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央财硕士,因毕业于普通本科被辞,谁在鄙视研究生的本科出身汤武之室

央财硕士,因毕业于普通本科被辞,谁在鄙视研究生的本科出身

考研、读研正在成为一种热门,每一年都有二、三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报名考研,想要进一步深造,取得更好的文凭。但是,当你千辛万苦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时,是否就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好工作了?看来真的是未必呀!来看看上面这个真实的事例,某央财硕士生,这毕业证书的招牌够亮的吧,而且进入单位以后他表现非常好,但是,仅仅是因为他毕业于普通的一本本科,就这一点,就使得用人单位的领导无论如何也不想要他,最终辞退了他。就像同学们所说的,有些用人单位,他们所谓的学历歧视就是不想要人的借口罢了,随便给你点改变不了的硬伤,就把你辞退了。即使他们不歧视本科出身,也会要求你英语过六级必须650+,那你也没办法的。但是,真的有许多用人单位是歧视研究生的本科出身的,比如说投行,就可能会看第一学历,毕竟现在投行太人满为患了。还有如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对实习生的要求就是本硕双985,没办法,人才歧视一直都在,有好的谁要次的呢,除非你有人。是的,这就是现实,十分无奈,对此,作为用人单位的领导是怎么看的呢?某领导是这样说的:像我们单位,就曾经深受普通本科985硕士之害,交给他稍微复杂一点的工作,就拿不下来,经常需要985本科生指导和帮忙,单位里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着实让人无奈!而且,对于本科普通出身研究生是985同学的鄙视,不是少数人,像上面几位同学所说的,似乎也无法反驳,第一位同学认为,考研的难度和高考的难度,那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怎么比?高考是十几年积累的成果,考研则是一年的突击,二本和高中一样学两三年怎么也上个985的研了,让他们回去高考依旧只能考个二本,是吧?还有,如第二位同学所说,当然要鄙视了!本科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虽然拿到研究生文凭能看的过去,但是,思考能力和做事能力还是有所差距的,因此,人们鄙视这些普通本科出身读了985研究生的同学。但是,我们也要替这些同学抱不平一声:本科出身不好,辛辛苦苦考取了名校研究生,还那么倍受歧视,导师不愿收,985本科生瞧不起,同一个班级同学都不待见,就业单位还要查查你的本科毕业证书,甚至连未来的丈母娘都嫌弃你普通本科配不上她闺女!天哪,还要不要他们活下去了?以上的说法,感觉都很有道理,都有各自的难处在。那么,朋友,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的985硕士生,你是如何看的,你鄙视过他们吗?

985研究生,因毕业于“双非”本科被辞,普通本科出身为何被鄙视

文/暖妈说教育学历成了敲开美好人生大门的敲门砖,而凡事皆有双面,学历也会成为一道门槛,将有才华的人拒之门外,这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考研热”的温度持续上升,想要提高学历价值,进一步深造,只为有一天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当你不分白昼黑夜,千辛万苦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真的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吗?现实却未必如此,看看下面这位央财硕士的求职之路,你或许就明白了。央财硕士因毕业于“双非”本科被辞最近一位女硕士坎坷的求职之路,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其中一位网友,他是一名央财硕士,他的求职之路也异常艰辛。央财硕士很厉害,但也遇到了“学历歧视”,实习4个月,表现很好,他对工作也满意,十分想要留下了,但是用人单位领导说什么都不要他,只因他毕业于普通本科,最后辞退了他。其实,现在国家已经不允许有“第一学历”的门槛,但用人单位还是要求你名校毕业,或者要求你英语四六级的成绩必须过多少分,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隐性歧视”。可你不能说用人单位无情,好的工作岗位,供大于求,就比如说央企单位,投递简历的人,有成千上万,没办法,谁也不愿在沙子里找金子,在金子里找一个满意的不是更好,所以学历一栏,明确要求你是本硕双985,少一项都不行,除非你有额外资源。还有的工作岗位,工作确实很复杂,如果你不是985毕业,你真的做不来,企业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培养你,而你自己也深感吃力,所以企业也只好提高门槛,毕竟毕业生不少,不用愁招不到人。不过也有人鸣不平,考研的难度和高考没办法对比,能够从“双非”本科上岸985,也能说明具有一定的实力,为什么就不给机会,用学历标签看待学生不公平,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双985的硕士,多数在思想以及能力方面,要比“双非”硕士强一些,没有哪家单位会等你变成熟,双非的硕士该怎么办?“双非”硕士的出路在哪?“双非”硕士也不要气馁,更不要抱怨,既然打破不了现实,就要学会接受,想要找到好工作,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继续深造读博,或者考公务员,那么你的研究生学很占优势,起点还是比本科学历高,深造后,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就更大一些。也可以找一家中等的企业,或者高等院校任教,硕士学历在这一档次用人单位中,很吃香,也很抢手,先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时机成熟,再跳槽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可能性更大。最后,你要相信自己,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说明实力还是很强,既然被出身拦在门外,就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更加优秀,你的价值提升了,好工作自然就来了。当面对“隐性学历歧视”,很多抱怨不公,时运不济,实际大可不必,这是难以改变的现实,未来也不会改变,那到底该怎么办呢?面对“隐形学历歧视”该怎么办?与其满腹牢骚,不如“曲线救国”,提高自己有很多方式,可以多学一些技能,比如PS、摄影、专业领域所需的技能证书等等。当你既有学历,又有很强的技能,用人单位也不会“歧视”你的出身,“学历歧视”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你能力一般,让人不知道能否胜任这一工作,偏偏又只有毕业证书这一个证明,毕业证书只能证明你有学习能力,没办法证明你是否有工作能力。所以,大学生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只顾着提高学历,也要挖掘自己的其他潜能,多考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最好是专业对口证书,这都会提高你的竞争力。写在后面:高学历毕业生们,不要带着偏见看待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你才有更大的提升,当你变得优秀的那天,好运会与你不期而遇,毕竟,这样好的工作,还是有很多人能胜任,只能说明你和优秀的人差了很多,改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以上就是这期要分享的内容,你怎么看待“学历歧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教育分享官#在这里,你将会看到更多积极、有想法的内容,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期我们不见不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皆有以养

会计硕士备考经验:只用10天准备央财复试,最后竟然上岸了?

