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延大要一本招生,新增博士点,这个文件的信息量有点大!武士刀

延大要一本招生,新增博士点,这个文件的信息量有点大!

日前,延大校园官方认证媒体公布了一个文件,《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建设发展的意见》,文件中说了,将延安大学列入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序列,本科招生计划达到4000人左右,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增加5%左右,推动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授予单位。这条消息着实让延大学生开心坏了,因为“读着读着就成一本了”。其实延安大学,早期的办学规格是非常高的。到底有多高?首先,延安大学的名字当年是由毛主席亲自命名的,也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你说规格高不高,地位重不重要。不过,延安大学的发展,却是筚路蓝缕。早在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决定将泽东青年干校(1940年5月成立)、中国女子大学(1939年7月成立)、陕北公学院(1937年10月成立)三校合并,命名为延安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赵毅敏为副校长。三校和一家,所以,延安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陕北公学建校的1937年10月。目前,延大也是采用的这个建校时间。随后,延安大学迎来第二次合并。也就是1943年,延安大学与鲁艺(1938年4月成立)、自然科学院(1939年10月成立)、民族学院(1941年9月成立)、新文学干部学校(1941年5月成立)合并,名称仍为延安大学,校址设在延安桥儿沟“鲁艺”原址,校长仍为吴玉章。延安大学第三次合并是1944年,延安大学与行政学院(1940年7月成立)合并,周扬为延安大学校长。校址设在行政学院原址南门外。1947年,因战争形势,延安大学开始了紧张而又艰苦的战时行军生活。一年之后,也就是1948年7月学校继迁回延安,住在延安市东关清凉山下。第四次合并是1949年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到了195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延安大学,并于9月开学。1966年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延大教学工作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五年之后的1971年,延安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学校以农为主,兼设师范和医学。两校合并之后,学校仍定名“延安大学”。这是延安大学第五次合并。1972年3月6日,两校依照周总理、李副总理指示分开,原北京农业大学师生迁回北京。经过分分合合,也就是1972年之后,延安大学的办学才趋于稳定下来。二十五六年之后,也就是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这次(第六次)合并后,延大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200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延安大学。2011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经过岁月的沉沦,现在延大又站在了新的发展风口。为什么说延大站上了风口?因为省委文件《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建设发展的意见》信息量很大呀!下来我们去看看文件:请注意看标红的部分,契机是建校80周年之际,重要批示,肯定了,指明了,要求……这些你们懂得。文件说了,要把延大大学建设成陕北地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地、支撑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中心、资政育人的地方智库。换一句话说,就是延安大学要服务陕北,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一页就说的比较细了,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办学条件等多个维度定了小目标。不过, 据延安大学官网介绍,目前学校有本科人数15180人,等于到2020年的16000,等于两年之内要增加了820人。截图延安大学官网一本招生,研究生扩招,新增博士点,编制支持,这些利好因素,直接将延大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风口。在保障措施里面,加大经费投入,切实保证学校经费投入可持续增长,可谓是一剂强心剂,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后,学长也不能做过多的解读。然而:新的历史机遇新的发展风口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追赶超越的路上延大能取得更大更长足的发展

鲁艺80年回眸与展望(二)

