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985研究生,因毕业于“双非”本科被辞,普通本科出身为何被鄙视孰能脱焉

985研究生,因毕业于“双非”本科被辞,普通本科出身为何被鄙视

文/暖妈说教育学历成了敲开美好人生大门的敲门砖,而凡事皆有双面,学历也会成为一道门槛,将有才华的人拒之门外,这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考研热”的温度持续上升,想要提高学历价值,进一步深造,只为有一天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当你不分白昼黑夜,千辛万苦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真的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吗?现实却未必如此,看看下面这位央财硕士的求职之路,你或许就明白了。央财硕士因毕业于“双非”本科被辞最近一位女硕士坎坷的求职之路,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其中一位网友,他是一名央财硕士,他的求职之路也异常艰辛。央财硕士很厉害,但也遇到了“学历歧视”,实习4个月,表现很好,他对工作也满意,十分想要留下了,但是用人单位领导说什么都不要他,只因他毕业于普通本科,最后辞退了他。其实,现在国家已经不允许有“第一学历”的门槛,但用人单位还是要求你名校毕业,或者要求你英语四六级的成绩必须过多少分,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隐性歧视”。可你不能说用人单位无情,好的工作岗位,供大于求,就比如说央企单位,投递简历的人,有成千上万,没办法,谁也不愿在沙子里找金子,在金子里找一个满意的不是更好,所以学历一栏,明确要求你是本硕双985,少一项都不行,除非你有额外资源。还有的工作岗位,工作确实很复杂,如果你不是985毕业,你真的做不来,企业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培养你,而你自己也深感吃力,所以企业也只好提高门槛,毕竟毕业生不少,不用愁招不到人。不过也有人鸣不平,考研的难度和高考没办法对比,能够从“双非”本科上岸985,也能说明具有一定的实力,为什么就不给机会,用学历标签看待学生不公平,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双985的硕士,多数在思想以及能力方面,要比“双非”硕士强一些,没有哪家单位会等你变成熟,双非的硕士该怎么办?“双非”硕士的出路在哪?“双非”硕士也不要气馁,更不要抱怨,既然打破不了现实,就要学会接受,想要找到好工作,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继续深造读博,或者考公务员,那么你的研究生学很占优势,起点还是比本科学历高,深造后,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就更大一些。也可以找一家中等的企业,或者高等院校任教,硕士学历在这一档次用人单位中,很吃香,也很抢手,先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时机成熟,再跳槽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可能性更大。最后,你要相信自己,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说明实力还是很强,既然被出身拦在门外,就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更加优秀,你的价值提升了,好工作自然就来了。当面对“隐性学历歧视”,很多抱怨不公,时运不济,实际大可不必,这是难以改变的现实,未来也不会改变,那到底该怎么办呢?面对“隐形学历歧视”该怎么办?与其满腹牢骚,不如“曲线救国”,提高自己有很多方式,可以多学一些技能,比如PS、摄影、专业领域所需的技能证书等等。当你既有学历,又有很强的技能,用人单位也不会“歧视”你的出身,“学历歧视”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你能力一般,让人不知道能否胜任这一工作,偏偏又只有毕业证书这一个证明,毕业证书只能证明你有学习能力,没办法证明你是否有工作能力。所以,大学生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只顾着提高学历,也要挖掘自己的其他潜能,多考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最好是专业对口证书,这都会提高你的竞争力。写在后面:高学历毕业生们,不要带着偏见看待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你才有更大的提升,当你变得优秀的那天,好运会与你不期而遇,毕竟,这样好的工作,还是有很多人能胜任,只能说明你和优秀的人差了很多,改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以上就是这期要分享的内容,你怎么看待“学历歧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教育分享官#在这里,你将会看到更多积极、有想法的内容,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期我们不见不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婶