别想了,还是差了那么几分的。背景介绍首先说一下,我不算完全零基础。有会计双学位的经历,也考过了初级会计职称。但从18年5月考完之后,一直到12月初试结束,都没有再学过与会计相关的东西。19年1月开始准备复试,因为初试感觉不太高,所以心态很不稳,一直都是断断续续地复习。2月中旬初试成绩出来,估计最多只能擦线,动力更不足。中间一度想过彻底放弃,因为对复试过于恐惧(深知自己笔试专业程度不够,担心面试什么都不会尴尬地被怼)不过说到底就是害怕失败,就是很怂,想要避免失败就干脆逃避。甚至到复试线出来的当晚,还是想着算了吧,不考了。所以初试成绩出来之后的一个月,我都没再怎么看过书。直到3.16晚上,我才下定决心,用最后不到10天的时间拼一把。如果直接放弃,要是以后后悔了怎么办?老王不是说过么,做最不悔的选择。准备过程资料:(一)四本参考教材。(二)网上买的重点笔记、历年真题。因为只有不到10天时间,我已经来不及细细地看书、做题。所以我决定把最近五年的笔试真题做透,用做题的方式去复习相应的知识点,能复习到多少算多少。事实证明,真题还是很有规律的,重点永远是重点,会反复出现。做完一套之后我会把前一套再复习一遍。5套全做完之后,又把这些题放在一起横向研究找规律。(因为好久没仔细看过,所以很多基础的东西记不清了)所以最后两天,我决定把每本书的框架快速过一遍。因为我是有一点基础,所以快速过完之后,我对书上的知识点和考点有了一定的把握。面试前一天,我又将准备抽的科目以及审计的题库快速背了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专业课的面试心里比较有底,能作为简答、论述题的知识点大概也就那么多,记个大概问题不大。坏处则是,笔试考查的很细致,需要精确的记忆、熟练的掌握、全面细致的准备,然而这些我都没做到,所以我猜这就是我败在笔试上的原因。整个准备的过程就像过去好几场双学位的期末考试一样,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突击一下。因为时间过于仓促,所以只能捡重点的学,要完完全全、仔仔细细地将加起来一千多页的四本书复习透彻,基本没可能。但双学位的考试,甚至包括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只是求过,而不求高分。可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选拔精英的,是求高分的,是越高越好的,过线或者及格大概率是会被淘汰的,更何况,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专硕备考中,临时抱抱佛脚,就别想着在初试成绩不高的情况下复试可以逆袭了。复试流程复试流程面试1.教室候场:按照顺序叫号。我是比较靠后的,所以在等待的时间里一直在复习。这一段时间容易紧张,不断有人在叫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书很难看得进心里去。但我强装镇定,逼着自己多看了两个小时。结果综合能力的题目就是考前看到的。——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考前与其过分紧张,不如多看几眼书,万一就抽到了呢。2.考场外候场:在门口等前一个人出来,这个时候是最紧张的。不断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3.进入考场:进去之后把资料交给秘书,然后先抽题。一共四科题目:专业课*2、英语、综合能力。(1)专业课1如果报考审计专硕,审计科目必抽。如果报考会计专硕,会计科目必抽。(2)专业课2从剩下3科里任选一门抽题(3)英语读一段英文材料(与会计相关),读完之后老师从里面选词组让你翻译。(4)综合能力类似于求职面试时的场景类问题。抽完题之后做一个简单的1分钟以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开始答题,题目的回答顺序完全由自己决定。老师也都很和善,不会故意难为人。全程只提问了我一个词组,其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在上面自由发挥。我抽到的题目:(一)审计: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判断以下两个表述是否恰当:1)内部控制薄弱的审计证据不可靠2)外部来源的第三方提供的审计证据都可靠(二)成本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体系、各自的结构、结构间的关系(三)英文:翻译 corporate bondholder(四)综合能力面试:如何将你学习到的一项新管理方法或者想法运用到你的工作中我抽到的题目都挺简单的,恰巧有一部分也是在考前刚看过,而且我也非常冷静、有条理地将自己想表述的所有想法都讲清楚了,没有太过紧张。对于面试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当然是考前的尽力准备,但考场发挥也更为重要。特别是情绪管理,即使你准备得特别好,但是由于过分紧张,会的题目也答不出来。即使你“不幸”抽到了自己不会的,但如果心态平稳,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关联和迁移,尽力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你也不会因为这一点被一票否决。笔试笔试都是选择好处:不会的可以蒙都是选择的坏处:蒙的都错、只有最后结果,没有步骤分笔试结束之后,我就知道自己基本没戏了,因为我有非常多不确定的选项,特别是多选题,我只能记个大概,具体到每一个选项,我心里都是存疑的。所以笔试考查的真的全面且细致,是完全突击不来的。失败感想1.这种考试公平吗?就我的观察和了解,还有自己的亲身体验而言,我认为是公平的。既不会因为你的二三本院校的出身而受到歧视,也不会因为本校生的身份而得到优待。今年央财最后的总成绩计算方法:初试成绩*120%+复试成绩*240%而在复试考试中笔试、面试、知识成就评定、英语各占一定比例。这种考察方式相对是公平的,即使面试有一定的优势,笔试成绩太差也不行,每一部分都占有一定的比重,最后决定你的分数高低、你是否可以成功上岸的,还是自己的实力。不行就是不行。2.关于择校看到很多人都劝别人别考CC,有的人说考得好不如报的好。的确不排除这种可能,如果院校初试成绩占比很高,复试比重不大,很大程度上初试决定了一切。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初试过线,只是给了你一张入场券,想靠复试逆袭,完全有可能。更何况,现在很多学校也是越来越看重复试,复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那么问题来了3.要不要提前准备复试?如果完全零基础、如果想冲刺名校、如果目标院校的复试很强调专业性……能准备还是准备一下吧。我也听过考上的学姐分享经验,她们都是将书仔仔细细看过最少三遍,也做了对应习题、还整出了自己厚厚的全书笔记、甚至去用CPA的习题做补充练习……这些全放在初试之后,未必来得及,特别是在心态不稳的状态下。失败后的心态调整没上岸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我既没有好好努力准备、也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复习。所以我也没有太失落,但在完全接受这个结果前,我还是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1.为什么上岸的人不是你?2.为什么上岸的人一定会是你?没上岸也不代表我的能力不行、也不意味着我过去所做的一切完全没有意义。想想之前对复试对失败有多恐惧,都已经下决心要放弃了,但我还是战胜了自己,选择坚持到底。完整地走完了考研的整个流程,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这一年的备考也暴露出自己无数的缺点,有的改过来了,有的正在改进当中。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比一年前的自己成熟很多,也收获很多(最起码长了很多教训)最终的成绩,也对得起最后10天的努力了,那就坦然面对一切吧。这一年的备考至此也画上了句点,尽管是个一点也不完美的结局。但我还是很感激这一年的时光,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没有虚度。况且,我也在一直不断从过去的失败当中总结、反思。不过,没有成为老王的优秀弟子这件事是真的有些遗憾。如果选择二战,我还是会坚定不移地跟着老王学习!