茅盾给文学系讲授《市民文学概论课》,并辅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提高文学修养(1940年)。周立波讲授的世界名著选读课,被鲁艺师生誉为“丰富的美餐”(1942年)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讲话》中论述了文艺为人民和如何为人民的问题,鲁艺全体教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结束几天之后,毛泽东就来到鲁艺,亲自给全院师生传达座谈会精神,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鼓励大家走出“小鲁艺”,奔赴“大鲁艺”。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全体人员合影。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在鲁艺操场给师生作报告。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鲁艺人下农村,上前线,向民间学习、向人民大众学习,利用各种民间艺术形式,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大众,与党的时政方针紧密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鲁艺王大化、李波演出的《兄妹开荒》。 鲁艺演出的秧歌舞《挑花篮》。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为七大代表献演。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鲁艺作家聚焦工农兵火热的战斗与生活,创造了一大批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不朽佳作。孙犁《荷花淀》 贺敬之《乡村的夜》 柯蓝《洋铁桶的故事》鲁黎《星的歌》1946年李季在陕北三边一带创作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被茅盾评价为“是一个卓绝的创造”。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鲁艺师生组成文艺工作团陆续奔赴东北、华北、华南等主要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艺术宣传工作。鲁艺结束了在延安8年的历史使命,在抗战胜利的腰鼓声中开始了崭新的征程。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大会(1945年8月)鲁艺戏音系教员离延前合影(1945年) 鲁艺文学系师生离延前合影(1945年)鲁艺美术系教员在鲁艺西山脚下合影(1945年)鲁艺部分教员、研究生在延安交际处石阶上合影(1945年) 鲁艺派出首批赴前方工作团,由陈荒煤带领葛洛、胡征、赵起扬、陈因、计桂森等于1945年8月出发去鄂豫皖解放区。 鲁艺赴东北文艺工作团1945年9月从延安出发前在教堂门前合影 鲁艺赴华北文艺工作团1945年9月从延安出发前在教堂门前合影 1946年鲁艺工作团部分人员在张家口 鲁艺工作团赴东北前在张家口与华北联大部分师生合影 1946年鲁艺美术系在佳木斯配合土改宣传 1946年东北鲁艺在哈尔滨演出歌剧《白毛女》周立波与林蓝在东北。抗战胜利后,周立波赴东北元宝区参加土改工作,创作出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51年,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三等奖,并被译成英、法、俄等多种外文。古元为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绘制的插图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延安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与国统区文艺工作者胜利会师。延安革命文艺工作者走向新中国,走入向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7年7月,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文代会)。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合影新中国成立后,鲁艺人带着在延安形成的文艺思想和理念,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领军人物,构建起新中国的艺术殿堂。以他们为坚强领导和艺术骨干,陆续建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学艺术院校、剧院等传承机构。这些传承机构发扬鲁艺精神,秉承着延安鲁艺“艺术为人民”的信念与情怀,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建设的脊梁,开拓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教育的新天地。鲁艺传承单位一览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长春电影制片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延安大学武汉歌舞剧院等等(排名不分先后)本站编辑 林子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cation amp;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

事必大逆

一根红线两地牵 延安大学鲁艺学院与上海云间美术艺术馆签约实践基地

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一根红线两地牵”,革命圣地延安和中国共产党发源地上海因为艺术结缘,在上海云间美术艺术馆开出传承之花。日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与上海云间美术馆进行了美术、设计专业艺术实践基地和艺术硕士实践基地签约挂牌仪式,今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本科和硕士就读学生,都将以上海云间美术艺术馆为实践基地。在签约挂牌仪式上,延安大学副校长武忠远为上海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博士颁发兼职教授聘任书。图说:签约现场。主办方 供图延安大学副校长武忠远表示,延安大学正聚焦延安精神育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等四个方面,着力打造办学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开放办学和现代化大学治理等五个方面,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将“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具体体现。图说:座谈会。主办方 供图上海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博士表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之际,上海云间美术馆能够“一根红线两地牵”,连接革命圣地延安和中国共产党发源地上海,继续传承与发扬延安红色文化精神,对云间美术馆建馆十周年是一场盛事。同时,“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师生美术设计上海展”在云间美术馆开幕,开幕式揭幕作品为陈佩秋先生创作的《祖國萬岁》书法作品,展览将持续至本月27日。

亲友益疏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秋季考察圆满结束

2018年10月,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300余名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周庄、上里古镇、龚滩古镇、川渝四个区域考察、写生和学习,此次活动在花儿艺术旅行的精心安排和陪伴下圆满完成。周庄周庄12日写生在贺成安老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20余名油画专业的学生在这个拥有众多特色古桥、船只穿梭的小镇里面,自由选取角度,自由采集素材,用自己的画笔构成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安宁和平、溪水潺潺,让人放空由富有灵感,努力的去观察、去梳理、去发现、去勾勒对这个江南水乡的初次印象。 上里古镇上里12日写生在冯颜明、刘延圣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50余名油画专业在这个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中,写生绘画,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龚滩古镇龚滩古镇11日写生在干红彬老师的带领夏圆满结束,30余名国画专业的学生在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这个乌江百里画廊江畔,千年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群,画一幅属于你自己的“龚滩一梦”。川渝川渝9日考察在李辉、张丽媛老师的带领下圆满结束,173名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先后去到了街子古镇、四川美术馆、金雅迪印刷厂、成都博物馆、东郊记忆、荣昌夏布小镇、安陶小镇、罗中立美术馆等地。户外写生考察课程,是同学们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尤其对于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来说。艺术源于生活,在写生和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当地文化、拓宽了视野、还收集了各类素材、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希望此次实践课程能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助益。