中央财经大学报考分析|新传考研报考分析17

疫情期间,《财新》《财经》等专业的财经新闻媒体表现突出,体现了新闻人的专业能力和新闻理想。如果你未来也有志于从事财经新闻领域的话,不妨了解一下中央财经大学新闻,该校的特色是财经新闻。面对与日俱增的新传考研大军,获得独特的个人优势和竞争力是必不可缺的。如果有同学对财经新闻感兴趣,央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方向的特色是财经新闻。当前财经新闻与财经媒体发展迅猛,专业财经记者、编辑是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稀缺高端人才,本专业方向结合这一社会需求,打造“财经+新闻”的特色专业,有喜欢财经新闻的同学一定要考虑央财哦!关于央财你想了解的都在这!一、学校简介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中央财经大学新闻学专业(财经新闻方向)创办于1998年,是国内最早创办的财经新闻专业之一,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业界合作与师资建设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各类新闻媒体,从事财经新闻采编工作,充分发挥复合型专业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二、学院简介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始建于1962年,经历了汉语组、中文系的发展演变,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文化与传媒学院。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和书法学六个本科专业,目前有中国语言文学(2012年)和新闻传播学(2017年)两个一级硕士学科授权点,另有新闻与传播、艺术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及传媒经济学自设学科点。部分教师具有产业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资格。目前,学院拥有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三、学院招生宗旨我校2020年拟招收新闻与传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财经传播人才,以适应我国对财经新闻、金融品牌传播、传媒投融资等领域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遵循“专业化、复合化、实践化”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我校在财政金融领域积累的优势而设置,形成鲜明的“财经+传播”的办学特色。四、招生类别及规模招生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骨干计划)为定向就业。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我校文化与传媒学院202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普通计划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15人,骨干计划1名。对口支援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后续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五、修业年限和学费新闻与传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年。学费2万/年。六、专业特色和优势本专业方向的特色是财经新闻。当前财经新闻与财经媒体发展迅猛,专业财经记者、编辑是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稀缺高端人才,本专业方向结合这一社会需求,充分整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的优势资源办学,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业界合作、师资建设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招生只有两年的央财好考不?中央财经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2019年首次招生,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只有两届招生信息和两年的真题,从2019年的分数线及报录比来看,央财的新传专硕的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小的,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2019年计划招生5人,除去推免名额,统考招生仅为2人。而实际统招录取情况则是,复试分数线355分,共6人过线进入复试,最终均被录取,所以实际上是扩招了4人。2020考研的分数也快要出啦,同学们及时关注胡师姐公众号哦,会给大家及时更新信息!一、报考信息(报考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以上为官网给出的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在2020招生目录中学硕只招推免生,2021准备考央财的同学要时刻关注官网信息查看更新内容哦。二、复试分数线2019年首次招生,2020年的分数线还未出复试分数线:355三、报录比2019年为中央财经大学第一年招收MJC,官方暂未公布录取详细数据。从能得到的信息来看,进入复试的6人全部被录取。其中初试最低分数为356分,2019年报录比为4.17:1。目前是第二年招生,报考人数较少,竞争压力较小,不过专硕热度不断攀升是肯定趋势,同学们还是要早做准备。四、专业课题型专业课一题型:名词解释六道、简答题三道、新闻采访一道、新闻评论一篇 专业课二题型:名词解释六道、简答题三道、论述题两道、材料题一道如何掌握备考央财新传的正确姿势?一、参考书目以下书目是官网给出的,官网给出的书目较少,同学们一定要结合真题再扩展自己的阅读量和尽可能地储备知识哦!二、历年真题【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名词解释(每题4分)风险投资,新闻线索,并购,指定媒体发布制度,股权激励简答题(每题10分)1.著名财经媒体彭博社的运营特点,盈利模式是什么?2.理财报道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风险投资?风投的形式有什么?为什么是财经记者关注焦点?4.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为什么是二级市场关注的重点?采访题(每题10分)1. 根据选题选择5个采访对象(进博会相关人物),分别说理由2. 采访特斯拉总裁和法国总理马克龙,分别说出 5 个如何说服他们接受你的采访的理由。3. 选择一条两会中你印象深刻的新闻,这条新闻报道最为重要的新闻点是什么?受众是谁?突出运用哪个新闻要素?4. 国庆期间被派到北京采访,选择5个不同采访对象,设计叙述框架。5.根据材料(关于5G)策划新闻选题,陈述原因。短文写作(每题10分)写大学期间身边发生的事情 1500 字。(根据新闻价值写)财经评论(每题25分)根据材料,写2000字财经评论。材料关于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多边贸易等。【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名词解释(每题5分)新闻指导性,人际传播,营销调查,媒介策划简答题(每题15分)1.新闻生产中的主要权衡因素2.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权利论述题(每题30分)1. 结合案例谈党性原则的重要性2.结合案例论述广告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应用题(每题40分)材料是1·25讲话,什么是四全媒体,舆论面临什么挑战?