必授之职

中央财经大学:投档分数很高

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1951年9月,中央财政学院成立。1952年6月,中央税务学校(1949年11月成立华北税务学校,1950年2月改名中央税务学校)并入中央财政学院。1952年8月,中央财政学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的经济系科合并成立中央财经学院。1953年8月,中央财经学院撤销。原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所有人员以及四校经济系的部分师生留在原址承办中央财政干部学校1953年4月,中央财政干部学校成立。1958年12月,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1954年5月成立)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1960年后,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58年12月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69年,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被迫停办。1979年,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重新挂牌。1983年7月,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1979年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重新挂牌。1988年,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独立建院。1996年5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1998年12月,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央财经大学。1998年12月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设有55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商管理、统计学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世界经济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法律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家特色专业: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 税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北京市级特色专业: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保险、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10105人,硕士研究生4807人,博士研究生708人,留学生393人,成人教育学生2780人。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山东省计划招生18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84人,实际投档数量84人。投档分数线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金融学类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670分,对应最低位次为1231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649分,对应最低位次为4795名。另外,计划招生的中外合作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投档最低分为641分,对应最低位次为6394名。选考科目要求很合理在中央财经大学所有18个专业(类)中,个人观点,其选科要求很合理:法学、经济学类、财政学类、工商管理类等10个往年不分文理招生的专业(类)均为不限选考科目;那些对数学和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专业(类),也是往年只招收理科考生的专业(类)如金融学、统计学、精算学、数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以及工科专业的计算机类专业等8个专业(类),则是要求选考物理。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2020年央财经大学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18个专业(类)中,按照专业招生的专业有:精算学、投资学、法学、文化产业管理、经济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公司理财)、财政学(财政理论与政策)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8个专业;其他10个专业(类)均为按照大类招生:金融学类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科技3个专业;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2个专业;工商管理类(会计学院)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2个专业;统计学类包括经济统计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专业;财政学类包括财政学、税收学、资产评估3个专业;数学类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专业;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个专业;工商管理类(商学院)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4个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管理科学、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专业;公共管理类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国际政治4个专业。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简章摘录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包括普通高考(含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贫困地区国家专项、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预科)、保送生、优秀退役运动员免试入学、港澳台侨联合录取、台湾学测生、澳门保送生、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以及外国留学生等招生。预留计划数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实行顺序志愿批次的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实行平行志愿批次的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5%以内。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据以下情况优先录取:①专业志愿顺序;②数学、英语、语文单科成绩。外国语言文学类财经英语与财经翻译方向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日语专业财经日语方向只招收英语或日语语种的考生;除外国语言文学类和日语专业外,其他专业学习期间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授课,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方向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入校后不享受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学费标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门类的专业及方向每人每学年5,000元;理学和工学学科门类的专业及方向每人每学年5,500元;外国语言文学类财经英语与财经翻译方向、日语专业财经日语方向每人每学年6,000元,其他文学学科门类的专业及方向每人每学年5,000元;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每人每学年10,000元,书法学专业每人每学年8,000元。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方向每人每学年70,000元。涉及本科生的专业类所含专业学费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在大类培养期间按该专业类所含专业中学费最低标准执行,专业分流之后再按各专业具体标准执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预科阶段的学费标准为每人每学年5,000元。学校住宿费标准为750-1200元/床/年,具体根据学生实际住宿情况收取。关于转专业不能申请转专业的情况:新生入学未满一年;二年级及以上;各类委培、代培生未经委托单位同意;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及跨文、理科类别;跨高考录取批次;办理试读手续;曾转专业或转学;专科升入本科。转专业一般是第一年成绩在班级的前10%,可以从理科转到文科,不可以从文科转到理科。根据各专业报转人数,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新生请参阅学校每年公布的转专业通知。