星崎

封底|魏彪 笔墨任纵横 刀刻阅春秋

文 张帅 本刊记者 余玮 封底摄影 宋汉晓1997年9月—2000年7月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8月—2003年9月供职于山西省临汾市医药管理局2003年9月—2006年6月攻读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并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2009年1月入伍于解放军总参谋部2009年1月—2012年6月借调入公安部2012年10月至今,转业入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社会职务: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延安大学鲁艺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渭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艺术顾问,民进延安市委开明书画院特邀书画篆刻家朔州,自北齐天保年间算起,置州已逾千年。在这片相拥供俸佛牙舍利的应县木塔、“东方金字塔”之誉汉墓群、改革开放试验田安太堡露天煤矿的沃土上,汉代才女班婕妤、三国五子良将张辽、中华门神尉迟恭、三代帝王师王家屏为世人所敬仰。而今,一位立志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年轻人,用书法、篆刻艺术去承载历史,推陈出新,融入时代,创作了大量扛鼎之作,为艺坛所瞩目。他,就是魏彪。魏彪出生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一个农村家庭,虽然父母文化不高,但当地的民风民俗较多,这种独特的传统技艺自小就在魏彪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上学后,基于他对民间文化的痴迷,加之长得壮壮实实,父亲便以“彪”为字,以图家中有个有胆有识的文化人,这个名字冥冥之中言中了魏彪的个性。当别的小伙伴还在贪玩撒娇时,魏彪却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永”字八法,稍后“习颜学柳”,其书法艺术的天赋已经初见端倪。大学期间,魏彪的书法艺术得到进一步升华,他连续三年被学校聘为毛笔、钢笔、粉笔“三笔”字课的授课教师,真可谓“软硬兼施、相得益彰”,这个教学相长的阅历也让他更加触摸到中华传统文脉的律动。习字间,魏彪又试水篆刻,拜古人先贤为师,寒暑往来,历经数载,篆刻艺术也有质的飞跃,大学毕业前即举办了人生中首次书法篆刻作品展,得到各界好评,成为当时山西师大为数不多的“两栖”书篆人。研究生毕业后,又因书法的精湛而被解放军总参谋部破格招录。在军队这座大熔炉里,他揣摩书篆经典,走访名家先辈,笔耕不辍,刀篆不停,其书篆艺术日臻走向成熟。大型纪录片《甲午史鉴》片头与《台湾文化名人在大陆》《收藏中国》等电视节目片头及散播国内各地的众多匾额、石刻的呈现,让受众在知史鉴史的赏艺中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品鉴魏彪书法篆刻作品,总有一种跨越时空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的厚重感。“魏彪的书法与篆刻作品,既有出世的‘幽意闲情’,又有入世的‘君子怀恩’,攫住了‘拙’、‘野’二字,百看不厌,筋骨透纸,就像阿拉善戈壁滩上的石头,各具色彩和棱角,一块是一块的,绝不重样。”著名作家、藏书家、文艺评论家张阿泉这样点评魏彪的书篆作品。面对书画艺术博大精深的传统,魏彪法古鉴今,久积精采,广纳博识,总是选择符合自己个性、气质与爱好的学界耆宿、印坛前辈大家的碑帖手书印作精心临摹,力追书篆风格调的意趣,逐渐形成自己遒劲俊逸、酣畅多变、古雅苍劲的艺术风格。“书篆艺术家的学识涵养,既需要幼时的天赋,也需要后天的博览积淀,潜心苦读,更需要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淡泊宁静、志存高远的品格。”魏彪坦言,在书篆艺术探究的路上,总会有坎坎坷坷,不会一帆风顺的,应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崇拜和执著理应成为有志投身艺术的一贯追求。中华儿女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有亲

延大要一本招生,新增博士点,这个文件的信息量有点大!

