家,数量占比21.3%,从业人员1万人,总资产69.5亿元。粮食产业20家,数量占比13.3%,从业人员0.3万人,总资产82.4亿元。肉产业32家,数量占比21.3%,从业人员0.2万人,总资产30.1亿元。饲草、乳、蔬菜、油料等其它产业17家,数量占比11.3%,从业人员0.1万人,总资产14.3亿元。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我市绒毛、林沙等产业相对发展较好,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总产值、利润占比合计达到54%、77.8%、89.6%、62.1%,在全市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7家龙头企业中,两类企业占5家之多。这两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但充分利用、发挥了我市的资源优势,更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就业,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龙头企业在占领行业领军地位、创建地区知名品牌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特别是林沙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并逐步向生物质发电、饮食品、化妆品、药品延伸,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四)农畜产品流通及市场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地、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为使产业化龙头企业产生聚集效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互利,我市开展了产业化园区建设工作,建成了鄂尔多斯现代羊绒产业化示范园区等5个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园区。目前,沙柳、沙棘、甘草、山杏基地种植养护面积分别达到626万亩、357万亩、487万亩、105万亩。产业园区及基地的建成运行,不但实现了地理区域上的整合,更加快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步伐。(五)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指示,我市坚持把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作为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工作紧抓不放。一是探索利益联结的有效形式,主要有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4种模式,其中,种植业以订单模式为主,养殖业以服务协作型为主,合作社以股份合作型为主,大型现代农牧业企业以流转聘用型为主。二是通过部门协调配合,系紧农企利益联结的纽带。市农牧局在与扶贫办、金融办、各商业银行、工商联等单位开展产业扶贫、金融服务、百企帮百村等活动中,充分调动、发挥龙头企业的帮扶作用,积极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工作。三是把发展和支持产业化联合体作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工作的重点,通过产、供、销全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带动相关产业从业农牧民与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已经培育了24家产业化联合体。四是示范引领。全市总结了17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的典型,充分利用媒体广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农企利益联结的良好氛围。(六)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注重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引导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打造名优企业。通过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推进标准化生产、认证“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加各类农业展会、申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等途径,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名优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注册了512个农畜产品商标,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63个、鄂尔多斯市知名商标134个。全市认定绿色农畜产品77个、有机农畜产品25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培育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13个。标准化生产种、养殖规模达到270万亩、251.4万头只。全市“三品”总产量约73万吨。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业展会10余次、组织参展商200个次以上。在品牌创建与推广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更调动了企业维护自身形象、加强内部生产管控、提升产品质量的自觉性、主动性。(七)项目建设有力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2019年我市出台了《鄂尔多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资金扶持办法》,拿出5亿元设立产业振兴专项扶持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和金融工具的引导和杠杆效应,为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已为农牧户及企业的242个项目发放贷款3.27亿元。(八)休闲农牧业发展后劲充足。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家、示范点5家;自治区级示范县2家、示范点13家。有农(牧)家乐、休闲观光农园(庄)366个,从业人数4607人,其中农牧民就业人数3626人,带动农牧户1.4万户,年接待人数145.3万人次,年营业收入9.4亿元,实现利润0.53亿元,全市农牧民旅游增收比重达11.2%。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发育不完善,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从全产业链角度看,产业发展比较单一,传统种养殖生产、加工企业占比高,而流通、专业市场类企业占比小,现代农牧业服务业比较落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严重不足,农牧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差。