李香蘭

今天起,高考倒计时50天。除了留学,你或许也很关心中外合作办学

今天起,2020年高考正式进入最后50天倒计时。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有讲到今年高考后公立学校不得招收复读生(传送门2020高考之后取消复读!高考还会是人生的独木桥么?),引发了很多同学和家长们的热议。很多家长在向我们咨询高考后留学的同时也向我们了解了「中外合作办学」。不难看出,中外合作办学在近几年越来越受高考生与家长们的追捧。比名校普通专业分数略低的录取线,毕业后拿国内国外双文凭,还能接受原汁原味的西方教育,让孩子开阔眼界,提升就业竞争力……这些优势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如何在多如牛毛的选择中辨别靠谱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搞清楚中外办学背后的“套路”?乐普斯教育Roopsi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划分形式目前按办学主体分为两类: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大学2.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下属的所有专业属于这种情况。按办学形式也可分为两类:1. 学历教育(计划内招生)即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考生必须参加高考,统一填报志愿,毕业后可获得由中方或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教育部承认且认证的学位证书2. 非学历教育(计划外招生)即学校采取自主招生方式招收的学生。学生无须填报高考志愿,只需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即可。完成课程后一般会获得写实性证书/课程结业证书等,而非学历证书。这一类型我们在此不做赘述。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大家经常会听到什么“x+x"的学制,其实这指的就是采用“几年国内+几年国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目前主要有“2+2”、“3+1”、“1+3”等模式。1. “2+2”模式:即两年在国内就读,两年在国外就读。学生被录取后,先在国内院校进行两年的学习,学习内容既有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有语言方面的培训,为的就是给之后两年的国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 “3+1”模式:即三年在国内就读,一年在国外就读。学生在国内须完成相关专业前三年的大部分课程,在通过语言成绩之后到国外大学完成最后一年的专业课程,并获得学士学位。3. “1+3”模式:学生第一年主要在国内院校进行语言学习,在达到相应的语言要求后由国外大学统一录取,赴外进行三年的学习。这种模式基本等同于出国留学,在国内的一年可以看成是“预科学习”。4. “4+0”模式:这种模式是目前学校采取较多的培养方式。学生只需要在国内上课即可,不需要出国进行学习。国外合作院校会向国内高校派遣专业的老师来进行教学,教学采用的大多是国外原版教材,教学方式也与国外大学保持一致,换句话说就是“本土留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学位文凭很多考生和家长关注中外合作办学都是为其所宣传的毕业能拿中外两份文凭所吸引,那么实际情况如何?中外合作项目的发放学位证书的方式大概有五种:(各院校具体情况务必以当年招生简章公布为准)1.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中方发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外方一般是发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这种方式比较常见,与我们所熟知的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之类的中外合作大学没有什么区别。2. 第二种是除了中方高校的毕业证与学位证外,毕业生还会收到国外的认证。比如说往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中法工程师学院还有中国民航大学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因为它是本硕连读,所以毕业生在毕业后会获得国内院校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颁发法国国家工程师学衔委员会认证的法国工程师文凭,并同时被认证为欧洲科学与工程硕士。虽然不是学士学位证书,但也是一个在国际上认可度相当高的证书。3. 第三种发放学位证书的方式是既没有外方直接的学士学位证书,也没有外方的认证文凭,外方会给毕业生开一个写实性证书。比如说往年上海理工大学与美国中央密西根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中方发本科证书、学位证书,外方给你发一个写实性证书,写实性证书就类似于你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为止,你在什么地方学习,学习什么课程,这等同是一个证明。4. 第四种方式则是在国内学习,拿国内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外方不会发你学士学位证书。比如说往年西南大学的西塔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相关中外合作项目。如果你选择在国内读个两年,再到国外读个两年,那么你就会拥有中外两个学校的学历;但如果你出不去,比如说语言没有达到校方的标准,或者是没有拿到签证之类的,那么你出不去还是只能拿到国内的学位证书。5. 第五种是针对计划外招生或是这个项目自主招生来讲的,毕业生将拿到国外的学位证书,但无法拿到国内的学历证书。(这里不再赘述)考生和家长如果是奔着中外双文凭而选择的中外合作专业,那么一定就要事先去学校官网上看清楚该专业毕业后到底会发几个证书,对于学历证书的获取有没有特殊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家长想知道毕业证书是否会体现出“中外合作办学”字样等,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查询:第一就是查看学校的招生章程,上面会明确表示出合作办学颁发的证书性质;第二可以直接拨打院校招生办公室电话询问。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中外合作办学嫁接外国高校教育模式,推行通识教育、人文教育和博雅教育,立志于培养全能、知识面广泛的学生。中外合作办学,最明显的优势是与美式、英式教育无缝对接。无论从语言、教材、 课程设置、师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办法和学术评估体系等均采用美制、英制。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和外方高校共享学术资料库,且本科期间有1—3个学期有机会前往外方大学所在地,进行学术交流(每个学校的政策都不同,请参考具体院校规则)。中外合作办学适合哪些学生英语能力比较强一定要英语好!一定要英语好!一定要英语好!因为绝大多数合作办学专业课程都配备了许多外籍教师和国外原版课程,大学的课程难度和深度也远远超过高中阶段,如果你家孩子的英语能力一般,或者真的不喜欢学习外语,那么他读合作办学是非常痛苦的,甚至有时候连正常毕业都有困难,白白浪费了“钞票”。而且有很多合作办学都对英语单科成绩有限制,英语成绩不好连志愿都无法填报较强的自控力和学习能力家长朋友们不要以为合作办学高校或者专业就是高价买分,孩子入学之后就不如普通高校和专业的孩子努力。其实很多合作办学的课程要比普通专业更重,因为入学后要加强语言方面的学习,以备将来适应全英或全外语的外教授课,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控力,或者对这门外语没有兴趣,那就不要轻易的选择合作办学。像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北理工和央财的合作办学,学业压力甚至比本校的还重。家庭提前计划合作办学可进可退,既能直接毕业考研或者找工作,也可以选择到国外读研深造,不管是哪个方向,都需要家长和学生对整个大学的生涯有个初步或者深入的规划,对于想留在国内的,可以选在一所4+0模式的合作办学。对于将来有出国打算,或者以后投奔国外亲戚,有移民计划的,可以选择一所2+2或者3+1模式的合作办学。家庭经济条件殷实一般的合作办学学费低者几万元,高的能达到20多万甚至40万,虽然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些学校也有丰厚的奖学金,但是也要把4年学费和生活费用考虑进去,如果是以后考虑出国的,这笔费用会更高。提醒考生和家长准备报考合作办学时,一定要慎重评估下自己的经济实力。看了以上那么多“干货”,是不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更深入一点了?如果你还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评论哦!

战吼

学生家长会很想知道:英国的大学有哪些是985和211?