日前,延大校园官方认证媒体公布了一个文件,《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建设发展的意见》,文件中说了,将延安大学列入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序列,本科招生计划达到4000人左右,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增加5%左右,推动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授予单位。这条消息着实让延大学生开心坏了,因为“读着读着就成一本了”。其实延安大学,早期的办学规格是非常高的。到底有多高?首先,延安大学的名字当年是由毛主席亲自命名的,也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你说规格高不高,地位重不重要。不过,延安大学的发展,却是筚路蓝缕。早在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决定将泽东青年干校(1940年5月成立)、中国女子大学(1939年7月成立)、陕北公学院(1937年10月成立)三校合并,命名为延安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赵毅敏为副校长。三校和一家,所以,延安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陕北公学建校的1937年10月。目前,延大也是采用的这个建校时间。随后,延安大学迎来第二次合并。也就是1943年,延安大学与鲁艺(1938年4月成立)、自然科学院(1939年10月成立)、民族学院(1941年9月成立)、新文学干部学校(1941年5月成立)合并,名称仍为延安大学,校址设在延安桥儿沟“鲁艺”原址,校长仍为吴玉章。延安大学第三次合并是1944年,延安大学与行政学院(1940年7月成立)合并,周扬为延安大学校长。校址设在行政学院原址南门外。1947年,因战争形势,延安大学开始了紧张而又艰苦的战时行军生活。一年之后,也就是1948年7月学校继迁回延安,住在延安市东关清凉山下。第四次合并是1949年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到了195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延安大学,并于9月开学。1966年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延大教学工作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五年之后的1971年,延安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学校以农为主,兼设师范和医学。两校合并之后,学校仍定名“延安大学”。这是延安大学第五次合并。1972年3月6日,两校依照周总理、李副总理指示分开,原北京农业大学师生迁回北京。经过分分合合,也就是1972年之后,延安大学的办学才趋于稳定下来。二十五六年之后,也就是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这次(第六次)合并后,延大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200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延安大学。2011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经过岁月的沉沦,现在延大又站在了新的发展风口。为什么说延大站上了风口?因为省委文件《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建设发展的意见》信息量很大呀!下来我们去看看文件:请注意看标红的部分,契机是建校80周年之际,重要批示,肯定了,指明了,要求……这些你们懂得。文件说了,要把延大大学建设成陕北地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地、支撑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中心、资政育人的地方智库。换一句话说,就是延安大学要服务陕北,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一页就说的比较细了,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办学条件等多个维度定了小目标。不过, 据延安大学官网介绍,目前学校有本科人数15180人,等于到2020年的16000,等于两年之内要增加了820人。截图延安大学官网一本招生,研究生扩招,新增博士点,编制支持,这些利好因素,直接将延大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风口。在保障措施里面,加大经费投入,切实保证学校经费投入可持续增长,可谓是一剂强心剂,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后,学长也不能做过多的解读。然而:新的历史机遇新的发展风口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追赶超越的路上延大能取得更大更长足的发展

环中

鲁艺80年回眸与展望(二)