从企业数量、质量来看,我市涉农龙头企业除鄂尔多斯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且从事农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生产经营成本高,企业效益低下。(三)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企业投入大、见效慢、利润薄,且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企业一般投资3年以上方可产生经济效益,利润大多维持在10%左右。而我市农牧业企业大部分经营者受制于自身资金实力限制,投入不足、发展缓慢。从金融扶持方面看,一方面政府部门产业扶持项目不多、资金投入又少,加之金融部门贷款门槛高、程序复杂、授信额度小、周转期短,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因自身种种原因难以争取到银行贷款,企业难以争取到扶持资金的原因如下:一是龙头企业普遍贷款需求大,土地草牧场目前还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企业可向银行提供的有效抵押物少,而我市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刚成立,尚未开展担保抵押业务;二是龙头企业普遍效益不好,且有些企业存在失信等不良记录,不能满足银行放款条件。(四)品牌建设滞后。我市现有农畜产品品牌除鄂尔多斯、东达蒙古王等少数知名品牌外,其余品牌杂乱且知名度不高,缺乏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在打造、宣传、推广品牌方面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我市优质农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够,难以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五)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一些企业在投资建设中,缺乏严谨细致的前期市场考察与科学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没有准确的市场发展定位,表现为“信天游式”发展:一个基地内种植、养殖种类应有尽有、五花八门,主业不突出;生产随意性大,在没有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盲目大幅缩减或扩张生产规模,市场行情好时一哄而上,市场行情不好时则一哄而散;产业定位不切实际,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式发展,贪大求全、顾此失彼;家族式管理盛行,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特别是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专职的财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经营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相对较弱,难以跟上当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之部门的技术服务不到位、市场信息分析研判滞后,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企业及合作社很难捕捉千变万化的市场动态,容易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六)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不紧密。从我市农牧业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龙头企业、合作社作为利益联结的主体,总体规模偏小、实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带动农牧户的增收能力较差;而农牧户种养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能力不足,不能保质保量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制约了双方利益的密切联结。双方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或契约约束机制,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户之间没有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产供销合同或利润返还合同,双方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意识,重权利、轻义务,重利益、轻诚信,市场行情好则抵制合作,市场行情差则依赖合作。(七)合作社管理松散、运行不规范。目前我市合作社运行规范、组织有效的较少,大部分合作社主要以争取项目资金为主,管理松散、运行不规范,组织带动农牧民的作用不明显,多数合作社名存实亡或名不符实,起不到联结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作用。(八)休闲农牧业发展形式单一,缺乏深度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休闲农牧业存在发展思路不清、融合发展不够、管理模式落后、文化内涵不深、效益不高的问题。下一步发展思路及工作建议针对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我市绒山羊、细毛羊、肉羊、生猪、肉牛、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及小杂粮等特色产业,从三个层面提升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切实加大产业发展政策及金融方面的鼓励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主导特色产业;二是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体行业发展及农牧民增收;三是学习借鉴区内外成熟经验,创建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化运作机制,整体提升全市农畜产品美誉度及市场竞争力,同时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及档次。(一)围绕主导产业,培育行业龙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档次。