写于开篇之前:这篇文章的主要受众可能不适合一些个对英国大学比较了解的骨灰级选手,写这篇长文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国内的一些家长对英国的大学会产生更多直观了解。可以不仅仅是通过中介给的Times宣传手册而从上往下看,或根据每年出炉的各类QS榜单去垂直地看一些学校的强力程度。这篇文章将直接扎到土里,让你的我的他的能对英国的学校有更多元的了解,也是最直白地了解。首先什么是985?即双一流大学,此一流为世界一流,亦是本土高水平学校,为科研成果助力。国内有最早的C9学校,其实英国也有G5这一说,C9可能对应初代的Oxford,Cambridge,Imperial College London(帝国理工学院IC),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伦敦政经LSE),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UCL)。G5可以说是英国标准的985配置,为什么这么说了。一般985具备以下条件,一全名认可,二是资产阶级和富人的最爱,也是暴发富想拼命砸钱都要进的学校之一。出过很多科研成果,接受过很多校友资助,每年学校都能拿一些像样的奖,不差学生,不愁没有生源,名气就在这。G5就是这样的学校,是英国富人的最爱,在全球也有相当影响力,不管是当地有名望有权力的议员还是百年传承家族的old money,或是新晋的new money,都乐意把子女往这些学校送。除了G5,其实还有特别古老有底蕴的学校也在985的名单,深受当地的贵族,新贵,喜爱。暴发户也会把子女往里面送,企图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这类学校有杜伦Durham,圣安德鲁斯St.andrews,爱丁堡Edinburgh。爱丁堡虽然建校时间也久,但依旧不属于这范畴。这类学校自带底蕴,经久不衰,基本都是一八几几年就开了校,为英国全方面输送可塑之才,有政界、法律界、科学界、学术界、商界、艺术界、媒体界、运动界等各个领域,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在欧洲和北美也有极为沉重的reputation。当然,除了古老大学,还有中部位置的985,爱丁堡Edinburgh,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其实这个学校也很古老,和UCL同时期学校,放这里好对比)布里斯托Bristol,以及曼城的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等等都是其中佼佼者,之后还有年轻大学像黑马一样展露头角像Warwick这种,也是985种子选手。所以以上这些学校,如果非要对比,是国内学生心目中比较公认的985之选。但如果在英国人眼中的的话,其实我也有问过一些当地的native,他们基本认可的学校其实是G5+Durham+St.andrews这类的为主。当然Bristol这类的他们也会觉得很不错,其他的像我们国内很喜欢的王曼爱华他们心里地位就稍差一线了。但也是他们认可的好学校。其实还有个学校是漏网之鱼,这个学校是巴斯Bath,也是个年轻学校,学校其实有很多优质点,校监也是王室,每年也得到大量的资助和教育拨款,研究质量也很高。但这个学校比较小,只有四个大系,不是综合学校,招生还比较精简,而且师资和生源整体比较少,所以受到QS等拖累,但在当地口碑都不错,也是富人爱去的一个学校,本科也相当不错,他们家本科预科也是顶级预科之一。其实是和Warwick这种学校差不多的黑马。但他也不够黑马,没Warwick舍得下本钱。所以这个学校可能是介于985和211的那根纽带,可上可下,摇摆不定。学校是好学校,但申请难度方面,尤其是硕士其实门槛相对前面的是偏低的。因为生源抢不过没办法,自带弱点。再整理下,在英国地区,当地人心中,985的List如下:头部G5+Durham+St.andrews;中部:King's(KCL),Bristol,Edinburgh,Manchester,Warwick;末部:Bath,桥梁的作用说完了985,我们再说下英国哪些大学可以被称作211。project 211的含义其实是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他可能只在他那座城最出彩。这类的学校其实英国是以罗素集团成员的学校为主,英国有24所,也是研究质量比较高,每年获得英政府拨款比较多的学校。在当地都是最好的那一个学校,可能有的是市里,有的是小镇。这些个211其实也有权重之分。头部的是伯明翰Birmingham,格拉斯哥GLasgow,谢菲尔德Sheffield,利兹Leeds,诺丁汉Nottingham,南安普顿Southampton,利物浦Liverpool这几个为主,然后中部的是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Belfast,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MUL,以及卡迪夫Cardiff,埃克塞特Exeter这几个为主了。再有就是约克大学York,纽卡斯尔Newcastle这些构成尾部阵容了。头部的211其实很多具备其他的称呼,比如英国的红砖大学,主要出现在英格兰的六大重要工业城市而成立的高等研究学院。所以学校一般都是每个相对大点英国城市的招牌。比如Birmingham,Leeds,Sheffield以及Liverpool这几个。其实Manchester也是,这些都很工业,城市也有明显的工业革命留下的残痕。至于其他的学校,很多就沦为一本或双非了。这里面就不一一细说了。当然,这些list里面还漏了很多重要的学校,比如只收硕士和博士,不参与排名的伦敦商学院LBS,这个学校就是很特殊的存在,他有等同于G5的名气和实力,算是很强的财经类学校。这类学校以LBS为头,妥妥的金字塔尖存在,伦敦的还有委身于伦敦城市的CASS商学院(现在叫城市商学院),类似国内央财和上海财经这类学校,同样和cass有点类似的一个学校,它叫亨利商学院,委身于于雷丁大学,他们家的商科也是真的好。以及同样是地处偏僻的兰卡斯特Lancaster,这个学校被称作超五星商学院,学校开设课程之宽泛,科研质量之雄厚,培养商业人才之多,也是当地比较OG的一个学校。也是地理位置和QS排名双料都不如人意。但像极了国内的西财和中南财这类学校。也算是个财经211吧。当然,不是说就这么几个学校是最好的商学院了,其实这几个只是其中一部分,像曼大,巴斯,爱丁堡,华威,以及g5的商学院课程也是一等一的秀。之前有说过十大商学院,其实真没说错什么。除了这些特殊的学校,还有一些像Goldsmith,Westminster,Leicester,UEA,这类的类似国内江南大学或中国传媒这类性质的学校,专注一个领域研究到精致。也有像皇家音乐学院RCM和伦敦艺术学院UAL这类的学校是匹配八大美院一样的存在的。英国还有伦敦电影学院等也是类似国内上海上戏,北影这类的存在的。以上提到名字的学校,其实在英国当地都算是称得上的好学校了。再靠后的,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了。总了个结:还是那句话,这个整理可能对我们这种从事这个行业比较久,比较专业的人士来说就不痛不痒,有点没有意义了。但对那些刚刚了解留学,特别是对英国大学没有统一概念的学生来说是一篇很多的菜鸟指南,适用于小白。当然,整理方面可能会有漏洞或对比不恰当的部分。大家就不要那么吹毛求疵,peace and love一点哈。如果给你的母校定位说的低了,或说得有失偏颇了,大家也可以在留言的地方指出来,让大家更客观地去认知。怎么直白怎么来吧。

阿提卡

高考生留学方案居然有这么多!