茅盾给文学系讲授《市民文学概论课》,并辅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提高文学修养(1940年)。周立波讲授的世界名著选读课,被鲁艺师生誉为“丰富的美餐”(1942年)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讲话》中论述了文艺为人民和如何为人民的问题,鲁艺全体教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结束几天之后,毛泽东就来到鲁艺,亲自给全院师生传达座谈会精神,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鼓励大家走出“小鲁艺”,奔赴“大鲁艺”。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全体人员合影。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在鲁艺操场给师生作报告。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鲁艺人下农村,上前线,向民间学习、向人民大众学习,利用各种民间艺术形式,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大众,与党的时政方针紧密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鲁艺王大化、李波演出的《兄妹开荒》。 鲁艺演出的秧歌舞《挑花篮》。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为七大代表献演。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鲁艺作家聚焦工农兵火热的战斗与生活,创造了一大批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不朽佳作。孙犁《荷花淀》 贺敬之《乡村的夜》 柯蓝《洋铁桶的故事》鲁黎《星的歌》1946年李季在陕北三边一带创作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被茅盾评价为“是一个卓绝的创造”。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鲁艺师生组成文艺工作团陆续奔赴东北、华北、华南等主要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艺术宣传工作。鲁艺结束了在延安8年的历史使命,在抗战胜利的腰鼓声中开始了崭新的征程。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大会(1945年8月)鲁艺戏音系教员离延前合影(1945年) 鲁艺文学系师生离延前合影(1945年)鲁艺美术系教员在鲁艺西山脚下合影(1945年)鲁艺部分教员、研究生在延安交际处石阶上合影(1945年) 鲁艺派出首批赴前方工作团,由陈荒煤带领葛洛、胡征、赵起扬、陈因、计桂森等于1945年8月出发去鄂豫皖解放区。 鲁艺赴东北文艺工作团1945年9月从延安出发前在教堂门前合影 鲁艺赴华北文艺工作团1945年9月从延安出发前在教堂门前合影 1946年鲁艺工作团部分人员在张家口 鲁艺工作团赴东北前在张家口与华北联大部分师生合影 1946年鲁艺美术系在佳木斯配合土改宣传 1946年东北鲁艺在哈尔滨演出歌剧《白毛女》周立波与林蓝在东北。抗战胜利后,周立波赴东北元宝区参加土改工作,创作出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51年,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三等奖,并被译成英、法、俄等多种外文。古元为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绘制的插图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延安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与国统区文艺工作者胜利会师。延安革命文艺工作者走向新中国,走入向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7年7月,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文代会)。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合影新中国成立后,鲁艺人带着在延安形成的文艺思想和理念,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领军人物,构建起新中国的艺术殿堂。以他们为坚强领导和艺术骨干,陆续建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学艺术院校、剧院等传承机构。这些传承机构发扬鲁艺精神,秉承着延安鲁艺“艺术为人民”的信念与情怀,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建设的脊梁,开拓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教育的新天地。鲁艺传承单位一览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长春电影制片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延安大学武汉歌舞剧院等等(排名不分先后)本站编辑 林子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cation amp;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

禁运品

一根红线两地牵 延安大学鲁艺学院与上海云间美术艺术馆签约实践基地

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一根红线两地牵”,革命圣地延安和中国共产党发源地上海因为艺术结缘,在上海云间美术艺术馆开出传承之花。日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与上海云间美术馆进行了美术、设计专业艺术实践基地和艺术硕士实践基地签约挂牌仪式,今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本科和硕士就读学生,都将以上海云间美术艺术馆为实践基地。在签约挂牌仪式上,延安大学副校长武忠远为上海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博士颁发兼职教授聘任书。图说:签约现场。主办方 供图延安大学副校长武忠远表示,延安大学正聚焦延安精神育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等四个方面,着力打造办学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开放办学和现代化大学治理等五个方面,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将“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具体体现。图说:座谈会。主办方 供图上海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博士表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之际,上海云间美术馆能够“一根红线两地牵”,连接革命圣地延安和中国共产党发源地上海,继续传承与发扬延安红色文化精神,对云间美术馆建馆十周年是一场盛事。同时,“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师生美术设计上海展”在云间美术馆开幕,开幕式揭幕作品为陈佩秋先生创作的《祖國萬岁》书法作品,展览将持续至本月27日。

孔夫子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秋季考察圆满结束

2018年10月,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300余名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周庄、上里古镇、龚滩古镇、川渝四个区域考察、写生和学习,此次活动在花儿艺术旅行的精心安排和陪伴下圆满完成。周庄周庄12日写生在贺成安老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20余名油画专业的学生在这个拥有众多特色古桥、船只穿梭的小镇里面,自由选取角度,自由采集素材,用自己的画笔构成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安宁和平、溪水潺潺,让人放空由富有灵感,努力的去观察、去梳理、去发现、去勾勒对这个江南水乡的初次印象。 上里古镇上里12日写生在冯颜明、刘延圣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50余名油画专业在这个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中,写生绘画,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龚滩古镇龚滩古镇11日写生在干红彬老师的带领夏圆满结束,30余名国画专业的学生在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这个乌江百里画廊江畔,千年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群,画一幅属于你自己的“龚滩一梦”。川渝川渝9日考察在李辉、张丽媛老师的带领下圆满结束,173名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先后去到了街子古镇、四川美术馆、金雅迪印刷厂、成都博物馆、东郊记忆、荣昌夏布小镇、安陶小镇、罗中立美术馆等地。户外写生考察课程,是同学们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尤其对于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来说。艺术源于生活,在写生和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当地文化、拓宽了视野、还收集了各类素材、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希望此次实践课程能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助益。