田鸠

考研速看:中央财经大学2020保研考研报录比公布,收藏!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简报》,简报内容包含了保研,考研报名录取统计表,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报录比,在报考之前,一般都会参考历年的报录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020年的报录比吧2020年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分为夏令营考核和常规考核两种考核 方式。经过报名、资格审查、复试、录取等环节,共招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737 名,其中夏令营考核录取512名,常规考核录取225名;学术型硕士录取324名, 专业硕士录取413名。具体报名录取情况详见表一:2020 年共有 10709 人(含非全日制考生 2051 人)通过全国统考报考我校,其中学术型研究生报考 3021 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 7688 名;总报考人数较 2019 年下降 9.62%,学术型报考人数较 2019 年减少 13.9%,专硕报考人数较 2019 年减少 6.57%。总报考人数中北京考点考生 3181 名,外地考点考生 7528 名。总报考人数中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163 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65 名。初试后,我校结合招生计划,在教育部公布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划定复试分数线。最终达线的考生共 2710 名。 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制定了周密的 2020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经过严 格的复试程序,最终有 1822 名统考考生被录取。其中学术型研究生 397 名(含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24 名),专业硕士研究生 1425 名(含少数民族高 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15 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19 名)。2020 年全国统考硕士 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详见表二。 2020年我校通过推荐免试和全国统考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559名(含550名非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其中普通计划2500名(学术型研究生697名,专业硕士研究 生1803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39名(学术型研究生24名,专业硕士 研究生15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20名(均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总体录取情 况详见表二:2020 年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 209 名,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招生方式分为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申请考核三类,相比 2019 年增长 8.3%。其中普通招考生120 名,硕博连读生 45 名,申请考核生 44 名。普通招考共有 936 名考生报考,其中包括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77 人报考,专项计划-对口支援计划 26 人报考,专项计划-高校思想政治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26 人报考,2020 年博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详见表三和表四:(来源: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中财蹦豆)

耕也

央财公布考研复试结果,第一名初试449分,研友:优秀

在5月29日中午,中央财经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名单,在该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专硕第一名初试成绩为449分!具体为政治82分、英语一为86分、数学三149分、专业课金融学综合132分。很多研友看到这个分数后表示:太优秀了,简直就是考霸!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官网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公布了研究生复试成绩,也有很多学生初试考了超过400分,但能达到这个分数的考生很少。而且有些考生初试考得好,在准备复试时就掉以轻心,最终复试表现不好,初试高分被刷的情况大有人在。而这位考生初试取得了第一,复试也取得了91.45的高分,只有两名复试分别为91.99分、93.14分的考生超过他,最终复试排名第三,总成绩排名第一。不得不说,该考生不仅初试成绩很高,复试也同样准备得很充分。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官网该金融专硕专业复试分数线353分,进入复试的总人数为170人,录取132人,淘汰38人,复录比约130%,这个比例在名校当中还算正常。未录取的考生中最高分为387分,但是该考生被淘汰并不是因为复试发挥不好,而是没有参加复试。在此大胆猜测,这个考生极大可能放弃一志愿复试而调剂到其他的院校。因为央财金融专硕的复试时间是5月24号,而调剂系统开放的时间是20号,并且在29号才公布录取名单,如果考生被淘汰,基本上已经没有调剂机会,该考生可能求稳调剂到其他学校。毕竟目前第一轮调剂已经结束了,金融专硕只有零星的几所高校在进行调剂,因为有几所高校第一轮调剂没招满。当然也有可能申请留学或者考生资料有问题等其他原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官网同时我们也看到,一名初试分数刚好达到该专业复试线353分的考生幸运地逆袭被录取,还有三名初试为354分的考生幸运地考上了。这也说明,在研究生考试中,复试同样特别重要,复试发挥好,即使初试刚过线也有机会被录取。你觉得初试考449分难吗?

善哉汝问

重磅!中央财经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刚刚公布!

刚刚!!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公布啦!非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总分: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总分:单科分数线:国家线学术型:国家线专业型:过线的同学,请近期密切关注中央财经大学各学院的官网通知,准备迎接复试!不到最后,不言放弃!加油,考研人!欢迎评论区交流,也请您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同名百家号公号:李罗伯,谢谢!