2020年高考临近,很多准备申请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经常询问高考留学有哪些途径可供选择?针对这个问题,育路留学小编为大家进行简要介绍。高考留学方案一:直接出国介绍直接出国,是指学生通过留学中介或自己根据国外大学官网招生要求,自己申请国外大学。优势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语言水平提升较快。劣势申请难度较大:对于学生的经济条件、学习能力、英语水平、自理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申请条件1. 语言及学习成绩:详见海外大学官网招生要求2. 留学费用:5-35万元/年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突出、自理能力强、家庭经济实力雄厚学生高考留学方案二:留学预科留学预科是常见的留学途径之一,学生先在预科班学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之后进入国外大学学习3-4年,获得国外大学的学士学位。分类根据学习地点不同,留学预科可以分为国内留学预科和国外留学预科两种。国外留学预科国外留学预科是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大学针对留学生开设了预备课程。帮助学生顺利从高中到本科过渡,预科课程可给学生一段适应期与调整期,为学生进入更高一层次的课程作好准备。国内留学预科国内留学预科是国内大学和海外大学合作推出的中外合作留学课程,学生在国内大学完成1年左右的学习,提前适应海外大学的学习模式,之后进入海外大学开始大一学年的学习。平稳过渡留学预科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水平并帮助学生适应国外大学的学习节省费用并且与国外留学预科相比可以节省一部分留学费用。自由选择留学预科基本上可以申请数十个留学国家的数百个专业,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位含金量高:留学预科国内学习时间较短,海外对接大学排名好,学位含金量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留学预科由于国内学习时间段,因此对于学生的经济条件、学习能力、英语水平、自理能力均有较高要求1. 语言成绩:1)英语国家:雅思5.5分以上或托福79分以上;2)其他小语种国家,详见大学具体招生标准2. 留学费用:15-20万元/年院校推荐北京大学点评:日本、韩国特色留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老师授课,教学质量有保障中国传媒大学点评:艺术特色专业,非常适合艺术生申请。同时开设传媒、商科等专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选择。点击下方小程序,了解更多留学招生信息 高考方案途径三:2+2留学2+2留学是转学分留学课程,学生在国内大学完成2年的学习,获得海外大学部分学分后,进入海外大学完成后2年的学习,获得海外大学学士学位。统招2+2留学统招2+2留学要求学生的高考成绩达到学校的统招录取分数线,毕业后可以获得海外大学和国内大学双学位。非统招2+2留学非统招2+2留学对于高考总成绩基本没有固定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通常要求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达到总成绩的80%以上。学生毕业后只拿海外大学的学位,而不拿国内大学的学位。节省留学费用2+2留学课程由于可以在国内大学预修国外大学学分,因此可以大大降低留学费用。通常2+2留学学生4年可为家长每年节省近40万元留学费用。学位含金量高2+2留学对接的海外大学大多数在世界排名前500名以内,远高于国内部分大学排名,因此2+2留学学生毕业所获学位含金量高。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2+2留学国内学习课程强度大,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1. 语言及学习成绩:雅思5.0分以上或托福65分以上2. 留学费用:国内阶段:学费:6-9万元/年;生活费:2-3万元/年国外阶段:学费+生活费:10-35万元/年4年合计费用约:80万元学习能力较强、有意冲击世界名校、中等收入家庭北京外国语大学点评:语言氛围好,教学水平一流,很多毕业生都考入世界TOP100名校。就业岗位较好中央财经大学点评:金融特色专业,就业面广阔,央财老师授课,教学水平有保障。高考留学方案四:3+2留学3+2留学是本硕连读留学课程,学生通过考核在国内大学完成3年的学习,修满学分后进入外国大学完成1年学习获得海外大学学士学位后,可继续通过1-2年的时间获得教育部认可的海外大学硕士学位。也可以放弃继续深造,直接回国,在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学士学位。3+2留学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BTEC HND、还有一类是SQA AD课程。BTEC HND作为世界领先的教育项目,BTEC-HND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BTEC—HND文凭简称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在全球有7000个教学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其文凭得到英国接近70%的大学的认可,并全世界各国的认可。但需要注意的是BTEC HND并没有获得我国教育部的认证。因此,建议学生不要选择该课程。SQA AD课程为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内急需的国际化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英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CSCSE)与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SQA)于2003年共同将SQA-AD 3+2本硕连读项目引入中国。学生通过考核在国内大学完成3年的学习,修满学分后进入外国大学完成1年学习获得海外大学学士学位后,可继续通过1-2年的时间获得教育部认可的海外大学硕士学位。也可以放弃继续深造,直接回国,在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学士学位。节省数十万元留学费用3+2留学生的国内学费仅需每年约6-8万元,因此5年的学习总费用约为80-90万元。而在国外完成全部学士和硕士学位通常需要150-200万元人民币。因此,选择3 + 2出国留学课程,可以为学生家长节省数十万元的留学费用。学制灵活3 + 2课程是3+1+1留学课程。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既可以选择3+1本科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3+1+1本硕连读留学模式。尽享国内大学一流教育资源3+2留学学生在国内就读期间享受统招生待遇,与统招生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同时体验良好的校园文化,融入浓厚的学术氛围,参加来自国内外专家教授的各种精彩讲座。一流师资力量3+2留学课程拥有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卓越专业教师团队,由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优秀教师、国际师资及其他重点院校的师资组成,完善的教学督导团把控教学质量。国外学习时间较短,不适合想要全面充分体会国外大学学习生活的学生选择。1. 应往届高中毕业生2. 通过笔试和面试部分大学3+2留学课程高考英语成绩90分以上或雅思4.5分以上可免笔试适合人群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无法考入国内名校的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点评:理工特色专业,对接国家以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为主,非常适合准备冲击世界名校的理工科学生。外交学院点评:双一流大学,以小而精为办学特色,教学水平一流,外交外事特色专业,就业有保障。