一是对于肉羊、肉牛、生猪、蔬菜瓜果等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一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地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努力打造年产值超亿元的农牧业产业链条,引导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和产业园区集中;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扭转龙头企业从事简单初级生产加工的不利局面,支持主产区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逐步形成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加工“三位一体”的农畜产品加工体系。二是做好农畜产品仓储、冷链、流通、交易市场建设,满足农畜产品收储、保鲜、运输、交易需求。三是大力培育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主体,服务于农牧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坚持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支持、引导服务主体发展,为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动能。一是落实全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意见及促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意见相关扶持政策;二是积极争取市政府、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升级;三是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用好用足5亿元农牧业产业扶持基金,重点从绒山羊、细毛羊、肉牛、瓜果蔬菜、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中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大力资金扶持,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困扰。(三)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全市优质农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一是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我市优秀企业及优质产品品牌。二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按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点到面,由产品品牌、小地域品牌到区域公用品牌循序渐进,强产业根基与品牌创建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以现有的7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阿尔巴斯绒山羊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为基础,培育区域产业发展优势,扶持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企业产品品牌、“小而美”的小地域产品品牌,逐渐整合相关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知名品牌,分年度逐步打造全市区域公用品牌。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推进标准化生产,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在企业内部配备专业设备及专业人员,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管控,努力打造本行业、本企业质量过硬、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拳头产品。四是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农展会,探索电商平台、展示直销、零售体验店等绿色农畜产品展示、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的输出。(四)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企互惠双赢。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之间产、加、销、资金、技术等多方位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发展农牧民合作社、扶持种养殖大户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农牧民合作社上联企业、下联农牧民的纽带作用,通过合作社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将联合体的建设、发展作为农企利益联结的重要抓手,利益联结的扶持措施重点向产业化联合体倾斜。梳理总结我市各地典型经验,主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新闻宣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针对龙头企业或农牧户不履行订单合同的诚信问题,加快构建经营主体的诚信体系,对失信主体采取不再给予项目扶持、信贷担保等手段进行惩戒。(五)加强行业指导与服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各行业主管部门来说,要充分发挥本行业、本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与行业管理,特别是在前期的行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确立、产品定位、技术措施采用以及中期的质量管控、品牌创建、市场分析研判等方面加强服务与指导,帮助企业熟悉、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及相关政策,积极应对、规避市场风险,引导龙头企业在面对当前经济下行、企业运行困难的形势下,走出“调结构、压成本、抓创新、拓市场”的发展路子。从企业角度来说,要主动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逐步摆脱家族管理的发展模式,聘用职业经理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升级改造,堵漏洞、优流程、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刘勰