谄也

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考研复试线普遍下调20分,最大下降幅度达80分

为何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的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相比2019年低很多?不应该是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吗?关于考生的疑问,微谈论仔细对比中央财经大学两年的录取复试分数线。2020年只有部分专业分数相比去年下降,而部分专业相比去年是上涨的。并没有出现所有专业大幅度降分,具体我们通过数据来一一分析,以及解释为何部分专业相比去年会降分。上涨10分以上专业有:财政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国际贸易学等。下降10分以上的专业有:税收学、税务、资产评估、金融学、金融、公共管理大类、工商管理大类、法学大类、数理统计、产业经济学等专业普遍相比去年都有15—20左右下降,其中数理统计专业下降80分左右,降幅最大。简单的对比两年的分数线,发现特别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都出现普遍降分。到底是因为试卷难,又或者因为试卷命题风格改变?对2021年考研有哪些影响呢?微谈论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简单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首先降分比较明显的就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经济学国家线相比去年也有下降,数学单科分数线也下降。微谈论认为,导致经济学分数下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部分考生反映今年的数三试卷相比去年难度较大一点。数学是影响考生总分的关键,中央财经大学下调经济学相关专业复试分数线,主要原因是数学。像工商管理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相比去年降分,这两大类考研当中也考数三,其主要原因也是因数学难度的影响。其次,在2018年开始,很多高校的考研专业课命题风格相比往年都有变化,特别2019、2020年高校专业课的变化风格更大。高校专业课变动是按照教育部门对考研命题进一步完善。这一问题也会导致考研复试分数线出现下调。微谈论是数学专业毕业,对数学学科门类考研更清楚一些。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数理统计招生没几年,而且之前只接受保研学生。今年出现分数线大幅度下滑,可能是报考人数较少导致分数断层。如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比去年也下降90分。最后一点就是,现在高校复试划线较水,放更多学生进入复试,综合考虑学生情况,进一步筛选优秀的学生。划定的分数线较低,但实际录取的分数线并不一定较低,我们最后可以对比两年拟录取名单情况。就如会计专硕全日制非常热门专业,双非高校复试都200多分,中央财经大学竟然199分,比去年下降7分,去年206分。然而实际录取分数依然在245分以上,见到的都是假象。目的 是让全日制学生进复试,然后劝它们调剂到非全日制。复试分数线只是考研的入门券,能够进入复试也代表一定录取。最终录取的要么是初试成绩很高的,要么是复试表现极好的。低分进入复试的学生,只不过是陪跑的。尽管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的复试分数线比2019年低,但实际竞争一定比去年高。2021年考研想要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一定不要被复试分数线的假象迷惑。最好的方式就是对比两年考研试卷难度,最终拟录取考生初试分数,做出合理选择。

附赘悬疣

重磅!中央财经大学落户广州,2021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9月27日,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成立。该研究院将由中央财经大学与广州市、广州开发区管委会、黄埔区合作共建。此次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财经黄埔”进驻“黄埔”,是中央财经大学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走出去”的第一步。该研究院也是中央财经大学在京外建设的第一个研究院。01研究生招生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将采用以“项目带学生”的模式,复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据悉,该研究院将开设金融硕士(金融科技)、会计硕士(智能财务)等全日制研究生项目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等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将于2021年第一次招收200余名专业硕士研究生。02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起源于1949年创办的华北税务学校,与新中国同龄。学校先后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目前,中央财经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北京市共建的财经类大学,学校还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03学科实力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央财经大学拥有2个A类学科。其中,应用经济学被评估为A+学科,该学科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列全国第一。中央财经大学也是6所著名的财经类高校中唯一一所应用经济学获得A+的高校。04“双一流”建设评估9月24日,专家对中央财经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情况评估为:圆满完成了《中央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中的各项任务,并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05总结中央财经大学是一所著名的财经类高校,学校地处我国首都北京,地理优势明显,生源质量很好,学生的就业薪酬也比较高。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梦中剑

报考人数近1.1万,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考研报录比数据出炉!

2020 年共有 10709 人(含非全日制考生 2051 人)通过全国统考报考中央财经大学,其中学术型研究生报考 3021 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 7688 名。总报考人数较 2019 年下降 9.62%,学术型报考人数较 2019 年减少 13.9%,专硕报考人数较 2019 年减少 6.57%。总报考人数中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163 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65 名。过中央财经大学复试线的考生共 2710 名,最终有 1822 名统考考生被录取。其中学术型研究生 397 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24 名),专业硕士研究生 1425 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15 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19 名)。从中推出,统考的学术型硕士平均录取率只有13%,专业硕士平均录取率只有18%,竞争非常激烈。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考研报录比(各个专业的具体录取人数)从这份详细的报录比可以看到这个专业的热门程度,如果想今年稳妥上岸的同学,可以选择报录比不那么高的专业。不得不夸一些,中央财经大学简直太良心,这么详细的报录情况很少有学校会发布。如果小伙伴还有其他院校报录比需求,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去收集信息。