美食村

央财硕士,因毕业于普通本科被辞,谁在鄙视研究生的本科出身

考研、读研正在成为一种热门,每一年都有二、三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报名考研,想要进一步深造,取得更好的文凭。但是,当你千辛万苦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时,是否就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好工作了?看来真的是未必呀!来看看上面这个真实的事例,某央财硕士生,这毕业证书的招牌够亮的吧,而且进入单位以后他表现非常好,但是,仅仅是因为他毕业于普通的一本本科,就这一点,就使得用人单位的领导无论如何也不想要他,最终辞退了他。就像同学们所说的,有些用人单位,他们所谓的学历歧视就是不想要人的借口罢了,随便给你点改变不了的硬伤,就把你辞退了。即使他们不歧视本科出身,也会要求你英语过六级必须650+,那你也没办法的。但是,真的有许多用人单位是歧视研究生的本科出身的,比如说投行,就可能会看第一学历,毕竟现在投行太人满为患了。还有如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对实习生的要求就是本硕双985,没办法,人才歧视一直都在,有好的谁要次的呢,除非你有人。是的,这就是现实,十分无奈,对此,作为用人单位的领导是怎么看的呢?某领导是这样说的:像我们单位,就曾经深受普通本科985硕士之害,交给他稍微复杂一点的工作,就拿不下来,经常需要985本科生指导和帮忙,单位里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着实让人无奈!而且,对于本科普通出身研究生是985同学的鄙视,不是少数人,像上面几位同学所说的,似乎也无法反驳,第一位同学认为,考研的难度和高考的难度,那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怎么比?高考是十几年积累的成果,考研则是一年的突击,二本和高中一样学两三年怎么也上个985的研了,让他们回去高考依旧只能考个二本,是吧?还有,如第二位同学所说,当然要鄙视了!本科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虽然拿到研究生文凭能看的过去,但是,思考能力和做事能力还是有所差距的,因此,人们鄙视这些普通本科出身读了985研究生的同学。但是,我们也要替这些同学抱不平一声:本科出身不好,辛辛苦苦考取了名校研究生,还那么倍受歧视,导师不愿收,985本科生瞧不起,同一个班级同学都不待见,就业单位还要查查你的本科毕业证书,甚至连未来的丈母娘都嫌弃你普通本科配不上她闺女!天哪,还要不要他们活下去了?以上的说法,感觉都很有道理,都有各自的难处在。那么,朋友,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的985硕士生,你是如何看的,你鄙视过他们吗?

制片人

985研究生,因毕业于“双非”本科被辞,普通本科出身为何被鄙视

文/暖妈说教育学历成了敲开美好人生大门的敲门砖,而凡事皆有双面,学历也会成为一道门槛,将有才华的人拒之门外,这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考研热”的温度持续上升,想要提高学历价值,进一步深造,只为有一天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当你不分白昼黑夜,千辛万苦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真的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吗?现实却未必如此,看看下面这位央财硕士的求职之路,你或许就明白了。央财硕士因毕业于“双非”本科被辞最近一位女硕士坎坷的求职之路,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其中一位网友,他是一名央财硕士,他的求职之路也异常艰辛。央财硕士很厉害,但也遇到了“学历歧视”,实习4个月,表现很好,他对工作也满意,十分想要留下了,但是用人单位领导说什么都不要他,只因他毕业于普通本科,最后辞退了他。其实,现在国家已经不允许有“第一学历”的门槛,但用人单位还是要求你名校毕业,或者要求你英语四六级的成绩必须过多少分,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隐性歧视”。可你不能说用人单位无情,好的工作岗位,供大于求,就比如说央企单位,投递简历的人,有成千上万,没办法,谁也不愿在沙子里找金子,在金子里找一个满意的不是更好,所以学历一栏,明确要求你是本硕双985,少一项都不行,除非你有额外资源。还有的工作岗位,工作确实很复杂,如果你不是985毕业,你真的做不来,企业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培养你,而你自己也深感吃力,所以企业也只好提高门槛,毕竟毕业生不少,不用愁招不到人。不过也有人鸣不平,考研的难度和高考没办法对比,能够从“双非”本科上岸985,也能说明具有一定的实力,为什么就不给机会,用学历标签看待学生不公平,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双985的硕士,多数在思想以及能力方面,要比“双非”硕士强一些,没有哪家单位会等你变成熟,双非的硕士该怎么办?“双非”硕士的出路在哪?“双非”硕士也不要气馁,更不要抱怨,既然打破不了现实,就要学会接受,想要找到好工作,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继续深造读博,或者考公务员,那么你的研究生学很占优势,起点还是比本科学历高,深造后,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就更大一些。也可以找一家中等的企业,或者高等院校任教,硕士学历在这一档次用人单位中,很吃香,也很抢手,先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时机成熟,再跳槽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可能性更大。最后,你要相信自己,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说明实力还是很强,既然被出身拦在门外,就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更加优秀,你的价值提升了,好工作自然就来了。当面对“隐性学历歧视”,很多抱怨不公,时运不济,实际大可不必,这是难以改变的现实,未来也不会改变,那到底该怎么办呢?面对“隐形学历歧视”该怎么办?与其满腹牢骚,不如“曲线救国”,提高自己有很多方式,可以多学一些技能,比如PS、摄影、专业领域所需的技能证书等等。当你既有学历,又有很强的技能,用人单位也不会“歧视”你的出身,“学历歧视”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你能力一般,让人不知道能否胜任这一工作,偏偏又只有毕业证书这一个证明,毕业证书只能证明你有学习能力,没办法证明你是否有工作能力。所以,大学生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只顾着提高学历,也要挖掘自己的其他潜能,多考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最好是专业对口证书,这都会提高你的竞争力。写在后面:高学历毕业生们,不要带着偏见看待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你才有更大的提升,当你变得优秀的那天,好运会与你不期而遇,毕竟,这样好的工作,还是有很多人能胜任,只能说明你和优秀的人差了很多,改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以上就是这期要分享的内容,你怎么看待“学历歧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教育分享官#在这里,你将会看到更多积极、有想法的内容,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期我们不见不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葆光

会计硕士备考经验:只用10天准备央财复试,最后竟然上岸了?