2017年中国现代农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广泛应用,因而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1、美国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2、日本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4、以色列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5、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FS:Page]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1、粮食种植面积分析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11303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了约31万公顷(合约472万亩)。2011-2017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年鉴、中商产业研究院2、粮食产量情况分析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61625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19万吨(104亿斤)。2016年的粮食生产虽然止步于“十二连”增,但仍是历史第二高的产量,连续4年站上了1.2万亿斤的平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2011-2017年中国粮食产量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年鉴、中商产业研究院3、农业总产值2016年,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1.21万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93万亿元,林业总产值4631.6亿元,牧业总产值3.17万亿元,渔业总产值1.16万亿元。2011-201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年鉴、中商产业研究院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问题“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较为有限,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任务艰巨。五、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1、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2、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3、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4、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5、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十二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斐然,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亮点。六、中国现代农业领先企业分析1、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并于1998年3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立足农牧产业、注重稳健发展,业务涉及饲料、养殖、肉制品及金融投资、商贸等。公司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放心企业、2016全国十大领军饲料企业、主体信用等级AAA、中国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项目企业、2017福布斯全球2000强等荣誉称号。2016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9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3亿元。2013-2017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润统计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水产预混料、水产配合饲料和畜禽配合饲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逐步向动物保健产品、规模养殖和优质苗种领域拓展业务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和畜禽饲料、优质水产动物种苗、动物保健品和生物制品、生猪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并向客户提供苗种、动保、技术、服务等养殖过程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保证客户全程健康养殖。具体产品主要包括鸡、鸭、猪、鱼、虾等饲料,虾苗、鱼苗,及养殖过程中所需的保健品、疫苗等。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85亿元,同比增长6.33%;利润总额10.44亿元,同比增长5.57%。2013-2017年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润统计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3、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21日,于1998年11月4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北京市第一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公司位于具有“绿色国际港”之称的京郊顺义区。下设六家分公司、十八家控股子公司。是一家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果树种植、加工及销售;白酒生产与销售;肉食品加工与销售;良种繁育;肥料开发与销售;农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相关多元化大型企业。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9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5.45亿元。2013-2017年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润统计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七、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分析1、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从信息化发展趋势看,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作出部署,并把农业农村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网络经济空间不断拓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加快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信息经济潜力巨大,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农业农村渗透融合,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加快,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2、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看,加快破解发展难题,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新的生产要素的作用。