宋钘

封底|魏彪 笔墨任纵横 刀刻阅春秋

文 张帅 本刊记者 余玮 封底摄影 宋汉晓1997年9月—2000年7月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8月—2003年9月供职于山西省临汾市医药管理局2003年9月—2006年6月攻读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并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2009年1月入伍于解放军总参谋部2009年1月—2012年6月借调入公安部2012年10月至今,转业入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社会职务: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延安大学鲁艺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渭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艺术顾问,民进延安市委开明书画院特邀书画篆刻家朔州,自北齐天保年间算起,置州已逾千年。在这片相拥供俸佛牙舍利的应县木塔、“东方金字塔”之誉汉墓群、改革开放试验田安太堡露天煤矿的沃土上,汉代才女班婕妤、三国五子良将张辽、中华门神尉迟恭、三代帝王师王家屏为世人所敬仰。而今,一位立志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年轻人,用书法、篆刻艺术去承载历史,推陈出新,融入时代,创作了大量扛鼎之作,为艺坛所瞩目。他,就是魏彪。魏彪出生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一个农村家庭,虽然父母文化不高,但当地的民风民俗较多,这种独特的传统技艺自小就在魏彪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上学后,基于他对民间文化的痴迷,加之长得壮壮实实,父亲便以“彪”为字,以图家中有个有胆有识的文化人,这个名字冥冥之中言中了魏彪的个性。当别的小伙伴还在贪玩撒娇时,魏彪却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永”字八法,稍后“习颜学柳”,其书法艺术的天赋已经初见端倪。大学期间,魏彪的书法艺术得到进一步升华,他连续三年被学校聘为毛笔、钢笔、粉笔“三笔”字课的授课教师,真可谓“软硬兼施、相得益彰”,这个教学相长的阅历也让他更加触摸到中华传统文脉的律动。习字间,魏彪又试水篆刻,拜古人先贤为师,寒暑往来,历经数载,篆刻艺术也有质的飞跃,大学毕业前即举办了人生中首次书法篆刻作品展,得到各界好评,成为当时山西师大为数不多的“两栖”书篆人。研究生毕业后,又因书法的精湛而被解放军总参谋部破格招录。在军队这座大熔炉里,他揣摩书篆经典,走访名家先辈,笔耕不辍,刀篆不停,其书篆艺术日臻走向成熟。大型纪录片《甲午史鉴》片头与《台湾文化名人在大陆》《收藏中国》等电视节目片头及散播国内各地的众多匾额、石刻的呈现,让受众在知史鉴史的赏艺中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品鉴魏彪书法篆刻作品,总有一种跨越时空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的厚重感。“魏彪的书法与篆刻作品,既有出世的‘幽意闲情’,又有入世的‘君子怀恩’,攫住了‘拙’、‘野’二字,百看不厌,筋骨透纸,就像阿拉善戈壁滩上的石头,各具色彩和棱角,一块是一块的,绝不重样。”著名作家、藏书家、文艺评论家张阿泉这样点评魏彪的书篆作品。面对书画艺术博大精深的传统,魏彪法古鉴今,久积精采,广纳博识,总是选择符合自己个性、气质与爱好的学界耆宿、印坛前辈大家的碑帖手书印作精心临摹,力追书篆风格调的意趣,逐渐形成自己遒劲俊逸、酣畅多变、古雅苍劲的艺术风格。“书篆艺术家的学识涵养,既需要幼时的天赋,也需要后天的博览积淀,潜心苦读,更需要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淡泊宁静、志存高远的品格。”魏彪坦言,在书篆艺术探究的路上,总会有坎坎坷坷,不会一帆风顺的,应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崇拜和执著理应成为有志投身艺术的一贯追求。中华儿女家国天下,民族脊梁