尧曰

两财一贸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对比分析

两财一贸是国内顶尖的财经类大学,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陆续公布了推免生拟录取名单,本文根据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推免生公示名单对比分析2021年这三所院校的硕士招生计划。 1. 上财招生专业数和计划数最多2021年上财计划招生人数将近2500人,比对外经贸多近10%的计划数。上财2021年共有94个专业招生,其中包含理论社会学、最优化与控制等33个自主设置专业。对外经贸大学共有73个专业招生,该校2021年仅有海关管理等7个自主设置专业。央财的招生专业最少,其中包含金融服务法等14个自主设置专业。图 1 2021年院校招生总计划和招生专业数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1.2021年各校具体招生人数以院校最终招生结果为准,以上仅供参考;2.以上专业数根据专业名称和学位类型统计。2. 央财倾向招收统考生上财的推免占比为三校中最高的,达到22%,对外经贸大学的推免占比略低于上财。央财的推免占比为三校中最低的,该校法律、应用心理等专业均以统考招生为主,但部分以专业类招生的法学、应用经济学等一级学科下设的部分二级学科暂无统考剩余计划(不含专项),如: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区域经济学等。图 2 2021年各校推免情况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1.央财的推免计划中仅计入拟录取名单中的拟录取人数,不含递补人数;2.2021年各校具体招生人数以院校最终招生结果为准,以上仅供参考。3. 上财非全日制统考占比低于20%央财计划招收的统考生中一半为非全日制硕士生,其中招生最多的为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收的非全日制硕士生超过400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非全日制统考计划达到44%,该校的工商管理硕士招生计划占非全日制的73%。上财为三所院校中最不倾向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生的院校,非全日制统考占比仅为17%。图 3 2021年各校非全日制统考计划招生情况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1.2021年各校具体招生人数以院校最终招生结果为准,以上仅供参考;2.上图非全日制占比=非全日制计划数/统考计划数。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

不坐

央财硕士,因毕业于普通本科被辞,谁在鄙视研究生的本科出身

考研、读研正在成为一种热门,每一年都有二、三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报名考研,想要进一步深造,取得更好的文凭。但是,当你千辛万苦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时,是否就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好工作了?看来真的是未必呀!来看看上面这个真实的事例,某央财硕士生,这毕业证书的招牌够亮的吧,而且进入单位以后他表现非常好,但是,仅仅是因为他毕业于普通的一本本科,就这一点,就使得用人单位的领导无论如何也不想要他,最终辞退了他。就像同学们所说的,有些用人单位,他们所谓的学历歧视就是不想要人的借口罢了,随便给你点改变不了的硬伤,就把你辞退了。即使他们不歧视本科出身,也会要求你英语过六级必须650+,那你也没办法的。但是,真的有许多用人单位是歧视研究生的本科出身的,比如说投行,就可能会看第一学历,毕竟现在投行太人满为患了。还有如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对实习生的要求就是本硕双985,没办法,人才歧视一直都在,有好的谁要次的呢,除非你有人。是的,这就是现实,十分无奈,对此,作为用人单位的领导是怎么看的呢?某领导是这样说的:像我们单位,就曾经深受普通本科985硕士之害,交给他稍微复杂一点的工作,就拿不下来,经常需要985本科生指导和帮忙,单位里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着实让人无奈!而且,对于本科普通出身研究生是985同学的鄙视,不是少数人,像上面几位同学所说的,似乎也无法反驳,第一位同学认为,考研的难度和高考的难度,那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怎么比?高考是十几年积累的成果,考研则是一年的突击,二本和高中一样学两三年怎么也上个985的研了,让他们回去高考依旧只能考个二本,是吧?还有,如第二位同学所说,当然要鄙视了!本科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虽然拿到研究生文凭能看的过去,但是,思考能力和做事能力还是有所差距的,因此,人们鄙视这些普通本科出身读了985研究生的同学。但是,我们也要替这些同学抱不平一声:本科出身不好,辛辛苦苦考取了名校研究生,还那么倍受歧视,导师不愿收,985本科生瞧不起,同一个班级同学都不待见,就业单位还要查查你的本科毕业证书,甚至连未来的丈母娘都嫌弃你普通本科配不上她闺女!天哪,还要不要他们活下去了?以上的说法,感觉都很有道理,都有各自的难处在。那么,朋友,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的985硕士生,你是如何看的,你鄙视过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