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精准对接产销、提升供给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核心生产力的作用。农业小规模经营长期存在,规模效益亟待提高,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规模化路子,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集聚放大单个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效益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转移就业增收空间收窄,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农业农村新经济,充分发挥“互联网+”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的作用。同时,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正处在起步阶段,基础相当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不高。思想认识亟待提升。客观上,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各级农业部门对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待深化,关心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基础条件建设亟待加强。农业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的手段和方式落后,农业物联网产品和设备还未实现规模量产,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分等分级、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互联网普及率尤其是接入能力还较低。科技创新亟待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物联网生命体感知、智能控制、动植物生长模型和农业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核心技术尚未攻克,技术和系统集成度低、整体效能差。农业信息化学科群和科研团队规模偏小,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匮乏。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比例低。体制机制亟待创新。管理职能和机构队伍建设没有跟上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尚未破题,市场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亟需探索完善。市场服务和监管制度、软硬件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

2019年12月河南生猪产业链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自2018年7月东北首次爆发非瘟疫情,疫情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肆虐,对国内生猪存栏造成毁灭性打击。九、十月猪价突破历史新高水平,在此之前我们在广西、东北等多地调研显示市场信心开始复苏,在9-10月集中复养。河南作为中原养殖重镇,其调运范围供应中部及南方多数范围,此次我们深入河南养殖腹地调研生猪产业链上下游情况,以期对未来生猪供应拐点及饲料需求拐点判断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二、调研小结:1)、疫情传播:河南猪瘟发生最严重时期在2018年11-2019年1月,平均剩余30-40%,豫北很多地方仅存10%,疫情杀掉绝大多数中型养殖户,集团也损失较大,总体好于散户,小户损失相对较少。今年6-7月份疫情主要以接壤湖北的长江流域感染猪瘟,疫情感染死亡快,此前未受疫情影响的信阳周边疫情最为严重。11月河南多地出现出现疫情,特征与前面的情况不同,主要以100-500头小养殖户感染居多,毒性相较去年减弱,且伴随蓝耳等常规猪病。2)、复养留种及转养:河南留种最早3-6月,大集团在3月最早留种,散养户5-6月留种。三元转种最早8月末在河南出现,9-11月逐步达到顶峰。复养结构以大型养殖集团为主,散户仅有不足20%复养,且受限于资金、猪源、可靠的养殖环境等。最早留种的11月下旬开始有产仔的,三元留种的预计1月下旬陆续产仔。大量产仔时间节点在4-5月,9月出栏量预计大幅增加。仅少量转养禽类,禽类现金流来的慢,且上规模速度慢,负债率偏高的养殖户更多选择养猪。3)、饲料消费:非瘟发生后,显著促进了全价料的使用,对于杂粕及动物蛋白几乎不用。优先选用优质玉米豆粕。需求崩塌,饲料企业随买随用,除春节安全库存较高,其余时点各环节管道库存偏低。4)、疫苗及政策:普通疫苗均有使用,非瘟疫苗毒性大,且未受法律保护,使用的和不使用的都有。扶持政策实际执行的偏少,根据地方财政预算多少来看。5)、总体而言,河南存栏边际回升,缺猪缺肉情况显著缓解,目前缺猪,肉不算缺,主要由于养牛猪,节前价格有望获得一定上浮,空间相对有限。节后存在一个大猪抛售新猪未出栏的短缺档口,猪的存栏在恢复中而出栏体重预计下滑,存在一个价格调整后上升期,饲料需求3-4季度看好,1-2季度压力仍然较大。调研时间:12月2日调研地点:安阳市调研对象:某生猪疫苗生产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是中外合资公司,主要经营各类生猪疫苗。销售辐射区域豫北豫南都有辐射。疫苗销量情况:驻马店地区销量上月下滑30%,信阳最早接触疫苗,主要是大企业使用较多。豫北疫苗销售基本停滞,因当地存栏几乎损失殆尽,公司豫北的业务人员下半年多派去豫南推广销售。疫情传播路径:河南疫情去年10月前后开始爆发,11月-1月最为严重。疫情由北向南发展,北部安阳、鹤壁、焦作、新乡是重灾区,最严重时期当地生猪存栏量下降90%以上。南阳北部卧龙、宛城疫情在今年年初爆发,500-10000头中大型猪厂存栏损失60-70%,南部损失在60%以上。信阳周边在河南总体算最为安全的区域,但今年7-8月基本同湖北同时发病,当时持续连绵降雨可能有助于疫情传播,疫情表现为病程快,发病快,一星期内大量死亡,当地存栏量损失达到80-90%。驻马店靠近信阳的新蔡等地疫情发病同信阳基本在同一时期。新近发生疫情情况:11月份开始爆发疫情,周口首先爆发发病,传播依旧从北向南,随后驻马店、南阳等地均遭受疫情。疫情同之前的特征不同:感染主要以100-500头以下的小散户为主,损失达到60%左右。最严重的地方在信阳,当地小养殖户存栏损失90%。豫北目前存栏恢复一部分,复养之后有再次发病的。集团客户疫情状况:某大型养殖集团2019年8-10月仍有发病抛售行为,总体来讲集团客户相比散户较好,大企业也更有资金实力逆势扩张。在豫北一个厂存栏18000头损失9000头。集团客户在周口、南阳损失较大。