别想了,还是差了那么几分的。背景介绍首先说一下,我不算完全零基础。有会计双学位的经历,也考过了初级会计职称。但从18年5月考完之后,一直到12月初试结束,都没有再学过与会计相关的东西。19年1月开始准备复试,因为初试感觉不太高,所以心态很不稳,一直都是断断续续地复习。2月中旬初试成绩出来,估计最多只能擦线,动力更不足。中间一度想过彻底放弃,因为对复试过于恐惧(深知自己笔试专业程度不够,担心面试什么都不会尴尬地被怼)不过说到底就是害怕失败,就是很怂,想要避免失败就干脆逃避。甚至到复试线出来的当晚,还是想着算了吧,不考了。所以初试成绩出来之后的一个月,我都没再怎么看过书。直到3.16晚上,我才下定决心,用最后不到10天的时间拼一把。如果直接放弃,要是以后后悔了怎么办?老王不是说过么,做最不悔的选择。准备过程资料:(一)四本参考教材。(二)网上买的重点笔记、历年真题。因为只有不到10天时间,我已经来不及细细地看书、做题。所以我决定把最近五年的笔试真题做透,用做题的方式去复习相应的知识点,能复习到多少算多少。事实证明,真题还是很有规律的,重点永远是重点,会反复出现。做完一套之后我会把前一套再复习一遍。5套全做完之后,又把这些题放在一起横向研究找规律。(因为好久没仔细看过,所以很多基础的东西记不清了)所以最后两天,我决定把每本书的框架快速过一遍。因为我是有一点基础,所以快速过完之后,我对书上的知识点和考点有了一定的把握。面试前一天,我又将准备抽的科目以及审计的题库快速背了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专业课的面试心里比较有底,能作为简答、论述题的知识点大概也就那么多,记个大概问题不大。坏处则是,笔试考查的很细致,需要精确的记忆、熟练的掌握、全面细致的准备,然而这些我都没做到,所以我猜这就是我败在笔试上的原因。整个准备的过程就像过去好几场双学位的期末考试一样,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突击一下。因为时间过于仓促,所以只能捡重点的学,要完完全全、仔仔细细地将加起来一千多页的四本书复习透彻,基本没可能。但双学位的考试,甚至包括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只是求过,而不求高分。可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选拔精英的,是求高分的,是越高越好的,过线或者及格大概率是会被淘汰的,更何况,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专硕备考中,临时抱抱佛脚,就别想着在初试成绩不高的情况下复试可以逆袭了。复试流程复试流程面试1.教室候场:按照顺序叫号。我是比较靠后的,所以在等待的时间里一直在复习。这一段时间容易紧张,不断有人在叫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书很难看得进心里去。但我强装镇定,逼着自己多看了两个小时。结果综合能力的题目就是考前看到的。——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考前与其过分紧张,不如多看几眼书,万一就抽到了呢。2.考场外候场:在门口等前一个人出来,这个时候是最紧张的。不断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3.进入考场:进去之后把资料交给秘书,然后先抽题。一共四科题目:专业课*2、英语、综合能力。(1)专业课1如果报考审计专硕,审计科目必抽。如果报考会计专硕,会计科目必抽。(2)专业课2从剩下3科里任选一门抽题(3)英语读一段英文材料(与会计相关),读完之后老师从里面选词组让你翻译。(4)综合能力类似于求职面试时的场景类问题。抽完题之后做一个简单的1分钟以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开始答题,题目的回答顺序完全由自己决定。老师也都很和善,不会故意难为人。全程只提问了我一个词组,其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在上面自由发挥。我抽到的题目:(一)审计: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判断以下两个表述是否恰当:1)内部控制薄弱的审计证据不可靠2)外部来源的第三方提供的审计证据都可靠(二)成本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体系、各自的结构、结构间的关系(三)英文:翻译 corporate bondholder(四)综合能力面试:如何将你学习到的一项新管理方法或者想法运用到你的工作中我抽到的题目都挺简单的,恰巧有一部分也是在考前刚看过,而且我也非常冷静、有条理地将自己想表述的所有想法都讲清楚了,没有太过紧张。对于面试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当然是考前的尽力准备,但考场发挥也更为重要。特别是情绪管理,即使你准备得特别好,但是由于过分紧张,会的题目也答不出来。即使你“不幸”抽到了自己不会的,但如果心态平稳,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关联和迁移,尽力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你也不会因为这一点被一票否决。笔试笔试都是选择好处:不会的可以蒙都是选择的坏处:蒙的都错、只有最后结果,没有步骤分笔试结束之后,我就知道自己基本没戏了,因为我有非常多不确定的选项,特别是多选题,我只能记个大概,具体到每一个选项,我心里都是存疑的。所以笔试考查的真的全面且细致,是完全突击不来的。失败感想1.这种考试公平吗?就我的观察和了解,还有自己的亲身体验而言,我认为是公平的。既不会因为你的二三本院校的出身而受到歧视,也不会因为本校生的身份而得到优待。今年央财最后的总成绩计算方法:初试成绩*120%+复试成绩*240%而在复试考试中笔试、面试、知识成就评定、英语各占一定比例。这种考察方式相对是公平的,即使面试有一定的优势,笔试成绩太差也不行,每一部分都占有一定的比重,最后决定你的分数高低、你是否可以成功上岸的,还是自己的实力。不行就是不行。2.关于择校看到很多人都劝别人别考CC,有的人说考得好不如报的好。的确不排除这种可能,如果院校初试成绩占比很高,复试比重不大,很大程度上初试决定了一切。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初试过线,只是给了你一张入场券,想靠复试逆袭,完全有可能。更何况,现在很多学校也是越来越看重复试,复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那么问题来了3.要不要提前准备复试?如果完全零基础、如果想冲刺名校、如果目标院校的复试很强调专业性……能准备还是准备一下吧。我也听过考上的学姐分享经验,她们都是将书仔仔细细看过最少三遍,也做了对应习题、还整出了自己厚厚的全书笔记、甚至去用CPA的习题做补充练习……这些全放在初试之后,未必来得及,特别是在心态不稳的状态下。失败后的心态调整没上岸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我既没有好好努力准备、也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复习。所以我也没有太失落,但在完全接受这个结果前,我还是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1.为什么上岸的人不是你?2.为什么上岸的人一定会是你?没上岸也不代表我的能力不行、也不意味着我过去所做的一切完全没有意义。想想之前对复试对失败有多恐惧,都已经下决心要放弃了,但我还是战胜了自己,选择坚持到底。完整地走完了考研的整个流程,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这一年的备考也暴露出自己无数的缺点,有的改过来了,有的正在改进当中。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比一年前的自己成熟很多,也收获很多(最起码长了很多教训)最终的成绩,也对得起最后10天的努力了,那就坦然面对一切吧。这一年的备考至此也画上了句点,尽管是个一点也不完美的结局。但我还是很感激这一年的时光,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没有虚度。况且,我也在一直不断从过去的失败当中总结、反思。不过,没有成为老王的优秀弟子这件事是真的有些遗憾。如果选择二战,我还是会坚定不移地跟着老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