某大型屠宰企业生猪存栏在疫情刚开始爆发时就遭遇灭顶,但该企业未来计划出栏量500万头/年,后期疫情稳定后会大力上马。也有大企业此前大量收购几百上千头的发病猪厂,猪厂租赁费用1000头母猪的配套厂租赁费300万元/年,需要一次性签订2-3年合同。防疫方法:目前各大集团及资深养殖户对疫情防控均有一定经验和心得,有疫苗派和防疫派两种。某几个南方大型全国性养殖集团防疫以疫苗为主,疫苗防控具有一定概率,由于疫苗毒株目前仍然不稳定,经过几代后变异的概率仍然较大,仍有一定概率防疫失败。也有通过加强对饲料加热消毒,加入酸化剂等方式降低感染概率。此外,减少接触、加强洗消、隔离等防疫措施也在养殖场管理上应用。非瘟感染方式:非瘟主要以接触感染为主,病毒半衰期较长,隔离治疗、加强洗消、降低物料出入频率、控制物料来源、水源等均能得到一定防治效果。今年7-8月份豫南感染的猪瘟主要可能跟当时持续降雨有关,此外原粮中携带病毒概率较高,因此目前极少使用预混料,全价料比例大幅提升。留种与复养:河南本地核心育种厂较少,周边湖北有10多家核心育种场,河南仅有5-6家。其中一家较大的核心育种场在疫情中未能幸免,被华南某大型养殖集团收购。河南本地留种复养最早开始于5-6月,以豫北为主,豫北养殖损失惨重,存栏最高损失90%以上,据企业反映,目前豫北复养成功率在50%左右,豫北5-6月份留种的二元母猪已逐步开始产仔,当前存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30-40%,近期豫北新增生猪存栏较多。其他地区均有积极的复养,信阳地区则与河南其他地区不同,养殖户遭遇疫情后再度复养量有限,当地人生活安逸,此次疫情后几乎很少再度复养。河南人总体富有冒险精神,并未如专家建议的空栏6个月后再养殖,经过深入洗消后1-2个月后就有投入复养的。三元转种:8月后河南三元转种量大幅增加,大的养殖集团繁育的仔猪只要是母猪都留下培育成后备母猪,总体来看实际留种成功率在40-50%左右,大集团逆势扩张显著,最早在猪瘟深度发展的3月前后某大型集团就加速投资建厂收购猪厂,加速收购的过程中。散户方面,前期因现金流等因素淘汰掉的养殖户想继续养猪但缺乏资金,生存下来的养殖户逐步在缓慢恢复产能,负债情况逐步转好,但缺乏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实际社会资本新进大规模投资养猪业总体不及预期,市场观望大于实践。部分养猪经纪人及贸易商进入养猪,养猪承担的疫情风险和隐形成本依旧不低,但防疫做好资金充裕前提下,生猪种群扩张速度不慢,正常情况下几千头的仔母猪种群通过配种产仔在13-14个月左右可以扩增至几万头待出栏的生猪群体。二次育肥:目前有专业卖120-150kg肥猪给二次育肥的,理论上猪价在8-10元/斤以上做二次育肥均有不小的利润。也发现某些大型养殖集团有进行二次育肥的。转养禽类:有一定转养比例,但不高,禽类特性与养猪不同,有转养鸭、鹅的,但由于没有水源、草料等,此外猪舍与禽舍有一定不同,最终并未获得收益。调研时间:12月2日调研地点:安阳市调研对象:某养殖户基本情况:原生猪存栏(母猪+育肥猪)15000头以上(12000头育肥猪,3600头母猪),目前存栏2200头(600头母猪,1600头肥猪)。疫情此前幸存下来400头左右母猪。存栏恢复预期:当前存栏大约为原有存栏的12%左右,明年有望恢复到30%水平。复养情况:5月开始给留下来的二元母猪配种,9月10日已有第一批产仔。目前信心较充足,但缺乏资金,负债较多,目前主要做繁育,养一部分肥猪,卖一部分肥猪,慢慢扩张。未考虑养禽类,周边有一些尝试养的,大多数都因为物料,养殖技术,行情等产生亏损。禽类现金流累积速度慢,对于前期大幅亏损的养殖户,不能适应这样的现金流。留种与疫苗:目前自己的母猪有一半是三元留种猪,还有一批是二元母猪回交产生的准二元母猪。目前自己只使用防治普通病毒的疫苗,非瘟疫苗毒性大,不敢使用。调研事件:12月3日调研对象A:某种猪繁育企业基本情况:公司主营猪精,另有一定种猪销售。占据河南当地2-3%的市场份额。品种以大白、长白为主。专注育种20年,目前以选育长大型品种为主要方向。猪瘟情况:去年10月末-3月是高发期,存栏目前仅剩30-40%。目前除去南阳,其他地方均有疫情零星发生。三元转种:2019年6月后,可以繁殖的母猪都被用于留种,三元留种母猪平均每胎可产仔9-10头,略低于二元母猪。种猪销量:目前销量同比增加80%,且一般为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客户。销量低谷在今年的1-2月份,同比销量下降40-50%。复养:目前购买二元母猪的主要是小型养殖户(母猪存栏100-200头),中型养殖户现金流紧张,基本没有扩张,非瘟后只有20%复养的,成功率70%左右。调研对象B:开封某猪经纪及小型养殖户猪瘟情况:去年10月开始,11-1月最为严重,存栏仅剩30-40%。之前是经纪人及猪贩子,2017年后开始自己养猪。今年疫情比去年发展的慢,生猪存货事件更长。复养:5-6月周边开始有20%左右养殖户开始复养,也有60-70%的养殖户转养禽类。出栏计划:目前出栏依据行情来定,若春节前猪价能恢复到18-19元/斤则会全部出售所有120kg的肥猪。预期:认为生猪存栏明年很难增长,主要由于复养难度太大,原先受灾的养殖户几乎不会再复养,只能靠没有受到影响的养殖户扩大规模。调研对象C:洛阳某大型屠宰场屠宰量:上个月屠宰量57000头,去年同期80000头。屠宰低谷为6-7月,每月屠宰量仅30000头,近期屠宰量上升主要在于天气冷,消费量上升。预计春节前最高屠宰量可达到10000头/天,目前为2000头/天。存栏预估:官方统计河南存栏减少40%,公司负责人认为存栏减少量超过60%。猪瘟前本地养殖场存栏量大户:散户比例3:7,非瘟后存栏大户:散户比例7:3,散户大部分被淘汰。冻品及腊肉:随着猪价上涨冻品库存下降较快,此外价格高风险也高,企业冻品库存难度大。不看好今年腌腊肉市场,价格过高,饮食习惯也存在变迁。调研对象D:某大型跨国禽类巨头的屠宰场加工量:年屠宰产能150万头,去年一般3000头/天。今年产能利用率下降,平均4万头/月,10月仅屠宰3万头,全国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均大幅下降,小型屠宰企业大量倒闭破产,行业整合在加快。三元留种:3-4月开始留种,目前陆续产仔。配种成功率60%左右。需求:价格最高时,自己的销售档口市场需求下降50%左右,猪价下跌主要是需求下降。调研时间:2019年12月4日调研对象:某合资饲料厂饲料加工量:猪瘟前每月饲料加工量1.2-1.3万吨,2月仅加工2500吨,11月加工量3500吨,9月以来加工量缓慢恢复,月均环比增幅10%。饲料原料备货:一般在节前45天开始备货,备货量约15天,对于原料目前采取随采随用,不备货赌行情。公司主要为合资公司供货,目前没有外销,根据合资公司要求供货做代加工。春节效应:春节后一般每月饲料消费会下降20-30%,主要由于节前备货,节后需要一定时间再补库。由于节前一般都需要杀掉大批大猪,节后再补栏仔猪,而目前仔猪价格过高,补栏风险大,中间饲料需求有一定断档。目前饲料消费结构:目前怀孕母猪料上升,哺乳及后备母猪料下降。调研时间:2019年12月5日调研对象A:南阳某猪经济及养殖户非瘟:目前猪瘟点状发生,今年养殖户应对猪瘟更加理性,以拔牙为主,去年主要以恐慌性清栏为主。目前猪瘟总体可防可控,危害性明显下降,养殖户心态也更为平和。消费:今年贩猪肉量约是往年的40-50%,主要由于区域价差过大,10月猪肉暴涨期间,消费量大幅下滑。三元留种:目前自己的母猪群体种80%为三元留种母猪,周围种猪场大量倒闭,十不存一。九月后养殖户留种积极性大幅增加。调研对象B:河南本地某大型养殖集团屠宰场屠宰量:正常时期屠宰量3500-5000头/天,上月屠宰量2000-2500头/天,低谷期为9-10月,屠宰量1600-1800头/天。12月计划屠宰3000头/天。疫情:当地疫情零星发生,不如去年猛烈,但对于整体防控形势偏悲观。复养:积极性高,但局限性也明显。资金、猪源、养殖环境等等均限制复养。冻肉库存:近期价格高,冻肉库存偏少,去年猪价极低时期冻肉买了1/3-1/4。调研时间:2019年12月6日调研对象:驻马店某农业集体性企业基本情况:公司经营油脂、饲料、疫苗、养殖等板块。疫情:信阳地区6-7月发生疫情,感染速度快,随后养殖户复养的较少。复养及出栏计划:企业目前有母猪35000头,其中三元转种10000头,元旦计划配种,2020年jihua出栏60万头仔猪,计划建造楼房猪舍。成本:养猪各方面成本大幅上涨,主要包含配种成本、饲料运输成本、人员成本等。以前仔猪成本在300-400元/头,目前需要700-1000元/头。来源: 华泰期货

王有所成

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调查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草鱼养殖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鱼苗直接投放、另一种则是采用鱼苗培育后进行投放,其中后者更为常见。草鱼是我国水产养殖第.一大品种,2017年我国草鱼产量(养殖量,下同)为534.56万吨,2018年草鱼产量增长至550.43万吨。2018年我国淡水养殖产品产量为2959.84万吨,草鱼养殖量占比为18.60%。2016-2018年我国草鱼产量走势2016-2018年我国草鱼产量占淡水养殖产品总量比重走势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调查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环境、草鱼养殖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草鱼养殖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草鱼养殖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草鱼养殖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草鱼养殖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章 草鱼养殖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 行业定义及分类第二节 行业起源及历史第三节 行业经济指标分析一、赢利性二、成长速度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五、风险性六、行业周期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第二章 草鱼养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PEST)第.一节 经济环境一、国内经济运行现状二、国内经济趋势判断三、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第二节 社会环境一、人口环境分析二、中国城镇化率分析三、市场消费环境分析第三节 政策监管环境一、主要政策法规二、政策法规影响第四节 技术环境一、我国草鱼养殖技术发展分析二、草鱼养殖技术现状及特点三、草鱼养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章 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所属行业发展概况第.一节 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所属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一、中国草鱼养殖行业企业数量分析二、中国草鱼养殖行业从业人员分析三、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四、中国草鱼养殖行业资产规模分析第二节 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一、2015-2019年草鱼养殖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二、2015-2019年草鱼养殖所属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三、2015-2019年草鱼养殖所属行业营运能力分析四、2015-2019年草鱼养殖所属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三节 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所属行业市场供需分析第四章 中国草鱼所属行业进出口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第.一节 中国草鱼所属行业进出口现状概述第二节 中国草鱼所属行业进口市场分析一、中国草鱼所属行业进口总量分析二、中国草鱼进口区域分析三、中国草鱼进口结构分析第三节 中国草鱼所属行业出口市场分析一、中国草鱼所属行业出口总量分析二、中国草鱼出口区域分析三、中国草鱼出口结构分析第四节 中国草鱼进出口市场发展前景分析一、中国草鱼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二、中国草鱼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第五章 草鱼养殖行业产业链发展及影响分析第.一节 草鱼养殖行业产业链简介第二节 上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对草鱼养殖行业的影响一、上游产业发展现状1、育种市场分析2、疾病防治市场分析3、饲料产业分析4、养殖机械产业分析二、上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对行业的影响第三节 下游需求分析及其对草鱼养殖行业的影响一、下游需求情况二、下游需求变化趋势三、下游产业发展对行业的影响第六章 中国草鱼养殖行业供给情况分析及趋势第.一节 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市场供给分析一、草鱼养殖整体供给情况分析二、草鱼养殖重点区域供给分析第二节 2015-2019年行业市场产品价格现状分析一、市场产品价格回顾二、当前市场产品价格综述第三节 草鱼养殖行业供给关系因素分析一、需求变化因素二、原料供给状况三、技术水平提高四、政策变动因素第四节 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市场供给趋势一、草鱼养殖整体供给情况趋势分析二、草鱼养殖重点区域供给趋势分析三、影响未来草鱼养殖供给的因素分析第七章 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所属行业消费市场分析第.一节 草鱼养殖市场消费需求分析一、草鱼养殖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二、2019年草鱼养殖品牌市场消费需求分析第二节 草鱼养殖消费所属行业市场状况分析一、草鱼养殖行业消费特点二、草鱼养殖行业消费结构分析三、草鱼养殖行业消费的市场变化四、草鱼养殖市场的消费方向第三节 草鱼养殖行业产品的品牌市场调查一、消费者对行业品牌认知度宏观调查二、消费者对行业产品的品牌偏好调查三、消费者对行业品牌的首要认知渠道四、消费者经常购买的品牌调查五、草鱼养殖行业品牌忠诚度调查六、草鱼养殖行业品牌市场占有率调查七、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调研第八章 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产业行业区域运行分析第.一节 2015-2019年华东地区草鱼养殖产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一、市场规模分析二、区域草鱼养殖基地分析三、区域发展趋势分析第二节 2015-2019年华南地区草鱼养殖产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一、市场规模分析二、区域草鱼养殖基地分析三、区域发展趋势分析第三节 2015-2019年华北地区草鱼养殖产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一、市场规模分析二、区域草鱼养殖基地分析三、区域发展趋势分析第四节 2015-2019年东北地区草鱼养殖产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一、市场规模分析二、区域草鱼养殖基地分析三、区域发展趋势分析第五节 2015-2019年华中地区草鱼养殖产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一、市场规模分析二、区域草鱼养殖基地分析三、区域发展趋势分析第六节 2015-2019年西北地区草鱼养殖产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一、市场规模分析二、区域草鱼养殖基地分析三、区域发展趋势分析第七节 2015-2019年西南地区草鱼养殖产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一、市场规模分析二、区域草鱼养殖基地分析三、区域发展趋势分析第八节 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分析第九章中国草鱼养殖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第.一节 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二节 深圳市龙岗区昊业鱼苗养殖场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三节 广州市花都区花山吉鲳水产养殖场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四节 湖北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五节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六节 湛江国联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七节 大连天宝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八节 山東東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九节 大连壹桥海参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十节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三、养殖品种产量分析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十章 2021-2027年草鱼养殖行业投资价值及风险分析第.一节 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投资价值分析一、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投资项目数量分析二、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投资区域分析三、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投资总额分析四、2015-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典型投资项目分析五、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投资前景分析第二节 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内部风险分析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二、技术水平风险分析三、企业竞争风险分析第三节 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外部风险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二、行业政策环境风险分析三、关联行业风险分析第十一章 2021-2027年草鱼养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第.一节 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第二节 2021-2027年草鱼养殖行业行业前景预测一、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企业数量预测二、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三、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四、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利润总额预测五、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总资产预测第三节 2021-2027年草鱼养殖行业行业供需预测一、2021-2027年草鱼养殖行业行业供给预测二、2021-2027年草鱼养殖行业行业需求预测三、2021-2027年草鱼养殖行业行业供需平衡预测第三节 2021-2027年草鱼养殖行业行业投资额预测第四节 2021-2027年草鱼进出口预测一、2021-2027年草鱼进口预测二、2021-2027年草鱼出口预测第十二章 草鱼养殖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第.一节 互联网+草鱼养殖新模式一、草鱼业大数据+草鱼业电商+草鱼业金融二、草鱼养殖信息化三、草鱼养殖智能化四、草鱼养殖自动化五、草鱼养殖标准化第二节 互联网+草鱼养殖技术分析第三节 互联网+草鱼养殖项目分析第四节 草鱼养殖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战略综合规划二、技术开发战略三、区域战略规划四、产业战略规划五、营销品牌战略六、竞争战略规划第十三章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第.一节 草鱼养殖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第二节 草鱼养殖行业发展建议一、行业发展策略建议二、行业投资方向建议三、行业投资方式建议()图表目录:图表:草鱼养殖产业链图表:2015-2019年草鱼养殖行业盈利能力图表:2015-2019年草鱼养殖行业偿债能力图表:2015-2019年草鱼养殖行业营运能力图表:2015-2019年草鱼养殖行业发展能力图表:中国草鱼养殖行业企业数量图表:中国草鱼养殖行业从业人员图表: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图表:中国草鱼养殖行业资产规模图表: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工业总产值图表: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销售收入图表:2021-2027年中国草鱼养殖行业利润总额更多图表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